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小知识范文

企业管理小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管理小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管理小知识

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

一、中小民营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人才市场、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人才市场是人才面临的直接环境。当失业率上升时,流失率降低;而当失业率降低时,流失率上升。另外,我们还应该从人才市场的宽裕度、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三个方面来考虑人才市场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影响。宽裕度指工作空缺率与非就业率的比值。不稳定性指人才市场不可预测的变化率。复杂性指人才市场的成分、结构的异质性,个体的差异性等。宽裕度、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的不同组合,会产生六种不同的人才市场环境和流失率。

产业结构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影响还在于: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使得知识型员工从一个产业转向另一个产业;二是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得其他产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而进入该产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扶持受到国家的宏观干预,因而产业结构对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影响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的效益两方面的影响。高速度发展的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人才具有更加良好的素质,这迫使一些知识型员工重新返回学校接受教育。所以在高经济发展速度下,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率会增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可以用通货膨胀的指标来测试。在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一些知识型员工为了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得不寻找更高薪酬的工作,从而导致知识型员工流失率增加。

(二)中小民营企业因素

中小民营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小民营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中小民营企业的特征、中小民营企业的收入政策、福利政策、民营企业主的管理风格、工作团队、沟通因素。

第一,产业类型。中小民营企业所处的产业类型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产业其知识型员工流失率是不一样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率要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比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更有发展前途,因而会给知识型员工带来更多的机会。二是产业的演变对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具有很大影响,关于这点已经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中讨论过了。

第二,企业的特征。企业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规模。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给知识型员工带来的不安全感较强,且人才都以进入大规模的企业而感到自豪。另外,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小,企业内部适合于知识型员工轮岗的岗位较少,从而使得知识型员工内部流动的机会不多,而这种内部的流动对增加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流失是很有好处的。二是企业在产业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中小民营企业在本产业中所处地位较低,所占份额较少,使得其知识型员工的安全感不高,流失也更易发生。而且,企业地位越高个人也越有发展前途。因此,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率较高。三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知识型员工之所以愿意留在企业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能够给知识型员工带来较为满意的个人收入,而个人收入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的,企业的经济效益越低,知识型员工收入就低,流失率就越高。

第三,企业的收入政策、福利政策。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无论是Maslow的需求层次论,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还是Alderfer的ERG理论,生理的需要是第一位的。作为满足这一需要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收入水平,是个体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追求更高的收入是知识型员工流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实力有限而无法提供具有较强外部竞争性的薪酬,从而导致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知识型员工因收入而流失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个人不能忍受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高通货膨胀率会给个人带来生活压力,迫使他们寻求更高收入的工作。除了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外,中小民营企业也必须对人才收入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忽视制度建设,偏好人治,从而影响了企业收入的公平性、均等性和合理性,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

良好的福利政策通常会产生晕轮效应,弥补收入政策的不足。良好的福利政策还表明了企业长期雇用员工的愿望。中小民营企业由迫于生存的压力一般无暇顾及企业福利,企业主与知识型员工无法建立起彼此长期合作的心里契约,从而导致知识型员工注重眼前的利益得失,引起知识型员工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民营企业主的管理风格。民营企业主的管理风格是指民营企业主对知识型员工采取的管理方式取向。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主要有任务导向式管理和人本导向式管理两种方式。通常中小民营企业主对知识型员工采取任务导向式管理方式,通过确定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任务、责任范围、绩效要求等,来实现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这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它忽视了人的内在动力和需求而导致知识型员工的流失。

第五,工作团队。企业是由团队构成的,而团队又是由个体构成的,团队规范会对其成员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受到个体素质的影响。当压力大到超过知识型员工的承受能力时,其很可能选择离开团队的行为。

第六,沟通因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增加信息沟通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因信息不通而造成的知识型员工紧张和不满,有效化解上下级之间、团队之间的冲突。信息阻塞是影响知识型员工发挥积极性,使其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内的集权度是影响知识型员工信息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小民营企业的集权度通常较高,从而使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平行沟通、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上行和下行沟通困难,知识型员工很难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导致其流失率高。

(三)知识型员工自身的因素

第一,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报酬和晋升、企业氛围、管理风格、期望。报酬不仅能使知识型员工满足生理需要,而且是个人成就受到尊重的象征,所以低收入会导致较低的工作满意度。晋升能给知识型员工带来更丰富的工作内容、更高的收入、更大工作自由度和自,这些都有助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对企业氛围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包括企业集权度、不畅通的沟通渠道、缺乏民主性等。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够以及企业主的目光短浅,通常提供给知识型员工的报酬不具有外部竞争性;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规模不大,知识型员工晋升的机会有限;民营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企业的成长几乎完全取决于民营企业主个人的智慧和胆识,企业的成功强化了民营企业主“一人说了算”的管理作风,造成了民营企业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的工作作风;当今,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主仍然把人看作工具,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利润为中心,根本没有以人为本的观念,繁重的工作任务、过高的最低绩效要求、单调的工作内容使知识型员工感到不安和乏味;外界环境越好,提供的机会越多,知识型员工的生活期望越高,则其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越低。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中小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较低,从而导致其流失。

第二,个人文化意识。文化的差异决定了知识型员工工作价值观的差异,工作价值观是员工对工作和工作相关问题的基本态度。具有较强权力距离意识的知识型员工认为自己的上级应该给自己更大的权力,自己应当不断得到提升和重用,晋升是最重要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不满。具有强不确定性避免意识的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忧虑性,对未来担忧,在个人择业时认为企业的规模是极为重要的,常常喜欢选择大企业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环境。而且,其认为,企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制度,企业的制度必须遵守,不能违反;企业的管理应由专家来进行,组织结构要明确并受到重视。中国是个具有较强权力距离意识和强不确定性避免意识的国家,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决定了知识型员工晋升的空间有限,且企业主倾向于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排在各级领导岗位上。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没有战略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清晰的组织结构,即使有一些零散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出现出管理随意化的特征。另外,中小民营企业主通常不愿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而喜欢自己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摸索,以上原因造成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上升。

二、中小民营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对策

第一,为知识型员工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中小民营企业应把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个人职业生涯管理较好地结合起来,站在员工的角度帮助其设立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以往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终身雇用制就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了,为知识型员工提供最好的训练和发展的资源,提供个人的专业成长机会,这才是现实可行的心理契约。如果企业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不断学习、训练的机会,又能为其提供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能使其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环境就会有吸引力,就能换来队伍的稳定和忠诚。例如,通过工作重新设计,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帮助知识型员工消除对单调乏味工作的厌烦情绪,使工作内容、责任深化,丰富化,丰富其工作经验,拓宽其眼界;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公开招聘,使愿意尝试新工作或从事更具挑战性、创新性工作的知识型员工能有机会获得新的职位,从而满足了其流动的意愿。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培训机会也有助于减小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

第二,运用多种个性化激励策略。员工流失是个人行为,我们应该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制定和实施全方位的个性化激励策略,以控制员工流失。在激励重点上,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仅要以金钱为手段,更重要的是以成就、成长和情感激励为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与知识型员工之间应形成一种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应根据其特点,通过合理授权,充分信任,鼓励他们通过自主管理式团队而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此外,通过营造自由、宽松、便于沟通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使知识型员工产生被尊重、信任的感觉,促进企业内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进企业凝聚力。同时,企业应关爱员工及其家庭,利用感情投入来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在激励方式上,现代企业强调的是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在激励时间效应上,要把对知识型员工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强调激励手段对人才的长期正效应;在激励报酬机制的设计上,当今企业已经突破了原先的事后奖酬的模式,转变为从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出发设计奖酬的机制。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薪酬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合理的薪酬体系必须具有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其有效的激励性表现为在数量上企业支付给知识型员工的薪酬要与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符合,要按绩分配;在时间上要正确反映员工的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的关系;在激励效果上要清晰区分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比例,以便能够真正实现长期激励。[5]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企业应尽量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良好的自助式福利,这有助于双方长期合作的心里契约的建立。

JournalofYunnanFinance&EconomicsUniversityVol22,No6第三,重视企业文化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中小民营企业应该主要从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三个方面发挥企业文化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率的作用:一是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员招聘。对文化和价值标准的认同是人才与企业匹配的基础之一,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形成了各自的“文化背景”,根据本企业的文化和管理风格,就可以判断合适的员工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特性,然后以此为指导来考虑应聘者是否能与企业的环境很好的融合。中小民营企业应努力贯彻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招聘政策,在招聘中注重员工素质测评,尽量使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统一,选拔那些具有团结、谦让关心和帮助他人、忠诚、热情、豁达、勤奋、吃苦耐劳品格的员工,以减少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率。二是基于企业文化的培训。在中小型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培训中,必须在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中增加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公司制度的培训,帮助新员工了解和理解企业文化,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对现有知识型员工也应该定期开展文化方面的培训或研讨会,以不断深化知识型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三是基于企业文化的绩效管理。企业文化不仅仅对绩效管理制度的拟订起作用,而且对绩效管理的实施、运行起一种无形的指导和影响作用。企业文化最终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通过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从企业价值观到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的转变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有一种情景规定作用,决定了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成就感和荣誉感,在绩效管理中使企业成员的精神需要获得满足,从而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松,陈诚.如何避免知识员工的流失[J].当代经济,2006,(10).

