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影发展现状范文

电影发展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影发展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影发展现状

篇1

>> 中国魔幻电影发展现状及其价值探析 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 中国自媒体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 浅谈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中国通信射频电缆行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中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探析 中国主题公园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足球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浅析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 探讨中国足球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电影美术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⒖嘉南祝

[1]刘帆.“中土”的想象与指涉――略论魔幻电影的生态与类型特征[J].电影文学,2008(06).

[2]巴赞.电影是什么(第二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3](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

[4]田卉群.想象界的实现:中国魔幻电影的突围之路[J].中国艺术报,2011-3-7,第005版.

篇2

关键词:国产动漫电影市场;受众;营销;品牌化

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众多的问题,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是连接国产动画电影制作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从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国产动画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国产动画电影企业的发展,能够提升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让观众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文艺熏陶及视听感受,对于促进国产动画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1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动画企业市场化发展不足

1.1.1动画企业并不重视市场需求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生产数量和上映数量日渐上涨,制作技术和水平也不断提升,2009年,我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电影《麋鹿王》上映,标志着国产三维动画电影正式进入市场,在此之后,在市场化的磨练下,国产动画电影在制作、模型及动作捕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的反响更是空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成功的例子只是凤毛麟角,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直存在,与观众期待的标准还有距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在国产动画电影初级市场化阶段,许多机构都是刚刚进入市场,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难以实现专业化操作[1];第二,是许多动画企业并不重视市场需求,从制作伊始就没有考虑到市场定位,创作观念、营销手段等难以满足市场化需求,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就大大弱化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价值,难以实现客观的经济效益.以《长江七号爱地球》为例,《长江七号》电影虽然大获成功,但《长江七号爱地球》这部动画电影却盲目延续电影内容,缺乏创新,电影虽然定位与科幻题材,但却使用传统的二维技术制作,在画面效果上落了下乘,票房惨淡,未能获得市场效果的现实也属情理之中.1.1.2动画品牌化发展滞后2014年以来,IP成为了动漫领域中的热门词汇,这标志着动画电影行业的成熟化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购买IP的人并一定稳赚不赔,IP的市场转化有着众多条件,在授权范围内,如果用的好,即使未受重视、投资较少也可以取得良好的市场价值,如果用的不好,即使知名的、投入重金也可能赔的血本无归.从实质上来讲,IP就是一个品牌,是创意的开始,以作品来展示品牌,以电影院、互联网等媒体渠道来树立品牌、延伸品牌,只有保证良好的作品影响力才能够称之为IP[2].品牌化是动漫IP的开发核心,也是国产动漫电影市场的发展核心,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动漫品牌化发展还严重滞后,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许多国产动画电影仍将少年儿童作为受众群,动画电影创作存在严重的低龄化问题,本来“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思想就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而国产动画电影的低龄化制作方式又加固了这种思维定式,这就使得国产动画电影失去了众多市场机会,在市场中往往寸步难行;第二,是许多国产动画电影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制作不精良,市场价值低,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工程打造一部动画电影作品需要3到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通过精良的质量来实现品牌化效应,例如《冰河世纪》、《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以及《动物总动员》等,反观我国动画电影作品,从策划到上映大多在一年半之内,所谓“慢工出细活”,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国产动画电影是难以设计出严谨的场景、富有文化内涵的故事情节和精致的形象的,制作的粗糙是难以促进动画品牌化发展的,这就大大弱化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价值.

1.2受众定位单一化

在2008年以前,我国动画电影市场还不够成熟,不仅影片数量较少,且票房成绩不高.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取得了9000万票房的佳绩,至此之后,动画电影真正步入了新时代.虽然国产动漫电影市场发展取得了重度可喜成绩,但需要注意的是,国产动画电影受众单一的问题一直存在,动画电影与电视动画片在消费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电视动画片的消费主体是低龄儿童,而动画电影的消费主体则是成年人,国产动漫电影将受众群体定位于儿童,如果电影故事过于低龄化,则家长可能失去兴趣,在现代城市中,家长完全可以选择与孩子参与其他的娱乐活动,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国产动画电影定位的单一是不利于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可持续发展的[3].此外,定位和题材单一的问题会使得国产动画电影多在“六一”、寒暑假扎堆上映,这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市场局限,使得票房分流.

1.3三维技术不成熟

三维技术的应用是动画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虽然积极注重三维技术的应用,但应用水平不够成熟,自主研发实例不足,大多三维动画电影作品质量较差.制作方单纯的将三维制作技术当成动画电影产品的一个重要卖点,往往忽视了制作质量和画面效果.此外,我国动画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孵化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产品大多质量粗糙.

1.4缺乏系统性营销

首先,是上文提到的,我国国产动画电影档期安排比较混乱,大多集中在“六一档”和寒暑假,缺乏市场调研和市场跟踪,不能合理的选择上映时机,市场推广和影片推行往往力不从心.第二,是国产动画电影宣传不力,宣传和发行是保证动画电影产品获得成功的而关键,但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发行方往往存在宣传不力的问题.以《魁拔之十万火急》为例,其定位是十九岁左右的青少年,但宣传方却按照儿童动画电影的形式进行宣传,从而影响了影片的排片量和排片时间,宣传效果不良.

