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发展新面貌范文

农村发展新面貌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33

农村发展新面貌

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面貌

改革开放后,地区广大农牧民生产和发展、致富奔小康的成效日渐显著。近几年来,政府加大力度大力实施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各族人民群众最切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在我国,建设更加符合当代的农牧区发展新农村战略,已经成为民族全面走向脱贫致富现代化道路的迫切要求。本文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上做出展望及策略上的指导,坚持夯实基础上推进强基惠民,希望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上提供新的思路。

1建设旅游产业型新农村

旅游事业早已经在20年前开始得到发展,并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也是一度热门的旅游城市。随着游客增多,以前单一式观光旅游形式需要在进行更多创新和发展。合理利用和发挥独特地理优势,带动一系列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喜欢,促进整体旅游产业。同时,将这一产业发展成为地区广大农牧居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1.1旅游产业新农村建设构思

1.1.1弘扬宗教文化

现状分析: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给她留下了悠久的文化历史魅力,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使其具有更高的民族魅力和历史价值。因此,在建设旅游型的新农村时应该紧扣当地的文化民族特性,用艺术化的手段向游客展示出最真实,最有吸引力的文化。同时,地区的宗教文化也是能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膜拜的一大热点。建设方向:在建设特色的新农村的思路上我们还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希望通过发展当地农村的旅游产业,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来;第二是希望通过当地的旅游事业的发展,让藏区更多的农牧民能够珍惜历史所给他们遗留下的宝藏,珍惜和保护各种文化古迹,传承和光大民族的。对旅游型新农村的建设和开发上要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资源的保护,对其进行深入开发,不能停留在表面。

1.1.2民族风情和生态农业相结合

现状分析:地区以农牧业为主,大部分农牧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相互连接不够紧密。建设方向:在新型农村建设中应该以此为背景下,以当地藏区人文风情为特色,发展生态农业环境为基础,运用旅游经济学原理就生态旅游型新农村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实施。在保护自然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让游客能够在欣赏人文景观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到藏区生态农业的体验中来。将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将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1.2新农村建设资源开发

现状分析:由于地区特殊的地理优势,让这块宝地上蕴含了无限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数由于受到当地自然条件和落后基础设施的影响还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建设方向:所以在建设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争取国家更大的投资和支持,加大对于农村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3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促进农村建设

现状分析:周边与很多国家接壤,拥有众多的边境城市进行边境贸易交易的贸易点。通过这一手段,很多边境地区人民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建设以边境为推动的新型农村的建设。交易主要是对生活用品的有无互通,以小商品为主。受到传统的生产水平的限制农村大多数边贸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条件落后。限制了边贸体制农村的边境贸易水平和规模。普遍存在交易范围小,商品结构单一,不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建设方向:加强边境贸易农村的软硬设施建设,为边贸有序发展和提供优质的环境。在硬件设施上,首先,要建设更多便利的边境新农村道路运输网络。道路建设不但能够加强与内地的交流,在提高边境物流水平同时为和更多的边境贸易国家和地区建立经济贸易化创造便利条件。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边境农村贸易试点,为未来边境贸易区经济合作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不断完善边境农村贸易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边境地区的基础建设水平。在软件设施上:首先,要改变边境农村地区农牧民传统的经济模式,引进先进的市场竞争模式,提升竞争力,发展地区特色的新型边境农村贸易。其次,大力发展边境地区金融服务业,带动更加广泛的贸易群体的参与度。

2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型新农村

现状分析:特殊地理环境为农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很多特色优质的农牧业产品。但由于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导致了广大农村地区农牧业发展设备相对落后,农牧民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建设方向:农村应该把握住地区特色的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以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型新型农村。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帮助,为新农村建设尽快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加强指导,对农村地区特色农产品龙头产业进行帮助和扶持。实施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型新农村的战略上,要将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先扶植龙头产业,帮助扩展销售市场,发展品牌建设完善的销售体系和途径。随时把握市场新动向,指导农牧民在适当的时间和政策下生产方案和产品的调整。,降低经济生产的风险按照社会需求进行运作,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又可以增强农牧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整体提高农牧民的经济生产水平。

3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落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差,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由于农牧地区的基础建设非常落后,发展水平差。城乡之间的收入两极化非常明显,一些农村都普遍存在着用电难,喝水难,行路难等基本问题,造成整体粮食生产力水平薄弱。

3.2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滞后

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是非常滞后的,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入学率也偏低。农村的教育文化软硬件设施都很落后,医疗卫生水平条件也特别差。

3.3地区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村地区基层管理机构的运行和发展资金紧缺,机制不够健全,难以维持。财务管理方面漏洞百出,不透明不公开,很多农村地区常年负债累累。

4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策

4.1加强藏区农牧业经济产业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地区的农牧业经济,只有进行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的收入问题。调整原先传统落后的生产结构,促进农牧业的产业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政府还要大力扶持当地特色经济产业,帮助农牧民进行生产工作,提高藏区粮食产量,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城乡均衡发展,在偏远乡镇加大投入和帮扶力度,建立专门的农业加工机构和销售市场,并实施有效的监督部门,促进藏区市场经济的和谐有序发展。发展前提一定是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不同地区实施不同政策扶持,确保建设过程科学和有序进行。

4.2建设发展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从根本上还是受到了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因此,要进行新型农村建设首先要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造和建设,无论是文化环境合适生产环境。将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加强农牧产业综合生产力,兴修水利设施,为农牧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于藏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上投资,发展道路交通,开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相关建设,满足当地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生态和谐的可持续战略目标,注意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让地区新农村建设更加健康和持久。

4.3健全各项公共服务事业发展

在发展藏区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于藏区人民精神文化道德方面的建设。大力发展藏区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让藏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由于藏区人民各项基础事业条件落后,农村居民的生活,教育和医疗各项保障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造成藏区生民的素质偏低,思想落后,在生产和生活上都受到一定影响。在教育方面,要大力提高对农村学校的整改,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和加强对于农牧民生产技术的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在医疗方面,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基本上保证解决藏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确保藏区百姓的健康问题。在生活服务设施方面,加大对于公共广播事业的发展,开设更多的通讯设施站点,加大电视,广播的覆盖率。建立藏区百姓和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关注社会大环境的发展。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推动新型农村建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特色的新农村必须要以地区实际情况为依据,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和谐发展。在新农村建设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暂时没法解决的困难。在建设发展新农村策略上要依托现有的条件基础,带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优越的自身条件,逐渐从完全依赖政府扶持被动发展下解放出来,自主经营,和谐发展。从而为维护社会稳定与未来新农村发展.

作者:曲珍 单位:中共昌都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刘俊华.西部边疆少数民族风情题材绘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

鉴于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持续发展,旅游类农产品营销也在持续增多,尤其是体验性农产品变得愈来愈多,采摘、垂钓以及制作特色手艺品等项目成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主导性产品。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通常都具备了非常强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民俗会形成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所以旅游农产品具备了不一样的特点。和一般性的产品销售比较起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的购买与消费是一起实施的,所以旅游农产品销售变得愈来愈直接,从而降低了流通成本。有鉴于此,农民群众可以把自己土生土长的特色农产品面对面地直接销售给前来游玩的各界人士,而农民们利用自己家来开设农家乐则可以由农民为游客们提供各类餐饮以及住宿,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以及民俗文化吸引愈来愈多的游客驻足,从而推动农产品销售。

一、利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开展农产品销售的必要性

一是能够创设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景观旅游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游客们的吃、住、购、行等均和农产品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所涵盖的层次也很多。各类农产品销售同时也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多的就业良机。比如,农民们可以扩大自身的种养殖规模,这就需要有更加多的乡村劳动力资源,而且还应当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带动下创建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公司,以求转移与吸纳更加多的劳动力。

二是能够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农业产业化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产业基础以及景观背景。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能够提高本地的知名度,改进当地乡村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产生新的产业集聚,提升特色乡村产业的边际效益,提升当地农业以及旅游业的效益。同时,还可进一步改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推动当地农村的各个产业的同步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销售的额度,扩张农产品销售的范围,以旅游业来促进农业产业的新发展。

三是能够帮助延长当地农业的产业链并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随着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农业以及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即休闲农业之发展。为切实满足前来观光游客之需求,当地的乡村特色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均能实现新的发展,并且促进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其典型表现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过程中采摘农产品、垂钓等项目的溢价现象。同时,农产品如果能够实现就地销售与增值,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产品中间销售层次偏多的问题,从而在无形当中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的主要策略

(一)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绿色销售策略

如今,乡村农产品绿色销售已发展为主流农产品销售方式之一。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注重农产品是否属于绿色农产品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很好地证明了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过程中绿色农产品具有相当好的市场销售前景。对初加工农产品来说,传统农家往往是有独立的院落的,其中专门建有菜园,所种蔬菜和水果均可使用自家饲养的动物粪便进行施肥,对于果蔬所采取的病虫防治也可以采取人工诱捕或者捉虫瓶等生态型办法,这样一来所生产的蔬菜水果往往更加新鲜和健康。农民们自家所养的猪、鸡等各类家禽,使用纯天然的野菜加以喂养,而鸡和鸭等还可放养于当地的山坡林地,这样一来所饲养出来的就是纯正的土鸡,能够很好地满足游客们的需求。部分既有果蔬种植而且还有动物养殖的农业园区,则能够实现果蔬种植和家畜养殖业进行妥善的结合,并且在园区中辟出专门区域来放养猪、鸡和鸭等,使用剩余水果蔬菜等加以喂养,而且还可利用养殖业产生的动物粪便来建设沼气池,粪便在发酵之后就成为了肥料,能够有效避免化肥造成的现代化学污染,而引入生物防治病虫害法则可把水果蔬菜农残物降至最低值,从而实现绿色与无公害。不仅要控制养殖的成本,而且还应当确保农产品具备相应的品质。对深加工类农产品则应当在符合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之后为其实施绿色化包装。所谓包装绿色化,是指对包装材料实施绿色化处理,也就是要使用环保型材料,其后再制定出绿色亲民的价格。这一价格不但应当体现出绿色产品的成本,而且还应当考虑到购买者的接受程度。当然,还可使用绿色销售形式,例如绿色促销,也就是通过广告、公关以及市场销售人员向广大游客宣传乡村特色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观念。

(二)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消费规范化策略

依据一项调查,我国游客对于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餐饮、卫生等满意度不高。笔者觉得,如果现在能够强化农村餐饮条件的改进,很好地提升农产品销售的成效,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用餐环境,让其愿意耗费更多的时间驻留,从而推动游客更多地购买农产品。比如,通过提升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餐饮烹饪水平,促进餐饮管理的规范化,就能够很好地提升消费者的旅游体验。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的提供,是实现乡村旅游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只要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就一定能够推动农产品销售实现更好的发展。有鉴于此,应当更加深入地挖掘特色农产品,改进农产品旅游的环境,强化游客安保等工作,让游客们能安心旅游,延长各游客的出游时间,推动农产品的销售进程。要充分注重农产品包装,提供多种多样的包装,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

(三)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定价策略

一是要实施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加工策略。农产品往往具备了鲜活、易于腐烂等特点,而在实施加工之后,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而且还能延长储藏的时间,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更好地利用农产品资源以提升综合利用效率。农产品加工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进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提升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特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强化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引进国际上大量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诸如,微波加工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以及冷冻干燥技术等,不但能够对水果、蔬菜以及肉类等农产品实施灭菌消杀处理,而且还能较好地保留农产品原有的营养成分以及新鲜度。二是要实施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定价策略。价格通常都是游客们购置农产品时十分关心的内容之一。依据一份问卷调查,有15%的游客能够接受的农产品价格位于50元以下,有39%的游客能够接受的农产品价格为50至100元间,能够接受价格为100元至200元以及200元以上价格的农产品的消费者分别为31% 与15%。所以,在对农产品定价时应当注重于考虑游客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愿意耗费比较高的价格来购置优质农产品。如今,我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价格还相当混乱,除本地工商管理、物价以及市场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当切实提升监管工作力度之外,还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形成切实有效的监督体系,全面规范市场经营主体之销售行为,千方百计地扼制市场中的不合规经营问题。自然,农产品经营者也需要依据各个不同消费层次,实施农产品差异化定价方式,从而切实提升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额度。首先是要实施技术差别定价,也就是按照农产品所采用技术以及服务难易度加以定价。其次是实施团购优惠定价,也就是依据购置农产品的具体人数来确定价格,比如一旦超过多少人购买,即可享受8折或者9折优惠等。最后是要实施时间差别定价,也就是要依据淡旺季、工作日以及节假日时间之差异,分别确定不同的价格。

