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数字化价值范文

企业数字化价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数字化价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数字化价值

篇1

关键词:数字化;知识管理;管理能力

知识管理的概念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他判断“当今的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典型企业以知识为基础”。此后,日本教授野中郁次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知识创造理论”,并指出“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被引入到中国。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企业对数字化时代的知识管理理论及管理实践又有新的需求。

一、企业知识管理基础理论

企业知识管理思想借助于管理学百年以来的发展实践,融合企业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念、知识经济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理论思想,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其重要性得到企业界的广泛认同。

(一)对企业“知识”的认知

企业知识管理所“管理”的知识是“组织知识”,是指企业里“特有”的知识,这里的“特有”通常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经验中获得的,是为能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和共享”的信息。企业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基于企业内部来源(如企业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吸取的经验和教训,获得和分享未成文的知识和经验,过程和服务的改进结果)[1]。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基于对日本成功企业的实践案例研究,他认为那些“没有被表述出来的、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技能、秘诀”“深深根植于企业某种工艺、某种专门技术或业务活动”的隐性知识(1958年,迈克尔·波兰尼提出隐性知识概念)对于组织发展、对企业持续创新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野中郁次郎认为企业要“有组织”地对企业内部“特有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并且要促使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进行相互转化[2]。这一观点深刻影响着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

(二)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认知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伴随着各种标准认证、体系认证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并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我国从2009年开始组织知识管理标准的制定和,GB/T23703.1-2009《知识管理第1部分:框架》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模型;GB/T23703.2-2009《知识管理第2部分:术语》中界定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为“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从而可知,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围绕“知识创造、知识识别、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的动态管理活动过程,知识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战略目标、组织建设、内容管理、流程规范、激励机制、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知识管理从重视知识的内容建设,转向知识管理体系搭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此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希望通过知识管理,沉淀企业知识,提高生产效率,助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二、数字时代知识管理面临新挑战

当前社会正处于“万物皆数字”的时代,随着数字化的广泛运用,从“互联网+”到“智能+”,数字技术与产业业务正进行着深度的融合。数字技术对知识管理活动带来非常多的冲击和改变,使企业知识管理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传统知识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需求。

(一)数字化时代企业知识内容面临的困境

企业传统知识管理的“知识供给”逻辑——是“当有问题解决时能找到已有的经验知识”,这种逻辑下的知识管理重点在于知识的收集和存储,企业知识的内容主要是“与业务流程有直接关系的知识”“以往成功实践经验”,目的是使“以往成功经验和实践”能够得到“复用”。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字要素构成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新载体,智能化、平台化、个性化将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新特征[3]。一方面,企业要面对内部海量数据的结构化处理、业务中产生问题的动态反馈、业务信息的迅速捕捉与深度挖掘;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应对外部信息资源的涌入和过滤,这就使得企业知识资源在整合和重构、多样化和个性化、共创和共享等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企业传统知识供给模式不能有效解决内部知识需求与知识供给之间的“供需落差”,知识资源可能将面临间断性的“短缺”困境。

(二)业务体系间存在“知识孤岛”现象

企业数据不仅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而且深入企业的组织、流程、全价值链、日常工作等各业务环节。数字时代,企业对数据的获取和整合、知识的精度、实时性和准确性等提出的要求更高。而在现实中,企业基于保护内部数据安全的需要以及企业组织的科层制分工,导致业务系统大都采取独立运行模式,数据封闭在自己的业务系统中。例如,企业PDM(产品数据管理)、MES(制造执行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协同办公等系统,各系统产生了海量的、多样化的数据。不同数据结构的资源系统往往缺少协同或有效的关联整合,极易出现业务体系间的“数据孤岛”现象。“数据孤岛”浪费企业的信息资源,造成业务壁垒,阻碍了对业务周边强相关信息的了解途径,而且不利于知识共享,不利于新问题的快速回应,不利于跨业务领域的知识碰撞和学习,进而影响企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企业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增强业务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对碎片化知识的整合和数据挖掘,打破“部门墙”,加强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的流动,让数据真正发挥作为生产要素的强大作用,已成为企业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知识管理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知识管理在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等方面的主要活动并没有改变,但由于数字技术带来新的工作场景,随之产生新的知识管理需求,这是传统知识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所不能有效提供的。这是因为,传统知识管理关注“硬实力”建设(组织、内容、流程规范、知识管理系统等),而数字化时代更关注“软实力”(个性化和多样化知识内容、精准知识提供、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体验感等)。因此,企业要做到有效的知识管理,就不能把“数字化”看成知识管理“单纯的技术工具”,必须对数字化时代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重新的思考。“知识正成为一个战略性的变量而不是生产性的变量”,企业如果没有“知识驱动的能力、知识与技术组合的能力、知识与组织兼容的能力”,其实就没有新机会。面对知识管理的新变化,企业需要从整体管理视角对知识管理进行思考,重构知识管理组织运行模式,摒弃原有知识管理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而这仍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数字化赋能企业知识管理的价值走向

数字化时代,面对知识管理的智能化、平台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通过数字技术使得知识管理与IT技术、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能够有效融合,重新梳理、挖掘、整合、优化企业知识资源,促进企业知识管理的再创新。

(一)推动企业知识提供的精准化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并不是职能管理,它的驱动力来源于业务需求、员工需求,而非职能任务,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精准、动态匹配客户需求,推动知识提供的精准化。首先,更需要跟业务连接,搞清业务逻辑,洞悉业务诉求,关注现在和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建立基于岗位职能、业务流的知识树,结合业务专业特点和业务流程,围绕业务架构,借助数字化的力量,以知识用途为末级目录来构建的知识资产框架,将关键业务节点模块化,形成一张适用于岗位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知识清单,并伴随业务开展,汲取为业务真正所用的专业知识,完成知识沉淀。其次,推动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的精准化管理。围绕需求去协调整合知识资源,以需求引导供给,以供给促进需求。通过挖掘和分析有价值的搜索数据,发现和预测企业的知识需求动向,利用数字技术对知识需求反馈进行有效分析,逆向反思原有知识清单和知识资产框架,并有计划地对业务流程中的知识进行不断补充、完善和迭代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知识传递和知识共享的应用效率,又有效拉动精准知识的提供能力。

(二)推动企业知识服务的智能化管理

企业知识来源于业务,更要服务好业务。数字化时代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内容(如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企业对“知识获取”和“知识运用”能力则提出更高要求,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已成为数字化时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首先,推动数字化技术下的智能搜索。例如,在搜索企业技术标准、作业规范、优秀经验、技术要求、工作模板、专利时,通过关键字、关键问题、图片,能自动进行知识识别和知识整合,同时提供文本、可视化等多元化的搜索信息,实现智能化知识检索,减少搜索的盲目性,提高知识的复用率。其次,推动企业智能化知识管理建设。利用数字化、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结合企业行业特点和专业岗位任职能力,在已有知识结构化、知识图谱化的基础上,让各业务系统之间互通互联,把企业知识管理核心工作、知识管理系统、数字化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企业知识变得更加“智能”,实现基于流程与任务的企业知识精准、有效推送或投放[4]。

(三)推动企业知识的数字化管理能力

企业业务的数字化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的数字化,企业知识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已成为数字化时代企业知识管理的新内涵。首先,应深刻地认识数字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数据挖掘和知识资源整合将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是有效支撑企业业务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借助大数据、云搜索等数字化技术,企业通过对业务数据处理、业务信息准确迅速捕捉与深度挖掘、知识信息深度加工、新业务知识动态反馈等能力的增强,构建“数据提炼—价值信息—知识沉淀—知识应用”的数据价值创造模式,让数据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让知识管理真正地成为企业的“智慧大脑”。其次,重视企业“人”的数字化。“人”才是企业知识创新与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要让企业中的“人”能跟上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企业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打造沉浸式新的工作场景和业务模式,提高员工工作体验感,使其在参与业务流程活动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每个人知识创造的参与度和积极主动性,使其在“数字化中学习”,转化为“数字化”员工。

四、结语

为应对数字化时代企业知识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通过梳理企业知识管理基础理论,分析了数字时代企业知识管理面临的新困境,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要与数字技术、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中“人”等要素进行有效融合,以推动企业知识提供的精准化管理、企业知识服务的智能化管理和企业知识管理的数字化能力的观点。旨在通过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最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开峰译.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兮,李玉龙,成一航,等.数字化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J].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2021,3(2):23-38.