2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发展对策探讨

2.1促进品牌化发展

首先,是动画产品系列化,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市场发展实践证明,开发系列化的动画电影作品是促进动画电影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有着拓展观众群体的作用,例如梦工厂的《功夫熊猫》系列、迪斯尼的《玩具总动员》系列等.我国在系列化动画电影开发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前文中提到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就成绩不俗.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系列化动画电影开发的过程中不要一味沿用第一部作品的故事和风格,要从内容上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在文化上形成积淀,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革新,以此来保证吸引力,促进品牌化发展.第二,是注重内容创新,品牌化发展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发展,我国动画电影市场需要展现出民族化、特色化的内容.首先,应当积极关注新人类的审美,现代儿童从小就接触纷繁的世界,信息时代下,能够观看到世界各地的动画,审美标准十分前卫,为了满足现代儿童审美需求,需要进行积极创新,迎合现代儿童的审美要求[4];第二,应当积极关注现代人的心灵需求,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纷繁的世界与落寞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现代青少年面对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和工作压力,更加青睐于荡气回肠、直指心灵的动画电影作品,因此,国产动漫电影在内容制作上应当考虑与青少年的共鸣;第三,是内容的民族化,国产动漫电影一直受到欧美和日本动画冲击,2016年,我国依据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将会开发动画电影市场,国产动画电影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产动画电影应当积极发展民族化的内容,搭载民族文化底蕴,展现国产动画电影的东方神韵,例如《大圣归来》就凭借着浓郁的东方特色俘获了众多观众与粉丝.

2.2推进全龄化观影市场

首先,应当注重青少年及成人对动画电影的消费力,国产动画电影应当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展受众群体,将影片定位于青少年甚至是成人,例如2014年上映的《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的受众定位就十分广泛[5].第二,注重“合家欢”题材,“合家欢”题材动画电影作品指的是老少皆宜、能够增进融洽亲情的动画电影作品,让家长和孩子能够大手拉小手一同快乐的观看动画电影,打破国产动画电影低龄化的限制,例如2012年上映的《大闹天宫》,不仅吸引力儿童,同时也能够给青少年、孩子家长带来怀旧情绪,口碑不俗.总的来说,国产动画电影应当摒弃“动画电影就是给孩子看的”的观念,要在作品中搭载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各个年龄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积极拓展市场,促进发展.

2.3系统性的营销策略

就我国国产动漫电影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档期效应”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这种淡旺季档期会逐渐被市场淡忘,因此,应当将丰富的电影资源分散开来,提供给观众更多的观看影片机会,也给众多国产动画电影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6].此外,应当积极注重国产动画电影的宣传和营销,例如可以借助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等网络媒体来播放预告片,吸引观众,也可以利用海报等进行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影片内容和观众定位,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和推广.此外,在宣传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与影院和院线沟通,尽可能提升排片量,抓住黄金播映时间段.

2.4在技术反思中发展三维动画

在技术浪潮中,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企业不应当盲目追求高端技术,需要明确创意和艺术的精神境界,三维技术虽然能够提升画面的景深感和层次感,但“内容为王”一直是动画影视作品的立足之基,保证影片良好的故事结构、精良的画面、丰富的文化内涵才是制胜之道,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三维技术才能够真正实现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价值.

3结论

综上所述,国产动画电影行业是我国动画产业的核心,就目前来看,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可喜成绩,但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制约着国产动画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促进品牌化发展、积极创新、做好市场宣传和营销、保证精良的制作,才能够保证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澄宇,刘晓燕.国际数字动漫产业现状、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4(01):41-48.

〔2〕王东凯,杨康康.新时期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05):90-93.

〔3〕杜秀玲.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瓶颈及对策[J].电影文学,2011(17):50-51.

〔4〕乜莎.国产动画电影的现状及对策探析展[J].商,2015(48):209.

〔5〕徐洁.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大学,2015.

篇3

【关键词】微电影;发展现状;产业化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04-01

随着微博等信息分享平台的兴起,在网络上分享自制短剧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出于个性化的需求,人们逐渐开始不再满足于大荧幕与大制作所带来的感官体验,而是向具有个性化订制特征的“微”事物表露出兴趣,这标志着新时代媒体环境中,“微”时代的到来。

一、微电影发展现状

(一)现状分析。微电影从兴起到大热,其发展时间较短,然而其影响力却日益扩大。胡戈在2006年,对电影《无极》进行重新剪辑,创作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一网络短剧。可以看作是微电影的雏形。而由吴彦祖所主演的广告《一触即发》,则是真正意义上,可以以微电影命名与定义的影片。其具有时间短、真人拍摄、情节与人物设置简单等微电影特征。由于微电影的制作周期短,资金投入少,情节简单容易掌控,具有亲民的特质,使得一些专业或业余影视爱好者,自己开始拍摄电影,并将所拍摄好的影片向网络上传。依托网络的强大传播效果,使得微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得以广泛流行。也令一些专业人士产生了兴趣,参与到微电影拍摄中,从而使得微电影拍摄呈现组织化与专业化特点。

(二)趋势分析。微电影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其内容的局限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整的讲述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从而失去了影院上映的机会,无法如同电影一般获得巨额收益。另外,如今的微电影为了盈利,只能采取广告植入的方式。在短期来看虽然能够支撑起微电影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大量的广告植入,会使观众逐渐失去对微电影的兴趣与期待,从而降低微电影的影响力,得不偿失。

