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机械技术经济学范文

工程机械技术经济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工程机械技术经济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程机械技术经济学

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47-03

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和本门课程的特点,规定该课程的性质、学分、开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以及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参考资料等。

课程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学管理部门实施教学管理和评价的基本教学文件,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中必须强制执行,而且课程教学大纲也是学生与教师就课程预期及政策达成的合同,师生共同参与[6],“教”与“学”相互渗透。

一、《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的特点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定位为“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培养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富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先修课程为《水污染控制工程(一)》、《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实验技术》涵盖了我校环境工程的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包括5个学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课堂集中授课、17个必做实验和4个选做实验。课程系统地介绍实验优化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物理性污染与控制、大气污染与控制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课程的主要实验,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验证并加深对水处理、大气处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大纲的设计思路

在设计本课程教学大纲时,我们的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时效性。课程教学大纲在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时要及时反映环境工程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成就,反映当代环境工程处理的最新水平,反映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具有时效性的大纲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用人要求。第二,内容详尽。大纲的内容应尽可能详尽,内容详尽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为课程大纲内容详尽,应包括基本信息(学时、学分及相关课程等等)、目的与任务、要求与安排方式、课程内容即实验项目设置、考核与成绩评定、教学参考资料等;其次为教学内容详尽,包括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空气处理、固废处理和物理性污染控制5个专业课程21项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都是各专业经典的实验。第三,开放性。课程教学大纲为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教学大纲也不能成为刚性文件,使之过于僵化,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是稳定中具有开放性的体系,开放性从两个方面体现,一为新的处理方法如水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实验,是从现阶段热点雨水研究成果中转化过来的,新技术可及时反映在实验大纲中,可以作为选做实验项目;二为实验原理不变,处理样品可以为开放的,如混凝实验,可以处理不同的样品中如实际河流中的水、自配水、工业废水等,也可以是处理同种样品中的指标。第四,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学习机会,使大多数学生获得同样的收获。由于我们高校实行“严进宽出”的招生、培养制度,导致进入大学后,学生放慢了求学的步伐,笔者认为目前我们本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的缺失。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前提,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大纲中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实验内容安排见表1,首先支持学生自主实验;在必做17个实验项目中纯演示验证性实验项目仅5项占实验总数的29%,其他都可以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训练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环境处理方法基础上,留给学生自主选择实验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第五,可实施性。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执行不能仅流于形式,且二者不能脱勾。课程大纲的编写应以少而精、量力而行为原则,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独立操作与分组合作相结合为原则。学生工作量要适当、合理,教学内容难易合适,既发挥学生的现有水平,又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据跟多年实验经验,确定合理的实验学时,在规定的实验学时内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参与者、指导者的“勘导式”实验教学法。

三、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

1.实验内容。《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内容见下表。

2.要求与安排方式。实验要求:实验前学生需预习有关实验内容的指导书和实验课件,指导教师按组通过口试的形式抽查实验预习情况。实验分组原则上为4人/组,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实验安排方式:必做实验在实验室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统一安排时间,实验采用网上实验预约系统方式,采用“勘导式”实验教学法安排实验过程。选做实验为学生在必做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做的专业实验,时间单独安排。

3.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预习情况、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出勤。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由实验成绩(70%)、平时成绩(30%)和选做实验加分(不大于10%)综合确定,按百分制记分。实验成绩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测验、口试等。

4.“勘导式”实验教学法。实验课前通过集中授课或者网络通知方式,布置实验预习内容和预习思路,如提供实验原理、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实验装置的流程、实验指标的确定、指标的分析方法、实验中的分工、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提供参考书目,学生经过自己查找准备实验预习,分组预约汇报实验预习。在汇报预习过程中,采用随机指定人员汇报相应问题,其他人补充方式,教师勘误学生准备资料、梳理内容思路,由点及面发散提问,根据实验内容及方法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勘导式”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准备实验内容,采用探讨研究式授课方式,教师的角色是勘误、引导,学生是整个实验教学的主体。

《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经过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09级实施,效果明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进行中,各门理论课都已经学完,通过预习实验内容,巩固了理论课所学的知识,经过“勘导式”实验教学法的实施和检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好。在大纲的实施过程中,解决了分组实验一人操作,其他人围观的问题,每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既保证了基本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学有余力同学的需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忠臣.水环境分析实验与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吴俊奇,李燕城.水处理实验技术(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9.