[3]董小英,胡燕妮,曹坤坤.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挑战与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9,1(63):60-64.

篇2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资源定价 企业家 激励约束机制

一、人力资源资本化分析

资源之所以成为资本,是由两种不同的资源定价方式决定的。一种是对资源直接定价,一种是对资源间接定价,间接定价的资源就是资本。人力资源也是有价资源,人力资源的间接定价就是人力资源的资本化。物质资源的直接定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还本的租用价格,如资金的利息;二是不还本的租用价格,如租用设备、土地或劳动。物质资源的资本化过程,是一个间接定价的过程,是物质资源付出与收益权相互交易的过程。其前提是对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其后续是承担风险和获得收益。

人力资源是指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人力资源是一种有价资源,企业使用人力资源是必须付费的。这样,人力资源也存在定价问题。人力资源也应该有两种定价方式,一种是对人力资源的直接定价,一种是对人力资源的间接定价。人力资源的间接定价就是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工资、奖金和福利应属于直接定价。如果劳动者在企业中要求的不是固定的、来自资方垫付的工资性收入,而是具有收益权性质的报酬,那么劳动者的人力资源就是处于间接定价状态了。人力资源是具有增长性的,当这种增长了的资源不是用提高工资而用给予收益权的形式实现其报酬,如高技术企业对员工赠予股份或赠予股票期权,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就由直接定价转化为间接定价,从而获得了企业的最终收益权。人力资源的资本化过程就是一个间接定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得到收益权的过程,是资源付出与收益权相互交易的过程。

二、人力资本和公司治理结构

在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企业中,人力资本应是专指技术创新者和企业家或者说职业经理人。所谓企业,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契约方式而组成的经济组织。因此,作为出资人资本的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是平等关系。当今企业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核心技术和管理水平上。企业若想发展壮大,必须让人力资本拥有企业的产权。

当前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新的治理结构将由原来以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以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如何界定为内容,转向以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为基础、以这两种资本的关系如何协调为中心来进行安排。这两种资本的关系处理好了,企业才能够持续发展。

当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态存在后,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为了保证人力资本的地位及利益,而良好的约束机制则可以防止人力资本侵犯货币资本的利益。

三、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

长期以来,在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效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起来。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能较好地调整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个人、企业各方全心全力搞好经营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和效益。

1.在激励机制方面我们主要有如下看法:(1)激励主体不明。比如国有企业的激励主体,既有作为投资人代表的上级主管部门,又有作为企业自身代表的董事会或职代会,这是典型的政企不分。(2)企业家激励的对象不清。在实践中,作为经营者的企业家不仅是法人代表一人,而是由投资人代表(董事长)、经营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党务工作者代表(党委书记)、员工代表(工会主席)组成的一个群体。我们应该把经营者与投资人、党务工作者、员工之间的关系搞清,给予各方不同的权利和待遇。其实,企业家激励的对象只能是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经营者和其领导下的经营团队。(3)企业家经营业绩评价和收入分配的原则标准不确定。在经营业绩的评价上,有的侧重企业效益,有的侧重股票价格;企业家个人收人应当占企业税后利润的多大比例,企业家所持股份应当占股本的多大比例等。关于这些内容,各地基本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其实,对企业家的个人收益与其经营业绩挂钩只是一个相对的原则,企业家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相机选择,企业家个人收益与其经营业绩挂钩的比例应是企业家与其委托人之间的复杂博弈过程的结果,最终通过契约的形式加以确认。

2.在约束方面:(1)约束对象扩大化。在实践中,不仅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经营者,而且以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身份出现的诸多管理者都纳入了企业家的约束问题的范围,这是把经营者、管理者、党务工作者、员工代表混为一谈。企业中可以有经营者监督、管理者监督、党务工作者监督、员工监督等多方面的监督问题,但是,从对象上说企业家的约束只针对经营者。(2)约束原则绝对化。企业家的约束问题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求全责备,实际上要求企业家为人处事必须尽善尽美。这不仅有悖常理,而且在实践中把道德水准置于经营能力之上,也有违委托关系下企业家产生的一般特征。这种情况使得“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观念长期盛行。(3)约束形式简单化。企业家约束的形式过于偏好行政约束、道德约束和员工约束,相对忽视正当自我利益约束、财产关系约束、组织关系约束和市场约束。其实对企业家约束,应当是建立在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相互制约基础上的博弈行为,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制度建设,而不是相关约束形式的简单比较和选择。

总之,我们应当保持企业家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对称性,只强调约束而不重视激励,或者只强调激励而不重视约束,都是不适当的,也是行不通的。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3

篇3

通过亲身体验实际运行的“数字化双胞胎”和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可以近距离感受虚拟与现实连接所带来的生产力和效率的巨大提升。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中心”还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案例,实景展现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如何实现更快速、灵活、高效的生产。

“通过数字化体验中心,西门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范例。在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西门子是可信赖的技术合作伙伴。”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表示,“我们帮助中国多个行业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把数字化的愿景转化为现实,并将继续为中国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

坐落在西门子北京办公园区的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中心包括数字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全集成自动化、可持续能源和信息安全实验室五大展厅,集中展示了数字化在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生产制造和运维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具体应用。

其中,在数字化企业展厅,西门子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首次面向中国市场展示其理念与应用。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中心在向各界展示西门子数字化技术实力的同时,兼具孵化创新、产学合作的平台功能。

“作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在产品研发与制造过程以及工厂管理的完整价值链上提供‘数字化双胞胎’的企业,西门子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使高效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表示,“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携手所有合作伙伴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

MindSphere是西门子数字化业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制造商通过MindSphere可快速、高效地采集海量数据并挖掘数据中的价值,以最少的投入大幅提高生产设备的性能和可用性。西门子庞大的工业设备基础和覆盖众多行业的专业知识,为MindSphere带来独特的数据采集和价值挖掘优势。

开放的MindSphere不仅为第三方设备的安全接入提供了多种方式,覆盖所有支持OPC UA通信技术的设备或系统,还能够使更多的程序开发者和最终用户借助这一平台开发或使用多样化的应用。西门子还计划面向数据连接的应用程序接口以支持更多协议。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西门子已经携手合作伙伴开发出了50余种App,将与源讯、埃森哲、Evosoft、SAP等众多合作伙伴一起,不断推动以MindSphere为平台的生态系统的建设。西门子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已经帮助各种类型、规模不同的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篇4

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传统会计计量的基础,是传统财务会计进行会计计量的核心,也是受到广泛推崇和普遍采纳的会计惯例。但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时代下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商务会计的产生使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的传统计量模式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历史成本原则的优势以及历史成本原则在电子商务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并以电子商务中的数字化产品为例,探讨了历史成本原则在电子商务会计中的适用性问题。

关键词:

历史成本原则;电子商务会计;数字化产品

电子商务是利用各种电子设备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产生促进了传统企业的革新和一批新型电子商务企业的诞生。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会计(也称网络会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会计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结合互联网等技术,对会计事项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不同于传统会计,电子商务会计面向网络交易的实时性、灵活性、多变性等特征,使传统会计中的部分基础性原则受到冲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历史成本原则。

一、传统会计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及其优势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传统会计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进行计量的。历史成本(HistoricalCost)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依照取得或构建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进行计价。历史成本原则下,物价变动时,除非国家另有规定,否则不得调整账面价值。例如某企业于2012年1月1日购买了一套设备,耗费资金100万元,记账时,该套设备应当按照100万元入账。假设在2015年1月1日,设备的市价已经达到500万元,此时,仍不能调整设备的账面价值,账面上依然是设备购置时的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传统会计计量的基础,是传统会计进行会计计量的核心,也是受到广泛推崇和普遍采纳的会计惯例。历史成本原则具有以下主要优点:第一,历史成本是由交易双方实际进行交易的结果,反映出当时的市场价格,具有客观性;第二,历史成本有发票、合同以及账单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具有可验证性;第三,以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数据资料更加容易取得,会计计量程序简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

