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医学范畴范文

老年医学范畴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老年医学范畴,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老年医学范畴

篇1

正因如此,心身整合诊疗模式在以多病共存、强调危重、多重治疗、注重保健为特点的老年临床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运用。老年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精神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密切相关,而心身整合诊疗模式提出了心理、社会和环境状态(A)与大脑(B)、信号传导系统(C)和支配器官或疾病(D)相关模式,通过对4个水平的分析,整合多学科知识体系,对外把人作为自然、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对内将人看成心理、生物相结合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和全局观恰恰符合老年医学对于综合和多学科协作的需求[1]。

另外,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中的理论与中医的众多观点不谋而合,形神合一论、五脏情志论、中医体质论、三因论、平衡观都是体现整体和融合的智慧,传统的中医学说也在方方面面表现出了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的态度和观点。中医在中国老年群体中的广泛接受度也为心身整合诊疗模式在老年医学中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疾病以及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障碍。在临床中,心身疾病多达68种,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综合征等其实都可以归属其列[3]。因此,大多数的老年病都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心身整合治疗(mind-bodyintegrativetherapy,MBIT)根植于古代东方传统哲学中,旨在寻求思想、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心身健康[4]。心身整合诊疗模式为老年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预防方面,孤独感是老年人非常常见的一种内在感受,它通常通过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认知功能和心理疾病来降低其主观幸福感和生命质量,增加死亡的风险。老年孤独是中国老年人群常常需要面对,但在传统疾病预防保健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5]。

其次,在诊断方面,很多老年病常常以躯体不适症状就诊,诊断治疗以某一专科的疾病为终止,而忽略了老年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其疾病诊断思路应该抛开局部看整体。另外,一些老年人群的躯体不适症状在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或辅助检查后,结果却无异常或异常微小,病人、病人家属甚至各科临床医生都感到困惑,变成了疑难杂症,而这些疑难杂症有1/3可能就是心身相关疾病,由此可见,在老年疾病临床诊断中认识心身疾病的重要性[6]。最后,治疗上,老年病常常需要兼顾“心”和“身”两个方面,因为老年群体往往患有多种躯体疾病,使用多种药物,更易患上或共患心身疾病[7]。反过来,心身疾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老年人的躯体不适,进一步增加用药种类、用药剂量以及用药困难程度,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而心身整合医学模式下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单一的药物治疗,还涉及到了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中医理疗(针灸、推拿等),包含了诸如佛教禅修冥想、正念疗法、中医唱歌治疗、催眠疗法、芳香治疗、瑜伽太极等不同形式的绿色治疗技术,可调节老年病人躯体与情绪的平衡,辅助治疗,从而推进老年疾病治愈的良性循环[8-9]。

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亿,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人口老龄化时代。面对基数越来越大的老年人群体,怎样保证其心身平衡,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是现代老年医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老年群体对于健康的需求,作为新一代的老年医学践行者,我们也许能从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中寻求答案。

[参考文献]

[1]吴爱勤.心身医学整合模式:探讨心身交互发病机制[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11-1114.

[2]梅妍.中医学心身整合治疗观[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15-1117.

[3]刘晓云,胡嘉滢,吴爱勤,等.心身相关障碍的分类与处置[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10):903-905.

[4]袁勇贵,李英辉.心身整合治疗技术简介[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11),1107-1110.

[5]孙金凤,袁勇贵.老年孤独感与心身健康[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21-1125.

[6]袁勇贵.心身医学新理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

[7]袁勇贵.前言———提高对老年心身相关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10):901-902.

[8]袁勇贵,辛晓芸.前言———绿色心身治疗技术在老年心身疾病中的运用[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11):1105-1106.

篇2

【关键词】 老年病;内科学;教学方法

老年病防治日益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关注的重点,国内许多医科院校均已将老年医学设为重点课程。由于老年疾病具有特殊性、脆弱性、高危性等特点,诊疗过程与中青年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如何搞好老年医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老年内科疾病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对老年病内科学本科教学方法进行浅显的探讨。

1 教学内容的的设置

1.1 加强总论内容、突出老年病的特点。老年医学是医学科学中一个新的边缘性专业学科,涉及临床、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不能全部涵盖以上范畴,内科学本科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老年医学的基本特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以及老年疾病的治疗处理原则。比如1、多脏器病变,疾病基本没有单一性,以老年代谢性疾病为特征;2、起病隐匿,疼痛感觉差,网状内皮系统反应减弱,感染时发热不明显;3、发病症状迥异,如以房颤发病的甲亢,以纳差发病的肺炎等;4、有病而往往不自知,如体检时发现恶性肿瘤,心梗急性期等。在强调这些特点的同时,还要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与中青年相应疾病进行比较,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在总论中,在课程的设置上还应该充分考虑近年提出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内容,增加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具体疾病的特点作好知识铺垫。

1.2 合理调整结构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在章节编排上,既要考虑到本学科基础与临床的先后顺序,又要照顾到各章节内容的相对独立性。老年医学课程应放置于内科学和神经病学教学之后,因此时学生已对众多的疾病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识记老年疾病的特点,又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学知识。在具体结构上,要贯穿从老年病学概论、老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到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老年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疾病、老年性肾病,再到老年性贫血、老年性痴呆,最后到肿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体系,层层讲述,最后集中在多器官功能不全,从而贯穿整个内科系统。选取有代表性的老年人高发疾病重点讲解,如在心血管系统中选取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瓣膜性心脏病。

重要疾病根据各自特点从不同侧面讲解,突出老年疾病的特点。第一,老年病以多种疾病并存为主,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等,讲授中要针对衰老和代谢病这条主线,使学生对三者的关系有理性的认识。第二,有些疾病的教学以诊断为主,但老年医学教学时则以治疗为主。如对高血压病,我们并不重点讲授鉴别诊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而是重点介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因要考虑老年人代谢的特点、器官功能状态、常合并其他疾病等综合因素,我们强调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和器官保护作用,重点讲解不同于内科高血压治疗的一些特点。第三,如果内科学教学以治疗为主,老年医学则应以疾病的预防保健为主,如骨质疏松病症涉及内分泌、骨科等多个学科,教学重点放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保健上。另外穿插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使学生能掌握到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知识。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归纳式和暗示式教学方法的探索。过去的教学观点侧重于对“教”的分析,忽视了对“学”的研究,往往限制了学生自我的思考过程,使其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对问题整体综合分析能力。我们通过课前以专题的形式提出问题,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之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带着问题来学习,将学生知情智力整合统一起来,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打破传统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突出专业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知识来获取专业新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单调封闭,学生被迫死记硬背,教学效率低。我们运用了多媒体形象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教学重新设计,配以声音和图片,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形成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感性境界,既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具有扩大微观、缩小宏观,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通过运用这样新颖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观念,学生在学习老年病知识的同时,需要兼顾相邻学科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老年病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精益求精,在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以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所赋予的责任,摸索出更加符合老年医学的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 朱继民,李白坤,叶冬青.医学统计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197―199.

[2] 乔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探索,2005;4(2):67-68.

[3] 徐刚.谈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1;15(3):131―133.