[2]武博.当代中国人才流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贺翔.民营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绩效探析[J].企业活力,2006,(05).

篇2

1.1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在组织中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和设计而不是通过体力劳动或重复性劳动,从事获取、创造、整合和应用知识等工作,并能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的人。

1.2特征①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知识型员工属于创新型人力资本,一般都在前期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上花费颇多,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丰富了知识,因此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而且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动态地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②相对价值较大。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将依附于他们个人身上的经验、技能、判断等知识运用于工作中,并促使这些潜在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③产出的潜在性较强。知识型员工的高使用价值是潜在的,其价值不仅取决于贡献意愿和程度、相互间知识的匹配程度,也取决于其知识和技能与工作目标的符合程度、与组织其他资源之间的协调程度。

2知识团队

2.1概念界定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目前对于知识团队尚无标准定义,本文认为知识团队是由知识员工组成的忠于共同的目标,为此努力且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正式的小群体。

2.2特征①顾客导向性。顾客对知识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具有个性化、一次性的重特点。②组织生态性。知识团队有其生命周期,它随着项目任务的产生而成立,随着项目任务的完成而结束,是一种临时性的、柔性化的组织。知识团队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一直保持着环境适应和新陈代谢的活动。③利益相关性。与一般的团队相比,知识团队面临着兼顾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团队发起人、业主、职能部门经理以及内外部顾客、供应商等)的难题。

3知识团队绩效管理问题

3.1思维方式上的偏差知识团队在绩效观点、绩效评价、绩效报偿等方面存在的误区,从根源上都是由于人们在绩效管理的思维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而造成的。目前有关团队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明显带有解析式思维方式的特征。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引下,知识团队的绩效管理系统被分解成若干局部,组织试图通过改善成员个体的绩效、提高局部的绩效而提高系统的绩效。知识团队是一个系统,包含很多的要素,如何协调这些要素,消除系统偏差,才是绩效管理的关键。

3.2规范化操作不足知识团队规范的缺失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组织对知识团队整体的绩效考核缺乏规范化操作;另一方面是缺乏对知识团队成员绩效考核的具体化措施。目前的知识团队绩效管理在构成机制上大多是基于传统的官本位式的职权驱动,而非明确的绩效契约驱动。由于决策层战略眼光的短视化倾向和急功近利倾向,随时命令式地调整知识团队目标,限制对其的投入,使既定的团队目标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中途废止。知识团队的规范化运作要照应到其权利和义务与利益相关者对等,然而这点往往被企业的管理者所忽略。

3.3忽视系统绩效在目前的高科技企业中,从企业层面来说,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往往组建了知识型项目团队,而忽略了企业的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撑,弱化了知识团队周边绩效应有的功能,使知识团队陷入孤立的自我摸索状态。从团队层面来看,知识团队的管理者因为默认传统的解析式思维管理理念,对知识团队系统特性认识不足,不能形成完整的绩效管理流程,最大限度的整合系统的内部资源,割裂了知识团队项目运作的连续性,不能很好的协调知识团队系统要素的和谐运转。

3.4报酬激励难以实现目前发达国家企业普遍推行一种“全面薪酬战略”的支付方式。把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外在薪酬主要包括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薪酬”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从性质上可以叫做经济性报偿与非经济报偿。①经济性报酬与知识团队的冲突。②非经济性报酬与知识团队的冲突。

4优化知识团队绩效管理的对策

4.1协调两种思维方式知识工作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专长和所处的角色位置对需要承担的任务进行细化和关联性分析,以及需要对外部资源做全面的认知,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完成个体绩效,这个维度即是解析式思维方式发生作用之处。系统式思维方式将应用于另一个维度的绩效评估,即团队评估,这是通过将知识团队的工作成果放入团队所处的环境之中让其利益相关者对其进行检验,利益相关者通过检验结果与自己心理预期的比较得出评估结论,这就完成了团队绩效整体维度的评估过程。解析式思维与系统式思维在知识团队的绩效管理实践中具有过程上的关联性,二者在不同的绩效维度内全面认知知识团队的绩效水平,实现不同思维形式的互补与协同。

4.2强化知识团队有关的制度建设①完善与知识团队绩效考核有“接口”的操作性规范。一是具有操作性,而不是强调“要”做什么,但没有具体的措施;二是与第一点相联系,与绩效考核有必要的“接口”。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对知识团队成员岗位描述有一些定量的考核指标,对知识团队绩效指标有客观的界定。定性的考核指标能按一定的机制,实现从定性描述向定量描述的转变。②构建绩效契约驱动的知识团队构成机制。知识团队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契约关系来缔结。规定彼此的行为、责任与权利,实现既定的心理预期。这种契约关系可以是人们常见的显性合同契约,也可以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契约。

篇3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1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

1.1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的基础与衡量指标又为知识产权,企业经过不断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对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开发,并使之产权化,然后再将其投入到生产领域,这样企业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就可以从这些新产品的开发而获得,从而还能将其转变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1.2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企业由于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这就使其产品具有“独创性”,真正实现所谓的“新产品”的目标,当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时,该企业就赢得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1.3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企业降耗、节能、减排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蕴涵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而成为可能,企业的运营成本的降低通过技术进步而实现,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被大大提升。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前,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知识产权管理没有从战略高度上进行规划。有形资产及其管理是企业所重视的问题,而忽略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专利战略也缺乏研究和制定。多数企业由于对知识产权缺乏从战略高度的规划,致使其自主创新成果只在我国申请了专利,而到国外却没有申请,一些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但宣传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专利成果利用率低,从而无法提高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程度。

2.2知识产权管理缺乏资本化运作

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多数只注重对其表面的保护,而未进行资本化运作。模糊了对知识产权概念和价值的认识,尽管一些企业科技人员努力创造了智力成果,然而企业家对其重视不够,并没有将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进行有效保护,并使之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2.3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的人才

只有拥有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据相关调查表明,当遇到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时,企业通常都是直接聘请律师来帮助解决,对于相关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专门机构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置,也没有相关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及开发的专门人员的配置,也缺乏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引导。

3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对策

3.1初期实施防御型战略

企业要以自身现状、发展战略以及外部环境等为依据,编制出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营销、资产运作、发展规划等环节纳入该战略,以促进战略得以有效实施。在企业实现防御型战略之后,就会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资源,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此时企业就可以逐步向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过渡。待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也顺利完成后,企业再考虑进攻型战略的实施。

3.2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获胜与否。因此,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企业当前急需完成的工作之一,并要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归纳到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中。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同时,企业还要将人才市场中吸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人才,组成一支分工合理、团结互助的队伍,此外,还要加大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得到有效保证。

篇4

一、企业营销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作为一种资源以及信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仔细的总结以及分析,使其能成为一个动态的资源。知识管理作为对信息以及资源的管理,主要是整理以及整其中所涵盖的信息。而开展企业知识管理是对人类潜能进行不断开发,应用人类所获得的知识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营销管理中正确的引进知识管理,也就是收集以及整理企业中与营销有关的所有信息,有效提高企业中市场营销的业绩。使企业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此企业营销知识管理基本是使用知识管理在企业的营销管理当中,通过营销管理等相关的活动,使用知识管理有效的提高企业营销组织当中的创新以及应变的能力,以此能使提高营销业绩的目的很好达到。还可以将现代科技产品的平台应用到知识管理当中,使信息的收集以及管理工作能很好的实现。