1.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成井喷之势,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成为主流的商务模式之一。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性地位也面临着冲击。历史成本无法反映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和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在2014年的“双十一”活动中,天猫全天成交金额为571.12亿元,移动端交易额高达243亿元,物流订单2.78亿,当天在天猫带动下电子商务企业的促销引起市场供需发生不同寻常的巨大改变。在电子商务市场供求信息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亟需实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但历史成本与实时的市场信息是脱节的,历史成本更多反映过去的价值,无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2.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其他计量属性的取得成本。在互联网交易中,有关商品及其销售的实时信息均能被大量并且迅速收集,从而降低了取得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的难度和成本,从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角度考量,历史成本的核心地位有了动摇。3.历史成本可能会低估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在电子商务企业中,信息技术、人才、品牌等无形资本是其核心竞争力,某些企业的财富来源正是此类关键性无形资本所提供的。然而这些无形资产按照历史成本原则是不予确认的,其价值容易遭到严重的低估。在此类电子商务企业中仍然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就会导致其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三、历史成本原则在电子商务会计计量中的适用性———以数字化产品为例

1.历史成本原则在电子商务会计中的新特点。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企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点。电子商务会计以电子商务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确认、计量和记录上都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传统会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其企业特征的调整。以电子商务中的数字化产品为例,数字产品由于无需实际的仓库库存,已经实现了“零库存”管理。此外,即使是实体商品,电子商务企业往往能够做到即进即售,充分发挥物流的时空观念,通过严密的计划、科学的采购,实现生产资料的最佳衔接。由此看来,在电子商务会计中,历史成本原则也呈现出新特点,如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的趋同。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获得同样一项资产,或者与其功能相同的一项资产所需耗费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重置成本是一种现行成本,它表示企业现在取得资产或劳务所需支付的金额。历史成本计量可以确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但无法精确反映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在企业内运营周转的变动情况。事实上,在电子商务时代,单纯使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已经不再符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与传统会计相比,电子商务会计在充分考虑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具备选择多种计量属性的条件,适度增加历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计量属性的使用,针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将是电子商务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2.数字化产品的会计计量。

数字化产品是指可以被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传送的产品,其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信息、视听娱乐产品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产品是专业人员利用技术、开发工具及专门设备创造的产品,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其计量更适合采用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相结合的方法。(1)数字化产品的初始计量。数字化产品的初始计量采用了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成本包括企业为取得该产品并使之达到预定的用途发生的所有支出。电子商务企业外购数字化产品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得该数字化产品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而电子商务企业自行开发的数字化产品,其成本不仅包括人工费用、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的购置费用、开发工具的费用等研究开发费用,并且包括开发结束后的注册费用、测试产品能否正常使用的费用及其他确保数字化产品商业化的费用。数字化产品的初始计量可公式化为:外购数字化产品的成本=外购时需支付给对方的费用。自主开发数字化产品的成本=开发及后续商品化的一切费用。(2)数字化产品的后续计量。在数字化产品的后续计量中,企业应针对数字化产品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例如,数字化产品定期更新换代十分关键,因此数字化产品作为资产时的价值具有很强的弹性,企业应当对数字化产品的市场价值及时进行减值测试,发现减值迹象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此时,电子商务企业就应设置与数字化产品减值有关的会计科目并编制会计分录。电子商务企业重新评估数字化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减值测试时,会计分录为:借:数字化产品减值损失———数字化产品减值贷:数字化产品减值准备电子商务企业计提减值准备后再次评估数字化产品,其价值回升时,会计分录为:借:数字化产品减值准备贷:数字化产品减值损失———数字化产品减值数字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形式,对传统会计的计量和会计处理提出挑战。但是,电子商务会计将数字化产品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就可以在会计核算框架的基础上对其做出准确的计量,使其符合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此外,在处理数字化产品的一些特有会计问题时,数字化产品的后续计量更适合采用其他计量属性。例如,为避免数字化产品的减值,电子商务企业定期将对数字化产品进行更新和升级,为其增加新的附加值,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新的附加值更加适合重置成本进行计量。

四、结语

历史成本原则作为财务会计的核心,其应用仍然是必然的。但随着经济环境、会计环境的急剧变化,在会计计量中,历史成本原则也势必受到冲击。电子商务会计与传统会计所面向的会计对象区别较大,电子商务会计在各个环节都充满新的特点。在会计计量上,电子商务会计有别于传统会计的计量单位、计量属性,从而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计量特点。目前,电子商务会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和初探阶段,相关理论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实务应用也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经营将不断出现新的情况,电子商务会计也会随之调整和改革不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5年版)企业会计准则[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

[2]尚雪.天猫双十一的节日营销[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69,175.

篇5

关键词 企业 数字化转型 研究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

企业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ation),数字化转型不只是企业内部数字化自动化的应用,其正真内涵载于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通企业内部的运营流程,将企业的前台与后台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从客户为中心出发,把企业的运作、决策及服务紧密围绕客户体验而进行。

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能够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对科学、系统研究企业数字化起到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简略的概括为萌芽、扩张、业务变革和战略变革阶段,这些阶段分类大多以发达国家的视角来进行划分,对我们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国家在不同经济水平,数字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将不一致。综合国内学者对于企业数字化阶段的研究,大体将分为数字化初始期、基础设施变革期、业务数字化转型期以及战略变革期四个阶段。

二、企业数字化阶段分类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划分指标。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计算应包含硬件、软件、通讯设备、视频会议室、信息化的培训课程、信息管理部的建设、专业IT人才团队、以及技术的维护。应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最近5年,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费用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乘以100%

(二)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

企业数字化在企业的地位反映了该企业是否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云计算使得21世纪传统行业竞争无比激烈,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战略高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其主要评价依据包括:企业信息化领导的地位、信息部门的地位、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水平、信息话的重视程度等。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的任何其他资源都是在人力资源的参与下才变得灵活起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的评价包括:雇员的IT技能和数字化的理念、是否有专门的数据库管理员、是否建立了IT部门并配置专业的IT人员、信息部门是否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的信息能力和数字化观念等等。

(四)IT的应用状况

无论数字化设施建设多么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战略高度,IT的应用水平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成败。IT的利用状况囊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度水平、数字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电子商务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水平、企业系统之间讯息共享的程度、能否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互等等。

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占传统业务的比例。包含电子商务的销售额与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和线上购买金额占总采购额的比例。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特征

(一)处于数字化转型初始期的企业

初始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初阶段,此阶段还未建立数字化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其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都不完善,计算机的普及率包括信息技术的普及率都比较低,使用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都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停留在硬件系统的建设层次。

(二)基础设施的变革期

信息部门开始建立;随之企业开始逐渐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规范,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营运模式上更加注重数字化变革,信息技术开始融入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与职能部门,并且信息化变革更向着企业的统一化模式发展,企业已构建出具规模的内部网络,此时的信息技术处于推广和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初始阶段有明显完善。

(三)业务数字化转型期

处于业务数字化转型期的企业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信息系统,配备了专门的数字化部门及专业IT人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全面提高,在企业内部实现了数据高度共享,组织通过数字化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完美结合。这个时期的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信息系统在随着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变革进行调试和改变,由于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变动的影响,此阶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进度也会轻微波动。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施行触及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等过程。在业务数字化变革中,以变革标的为导向保证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的、能够监测的、有向导的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进程制定计划,构成有实效的项目小组和有效管理项目进程。选用新的领导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进程的管理的核心价值进行宣传增强管理层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四)战略变革期

企业领导层面,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变革期的CIO,自身不仅具备了全局性的眼光,同时能够以过程为导向,根据公司的组织设计进行调整.不仅具备信息分析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公司筛选和利用关键信息.并且还具备了能用投资回报率来决定IT方面的支出,高层领导角色在现阶段由CIO来担当,并制定战略层次的方案。在制度层次,企业已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企业的价值链用互联网思维联系和组织起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正真成熟阶段,并在企业的战略层进一步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且持续对转型进行战略投资。