[4] 辛彦娜,韩志英,乔蓓.典型病案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

篇3

【关键词】 奥拉西坦; 丹参多酚酸盐; 老年脑梗死; 合理用药;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xiracetam and depside salt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combined appli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and to discuss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Method: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3,71 cases of 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in geriatric medicine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From April 2013 to May 2014,70 cases of 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were selected as treatment group in geriatric medicine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n the basis of Oxiracetam drug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alvianolate injection, two groups were 14 day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Result:The treatment group of the patients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 (P

【Key words】 Oxiracetam; Salvianolate; 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 Rational drug use; Effect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功能障碍,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软化导致,发病人群多以老年人为主,发病通常比较突然,而且导致的死亡率较高,治疗后临床伴随的并发症多,后遗症多,导致了其预后不佳,且复发率{。并且随着我国老年人的逐渐增多,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还是以增强脑部血液循环,溶栓、抗凝为主[1-2]。奥拉西坦作为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丹参多酚酸盐作为丹参的萃取物可以通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微循环、改善缺血性再灌注损伤以及改善外周循环,营养周围神经等途径,提高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本文拟通过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讨论奥拉西坦与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就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7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从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7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设为治疗组。所选病例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关于脑梗死的诊断[3]。对照组男48例,女23例,平均年龄(78.1±6)岁;治疗组男34例,女36例,平均年龄(76.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出血性脑卒中;(2)肝肾功能发生异常,有恶性肿瘤、严重的血液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都排除入组;(3)患者本身具有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4)患者神经功能有障碍;(5)患侧上、下肢肌力在4级以上者。

1.3 研究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功能、血糖、凝血六项检查。对照组用奥拉西坦4.0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 mg,用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4 d为一个疗程。疗程后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入院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NIHSS)评分,逐项评定[4]。具体评价标准:(1)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比起治疗前有大幅度进步(>85%)的患者判断为基本痊愈;(2)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幅度较大(45%~85%)的患者判定为显著进步;(3)脑梗死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稍微减少(18%~45%)的患者评定为进步;(4)脑梗死临床症状体征没有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几乎没有较少或增多(

1.5 不良反应观察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内要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检查方法以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为主。入院后对大便潜血、血常规、血脂、血糖、凝血六项、心电图、血压等进行检查。如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观察并及时予以处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上交至药学部。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主要涉及皮肤(6例)和血液系统(3例)。皮肤主要表现为皮疹、斑丘疹、皮肤瘙痒等;血液系统主要是以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发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予以了处理,症状均好转。对照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6例,主要有皮肤瘙痒、皮疹、恶心等,停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均自行消退。

3 讨论

3.1 神经营养药联合活血化瘀药治疗脑梗死的循证依据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的脑供血动脉主干持续痉挛、闭塞,引起供血区的脑组织缺氧,进而产生广泛性水肿及坏死。其多发于老年人群中,老年人发病率高且发病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且治疗的预后不佳,引起复发的可能性较大[6]。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龄人口急速增加,脑梗死患者也日渐增多,且发病年龄有逐年降低趋势[7]。奥拉西坦属于新型的改善神经营养类药物,对脑细胞代谢有促进作用,能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细胞核与核酸的形成有促进作用[8]。奥拉西坦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认知功能障碍[9]。从中医角度讲,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丹参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微循环、改善缺血性再灌注损伤以及改善外周循环,营养周围神经等途径,提高脑梗死的疗效[10]。丹参多酚酸盐是从单味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丹参酷酸盐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以丹参乙酸镁存在,具有活血化癖、通脉的作用和良好的临床耐受性,与传统的丹参相比有稳定疗效,成分明确,不良反应较少[11]。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血液黏滞度,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微血管口径、降低血管阻力并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2]。

3.2 奥拉西坦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 据研究报告,奥拉西坦联合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增加脑梗死患者大脑血管的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脑组织的有效灌注,缓解血管痉挛和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情况,促进病变部位恢复[13]。奥拉西坦作为比拉西坦的类似物,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充分修复脑补神经元,同时可以刺激中枢神经传导,保护大脑神经[14]。奥拉西坦能够增加脑梗死部位的葡萄糖利用程度,改善脑补缺氧,从而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认知能力。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同时能够抗氧化,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奥拉西坦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脑梗死中疗效显著。

3.3 奥拉西坦联合丹参多酚酸盐的合理用药分析 本文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其中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并能改善脑部微循环达到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从而改善大脑局部缺血的症状。奥拉西坦不仅能够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调节血管收缩,还能够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物质代谢,改善脑循环[15]。通过本文研究,证实奥拉西坦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脑梗死中疗效显著。通过有效的观察和护理,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1.4%。本课题研究对象均为老年患者,随着增龄,肝肾功能逐渐减退,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相对延长。因此,老年患者在日常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注意联合用药时间的间隔,控制静脉滴注速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同时需注意的是,在用药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加强心理护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从而提高疗效,保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奥拉西坦联合丹参多酚酸盐,从安全性角度来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停药后一般能够自行恢复。笔者认为在常规联合药物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年龄、肝肾功能及伴发疾病等适当调整药物治疗剂量,合理选择溶媒,提高用药安全。

脑梗死的死亡率、致残率极高,对于老年人群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危害,而且一旦发病,其临床治愈率不高,且并发症现象多。即使是腔隙性脑梗死也是反复发作,所以成为老年瘫痪的主要病因,导致老年人智能或体能障碍,甚至导致血管性痴呆、瘫痪。目前,脑梗死的药物治疗主要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溶栓和营养神经等。本文研究中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经奥拉西坦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文永晟.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6-17.

[2]周建.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22-123.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6):379-381.

[4] Kikuchi K, Uchikado H, Miyagi N, et al. Beyond neurological disease: new targets for edaravone (Review) [J]. Int J Mol Med, 2011, 28(6): 899-906.

[5] 张春花.198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90-91.

[6]张丽,刘继娥.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36-37.

[7] 刘琛,王育琴,沈芊,等.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及安全性分析[A]. 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8] 曾祥海,石继和,胡正晖. 奥拉西坦注射用治疗脑病临床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31-232.

[9] 陈伟轩,黎学谦,何志鹏,等. 奥拉西坦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4):59-60.

[10] 刘昌灵.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88-89.

[11] 宋燕青,徐向阳,孙仁弟.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概述[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8):404-407.

[12] 米玉霞.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医学综述,2012,18(22):3903-3905.

[13] 邹荣成. 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5):383-385.

[14] 杨柳三. 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5):605-606.

篇4

【关键词】 老年痴呆症 辨证治疗 血液流变学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5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与内科学会在北京制定的《老年性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认为:诊断本病主要从记忆、判断、计算、识别、语言、思维能力减退、个性、人格改变、年龄在60岁以上、在50~59岁之间起病、发展缓慢、病程长等几个方面制定[1]。病例选择采用《中药新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病的临床指导原则》中所列的标准选择,并采用其中辨证分型方法。

1.2 临床资料

27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275例患者中男性127例,女性148例,年龄65~87岁,平均72.5岁。老年性痴呆合并或并发腔隙性脑梗塞98例,高血压121例,冠心病206例,糖尿病136例,均有不同程度高脂、高粘血症,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8年,平均9.6年。按双盲对照法,将老年性痴呆病依中医临床辩证分型分为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淤血内阻4个组型。髓海淤阻组102例,脾肾两虚组79例,痰浊蒙窍组59例,淤血内阻组35例。 均用黄芪益脑宁加减治疗,黄芪益脑宁组成:黄芪、水蛭、桃仁、红花、凌霄花、泽泻、石菖蒲、胆南星。

1.3 治疗

髓海不足组:黄芪益脑宁加熟地、龟板胶、鹿角胶、阿胶、紫河车。

脾肾不足组:黄芪益脑宁加熟地、枸杞子、山萸肉、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杜仲、怀牛膝。

痰浊蒙窍组:黄芪益脑宁加石菖蒲、茯神、酸枣仁、半夏、陈皮、莱菔子。

淤血内阻组:黄芪益脑宁加麝香、赤芍、郁金、鸡血藤、三七。

1.4 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进行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血脂、脑血流图等项目检测,血脂用酶法,西门子861A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智能型血黏度计。脑血流图依据轻、中、高三型血管紧张度报告确定,使用上海医疗仪器厂出品,阻抗式脑血流图仪、RG-2B型测定。用t检验方法处理所得数据。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老年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型治疗前后与血液流变学关系,见表1。275例患者大多处于高粘血状态,其中髓海不足型最为明显,脾肾两虚型次之。表1 4组老年性痴呆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比较(略)

