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范文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一、放宽市场准入

1、降低准入门槛。创办民营科技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及公务员辞职、干部、退伍军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非公司制企业,非关键条件欠缺,由工商部门核发为期一年的临时营业执照。

2、拓宽准入领域。区国有集体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鼓励、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参股、联合、购并、独资的方式参与我区城建、环保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投资建设。

3、放宽准入条件。新注册民营企业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时,除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权属证明外,如租赁不能出据权属证明的,由区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科管办、都市经济园的物管部门出具的同意使用该场所从事经营的证明,可以视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的证明。

二、提高注册效率

4、提供注册帮助。凡新注册资本金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民营企业和进入高科技产业集中地、都市经济园注册低于100万元的企业,除国家规定收取的费用以外,其它费用一律免收。并由所辖街道指定专人实行“一条龙”服务,协助办理前置审批、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投资所需的各项手续。

5、简化注册程序。简化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核发营业执照三级(所、科、局)审批程序,改为由工商分局授权的工商所一站审批、核发营业执照。

三、鼓励投资创业

6、鼓励各类人员投资创业。凡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低保对象、领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个体经营者、随军家属以及当年转业干部、退伍军人等,免收注册登记费用(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对工商管理、市场管理、年检等区权范围内规定的多种费用,实行三年免收。

7、扶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鼓励以创业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为主的培训服务,以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及诚信活动等为主的信用服务,为创办中小企业提供的创业指导、综合服务等为主的创业服务,为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开展的管理咨询、企业诊断、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管理咨询服务,并对获取国家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的服务机构,区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匹配补助资金,中外联办的服务机构优先安排补助资金。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8、设立以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区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民营企业贷款贴息、高科技集中地内企业房租补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产品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专项补助等扶持资金。

9、对新办企业给予三个财政年度扶持。对新办民营企业,当年纳税区级收入在50万元以内的,给予区留成部分的15%三个年度的扶持;当年纳税区级收入在50-100万元的,给予区留成部分的20%三个年度的扶持;当年纳税区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实行一事一议办法确定扶持政策。

10、鼓励重点民营企业发展。对当年区级财政贡献率前20名的民营企业(含法人代表),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优先安排一名区管重点学校或幼儿园入学名额。

11、鼓励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经省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经区政府审核,从认定年度起,增值税、营业税区留成部分,前3年全额扶持,第4至第5年每年扶持50%;企业所得税区留成部分,前2年全额扶持,第3至第5年每年扶持50%。对市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区政府审核,从认定年度起给予两年当年纳税区级留成部分50%的扶持。

12、鼓励民营企业提档升级做响品牌。凡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和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区政府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

13、扶持改制企业。对改制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为民营企业的,可使用原名称、字号、企业联用名称。改制为公司制企业的,企业可选择变更登记程序直接办理变更登记。改制企业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限制的项目,原审批文书在有效期内的,可直接变更登记,不再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免收工商变更费。改制企业视同新注册企业,可享受第10款的扶持政策。对离岗自主创业的职工,可享受第7款的政策。

五、大力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

14、扶持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在政府的引导下,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导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多元化的以服务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经过三年时间逐步形成5000?D10000万元的信贷担保规模。

六、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15、加强区政务中心建设。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严格按《行政许可法》依法办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能,逐步实现网上并联审批。建立与区工商分局办公业务专线联网,实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受理、审查、发照等工作的现场办结。中心收理民营企业投拆,投诉电话84556039。

16、建立对重点民营企业联系挂钩制度。全区重点民营企业实行区级领导、部门、街道三级对口挂钩服务,并明确挂钩服务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单位;要树立服务于企业的思想,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全方位的做好服务。