四、数字化转型阶段注意事项

(一)创新业务模式

数字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是设计并构建新的业务模式。惟以最适合的规范方法不断地重新把全部业务要素纠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客户期望,领先于竞争对手。

(二)推动构建客户和社区的互动

对客户和社区的自由交换的新模式的构建是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关键能力。传统企业与客户交互大多发生在销售、营销和售后的过程中。而数字化时代,企业必须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再到企业的财务方面等等,都与客户进行交互。构建与客户交流的社区,这一点小米科技公司做的很到位,小米社区和论坛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恰当的充当了与客户交互桥梁的角色。使得企业的设计人员、工程师与客户进行交互,让顾客得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优化和构建数字化供应链

传统企业以满足供应商来涉及供应链,而数字化企业必须针对顾客优化供应链。对数字化供应链进行优化,把这个供应链网络中的物流信息进行组织,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依据数字化网络系统对信息按要求进行管理和输出。来达到协调远程客户与企业的关系,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四)识别转型时机

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信息的整体掌握来识别转型时期。需要判断自身的产品或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同时把握自身的竞争对手怎样应对新的客户期望。根据时代和客户的变化要重新定义价值主张,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来实现数字化的价值。

(五)执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且持续改进

通过重新定义业务和运营模式,构建新的数字化虚拟社区,来实现客户的交互和数字化供应链的完善。这些不仅需要严格执行而且更需要持续改进,随着市场的变化,顾客的要求和偏好在随时变化,只有通过分析客户交互,来寻求新的源动力。

五、总结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从数字化产品与基础设施开始扩展,进入21世纪初后,开始发展到数字分发与Web战略阶段,其中Web战略与电子商务以及如何通过Web战略提高效率等。直到2010年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到业务模式层面,标志为移动革命、社交媒体、超级数字化。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强大动力,在新世纪背景下,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阐述,从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可以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结合企业本身,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那些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并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企业,能够在变革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冰.浅谈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9(19):314.

[2] 欧阳峰.我国企业信息化演进的内外影响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173-174.

[3] 龚芳,金岳晴.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33):9185-9187.

[4] Saul J.Berman,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和物理化的融合制定新型业务模式[J].IdeaWatch.

[5] 杜立辉.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8).

[6] Jian Fu Zhang.Eval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Expert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8938-8948.

[7] 朱农飞,罗元.数字化转型[J].首席财务官,2014.01:74-75.

[8] 刘英姿,吴昊,林伟.企业信息化阶段发展的模式及.阶段特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2):101-103.

篇6

1传媒企业集团数字化档案建设的现状

首先,传媒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中随意性较强。在传统的传媒企业集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规范性的、系统性的工作程序,档案的搜集和整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统一规范的工作细则导致办公室档案管理混乱现象时常出现。在传媒企业集团中,有很多实际价值和艺术价值非常巨大的文字、音响资料,重要的文件、对外交往签署的合同等,这些资料或文件中大部分是由企业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单独存档或管理,这些资料和档案的管理需要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以免造成资料及档案搜集不全、遗失、损坏等情况的出现。

其次,传媒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中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传媒企业集团中,很多资料、对外签署的合同对未来传媒信息的多层面分析、研究、项目开发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际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门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管理意识,造成重要资料不全、遗失等无法挽回的结局,为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也是文化研究上的重大损失。

再次,传媒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中存在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开发的现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多方面应用,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在集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过度地重视硬件的购置,网站、网络的建设。但是对于涵盖传媒企业集团特色的软件开发上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落实限制档案利用的条框,不适用网络建设的规定等,导致没能充分地利用数字化档案的优势,没能有效地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

最后,传媒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中队伍管理意识薄弱。传媒企业集团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导致整个企业集团的工作重心倾向于日常的采编、节目生产等工作,缺乏对档案工作的整体管理,没有形成管理档案的团队和相应的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

2传媒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档案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2.1建设传媒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要提高企业集团领导的思想认识。建设数字化档案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领导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负责,优先树立科学的、合理的思想认识,做好思想建设才能加强顶层规范设计,由上而下由科学的档案管理思想指导,彻底贯彻执行。在具体的实施中,发现问题,反馈思想,从而优化传媒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在领导层中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对管理部门的管理,做好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监督,对每一份资料和档案都要负责,精心、尽心做好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

2.2建设传媒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要建立全面的规章制度。全面的规章制度是企业集团数字化档案管理具体工作的执行标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企业集团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高效完成的保障。可以使企业集团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同时实现对数字化档案建设的综合管理。在具体的实施中,工作人员能够明确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利用,对所有存档的电子文件进行注录、编辑等具体实际操作中的规范。实现全面的规章制度建设能够确保数字化档案建设的成功完成,每一份资料和档案的正确整理和入档,企业中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有效使用。

2.3建设传媒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要重视度档案数据库的完善。传媒企业集团中建立有本企业特色的数据库,能够很好地实现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平台上实现档案信息的公司内部共享。在具体的实施中,逐步增强数字化档案室的效能。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的实际操作能力,电子文件是档案数字化数据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体部分。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并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在注重电子文件的数量的同时更要重视电子文件的质量,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真正实现档案数据库建设的价值。完善档案数据库建立在规范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无规矩不成方圆,档案管理是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中要采用统一的格式便于整理,统一的索引标准便于档案的查找,统一规格的数据描述便于进行资料的整理、对比和分析。建立数字化档案建设的标准能够很好地实现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应用。

2.4传媒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要完善档案数字化的硬软件环境建设。档案的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集团领导阶层做好思想建设后,要做好相关的硬软件环境建设。在数字化档案的建设中,需要配备一定水准的计算机、扫描仪等专用设备,完善档案数字化的硬件建设。相对而言档案数字化的软件建设更加复杂,难度更大。既要做好数字化档案相应的管理制度,还要注意计算机软件的更新和优化。

篇7

数据流下的全球贸易

为了衡量数字全球化的经济影响,我们利用全球97个国家的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的流入和流出数据,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十多年来上述流动共拉动了全球约10%的GDP增长,仅2014年总价值便高达7.8万亿美元。其中数据流直接创造的价值为2.2万亿美元(占总值的近1/3),高于外商直接投资;此外,数据流还通过间接促进其他类型的跨境交流,为全球经济创造了2.8万亿美元。因此,综合考虑其直接和间接作用,数据流对GDP的贡献已超过全球商品贸易。在短短的15年间,跨境数据流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增长至此,实在令人惊叹。这十年来,宽带使用量暴增45倍,支撑起生机勃勃的商业活动,预计在未来五年还将增长9倍。

数据流不仅创造价值,还改变了传统商业。全球一半的服务贸易已经数字化,该比重还在不断增长。12%的全球商品贸易也是通过国际电子商务实现的。此外,Airbnb、TripAdvisor等网站还为人们提供便于出行的信息,说明数字化可促进人员流动。

另一方面,商品贸易的增长却渐趋平缓。主要原因为需求疲软和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此外金融危机也有影响,自危机后制成品和中间产品的贸易都陷入停滞。同时,众多公司正在重新评估长供应链带来的管理风险和复杂性,更加注重产品投入市场的速度和其他业务成本,对劳动力成本的关注相应减少,因此会在消费量大的国家增加生产。未来,3D打印技术将进一步颠覆国际贸易。

开放平台、虚拟商品和“数字化包装”

大企业纷纷搭建平台管理供应商、联系客户、方便内部交流和信息共享。一些为内部专用,但规模最大、最出名的仍是开放平台: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数字化媒体平台不断扩展,联系着亿万名全球用户。

这些开放平台蕴含着可观的客户基础,使企业直接与客户互动,同时打造透明高效的全球市场: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便可获取产品、服务、价格和全球各地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减少了中间环节和中介,大幅提高了市场效率。

此外,得益于数字化平台,主营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无需实体网点,也能进军新的全球市场。数以百万中小型企业得到新的出口渠道。例如,eBay调查了18个国家后发现,88%~100%不等的中小企业依靠 eBay平台出口,而在传统企业中该比例不足25%。

电子书、应用程序、网络游戏及音乐下载等虚拟产品和流媒体、软件及云计算等虚拟服务的贸易也逐年扩大。3D打印技术的成本降低将带来贸易新领域――也许日后,企业只需发送电子文件,商品便可在当地打印生产。实际上,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在边远地区3D打印零部件和替换件。

许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包装”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价值。以物流公司为例,可以利用传感器、数据和软件追踪运输过程。某项研究发现,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节省高达七成的库存成本,大幅改善效率。在德国的案例研究(样本包括宝马和惠普)显示,该技术减少了11%~14%的运输损失。

开启数字化探讨

20世纪全球化的商业模型在数字时代或已不再适用。企业领导者在权衡得失利弊时,可从以下五个问题入手,开启数字化讨论。

1.我们是否清楚竞争现状?

