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化工企业的企业文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化工;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一、化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营理念息息相关,长远的经营理念必定匹配有长远的企业文化,从经营百年的化工企业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壳牌石油、英国BP、还是日本的武田化工,无一例外都拥有适合自己与社会的优秀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是企业留住人才,维持、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充分保障,只有当一家企业拥有这种优良的企业文化传统时,才能走在行业前列,晋级世界顶尖行列,在市场中建立起企业信誉,面对激烈的竞争而经久不衰。国内的化工行业仍然没有摆脱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生产条件,在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中的落后情况暂时没有太多改善,在化工企业文化建设中,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两极分化严重,在国有企业中,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后蜕变,在充分利用国有性质所带来的资源后,其无论是在经营能力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都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如中国化工、云南云天化集团等公司。
二、化工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缺失。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核心价值观缺失的企业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近几年化工企业事故频发,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严重的损害和威胁,今年8月,天津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具体死亡人数官方尚未给出详细数据,爆炸造成了百亿损失,死伤人数上千人,由于氯化氢雨水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当地已经暂时无法居住,尽管这并不是化工厂直接导致的事故,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文化缺失,管理制度的随意导致的悲剧。[1]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思维。化工企业中,不乏好的出色战略制定者、务实的战略执行者、优秀的技术人员、成熟的财务人员与尽职的后勤人员,这些员工,也许在专业知识的相关问题上能够应答如流,但如果问这些员工,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恐怕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很难将企业文化完整的表达清楚;中国的企业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管理者企业文化思维缺乏,往往将一些意义模糊、空泛的口号当做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目标明确,条理清晰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一切站在企业角度上考虑,万字利为先,既不考虑终端农民用户的直接感受,也不考虑生产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的影响。[2]
三、化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需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机器良好运转的指导思想,同样,一个企业也必须拥有一个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根本,化工企业承载着14亿人口温饱的重大责任,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将这种责任视为己出,把这种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获得利益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企业文化围绕着以农民的利益为核心来进行建设,并以此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具备这种企业文化素质之后,尽管企业会承担相应责任,但市场会根据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的价值来回报企业。[3]第二,确定企业文化的目标和主题。像“团结”、“求是”、“拼搏”、“奉献”这种宣传口号人人皆知,将这种口号作为企业文化显然无法找到其目标和主题,反应不出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与企业哲学,无法与职工形成共鸣,职工们在从事生产工作时不刻意的遵守也就不足为奇了,真正的企业文化要找到与职工的共鸣,能够让职工融入企业,以企业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让企业成为职工的精神寄托与心灵的家园,才能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朝着目标努力。第三,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逻辑。企业在员工的管理过程当中过于依赖制度,因此往往陷入被动,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形成一种文化建设的正常逻辑,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制度也是由人创造的,造就一个好的企业应当先从人下手,而不是制度,企业追求远大的理想需要拥有具有相同品质的员工才能实现,如何提炼出员工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文化传统,是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明确和清晰的,建立一套企业与员工共同具备的作风的企业文化,才能让员工的品质融入到企业当中,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经管理者与员工的优秀品质与作风凝练而成的,它是企业精神方面的宝贵财富,是企业从历史中发掘与总结出的经验与教训,并作为今后生产经营中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保留、传承给后任管理者与员工,与企业的物质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发展、成功所必备的关键因素。
作者:余任远 单位: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常云海.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不够完善。
绩效考核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及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在内的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也是绩效考核得以推进的保证。但由于煤化工企业管理还没有实现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企业经营状况不甚稳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通常不够系统、完善。
2.绩效考核结果没有被合理转化。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75%的企业考核的唯一目的是将绩效考核与员工薪酬联系起来,其实这样最终会导致企业为了“薪酬”而绩效,绩效考核只作为薪酬分配的工具,没有对绩效目标起到助推的作用,从而误入歧途。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必须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
3.绩效指标设计不够科学、偏离目标。
绩效指标的设计是企业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应既能正确评价员工和企业过去的业绩,也能发挥绩效导向作用,激励员工和单位对现有工作持续改进,以便提高工作绩效。虽然许多煤化工企业都挖空心思建立了“先进”的指标体系,但由于指标不够科学、合理,则可能导致企业绩效管理失效。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3.1绩效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
绩效管理只有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结合,通过员工绩效的提高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载体。但是多数煤化工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目标自上而下逐层分解得到,而是根据往年的经验和僵化的职责推导而来,导致部门和个人绩效目标的总和与企业战略目标产生较大偏差。如某化工企业市场方面的目标为产品占领高端市场,但是销售部门的绩效指标为销售收入、顾客满意度、销售回款完成率等,没有将高端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个性要求、高端客户数量、高端市场的销售份额作为绩效指标,于是导致企业战略目标形同虚设。
3.2绩效指标设计不当,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对绩效指标进行设计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防止因绩效考评指标设计不当对实际工作产生误导,同时要对可能出现的偏差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由于对绩效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绩效指标的关联性没有进行反复推敲和验证,最终会因指标设置不当,最终可能导致绩效考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某化工企业为节能降耗,考核供水车间循环水耗电指标,该指标与车间绩效薪酬的50%联挂,于是,车间为保收入不惜采用非常规手段降低电耗,导致下游关键设备机组出现严重故障,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3.3绩效指标设置过分追求全面、强调量化造成考核失效。
煤化工企业绩效指标设置时,由于缺乏经验,眉毛胡子一把抓,设置一个大而全的绩效指标体系,但是这些绩效指标并非全部与员工实际工作相关,让员工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工作重点导致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管理就是要可衡量”但是可衡量并不代表一切工作均可量化。绩效考核指标有定量和定性两类,其中,反映工作结果的指标如产品产量、产品销量、销售收入等指标,通常可量化,为定量指标,反映工作过程的指标如工作及时性、工作态度等指标,通常难以量化,为定性指标。指标是否可量化主要取决于工作的性质,如果仅仅为了方便考核而一味追求指标量化,会最终导致绩效考核事与愿违。
4.计量手段不完备,绩效考核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偏差。
煤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是流程化连续作业,上下游工序和各类原材物料的投入、产出需要大量的仪表器具来计量。但由于煤化工企业缺乏精细化管理意识,为降低企业投资,在计量方面通常“偷工减料”,由于计量器具不完善,计量数据不准确,人为平衡扰乱了绩效考核的正常秩序,同时,也无法满足绩效指标层层分解的工作要求。尤其是生产波动大、系统运行不稳定时,由于考核责任无法界定,给考核仲裁工作带来了麻烦,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绩效考核的严肃性。
二、问题的改进建议
如何彻底解决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绩效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实效,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明确绩效考核目的,树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观。
煤化工企业可对现有绩效考核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和梳理,明确绩效考核目的和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树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观,即:通过实施绩效考核,查找工作实际中存在的不足并持续改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以达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目的。因此,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应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养成战略性思维习惯,将绩效管理体系和战略与年度经营计划有机结合,发挥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作用,把战略目标从纵向上层层分解到员工的绩效指标中,以保证绩效指标能真正地落地;从横向上来讲,公司关键绩效指标的达成,需要业务部门、职能部门、业务单元之间互相协调,发挥组织的协同性。
