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家庭护理的内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产科 母婴同室 人文关怀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61-02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将服务理念人文关怀渗入到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是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整体护理内涵的具体表现现将我院2007年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的构建实施情况,特色效果作如下介绍。
1 构建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历史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
1.1 护理理念的更新
护理理念是护理人员服务的宗旨,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明确了护理工作的内涵。产科护理的新进展“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营造家庭式母婴同室”的服务理念也应运而生。
2 家庭式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2.1 营造服务环境
实施家庭式护理模式,病区设有家庭式单人产科病房,它是待产,生产,产后休养为一体的病房(Labor Deliery Recovery),名字也非常温馨:浪漫满屋,绿野仙踪。病房设施完备,波兰产床,电视,电话,微波炉,宽带网络接口.24小时热水供应.在病区,走廊,床头都有为产妇定身设计的产后健康宣教.病房的大环境在不同的节日营造不同的氛围.
2.2 规范护理行为
2.2.1 改变服务理念 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为产科和新生儿提供生理,心理,保健,精神,社会的全面支持,满足产妇及家庭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更行服务理念,推行规范化,宾馆化,个性化的服务.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营造家庭式母婴同室”.
2.2.2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的培训 内容有产科现代化护理新进展,产科安全防护,护患沟通技巧,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高危妊娠的护理,护士的职业礼仪,产后延伸服务,新生儿疾病筛查.
2.2.3 产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母婴同室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新生儿的处理和复苏,产后宫缩及出血量的观察,新生儿延伸护理技能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能,都进行了规范的培训和考核.
2.2.4 重视护理领域及相关领域间的沟通和交流 上级护理专家和兄弟医院的护理专家来院指导,畅谈产科护理新进展,选送护理骨干到苏州母子保健中心进修学习,到上海国妇婴学习,另外,还邀请心理专家为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团队咨询,从而拓宽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思路,有利于服务理念的转变.
2.3 深化服务内涵
2.3.1 重视健康教育指导 开设了”准妈妈学习班”,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反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产妇床头每人一本健康教育图谱和手册,还设计了顺产和剖宫产后一周食谱,产后合并症的疾病健康宣教.一对一的母乳喂养演示,集中授课的新生儿护理等等,通过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其家属掌握产后保健知识.
2.3.2 开展产科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已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并将其列人母要保健技术服务项目。我科开展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
2.3.3 开展产科延伸服务 开展新生儿扶触,产后电话回访,提供热线咨询,产后上门访视,产后为产妇进行产后抑郁情绪的预测及护理干预.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关怀,打造了产科母婴同室的护理品牌.
2.4 注重护理服务意识
2.4.1 公开服务项目,接受产妇监督,每个病房有一本服务指南,介绍产科特色服务,公开承诺各种服务项目,直接接受监督.
2.4.2 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孕产妇的需求,根据孕产妇不同的文化背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对于不同国家的孕产妇给予符合当地风俗的饮食和护理.各种护理操作前应先征求产妇的意见,在其感觉最合适的时间和不违背医疗,护理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3 体会
3.1 独特的风格 家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营造家庭式母婴同室”,体现的现代产科护理模式的新进展,顺应了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3.2 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实施,拓展了产科服务范围,使产科护理从病房走向家庭,2007 年病人满意度(96)比2006 年(95%)提高1 个百分点,母乳喂养合格率(91.2%)比2006年(90.2%)提高了1.2个百分点,也为产科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今年的分娩数为2542人次,比2006年2280人次增加了262人次.为医院的发展和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零恒莉.产妇互动作用在产时的效应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
【关键字】社区护理;创新体制;服务内涵;管理模式
【中国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36-02
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不断的改变,社区护理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入和拓展。社区护理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社区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创新精神,不断完善我们胜南社区胜辛卫生所的护理内容与模式,也是推动社区和谐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社区护理服务现状
由于我国社区服务尚处在试点阶段,社区护理服务也不成熟,目前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政府及政策的支持明显不足,社区护理工作缺少经费:限于经济条件,社区护理工作存在许多的困难。例如,上门服务时欠缺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造成社区卫生服务部门与社区人群联系不便,这样就对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要落实社区护理服务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得到政府的大力资助。全面推广社区护理工作,可以使社区护理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
2、缺乏社区护理专门课程培训及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大多由离、退休护士或一些高年资护士承担,她们对社区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认真负责,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不少健康问题。但她们均未接受过正规的社区护理训练,在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社区护理需求。
3、我们社区护理提供的服务内容局限:由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而且受传统的观念以及传统的护理模式的影响,造成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与医院类似,服务内容局限。开展的大部分项目就是静脉输液、家庭出诊、健康咨询等。社区护士承担的角色就是医疗照顾角色,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咨询服务较少,然而实际的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内容离国家要求和居民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
二、社区护理工作的创新
1、坚持体制创新,建设多元化社区护理服务网络。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举办主体发生了变化,逐渐打破部门垄断,调动社会各种资本加入社区卫生服务,拓宽了筹资渠道。发展的趋势将是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置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护理将在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2、创新制度管理,完善社区护理运行和监管机制。通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层次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职责,按照满足服务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护理组织的设置条件和标准,依法严格其服务机构、社区护理人员和社区护理服务技术项目的准人,健全社区护理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护理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社区护理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管理,为社区健康资源共享及双向转诊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3、创新服务内涵,实现全方位社区护理。根据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社区护理服务将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服务内涵,增加服务项目,使社区护理服务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社区护理将在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创新护理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健康促进模式为指导,落实社区护理工作服务功能中“防、治、保、康、教”一体化的护理服务,以“贴近人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提供康复服务、保健指导、健康教育为护理服务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分别推行新的社区护理模式和护理理念。