二、知识管理在企业营销的应用

上文已经了解了企业营销中知识管理的内涵,下面我们来重点探讨一下如何将知识管理有效的应用到企业营销中。

(一)采集营销知识

作为企业营销知识管理当中第一个实施阶段,营销知识的采集,其采集过程一般会需要高新信息手段的协助,不断扩大采集信息的范围,在最大程度上大力提高采集速度,与此同时还要将采集成本适当的降低。第一,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在其企业的内部当中,以此建立知识采集的系统,这样能很好的管理客户的资料以及数据,包括一些企业的内部资料库也需要管理好。第二,能与利益相对来说有所关联的集团开展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共享知识的友好关系,可以让企业内部对其它企业营销的能力进行吸收,还可以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有一套创新的管理模式形成,有效将企业发展进行推动。比如像一些企业和市场调研机构共享营销知识,可以及时获取到目前市场上最新的消息,并且还能因此协助企业进行避免风险,不仅如此还需要与供应商共同进行知识的分享,使采购原材料的成本能很好的降低,在企业竞争中会有绝对的优势。在采集信息之后,必须要将其信息进行整理以及详细的分析,将一些未含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进行剔除,整理以及分类价值含量较高的信息,这样就构成了知识管理的体系。而进行信息处理时,也可适当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相关信息紧密的进行联合,以此形成知识网络。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处理数据的时候速度就会更加快,因此所形成的知识网络也会越发的清晰。

(二)存储营销知识

在储存营销知识时,不单单知识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保存,而是将其知识依照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结合,员工在对知识进行利用时也较方便,而这种存储知识的意义就很有了非常大的价值。而对企业来看,在营销管理当中建立一个存储信息的网络,对这个网络很好的进行应用,尤其在各个部门中,像财务部等部门能以此获得有效信息。在企业中参与营销活动的不仅是市场部门,每一个企业员工都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可应用自身丰富的知识以及经验有效的协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员工的市场意识也能相应的提高,还能让企业发展很好的推动。而关于储存营销知识,可借助一些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数据结构化以及独立的优点,实现存储信息的安全性,要保证数据能进行清晰的分类,也使企业员工在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便利性大幅度提升。在进行营销知识的存储时,还要将老旧的知识立即删除。还可以以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库,这样既能将有价值的知识有效储备,还能将过时知识删除,形成价值含量较高的知识仓库。

(三)共享营销知识

对比其他资源来说,知识资源并非不会改变的,在进行交流互动时,还能不断的将其创新以及丰富,就企业的角度来看,知识的共享能让知识库进行持续的增值。在企业中对营销知识的共享基本可以分成两方面,第一,共享外部知识,其中包含了竞争对手以及顾客所需求的信息。通过共享这些知识,企业能对市场上所变动名的信息及时的获取到,使企业应变能力能有效的提高。第二,共享隐形以及显性知识,隐形知识主要在企业成长中慢慢形成的,是一种极难应用语言来进行表达的知识,而显性知识是能够应用语言来进行表达的知识,像企业中营销策略以及产品信息等。因此,企业需要将营销知识进行共享,将其知识很好的进行转化,最后形成生产力,以此创造更多的效益给企业。

结束语

篇5

企业通过知识管理的四个环节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活动,然后将新知识应用到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实现规模效应,最大化的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知识管理的实施使得企业员工知道谁拥有什么知识,方便他们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知识型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潜在机会的价值,并有能力从这些机会中提取价值。知识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管理者是有限理性的,面对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利用组织生产的信息和创造的知识来协调组织活动。根据上述讨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员工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本文构建以下概念模型及假设关系。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滚雪球方式,以成都市企业为中心,对处于成都市内的企业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处于市区外的企业一般由朋友纸质或者直接发送电子版问卷。此次调查涉及的行业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教育咨询业以及通讯服务业等。问卷填写人员为各企业的管理人员,此次问卷均为结构化问卷。问卷发放的时间范围为2013年9月到2013年12月,共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为82%。

2、变量测量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用Likert5点量表的形式对变量进行测量,1~5表示从“很低”到“很高”依次过渡,分别为“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在参考Gold所提出的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包括员工知识获取技术状况、高层对知识获取的重视程度、知识获取途径数量、知识共享的技术状况等9个变量。企业绩效的测量,本文所采用的是员工个人对于企业绩效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的感知程度,它包含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开拓能力、科研能力、新业务创造的效益、客户满意度等5个指标。

3、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本问卷的分量表的Cronbach?s值均达到了0.8,信度良好;通过对知识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两个潜变量下的14个指标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通过了效度验证。

三、研究结果

运用相关关系分析,对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

=0.05的情况下,企业绩效与员工知识管理能力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1,说明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显著,且为正向相关关系,即员工知识管理能力越强,企业绩效越好,文章假设得到论证。

四、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篇6

摘要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激励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指的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发的过程,将激励概念应用于管理过程中,能够使用多种方式激发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企业员工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完成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激励机制 企业效益

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硬件上,应该提高产品质量,在软件上,应该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产品的质量受到人的因素影响,因此,企业员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成功企业具有完善的激励办法和激励制度,值得进行借鉴和思考,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正面和反面等激励方式相结合,使企业员工工作的创造水平和积极水平不断提高,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一、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前提

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前提为了解企业员工的素质,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工作目标各不相同,为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带来巨大挑战,员工作为管理对象,应该结合其自身特征,了解其诉求,寻找激励的突破点和发力点,对激励形式进行创新。以我国某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伊始就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将提高员工工作的创造性作为重要的工作,使用现场交流和调查等方式,班组长深入生产线,和员工进行当面交流,了解其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困难,明确其需求,在定期举办的会议中对问题进行汇总,及时商议出办法,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困难,保障员工生活,同时,将对员工的调查作为第一手资料。在交流沟通不便的时候,可以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员工的需求,例如,某企业通过调查了解到,虽然加薪的要求普遍,但是还有很多员工希望受到领导层的重视,使自身能够充分展示才能,获得培训的机会,针对上述状况,管理层认识到使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无法满足员工需求,也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应该在制定激励机制的过程中,结合员工的多种需求和思想水平,建立技能培训、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等,最终形成完善的激励体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组成部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粗放型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多企业对物质激励的使用不正确,例如,一味强调平均分配等原则,虽然看起来公正、公平,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扼杀员工工作的热情,无法提高其创新精神,很多企业应该及时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使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使用适宜的、可续的分配方式转变平均主义思想。

企业应该结合经营管理理念,对工作流程进行理顺,明确组织结构,实施有效的激励制度,最终实现对工作流程的简化,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了解岗位职责和岗位分工,明确自身责任,避免产生责任不清晰的现象,一旦产生事故,应该将责任落实到人,对班组的责任进行落实,并建立工作流程,重视工作和工作之间的衔接,完善工作标准。

在激励制度之中,薪酬考核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其水平会对激励机制的作用产生影响,企业通过过程控制,体现公正性和公平性,在薪点工资和绩效工资等方面建设控制体系,充分实现激励的约束作用,在过程控制的过程中,融入工作行为和经营指标,建立分层次的考核体系,将考核指标量化,具体为落实工作水平、工作表现、环保安全、维护成本和基础产量等,同时,结合工作性质,在设置指标的过程中进行区别。对绩效考核进行跟踪和控制,使用量化的结果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考核指标,避免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考核失准,在评价考核结果的时候,定期对评价分数进行总结,将评价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和优秀,上述评价结果是评先和评优的重要基础。

三、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保障

很多企业将激励机制等同于物质激励,使用物质刺激的方式,对职工的工作进行鼓励,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例如,包含发放福利、津贴、奖金和工资等在内的正激励,包含罚款等在内的负激励,企业管理者在制度上和思想上,应该抛弃金钱万能论,避免产生耗费较大和效果较差的现象,员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虽然有较多物质需求,但是对精神需求更加重视,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将精神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最终实现激励的有效性。在激励的过程中,完善公平制度,使优秀人才能够得到领导的青睐,定期举办竞赛等活动,实现岗位价值,使竞争水平持续增加,最终实现企业的自我否定和超越,使人力资源使用率不断提高,重视技术,使技术岗位的员工收入较高,结合岗位特征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使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经济发展成果。

以我国某企业为例,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统一的意识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提炼和总结,最终提出了和实际工作水平相适应的文化模式,即大雁文化,学雁的毅力和意志,在工作过程中稳扎稳打,乐于为集体风险,不断对品质进行创新,建立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促进自我发展,有助于企业面对员工行为多样化和多重性,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语

总之,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励机制,对企业员工工作的动机进行诱导,在实现企业目标的时候,提高自身的满意水平,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通过惩罚措施和行为规范,结合信息沟通对员工行为进行保持、引导和激发。成功企业具有完善的激励办法和激励制度,值得进行借鉴和思考,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正面和反面等激励方式相结合,使企业员工工作的创造水平和积极水平不断提高,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启芬,张爱华.浅谈企业生产一线员工的激励机制.背景经济管理.2008,10(11):112—121.

