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

篇1

关键词:精细管理 设备管理绩效 探讨

近年来,精细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热门话题。精细管理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够有效的传达和贯彻到每一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精细管理是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基础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

1.推行设备精细化管理,应确定和设置科学的设备管理方向,建立目标化的设备管理体系

在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工厂实际情况,结合行业要求和先进单位设备管理目标实现水平,对目标的设置进行充分分析和论证,确定总体目标要求和关键目标。如产能贡献率、设备运行效率以及单箱维持费用等等,也可称为一级目标,根据总体目标要求,确定相关部门和核心要素,提出子目标要求,也可称为二级目标,然后依据二级目标,进行目标的细化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也可称为三级目标,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关注细节的实施和操作。目标分解和落实的过程中,要具体体现目标值、统计和测量周期、统计和测量方法、考核和奖励标准等内容。同时要加强目标落实、检查完成情况,及时沟通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

2.推行设备精细化管理,应建立完善和适宜的设备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化的设备管理体系

推行精细化,更要注重标准化,标准化是基础,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设备管理同样存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是企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模块。在建立设备管理标准的过程中,要结合设备总体配置状况、设备性能特点、产品质量要求、工艺技术水平及设备管理目标要求,对标准建设工作应进行系统梳理和调研,首先确定标准建设方向,提出标准制修订计划,明确设备管理标准建设重点和关键项目,构建完善、适宜、先进的设备管理标准体系。例如《设备日常检查管理办法》应清晰规定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维修和操作人员的主要管理事项、管理周期等方面的要求,在设备日常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保养标准执行不到位、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点检标准缺少项目等问题。出现此类问题有可能是技术标准规定不明确或标准要求过高,也有可能是工作标准执行不到位,更有可能是管理标准规定管理事项粗放、简单,管控职能未得到发挥,监督滞后,考核不力等方面致使标准体系整体功能未协调发挥。只有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体系,标准能够配套运行,才能真正规范设备管理涉及到得各种管理行为,有效控制设备技术状态,所以说注重标准化管理是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

3.推行设备精细化管理,应培养设备管理和技能人员的良好专业素养,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基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实现设备精细化管理目标,最为核心的还是要靠一支善于管理、善于实践、善于探索的具有良好技能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来实现。打造一支精良队伍首先要从选人、育人、用人做起,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培养员工成就意识。结合人力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引导员工专长发展,无论是设备管理人才、设备技术人才,还是设备技能操作人才都需要均衡培养和发展。针对工厂实际情况要制定设备管理和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确定具体目标和措施,制定专业化人才队伍实施计划,要将培训、交流实践、案例分析、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结合使用,对每一个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甚至是辅助人员都要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制定目标,包括时间节点、质量指标、技术进步等级、培训安排、专业认定、工作态度转变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人人有专长,个个有技能。只有确保员工整体专业化技能能够得到有效规划和提升,推行设备精细化管理就有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4.推行设备精细化管理,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形成方法系统、整合采纳、有效应用的科学管理状态,提高设备能效水平

篇2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新实践的自觉性、坚定性。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的思想,不断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使之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论联系实际,“从我做起”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基于此,文中对精细化管理在铁路施工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铁路施工企业 党建 思想政治 应用

一、导言

对于当代的企业发展来说,要想保证基本战略目标的达成,就要实现整体思想教育的合理化安排,利用有效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工作中的矛盾,促进相应制度的达成以及优化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意识,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铁路施工企业的特殊性

(一)工作具有流动性

铁路施工企业的工作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地点,会经常发生变动,尤其是位于一线的工作人员,其生活与工作地点不断变化。由于许多工程的施工场地比较艰苦,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要关注员工的个人情绪,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员工的构成具有特殊性

铁路施工企业的员工既有经验和实践能力强但学历低的技术人员,也有学历高但经验缺乏的毕业生。尤其是近年来,高校的毕业生在铁路施工企业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使企业的整体结构得到完善,这类员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视野开阔,是铁路企业的未来,有利于整个企业素质的提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员工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员工的特点,以便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开展。

(三)铁路施工企业工程的特殊性

铁路施工企业的工程多是国家直接投资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使企业和员工都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感。

三、现阶段铁路施工企业党建工作管理的现状

随着铁路施工企业的逐渐发展,企业对于党建思想工作均提高了重视程度,从党务干部配合和员工工作能力上都进行了工作上的加强,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对于提升企业发展凝聚力、稳定员工人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铁路施工企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和施工工作的特殊性,使得现阶段企业党建思想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对党建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到位

很多铁路施工企业的领导认为,企业发展需要重点强调生产和经营,施工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重点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项施工任务的临时管理机构,属于企业发展的重点硬性指标,而企业党建思想工作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性指标,其重要性远不如经济发展,因此在工作中“轻党建,重生产”,认为党书记做好党建工作即可,其他管理者不需要参与。但从实际的管理工作上看,铁路施工企业的党建思想工作需要企业的全员参与才能够发挥管理的效果,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凝聚力。

(二)缺少坚实的工作基础

大部分的铁路施工企业从表面上是组建的党建工作的必要组织机构,但是缺少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配置,通常是书记一人身兼数职,比如企业后勤、物资管理、对外关系协调等,使得书记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当施工项目工程确定后,书记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施工的局面,切实的做好企业对外关系,党建工作的其他人员也是投入到施工工作中,无暇进行党建工作的管理,存在着工作环境的漏洞,使得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基础过于薄弱。

(三)工作内容过于繁琐

铁路施工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但是大多数的工作都落到书记上,书记又要管理与施工相关的其他工作,使得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精力有限。随着铁路施工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党建工作中推出了很多新的制度,而旧的制度却没有及时的废除,使得党建思想工作的流程比较繁琐,很多工作都需要制度的落实来实现,使得党建工作涉及的资料非常繁多。在党建工作的检查中,过于重视形式化的检查,忽视了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使得很多人认为党政工作过于“虚浮”。

四、精细化管理在铁路施工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一)铁路施工企业应该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转变观念,将办理工作从被迫逼迫式转变为自动接受式,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也不再是教育人,而是要培育人。铁路施工公司应当认识到杰出的办理理念能够提升一个公司的办理水平,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活跃安排训练和教育,向职工灌输精细化办理的理念,清晰精细化管理尽力的方向;思想政治工作中对铁路施工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要进行详尽的梳理和剖析,找到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办理工作中表现出的办理缺点,剖析本身办理不够落到实处的因素,让公司内的每一个职工认识到以往办理工作不到位带来的危害,使得公司上下都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公司文化着手,发明精细化管理的文化氛围,经过宣扬标语、标语、视频宣传和经典事例剖析等手法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深化到公司职工心中,在全部公司内营造一种活跃、向上的氛围。