数字化平台打破了规模和地域的限制,让更多企业可以迅速推出产品、扩展新市场,竞争因此日益激烈。亚马逊现有200万第三方商户,而阿里巴巴平台更是吸引了1000万商家。美国大型跨国企业占总出口的比重已由1977年的84%降至2013年的50%,体现了该国最为明显的趋势――“微型跨国公司”蓬勃发展。全球各地的新兴数字化公司参与到竞争中,带来了价格压力,使得产品周期缩短了。

2.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竞争资本和能力?

建立数字化平台、线上客户关系和数据中心不再是互联网巨头的专利。例如,通用汽车正在改革其核心制造能力,希望借此引领物联网技术。各行业的企业都应当重新审视手中的资产(包括客户关系和市场数据),探寻获利新途径。为此,企业需要先进的数字化能力,才能占据主要的竞争优势。至于尖端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利用线上人才平台,从更广阔的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寻找千里之外的人才。

3.能否简化产品战略?

过去,企业针对不同地区市场提供定制产品、服务或区别定价时,常面临种种困难,而数字化大大便捷了这一流程,另外也简化了全球产品的种类。多家汽车制造商纷纷朝这个方向努力;苹果iPhone和iPad系列不论在哪里买,设计和品牌全球统一;Airbnb、Facebook和Uber也是一樱在开辟新市场时未做过多因地制宜的调整,而是复制原有的数字化平台模式。媒体和消费者技术产业能够全球同步发行产品,主要得益于社交平台和其他数字化平台让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即刻了解其他国家的更新内容。因此,这种同步发行机制可能使产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流行。一言以蔽之,审慎权衡产品定制化愈发成为高层领导考虑的重中之重。

4.企业组织和供应链是否有待改善?

借助远程协作和即时通信工具,企业可集中某些散布在全球的职能部门,跨越国界打造虚拟的全球团队,甚至完全抛弃只有一个全球总部的传统模式。例如,联合利华通过技术解决方案,精简了40条全球服务线,让身处世界各地的团队成员可以在视频会议上讨论交流。

同时,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产业链。近期一份UPS调查显示,约1/3的高科技公司将生产或组装厂址迁至更靠近终端用户市场的地区。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更多企业将重新考虑制造选址,最终或将重塑全球制造价值链。

5.有何新风险?

篇8

【关键词】档案 数字化 意义 作用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是满足企业日益发展需要的重点工作。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在企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如何把所有企业档案变成现实有用信息资源,迅速、快捷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为企业重点工作服务,更好地适应企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是当前档案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把档案变成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发挥档案真正的作用,档案数字化是势在必行工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一、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及实现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档案馆藏档案的保存主要以纸质载体形式保管,以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用人工方式为利用者提供利用服务,档案的利用率很低,很难适应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难以充分实现,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发展。

按照集团公司“十二五”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的目标,我公司档案中心把档案数字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为我单位2013重点工作,即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定了本单位数字化工作和数字化范围方案,到本年底我公司档案数字化实现60%的数字化率的目标。目前已经招标的资质的数字化公司开展工作,按计划两年完成这项工作。

(二)档案数字化的定义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三)当前企业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1.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2.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及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影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库;3.档案专题信息的采集与建库。

(四)企业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为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必须进行数字化管理,既档案原件数字化,在利用过程中快速提供利用, 为企业重点项目和经营发展准确提供数字化档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形式的档案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发挥着与原件同样的凭证价值和重要依据作用。

二、企业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一)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包括两大任务:一是现有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馆藏重要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二)利于长远发展,保护档案原件

1.用数字化的档案代替原件使用,保护了档案原件;2. 数字化副本异地保存,输出缩微胶片供永久保存。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有利于档案的长远发展;3.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缺照片档案的修复。从今年我企业组织部门利用数字化文书档案充分得以证明,在编写组织沿革利用数字化档案的事例上,从人数上和利用卷上证明了数字化档案在保护档案原件上的作用。

年初我企业组织部门重点工作是编写我企业组织史,自六十年代初建厂以来,我厂没有做过这项工作,下设的二级分厂、机关处室共63个单位,全部到档案馆查阅文书档案,反复利用文书档案原件会严重损坏档案原件,为了保护文书档案原件,档案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把机构设置、合并,干部人事任免职,表彰通报、高级职称等相关档案用数码相机进行数码像机拍照,按时间、关键词进行分类,存放在计算机内提供给二级单位、处室利用,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有效的保护档案原件,减少了因查档案原件对档案的损坏。在编写组织史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档案的作用,这次有效尝试增加了企业档案数字的信心和决心,各级领导也更加支持档案中心档案数字化工作。

(三)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

1.一份文件以数字化形式同时提供给多个利用者,实现资源共享;2.数字化文件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能异地调阅利用,扩大了档案的利用空间;3.档案数字化以后,将已开放的档案上网,利用者可以随时使用开放的档案文件。“时间”不再受限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4.检索时间加快,接待利用效率的很大的提高。利用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0分钟缩短到仅需几秒钟。

(四)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档案人员工作效率

数字化管理后,纸质载体的档案转为机读档案,既节约了保管费用,也节省了占地空间,查阅方便迅速,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数字化管理后使档案能及时归档,并能尽快提供利用服务。比如设计部门可以快速查到所需的数据信息,为技术改造节约时间。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档案资料变得快捷、方便,做到足不出户可查所需,数字化使信息共享成为现实。

现在很多大型企业档案馆正在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把历史数据迁移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对新形成的档案实行档案系统管理,把电子档案一同进行归档,形成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直接利用电子档案。通过企业局域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在企业技术改造、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以前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替代的,档案数字化以全新的形式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商业广告;数字化;宣传;发展对策我国经济产业正处于商业化改革阶段,商品销售是企业创造收益的主要来源,实际销售额度决定了最终的盈利水平。为了借助社会主义市场开辟出新的营销局面,企业开始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商品交易关系的形成,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商业广告是商品销售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广告宣传效应可带动商品销售数量的持续增长,这也是商家们创造收益的最佳方式。为了更好地利用商业广告作用,需充分认识广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1商业广告“数字化”概念

数字广告是指呈现广告内容的载体是数字媒体,也就是俗称的“流媒体”。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产业不断地规划发展,各种新款商品占据了市场的主流地位,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了诸多的商品保障。商业广告是商品宣传与推广的有效方式,借助商业广告实现了销售利润的稳步增长。基于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商业广告开始出现“数字化”概念,这只广告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了时代科技的变革要求,也是商业经济与信息科技融合的有效形式。如数字广告采用移动式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为经营者搭建了数字化宣传平台,这种技术在国内传媒科技里受到了普遍认可,为商业广告形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商业数字广告的应用价值

