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信息分析的概念范文

信息分析的概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信息分析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信息分析的概念

篇1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发展;校园服务;学生;手机app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228-01

移动互联网将信息的接受和发送都通过与人日夜为伴的移动设备完成,信息被聚合成以人为核心的信息集。无疑手机是这些移动设备中中重要的角色,然而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手机APP客户端的开发,近年来各种手机APP琳琅满目,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生活基本需求。但是对于专一性的功能型的的APP却不那么完善,比如专为大学生打造的数字校园的手机APP。优秀的校园信息系统APP的开发能够完善数字化校园体系,打造数字校园文化和扩大信息交流平台。所以校园信息系统APP已经成为校园信息系统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基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发的对数字校园的思考以及我们小组对于校园信息系统的设计概念进行分析

1 研究方向

该项目研究将针对当前学校与学生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与反馈的现状展开,同时满足各类学生以及教师对社交、资讯、娱乐等多方面的沟通需求,还包括校园路线,考试资讯,课程表,购物,转让,兼职,交友等需求。

2 立项依据

就目前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来看,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软件过少,而学校与学生之间又需要大量信息的交换与交流,以APP的形式为校方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无疑是方便快捷的。

3 研究内容

1)移动应用产品设计流程、方法与工具。2)同类产品的架构、功能与设计风格。3)本项目产品的定位、需求、信息架构、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原型展示。

调研内容:校方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具体需求;对市场上已有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行评估;这款APP的市场价值。

4 研究方法

市场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及校方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去评估这款APP的市场价值。通过调研了解要实现这款APP学生和校方都有什么具体的需求,从而去丰富程序内容的完

整性。

搜集材料――搜集市场上已有的校方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平台,并对此平台进行研究,从中提取值得借鉴的内容,将其保留下来应用到APP系统中去。

系统内容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市场调研所提取的学生需要和对已有信息交流形式的探索实施APP系统内容的统筹设计,使其全面,方便操作。

视觉设计――简洁大方的界面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制作――信息架构、功能架构、界面、视觉科研内容。

结果(形式表现)――校园APP。

用户体验――根据用户体验结果进行一定的系统内容的完善与修改。

校园学生手机智能管理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开发技术,通过安装在计算机、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实现学生手机的智能管理,通过该平台,可轻松建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直接联系、通知和布置作业等功能。有效的避免了对学生的重要信息流失,进一步提升学校老师对学生信息的高效整合管理。项目组成员经过市场调研以及网络课程的相关学习与讨论,致力通过APP的形式加强学校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项目成果中的应用设计以校园消息下发为主,同时开设聊天功能,实现校领导与学生的直接对话,对于学校的教育创新改革具有实际的效果;同时包含企业校园招聘信息,学生可以通过上传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达到即时沟通的效果。应用内开设分享功能,可以帮助同学及时的传达信息,在校园的一个大圈子下迅速的帮助转发,用简单的方式达到目的。为丰富校园消息的传播渠道,为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校园新闻打造一个新的媒介。从总体到细节,层层设计、分布落实,完成系统的综合建设。

当然,要做好一个APP的运营并不是一件非常简略的作业。关于一款好的APP来说,本身的用户领会和内容质量以及后期的推行能够说是各占一半的权重。一款制作精巧的APP要是没有后期推行,设备的用户数量太少,就可能会堕入资金方面的疑问,结束致使消亡;而一款App产品即使推行做的再好、品牌影响力再大,只需APP的交互及用户领会方面存在疑问,用户也不会买你的账。所以就出现了如上海未星网络科技这样的专业APP高端定制公司,他们能够一同满足多样性、丰富性、垂直化和精细化的商场需求。上海未星网络科技,最早致力于研讨手机APP推行,他的中间团队首要来自互联网、推行两个领域一同的团队分配,为未星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及战略基础,能够为公司供应web2.0时代全方位的互动联系传达解决方案。无论是从App定制,仍是在App推行技术上,他们熟行业界来说都是不可拷贝的,一同上海未星网络科技完善的服务系统,还能帮忙公司最快速的查验App推行效果。

互联网改变生活,使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扁平化” “数字化”。通过调查分析中国互联网的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20-34岁的年轻大学生和上班族。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和上班族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信息的总结与筛选也更加重要,进一步验证了数字校园的发展前景。数字校园存在很大的可用性。校园信息系统的APP作为这个时代的后起之秀更是肩负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巨大任务。

参考文献

[1]汪志宏.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的案例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65-66.

[2]胡晓,高鹰,刘长红.基于3G通信网络的移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信息技术,2010,3(6):52-53.

[3]吴浩.高等院校无线数字化校园建设[J].价值工程,2011,4(18):16-17.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相关性 可靠性 如实反映

靠性与相关性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基本特征。许多国家诸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都将相关性列于可靠性之前,但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仍将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特征。FASB新的SFAC No.8,将可靠性质量特征修改为“如实表述”,同时放弃审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这两个可靠性质量特征的指导性标准,意图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相关性。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使相关性至上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遭到质疑。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日益趋同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可靠性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去留及其与相关性的权衡问题进行更透彻的分析。

一、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内涵

按照FASB的SFAC No.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反映的对象,这种表述应具有可验证性,同时要做到不偏不倚,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FASB认为可靠性的构成要素包括:如实反映、可验证性、中立性。相关性是指要使信息对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进行类似决策的人士相关,会计信息要成为相关的必须能够帮助用户去预测过去、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纠正预期的情况,从而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相关性的基本内容。

二、代表性意见选取

(一)研究观点。利特尔顿(1953) 认为收益比资产、资本更接近会计的重心,在什么是真实收益问题上,利特尔顿成为历史成本的忠实捍卫者,他的历史成本原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可靠性至上的主张。SEC委员沃尔曼在《关于未来的会计信息披露》中提出彩色报告模式,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不同层次,五个层次上都含有相关性,可靠性可以缺省,可以说是表达了一种相关性至上的观点。

(二)概念框架观点。1980年的SFAC NO.2把相关性与可靠性列为基本质量特征,并在顺序上将相关性置于可靠性之前。这一做法也被其他CF效法,CICA(1988)、IASC(1989)、ASB(1999)的CF对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定位与FASB 基本类似,强调相关性优先但又不将可靠性视为缺省条件,没有走向沃尔曼彩色报告的极端。

(三)我国基本准则观点。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两个优先考虑的质量特征。但是与FASB等概念框架不同的是,在顺序上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强调可靠性但又不忽视相关性。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辩证关系

(一)对立性。可靠性和相关性有时会发生矛盾: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如公允价值;有的信息可靠性较好,但相关性较差,如历史成本。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两者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1.历史与未来的矛盾。可靠性是面向历史的,要求如实反映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相关性更多的是面向未来,带有较多的估计和判断,强调预测价值、反馈价值,注重及时性。历史与未来、主观与客观这些对立的因素决定了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完全兼容,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两者的重要程度必须做出选择。

2.及时与精确的矛盾。作为相关性的附属特征,及时性在保证财务信息有用性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信息提供不及时,相关的信息也会变得无关。然而要提高及时性,财会人员必须减少耗时的认证、核算工作,代之以大量的主观估计、判断,迅速产生一些近似的财务指标来满足需要,这一做法从本质上又损害了可靠性。

(二)同一性。主要体现在:

1.二者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如果信息相关性失去了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从而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但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失去可靠性的意义。

2.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而可靠性则是指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要使会计信息对使用者有用,其最起码的条件是这种会计信息要值得使用者信赖。因此,抛开计量属性的不同,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定义来看,可靠性其实是相关性的前提条件,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过分精确的信息不但会导致交易费用激增,而且也有产生错误的可能。

四、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

(一)两者关系分类。为了分析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问题,董盈厚曾把两者的关系分为四类,如图1-图4所示。

1.相关性对可靠性的完全替代(图1):沃尔曼彩色报告中,相关性在每个层次上都是必备质量,可靠性可以缺省,相关性可以完全替代可靠性。

2.相关性对可靠性的有限替代(图2):FASB 概念框架中,相关性位列可靠性之前,强调相关性但不缺省可靠性,相关性不能完全替代可靠性,只能在有限范围内相对性地替代可靠性。

3.可靠性对相关性的完全替代(图3):以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具有可验证性,利特尔顿固守历史成本原则,而对其他能够增加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完全排斥,可靠性可以完全替代相关性。

4.可靠性对相关性的有限替代(图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历史成本同其他计量属性并存,可靠性优先,可靠性没有完全替代相关性,可靠性在有限范围内相对性地替代相关性。

从沃尔曼彩色报告到FASB 概念框架、从利特尔顿历史成本原则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相关性与可靠性经历了相关性对可靠性的完全替代到有限替代、可靠性对相关性的完全替代到有限替代的均衡变迁路径。

不同均衡对相关性与可靠性作出不同价值评价,每类均衡本质上表现为基于价值评价的一种选择。相关性对可靠性的均衡变迁路径,同时也是一个从强调相关性价值到强调可靠性价值的变迁轨迹,均衡变迁也即价值变迁。

