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建筑可视化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TU98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240-01
近些年以来我国发展非常的迅速,与之相伴的是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热岛效应在城市中也越来越明显,城市中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汽车尾气排放大大超标正是导致热岛效应出现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建筑物在白天吸收并储存了大量的太阳能并在晚上释放也是热岛效应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根据之前的调查信息统计,城市中建筑物屋顶的面积占到了整个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此如果将城市中的屋顶都采取屋顶的绿化技术,可以大大的提高城市的绿色面积,使城市的环境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应的热岛效应也会得到控制。
1.建筑屋顶绿化的常见形式
按照绿化植物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常常将建筑绿化分为屋顶绿化、室内绿化以及竖向绿化三种。而我们这里探究的屋顶绿化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屋顶类型而分为坡屋顶绿化和平屋顶绿化两种。
1.1平屋顶绿化
平屋顶绿化可以划分为花园式和简单式。花园式屋顶绿化的适用条件是建筑物的静荷载大于或等于每平方米300kg,常采用的绿色植物为一些低矮的灌木、小型的乔木、草坪和一些地被植物,而在植物间还可以建造一些座椅和园路等等。花园式屋顶绿化在为城市绿化做贡献的同时还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美丽的园林环境,除此之外,该种绿化方式采用丰富的植物种类,色彩多样的和造型多样的植物类型,使得城市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简单式屋顶绿化的适用条件是建筑物的静荷载大于或等于每平方米100kg,常常采用草坪、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而在植物间不需要设置园路和座椅,这种屋顶绿化方式是禁止人员活动的,普通建筑物的屋顶、地下车库顶板和旧建筑物的改造屋顶上常常使用这种屋顶绿化方式。简单式屋顶绿化并不是力求单一的,常常在荷载的限定条件下使用多种植物类型,这样做可以尽可能的增加简单式屋顶绿化的生态效应。
1.2坡屋顶绿化
坡屋顶绿化常常运用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物的屋顶上,比如博物馆、大型的超市、体育馆等等就常常使用这样屋顶绿化方式,该种类型的屋顶绿化方式一般按照功能和造型的不同而采用台地式或是纯草坪式的绿化方式,小型的乔木、草坪植物和一些低矮的灌木这是该种屋顶绿化方式常使用的植物。坡屋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屋顶的绿化通常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立体性。
2.建筑屋顶绿化实施技术的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领域,屋顶绿化仍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屋顶绿化的完成也不仅仅是建筑人员的独立工作,还需要园艺和农林等相关人员的配合。在实施屋顶绿化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技术问题值得注意:防水、排水、防滑、种植土选择以及植物固定手法和种植池的处理方法等等。
2.1防水
向水性、向心性和强穿刺能力是任何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的特性,这也使得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会穿破很多的防水材料,从而导致绿化屋顶的建筑物出现渗水的情况,因而在进行屋顶绿化建设过程中,防水的设计、防水材料的选取以及屋顶防水的构造和施工工艺显得很重要,防水技术是否能够很好的使用也成为屋顶绿化是否可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现阶段,相关的技术人员常常使用混凝土的刚性防水层和涂膜防水层两道防线,在此基础上,还要使用一层具有特殊结构的可以防止根系穿刺的防水层至于上述两道防水层的找平层上,这种防根刺透的防水层需要具备抗腐蚀、抗霉变和耐水等特性。在建造防水层的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守建筑防水的技术要求,在建造完毕后应该实行二十四小时的蔽水试验,在确认良好的情况下,建造保护层,以避免防水层因外部因素而导致的破裂。
2.2排水和蓄水
排水和蓄水层的主要作用是把植被土壤中多的水分通过蓄水板排出,以免植被因为过量的水分而出现烂根和死亡的现象,该层主要铺设在防根系穿刺的防水层之上。蓄水排水是平屋顶通常用来排出土壤水分的方法,而坡屋顶常常使用重力的作用来调整土壤中的水分。常见的排水方式有两类,一种是100%铺设排水系统法,另外一种是碎石屑挤压式排水法。前者主要采用滤水板和排水板来铺满阻根膜,后者是采用碎石屑、滤水板和渗水板来铺设阻根膜,这两种方法的使用是根据工程建设所处的不同情况来进行选择的。
2.3防滑
建筑物屋顶如果是坡屋顶,防滑要引起注意,特别是使用纯草坪式的绿化方式,草坪滑坡的现象很容易出现。为了有效的避免滑坡的出现,可以制作挡板并将其置于屋顶的边缘处,除此之外,另外一种常见的做法是采用台地式的绿化方式,这种方法还可以与立体绿化结合起来使用,使建筑物更加美观。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根系比较发达的草种类来进行工程建设。
2.4种植土选择
屋顶绿化所使用的植物需要有成长的土壤环境,种植介质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屋顶绿化的美观以及屋顶的承载负荷,相关的技术人员常常会使用人工栽培基质作为屋顶绿化植物的生长环境,而介质要尽量选择重量比较轻、不容易板结、能够保水保肥以及肥效充足的品种,同时还要保证该种介质施工比较方便而且经济环保。就目前来看,相关的技术人员常常使用草灰、膨胀珍珠岩、细沙以及动物粪便等作为种植用的土壤。种植土壤具有比较高的成本,其造价在整个工程建筑造价中能够占到百分之二三十,除此之外,为了很好的提供植物生长的环境以及减轻建筑物的承载符合,要合理的设置土壤的深度。
2.5植物固定和种植池处理
建筑荷载较大的分布区域一般位于建筑物周边的圈梁位置,考虑到建筑物的这一特点,在建筑物屋顶周边的女儿墙一侧常常需要固定种植池,一般可以使用地下固定法或是地上支撑法,前者相比后者来说,更具美观,使得建筑物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所以通常情况下,地下固定法是首选的方法。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要注意屋顶绿化植被的选择,对于速生树种,通常不能够用来作为备选植物,因为其快速的生长会导致自身重量的迅速增加,而其长大之后不仅仅难以固定,还会由于比较大的树冠而导致风荷载的增大,从而对建筑屋顶的荷载造成消极的影响。
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上述的五种情况需要注意外,通风、采光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也值得注意,特别是通风问题,对于草皮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建筑物屋顶绿化技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合理使用可以很好的改善我们居住的环境以及减少城市的污染,同时还能极大的美化我们城市。相关的技术人员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进和探索屋顶绿化可实施技术,这对于我们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工艺课程 一体化教学