篇2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民营企业有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户,私营企业户,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户,生产加工型企业户,民营科技企业户。××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总产出万元,产值万元,实现增加值万元,占全县的,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实现利税万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在体制上,民间投资仍以个体户和合伙制为主体,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股份制企业在民营企业总量中只占一小部分,比例仅为:,其他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产权结构单一,投资积累能力不足。在投资方向上,民间投资往往盲目跟风,产业雷同,重复建设,行为短期化,偏好贸易而不愿埋头实业。在产品结构上,大多数以初级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从行业结构上看从事流通的多,加工型、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少。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同样是发展民营经济,享有同样的国家政策,因为思想狭隘,发展畸形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追溯根源主要有六个方面原因。一是开拓市场意识落后。我县许多的个体私营业主思想守旧,只愿意本地发展,不愿离土离乡,到外地开拓市场。在某一领域本地市场需求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宁可在本地的市场中艰难的分得一杯羹,也没有到外地开拓市场的计划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开放的市场意识,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创业的足迹,温州人的经销网络几乎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与这种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相比,我县的经营者小富即安、老守田园的思想观念就十分突出了,并且有极强的地域代表性。二是投资领域单一。人们对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只注重眼前利益,看重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如餐饮业、娱乐业、食品业等服务性行业,这些行业进入壁垒比较低,是民间投资的热点。一旦某一行业出现高利益倾向,投资者便把资金纷纷投向这一行业。目前,我县娱乐业、服务业的民营经济数量已经饱和,但仍有不少人把投资方向定位在这两个行业,盲目投资再加上有限的消费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造成一些投资经营者经济上的损失以致从这个领域当中被淘汰,造成资本的浪费。三是发展新兴产业认识不足。目前,民间投资者投资的方向大多是正在收益的热门行业,缺乏独创精神和超前意识,对新兴产业常抱有怀疑的态度,在犹豫中就被别人抢占了先机,等意识到它的可投资性,别人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走抢占不到市场,也就会错过赚钱的机会。四是经营行为不够规范。个别经营户的守法意识淡薄,缺乏诚信,无证经营、违章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假冒伪劣等问题屡屡发生。这不仅给国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危害,而且也严重地损害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声誉,影响了其快速健康发展。五是职工权益缺乏保障。有些私企中工人的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民工不仅超时工作,而且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更谈不上福利待遇、工伤保险等,劳资双方缺乏沟通的渠道及合同约束,员工利益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出现意外往往引发经济纠纷。这样就难于吸引人才,影响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如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的地区,城市经济能力及城市功能提升的也快,我县要实现撤县建市、建设松嫩流域富裕县的目标,就必须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及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共性就是缺少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引导。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信息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要靠投资,投资能否获得好的收益主要在于投资决策。要选好投资方向,需要信息支持。因此民营经济发展必须重视信息,在决策前需要了解将要投资的行业和产品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状况、供需情况、国内外主要厂家及其市场份额、产品的发展方向和更新换代情况、市场前景、生产厂家的发展计划等。其次,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要对投资的效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确认可行后再决策,可以减少投资损失。政府应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形式,各类商业信息,信息内容要紧紧围绕百姓投资的需求及投资专家对一些行业指导性的分析和评论上,真正发挥政府信息引导功能,增强民营经济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为民营经济投资的社会化创造条件,鼓励民间经济积极开展资本运营。二加大是政策扶持。民间资本积累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如何让百姓把自己手中的钱拿出来创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合理引导。目前,许多优惠政策都是针对大型企业倾斜,对民营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政策。我们可以借鉴外地的经验,重点在资金融通,税收减免、土地租金优惠和相关土地开发等方面,制定吸引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通过创造宽松有序环境、保护民间投资者的正当权益,鼓励民间自主创业。三是发展中介组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投资局势变化也很快,民营经济要找准发展方向,没有中介组织的服务是不行的。目前,我县有各类经济人人,行业协会个,这些已经满足不了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要培育、壮大各类中介组织,完善中介组织的服务、引导功能,把中介组织建成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建成民营企业可信赖的服务机构。四是依托区域资源。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业的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发展民营企业,通过办基地、拓市场、推广科技等多种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农业,壮大民营经济。五是减少发展成本。民营经济大多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低,正适合我县劳动力市场人才的层次。所以应该把发展民营经济的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上,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生产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利用低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六是更新投资观念。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民众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自主创业精神,是典型的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经济形态。因此,要调动百姓求 富思变的创造力,培育不靠政府靠市场,不找政府找项目的创业精神,形成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民营经济发展局面。