2.营造良好的绩效考核文化氛围,创建公平的考核环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和各管理单元所共同拥有的企业价值观念。煤化工企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固有的企业文化,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必定会对企业文化和部分人员的利益产生冲击,会增加绩效考核工作的难度。因此,绩效考核体系要想得以有效运行,必须营造一种以“业绩为导向”的文化氛围,将企业文化贯穿于绩效考核工作的每一个过程,告诉企业员工,管理层真正关注什么、重视什么、鼓励什么,创建“追求高绩效、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将企业文化和绩效考核深度融合,实现员工和企业互动双赢。
3.制定合理考核指标,建立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
煤化工企业应从基础工作抓起,明晰各单位工作职责,简化工作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说明书作为考核依据,建立起以企业战略为导向,能够体现部门重点工作目标和个人关键绩效易于衡量的绩效考核体系与考评标准。绩效考核指标应采取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考核对象的工作内容的不同,差异化地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及其权重。
三、结语
【关键词】油田企业;企业文化;对策措施
1.油田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良好企业生产环境的形成以及和谐员工关系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油田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伴随着我国当前油田企业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企业文化也应当与时俱进,同油田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油田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以及思想支持。油田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加强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以及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说,油田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我国油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在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的油田企业更是近几年才得到充分重视。尽管我国油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其发展现状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具体说来,我国油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油田企业管理者往往对于企业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职工的思想意识问题对于企业生产的重要性。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负担来对待,没有正确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其他方面工作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油田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这种忽视,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2.2缺乏有效的工作创新
目前,我国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之所以缺乏强有力的号召性与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前油田企业采用的企业文化建设形式缺乏新意。我国当前许多油田企业所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形势比较单一、内容比较传统,不能与时俱进,难以深入挖掘适合新时代背景的企业文化形式,严重制约了企业文化对企业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内容丰富、形式健康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能够有效推动油田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职工工作压力的缓解也具有极强的积极作用。新颖独特的企业文化活动对于提升企业职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2.3尚未形成同企业外部良好的互动局面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范围,而应当积极开展同企业外部领域的良好互动,这对于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油田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当冲出企业自身范围的限制,走向整个社会。目前,由于我国油田企业尚未形成同企业外部良好互动局面的开展,使得企业文化难以被社会所认知,对于企业外部形象的树立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3.提升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水平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油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3.1树立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的树立,是油田企业提升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水平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能否在社会公众面前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想作用,甚至成为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环节。要想使油田企业的社会形象以及企业精神为广大社会公众所接受,首先应当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将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企业使命以及行为准则等各个方面向社会突出展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维护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3.2创造优质的产品形象
伴随着我国当前油田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产品质量以及服务水平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应当充分重视企业产品形象。一方面,企业要想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就要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产品的好坏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声誉,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反映。抓好产品形象建设,就能带动其它企业形象的同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创名牌,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创造出企业的最佳效益。
3.3打造敬业的职工形象
职工的整体形象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具体表现,这种素质表现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等方面。油田企业应当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职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以及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以职工良好的风貌,赢得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全员素质,和全员积极性。所以,油田企业应当积极发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的实践,管理上做到“三个满足”,即满足员工与民主管理的需要,满足员工渴望成才的需要,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此满足职工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创造一种适应企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
3.4开展温暖的“家文化”建设
油田企业文化要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营造“心明、心暖、心齐、心服”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油田企业应当立足本企业的生产实际,对本企业文化建设及时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实际需要,创造出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企业工会以及团委也应当经常联合开展各种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4.结束语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充分体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我国油田企业来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油田企业管理者应当对这一问题给与充分的重视,深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中去,认真分析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用于创新,积极探索完善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才能够不断开拓我国油田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戴彬,冯忠田.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02).
[2]张成虎,任彦斌.企业文化在促进油田场站发展中的重要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2,(06).
[3]臧卫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石油企业文化创新[J].经济管理,2009,(11).
1.领文化影响价值观,影响职员的发展方向,一个公司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职员,公司文化从某个角度彰显了所有职员的思想观念,指引着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此功能是通过企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员工的行为心理实现的。
2.力力为公司领导层通过具象的表达方式向所有职员和整个市场说明其发展方向,进而凝聚成一个综合体,公司通过整体思想观念激发所有员工的整体利益观,进而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公司成员紧密结合,并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提高了所有成员对公司的依赖程度,进而形成一个凝聚力极强的整体。
3.约约说的是公司文化限制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工作态度,让成员观念及态度和公司基本原则相符,可以容纳小范围的差距,当然这些依赖于所有成员的自觉程度,在公司常规的运行过程中文化无形之中限制了所有成员,当其与具体的规章碰撞时,文化的限制和约束作用不容小觑,所以公司文化的限制和约束作用引起所有公司成员的自觉反馈和接纳,一方面降低了公司成员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激发了成员的潜能和能力。