商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的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广告。商业广告是人们为了利益而制作的广告,来宣传某种产品而让人们去喜爱购买它。基于数字化概念的提出,商业广告开始融合多种科学技术,以计算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型广告得到推广应用,这使得数字广告的应用职能越来越广。从实际应用情况看,数字广告主要职能:(1)社会价值。商业广告是否履行社会功能,会对社会文化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不管有意无意,很多广告都表达、折射了某种思想观念,体现出某种价值评判和价值追求。一方面,数字广告在发展阶段改变了传统广告形式,利用数字媒体促进了广告技术的创新改革,为现代广告传媒提供了更多的商业决策,这是广告数字化社会职能的应用表现。(2)文化价值。商业广告是商品促销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功利特征和强大的经济功能。商业广告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也具有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利用数字广告参与商业宣传活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独特的消费宣传平台,使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共同拥有广告平台,这对于现代数字广告事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3)经济价值。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数字广告,其都具备了经济价值的特点,借助数字广告宣传带来营销收益增长,这是数字广告商业价值的主要表现。当前,全球正步入信息化时代,商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利用商业广告完成数字化宣传往往能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如新型媒体应用于商品营销,开辟了商业电子商务的最新营销模式。

3商业广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对策

基于社会思想文明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商业广告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消费者在广告内涵及价值理解方面,开始逐渐认可这种新型的数字广告模式。从商业经济营运决策调整来看,数字化不仅是广告行业的革新趋势,更是商业经济营销决策调整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商品营销者可从商业广告数字化方向入手,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商品销售的数字化广告模式,这样才能在商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1)概念趋势。建立选择性加入的顾客数据库为所有企业创造了有价值的资源,企业可以用这些资源与顾客沟通,包括通知,奖励,答谢和再销售,从而提高了这些顾客的生命周期价值。基于许可的行销是数字行销的一大突破概念,这个概念至今仍然是很有价值的广告概念。鉴于这一发展趋势,现代商业广告在概念形式上实现的创新,并且对数字广告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就要求企业设定数字化广告宣传模式,从销售思想方面改变过去的认知水平。(2)信息趋势。多渠道投放广告信息的整合广告策略和交叉促销概念越来越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同时,广告主也学着整合资源利用组合信息来吸引并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这些信息通常基于品牌资产以及对两个或多个产品或服务的兴趣。商业广告数字化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商品信息,利用科学技术增大广告宣传的信息量,从而扩大广告在市场上的影响范围。未来,企业借助数字广告开展宣传活动,可适当地增加广告信息量,进一步强化商业广告效果。(3)价值趋势。真正让消费者参与并关注广告信息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有效。花费大量时间参与,特别是如果参与是互动的,这很显然预示广告信息已经传给有兴趣并对广告关注的消费者,他们所投入的时间和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数字广告之所以在商业市场中受到普遍关注,主要是由于新媒体广告潜在的商业价值,提升数字广告潜在商业价值是商业的主流趋势。这就要求企业跟随时代变化,采用数字广告宣传商品以带动收益增长。(4)技术趋势。数字媒体和技术提供了新的和强有力的途径来达成这个目标,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长短不同的、复杂程度不同的信息来尽可能地接触到消费者。整合传播策略的运用――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介平台的综合运用,灵活的传播方式的采纳,以及各种传播信息的应用都能强化品牌记忆度和忠诚度维系。数字广告是不断变化升级的,这才能与市场发展保持一致的步伐,引进高端技术执行数字化宣传,这是商业广告数字化宣传的有效方式。(5)促销趋势。打折、优惠券、免费样品试用、低价理财选择、零风险试用以及限时促销价格等都是正被普遍采用的提升购买意愿的方式。这种基于激励措施的促销经常用于帮助消费者克服对于购买产品的内心障碍而使其完成购买,这些障碍在销售终端表现为“无声”,通常导致购物车遗弃现象从而丢失了机会。数字广告宣传中,应巧妙地应用数字媒体对外宣传,全面推广不同类型商品的宣传方案,为经营者销售带来丰厚的利润与市场影响力。

4结论

广告是商业营销活动的主要方式,借助广告可以扩大商品在市场的影响力,为经营者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利润。新媒体技术改革背景下,商业广告正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改变了早期传统媒体广告的诸多缺陷。广告数字化宣传既是行业科技的创新应用,也是商业经济市场营销的先进方式,正确认识商业广告数字化对商品销售利益增长是大有帮助的。因而,借助商业广告数字化宣传发展趋势下,经营者们要重新拟定市场宣传方案,尽可能发挥出数字技术在广告宣传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篇10

在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将客户要求、企业内部资源、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等整合到企业整体的价值链中,以此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数字化管理超越了企业原有的管理框架和运作模式,是对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等管理系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

一、数字化管理是基于价值链的管理系统

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中说:“在下一个年代里,成功的企业将是使用数字工具重新创建其工作方式的企业”。数字化管理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视为建立在企业管理系统上的价值链,可以对价值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维护、财务、人事等进行有效管理,强调动态监控经营状况,即时掌握信息。数字化管理表面上是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场对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等管理系统的革命性变革,已经超越了企业本身固有的框架和模式,体现为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系统运作能力和新的竞争优势。

1.数字化管理的核心是优化企业价值链

外国学者德克雷申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我们只有互相拥抱着才能飞翔。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认为价值链为一系列连续完成的活动,是原材料转换成一系列最终产品的过程,即“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将原材料和顾客均纳入价值链当中,价值链管理就是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描绘成一个价值链(valuechain),具体地说,怎样将企业的订单、采购、生产、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系统形成一条珍珠般项链“价值链”,这就是价值链管理系统实际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价值链就是从供应商开始、直到顾客价值实现的一系列价值活动和相应的流程。价值链管理还强调了价值链的各项业务活动间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的价值链之间。

2.数字化管理是基于价值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广泛应用的过程。具体而言,信息化在技术层次上体现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知识层次上体现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产业层次上体现为信息产业的增长。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企业在科研、生产、营销和办公等方面广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筑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全方位改造企业,以降低成本和费用,增加产量与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在这里,科研是指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是指有关产品的计划、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制造以及营销、广告、销售、库存管理和市场分析。

3.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判断标准

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参照标准是将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其他业务活动与自己最强的竞争对手或某一方面的领先者进行连续对比衡量的程序。对比衡量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或找到行业领先者之所以领先的内在原因,以便使企业能够制定恰当的目标和发展战略。根据施乐的经验,参照几乎可以用于企业的每一个领域,不仅可用于产品和服务的对比衡量,还可以用于制造程序、营销活动,以及企业支持系统等。

二、企业的数字化管理的应用领域

1.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产品的设计、生产控制等环节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将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信息不断地发掘、整理、传输、存储和应用,使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都属于此范畴。

2.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

企业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将物资、财务、计划、销售、库存等管理信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和最佳化,如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专家系统(ES)、制造资源计划(MRP)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都属此范围。

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企业通过管理系统(MIS)、电子订货系统(EOS)、商业增值网(VAN),及企业内部网(1N-TRANET)、外部网(EXTRANET)、因特网(1NTERNET)等,使企业的商业活动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

传统商业企业注重的是物流与资金流的运动规律,而未来的商业企业将更加注重信息流的运动规律。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竞争序列之后,能否在国外同业的竞争压力之下,保住自己在本地的市场份额,将取决于能否在信息争夺战中掌握主动。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将由于技术的进步转化成为一种竞争优势,如果无视这种转化的进程,将会使企业在竞争中陷于被动。

与资金实力和经营模式相比,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显得更加重要。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理论更加注重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商业企业的组织规范、经营规范和市场行为规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采取怎样的商业模式进行经营已经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企业能否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三、企业管理从“模糊管理”向“精确管理”转化

1.物流管理的精确化

目前国际商业管理正在从“模糊管理” 迅速向“精确管理”全面转化。传统商业的批次管理将被单品管理所取代,而这种转化是建立在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由于技术的进步,企业经营数据信息的收集越来越细,处理方式已经由静态处理变为动态处理,信息的集成、整合更加趋于实时化。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企业在提高市场反应能力方面,提供了管理手段上的可能性。因 此,能否高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物流管理的“扁平化”

海外商业对于国内商业的突出优势, 在于它们的企业商业信息的处理能力。完善的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了供应链的末梢,使得系统的信息流达到无缝连接的理想境界。只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无缝连接方式,才能对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销售网点,进行实时、准确的商品存量监控。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处理平台并以此为支撑构架信息处理通道,无疑等于缩短了整个供应链在实际空间中的距离。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改变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企业“二级核算、三级管理”的结构,最终实理管理的“扁平化”。