(二)铁路施工企业应该将精细化管理贯彻、实施和落实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将精细化管理的准则和理念遵循到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规章制度中去,将精细化管理执行到铁路施工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和出产经营办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精细化管理的企业规章制度应当具有可操作性,铁路施工公司规划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应当可以执行到公司底层中去,将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在底层工作中,精细化管理工作应该执行到每一个人的身上;精细化管理应当确立清晰的奖惩制度,用以鼓励职工参加到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热心。精细化管理应当和绩效考核挂钩,使得精细化管理和公司领导以及职工的切实利益联络在一起,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执行。

(三)铁路施工企业应该注重精细化管理的细节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认真剖析,了解职工的主意和定见,征求职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张,对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堆集的疑问,坚持以人为本工作准则,严格办理的工作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的实在利益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的影响力,专门召开会议梳理思想政治工作难题,明确精细化管理的体要求。

(四)铁路施工企业应该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制度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将党建工作开展的目标、内容和流程纳入到制度的落实中,建立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明确党建工作开展的时间、形式等计划,从而落实工作的开展流程,将工作开展的制度标准化、细致化,比如明确党建工作人员的责任,将工作的目标更好的推进结果的实现。党建工作需要以人为本,走群众发展的路线,集思广益,从而让问题更好的解决。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中要重点进行制度的管理,确定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将党建工作的管理绩效纳入到员工绩效考评中,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制度的落实,定期的进行绩效考核的检查和公示,从而将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落到实处。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顺利推进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实时了解基础员工的思想动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以解决员工实际问题为基本依托,了解和尊重基础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辅助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进一步依靠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的良性建设,以发展为目标,以思想优化为核心,以创新方法为根本,更好地发挥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1

精细化管理认为管理是由细节构成的,讲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最优,强调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和服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不仅在教学层面上深入改革,同时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实现。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强化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选择和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常规管理,力求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获取最大的绩效。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知晓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至上、服务育人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是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是指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规范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明确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最终使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严”指严格考核,是指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2.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制度化、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高校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拥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也就是图书馆员工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以此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和言语行为,培养员工遵守制度规则的自律意识和文明服务行为,并在其违反时进行处罚。二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制度体系,也就是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以此来制约和规范读者的行为。

3.树立执行有力的工作作风

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员工行为就有了标准,考核时就有了考量的依据。但要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仅有制度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使制度落实到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抓好基础管理,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使各项管理活动按照制度、流程、标准执行,同时整个工作过程要有记录、有监督、有控制;二是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考核,考核必须定量准确,实施及时,同时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以强化责任的落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应避免走入误区

1.要避免过分注重“指标”,过于强调“量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将任务分解,还要使工作分解得合情合理,与各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个性特点相匹配;不仅要明晰各岗位的职责,还要注重协调各岗位的关系,使各岗位有机衔接,协调运转;不仅要注重工作的规范,还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员工能精神振作,心情舒畅,自觉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圆满达成。

2.要避免过分纠缠“细节”,将“强调细节”变成“繁琐化”

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只有关键性因素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管理工作中,并不是管理越细致,规范越细密越好。过细的规定不仅束缚了员工的手脚,也给考核增添了负担;同时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协作精神下降,彼此隔离疏远;还容易模糊管理者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了一些不该过分关注的地方,结果陷入繁琐的具体事务中。因此,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整体把握,兼顾细节。既从小处着手,着重解决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益的瓶颈,又从大处着眼,注意统揽全局,实现战略目标与细节处理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切忌舍本求末,陷入一味苛求细枝末节的完满,而忽略大局意识、全局意识的误区。

总之,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需要不断去研究、实践、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真正渗透到图书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身上,使之高标准、高质量地履行好所承担的每一项工作,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图书馆管理才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各项工作才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4

二级医院肩负着联系上级医院和服务基层医院的维系作用,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我院是二级教学医院,肩负着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重任。本人就在二级医院图书管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新的工作思路:

1 争取医院领导的支持,丰富馆藏资源,特别是重视医学期刊

我院是地处长江以北的县级医院,相对长江以南,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相对滞后。我院占地面积不大,建院时间短,是一所年轻的中医医院。所以,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会给医学图书馆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大扩展了图书馆的功能,使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存储知识、传递信息与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走向市场,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为全院医护人员和进修实习学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以为医教研提供信息、为领导提供情报为己任。但是在当前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情况下,不少医院图书馆处于停滞不前状态,业务和建设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领导对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视。由于一些领导认为图书馆的投资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报率低,致使图书馆在人员配备、设备购置、经费投入等无法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工作难以开展。要想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领导重视是前提。离开了这一点,医院图书馆的作用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争取领导的重视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争取足够的年度经费,我们将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及工作成果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和反馈,使领导对图书馆有较深的印象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让领导切切实实感受到图书馆对促进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努力争取领导的支持,积极争取经费,进而保证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质量和医院图书馆职能的有效发挥。

2 培养精细化管理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可概括为四个字,即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准就是指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算、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就是操作细化,管理和服务要细化。严就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二级医院图书馆多数还属于小型图书馆。馆员的学历、专业知识结构相对缺乏,大部分馆员都是原来从事其他工作后来改行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平常工作都是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管理图书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要求,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是精细化的管理。首先要让大家了解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从思想上统一,提高认识、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逐渐渗透到每个馆员的工作中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人是生产力的核心。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用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理解、尊重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在职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建议医院领导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充实管理队伍,尽量的让每个人主动的为医院创造价值,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还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比如精神激励、物质奖励和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等。

3 根据服务对象多层次、多要求的特点做好服务工作

篇5

关键词:精细化城市管理*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市容逐渐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成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大事,如何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坚持不懈,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成为摆在每一个城市管理工作者面前急需认真系统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管理精细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需求趋于人性化。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交往、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是动态发展的,并且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和自身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关注人性需求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城市管理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良好的更精细的服务产品。

二是供求的市场化。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供求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满足多样性的精细需求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同时市场化激发了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市场化为精细化服务既提供了动力,又提供了基础。

三是管理的法制化。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要有规则和法制保障,没有规则和法制就会失去秩序,造成“市场失灵”,从而无法使精细化服务得到保障。法制化在实体意义上保障了市场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同时法律严密的程序也促进了各项事务运作的精细化。

四是技术的信息化。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主要代表。信息化不仅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也为社会关系的调整、管理方式的改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变革的平台。

五是空间的城市化。城市化发展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之一: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关系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较高,有非常细致的供求关系;同时,由于建筑空间和人口密度的加大,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影响也较敏感,道路河道等公共空间面临比乡村更多的诉求。所以随着城市化空间的拓展与水平的提高对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总之,人性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城市化五个方面的发展促使城市管理进入了“精细化时代”。