(四)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体验销售策略

当前我们正处于体验经济时代,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游中的游客对于当地农产品之需求已不再局限在农产品数量以及质量上,而是升华至更加高档次的精神享受以及体验上。感官体验能够让广大消费者们得到味觉与视觉等感官层面的良好体验。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感官体验销售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从选择优质农产品发展到对农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分级,从而让农产品能够在色、香和味等各个方面均能够让消费者们产生良好的体验。二是改进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以及品牌形象。农产品包装应当很好地展示出本产品所具有的功能、色彩以及美观度等,而合理的农产品包装设计不但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农产品自身所具有的信息,为消费者们留下十分直观的印象,而且还可为消费者们展示农产品所具有的特殊背景,比如,历史、人文背景以及习俗等,从而体现出农产品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让其有别于同一类型的农产品,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消费者们得到完全不同的精神层面上的体验。当然,我们还可运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民俗文化传统或者农产品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来加快农产品销售进程。比如,在各类水果成熟期可以为庆祝丰收而举行专门的节庆活动,在各地经常举办的樱桃节、苹果节、葡萄节、西瓜节等就是如此。运用系列化的宣传活动,能够很好地吸引游客们前来亲自体验务农的乐趣,进而实现促进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之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具有非常好的乘数效应,综合性也比较强,所以特色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随着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不断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找到了一条新路。下一步,应当对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实施专门化研究,从而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为新的平台切实降低农产品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而很好地调整乡村特色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林锐,周丽永.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龙玉祥.基于文化营销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初探[J].农村经济,2009(06)

[3]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01)

[4]都培田,李度.乡村民俗旅游的5E体验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1(08)

[5]朱桂霞.走进乡村寻梦田园――郑州休闲农业前景展望.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3(11)

篇3

根据自治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区开展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的总体部署和自治区风貌办《关于开展__年度城乡风貌改造六期工程项目申报的通知》(桂风貌办[__]1号)文件精神,今年3月以来,我科组织各县(市、区)开展调查摸底,对符合条件的线路和重点乡镇、村屯组织开展申报工作。

1.南宁至凭祥铁路沿线

南宁至凭祥铁路沿线城乡风貌外立面改造2169户。

2.重要景区景点范围

大新县雷平镇安平村景区周边房屋外立面改造609户;

全市城乡风貌外立面改造合计2778户。

1.__年新增名镇项目:扶绥县渠黎镇、宁明县海渊镇、宁明县爱店镇、大新县雷平镇。

2.__年新增名村项目:大新县雷平镇安平村。

3.2013年名镇新增建设项目

2013年名镇江州区新和镇新增一个建设项目:江州区新和镇工业大道4号路路面工程、排水工程、道路绿化、路灯亮化、强弱电工程等。

目前,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六期工程实施方案已下达,我市各县(市、区)正按照自治区的任务要求,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六期工程(第一批)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__年3月27日至28日,自治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综合验收考评组到我市天等、大新、江州区等3个县(区)验收考评2012、2013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检查验收我市农村危房改造房屋的竣工情况、一户一档情况、网上录入情况和补助资金的管理和资金发放情况。我市被随机抽检的30户改造户都全部竣工,各种档案齐全,资金全部发放到位(但江州区未能按照自治区要求的时间节点及时拨付)。

为了准确掌握__年度我市各县(市、区)农村危房需要改造的具体户数,__年年初,危改办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各县(市、区)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根据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我市向自治区申报危房改造指标为11000户,其中: 天等县1600户、大新县1500户、江州区1800户、龙州县1500户、扶绥县2000户、凭祥市1000户、宁明县1600户。根据自治区财政厅、发改委、住建厅《关于下达__年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桂财建[__]6号)精神,中央下达补助资金4330万元,5020户,其中:天等县500户、大新县450户、江州区1200户、龙州县500户、扶绥县1060户、凭祥市310户、宁明县1000户。截至6月10日,自治区尚未下达__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目前我市各县(市、区)正积极开展各项前期工作,已开工建设572户,完成投资1313.5万元,其中江州区开工建设262户,完成投资562万元,凭祥市开工建设310户,完成投资715.5万元。

为加快全市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协调指导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我市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全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及自治区住建厅有关文件要求, 从__年5月22日起至5月30日,组成两个督查工作小组,分赴7个县(市、区)进行专项督查,共抽查了14个乡(镇)、28个村(屯),约260户农村危房改造档案,查阅了相关信息资料,听取了7个县(市、区)和部分乡镇的两级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并实地走访了部分农户。总的来说,各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有序健康开展,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和要求。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为顺利实现全市“十二五”贫困村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我委制定了《__市“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__、__年大会战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报市政府审批。

按照自治区住建厅对村镇建设统计工作的部署,目前正在对自治区住建厅村镇处审核出来的问题进行修改核实。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我科及时制定了《__市城镇化工作发展思路》及《__市__年实施新一轮“书记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报市委,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一是自治区下达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指标的时间较迟,影响工作进度;

二是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涉及点多、面广、项目多,需要投入资金量大,而市、县级财力相对薄弱,大部分县(市、区)的配套资金难筹集,影响城乡风貌改造的开展。

三是部分县(市、区)财政困难,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县级配套资金落实缓慢,不利于工作推进。

四是农村危改工作量大,部分县(市、区)危改办工作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工作经费和公务车辆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工作有序开展。

五是钢筋、水泥、手工费等建筑成本连连上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相对较低,对一些特别困难的群众来说上级补助资金只是杯水车薪,不能彻底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1、按照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六期工程和市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结合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科学组织和安排好项目建设,督促各县(市、区)落实建设项目配套资金,有力推进项目建设。

2、自治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下达后,抓紧制定倒排工期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间、保障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各环节的进度要求等,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推进工作,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市城镇化办、“书记工程”办、风貌办、危改办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绩效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书记工程”、风貌改造项目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督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督查指导工作,严格执

篇4

今日此次会议,首要是贯彻落实全市村容村貌整治试点村任务会议精力,发动全县上下敏捷举动起来,具体完成试点村村容村貌整治任务义务。方才,杜县长传达了《县村容村貌整治试点村施行方案》,明白了试点村综合整治任务的目的义务和详细要求。最终,楚书记还要作主要讲话,但愿同志们深入体会,仔细抓好落实。下面,就试点村整治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注重,充沛看法展开村容村貌整治的主要意义

乡村是农人出产生涯的家园,“村容整洁”是新乡村建立的主要内容,也是广阔农人的急迫愿望,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关于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开展、加速具体建立小康社会历程具有主要意义。

(一)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是推进新乡村建立的主要行动。县委、县当局高度注重新乡村建立任务,近年来,依照“出产开展、生涯裕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要求,我县科学规划、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乡村建立,乡村出产生涯前提不时改善,村容村貌也发作了一些转变。但从全体上看,乡村根底建立还比拟单薄,脏乱差问题还比拟凸起。渣滓乱倒、污水乱流、粪土乱堆、杂物乱放成为大大都乡村的遍及景象,甚至在一些经济开展较好的村庄,固然农人敷裕了,新房建得很美丽,但因为无视了村庄建立与治理,村庄情况存在分歧水平的脏乱差景象。假如不积极地加以指导和标准,即便农业持续丰盈、农人持续增收,农人的寓居情况也很可贵到改善,城乡情况反差将越来越大。依照新乡村建立统筹城乡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各级各部分要充沛看法村容村貌整治的主要意义,经过管理乡村寓居情况,出力改善出产生涯前提,进一步进步农人生涯质量和乡村文明水平,具体推进新乡村建立。

(二)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是统筹城乡开展的实际需求。近年来,跟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建立一日千里,社区相貌面目一新。而长时间以来乡村大局部当地缺乏一致规划建立,农人房屋建立随意性大,乱搭乱建问题凸起,形成村庄无序开展,“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很多当地农人盲目沿公路建房,成为“公路村庄”,影响了交通,埋下了很多隐患,形成了很多“空心村”。还,乡村的根底设备、生态情况、公共效劳以及科技、教育、文明、卫生等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假如这些差距不尽快减少、消弭,完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式就不克不及成为实际。为此,我们要实在依照中心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将根底设备建立的重点转向乡村,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的投入,出力处理好村容村貌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开展。

(三)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是建立小康社会的内涵要求。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开展速度分明加速,综合实力明显加强、质量效益大幅提拔,尽快改动乡村掉队相貌,已成为进一步提拔我县全体形象和全体竞争力的急迫要求。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本年的中心一号文件都对具体建立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还,中心财务支农投入的加大,也为我县增强乡村根底设备建立、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任务供应了可贵的时机。各乡镇、各有关部分必然要掌握时机,顺势而为,站在全局的高度,全力抓好村容村貌整治任务,推进新乡村建立获得打破性发展。

二、凸起重点,确保完成村容村貌整治的各项任务义务

搞好村容村貌整治,义务艰难深重。连系我县实践,当时要实在抓好试点村庄情况卫生和重点路途沿线村庄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乡村人居情况,改动乡村全体相貌。

(一)高规范抓好市级试点村的整治。

我县归入市级村容村貌整治试点的村庄有6个,这6个村庄的任务结果,可以说是我们此次试点村整治成效的标记,要严厉依照市方案的要求,确保达标。这里我首要强调5个重点:一是路途方面。村内主街道要做到沥青或水泥硬化,其它要到达砖渣硬面,确保村民出行便利。二是路灯亮化方面。当前村庄曾经装置有路灯的,要增强治理,到达亮化规范,尚未装置路灯的要依据实践状况分期施行。三是排水设备方面。村内首要街道要铺设排水沟,做到排水疏通。四是街道绿化方面。街道两旁的树木,要依照规划规范要求,进行补植完美。五是路途绿化方面。要依照绿化规范补植完美,悉数涂白。路肩边沟依照规范进行建筑完美,路途两侧及视野内不克不及有渣滓和违章修建。这6个村庄曾经有6个市直单元帮扶,在此根底上,我们也布置了6个县直单元进行分包,必然要搞好对接,竭尽全力,争夺建成全县村容村貌整治的“样板”。

(二)全力抓好县级和乡级试点村情况整治。

连系实践,我们确定了重点路途沿线的34个村庄、12个乡镇当局地点地的村庄、名优花木出产科技园区内的42个村庄为县级村容村貌整治试点村;还,依照《方案》要求,每个乡镇要择优选定3—5个村两委班子任务才能强、特征财产凸起、经济开展较快的村庄作为乡级试点村进行综合整治。连系我县实践,我以为,县乡两级试点村的整治任务应抓住三个重点:

一是出力抓好村庄情况卫生整治。要以村庄情况卫生整治为重点,积极组织群众管理柴草乱垛、棚圈乱搭、粪土乱堆、渣滓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问题。特殊是县乡路途上修建资料占道问题要重点处理。各乡镇要组织村民搞好卫生管理,具体清算村表里的积压渣滓,肃清河流、沟塘内多年蕴蓄的渣滓,捡拾村庄周边的白色污染,确保不留卫死活角;要连系路途建立,加大村庄排水水渠的建筑,从泉源上处理乡村生涯污水无序排放和村内积水问题;要具体整顿街道、胡同内争堆乱放的柴草、杂物、废旧修建资料,清算房前屋后的杂草和杂物;撤除修整私搭乱建、影响村容村貌的坍塌破房、残垣断壁;要积极指导农人养殖向村外集中,逐渐处理村民房屋与畜禽圈舍混同景象,发明划一洁净的生涯情况;要研讨制订卫发展效治理机制,变集中整治运动为群众参加、机制落实和常常化治理,培训指导群众逐渐构成优越的保洁习气,使整个村庄的情况卫生情况获得分明改观。各乡镇要树立责任制,分片包干,班子成员包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街道、包路段,组干部包户、包渣滓堆放点,明白清算规范,责任到人,定岗定责,限日整治。