(二)不同目标观下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选择。目前国内外有两种会计目标观,即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产权责任,作为产权责任必须如实加以反映,不偏不倚,而且可以验证,以维护产权主体的权益,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中更强调可靠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与资源流动的信息,所以决策有用观更突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三)效率与效能。可靠性是要披露正确的非误导性的信息,是一个效能指标;相关性是要披露尽可能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一个效率指标。根据公式“效果=效能×效率”,如果信息越可靠,越相关的信息会产生越好的效果;但如果信息是虚假的(效能为负数),那么会产生负面效果,信息越相关,产生的负面效果越大。同样,如果信息对决策越相关有用(假设可靠性不变),效果越大(不一定越好,要考虑效能符号),但如果信息是完全无关的(效率为0,但考虑信息成本后效率为负数),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在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时要权衡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能量,不可过分偏向于任何一方,不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四)成本效益约束。相关性与可靠性同时受到成本与效益的约束。从成本效益考虑,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先选择相关的信息与先考虑是否为真实可靠的数据,再去判别其是否相关相比,前者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

(五)相关性与可靠性实现时间顺序。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并不是严格的此消彼长的反向关系,在一定条件和情况下两者的关系是一致的。相关性、可靠性的关系以交易的确认时间为参照,相关性相对于可靠性而言只是时间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不能很好的融合时,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会计本身的缺陷导致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不相吻合,在足够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内,事项或交易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差异应趋向于减弱。

五、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现实选择

(一)国际的选择。2010年IASB和FASB的联合概念框架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确定以“决策有用性”为主导的目标观,避免使用“受托责任”术语,将“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作为基本质量特征,用“如实反映”取代了“可靠性”,突出强调相关性的质量特征。与原可靠性质量特征相比,“如实表述”的“表述”范围将会更广,取消审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内涵也暗示FASB意图放松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条件,扩大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范围,从而增加透明度。但是从强调客观性、真实性这个层面上看,“如实表述”依然没有偏离可靠性的核心内涵。可以看到,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从强调可靠性到突出相关性,是国际会计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的选择。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国家作为委托方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决定了其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号”服务来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当一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人素质尚不足以理解复杂的会计信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些都要求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但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正日益完善,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会大大增强,且经济全球化中,各种国际业务迟早会进入我国,会计信息与国际趋同已成为现实,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需求也将显得越来越迫切。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在目标的定位上仍然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并逐渐向“决策有用观”发展。

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与会计目标决定了我国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选择应遵循“可靠性为主不忽视相关性”的原则,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信息。可以将相关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质量标准,将可靠性作为首要的质量标准,以相关性统领可靠性,以可靠性作为相关性的保障,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和谐统一,打破两者矛盾对立的局面。即在信息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提高相关性是我国目前在二者之间权衡中做出的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董盈厚,侯铁建.基于IASB 概念框架的可靠性质量特征之认识理性――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与讨论[J].会计研究,2011,(1).

2.葛家澍,杜兴强.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思考(上)[J].财会通讯,2004,(11).

篇3

摘 要:对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是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必然要求。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不是要刻意追求核心概念的深度和难度,而是通过深度分析,深化核心概念的层次,实现核心概念的丰富价值。深度分析核心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维度:把握内涵,明确外延;立足课标,整合教材;建构体系,掌握联系;适度拓展,迁移创新。本文以“价格”为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 核心概念 深度分析 价格

任兴来,男,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和掌握学科核心概念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可以说,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

什么是核心概念?国内外学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 Erickson)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美国教育家赫德( Hurd)认为,核心概念是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组成学科课程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这些概念能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事实和其他概念,并延续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核心概念至少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其一,主干性,即核心概念是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主干知识是与非主干知识相对而言的。主干知识是一个学科最基础、最核心、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能生发和统领非主干知识,可以成为衡量知识掌握水平的尺度和标准。作为学科的主干知识,一般表现为学科教材中的重要概念或原理。如《思想政治》必修l《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就是核心概念。非主干知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主干知识的进一步阐释,如价值量由什么决定,什么是供给和需求,等等;另一类是教材辅助文,即教材中重要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专家点评的内容,如劳动生产率、替代品、互补品等这些概念就是以辅助文的形式在教材中出现。

其二,迁移性,即核心概念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由于核心概念能生发和统领非主干知识,因此它能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并影响学生从事相关方面的后续学习,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获取。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围绕价格能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和非主干知识,如商品、货币、价值、汇率、价格政策、价格机制、物价水平,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依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因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就价格而言,学生对这个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还会影响他们的后续学习。在经济学中,价格理论主要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这就不但涉及到《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也涉及到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宏观调控等,还会涉及《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的学习。在《政治生活》中,社会听证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价格听证会是最常见的听证会,深刻理解价格这个核心概念有利于实现听政于民、决策为民。对政府定价或调价的依据以及价格是否合理的标志等问题的理解,都要基于在《经济生活》学习中对价格这个核心概念的学习。

可见,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是学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学科核心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

二、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的维度

笔者认为,深度分析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

1.把握内涵,明确外延。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深度分析核心概念的基础和前提。

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因此,深度分析核心概念,首先要明确核心概念的定义。比如,什么是价格?《经济生活》中的解释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这是依据经典作家的一些论述给价格所下的定义。在政治经济学中,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是货币形式。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的时候,就是价格。

但是,就价格的内涵而言,把价格仅仅理解为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不够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就价格的变动趋势而言的。一般说来,在供求一致时,或在生产领域中,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表现得也最强烈和最明显。可是在瞬时性变动中,即在供求不一致,或在流通领域中,价格就会偏离价值,经常表现为和价值不一致。这时,价格就不仅表现价值,还反映供求关系。因此,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研究中得到印证。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需求的无限性和生产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西方经济学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不存在垄断的市场上,只有需求与供给决定(均衡)价格,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起作用,不分主次。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或对象的范围,即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或对象,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价格而言,在西方经济学中,价格分为供给价格、需求价格和均衡价格。简单地说,供给价格就是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需求价格是以货币单位来计算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愿意付出的价格,即在一定时间内,买方对一定产量的产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均衡价格是指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也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可见,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时也会右所不同。通过对比,更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价格的这个核心概念,并加深对它的理解。

2.立足课标,整合教材。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的依据。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不但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还对课程目标有明确的阐述,特别是在内容标准中,对要求掌握的核心概念有具体要求。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概念很多,但《课程标准》追求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降低和淡化了对很多概念的要求。因此,尽管教材在内容叙述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许多概念,但很多概念不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课标,高屋建瓴,对核心概念有清晰的定位。深度分析核心概念,还需要对同一模块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必要时,应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造成市场上价格涨落的原因,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终和生产相关,因为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这也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必修1《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影响”和选修2《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衔接与整合。

就课程模块而言,必修和选修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学科内容的关联性。对必修和选修模块涉及核心概念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衔接与整合,有利于形成不同的认知模式和知识系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及其能力趋向,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构体系,掌握联系。深度分析是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深度分析核心概念,需要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建构关于核心概念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不仅能识别与核心概念有关的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清楚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为例,关于价格的知识体系可以这样建构:

可见,通过价格这个核心概念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将与价格有关的货币、消费等知识之间的关系打通: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是消费的主要对象,消费的知识主要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类型和消费心理等;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都有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表现;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纸币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货币有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货币的对内价值就是物价指数( CPI),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或下跌,就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货币的对外价值就是汇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建构价格在《经济生活》中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整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中关于价格的知识,使学生清楚并掌握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结构决定功能。知识体系不同于知识提纲或知识纲要,后者只是罗列知识点,前者能够反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融会贯通知识,深度分析核心概念。现行思想政治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淡化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不仅使学生能从更广阔的角度掌握知识的各个方面,也有助于其更细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

4.适度拓展,迁移创新。核心概念一般比较抽象,概括性强。深度分析核心概念,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和考试要求,对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当前,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追求实现“理论分析生活问题”“活学活用”的命题思想和教学导向。例如,有的试题通过提供新的概念性知识,考查学生“现场学习”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提取新概念信息,领悟迁移,理解内涵,另一方面需要对旧知识有充足的准备和驾驭,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迁移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这些新的概念性知识,大多与学科核心概念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对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适度拓展,很有必要。

比如,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但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正是要说明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可是,《经济生活》中关于弹性的相关知识只有“需求有弹性”这几个字,而且是在插图中出现的,这就有必要对“需求弹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解读。

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以及供给弹性这些概念虽未在教材申明确出现,但教材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能调节产量”等内容与之密切相关。

在考查学生这些知识的学习效果时,一些试题也经常会考查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

在经济学中,弹性可以用来衡量供给量或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情况下,下列商品中供给缺乏弹性的是(

)

A.手机

B.报纸

C.古玩

D.汽车

上题中,正确选项是C。该题既考查学生对供给弹性的理解,同时考查了“现场学习力”。如果学生平时学习中能对价格这个核心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适度拓展,通过迁移,在考试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即可得其要领、较快选出正确选项。

