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景观设计市场前景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景观设计市场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广场;人性化;景观;铺地

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广场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且广场景观设计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创意、人性化、地区特色、文化魅力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城市广场的设计。

一、阜宁人民广场简介及评价

阜宁人民广场位于射阳河南岸,新阜宁大桥南端的引桥西侧,南临原204国道,北枕射河南路,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广场总体呈矩形,但不够规则,因为东西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自然河道,而且小河并不是直的。阜宁人民广场具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以宽宏的气度、巧妙的布局、欧式的雕塑显示自己的特色,使人们流连忘返。

1、广场入口景观

入口是以广场砖的铺地为主要造景元素,这是广场的中轴线,也可以称它为甬道,铺地的两侧有三组相对的半圆形的花池。铺地的前方一尊石雕女像坐落在广场的圆盘上,石像俏然立在圆盘的水池中间,水池内有喷泉装置,喷泉开启起时,水花冲天,别有一种风情,雕塑女像左臂上扬,作揉发状,右臂自然下垂,手里握着一条软物件,身体略呈S型,好像在沐浴中,雕塑的形体美化了人们的心灵、陶冶了人们的情操。雕塑以北,铺地两侧各有五根相等距离的圆柱,每根圆柱上顶着一个晶莹的球体,球上横斜着一个隶书体的“一”字。实际上是路灯,却巧做成仪仗队的形式。动静结合的元素,为广场增添了许多观赏性,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四周设有草坪,座椅等,提供市民休息,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2、广场中心景观

该区设有人工湖和活动区,人工湖是整个广场的中心,依广场圆盘而自然生成,与圆盘相夹的部分都用小柏丛围成花池。在广场景观空间的艺术处理上,营造一种自然的氛围,体现了生态化的设计。活动区是以广场圆盘为主,以大面积的硬质铺地为主要景观元素,为市民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体现了广场的简洁大方的特点。且在铺装图案的设计上也加入动感、活力的元素以及明快的节奏感,盘心之上是一个特大的圆环,上有花瓣纹样的图案。广场圆盘的北部是欧式廊柱,耸起一个特大的立式半圆,东西各有八组廊柱相连接,形成相间的拱状门和直角门,它们共同辅托起中间的一道大拱门,大拱门高而阔,被八根廊柱支撑着,相联缀的廊柱在整体上如同一个巨人伸开双臂,作拥抱之势,显示一种亲和力和向心力。如果说广场是城市的眼睛,那么欧式廊柱所在的位置便是阜宁人民广场的眼睛。廊柱的周围依次是花池、环形路,廊柱向四周伸出辐射状的道路。在空间造景及布局上做到了形式与功能的巧妙融合,显示自己的特色,赢得人们流连忘返。在广场中预留大面积的活动空间,可供市民举行多项游玩健身等活动。充分体现了整体性,个性化设计。

3、广场四周植物配置

在广场景观设计中,选用了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垂柳、月季、雪松棕榈类树种。在广场圆盘的四周是大片的草坪,草坪四周穿插着一些花池,点缀着垂柳月季等树木。这样的植物配置形式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东西两侧是绵延起伏的土丘,土丘上种植草坪,脚踩上去柔软而有弹性,还种植了一些植雪松棕榈类长绿树木。既能方便夏季游人的隔离遮挡的效果,又到达了广场布局的统一,提高了广场的环境质量,达到了植物对广场的利用功能。

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原则

通过对阜宁广场景观的分析,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充分认识和确认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关系,把以人为本的宗旨体现到广场环境的创造中,注重人在广场空间活动的心理和行为,创造出不同性质、功能、特色等的活动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市民的的多样化需求。

2、整体性原则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在满足广场使用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要进行风景美学的研究与探索,体现城市广场的整体美、技术美与形式美。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孕育的广场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内涵,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与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由此塑造富有特色、充满魅力的城市广场。

3、特色性原则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植物材料选择上突出本土植物,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

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艺术表现

城市广场一般是以广场铺地、雕塑、水体、植物等为艺术表现的。

1、广场铺地

地面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的户外活动提供场所,同时要起到限定空间、标志空间、增强识别性的功能,因此广场铺地设计要新颖特别,和周围的环境相呼应。在选择材料时,用作于广场铺地材料要注意安全隐患,材料应当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性能良好。过去大多广场铺地用的水泥方砖和现在流行的广场砖相对刻板而单调,若在重点地方稍加强调,会对比衬托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美感。从铺装图案上,以简洁为主,因为广场是室外空间,所以只在重点部位稍微强调。广场铺地要与功能相结合,通过质感变化,标明盲道的走向,通过图案和色彩的变化,界定空间的范围等。城市广场的铺地一般采用花岗岩、卵石、石材等作铺面。

