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范文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篇1

一、放宽市场准入

1、降低准入门槛。创办民营科技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及公务员辞职、干部、退伍军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非公司制企业,非关键条件欠缺,由工商部门核发为期一年的临时营业执照。

2、拓宽准入领域。区国有集体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鼓励、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参股、联合、购并、独资的方式参与我区城建、环保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投资建设。

3、放宽准入条件。新注册民营企业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时,除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权属证明外,如租赁不能出据权属证明的,由区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科管办、都市经济园的物管部门出具的同意使用该场所从事经营的证明,可以视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的证明。

二、提高注册效率

4、提供注册帮助。凡新注册资本金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民营企业和进入高科技产业集中地、都市经济园注册低于100万元的企业,除国家规定收取的费用以外,其它费用一律免收。并由所辖街道指定专人实行“一条龙”服务,协助办理前置审批、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投资所需的各项手续。

5、简化注册程序。简化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核发营业执照三级(所、科、局)审批程序,改为由工商分局授权的工商所一站审批、核发营业执照。

三、鼓励投资创业

6、鼓励各类人员投资创业。凡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低保对象、领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个体经营者、随军家属以及当年转业干部、退伍军人等,免收注册登记费用(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对工商管理、市场管理、年检等区权范围内规定的多种费用,实行三年免收。

7、扶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鼓励以创业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为主的培训服务,以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及诚信活动等为主的信用服务,为创办中小企业提供的创业指导、综合服务等为主的创业服务,为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开展的管理咨询、企业诊断、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管理咨询服务,并对获取国家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的服务机构,区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匹配补助资金,中外联办的服务机构优先安排补助资金。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8、设立以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区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民营企业贷款贴息、高科技集中地内企业房租补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产品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专项补助等扶持资金。

9、对新办企业给予三个财政年度扶持。对新办民营企业,当年纳税区级收入在50万元以内的,给予区留成部分的15%三个年度的扶持;当年纳税区级收入在50-100万元的,给予区留成部分的20%三个年度的扶持;当年纳税区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实行一事一议办法确定扶持政策。

10、鼓励重点民营企业发展。对当年区级财政贡献率前20名的民营企业(含法人代表),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优先安排一名区管重点学校或幼儿园入学名额。

11、鼓励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经省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经区政府审核,从认定年度起,增值税、营业税区留成部分,前3年全额扶持,第4至第5年每年扶持50%;企业所得税区留成部分,前2年全额扶持,第3至第5年每年扶持50%。对市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区政府审核,从认定年度起给予两年当年纳税区级留成部分50%的扶持。

12、鼓励民营企业提档升级做响品牌。凡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和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区政府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

13、扶持改制企业。对改制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为民营企业的,可使用原名称、字号、企业联用名称。改制为公司制企业的,企业可选择变更登记程序直接办理变更登记。改制企业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限制的项目,原审批文书在有效期内的,可直接变更登记,不再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免收工商变更费。改制企业视同新注册企业,可享受第10款的扶持政策。对离岗自主创业的职工,可享受第7款的政策。

五、大力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

14、扶持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在政府的引导下,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导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多元化的以服务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经过三年时间逐步形成5000?D10000万元的信贷担保规模。

六、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15、加强区政务中心建设。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严格按《行政许可法》依法办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能,逐步实现网上并联审批。建立与区工商分局办公业务专线联网,实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受理、审查、发照等工作的现场办结。中心收理民营企业投拆,投诉电话84556039。

16、建立对重点民营企业联系挂钩制度。全区重点民营企业实行区级领导、部门、街道三级对口挂钩服务,并明确挂钩服务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单位;要树立服务于企业的思想,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全方位的做好服务。

篇2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民营企业有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户,私营企业户,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户,生产加工型企业户,民营科技企业户。××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总产出万元,产值万元,实现增加值万元,占全县的,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实现利税万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在体制上,民间投资仍以个体户和合伙制为主体,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股份制企业在民营企业总量中只占一小部分,比例仅为:,其他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产权结构单一,投资积累能力不足。在投资方向上,民间投资往往盲目跟风,产业雷同,重复建设,行为短期化,偏好贸易而不愿埋头实业。在产品结构上,大多数以初级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从行业结构上看从事流通的多,加工型、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少。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同样是发展民营经济,享有同样的国家政策,因为思想狭隘,发展畸形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追溯根源主要有六个方面原因。一是开拓市场意识落后。我县许多的个体私营业主思想守旧,只愿意本地发展,不愿离土离乡,到外地开拓市场。在某一领域本地市场需求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宁可在本地的市场中艰难的分得一杯羹,也没有到外地开拓市场的计划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开放的市场意识,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创业的足迹,温州人的经销网络几乎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与这种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相比,我县的经营者小富即安、老守田园的思想观念就十分突出了,并且有极强的地域代表性。二是投资领域单一。人们对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只注重眼前利益,看重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如餐饮业、娱乐业、食品业等服务性行业,这些行业进入壁垒比较低,是民间投资的热点。一旦某一行业出现高利益倾向,投资者便把资金纷纷投向这一行业。目前,我县娱乐业、服务业的民营经济数量已经饱和,但仍有不少人把投资方向定位在这两个行业,盲目投资再加上有限的消费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会造成一些投资经营者经济上的损失以致从这个领域当中被淘汰,造成资本的浪费。三是发展新兴产业认识不足。目前,民间投资者投资的方向大多是正在收益的热门行业,缺乏独创精神和超前意识,对新兴产业常抱有怀疑的态度,在犹豫中就被别人抢占了先机,等意识到它的可投资性,别人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走抢占不到市场,也就会错过赚钱的机会。四是经营行为不够规范。个别经营户的守法意识淡薄,缺乏诚信,无证经营、违章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假冒伪劣等问题屡屡发生。这不仅给国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危害,而且也严重地损害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声誉,影响了其快速健康发展。五是职工权益缺乏保障。有些私企中工人的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民工不仅超时工作,而且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更谈不上福利待遇、工伤保险等,劳资双方缺乏沟通的渠道及合同约束,员工利益得不到有关法律的保护,出现意外往往引发经济纠纷。这样就难于吸引人才,影响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如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的地区,城市经济能力及城市功能提升的也快,我县要实现撤县建市、建设松嫩流域富裕县的目标,就必须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及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共性就是缺少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引导。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信息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要靠投资,投资能否获得好的收益主要在于投资决策。要选好投资方向,需要信息支持。因此民营经济发展必须重视信息,在决策前需要了解将要投资的行业和产品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状况、供需情况、国内外主要厂家及其市场份额、产品的发展方向和更新换代情况、市场前景、生产厂家的发展计划等。其次,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要对投资的效果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确认可行后再决策,可以减少投资损失。政府应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形式,各类商业信息,信息内容要紧紧围绕百姓投资的需求及投资专家对一些行业指导性的分析和评论上,真正发挥政府信息引导功能,增强民营经济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为民营经济投资的社会化创造条件,鼓励民间经济积极开展资本运营。二加大是政策扶持。民间资本积累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如何让百姓把自己手中的钱拿出来创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还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合理引导。目前,许多优惠政策都是针对大型企业倾斜,对民营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政策。我们可以借鉴外地的经验,重点在资金融通,税收减免、土地租金优惠和相关土地开发等方面,制定吸引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通过创造宽松有序环境、保护民间投资者的正当权益,鼓励民间自主创业。三是发展中介组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投资局势变化也很快,民营经济要找准发展方向,没有中介组织的服务是不行的。目前,我县有各类经济人人,行业协会个,这些已经满足不了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要培育、壮大各类中介组织,完善中介组织的服务、引导功能,把中介组织建成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建成民营企业可信赖的服务机构。四是依托区域资源。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业的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发展民营企业,通过办基地、拓市场、推广科技等多种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农业,壮大民营经济。五是减少发展成本。民营经济大多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低,正适合我县劳动力市场人才的层次。所以应该把发展民营经济的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上,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生产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利用低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六是更新投资观念。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民众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自主创业精神,是典型的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经济形态。因此,要调动百姓求 富思变的创造力,培育不靠政府靠市场,不找政府找项目的创业精神,形成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民营经济发展局面。