[3]姚庆梅,徐红东.成教《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研究与制定[J].中国成人教育,2005,(4):69-70.

[4]祝吉芳.高校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与执行[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76-277.

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 流体机械测试技术 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实验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TH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08-03

0引言

2010年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该计划突出了工科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 [2] [3] [4]兰州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是我国最早的水力机械专业,始建于1954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1965年该专业整建制(包括水泵、水轮机实验室)迁至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原有水轮机、水泵、液压3个专业化方向,现在已发展为流体机械、流体传动、流体测控、水利水电和新能源5个方向。2007-2012年分别获评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项教学质量工程,与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获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98-2014年连续4轮获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该专业从起始阶段起就是典型的产品设计专业,涉及耗能占全国各行各业25%的泵产品与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22%的水轮机产品,虽然专业面向归口行业较单一,专业对应行业产品却广泛应用到全国各行各业,具有“小专业、大市场、专业地位特殊”的特点。

“流体机械测试技术”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既有一定理论又有很强应用性的课。卓越工程师培养采用 “3+1”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完成累计3年时间的学习任务,在企业完成累计1年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其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融入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需适时地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课程教学环节存在难点

结合“流体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卓越班的培养目标及要求[5] [6],目前该课程教学环节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流体机械测试技术”课程的知识框架及课时数如图1所示。基础部分各章内容相互独立,而应用部分是以水泵与水轮机为被测对象,涵盖了基础部分各章知识点,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教学难点在于在保持理论框架完整的基础上,为了突出工程应用的要求,如何将基础部分与应用部分有机结合。

(2)该课程突出泵与水轮机这一专业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其教学难点是如何将以解决实际测试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企业教学过程中。

(3)该课程涉及水泵的性能实验、汽蚀性能实验、串联性能实验、并联性能实验、振动与噪声测量和水轮机能量实验,这些实验项目虽属单独设课的“流体机械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但也是本课程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易发生脱离实践教理论、学理论的现象。

二、把握课程教学的核心,突出工程应用要求[7] [8] [9] [10] [11]

“流体机械测试技术”理论学时数为32课时,在课堂中追求大而全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贯彻以解决实际测试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围绕泵与水轮机的能量性能实验和空蚀性能实验,提出该课程核心教学内容是压力、流量、转速、转矩及功率5大参数的测量原理及方法。压力测量教学重点是弹性式压力计和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技巧。流量测量教学重点是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和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及其流量方程式描述的物理意义、3种流量计结构区别及其前后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关于转速、转矩及功率测量一章,教学重点是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相位差式转速转矩传感器、电阻应变式转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讲清楚各类仪表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基础部分与应用部分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身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中积累的测试经验,通过一些测试实例,强化学生对各章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为后续的实验教学与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例如以实测水泵扬程为例,让学生学会根据水泵实验台精度要求和被测泵扬程,选择泵进出口压力传感器的量程及精度;应用流体静力学基础理论,解决测点液体压力、压力计读数和测点至压力计中心的垂直高度之间的关系问题。例如以实测水泵输入功率为例,对电测法测量水泵输入功率,让学生掌握其实质是测三相异步电动机输入功率,现场观摩功率表接线方法,掌握功率表常数与电动机输入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电动机特性曲线计算泵输入功率;对扭矩法测量水泵输入功率,它是在水泵与电动机之间安装转速转矩传感器来测量泵输入功率,并配有一台扭矩仪显示泵的转速、扭矩和功率。通过测试现场教学,使学生学会转速转矩传感器“清零”方法,加深理解转速、扭矩和功率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水泵配套电动机功率及转速选择转速转矩传感器。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工程测试实例,解决了基础部分与应用部分有机结合的问题。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掌握完备的流体机械测试理论体系,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又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应用实例,更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形成了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为主线的教学特色,而这一特色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三、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转变角色