三、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的意义

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不是要刻意追求核心概念的深度和难度,而是相对于其内在构成要素而言,概念不能停留在符号层面,需要准确地把握概念,深化概念的层次,实现核心概念的丰富价值。

首先,对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有助于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一定的浅显化现象。比如,有的教师直接讲解结论性知识多,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少;有的教师抓不住核心主干,理不清教材主线;有的教师追求单个知识点的讲解或罗列知识提纲,忽视知识体系的建构;有的教师机械地“教教材”,而不能做到“用教材教”,等等。

深度分析核心概念,教师就要既关注结论,也重视生成,给学生提供概括核心概念本质特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既打通知识,又对知识有所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重视单个知识的讲解,也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学生清楚知识的各个方面和逻辑关系。教,不仅是告诉,还要引导;学不仅是接受,更是探究。深度分析核心概念,教师就要关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借助情境,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读得懂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实现基本观点教育与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结合、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增加课堂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对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对评价要求和评价意义都有明确的阐述。在对知识目标的评价中,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其中,“内容标准”中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主要有六个方面,包括指认事物、再现事实、澄清概念、审视价值、支持某种判断、采取某种行动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识记、理解和应用。其中,识记是基础,应用是目的,理解是关键。

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不但会促使学生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者将已知知识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也会促使学生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清楚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还会促使学生跨越知识本身对结果做出推论,或者通过已有条件扩展相关知识,所有的这些成效无疑都会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从考试的角度看,能力立意是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始终坚持的原则和方向,选拔具有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贯要求。因此,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也是高考对学生最具价值的考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多个环节提高能力水平和思维品质。

总之,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也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追求真理,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篇4

核心概念之所以具有统摄力和解释力,是因为聚焦学科概念的教学内容涵盖着丰富的地理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地理观念是经过长时间的地理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方式与态度。地理思想方法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发现和解释其他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念和规则,是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1]以这样理解,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学科理论与内容的本质的认识,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灵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对方法的抽象认识,方法是思想的具体化形式,二者具有统一性,统称为地理思想方法。

中学地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其背后的“灵魂”是学科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这是抛掉具体知识剩下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教育的真谛就是将大部分知识忘掉以后剩下的那一点点”。奥苏贝尔提倡,教师要教给学生学科和教材的基本结构,即那些最有“解释力量”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性观念,从而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学习和迁移。这与布鲁纳倡导的“课程一结构”说是一致的。布鲁纳认为,“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培养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的态度”,“他学到的观念越是基本,几乎归结为定义,则这些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因为‘基本的’这个词,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恰恰就是一个观念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用性”。

地理学科围绕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关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观念和法则,包括:

(1)空间观念。涵盖区位论,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着空间定位、空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将世界组织成不同区域加以认识、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2)系统综合的观念。涵盖系统观、全球观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地理环境整体性、人地关系等思想方法。

(3)动态观念。涵盖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观,蕴含地理过程、时空关联等思想方法。

(4)可持续发展观念。蕴含人地关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一些观点。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牵住地理学科基本观念、学科思想方法这一主线,围绕这些基本观念和背后的学科思想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就能抓住最有教育价值的核心概念实现“教给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生一旦悟到了地理学科观念、学科思想方法,不仅能减少或避免思维的盲目性,使思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灵活性,而且能够具备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应该围绕一些基本的地理观念来选取和设计内容。如高中地理模块一涉及的地理观念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显着特征;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就成为自然灾害。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观念性知识一原理性知识一事实性知识“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学内容,教学时再“自下而上”帮助学生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上提炼观念性认识,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建构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一个有效途径是进行单元知识内容的深度解析,用核心概念和地理观念统领单元知识内容。

案例一: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洋流”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该单元体现的核心概念与基本观念:空间的相互作用(空间观念、整体性与差异性观念)、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地观)。

地理观念:

大气的运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水循环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通过促进高低纬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参与地表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其分布对地理环境有重大影响。

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其塑造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基本问题:

大气运动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

大气运动有什么规律?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世界表层洋流是怎样分布的?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地壳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

上述案例进行知识层次分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分析,提炼出高层次的上位性的观念性认识,这些内容能提升学习水平,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案例中,学习和记忆洋流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具体知识是必要的,但这些知识毕竟是形成能力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比记住洋流分布规律本身更重要的则是掌握背后蕴含的用地理模式图概括表达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思想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洋流为何如此分布(空间差异、空间相互作用观)、洋流对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以及人地关系观)带来重大影响等观念的深刻理解。这些就是超越具体知识的上位性的思考和提炼。

案例二: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平A:讲清西气东输起点、终点、长度、经过省区、调取资源量、调入区和调出区发生的变化等。

这个层次的教学,把案例本身当做有用的知识,这是典型的事实性知识的堆砌,这些缺乏能力价值的知识往往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心生厌倦。

水平B:分析西气东输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辩证地分析问题。

该层次的学习重点已经上升到体现人地关系原理的地理观念。

水平C:把西气东输仅仅作为一个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案例,在A和B的基础上,借助读图和各种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地理环境影响的一般原理和分析思路与方法。

这种教学从地理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角度对资源跨区域调配这一类问题进行总结,实现了案例教学的目的,走出案例本身,有了一般分析思路和方法的提炼,可以由个别知识向同类的知识迁移,具有一定的能力价值。

水平D:帮助学生从地理学视角和方法对资源跨区域调配这一类问题进行观念性认识总结与提升——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造成区域差异;区域差异引起资源跨区域调配(差异产生梯度,梯度引发地理流),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对地理环境不能满足需求的条件采取对策或是改造活动,引起空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空间相互作用必然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表现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需要克服不利影响、利用有利影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观念性认识是具有统摄力的上位性知识,可以统摄诸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人口迁移”等其他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等相关内容,进而形成科学方法论。

篇5

四种教材都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下是四种教材结合“数列概念”这一节展现的独到的地方:

1.1 人教A版

1.内容呈现生动活泼,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选取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例如章前图是四种不同的花瓣,花瓣数分别为:3,5,8,13.

2.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思维方法的典范,其普适性的科学语言、通用的科学工具以及对完美形式与结构的追求精神,人教A版教材努力体现数学文化的特征,例如:课本第二章第一节“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方法”下面有两组图,分别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让同学们了解数学的历史与切身体验数学家的思考的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3.强调知识综合,促进课程优化整合

这套教材加强了各部分知识间相互联系与知识的综合应用,用广泛联系的观点编写教材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例如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把数列看作特殊的函数.

4.加强了数形结合,便于学生的理解

课本中呈现大量的图形,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提高,同时给学生的感觉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列这一部分的理解.例如图2.1—1,图2.2—2,图2.1—3,图2.1—4,图2.1—5等。1.2 人教B版

1.拓展知识宽度,适当降低知识难度

这套教科书在保证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习得、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精心选取了作为数学学科中最基础和必备的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更新,必修课删去了数列的递推公式.加强了综合化和整体性,使学生尽早体会数学的全貌[2].

2.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凸显时代性

这套教科书增加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突出数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对于信息技术的处理,例如在正文内容中渗透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作旁注的方法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提示.

3.教材注重双基和因材施教

例题与习题的题目较多,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设置了选学内容,对有能力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例如将数列的递推公式设为选学内容。

1.3 北师大版

1.注重应用性,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北师大版高中教科书通过大量的、取材广泛的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以及它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例如“数列概念”引入结合了天文、工程、经济、人口等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2.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

教与学的关键在于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和认知特点,表现出学习方式与学习水平的巨大差异.为了让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学生都能找到数学学习的切入点,北师大高中教科书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在新知识引入部分通过提出问题或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最后通过“抽象概括”进一步用数学的原理与语言来阐述数学的抽象概念,比如这里的数列的通项公式.

强调了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在于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3].

3.突出强调数学学习的方法

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这在北师大版教科书中都有所体现.本教材在具体内容阐述上基本沿用了“实例分析—抽象概括—思考交流—练习”的编写体系,倡导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法[4].此类方法的特点:一是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活动能力和创 新能力.二是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习时空[5]。

1.4 苏教版

1.入口浅、寓意深

“入口浅、寓意深”是一种指导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的、与他们经验紧密联系的背景中建立数学理论,获得数学理论后又能反馈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4]“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这一节至少6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或生活体验,使学生尝试归纳出数列的定义.

2.重视活动操作与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感知现代数学

利用excel作出数列的图像,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列图像是一些离散的点,更好的理解数列,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知识很抽象,体现了杜威的“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计算器计算数列的项,培养学生使用现代数学工具的意识,与现代数学接轨.

3.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苏教版大量增加了阅读题、写作题、操作题,颇有新意.数学阅读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写作题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操作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与动手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2 四种不同教材“数列概念”教材结构的比较

2.1 教材结构的涵义

叶立群认为“教材的结构指的是教材由哪几部分,哪几种形式组成的”,教材“需要采取和运用多种形式,通常采用的是文字的阐述(课文)、图画、图表、表解、实验、作业(练习)等”[6].