二、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具体到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就是管理理念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内容的精细化。所谓管理理念的精细化就是要转换管理理念,变“城市卫士”为“城市管家”,建立“大城管”理念;所谓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就是要实现适用法律的精细化和分工的专业化;所谓管理内容的精细化,就是城市管理的范围要广、程度要深、质量要高。

应该说,管理学要求的精细化和城市管理要求的精细化外延虽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内涵还是一致的: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要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三、盛泽、*城市管理的现状

随着2001年8月*市城市管理局的正式成立,*的城市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所属的执法(大)队也相继成立,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不断美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创建试点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首批文明城市”称号,2005年10月又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的验收。2006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全面展开。2007年11月下属盛泽执法大队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队伍建设考核验收。盛泽大队下属四个中队又同时获得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基层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达标中队”的称号。2008年8月,盛泽镇中心大道和同里镇中川路分别被命名为苏州市示范路。一个既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特色的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肯定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要清醒地看到城市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城市管理工作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不够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普遍;市容环境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队伍形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努力。

四、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建设的意义

城市管理精细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精细化有利于完善管理机制。从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概念来看,它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三方面,它要求形成一个“大城管”的理念,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分工,实现管理的广、深、高。这必然会促使管理机制的不断转变,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和市民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城市管理分工专业化;实现城市管理向社区、街道的延伸。

二是精细化有利于塑造城管形象。长期以来,城市管理队伍始终不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和城市管理知识缺乏了解,缺少必要的城市管理意识;另一方面,也与城市管理队伍工作的不彻底,不细致有一定的管理。而精细化将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用服务的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化和执法的精细化,实现“服务经济、服务城市、服务市民”的城管宗旨,塑造“以勤管城、以法管城、以理管城、以情管城、以廉管城”的城管形象。

三是精细化有利于提升管理效能。管理效能的提高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目的。“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在每一个细节上狠下功夫,把经常性的工作当成精品来抓,不再以单纯的美化、亮化为目标,而要实现城市管理的精品化,用一流的管理,抓精细的过程,创精品的结果,这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根本出路。

五、如何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

正如前文所述,*的城市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并正朝着精细化城市管理的目标大踏步的前进,但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精细化还需要从精细化的概念出发,实现理念、模式和内容的共同精细化。

(一)管理理念的精细化。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思路与出路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源之不远,流之不长;源之不丰,流之不活。思路对出路起着多方面的决定作用。对城市管理而言,管理理念就是思路,管理理念的好坏决定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必须以最先进的思想武装管理队伍,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管。一是要转变工作思路,变“城市卫士”为“城市管家”,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城市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经济服务的理念;二是要实现执法方式的四大转变:从突击式、被动式、保障迎检式管理向制度化、常态化管理转变;从主干道管理向次干道、街巷管理转变;从问题成堆后管理向初期预防、预先介入管理模式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责任制、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转变;三是要树立“大城管”的管理理念。城市管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许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城管”的理念,从全局来考虑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二)管理模式的精细化。

管理模式指的是城市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管理体制、分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它是承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抓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就必须首先做到管理模式的精细化。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要理顺上下级的关系,理清与相关单位的关系,实现职权明晰,责任到位。一方面,城市管理队伍上下级隶属关系较为模糊,往往到省一级就没有独立的部门,这需要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城管执法的职权大多是从其它部门集中而来,且未真正划转清晰,有较多的交叉、重叠和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最好办法是变机构间问题为机构内部问题,协调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确保城市管理工作运行的顺畅。

二是实现专业化分工。组织内部的专业分工可以降低整个程序的复杂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化大分工的根本原因。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城市管理队伍也应适应这种趋势,加强内部分工。特别是要实现管理与执法的相对分离,做到职责清晰。从周边城市来看,苏州、张家港也都是如此,管理者固定于路段,执法人员则负责一片,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

三是适用法律的精细化。法律是所有执法队伍的立队根本和工作依据,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该说城市管理工作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首先是法律依据亟待完善。虽然目前的管理队伍往往要从事数百项行政执法职能,但目前仍没有一个完整的城管立法,连城管队伍的性质也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次法律的适用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执法程序方面。应该说,*在法律适用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出色的,实现了执法案件的专人负责,网上审批,且数年来无一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案件发生。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要做到亮证执法,规范执法用语、执法行为;最后,还要做好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严防处罚的歧亲歧重。

(三)管理内容的精细化。

篇6

【关键词】万寨港 精细化管理 企业效能

万寨港是江苏徐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最大的港口,近年来,该港强化细节管理理念,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以精细化推动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并在内部管理和解决生产难题上见到实效。

一、提高认识,达成共识,为推进精细化管理保驾护航

1、转变管理干部观念和提高职工思想认识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首先,公司修改完善了《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加大中层管理人员考核力度,进一步明确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突出目标量化考核,增强中层管理人员责任感,提高创新工作思路、持续自我改进的意识,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实施效果。其次,精细化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个职工积极参与,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公司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和部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好的经验以及取得的效果。同时,组织管理干部学习《砍掉成本》、《计划制定与管控》,开展拓展训练,推行先进的管理思路和方法;花大力气组织职工学习《提升品质》,改变职工普遍存在的“差不多先生”、“马虎小姐”的工作心态为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态度,引导广大职工用精细化理念引导行为,将工作规范变成习惯,提升全员综合素质。

2、完善内部人才竞争机制,实施工资制度改革,使广大职工成为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公司紧紧抓住职工最关心、同职工利益最密切的问题,不断完善内部人才竞争机制,通过公开竞聘7个管理岗位,公平、公正地选拔干部,为优秀人才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和发挥才能的平台;积极探索分配方式,搞活分配,分别在铁运部调车班、质检中心、装卸作业区、机修车间实施计件工资,同时制定下发《员工奖励办法》,激发职工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使职工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由支持到自觉实践,达成共识,形成了人人讲精细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细节,以“四细四化”为起点,推行精细化管理

“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公司把工作重心放在“细”上,首先明确了14个部室的精细化关键控制点,以宣传动员、学习提高、全面梳理、改进完善、总结巩固五个阶段推进工作的开展,各部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查找问题,细化目标、细化制度、细化流程、细严考核,力求做到任务定量化、责任明确化、过程标准化、监管常态化。

1、细化管理目标、做到任务定量化。实行目标管理,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公司全面梳理各自业务、流程,按照安全管理、经济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精神文明六个项目,制定各自详细、可行的目标,并进行指标量化,量化率达95%以上。

2、细化规章制度,做到职责明确化。制度是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它引导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职工个人行为,对精细化管理起决定作用。公司先后出台《关于流动机械队管理办法及作业考核办法》、《成建制流动机械出港车辆管理规定》等制度,抓流动机械队、清车队队伍建设;明确了办公会、生产调度会等规定,提高会议召开效率和效果。修订完善信息沟通制度,明确了客户走访、接待、意见征询等制度,及时传递和解决客户意见建议。