4.舞舞说的是公司文化公司成员思想观念与公司价值观和发展观相一致的现象,体现为公司文化激发了公司成员的责任感,正确意识自身对公司目标实现的作用,从而高速完美地完成各项任务,降低成员工作的惰性,一旦公司对公司成员有什么要求,成员会义无反顾,这种激励作用是不容小觑的。5.散公司文化的传播作用说的是公司文化具有指引和传播功能,其所到来的反应不单单体现为公司内部,还作用于外部发展,因为公司存在于一个经济市场中,公司文化必须适应市场文化,市场文化以公司文化为基础,由此可见,公司文化很大程度影响了市场文化的形成。
二、公司文化对公司发展的作用
公司的深度变革在某些方面依赖于公司文化的构建和完善。符合时代特点的公司规章体制是关键方面,先进的公司规章体制不单单涉及公司行政、经济方面,而且还关系到文化方面。从表面上而言,公司内部所有的规章体制与公司转型呈现同方向变化,然而要想员工真正接受规章体制的变化,其必须依赖于员工价值观和态度的变化,降低员工内心排斥感,达到员工自身愿意接受规章的限制,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背景,从而推动公司变革的成功。另外,公司文化引领公司变革方向,职工文化的变化反映了员工对公司规章体制变化的接受程度,而且会影响公司正常经济运转,由此可见,公司的深度变革需要在文化的引领下,才能达到文化构建的效果。公司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公司社会影响以及转变公司发展观念。如果一个公司拥有适合其发展的文化,其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引领新职员迅速投入到公司这个大家庭,所有职员自愿遵守公司规章的限制,指引职员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社会的影响力。所有职员在公司文化的影响下,在公司发展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指引职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保证更有激情的去工作,提高公司整体素质水平,从而推动公司正常和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关键词 煤化工 企业工会 员工队伍
一、煤化工企业员工队伍现状
煤化工行业作为传统行业与新兴能源相结合的行业,前期在职工队伍组建时,招录职工结构相对复杂,有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有失地农民子女、有职工子女、有在化工行业操作多年的熟练工以及农民工。在招录员工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多元素因素影响下,致使人员素质高低不均;加之化工企业的从业特殊性要求,使部分职工对于高温、高压、多气味的环境不适应;同时,新入职大学生与企业文化融合出现偏差,对物质报酬期望值过高,缺乏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在公司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少一份担当和克难意愿,难以真正融入企业;再则,公司处于发展阶段,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等新的运行模式初步建立,难免存在一些制度的缺少和管理上的不到位等等原因,出现了职工队伍短期不稳定。
二、工会组织在员工队伍稳定中应起的积极作用
(一)借助企业党委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宣传工作
今年下半年,焦炭市场回暖,经营形势呈上升趋势的前提下,更要把热爱企业,忠诚企业;感恩企业,珍惜岗位;敬重岗位,成就事业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力点,引导职工从企业发展历程中感悟创业的艰辛,感受岗位的价值;从严酷的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突出重围见曙光的成长历程中,培养职工群众坚毅、顽强、忠诚、敬业的品质;从企业管理品牌,技术品牌,文化品牌,质量品牌中,确立职工群众自强、自立、自信、自觉的性格。使广大职工群众认识到自己与企业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每位职工群众都肩负着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使命,激发出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凝聚起职工群众渡难关的信心和勇气。工会组织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确立以人为本方向,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会群众工作做得更精准,更细致,更扎实,集聚坚不可摧,众志成城的企业精神力量。
(二)依法依规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意识,始终把保持与职工的密切联系作为企业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立足点。工会干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思想认识;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都要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开展工作要充分依靠群众,一切为了职工群众,使广大职工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到工会是自己的组织,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只有这样工会工作才能真正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其次,要全力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把企业确定的目标、职代会关注的重点、职工反映的难点、职工关心的热点,有机地形成企业工会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会工作。。
(三)积极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工作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推行落实厂务公开制度,是贯彻落实工会组织教育、建设、参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1.定期公开生产经营形势和工资奖金分配。将公司发展前景、职工个人的岗位考核、工资奖金分配通过厂务公开、班前会、专题会向职工及时传达,使公司决策的落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及时公开企业改革改制方案。在改革改制整体方案上,公司提前组织职工学习讨论,扩大群众基础,保证了重大改革方案的通过实施。
3.民主评议做好监督。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使厂务公开真正地做到真实、客观、及时、全面,使管理人员和职责履行接受民主监督。
(四)积极推进人才工程建设,发挥劳模一面旗帜作用
劳动模范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开拓、奉献、实干的精神,出色的I绩和高贵的品质,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带动工人阶级满腔热忱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辉煌的业绩。我们要加大对劳模以及优秀员工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知识、鼓励创造的风气,促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做到用典型人物“带”,用典型事例“引”,用典型效应“促”,充分发挥劳模和优秀员工示范作用。要通过电视、报纸、橱窗、网络等形式,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大张旗鼓地宣传劳模和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格,掀起弘扬劳模精神的热潮。但同时也要改变劳模和优秀员工只讲奉献、不讲报酬的思维方式。劳模和优秀员工在做出奉献的同时,我们应该为其创造较好的物质生活,以好的生活典型去引导更多地人去当“劳模和优秀员工”、想当“劳模和优秀员工”,弘扬正能量,这才是选树劳模和优秀员工的真正含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的概念在企业经营当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少供电企业对此也是极为重视,纷纷提出了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然而,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尚无一致的企业文化概念。从国外情况来看,美国学者科特与赫斯科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存在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中,为广大企业职工共同拥有并遵循的企业经营理念与价值趋向。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着较为长期的提炼与成形,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当中,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了可供全体员工共同遵循与支持的企业经营制度、工作氛围、职业道德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其进行组合就形成了企业文化。事实上,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所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一系列经营特征,而且也反映出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具有多个层面的构成,而这也使得其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同的特征。总体而言,企业文化具有如下三个层面的构成要素。首先是中心文化层面,这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与核心,其涵盖着企业的经营理念、长远发展宏图、经营职业道德、企业开展工作的价值观、经营哲学等一系列方面;其次是规章文化层面,这也是企业经营所涉及到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企业总体运营的制度、各下属部门的运行制度,以及对国家及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与遵循等,事实上,制度从多个层面约束着企业的经营并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最后是外在的文化层面,这也是企业外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多方面因素,具体包括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的标示、产品的好评度与知名度、企业的网站等于外在利益相关者相关的因素。这三个层面彼此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在企业文化当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效力。
总的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供电企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最终演变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与其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综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并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且有别于其他企业,是其他企业所难以模仿的,因此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多为各个方面的创新,而所有的创新活动都可从管理层面找到源泉,因此最为管理基石的企业文化也就成为了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者。二是企业文化的存在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必要的基础。企业各个层面的创新活动都是伴随着企业文化的渗透而产生的,而在非经营领域内,企业文化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这都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基础。
二、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特点
目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就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有必要对其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总体而言,这些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供电企业文化缺少自身特有因素。就我国供电企业而言,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模仿性,使得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有着很大的雷同,而这不仅削弱了企业文化的真实内涵,导致难以在企业经营当中发挥出足够的效力,而且也表现出了供电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够重视。