建筑施工工艺课程是建筑课程教育中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建筑工程中一些主要施工工艺及相应施工方法和一般规律。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帮助下,学生自行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施工工艺课程需要大量实训辅助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增强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参与作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那么,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教会学生转变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程构思,科学开端
“万事开头难”,要让一体化教学成功,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开端,也就是最重要的课程构思,建筑施工工艺课程涉及选材、设计、施工及造价等方面内容,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最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多加熟悉其中的材料选择及相应工艺流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各种项目的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材料也日新月异,从单一的材料到复合型材料都有极大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教材和理论性极强的课堂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尴尬局面。要想让建筑施工工艺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对材料市场及简单理论加以理解,而且应当对市场上的材料价格及工程造价有十足把握,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各个项目的流程工艺,对各种施工工具都能有深刻透彻的认识并熟练使用。所以,本课课程的教学思路需要对实践内容进行构思,从传统理论转向实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施工工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一体化的教学机制。
二、课程设计,关键举措
随着市场对建筑施工人才的需求增加,建筑施工工艺课程中的设计理念可以归结为:“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核心,以市场为背景,以创新为目标。”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发散性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施工组织和设计管理能力,最终培养出能够从事相关设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对于施工工艺课程的设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也就是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准备、任务的实施及任务的考核。任务的提出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包括项目理论及课外项目两大板块,课内项目需要学生掌握熟悉一些最基本的材料种类和基本性质,课外项目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建筑施工市场进行采样和调查;任务的准备需要学生完成相应的市场报告分析并发表相关报告;任务的实施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加以很好地整合,按照教师所教,在掌握各项建筑材料及基本的工艺流程之后进行实践;最后一个任务的考核,教师就需要提高自身评价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一体化教学设计。
三、课程发展,根本保障
纵观整个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课程如何发展是施工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根本保障,现在的课程教学仍然有很大不足,如很多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对外交流平台还不够完善,现在的教学资源仍有很大局限性,为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让课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据此,笔者对未来课程教学提出以下思考。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投入到实践中,迅速提升教师的实战经验和能力,如果教师做出了好的项目,则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教师手上有项目,才是教学的最好载体,通过活的例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让学生敢于接受社会的挑战。
2.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无论是口头教会学生实践,还是在学校建设实训基地,都没有让学生亲自体验效果来得更明显。建筑施工工艺的学习,最关键的还是实训,所以,学校应当经常邀请那些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到学校现场开展讲座,与学生洽谈,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邀请施工专门人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学生进行直接的互相感悟,通过这样一些形式,横向加深学生对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对材料的使用能力和应用创造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他们及时了解当前建筑施工的最新动态,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衍生出一些“工艺技术交流会”等类似的交流创新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施工工艺设计大赛,以此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眼界,加强与建筑市场的交流,实现一体化教学。
四、结语
建筑施工工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认识和了解施工工艺,培养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通过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及实训基地的建立,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达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笔者希望广大建筑施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者能够通过不断探究,共同推动一体化教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
[2]朱宁.“造屋”与“造物”:制造业视野下的建造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13.