廖哲勋认为“教材的基本结构是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各科教材的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要素、技能要素、能力要素以及必要的思想教育要素.其次还应含有某些审美要素和心理要素.”“各科教材的成分是指教材目标、教材内容和各科学习活动的方式.这三种成分是由各科教材各要素分化、组合而成的.”确定了教材的基本结构并未完成教材设计任务,“还须按照这科教材的结构精心设计这科教材的程序”[7].

对教材结构的论述,既有表层的论述,又有深层结构的阐述.本文中“教材结构”专指教材的表层结构,即教材的表现形式.对教材深层结构的比较将在后面分教材内容和例题习题两部分进行详细比较。

2.2 四个版本教材“数列概念”本节课的栏目设置的比较分析

教材栏目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材编写的特色,决定着教材的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栏目的设置都比传统教材更为丰富,而且各有特色,具体比较情况如下表1.(不含例题、练习、习题等)

表1:四个版本高中数学教材栏目设置比较注:基本栏目指帮助叙述知识的栏目,拓展栏目则主要用于课后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开拓学生视野等.

基本栏目拓展栏目人教A版章前图,观察,思考,探究,注释,

问号型问题,例题练习,阅读,习题,信息技术应用(结合算法)人教B版章前图,观察,注释(结合配套课件),思考与讨论,问号型问题,例题练习北师大版章前故事,案例分析,抽象概括,例题练习苏教版名言警句,章前图,观察,思考,excel,计算器,注释,例题练习,感受·理解,思考·运用

栏目设置最丰富的是人教A版,且体现“问题性”,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最终掌握知识.通过不同的小栏目,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以“观察”、“思考”、“探究”、“问号型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或层层深入,或拓展思维,给学生展示知识的不同角度和用途,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知识点的处理上,人教B版讲得最为系统全面,较完整地阐述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利于课后复习,尤其利于课堂上没能听懂的部分学生课后查缺补漏.

例题和习题的题型与题量最丰富的是人教B版,以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数列深入思考,开拓思路,举一反三,发挥例题与习题的最大的教育作用.

栏目精干实用是北师大版,栏目虽少,但是功能强大,而且栏目之间清楚,令人一目了然,便于教师与学生整体把握.

现代气息最浓厚的是苏教版,在课本的正文部分用很大的篇幅教给学生用2种现代的数学工具来加深对数列的概念的理解.而且,章前图还带有名言警句,给人以浓厚的数学人文气息.给学生的感觉是,苏教版带给学生的是不同于以往的数学。

2.3 四个版本教材图表的比较分析

表2:教材“数列概念”本节课的图表分类统计表注:我们把事物原型的照片、图象称为背景图,这类图形象直观、背景亲切,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把抽象表达事物原型的图称为示意图,这类图的特点是比较抽象、削枝强干,省略了细节,突出表达最主要的关系,比如程序框图、圆柱示意图等.

背景图函数图象示意图表格人教A版8213人教B版2202北师大版2103苏教版5301

从数量上看,人教A版的图表数量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版本,而且人教A版的背景图分别为大自然的花瓣、三角形数、正方形数、希尔宾斯基三角形,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与体会数学.北师大版、苏教版的背景图直观、生动且与生活紧密相连,这一点人教A版略显沉闷与单调.

示意图和函数图象主要用来帮助理解题意,起到数形结合的作用.北师大版同其它版本相比,少了不少.这一方面说明北师大版涉及函数图象的题目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要会自己画函数图象和示意图,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作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而能够锻炼作图的能力.

表格方面,四个版本的教材都用了,主要用在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上,非常直观,几乎相当于简化了的函数图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列是特殊的函数。3 四种教材“数列概念”部分教材内容的比较

人教A版通过大自然中的花瓣数、三角形数、正方形数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体会数列特点,组织同学讨论,并启发学生发现知识,因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合作 、探究的能力都非常有帮助.然后给出数列、项、有穷数列、无穷数列概念,并对数列进行了分类,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类不严谨,例如“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应该修改为“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否则与常数列的概念有冲突.之后又类比研究数列与函数,得到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和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人教B版则是通过7组数引出了数列的概念,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接着叙述通项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从多个角度出发研究数列:数列与映射、函数的关系,之后又介绍了数列的分类,而递推公式为选学内容,对全体学生不作要求.

北师大版通过6个实际生活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数列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接着又介绍了数列的项、数列的分类,但是这里北师大版忽略数列分类中最重要的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不增不减数列,值得注意.通过思考探究抽象概括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苏教版通过生活中的6个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数列的概念,之后又给出项的定义、数列的分类,同样的苏教版忽略数列分类中最重要的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不增不减数列,值得注意.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数列的多种表示方法。4 四种教材例题习题素材的比较

例题、习题教学是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巩固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对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个版本教材例题习题数量的比较

表3:四种教材“数列概念”例题习题数量统计表

例题数量练习题数量习题A、B组总数人教A版366;419人教B版303;39北师大版2406苏教版36615

表4:四种教材“数列概念”例题、练习、习题分布表数列的概念数列分类通项公式递推公式人教A版11143人教B版0180北师大版0060苏教版10140

表5:分题型统计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总数目人教A版031619人教B版0189北师大版2046苏教版001515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人教A版的题目最多,很多重复性的题目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疲倦感甚至是厌烦情绪.而北师大版这节课的题目题量太少,给学生的感觉是意犹未尽,不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同样的道理,人教B版的题目稍少些,苏教版的题目稍多些,笔者认为合理的设计应该是位于两者之间.

2.四种版本的教材都非常注重数列的通项公式,北师大版更是将100%的题目用于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高考的历年题目往往有所涉及.但是,作为新学内容我们也应该同时关注这节课的其它部分的内容,这一点人教A版做的最好,它对本节课所学的所有重要知识点都做了相应的练习,体现了新课改中对双基的重视.

3.从题型上看,苏教版这一部分题型不够丰富,全部是解答题,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这在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方面是有所欠缺的。5 结论与建议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稿)的精神,贯彻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要求,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教材应当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数列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数列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经济问题可归结为数列模型,是最基本的模型.同时,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它的定义域一般是指正整数,有时也可以为自然数或者自然数的子集.自然数是离散的,数列通常为离散函数,在数学中有着自己重要的地位.

结合上面两个方面,在现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是重点学习内容之一,也是难点内容之一.通过四种教材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新课改中的有些教材的编写打乱了传统的科学体系,结构松散、跳跃,不但给中学的教和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一)在教学中,我们一定将数学知识编写到位,因为数学知识环环相扣,是个统一的整体.在这里,笔者认为苏教版的数列的分类有所欠缺,没有揭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这些都是数列中最基本的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

(二)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这个基础打不好,上面的高楼无从谈起.华裔数学家项武义认为,要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无疑是对的,但是不能用加减法.某些东西拿掉后,很可能你拿掉的东西的重要性会使得整个知识结构杂乱无章.毋庸置疑,初等数学突出的是基础性.所以,笔者认为北师大版本节课一共只有6个题目,数量上偏少,起不到对基础知识的良好巩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新课改的教材应注重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注意从生活的例子中找到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点北师大版做的比较好);以数学应用为载体,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环境及所接触的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课题(苏教版这一点做的比较好).注重数学历史、数学家历史的教学,以数学史为材料,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数学家为例,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人教A版这一点做的比较好).笔者建议在每节课或每章前后设置一些数学阅读故事,比如人教B版“阅读与欣赏”,让同学们通过这些小故事、小文章知道数学的发展过程,了解数学家是如何研究数学问题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增加高中数学的人文气息.

(四)在进行数学知识、数学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四种教材在“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这一部分都向学生展示了类比的思想,这是非常好的!能不能在“数列的概念”这一部分再渗透别的数学思想方法呢?值得编写人员、教师的深思.

(五)数学教学还要注重情感活动、审美活动的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方面和思维训练的价值 ,更要注重知识结构得以形成的探索精神,求真意识.这一点四种教材都值得继续提高.