(1)用“多领域”概念与医院的专科护理结合,进行全面的护理服务指导。建立“家医家护”责任制,以家门前的保健责任人制,营造亲情氛围。以“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及家庭访视制,应用护理程序落实家庭访视,督导患者的“遵医行为”。
(2)培养大、中护士院校的护士学生的“义工护理服务模式”。学生在节假日定期以聊天的“话疗”及生活服务为主进入社区,为病人、老人、残障人服务,让学生能早日接触社会,体验帮助人的乐趣,激发爱心和奉献意识,巩固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给病人以情感支持,以无偿的服务培养其奉献爱心的热情,拓展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功能。
(3)根据个体需求建立“家庭护理模式”。让患者能在家中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发挥社区护士独特的医护功能,在家庭环境下为残疾、慢性病患者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服务及必要的日常生活指导,促进其康复和提高生活、生命质量,并尝试采用Moos的适应模式护理临终患者。
(4)初步奠定在医院和社区护理之间形成“联动、互动机制”。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对急、重病人帮助联系、引导其到专科医院就医,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使经过医院诊治、正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及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的规范护理服务及照顾。
三、结语
我国的社区特点决定了我们社区护理的内容与模式,要加大创新力度,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工作。将要使护理工作进入人们生活中与广义健康有关的各个领域,这需要有更多的社会支持。完善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正毛. 南瑞:率先撤销“街道办”的大社区[N]. 芜湖日报. 2011-09-18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1)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①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②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着,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③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④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2)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血透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使血透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方法:对194 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舒适度,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治疗信心明显增强,生存质量随之提高。结论:舒适护理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血液透析;尿毒症;舒适护理
对血透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使血透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善,患者接受规范血透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均系我科长期血透患者,男119 例, 女85 例, 年龄35—88 岁, 平均年龄为63 岁,均为尿毒症终末期患者。
1.2 方法
对115 例患者在血透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1.3 结果
采用我院患者意见征询表调查法,给每位患者发放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患者在身心方面均有很多改善。
2 护理
2.1 血透操作前的护理
2.1.1 环境的安排
科室运用5S 管理以达到规范化管理,血透区域用空气净化器净化, 保证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安静少干扰,温湿度适宜,患者正前方安置电视机,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或画面。病床可摇高坐起,设床栏、床桌,并班班更换清洁的床单、被褥及枕套。
2.1.2 心理舒适的护理
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血透,经济上的负担重,对预后易产生忧虑、恐惧心理,且随着血透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易产生紧张情绪。因此,血透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讲解相关血透知识,有效利用患者家庭的支持系统尤为重要。与患者进行诚恳交谈,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身体上不舒适的原因、位置、程度及心理上负面的应激,鼓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予生理、心理支持,使患者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接受血透治疗。
2.2 血透中的舒适护理
2.2.1 血管通路的选择
血管通路分为临时血管通路和长期血管通路,临时血管通路有颈内静脉插管和股静脉插管;长期血管通路有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和永久性插管,以自体 动静脉内瘘优先考虑,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穿刺点,采用钝针穿刺,并与透析管路相连,减轻病人疼痛,在患者处于舒适的情况下妥善固定,必要时穿刺侧肢体垫以软枕,指导患者如何活动肢体可以避免血液外渗及其活动量有多大、什么样的不影响血透,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以消除紧张、烦躁心理。
2.2.2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内瘘震颤音减弱或消失,常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 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听轻音乐,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2.2.3 血液外渗的护理
加强巡回,若巡回中穿刺处有血肿应立即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冷敷,迅速更换穿刺部位,24 小时后血肿处可用温水毛巾热敷。
2.2.4 饮食的舒适护理
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给低盐、低钾、低磷、优质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之物。饭前消毒毛巾擦手,不方便进餐者协助其进餐,饭后协助漱口,维持口腔清洁,促进生理舒适。
2.3 血透后的护理
2.3.1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结束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掌握透析后的内瘘护理,结束当天保持内瘘干燥,避免搬提重物,透析24 小时后可温水毛巾热敷,有利于软化、营养血管。患者每天检查内瘘情况( 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如发现异常( 震颤减弱或消失) 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得到处理。并教育患者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公共场所,不与感冒者接触。饮食清淡易消化,控制入水量,掌握低盐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谱,维持皮肤、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2.3.2 有效利用家庭支持系统
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告知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性,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给予无条件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让患者感受亲人的可贵、生活的美好,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下一次血透治疗。
患者如在家里遇到紧急情况,可及时与本院医护人员电话咨询或及时到我院就诊,我们提供最舒适的优质护理。
3 结论
舒适护理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舒适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血透护理中,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舒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宏, 朱光启. 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1.