关键词:调度自动化;工程实践;考核方法
作者简介:王秀云(1977-),女,吉林集安人,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汝田(1979-),男,山东潍坊人,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66-01
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度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管理水平,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状态及用户的电能质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理论与工程运行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具有理论与实际并重的特点。同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作为大四的一门专业课程,又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找工作的同时最大可能回归课堂。本文就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望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注重工程实践的教学
工程性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因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内容涉及调度自动化实际操作和应用的内容居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工程性,也成为教学效果好坏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学生具体动手操作更能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1.引入大量工程实例
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以后,很多学生会觉得课程偏难、枯燥。[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3,4]是很多专业课探讨的问题之一。“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涉及到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内容和知识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大量的实际操作、分析、处理等案例。如在“防误操作”中,可引入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误操作案例,通过案例与“五防”相结合,分析其原因和危害,不但使学生对“防误操作”加深了印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大量案列的引入,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增加查找相关资料的动力。
2.实际操作和演示
由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涉及到实际操作的内容很多,光靠片面的讲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因而能让学生亲手实践才能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调度自动化涉及到很多自动化软件,如能让学生亲自操作,讲授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在这一过程中,若学校能提高实验平台,可以将部分授课搬到实验室,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使得学生能够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若学校没有相应实验设备,有工程项目的教师也可以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或仅由几名同学操作,其他同学观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对于讲授也有一定的帮助。
3.模拟教学
电力系统调度是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控制。如何实现对本课程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控制,也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授过程中既要贯穿这一主线,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此时,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模拟操作教学,就课程的某一知识进行模拟,尽量与现场实际一致。在模拟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授“预想事故分析”时,就如何形成事故预案集进行模拟操作。给定一个系统,设定一种故障,启发学生分析故障后系统的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继电保护如何动作、如何恢复供电、期间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等,由此,激发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自主研发课程平台
调度自动化所涉及到的软件、硬件很多,可以将其分解成各个子模块,由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作品的形式和规模可以不拘一格,如可以只做数据采集模块,甚至软件的设计流程,有能力的可以完成硬件设计和编程。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亦可利用第二课堂,将各子模块设计交给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完成,既丰富了第二课堂,也提升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注重引入学科发展前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以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为基础,进一步延伸至其应用和前景。若能结合教师实际工程实践及学科发展前沿,课上抓住几个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启发学生讨论新的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对相关发展的联想,甚至是遐想,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如在介绍“变电站自动化”时,可以在讲授传统变电站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之间联系和区别的同时引入现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新方法、新手段。如,讨论引入传感器后变电站的保护和监控会有什么飞跃,微电网的发展对变电站的影响等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积极性。
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结合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主要以板书教学为主,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方法。以板书教学为主传授基本知识,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速度。但完全的板书教学又缺乏形象教学的效果,因而以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堂的生动效果,增加学生知识量,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启发式教学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求带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案例教学在“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中也起到了积极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共鸣。同时,演示教学亦可以作为板书教学的辅助手段,简化教学过程。
四、改进考核方法
由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是在大四上学期,课堂出勤率相对不高。为了使学生尽可能掌握课上知识,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还要在考核方法上做出改革。首先可以改变以往单纯的考试模式,将试卷考核与其他形式结合,如考试占60%,其他方式占40%。其他方式包括前面提到的自主平台的研发或软、硬件设计平台的设计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造和设计,广泛地查阅资料,提升自身位能。其次,设立标准试题库,涉及内容尽量广泛,数目尽量多。考试内容基本以试题库为主,这样也便于学生在考试之前对试题库的学习能够贯穿“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的所有内容,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结束语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与电力系统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尽量通过工程实例、实际操作、模拟操作教学等方法将工程与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知识与今后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本文通过讨论尽力缩小教学与实际的差别,但教学效果的好坏还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梁振锋,康小宁,杨军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4):125-128.
[2]王秀云,李娟,孙亮,等.图形化《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辅助软件开发[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28(3):35-38.
>> 可视化管理的煤炭成本管控研究 高校考务管理可视化研究 基于IMAGIS 2.3构建三维可视化校园社区管理系统的研究 基于Skyline校园三维可视化研究 基于GIS校园地下管网三维可视化的研究 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可视化研究 基于Google Maps API的地产资源可视化管理系统 高校数字图书馆学术资源门户的可视化构建研究 数据资源汇聚中可视化建模的研究与应用 音乐可视化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信息化技术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 基于可视化管理的企业营销管理变革研究 基于RFID的可视化地下电缆管理系统的研究①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知识管理领域可视化研究 可视化智能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可视化管理选择与应用研究 石化行业管道管理系统的可视化研究与应用 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研究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可视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c1_15.