(六)渗透现代数学.在这里苏教版展示并利用了两种现代数学工具——计算器和excel,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现代数学,与时俱进地更新学生知识观点与学习工具.其它教材在这一领域需要作出相应改进。

参考文献

[1] 韩际清,田明泉.山东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远程研修丛书:高中数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2] 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杨光伟,裴娣娜.数学课程标准研修与教材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 曹一鸣,黄泰安,马波.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集群;概念;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020—01

0 前言

云计算技术就是借助网络技术来将分散的计算资源有效的聚合在一起,从而构建一个规模巨大的计算资源系统。云计算具有三个层次的服务,分别软件服务、平台服务以及设施服务。而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集群管理就构成了虚拟集群。目前,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广泛的应用到计算机等相关行业领域。

1 云计算以及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说明

1.1 云计算说明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通俗的理解,云计算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相关行业或人员来提供动态性强,容易扩展,而且实用性强的虚拟化资源。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其中云计算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云计算的狭义定义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种网络资源;云计算的广义定义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种网络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与IT、软件以及互联网等相关的服务,也可以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1.2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说明

其中云计算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和Eucalyptus平台实现的。以下就分别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1.2.1 虚拟化技术。其中当前在云计算平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虚拟化技术主要有KVM虚拟机技术以及Xen虚拟机技术。

1)KVM虚拟机技术。KVM虚拟机是一个开源的系统虚拟化模块,它主要集成在Linux操作系统中,KVM虚拟机是使用Linux系统的调度器来进行作业调度管理的,另外由于KVM虚拟机是一直基于硬件的完全虚拟化技术,所以它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

2)Xen虚拟机技术。Xen虚拟机是一个开源的虚拟机监视器,由于Xen虚拟机即支持硬件系统的半虚拟化也完全支持硬件系统的全部虚拟化,与KVM虚拟机相比,其对硬件的需求比较低,这使得Xen虚拟机对硬件的兼容性比较好。

1.2.2 Eucalyptus平台。Eucalyptus平台是一个用于实现云计算平台的开源软件,其中Eucalyptus平台主要依靠KVM虚拟机和Xen虚拟机技术来实现的,其中Eucalyptus平台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云控制器、节点控制器以及集群控制器这三部分实现的。以下就Eucalyptus平台在虚拟机中的配置和使用作详细的说明。

1)主节点的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主节点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在主节点上安装云控制器、集群控制器以及存储服务器来实现的。

2)计算节点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中在计算节点配置问题中是通过安装节点控制器来实现的。

3)网络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的网络配置主要采用的是以主节点和计算节点之间的网络通信模式为基础的桥接模式,使用这种网络配置方式还需要对计算节点处网络链接的方式进行桥接模式的更改。

4)主节点以及计算节点的身份认证问题。Eucalyptus平台通过产生系统生成的密钥,然后将公钥复制到计算节点上,来实现主节点与计算节点之间的无密码连接,通过这一机制来实现主节点以及计算节点的身份认证问题。

2 虚拟集群概念分析

2.1 虚拟集群的定义

当前对虚拟集群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定义是这样的,所谓的虚拟集群就是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来虚拟出多台计算节点,从而构建出与物理集群相似的而且规模巨大的一个集群系统。也就是说,虚拟集群就是将那些协同完成特定任务的多台同构或异构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系统就是一个虚拟集群系统。显然,虚拟集群系统是一种并行处理的系统。

2.2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说明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作为虚拟集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虚拟集群系统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当前市场上的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PBS。其中PBS主要由资源管理器、调度器以及PBS执行器组成的。由于PBS属于开源软件,比较容易获取,而且PBS还有效支持作业的多种运行模式,同时由于PBS还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API应用程序接口,所以这非常有利于对系统新的调度策略的设计和开发。

2.3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分析说明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功能子模块,分别是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虚拟集群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以及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

1)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对用户通过作业提交页面递交到虚拟集群里的作业进行资源的计算,并在作业运行完后返回计算结果。

2)虚拟计算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当虚拟集群的计算资源不能满足作业所需的计算资源时,虚拟计算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就会动态的虚拟出作业所需的虚拟机计算资源,并能够将其动态的添加到虚拟集群中来满足作业的资源需求。

3)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对虚拟集群各虚拟计算节点信息的监控,一旦有作业提交并运营后,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采用就会通过网页的方式来动态的显示各虚拟计算节点的运行状态。

3 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的优势

3.1 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1)快速启动,搭建应用。云计算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快速搭建我们的企业应用,比如我们现在要开发一个网站,我们不必再花费巨资购买硬件集群、不必再耗资组建软件,只需把一切需要的搭建在云上,方便快捷还省钱,这对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成本低廉,投资灵活。因为云的规模是可以动态伸缩的,易于扩展也易于灵活处理,所以企业可以不加大硬件投资力度来满足应用以及用户的规模增长(降低成本),也无需因项目中断而沮丧(损失较少)。对大企业而言,船大有时也好调头;对中小企业来说,项目运作成本骤减,竞争大企业,可望可及。

3.2 虚拟集群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的集群管理技术相比,虚拟集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将云计算平台和集群管理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所构建的虚拟集群,可以更加快速方便地构建高性能的集群系统平台。

2)虚拟集群利用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可以非常灵活地创建虚拟的计算资源,可以有效减少作业的等待时间,非常方便用户的使用。

3)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可以实现计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因计算资源不足而引起的作业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4 结论

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以及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构建在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对促进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龙海、张博锋、张丽华,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构建技术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27).

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改革;创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一、知识经济影响下的会计环境变化现状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依托于知识、信息的产生、分配以及使用的一种经济。它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传统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作面临经济的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化等特征,这必然使会计工作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及相关体系也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会计要素这一概念被注入了新的内容;会计的职能由以核算为主转向以预测管理和决策为主;会计模式随着经济背景的变化而改进;使得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体系;研究对象的范围将得以扩大,变得趋向综合化和边缘化;财务报告体系日渐完善,法规化进程加快,也越来越国际化;需要从事会计的人员具备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创新能力。作为管理活动和财务信息的处理系统,会计受到时期背景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比较大,所以,会计必须重新构建会计模式,来迎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只有与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相一致,为社会经济环境服务,才能会使会计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增长。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职能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科学的技术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往往要从事繁重的核算工作,而对于知识经济的要求,会计工作转型为管理核算。这样一来会计人员就必须要拓宽自己的核算范围,使得自己的核算工作更全面、更细致,并且还要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用知识武装自己,与现代接轨。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管理在会计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会计管理的任务,一是监督企业经济行为,检查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二是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会计管理,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并组织财务活动。三是考核经营业绩,分析计划执行情况,挖掘潜力,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在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之下,会计的重心应有所凸显,是管理。建立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核算模式是迫切需要的,这种管理核算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架构是: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知识型的会计管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改革的创新理念

1.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创新包括以下方面:一、对无形资产进行改革的相关内容。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企业价值的一大驱动因素。企业进行的创新、人力资源实践以及组织设计等称为非物质形态价值。所谓无形资产,可将其基于企业价值创造定义为创造非物质形态价值的源泉。如果沿用历史成本原则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将企业创造的无形资产物质化却不能在企业财务报表上有所反映,忽视无形资产在企业的盈利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就会导致企业因不能准确把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提供给投资者、债权人而对投资者、债权人进行误导,因此,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亟待改进。二、建立针对管理核算的会计模式。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对企业的生产、研发、采购等活动都需要采取高科技管理,这也致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会计能够对历史成本进行核算,参与对当下成本控制的决策,并对未来成本进行预测,用会计专业知识来分析、了解市场,对经济或非经济、有利或不利、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和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达到经营目标。

2.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知识更新过快,增大了使用外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风险。对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出现的新型金融工具也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要减少财务会计报告知识更新所引起的决策风险,使用外部会计信息时就要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同时提高财会报告的及时性、增强信息报告的充分性。为了减少使用外部会计信息所存在的决策风险,就要对财务报告的原有框架进行改变,对财会报告信息的及时性、充分性进行创新。对财会报告所依托的会计基础理论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要提高财会报告信息的及时性,就要减小报告间的时间间隔,根据业务特点实行灵活的报告制度。

3.提高财会系统的综合素质。在优化办公硬件设施的同时,更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努力使会计工作高效、快捷化,因此在硬件方面要广泛使用辅助工具:计算机,优化网络系统,加强网络管理从而降低成本。在软件方面要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系统中的主导因素,因此要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让会计从业人员掌握计算机、网络、科技、信息、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让会计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持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并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

4.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一体化导致企业间的兼并、企业的破产屡见不鲜。因此,企业要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并加以控制,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控制和规避风险这一需求也对会计人员提出来更改的要求,因投资活动中风险与收益并存,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所冒风险越大,对报酬的要求也就越高。会计人员应该通过专业知识来计算、控制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贯穿对风险的控制,平衡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得到的收益,争取让企业收益最大化,从而让企业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更具实力。

参考文献:

篇8

一、居民概念

新企业所得税法首次引入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对纳税人加以区分。税法第2条规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居民企业要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境内外的全部所得纳税,而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只就其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纳税。这一概念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我国税务机关可以运用国际税收实践中广泛运用的“管理和控制”测试来决定公司的税收居民地。今后凡在我国境外注册成立,但其实际管理和控制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将被认定为中国税收居民,并被要求就其来源于全球范围的所得在我国交纳所得税。

新税法这一规定对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内资企业而言,如果中国股东想在境外注册公司进行经营,就要充分考虑中国和公司注册地两方面对税收居民判定的规定。这一规定同时意味着将通过在海外避税港设立公司运作国内业务,从而将境内所得转移到境外的税收规划行为纳入监管,在香港上市但主要在大陆经营的红筹股公司以及其他类似的海外上市公司将难免受到影响。对外资企业,特别是已经或准备将亚太地区管理机构设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必须关注中国税法的税收居民判定规则,及时检查自身的经营情况,考虑投资决策是否在中国构成居民企业以及相应可能的纳税义务。