[2]李润华.企业文化激励机制运行的成本效益分析.哈尔滨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12(11):116—125.

篇7

(一)增长速度快。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主要是指原材料工业企业和加工制造业企业。相对来说,加工制造业企业更具发展前景,因为原材料工业企业的发展受到自身的限制,要依靠原材料才能有所发展,但是原材料可能会枯竭,并且原材料工业企业还要受到开发速度的限制,相对来说加工制造业企业就不会有这方面的限制,因此其发展更加迅速。根据以上所述,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靠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能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二者相互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国经济受制造业企业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相对其他企业来说,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也是令人瞩目的,随着制造业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的发展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二)缺乏技术创新,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时间较短,因此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利润较大的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靠的是独立自主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只有自己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有高额的盈利,而目前我国还是主要依靠购买国外的知识产权,付出很大。如果我国能研发更多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相信会使我国的经济得到质的飞跃。另外,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欠缺科学管理,大多还是经验管理模式,出现错误的几率较大。

(三)经营管理粗放,随意性强。没有盈利,归根究底是因为制度不够完善。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在制度上一直沿用传统模式,出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只会疲于应付,还会增加管理成本。由此,要减少成本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中小企业的壮大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但是,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生产规模、融资难、国家出台的各项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制衡。

二、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施主体不完整。目前,在我国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企业对战略成本管理还没有足够的了解,企业并没有全程参与,都是只参与了一部分,由于实施主体的不完整,因此对战略成本管理没有全面的认识,这样就不能正确地掌握战略成本管理,决策也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到战略中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掌握全局,从而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

(二)缺乏成本效益观。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强管理,勇于改革,提高自身的水平。时代在改变,企业自身的管理观念也要改变,如果一成不变最终一定会被淘汰,因为时代不需要守旧者,需要的是创新者。此外,企业不能贪图眼前的一时利益,只为了降低眼前暂时的成本,购买质量不高的原材料,否则肯定会因小失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造成某些安全问题。总之,企业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仔细分析利弊,从整体上把握全局,不能为了降低一个部门的成本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成本,要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三)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制造业企业生产产品的数据相当多,因此计算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如果单靠人力来进行记录,那么既没有效率也没质量保证,会造成信息的不准确,不确定因素增加,加大后续工作的难度,最主要的是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这是不可取的。另外要采取分步法核算产品的成本,分析每一项生产程序的成本,然后再做总的汇总,企业员工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既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也使出错率大大降低。

三、对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优化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成本管理主体,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很多人认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该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其实不然,企业管理层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关键。财务部门负责资料的整理,管理层负责最终的决策,二者都是战略成本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一直以来,二者都没有全程参与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整理材料而没有参与决策,管理层参与决策但是不参与财务工作,缺乏客观的理解,会造成战略成本管理的断层,因此,二者必须都全程参与到战略成本管理中去,不能只负责一个部分。当然要想成功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还必须加大宣传,建立企业的奖惩机制,增强员工的动力,这样不仅财务部门和管理层全程参与进来,还促进了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二)转变传统成本管理观念,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效益观。企业应立足于实际,既不盲目地跟随其他企业的管理,也不要一味地固执己见,要学习其他企业管理模式中优秀的成分,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将成本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这样企业才能得到长期的发展,不会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发展很快、某一时间又陷入萎缩的状态,缺乏后续发展动力。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成本管理,企业没有最基本的成本控制就谈不上发展,不讲成本的管理,会造成成本的浪费。因此,企业要想提高盈利,就必须学会成本管理。当然不能为了成本管理而放弃其他方面,在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还要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不能为了利益而违反法律法规。成本管理不能单一地存在于某个部门,而是应该贯穿于产品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将成本管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为企业谋取更多的利益。

篇8

第一,绩效管理的定义。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广泛运用的一种以开发人力潜能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模式。它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所规定的职责履行程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公正的评定;将评定结果与分配、晋级、人力选拔挂钩;通过绩效考核指导企业培训计划和下一步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绩效管理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物,它首先是管理,管理的所有职能它都涵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因此,绩效管理本身就是管理者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实际上,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几个重要的构件:目标与计划、辅导与教练、评价与检查、回报与反馈,仅盯住系统的一个构件,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交流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由员工和他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而在实际达成的协议中对下面有关的问题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期望员工完成的工作目标;员工的工作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以明确标准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员工和主管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工作绩效如何衡量,即绩效标准是什么;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提前排除或寻求排除的办法。

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通过目标、辅导、评价、反馈,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

两大循环过程表明,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它在绩效管理中投入的精力应该是最少的!即不能简单的将绩效管理理解为绩效评价,更不能将绩效管理看作是一件孤立的工作,它不仅反映过去的绩效,也预测未来的绩效;是与管理者日常的业务和管理工作、与员工发展、绩效改进、组织目标、薪酬管理等工作紧密联系的,对于绩效管理,摩托罗拉有一个观点,就是企业=产品+服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由此可见,绩效管理在摩托罗拉公司的地位的重要性。

摩托罗拉将绩效管理上升到了战略管理的层面,给绩效管理下的定义是: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进行的沟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和主管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就下列问题达成一致:员工应该完成的工作;员工所做的工作如何为组织的目标实现做贡献;用具体的内容描述怎样才算把工作做好;员工和主管怎样才能共同努力帮助员工改进绩效;如何衡量绩效;确定影响绩效的障碍并将其克服。

从这个定义里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关注的是员工绩效的提高,而员工绩效的提高又是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服务,这同时也将绩效管理的地位提升到了战略性的层面,战略性地看待绩效管理,战略性地制定绩效管理的策略并执行策略。同时定义还特别强调了员工和主管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这种改变不仅仅是观念的改变,而是更深层次的观念创新,给了员工更大的自主和民主,也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管理者的思维。

第二,绩效管理的定位。企业的绩效管理不是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方案是管理方案而不是考核方案,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绩效 考核的首要目的是实现企业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通过绩效管理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改善,从而推动企业员工共同努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绩效考核的目的,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内部利益分配,体现薪酬的公正性在此基础上,将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确定员工的晋升、奖惩和各种 利益的分配。

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指标的产生和绩效的考核监控。这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绩效考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面内容。

第三,绩效管理的管理机构。绩效管理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载体,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中枢,传统的国有企业在组织绩效管理工作时,往往是党政工团和职能部门一起参与,考核内容抽象而片面,导致考核时间冲突,考核内容重叠,考核过程形式化,且政出多门。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同的绩效指标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主体处获得,也往往会需要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和改善。因而,只有让对该项指标最有发言权的主体对其进行管理,才是最为高效的。指标关系与管理关系保持一致才能够产生高效能。所以,在绩效责任的分解和反馈过程中,需要设定顺畅的管理关系,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第四,绩效管理的流程。设定绩效目标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形成必要的文档记录年终的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和提高。