2、广场雕塑

雕塑是供人们进行多方位视觉观赏的空间造型艺术,是城市广场景观的点睛之笔,在任何视角、任何时间都带给人美的倾诉,其传达的内在思想丰韵也是至真至诚的。雕塑应该符合广场主题的要求,要有鲜明的形象,要与广场的气氛风格相一致,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符合。一件完美的雕塑作品,不仅依靠自身的形态使广场有了明显的识别性,增添了广场的活力和观赏力,而且对整体空间环境起到了烘托、控制作用。

3、广场水体

水体常常在闲静的广场上创造出跳动、欢乐的景象,城市广场中的水景有喷泉、瀑布等形式,它的静止、喷发、跌落都成为引人注目的景观,增加空间的趣味性。设置时应确定水体在整个广场空间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后再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4、广场植物

植物提供给人以生活美的享受,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广场植物是城市广场景观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树木本身还具有表示方位、引导和遮阳的作用,对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树木自身的造型和色调,能够制造出城市广场空间的另一种景观。在广场设计手法上,通过对广场与道路的相邻处月利用树木、灌木或花坛起分隔作用,减少噪音、交通对人们的干扰,保持空间的完整,还可利用绿化对广场空间进行划分,形成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

四、结语

城市广场是人们娱乐活动的主要公共空间,设计时要考虑到艺术效果、文化、经济性、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加入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自然与科技之间和谐的场面。

参考文献

[1]赖丁红.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探析.现代园艺,2008.11

[2]马辉.景观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5

篇2

关键词: 市政广场 绿化景观 规划设计

一、市政广场的特征

市政广场应集中体现广场的主题,具有特征鲜明的建筑物与空间形态,有明确的向心空间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方位感,能通过穿透、重叠、连接、透视、序列、光影等手法表达并阐明空间。

二、市政广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市政广场是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它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时效性,区别于公园的设计,所以它的规划和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总体布局上,还着重考虑植物景观和灯光夜景效果,以圆形、椭圆形、扇形和自然流线型进行构图,通过对交通流线的组织分析,利用铺装、绿化、灯光、水景和园林小品等景观元素,与建筑物前的景观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互为对景,组成各具特色的、简洁大方的、色彩明快的景观空间。重点突出政府广场的植物景观效果,充分展示行政中心形象,强调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以雕塑、园林小品的表现形式,赋予文化内涵,突出时代气息,以植物造景为主,既突出景观效果,又注重生态效益。特别应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个聚集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机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的活动和形式相符。即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宜,其使用进一步贴进人的生活。其次要有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又包括社会特色。但要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旅游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

三、市政广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

市政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其尺度也是影响广场空间效果的重要因素。合适的广场尺度应是广场尺度与周边围合物的尺度有适应的比例关系,广场与人的行为活动、观赏、和使用尺度要匹配。要对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整体上考虑它在城市空间序列上的作用,这样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既符合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城市空间机理,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体现“人性化”,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满足市民对市政广场的需求。

四、市政广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

市政广场绿化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应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因地、因材制宜地配草坪、花卉、灌木、乔木等生态要素。植物培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且考虑植物造景,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以点、线、面的形式种植,通过植物高矮、疏密、色彩的合理搭配,以简洁大方明快的植物配置突出植物的空间和色块的景观效果及生态效益。为了突出色块种植的景观效果,可采用多种颜色植物搭配种植,对比强烈,色彩艳丽,富有动感,充分展现流线型色块的景观效果。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广场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因此,一方面应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另一方面应避免设置大面积的空旷草坪。

篇3

关键词:展贸城;开敞空间;景观设计

1引言

广州作为传统商业城市,依托空港、海港、信息港等资源,是广东省最为积聚、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省的批发市场中,广州批发市场数量就占了50%。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广州展贸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相比深圳、义乌等城市,在行业内部竞争优势不明显,特别是上百亿批发市场中。因此,广州虽然位于广东省批发业的龙头地位,但需要大型的、规模型的、高起点的展贸市场来满足区域产业需求,匹配广州国际性大都市的定位。