“流体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涉及较多的其他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仅侧重课本内容讲授,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快速全面地把自身储备的知识与新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茫然的学习状态,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这将使整个课程的教与学过程变得非常艰难,以至于课程的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因此提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测试技术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象。对每一节课,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的教学重点、思考题与计算题。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以身边的生活实例和工程案例设疑式地启发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思考题与计算题中所涉及的测试技术基本原理和技术展开积极讨论,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问题式教学法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势必会有所提高。

四、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课是验证理论、应用理论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12] [13] [14]随着该课程理论教学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实验教学的内容、学时和时间安排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其主要改革措施有:(1)单独开设24学时的“流体机械专业实验”课程,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别设置,实验教学不再附属于理论课教学,克服了实验课教学学时偏少、理论课和实验课相互挤占学时的现象。(2)在已开设的水泵性能实验、水泵汽蚀性能实验、水泵振动测量、噪声测量、水轮能量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自主研发的自循环多功能离心泵教学实验台,增开泵的串联性能实验和并联性能实验。(3)增加实验学时数。调整后实验学时数见表2。(4)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联合制订实验计划及每组学生数,一般每组学生数不超过6人,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便于上级部门监督检查实验教学质量及进程。(5)为了强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效果,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承担一定工作量的实验教学任务。

表2 流体机械专业实验项目及学时数

“流体机械专业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属多参数测量的综合性实验,涵盖了“流体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所有章节知识点,因此实验教学采用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前预习、实验现场讲解和实际测试工作等教学环节,使每个学生在切实感受到每个测试环节的同时,对测试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掌握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各参数测量原理及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测试工作的能力。实验项目测试完毕后,在实验课内要求学生应用EXCEL软件计算数据、绘图、数据拟合并得出经验公式。这种教学方法解决了学生不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问题。通过上述严格训练,使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同时,又学会了EXCEL软件的使用,更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组织测试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流体机械测试技术”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与实验仪器仪表、企业实验台精密结合,其教学更应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科研和工程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提高其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结合本校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特色,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实验教学方面介绍了该课程改革的一些措施,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的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其专业课程在企业和学校学习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仍需进一步研究与优化。

[ 注 释 ]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最新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探索与国家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47-55.

[3] 张晓报.我国“985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反思――基于课程的考察[J].高等教育管理,2013(6):24-30.

[4] 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教育管理,2012(1):16-18.

[5] 康灿,杨敏官.测试技术课程改革与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47-49.

[6] 张欣悦.测试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6-127.

[7] 李军.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改革[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2):107-108.

[8] 胡晓花.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传热学课程改革[J].德州学院学报,2013(4):8-11.

[9] 张志刚,石晓辉,富丽娟.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147-148.

[10] 陈光胜,李郝林.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改革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04(16):40-41.

[11] 王本亮,唐维新,唐楚峰,肖飚.《动力机械测试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湖南农机,2013(11):241-242.

[12] 谢莹,李力群,许崇利,杨梅.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4):48-51.