其次,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够,并且自身的一系列行为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供电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却又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因此,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素质的欠缺也使得难以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从而也难以达到应有的经营绩效。
最后,业务复杂性影响了供电企业规模的扩大。供电企业都有很强的“业务复杂性”或者说“业务柔性”,从而束缚了企业实现跨地区、多方面的服务扩张经营。缺乏专业化和跨地区经营,供电企业将很难在长期发展中获得足够的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两点,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关键在于是否能适应服务的多样化,建立某种制度使企业具备更为广泛的适应能力,能够成功复制。
三、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必要性
对供电企业而言,尽管改革开放使其获得了较为长远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同样面对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将自身的企业经营进行战略化思考,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总体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如下一系列的作用,而这也是建设必要性的具体体现。
第一,企业文化能够保障供电企业的经营更加科学规范。企业文化是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精神理念与推动力,可以使企业的科学经营长期化、合理化。就供电企业自身而言,其不少企业文化的形成是来自管理层创造,而这也是管理层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也即创造、管理与推广企业文化。当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执行与认可之后,这一文化又会反过来对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推动力,并且大大便利了企业员工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也随之改善,从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也得以顺利构建,企业经营趋于规范化。企业文化的这一效力也就是其凝聚能力的有效体现,可以为企业员工设定科学的工作目标。
1 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在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员工人文素养、促进公司科学发展等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余威尚存,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电网建设等方面,公司面临重大挑战,同时承担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实现中部崛起的重任。通过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国家电网特色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推进公司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进而巩固和强化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工程,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2 培育“大局”供电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为重点。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培育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帮助员工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帮助教育员工树立全局观念,同时在全国改革与发展中,帮助员工树立积极做贡献的意识,尤其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树立服务于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观念,同时以此为核心,进一步构建企业文化,积淀电力行业的文化底蕴,同时赋予电力行业“优质服务”的思想内涵。
3 培育规范的服务文化
无论是客户数量,还是涵盖范围,以及服务层次等,对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电力企业需要培育规范的服务文化:一是加大对全体员工进行素质培养的力度,通过建设安全文化,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二是规范服务,为开展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提高工作效率,彻底杜绝部门内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防止出现部门和员工之间的不当作为。
4 培育供电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
①建设企业文化工程。在基层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实践活动,通过企业文化人才库建设,进一步建立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同时编辑企业文化培训教材,研究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价值体系,吸纳借鉴其他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国家电网集团文化框架下,积极构建电网企业文化体系,打造优秀的省公司企业文化。
②树立“大文化”和“文化管理”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企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依法从严治企,进一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节俭意识,确保公司科学、有序地发展。
③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对于公司的各类劳模、先进感人事迹等进行大力宣传,通过用身边的真人真事,进一步教育身边的人,积极鼓励员工践行企业文化,在社会层面、或者更高层面融入先进典型,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司的影响力。
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实施企业文化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在企业内部,依然存在着价值观念落后、建设企业文化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借助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引导,同时武装员工的头脑,进一步加快建设企业文化的步伐。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⑤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企业文化,这是因为,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使员工统一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氛围需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形成;同时依靠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培育、提炼、升华企业精神。所以,供电企业一方面通过科学理论武装员工的头脑,另一方面持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尘俗腐朽的世界观、价值观彻底摒弃。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导向
1引言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较为显著,相关导向功能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积极的导向功能发挥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与制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实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尝试,但企业文化建设状况并不良好,成熟的企业文化缺位也导致企业文化具备的导向功能无法较好地发挥出来。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较为茫然,鉴于此,探寻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2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分析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十分显著,其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管理的文化属性,同时,也能较大程度上带动企业管理创新[1]。所谓导向功能更多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大型企业内,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体系运转中的影响力十分显著,其在管理中的导向功能也十分显著。伴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成熟,以及企业管理者管理理念的不断成熟,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得到了广泛认可,企业核心管理层也将相应导向功能的发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管理压力不断增加,如何有效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也值得深思。
3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导向功能的发挥现状
3.1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较为薄弱
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具有重要意义,很多企业也十分看重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文化自身的发展,但很多中小型企业内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较为薄弱[2]。从这一状况的具体影响看,企业文化建设力度相对薄弱时,企业文化的地位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也无法较好发挥出来。企业文化建设本身需要一定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支持,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取得也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这一状态下,很多企业并不愿意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如此,缺乏成熟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时,企业文化建设往往会对单一手段产生较强的依赖性,这也导致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十分缓慢。优秀的企业文化缺位时,企业文化也无法较好引导企业管理的有效创新。
3.2企业文化与一般管理间缺乏有效联系
部分企业虽然在较为积极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与一般管理活动开展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即企业文化并未较好渗透到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一般性管理活动开展中,这一状态下,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也无法较好发挥出来。核心管理层虽然可以较好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并创设出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但各个部门能否有效参与对企业文化建设事宜具有很大影响。一旦职能部门无法较好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进程,职能部门负责的管理活动在开展上也无法同企业文化较好联系在一起。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一般管理活动开展间的联系会十分薄弱,企业文化在相应管理中的导向功能自然无法较好发挥出来。