当前广州的展贸物流业在“广交会”龙头带动下,再一次面临着全面升级改造的发展机遇。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将依托珠三角产业集群,借助广州会展业优势,打造完整会展产业链的、配套齐全的、功能完善的一站式综合魅力体验区,是以常年展贸为主,集会议会展、商务商业、信息、财务结算、物流配送等多种配套功能为一体的窗口区域,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影响全球的国际采购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

笔者将主要围绕展贸城独特、个性化的开敞空间和景观设计部分作介绍分析。

2开放空间设计

展贸城两地块的服务核心区,同时也是两个大型公共开放空间的中心,在总体上延长出“2核9指”的开放空间构架。2核为南北两大集会广场,坐落在大面积的人工湖水域中及被大片滨水绿地围绕着,并呈放射状地延伸出9条绿化走廊通向江边及的生态绿带,融入到大范围的生态绿化系统。

开放空间的规划着重在公共使用性,设计希望塑造一系列符合多种需要的交往活动场所,能积极形成、连系、延续和交错出多样化的展示、集会及休闲活动。规划以3组动态及静态的大型开放空间系统交叠以成,形成Yellow广场+Green公园+Blue水岸的开放空间总架构。

(1)活动广场(黄带)

交易区活动节点及连系之间的步行景观大道,设计特色的场馆区主入口广场,以太阳系8大恒星为主题地面铺装突显场馆的立面设计,加强场馆的标识性和独特性,并冠以各星系的所属的名字,分别是火星馆前的玛尔斯广场、金星馆广场前的维纳斯广场、水星馆前的赫尔莫斯广场、土星馆前的萨图努斯广场、木星馆前的朱比特广场、天王星馆前的乌拉诺斯广场和海王星馆前的普尼顿广场等,以“黄道”大型步行台道连贯在一起。中心地带以太阳中央广场为活动核心,能举办不同类型的大型集会、户外展覧、及文艺综合表演等。用地南部交易区以外蕴含着较生活性的功能分区。

(2)绿化景观公园(绿指)

由南北两大绿化景观公园及其向延伸的绿化走廊组成。南面由“商业步行街”及“地球博览公园”两大绿地及之间的“荣誉湾”水域组成;而商业步行街可结合水域打造成为威尼斯水街,赋予休闲景观的功能。北面由“宁静海湾公园”及“宁静海”湖面水域围绕太阳中央广场组成,为场区提供最大的开敞绿化及水域空间,公园绿地同时是观赏太阳中央广场上地标建筑物的理想观景点。

(3)滨水休闲带(蓝指)

南北片区中心的人工湖以多条水道连接到用地外的区域水系,设计利用并塑造出多种多样的生态景观水岸,建设宜人的步行堤岸及跨水栈道,提供理想的人行休闲水岸带。

3景观系统设计

设计对场地的景观系统规划着重于行人及驾车前往区内对场区环境的视觉体验,特别是对大笵围的场地位置的可识别性和方向感的有效打造。设计在园区南北两个入口广场以大胆的现代雕塑装置手法分别在北部的入口广场放置大型玻璃拉幕及南部的入口广场为标志物,增加场所大门的识达性。核心区的太阳中央广场中建立着园区的标志性建筑群,包括180米的宙斯塔、庞然盖天的阿西娜天幕和水中翻飞的阿波罗会议展覧中心。高耸的宙斯塔与大体量低层的交易场馆形成鲜明的对比。设计将在宙斯塔顶层设置观光层及餐厅,从这俯瞰整个场区可观看到场馆特别设计的七彩天面和“黄道”上不同色彩混组的有趣广场铺装地面。在宙斯塔对面的宁静海湾公园,是观看这组宏伟建筑的理想观景点。在行人眼视水平方面,考虑到大面积场馆对行人的压迫感,设计在场馆之间留出较宽的视线廊道通向的开敞地带,同时将场馆作特别立面处理,增加透视感,减少压迫感。

4结语

如今很多城市已经建设有大型的国际型批发市场。周边很多城市的建设已经走在广州的前面,这就需要广州国际展贸城在产品的类型选择上,开放空间使用性、景观设计等方面有自身特色,拥有这样的主题方向,才会真正营造具有地标性的国际型批发市场,成为新一代展贸市场的领航人。

参考文献:

[1]肖毅强,许吉航. 德国展贸业发展及会展中心规划[J]规划师 , 2001, (05).