3、细化工作流程,确保过程标准化。随着公司新业务的上线运行,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发生新的变化,公司全面梳理、细化生产管理标准和优化工艺流程,制定完善了船舶进煤、火车发运生产的工作流程,票据开具、收单审核,现场监督和控制等流程管理;细化采制样工作流程,制定采样、制样、磨样关键点控制程序;改革南港作业区装载程序,采取提前取料和预配载的方法,提高装船效率,减少船舶停靠等候时间;通过成立装卸办、落实相关制度、更新车辆、细化基础台账一系列措施,提升流动机械队的工作质量;实行铁运部列检及外勤人员的空检预报、车辆等挂措施,压缩车辆在港停时。

4、细严考核,做到监管常态化。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对过程的有效监管,是精细化管理的保证。公司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一方面重点抓工作的执行情况,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室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修缮存在问题和管理过程,同时,将部室量化考核、方针目标考核、精细化考核纳入公司方针目标管理,利用公司每月百分考评会进行检查跟踪、考核兑现,实现监管工作常态化。另一方面抓经验的推广、成果的宣传,召开年度精细化管理会,对各部室的班组管理、优质服务、现场管理、生产组织、制度改革等精细化管理成果进行现场打分,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三、落实抓手,打造“精品”项目,使精细化管理增值增效

篇7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必要性;实现途径;误区 

 

精细化管理,又称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认为管理是由细节构成的,讲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最优,强调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基础管理,它的实质是通过细化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的具体任务,以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严格考核,按绩效取酬。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和服务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不仅在教学层面上深入改革,同时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实现。实施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强化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图书馆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选择和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关键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图书馆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服务资源的多元化,图书馆服务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与此同时,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元化,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图书馆服务过程的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工作服务过程精确、量化和规范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3.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常规管理,力求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获取最大的绩效。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知晓工作的内容、要求、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损失,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至上、服务育人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确定“精、准、细、严”的工作思路 

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图书馆战略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使战略规划能够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其核心思想用四个字可以概括:精、准、细、严。“精”,即精益求精,是要求图书馆员工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工作达到“更好”。“准”即准确定位,是指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能与职责都要做出具体、清晰、明确的规定,每一道工序都要规范清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机衔接。“细”指细化目标,是指把每一项工作一层一层地分解细化,明确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最终使责任指标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严”指严格考核,是指对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量化的标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考核,并依照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2.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制度化、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高校图书馆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拥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定的管理体系。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也就是图书馆员工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规程、规章制度,以此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和言语行为,培养员工遵守制度规则的自律意识和文明服务行为,并在其违反时进行处罚。二是建立完善的规范图书馆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制度体系,也就是读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以此来制约和规范读者的行为。 

3.树立执行有力的工作作风 

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员工行为就有了标准,考核时就有了考量的依据。但要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仅有制度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使制度落实到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抓好基础管理,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弥补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使各项管理活动按照制度、流程、标准执行,同时整个工作过程要有记录、有监督、有控制;二是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考核,考核必须定量准确,实施及时,同时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兑现奖惩,以强化责任的落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应避免走入误区 

1.要避免过分注重“指标”,过于强调“量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但“精细化”不等同于“量化”,“精细化”不仅求“细”,更求“精”,因而应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如果只注重指标分解,定量考核,那么员工可能会只注重完成量的指标,一味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缺少创造的激情,这样就很难将事情做到极致,创造最大效益。 

因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将任务分解,还要使工作分解得合情合理,与各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个性特点相匹配;不仅要明晰各岗位的职责,还要注重协调各岗位的关系,使各岗位有机衔接,协调运转;不仅要注重工作的规范,还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员工能精神振作,心情舒畅,自觉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圆满达成。 

2.要避免过分纠缠“细节”,将“强调细节”变成“繁琐化” 

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对全局有决定性影响,只有关键性因素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管理工作中,并不是管理越细致,规范越细密越好。过细的规定不仅束缚了员工的手脚,也给考核增添了负担;同时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协作精神下降,彼此隔离疏远;还容易模糊管理者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在了一些不该过分关注的地方,结果陷入繁琐的具体事务中。因此,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整体把握,兼顾细节。既从小处着手,着重解决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益的瓶颈,又从大处着眼,注意统揽全局,实现战略目标与细节处理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切忌舍本求末,陷入一味苛求细枝末节的完满,而忽略大局意识、全局意识的误区。 

3.要避免过分拘泥于“制度”,将精细化等同于“制度化”、“刚性化” 

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科学化管理从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分别为“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精细化管理以“规范化”为基础,又不止于规范化,还应向个性化靠拢。“规范化”要求用制度来分解职责,用制度来规范行为,促使每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到位、尽职。但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用制度来规范的,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在建立严格、具体、系统的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循的同时,还需要“弹性空间”,以发挥员工的个性特点,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精细化”管理要提高执行力,需要以管理的刚性来保障每个制度的实施。没有对制度刚性的执行,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制度不可能包罗万象,穷尽一切,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有时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实行“柔性”处理,要“刚柔相济”,规范化与人性化有机统一,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才能体现现代管理的真正要求。 

篇8

Abstract: To fully implement fine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with gradually development of fine management, higher requirements on internal audit are also put forward.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精细化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internal audit;fine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86-02

1 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1 推进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然途径 审计质量是审计职业的生命。只有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得出精准完善的审计结论,提出科学中肯的审计建议并被采纳,审计的职能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随着审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审计信息,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必然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必须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审计管理工作中,将审计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做精做细,真正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2 精细化管理是保证企业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管理手段 精细化管理理念摒弃了传统的粗放行为,追求精品模式,推行零缺陷管理。倡导每个审计人员都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做到无缺陷。反之,如果缺乏责任心,对工作细节的把控不严,每人失误一点点,失误的累加将会造成审计工作的严重缺陷。

1.3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规范,而规范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更加具体明晰的工作指令,更加完善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性,克服随意性和效率低下。只有大力推行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通过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建设精干高效的审计团队,不断完善审计沟通渠道,建立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工作秩序,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2.1 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所谓精,就是通过不断提炼和总结,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所谓细,就是穷其根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由此可见,“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必须通过观念的转变和工作思路的创新,才能将精细化纳入到审计工作的实践中并加以推进。精细化管理要求持续的自我改进,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和素养,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发挥审计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促进整个审计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2.2 创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 审计工作有了良好的审计环境作为支撑,才能够有所作为。良好的审计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管理者重视,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在思想和行动上给予审计人员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第二是审计部门负责人睿智和正直。审计部门负责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因此要求其具备正确的审计理念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第三是高素质的审计团队,审计工作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其在相关专业领域有一定造诣,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的审计建议要科学准确,而且要需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审计环境。