三、发展民营经济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我们在努力壮大民营经济的同时也要澄清模糊认识,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篇3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结合,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对我市现有的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因企制宜,逐一落实培育壮大的具体措施。要引导和支持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尽快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领域,壮大发展规模。要大力支持成长性好、后发力强的重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加快产品开发,扩张生产能力,实现裂变发展,并对他们实施重奖。要引导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围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与支柱产业相配套,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子,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当地农产品、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

篇4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结合,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对我市现有的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因企制宜,逐一落实培育壮大的具体措施。要引导和支持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尽快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领域,壮大发展规模。要大力支持成长性好、后发力强的重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加快产品开发,扩张生产能力,实现裂变发展,并对他们实施重奖。要引导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围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与支柱产业相配套,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子,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当地农产品、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

篇5

一、切实抓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平台

1、下大力抓好《温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市里成立了“温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产业园区建设、企业做大做强与机制创新、商贸发展三个工作推进组。制订有关政策措施及年度实施计划,分解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温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县(市、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切实落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

2、进一步明确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根据产业发展客观规律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体现“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结构调整方针,按照“引进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做大做强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思路,以产业导向政策为抓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努力培育装备制造业,着力抓好造船业、汽摩配、电工电器、装备工业、石化工业等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发展。

3、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按照《温州市当前优先发展的

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指导性目录》和《温州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企业,加大整治力度。

4、进一步整合提升产业园区。重点是抓好《关于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突出抓好12个重点产业园和27个国字号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群体。

二、加大工业性投入,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1、集中力量抓好一批能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的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项目。将省市有关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到这些项目上去,形成合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新格局。启动“百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程”,每年有重点地筛选20个左右涉及本市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全力进行攻关,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

2、进一步加大对大、高、优技改项目的扶持和引导力度。2005年全市工业性投资及技改投资比去年计划增长20%以上,总额达到188亿元以上。落实一批省、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建立工业投资项目目标责任制,将今年188亿元的工业性投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并按照“温州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县(市、区)工业投资工作考核办法”,加强考核和督查落实。

3、加快全国性制造中心和重要产业基地的建设。按照省里的部署,全力建

设好六大全国重要产业基地和六大全国性制造中心,突出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推动主要产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三、继续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抓好品牌资源的整合和对接,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1、积极推进品牌对接。把工作重点放在品牌整合、对接,扩大品牌效应上来,真正打响产业品牌,努力推进品牌温州建设。总结夏蒙同意大利杰尼亚合作的经验,再争取推进几个国际知名品牌同温州有条件的企业、产品或产业的对接。

2、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全市现有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为龙头,实行品牌联合策略,采用虚拟制造、加盟连锁等现代经营方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入知名品牌的生产链、营销链等环节,进一步做大本市品牌产品,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壮大品牌经济。

3、加大培育品牌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性、区域性品牌群体,做大做强“国字号”产业基地。加大温州品牌的宣传力度,开展“温州制造”系列推介活动,帮助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再创若干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四、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整合,培育扶持大企业大集团,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l、积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整合一批中小企业。计划在阀门、印刷、服装、不锈钢等几个主要传统产业进行试点和跟踪服务,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整合一批中小企业,提高本市传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进一步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市政府公布的852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将在融资担保、标准厂房、用地用电、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还优选一批产值在500万以下,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小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使其尽快成长为规模型企业。

3、抓好对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工作。重点抓好《关于进一步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若干政策意见》的贯彻落实。定期公布工业企业规模排序50强名单;指导帮助56家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对象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下半年认定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落实有关扶持政策。

五、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1、确保“一号工程”目标的实现。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强化奖惩,形成全市上下抓招商的浓厚氛围,确保全年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目标的实现。

2、注重“招商选资”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企业。高度重视对内开放,力争在引进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增强开放意识,发挥其引资主体作用。把开发区(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招商项目用地难和落地难问题。

3、加快“走出去”步伐。以境外资源开发和跨国并购为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提高本市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1、实行挂钩联系制度。由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分工与重点骨干企业挂钩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对全市列入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的企业和“五个一批”企业及成长型中小企业逐个进行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制定扶持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