篇4

关键词:景观设计;工程施工;矛盾分析;反思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07-01

一、景观设计起源

景观设计作为专业术语出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里克主编的《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中提出,景观规划是在较大范围内,为了某种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的地方安排最适合的利用;而针对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二、景观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的目前状态

近年来景观设计发展迅速,业内设计人员鱼龙混杂,目前从业的设计人员大多毕业以后就直接从事设计工作或者是从其他相近行业转过来的,虽然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范围很广,但大多涉入不深,毕业后只是初通皮毛,真正遇到需要细致严谨的地方就不知如何解决;而那些相关专业转过来的从业人员则对景观设计的认识也是不够的,或是片面的。

景观方案设计,其立意、表现方式等反映出的是一个设计人员的基本功和文化底蕴的积累高度,另一方面,把这优秀的想法真正的付诸于实施,在深入进行施工图设计和绘制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就是一些稍微复杂的建筑结构弄不明白,对施工材料不了解,植物搭配南北不分,随意堆砌,季节性和整体造景混乱,比例失调等等。

三、景观设计与现场施工常见矛盾分析

有很多作品本来方案设计立意新颖,别具一格,但是由于深入到施工图设计时基本功太差,土建、结构方面的知识太少,做出来的施工图不标准,有的无法施工,有的设计超标,造成浪费等等。

还有的是缺少现场经验,做设计之前现场勘查不仔细,到了现场随便拍几张照片,测量一下面积,有的甚至都没有去现场勘查只是凭借业主的口头叙述或简单的设计范围就开始进行方案设计,这样不认真的设计态度往往在后续工作中会带来很多的麻烦,例如:1、施工阶段,现场出现设计图纸上没有的采光井、配电箱等设施。2、看似非常详细的铺装图纸到现场施工时才发现尺寸不对,导致已经定制到场的花岗岩板报废。3、中心水景施工出来后才发现设计尺寸比例失调,雕塑体量不是小了就是大了。4、设计图中运用大量310*310,180*180等类似的不合理的花岗岩尺寸。5、围墙上一水景到现场施工时发现施工图纸的标注水景高出围墙顶面标高。6、买来一棵大树到现场栽植,图纸中设计位置竟然是个污水井。

像这些设计方案和现场施工互相矛盾的问题还有很多,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呢?有的可以和甲方以及监理进行洽商,做工程变更处理,虽然是现场问题暂时解决了,但是左变更一处右变更一处,变来变去,岂不是把原来的方案改的面目全非?哪还有美感可言?有的只能返工重来,那之前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有时间都浪费了,还会影响施工人员的情绪。如果是这样一个景观项目,现场管理人员会非常劳心费力。

四、设计与施工的矛盾问题的反思

上述这些问题,我们有没有反思过是哪些因素的出现导致的呢?还是我们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忽视了某些重要环节呢?这是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个行业始终是往前发展和往合理的方向推进的。我就自己的一点工作经验对这个问题提几点看法:

无论是设计公司还是甲方在设计阶段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现场勘察

1、本行业对设计公司水平的考评太过重视方案设计能力,而忽略了扩初、施工图设计能力. 对施工图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般设计公司招几个施工图经验丰富点(画过几年施工图设计)的带一大帮刚毕业的人进行方案扩初、施工图设计,由此导致施工图设计人员对方案的解读力不够。

2、设计公司对现场了解太少,一切基本都以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为准,忽略了现场勘查的重要性。

3、设计阶段建筑、景观、水电等各专业在设计阶段各自为战,配合度严重不够。

4、在方案阶段跟甲方的沟通还是比较多,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后沟通就不够深入好像完全是由设计单位主导。

5、对现场的跟踪服务不够。目前行业施工图设计师一个项目施工图纸交底完成就算完成任务。很多情况下项目从设计开始到施工完成,都未去过现场一次,这样设计与现场施工完全脱节的现象应该尽快改善。

参考文献:

[1]丁圆.景观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陈祺.园林工程建设现场施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宜昌;景观;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历史自然概况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西南部,长江中游,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复杂多样,境区内有山区、平原、丘陵,是鄂、渝、湘三省市的交汇地[1],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曾经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发展的重要地望。更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也成为湖北省省域的副中心城市。

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城区有大面积的天然绿地,是适合人类聚居植物生长的良好地域。

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不断建设,以及国家推行的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施,宜昌及周边地区得到迅速发展。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的迁徙,原有的自然资源不断地遭受蚕食,生态环境也受到破坏。虽然城市绿地面积有一定数量的增长,但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又有一些绿地被侵占,城市的发展被迫靠近河流和山体,对于城市的生态景观格局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宜昌要建成旅游名城,不单依靠水力发电,更要合理的利用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出山水园林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城市意象,使自然资源与人文有机结合,形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使宜昌发展成为人类宜居的生态城市之一[2]。

