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统计学的参数范文

统计学的参数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统计学的参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统计学的参数

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统计;秩和检验;方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39-02

一、引言

《非参数统计》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统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类统计推断方法,在经济、社会、医学、生物、心理、教育、体育等诸多领域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非参数统计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师讲解检验方法,演示检验过程为主,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中间虽然也贯穿相关案例,但是案例的目的是讲解理论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这样学生只会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数据用固定的检验方法,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只是脱离实际问题的纸上谈兵.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比较少,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够恰当的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协助实际部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发展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推广使每一个学生不但了解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方法,学习相关知识,精通各种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于1980年被引入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被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大家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加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积极充分准备好教学材料,教学效果良好.

所谓的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而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在管理或经济方面的实际事例,来说明、释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它培养的重点在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一点正是我们统计学专业学生最需要的素质.

三、问题分析

目前,《非参数统计》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而正确的案例教学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点缀,其目的是讲解理论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性案例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将学生置身于近似模拟的实践环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缩短教学情境和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还是基本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仅仅只是利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那些不容易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利用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的方式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因此案例教学目前还没有被学生普遍接受.

(二)师资力量,教学硬件设施等难以支持案例教学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每个案例的主导者,而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知识结构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在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案例,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等.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比平常多双倍甚至更多倍得努力.

同时,由于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多,相关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这也会消弱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案例教学的个案出发,探讨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搜集素材,编写案例

在案例素材的搜集过程中,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搜集.可以选取社会热点或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作为案例素材,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数据,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本轮教学采用中国统计出版社吴喜之教授主编的《非参数统计》第三版.比如在讲授多样本总体中位数检验方法时,可以选取如下案例: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好好一窝,一孬孬一窝”的现象进行分析.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

将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说法的对错.

要验证这句话的对错,学生需要经过理解句子含义,寻找检验指标,查找数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几个基本过程.各不同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比如可以考虑学校内以宿舍为单位,或者以班级为单位,或者以学院为单位,如果某个单位的风气较好,那么这个单位的考试通过率,考研,出国,英语六级等的成绩也应该是比较好的,这些现象是个例还是单位因素对学生学业有普遍影响就可以作为对这句话的阐述.

切入点找好以后,就需要确定如何分析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就班级对学生学业是否有显著影响这个问题,教师提示可以通过判断同水平的不同班级学业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来判断,如果各班级之间的学业差距是显著的,那么班级的影响就是普遍的,否则就是个例.

确定了要检验的问题后,接下来学生要思考的就是选择一些什么样的数量指标来对问题进行检验.很明显,该问题的试验指标是学生的学业,而对学业一个很常用的衡量指标就是学生的成绩,因此学生成绩可以作为检验的数量指标.当然根据不同的需要也可以选择六级成绩,出国率等来作为试验指标.问题转换为检验各个班级的平均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三)案例的理论升华

要判断各个班级平均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可以鼓励学生用已学过的检验方法试着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可能提出的解决方案一是可以两两比较,用前面学过的Wilcoxon秩和检验,有一组有差异就可以说明各班级的成绩是有差异的.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也可能会给出解决方案二,由于两两比较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会使检验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增大,因此可以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但必须假定各总体相互独立并且服从正态分布.

当第二个方案提出时,大部分同学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不假定总体的分布,是否也可以采用类似于参数统计中方差分析的思想,找到非参数统计的一种方法,可以只进行一次检验就可以对各班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个问题出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

(四)案例总结

经过激烈的案例讨论后,学生都希望老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并且对讨论中出现的呼之欲出的答案给出一个解答.教师有必要在案例课结束前,做一个案例分析的小结.同时引出本案例中大家都希望知道的一种统计方法: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并引导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对比,从而找到各种方法的优劣性.小结的目的是说明案例教学法对实现学习目标的意义,分析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

(五)案例分析报告撰写

为了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综合同学们在案例课上的各种观点,又可以加入自己的进一步思考.

五、小结

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非参数统计的魅力,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还需要不断的编写和完善相关案例库,控制好教学过程,同时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马林,金露,余华银.案例教学法述评:基于文献统计的视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2).