三、发展民营经济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我们在努力壮大民营经济的同时也要澄清模糊认识,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篇3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结合,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对我市现有的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因企制宜,逐一落实培育壮大的具体措施。要引导和支持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尽快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领域,壮大发展规模。要大力支持成长性好、后发力强的重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加快产品开发,扩张生产能力,实现裂变发展,并对他们实施重奖。要引导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围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与支柱产业相配套,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子,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当地农产品、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

篇4

一、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结合,加快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对我市现有的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排队,因企制宜,逐一落实培育壮大的具体措施。要引导和支持运行质量好、扩张能力强的企业尽快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领域,壮大发展规模。要大力支持成长性好、后发力强的重点民营科技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加快产品开发,扩张生产能力,实现裂变发展,并对他们实施重奖。要引导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围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与支柱产业相配套,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子,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群。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当地农产品、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

篇5

一、切实抓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平台

1、下大力抓好《温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市里成立了“温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产业园区建设、企业做大做强与机制创新、商贸发展三个工作推进组。制订有关政策措施及年度实施计划,分解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温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县(市、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切实落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

2、进一步明确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根据产业发展客观规律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体现“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结构调整方针,按照“引进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做大做强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思路,以产业导向政策为抓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努力培育装备制造业,着力抓好造船业、汽摩配、电工电器、装备工业、石化工业等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发展。

3、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按照《温州市当前优先发展的

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指导性目录》和《温州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企业,加大整治力度。

4、进一步整合提升产业园区。重点是抓好《关于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突出抓好12个重点产业园和27个国字号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群体。

二、加大工业性投入,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1、集中力量抓好一批能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的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项目。将省市有关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到这些项目上去,形成合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新格局。启动“百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程”,每年有重点地筛选20个左右涉及本市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全力进行攻关,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

2、进一步加大对大、高、优技改项目的扶持和引导力度。2005年全市工业性投资及技改投资比去年计划增长20%以上,总额达到188亿元以上。落实一批省、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建立工业投资项目目标责任制,将今年188亿元的工业性投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并按照“温州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县(市、区)工业投资工作考核办法”,加强考核和督查落实。

3、加快全国性制造中心和重要产业基地的建设。按照省里的部署,全力建

设好六大全国重要产业基地和六大全国性制造中心,突出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推动主要产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三、继续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抓好品牌资源的整合和对接,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1、积极推进品牌对接。把工作重点放在品牌整合、对接,扩大品牌效应上来,真正打响产业品牌,努力推进品牌温州建设。总结夏蒙同意大利杰尼亚合作的经验,再争取推进几个国际知名品牌同温州有条件的企业、产品或产业的对接。

2、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全市现有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为龙头,实行品牌联合策略,采用虚拟制造、加盟连锁等现代经营方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入知名品牌的生产链、营销链等环节,进一步做大本市品牌产品,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壮大品牌经济。

3、加大培育品牌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性、区域性品牌群体,做大做强“国字号”产业基地。加大温州品牌的宣传力度,开展“温州制造”系列推介活动,帮助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再创若干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四、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整合,培育扶持大企业大集团,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l、积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整合一批中小企业。计划在阀门、印刷、服装、不锈钢等几个主要传统产业进行试点和跟踪服务,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整合一批中小企业,提高本市传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进一步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市政府公布的852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将在融资担保、标准厂房、用地用电、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还优选一批产值在500万以下,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小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使其尽快成长为规模型企业。

3、抓好对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工作。重点抓好《关于进一步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若干政策意见》的贯彻落实。定期公布工业企业规模排序50强名单;指导帮助56家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对象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下半年认定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落实有关扶持政策。

五、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1、确保“一号工程”目标的实现。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强化奖惩,形成全市上下抓招商的浓厚氛围,确保全年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目标的实现。

2、注重“招商选资”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企业。高度重视对内开放,力争在引进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增强开放意识,发挥其引资主体作用。把开发区(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招商项目用地难和落地难问题。

3、加快“走出去”步伐。以境外资源开发和跨国并购为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提高本市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1、实行挂钩联系制度。由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分工与重点骨干企业挂钩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对全市列入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的企业和“五个一批”企业及成长型中小企业逐个进行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制定扶持政策措施。