二是出力抓好村庄绿化美化。充沛发扬我县花木财产的资本优势,依照“速生林围村、常绿树种上路、果品树种进院、闲置地盘建园”的准则,发起和组织广阔农人群众,普遍展开植树造林,有前提的村,要量体裁衣地建立一些供农人休闲健身的公共游园绿地。要依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的准则,在明白林权归属的前提下,发起农人鼎力栽种各类优质特征果树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秀乡土树种,在广阔乡村展示林木葱茏、桃红柳绿的田园风景,全力推进“生态”建立。

三是出力抓好言论宣传。广阔农人群众既是村庄整治运动的参加者,也是直接的受益者。要增强言论宣传,使农人群众看法到整治运动与自已亲身好处亲密相关,然后博得最广阔农人群众的积极支撑和自动参加。新闻媒体要发扬好言论导向效果,对整治运动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要应用播送、电视、口号等多种方式,深化农户、深化群众,鼎力宣传报道好经历、好典型,起劲营建优越的社会气氛。要增强政策指导,有用带动和指导广阔农人由“要”变为“我要干”,用本人的聪明和双手建立美妙家园。要增强教育培训,积极展开各类文明创立运动,使广阔农人摒弃成规陋习,构成人人讲卫生、户户搞洁净的优越场面。

三、增强指导,强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任务

各乡镇、各有关部分要把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任务摆上主要议事日程,作为本年促进民生改善的一件大事、实事来抓,力争整治任务早达标、早奏效。

(一)强化指导。各乡镇、各有关部分要把村容村貌试点整治作为近期推进新乡村建立的重点,实时把握任务进度,不时完美政策办法,协调停决实践问题。为增强这项任务,县里成立了由县纪委楚书记任组长,我和王县长、杜县长任副组长的指导小组,并设立了村容村貌整治任务指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各乡镇也要成立指导组织,详细担任试点村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的组织指导、批示协调,协助处理详细问题。有关部分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亲密共同,构成合力,自动与乡、村搞好对接,确保资金、项目、效劳三到位。

(二)明白职责。村容村貌整治试点村建立,执行“县指点、乡为主、村参加”的任务推进机制。县里首要担任整治任务的综合协调、催促指点、组织单元帮扶和项目资金的布置投入等;各乡镇担任整治任务的详细组织施行,包罗规划方案的制定;村里首要担任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县直抽调的81个对口帮扶单元要明白一名副职牵头,构成帮建任务队,尽快到岗到位。要整合部分项目资金,尽能够向试点村和帮扶村倾斜,协助村里处理实践问题。

(三)强化督导。为确保试点任务顺畅推进,经县委研讨决议,由县委、当局两办牵头,从县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建立局、城管局各抽调一名科级指导和两名主干同志构成督导组,对村容村貌整治任务进行督导;名优花木出产科技园区触及的42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任务,由园区批示部担任督导;6个市级试点村由农业局担任督导;其他试点村要依照《方案》要求,由林业局、建立局、、交通局、水利局、城管局担任督导。各督导单元每周对试点村至少督导一次,并将督导状况以书面方式上报县村容村貌整治任务指导小组办公室。

(四)构成合力。试点村庄村容村貌整治所需的资金,以村庄投入为主。县里接纳整合项目资金、帮扶单元支撑、县财务“以奖代补”等方法搀扶。在涉农资金的整合上,要依照“渠道不乱、用处不变、各记其功、打捆运用”的准则,集中各部分、各个专项的涉农资金,在不改动治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统筹协调,执行资金项目跟着整治规划走,集顶用于相关项目建立。个中,交通部分要做好村容村貌整治试点村触及线路的修善任务,依据路途现有情况,搞好路面修补、边坡路沟整治、养护治理、树木补栽等任务。建立部分要担任协调各乡镇及相关部分,催促指点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规划的制订及施行任务。计生部分争夺9月底前,确保试点村方案生育村室建立到达“六一致”规范。卫生部分要将试点村归入2009年村卫生室建立项目局限,争夺5月底前到达《河南省村卫生室根本规范》,并装备必然的医疗器械。教育体育部分要在今明两年完成试点村的体育健身场合建立义务。商务部分要搞好查询摸底,对试点村中未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的天然村按规范建立“农家店”,搞好物流配送,提拔效劳质量;并对试点村优先掩盖“家电下乡”、“汽车下乡”项目,起劲做到送货效劳到村、售后效劳到村。环保部分要对试点村进行工业企业排查,对污染物不克不及达标排放的企业,限于5月底前完成管理义务,确保达标排放。民政部分在选择敬老院建立项目时,依照本地总体规划,对契合前提的试点村予以倾斜。文明部分担任在试点村中先期建立文明信息资本共享工程底层效劳网点,起劲争夺全掩盖。电力部分要对试点村中需求电网革新的村完成电网革新。水利部分要依照全县乡村平安饮水工程方案,出力处理试点村的饮水平安问题,并应用抗旱应急工程项目建立,做好试点村整修水利工程和新打维修机井任务;还,担任制订试点村水渠坑塘的整修规划,并督导落实。林业部分详细担任试点村的绿化规划和规范的制订,并督导落实;省、市布置的村镇绿化项目要优先向试点村布置,依据各村实践完成的绿化面积给以津贴;对到达许昌市林业生态示范村建立规范的村,验收及格后,按规范给以津贴。农行、农刊行、农信社要加大对试点村的信贷支撑力度,但凡契合借款前提的企业和农户,优先供应借款支撑,并做好信誉村的培养建立任务。各乡镇也要制订并落实优惠政策,鼓舞和指导社会力气参加建立,多渠道筹措建立资金。

篇5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认为,农村村容村貌整治需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

一、我县农村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一是农村建设规划滞后,管理工作不到位。一些村建屋无序,乱建乱搭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农村环境卫生差。有些村的屋前屋后、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垃圾满地,甚至有的村前鱼塘漂满了红红白白的废物和垃圾。一些乡村的垃圾处理只采用简单的填埋方式进行,达不到无公害化的要求,造成环境污染。三是有的村生活污水横流,农民在村前村后圈养的禽畜粪便也随地排放。这些“脏、乱、差”的现象,既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影响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二是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投入少。三是基层干部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改变不大。

二、对整治我县农村村容村貌的几点建议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要加强对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领导,摆上议事日程,并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建议在全县广泛开展一次以大搞农村环境卫生为重点内容的“洁净家园,建设新农村”活动,并成立有县领导挂帅,建设局牵头,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借鉴创建卫生城市的做法,具体领导和组织实施好这次活动,使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有较大的改善。

2、规划先行,分类实施。整治行动中,应采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对那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做得好的,加以总结和推广;对正在进行整治行动的,要加大扶持力度;对一些边远的村庄,要教育好群众,自己动手,群策群力,用自己双手洁净家园。

3、理顺职能,通力合作。各乡镇政府要把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一项民心工程认真抓好,加强检查、督促,服务社会。建设局、环保局、卫生局、规划局、文明办、爱卫办以及广电局等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参与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同时在学校、在农村,对学生对农民群众全面推进公德建设,不断提高我县公民的公德和思想道德水平,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在整治村容村貌和公共卫生环境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6

关键词 灾后;乡村景观;规划;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31.7;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351-01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区范围内人类因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地表之上叠加人类活动形成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综合表现[1]。

1 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

个别地方政府缺乏对农村基层的调查,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与要求,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进行整治工程建设,在编制村庄规划时,没有结合村庄现状进行。此外,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日益消退,千“村”一面的景象普遍存在[2]。

2 龙蟒河地块(太平村)景观规划的实践探索

2.1 规划背景

四川省绵竹市沿山地区地貌复杂多样,区域文化资源丰富,地方、宗教、历史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曾具有一定知名度,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此次规划的龙蟒河地块位于沿山地区的核心地段遵道镇,其自身特点既可以集中体现遵道镇的山水、田园、城镇的核心内容,又可以集中展示沿山地区的特色资源。遵道镇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捷,东部是物华天宝的平坝,西部是大片茂密葱郁的森林,素以环境优美、山清水秀、风光秀丽著称。

2.2 现状概述

龙蟒河地块位于沿山地区中心地带,是沿山公路沿线唯一紧邻村镇的景点,山水兼备,形态多样,浓缩了沿山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块内文化资源充沛,地方、宗教、历史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周边农田资源非常丰富,肌理脉络松弛有序,且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俗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历史悠久。

2.3 规划主题

2.3.1 挖掘资源优势,引导发展优势农业产业。根据龙蟒河地块现有的基础和资源条件,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城郊型山地生态农业。通过场地整理,发挥综合效益,对现有肌理和风貌加以保护和调整,结合沿山地区特色产业玫瑰、茶园,选择川西乡土品种,分块分层种植,形成色彩斑斓、阡陌纵横、自然生态的川西特有梯田风貌。

2.3.2 整合优势资源,综合开发产业的多元性。地块内文化资源充沛,地方、宗教、历史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立足于现有产业,从农业生产中挖掘旅游资源,如保留原有酒厂,对其建筑进行适当的风貌整治,同时部分用地进行功能置换,设置酒文化展示馆,增加展示川西酿酒工艺的小品设施,并开展酿酒体验活动,打造文化体验旅游。部分民房进行功能置换,设置农具展示馆,展示当地的生产生活模型农具,让游客了解当时璀璨夺目的文明。形成农业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利用的良性互动,促进三农的现代化进程。

2.3.3 延续民居风貌,提升村庄整体格调。政府在对各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时,充分尊重地方传统风格,提炼川西民居的环境特征,与环境相结合,提升村庄整体文化格调,在建筑的整体规划布局中,通过细部设计,充分展现川西特色的新农村风貌,体现了传统民居风格与乡土文化资源,融合沿山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彰显浓郁川西特色民俗文化的地域风貌。

2.3.4 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加强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在规划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才能保证规划方案的实施[3-4]。

2.4 总体布局

基于用地功能和路网结构的不同,对重要的空间节点和绿化廊道提出功能业态、空间场所特征、开发项目上的要求,以村镇建设为契机,独特的山水环境为背景,产业发展为动力,文化为核心,历史为脉络,形成“一轴两带五廊四片多点”、“水畔绿荫秀新村、巴蜀江南绘龙脉”的总体布局结构。立足太平村现状,保护和延续原有肌理和风貌特色,优化空间,优化肌理,布置居民点及绿色开敞空间,实现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联动,形成沿山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色风貌片。

3 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一项设计方方面面的宏大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奋斗的攻坚工程。在灾后村庄规划景观规划编制中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效地利用资源,培育农村自身的“造血机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5]。

4 参考文献

[1]刘莉文,程道品,王力峰.中国乡村景观旅游开发与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19-1820.

[2] 顾哲,夏南凯.以增强“造血功能”为主导的新农村规划设计探索――以云和县大坪村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8(4):78-81.

[3] 潘家恩.中国当代乡村建设的限制与突破[J].小城镇建设,2005(11):46-48.