3.物流发展的趋势是电子商务化

电子商务无疑是商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任何企业都不能无视它的发展。但是,任何商业化、规模化的网络营销都应该是建立在完整的信息交互平台之上的。没有高水平的信息处理平台,任何电子商务只能是有电子而无商务。没有信息处理基础的电子商务,最终有可能导致整个商业投资计划的失败。国内商业企业与其热衷于有名无实的电子商务,不如踏实地根据未来竞争特点建立符合本企业商业运作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商务信息处理能力,以迎接现实挑战。

四、迎接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到来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弱性化,促使企业以更快和更灵活的方式满足市场和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与之适应,原来金字塔式的职能型层次组织结构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而将由新式的扁平化流程型组织替代。管理系统必须不断发展和改良,建立具备高度弹性的、可支持随时调整的组织结构。企业需要建立更富有弹性的流动性组织,其组织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也可能是企业外部门专家和顾问。企业管理已超越企业本身固有的模式。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中国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展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实现全球范围内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必然需要良好的资讯管理工具,以即时且精确地掌握各地的生产进度、发货状况与财务资源状况等,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也纷纷提出“柔性制造”,从单一的生产向混合型生产发展,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这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定生产经营计划。

企业越来越发现在日趋分工细化和开放合作的年代,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往往显得很被动,必须把同经营过程有关的多方面资源纳入一个整体的企业价值链中。基于价值链的数字化管理要求在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思想,除了注重产品的研究开发、营销扩张和售后服务等之外,还要将客户、企业内部资源以及上游供应商资源和下游的客户等整合在一起,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监控,以达到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篇11

“新工业革命”:能源基础观和结构性技术基础观

对“新工业革命”的认识主要有“能源基础观”和“结构性技术基础观”两个基本视角。前者侧重于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变革的角度出发,强调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生产和配置、氢能存储和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而后者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制造、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对未来制造范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英国“纺织机”的出现,“纺织机”的使用使工业生产组织实现从手工作坊向工厂的转变。这次转变的背后是以煤炭为能源基础,以蒸汽机为动力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福特流水线”的出现,“福特制”促使工业的大规模生产组织方式得到迅速普及。它的背后是石油为能源基础,以内燃机作为动力基础。新技术正在从涓涓溪流汇聚成江河,形成新的技术范式。“大智移云”等新技术正在加速应用,使“新工业革命”的轮廓更加清晰。“数字化、智能化和定制化”的制造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大规模定制将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的方式。

对“新工业革命”的理解不应局限在技术基础、生产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方面,更深层次的是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是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变革。前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工厂制和现代公司制,那么未来是否会继续有新的企业制度出现?大型集团企业是当下广泛采用的组织形式,今后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商业组织?金字塔的科层组织结构还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吗?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还仅仅是生产者和购买者的关系吗?未来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又会是怎样?

“数字化”的商业情景

“数字化”的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进入到数字化情景中,“移动互联”技术降低了人们进行信息搜寻和交流的成本,无论何时、何地,人们正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在一起,数十亿人能够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和商品交易。

“数字化”的商业基础设施。“大智移云”技术的加速应用,使得数据搜集、存储、处理和连接变得更加容易。通俗讲,互联网正像电网、高速公路一样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主要的云计算提供商亚马逊、、Rackspace为公司快速扩张和收缩其基础设施提供了可能性,云计算不仅仅服务于IT部门,还将支持供应链、营销、服务、运营等部门。随着商业战略的数字化,更多的行业和市场将呈现出多边效应和网络效应,如汽车(电子通信系统)、零售业(手机APP)、出版业和广告业以及健康护理等。在数字化商业情境下,企业间具互联性和互相依赖性更强,竞争优势的来源已经从大型的专用系统转向存在于数字化互联平台内的“微应用”(micro-applications)。因为,“微应用”本身就是对全社会资源的接入。

再有,近期大家热议的德国“工业4.0”,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未来“小批量”或“单件生产”的价值创造?它将未来的工业定义为“虚实融合体系”(CPS,Cyber-Physical System),颠覆以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自动化的“工业3.0”。“工业4.0”强调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之间无缝连接,强调互联网不仅是“工业4.0”的一部分,或者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更是整体架构的“底层技术”,强调虚实融合体系(现有实体的无缝连接)基础上的智能化,强调虚实融合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说,以数字化来整合物理资源,实现价值链的横向、纵向和纵横之间的再组合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新商业秩序:“价值网络”的重构

“新工业革命”是一次“产业架构”的革命,是价值链或价值网络重新架构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我们跳出现有产品、产业,甚至现有用户的边界去思考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虽然在数字化商业情景下同传统商业情景相比,是被大致相同的力量所驱动,但有一点明显不同,就是其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产品和服务,不是静止和固定的,也越来越不为生产者所控制,其价值更取决于选择空间(choice space),数字化的商业被扩大的选择空间所驱动,掌握相关数据的企业更容易进入其他行业,扩大用户、公司和伙伴的范围。从历史上看,规制和贸易自由化、新技术和标准化接口(降低资本成本和采购风险)是开启机会选择空间的三种交错力量。数字化商业情景下的成功企业能够更有效找到扰动力量(forces of disturbance)从而拓展其选择空间,创造新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用户价值的中心不仅是产品的功能特征,而更是用户体验,就是在数字化的商业情景下做好用户体验的设计。例如,苹果公司就是跨越了既定的计算机产业边界,重新架构产业,将娱乐资源引入产业发展,iPod 应运而生,形成全新的价值网络。事实上,单就MP3的开发,SONY更早一些,简约也一直是SONY对产品的追求,为什么结果迥异?因为这时的iPod除了硬件的“手感、外观、功能”之外,iTunes让大量传统的唱片公司尝到了甜头,让“互联网不在只是海盗”,娱乐资源自然就进入了苹果的产业边界。进而将iPod 升级为iPhone,App Store 又将广大软件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都纳入到整个价值网络中。此时,苹果公司已经是“硬件+软件+娱乐资源”的综合体。

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企业而言,实时用户行为数据成为价值创造、传递和获取的源头,成为技术和商业模式之间连接的桥梁。2014年1月14日,谷歌公司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Nest公司,又使其获得了一个现实生活场景中的数据入口,再加上积累多年的搜索数据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设想未来谷歌将利用这些用户行为数据重构实体经济中价值网络,对我们的生活进行重新分类和定义,决定着新的资源组合。实时用户行为数据已经成为价值创造的起点,获取实时用户行为数据的接口正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以用户行为数据实现对资源重组正在成为新的商业秩序。实际上,价值创造不是在静态状况下完成的,而是在“交互”过程中实现的。因为“交互”是获得数据的不竭源泉,基于交互获得的数据进行价值网络重构和传递价值,创造极致体验。用户“交互”已经成为机会发现、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行为。

对管理的影响:四个维度上的变化

在数字化商业情境下,企业将处于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之中。企业和用户、企业内部各层级、企业和企业,以及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企业和用户之间,数字技术不仅让用户获得更多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而且让深度参与成为可能。用户具有了更大的选择权,更强的影响力,对价值体现的要求更高,用户从被动接受产品和服务,到主动参与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全流程。可以说,在传统管理学框架中更多涉及的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而用户并不直接进入到管理者的视野中,但现在用户已经进入企业的业务流程,甚至成为提品和服务的一部分,已经从产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在企业内部,企业内部对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部门或团队间协同的即时性要求更高。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管理幅度也得到扩大,既有的组织层级已成为信息传递障碍,信息在传递中产生的偏离、损耗和时滞,同用户即时性要求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跨越层级障碍进行节点连接和动态组网成为必需。企业内部上级和下级之间从更多强调集中控制,正在逐步走向分布自主式管理;从相互博弈关系走向合作关系。