篇6

这次会议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区各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全力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二是总结分析一季度以来全区经济的运行情况,研究部署二季度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继续保持和提升我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实现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超半”。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的意见,讲二个问题。

一、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大力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区各级认真贯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民众自主创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民营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经营领域逐步扩大,结构层次明显提升,贡献份额不断提高,成为我区发展最快的经济增长点。至××××年底,全区共有各类民营企业家,完成销售收入亿元,从业人员超万人,分别占到全区的、和。可以说,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生力军,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富民强区和“两个率先”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基于民营经济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省、市都就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浙江等地考察取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充分说明:各级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正在给予更多的关注,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联系我区的实际,我区的民营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并开始显露出较强的发展潜力。突出地表现在:一是一部分由上世纪年代乡镇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通过磨合、发展和扩张、提升,正在孕育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原有的工业主体产业在经历了市场经济洗礼后,通过自身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正在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三是随着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逐步交融发展,为民营经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制约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人才、资金、政策等因素正在逐步改善,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上朝着更加宽松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是我们顺势而为的必然之作。在机遇面前,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加大力度,推进我区民营经济的加速发展。

(一)确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调整和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和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加快经济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实施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民资外资“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继续重视抓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到更加突出地位,自觉确立起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的强烈意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兴起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加速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三点:一是要进一步认识发展民营经济在建设“两个率先”新锡山中的地位作用。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强区经济、动力经济。加快建设“两个率先”新锡山,富民是难点、是关键、是根本。民营经济源于民众,植根本土,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最有条件成为创造民众财富、实现“两个率先”的生力军。因此,如果没有锡山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难以为“两个率先”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锡山就难以顺利实现“两个率先”新锡山的宏伟目标。二是要清醒认识到我区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存在的不足。我区在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民众的创业激情还没有充分激发,全民创业、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城市文化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型、龙头型、科技型、品牌型企业还不多,能够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企业还不多;企业结构层次还不高,名牌产品数量相对较少,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外向开拓不足,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相对较弱;市场与产业互动的能力不强,除车辆行业外,还没有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交易市场,营销方式创新不够;创业环境还不够宽松,政府管理有待于加快创新。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三是要全力突破制约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思想、政策和体制瓶颈。要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观念,引导、激发我区的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在创业发展上敢为人先,在发展规模上做大做强,在经营效益上争创一流,敢于到国际市场比强弱,与世界知名企业争高低。要坚决纠正政策规定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牢固树立“服务为本”思想,变“与民争利”为“为民谋利”,努力营造有利于民众创业、民企成长的良好政策环境。要坚决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加快推行“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理顺关系,健全网络,形成健全、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二)突出抓好现有重量级、超规模、高水平民营企业的提升扩张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已经拥有了一批如红豆、兴达、众星等在同行业中有一定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和民营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形象,支撑了一方的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必须突出重点、加强帮促,以现有重量级、超规模、高水平民营企业的扩张发展来提升全区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一是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机制创新。要引导企业逐步打破产权封闭的模式,有条件的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快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重点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由单一化、个人化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组织形式由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发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采取联合重组、相互参股等办法,做大做强。二是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发展。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鼓励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结合,共建技术中心,加快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国内和国际知名品牌。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扩大与外资企业和世界著名品牌的配套协作,融入跨国公司生产、营销体系。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快“走出去”,不断扩大产品出口,开展境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要支持民营企业推进管理创新,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重点民营企业的帮促工作。要围绕树立一批“领跑型”企业、提升一批“优势型”企业、抓好一批“支撑型”企业、培育一批“后劲型”企业的发展要求,排队帮促,提升企业发展目标规划,明确新的发展定位。要充分发挥政府和机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帮助重点民营企业搞好扩张提升发展的规划实施工作,切实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到位,促其加快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尽快形成我区的支柱企业群体。

(三)充分激发“全民创业、家家致富”的社会活力。民众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要努力发扬锡山人民智慧勤劳、诚信务实、善办实业的优良传统,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全社会着力培育全民创业精神,树立“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时代意识,形成“崇尚创业、敢于创业、艰苦创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有利于民众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把一切有能力创业的人才解放出来,使千家万户的创业热情和冲动充分发挥出来。要大力培植民营经济发展主体,努力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发展一、二、三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形成全区民营经济竞相发展、各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要建设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进一步降低企业发展门槛,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改进服务方式,规范管理执法行为,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使企业轻装上阵。机关各部门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全力推行“首错告诫制”。要形成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依据市场经济原则,加快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政策规定,严格执行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政策法规,使民众放心投资,放胆经营,在全区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真正把我区建设成为民营经济的最佳成长发展区,使民营经济成为重要的发展后劲和增长主体。

(四)切实加大激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省、市、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不少民营企业反映,我们在政策支持和落实方面还存在差距。这里面既有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也有政策落实不力的问题,主要是有的部门不够主动,企业不够了解,落实没有到位。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落实力度。最近,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的发展实际,区委、区政府将研究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意见》及三个配套政策意见。区委、区政府出台这些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和服务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一视同仁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在五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二是加快构建公平竞争平台;三是切实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和减少行政事业收费;四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财政扶持力度;五是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这些政策在制定出台前,区有关部门已经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协调工作,形成了一致认识。希望各职能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特别是要统一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带头落实政策,搞好服务。对与本部门有关的政策措施,一定要全面兑现,不打折扣;该放的权要坚决放下去,绝不允许擅自截留;政策规定放的要坚决放到位,绝不允许以政策之利谋取部门之私,以确保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企业,充分释放政策的巨大能量和积极效应。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职能部门自身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需要协商的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区委、区政府将对执行政策的情况加强督查,对落实不力的要公开批评,对的要追究责任。

(五)着力主攻区内外民资的引进投入。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全社会对民间投资的重视,国内民间投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已经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各级要紧紧抓住当前民资涌动的大好时机,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式,跨区域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民间资本,全力拓宽民资吸纳范围。一是积极推动本地民资的发展。要激活区内闲散资金,加快资本要素的集聚,培育壮大发展民营经济的根植动力。要鼓励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搞好产业延伸和合作,加快裂变扩张,组成以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为纽带的民营企业集团。二是做好区外民资的招商引资工作。要积极利用我区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地缘、区位和市场优势,进一步策划好、组织好针对民间资本的专题招商推介活动。要将眼光瞄准民营经济发达地区,顺应区外大集团、大企业的转移扩张要求,积极做好民间资本对接服务,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的资金、技术和项目,扩张民营经济总量,提升发展层次。三是做好退城进园产业的承接工作。要加强与无锡市产业布局调整的承接,大力吸引无锡城区退二进三转移出来的企业到我区投资发展,同时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这部分企业的改组改造,用足用好国有、集体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资源,使之成为民营经济新的培养基,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固本强基的作用。