3.3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较低
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内,基层员工数量众多,但基层员工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福利待遇水平较低、流动性大等因素客观存在时,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相对不足。从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偏好上看,企业文化建设更多是领导层发起,且领导层为主要参与者的企业文化建设,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十分有限,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参与感也明显不足。由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性不足,并未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也十分低下。基层员工人数较多的职能部门内,企业文化很容易处于被架空的状态之中,这也不利于企业文化导向功能的有效发挥。
4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导向功能更好发挥的建议
4.1持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要持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这对于创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富有特色和文化性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层级式学习与部门为单位的学习,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破解很多难点性因素,核心管理层与中层管理人员要强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提高了解程度,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对各职能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事宜予以负责。通过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特别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在企业各个层面、各个时期管理活动开展中的导向功能也可以更好发挥出来,企业也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累更为成熟的经验。
4.2增强企业文化与常规管理间的联系
在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企业也要关注企业文化向常规管理活动开展中的渗透,增加企业文化与一般性管理活动开展间的联系,使得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一种管理上的软实力[3]。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可以结合企业文化内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侧重的明确,诸如迎合企业文化内涵进行人性化管理或创新管理都较为可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应当在充分研读和学习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联系企业文化开展常规管理。企业文化与常规管理间实际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导向功能不断发挥的过程。此外,增强企业文化与常规管理间的联系可以大为增加企业文化的影响性,企业文化亦能成为具体管理创新的驱动力,这也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在相应管理中导向功能的较好发挥。
4.3提升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
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的是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了更好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发挥出来,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也需要更好提升。一方面,企业应当引导基层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进程,部门领导更加需要结合部门基础职能以及管理活动开展实际,较为系统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引导基层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企业要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在企业文化建设层面进行对应调整与优化,借此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出来。基层员工较好参与,并对企业文化产生了较高认同后,各项管理活动开展以及管理决策执行上的阻力能够得到较好弱化,这也有利于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导向功能的更好发挥。
5结语
从目前的实地观察来看,我国企业工会并没有起到其应该起到的作用,煤矿企业工会亦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促进和谐矿区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观念守旧。
企业工会没有代表职工发挥主人翁的意识,基本上工会只是在员工的利益受到威胁,并在员工寻求帮助的情况下才予以出面解决问题,缺乏主动为员工服务的精神。有时候企业工会形同虚设,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组织,没有发挥其作用,这是我国企业工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是首要任务,工会只是搞搞活动、发发福利,并没有积极的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出一份力,在服务员工上仅是停留在表面工作,没有跳出惯性思维,解放思想,有创造性的主动为员工服务,为打造和谐劳资关系出谋划策。
第二,定位不准确、工作缺乏针对性。
当前新环境下,工会应定位准确,不能单独只是定位成员工福利机构,应把企业的科学持续的发展放在首位,并坚守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寻找新的平衡点,充分发挥纽带桥梁的作用将企业和员工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在定位正确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企业日常工作,提高参与企业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努力做到为企为民做实事。
第三,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工会的工作机制仍比较老旧,工作方式方法缺乏效力。未建立科学化的机关工作流程,缺乏规范化的考核机制。工会工作任务繁重,然而当前工作被繁杂的人事工作困扰,没有创新高效的工作方法,所以起到的作用不大,效果甚微。
二、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解析以上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形成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目标、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风尚等的总和。其中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的内涵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发展环境及企业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企业的厂容厂貌、产品外观包装设计等方面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企业长期约定形成的习俗、礼仪、习惯、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程等,主要是规定企业员工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企业理念可以说是制度层最主要的是精神层,主要指企业价值理念,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目标及企业道德等方面,这是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第二,问题解析。
煤矿企业文化是煤矿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以安全生产、提高效益、改善职工生活为目标,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所创造的煤矿企业的一切精神财富及物质形态。按照上述三个层次的划分来看,它应包括:保护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身心安全与健康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职工的安全意识、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精神因素。企业工会作为职工代表,职工的福利维护单位,想要行使好“集体维权”的职能,首先,必须让员工有利用工会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这就需要企业创建一种主动维权、依靠工会的思想意识;其次,工会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必须要清楚明确,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主动发挥“职工代言人”的身份,积极投身于自身的工作;最后,企业必须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这不仅是工会工作的要求,还是每个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工会工作只有保持与企业发展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有效的为企业和员工谋福利。
三、促进煤矿企业工会工作的建议
第一,加强工会人员素质,强化主动服务意思。
从煤矿企业工会的工作人员入手,加强内部学习、健全培训机制,提升工会干部思想建设,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工会工作人员要有职工代表的意识,广泛接纳职工意见和建议,建立诉求渠道,当好职工群总的“发言人”、“辩护人”,主动关心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情况,提早发现问题,并协助职工正确高效的解决问题,完善政策回应机制,站在平等的角度为职工分忧解难,做好职工群众“娘家人”的角色。
第二,提升员工主动维权意识,创建“法制维权找工会”的氛围。
工会工作的有效完成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同时更需要工作对象的支持和参与。工会工作人员毕竟工作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了解职工的困难和需要,这就需要职工树立主动寻求工会合法维权的意识,形成一种“依法维权找工会”的文化氛围,那么工会的工作必然会得到员工的支持和配合,工作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创新自身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煤矿企业环境日新月异,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企业工作的重点一直是安全生产和经营。工会工作在坚持这一工作终极目标的同时,必须要与时俱进,健全工会推荐、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各级工会组织建设。工作人员必须树立不断创新的观念,改变老旧的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会工作,促进企业和谐矿区的建设。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功能