篇12

在进行服装品牌形象个性化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到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形象塑造,第一就是本品牌服装要确定目标群体,就是本品牌面临的消费者是哪一类人群;其次就是确定品牌目标消费群体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最后一步就是设计明确的符号象征来来代表这类人群的核心价值。消费者在服装消费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品牌形象符号来认识品牌传递的特定价值。比如优雅一词的含义,人们脑中所谓的优雅概念实际上是由一些具体的符号组成的———言谈中富有哲理、有品位的着装、简洁飘逸的行事风格等等。准确的定位后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恰当和富有吸引力的符号或者符号体系来表现出品牌的核心价值,这样消费者就能在丰富的同类产品和品牌中很容易辨认出那个符合其内心需要和价值取向的品牌,并产生出由衷的品牌认同感。由此看来这种个性化的服装品牌形象设计不仅能够表达出消费者所要追求的核心价值,还能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二、服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数字化趋势

在当今社会中,互联网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这种情况下,服装品牌形象设计走数字化道路是不可避免的了。在互联网数字化设计中,形象设计可以能够更加活泼生动,其标志能够更加打动消费者。数字化的发展不仅要求服装品牌形象设计更加的符合时代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服装品牌形象设计的特征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在以往的服装品牌形象设计中,往往是静止的符号画面,然而数字化的发展使得静止的符号可以变成动态的形象特征,更能表达服装品牌所要传递的信息理念。数字化发展下的服装品牌形象将更具有时代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企业的文化特征。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服装品牌形象设计的发展,同时也给服装品牌形象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服装品牌形象设计的风格与以往的设计风格有所不同,更能体现科技带来的巨大魅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精美的绘制图案成为可能,静止的图案也可以变成动态的在网络上进行宣传。在设计和需求的矛盾中,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设计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数字化的发展则给了企业一个平台,企业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向消费者征询建议,了解消费者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能够设计出能更加接近消费者要求的图案。

三、服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趋势

服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朝着个性化和数字化两个方面发展。个性化能够满足客户的心里需求,数字化走进了服装设计将改变以往的设计模式。新技术、新媒介的使用,不仅能够使得服装品牌的设计更加的合理。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品牌更好地传播,这样能够使得传播更加有效。服装品牌的传播是人们认识了解服装的重要途径。较之传统的纸质媒体、广播媒体以及电视媒体,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网络媒体、移动网络媒体具有更高的传播效率,它使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都产生了革命性的跨越式的发展,它强大的传递、沟通、分享信息的能力使人们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四、结语

篇13

关键词:数字化 档案管理 校史研究 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全人教育”理念的兴起,高校愈加注重对校史文化的研究。高校校史馆作为传承大学文化、感染师生灵魂、凝聚大学理念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建筑理念和建设内涵隐性折射出高校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导向,是大学精神的灵魂。如何建设校史馆以及建设怎样的校史馆是当前高校共同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与时俱进,建设数字化校史馆

“国以史明鉴,校以史明志”,高校校史馆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大局,推动高校档案馆“四位一体”活动的开展,发挥校史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资政育人、服务师生”功能。

1.建设数字化校史馆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数字化校史馆是基于网络的虚拟校史馆,具有“海量存储”和“动态展示”的功能,能够把实体校史馆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无法展出的档案资料和校史编研成果以图片、视频、照片等形式进行虚拟展示,既避免了实物原件的磨损,又节约了管理费用,是绿色环保的典范,也是网络环境下档案资源整合共享的动态展览方式;建设数字化校史馆突显学校辉煌历程,弘扬高校文化传统,悄然之中教化师生,提高学校知名度是高校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时代产物。

2.动静结合是数字化校史馆的特点

数字化校史馆既源于静态的实体校史馆,又具有动态的虚拟展示空间、可随时更换的空间设计模板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等,是集信息化综合技术与原始校史资料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史馆。

二、厚积薄发,建好数字化校史馆

数字化校史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的建设和完善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发挥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1.扎实推进档案管理工作是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字化校史馆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否。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不仅能够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和准确,提供“质优量足”的史料、图片、视频、实物,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档案资源,为校史馆的建设积攒香甜可口的“米料”。

2.积极开展校史文化研究是起点

在占有大量校史资料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展校史文化研究,深度挖掘档案史料,有选择有目的地开展高校年谱编撰、校史图片展览、口述史、专题展览以及合作编研等多种形式的研究工作,提升校史文化的理论研究水平,为数字化校史馆的内涵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3.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是保障

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和现代化的数字化设备是构建数字化校史馆最基本的要件之一,优质的服务水平是保证校史馆能够良性运转的重要一环。数字化校史馆建成后要紧跟时代脉搏及时更新基础平台、管理平台、展示平台等的相关内容,包括更新网页内容、重新设计展板、提供在线查阅、利用、网络讲解等多项服务。因此,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为档案用户提供贴心服务,才能吸引更多潜在的参观者,最大限度地共享校史资源,实现校史的文化价值。

4.建设学习创新型团队是关键

数字化校史馆的建设和日常管理需要一支档案业务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同时又善于探索创新的学习型创新团队。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加强基本业务建设,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校史研究水平,为数字化校史馆的良性运转和逐步发展完善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三、返璞归真,用好数字化校史馆

当前,国内各个高校数字化校史馆网络外部建筑风格形态各异,建筑理念和内涵建设也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它们的目的却是相同的——用好数字化校史馆。

1.开放网上校史馆,宣传校史知识,传播优秀文化

一个学校的历史和传统精神、学术文化氛围都将对一代代学子产生终身铭记的影响。校史馆汇集了学校发展历程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珍贵的史料。开放网上校史馆,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建校的不易,铭记先辈的努力和汗水,珍惜当下的幸福,激发他们“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信念和决心。

2.举办名人专题展和纪念展

在网站上举办各种形式的名人专题展和纪念展,彰显名人的辉煌历史和人生价值观,引导参观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努力进取成为优秀的人才。

3.开展专题合作

通过网上展览、在线咨询或招标等其它方式开展与其它企业或单位的合作,为企业发展史的编纂提供大量校史资料,深度挖掘企业核心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传承文明,创新工作理念,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精神导航,发挥校史文化的社会价值。

4.加强对外交流

通过网上校史馆的展览,加强兄弟院校、国外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建成一流的数字化校史馆,充分发挥它的精神辐射力和文化传播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郭永安.高校数字化校史馆建设探索[J].信息化研究,2009,35(8)

[2]孙永玉.校史校情:高校德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J].中国高教研究,2006,(1):64-65

[3]李芳.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3(11)

篇14

“白皮书”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为中国企业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和痛点“献计”。大会还邀请了戴尔、联想、惠普、华硕、华为、宏和清华同方等厂商共同探讨了企业转型背景下如何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动企业快速成长等话题。

数字化转型已经无处不在

IDC数据显示,2017年将有67%的全球1000个大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战略核心。在中国,2017年基于第三平台技术和6大创新技术加速器的ICT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超过50亿元。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紧迫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据IDC统计,目前中国85%的企业尚处于数字化转型入门探索阶段,转型诉求还集中在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方面。数字化转型人才稀缺以及新数字化业务系统复杂程度高和硬件环境的集成与协同不足,这些问题也阻挠着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前进的步伐。

IDC中国区助理副裁王吉平表示:“未来10年既是中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创新升级的10年,也是IT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升级的10年,更是企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的10年。PC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也被重新定位。”在转型过程中,PC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办公生产工具转变成为业务赋能工具,通过在产品形态、计算性能、交互方式、协同扩展能力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创新提升,切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驱动业务发展。

商用PC举足轻重

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商用PC不仅是核心的办公生产力工具,也是企业业务赋能工具。数据信息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正变成运营资源。满足新的计算场景的同时,无缝对接各类设备的PC可以有效收集和处理海量数据,创造商业价值。

英特尔中国区市场部总监张怡[在论坛中表示:“一直以来,英特尔都在从战略和策略的高度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支持和不断升级的解决方案。我们凭借长期的技术、市场经验,总结出企业PC换新的最佳周期和更换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减少安全风险并提高员工效率。同时,英特尔对于智能互联时代数据洪流带来的产业数字化变革,有着较多的理解,我们希望帮助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使产业升级、创新驱动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