(六)加快推进各类民营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要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在开发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中发展的规划引导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通过提供各种便利举措和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集中建造或承租标准厂房,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密度,促进企业集群、产业集聚,进一步集约利用土地,增强民营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发挥各类科技载体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锡山新材料基地、“”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筹建民营企业科技孵化园区。鼓励民营企业积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申请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鼓励专家学者以科研成果、技术入股民营企业,或在民营企业兼职,逐步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基地。三是优化服务载体建设。要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规定》的“十不准”要求,即不准乱收费、不准乱罚款、不准乱摊派、不准乱检查、不准推诿扯皮、不准擅自设立行政许可事项、不准强迫实行招标投标、不准强迫、不准指定供应商、不准刁难报复企业。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七)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一是进一步强化对民营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委将建立民营经济发展协调机构,以加强对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协调和研究工作,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工作目标,并通过定期分析研究全区民营经济的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阶段性工作措施。二是加强与有关行业的沟通、争取工作,提出改进和解决的建议和办法,发挥好政府职能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要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力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区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与重点民营企业挂钩联系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和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大帮扶力度,希望区、镇二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落实好这一制度,切实发挥好帮扶作用。三是加快行业协会的发展。要发挥和完善行业协会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利益的功能。建立保障行业职能顺利实施的制度体系,确立行业协会地位,保障其机制的正常运转以及对成员企业的有效监督和自律。要制定鼓励行业协会发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政策措施,明确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关系。要赋予行业协会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自治权,使之具备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能力,真正成为民营企业自愿参加、组合的自律组织。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像重视开放型经济发展一样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协调一致,齐心协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努力使我区的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兴起新的。

二、坚定信心,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二季度经济工作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紧紧围绕建设“两个率先”新锡山的总体目标,按照“全面开放、整体开发”的要求,抢抓先机,奋力开拓,全区经济发展“走势健康、开局良好”。预计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营业收入亿元,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工业投入亿元,增长;外贸供货额亿元,增长;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增长;协议注册外资亿美元,增长;到位注册外资亿美元,增长;全部开票销售收入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一季度经济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经济协调增长。一季度全区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全部工业开票销售亿元,增长;工业用电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工业利税增长。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的支撑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全区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到全区总量的;新材料与电子、精密机械与车辆、高特纺织与服装三大产业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区总量的。

二是招商强势推进。一季度全区新批外资企业家,其中超万美元项目个、超千万美元项目个,投资总额亿美元。目前,正在办理审批的外资项目个,其中投资总额超亿美元的项目个。内资引进取得了重大突破,总投资超亿元的清华同方、超亿元的东方国际轻纺城等一批重大内资项目落户锡山,这些项目的引进,将极大地优化和提升我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

三是商贸服务活跃。一季度克服粮油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保证了消费品市场的供求两旺。预计全区完成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市场集聚的洼地效应越趋明显,一季度东亭和东北塘通江两大道口商贸市场共完成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无锡大明不锈钢预计一季度可实现销售亿元,同比实现翻一番。重点市场建设积极启动,东方国际轻纺(服装)城、大明不锈钢市场二期、南方物流、宏普金属材料市场、鸿山家具城等重点市场将相继开工建设。

四是发展环境趋优。平稳实施了部分镇行政区划的调整,整合新的发展板块。继续推进锡山城区板块式改造建设,华夏路等骨干道路的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积极推进东部片区的开发建设,锡东大道已完成主体工程的。城镇绿化美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深化,城市形象进一步改善。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工作全面启动,工商、税务登记整建制纳入区行政审批中心,初步建成“市场准入”一条龙审批新机制。

五是精神状态振奋。全区干部群众面对资源紧、政策严、要素缺的新形势,坚持加快发展信心不动摇,坚持全年目标不动摇和工作措施不动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思考并勇于破解各种难题,力争统筹发展、加快发展,全区上下呈现了心齐、气顺、劲足抓发展的生动工作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是竞争发展的优势还不强。经济结构、产业层次和发展格局还不适应统筹发展、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水平还不高,竞争发展的优势还不强。二是要素制约矛盾突出。以电力、土地资源、原材料、货币信贷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要素的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同时,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将进一步增加企业成本尤其是地方财政支付压力。三是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征地拆迁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影响了建设和发展的进程。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在下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当然,我们也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继续向好。在一季度取得开门红的基础上,各级要立足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围绕加快扩大经济总量、加快提升经济集约发展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增强竞争能力和致富群众等工作重点,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握全局、突破重点,确保上半年“双过半”。重点要切实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在经济工作中确立统筹发展、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增强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总的是要求各级按照能快则快的发展要求,在保持现有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作为基层的领导同志,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要求,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深化发展思想,提高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契机,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振奋发展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开放、整体开发”战略,并联系各自的发展和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准确定位好各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方向,科学把握和处理好加快发展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科学性,更体现长远性,更能确保可持续性。只要我们在这方面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发展动力就会更足,就一定会使我区的发展更加健康、活力更强,就一定会在更加长远的发展竞争中体现更强的优势和潜力。