篇2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设计;QQ群

1背景分析

图1QQ群的网络教学功能常用的网络通信工具有QQ、微信、MSN、Email,其中以QQ最为普及。QQ群具体功能如图1所示,它为网络化学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免费平台,本文重点分析QQ群环境下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按照第四代参与式设计理念,师生应合作设计教学方案,但受困于目前“上课有交流,下课无联系”的教师和学生课后不见面的现状,难以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依托QQ群推行参与式教学设计可以发挥其网络通信、资源共享的优势,克服无法当面交流的局限,实现师生间的即时沟通。相关学者的研究未能对如何运用QQ群进行参与式教学设计展开详细分析,也未能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展开探讨[1-2]。鉴于此,本文拟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以及教学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探索性分析。

2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流程规划

2.1建群

根据授课人数来确定创建QQ群的类型。然后登陆进入QQ,在群界面里点击创建QQ群,并将进入该群的选项设置为必须经过审核才能成为群成员。建群完成之后,将群号码公布,通知学生加入该群,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群名片以“班级+学号+姓名”清楚标识,以便开展交流讨论。而且便于在学生申请加入时,群管理员进行资格审查。

2.2学习主题

作为学生讨论的内容,学习主题不宜过大、过多,应集中于某一专题。如《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主要包括三块内容:公司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那么相应地可以三个学习主题,分别对应三部分内容,每次只讨论一个主题。学习主题应清楚地阐述该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公司战略管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对于公司发展的战略把握能力;教学内容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控制;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为主,并且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详细阐述。学生依据学习主题,再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思考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获得什么,应学习什么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是最容易接受的,从而为开展讨论分析奠定基础。学习主题可以由教师上传到群共享中,同时上传相应的辅助材料,如教程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授方法,案例教学、模拟演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以便于学生在思考教学设计中能及时获取相关的辅助资源,帮助其作出合理的设计规划。

2.3学生分组

一般按6~8人一组,分组的标准不固定,可以按学号、座位、寝室等方式分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但是每次小组讨论应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便于让学生有机会和不同的人合作,利于培养其沟通、协助能力。

2.4小组讨论

在分组完成之后,学生即可开展小组讨论,这种讨论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但更广泛深入地探讨需要学生课后通过QQ群的讨论组功能展开。因为分组之后,可能组员分布比较分散,难以集中,此时,由一名组员发起邀请,让其他组员参与到新设立的讨论组中,就该学习主题发表意见看法,及时补充完善,即使无法同时在线交流也无影响,因为有留言记录,组员可以通过留言记录了解讨论进入到何种程度,进而发表自己对此的观点看法,而且讨论记录便于讨论结束后,由选出的总结人整理提炼,形成最终意见,上传提交。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如下优势:使学习者产生更多和更高水平的洞察力、认知能力、道德推理能力、更深入的理解力、更敏锐的批判性思维和更深的记忆[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比独自学习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广泛的能力锻炼。

2.5上传小组意见

事先规定讨论意见上传的时间期限,一般1~2周。以文件共享的形式收集各小组意见,先在群共享中上传一个空白的意见记录表格文档,然后各个小组均可以下载该文档,将本小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录入对应的记录中,保存之后再上传,这样不断地把各小组的意见汇集到该文档之中,实现意见的即时收集。

2.6教师评价、分析和实施优化方案

教师根据收集的意见文档,分析学生对于学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期望目标,了解他们希望在能力、知识上获得何种程度的提升,掌握何种教学方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接受的,进而采取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实施教学方案之后,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优化设计,使其能切实满足学生的需要,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根据交流反馈的信息,在教学重点处组织课堂讨论,以加深学习质量;在教学难点处组织讨论,以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提高效率;在教学生长点组织讨论,拓展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困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推行参与式教学设计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如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或者因增加学生、教师工作负担,致使参与者消极应付甚至抵制等不利局面,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必然会使参与式教学设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下面予以逐一阐述。

3.1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针对此类情况,需区别对待。班上的学生必然会出现分化,有积极性高的,也有积极性不高的,这取决于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也有可能是对参与式教学设计不了解所导致的。此时,需要耐心讲道理、做解释,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理念,具体流程,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等进行详尽的阐述,以便学生了解、掌握参与式教学设计,并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在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也可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设计作为其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2学生缺乏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难以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

由于学生未参与过教学,对教学设计不了解,且对所需设计的课程内容未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预先学习准备,学生对所要设计的课程内容并不了解,要想学生对教学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存在困难。因此,需要事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的公司战略模块,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公司战略的分析、设计、执行、控制的方法,能完成完整的公司战略制定流程;教学内容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战略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首先给出初始的教学模式,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了解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而鼓励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有效的建议,对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进。