除此之外,微电影的拍摄还缺乏专业技术,许多微电影制作者,虽然有良好的创意与剧本,然而其拍摄设备与摄影水平、后期处理水平有限,无法为观众呈现出高品质的视觉体验。因此,为了微电影事业能够获得长足发展,所以迫切的需要引入专业技术与设备。另外,要强化品牌意识。微电影制作以品牌的形式呈现则会使该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通过品牌信誉的积攒,能够使观众忠诚度提高,从而坐拥微电影的受众群体,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保障。而微电影发展的另外一项重要趋势,就是商业化。传统影视剧中,广告植入的形式多为硬性置入,使得观众对广告反感并产生不满的情绪。而微电影时代的广告植入,多为软性广告。将广告信息与微电影剧情有机结合,在吸引观众兴趣的同时,也起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二、微电影产业化路径分析

(一)自身定位。微电影的自身定位,从兴起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由于微电影近年来与商业广告的合作频繁,导致一部分人认为微电影属于广告的加长版。而微电影制作与爱好者则认为,微电影,顾名思义,应该是一种微缩版的电影。由于在微电影中保持剧情与广告置入的平衡极为困难,使得广告植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微电影。而一旦微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在大量广告植入下流失了观众,则其暂时性的商业收益都无法获得,所以未来微电影的发展,应当以电影艺术作为自身定位,这样才能不伤根本。

(二)内容创新。微电影之所以兴起,就是因为这一艺术形式能够承载人们大量的创意。因此,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微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随着微电影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微电影种类的日渐齐全,但在剧本创意方面却陷入停滞状态。而商业化的批量生产,更局限了微电影制作者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热情。所以未来微电影的发展方向,应该逐渐转向剧本内容的创新与完善,以及拍摄形式的多样化,从生活中挖掘出具有独特性的人物和事件,提高微电影的艺术价值。

(三)产业链条。为了提高微电影的制作效率,拓展微电影的创收渠道,可以从微电影制作过程以及衍生的相关产品两个角度出发,形成全产业链条,使得微单影制作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获利,从而建立良性的市场运行机制,既能提高微电影的质量,又能提高收益。

三、总结

微电影是一种电影的微缩版,不同于过去的DV短篇,它试图通过有限的时间,将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目前,微电影还处于萌生与发展的状态,其未来能够发展到何种地步,值得人们期待。本文通过对微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微电影未来的产业化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为微电影制作者提供借鉴与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利平.微电影产业化的路径分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4,35(1):20-22.

[2]史兴庆.微电影的产业化探析[J].传媒,2014,11(08):

篇4

关键词“互联网+”;电影;产业融合;产业优化

最近十几年来,在政策大力支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城镇化率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影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多层次、多渠道、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综合电影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并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引擎。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移动技术的进步,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涉足影视产业,带来了新市场、新资金、新模式,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关键环节逐渐融合,这无疑为我国电影产业输送新鲜血液、注入新活力,也给“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业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链在运营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各关键环节应如何优化?本文通过分析在“互联网+”之后,我国电影产业的生态环境、政策环境及消费群体分析,试图寻求新环境下影视产业的发展策略。

1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440.69亿,观影人次达12.6亿,见表1。相对“十一五”末,全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分别增长333.24%和348.40%,观影人次增幅总体高于票房增长,这表明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日益增强,电影产业规模逐渐扩大。2015年,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形成类型互补、互相促进的态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比61.58%;全年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国产影片有7部。以喜剧片为主的国产片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等中小成本影片,取得较好的市场表现。2015年电影制作生产更加活跃,生产各类影片888部,其中故事影片产量686部,见表2。其他各品类影片产量明显增长。

2“互联网+”时代的电影产业链优化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引发各个行业的创新转型。“互联网+”已成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电影产业的核心环节是制片—发行—放映。随着电影产业不断成熟、大电影概念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渗透,电影产业链也正在延伸和扩展,逐渐涵盖了电影立项、投融资、编剧以及衍生品开发等方面。新产业酝生新模式,新模式滋生新经济。互联网基因给电影产业输送了新鲜血液,互联网企业通过众筹、大数据分析、网络销售、衍生品开发等方式拓展广阔的商业利润空间。

2.1互联网资本跨界涉足电影业

自2014年,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从资本运作到业务战略合作等方面深度涉足电影业。这些企业凭借资本、技术、平台等优势,通过投资、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直接投资电影公司。例如,2014年阿里以62.44亿港元投资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阿里、腾讯联合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中信建投,向华谊兄弟投资36亿用于影视剧制作。2015年3月,阿里又投资24亿元认购光线传媒定增股。此外,传统视频网站也雄心勃勃,乐视成立乐视影业,优酷土豆成立“优酷出品青年导演电影基金”。在融资方面,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用户资源优势,通过电影众筹的模式将数量众多的网民转化成电影产业的投资人和“准粉丝”。例如阿里联合国华人寿推出影视及理财增值平台“娱乐宝”,第一期上线的电影有《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等,投资总额达到7000多万。其中,影视剧项目投资额为100元/份,游戏项目的投资额为500元/份,并且每个项目每人限购两份。