2.3 树立审计项目精品意识,将精细化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实践中去 只有通过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从思想上要求审计人员树立精品意识,在工作中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带来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才能切实将精细化落实到审计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从而最终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2.4 注重高质量的审计沟通 审计沟通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与企业管理者沟通,可以充分了解他们对被审计单位的关注点,同时也为审计工作指明了重点审计事项和审计方向;通过与同级职能管理部门沟通,可以较为详细地知晓被审计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环节,在进行审计时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被误导或出现审计失误等问题;通过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可以提高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审计组成员内部沟通,可以就发现的问题达成共识,并协商一致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5 细化审计程序,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科学考评 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审计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进行细化,认真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要引入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科学考评的机制。不能仅仅为完成审计任务、指标去完成审计。审计过程中有没有发现问题、发现的问题是否一针见血、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否科学中肯、被审计单位是否采纳以及审计后整改交办如何,都是需要审计人员重点把握的环节。只有完善对审计项目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促进增强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从而实现审计工作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2.6 重视审计团队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完成各项艰巨的审计工作任务,必须有一支业务精通、凝聚力强的审计团队。审计团队建设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审计部门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为整个审计团队作出表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氛围。②倡导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审计工作不应过度强调自我能力和个人贡献。③加强思想沟通。审计部门负责人或审计组长应及时掌握审计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将自己的审计理念、要求、想要达到的效果及时贯彻给每个审计人员,避免因沟通不畅引起相互不理解,甚至造成误会和矛盾。审计人员也要充分理解审计部门负责人或审计组长的意图,对自身工作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努力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④避免一言堂,一人说了算。审计部门负责人或审计组长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或是在执行审计项目任务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征求审计人员的意见,以开放的心态听取审计人员提出的建议,不可武断地妄下结论,这样才能相互尊重,增强团队凝聚力。⑤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倡导比学赶帮,及时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审计工作质量和个人综合素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7 坚持以审促改,落实审计整改 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但出具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工作的结束,发现了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审计报告经领导审阅同意后,审计部门根据领导对报告的批示,结合审计发现的问题,对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处理意见,并要求被审计单位规定期限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将审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落实。并且一定要求被审计单位给予明确的书面回复,切实将财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及内控管理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整改落实到位,杜绝“查归查,做归做,再查问题还一样”的情况。

3 结束语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并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只有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科学规范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不断促进审计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樊子寅,瞿凤云.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3(9).

[2]杨俊.对建筑施工企业审计问题的若干思考[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6).

[3]张文举.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加强措施分析[J].时代经贸,2014(6).

篇9

【关键词】空乘专业 学生工作 精细化管理

一、云南师范大学空乘专业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云南师范大学于2011年创办空乘专业,是我校首次与金通航空培训有限公司实现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将其纳入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目前我校空乘专业建设整体上比较乐观,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这光鲜的外表下,也面临诸多问题,它将制约空乘专业的发展,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队伍不精,空乘专业学生最基层的管理者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由于自身专业结构的欠缺,仅凭自己原有的教育经验来面对新的教育对象和教育模式时感到无所适从;由于学校对该教学模式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建成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标准,造成学生管理工作无据可查。其次是空乘专业的学生自身优越感强,他们大部分来自于城市,均为90后的独生子女,大部分学生爱慕虚荣,心高气傲,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整体无所事事。最后就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双方缺乏沟通,合作过程中缺少统一协调的机制造成让部分学生钻管理的空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必要性

所谓精细化管理,它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它来源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到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中来,也是对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尝试和新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精”“细”“化”三个字上。其一是“精”,即对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队伍一定要精,要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辅导员队伍。其二是“细”,即空乘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一定要细、覆盖面一定要全。其三是“化”,即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一定要制度化,并且将这些管理制度内化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最终变为自觉行动乃至成为一种习惯。

对空乘学生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为了提高空乘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完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克服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坚决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实现学生与航空公司的无缝对接。同时,我们也要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加强精细化管理,最终培养出形体美、气质佳、才艺精、纪律严的实用型民航高级空中乘务员。

三、云南师范大学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管理中“精”“细”“化”的实践

(一)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管理中的“精”。这里的“精”是指,必须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辅导员工作队伍,真正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青年教师,俗话说“什么样的将带什么样的兵”。因此,要使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成为空乘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宗旨,时刻关注学生工作中的要点和细节,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主心骨”。

(二)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管理中的“细”。学生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日常管理工作,它包括学生的思想状态、突发事件、学习方式、就业指导、日常习惯、情感交流以及心理疏导等方方面面。这里的“细”,就是指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全,及时将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冲突化解到萌芽状态,真正做到管理细化到“个人”。不仅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还包括党政干部、广大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中来,充分领会“学生工作无小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例如:我所负责的2011级空乘AC班就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班会的出勤情况、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都详细列出,及时做好学生的痕迹资料管理,随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对班级的问题学生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面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等。在工作中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真正做到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用真情去感化学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三) 空乘专业学生工作管理中的“化”。这里的“化”是指校企合作管理模式要一定要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数据化、信息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手段,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起点。例如:空乘专业学生每日的仪容仪表、礼仪规范、上课出勤、制服日、宿舍卫生等都必须依照各项标准作量化考评,并督促其整改。并且将这些管理制度内化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因此,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班风学风建设细则、宿舍管理制度、严格考勤制度等,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日常行为细化和量化,及时做好反馈,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办法。当然,这样的制度也必须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实施起来才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为了贯彻党的十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云南师范大学秉承西南联大精神,努力挖掘学校深厚的文化传统,并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拓宽办学渠道,探索新的亮点,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走高等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另外空乘专业也将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它将空乘特色课程教育与高校基础课程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航空事业培养优质人才,实现学生和航空公司之间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篇10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具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日常生产流程进行提升和优化,对日常的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对管理任务进行细化,注重企业形象的提升,加强企业资源的合理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确保企业日常工作模式的合理化。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工作管理效率,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

二、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的和谐稳定需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实际上是实现企业管理理念的统一,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的认识和管理理念,对于形成企业凝聚力有重要推动作用,也就保证了企业管理的和谐,步伐一致地应对外界的市场竞争。

(2)企业精细化管理推动企业实现改制。通过改革,企业淘汰落后的管理理念,人才队伍进行整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团队的管理和创新能力。因此,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推动企业的体制改革,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3)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执行力。通过更加创新的方式来落实管理措施到位,注重企业的管理效益和发展效益,直至实现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企业团队的合作非常重要,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有效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最终使得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三、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1)针对人力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也是核心资源,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在选、用、育、留等关键环节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人员队伍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安全管理的加强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安全管理通常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保障,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必然不能忽视这一重要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生产安全的科学、规范、安全,全面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改善,逐步细化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和责任落实,推进企业生产制度标准化和安全化,力保企业安全生产。