一、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建立在文化这个大背景的基础之上的,不会脱离文化而存在,在了解企业文化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文化”。“文化”一词原意是指耕作及对植物的繁育,随后逐渐发展为对人的培养,概括的讲文化就是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2.企业文化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以仅占世界总面积的0.25%,和仅占世界人口的2.7%的领土面积及国民人数,创造了高达10300万亿美元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6%,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直接挑战美国。日本本国资源贫乏,且地质灾害连绵不断,作为战败国,经济上要担负巨额的战争赔款,政治上又处在美军占领下,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一度丧失独立性。日本经济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用了不足20年时间迅速崛起,简直是奇迹!为了探知日本经济如何迅速崛起的奥秘,部分美国经济学者开始把眼光投向崛起后的日本。经研究发现,日本迅速崛起是因为企业发展迅速,企业发展靠的是先进的管理,除了日本企业团队管理的经验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日本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门科学的人本管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于我国部分企业,用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阶段来临。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实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决定企业发展的好坏靠的是高质量的管理,在越来越重视人性化管理的现代社会,管理的关键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因而企业文化愈加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具有一些非常关键的功能,归根结底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对企业的主体的引导作用,它不仅可以引导企业主体的行为、价值取向和工作态度,还能够反映主体个体的追求与愿景,并规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企业最精髓的指导思想是由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体现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众多挫折甚至会迷茫,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坚持了核心价值观,都可以帮助企业化险为夷、指明方向。
2.凝聚功能。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可以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首先,人们希望得到关爱、融入集体,除了家庭之外,工作单位是人们最主要参与的组织,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位中度过,与身边的同事交往。从人的内在需求来说,人们希望通过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组织的认可,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企业文化恰恰能满足人的这种内在的需求,通过企业文化无形的约束和引导,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实现。其次,人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使自己成为有理想的人,完成与自己最大能力相称的工作的需要,是人的最高追求。通过工作平台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把个人的理想、目标追求和前途与企业发展宗旨、目标结合起来,使员工树立起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从而更加忠诚于企业,将分散的弱小的个人力量凝聚成为集体的强大力量。
3.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无形的约束。一方面为员工提供了一套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了员工以什么标准做。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约束管理手段,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一旦被企业主体认可并接受之后,就会产生律己行为,当其言论或者行为违背了企业的标准要求,就会感到无比愧疚,企业文化通过影响约束企业主体的思想,从而自动进行改正。因此企业文化可以通过有形无形的手段约束员工。
4.激励功能。最有效的手段是让被激励者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力,自觉地遵守和主动的行动。随着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的作用在管理中的优势愈加明显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企业文化突出人的重要作用,讲究处处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重视人等方面,因此其本身就有鼓励和推动作用,在这种人性化管理氛围极浓的环境下,员工们的贡献能够被认可,就会产生极大的自我满足感,因而就会激发员工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觉地去关心企业的发展,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5.资源整合功能。企业文化的整合功能体现在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两方面。首先,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通过企业价值观的倡导,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和影响力,使企业员工统一思想,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有效的防范和消除了组织合作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实现生产力关系中人与人的最佳关系组合。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外部资源整合功能,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想迅速的发展壮大,并购是个捷径,但是企业并购后,要么是赢家,要么成为了输家,其主要原因是文化冲突,所以,企业并购文化整合是关键,如果在并购过程中,仅仅实现资产的整合,而没有实现文化的整合,则是形合而神不合,注定要失败。
三、结论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 经营发展理念 经营管理
市场的不断发展给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空间会随着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就在客观上要求着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具有什么内涵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形成符合企业发展利益需要的、代表企业精神诉求的、具有企业独特形式和表现的文化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出了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价值;其次,它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再次,它给企业的经营行为与员工行为提供了行为道德规范,标明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最后,它具有共通性,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职工向心力,在困难面前可以很容易凝聚成强有力的战斗集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二、企业制度的建立
任何一个组织的行为活动应表现出该组织的价值观特点,反映到实际上就是具体、规范、完善的组织制度。对于企业来说,科学规范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合理有效地指导员工日常行为的基础是企业建立起来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结构组成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它主要为企业组织体制的构成和企业行为的规范提供制度依据。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间的共生作用
企业文化的建立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制定的,看起来二者好像没有什么内在关联,但在实际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间的关系可以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共生关系来表述。 企业文化包含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文明,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对企业、员工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符合企业利益的、满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行为规范,事实上这种行为规范就是以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作为外在表现的。
我们以微软为例,微软的核心企业文化思维是:舒适、高效、创造、共享。它的企业文化客观上要求着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需要打破部门间信息畅通的阻塞,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以推动企业的创造、研发工作。这就使得微软公司不存在严格的上下班时间管理制度,同时也不存在对内部员工一般性资料保密的制度。
(二)企业制度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企业文化不是静态的物品,它随着企业的不断的发展而发展。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企业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一家保密需求特别强的企业不可能建立起开放、活泼的对外关系――而这恰恰是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样,一家存在有可燃易爆物质的化工厂也不可能在厂区举办篝火晚会――哪怕你有再多的理由和再强烈的诉求。企业文化相关的行为活动必须活跃在企业制度的允许范围内,一旦超越这个红线,那么带来的后果必然是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正常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相互依存、互惠共生
共生关系指的是两样东西是否存在共生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二者是否能够相互促进发展,是否互惠互利。企业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开始会受到企业制度的影响和规范指导,尤其对于一些新建企业来讲,其企业文化在日后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时会受到企业制度的规范和指导。比如一家石化企业建立之初制定了相对严格的企业规章管理制度,这样条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必然是打上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的烙印;而在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又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企业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这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是超前于企业制度的。还是那家石化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其生产操作与管理愈加成熟,其技术设施愈加先进,建设初期一些管理制度已经不大适应当前的实际需要,比如随着人才的不断涌入,过去的人员调动制度已经远远不能符合当前的经营管理需要,这时候企业经营管理者便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一些制度进行适当地修改,以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四、总结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企业制度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进行行为规范和方向指导,它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企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企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此外,韩国大多数成功企业在“公司的成长与健康的劳资关系是同步的”这样一种信念指导下,积极培育“劳资共同体意识”和“劳资和解”气氛,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在稳定的劳资关系中顺利进行。韩国众多的优秀企业都制定了诸如“修订福利制度”、“员工持股制度”、“对员工采取家庭成员式待遇”、“通过提供经营情报诱导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终生员工”等一系列制度,特别是许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常常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向自己的员工公开,通过经营者与员工之间坚实的人际关系实现劳资和解。正因为有了劳资间的相互信任,企业才克服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经营危机。