(二)努力突破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充分提高现有企业的产出增量。政府的最大职能是服务,而目前服务的最大体现是如何帮助企业解决要素制约,抓好现生产,提高企业的产出增量。各镇、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这一新的发展形势,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最大限度地缓解生产要素的供需矛盾。在用地方面,要在继续尽最大努力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加大现有土地资源的调整和整合,按照急需先用、择优供地的原则,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在用电方面,要加强和改进供电工作,抓紧做好厚桥变、东亭变、羊尖三房变、东区大坝变、健鼎变等电力设施的建设扩容,确保今年我区的重点变电设施按期建成使用;严格落实企业用电错峰管理,引导企业通过避峰用电、添置发电设备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弥补用电缺口。在原材料方面,要鼓励企业建立原材料基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原材料成本;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等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和手段,减少生产损耗,有效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波动带来的影响。在服务对象上,要重点帮助家规模型企业和家增量型企业做好生产要素的调度平衡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要素条件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企业产出增量的潜能,以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确保“双过半”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加强招商引资攻势,不断提高内外资引进规模和水平。在下阶段招商引资工作上,我们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引进重大项目上的良好效应,继续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招商攻势。随着国家对土地管理政策的强化,开发区要适时调整开放开发的理念和思路,走内涵提升和环境优势致胜的开放开发新路子。要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提高单位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密度,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在对外招商的重点方向、重点策略和力量组织上,要把重点放在特色产业的培育和集聚上,放在现代终端产品制造企业、高科技高产出企业的引进上,放在带动效应明显的大型市场的建设推进上,放在城市化环境的进一步美化优化上。要按照年度引进重点内外资项目的目标任务,抓紧落实主攻措施,使开发区不仅成为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龙头,而且要成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和示范。二是组织好重点对外招商活动,推出新的发展载体和板块。要在做好并镇后续工作,重新规划定位重点工业集中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二季度区、镇将要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对外招商活动,托出发展载体,打响地方发展品牌,争取在镇级的对外开放水平上实现较大的突破,形成东西并进、联动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本月下旬,区里将组织赴温州、厦门两地举办投资说明会,各镇一方面要积极参与配合,另一方面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大做招商文章,扩大引资成效。三是主动加强与无锡市区工业企业的对接。要紧紧抓住无锡市区工业布局调整的有利契机,主动出击,加强与市区工业企业的接触,推出我区的发展优势,争取更多的市区工业企业转移到我区发展,从而较好地降低我区的招商成本,缩短产业集聚和经济扩张的周期。四是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服务工作。要切实抓好已签约外资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资金到位,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引进以后的推进服务工作,特别是项目建设的前期服务工作。这是我们投资服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区加快扩张经济总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各地要加强工作力量,强化项目建设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中有关问题的协调和解决,尽快发挥重点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促进作用。

(四)一着不让抓好后劲投入,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各级要继续深化抓投入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围绕全社会投入超百亿、工业投入超亿元的目标,认真排查既定投入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通过抓项目开工促投入、抓民资引进促投入、抓企业的技改扩能促投入、抓工业园区的开发促投入等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力度。要精心组织实施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对超千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要明确专人负责,加强跟踪服务,促其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早竣工、早投产,尽快将项目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要按照建设无锡国际制造业基地产业集群区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布局集中化战略,依托骨干优势企业,优先发展新材料与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与车辆制造、高特纺织与服装加工等三大制造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努力成为无锡工业经济的特色板块和优势区域。要大力抓好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商贸园区和重点市场建设。要继续突出重点,加速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大力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工业设计水平和现代管理水平。要继续大力培育规模骨干企业,抓紧研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排出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强、发展后劲足的优势骨干企业,进行重点规划、重点帮促、重点服务,着力提升全区规模企业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联合,积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五)突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今年的道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全部确定,有的已经进入了紧张施工阶段。这些重点道路和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后,不仅将进一步推进“全面开放、整体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而且将使我区的发展格局、发展环境和城市化面貌产生较为明显的改观。各级要围绕“开发区要强起来,锡山城区要靓起来,东部片区开发要热起来”的目标,继续狠下决心,突破推进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环境建设。要抓紧搞好新型城镇组团建设规划,力争上半年完成。新设镇要结合城镇规划建设,切实抓好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要抓紧建设项目的落实推进,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的规范管理,使在建、拟建项目能快启动的尽量快启动,能早竣工的尽量早竣工。区机关职能部门和所涉及的有关乡镇,都要围绕“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早日竣工”的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发扬雷厉风行、求真务实作风和顽强拼搏的工作精神,加快拆迁安置和施工进度,严格建设项目的“四制”,使这些工程在建成后成为展现我区发展成果和工作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具体目标如下:⒈加快锡东大道建设,确保年内全线通车;⒉全面展开开发区东区和安镇中组团工业园区的主要区间道路建设;⒊对条农村道路争取尽快开工建设。⒋搞好城区范围条道路的改造建设,其中华夏路、锡州路、学前东路、二泉路、学士路、隆亭路要力争在元旦前竣工通车,迎宾路、友谊路、柏庄路和条区间路要抓紧做好改造规划,适时启动,争取在春节前竣工通车。⒌年内完成锡山商贸中心、锡山市民休闲健身园的主体工程。⒍全面启动河道整治工程,今年要基本完成河道沟通工程,启动调水工程,建设好景观样板工程。⒎继续加快天一中学新校区的建设管理工作,确保月份实现招生目标。⒏加强对电力设施、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协调推进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有关部门要围绕工程推进要求,积极组织好资金的筹集和调度工作,抓紧做好经营土地的空间拓展、储备、规划、拆迁安置和土地指标的组织、协调,努力提高包装、经营水平,为我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六)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实现增收增效目标。一要抓好粮食生产和农副业生产。在当前粮食价格连续上扬的新形势下,各级要高度重视和抓好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做好以水利工程、农资准备为主的春耕备耕工作,动员农民种足种好水稻。要积极引进有市场、高附加值的名特优新品种,确保农副产品持续旺销、畅销,农民得到实惠。二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围绕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无公害、特色优质农产品,建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推进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基地化、优质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建设。三要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认真实施农业税征收改革政策,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不折不扣地实施好征地补偿政策,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推动农民增收的第一举措来抓,广开就业门路,加快构建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加强就业培训,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要加快推进农村社保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政策标准,创新保障投入机制,切实提升农民的保障水平。要加快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启动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资源性资产经营新路子,不断拓宽村级经济发展渠道。要参与好无锡市组织的“百村奔小康”工程,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