(3)企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生产是企业的核心,通过对企业生产的订单下达、原料准备、生产过程、订单交付等环节进行细化管理,落实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对生产指标和生产效率等细化指标的分析,来推动企业生产整体效率的提高,在生产环节通过细化分工责任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企业生产环节的自我监督,最终促成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

(4)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关键。企业的经营者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承担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寄托,开展精细化管理十分关键,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的判断市场,通过有效手段来提升企业管理和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实施,要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依据,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对每项工作都必须要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不断提升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失去企业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用理念导航。树立“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细化管理取得成功的思想基础。树立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理念对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是一个核心观念,也是开展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出发点。

(2)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实现。1)利用绩效管理、360度考评工具等实现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为员工队伍科学规划职业发展、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组织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劳动效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2)进行流程化管理。将工作程序化,实行流程再造,减少管理中赘余的管理环节,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3)进行标准化管理。明晰岗位、明确责任,减少互相推诿,制订明确的工作标准,实行工作广告牌管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4)将6S管理与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结合起来,实现生产、设备的精益管理。5)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等,实现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精细化管理。6)实行预算管理,成本分解到基层,实行目标控制,实现企业的利润、成本精细化管理。

(3)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企业精细化管理遍布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将新的科技应用投入到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中,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自动化、企业信息化等的引入,以自动化代替工手,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信息的处理效率,企业为适应自动化、信息化的要求,对自身管理流程的梳理、再造有利于企业管理提升。

(4)优化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流程。从根本上来说,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流程化”管理,企业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控费流程,改进管理方法,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流程,这应当成为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最为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企业从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各学编制各种流程图、流程工作标准和关键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一名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与控费工作密切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特别是要对他们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候干、干到什么标准做出具体的规定,切实通过流程化的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制定和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持续性,特别是要根据企业自身规模、实力、资金以及未来发展等情况,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避免面面俱到而没有效果。

五、结语

篇11

关键词:精细管理;现代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新时期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如何立足企业实际、科学有效地实施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摆在我们企业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及其变化和发展

精细化管理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源自于日本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将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的精细化作为对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是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并将其引向深入的一种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为最终目的的管理方式。它是1911年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的。二战以后,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生产协作要求更高,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于是,精细化管理被引入经济管理领域,被称之为管理科学。

我国精细管理工程是由刘先明提出的,它的精细管理工程理论是在泰勒精细化管理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是按照“五精四细”的思路和方法,将企业和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的一项基础管理工程,其核心内容是“五精四细”,“五精”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四细”即将对象、职能和岗位及每一项具体工作、制度的每一个落实环节进行细化分解。它是针对企业管理中的粗放化而提出来的,是一种精耕细作式的管理, 目标是细化,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为企业战略在各个环节的有效贯彻执行和发挥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管理单元、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的细化、强化和改进,为企业管理高效、准确和到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效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的战略规划有效地贯彻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为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创造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二、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老子讲:“图难乎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老子的话告诉我们,要做大事、要使事业达到卓越,就应该从容易之事和细节之事做起。研究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用现代企业理论指导我们目前的企业管理,改变和纠正企业管理中落后陈旧的管理理念,将精细管理融入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去,引导企业走出困境,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那么如何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去呢?首先,要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要优化或再造流程;二是要强化项目管理,着重增强自我管控和盈利能力,消灭亏损项目;三是要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四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程序。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十分严谨而细致的工作,要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一是要对企业原有的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检查,对那些过时的、不适时宜的、影响企业发展的制度,该修改的修改,该取缔的取缔。 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制度至上,规范动作,精细管理”的工作思路,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岗位标准化的管理要求,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着力完善管理制度。三是要树立企业制度是企业的规矩、是企业行为标准的意识,严格执行“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两个办事原则,把制度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最后,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加强企业成本的控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其目的就是要降低能耗,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这就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逐步实现对企业关键经营指标的全面控制,完善企业内部考核体系,通过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费用,有效地调动和引导其生产经营活动。

三、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细化要求每位员工都是管理者,不仅要积极参与而且要协调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做好人的工作,要统一思想,讲清道理,使每个员工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要模清底子,积极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措施、方法心中有数。要建立长效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使企业精细管理化的顺利实施。

二是要做到决策的科学化,为管理精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精细化管理是对科学执着的追求,是一种上下一心追求极致的大众思维模式。企业精细化管理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决策失误将会使企业管理走弯路,使企业管理精细化难以顺利实施。

三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精细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企业精细化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我们必须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把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渗透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四是要循序渐进,不要好高鹜远。现实中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有好高鹜远的通病,他们盲目模仿别的企业,追求高大全,完全忽视了企业管理经验是因人而异的,盲目照搬只能使企业陷入歧途。

篇12

【关键词】系统节点;精细管理;物资供应;实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一种管理方式,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环节,是企业加强细节管理的进一步延伸。“系统节点”精细管理作为胜利油田一种创新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很好的理论结合点,其突出表现是在节点任务细化和指标细化过程中,一改过去存在的粗犷式管理风格,将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化目标来认识,在确认和分解工作目标的时候,将各项细化目标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落实到量化的指标完成与否的奖惩考核。这一模式的提出,很快在油田各个单位和部门得到了大力响应和推广。

一、物资供应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物资供应企业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为指导,不断跟踪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大力强化内部管理,推进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作为生产保障单位,其主要承担着油田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采购、供应和管理工作,经营范围涉及钢材、化工、设备、配件、机电、建材等56个大类、上万个物资品种,在物资管理、采购、仓储、配送等一体化管理方面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以下不利因素:一是由于负责对全油田各二级单位的物资供应,点多、线长、面广,所需物资料性复杂、品种繁多,涉及的专业多,专业性强,物资供应管理难度较大;二是物资供应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计划提报、招标采购、合同签订和审批,入库检验和物资配送等几个核心环节,管理涉及的人员广,节点多,薄弱环节凸显,物资监管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在着力保供的基础上,一直坚持把降低采购成本、全面预算管理、挖潜增效等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但由于物资市场变化莫测,降本难度逐年增大。因此,精细管理对物资供应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系统节点”精细管理作为一整套先进的管理方法,已较好地解决了油田现阶段普遍面临的产量和成本等管理难题,同时对物资供应精细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