[2]柳屹立.5S 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J]. 现代企业,2005.
关键词:优质护理持续改进;岗位管理;规范化培训;示范病房
在开展优质护理的初期,母婴同室运用问题管理模式针对环境、护理模式和排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的改进[1],但产科的医疗护理工作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肩负着维护母婴两代人健康安全的使命,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优质护理的纵深层次推进,激发护士能动性,提高护理内涵、专业化水平是产科护理管理人员思考的方向[2]。我科在护理部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推广母婴床旁护理,扎实做好特色健康教育,提高产妇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推行岗位管理,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母婴提供温馨、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母婴区床位28张,学历组成本科生5人、大专生13人,职称组成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护士8人,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0人、N3级4人、N2级3人、N1级4人以及N0级6人。平均年龄30.9岁,护龄10.8年,床护比为1∶0.6。
2 方法
2.1 存在问题 科室优质护理质量自查,存在以下问题: ①"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内涵没有落实到位;② "健康教育"没有体现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意度较低;③ 护理人员在分层次培训内容及计划上不够详尽,落实不够到位;④岗位配置不合理,按照一级病房我科需配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2人、N3级3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
2.2 持续改进措施
2.2.1 成立科室优质护理质控小组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优质护理质控小组,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计划;按PDCA循环分阶段完成实施计划。护理部随时指导、督促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2 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 突出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深入推广床旁护理,完善母婴床旁护理流程,鼓励新生儿父亲在住院期间陪伴照顾母婴,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从细节入手,完善各种流程和制度如母婴入室告知、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等,充分尊重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各种权利;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如为产妇增添哺乳垫,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妇舒适度。
2.2.3 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母婴健康教育 实施母婴同室每日健康教育实施及评估记录单,制定每日健康教育内容计划,产妇及家庭健康教育掌握评估表,进行评估、反馈再评估、再反馈,切实使每一个产妇每天都能得到护士规范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规范专科健康教育内容,把核心知识上墙,制成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小册子提供给产妇及家庭。针对母乳喂养、新生儿常见问题进行预见性宣教如新生儿的安全护理、含接的技巧、新生儿胃容量、宝宝吃到足够奶水的表现、新生儿黄疸、低血糖、呕吐、皮肤问题等等,制作文字生动,产妇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并将风险意识、安全文化、知情告知融入健康教育指导中。
2.2.4 开展母婴延伸护理 把健康教育指导逐步延伸到出院后的家庭、社区,做好电话答疑、电话回访工作,对有特殊需求及未能独立护理新生儿的人群提供上门访视服务。
2.2.5 加强对特殊孕产妇 特别关注妊娠丢失、生殖助孕、未婚先孕、母婴分离等特殊孕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尤其是为丧子孕产妇孩子准备花提篮,充分尊重新生儿的个体尊严,并在其床旁悬挂玫瑰花标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知晓。
2.2.6 进行岗位合理配置,规范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部及片区通过岗位的调配,使科室岗位配置达到优化组合:N4级1人、N3级4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每月的培训结果与月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2.3 评价方法 将实施优质护理持续改进的2011和2012年的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χ2、t检验。
3 结果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2011、2012年进行比较,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情况(见表1)。
4 讨论
4.1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深化了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体现了责任制的整体护理 "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即每一位责任护士护理产妇及新生儿时,对母婴进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外,还要对产妇及家庭一对一的进行康复、健康指导。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的连续、全程优质护理,实现了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权,使母婴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针对性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培养了产妇及家属自我照护及照顾新生儿能力,知晓并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的知识,促进产妇及家庭各自角色的转变,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实现了护理人员对母婴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P
4.2 合理的岗位配置,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专业化护理质量 目前,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论工作年限、职称、能力水平高低干的是一样的护理、治疗,是对人力的一种浪费[3]。通过分层次的对护士实施全员培训,提高护士核心胜任力,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4]。通过系统和多种形式的制度化培训,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持续提高了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应急意识不断锻炼和演练,应对各类护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工作中预见性的提早给予评估、观察、干预,从而减少或杜绝危重产妇潜在发生危险的倾向,使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也快速提高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罗宏.温贤秀.关晋英等问题管理模式在母婴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1)[J].护理研究杂志,2011,25(7):1749-1751.
[2]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