第五,建立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路线:梳理公司战略定位,明确战略目标;梳理公司主要业务流程、部门职能、关键岗位职责;绩效管理的基本策和管理框架;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目标绩效管理子系统接口;沿主要业务流程和职能职责选取关键岗位KPI,并设计标准和权重;生成绩效考核表和目标任务书;通过培训让各级经理掌握方法;各级经理签订目标任务书,进行实际运用。

第六,部门绩效管理子系统。作为公司和员工之间绩效管理承上启下的关键层面,部门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其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和管理过程。目标体系包括部门定量指标体系和部门定性指标体系。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监控、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四个环节。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体制创新;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奖惩机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的发展壮大,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所占市场经济总额已经占据绝对地位,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的地解决了我国就业问题。不仅如此,我国政府也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上世纪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更是受到政府的密切关注和支持。为中小企业构建了非常完善的发展环境,这也成为了过去十几年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因。另外中小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也开始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这为他们的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中小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存在着粗放式的发展,很多中小企业更多去关注眼前利益,却忽视综合利益以及持续发展。因此现代中小企业革新管理模式以及体制就显得极为重要,而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正是如此。

二、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在不同行业开始践行不同的管理模式,下面就对当前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及体制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人事管理灵活精干

中小企业并没有大型企业那样存在着非常繁琐且复杂的处理流程,从某种层面来看,其正规性相对较差。不过也难以否认,这些非正规化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成本和时间都存在着不同的节约效果。这也充分展示出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的这种特性以及优势。中小企业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核心工作中。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中小企业在没有掌握最新信息渠道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在市场中展现自身的风采,赢得自身的优势,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身的灵活性,尤其是人事管理的灵活性。

(二)家族式的管理结构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都属于家族性企业,其管理结构具有典型的中国式家族结构。在企业的管理规范度还不高的前提下,采用家族式管理结构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并能够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成本,也能够让企业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切入市场,并且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当然,一旦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之后,特别是随着外来职业经理人加入之后,就很容易在管理上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这种管理结构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三)人情化管理制度相对显著

相对于集团企业或者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规章制度就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和大型企业所遵从的人性化管理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和很多中小企业非常喜欢借鉴大型企业的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是这些中小型企业在借鉴大型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同时,本身又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如果放在大型企业,就会存在着严重的风险,不过由于中小企业的员工和企业的各层领导关系密切,这种人情化的管理方式又能够从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吃大锅饭的氛围相对难以形成。

三、当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方面的问题分析

当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虽然问题不少,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进行创新,进而推动企业健康的发展,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当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体制中的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企业管理模式的扩大难见成效

因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多都属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这导致中小型企业一旦进行转型就会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另外中小企业本身受到业主能力的限制,再加上本身应用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在转型过程中,或者在扩大管理规模过程中就会容易形成一种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现象,严重制约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有效摒弃落后的管理模式,有些中小型企业又借鉴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体制,甚至不惜投入较高的人力资本聘请专业的具有MBA管理经验的高级经理来为企业重构管理模式,并由此带来巨大的成本。在这转型过程中,虽然部分企业摆脱了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同时还构建了相对规范的规章制度,也逐渐开始向大型企业发展。可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甚至在扩大管理过程中还会丧失之前的优势,从而面临被淘汰或者落后的危机。

(二)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构建不合理

当前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也进行了相应机制的建立。如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的建立,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效果并不显著,甚至还造成了企业人才的流失。这主要是受小企业中存在的家族管理与人情管理的影响,尽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但是如果在工作过程中与领导具有亲属关系或是朋友关系的人员出现工作失误时,相应的惩罚制度发挥的效用并不大,而在进行绩效考核进行奖励时,也会出现优秀员工得不到奖励的情况。在此种不公平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下,势必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 (三)人才招募困难

由于小企业经济实力较弱,且规模较小,很多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相关的招聘工作都是由其他部门或是企业领导进行的,他们不具备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因此很难招收到符合企业发展的专门人才。并且有的中小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源部门的设立,但是在管理上相对疏忽,其职能的划分十分粗糙,且相关的工作人员也不多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素质,因此在人才的招聘与管理工作上也存在问题,严重阻碍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四、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的创新策略

(一)将管理模式逐渐简洁化

将管理模式和体制逐渐简洁化并不是要求不去进行管理,而是随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将过去依赖亲属、人情的管理模式进行彻底的革新,因为这种管理模式在大型企业难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小企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简洁的管理模式,比如可以建设信息系统,基于互联网进行扁平化的管理,将管理细节进行制度化,让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够严格的按照制度来进行工作。这样就能够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企业运行变得有序。

(二)创新管理思想和体制

因为只有通过尊重和发现人才的价值,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地激活这些人才的工作激情。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允许失误。另外现代管理还需要借助科学的手段或者方法作为基础,为了将企业管理业务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作为中小企业就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管理体制的基础建设,比如引入信息化系统、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等,因为只有从思想上进行创新,才能够有着创新管理模式和体制的动力。

(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和体制从本质上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有存在高水平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为创新管理模式和体制提供精神上的基础。而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样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除了基于传统模式的公告栏和平时的早会宣传之外,还需要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互联网,构建企业的信息公共平台,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在公共平台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而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和员工进行实时的互动,通过内容的优化以及良好的沟通,就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时也能够让企业形成更加强大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同时要注意和管理模式相结合,通过企业文化让企业的所有员工共同遵守相应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进而有力的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五、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迎来了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势下,我国中小企业也开始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竞争,中小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创新相应的管理模式和体制,从而适应自身的发展,并让企业能够在竞争环境下获得一定的优势。对此只有创新企业的管理思维及体制,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将管理模式去繁就简,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涛.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与研究[J]. .科技资讯. ,2014,((09)).

[2]陈凯麟. . 云计算技术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探讨[J]. .中国商贸., 2014,((31)).

作者简介:李严博(1984年6月--),女,汉族,河北定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管理微观对策CKO

1 概述

培根(Francis Bacon)曾用一句话向世界表明: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影响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源泉从有形的物质形态向无形的知识形态转变。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产品生产模式正在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宏观、微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较突出:负债高、素质低、结构差、亏损多等,实施知识管理是应对之策,也是非常必要的。

浏览文献综述,出现许多为人熟知的管理学家,如: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保罗・斯特阿斯曼(Paul Strassmann)和彼得・森格(Peter Senge)。德鲁克和斯特阿斯曼强调了信息和隐含知识作为组织资源的不断增长的重要性;森格则重点放在“学习型组织”,即管理知识的文化因素。哈佛商学院的切瑞斯・阿奇瑞斯,克里斯托福・巴特莱特和多萝西・莱昂纳多・巴顿则考察了管理知识的多个侧面。由于企业知识的特性具有非完全明晰性、间接增值性、动态循环性和共享性,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侧重点不同。

中小企业引入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利用专门的技术和程序创造新知识、保护和使用已有知识;设计利于知识的发现和知识能量释放的项目;把知识作为资源管理的目的与知识管理的本质属性结合起来,使之渗透到公司的经营过程,并使之在其中得到体现。中小企业运用较广的知识管理领域有:共享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宣传知识共享责任;积累和利用已知的经验;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把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建立专家网络;建立和挖掘客户知识库;计量知识的价值;充分利用知识资产等。

知识管理的参与原则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各项事务;解释原则是管理者解释领导层决策,建立开放和信任的环境;澄清原则就是澄清新的规则,法规透明,权责利明确;知识资本化原则要求把知识作为企业资本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只有内部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行动,中小企业才能顺利推行知识管理。

2 中小企业微观层面探讨知识管理的应对之策

2.1 领导支持,全员参与

知识管理包括对中小企业各种信息和人员的管理,会涉及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并影响到一些特殊的政策和办事程序,因而获得领导层的支持非常重要。只有领导有强烈的知识管理意识,并大力支持,才能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指出:知识创新并不是对客观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而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

在一个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被认为是知识的管理者。记录他们的工作经验,将工作经验转换为知识,利用知识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将隐性知识转换为可编码的知识。知识管理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若没有果决而坚定的领导者来推动,没有每一位员工的参与,知识管理的计划无法成功。

提高内部管理层意识,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全员参与,是中小企业应对知识管理推行的对策之一。