2.2大数据挖掘电影受众需求

传统影视行业是以创意者为中心,“拍电影给观众看”,而互联网时代提倡受众导向创意者,“为观众定制拍摄电影”。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电影观众与互联网用户的重合程度较高,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对电影产业发展环境、目标市场、受众行为等因素进行分析,更加准确地捕捉观众的兴趣,归集受众的喜好题材类型、主创及演员团队等,降低投资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另一方面,互联网积累的用户数据还可以反向输入到创作环节,有利于提升市场预估准确性,为电影项目的题材研发、内容生产、主创及演员团队的选择、受众规模预估等提供决策参考。

2.3互联网IP为电影创意提供源泉

互联网时代,电影创作题材越来越丰富,网络知识产权产品成为电影创意开发的沃土,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小视频等互联网IP,成为创意之水的源泉。围绕这些IP资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借力、融合创新,形成囊括游戏、小说、动漫等多种产品的新生态环境。《小时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根植于原著的强大人气,电影未播先热,上映后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2.4互联网拓展电影营销空间

随着“互联网+电影”的迅速融合,互联网正在成为电影最主要的营销渠道。一是电子票务公司参与发行的影片数量多,成为电影营销主要推手之一。例如,电影联合院线在总结国内外互联网票务行业多年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基于电子认证技术,推出了业内领先的电子票务运营平台,实现订购、选座、支付、验票等全自助化营运模式。二是发行手法创新,取得了明显效果。猫眼电影作为《港囧》的互联网联合发行商,提前一个月预售电影票,并通过主导预售和排片助力影片成为华语电影首周票房冠军。三是社交网站成为电影营销的重点平台。很多电影发行公司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制造热门话题,配合线下相关活动,使影片宣传保持较高的话题热度。

3研究结论

篇5

1.1 城市影院发展现状

近三年全市银幕以每年约65块的速度增长。截止2014年9月底,天津城市电影实现票房收入3.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观影人次达到10635646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8%,放映场次511012场,较去年同期增长24%。

截止到发稿之日,全市数字影院共计57家,达到银幕数 373块,座位数65489个。2009年城市电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2010年即升至1.88亿元,同比增长84%,超出全国64%的增长率约20个百分点。观众人次增长率40%、放映场次增长率73%指标增长幅度均超全国增长水平。2011年城市电影票房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25%,略低于全国增长率3个百分点。观影人次增长率32%、放映场次增长率98%则双双高于全国增长水平。2012年票房收入达到2.62亿元,同期增长17%。2013年全市城市电影票房收入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12%,观影场次554965场,较去年同期增长20.61%,观影人次10234226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5.26%。

1.2 2013年全市影院盈利情况

根据天津中原商业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天津在营影院共47家,银幕297块,座位48000个。2013年票房收入3.4亿元,占全国票房收入的1.57%(2013年全国票房收入217亿元)。47家在营影院,票房收入从70万元到3440万元不等,900万元是天津影院的保本线,盈利的影院数量仅有12家,盈利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其中,2013年本市票房收入前三名分别是金逸大悦城店、万达河东店和CGV滨海永旺店。

早期,天津影城集中分布在人流密集、商业氛围成熟的核心商圈;但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外拓,人口外溢,催生旺盛的休闲消费需求。2010年,河东万达广场开业,是天津商业版图多中心发展和影城选址外溢的重要标志。如今,影城是营造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环境不可或缺的业态,具有为商业项目导入客流、增加消费者驻留时间、带动其他业态发展经营的作用,已经成为大型商业项目的标准配置。

2013年,全国票房达到217亿元,天津市票房仅占全国的1.57%,天津外来人口占比不足30%,商业市场主要依靠本地消费,城市整体消费结构、消费习惯与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在有限的市场份额和消费力下,天津影城市场陷入快速膨胀、同质竞争的困境,各影城上座率8%―24%。此外,天津影城市场档次和品质参差不齐,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低价竞争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天津影业的发展。

1.3 全市影院经营模式分析

(1).依托地产、稳步扩张

在全国电影院线运营方面,万达院线属于佼佼者,据其官网显示,如今其已开业五星级影城115家,1000块银幕,其中IMAX屏幕67块,占有全国15%的票房份额。计划到2015年开业200家影城,拥有屏幕2000块。

万达院线能获得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离不开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其主要是依托自有的地产运营影院建设,基本上贯行“万达广场开到哪,万达院线就开到哪”,这种模式运用到二三线城市,同样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就院线发展而言,万达模式将房地产与影院建设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进行规划和控制成本,并且所有影院都能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排片,这也是美国电影院线的发展模式。而其他大部分院线的经营模式都比较混乱,这为整个院线的经营管理增加了难度。相较于其他院线运营商而言,万达影院的运营负担则明显轻许多。 影院的投入很大一部分在于租金,而万达院线旗下影院,其地产是自有的,不存在租赁,因此这部分的费用大大减少。

(2).跟着商圈走、降低运营风险

对于影院来说,影院建设选择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人气越旺的地理位置,越能够保证影院能够吸引足够的观影人群,运营风险会相对较少。天津金逸大悦城店以及天津银河橙天嘉禾就属于此种模式。影院永远离不开商业地产,如果没有商业地产作为依托,经营起来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去单独找个地方,建个独立的影院。