篇7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优美乡村;生态理念;本土风貌;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现状与问题

1.1背景现状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的“六大原则、九大要点”,“以人为本,生态低碳、节能环保,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等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未来乡村文明建设的核心。而“科技兴民、科技强国”()的战略变革将对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同步发展,尤其对加强乡村风貌保护,注重文化传承,提升城镇建设质量,具有积极引导、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东、南部地区已步入大都市圈的区域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时期,过去的快速城镇化所造成的千城一面、乡村风貌破坏、文化传承断裂等文化与文明冲突问题,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社会转型、产业升级、资源统筹、城乡一体、特色发展”中必须面对和综合解决的大问题[1]。

1.2概念观点

乡村概念在优美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中,需要从以往的建设思路中规避各类“城市问题”,总结、萃取并创新本土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模式,推进“民生为本”、“化城入乡”、“坐地入城”、“多核聚居”、“绿野分隔”[2]等新型城镇化风貌建设与文化传承的理念与模式。同时,把“天人合一居,聚落耕读画”与“霍华德田园城市”生态意象的合理内核相融合,探索“城市文明下乡、乡土文化入城”的交互城镇化路径。

1.3范畴途径

根据各地“十二五”乡村总体规划建设纲要 [3],从城镇化视角切入空间形态,研究“乡村肌理、建筑风貌、民俗文化”的要素与特色,探讨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新途径:(1)注重对欧美、日韩等城镇化发达国家的城乡考察、调研资料作“历史演进、现状问题、模式途径、文化传承”的系统分类解析,形成对乡村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正确认识与全局观念。(2)基于本土乡村环境条件,把生态低碳、人性化发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成果消化、凝练成为乡村风貌建设与文化传承的规划理念、设计模式和建设途径。(3)围绕乡村现状问题,梳理乡村系统结构关系,在对本土乡村进行不同形式的实地调研,分析汇总问题后,推进模式创新并以点带面地解决乡村辖区中人与建筑空间、自然生态环境的本质问题。

1.4问题研究

通过国内外调查的对比研究,汇集的主要问题为:现代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与传统乡村空间依然存在文化错层(传统国学尚未现代化)、文明错位(西学东渐并成为我国城市文明的主导)、审美异化(城乡审美价值取向的巨大反差――技术与消费美学取代传统自然美学),从而导致现代许多村镇“历史肌理无文,建筑风貌无脉,民俗尚美“崇洋”、城镇形象雷同”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整体规划、系统控制、重点突破”的建设模式,对“乡村空间、建筑风貌、环境氛围、民生意象” 做综合考量,用前文提到的“概念、观点”去统领“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

2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

2.1国内外乡村风貌建设动态

2.1.1发达国家城乡村风貌演化

2012年8月,通过对 “英、法、瑞、德、意、美”等欧美国家的城镇化演化历史、现状、问题进行的实地考察、对比研究看到:世界现代城镇快速发展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约1775 年)、经历工艺美术运动,形成德国“包豪斯”现代设计思潮、模式、方法,迅速演变成为国际化城镇体系并不断拓展。可以说,现代城镇化是以现代工业化为动力,以现代设计为推手,从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到后期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世界性的工业化浪潮推动快速城镇化,以多维的特性助产业激聚并伴随着大规模农村人口流动,促使城镇化以相近的模式“撤村并镇、小城变大市,大市变都市并向都市圈的巨型城市”蔓延。

这其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现实是,在推进城镇化中,各个国家均把城镇化率作为富民强国的目标放在国家之间社会快速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竞争、博弈中去。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借鉴,大多采取的是“先破后立、先污染再治理”――速度至上的策略,其建设过程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掠夺浪费、对本国历史遗迹损毁以及对乡村风貌、地方民俗文化的破坏程度几乎是灭绝性的。

2.1.2国内快速城镇化发展状态

由于借鉴了英美国家城镇化的经验,又有毗邻日韩等国家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这使得中国现代城镇化起点高、速度快并呈跳跃性发展。有学者称其为“用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建设,走完了西方国家近两百年的城镇化进程”。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模式走的是“拿来、照搬、借鉴、改革”的创新建设路径,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跨越,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9.4 %,提高至2013年的52.57%(2012统计年鉴);目前已形成以“京津塘、沪杭宁、广深珠”三大都市圈为辐射的区域城镇经济发展模式。

但是,这个“速度至上”的发展过程也同时为我国在世界的城市建筑业界创下若干个城镇问题的世界第一:城镇建设规模世界第一;建筑用钢,装饰耗材,建筑垃圾,建筑耗能,碳排总量等均创下世界第一(2011统计数字);同时城市风貌趋同、民族文化式微、传统文明消隐等问题已经成为伤及本根,到了乡村聚落――本土风貌与文化“细胞”存亡抉择的危急时刻。

2.1.3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村建设

从2013年随机抽取的国内“四省、一市”的城乡建设动态来看:(1)黑龙江省提出“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一批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和具有龙江生态人文特色的美丽乡村和城镇[4]。(2)浙江省在总结十年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围绕“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身心美”的目标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质量,着力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5]。(3)广州市站在“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高度,采取规划先行、全面普查的模式与途径,拉开广州全市1142个行政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序幕。围绕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乡村目标,开展“改造、复垦、置换”等盘活存量土地试点工作,达到集约节约、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互动互补,保持农村风貌元素和乡村文化特色,全力打造特色美丽乡村的目的[6]。(4)江苏省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提出七个方面20条举措。强调形成聚焦“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便于转移人口入城、入籍的市民化、“同步协调”的城镇化、“生态优先的城镇化”、“空间文化特色突出的城镇化”。实现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7]。(5)苏州市在乡村风貌“保留、保护”原则和城镇总体规划引导下,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选址进行村庄布点优化,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需求。提出村庄原则上不得新布置工业,现有工业逐步向镇以上工业区集中,重点从产业发展方面考虑分为农业村庄和工业村庄[8]。体现“保护、利用、改造、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职能明确、特色鲜明的乡村体系和城乡空间格局[9]。

各省、市优美乡村建设、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策略规划,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的原则、目标和方法,根据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的“原则与要点”,为今后新型城镇化在传承国学传统文化、保护乡村风貌,特色美丽乡村建设的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提高乡村现代城镇生活质量、注重本土民俗文化传承做好“提升、修复、再造”的准备。

通过调查、对比、分析后得出,苏州下辖的某些中小城镇和乡村除了出现现代城镇建设中的通病之外,尚存发展的共性误区:(1)“土地城镇化”、“规模城镇化”观念依然残存;(2)追求时尚的“民宅西洋化”依然盛行;(3)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逐渐加剧;(4)在治安、教育、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上没有及时跟进城镇化的步伐;(5)进城入职的农民未市民化,外来务工人员无身份、无归属感;(6)城乡土地与人际关系复杂化等等。

这些看似与风貌、文化无直接关系的因素,却是风貌和文化的载体,它们以各种有形、无形的态势呈现在乡村与民俗生活中,同样会深刻影响乡村风貌,阻碍甚至割裂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

2.2城乡一体的文化传承思路

优美乡村建设的思路是:用更新的观念来创建属于本土地方的“田园、生态”城乡风貌,达成“天人合一居、聚落耕读画”幸福生活的人居意象[10]。要求站在城乡总体规划的高度,通过保护三风:“保持自然风采、延续乡村风情、维育人文风尚”,重视传承三态:“创新建筑形态、丰富建筑情态、健全建筑生态”,强调营造三新:“竖立新民风、打造新民俗、创建新民生” ,对传统文化做系统化的传承。

本土文化传承的理念是:(1)拓宽基础。“关注农民生存的权益保障、关心农民生计的优化便利、关怀农民生活的文化娱乐”,完善乡村社区文化生活与公共设施条件、治理村镇环境的“脏乱差”,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创建自然和谐的优美环境。(2)更新模式。把现代城镇文明建设的条件、机制引入乡野农村,坚持“保护、传承、包容、和谐”四项原则;综合“空间规模、空间层次、空间形式、空间内涵、空间组织”的内容,做好城乡一体统筹建设,使苏州市下辖的城乡村落能够在各自的中心辐射下,形成“布局均衡化、层级合理化,空间人性化、风貌差别化”的内涵建设特色。(3)创新路径。梳理乡村的自然、人工与人文历史资源,在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明晰城、镇、村历史街区、地段的肌理保护。控制大、中等城市,拓展小城镇、中心村、大聚落等城镇体系的级差。控制乡村规模、延续乡村文化。

2.3乡村风貌系统化传承模式与途径

2.3.1人田合一的有机增长

(1)“民生为本”的人性城镇化

围绕 “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发展的目标,重点关注民众生活质量和健康发展问题,降低具有历史风貌传承的原始聚落建筑细胞被替代分离,消除家族、宗族以及邻里关系被拆分、重组的同质化倾向。

(2)“坐地入城”的有机城镇化

“坐地入城”是构筑“资源统筹、农非互助、就近择业、居无迁徙、以业入籍、社保健全”的村镇聚落空间结构体系,与产业互补互促的就地城镇化,形成生态为先、表里如一的城镇化发展状态。由于采取“化城入乡”的新型城镇建设,激发了村镇经济活力,促使社会转型,在产业集聚、从业分流、社会保障、户籍管理、乡村社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之下,形成的生态有机城镇。农民可以在产业集聚与分工中因需入企,随机转型,“坐地入城,就地城镇化”。

2.3.2城乡一体的文明落地

(1)“化城入乡”的交互城镇化

“化城入乡”是自上而下地围绕乡村聚落与小城镇展开的交互城镇化。是经济转型后,“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11],“化城市功能为乡村职能,化科技手段为农业技艺、化城市达人为乡镇能手,化城市文明为乡村传统”。城乡成为能量、功能的双向交流体。乡村建设形成具有包容农田、农村社区和农产聚落的新型城镇、村落。而新建城镇的机体也被绿地农田系统限定和联接,成为田园、产业、聚落协同的生态城镇。

(2)“多核集聚”的生态城镇化

村镇聚落的有机增长与现代文明交互促进,构成新型城镇空间的“多核集聚”模式,是 “一城多核,核中有核、核外有核、核核分离、绿环联接”的生态城镇化形态。人城关系中透射出“大聚落、小庭园、微住宅”的原住聚落与保持相对完整的邻里乡情社区概念。以往的城市化 “多核集聚”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大城市模式套用城镇化,必然会导致城镇多核在争夺自然资源的扩展中“绿带消亡”而“核核粘连”。 “乡邻社区”的民俗风貌建设取决于“多核聚居”的生态化。围绕乡村聚落的“民生、民俗、民风”而展开的产业集聚空间规划,是一种坚持走中国地域、本土特色的生态规划。这种多核集聚因城镇聚落“核的属性”不同而特色发展。

2.3.3绿色优先的生态圈层

“绿野分隔”的自然城镇化

而以绿色边界限定的乡镇“绿带联接”,构成了“多核聚居”的有机疏散城镇发展形态,变身为“无边之城、无城之镇”,农民足不出乡,邻里不散、乡情不减。将因产业和重构的空间关系,化“农民为农工、化农民为工人、化农民为市民”,形成自下而上、自然转型入籍的城镇化。“绿野限定”的城镇建筑空间、形态生态化是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维持自然、拓展绿色,引导城镇自上而下的“文明”开发,呵护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承。

3苏州美丽乡村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

3.1注重内涵建设的风貌保护

做好苏州城乡一体的文化建设与传承规划,把握乡村的历史演化脉络,通过区域整合、系统分类,对空间形态、村落文脉、建筑风貌进行整体调查研究,建立分类资源库,梳理乡村坊区、街巷肌理特色,有序保护、谨慎推进,突出重点、持续创新。

建立以政令、法规、民间团体的风貌保护与文脉延续的管理机制,保护建筑遗址和遗产,以便在乡村发展中保持建筑文脉的上接下引,使古旧、新型建筑在形态与风貌的对立统一中做到交互对比、形神统一的无缝衔接。

城镇化中的人口聚集、城镇扩容,使得人、建筑与环境构成很强的“瞬时”流动性变动,时事文明尚未沉积、融会成历史传统而化育民众,新的文明成果犹如“碎玉落花”般袭来,令当今的缤纷文化如“雾里看花”。文化传承需要时事跟进,提高对文化价值的识辨能力。这其中的关键是对乡村民众的义务教育、职业培训,提高民众对继承传统、社会责任的信念责任和价值观念认同,促使综合素质提升。

3.2突出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承

风貌保护需要从乡野环境、乡村建筑环境、坊区邻里环境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系统控制、重点保护和特色保持的方法,以彰显真实的本土自然、灵动的人工形态以及人文环境风貌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运行“补偿、转换、再造、创新” 的管理机制,还原乡土特色风貌的本来面目。