一、宜昌城市形象定位分析

(1)“水电之都”宜昌的水资源丰富,城市的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水电,国内两个较大型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和“葛洲坝”都位于宜昌市,说宜昌是“世界电都”都毫不夸张。

(2)宜昌市境内风光旖旎,素以三峡旅游为闻名,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宜昌境内有三游洞、白马洞、桃花村、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因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而得名的神农架,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原始森林,林中古树参天,野花遍地,珍禽异兽时有出没,是休闲避暑、滑雪赏景、探险猎奇的好去处[1]。

(3)宜昌坐落在长江的二三阶地上,两侧多是低山和丘陵,有良好的天然植被;在宜城城区也有大面积的天然绿地和人工绿地,城市公园数量多、规模大,具有成为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二、宜昌市景观设计方略

“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是现代社会城市建设的一个主题,也是指导宜昌市成为“山水园林城市”的主题。2001年,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就提出了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生态文明理念。宜昌应该充分发挥“城在绿中,绿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城市风格和魅力。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要正确的把握“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文化”的三大原则。城市是开放的、包容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城市的居民创造出更加宜居、和谐的生活空间,用最小的投入、最合理的维护,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最终达到城市景观设计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相互融合,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环境。

1、借山

宜昌得名于“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山川地势而得名,地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引起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所以空间层次十分丰富。以借山的手法,对山体景观采取三种处理手法,临江的山体形态丰富、样式多变,应着重保护山体形态、丰富植被色彩;在城区的山系,应该适度开发,营造休闲娱乐环境;城东的连绵的山体应当禁止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在主城区的江对面有一座磨基山,磨基山是宜昌市的第一制高点,因此,在山上设置生态公园和观景台再合适不过,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保留山的本色,无论是从城区放眼望去,还是从游船上观赏,都能够感受到山川自然的壮丽。结合景观规划和城市结构布局,布设类型丰富、分布均衡的绿地广场,公园布局依山傍水,与自然山形、水体贯通,将自然引入城市中心[3]

2.亲水

宜昌城区的建设不仅应该“借山”,而且还要“亲水”。长江哺育了宜昌,宜昌因江而立、因江而荣。所以宜昌的城市景观建设应当将这种“水文化”体现出来。能否运用好水是一个城市有没有灵气的重要体现。黄柏河位于西陵峡口,是三峡游览的起点,也是宜昌市总体规划制定的旅游、度假、娱乐服务区,是宜昌市景观核心区之一。在水体景观的开发利用中,应该对江上的水上活动予以严格控制,建设桥梁水上景观;对水库和运河的维护应该增加自然情趣,适度的布置小品景观。

3.显绿

宜昌作为公认的山水园林城市,城市中自然少不了绿色。夷陵广场、五一广场和城市中的各大公园都种植了大面积的草坪,东山大道两旁郁郁葱葱的桂花树,城区中有成片的水杉林,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仍旧存在缺憾和欠考虑的地方。应当以景区建设为基础,强化多类型的植被,形成多覆盖、多种类的绿化系统。一种是生态保持性植被,作用为周边的山体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植被;二是游览性质的绿地,和景点充分结合;第三种是生态风景林,是宜昌本地的乡土树种为主;四是生活性绿地,为市民提供休憩和生活空地;最后是水生湿地植被,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4.夜景观设计

宜昌既是“水电之都”,又被誉为“三峡明珠”,因此要营造出绚丽多彩的城市夜景观,都市夜景观应当能够勾勒自然山体、大型建筑的夜景轮廓,点亮城市街道与江岸线;同时采用泛光照明的方式,突出标志性的建筑或是建筑群。最后还要使城市公共活动得到延伸,烘托出宜昌城市的夜景气氛。让宜昌成为当之无愧的“水电旅游之都”。

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世纪,面对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宜昌市的城市建设宏伟蓝图正在逐步的实现,我们相信,一个发达、生态、繁荣美好的景观旅游城市必将展示在世人的眼前。

参考文献

[1]5宜昌市志6编写组.宜昌市志[M].合肥:黄山出版社, 1999.

[2] 武思标.浅谈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中国分类号:TU984.2《艺术传媒》2009.9上旬刊

[3]陈韦胡跃平肖志中.一个全过程的城市设计实践―――宜昌市中心城区景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