(3).找准市场空白 、做填充式建设

与许多院线在成立之初专门瞄准一线城市布局影院不同,大地院线从创立之初,便成为专攻二三线城市的典型代表。据大地院线总经理方斌介绍,2006年,大地院线在广州起家。当时发现广州所有的地级市基本没有电影院,于是大地院线作为当时第一家进入到地级城市的院线,开始了在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布局。

可以明显看出,大地院线走出了一条专门填补市场空白的发展路线。瞄准市场空白做填充式发展,与此同时,大地院线还使用了短、平、快的打法,以速度和数量取胜,大地院线的扩张速度确实堪称一绝,以2010年为例,大地院线实现票房190%的增幅,全年共计新增影院59家、229块银幕,大地院线的扩张速度,一度达到平均每三天新增一家影院。

小城市影院建设所需的投资额比较少,因此他们能够短时间内开多家影院,又能在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成本;再者旗下影院数量多了,利润规模就大,这其中如果有一些投资失利的影院,就可以果断放弃并重新找点迅速又开;另外旗下覆盖的影院多了,影院各项运营资源比如广告投放、衍生品销售等就可以整合管理,运营方面可以达到更高效。

2 天津城市电影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6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指为电视首映而制作的影片。它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才只有30多年,而在我国则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电视电影既吸收了电影传统中用精致的声画语言进行叙事的各种技巧,又适应了电视媒介的特点,体现出了影视艺术在新传媒时代强烈的整合需求,同时也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归的深层美学特质。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这之前,美国电视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摄的旧片,而且很少有高质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黄金时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首先在黄金时段推出一个栏目《周六晚间电影》,播出一些新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此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黄金时段电影节目。之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好莱坞新片成为一种标准规范。 

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是在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成本过高和电影无法很好适应电视播出等一系列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促成了电视网为自己拍电影的想法。1964年,环球电影公司最先向全国广播公司提出了为电视网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当年10月播出了第一部专门为电视网制作的影片《看他们怎么跑》(see how they run)。到1966年,全国广播公司又同环球制片公司签约,长年制作在电视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在美国电视史上很有名的《声誉竞赛》(fame is the name of the game)。此后这种影片成为美国电视中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被称作made for tv movie(为电视制作的电影)或简称tv movie(电视电影),更适合于在电视上播出,制作成本也远远低于一般的好莱坞影院影片。由此,电视电影正式诞生,成为一种完全区别于影院电影的、成熟的节目样式和制作产业。目前,为中国观众所知并较有影响的电视电影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英国片《我美丽的洗衣店》、岩井俊二的《捆绑》《烟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等,以及被我国观众误认为是电视剧的美国电视电影恐怖片《x档案》、电视电影侦破片《神探亨特》和由斯皮尔博格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十集电视电影《兄弟连》等。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电视电影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缺少理论定位和创作经验,早期的电视电影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艺术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剧本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创作的科技含量不够,电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等等。 

1999年4月,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正式成立了电视电影部,正式铺开了电视电影的创作道路。2000年伊始,电影频道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及《当代电影》编辑部召开了关于电视电影的研讨会。在认真研讨和总结了电视电影的创作规律、艺术特点和制作经验之后,电影频道决定部分电视电影用16毫米胶片拍摄,目的是提高电视电影的艺术质量,用优秀的作品打造电视电影品牌。2002年,电影频道经过反复论证和大量调查研究,决定从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电影技术发展前景以及电影频道的未来考虑,电视电影采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从最初采用标准清晰度数字摄像机拍摄到部分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拍摄,到转向高清数字摄像机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的创作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近10年来,电影频道已经推出了一千多部电视电影作品,不少作品显示出可贵的艺术创新锐气,其结构的张力、形象的丰满以及风格、样式的多元性探求等方面,都堪与电影相媲美。由于其题材涉及非常广泛全面,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节目,为中国影视艺术宝库增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时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收视率上看,每部电视电影作品黄金时间首播的观众人数一般都在2 000万至3 000万人次左右。其中,60%以上的电视电影作品首播的收视率都能进入电影频道当周收视率前十名。由此可见电视电影观众层面的广泛及其社会影 响。同时,不断发展的电视电影事业,也激活了电影文学创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电影创作人才。现在,电影频道每年都能收到1 000多部剧本,一大批成熟的剧作者和年轻导演从电视电影起步,现在也成为电影或电视剧拍摄的新兴力量。不少为我们熟知的著名导演、演员都曾为观众奉献过优秀的电视电影作品,比如导演高希希、杨亚洲、乔梁,演员陶虹、李亚鹏、陆毅、佟大为、潘粤明、何琳等等,不胜枚举。2003年,由电影频道(cctv-6)出品,歌手艾静主演的电视电影《黑白》代表中国的电视电影首度走出国门,在第16届法国兰斯国际电视节上荣获了评委会特别奖;2004年,纪实性电视电影《一个农民的导演生涯》在第32届易本希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银奖;2005年11月,中国女星何琳因在电视电影《为奴隶的母亲》中饰演阿秀一角。获得了第33届国际艾美奖最佳女演员奖,这是亚洲女星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这次获奖又一次见证了中国电视电影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辉煌时刻。同时也为中国的电视电影人坚定了无限的信心。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剧本的创作上。由于大多数剧本是自由来稿,许多作者是新手或是非专业作者,剧本的成活率比较低;而且在剧本的内涵上,存在着作品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等不足。许多有能力有分量的艺术家没有真正参与到电视电影的创作中。二是在影片的制作上。由于电视电影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电影的制作上缺乏制作经验,在电视电影刚刚开始起步的前两年,基本按照电影的制作方式拍摄而成的作品不多,大多数影片是用磁带而不是用胶片拍摄的,所以,使不少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的小制片公司不具备拍片能力,而将项目转包出去,使制作经费在转包过程中被盘剥,严重影响了部分影片的拍摄质量,这也说明在电视电影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操作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中国电视电影的未来前景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中国电影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它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关于电视电影的创作 