篇3

工业工程依托机械工程学科开展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强调机械制造工程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体现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以生产系统管理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思路。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面向生产制造业,主要是机械制造业,能从事工厂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及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生产制造过程运作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具备基础工业工程的应用能力和现代工业工程的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在此前提下,三峡大学研究实践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3.5+0.5”的培养模式改为“3+1”模式,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完成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时期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实验实训实践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学习;第四年进行模块化、实践化教学,并在教学中尽可能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里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工业工程专业目前已经完成2006版、2007版、2008版、2010版及2012版培养方案的编制及修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

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制造业需求为指导,以知识培养为基础、能力增强为核心、素质提升为宗旨,以工业工程师专业认证为参考依据,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首先确定专业以机械工程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以机械制造为背景。由此,课程体系设计的宗旨是:突出机械能力培养,强化管理工程课程的学习,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3]按照“通识课程+专业核心”方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制定的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合格工业工程师应具备的7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提出了要求在大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主要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必须具备的实践应用能力。依据工业工程师认证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工业工程学会指定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5+4”的基本设置,本专业确定了以“5+4”课程为核心,适当增加机械制造类课程为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思路。专业课分为三大部分:机械工程类课程、工业工程核心课程、管理工程类课程。核心课程主要由“5+4”组成,包括4门核心课(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工程经济学)、5门专业课(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工业工程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控制、运筹学、建模与仿真、系统工程等。机械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物流机械与应用等。管理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学等。

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工业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要求在培养模式中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定了多种形式和性质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专业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军事训练等。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三峡大学工业工程实验室主要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人因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自动化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验。[4]目前投入使用的专业实验室包括人因工程实验室、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制造系统实验室、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室等。

二、校企合作,强化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业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外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科学研究等技能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5]实践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操作能力为目标,注意实践技能的综合化训练。高校与企业合作互助、共建实习、科研基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拓展教师教学科研领域的有效途径。对接地方企业生产实践满足了学生课外实习实践的要求,而且典型企业的典型生产实例也成为理论课程案例、实验、课程设计的实践素材及教师科研活动的对象。在实践环节中,本学科鼓励老师们带着学生去企业,学生带着实习任务、设计课题进车间,以IE的专业意识、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寻找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带着问题回学校,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运用专业知识加以探索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认识实习、现代制造系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都基本做到课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如:进行“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时先将学生带到知名企业——枝江酒厂的车间里,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的方法和手段观察生产线,发现问题,测取数据,在课程设计中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达到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在第四学年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倡导分散独立进行,一方面帮助学生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自己寻找实习企业,在实习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应用能力,也积极寻找设计课题,通过与导师交流沟通确定设计内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校企联合完成实习和设计。“把课上到企业里,把设计做到车间里”正是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真实写照。本专业选择一批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如洛阳东方红拖拉机集团公司、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工程机械厂、葛洲坝集团船舶工程公司、力帝机床工业公司、稻花香、枝江酒厂等多家知名制造企业达成实践教学及科研基地合作协议,教学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使企业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稳定的课外实践基地。

三、结语

篇4

关键字

探矿工程;发展趋势;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1 建国以前探矿工程技术发展史回顾

探矿工程,主要包括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和勘探工程机械。原来泛指地质找矿中的两种技术方法,由于主要用于地质找矿,所以当时称为探矿工程。

探矿工程是地质工作多工种合成作战的重要方面军,是目前乃至将来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勘察)验证地质认识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直接取得地下实物资料的唯一技术方法,也是各种工程基础、隧道、涵洞、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方法,同时钻孔(井)、坑道为获得地下地质体信息、探测深部地壳、开采矿产资源、建设地下实验室或观测站等提供通道-

探矿工程技术中的钻探工程技术渊源于远古时代的掘凿井技术。在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有“井”字的记载;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有陕西的半坡村、河南绳池的仰韶文化,已发掘一座干式水井,距今有50007000年的历史。虽然这些凿井技术非常简陋、原始,但它却是我国钻探技术的始祖。

从公元前254年到公元1040年的1300多年中,凿掘技术、方法及开拓应用领域日趋完善,主要用于凿掘大口径浅水井、盐井及油气井,当时最深的气井已达138.24 m。从1041年开始转人小口径深井阶段,深度超过了300 m。明清两代(1254-1911)钻凿工艺在盐井中更加完善,发明了半机械化的绳索冲击钻探,并且运用到固体矿产勘探中。