二、资本弱化与一般反避税规则

资本弱化指企业投资者为少纳税或实现其他目的,在所投资企业的资本中降低权益资本比重、提高债务资本比重,以贷款方式替代募股方式进行的投资或融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的债权性融资作出了限制,第46条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现行税法体系下,对内资企业而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已有资本弱化的相关规定和明确的负债权益要求,即如果纳税人从关联方企业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而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其外债和权益比例仅受外汇管制规定的限制用法中并未作相关规定。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内外资企业资本弱化作出了统一规定,不过在进一步明确借款和权益具体比例的实施细则出台前,这一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影响尚不确定。如果新所得税法关于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规定不如现行税法要求严格,那么新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而对内资企业而言,负债权益比例是否发生改变影响重大。企业和投资者应当关注这一变化的具体实施,并确定是否需要对自身的融资方式进行合理调整或选择新的融资方式。

除资本弱化条款外,新企业所得税法还包含了一般反避税规则(GAAR)。税法第47条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调整。对此,现行税法体系下已有类似规定,企业及税务机关理解并不困难。

三、转让定价与成本分摊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关联公司的转让定价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可以预见未来税务当局对关联方交易审查会更为严格。新税法第41条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第43条规定,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就其与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附送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税务机关在进行关联业务调查时,企业及其关联方,以及与关联业务调查有关的其他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提供相关资料。第44条规定,企业不提供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虽然新税法并未对关联交易的资料准备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但估计新税法实施细则或国税总局将会要求企业在进行年度申报时就关联企业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等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备资料。如果真如此,那么新所得税法对关联公司转让定价的规定将是各国此类规则中最严格的,其他大多数国家仅要求企业保留这些信息,在税务机关提出要求时提交。

新税法第41条除对转让定价作了规定以外,对成本分摊也作了相应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这一规定为关联企业间合作开发无形资产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和投资者可以考虑通过合理的成本分摊及在关联企业间进行合作开发等活动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无形资产的合作开发也有利于带动我国进行技术升级。

四、受控外国公司

新企业所得税法引入了受控外国公司概念。在满足相应条件时,我国将对海外公司未分配利润中应归属居民企业的部分征收所得税。第45条规定,由居民企业,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本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水平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人。

新规定加强了对企业境外投资取得利润的税收管理,但并未对“实际税负明显低于”作出明确界定,预计实施细则会提供相应的指导。需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新税法只针对企业,因此对上述情况下未分配利润是否需要并入个人股东的应税收入未作规定,预计今后可能在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中包含相关内容。

篇9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 心电图; 异常改变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49-02

Clinical Analysis of Abnormal ECG Changes on Senile Hypertension/YANG Jing,CHEN Y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4):49-50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ECG abnormalities characteristic changes.Method:Comparative analysis of 58 cases of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58 patients with non-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ECG,with emphasis o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ECG abnormalities.And record abnormal ECG type and the propor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abnormal ECG.Result: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ECG abnormal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elderly(P

【Key words】 Senile hypertension; ECG; Abnormal changes

First-author’s address:Navy Sanatorium of Hangzhou City,Hangzhou 310000,China

长期高血压病易引发心脏损伤,从心电图上看,以ST-T段改变、心律失常、左心肥大最为常见,在老年疾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探究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特点,对临床工作中的治疗进行指导,笔者分别对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58例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诊治的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试验组)和58例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试验组58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60~80岁,平均(70.0±3.5)岁;对照组58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30~60岁,平均(40.0±4.5)岁。所有患者的高血压病诊断及分期以WHO和国际高血压病学会对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与分期或分级方法为依据,且无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疾病。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采用日产ECG-103型心电图机,由同一名技师行常规十二导联的心电图检查, 结果由同一名心内科主治医师阅读判定。心电图诊断为ST-T段改变、左室肥厚并劳损、单纯左室肥厚及心率失常者均为心电图异常改变患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5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41例,异常率70.69%;心电图正常17例,正常率为29.31%。对照组58例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24例,异常率为41.38%;心电图正常34例,正常率为58.62%。试验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病是指患者年龄超过60岁,并且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或以上达到或超过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即舒张压≥90 mm Hg或收缩压≥140 mm Hg[1-3]。国内外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动脉变硬、变窄,弹性降低,顺应性降低,引起收缩压增加或正常,舒张压正常或者降低,脉压差增大[4-6]。老年人对于体内各种激素的灭活与清除的能力减弱,同时老年人血管中α-受体相对增多,β-受体相对减少,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α-受体功能亢进,并且血小板的释放功能增强,将大量缩血管物质释放入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7-8]。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减弱,排钠能力减退,导致体内钠潴留,血容量上升,外周阻力增加而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高压力感受器功能降低[9-10]。故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小血管的长期收缩导致管腔变窄,引起外周阻力升高,加重左心室的后负荷,使左心室变肥厚。这时冠脉血流的储备不足,心肌缺血,同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加重缺血的程度,最终导致心律失常[11-12]。

本次试验重点在于观察分析老年高血压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高血压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在试验组的发生比例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老年高血压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和类型均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于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庞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与心电图变化的观察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557-558.

[2]施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6):628-629.

[3]官颖,官捷.不同证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1115-1117.

[4]吕聪敏,张振香,汤建民.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特点[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5(5):812-815.

[5]褚剑锋,吴广文,郑国华,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特征与证候关系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6):1-3.

[6]王世红,林涛,杨月榕.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6):604-606.

[7]易志,寇艳.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与心电图变化的观察探讨[J].医药前沿,2012,2(8):109-110.

[8]邵红春.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变化的观察与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6):460.

[9]吉兰芳.高血压病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70.

[10]邹雪燕,杨秀菊,张春盛,等.高血压病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3):215-216.

[11]丁枫.老年高血压病与心电图的临床关系[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9(6):266.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64-01

自主、合作与创新是新课改理念的主要精神。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要在践行新课改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实现师生之间互动合作,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逐渐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全面优化高中地理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自主意识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须转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在地理学习的时间、进度以及内容等方面,留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支配,提供学生自主选择与判断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主意识,首先即是要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将高中地理学习转变为一个能动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知识经验,掌握其思维活动焦点以及热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唤醒学生学习主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活动激趣。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功感会增强他们对高中地理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展开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中,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自己生日当天的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及其位置、当天昼夜长短变化趋势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教学活动中来,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善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性。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老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录像、挂图以及地理标本等直观教具,发挥其作用,或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自主设计地理教学新模型、新教具等,使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保持在自觉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中,老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制作课件时,编入近期的卫星云图动画,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近期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况,将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自主意识被充分激发,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彰显学生地理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革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教育中永恒的主题。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要注重运用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发展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因此,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注重改革传统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步骤即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任何探究与创新都是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以问题为媒介,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最近发展区”,积极探索新知。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设计的问题要在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基础上,确保设计的问题具有探索空间以及思考的价值,这就要求老师设计问题时,多设计“怎么样”以及“为什么”式的问题,确保问题的梯度性与新颖性,以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

2.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强化学生思维过程训练。另外,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启发学生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侧面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允许学生存在荒诞、幼稚等想法,使学生敢问、乐问、善问,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中“地球公转与季节”时,老师在运用多媒体对地球公转现象进行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其画出二分或二至时,地球的侧视图或者是极地俯视图,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交流合作

合作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播方式,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改变学生学习中孤立的学习者角色,转变到与他人一起合作学习,参与到体验学习成败的过程中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合作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进行人教版“热力环流”的教学时,老师可积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地理知识生活化,并在合作学习中巩固地理知识。如老师可设置问题情境:人们在进行房屋装修过程中,通常把空调装设于房间上方,而将暖气装于下方,这有什么科学依据?并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围绕此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给予适时引导与点拨,强化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要以新课改理念:自主、创新、合作,为根本出发点,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合作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孙霞.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1):282.

[2]蓝耿.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2):160-161.

[3]陈常兰.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3,(23):45.

[4]宋文园.分析高中地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人文地理教学改革[J].学苑教育,2013,(15):26.

[5]杜了了.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19.