[4]李治洪.WebGIS原理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李志秀,张军,陈光,杨丽红.JQuery Ajax 异步处理JSON数据在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247-250.
[6]曾江峰.基于百度地图 API 的门店信息搜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 2013.
Abstract: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software is the focus and dire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th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t will make a large number of geological data and ge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which have abstract geological model into the visualization. By rotation, the angle of view from different models visually, it fully uses computer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method to input digital, allowing full digi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providing a modern instrument for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fast,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地质分析;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工程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geological analysis; engineering geology;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045-01
1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1.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统一模型的构建
1.1.1 统一建模结构。该结构以地质对象建模为主线,其主要技术包括面向对象的地质分类技术、地质实体NURBS拟合构造技术、改进的地质趋势面分析技术和三维几何对象的任意布尔算法等。[1]
1.1.2 主要建模技术。
(1)面向对象的地质分类技术。面向对象技术通常采用分类的思想,可根据实际工程中地质对象的几何形态特征和属性特征对其进行分析归类,水利水电工程区域内主要的地质信息可分为地形类、地层类、断层类和界限类四类,并形成各自的层次结构关系。面向对象的地质分类技术有利于相应建模方法的研究和模型的建立。
(2)改进的地质趋势面分析技术。根据钻孔、平硐的直接数据进行地质趋势面分析,是对三维地质模型重构进行补充和验证修改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地质趋势面分析是指,利用平面或曲面对地质空间观测点数值进行拟合的一种多元回归统计分析方法。考虑到一个复杂地质系统的本质属性包括非平衡性、非线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自相似性等特性,而人工神经网络(ANN)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可用来进行地质趋势面分析。由神经网络自动构建具有非线性映射关系的地质趋势面函数,将可获得更接近实际的地质拟合曲面。
1.2 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与三维统一模型的建立
模型的可靠性分析和检验,是三维地质建模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可靠性分析技术在整个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结合工程实践,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模型的可靠性分析:①模型组成部分的几何性检查。②地质结构合理性的检查。③原始数据的精度检验。④模型的反馈检查与检验。完成地质模型的可靠性分析后,我们可以运用三维几何对象的任意布尔切割算法,以三维地质几何模型为对象,利用工程建筑物模型对其进行一系列图形操作运算,构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统一几何模型。为了更真实清楚地表达不同地质结构间的物理特征和视觉差别,我们可以建立三维图例库,并采用扰动函数法来模拟表面凹凸纹理的真实效果,最终获得逼真且特征鲜明的效果。
2基于三维统一模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分析
2.1 三维统一模型的可视化分析
通过较为复杂的三维地质建模过程,可以获得地上地质体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模型可以直观的看到各个地质单元的空间布局和相互关系,既验证了已完成的勘察工作成果,也可以通过模型的可视化分析,为后续的勘察、设计乃至施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三维统一模型的可视化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1)形象地表示出地上地质体的轮廓。(2)揭示地质体所在的地层和岩性,为施工人员选择合适的挖洞地址提供有力的依据。(3)在模型上可以任意切割地质剖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地质信息。
2.2 主体工程三维地质分析
2.2.1 大坝工程地质分析。
大坝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重要的挡水建筑物,对地基岩体的稳定条件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大坝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以三维岩级模型为主,进行建基面开挖与基础处理分析,或针对大坝重点部位进行剖切分析等,对坝基或坝肩岩体的地质条件加以充分地分析研究,为建基面的方案选择与优化调整提供依据。[3]
2.2.2 地下工程地质分析。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中地下建筑物的数量迅猛增加,其规模也愈来愈大,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大量的地质问题,给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带来困难。而三维地质模型或岩级模型,可提供多方面的地质分析。例如:地下洞室群地质开挖分析、针对地下洞室关键部位的剖切分析、地下洞室布置方案选择的地质评价、地下工程施工开挖的宏观超前地质预报以及结合地质模型的地下洞室施工过程动态分析等。它们为复杂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3结语
三维地质建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模前,需要运用有关地质知识,对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建模中,需要根据地质、地层、构造及工程等有关知识,对数据进行比较,对地质构造进行推测分析;建模后,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运用交互式编辑工具进行完善。将三维动态可视化技术引入到地下三维地质环境中,可以形象地描述三维地质体的形态和分层结构等特征。将可视化技术引入3D矿体模型中,可实现矿体的生成和仿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矿体形态结构。[4]随着当前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和GIS技术不断结合和发展,三维GIS技术在地矿中的应用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刚.水利水电工程三维数字地形建模与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5,7(7):65-70.
[2]钟登华.复杂工程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构造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4):57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