2.2 转变组织结构

中小企业需要改善组织结构,由垂直型结构转变为水平型结构(扁平化),使之精良、并行、敏捷,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压缩时间成本,满足客户需求。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的管理模式使上下级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易于造成组织僵化,不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利用,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支持型组织结构如倒金字塔形,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员工处于组织的最顶层,可以方便的进行知识的交流传递与创新,而中层管理人员则作为支持人员为员工知识的共享、使用创造条件,在最底层的老板,主要为员工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服务,为知识管理制定基本政策。企业经营,把人发挥到极致是公司机会的第一成本,时间是第二成本,钱是第三成本,不成功的企业往往是搞反了顺序。这样才能有利于相互沟通和知识共享,有利于知识更新。

2.3 加强知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知识管理呼唤选拔CKO,组成项目团队,加快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这三方面是加强知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

传统管理模式中,资金、土地、劳动力是三大投入,在知识经济社会,人类的生产品由资源型变为知识型,自然因素在产品中所含要素相对减少,而且在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得,不仅靠技术、设备、资金,关键是靠那些能有效管理并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的有思想、高智慧的人们,其实人才资源才是最稀缺的资源,没有人才,中小企业就不能发展,就无以生存。

CKO是新型的信息管理者,属于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中小企业推行CKO的必要性是优化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要求,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CKO在中小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为了将公司的知识变成公司的效益,具体职责是:制定明确的知识管理程序,参与高层管理决策,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寻求企业竞争优势,强化企业竞争实力,俗语曰:一招鲜,吃遍天;了解企业的环境和企业内部知识流向以及信息需求制定信息政策与活动规划;建立和造就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文化环境;建设规划和宏观管理,统筹考虑软件和硬件及应用问题;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在企业内部宣传知识共享的价值观,负责公司知识库的建立;加强知识集成和新知识的创造指导组织知识创新的方向,自企业整体有系统的整合与发展知识,强化组织的核心技术能力;应用知识以提升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的绩效以及组织整体。

企业知识管理主体不仅仅是单独一个CKO,而是一个包括CKO、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和全体员工在内的多层次有机体。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对于知识管理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非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

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终身学习制度,重视在职培训,特别是对劳动力整个生命周期的培训,鼓励每位员工不断学习、接受培训。防止知识流失,树立知识管理风险观念。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从一个企业带到另一个企业容易造成知识流失,应建立约束和控制机制。

知识型企业家、CKO、知识型员工是人才库的主要组成人员。中小企业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知识型人才,设立专门知识管理机构,这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

2.4 培育共享知识的企业文化

知识管理落实的最大障碍往往是企业文化,要将传统管理模式的员工带领至高度互动的知识管理环境,对中小企业的挑战非常大,员工都很清楚知识就是力量,但要求员工无私的把知识分享给别人,就必须克服人性自私的一面,让企业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改变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创造集体互动的环境,以降低员工对知识分享之戒心,实为落实知识管理的第一步。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运营的效能,取决于知识工作者如何快速学习并且将学习转化为行动,那么中小企业是否能够创造知识管理的文化与学习环境,进而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针对知识的创造、储存、组织、分享等流程进行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培育共享文化:在一般中小企业中,只有让员工理解知识共享的价值,并切身体会到知识共享带来的好处,员工才会在价值观和行动上有所转变。企业应当建立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营造员工间相互学习的氛围,鼓励员工共享隐性知识。

2.5 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持。在知识社会,网络是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开发、生产、销售新产品时,将通过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佳合作伙伴,使供应商、销售商、生产商形成动态组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网络提供信息、高效的管理、网络化办公、电子商务、网络促销等,也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是计算机网络和知识库层、计算机服务层和应用软件层。信息技术部门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ERP、SCM、CRM);网站的建设和维护;Intranet、Extranet、Internet和电子商务等的技术支持。部分中小企业开始引进竞争情报系统(CI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ICAM)、知识管理系统(KMS)、电子商务等较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所采用的三大技术是:群件技术、Internet/Intranet、数据库和指示系统(Database & Pointer System)。

知识库内容包括:产品数据库、员工数据库和客户数据库。建立知识库,可以储存企业知识和信息,加快信息的流动,实现内部知识共享,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和条件。

此外,建立各种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持续创新机制,扩大宣传知识管理之效益。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创新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创新的前提是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创新的首要元素是知识创新。

建立激励机制:知识共享的管理模式,需要以人为本的内在激励机制。在激励方式上,将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企业激励有机结合,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强化激励手段对员工成长长期的正面效应。

3 结语

在中小企业推行知识管理,可以加强其品质提升,通过经常更新系统化知识,进而提升其竞争力。对员工实施培训,以加强工作人员的熟悉度,一元化顾客情报资料,并针对顾客的问题提出一致性的解决方案,提高企业效益。提高速度:推行知识管理可使企业减少问题的处理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企业知识可以通过知识库的累积而不断增长,因此对于相同问题可快速取得相关解决方案,大幅缩小处理时间并降低成本。提倡中小企业成为业界隐形冠军,具有跨界学习的能力,善于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再根据本行业特点进行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

总之,知识将是未来企业唯一主要的资源,凭借知识资产的企业才是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中小企业如果想在知识经济时代跟上潮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顺应时势的选择是知识管理,在微观层面上通过现代化的工具改变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使得员工去合作开发和共享知识资源,完成更艰难的任务,产生更好的效益,达到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甘利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2]曾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2月.

[3]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 实务 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5月.

[4]傅湘玲.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理论与案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5]曾佑新.企业信息化管理.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

篇11

【关键词】客户关系;企业竞争;电子商务经济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电子商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产品价格信息越来越透明,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由“以产品为驱动”向“以服务为驱动”转变。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要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将提高客户满意度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之一。

2客户关系管理的新变化

客户关系管理是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以及专业技能的整合,以完善的客户服务分析客户的需求,以此满足客户需求,打造客户终身价值和企业利润增长的效果。传统的客户关系建立在以产品为中心模式上,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不会考虑到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因此对于客户的关系维护不太重视。随着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企业产品价格、质量差距逐渐缩小,企业竞争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模式,迫使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出现新的变化:一是客户关系管理更加突出客户的体验感。基于产品多元化及消费者个性化消费模式的发展,客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主要通过体验消费获得,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要侧重体验营销,让客户在真实体验中去消费。二是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发生转变。在电子商务经济环境下,客户选择的渠道比较多,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需要主动转变客户关系管理理念,从客户自身需求入手,通过打造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案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3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价值

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的商业战略,其侧重与客户建立联系。基于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价值越来越突出。

3.1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

对于企业而言,客户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老客户的维护费用要远远低于新客户开发的费用。考虑到电子商务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价格、质量差距的缩小,企业市场营销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客户的维护工作,只有具备吸引客户的条件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而客户关系管理则可以为企业迅速捕捉到任何与客户有关的信息,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全面分析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方案,这样必然会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例如,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使用企业产品的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了外部环境对客户主观认知的影响,从而延长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依从性。

3.2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优化企业生产结构,促进产品创新发展

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产品创新的关键就是要具有相应的市场动力。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则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客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企业按照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向创新产品,这样无疑会促进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例如,在化妆品生产企业,根据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及时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同时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还可以了解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客户需求与市场份额密切相关,客户需求引导市场份额,企业通过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可以及时剖析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从而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进度,避免产品过度生产或者生产不足问题的发生。

3.3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企业组织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应要求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采取扁平化管理方式。客户关系管理则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改变组织架构。例如,基于当前市场营销方式的转变,企业需要增设相应的客户关系部门,专门对客户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此为企业管理提供准确报告。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会导致传统的市场营销部门进行变革。

4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发挥价值的对策

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市场营销中客户关系管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4.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

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是以产品为竞争基础的,企业关心的是产品质量和内部运行效率。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例如,2020年受肺炎疫情影响而兴起的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导致企业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透明,产品质量和价格不再是企业获利的主要手段。如何吸引客户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而以客户为中心、倾听客户呼声和需求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一是企业要将客户价值作为市场营销管理的核心,将市场营销活动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第一要素,增强销售人员的客户理念。二是要充分认识客户让渡价值实现客户服务增值。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要突出差异化特色,其中就是要为客户创造增值服务。例如,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要做好售后服务,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吸引客户。