篇7

1.强化四项措施,加快载体建设步伐。一是加强引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善于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把“合工兴工、开放推动”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作为借力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来抓,以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为取向,着眼于培育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尽快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推动我县民营经济跃上新的台阶。二是突出载体。工业园区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载体、主阵地。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园区健康发展,对园区的规划布局、运作机制、项目建设、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建设管理等进行全面规范,努力使园区成为吸引民营经济发展的集聚地;根据“四镇一线工业走廊”的区位特点、产业特色、配套优势和人文优势,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以特立园、以特取胜、差别化发展。三是整合提升。加强园区功能的整合提升,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建设机制,引导和支持园区建立质检、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机构,构筑有利于民营经济集聚和产业发展的平台。四是培育基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引进市场化模式,引导企业参与竹木等加工用材基地建设,把庆元培育成为全国重点的竹筷、铅笔和高档木门生产基地。

2.强化四个重点,扩大民营企业规模。一是抓重点企业。在技改投入、外资嫁接、技术创新、争创名牌等方面给予重点服务和扶持;帮助重点科技型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开发国家重点扶持的“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项目。二是抓重点产品。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市场占有率高、规模大的特色产品,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争创国家级和省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三是抓重点项目。对投入5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尤其是超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跟踪服务,推进企业上规模。四是抓重点方向。支持具有较强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要着眼于追赶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制定实施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强做大;推动民营中小型企业向“专、精、新”方向发展;鼓励竹筷、木门、食用菌等龙头企业将关联、配套的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形成以技术、资本、品牌、市场网络等为纽带的分工协作体系,特别是要着重引导竹制品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前置”,把前期粗加工工序转移到农村千家万户,带动家庭工业发展,这也有利于企业节约土地、管理等要素成本;加强物流体系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动香菇市场的提升改造,加快发展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互促共进,提高民营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和发展水平。

3.强化四种职责,发挥协会管理作用。根据竹木、塑料、水电等行业特点,组建和完善协会组织,切实履行好行业商会的四大职责。一是履行好行业自律的职责。积极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技术标准,广泛开展质量论证、质量检测活动;有效保护行业企业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协调同行议价,推动企业协作,监督会员企业遵纪守法。二是履行好开拓市场职责。大力组织各种展销会、展览会、博览会、行业研讨会、招商推介会、经贸洽谈会,创办会刊,行业消息,塑造行业发展形象,推进经贸交流与合作。三是履行好维护企业权益的职责。依照法律规定,为企业协调与政府机关、周边群众、其他企业等各方面的关系,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履行好协调内部关系的职责。依法调解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纷争,制止不正当竞争,促进企业间人才、技术、信息的正常流动,稳定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系;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人才交流和培训、商务策划、对外经贸、法律事务等方面的服务。

4.强化四个创新,提升民营经济档次。一是推进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实施“民营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推动企业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健全财务、分配、成本、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制度,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训工程”,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培训投入;实施“民营企业品牌经营工程”,引导企业创优争牌,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商标意识、名牌意识、专利意识、质量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引导民营企业搞好商标的注册、专利申请和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国际环保体系认证工作;实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程”,根据企业实际,挖掘和提炼自身特有的内涵,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企业特色文化。二是引导企业制度创新。在充分尊重投资者意愿的前提下,鼓励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联合方式,以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加快机制创新和要素集聚。三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制定民营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及生产、销售高技术产品的税收、贴息优惠政策,引导民营企业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挂钩,通过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从

而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四是推进人才观念创新。实施人才回流工程,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引进经济发展急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智力投资,鼓励企业在上海、杭州等人才集聚的地方建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大城市的人才资源为民营企业服务。

篇8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为契机,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健全促进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创业的支持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激活各类创业主体,开辟和拓宽创业领域,大力促进全市民营经济总量提升、经营者素质水平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长。

二、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我市切实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与促进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抓好。进一步开放个体私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投资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金融服务业、社会事业、文化产业等。引导民营经济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自觉服从宏观调控,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推动和扶持民间投资向政府鼓励的产业领域集聚,推动和支持民营经济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支持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国有、集体企业,支持发展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

三、大胆放手民营经济发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鼓励、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亲自抓,组织和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抓、共同抓。破除一切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四、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抓好对国家和自治区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以监察部门牵头成立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督查机构,强化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每一项政策的激励引导效应,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加以补充完善,不允许任何部门、单位打折扣,不允许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推诿扯皮。

五、开展宣传和表彰活动,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通过大力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社会各界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统一到落区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上来,鼓励全民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表彰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xx年年2月,龙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龙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龙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龙州市消费者协会、龙州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者协会共同表彰xx年度贺州市101家“诚信经营户”。提高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篇9

根据来我县2年多工作经历,结合近期到有关乡镇、部门、企业走访调研的情况,就如何实现工业兴县,加快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总的看我县民营企业起步较早,改革开放初期我县民营企业就开始起步,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没有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缺乏。但是产业特色明显,具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企业布局相对集中,形成三区两带一城发展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本土企业家,一批产业技术工人,一批特色产品。

下面,就如何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提几条个人建议。

建议一:进一步提升对现有企业的重视程度。在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不要忽视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引导它们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技术革新,进一步做大做强,这是比较容易抓到位的,也是比较容易见效的。对现有企业支持,政策优惠要与外来企业一视同仁,避免“引来女婿走了儿”情况的发生。从另一个角度讲,企业引进,往往是以商招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我们本地同行企业界人士的相互宣传和引路,本地企业界人士对投资发展环境的“口碑”,是引进企业、资金和技术的第一窗口,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一要培育产业龙头。在六个行业中,根据3年内的税收情况,每个行业筛选出1-2个龙头企业,集中给予税收、资金、用地等政策倾斜,促其做大做强。二要延伸产业链条。围绕六个行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向上、向下拉伸、拉长产业链条,带动配套企业发展。肉食品行业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现状表现的十分突出,需要积极引导企业投资新建养殖企业。三要打造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不在于企业数量的多少,关键在于企业的规模、质量。一方面要加大合法经营、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的服务力度。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违法企业、假冒伪劣产品。不打掉伪劣产品,就是对合格产品的不公平。不打掉违法企业,合法企业就无法成长起来。肉食品行业的整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经过两次大的集中整治,生产单位由原来的56家,变为现在的十几家,砍掉了一批小作坊,数量少了,行业规模、效益却实现了成倍的增长。

建议二:进一步加大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力度。不只停留在规划和口头上,要切合实际的做起来。一要加大硬环境建设力度,充分征求企业经营者意愿,提高基础设施的标准、档次和品位,提高集中区的承载能力。二要优化集中区的软环境,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透明、诚信的服务。对于县城工业园区的启动,第一步主要是吸引一、两企业入驻,为其他企业发挥示范作用。