削弱甚至结束“啃资源、收门票、卖手艺”的传统旅游时代,“务实、创新”旅游产业,集“赏游、玩乐”和“体验、收获”于一体的“声闻、情景”旅游互动交流。把乡村农户聚居、乡村地方农产、特色种植养殖、民族手工技艺进行“遗产保护、遗迹追踪、遗物收藏”;推出“时点包租、入住落户、文创投资”等乡村旅游产品新途径,变“走马观花为坐享农乐”,变城市公寓“DIY”为偷得农宅“半日闲”。在蓝天白云下沐浴日光,在野花芬芳中放下思绪,享用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体、清纯的乡情、清洁的农产、清正的手工旅游副业等别具一格的乡土风貌与特色民俗文化大餐。

3.3苏州美丽乡村的特色建设

转变观念,总结以往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 “五位一体”的社会资源统筹规划,避免快速城镇化过程带来小城仿照大城市的尺度规模,村镇兴建大广场、景观大道等不切实际的城镇化,以及“追风、攀比、炫富”等各类弊端。处理好城镇建设中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关系,在生态维育中预测乡村空间、形态变化对地方民俗风貌带来的潜在影响,做好保护与传承[12]。

首先,杜绝城镇化发展中对土地、水体等资源利用造成“无序开发”,避免功能设置的重复建设[13]。在总体规划与综合管理上,确立形态统筹的理念,做到分类保护和创新建设并行发展。其次,村镇聚落必须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条件、区位经济特点,与区域乡村形成市辖之下的“城、镇、村”层级-位差,并做好包含乡村风貌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的上位总体规划。依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沿原有的村落肌理轴向做拓展延伸,空间扩容在规划的绿带限定中止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核心”、特色各具的“核核”。其三,多核聚集的新型城镇空间形态由绿野、绿带、绿廊、绿点或绿色界面限定、分隔、联接、沟通和点缀,与水网密布的苏州水乡城镇空间形成层次丰富、功能多样、形态各异的乡村物质形态与空间,对连接大自然、沟通城乡空间关系起到良好的生态调节与装饰作用[14]。其四,采取自上而下、化城入乡的苏州乡村建设模式,更需要自下而上、“坐地入城”的绿野田园层级城镇化途径,变“摊大饼”为“多中心、核集聚”,变人为拓展城镇规模为绿野分隔、因势利导,以期造就具有苏州本土特色的乡村形象。

要做到民俗文化的传承,还必须健全“认同、保护聚落宗族关系,开发邻里乡情,创新建设社区文化风貌”机制,在保护、传承中发展[15]。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形象与风貌特征是因地制宜、因借随机、因势利导的精心规划与设计。这种设计因为具有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同化现代城市文明的特性,根源具足、传承有度且与时俱进,因此是一种“吐纳有序、兼容并蓄”的城镇化开放发展体系。

4结语

“文明向前看,文化向后看”。“文明重创新,文化重积淀”。风貌承载的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却是各种风貌综合动态的人文积累,并以传承的方式反哺、化育民众,让民众通过传统文化,再创新文明、展现新辉煌。因此,文化、文明必须通过物质的、非物质的载体和方式来彰显、弘扬,这样文明才可持续,文化才可传承并发扬光大。

苏州优美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策略正是基于中国传统 “天人合一”的“聚落耕读”文化精髓,与西方“田园城市”意象的适用部分相向交汇、融合,使之在中国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导下,促使传统乡村在建设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充实内涵,保护、保持水乡风貌,并不断传承创新姑苏文化。

参考文献

[1] ,,. 走低碳新型城镇化道路[R].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华社,北京.2012(12)

[2] 文剑钢,文瀚梓.新型城镇化的基本问题探讨――以苏南城镇化与乡村风貌保护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南京2013(06):9-20

[3] 顾杰,宁春生,季瑞昌等.苏州“十二五”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A] . 2010-2012苏州市委农优秀调查报告文集.2013-05

[4] 黑龙江启动实施“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农民日报.2013-07-04-

[5]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村现代化探路.第一旅游网:.2013-01-18

[6] 毕征. 广州114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一年完成 . 广州日报. 2013-04-10

[7] 江苏省下发文件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02-03.来源:新华日报

[8]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苏州市政府网站 /.2012-06

[9] 苏州启动新一轮乡村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修编 .新华日报.2013-6-24

[10] 孙施文.田园城市思想及其传承.[J]. 时代建筑 .上海,同济大学.2011 (5):62-67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R].中国广播网.北京2013-11-12

[12] 邓东.当前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形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北京.2004,09

[13]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苏州市政府网站 /.2012-06

[14] 苏州启动新一轮乡村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修编 .新华日报.2013-6-24

[15] 文剑钢,吕席金等.苏南新农村社区形象特色缺失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南京2012,11:37-43.

Research on R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the

Context of New Urbanization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Beautiful countryside; Eco-concept; Local Landscape; Inheritance Strategy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New Type Urbanization, how to resolve the emerging urban issues (resource reduction, environment contamination, landscape devastation, image loss, culture incoherency and aesthetic dissimilation) and maintain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wns and villages in Suzhou would be the focus study of Suzhou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By providing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urban and rural space in and abroad as the evidence, this research starts with “welfare as the prerequisite” and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troducing urban civilization to rural area, green division, multicore inhabit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issues of rural area in Suzhou, the systematic con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 strategy of rural landscape is proposed.

[作者简介]:

文瀚梓(1984--),女,助教,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研究方向:城市设计,乡村规划

篇8

(一)抓阵地,促实效,开展“道德礼仪”进农家活动。

1、以新农村建设点为主要场所,改善农村学习阵地。通过积分排位、检查评比、开展活动和年审考核等方式,把农民书屋建成群众满意工程,为农民学习、休闲、娱乐提供便利条件。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工具的作用,通过张贴宣传画、设置标语牌、开辟宣传栏、开展文艺宣传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广泛深入地向农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

3、广泛开展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建一所‘道德夜校’、栽种一片‘道德林’、建成一堵‘道德墙’、兴建一座‘道德亭’”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进村户、文明育新人”活动;组织开展争当“五好”(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好邻居)新女性活动,开展“巾帼学习行动”、“巾帼绿色行动”、“巾帼家庭文明行动”活动;开展“关爱女孩”、“关爱女性健康”、“关爱独生子女”为主要内容的“三关爱”活动和“少生快富户”“婚育文明户”评选活动。推动“婚育新风与新农村建设同行”。

4、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农村积极开展“十佳文明村庄”、“十佳文化活动室”、“十佳文化中心户”、“十佳五好文明家庭”、“十佳道德标兵”、“十佳文明信用农户”等“十佳”评选推荐活动,倡导良好的村风民风,培育一批精神文明创建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力求全镇“文明信用农户”创评率达到10%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文明信用农户”的创评率达到20%以上,新增“优秀道德户”15%以上。开展和谐新村、和谐社区、创新创业标兵、“文明信用农户”、文明和谐家庭等创评活动,把文明村镇建设推向深入,促进农村新风貌建设。

(二)抓示范,促创建,开展先进文化进农家活动。

1、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抓好上七里、马路坑、柏树芫、土墙背、十里等5个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示范点建设,在此基础上以京九铁路、105国道、信池、信雄信安等沿线村为重点,按照点线结合,点面结合连片创建,注重效果。

2、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广播电视进村入户,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使农村人口能够收看4套以上电视节目,收听2套以上广播节目。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指导农民科学致富构建新的信息平台。大力普及农村电影放映。大力实施“十百千”文化工程,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宣传文化活动室、农村青年中心、文化中心户,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提供农技、文化、信息、娱乐等多种服务。

3、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进一步深化“六送”活动,使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教育、送医疗、送科技下乡经常化、长期化。

(三)抓民生,促和谐,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积极争取社会捐赠资金兴建希望小学,争取上级支持和本级财政配套资金,解决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

2、改善农村就医条件,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巡回医疗、送医送药进村入户服务活动,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证五保户、困难户长期得到照顾。

3、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健身意识;通过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开展农村劳动力推荐就业、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指导等工作;实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一卡通",开展普法教育和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等。

(四)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提高塑造新风貌工作的成效。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实施。推进农村新风貌建设,关键在领导。要把塑造新风貌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责任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塑造新风貌协调指导组,由镇纪委书记王晓中同志任组长,镇宣传委员刘福香任副组长,王显仁、吴梅艳赖三妹、肖兰玉、曹志付、黄会芳、陈锦树、廖忠华、张云云等同志为成员。协调指导组下设办公室,张云云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篇9

二、坚持四措并举,塑造农村新风貌

在塑造农村新风貌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乡风文明为支撑点,以民主管理为立足点,以和谐惠民为落脚点,着力塑造农村新风貌。

1、落实长效机制,保持村容整洁。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狠抓村容整治。一是落实资金来源,建好投入机制。主要采取上级争取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民自身投入为主体的形式,落实资金,搞好村庄整治。在财政投入上,我们主要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实物补助等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农民的长期投入。比如去年赣县通过政府集中采购水泥的办法,用75万元资金采购水泥3000吨,共吸引群众投资投劳折人民币1210多万元,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二是抓好村庄规划,防止乱搭乱建。我们把规划作为村庄整治和建设的依据。去年全县完成了123个村2145个居民点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编制率达72.6,今年全县所有的村庄都将完成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区内的建设一律按规划执行,规划区外建房的一律不审批。三是落实卫生制度,防止时冷时热。一方面建立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行为。另一方面建立了垃圾集中堆放、聘请保洁员管理卫生等制度,使卫生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公开办事制度,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2、构建保障体系,提高幸福指数。我们注意完善农村的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老有所养。一方面建立了“五保”集中供养、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加大了乡镇敬老院的建设力度,使农村老人生活有保障,能安度晚年。另一方面,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对农村老人进行生活补助。如梅林镇红金村,在村集体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贴50元生活费。二是贫有所帮。建立了农村低保、扶贫救济和优抚安置制度,对贫困户生活、灾民实施救助。如去年赣县湖江、古田等地发生洪涝灾害,受灾农民达几万人,我们及时给受灾户送去慰问金,还帮助灾民规划建立灾民新村,全倒户在春节前都搬进了新房。三是病有所医。我们通过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所缓解。现在,我们又着手在一些村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病有所医的问题。四是学有所教。建立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生制度和助学基金,让贫困学生上得起学。特别是全面实施了“留守孩”关爱工程,组建“留守孩”托管中心28个,负责全县19642名“留守孩”的生活、学习、思想教育、课外辅导等。

篇10

一、综合情况:

为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及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市主管领导的按排,从7月9日--13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利用五天时间,对全市24个试点村(含省级、吉林市级)镇及主要公路沿线60个村126个屯的村容镇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综合检查。通过检查看,工作进展好的乡镇是夹皮沟镇、二道甸子镇、红石砬子镇、金沙乡、常山镇。较好的乡镇是八道河子镇、桦树乡、苏密沟乡。进展慢的乡镇是公吉乡、桦郊乡、横道河子乡、永吉街道。

1、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试点村计划建设项目11项。计划投入4000.3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142.8万元,市投入477万元,乡镇投入1412.97万元,村投入121万元,农民自筹846.6万元。计划修水泥路130.45公里,建设围墙19600延长米,建设沼气池693个,建设村办公室12个,建设文化室9个,建设文化广场8个,建设桥涵19个,安装路灯181盏,建设清黄贮窖11个,新通有线电视1060户,新通电话1157户。

截止7月13日,24个试点共投入资金857.5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3万元,市投入160万元,乡镇投入455.37万元,村投入72.2万元,农民自筹77万元。已完成建设围墙1630延长米,修水泥路7.6公里,沼气池41个,桥涵14个,村部建设4个,文化广场建设1个,文化室4个,新通有线电视513户,新通电话545户,建设青黄贮窖2个。

2、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主要以彻底整治村屯环境卫生“脏、乱、差”为主要内容,重点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和改水、改厕、改灶、改路的“四清四改”为整治内容。各乡镇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了规模较大的整治活动,共投入资金39.7元。出人工9072个,出各种机动车2262台次,清垃圾9609立方米,清污泥7085立方米,清路障14277延长米,清柴垛1110处,屯绿化20200株,村绿化15300株,道路绿化71520株,完成改水1378户,改厕70户,改灶216个,改路1010延长米。