2.2 讨论

275例患者均处于高粘血状态,并患有高脂血证及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高粘高凝、高脂、严重脑动脉硬化以髓海不足型最多见,其次为脾肾两虚型、痰浊蒙窍型及淤血内阻型。老年性痴呆属祖国医学痴呆范畴,在心脑病症中较为常见,可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但以老年阶段最常见,多由七情内伤、久病年老等病因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表2 治疗前后血脂及脑血流图关系比较(略)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痴呆症其发病机理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脑血管紧张度轻-中-重度变化,以及脑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形成、使得 动脉不畅所致。而且老年性痴呆与调节血管运动有关的中枢神经部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造成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管弹性降低、血粘稠度增高,引起功能缺损、记忆近事能力减弱,性格改变、孤僻、表情淡漠等。经研究观察证实,以上4种证型均可使血管脉络处于高粘血状态,相对出现血流减慢、从而使脑血管等脉络组织缺血、缺氧,形成血滞、血瘀、血虚,症见善忘、呆傻愚笨、性情改变。中医治疗上采用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燥湿祛痰、行气散结、益气养血的方法治疗老年性痴呆,从治疗前后应用上述4个证型的对应方剂来看,各型组都具有不同程度疗效,但以髓海不足型疗效为佳。因方药能有效的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脑血流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管舒缩功能得以纠正,解除脑血流症状,有效缓解老年患者痴呆的症状,增强记忆力及认知能力,丰富表情。

参考文献

篇5

60岁的杨忠祥半年前从办公室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他面对的不再是几百号员工的轴承厂,而是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的小家,他的生活内容变成闷在家里看报纸。只不过半年的时间,杨忠祥就闲出病来了。经过检查,血脂和血压比退休前升高了。而小区里的老王也差不多时间退休,现在返聘回工厂当技术顾问,每天忙着上班,身体却很硬朗。

曾有媒体披露,国外研究成果:55~60岁退休的人死亡率明显高于65岁退休的人,退休人员相比在职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高51%。就退休人员本身而言,晚退休5年,死亡的风险就相对降低10%。早退休,本应该是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而出人意料的是,越早退休的人似乎身体越差。

国外研究所反映的情况,在我国是否也存在呢?“据我了解,我国还没有类似的专门研究。但从健康医学上来看,情况似乎是可能的。”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北京医院老年医学教授高芳一直从事老年医学研究,“无论55岁退休还是65岁退休,退休之后,人的活动比以前少了,而在一段时间内,原来的生活习惯并不会立即改变,在同样的摄入条件下,代谢得少了,囤积在体内的东西就多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后果会很严重”。

退休是一种心理诱导

对于很多人来说,退休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阶段。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医生张学芳却读到了另外的信息:“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诱导,人们会不自觉地按照老年人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比如偶尔的忘事以为是衰老带来的记忆力衰退,偶尔正常的疲劳也认为是不抗老,相应减少正常的活动和思考,于是加速了生理机能衰老的过程,最终快速老去。”

实际上退休心理与年龄无关,而是指离开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心理落差。不久前日本偶像歌手酒井法子因为涉毒引爆日本舆论界。在针对酒井案阐释、解说、分析的各类专家中,其中就有“退休心理学”专家。“退休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在我国心理学界虽然有“退休应激综合征”、“离退休后情感障碍”的研究,却没有广泛开设类似的门诊治疗。

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心理咨询师汪春跃说,在美国和日本,退休心理咨询和退休生活指导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咨询服务业中的最大咨询项目。这种退休咨询包括如何维持退休后生理和心理健康、退休生活的收入支配、退休生活适应性问题等。而相关费用有些是由企业作为非工资福利形式延迟支付的,还有些则是由个人根据需要自己承担。

退休“灰色心理”是正常的

退休带来的心理、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与健康息息相关。

李教授退休后仍一直担任很多社会团体的名誉领导工作,常外出开会或参加活动,但他内心毫无以往的干劲。总是感到空虚、失落、乏味;失眠、食欲不振;易疲劳,常感力不从心。多年不治的颈椎病、前列腺增生两种慢性病也突然严重了。大量的药物并未改善他的状况,相反,由于多种药物造成的副作用,李教授的心情越发焦虑、低落。

退休“灰色心理”往往出现在以前比较乐观、好动的人身上,因为他们在离退休前对日后的生活过分乐观,自认为有能力应对日后相对轻松、舒适的生活。他们在心理上缺少一定准备的情况下进入离退休生活,因此在心理上出现大的落差。

当退休者出现“灰色心理”,早期表现不易被认识,常伴随着身体、心理、精神等几方面状况的下降。退休者往往以躯体不适为主诉,经多种医疗检查后,依然无法解决病征。一部分人的痛苦往往不被家属理解,认为其是在装病;还有些家属将其视为重病号,照顾得细致入微。这两种态度和行为都不利于退休者心态平和。

其实退休后出现“灰色心理”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可以分不同时期、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干预、治疗的。

退休前,想象自己离退休后的生活将是轻松、自在的,同时也要预料到自己可能会出现心理不适应,设想一下人走茶凉的窘境等。退休前要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确定身体的健康状况。

在办理离退休手续过程中,要和原单位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选择上老年大学,或定期参加离退休人员的集体活动等。此时,家人的心理鼓励、引导、帮助是不容忽视的,有利于自己摆脱心理危机。

“千万不要死于无知”

除了可能的心理影响,造成处于55~60 岁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是心脑血管疾病。虽然我国还没有长期跟踪针对不同年龄段退休人群最终致死原因的调查,但扬州市退休管理中心的一份市区退休人员健康状况白皮书或者可以作为参照:71187名参加了健康体验的退休人员涉及到多达26种疾病,而其中心脏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胆囊疾病、肥胖症、糖尿病这7类疾病已成为影响退休人员健康的“七大杀手”,而在所有疾病中,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症这三种疾病发病率集中在56~65岁这一年龄段,远远超过5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患病人员。

联合国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而遗憾的是,有不少处于壮年的人的确正是死于不懂得保健,而且也不重视保健。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换来健康,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我国,临床医学中,改变生活方式的保健疗法被称为TLC。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马长生甚至将TLC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必要治疗办法。TLC治疗性质的生活方式改变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选择蔬菜、水果和粗粮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减轻体重;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如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多项研究显示,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控制在降低冠心病死亡风险中作用占到了44%~76%,是一项既经济又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关链接:

美国心理学家把退休生活分为:

1.期待期。自愿退休的人抱以期待的心情,而不愿退休的人或被迫退休的人则相反。

2.退休期。愿意退休的人心情舒畅,兴高采烈,不愿退休的人心情郁闷,易动肝火。

3.适应期。退休后,压力消失,作息改变,人际关系变化,一些没做好心理准备的老人感到怅然若失,手足无措,烦躁不安,沉闷抑郁,有的还发生心理失调,这就是所谓的“退休综合症”。

篇6

魏睦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临床药物研究机构中医消化专业负责人,江苏省中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擅长中医疑难病的诊治,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和免疫异常疾病的诊疗。

专家门诊: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膝关节是人体的基本负重关节,易受到损伤。人过中年,膝关节的肌腱、韧带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这时关节腔的滑液分泌减少,膝关节骨面长期摩擦形成骨质磨损,关节周围组织由于炎症等原因易发生纤维粘连,所以老年人常感到膝关节发僵,有些老年人活动时还会发出“咔嗒”的弹响声或摩擦声。这时候如果受凉或过度活动,就会诱发疼痛、肿胀、关节腔积液,严重时还会造成关节畸形,导致残疾。

病因:肝肾渐亏,经络痹阻

在中医中,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属“痹症”“骨痹”“膝痹”“历节”“鹤膝风”“痿证”或“痿痹”等范畴。人至中年后,肝肾渐亏,筋骨失养,不荣则痛;加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驻关节,或跌仆扭伤或长期劳损,导致经络痹阻,骨脉瘀滞,不通则痛。总体而言,膝关节退变发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即肝肾不足、正气亏虚是其根本原因,又以风寒湿邪入侵、痰浊内蕴瘀、血阻滞经络为标,即“本痿标痹”。

目前除手术治疗外,药物、按摩、理疗、关节腔注射(又称封闭疗法)均很难达到满意效果。这类患者不妨试试三阶段运动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或能缓解疼痛,恢复正常生活。本次先介绍第一阶段的“三招护膝操”,患者在家即可进行运动治疗。

第一阶段 三招护膝操

第一阶段的护膝操以三项静止运动为主,不需要大范围活动关节,不加重关节磨损,可使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因此适合于股四头肌肌力较弱或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关节周围组织积液的老年人。练习强度应由低到高,一开始每日练习时间短一些,耐受后可逐渐增加。