二、“系统节点”精细管理模式的构建

(1)精细管理基本构架。按照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和原理,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横向上把整体工作按重点工作、专业性质并结合部门职能划分,围绕物资供应和内部管理两条主线,成立17个精细管理运行组,其涉及物资供应、财务、安全、劳资、设备、规划计划、节能、政工等方面;纵向上,针对各子系统内的不同特点,将每个系统内的工作重点、管理难点等关键环节确定为多级管理节点,共细分为73个一级节点,213个二级节点,315个三级节点。各系统将节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效益增长点,制定节点目标、完善制度标准、落入管理措施、严格考核兑现,构建起“目标、责任、运行和考核”四个体系,并做到目标分解到节点、运行管理到节点、责任落实到节点、考核兑现到节点,使每个节点成为管理的目标点、岗位的责任点和业绩的考核点,逐步形成各系统之间协调统一、配套联动的精细化节点管理格局。(2)精细管理基本内涵。精细管理的内涵概括为“细分管理节点,量化考核指标,强化奖惩兑现”。细分管理节点,就是把管理对象尽可能细化到最小工作节点,管理责任具体化,并落实到位,使细化管理节点的过程成为深化管理工作的过程。量化考核指标,就是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和管理节点,都有明确的、量化的、科学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考核指标,通过层层分解,把本节点的工作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节点,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强化奖惩兑现,就是建立起与管理运行主体成效挂钩的奖惩机制,对各精细管理运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兑现,激励员工爱岗敬业,多做贡献。

三、实施精细管理的重要环节

1.实行精细化组织管理。精细化管理不是哪个部门单独的事情,而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负责协调。基于此,要构建精细管理领导小组—精细管理办公室—管理运行组三个层次组织体系,强化精细管理的组织、运行和督导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其中:精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精细管理模式的推行、管理、考核等工作;精细管理办公室负责精细管理的整体组织、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管理运行组负责本系统内部精细管理的组织、运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精细管理的垂直管理,做到职责清晰,上下联动,最大化的发挥精细管理合力。

2.实行精细化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企业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这就需要建立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重点将生产经营的主要责任指标和内部管理指标,分解落实到17个精细管理运行组、315个节点,其中:在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方面,着重关注采购、降本、监管等重点工作,突出物资需求计划提报、招标采购、供应商管理、物资质量控制、资金使用、业务公开等环节;在内部管理方面,重点突出费用指标、管理指标、任务指标、工作质量指标、优质服务满意率等要素,既要体现成效,又要切实可行,做到管理目标具体化,考核标准明确化。

3.实行精细化责任管理。落实责任是企业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必须突出责任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只有将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实到人,才能确保流程运行顺畅,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要实现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时时都管理的管理过程,就要对各个层级的管理职责进行分解与落实,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确保责任落实精细到每一个岗位、职责归属精细到每一项业务、业务标准精细到每一个环节。同时,突出各节点工作目标与岗位职责的有机结合,明确各岗位的工作重点、工作标准,强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责任到人,通过提高职工岗位的责任心来带动执行力。从建立责任体系和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两方面,促使每一位员工都积极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

4.实行精细化制度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实践中针对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完善、补充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并且执行必须要严格,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随时随地都要有相应的制度来制约和考核,如果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都将成为制约精细化管理实施的一大障碍。为此,本着“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原则,持续完善《精细管理运行组考核办法》,把完善办法作为每年的一项规定动作做实做好,并将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层层细化完善,落实到各节点及生产岗位,使每一项工作的开展从始到终都有着严格规范要求,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为保障精细管理的有效运行,建立完善经济活动分析会、月度预算平衡会和精细管理运行例会等运行制度,以及考核排名制度,定期督导和分析精细管理的组织运行情况,查找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优化调整和完善管理措施,确保各项管理指标按计划运行,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到位。

5.实行精细化考核管理。精细管理要求在细节上执行到位,要求实现整体绩效提升,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保证。一是以日常督导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建立检查考核机制。日常督导,由精细管理办公室负责,不定期对各运行组精细管理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有问题的单位,安排督导组帮助修正完善;定期检查,每季度从指标完成和组织运行两方面,以指标完成进度、基础资料完备、检查考核和排名通报等情况为主要考核点,对各运行组进行量化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评价运行质量。二是建立量化排名机制。制定《精细管理运行组考核排名办法》,从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排名原则、考核要求等方面,规范精细管理的运行考核机制;强化主要指标的排名,根据指标性质及特点选取如:降低采购成本、物资配送、物资供应管理、财务管理、HSE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排名,及时公布考核奖惩及量化排名结果,提高排名对单位的激励作用,并采取季考核季兑现的方式将奖惩落实到位。

四、对提升精细管理能力的探讨

一是以加强物资采购供应为手段,进一步提高保供水平。物资采购要围绕“保障供应、降低成本、监督管理”三项职能,通过狠抓市场研究分析、灵活实施采购策略、科学制定采购方案等措施,逐步将工作重心从招投标、询比价、合同签订等简单性业务操作调整到消耗规律分析、市场研究以及过程控制等细节方面,增强物资采购策略的把握能力、供应风险的控制能力和供应商关系掌控能力,全面保障安全、及时、经济供应。二是以加强物资监管为手段,进一步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物资监管要按照分系统、逐级兑现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对物资计划、采购渠道及供应商、采购模式、物资质量等重点工作的监管力度。健全完善指标考核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行月度考核、分析,季度排名、通报制度,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二级单位的绩效考核,强化从指标分解、过程控制、材料结算、监督考核、预算对接、计划决策等方面的物资供应管理,确保在总部“比学赶帮超”指标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三是以加强财务管理为手段,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水平。要以“总体成本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结构不断优化”为目标,强化成本预警,严控成本节点,做好分析控制工作,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切实把基础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打造月度成本预算平衡会、资金计划平衡会、材料结算运行例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四会合一”集体评议决策平台,通过打开分析、重点解剖,管理监控内部生产运营、物资采购结算、费用要素和资金使用等运行过程,使各项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四是以加强基础管理为手段,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分系统到节点的管理网络,要突出工作重点,理顺工作思路,使工作运行更加顺畅有序,有条不紊;分系统到节点的责任体系,要使各项岗位规范和工作流程更加完善,真正让每一名职工从固有的惯性思维中摆脱出来,自觉按照系统节点的标准和要求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分系统到节点的考核机制,要突出管理指标的量化考核和现场管理薄弱环节的追溯检查,形成定期检查、内容全面、一级抓一级的过程监督体系,使检查考核更加有序,综合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1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141-01

1、引 言

企业要发展,要做大,必须有一个英明的决策层,制定高远的企业规划;必须有一个坚实能干的团队,并具有很强的执行力。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如同一个转动的车轮,所有零部件必须严密结合,充分发挥本身的作用,才能跑得快,跑得稳;才不会在跑动的过程中散架。而行政工作管理工作就好比油。