3、规划编制情况:任务是12个乡镇50个村。到目前,全市12个乡镇街道分别委托桦甸市规划设计处、蛟河市规划设计处、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已完成20个村新农村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方案,75个屯完成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和现状图、地形图测绘。

4、合村并屯情况:根据我市农村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今年任务是合并12个村屯。有12个乡镇制定了方案,永吉街道编制了合村并屯规划,其它乡镇合村并屯规划正在编制中。现已合并了8个村12个屯,夹皮沟镇东兴村和金沟村、横道河子乡平和村和横道村、桦树乡牡丹村和桦树村,八道河子镇红旗合并到蜂蜜顶子。二道甸子镇将永庆村上永庆和下永庆三个屯合并为永庆屯;永吉街道将莲花村三个屯合并为一个马家屯,八道河子镇兴隆村门头砬子屯、双阳树村青沟屯合并双阳树屯,其它乡镇合村并屯工作正在进行中。

5、优势产业情况:截止目前,24个试点村镇分别在甜粘玉米、林蛙、优质稻、辣椒、中药材、食用瓜等六大优势产业上完成16个,其中:甜粘玉米种植185公顷、林蛙1.2万公顷、优质稻560公顷、辣椒200公顷、中药材323公顷、食用瓜74公顷。带动农户3924户。

二、各试点村镇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1、夹皮沟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老金厂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54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0万元、市投入10万元、镇财政投入390万元、村投入10万元、农民自筹4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完成投资121万元。其中:镇投入111万元,村投入2万元,农民自筹8万元。基础建设已投入资金116万元,村容镇貌环境综合整治投资5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1、计划修水泥路4.75公里,已修1.6公里;2、计划修建围墙2840延长米,已建660延长米;3、计划建桥涵1个,已完成1个;4、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已完成1个。5、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6、计划建设文化广场1处;7、计划建设文化室一个;8、计划建设清黄贮窖1个,;9、计划安装路灯32盏,以上建设项目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本市试点苇沙河村,2007年发展食用瓜14公顷,预计年产值23万元,带动农户41户;灰苏子种植44公顷,预计年产值50万元,带动农户249户。省级试点老金厂村发展中药材35公顷,带动农户115户,发展蔬菜6公顷,带动农户17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目前正在测绘编制中,8月末完成。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5万元,投入人工406个,出各种机动车124台次,清垃圾352立方米。清污泥560立方米,清路障57延长米,清柴垛63处。屯绿化1000株,村绿化4400株,道路绿化500株。计划改水320户,已完成50户;计划改路900延长米,已完成700延长米。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计划合1个村,已完成东兴村、金沟村的合村工作,组建了新金沟村。并屯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将苇沙河村梨树沟屯并入本村向阳屯。

2、二道甸子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二道甸子新风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市投入10万元、镇财政投入220万元、村投入30万元、农民自筹10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150万元,其中:市投入40万元,镇投入50万元,村投入20万元,农民自筹4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147.2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2.8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1、计划修建围墙3000延长米,已建围墙370延长米。2、计划建桥涵2个,现已完成桥墩基础。3、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现已完成1个。4、计划安装有线电视50户,已完成50户。5、计划新通电话40户,已完成40户。6、计划安装路灯32盏;7、计划修水泥路54公里,;8、计划建设文化广场1处,9、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以上项目没有建设。

试点荒沟庙村计划建设沼气池20个;计划新通电话110户;计划安装路灯20盏,以上项目没有建设。

(2)优势产业情况:试点村荒沟庙村发展山参培植250000平方米,投资180万元,带动农户17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目前已完成清水村规划编制,荒沟庙村规划编制没有进行。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8万元,投入人工1129个,出各种机动车51台次,清垃圾5500立方米。清污泥5050立方米,清路障5900米,清柴垛283处。屯绿化8000株。计划改水1200户,已完成800户;计划改厕1750户,已完成40户;计划改灶1300户,已完成166户;计划改路31000延长米,已完成3140延长米。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规划在编制中,计划合并三个屯。即:地窨子村前地窨子、后地窨子、梨树沟屯。

3、红石砬子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红石砬子镇,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1103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10万元、镇财政投入740万元、村投入3万元、农民自筹15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291.5万元。其中:镇投入281.5万元,农民自筹1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83万元,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投入8.5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1、计划修连村水泥路21公里,已完成6公里水泥路基础。2、计划建设沼气池42个,已完成2个。3、计划建桥涵9个,已完成6个。4、计划建设村办公室6个,已完成村4个。5、计划建设文化广场1处,完成1个。6、计划建设文化室6个,完成4个。7、计划建设清黄贮窖5个,已完成2个。8、计划安装路灯36盏,现没有动工。

试点色洛河村、鸡冠砬子村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发展甜玉米100公顷,带动农户200户,预计产值200万元,发展食用瓜200公顷,预计年产值420万元,带动农户445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试点镇规划正在编制中。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8.5万元,投入人工1200个,出各种机动车262台次,清垃圾420立方米。清污泥150立方米,清路障2200延长米,清柴垛56处。屯绿化1200株,村绿化600株,道路绿化5000株。计划改水450户,已完成210户;计划改厕130户,完成30户。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工作方案,规划正在编制中。计划鸡冠砬子村合并到高兴村。

4、金沙乡:

吉林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金沙乡密胜村、本市试点全民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48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12万元、农民自筹276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9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0万元,农民自筹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90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5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密胜村:1、计划建设自来水114户,已完成深水井1处,入户管道正在施工中。2、计划建设桥涵4个,已完成4个。3、计划建设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垃圾场;4、计划修水泥边沟2700延长米;5、计划修水泥路8公里;6、计划修建围墙380延长米;7、计划修巷路470延长米,以上建设项目没有施工。

全民村:计划修水泥路8公里,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密胜村产业项目付家鹿厂,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已投资180万元,带动农户4户。优势产业优质稻300公顷。带动农户650户。

全民村优势产业是甜玉米,现已种植60公顷,带动农户14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密胜村和全民村试点村规划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5万元,投入人工1500人,出各种机动车500台次,清垃圾90立方米。清污泥95立方米,清路障1200米,清柴垛95处。道路绿化5万株。计划改水114户,已完成114户。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方案,规划正在编制中。计划合并一个村,福兴村合并到金星村。计划合并8个屯,即东风屯合并到东山屯,果园屯合并到半拉林子屯,南家荒屯合并到胜利屯,民隆三社合并到民隆二社。目前合村并屯工作在进行中。

5、常山镇:

吉林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常山镇清水村、本市试点同兴村,今年新农村建设计投入资金205万元。其中:市级投入183万元,镇财政投入10万元,村投入2万元,农民自筹1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131万元。其中:市投入115万元。镇投入10万元,农民自筹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5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6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同兴村:1、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2、计划修建围墙2600延长米;3、计划建设沼气池60个;4、计划建桥涵2个,已完成桥涵1座,其它项目没有建设。

清水村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试点清水村,建设育肥牛基地,占地面积5170平方米,现已投资38万元,带动农户23户。

试点村同兴村产业项目建设梅花鹿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已投资180万元,带动农户14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2个屯的规划编制工作。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6万元,投入人工990个,出各种机动车240台次,清垃圾395立方米。清污泥50立方米,清路障51米,清柴垛34处。屯绿化500株,村绿化500株,道路绿化300株。计划改水380户,已完成150户;计划改灶136个,已完成50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规划正在编制中。计划合并6个村,现已完成1个村,即:镇直属村合并到清水村。

6、八道河子镇: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八道河子镇李家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29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27万元、市投入37万元、村投入6万元、农民自筹127万元。截止7月13日,投入0.9万元,其中:农民自筹0.9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0.9万元。

(1)基础设施完成建设情况:李家村:计划修水泥路4.1公里;目前没有动工。

试点新开河村:1、计划修水泥路3.2公里;2、计划建沼气池30个;3、计划新通有线电视40户;4、计划新通电话37户,以上项目均没有开工建设。

(2)优势产业情况:试点李家村村,发展苗木60公顷,预计年产值480万元,带动农户410户。试点新开河村发展人参、五味子150公顷,预计年产值300万元,带动农户15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李家村已完成规划编制,试点新开河村规划编制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0.9万元,投入人工107个,出各种机动车39台次,清垃圾352立方米。清污泥560立方米,清路障57米,请柴垛63处。村绿化130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有方案,没有规划。合并村一个,即红旗村与蜜蜂顶子村合并。合并屯三个,兴隆村合并兴隆村门头砬子屯,双阳树村青沟屯合并双阳树一社,复兴村双山屯合并复兴村复兴屯。

7、桦树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平和村、太平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投资63万元。其中:市投入58万元、农民自筹5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8万元。其中:市投入5万元,农民自筹3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3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平和村:1、计划建设深水井一个,已完成1个,投资5万元;2、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没有施工。

太平村:1、计划修建围墙1280延长米;2、计划建设沼气池37个;3、计划建桥涵1个;4、计划安装路灯11盏,上述建设项目均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平和村、太平村共发展辣椒面积200公顷,带动农户200户,预计年实现产值480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平和村规划编制,太平村规划编制尚未完成。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3万元,投入人工1500个,出各种机动车210台次,清垃圾600立方米。清污泥150立方米,清路障120米,请柴垛24处。屯绿化2000株,村绿化1500株,道路绿化2000株。计划改水460户,已完成54户。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合村并屯方案,没有规划。合并牡丹村和桦树村,

8、苏密沟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先锋村、晓光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5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7万元、市投入16万元、乡财政投入2万元、农民自筹15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万元,乡投入1万元,农民自筹1万元。沼气池建设投入3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2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晓光村:计划建设沼气池60个,已完成10个。计划修水泥路0.2公里,计划村办公室1个、计划文化广场1处、文化室1个,没有施工。

先锋村计划修水泥路9公里、目前建设项目均没有开工建设。

(2)优势产业情况:先锋村优势产业是林蛙养殖,现已发展4000公顷,带动农户79户,预计年产值180万元。晓光村发展优质稻110公顷,带动农户180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两个试点村规划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万元,投入人工1000个,出各种机动车50台次,清垃圾500立方米。清污泥150立方米,清路障500米。屯绿化3000株,村绿化20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工作方案,计划合并关门砬子和兴林村。。

9、公吉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永胜村、联合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122万元。其中:市投入83万元、农民自筹39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1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永胜村:1、计划建设围墙2000延长米;2、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3、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4、计划通有线电视530户;5、计划通电话530户;6、计划修水泥路4公里,没有施工;7、计划建清黄贮窖4个,没有施工。

联合村:1计划建围墙2000延长米;2、计划建设村办公室1个;3、计划通有线电视440户;4、计划通电话440户;5、计划建清黄贮窖5个、没有施工;6、计划建设沼气池100个,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永胜村优势产业优质稻150公顷,带动农户120户,预计年产值30万元。

联合村发展食用瓜50公顷,带动农户75户,预计实现产值200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永胜村已完成规划编制,联合村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1万元,投入人工500个,出各种机动车150台次,清垃圾500立方米。清污泥240立方米,清路障12延长米。屯绿化3000株,村绿化20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有方案,没有编制规划。计划合并屯34个,目前已合并22个,尚差12个屯待合并。

10、桦郊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柳树村、太平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334.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80万元、市投入80万元、乡财政投入50万元、村投入20万元、农民自筹4.6万元。截止7月13日,投入2万元。其中:农民自筹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2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太平村:1、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没有施工;2、计划建围墙2300延长米,没有施工;3、计划安装路灯30盏,没有安装;4、计划建设文化室1个,没有施工。

柳树村:计划建设沼气池70个,没有施工。

(2)优势产业情况:柳树村:发展食用菌45万袋,带动农户28户,预计产值45万元。

太平村发展食用瓜11公顷,带动农户204户。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两个试点村规划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万元,投入人工260个,出各种机动车380台次,清垃圾400立方米。清污泥300立方米,清路障3120米。清柴垛412处,屯绿化1200株,村绿化2300株,道路绿化152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方案。三合村合并到平安村。。

11、横道河子乡:

新农村建设试点文华村、荒山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80万元。农民自筹80万元。截止7月13日,投入1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投入,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1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荒山村:1、计划修水泥路2公里,没有施工。2、计划建围墙3200延长米,没有施工。3、计划建设沼气池50个,没有施工。4、计划建设文化室1个,没有施工。5、计划安装路灯20盏,没有安装。

文华村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荒山村优势产业是山葡萄,现已发展5公顷,带动农户5户,预计年产值10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两个试点村规划没有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1万元,投入人工300个,出各种机动车150台次,清垃圾200立方米,清路障500米,清柴垛48处。屯绿化300株,村绿化20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方案。计划合并村横道河子村和和平村,合并后为横道河子村。

12、永吉街道: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永吉街道集厂子村、莲花村,今年新农村建设预计总投资357.7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06.8万元、街道财政投入0.97万元、村投入50万元。截止7月13日,已投入资金51.17万元,其中:街道投入0.97万元,村投入50.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49.17万元,环境综合整治投入2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情况:莲花村完成电路改造。计划修水泥路6.2公里,没有施工。

集厂子没有建设项目。

(2)优势产业情况:集厂子村优势产业蔬菜,现已发展43公顷,带动农户400户,预计年产值645万元。

莲花村蔬菜发展32.5公顷,带动农户280户,预计实现产值487.5万元。

(3)"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制定情况:已完成两个试点村规划编制。

(4)村容镇貌综合整治情况

试点村及沿线村屯村容镇貌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2万元,投入人工180个,出各种机动车106台次,清垃圾300立方米,清路障560米,清柴垛32处。道路绿化12200株。

(5)合村并屯情况

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规划。莲花移民新村,计划130户村民迁入。

三、存在问题和下半年工作建议:

一是部分乡镇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意识较差,存在等、靠、要的心里,工作不主动,进展较慢。二是包扶工作队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包扶工作队、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没有落实具体帮扶项目和具体帮扶措施,工作基本流于形式。三是试点村和合村并屯规划编制工作进展缓慢。四是缺少资金投入。

篇11

(一)坚持城乡统筹和“四性”原则,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促进了农村居住区建设跨越式发展。

全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共136644户,核实和分解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目标任务,强化了目标管理和督查工作;抓好灾后重建的各项培训,并与市委组织部一起,完成了对重灾乡镇的领导干部和重建从业人员的培训。调查测算并拟定对不贷款自建农户予以一次性奖励补助的意见,完成了对不贷款自建农户的一次性奖励补助审核工作。制定了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项目竣工验收的意见,拟定并建立了全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项目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机制。组织全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会战,开展以“五比”为内容的重建竞赛活动(比开工建设、比质量安全、比施工进度、比公建配套、比竣工验收),发挥参战单位的积极性,又好又快的完成重建任务。各地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深入现场督查和指导,协调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推进重建工作。

截止年底,农村住房重建除、、,其他区(市)县全面完成并已入住,全市共建成134762户,占总量的98.62%;已入住103153户,占总量75.49%。其中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的各种规模安置点640多个,均按“四性”要求编制规划,按规划建设,共97000多户受灾农户(约30万人),实现了多种形式集中居住。并突出抓6条风貌景观轴线上22个乡镇住房重建,结合林盘保护整治利用和农村环境风貌整治试点进行多样性示范,共121个示范点、2万多户农房,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农村建房居住与产业的“两张皮”问题,摒弃了形态单一的“火柴盒”、打破了风貌呆板的“军营式”、消除了沿路建设的“夹皮沟”。

(二)化危为机克服困难,重点镇建设取得超常发展。

对市域重点镇总体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后,全市共34个重点镇,今年抓住扩大内需的积极金融政策机遇,引导发展城乡产业和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镇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1、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经济稳步增长。34个重点镇克服地震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8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共计82亿元;全年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共计398.4亿元,同比增长21.7%,有12个镇突破1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共计140亿元,工商各税收入共计18.5亿元,同比增长36%,有7个镇工商各税收完成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共计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为5973元,有些镇已达9000多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9873元,有些镇已达12000多元。

2、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34个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城镇建设总投资123亿元,建成区面积共计为113平方公里,比去年增加21平方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为63%,人均硬化道路面积达到了9.5平方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各镇均达到了100%。城镇绿地率平均为30%,城镇自来水普及率平均为62%,自来水日供水能力共计22万吨。

(三)调整运作模式,持续推进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建设。

年,市政府提出优化布局方案,适时调整中心城区新居工程建设模式,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产权办理和配套完善工作。中心城区新居工程继续推进,累计开工28个项目686.83万平方米,累计竣工330.29万平方米,已入住18460人;中心城区新型社区累计开工10个项目,竣工95.68万平方米,入住5573人。目前,已建成或部分建成的14个新居工程项目已完成了房屋产权初始登记,部分项目已开始分户产权办理工作;3个已建成入住的新型社区正进行产权办理工作。郊区市县和重点镇新居工程,已开工205万平方米,竣工156万平方米,入住3.5万人。

(四)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场镇改造和林盘整治试点。

1、围绕六条风貌轴线,推进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为促进重灾区实现科学重建和长远发展,以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六条风貌轴线的环境风貌整治为重点,把住房重建与农村环境风貌综合整治相结合,加大对六条风貌轴线上重建聚居点和环境风貌整治点的指导、服务和督促,对沿途重要节点的整改设计方案,现场组织专家审定。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制定《省级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指导标准(试行)》,规范村庄整治。50个省级新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村,完成总投资70600万元,其中农房建设投资37069万元,完成村庄道路217.1公里整改、给排水管(渠)206.9公里;设置垃圾收集房(池)662个;建设公共服务设施58868平方米;“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四改(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受益农户18140户;实施风貌改造农户2404户,全面完成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2、结合灾后重建,积极开展川西林盘整治建设试点。在重灾区充分利用川西林盘资源,落实灾后住房重建“四性”原则,以重灾区为主结合林盘整治利用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全市共启动170个林盘整治建设试点,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取得初步成效,有100多个试点林盘整治已完工,其中重灾区结合林盘整治利用实施灾后城农村住房重建,完成99个。林盘整治建设试点,创新和积累了多渠道多形式整治利用的经验。重灾区以“拆小院并大院”的方式依托林盘新建永久性住房,既节约土地,并引导农民在熟悉的环境中相对集中建设环境美好功能齐全的新家园。

3、大力开展一般场镇改造试点,提升小城镇形象。在重点镇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为改变一般小城镇的落后面貌,各地陆续开展一般小城镇改造。年,市政府在全市确定33个乡镇和金堂、郫县全县开展一般场镇改造试点。在市级资金支持带动下,各郊区(市)县共完成投资8.2亿元,在83个场镇共实施了200多个场镇改造项目,部分场镇已改变旧面貌。

4、完善农民集中居住服务功能,补充已建成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针对前几年拆迁安置小区、农村集中居住区配套标准偏低,社区服务功能不适新农村社区发展需要的问题,年市、县二级设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专项资金,补充建设配套设施。全年,14个区(市)县总投资7.1亿元,590个已建成入住农村集中居住区的整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率95.9%,公共设施配套完成率为88.3%,集中居住区失地农民就业率为96%,明显改善了已入住农民集中居住服务功能。

篇12

一、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村镇建设管理中心、城管中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务分解到村到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村容村貌管理责任制。成立镇环境卫生监察中队,由工作责任心强的三位镇干部担任,全面负责我镇环境卫生监察工作,聘请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同时制定了xx镇村容村貌管理细则及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各村配备了土地与规划协管员,明确工作职责,配合镇职能部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传工作到位,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在干部大会、农村工作例会上,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宣传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全镇干部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进行周密布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二是通过张贴标语、出板报、墟天发放宣传材料以及驻村入户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xx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原创:造浓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规划意识、环保意识,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为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我镇把环境卫生监管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彻底分开。于2004年12月成立了环境卫生监察中队,由正式干部任中队长,专门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监管工作,不参与具体的卫生保洁工作。集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发包给社会人员经营,由其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具体负责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我镇先后投入10多万元建成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购置一部垃圾清运车,初步解决了垃圾去处问题。今年积极向市文明办争取10万元用于环境卫生整治。三是上门收集袋装垃圾。在集镇街道按每户每月收取5元卫生费,单位则按垃圾量收费,每天上午8:00准时出车上门收集并清运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扩大集镇区域的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已将下至中学,上至xx一并纳入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四是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由镇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村、各单位、中小学校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清理道路两边的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废弃土以及乱张贴等。五是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全面开展。把xx、xx、xx确定为我镇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村,推行袋装垃圾和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目前正积极做好这些村的垃圾填埋场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六是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及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居民住宅区、单位室内要求做到“六面光”;各沿街店面、住户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统一组织除“四害”,确保群众的健康安全。七是全面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八是加强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沼气池和化尸池,引导立体种养,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严格把好规划和审批关,控制养殖规模,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九是抓好新村规划,严厉打击违法滥建行为。结合灾后重建家园工作,我镇已在xx、xx建立了两个新村,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积极做好xx等村灾后重建家园工作;结合xx水电站移民工作,在xx村xx小组建立了移民安置新村;结合旅游开发,在xx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四、存在问题

1、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沿河居民,垃圾随手往河里扔,而居住在农村里的群众由于还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大部分往河里倒,造成水源污染。

2、农村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3、个别群众对收取卫生费实行上门收集袋装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4、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

5、集镇没有农贸市场,影响镇容镇貌。

6、农村建设杂乱无章,房屋、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影响村容村貌。但现要规划整治,没有资金来源。

五、今后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规划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篇13

2016-201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一)

东山村地处晋江市磁灶镇南部,距沈海高速公路晋江出口处1公里,由东山、龙林两个自然村组成,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080人,党员31名。主要经营陶瓷建材。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东山村按照村经济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级组织建设规划等三个规划发展要求,敢闯敢拼,先行先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目前,东山陶瓷建材市场已成规模,解决了全村村民及外来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闯出了一条发展建陶市场,带动新村建设的发展路子,被确定为省、泉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后获得省、泉州、晋江各级多项30多项荣誉称号。中纪委副书记黄树贤、时任福建省长黄小晶、省委副书记陈文清、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市长黄少萍等中央、省、市领导曾莅临我村,对我村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一、2016年度工作总结

1、生产发展。东山村的发展紧紧依靠天时、人和、地利三要素。天时:有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利好政策;人和:有团结开拓务实的班子,勤劳智慧、敢打敢拼的群众;地利:有东山村处于中国陶瓷重镇、沈海高速公路晋江出口处、毗邻晋江市区的区域优势,走出了一条发展建陶市场、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如今,东山陶瓷建材市场现拥有店面350多间,已发展成为泉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二级建材集散地。2017年,村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25%;村财收入210万元,同比增长27.27%;村集体经济同比增长17.8%。

2、生活宽裕。为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东山村严格控制村民自行建房。如今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新建商住楼175套、安置房50套、外来工公寓100套、别墅28幢,总建筑面积95700㎡, 90%的村民住上新房,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不足9㎡/人提高到现在的70㎡/人;在东山陶瓷建材市场里,有85%的村民从事陶瓷建材销售,15%的村民从事运输装卸,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20000元,同比增长11.1%;村民文化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10%。

3、乡风文明。一是加大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建设。1座文体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500㎡)设有健身房、乒乓球室、台球室、南音室、棋牌室、农家书屋(藏书量2500册)、文化信息共享平台(12台电脑及1部投影机),1个户外运动场所(建筑面积1000㎡)设有羽毛球场、篮球场,33套运动健身路径均投入运行使用。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通过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把农民技能培训列为农民素质培训的重点,通过邀请企业服务中心、工商、法院等部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2017年,共开展12场培训会,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达320人次,东山陶瓷建材市场实现村民全就业,同时带来了500多人外来劳动力。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文体活动,开展文明户、平安家庭评比活动,举办妇女节拔河赛、青年节篮球赛、磁灶镇建党90周年文化周及大型文艺晚会等,共评出文明户50户,平安家庭180户;深化开展婚丧喜庆移风易俗活动改革,去年各项红白事共为村民节省开支90余万元;四是关心扶持弱势群体。每月发放老人每人养老金150元,奖励大学录取学生5000-10000元,补助病灾户1000-5000元,计生户、残疾人、军属、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每年都能领到相应慰问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民有所乐。几年来,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群众生活放心、安心、舒心。2006年,被省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全省村(居)计划生育协会双创活动先进单位2017年4月,被泉州市委再次评为2014-2015年度文明村荣誉称号。