4.2改进业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必须要重视客户的体验获得感。长期以来企业市场销售的流程比较烦琐,例如,销售人员只是与客户进行销售方面的沟通,而产品的质量问题则由客户联系企业的售后部门,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不高。所以基于个性化消费模式的发展,企业必须要改进业务流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首先,企业要改进销售业务流程。对于企业而言,在改进业务方面需要对各项市场营销活动的流程进行梳理分析,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市场营销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此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其次,要把控服务质量,兼顾服务个性化。由于服务具有无形性、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市场营销中不同的服务质量必然会造成客户出现不同的满意感。例如,客户在不同时间所获得的服务体验是不同的,因此基于维护客户关系的视角,企业需要把控服务质量,突出客户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4.3强化客户维护意识,发展战略客户

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基于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要增强对客户的识别能力,对客户进行细分:首先,企业要大力拓展利润客户,发展战略客户。对于企业而言利润客户的存在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求销售人员要准确识别利润客户,按照利润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对于中小企业销售人员而言,需要对企业的客户群体进行分类,准确识别出利润客户,然后建立专人对接机制,增强客户的稳定性。其次,企业要加强对战略客户的管理。如企业要设置战略客户服务部,做好相关市场营销的记录管理工作,以便定期对战略客户进行分析,了解其产品需求的空档期,以此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企业产品销售的成功率。

4.4加强与客户的沟通,重视客户反馈

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与客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客户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基础。二是重视客户意见反馈。企业需要对客户提出的反馈意见进行认真分析,并且按照客户的意见要求做好相应的调整,并且将调整后的销售方案反馈给客户,满足客户的心理预期需求。

5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客户信息共享

一是将客户关系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等信息技术进行资源优化,形成企业平台竞争能力,升级形成呼叫中心、数据中心、虚拟化、IT、云计算的资源布局,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集成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监控、决策水平。二是加强信息传递。利用在线营销管理、销售管理、完整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实行权限分级管理。动态了解客户的价值诉求,制定“接地气”的营销战略。总之,客户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核心的资源。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抵御竞争对手、获取市场先机的有效手段和战略优势。所以基于经济新形势的发展,企业必须要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潜.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价值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01):38-40.

【2】杨芳玲.探究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价值[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8):256.

篇12

【关键词】客户关系;企业竞争;电子商务经济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电子商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产品价格信息越来越透明,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由“以产品为驱动”向“以服务为驱动”转变。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要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将提高客户满意度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之一。

2客户关系管理的新变化

客户关系管理是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以及专业技能的整合,以完善的客户服务分析客户的需求,以此满足客户需求,打造客户终身价值和企业利润增长的效果。传统的客户关系建立在以产品为中心模式上,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不会考虑到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因此对于客户的关系维护不太重视。随着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企业产品价格、质量差距逐渐缩小,企业竞争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模式,迫使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出现新的变化:一是客户关系管理更加突出客户的体验感。基于产品多元化及消费者个性化消费模式的发展,客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主要通过体验消费获得,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要侧重体验营销,让客户在真实体验中去消费。二是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发生转变。在电子商务经济环境下,客户选择的渠道比较多,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需要主动转变客户关系管理理念,从客户自身需求入手,通过打造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案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3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价值

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的商业战略,其侧重与客户建立联系。基于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价值越来越突出。

3.1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

对于企业而言,客户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老客户的维护费用要远远低于新客户开发的费用。考虑到电子商务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价格、质量差距的缩小,企业市场营销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客户的维护工作,只有具备吸引客户的条件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而客户关系管理则可以为企业迅速捕捉到任何与客户有关的信息,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全面分析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方案,这样必然会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例如,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使用企业产品的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了外部环境对客户主观认知的影响,从而延长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依从性。

3.2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优化企业生产结构,促进产品创新发展

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产品创新的关键就是要具有相应的市场动力。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则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客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企业按照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向创新产品,这样无疑会促进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例如,在化妆品生产企业,根据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及时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同时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还可以了解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客户需求与市场份额密切相关,客户需求引导市场份额,企业通过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可以及时剖析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从而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进度,避免产品过度生产或者生产不足问题的发生。

3.3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企业组织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应要求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采取扁平化管理方式。客户关系管理则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改变组织架构。例如,基于当前市场营销方式的转变,企业需要增设相应的客户关系部门,专门对客户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此为企业管理提供准确报告。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会导致传统的市场营销部门进行变革。

4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发挥价值的对策

客户关系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市场营销中客户关系管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4.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

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是以产品为竞争基础的,企业关心的是产品质量和内部运行效率。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例如,2020年受肺炎疫情影响而兴起的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导致企业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透明,产品质量和价格不再是企业获利的主要手段。如何吸引客户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而以客户为中心、倾听客户呼声和需求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一是企业要将客户价值作为市场营销管理的核心,将市场营销活动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第一要素,增强销售人员的客户理念。二是要充分认识客户让渡价值实现客户服务增值。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要突出差异化特色,其中就是要为客户创造增值服务。例如,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要做好售后服务,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吸引客户。

4.2改进业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必须要重视客户的体验获得感。长期以来企业市场销售的流程比较烦琐,例如,销售人员只是与客户进行销售方面的沟通,而产品的质量问题则由客户联系企业的售后部门,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不高。所以基于个性化消费模式的发展,企业必须要改进业务流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首先,企业要改进销售业务流程。对于企业而言,在改进业务方面需要对各项市场营销活动的流程进行梳理分析,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市场营销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此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其次,要把控服务质量,兼顾服务个性化。由于服务具有无形性、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市场营销中不同的服务质量必然会造成客户出现不同的满意感。例如,客户在不同时间所获得的服务体验是不同的,因此基于维护客户关系的视角,企业需要把控服务质量,突出客户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4.3强化客户维护意识,发展战略客户

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基于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要增强对客户的识别能力,对客户进行细分:首先,企业要大力拓展利润客户,发展战略客户。对于企业而言利润客户的存在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求销售人员要准确识别利润客户,按照利润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对于中小企业销售人员而言,需要对企业的客户群体进行分类,准确识别出利润客户,然后建立专人对接机制,增强客户的稳定性。其次,企业要加强对战略客户的管理。如企业要设置战略客户服务部,做好相关市场营销的记录管理工作,以便定期对战略客户进行分析,了解其产品需求的空档期,以此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企业产品销售的成功率。

4.4加强与客户的沟通,重视客户反馈

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加强与客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客户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基础。二是重视客户意见反馈。企业需要对客户提出的反馈意见进行认真分析,并且按照客户的意见要求做好相应的调整,并且将调整后的销售方案反馈给客户,满足客户的心理预期需求。

5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客户信息共享

一是将客户关系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等信息技术进行资源优化,形成企业平台竞争能力,升级形成呼叫中心、数据中心、虚拟化、IT、云计算的资源布局,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集成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监控、决策水平。二是加强信息传递。利用在线营销管理、销售管理、完整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实行权限分级管理。动态了解客户的价值诉求,制定“接地气”的营销战略。总之,客户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核心的资源。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抵御竞争对手、获取市场先机的有效手段和战略优势。所以基于经济新形势的发展,企业必须要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潜.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价值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01):38-40.

【2】杨芳玲.探究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价值[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8):256.