第一节 卧位绷腿

方法:仰卧或坐着,双腿伸直。将大腿肌肉绷紧,做时用手摸一下膝关节上部的大腿正面,可以感到大腿肌肉绷紧鼓起,这样即可达到效果。

时间:每次绷紧肌肉6~9秒,放松1秒,反复做20分钟。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绷压腿的时间不超过10秒钟。

第二节 交替抬腿

方法:仰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两替抬高,高度达到另一只脚的脚尖即可,这时可以感到大腿肌肉收缩绷紧。

时间:每次抬起放下的时间控制在6~9秒,反复练习5~10分钟。

第三节 坐位压腿

方法:准备一把靠背椅,高度约小腿长度,椅子前放置一同等高度的凳子。坐在靠背椅上,双手抓住椅子边缘,抬起一条腿放在前方的凳子上,尽量将腿伸直,并适当用力向下压腿,两替进行。

篇7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产生尿频、尿急、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尿不尽、尿潴留和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上尿路损害而威胁生命[1,2]。作者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40例老年BPH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有排尿困难等主诉、经指诊和B超检查,临床诊断为BPH的老年患者80例,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最大尿流率<15ml/s(检查时尿量>150ml);(2)未长期服用治疗BPH的药物或停用有关药物3个月以上;(3)排除有泌尿道感染、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膀胱结石、前列腺癌等影响排尿的疾病[3];(4)除外有肢体瘫痪、老年痴呆、低血压和心、肺、肝、肾等器官严重病变而影响治疗的患者。80位BPH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人,年龄71~87岁,平均(77.51±6.43)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65例、冠心病23例、慢性支气管炎41例、糖尿病25例,病情均稳定。按数字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措施3个月,而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治疗措施。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伴随疾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prostatesymptom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定(qualityoflife,QOL)、最大尿流率(Qmax)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措施:(1)宣教措施:向BPH患者简要说明BPH的发病机制,并让患者了解BPH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疾病,从而消除其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并能正视自己所患的疾病,戒烟戒酒,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作息规律,避免受凉和久坐久立,坚持参加步行、慢跑或打太极拳等体育运动;(2)针灸治疗:专人负责,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施治,选择内关、水沟、秩边透水道、中极、归来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3个月;(3)药物治疗:联合服用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4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片(保列治,5mg,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每日各服1片。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治疗,即注意饮食和锻炼身体等,不包括针灸和药物治疗。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3个月前后分别进行IPSS、QOL和Qmax等测定。IPSS:由专人按照IPSS评分表[3],询问患者在过去的1个月中是否经常有尿不尽感、间断性排尿、憋尿困难、尿线变细、排尿费力等症状,并根据程度分别评分,最后进行综合。QOL:通过向患者询问“如果在您后半生始终伴有现在的排尿症状,您认为如何?”来了解患者是否因排尿症状而影响了其生活质量[3],患者回答高兴为0分、满意为1分、大致满意2分、还可以3分、不太满意4分、苦恼5分、很糟6分。Qmax:专人负责,使用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ZNC-961A智能尿流率测定仪对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测定并记录最大尿流率(ml/s),检查时总尿量需>150ml,否则需重新测试。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比较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检验结果取双侧的P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措施3个月后,在改善自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最大尿流率方面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老年BPH患者的自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其最大尿流率。

3讨论

由于BPH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受其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对BPH患者进行有关BPH防治知识的宣教和适当的心理疏导,不仅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和自卑等不良心理,而且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吸烟、饮酒、久坐、劳累和过量进食辛辣食物等,都有可能加重前列腺瘀血,故应予避免,而步行、慢跑和打太极拳等措施,有助于促使前列腺静脉血液回流,增强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能力,有助于改善BPH的症状。

中医认为,BPH属癃闭范畴,多因外感六、内伤七情、饮食不节、过度等导致肺、脾、肾失常所致,分脾肾阳虚、肺热壅盛和膀胱湿热等证[5],可取内关、水沟、秩边透水道、中极、归来等穴位进行治疗。脾肾阳虚证患者可加肾俞、命门、脾俞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补肾健脾、温阳利火;肺热壅盛症患者可加尺泽、曲池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清肺热、利水道;膀胱湿热症患者,可加三阴交、膀胱俞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清热利水,从而来改善BPH的症状。

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和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片(保列治),是治疗BPH的2种代表性药物。α1-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膀胱颈和前列腺平滑肌中的α1-受体介导的平滑肌收缩作用,从而减轻症状,其起效较快,但不能缩小前列腺体积;5α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阻断前列腺内睾酮向双氢睾酮转化,可以缩小前列腺体积,增加最大尿流率,但起效较慢,需长期服用。目前,多主张联合服用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来治疗BPH[6]。

本资料显示,在前列腺症状、生活质量和最大尿流率等方面,治疗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可促使前列腺的静脉回流,松弛膀胱颈平滑肌,增强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明显改善尿频、排尿困难和夜尿增多等尿路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综合治疗措施是老年人BPH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当然,对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疗效不佳的老年BPH患者可选择接受汽化电切术等手术治疗[7]。

【参考文献】

1杨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目标与药物选择.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6):479~480.

2李永彬,江少波.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功能障碍.浙江临床医学,2006,8(10):1093~1094.

3LiMK,GarciaL,PatronN,atal.AnAsianmultinationalprospectiveobservationalregistryofpatientswith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withafocusoncomorbidities,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andsexualfunction.BJUInt,2008,101(2):197~202.

4王忠,马莉民,王鸿祥.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4):314~316.

5石学编.针灸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165.

篇8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药封包;手法复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a)-01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self-made herbal medicine sealing therapy combined with manual re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Maom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2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manual reposition, of which,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was taken modified Epley procedure,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was taken Barbecue rotation. On basis of manual reposition,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self-made herbal medicine sealing therapy. Both groups were taken efficacy evaluation after treatment for 7 days and 1 month, treatment time and reposition time of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recurrence rate was recorded after treatment for 6 months.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for 7 days and 1 month (90.38%, 94.23%)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78.85%, 82.69%),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reatment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5.43±1.57) d]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85±2.16)d], reposition times of observation group [(1.97±0.44) times] were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2.58±0.62) times],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for 6 months, recurrence rate in control group was 19.23%, recurrenc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5.77%,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Herbal medicine sealing therapy combined with manual re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shorten treatment time, reduce reposition times, decrease recurrence rat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Herbal medicine sealing therapy; Manual reposition; Effect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自限性外周性眩晕,其发病与的改变关系密切,通常当头位发生改变时出现短暂性发作,乃眩晕性疾病的临床常见类型,占25%~30%[1]。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作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方案,且经过临床实践检验,其操作简便,起效快,疗效肯定,但容易遗留心悸、头晕、恶心呕吐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症状,且远期复发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较大影响[2-4]。根据《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笔者认为本病中医症状体征多是寒凝太阳经,通过“目系”影响脑窍所致[5]。本研究主要观察自制中药封包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104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30~78岁,平均(54.5±12.1)岁;疾病分型:后半规管38例,水平半规管14例。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34~75岁,平均(52.7±11.4)岁;疾病分型:后半规管33例,水平半规管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标准

①西医符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订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6]的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7]中关于眩晕的诊断标准;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由外伤、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眩晕的患者;②有高血压病史且药物控制不良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单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且不同的疾病分型采用不同的复位手法,其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采用经过改良的Epley手法复位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嘱患者于治疗床上取端坐位,在操作者的帮助下,患者头部向患侧旋转45°,并快速下躺取仰卧悬头位,薄枕垫肩,伸颈,头靠在床上,头部位于水平面以下30°,使患耳向下,保持30 s~1 min,直至眼震消失;②患者头部慢慢转正并继续转至健侧,旋转90°,保持30 s~1 min;③头部连同躯干继续向健侧翻转90°,保持30 s~1 min;④嘱患者缓慢坐起,头部略前倾20°,保持2 min。上述4个步骤为一个操作循环。患者坐起后若出现眩晕,则停止转动,次日再重复上述操作。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采用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嘱患者端坐于治疗床上,在操作者的帮助下迅速平躺,头部连同躯干向健侧旋转90°;②头部连同躯干继续向健侧旋转90°,面部朝下;③头部连同躯干继续向健侧旋转90°,呈侧卧位;④头部连同躯干继续向健侧旋转90°,呈仰卧位,然后坐起。头部上述4个90°的旋转为一个操作循环,每次旋转后都要在眼震消失后保持1 min。手法复位治疗每完成1个循环后让患者休息5~10 min,然后再重复操作直至患者不再出现眩晕及任何头位的眼震,或连续两次手法复位后眩晕及眼震均消失或停止。多数患者手法复位2~3次后,眩晕症状即可基本改善,间隔两三天治疗1次,至症状消失停止治疗。手法复位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取健侧高枕卧位,并于1个月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头部运动不要过大。