4、村容整洁。东山村积极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在村容村貌整治中,建立1支10人卫生专业保洁队,购置1辆垃圾转运车,制定1套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三清六改工作取得很大成效。目前,村民自来水普及率90%,卫生厕所普及率90%。一是建立村容村貌定期整治制度。利用节假日前,不定期组织群众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引导群众在节庆期间注意保护和管理村容村貌,不乱倒垃圾,不占道,不乱晾晒衣物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开展卫生家庭评比活动。每季度在全村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农户家庭卫生检查评比活动,获评卫生家庭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检查评比结果在全村张榜公布。三是建立工作责任考核制度。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纳入村干部年度工作责任考核内容,每季度对村干部包片的村容村貌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年终考核评比,与年度奖惩挂钩。

5、管理民主。2015年4月,我村在全市率先建立一套组织领导、公开议事、集体决议、干部运作、党群监督的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包括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在内重大事项均通过公开民主票决。规定重大事项大会通过流程:党支委提议-两委会研究-党员大会讨论-村民代表大会决议。2016年11月,我村在全省率先整合农村七大员,建立全市首个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集中对外服务、方便村民办事,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村民对社区工作人员办事满意度、村务公开满意度均达95%以上。2017年6月,东山村再次被福建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2017年工作计划

1、建好新农村。严格按照村庄建设规划,计划拆除危房和简易搭盖6000㎡,新建安置房30套,完成农村党风廉洁建设教育基地建设,陶瓷市场大门建设,老人活动中心、文化戏台、公妈厅改造等,道路铺设2km,路灯架设20盏,扩大绿化面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2、培育新农民。以创建学习型农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为目标,争取每月举办培训会,采用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生产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把东山村民民培养成懂管理、会经营的守法型、创业型新型农民。

3、塑造新风貌。继续开展文明户、平安家庭、卫生家庭评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活动,努力把东山村建设成为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环境优美、平安和谐、幸福美好的新农村。

4、建好新班子。抓住2017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机,把一些年轻有为,积极向上的干部选进村班子,发展培养一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青年,加强和改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转变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使农村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2016-201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二)

2017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年,我村要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工作方针,突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着力抓好特色主导产业、村庄主巷道硬化、村庄围墙改造和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村级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年底基本实现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靓丽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一、总体工作目标

根据我村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现状和经济基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苹果和肉牛等特色产业,到年底使全村种植业结构中的粮经比由年初的1.9:1 调整到1.7: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6.9%;实现经济总收入14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60元。实现村容整洁靓丽,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基本得到改善,依法治村,村民自治机制和组织进一步健全,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得到落实,农民的素质得到初步提高,为全面实现和谐富裕的新郭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年度建设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抓好农业增收。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变目前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按照压粮、增果、促牧的发展思路,年内继续压缩粮食面积100亩,新增苹果100亩,新增肉牛30头。突出抓好苹果、肉牛、和小麦玉米生产。种植业上要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强力推广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垄耕种植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同时引进高蛋白、高油玉米、小麦等优良品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高小麦、玉米产量、质量,年内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0亩和415亩,单产达到415.8公斤,实现总产297吨。苹果生产按照推行标准化、无公害化管理要求,继续坚持区域联片、品种统一,引进栽植新品种,实现新栽果园100亩。使全村苹果面积增加到726亩,挂果面积达到460亩,抓好果园管理,组织实施大改型、强拉枝、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关键技术,提高优质果率。年终苹果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畜牧业发展要充分依托牛多、草多、粮多这一优势,把肉牛养殖作为重点,结合沼气池建设和果树巧施肥,加快良种扩繁,科学化养殖、集约化经营,增强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到年底,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230头,新增肉牛30头,实现出栏90头。鼓励扶持有一定经济基础和一定技术经验的养殖户,开展规模设施养殖,年内力争建成1-2户示范养殖大户。

(二)、全力抓好以村庄整治改造为主的村容村貌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的原则,一方面是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在保持村庄整体结构和走向不变的情况下,突出组织实施好村庄主巷道路面硬化、村庄围墙整修改造和村庄绿化、美化三项工程,硬化3、4两组8条长2000米的村庄主辅巷道,对30户村民破损围墙进行修缮改造,补齐断墙残壁,粉刷建筑外壁,对40户村民窑面进行挂砖粉刷,并在村庄主巷道两旁栽植绿化树木、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形成朴素干净的村景外貌;另一方面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集中一段时间清理门前或村庄巷道的粪堆乱放,柴堆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厕所乱建、畜禽乱跑六乱现象,教育宣传引导村民逐步改变不卫生、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适应现代文明发展要求搞好环境及家庭卫生。同时结合目前县乡实施的沼气池及清洁厕所项目,组织群众长时期扎实开展 两改、两清、一绿活动。两改,即改厕、改圈。积极推广无害化厕所,取消露天粪坑,整治露天猪圈、羊圈等,积极推进畜禽圈养;两清,即清理垃圾、清洁巷道;一绿,即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年内把郭寨村建成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干净舒适的新农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全力抓好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全力抓好农民免费技术培训。依托县职教中心、农技站、果业局等相关技术部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增强劳动素质,通过培训使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农民基本掌握一门实用职业技能。 一方面,聘请县果业局及县畜牧兽医中心技术员或高级园艺师、畜牧师来村进行果树夏剪、防虫、拉枝及肉牛舍饲养殖、牲畜疾病预防控制等技术培训,全年计划培训5期以上。另一方面有计划的组织村内28岁以下的剩余劳动力,参加县上举办的外出务工劳动技能培训班,使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增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平时还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加大对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推广,提高村民科技意识,增强提高劳动力素质脱贫致富技能,带动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四)、组织实施产业到户和扶贫帮困工作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安康。一是继续结合各家的产业发展实际,引导农民积极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按照果、牧、粮和劳务输出等四种类型制定产业到户扶持计划,村上将指导其实施。二是县级包联部门将继续组织职工与贫困户结成扶贫对子,帮助其发展产业,促进其脱贫致富。三是在去年成立苹果、畜牧专业协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会章程,加强运作,充分发挥为农服务的作用,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示范户带动效果,促进产业增收。四是加强对非农产业政策引导,鼓励村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带动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五是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0人。六是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无钱看病、吃药,彻底消除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现象。

(五)、以塑造新风貌为平台,全力推进文化建设。 塑造农村新风貌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一方面是积极争取基层组织两室建设资金,配置相应的宣传文化设备器材和办公用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及新农村建设意义、目标要求,搞好文化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开展自乐班文艺娱乐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同时村上将在去年已建成休闲活动广场的基础上,多方与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协调、联系、沟通,积极争取简易健身器材7-8套,安装在广场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村民健身活动,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成效。

(六)、加强民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村风文明 一是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成立郭寨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议事会,搞好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二是开展法制教育,加大对村民法制宣传,教育和引导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三是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户、好公婆、好儿媳、少生快富示范户等评比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四是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形成弘扬文明传统,倡导邻里团结、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讲社会公德的良好风气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氛围,促进郭寨村精神文明朝着更加和谐方向发展。

三、包扶部门加强协调联系、投入资金,全力促进项目建设

按照规划安排部署,今年我村将重点组织实施崾岘、南卯两组村庄主巷道铺设、村民围墙改造和窑面挂砖、村庄绿化、美化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四项工程,计划局、环保局、广电网络中心三个包扶部门要全力一赴帮助村上抓好项目建设的资金落实及组织实施工作。一是积极帮助村上搞好3、4组主巷道硬化的设计、预算等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尽快落实项目资金,并开工组织实施。二是搞好沟通协调,积极向省体育局争取中国福利彩票中心简易体育健身器材,确保年内广场便民健身器材安装到位。三是组织村民积极作好窑面挂砖、粉刷和围墙修缮改造,粉刷建筑外壁,在资金争取到位并且充足的情况下适当对村民进行补偿,年内全面完成村容村貌整治任务。四是积极与县水务局联系协调作好机井水泵、配电等设备配套建设,并组织实施管网入户安装工作。五是组织三个部门的干部职工在春季进村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帮助郭寨村搞好绿化美化,推动该村新农村村容村貌建设步伐。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2016-201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三)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2017年全村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促进生产发展,加快增收进程

围绕增收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使主导产业增比重、集体增财力、农民增收入、就业增途径、生活增档次,取得显著成效。

1、 抓好农民增收。今年要实现农民人均增收880元左右,人均纯收入6300元。主要从四方面实现增收目标。一是扩大胡萝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6000亩,人均增收260元。二是发展特色养殖,新增蛋鸡养殖户15户,增加蛋鸡3万只;每户达到10头以上良种奶牛养殖户增加16户,人均增收240元。三是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力争达到2200人次,人均增收220元。四是加大设施农业种植,完成温室大棚60座,人均增收160元。

2、 抓好村集体增收。今年要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增收20万元。一是对机动地进行公开发包,增收8100元,二是加强驻村企业管理,提高效益,增加村集体收入的路子。重点加强对砖厂的协调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00元。三是林业增收4900元。四是加强村办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达到18.5万元,

3、 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完善和改造集镇、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在街道两旁和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种树。

二、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为村民办实事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扎实为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2017年,通过村集体出资10万元,完成六至八区约5公里的巷道沙石路面铺垫工程,使巷道达到三级路面标准,此项工程预计在10月份完工。

2、2017年,采取村民自筹和上级争取资金的方式,在新城村五区投资10万元,修建扬水站一座,解决2000亩土地浇水难的问题。

3、2017年,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在新城村二区和五区交界处,投资13万,打抗旱机井一眼。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资金33万元,主要通过村民自筹和上级部门拨款解决。

三、 开展文明平安村创建活动

围绕达到有丰富的文体活动,有稳定的科普阵地,有良好的乡风村貌,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有民主的管理制度。着力加强仍的素质教育和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1、 在村委会经常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篮球比赛、兵乓球比赛、老年文艺演出),在活动场所内购置一些体育器材,方便村民活动锻炼。

2、 在开展以五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的同时,继续开展文明户评比和创建平安示范村活动。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篇14

当好七员,服务新农村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04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提出了用5年时间把赣南大地建设成为“五新一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乡镇干部要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任务中发挥极作用呢?我认为,我们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针对“五新一好”内容,找准角色定位,当好七员,服务新农村建设。

在建设新村镇过程中,我们要当好指导员,指导农民搞好乡村建设规划,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农村各地的发展差距很大,改善村容村貌的工作也必然是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我们不能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盲目攀比,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在培植新产业,组建新组织过程中,我们一是要当好“信息员”,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搜集致富信息,找准创业门路,以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产;二是要当好“辅导员”,乡镇干部要加强学习,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增强服务本领,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技术,依托产业指导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三是要当好“推销员”,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我们要走出去跑市场,帮助农民搞好产品销售。

“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致富问题,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与农民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要改变这一状况,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就要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公民职业化工程”,以培育新农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乡镇干部要当好协调员。我们要了解农民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然后要帮助农民联系培训机构,组织农民根据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农民素质高了,农民的作用能得到发挥,那构建和谐社会就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反之,农民素质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就失去最根本力量。因此,在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中,要把培育新农民当作一项根本措施来抓,要通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际耕作能力,通过培育新农民,引导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了解致富信息,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塑造新风貌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农村是阳光的、健康的、文明的农村,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农村。农村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农民没有一个好的精神风貌,就谈不上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因此,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必须在农村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当好宣传员。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农村中的好人、好事、新风、新貌,并加以宣传,激发广大农民参与道德建设的热情。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教宗派势力,促使与邻为善、尊老爱幼、简办红白喜事等新风尚蔚然成风,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新风貌的塑造,让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