3.3参与式教学设计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工作量,致使其形成抵触心理

由于参与式教学设计需要师生间大量的沟通、协作,而且方案需经过多轮反复修改、完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于课堂授课、听讲的教学模式,下课后要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学习,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到这种尝试探索,无法预知最终效果的实验性教学设计之中,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不愿参与配合,最终导致活动失败。因此,在进行参与式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事先规划实施步骤、流程,预先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并且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让教师和学生明白,进行参与式教学设计,表面上多花了时间和精力,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要学的课程,知晓通过学习该课程将掌握何种知识,该门课程能提升哪种能力,从而放弃抵触,转而积极接受。并且,由于学生自己亲自参与到教学模式的设计之中,对该教学模式不再抵触,能采取一种接受、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为降低参与式教学设计中师生的工作量,可以考虑设计能高效利用QQ群,学习主题、开展小组讨论、实现资源共享、收集反馈信息的科学方法,以降低工作量,提高学习效率。

3.4缺乏合理的准备组织,难以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指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明辨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组织学生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的教学方法。如果未能掌握讨论活动组织技巧,仅仅是将学生分组,要求其开展讨论,学生会感到茫然,以应付的态度参与讨论,或者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参与,却未能对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浮于表面。为提高课堂讨论效果,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组织:第一,明确讨论的目的;第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三,捕捉讨论的时机。教师应在学生认识普遍出现偏差时组织讨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教师提问出现“卡壳”时组织讨论,让学生茅塞顿开;在学生思维出现“低谷”时及时组织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形成高低起伏的教学节奏;第四,把握教学的张力、恰当引导。组织讨论时,教师要合理设置知识的难度,知识模块之间联系的跨度,问题的难易度和讨论的密度等。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要巡视了解、引导,避免讨论偏离主题;要启发诱导,使讨论得到深化,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第五,延缓评价,总结提炼。

4结论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包括创建QQ群、学习主题、学生分组、小组讨论、上传讨论意见、评价分析、实施方案。整个流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一个流程结束,总结经验、教训,开始一轮新的流程循环,周而复始。在整个师生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QQ群起到重要的交流媒介作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网络信息沟通工具,QQ群对于参与式教学设计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在这个活动之中,尤为重要的是事先预期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如针对学生不了解参与式教学设计的问题,可以由教师专门做解释、沟通,并在群共享里上传相应的说明资料,便于学生了解、掌握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目的、流程和方法。

基于QQ群的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为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发展其自主、终身学习能力;其二为改进教师教学方面的价值,让教师更准确的了解学生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其三为改善师生间交流与协作方面的价值,为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协商的氛围;其四为依托即时通信软件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探索具体的方法与技巧,建构合理的流程与规则,提供实践指引。可将其分别略称为学习价值、教学价值、交流价值和技术价值。

作者:刘锦芳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屈丹丹,孙宽宁.基于QQ群的大学生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15):14-16.

篇3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学习数学,有益于智力残疾儿童智力的开发,充分挖掘智力残疾儿童的潜能,补偿智力残疾儿童的身心缺陷。

一 巧设游戏,诱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助力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愉快的情感色彩去学习,其学习的效果最佳。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让智力残疾问题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获取知识,而游戏则是智力残疾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又由于智力残疾儿童的注意力极其不稳定,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只有10分钟左右,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并积极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1.课前游戏,吸引注意,激发兴趣

刚上课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刚刚结束,他们心理还处于活动的兴奋状态,无法马上集中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在新课前安排一个小游戏,便能够及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智力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

2.新课游戏,降低难度,培养兴趣

在讲授新课时,由于单纯的算理讲解显得枯燥无味,智力残疾儿童也较难理解,而他们的注意力又具有极其不稳定的特点,所以容易走神,不爱学习。教学中笔者常把这些新知识编成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在游戏中渗透新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新知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培养了智力残疾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智力残疾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时,讲解其算理时,笔者就安排了“排队上车”的游戏,在上车的人群中有年迈的老奶奶、两个抱孩子的阿姨和几个小学生。让他们先根据平时乘车的经验排队上车,其余同学看看他们上车时是不是个文明的乘客,再进行讨论和评价,学生讨论得出上车的顺序应该是:先让老奶奶上车,再让两个抱小孩的阿姨先后上车,最后是几个小学生按顺序先后上车,那他们就得按到的先后顺序排队上车。这时教师进而把式题中的小括号比成“老奶奶”;把乘法和除法比成“抱孩子的阿姨”;把加法和减法比成“小学生”。这样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学生就能较轻松地掌握了,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课后游戏,巩固新知,提高兴趣

在巩固练习时适当安排游戏,可以放松一下学生的大脑,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时、分、秒”时,在巩固练习时笔者就安排了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笔者在硬纸板上分别画了几个钟面,再用几张卡片分别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分别发给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学生拿“钟面”,另一组学生拿着表示相应钟面时间的卡片,接下来让全班同学一起唱《找朋友》的歌,这两组同学就迅速地找到与自己对应的同学,与其手拉手,再分别说出自己所持有“钟面”的时间是……找对朋友的同学,教师给予表扬、奖励,找不到朋友的,大家帮忙找。