清道光六年(183,5)钻成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井—海井(四川自贡),井探1001.42m,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里程碑,是18世纪中叶前的世界钻井记录。到光绪年间,最大井深为1119 m,民国初年(1911)为1250 m。

我国的钻井技术,无疑对人类社会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继火药、指南针、

印刷术和造纸术后的最重大发明(或发现),为此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赢得了应有的地位。

近代中国机械岩心勘探是从河南焦作开始的。20世纪初,英国人用蒸汽锅炉作动力驱动回转取心钻机,使用手镶金刚石钻头钻进,用于勘探煤炭资源。

2新形势下探矿工程新技术的必要性

钻探技术水平是地质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进入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创新性应用的趋势愈来愈明显,科技进步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样导致了地质勘查和资源评价工作的重大变化,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正成为21世纪地质勘查技术发展的关键。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和超前期工作。地质钻探则在地质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岩心钻探施工,可以获取地下岩矿心,从而确定矿体的类型、品位、地下赋存形态、空间位置等,最终计算出矿产储量,做出开采技术经济价值分析。钻孔还是物探测井、水文观测试验等其他勘查方法的唯一工作通道。投入岩心钻探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亦是最多的。探明一

处可供矿山建设的矿产地(储量),钻探工程投入占地质勘探项目总投入的6010一8 `}"/o。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钻探工程是为探查地下水的埋藏、运动规律、水质、水量等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工程力学性质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最重要的技术方法。

3 探矿工程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拓宽探矿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加大探矿工程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抓紧相关设备机具研制、研究钻探工艺、制定相关规范标准,是中国目前探矿工程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大体内容如下:

(1) 保真快速钻探取样技术轻便化、精确化、智能化,并探索出相应的适用于月球、极地、永冻层、干热岩、核废料处置、核爆炸、山地、沟壑、沼泽、植被覆盖等难以接近的地区和浅层地热能开发钻探取样需要的取样钻探设备及钻探工艺。

(2)与绳索取心钻探技术的结合,开发定位测量实时轨迹描绘等数字化系统,深入研究定向钻探技术,岩心定向技术及装置,推广变频电机驱动。

(3) 研究复杂坚硬地层的钻探是探矿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大力实施“液动潜孔锤-螺杆马达-绳索取心”三合一或“液动潜孔锤-绳索取心”二合一等钻探技术的推广工作。

(4) 地球科学研究钻探技术对岩心保真、岩心采取率等要求较高,应研究地球科学研究钻探设备及其工艺。当前环保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应当将资源开发与环保并重,因此开展地球科学研究钻探技术及示范孔的研究工作意义非凡。

(5) 超深孔钻探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钻探工艺、钻探设备、泥浆技术和孔内事故预防及处理技术的研究。为深部找矿和地球探测工程的实施作好准备。

(6) 加大高效切磨材料、碎岩工具以及新的碎岩技术的研究。如:机械碎岩、物理碎岩和化学碎岩,这是基础性的工作。

(7) 新型成孔(井)材料研发及工艺研究。积极推广PVC-U塑料管在水文水井工程、浅层地热能开发工程、地下水监测、地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8) 新型钻孔结构和形式的设计与工艺研究。对于不同功能的钻探孔(井),应本着/经济、实用、便利、先进0的原则。如:一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同井抽回两用系统井,分别可应用于地下水监测和浅层地热能(水源热泵)开发等领域。新型结构和形式不但可以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而且具有占地少、成本低、易管理等特点

(9) 目前我国探矿工程从上到下没有明确的主管业务部门,全国的探矿队伍各自为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主要反映在质量、效率低;成本、事故率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困难;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或规范等。所以,随着探矿工程服务领域的拓宽,在改革目前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加紧制订相关探矿工程技术标准或规程、规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0) 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在加强钻探技术研究的同时,重视和发展钻探技术经济学研究更具重要的意义。该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可以对钻探时间和成本控制,工艺和设备选择等进行合理的评价,为科学钻探工作的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