在题材上,由于电视播放具有比较快捷地反映人们最关心的现实生活问题的特点,因此,可以加强关于现实题材的创作,那些带有新闻性、时代感的现实生活的题材,或表现真人真事的纪实题材,都可以成为电视电影的主要题材类型。此外,还可以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名著的改编和儿童片。同时,要借鉴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经验,强化为档期制作,为类型化的片场制作,打造国产类型电影品牌,提高电视栏目整体质量。在人才上,可以吸引更多有创作经验的优秀导演加入电视电影的创作队伍。 

 

2.关于电视电影的投资方式和制片方式 

几年来,电视电影的制作队伍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独家投资和多种投资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每年有100多家影视制作单位参与电视电影制作,目前的电视电影创作已初步形成规范化的生产运作。因此,电视电影要继续发展,就要继续引进市场机制,用市场方式来进行运作,使电视电影的生产完全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建立制作、发行、播映的完整机制,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视电影经营机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由于制播分离制度的实施,电影的投资可以从原来的先期投资过渡为后期购买,以适应市场经济。 

 

3.关于电视电影的市场开拓 

从已经播放的电视电影的收视反应来看,电视电影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如果再加上16毫米影片市场和其他后开发市场,将会形成一个对整个电影产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可以根据电视电影的不同类型和观众的观赏需求来划分播出的时间档期,形成不同风格的栏目,以栏目的整体优势吸引观众,赢得市场;也可以扩大播放市场,将播放电视电影的频道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扩大到全国地方台的影视频道。同时,综合考虑影片的市场价值,可以将一些已经播出的、观众反映较好的、质量上乘的影片制成拷贝或vcd、dvd,在国内或海外市场发行,以整合资源,扩大市场。 

 

4.关于电视电影的生产用材 

国产电视电影的用材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过程:1999年时是用标准清晰度数字磁带拍摄的;后来又广泛使用16毫米胶片作为电视电影拍摄用材;在2002年伊始,又开始采用高清晰度数字摄像机进行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进入了数字化的发展阶段。这种完全按照电影的技术标准拍摄的高清作品,既能满足不久的将来电视转为高清晰数字播出的节目需要,其中的优秀之作,还能从磁带转成胶片,或以光盘的形式,作为影院电影放映。因此,由“磁转胶”到“胶转磁”—转换成高清晰度数字磁带进行拍摄很可能代表本土电视电影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这样,影视合流就得到进一步深化,从电视播放电影,到电视业和电影业联手制作影片,再进入以电视技术为电影院制作电影的新阶段。影视合流更广阔的前景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管怎样,如今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会有电视电影的播出,它的出现给电影频道的节目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也改变了我们关于电影的观念。电视电影探索了将电影与电视的媒介特性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影院电影移植到电视屏幕上去,在此电影得到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体,电视也获得了新的艺术营养。在我国,它更是电影产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途径,也是电影界的一个新的艺术增长点、人才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它的特性、优势和不足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理论界不断探索,更需要电影人努力去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长潇.电视影像传播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电影产业;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业迈出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化的改革带来了我国电影制作、发行、推广方式的巨大改变和发展,电影业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

一、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1.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在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电影制作机构不断增扩,电影制作权逐渐放开,近年来,电影产业实现了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城市影院总票房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72亿元,比2009年增长64%,中国电影票房迈入百亿时代。在电影行业分析师郜寿智看来,中国电影票房在2011年将继续毫无悬念地保持强劲增速,但增长的幅度可能相对去年来看会有一些下滑。可能会保持百分之四、五十以上这样一个增长速度。

2.衍生产品开发成为新趋势。

从发达国家的电影产业结构来看,票房收入只是电影产业收入的一部分,将电影作为产业拓展的初始平台,依托电影开发性生产品。是充分利用电影资源,实现收入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美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仅占电影产业总收入的80-40%,如大片《蜘蛛侠》的延伸产品开发收入高达2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电影的票房收入。

目前,中国电影业也开始尝试开发衍生产品,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国产大片《无极》在创作过程中就开始酝酿衍生产品的开发,其衍生产品开发的内容涵盖了图书开发、游戏开发、邮票发行、音像制品、动漫及玩具产品、歌舞剧、音乐等诸多领域,并在游戏开发上和法国一家全球最大的SD版游戏公司,签约开发游戏产品。事实上,《无极》的贴片广告也获得了一定成功。