1.4.2 观察组 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给予自制中药封包治疗(药物组成为吴茱萸50 g、花椒50 g、补骨脂50 g、白芥子50 g、葫芦巴50 g,制成散剂),将药放入小布袋内装好,放入微波炉内用高温加热2~3 min,温度达70~80℃,操作时患者可取坐位或俯卧位,护士将药袋放到患者后颈部用均匀力度来回热敷,开始时中药封包较热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降低,力度可加大,同时速度减慢;每次烫药时间为30 min,每天1次;操作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和复位次数,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发率的统计。

1.6 疗效及复发判定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文献[8]。显效:眩晕症状和位置性眼震不论在何种时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症状和位置性眼震减轻,但仍未完全消失,在头位变动时仍有短暂性的轻微眩晕感,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或不稳感;无效:眩晕症状和位置性眼震发作较前无改善,甚或加重,或发展为其他类型的眼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复发评价标准[9]:发生与治疗前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眩晕及位置性眼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时间与复位次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复位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复况比较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19.23%;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5.7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耳石症,是一种能引起眩晕的常见内耳疾病。目前多认为其发病是由耳石脱落到半规管或壶腹嵴并随改变引起[10-13]。根据解剖位置的不同,可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分为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以及混合半规管四种类型[14],文献报道,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其次是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生率最低,这是半规管的解剖位置不同导致的结果,后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下方,当头部移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耳石比较容易落入后半规管所在的前庭后下方,因此为耳石症的高发部位[15-18]。根据其发病原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无明显诱因;继发性多继发于头部外伤、病毒感染、梅尼埃综合征、突发性耳聋及内耳手术等[19]。另外,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可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两种类型,主观性临床仅表现出眩晕症状,客观性则表现出眩晕和位置性眼震两种症状,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能与耳石含量少有关[2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前可无任何预兆,因在特殊头位时会诱发剧烈眩晕,且时间短暂,因此临床容易漏诊、误诊,多采用位置试验进行临床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治疗首选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改变头位,使半规管中漂浮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慢慢移至总角,进入前庭,最终减轻或消除症状[21-22]。本研究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复位手法,其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采用经过改良的Epley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采用Barbecue翻滚法复位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为78.85%和82.69%,提示手法复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若患者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则考虑可能误诊或合并其他类型的眩晕。对于非典型颈椎不稳患者的误诊可通过X线片或位置试验来确诊;对于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而多次治疗无效、症状频繁发作、影响正常学习或工作的患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23-2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常常易复发,本研究中单纯经过手法复位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个月后复发10例,复发率为19.23%,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果相近[16-18]。患者复发后受累的半规管可能会与首次发作时的部位不同,但是只要重新给予对应的手法复位后仍然有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认为“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眩晕以转矣”。故外感六之邪是眩晕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中医临床不少眩晕病的病因是外感邪气,外邪侵袭,上蒙清窍,治疗上多以祛除外邪、清利脑窍为主,中药封包治疗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亦属《黄帝内经》中“烫”法的范畴,以温热类药物为原材料,外解风邪,去除发病诱因,缓解患者症状。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封包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90.38%、94.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85%、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复位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19.23%)显著高于观察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结果提示,相较于单纯手法复位而言,中药封包结合手法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位次数,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临床常见的外周性眩晕,关于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了解,关于其治疗手段还有诸多不足,还需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参与研究,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方式。虽然手法复位治疗的即时效果较好,但是治疗时间长,复位次数多,远期复发率高,不仅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求一种疗效好、见效快且不易复发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中,中药封包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相信随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病机的深入了解和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将在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取得更大进步,值得广大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费才莲,荆瑶,杨亚娟,等.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3):74-75.

[2] 李倩,云,徐志讳,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3):5810-5813.

[3] Zhou R,Liu B,Zhang S,et al. The balanc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during standing [J]. Lin Chung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2015,29(22):1966-1969.

[4] Zhou X,Yu Y,Wu Z,et al. The roles of otolith organs in the recurrence primary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J]. Lin Chung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2015,29(18):1641-1644.

[5] 张素珍.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56-157.

[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7]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8] 王春燕,夏菲,王彦君,等.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7):796-799.

[9] Ogawa Y,Ichimura A,Otsuka K,et al. Spontaneous inversion of nystagmus without a positional change in the horizontal canal variant of benign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J]. J Vestib Res,2015,25(3-4):169-175.

[10] 洪安辉,雷伟东,吴杰贤,等.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Epley手法治疗后不同限制时间对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212-214.

[11]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等.小剂量劳拉西泮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评估[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2):1313-1316.

[12] 谭俊,于栋祯,冯艳梅,等.复位治疗椅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2):109-111.

[13] 洪娟,毕涌,方练,等.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22-624.

[14] 韩倩,张淑香,原红艳,等.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5):543-545.

[15] 张凤,李秀国,张慧,等.新改良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24-125.

[16] Silva CN,Ribeiro KM,Freitas RV,et al. Vertiginous symptoms and objective measures of postural balance in elderly people with benign paroxysmalpositional vertigo submitted to the epley maneuver [J]. Int Arch Otorhinolaryngol,2016,20(1):61-68.

[17] 田先洪.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4):36-37.

[18] 章燕幸,吴承龙,钟芳芳,等.睡姿在老年人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侧优势中的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7):600-602.

[19] 史晶晶,吴向武.位置性眩晕治疗前后生活和睡眠质量的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5-6.

[20] 郭鹏飞,李进让.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快速手法复位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5):1986-1989.

[21] Acar B,Karasen RM,Buran Y. Efficacy of medical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residual dizziness after successful repositioning maneuvers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J]. B-ENT,2015,11(2):117-121.

[22] 周晓卿,贾开红.颈性眩晕的外治法研究概况[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158-160.

[23] 陈请国,王兴龙,毛忠瑶,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 37(9):683-685.

篇9

【关键词】 补肺益肾法;老年习惯性便秘;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37

习惯性便秘是常发于老年人群体的常见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调查显示[1],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发病率在15%以上, 由于可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肛裂等严重疾病, 且与脑中风、老年痴呆、结肠癌等重症疾病关系密切, 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如何有效解决老年习惯性便秘已成为临床肛肠科的重要课题。本院对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采取补肺益肾法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老年习惯性便秘76例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 女17例,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70.21±3.93)岁, 病程2~8年, 平均病程(6.36±1.27)年;观察组男20例, 女18例, 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69.83±5.06)岁, 病程2~9年, 平均病程(6.29±1.26)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与《罗马标准》[2]中习惯性便秘的诊断标准相符;年龄>60岁, 病程>2年;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被告知研究内容及目的, 主观配合程度良好。排除标准: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精神疾病者。

1. 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双仁润肠口服液(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B20020840, 规格:10 ml/支), 口服, 2次/d, 10 ml/次。观察组采取补肺益肾法治疗, 方剂为固金益肾汤:生白术30 g、生黄芪30 g、肉苁蓉25 g、瓜蒌仁25 g、当归20 g、杏仁20 g、桃仁20 g、枳壳10 g、麦冬10 g、玄参10 g、麻仁6 g。水煎服, 1剂/500 ml, 1剂/d, 分早晚2次服用。