建议三:切实破解“瓶颈”问题。在企业座谈时,谈及最多的两个问题仍然是土地和融资。这是在所有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中必须要面对也是最难解决的两个“瓶颈”问题。因此,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为企业创优环境、搭建平台,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一)争取增量,盘活存量,积极破解土地“瓶颈”

1、切实加大转用指标争取力度。一是加大争列市以上重点项目力度,大项目争取纳入省重点项目盘子,使用省控指标;对中小项目实施打捆包装,力争市级立项,使用市控指标;督促项目单位加强与发改、环保、建设、和国土部门的沟通,尽快完成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环评等前期工作,为用地预审、规划调整等工作创造条件,争取及早达到用地组卷报批要求。二是加大跑市进厅力度,充分利用各方面人脉资源,反复申明理由,争得各级理解和支持,为争取用地指标创造有利条件。

2、积极推进土地置换。充分利用土地置换政策,将部分废弃砖窑(全县约有600亩)立项复垦,验收合格后,与农用地进行置换。

3、认真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全县现有停产、倒闭的123家企业,闲置的700余亩土地,按照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采取制定优惠政策、使用权流转、合股联建、租赁等措施,积极安排一般非生产性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

(二)转变思路,加强引导,积极破解资金“瓶颈”

1、加强“银企”、“民企”对接。一是实行银行和企业联系会议制度,及时沟通信息,争取金融部门在资金上的支持。二是组织金融机构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完善贷款条件。三是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入股等方式,实现民间资本与企业的对接。

2、不断探索新的招商方法。一要打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甘当配角,挂大联强,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在提供服务中求发展,在加快联合中求发展,在产业对接中求发展。二要提高招商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政策渠道、业务渠道、网络渠道、企业渠道等捕捉、筛选项目信息的能力。在项目跑办上做到“专”,出去跑项目,小团组多批次,有目的的进行,可以上什么项目,发展什么产业。

3、引导联合经营。针对部分企业规模小、散、乱的实际,积极引导,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信息共享,捆绑资金,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进一步盘活民资,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金投资项目建设。

篇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执政方略。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关键在于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经济能人是一个地区的宝贵财富,激活了经济能人,就把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一、高度统一认识,明确经济能人的地位作用。2000年,桃江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激活经济能人,加快工业发展的口号,把民营企业由支柱地位上升为主体地位来认识,教育全县干部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必须抓民营企业,抓民营企业必须抓经济能人的指导思想。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民营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实行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还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顾问,分管副县长任会长,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会员的桃江民营企业家协会,并定期开展活动。全县上下真正把发展民营企业、激活经济能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

二、强化政策导向,鼓励经济能人投资办厂。近几年来,桃江县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经济能人发展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比如,对当年纳税额达到1000万元、800万元、6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且比上年增长20%的民营企业,分别奖励企业老板30万元、20万元、15万元、5万元、1万元、0.3万元;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评选一批先进个私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对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热心公益事业的个私企业老板,授予“个体私营企业标兵”称号,对他们给予奖励。对经济能人创办企业,只要符合产业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县里一律放宽登记条件,允许先经营、后办照,先服务、后收费。在规费收取方面,凡在本县内办企业的,在土地使用、上缴规费等方面按照最优惠政策实行。

篇11

关键词:民营企业 走出去 对外投资

前不久,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特别联组会上,就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企业“走出去”强调了两句话:一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二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为企业发展开拓空间。

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外国公司为了摆脱经营困境,国际合作意愿增强,这为中国企业,特别是我们民营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看好我国企业资产状况良好,看好我国的资金优势,看好我国讲求信誉,愿意与我们加强合作。二是金融危机造成国外资源类和高技术类的企业资产缩水,低价甩卖项目以套现,为我们“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许多国家都注重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我国的大型成套设备质优价廉,符合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为我们“走出去”承包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基础。

为了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我们确立了以科技为支撑,与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此研究所共同开发了生物质复合工程材料项目,同时成立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过调研,像非洲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竹、木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非常希望引进我国的先进技术。我们具备“走出去”的优势。我们通过实践和探讨,对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即:民营企业的自身优势,具有“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发展空间;国家应尽快完善对外投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便利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创造条件;国家应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打造顺畅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渠道;应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加紧对涉外人才的培养;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走出去”的知识产权应急和预警机制;民营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全球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民营企业具有“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不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跨国经营,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我认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不应该只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应该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推动中国经济更持续的发展。

1.民营企业的优势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批民营企业已经具有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民营企业的最大优势是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动力强劲。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短短几年内,许多民营企业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巧妙地结合起来,内外联动,互利共赢,为建立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创造了许多合作方式,例如: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工程承包和劳务承包、中外双方共同投资组建跨国公司、境外投资与收购等等。民营经济迅速壮大,已成为国内一般商品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主体。政府对民营企业这种“走出去”的积极性,应高度重视并加以爱护、引导、扶持。

我国要真正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参与。民营企业“走出去”是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同时也必将成为海外开发的主力军。

2.民营企业“走出去”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的形势,对于民营企业“走出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民营企业的相对资本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缺乏及时准确的国际市场信息;涉外法律准备不足;对各国人文环境还缺乏了解;缺少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研发能力不足等等。特别是我们在尖端技术、高端品牌、管理理念、组织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一定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态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树立全球理念,不断创新对外开放的手段和机制,全面提升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竞争的层次。

3.民营企业对外开放战略的创新要点

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绝不是历史经验的简单延续,而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潮流、新趋势,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站在更高台阶上、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因此,“走出去”的或正在准备“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还需要经过一番改制、改进。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吸纳民间资本越多、加盟的民营企业越多,越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越有利于“走出去”。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创新提升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移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带动成套设备、商品、技术、劳务的出口,促进结构调整。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海外并购,特别是兼并国外知名品牌,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2)外贸发展应由产品贸易为主,转向产品贸易、服务贸易并重。特别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的转移,还要做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的输出,发展服务贸易,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双向国际化。