3.产业维度和深度不断延伸。

当代电影产业在市场化和现代科技两大推力的作用下,制作方式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传统电影业与广告、网络视频、传媒等产业的多维度深度交融。目前要有效地推动这种多维度深度交融,需要两大途径,一是跨区域跨行业资源的深度整合;二是国内资本与国际资本、电影资本与社会资本等资本的深度融合。

跨区域跨行业资源整合由于充分发挥了资源各方的优势,有助于快速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大幅提高制作水平。由于动用高科技做特技耗资巨大,《无极》拍摄预算高达5.4亿元人民币,融资成为解决巨额拍摄费用的重要渠道,为此,《无极》的制片方选择了国际化的融资方式,并最终获得了中、美、日、韩四国的投资。二是加大影片推广力度。由于利益高度关联,在融资的过程中,投资方会往往会加大对投资对象的支持。例如在韩国。根据制定的计划,有500多家电影院放映《无极》,数量超过《英雄》。

4.营销推广力度不断加强。

当前。我国电影市场已经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这一变化意味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营销成为电影产业实现票房收入的重要保障。从电影强国美国来看,美国8大公司的电影平均制作成本1984年为1440万美元。2004年达到6560万,增长4.4倍,而电影营销费用则从1984年的665万美元增加到5485万美元,增长达到5.2倍。从我国来看,去年几个投资上亿的电影。比如《让子弹飞》和《唐山大地震》,其投资有很大一部分是投在电影营销上的,其中《让子弹飞》的营销成本与制作成本基本是五五开。通过铺天盖地的营销获得了较好收益,对当代中国电影产业来看,投入多少与产出已经相对成正比。

5.小投入影片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

小投入高票房的现象不断增加,2006年放映的《疯狂的石头》。投入仅300万元,却取得了2000多万元的可观票房。其投入产出比大大高于同期上映的大片《无极》,2010上映的《人在同途》也以800万元的投资赢得了4650万元的成绩。从整体来看,2010年我国电影产业实现的100亿票房中,除了《唐山大地震》等17部超亿元票房的国产大片拉动外,中小成本影片的市场影响力也显现出来。据统计,全年有59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千万元。其中大部分为中小成本影片。这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中,大片垄断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多元化的产品新格局正在形成。

二、当代中国电影产业问题分析

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在体制改革的拉动,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年平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长,但是作为文化大国的重要文化产品,当前。我国电影产业无论从生产总量、生产质量、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上,都与世界电影强国有较大的差距。

1.国产电影总量小,资源浪费严重。

2010年,我国城市影院总票房破百亿,达到101.72亿元,但是,这一数据只占全球电影总票房的约4.9%。据来自美国电影学会MAPAA公布的最新数据。过去的2010年,全球电影票房的总和达到318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以106亿的总票房成绩占了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同时,在我国年票房破百亿的背后,我们还需要清醒地了解,国产片的票房情况又如何呢?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内地电影票房收入约48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21亿元,进日影片票房收入27亿元。同时我国电影产业资源浪费严重,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产生了520多部国产片和合拍片,最终上映的只有140多部。而一部国产片平均的投资是1000万,去年各制片公司大概投资了50亿。但回到手里的只有20亿,直接亏损30亿,亏损面非常大。

2.国产电影票房低,市场竞争力弱。

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票房收入前10名的国产影片实现票房收入约28.1亿元,而前10名的进口影片实现票房收入32.4亿元(见图一和图二)。上半年,进口片《阿凡达》以总票房13.7亿元占据榜首,占上半年票房的近三分之一,而截至7月,暑期档国产片仅有《人在途》以及《异度公寓》盈利。其他影片均未收回成本。在亏损的国产影片中,即使是大投资影片也不能幸免。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年初上映的影片《孔子》。根据制片方公布的成本,影片投资1.5亿元以上,最终影片票房在1亿元左右,尽管制片方并未公布收回多少成本,但按比例计算,制片方收回3300万元,亏损1.17亿元。

由于国产影片总体竞争力弱。同时,中国的电影市场又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导致国外电影企业对我国国内电影市场的步步紧逼。2010年,北美海外的票房增长达到13%,首当其冲的便是亚洲市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华纳、迪斯尼、派拉蒙、福克斯、环球和索尼六大电影公司世界25大票房收入来源之一。

3.国产电影缺少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

当前,依托电影形成的独特品牌,以及由此形成的强大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开发衍生产品。已经成为电影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路径。在美国,就拥有像迪斯尼这样具有显著品牌标识的制片企业,通过动画影片的品牌影响力开发衍生产业,如主题公园、服饰、玩具、餐饮等都为其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华纳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品牌理念。以全球规模的形象征集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推出印有自身LOGO和产品图像的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而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具有自己独特品牌标识,和品牌号召力的电影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在依托品牌影响力开发性生产业上,还没有出现典型的成功案例。