篇13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3-0015-02

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异常艰巨,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不长,而且自身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弱,行为规范方面还有些欠缺,最为重要的是职业院校学生基本上都处于青春叛逆期[1],综合上述因素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不容易,但是院校不能因此放任自流,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学生管理。

一、新时期职业院校加强学生管理的可行性

新时期,国家给予了职业院校很多的支持,这为职业院校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职业院校一直以来在学生管理方面都比较欠缺,整体管理水平比较低,这实际上非常不利于我国职业院校发展。早期由于职业院校将大量经历放在教学方面,而没有配置更多的人员来进行学生管理,但是现在国家给予了强力支持,职业院校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分配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而且现阶段,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水平也越来越高,只要加大鼓励政策,定会取得良好成绩。

二、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探索与时俱进的积极有效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摆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2]。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探讨如下:

1.组建一支学生管理工作团队

新时期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在于生源,而保证生源的主要方法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让家长放心将孩子交给学校。新时期,职业院校要了解新形势,了解现代学生的特点,从而找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点,促进学生管理的有序开展[3]。职业院校着重培养的是优秀技能型人才,但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才,但是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技能显然不够,职业院校必须真正地将学生管理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组建一支专门性强的学生管理工作团队,该团队成员既要具有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又要具备稳定性,能够坚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这样当学生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学生管理团队能够给予解决,从而保证学生踏实学习。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员数量不足,结构也未达到合理状态,整个队伍也并不是非常稳定,这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一直都未形成组织团体,难以推行学生管理的各项政策[4]。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基本上都是本科毕业,有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实际的社会工作经验,因此管理效果不佳。基于此,职业院校关于学生管理工作,首要应该解决的是管理人员的水平问题。院校首先要成立专门的学生管理工作部门,部门成员由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院校要对这些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成员自身的素质,可以组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外出参观以及跟班学习,要让学生管理工作成员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交朋友。职业院校如果能够组建一支作风优良、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高、切实将学生作为工作核心的管理团队,相信新时期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会走向更高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管理工作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明确责任与权利,彼此之间做好合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学生管理工作团队的优势,也才会促进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向着更规范化、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2.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教学风气、学习风气

校园是教学育人的场所,职业院校同样具有教学育人的功能。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校园内学有所成,养成良好的品格,职业院校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型的校园活动,真正将技能学习与其他方面学习有机融合,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对于重点节日,比如教师节、校庆等,学校要组织重点活动,以便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养成尊师重教的品格。同时职业院校要加大培养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技能,还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要让学生做到口服心服,禁止教师收受学生的贿赂,一旦发现核实,要给予教师严厉惩罚。通过一系列措施之后,要让职业院校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教学风气正,学习风气才会随之摆正[5]。另外,新时期职业院校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学校要做好校园的环境建设工作,要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与此同时完善各项体育运动设施,丰富学生的业余体育活动;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坚强校报、校刊等建设工作,避免不当观点与言论的出现,对于不良文化思想以及腐朽生活方式要坚决抵制,同时不允许校园内传播宗教。只有职业院校大环境安定和谐,校园风气、教学风气、学习风气才会逐步扭转,更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注重社会实践,制定综合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以便服务于一线企业,因此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学校要注重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身专业,与此同时,还能够了解国情,锻炼自己的意志等。为此,职业院校应该建立健全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积极研究实践教学的长期有效机制,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地走出校园,自主创业,以及鼓励学生到基层中学以致用。职业院校有必要将社会实践纳入到院校发展规划体系中,有专门人员负责,提供经费,安排好学时,制定出相应的学分,以便对学生进行期末综合评价。在社会实践体系的基础上,职业院校还需要积极探究校企合作道路、勤工助学教学实践道路等。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既会对自身专业有深入的了解,又会对社会民情有一定的了解,这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便了解自身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同时也能够为院校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依据。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品格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总之,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还应让学生多多参加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便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

4.努力培养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工作

学院在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为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发挥团委、学联、党总支、班主任的作用,特别是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称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要加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力度,建立一整套学生干部选拔、培训、考核及使用的制度,及时选拔使用素质高、学习成绩优良、能力强的学生干部输送到工作第一线,加强党员、团干部、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通过学生干部培训,提高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学生干部的质量。实行学生干部三级管理制度,即院级、系级、班级,下放权力和职责。让班级干部融入到全院学生工作大熔炉中,通过实行院、系、班学生干部三级管理运行机制,可以延长学生管理工作手臂,达到学院学生工作上下一盘棋的效果[7]。

5.坚持开例会落实工作

为了保证职业院校学生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日常管理期间,必须坚持开例会,总结近段时间的学生管理情况,同时讨论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方案解决问题。正常情况下,学工部成员每个月要开一次例会,各个专业的学生代表每个星期要开一次例会。学工部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将例会内容记录下来,向校内公布,同时还需要将学工部调查的各项结果以及问题解决方法向学生公布,以此保证普通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情况,保证学校学生管理各项工作协调统一,不会出现矛盾情况[8]。

6.构建合理的学生管理评价机制

学生管理评价机制越科学合理,负责学生管理的学生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每学年职业院校都应该对各个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给予相应的惩罚与奖励。在选举学生管理干部时,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保证选举公平公正,如有发现不实的情况,要重新进行选举。只有保证选举的合理,学生才能够支持学生干部工作,制定的学生管理评价机制才有效。在对学生管理进行评价时,既要对负责学生管理的人员进行考察,同时也需要对普通学生对管理人员的态度进行了解,以此保证管理评价的合理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职业院校有必要也有能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职业院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很多,只要依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学生自身情况加以选择即可,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切实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赵灿.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S1).

[2]岳华,李敏.学生管理的艺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7).

[3]刘丽,董志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4,(19).

[4]马锦辉.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J].学园,2013,(30).

[5]管震.分析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6]杨友松.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

[7]王红.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篇14

关键词:知识管理能力;企业绩效;知识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09802

1引言

高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不仅强调企业创新的重要性,而且预示着知识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有形资产,而且需要帮助企业科研团队形成专利,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特别是知识型企业,强化运营管理能力,获取竞争优势是其面临的主要课题。近年来,知识型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关注程度提升,同时学术界对于知识管理能力的深入研究,致使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然而,在与知识型企业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层管理者对于如何评价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以及采用何种手段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仍然存在疑问。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在知识型企业中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期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的知识管理能力提高策略。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知识管理能力是指组织创造、整合、转移并应用知识资源的能力,是将知识与其他资源和能力综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主要以四个过程管理构成: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企业中这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企业绩效是企业实现市场、运营、成长和财务目标的程度,是企业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并不是单一的,一般包括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在知识型企业中,由于其产品具有特殊性,重点衡量其财务绩效不恰当,因此本文以非财务指标为主,并将财务指标以主观判断方式进行评定。

企业通过知识管理的四个环节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活动,然后将新知识应用到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实现规模效应,最大化的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知识管理的实施使得企业员工知道谁拥有什么知识,方便他们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知识型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潜在机会的价值,并有能力从这些机会中提取价值。知识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管理者是有限理性的,面对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利用组织生产的信息和创造的知识来协调组织活动。

根据上述讨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员工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本文构建以下概念模型及假设关系。

3研究设计

3.1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滚雪球方式,以成都市企业为中心,对处于成都市内的企业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处于市区外的企业一般由朋友纸质或者直接发送电子版问卷。此次调查涉及的行业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教育咨询业以及通讯服务业等。问卷填写人员为各企业的管理人员,此次问卷均为结构化问卷。问卷发放的时间范围为2013年9月到2013年12月,共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为82%。

3.2变量测量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用Likert5点量表的形式对变量进行测量,1~5表示从“很低”到“很高”依次过渡,分别为“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

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在参考Gold所提出的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包括员工知识获取技术状况、高层对知识获取的重视程度、知识获取途径数量、知识共享的技术状况等9个变量。

企业绩效的测量,本文所采用的是员工个人对于企业绩效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的感知程度,它包含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开拓能力、科研能力、新业务创造的效益、客户满意度等5个指标。

3.3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本问卷的分量表的Cronbachs值均达到了0.8,信度良好;通过对知识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两个潜变量下的14个指标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通过了效度验证,如表1。

4研究结果

运用相关关系分析,对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情况下,企业绩效与员工知识管理能力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1,说明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显著,且为正向相关关系,即员工知识管理能力越强,企业绩效越好,文章假设得到论证。

5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以四川省知识企业为研究背景,基于大量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型企业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本文的研究过程及结论对于我国知识型企业的管理者有较好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在企业绩效的评定上,管理者应改变已有的以财务指标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观念。企业的非财务指标,特别是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在企业长久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评价企业绩效中,以非财务指标为重点,得出员工知识管理能力可以正向促进企业非财务指标带来的企业绩效的增加,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上,管理者可以通过对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的评价程度来测量员工的知识管理能力,分别是员工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型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各环节因素的不同组合,构建知识型企业的独特创新模式并以此获得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Tanriverdi 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latedness,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multi business firms[J].MIS Quarterly,2005,29(2).

[2]赵磊,康晓然.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