(3)在对外行为模式上,先以引进、学习、模仿为主,进而转向自主创新齐头并进。民营企业应不断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企业品牌等领域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在产品的价值链和分工上,逐步向研究开发和品牌销售两端延伸,最终达到提升我国国际交换的分工地位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4)在国际规则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经贸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广泛促进多边、区域、双边等各层次国际贸易和投资协定,全面、深入地参与和影响国际市场规则形成,彻底改变以前那种国际市场规则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要通过深化多边、双边经贸合作,促进我国长期发展,同时也为各国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二、尽快完善对外投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实现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便利化创造条件

民营企业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主体,必须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推动。政府要转变职能,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

位,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认识。目前“走出去”往往侧重于大型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支持不够,这里有历史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偏差。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三十年里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低估的强有力支撑。

完善对外投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走出去”,要一视同仁、平等参与和竞争,简化审批、规范程序、强化服务;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对外开放的组织、引导和服务,特别是国家商务部门、驻外使领馆把民营企业纳入正规的服务和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为民营企业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个性化政策法律支持,积极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条件(2010年,天津市商委免费培训企业对外合作业务,同时计划将安排100项开拓国际市场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三是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带动商品、技术、劳务、成套设备出口,促进出口结构调整;四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并购,特别是兼并国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或产业基地;五是鼓励企业以总承包、带资承包、BOT等方式承接境外工程,提高工程质量,完善相关服务,带动货物和服务窗口。政府有关部门要引导“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依法经营,规避风险,防止恶性竞争,维护国家整体形象。

三、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打造顺畅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走出去”需要银行的大力支持。因为资金问题,许多好端端的项目眼睁睁看着流产,十分可惜。政府可否考虑在资本市场上,进一步加大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的业务支持,在海外建立基金机构,将我国投资力与所在国投资力紧密相连,使我国在投资管理上与国际接轨,逐步具备国际一流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要进一步研究财政税收、金融外管、工商海关等配套支持的鼓励政策措施,让民营企业在“走出去”发展上更加顺畅。

四、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加紧对涉外人才的培养

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发展,除了正确的决策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人才的供给与保障。民营企业一般缺少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政府有关部门要十分注重帮助民营企业培养和引进有境外投资和境外经营才能的人才,引导企业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造就一批懂国际投资业务、懂国际法律法规、能熟练运用外语、能经营管理企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着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的原则,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放宽限制,为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民营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化的人力资源,把每年退休的涉外人员组织起来,聘请到民营企业来发挥余热,弥补现阶段人才匮乏的缺陷。同时,政府还应出台相关的管理及服务行政法规,为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基础条件和有效保障。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走出去”的知识产权应急和预警机制

我们应加强知识产权的权利信息、法律规则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等方面信息的分析利用,防范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应尽快建立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关于知识产权法情况的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涉外维权援助等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针对目标市场和投资地区加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海外投资能够建立在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的基础上,侵犯权益与被侵犯权益同时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六、民营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全球资源的合理利用

篇12

2012年12月27日,重庆市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动力。

【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要认识到位】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力量,是繁荣城乡经济的有力支撑。一个地区,有“民”才稳、有“民”才富、有“民”才活。党的十强调,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深入贯彻十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有关部署,全力支持、鼓励、引导、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出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国有、民营、三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下大力气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要真正降低准入门槛。坚决摒弃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歧视,加快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营经济开放。要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放宽初始经营条件限制。二要优化政策环境。落实公平待遇,做到一视同仁,就是对民营经济的最大支持。根据党的十精神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真正使广大民营企业放开手脚加快发展。三要优化政务环境。坚持多关心、多扶持、多服务,少干预、少检查、少添乱,真正做到放开、放手、放活。四要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秩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五要优化法治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六要优化舆论环境。鼓励创业、宽容失败,使致富光荣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尊重和爱护企业家的浓厚社会氛围。

【弘扬“重信重义、自强不息”的渝商精神】要引导更多群众创业,不断壮大企业家队伍;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创新型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技术、品牌、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的创新;要守法诚信,重视人文关怀,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以强国富民为己任,以产业报效国家,用真情回馈社会。

篇13

一要大力营造支持有力、落实到位的政策环境。要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落实到位,以政策促发展。要加大民营经济培植力度,坚持先予后取,放水养鱼。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完善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用地扶持力度,努力满足民营企业用地需求;加大人才扶持力度,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类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壮大民营企业人才队伍。

二要大力营造服务到位、办事高效的政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民营企业家是功臣”的观念,加快职能转变,简化办事手续,降低办事成本,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行政效率,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十不准行为规定》,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落实到位。对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各项政策规定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要实行效能告诫,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要大力营造依法办事、热情服务的法制环境。执法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公正执法、依法办事,恪尽职守、热情服务,落实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加大“三乱”整治力度,在收费和处罚上坚持就低和从轻原则,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树立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良好市场形象。

四要大力营造放心投资、安心发展的社会环境。通过宣传发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从事民营经济、服务民营经济光荣的社会氛围。要把支持、宣传、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生活,真正使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要加大监察力度,对阻碍、刁难民营经济发展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篇14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强化环境就是吸引力、就是凝聚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版权所有 一要大力营造支持有力、落实到位的政策环境。要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落实到位,以政策促发展。要加大民营经济培植力度,坚持先予后取,放水养鱼。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完善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用地扶持力度,努力满足民营企业用地需求;加大人才扶持力度,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类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壮大民营企业人才队伍。

二要大力营造服务到位、办事高效的政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民营企业家是功臣”的观念,加快职能转变,简化办事手续,降低办事成本,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行政效率,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十不准行为规定》,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落实到位。对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各项政策规定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要实行效能告诫,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要大力营造依法办事、热情服务的法制环境。执法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公正执法、依法办事,恪尽职守、热情服务,落实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加大“三乱”整治力度,在收费和处罚上坚持就低和从轻原则,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树立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良好市场形象。

四要大力营造放心投资、安心发展的社会环境。通过宣传发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从事民营经济、服务民营经济光荣的社会氛围。要把支持、宣传、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生活,真正使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要加大监察力度,对阻碍、刁难民营经济发展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五要大力营造崇尚实干、倡导致富的创业环境。要充分尊重群众的创业权利和自主选择,争创一流的创业环境,放手让老百姓成为市场主体,一切为创业者着想,诚心为创业者服务,充分释放出群众创业的活力和潜力,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