1. 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便秘症状变化并评分比较, 包括排便间隔时间、大便干结程度、排便困难程度, 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1. 5 疗效判定标准 排便间隔时间:间隔时间7 d记3分;大便干结程度:大便正常记0分, 大便略微干结、部分呈条状记1分, 大便干结并呈条状记2分, 大便干结且呈颗粒形态记3分;排便困难程度:排便完全通畅记0分, 排便较通畅、轻度阻碍感记1分, 排便阻碍感明显、需用力才能排出记2分, 若无辅助工具则无法排便记3分。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3]:排便间隔时间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大便干结程度、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分别为(0.68±0.16)、(1.07±0.21)、(0.76±0.24)分;对照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大便干结程度、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分别为(2.96±0.26)、(2.33±0.37)、(2.78±0.36)分。观察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大便干结程度、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习惯性便秘是指长期的慢性便秘, 患者每周排便次数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5], 习惯性便秘是因结肠运动亢进或迟缓或直肠反射迟钝引起。从传统医学角度思考, 习惯性便秘属于中医“便秘”范畴, 《黄帝内经》中被命名为“大便难”“后不利”。《景岳全书》记载:“肾为胃之官, 开窍于二阴, 所以便之开闭, 皆肾脏之所主。”说明肾的降浊功能及气化作用与大便的排泄有关。《医经精义》对习惯性便秘做了详细阐述, 书中记载“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 以其为肺之俯。肺气下达, 故能传导。”可见肺气的肃降作用及大肠的转化糟粕作用有助于粪便能够顺利排泄。老年人气血亏虚, 肺脾肾功能衰退, 脾肺气虚使大肠传导无力, 肾亏脾虚则津枯液少, 失于濡润, 大肠传导失常。因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应补肺益肾, 增强大肠传导功能。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补肺益肾法治疗, 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便秘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

综上所述, 采用肺益肾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 能明显改善便秘症状, 疗效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祁志荣, 宋昕, 王春玲, 等. 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开塞露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11):1151-1152.

[2] 李建生, 崔红新, 田燕歌, 等. 调补肺肾三法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R值综合评价. 中医杂志, 2015, 56(12):1054-1057.

[3] 孟德霞, 刘杨. 补脾益肾滋阴宣肺法加心理疏导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 光明中医, 2013, 28(6):1139-1141.

[4] 康琳, 朱鸣雷, 刘晓红, 等. 衰弱与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9):951-955.

篇10

老年人是一组易患多种慢性疾病、多种器官同时损害,活动能力减退,生活难以自理,以及对社会健康服务、生活照料、医疗需求较多的人群。人口老龄化使慢性病呈上升趋势将成为21世纪老年人的主要死因和导致残疾的主要根源。中风、心血管病、癌症是老人的主要灾难。在美国引起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为跌倒骨折、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因此,积极的防治这些不仅影响寿命而且影响到晚年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应看作是对抗衰老求得长生,提高生命质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本世纪随着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种新科技的应用使不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面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如对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分子医学认识;帕金森病的内外科治疗方法;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和介入疗法;如应用溶栓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病死率下降,应用抗血小板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也收到一定效果;美国科学家对中风发生在三小时内的病人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使病人得到完全康复;等等,都显示出了新的希望,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以发达国家美国为例,其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已达80岁)。

国际老年学会主席GaryR.Andrews教授在总结第16届国际老年医学会(LAG)会议时指出:“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已成为可能,要延长健康的寿命而不仅仅是增加寿命也是能切实做到的。”以及“要使老年人能得到健康有价值感的生活”。上海市华东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多年研究结果及文献资料均证实:“老年认识障碍及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尚与其他非遗传因素,包括动脉硬化、自由基、氧损伤、微循环障碍、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病、I型疱疹病毒及精神抑制药等因素有关。”“提出对老年认知障碍及AD的防治亦须采取综合措施(如防治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改善自由基代谢与微循环障碍等)。”日本亦有学者通过对8000多例健康人在长达28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最一致的老龄健康预报因子是:血压不高,低血清葡萄糖,不吸烟和不过度肥胖。同时还指出:除老龄生物学影响外,与老年人病残最有关的危险因素出现在中年。以及老年人的多数伤残和长期医护需要是由临床疾病引起的,包括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关节炎、视力损伤和髋骨骨折。”

同样据大量研究发现,中风发生的危险因子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烟等,其发病机制与血管因素、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液动力学因素有关。根据上述这些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报导都充分揭示了对于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及时阻止慢性病的进程,提高慢性病的诊治效果和逆转由慢性病导致的功能残疾和生活能力的下降。使老年人尽管存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而能保持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的时间——即提高健康期望寿命。

二、老年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与检验医学的关系

在老年性常见慢性疾病中,心血管系统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在神经系统疾病有:脑动脉硬化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震颤麻痹、老年性痴呆;在代谢性内分泌疾病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高脂血症、痛风等;在呼吸系统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血管栓塞等;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有: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等。其中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病死原因的第一位,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呈增加趋势,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是造成老年人病残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对上述相关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以及发病机制病理过程综合分析研究后发现,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尤以心脑血管病的发展与恶化均与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医学新科技的应用以及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尤其血液学中血栓与止血研究的发展,促进了对血栓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和诊断方法的进步。同时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循证医学”学说的建立,使实验室的检查数据和结果成为临床在对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过程中,提供科学依据的必不可少手段,限于篇幅,下面将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与标志物的检测浅述如下:

(一)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的实验诊断参考指标

血栓前状态(PTS.Prethromoticstate)是指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同样地在这一病理状态下,既有利于发生但又不一定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此时进行预防性应用药物干预(或治疗)将可阻止或逆转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恶化,故在临床预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其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小板的激活、白细胞的激活、高凝状态、纤溶活性降低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关。PTS的实验诊断指标可分为二大部分:1.综合性筛选指标:(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2)血小板聚集试验(PAG)。(3)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g)测定。(4)血液粘度测定。2.特异性实验诊断指标:(1)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化验指标,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2)反映血小板被激活的化验指标,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3)反映凝血酶生成增多的化验指标,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测定、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测定。(4)反映生理性抗凝物减弱的化验指标,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测定。(5)反映纤溶系统活性的化验指标,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抑制物(PAI)测定,等。

(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当今医学界把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和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性等同起来。据估计,美国每年65岁以上人群有25万人发生髋骨骨折。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医疗费每年高达100亿美元之多,并呈增长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有研究证明,60岁以上老年人约1/3都有跌倒史,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九成患有骨质疏松症,是引起严重残疾或致死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症是单位体积内的骨量明显减少,骨微小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老化有关的过程,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造骨功能减退,越是高龄骨流失得越多,越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同时老年人的生理代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合成VitD的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使VitD活化能力降低以及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都会使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1.骨密度仪的应用:用于四肢骨骼骨密度的检查。2.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物检测可用于判断骨丢失的速率和骨代谢的情况,以及治疗的监测。(1)反映骨形成的指标有: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I型胶原C端肽。(2)反映骨吸收的指标有: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γ-羧基谷氨酸、尿羟辅氨酸、尿胶原分解产物。

(三)老年人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特别是中老年人泌尿生殖系统的多发病。其实验室诊断目前主要应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检测。PSA产生于前列腺管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生物化学及免疫学特性,正常血清含量恒定且微量。前列腺癌细胞株保持其合成PSA的特性,并可释放该抗原于血循环中,因而前列腺癌患者由于其前列腺恶性病理性增生,而使血清PSA浓度显著升高。PSA已被公认为检测前列腺癌最具临床价值的瘤标。但并非前列腺癌的专一特异性物质。由于前列腺良性病理性增生,使得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硬结及可疑癌的患者血清PSA也显著升高,而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又较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硬结及可疑癌患者升高更明显,因此在临床上为中老年人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小结

篇11

摘 要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地黄饮子加减,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饮子加减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能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地黄饮子 美多巴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地黄饮子 美多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9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93

地黄饮子出自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原为喑痱所设,具有滋阴补阳化痰等功效,现该方临床应用广泛。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地黄饮子加减合用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地黄饮子出自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原为喑痱所设,具有滋阴补阳化痰等功效,现该方临床应用广泛。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地黄饮子加减合用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中医诊断标准:PD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即改良Webste评分法[1]。

中医诊断标准:PD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即改良Webste评分法[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10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确定的《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①具有震颤、强直、少动和姿势平衡障碍中的2项;②排除不支持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不典型症状和体征。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10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确定的《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①具有震颤、强直、少动和姿势平衡障碍中的2项;②排除不支持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不典型症状和体征。