鲜京集团把在劳资协商中能够提及的事项(工资、福利等)和不能提及的事项(经营决策权、人事权等)严格区分,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同时公司还将经营状况向员工公开,培育了让工会自己判断企业经营能力的土壤,其结果是遏制了因劳资纠纷而导致的经营损失。锦湖电器公司则规定,每月召开一次的经营计划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将公司所有的经营情况向员工全部公开,以排除劳资不信任的阴影,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工会方面也会分析公司每周的生产情况,并向会员说明企业的现状。“劳资不疑”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企业内部,正是这种劳资和解的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韩国企业的发展。
同时,韩国的优秀企业大都以“人才第一”为基点,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研修院或利用产业教育机构培育了大量优秀的人才。现在韩国主要的企业集团都已采用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了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储备系统,或是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持续进行教育投资。此外,韩国的优势企业还普遍重视员工的海外研修工作,以促进员工的自我开发。
一、文献综述
威廉•大内(1981)在《Z理论》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从此成为了一个理论意义上的管理理念。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1989)认为五个要素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主要系统。其中四个关键要素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1985)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本质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与指导观念,主要内容是进行道德层面的指导。彼得•德鲁克(1973)认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还应是具有企业自身价值观、世界观、工具和语言的一种文化。斯蒂芬•罗宾斯(2001)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念系统,也就是企业内部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信念、仪式及实践的系统,这些维度极大的影响了员工对事物的反应及对世界整体的看法。综合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性表述,威廉•大内较为准确而完整地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特性所构成,另外还包括公司的价值观念,即决定员工行为和意见的价值观念。对于企业制度的研究是从对经济制度演进研究而来的,诺思(1981)从对经济历史的研究中发现制度是一系列被确定下来的守则、程序以及行为的操作规范。同时他认为文化是知识的综合体,还是对行为尺度的价值性判别,在任何组织内部都有一种通过非正式规则形成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机制。
在诺斯的理论框架中,人们在长期交流中自发性的形成了非正式规则,这也构成了代际相传文化的一部分。钱德勒(1977)从美国经济史的角度阐明了美国企业的规模经济主要源于对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又渊源于人们观念的变革和价值观的改变。汪丁丁(2002)认为制与度两字还是具有差异性的含义,制是指外部的规约与限制,度是指内守中庸之节,所以制度的含义包括了内外两个方面对行为的约束,隐含着价值观对现实的制约。林毅夫(1993)将制度安排定义为约束某些行为模型和关系的一系列规则安排。制度安排可能是正规的,也可能是非正规的,而这种制度安排还是基于社会组织或者个体的观念和价值观,是价值意识的外在规范性体现。综合上述论述可以看出企业制度是一种具体的制度规范,而规范体现是一定的价值体系,是社会组织以及个体的价值观的显性表现。最早心理契约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有应用研究,管理学家后来将这个概念引入了管理研究领域。心理学家Argyris(1960)开创性的在《理解组织行为》中运用心理工作契约来分析企业中中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Levinson(1962)把心理契约视作雇主与雇员相互之间的期望,可以加强两者关系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在相当程度上是隐形的,也是处在持续的转变之中。
Kotter(1973)将心理契约看做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无形契约,在该契约中一方将其期望收益和期望付出体现出来。Rousseau(1990)从员工角度对心理契约进行新的界定,心理契约可以看做是在员工个人契约关系下劳资双方对相互之间义务的一种心理领会,所以心理契约就不再是双方合意的结果,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心理契约形成的个体层面,研究的内容主要在员工个人所理解的个体责任和组织责任这两个方面。Guest(1998)等人代表的古典学派认为心理契约应存在隐形契约化的过程,强调个体水平与组织水平的心理合意的达成过程。综合上述关于心理契约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契约是组织和员工相互之间关于责任与义务的主观期望和信念,主要是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将个体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最终形成共同愿景。从上述文献回顾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规则的安排,是价值观的外向型延伸,文化与制度的交集是价值观,心理契约的核心是组织和员工相互之间的主观期望和信念,实质也是双方价值观的合意达成过程,目前的研究对于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研究大部分是从两者互动协同的角度研究,从深层次两者的交集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从心里契约角度看,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研究多一些,大都从价值观入手进行分析阐述,缺少结合企业制度方面的研究,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出发对企业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较少,从价值观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综合以上的分析这是一个可以深入的研究内容,也是本文的研究出发点,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出发运用价值观进行切入分析研究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对于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核心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关系分析
当谈及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关系时,一般有如下一些观点;认为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或认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是对等的,企业文化亦是企业制度;或者认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和制度两者之间的联系既不是相对的,也不是近似,更不是包含的,而是一种既有相通,又有各自特点的价值观体系。从企业制度变迁的过程看,企业制度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依存的结构。显性的企业制度自身就是依据社会与组织的一些传统习惯与文化而制定的,就是说把传统的文化与价值观念通过外在显性的方式规定下来,使之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运行。反之某些文化价值与观念又是依托于过去某种制度而产生。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在价值体系,而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价值观,对于企业来说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意志,这是指导企业经营行为的软约束力量,企业制度是一种具体的显规则,是基本制度环境下的一种硬性约束安排,如果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去探讨制度的起源,则会发现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这个集体尤其是管理者集体的管理意志的体现,而管理意志又是管理者集体价值观在企业运行中的体现,所以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存在着价值观的交集,这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所共有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很多内容都是这个价值观外在的显性或者隐形的延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的核心制度性属性是契约行为,其中重要的是企业与员工的契约集合体,契约是企业与员工双方合意的行为,存在着企业层面与员工层面这两个基本的结构,而对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很多观点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从企业层面来论述的,也就是说基于企业的立场来分析文化与制度的关系,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员工在企业中就要适应接受企业的文化与制度,缺少了企业层面与员工层面的互动行为,也就是双方达成合意的过程。再从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建立出发点来分析,文化与制度的导向是对企业中所有人员显性或隐性的约束规范,目标对象就是员工个体,所以如果单从企业角度单方面的约束员工,而缺乏与员工的互动活动,这样的文化与制度就会显现出非灵活性,员工对于企业文化与制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偏弱一些,对于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来说都是有不利影响的。
三、对于共生价值观的分析