篇11

自我概念(又称为自我知觉、自我结构、自我图式)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个体把自己当成认识对象时,就会对自己的外表、能力、特长和社会接受性等产生知觉并形成关于自己的一般概念。Rogers、Beck和Higgins等认为,自我概念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发现,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1-3],与孤独感呈负相关并通过孤独感与同伴接受性间接相关[4],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1-2],与考试焦虑呈负相关[2]。

近十年来,在我国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不少[5-6],发现很多因素均可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家庭的抚养方式、教育方式,学校的课业负担、学业成绩、学校及家庭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体所经历的种种生活事件,都可能会经过个体的认知整合而形成个体的自我概念并通过自我概念而弥散性地影响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一般状况。因此,中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否与其自我概念有关?不同类型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否与自我概念的特定内容有关?回答这些问题就是本研究的目的。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保定一中、三中(均为普通高中)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161人,其中高一学生61人,高二学生100人;男生76人,女生85人。从保定一中分校、三中分校的初一、初二年级各抽取一个班,共243人,其中初一学生116人,初二学生127人;男生118人,女生125人。被试的年龄范围在12~18岁之间。由于初三和高三都是临毕业年级,一则取样存在困难,二则过分的升学压力增加了一些与本研究无关的变量,故本研究忽略了毕业年级的样本。

1.2 测评方法

1.2.1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7] 该量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题目,每题采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1.2.2 自我概念测量 采用Song和Hattie编制(1984),周国韬、贺岭峰修订(1996)的自我概念量表,该量表包括能力、成就、班级、家庭、同伴、身体、自信七个子量表。前三个子量表构成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后四个子量表构成非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整个量表共35个题目,每题采用6点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评价越高。由于该量表在国内使用还较少,因此在本研究中使用施测数据对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和内部结构效度作了重新检测,结果表明该量表达到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要求。

1.2.3 施测方法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进行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测量,发放问卷404份,收回有效问卷3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5%。

2 结

2.1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概念上的差异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与自我概念总分、自我概念各个体维度的关系进行检验。根据心理健康因子的总均分和标准差(134.75±34.94),将所有被试分为三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组(总分<110)、心理健康状况一般组(110≤总分≤170)、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组(总分>170)。结果显示三组学生在学业自我、非学业自我和自我概念总分上差异显著(P<0.001)。在除能力、同伴、成就外的其余自我概念维度上差异也有显著性。

2.2 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

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得分与其在SCL-90中各因子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负相关,自我概念得分越低,症状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总分和非学业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学业自我概念除了与敌对、偏执两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外,与其余的心理健康症状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概念总分相关最高的四个心理健康因子是:抑郁(F4)人、人际关系敏感(F3)、精神病性(F9)、强迫症状(F2);与心理健康因子总分相关最高的三个自我概念维度是:家庭自我、班级自我和身体自我。从总体上看,中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相关性大小因年级各异。高一、高二和初二三个年级的自我概念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相关有显著性,r值分别为-0.32、-0.43和-0.37,在初一相关无显著性(r=0.05)。

3 讨

从总体情况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我概念有相关性,低自我概念的学生比高自我概念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因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高一、高二和初二二者关系最为密切,在初一关系不明显。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关系的这种年级特点是紧紧依随于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的,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初中一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8],以后迅速提高,高一时达到顶峰,且趋于稳定。所以,有可能是初二以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深化给他们带来了种种情绪困扰,而初一学生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还不足以成为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

篇12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财经报道 隐喻意识

一、 引言

隐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偏离常规的语言使用,是一种修辞手段,主要起语言装饰作用。80年代初,随着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一种与传统理论不同的新型理论登台亮相,即概念隐喻理论。许多语言学家已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隐喻进行研究。目前概念隐喻研究在我国处于升温阶段,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对于在英汉财经类报刊文章中出现的隐喻现象,国内尚无人专门进行论述。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此文能够引起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及其他相关专业同行们的关注,以便拓宽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

二、隐喻和概念隐喻

传统观点把隐喻当成一种辞格,而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存在于语言,而且存在于思维和行为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是概念系统中的一种跨域映射(a cross-domain mapping)。比如英语里有LOVE IS A JOURNEY 的隐喻,这其实是源域(JOURNEY)向目标域(LOVE)的一种映射,映射的结果是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建立起一系列存在的(Ontological)和认识上(Epistemic)的对应关系,即目标域(LOVE)中的实体(如情侣、共同目标、困难、恋爱关系等)系统地对应于源域(JOURNEY)中的实体(如旅伴、交通工具、目的地等)。概念隐喻理论区分了隐喻和隐喻语言,前者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系统的映射,如LOVE IS A JOURNEY,后者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交际中的具体体现, 如dead-end street。

总之,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机制,它能帮助我们用比较具体的、高度结构化的事物去理解相对抽象或无条理的事物。

三、 新经济形势下,英汉报刊财经报道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目前,语言学家对于经济篇章中的隐喻研究多局限于经济学教材,对于媒体经济篇章中的隐喻涉及较少。顾名思义,财经报道(financial coverage)是有关财政、经贸等问题的报道,包括工业、农业、经济、商业、金融和消费等各个方面。财经报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及时了解、精确掌握英汉财经报道的信息内容,除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对这类报道大量运用隐喻的特点有所认识。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过去,许多国家仍然在经济衰退中挣扎,欧洲的债务危机波及全球股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经济领域中的活动对普通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和抽象的,为了方便读者了解经济领域的活动,财经报道中常常运用大量的概念隐喻,形象生动地描述经济的运行及发展。

笔者长期从事商务英语专业《经贸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大量阅读英语经济篇章的过程当中发现正确理解经济文本中的隐喻表达方式对于深入理解全文的内涵至关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是经济篇章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考虑。本文所选取的英语隐喻表达均来自国际知名英文原版《商业周刊》杂志,汉语隐喻表达则来自国内著名经济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分析这些隐喻实例,旨在探讨概念隐喻的广泛运用及其在人们认识新事物过程中发挥的认知功能。

1.“上下”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LAKOFF指出,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人们将通过身体体验获得的“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具体概念投射于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形成了一系列用方位词语表抽象概念的语言表达。如:I’m feeling up; He’s really low these days;他们个个情绪高涨;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MORE OR GOOD IS UP; LESS OR BAD IS DOWN广泛应用于描写经济发展状况、价格、价值、商品的质量、数量。它们以空间位置的变化来表明质量和数量的变化,其物质基础是:在容器中增加物质时,平面上升;减少物质时,平面下降。

(1) Many people blamed the Greek crisis for the sudden drop in American stock markets last Thursday.

(2)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fell nearly one thousand points in minutes, then largely recovered.

(3) The plunge renewed debate about the risks of electronic exchanges and high-speed computer trading systems.

(4) 周一,亚洲股市率先以“涨声相迎”,涨幅普遍接近甚至超过2%,随后开盘的欧洲股市大涨逾1%。

(5) 一向被视为国内房价风向标的深圳楼市再度领跌全国,一手房成交均价在最近四周内环比累计下降超过三成。

2.经济危机与“灾难” 隐喻

“灾难”隐喻是一种结构隐喻,即以一种概念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两种概念相叠加,将涉及“灾难”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灾难虽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直接的身体体验,但这样一个概念图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因为有关这方面的描述常常出现在电影电视、新闻媒体中。通过隐喻映射,把“灾难”概念结构映射到相关的目标域上,就有了“FINANCIAL CRISIS IS A DISASTER”这样的概念隐喻。人们对金融危机的认识和理解是由“灾难”概念所构成的,人们意识到经济危机不亚于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其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更甚于一场自然灾害。基于这个概念,派生出大量的隐喻表达式,例如:

(6) He caution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resist a response that is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country from what he called a "100-year storm."

(7) The Chairma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 Phil Angelides, summed up the impact of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st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8)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从反面印证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9)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蔓延,希腊等国家的“破产”会导致危机急剧恶化和升级,引发更多信用风险,再掀国际金融风暴。

同时,基于“灾难”隐喻,还派生出了“PEOPLE OR BUSINESSES AFFECTED ARE VICTIMS” ,“GOVERNMENT AID IS RESCUE OR RELIEF”等次一级的概念隐喻。例如:

(10) Greece has to cut thirty billion dollars as part of a bailout deal with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1) 欧盟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1万亿美元的救援难以平息市场。

3.“健康” 隐喻

健康与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相关,而疾病则与痛苦和死亡相连。在“经济状况是人的健康状况”的概念隐喻里,当我们用健康概念来描述经济运行时,就体现了这种联系。

(16) Greece′s chronic debt crisis is hard to be cured.

(17) America′s financial industry now looks healthier.

(19) 因为各国政府刚刚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知道世界金融市场目前非常脆弱,所以都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它的蔓延。

(20) G20成员国必须加强合作,才能使全球经济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个人如果健康,就没必要治疗,一旦身患疾病就必须进行诊断和治疗,其“逻辑”如下:(1)如果企业或行业健康,政府无需实施任何干预;(2)当企业失去活力且利润下降甚至濒临破产倒闭时,政府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诊断、治疗和干预;(3)如果企业重新恢复活力并且开始赢利,说明“治疗”是有效的。

(21) For banks that need more capital, they will face a "stress test,"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ir health.

(22) They are taking measures to ease the pain of laiding off many employees.

(24) 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股市,必须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的“体检”。

(25) 对国泰君安本身乃至整个证券市场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促使中国的股市尽快走出低谷,实现良性循环。

4.经济转型和“路径”隐喻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一场重大的的科技革命。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挑战。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新的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旅程,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别无选择。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谁能抢占先机、跑在前面,谁就能占上风。在相关的经济报道中,存在大量的PATH隐喻及其表达式,这个根隐喻下面又蕴含着更多次一级的隐喻。其背后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对运动的认知,来源于我们直接的身体体验和对空间的感受。经济运行本身就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与运动概念的内部结构有相似性。经济发展通过“路径”隐喻来具体形象化,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新经济形势,预见经济建设任务之艰巨和持久,衡量已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并采取务实的态度。

1)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MOTIONS ALONG THE PATH

(26) The Americas have moved a long way towards more secure energy supplies.