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40~70岁,改良Webster评分≥6分,排除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以及对本药过敏者,或因未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等因素影响疗效和安全性患者纳入研究。

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40~70岁,改良Webster评分≥6分,排除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以及对本药过敏者,或因未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等因素影响疗效和安全性患者纳入研究。

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4~70岁,平均65.7岁;病情程度根据改良Webster评分法评定,轻度18例,中度28例,重度14例,Webster评分为13.9±5.12分。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45~70岁,平均65.9岁;病情程度,轻度16例,中度29例,重度15例;Webste评分为14.2±5.03分。病程1年~6年,平均2.8年。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4~70岁,平均65.7岁;病情程度根据改良Webster评分法评定,轻度18例,中度28例,重度14例,Webster评分为13.9±5.12分。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45~70岁,平均65.9岁;病情程度,轻度16例,中度29例,重度15例;Webste评分为14.2±5.03分。病程1年~6年,平均2.8年。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美多巴片,每天375~750mg,分3~4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熟地黄12g,巴戟天9g,山萸肉10g,肉苁蓉15g,炮附子9g,肉桂9g,石斛10g,白茯苓15g,麦门冬6g,石菖蒲10g,远志6g,薄荷6g,生姜5片,大枣3枚。辨证加减:伴情绪不宁,胸满胁痛者加郁金、柴胡;伴精神抑郁胸满痞闷,舌苔腻者加佛手、半夏、陈皮;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干、舌红者加栀子、丹皮、夜交藤;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喜怒无常者重用大枣,加甘草、小麦;伴见便秘、口干口臭、腹满者加麻子仁、大黄;便秘、嗳气频作者加枳实、大黄;便秘腹中冷痛者重用肉苁蓉;便秘、口唇色淡面色无华者加当归、麻子仁。两组均连服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美多巴片,每天375~750mg,分3~4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熟地黄12g,巴戟天9g,山萸肉10g,肉苁蓉15g,炮附子9g,肉桂9g,石斛10g,白茯苓15g,麦门冬6g,石菖蒲10g,远志6g,薄荷6g,生姜5片,大枣3枚。辨证加减:伴情绪不宁,胸满胁痛者加郁金、柴胡;伴精神抑郁胸满痞闷,舌苔腻者加佛手、半夏、陈皮;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干、舌红者加栀子、丹皮、夜交藤;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喜怒无常者重用大枣,加甘草、小麦;伴见便秘、口干口臭、腹满者加麻子仁、大黄;便秘、嗳气频作者加枳实、大黄;便秘腹中冷痛者重用肉苁蓉;便秘、口唇色淡面色无华者加当归、麻子仁。两组均连服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比较采用Webster氏10项计分法[3],进步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进步率100%为临床治愈,50%~99%为显效,1%~49%为有效,0为无效。同时对两组PD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比较采用Webster氏10项计分法[3],进步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进步率100%为临床治愈,50%~99%为显效,1%~49%为有效,0为无效。同时对两组PD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结 果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讨 论

讨 论

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目前西医治疗不能根本消除黑质变性缺失,因而不能阻止本病的自然进展,减轻症状和体征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巴胺替代疗法。

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目前西医治疗不能根本消除黑质变性缺失,因而不能阻止本病的自然进展,减轻症状和体征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巴胺替代疗法。

帕金森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颤证”范畴。大多数学者认为PD病位在脑,与肝、肾、脾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脏腑功能减退,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火、痰、瘀[3]。地黄饮子方中重用熟地以滋肾之真阴;巴戟、苁蓉、官桂、附子,以返真元之火;山茱萸酸涩温肝而固精;石斛养胃安脾而秘气;石菖蒲、远志、茯苓,补心开窍而通肾脏;麦冬保肺阴以滋水源;少许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姜、枣和中调药。以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而风火自息。本方的用药特点是既用温补,又用滋阴,温而不燥;上下并治,以治下为主;标本兼顾,以治本为重。

帕金森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颤证”范畴。大多数学者认为PD病位在脑,与肝、肾、脾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脏腑功能减退,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火、痰、瘀[3]。地黄饮子方中重用熟地以滋肾之真阴;巴戟、苁蓉、官桂、附子,以返真元之火;山茱萸酸涩温肝而固精;石斛养胃安脾而秘气;石菖蒲、远志、茯苓,补心开窍而通肾脏;麦冬保肺阴以滋水源;少许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姜、枣和中调药。以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而风火自息。本方的用药特点是既用温补,又用滋阴,温而不燥;上下并治,以治下为主;标本兼顾,以治本为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1.60%,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而且发生消化道反应、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地黄饮子加减合美多巴治疗PD能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1.60%,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而且发生消化道反应、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地黄饮子加减合美多巴治疗PD能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隆呈祥.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40.

1 隆呈祥.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40.

2 王新德.全国椎体外系疾病讨论会纪要[J].中华神经精神病杂志,1985,28(4):256.

2 王新德.全国椎体外系疾病讨论会纪要[J].中华神经精神病杂志,1985,28(4):256.

3 陈生弟.帕金森病临床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45-246.

3 陈生弟.帕金森病临床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45-246.

4 陆征宇,赵虹,汪涛.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9,6(3):222-225.

篇12

急诊医学是一个新兴的综合学科,正确理解其基本概念,对于急诊医学发展十分重要。急诊医学所涵盖的范围在它的名字中已有充分的体现。在英文中急诊医学为Emer-gencyMedicine,直译的概念是与紧急情况有关的医学,也就是说需要紧急看医生的情况都是急诊医学的范畴。日文中与“急诊”相对应的词为“救急救命”,似乎突出了“急”、“危”、“重”的特点[5]。中文中的“急诊医学”和过去曾用过的“急救医学”,很可能是“紧急诊断治疗”和“紧急救治”的简化形式,用于英文名词的翻译,并不能完全体现其内涵。实际上,急诊医学是相对于其他分类方法(年龄划分:老年医学,小儿医学;系统划分:呼吸病学,心血管病学等;功能划分:康复医学,整形医学等),以“时间维度”为标准(“急”与“缓”)的一种医学体系,它只是强调“急”的特性。只要是具备“急”特征的医学现象都是急诊医学的范畴。因此,理解急诊医学应多从时间维度去探讨。还要认识到“急”不一定与病情相平行,“急”可以是很轻的病,甚至是“无病”。只要患者有紧急看医生的需要,就应是急诊的范畴。所以,急诊医学不但是危重病,还应包括慢性病和疑难病等其他方面的所有急诊问题。因此,加强相关专业领域急诊问题的研究必将丰富急诊医学的内涵。

2急诊医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急诊医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诞生的一个年轻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有浓重的社会进步色彩[6]。从急诊相关名词中就可见到社会发展的烙印。在急诊医学诞生之前,在医院里的急诊部门常常通称为急诊室(EmergencyRoom,ER),表面含义是与急诊有关的“工作室”或“诊室”。强调的是一个“房间”(Room)。它的功能只是为病房的专科医师提供一个紧急诊断和处置的场所。故急诊室一般无专业医师,只有一些专科医师临时派来应诊,并有较多的护理人员协助专科医师的工作。目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规模较小的医疗机构,急诊室的模式和功能仍较常见[7]。随着经济发展和急诊医学的壮大,医院里急诊部门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它由提供诊治场所的单一功能,转变为急诊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基地。它一般由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这样,无论从功能,概念和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改称为急诊科(Emergen-cydepartment)。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急诊医学与其它医学专业一样,也有向专业化和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故近来在国内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相继出现一些以急诊医学为主要专业领域的大型急诊中心(Emergencycenter),为社会提供专业化和快速的急救服务[8,9]。因此,急诊医学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平行。