企业行政管理广义上包括行政事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产会计管理四个方面;狭义上指以行政部门为主,负责行政事务和办公事务。具体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日常办公事务管理、秘书工作、公文管理、会议管理、涉外事务管理、办公物品管理,还涉及生活后勤管理、车辆、安全保卫管理等等。企业行政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人为努力使部门之间形成密切配合的关系,使整个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成为一个高速并且稳定运转的整体;用合理的成本换来员工最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企业目标发展任务。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它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管理、协调、服务是行政管理在企业中的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由于行政工作的繁杂性,稍有一个细节安排不周或处理得不细,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有时还会坏了企业大事,甚至会引发上级单位对一项重要决策的变更。因此,企业行政工作关键在于“细”,在于“精”。行政管理工作更应加强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的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职工素质,克服惰性,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一个企业、一个部门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通俗地讲,精细化管理体制就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也是我们在做好各项工作中需不断追求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理念。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只有每个人都参与到此项管理中来管理工作才能高效开展,高质量完成,精细化的管理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得到实现。在企业办我们已经进入了精细化时代。竞争莫过于精细,成功更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里侧重谈办公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2、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难点

2.1岗位职责不清,缺乏沟通

办公室岗位众多,如果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容易造成有的工作交叉重叠,有的岗位工作又出现空白。只有确定了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才能使办公室工作面面俱到,做到既无重叠又无空白。但是办公室工作又是需要密切合作的办公室人员除了需要完成本岗位工作之外,还需要具有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精神。

2.2办公室人员队伍效率低

办公室工作除了对专业理论水平的要求外,更多的需要经验的积累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岗位工作和领导交待的事项必须要一件不落地按时高质量完成。办公室工作中最忌讳懒懒散散、办事拖拖拉拉,因为办公室工作基本都是时限性比较强的工作,办事效率太低就会误事。

2.3没有建立办公室工作“法治”秩序

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办公室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不能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费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办公室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

3、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1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在办公室职工意识的增强、细节的落实当中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不仅可以全面提升部门的管理水平,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办公室工作,事务繁杂,被动性强,突发性工作多,不论服务领导还是对上接待,不论督查、督办还是上情下达,稍有疏忽或大意,就有可能造成损失或铸成大错。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组织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体会、探讨精细化管理工作,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职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养成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的工作、学习习惯,使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从而贯穿每个职工工作的始终。为此,办公室人员要切实增强三种意识:

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保证。办公室工作头绪多,而且每项工作都很重要,尤其是对全局性的工作更是要思考在前、服务在先,将责任意识融入到工作中来,讲质量、讲效率,积极主动保质保量,坚持“谁工作、谁负责”的原则,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力求达到“零失误”、“零缺陷”。

其次,要增强精品意识。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根本。办公室不论办文、办事,都要严格地遵守程序,尽量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尽善尽美:办文要办成美文佳作,办会要办得圆满成功,办事要办得无可挑剔。

再次,要增强创新意识。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动力。办公室人员要从大局出发思考每一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灵活多样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积极适应领导独特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将服务升华为一门艺术,真正发挥好助手作用。在工作中,有些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平凡、单调、简单,所以思想上会忽视其重要性,行动中难免疏忽大意。殊不知,我们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部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故事正说明细小环节的重要性。思想是行动的中枢,只有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中才能重视。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是精细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促使我们在工作中采用缜密思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成效。我们的工作中看似琐碎,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成就了许许多多的大事,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工作中我们要实实在在从基础抓起,关注小事、琐事,从小事、琐事做起,把小事、琐事做好。学会从一个文件、一个印鉴、一个电话、一个微笑做起,从细上着眼,小处着手,从精上下功夫,实上做文章,真正使每个职工都懂得并看到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良好效果,确确实实树立起精细工作的态度,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到各自的日常管理、学习、工作当中,促使办公室各项工作扎实、稳定、有序地推进。

3.2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在办公室制度的制订、严格的考核当中

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位职工的工作都要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只是一味地要求大家这个精细化、那个精细化,而没有严格的奖惩、考核办法、规定做保证,没有好与差的区别,没有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必然导致精细化管理工作落不到实处,甚至流于形式。“无威不足以立规,不惩无人守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分别结合办公室各类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与职责要求,把它作为对每一个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考核依据,将其工作业绩与效益工资挂钩,把工作业绩作为标尺来衡量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贡献大小。坚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不是单纯凭主观印象来评价,使办公室每个成员都能各司其职、优质高效地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目的。在此基础上,再付之于严格的监督考核,既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推动了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首先,严格的监督考核可以实时了解各部门、人员在规章制度、工作任务以及计划进度等方面的落实情况,有利于进行评比表彰,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严格奖罚的目的。其次,严格的监督考核有利于抓进展找差距。对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和重要工作部署落实、进展情况进行严格监督考核,可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得到具体落实和实施。对工作启动慢,未能按计划完成工作等情况,严格的监督考核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找出差距,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从而以精细的管理促进办公室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总之,精细化管理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意在结果的管理理念。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要以精细管理的工作理念,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笃思善学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力求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精。无论办文、办会、办事,都力争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好上加好,力求零失误。只要把精细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企业办公室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篇14

一、转变观念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首先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在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中,领导干部是带头人,他们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从策划的角度而言,超前的管理意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有先进思想和科学水平的支撑,先进思想和科学创新可以引导人们与时俱进;从执行和实施的角度而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就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以提升执行力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落实和效果。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其次全体员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在解决了领导干部观念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上,全体员工观念转变则必然是我们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动力。因此,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要求和引导广大员工创新观念,摒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旧观念,把精细化的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引入我们日常管理的工作程序中,用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规范我们的行为,努力提升全体员工综合整体素质,强化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广大员工成为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

二、创新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不断总结,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准方案;细者,入微也,穷其根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从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由此可见,“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然而要把精细化纳入我们企业管理过程的实践中并加以推进,观念的创新则是其必然之途径。因为精细化管理是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的,要自我改进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并在创新中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取得了进步。观念的转变只能应对当前,观念的创新才能把握未来。

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的竞争意识,使我们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一个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体,让每一个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对自己的领导负责,而是对我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负责。观念上的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上的进一步改革,管理上的进一步提升,要不断引发和增强员工观念意识的创新,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既是我们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以管理制度为纲,加强精细化管理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管理制度是根据企业发展或工作流程中产生弊病或缺陷,为避免这些弊病或缺陷所形成的措施,形成人人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有些规章制度是吸取血的教训形成的,应该说随着企业的发展,各项管理制度不断的修正,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

完善考核机制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加快生产指令的响应速度,保质、保量的完成船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工作做到有章可依,违章必究,进一步规范我们的行为,使生产、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加强和提高职能人员的责任心,落实责任制考核,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保障。

管理制度是刚性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的各项工作都x不开人,工作要深入细致,以人为本,维护和谐、稳定的局面。深入群众,时刻关注职工的思想波动,保持稳定的局面。积极做好凝聚力工程,服务好职工,服务好外发队伍,做到用心做事,以情留人,充分发挥队伍的积极性,使队伍处于稳定状态。形成精诚团结、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

四、关注细节,精准要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