针对上述的分析,本文引入了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在生物领域对于共生现象的研究已有很深入的研究,共生不仅在生物群落中存在,也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在现代人类社会中,个体之间的交往愈加紧密,具有生产技能的人与外部世界的结合要密切于以往时代。因此个体之间,个体与外物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情形在经济领域尤其是管理领域显示的更加突出,如果用共生的普遍性观点来分析经济管理现象,就会更深刻地理解现存的各种集合体的必然性,按照共生的原理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个体的紧密结合会不断推进共生体向进化、优化的方向演进。从共生理论的运行机理来看,企业文化与制度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两者互为依托而存在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价值观的交集就是共生的基础,但正如上述分析所示这个价值观交集是从企业层面单一维度的交集,缺乏员工与企业双两个层面的互动交集,所以我们再引入心理契约这个员工与企业的交集中介来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会从企业和员工两个维度的互动中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就会更全面一些。从心理契约的概念上来看是组织和员工相互之间关于责任与义务的主观期望和信念,主要是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将个体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最终形成共同愿景。心理契约的内容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期望与信念,本质还是双方价值观的互动,最后达到共同的价值观契合,心理契约是企业组织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在互动中达成的合意的精神契约,具有企业组织与员工两个层面的内容,这就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大多单纯从企业层面来分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关系的不足。心理契约最后达成的是隐形的精神契约,核心还是企业组织与员工的价值观认同与契合,结合上面对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价值观交集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交集也是价值观部分,在这个三方框架下可以提出一个共生价值观的概念,即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以及心理契约这三方价值观的交集部分,这个共生价值观是企业与员工所共有的,存在两者互动的,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
共生价值观也就是“共享”的价值观(SharedValues),是组织和个体共享的价值观念,是组织内部绝大多数个体认可的行为范式,它表明企业内部的人员在组织中处理事务的行为价值取向,以及组织对它所服务的人们、其顾客及社区做出反应的行为价值取向。共生价值观具有二维互动性,即在企业层面和员工层面的互动中形成,是企业价值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以及心理契约都依托于共生价值观这个交集向外延展,形成显性或者隐形的约束与规范。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与心理契约的三方框架结构中心理契约是联系企业与员工的媒介,文化与制度是企业层面的内容,员工通过与企业达成心理契约,从而形成与企业契合的价值观,这是员工层面与企业层面互动的合意结果,而企业的价值观又是文化与制度的本质,这样就将文化和制度以及企业层面与员工层面都联系了起来,而且员工心理契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着建立、巩固融合的双向过程,这样共生价值观也会依据员工与企业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提高了企业与员工双方的灵活度与适应性。共生价值观这个交集越大,说明文化、制度、心理契约的契合度越高,企业与员工的契合度也就越大,组织的聚合效应和协同效应才会更大。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要使个体的价值观和信念转变为组织的力量和绩效。也就是说,只有将企业内部成员的个人价值观契合于企业的价值观之中,才能实现强大的整合效应。员工在共生价值观指导下,才会产生行为的一致性。共生价值观具有“复杂系统”的特性;共生价值观不简单等于各成员价值观的简单总和,它会产生新的量与新的质。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价值的提高依赖于员工合意的有效行为,而有利于企业价值提高的员工行动,取决于员工的个体需要被满足,更取决于员工与企业的共生价值观。在共生价值观的带动引导下,员工当然会为实现组织整体目标而做出努力。企业共生价值观的形成方式有两种:其一,企业不断向员工传播企业的价值观,对员工的思想进行培育与教化,使得员工的价值观向企业价值观靠近,这样会扩大共生价值观,其二,采取整合措施,寻求企业价值观向员工价值观的契合接近,这样也可以扩大共生价值观的范围。可以注意到,企业文化对员工价值观念的影响更多的是从传播和教育的视角来强调,即将企业核心管理者的价值观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理,使他们受到企业特有价值观的熏陶,从影响员工的价值观逐步到最终实现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所以企业文化对员工价值观的影响依然带有强制性和控制性的特点。本文认为企业共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互相逐步认识到最终认可的过程,企业与员工间建立心理契约有利于使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综合起来,可以使得个体的固有价值观逐渐向企业提倡的核心价值观贴近,并最终达到统一。所以企业从建立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入手是培育共有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企业共生价值观有其特殊的建构过程,它是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逐步协调与整合过程,需要在互动中磨合而达到合意的结果。
四、结语
企业的大门口是企业的脸面和窗口,可是有不少员工在企业的大门口随地吐痰,乱扔烟头,乱丢垃圾,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脸面、形象和公共卫生。我曾就这件事采访了几家企业,发现程度不同,家家都有,而且屡禁不止,大都停留在违反规章制度的层面上,罚款了事,很少提到文化层面来分析,更没有提到公共道德的高度来对待。我问他们进行过公德教育没有,他们说没有,从来没有,他们认为,他们是企业,公德教育是公家的事,国家的事,是社区的事,社会的事,不是他们的事,不是企业的事。我以为,这种错误认识恐怕就是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吧,至少可以说进行公德教育是有效制止乱扔烟头、随地吐痰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公司大门外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和垃圾,是一种缺乏社会公德的表现。何谓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就是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自觉。企业在社会之中生存,在社区之内活动,就不能无视社会公德,就不能没有公德教育。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公德教育还是我们许多企业普遍缺乏的一门课,是许多企业文化缺失的一环。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仅仅盯住企业内部,外部如何,于我无干,八小时以外,于我无干,出了大门口,于我无干,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和偏颇。
企业文化肩负着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而公德教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的必修课,企业要成为“企业公民”、“社会公民”,就不能没有社会公德,就不能不关心员工的公德教育。事实证明,一个人没有公德意识,没有这种意识所培养起来的良好个人习惯,即使在厂区不吐,不扔,出了公司大门还会乱吐乱扔,而由于没有形成习惯,在厂区恐怕还会重犯相同的错误,因为他没有这种意识,没有形成习惯,要他不犯,很难。可能因惧怕罚款,在厂区会注意,而在社区没有罚款,他可能就会放松,所以,要治本的话,还是要唤起员工的公德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才能杜绝这种不良行为的重复发生。由此也可知,公德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的企业都能担负起社会公德教育,就会造成社会这个优良大环境,反过来,社会大环境又会影响企业这个小环境,到那时,企业这种罚款自然就会减少了。我们经常讲“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大问题,遵守社会公德应是尽社会责任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我们能切实地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这种公德小事做起,进而把企业的公德文化推及到社区,我想这也是企业在尽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从企业文化上说,也是实现幅射功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和垃圾,也是缺乏社会文明的行为。社会文明、社会公德既要有法制来维持,也要靠个人修养来约束,靠个人修养来建立。何谓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就是内心自觉。自我约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以文化人就包括提高人的修养,提高人的文明水准和道德水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看似小事,其实正反映了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文化教养和道德水准。文化其实往往是从日常小事表现出来的,所谓细微之处看文化,细节之中见文明。我们曾为同胞在国外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分场合的抽烟而遭外国人侧目、鄙视、抨击而感到汗颜,我们曾经骂过这些同胞怎么这么不争气,可知,这些坏习惯是从国内带去的,是从家里带去的。我们应当学习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人民的公德意识和自律意识,他们的社会道德风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个问题可以大到关乎民族的文明素质和爱国主义的问题。“文明”是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之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就是要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这些道德abc做起,企业对员工进行公德教育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而又重要的举措。
在我的调查中,在这些受罚的员工中,新进公司的大学生占多数。按说,这些人受过高等教育,难道不懂得、不知道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是不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会发
生在这些文化人身上?他们的文化虽然毕业了,可他们的文明意识还处于未蒙时期。我们的大学生不会不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吧。伟人是从点滴干起的,伟业正是要从小事做起。良好的文明习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知道,有许多伟人从小就刻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举止,你比如,在会见外宾的任何时候,从来不翘二郎腿,……一个人的气质、素养、修养的形成离不开日常诸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不乱丢垃圾、不当众挖鼻孔、剔牙要半遮住嘴巴、公众场合不吸烟、不大声喧哗等等细节的培养和修炼。素养是一种修为。中国文化历来讲究修身,你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这几项的第一位。公司承载着我们各自的理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实现这个理想,却需要从修身开始,从爱护这个家园的环境开始。
要有效遏制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恶习,除了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公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等,在管理上还须进行制度创新。我在想,对于屡教不改者,能否将他的罚款记录记入他的个人档案,将来作为晋升的依据。比如说,把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视为不认同企业文化的行为,设一个分数线,零分者企业将不予晋升。当然在操作上可以探讨。华为有一个诚信管理制度,每个人有100分,员工拿了假发票报销就要扣分。一旦扣了分,员工所有报的东西都要认真查。如果是100分,半年没有出现任何情况,就可以实报实销。一个要认真核查,一个可实报实销,关系到人的尊严,这里面就有文化的作用。
三星公司把人性美、道德性、礼仪规范和行为规范看成是三星宪法。李健熙认为,三星要发展成真正世界一流的企业,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员工都要成为具有人性美、道德性,重视礼仪规范和行为规范的人,否则三星将永远摆脱不了二三流的水平。他认为,企业文化的创造就要以道德感和礼仪观为基础。什么是道德感,他举例说,无论怎么忙,见到小孩子摔倒了,也要停下匆忙的脚步,把孩子扶起来。三星集团的职员是韩国企业中最重视礼仪的职员。从接电话、接待访问办公室的客人时的姿态到递名片的姿势等,三星职员都要比其他公司的职员更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