3相对专业化是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进展使专业分化越来越细,许多专科医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日益专一化,有的仅是某病的专家,而患者是一个整体,且随着寿命延长,老年人常有多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某种慢性病急性发作或在许多慢性病的基础上又得了新的急性病,这时各个系统的疾病相互交叉发生在一个病体上,决非单一专科医生所能解决,这就需要有专门的医生对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而这正是急诊科医生应该并有能力完成的[6]。急诊医学是一个综合学科,是对医学以时间维度为标准划分的产物,其涵盖面非常广,非专业化很难提高医疗水平(真正的万金油)。如一个急诊医师同时搞内外科,是很难具备高水平的。所以,急诊医学本身的专业化,既进一步分科化是其发展方向。故在目前阶段,一些较大规模医院的急诊科应设立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专业组,并且每个医师都应该有自己相对较强的专业方向。这样,使急诊医师的知识结构合理化,做到博中有专,争取在某些方面较专科医师有一定的优势。其次,还应拓宽急诊专业领域,如近来出现的胸痛中心,中毒中心,创伤救治中心等。这些领域的拓展,使急诊医学这一综合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专业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必将促进急诊医学的整体进步。总之,急诊医学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急诊医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化,此方面已成共识。另一层是急诊医学本身的专业化,既进一步分科化。综合学科的相对专业化必将会给急诊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快速诊断是急诊医学的关键

由于急诊科具有接受任务的随机性、突发性及执行任务时的应急性、机动性、协作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要求医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确诊,采取措施,所以说,快速诊断是急诊医学的精髓。急诊医学中“急诊”二字的表面含义“快速诊断”似明确了急诊医学的宗旨。在急诊工作中,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因此,在急诊管理工作中,应重点考虑提高快速诊断的正确率,如①急诊科需固定一批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人才,即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熟练操作各种急救设备的高年资医生二十四小时出诊;②加强急诊人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少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③完善合理的、快速的急诊实验室检查系统,以协助诊断;④加强急诊诊断思维的培训和误诊学的研究。急诊误诊和死亡病例讨论可助于提高急诊医师的诊断水平;⑤完善专科会诊和三级检诊制度,提高会诊水平;⑥制定急诊人员工作量标准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

篇13

我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最初并非自觉,但一旦自觉了,就抓住不放,进行长期的积累,这大概是因为我处事有一定的毅力,坚持就来自毅力。但这个伟大的事业吸引了我,令我在这条道路上一走就是半个世纪,必然因为她有独特的魅力。

中医学根源于华夏文明,是寓于哲理的理论体系,而辨证论治却具有艺术特征。绘画是艺术,无论是中国的水墨画、西洋的油画,画家首先要有一个构思,再加上个人的技巧和审美情趣,才使画能传神,观者赏心悦目得到会心的愉快;音乐也是艺术,无论中西名曲的产生,都得先有构思,再加上作曲家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和个人风格,使其作品久听不衰,令听者如身临其境而有内心的共鸣。

中医不属于艺术范畴,却具有艺术的特征,所谓“医者意也”,这“意”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指构思,当然这不像绘画和音乐之仅供耳目赏阅,这构思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了治疗效果的好坏。中医诊治疾病的水平参差不一,看来就在“构思”的水平。

譬如一个病人经过几位老中医看过,有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处方。几个徒弟跟一位老中医学习,几年后,有的能将老中医的处方成套地背下来,连每个药在处方的位置都能一成不变;有的则能将老中医的心得与治病作风学到手,而不拘泥于一方一药。前者学“形”,后者学“神”,后者就是学到这位老中医的构思方法。

我在跟导师姜春华先生临诊时,看到他在治疗一个哮喘病人时,由于发病的环境、季节、体质的改变,诱发因素的不同,先后采用了四种完全不同的处方;又看到了他看似完全不同的病,如疟疾、痢疾、哮喘、乳糜尿,在某个阶段有“气虚”表现的时候,用补气的同一个处方而取效,使我悟到这正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精神。

后来我在肾的研究课题中,注意到一个问题,六种全然不同的疾病都有虚证时,都可采用补肾法提高疗效。“异病”既然可以“同治”,必有其共同的物质基础,结果发现,凡是肾阳虚证的病人其尿17羟值都很低。找到了肾阳虚的初步物质基础,也可以说找到了一个中西医结合点。

1960年,我首次在全中西医结合学术经验交流会上,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一富有哲理思想的命题,以肾阳虚具有共同物质基础为内容的论文进行了宣读。以后,全国常有采用这一学术思想的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与试验研究。

我曾把自己的科研行为特点归纳为“认定目标、孜孜以求、循序探索、长期积累、拓展知识、见机联想、归纳演绎、提炼升华、寻求突破、不断创新”。其中,见机联想是善于捕捉灵感,科技创新中确有灵感会偶尔突然出现,它像黑夜迷茫中的一缕闪电瞬间照亮了前进的方向。灵感青睐那些勤于联想、思索的人,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反复琢磨,才会提炼出那些富有哲理的方法论原则。

耄耋之年,略谈半个世纪拼搏中的这点心悟和乐趣。事业的追求为了理想,生活的乐趣乃是创新,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奉献。

人生确有自己的时空坐标,

每个人只能是其中的一点,

当你认识到了这一点,

你就可能不再希望迁徙。

篇14

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治疗主要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微创治疗及手术治疗4大类〔1〕。主要药物有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和植物花粉制剂,但均具有疗程长、副作用多、药价昂贵等缺点。微创治疗及手术治疗因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很多老年患者不愿接受。笔者对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治疗器照射治疗老年BPH进行了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来我疗区诊治的老年BPH患者86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2〕,并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尿道狭窄、前列腺癌等相关疾病。其中治疗组54例,年龄62~82岁,平均70岁;病程6个月~21年;合并高血压24例,冠心病26例,肺气肿、肺心病3例,糖尿病1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0例。对照组32例,年龄61~80岁,平均69岁;病程6个月~19年;高血压14例,冠心病10例,肺气肿、肺心病2例,糖尿病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肉桂、红藤、刘寄奴、车前子各等分研沫,加水适量,调成糊状。治疗时,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将红外线治疗器的辐射器垂直于治疗部位距离 20~30 cm,局部温热感较强时,先将医用纱布敷于下腹部,然后将调好的药糊敷于(关元、气海、中极)穴上,持续照射20 min。每天治疗1次,10 d为1疗程,完成1疗程后休息3 d继续下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癃闭舒胶囊(石家庄科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10960007,规格:0.3 g/粒),1次3粒,每日2次,连续用药36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标准拟定〔2〕。①显效:IPSS评分≤7分,生活质量指数≤1,或病情总分降低90%以上;前列腺体积缩小为原来的60%以下;最大尿流率≥18 ml/s。以上具备2项即可。②有效:IPSS评分≤13分,治疗前生活质量指数为4~6者降低至2~3,或病情总分降低60%以上;前列腺体积缩小为原来的80%以下,残余尿量减少50%以上;最大尿流率≥12 ml/s。以上具备1项即可。③无效:未达到有效指标。

1.4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n(略)〕

2 讨论

老年BPH属于祖国医学“癃闭”范畴,肾虚血瘀是其重要病因病机〔3〕。笔者所选药物肉桂辛甘大热,能补命门相火不足,温阳助膀胱气化以通尿闭。红藤苦泄,善于散下焦瘀滞,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红藤具有较强抗菌作用,能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环,促进腺体组织的消散和吸收〔4〕。刘寄奴味苦性温,具有活血祛瘀、止汗、利水的功效。有报道认为刘寄奴尤适用于前列腺肥大症引起之尿癃或尿闭〔5〕;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刘寄奴含挥发油,有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消炎杀菌、利胆等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对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车前子甘寒,《神农木草经》载车前子:“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具有利尿作用,能增加水分、尿素、尿酸及氯化纳的排泄。诸药合用,补肾阳,助气化,散瘀结,利水道,共奏温补肾阳、活血散瘀、化气行水之功。选用关元、气海、中极3个穴位均为任脉的穴位。任脉有任养、担任之意,为阴脉之海,总任诸阴,总揽全身阴脉之气。男科疾病取任脉穴治之,不仅可以调整、任养诸阴经,加强六阴经特别是足三阴经对男科的积极影响,且又有“阴中求阳之意”〔6〕。红外线治疗器照射该组穴位,能促进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同时通过升高局部温度,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提高药物全身及局部作用,减少副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传亮,张振声,孙颖浩.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及其长期用药〔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8):63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3辑.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547.

3 董成义,关玉娟.自拟开闭汤治疗老年性癃闭43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21.

4 章关根.红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J〕.中医杂志,2007;48(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