4 结语

作为国家地质调查工作和资源勘查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矿工程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和10多年的沉寂之后,目前正面临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探矿工程无论是在地质资源勘查,还是在地球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其投入占整体项目费用的 50%,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或方法。由此可见:若想在深部找矿、新能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与环境治理、地球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必须解决探矿工程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为保证地质大调查和资源勘查钻探工程顺利完成,逐步提高钻探生产水平,更好的满足地质调查的要求,探讨新的探矿工程新技术推广模式势在必行。应尽快依托相关探矿工程研发机构,在全国重点大区组建探矿工程新技术示范中心的建议,旨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装备制造、钻探施工单位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共同探讨,尽快摸索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形势的探矿工程新技术推广模式,保证我国的探矿工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予北.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查和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07)

[2] 张伟.地质钻探技术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7(01)

篇5

[关键词] 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复合型人才

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又指建筑产品价格。它不仅与工程建设内容有关,还与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建设者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等存在着紧密地联系。正确地编制工程造价对政府宏观控制政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是各级工程造价部门、投资者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需要,合理计定工程成本有效控制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我们工程造价专业一项十分重大的课题。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必然趋势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五十年代从原苏联基本建设模式演变而来,八十年代才逐步完善起来的。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规定在不同规划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并对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 、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权限等。随着改革开发历史进程,经过发展、改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时期单一的概预算编制和管理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建、管分离”,概预算编制和制度是以国家直接参与管理经济活动为前提的,偏离社会效益,项目的规划论证及技术经济分析也就无从谈起。国家控制了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的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利税分配等。在这种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环境里,概预算编制和乱离制度为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我们对项目投资进行预测和控制就必须合理计定工程成本,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转轨变体”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就更为十分重要。

2.“转轨变体”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在基本建设全过程。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技术经济研究分析比较,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投资的实现,力求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阶段的造价控制紧密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的计价、审查、确定、结算、决算各阶段规范化、制度化,因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同时,如何合理地确定造价,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匹配,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由于工程建设一般周期较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项目的初始阶段难以确定一个正确的造价。随着工程的开展和深入,对该项工程的了解也就更加全面,从而造价的分析计算也就愈加合理。因而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应充分注意:

(1)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地质条件复杂,人财物消耗大,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 ,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合理管理造价,必须在建设全过程,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多次计价,即按建设程序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精度,以充分体现造价的合理性。

(2)多年来,各级主管部门普遍忽视了建设前期阶段的决策重要性,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概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方法。

(3)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但控制重点是根据工程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重点是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设计阶段造价管理阶段重点是合理计定工程成本。实施阶段造价管理的重点是计量与支付。

(4)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

(5)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与管理。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是动态地反映了项目的总造价。特别是工程实施阶段,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设计阶段未考虑周到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变更,造价随之变化。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建设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一阶段是造价动态控制最集中的过程。造价工程师的大量工作也是应该在这个时候完成。

3.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培养既要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经济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工程造价管理师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作为规范准则,涉及运用其它技术经济学科的成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名符其实的技术经济专业。造价工程师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外,还应对设计内容、设计过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等,都有全面的了解,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技术与经济专业知识融合一体才称得上“复合型人才”。

应完善工程造价专业的高级教育及在职人员的在职教育活动。由于工程造价管理在建设项目中和各方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且对全社会的建设工程经济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把关”作用,还应根据现行市

场体制下对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促使教育机构在大学开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课程,正规培养工程造价专业的高级人才。其课程的设置,也应完全根据市场需要和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决定。即应有建筑设计、施工、工程机械等各种工程技术课,也应开设经济、财务、造价、概率与数理统计等基本课程。同时还应该开设系统工程、价值工程、技术经济、计量经济、计算机、管理科学等拓展知识面 ,为工程造价领域高级人才的成长培养创造条件。同时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合理计定工程成本、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