在数学教学中穿插游戏活动,能充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

二 利用游戏教学实施情感缺陷补偿

情感在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生的一种调味剂,智力残疾儿童也不例外,但由于他们的情感存在着缺陷,他们的身心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阻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补偿智力残疾儿童的情感缺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游戏教学是补偿智力残疾儿童情感缺陷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新知识时,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减少学生掌握抽象知识的困难,学生也能在较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和掌握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情感缺陷的补偿作用。

三 利用游戏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我们的全日制培智教材有的内容已无法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与智力残疾儿童的生活实际脱轨,如“珠算加法”“角和分的认识”等,由于智力残疾儿童缺少生活的经验,学习这些内容就有一定的困难。如教学“角、分的认识”时由于目前市面上已不用“分”的钱币单位了,所以在教学时笔者把这方面内容改为“元、角的认识”,并安排了“购物”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了以“元”和“角”为单位的人民币。

根据智力残疾儿童的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渗透游戏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利用游戏教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回归主流

篇4

关键词:交通运输市场;交易成本;交易收益;诚信度;效益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交通运输市场中参与各方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出发,进行商业活动行为的选择,企业各自行为选择与行业发展的要求较难自发地协调一致,监管与约束成为必不可少。对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行为的选择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量化模型中深刻理解市场参与者利己的行为动机在缺乏规制的市场制度中如何通过行为选择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利己主义的行为选择带来的市场交易恶性循环以及害人害己不得不步步设防的后果,交易成本高企,经济活动效率低下,对交易中行为的监管与规制而对利己行为选择的惩治扭转的必然性。交通运输市场需要通过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参与各方的合法利益,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基本概念

市场交易活动的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交易活动的认识却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人们认为由于市场信息具有透明性,交易活动总是在瞬间完成,市场交易不需要成本,交易只是商品交换活动中不起眼的环节。1937年,罗纳德・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初步创立了交易费用理论 [1]。为了全面分析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行为选择过程中的经济关系,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基本的概念,以便后续对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诚信行为选择对行业发展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交易费用(C)

交易费用即为完成交易活动支出的费用。其包含搜集交易信息的成本(c1)、寻找交易伙伴的成本(c2)、谈判的成本(c3)、签订交易契约的成本(c4)、履行契约的成本(c5)、监督契约的成本(c6)、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c7)等[2、3]。交易中买卖双方的交易费用往往存在差异,我们把买方的交易费用记为Cb,卖方的交易费用记为Cs,交易总费用C=cb+cs。

2.交易收入(I)

即交易中卖方所获得的销售收入,也是交易中买方所支付的购货或购买服务款。

3.交易预期价值(V)

交易的预期价值是指交易中买方预期可获得的收入(生产流通型买方)或满足(最终消费型买方),买方通过后续的交易实现其价值或通过知识经验判断其价值。

4.交易效用(U)

交易效用即交易各方所有收益减去所有成本之所得。用Ub、Us分别代表交易中买、卖方的交易效用,交易总效用U=Ub+Us。

5.诚信度(TD)

诚信度是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获得的市场参与者诚实和守信用的程度。

二、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行为选择经济分析

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以利润最大化为市场活动的目标,在交易中,遵守契约精神,诚实守信或者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行为选择,将对运输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和自身带来怎样的影响,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需要制定怎样的游戏规则协调各方利益,保障交易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可以从交通市场参与者交易总效用与经济活动行为选择的关系出发,来进行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行为选择的相关经济分析。

1.交易效用与交易费用的关系

由此可见,买、卖方的交易费用分别与交易中另一方的诚信度密切相关,且成反向变化关系,诚信度越低,交易费用越高,提高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水平,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活动的总费用。

三、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交通运输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多主体参与的交通运输市场在较好地满足人们对交通的需求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交通运输市场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完善过程,而这些都离不开交通运输市场运行的实践和交通运输市场管理理论研究的跟进。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诚信或欺诈行为的选择以及由此养成的行为习惯,对交通运输参与各方的交易效用产生直接的影响,诚信的行为习惯只需要最低的市场监管成本,可以实现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交易活动总效用的最大化,欺诈行为的猖獗需要最大化的市场监管成本的投入,从而导致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交易活动总效用的不断下降,可能使得交易活动总效用为0甚至为负值,欺诈横行混乱不堪的交通运输市场交易活动,不产生任何的交易效用甚至给经济带来严重损害,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自身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惩治欺诈行为,建立严厉的运输市场约束机制成为全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完善的制度、法律体系构建,促使企业选择诚信行为,养成诚信习惯,保持和发展诚信关系,实现交通运输市场参与者交易总效用的最大化,促进交通运输市场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8.