(28) Mr. Obama has linked clean energy with economic growth. He also warn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falling behind in developing nuclear energy.

(29)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是否美国能在电动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30) 新能源车的中国之路,车企发展任重道远。

2) DIFFICULIES ARE OBSTACLES ON THE ROAD

(31) Greece’s budget deficit remain the biggest obstacle on growth.

(32) Overcoming these hurdles will not be easy.

(33) 光支持电动车的发展将会阻碍电动车外其他新能源车技术的发展。

(34) 从2010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召回风波也成为丰田中国之路的拦路虎。

3) MANNER OF CHANGE IS MANNER OF MOTION

(35) Energy security has leaped to the top of many investors' minds because of ongoing geo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ends.

(36) China,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oil consumer, recently overtook the U.S. as the largest buyer of Saudi oil.

(37) 借助新能源汽车,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利器。

4)PROGRESS IS FORWARD MOTION

(38) For the past seven years, China’s car industry has moved quietly forward with total vehicle sales rising to 7.2 million in 2010.

(40)20年的时间过去了,汽车工业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四、了解概念隐喻的文化特性,提高商务英语报刊的阅读能力

束定芳(2000)把隐喻的功能概括为修辞、语言学、认知和社会等四大功能。隐喻的认知和修辞功能在英汉报刊财经报道中体现得很普遍。为了加强新闻语言的形象表达,提高消息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财经报道大量使用隐喻,使读者感到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新闻内容颇有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然而,概念隐喻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的制约,呈现出一定的文化独特性。例如,英语和汉语都用颜色词隐喻经济现象,但对颜色的偏好各不相同。金融英语中的blue chip(蓝筹股)是指稳而值钱的热门股票,汉语则有在此基础上派生的red chip(红筹股,指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股票)。此外,还有大量与红色相关的用语,如红利(分给股东的股息)、分红(按股份分配的利润)、“股市连续三个交易日飘红”等,这些表达方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红色的偏爱,与英语文化不同。隐喻的文化独特性给准确理解含有隐喻的句子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导致大部分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反映对于经济语篇的理解比较困难。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讲解经济语篇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概念隐喻的文化差异的识别和了解,对提升学生理解经济语篇的能力至关重要。

五、 结语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通过对英汉报刊财经报道中的主要隐喻类别进行归纳和分析,论证了Lakoff的“隐喻无处不在”的观点[7],证明隐喻不仅存在于日常语言里,而且广泛存在于财经报道――这一特殊语篇当中。这表明概念隐喻具有普遍性,英汉隐喻同样源于身体体验,具有相同的生理、心理基础。在英汉报刊财经报道中,为了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可读性,隐喻性表达比比皆是,通过分析隐喻性表达和概念隐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能迅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经济语篇的阅读能力,这也为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梁改萍. 论隐喻在英语经济类报刊文章中的应用[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7)

[2] 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 外语研究,2001(2).

[3] 张健: 英语报刊财经报道的语言特点[J]. 外国语,2003(2)

篇13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童趣;教学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很多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作为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未来都会有深远影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主要的教学目的也是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因此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小学数学童趣教学的分析与探讨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与探索,就如何提高数学课趣味性展开深入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童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可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自主学习的良好效果。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上,教师通过引入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使课堂趣味盎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还有关于《6的认识》一课,教师通过小小设计师的情境假设,让学生结合教材用6根小木棒进行创作活动。学生不仅好好认识了数字6,也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不同的教学任务,通过不同的情境创设激发童趣,使学生在玩中学、趣中学。

二、自主探究,体验童趣

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小学生好动、贪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童趣,在童趣中体验学习。教师应该充分给予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自由,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时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因为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能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一分钟的体验活动,通过听音乐、数脉搏、排球等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一分钟的概念,将一分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兴趣,使他们在良好的体验中快乐学习。

三、展示交流,绽放童趣

交流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作为课堂的主导因素,教师语言艺术的生动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果教师总是从成年人角度出发,以标准化的语言讲授知识,课堂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反之,教师如果能运用一些童化的语言,势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放低姿态,保持童心,语言上要亲切和蔼、娓娓动听,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轻松愉悦。同时,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模仿动画片里小熊的声音进行授课,学生个个都喜形于色,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要多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增进友谊,绽放童趣。

四、拓展延伸,升华童趣

小学正是兴趣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其实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数学教学活动,多做一些相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圆周率π时,可以穿插古人发现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又如,在《黄金分割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拓展生活中黄金比例的普遍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事实证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也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总之,教师要打造童趣课堂,就要把握以下五要素:

1.低台阶:要符合小学生的知识特点,使用生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能简单直观地理解数学原理和知识,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慌心理。

2.小步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让学生基础扎实的同时保持进步。不能拔苗助长,给学生太大压力。

3.多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要通过活动的方式教学,寓学于乐。

4.勤反馈: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交流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5.生趣味: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的趣味性,以此为出发点,积极尝试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篇14

关键词:新形势;服务营销;概念;对策

一、服务于服务营销的特征与差别

(一)服务的特征与含义

服务是一种会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过程与活动以及结果,包括用户与他所拥有的财产与物品之间的互动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不会造成用户财产所有权转移。用菲利普・科特勒的话来讲服务是:“一方提供给另外一方不能够感知并且不会导致所有权转移的一个活动或者利益”。它最主要的特征有以下三点:

1.不可感知性。服务的不可感知性是服务的最基本的特征,同时也是最常见的。可以理解成为,服务是由很多种元素组成,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还有用户在购买产品之前不能得知以后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2.不可分离性。服务的产生与消费过程时同时开始进行的,也就是当用户正式购买产品之后起,所以说服务是不可分离的。

3.差异性。服务因为多种因素而造成无法像一些有型产品那样实现标准化的服务,并且每次服务所给用户带来的效果以及用户自身的感知是存在差异的。

(二)服务营销的特征与含义

因为服务的特征,所以服务营销会具有一系列与服务不同的特征。由于服务是一种无形的,所以一些有形的展示也就成为了服务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

服务营销是在现如今社会的服务经济中具有竞争力的关键策略。企业对于服务营销策略的运用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可以说是一门学科。在现代企业竞争之中,必须要充分了解服务营销的策略,即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将企业营销的重点转移到如何留住客户,如何让他们会购买产品、如何能让他们亲自将本企业相关产品推荐给他人,所以这一切最终的要求就是如何培养客户的忠诚。通过有效提高客户对于产品的忠诚以及喜爱,使分销商以及广大的用户能够成为企业最有效的客户群,实现产品营销的客户保留以及客户相互推荐等,使客户能够转化为企业的利益。

二、服务营销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各个企业之间的产品方面差距越来越小,有些企业之间在产品方面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企业之间竞争过程中若想取得优势,就必须在营销过程中服务以及质量做足功夫。正如美国AMEX公司的负责人所言:“服务是我们公司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它是我们取得优势的唯一有效途径。”

三、如何做好服务营销工作

与传统商品营销相比,服务的无形以及不可分离性等特征使得服务营销与传统影响差别甚大,这些差别也是企业需要注意的地方。若要做好服务营销工作,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进行营销时,要从思想上开始,将企业的服务意识贯穿整个企业市场营销过程。通过对近几年企业营销的观察,我们可以认识到对于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企业所经营的末端转移到了前端,也就是在产品销售中的竞争已经前移到产品定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市场营销的整个过程之中。

(二)做到顾客就是上帝,即用户至上原则。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于客户的竞争,谁所拥有的客户多,它可以说把握了市场;谁赢得了客户的需求,谁就能够占领整个市场;最终谁占领了市场,利益也就自然而来了。如何能够最直接的获得顾客的喜爱,我认为除了整体销售过程之中要具有高服务的之外,还应该具有一颗热爱顾客的心。我们所说的最终主要是强调顾客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四、新形势下服务营销的策略

市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对于消费者的竞争。在商品质量以及价格大致都接近或者差异较小的情况下,服务已然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而服务营销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类:

1.核心服务策略。在相同或相似产品竞争激烈的今天,消费者来进行购买产品还不如说是来享受整个购买过程服务的。这个时候,服务本身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最直接的效用,或者可以说服务本身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对象。

2.一视同仁和区别对待策略。现在许多销售员或者产品推销员都注重买贵商品或者身着西装革履的顾客,而轻视一些其他层次的顾客的情况。现在很多企业提出对所有顾客一视同仁的主张,并且也将这个主张贯彻到销售之中了。营销中的一视同仁是不管顾客是谁或者有什么情况,都应该用相同的热情去对待。

顾客对于商品的需求以及服务的质量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强调对待所有顾客一视同仁的时候也应该区别对待服务,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销售效果。

3.硬服务与软服务策略。服务营销中的硬服务策略主要指的是采取现代化设施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的一种营销服务策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若要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硬服务”。软服务则是服务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即要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和服务的方式来与硬服务相匹配,进而能够使服务达到最佳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服务竞争已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所以若想要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整体出发来创造竞争优势,尤其要做好服务营销,把握好策略,这也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参考文献:

[1]杨芳玲.我国服务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