[2]夏立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若干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5,6.

篇5

关键词:“快餐式”信息技术;传统计算机教学;情境化;任务驱动

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拥有智能无线终端系统的人数已突破4亿。随着这些通讯工具的不断普及,特别是便携式、智能化程度极高的信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得“快餐式”信息技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种技术行为。

什么是“快餐式”信息技术?其显著特点是植根在便携式智能系统与工具基础上,如系统为IOS系统、安卓系统、Windows Mobile系统、塞班系统等,以及承载这些系统的终端产品,如苹果、三星、黑莓、华为手机及平板电脑等,它们传递的信息快速,查询便捷,特别是信息容量巨大。但是真正容纳在海量信息中的有用部分又不是特别多,它就像我们平时所吃的快餐一样,虽能吃饱,但是营养价值却不高,也就是量大质低。

“快餐式”信息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的对比

随着工业全球化、科研技术的不断加速,“快餐式”信息技术存在的土壤越来越肥沃。廉价、便携的无线终端设备与信息资讯的海量快捷,使之逐渐替代传统PC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首选。作为植根在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师,深刻地感受到“快餐式”信息技术对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冲击与影响。例如,通过笔者的调查与统计,执教的沿海地区初级中学校园里,一个建制约50人的班级中,拥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学生人数几乎是100%,同时能熟练操作工具(这里熟练操作指能为智能工具预装系统、应用软件,能运用相应软件进行信息通讯与处理等)的学生人数则为总人数的30%~40%。由此可见,在没有通过传统校本教育的情况下,因为“快餐式”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简单化,使得学生能通过自我学习,达到一个普及的状态。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快餐文化充斥的社会中,作为传统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坚守好自己的一方净土,将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与这种快餐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社会潮流的当代信息技术教育新途径,就非常值得信息技术教师思考与研究。为此,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明确传统信息技术与“快餐式”信息技术间各自的优缺点(如下表),并尝试能否取长补短。

针对传统信息技术与“快餐式”信息技术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简单说明。例如,班级搞一个团队活动,需要有信息查询、文稿撰写、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幻灯片的制作、数据表格的处理以及最终作品的投送与。那“快餐式”信息技术能否包办一切呢?分割来看,信息的查询、讨论与总结、结果的投送与、智能化终端设备完全可以,但是在文档的处理、幻灯片的制作、数据表格的处理,甚至可能一些视频、音频的后期处理上,PC的操作优势就显露无疑。智能终端的输入不方便,文档处理的不专业,数据表格统计的高专业性要求,都限制了便携智能终端的性能,也决定了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传统信息技术。因此在这样一种“快餐式”信息横扫社会的大趋势下,作为基础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坚持传统信息技术教育不动摇、不放松的思想。

如何做好两者的融合

如何做好对传统信息技术的技术传承,不让学生一到计算机房就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关键还是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变枯燥的教学为兴趣支撑下的模拟化、任务式的教学。现在信息技术课本的编写还是以模块化、章节化的形式呈现,一个软件一个软件的介绍,学生在学习中都是孤立的。但实际上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就在于多任务、多窗口协同工作上见长。如果我们不把这种优势放大,那自然不可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谈不上对信息技术的传授。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打破书本章节限制,将章节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以某种情境任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体会任务要求,并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其学习目标与研究方式进行转变。将传统信息技术与“快餐式”信息技术相融合。我们还可以把制作班级小报作为半学期的学习任务,进行情境创设,在信息资料的准备上讲述互联网技术;在文字编排上讲Word软件;在数据处理上讲Excel软件;在图片处理上讲Photoshop,等等。这里要强调的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一定要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分割与控制。在初一上学期,我们可以只要求学生会上网查找资料,并能将资料内容复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中,简单排版即可,而关于网络的设置、文字的深度美化则不需要深入讲解。但是到了初一下学期或更高年级,则可以将任务环境设置得更复杂些,使学习呈现梯度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转变职业特质,变讲授型教育为指导型帮助。由于是情境模拟、任务驱动,因此对学生不可能做一刀切的要求,在任务布置以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去完成,教师及时跟进。这种跟进,教师可以用智能通讯终端打破课堂限制,指导在平时,总结与拔高在课堂,从而借助当前智能终端的普及,把有形的信息技术课变成无形的社会化课堂,最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