4.人才青黄不接。

分析2010年票房前十名的国产影片却不难发现,冯小刚、张艺谋、姜文、陈凯歌等4位导演的作品即占据了其中5席,其票房总和占据了国产影片总票房的30%以上。另外除《大兵小将》的导演丁晟为新人外,其他4名导演,如徐克、叶伟信等也是港台知名导演。从演员来看,葛优、周迅等一批明星大腕几乎“霸占”了银幕票房的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形成了喜剧片则“周星驰,葛优”、动作片则“成龙、李连杰”、枪战片则“周润发”的演员格局。可以说,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少数几位著名导演和演员个人的市场号召力已远远大于影片本身。此外,名列票房前十名的国产影片票房总和占据了2010年国产影片总票房的50%以上。而在美国,近年来这一数据为20%左右。如果中国电影业继续把资金集中投资在现有的几个知名导演身上,忽略了新人的培养。国产电影就难以迎来大发展的“曙光”。

5.国产电影想象力缺乏。

篇8

【关键词】 中小城市电影市场;院线制;电影运营;数字电影

一、入世后的中国中小城市电影院线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开始在各个领域建立起一套完善、能够适应WTO规则的法律法规。电影产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一项重要产业,做出了两项承诺:(1)在保持《中国电影管理条例》一致的前提之下,每年国家可引进20部国外进口影片(俗称大片);(2)外资可以进入中国影院的建设,参资比例不能超过49%。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电影始实行院线制。院线制的实行给中国的电影产业带来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在我国目前拥有的36条院线,其覆盖范围已涉及到每个省和直辖市,以院线竞争为主体的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电影院线在市场中充分显示机制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电影票房增长幅度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主流院线票房收入从2002年始建时的9亿元(不含农村市场.下同)上升为2008年的43.4l亿元,比实施院线制前2001年的8亿元增加442.63%。不过在电影产业发展整体形势良好的背景之下,电影产业也呈现出过分集中于少数大城市市场,在中小城市发展情况较为滞后的状况。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城市,如辽宁抚顺甚至出现了百万人口的城市没有电影院,市民要开车去沈阳看电影的尴尬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电影产业本质是一种文化服务产业,是属于第三产业的一种,必须要依托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才有繁荣的可能性。在中小城市,大部分票价在5~20元之间。具有的大多数老影院存在的普遍问题:影厅陈旧、环境不好、设备落后、服务欠佳、观众不愿走进影院。在电影院的新建和改建过程中,电影业发生了以“现代化多厅影城”为标志的新一轮影院革命格局豪华、多功能、多厅化,将这些老影院从单厅的老影院,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多厅影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整体经济不繁荣的情况之下,这种资金的注入具有巨大的风险。(2)我国居民在文化产业的消费观念还不够,固定的消费群体还不是很成熟,与此发展相应,电影产业在市场的开拓和宣传、推广上还不够成熟,一部影片能否卖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的制作、以及为此进行的大量媒体公关和宣传,在这方面需要专门能够懂电影、懂得运营电影产业的专门人才。在这方面中国的产业发展还不是很够,尤其是在能够适应中国的电影产业和市场发展的专门人才的培养还不够。(3)从政策来说,我国在电影产业的引导方面并没有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我国中小城市,院线制并不完善,大部分的电影院还未实行电影的联网售票,不能够计入总的票房,在中小城市大多数情况,一个城市只有1~2家电影院,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之下,经营较为困难,很多时候需要出租、承办各种会议和演出才能够维持经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流动的放映点取代了电影院,这部分的市场也没能得到开发。

二、现实的针对性对策

首先针对在我国以城市经济为主导的大环境,中国的中小城市的经济在短时间内要想超越大城市可能性不大,然而在改善中小城市的影院的环境,提高影院的服务质量方面则是非常可行。其次在电影市场经营人才的培养方面,我国广大的高校可以针对市场的需要开始进行专门的人才培养。针对我国市场上,对于新兴的媒体和经理人的缺失,可以专门开设此专业,并且积极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电影经营发展创造机会。还可尝试在中小城市实行多级售票机制。对目标观众做相对细化的定位,对一部影片的成功营销至关重要。院线要能够根据长期的市场监控对一部影片的市场反应做出判断,划分目标观众,及时调整影片的营销策略。在对目标市场有了科学的划分之后,针对不同的影片,影院要采取有效的办法锁定观众群,并提高其出席的频率和忠诚度。这要求院线建立多级的售票机制。针对胶片院线的高价位,大力推动数字院线进驻中小城市来进一步降低票价是一个积极举措。数字院线比传统胶片院线竞争力要强,数字院线的发行放映成本远远低于胶片院线,可有效地降低票价,还可以全球同步上映。数字电影数据使用专用服务器从发行商处通过卫星、专线网络等传送到影院进行实时放映,没有物理意义上的电影拷贝,胶片放映的一些大片,一般都是一线城市放映一个周期后,才会轮到中小城市。由于数据传输的便捷,数字院线的数字放映可以确保即便是大片,也能实现所有终端同步上映,可以大大提升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竞争力。

中小城市是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是我国电影事业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积极培养优秀的电影产业的经营人才,改善中小城市电影院线,电影院的质量,推进数字电影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与电影产业发展。

篇9

关键词:数字电影; 发展特点; 发展现状

 1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概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产业的发展就蒸蒸日上,从1978年的电影产业发展国际化中就可以了解到电影产业的市场巨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辉煌。我国2008年后极力推出数字电影的发展,强调数字电影的技术,1992年数字电影的出现就引起一股数字化的风潮在整个电影产业兴起,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且很快成为现代电影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数字电影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的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专题片以及体育、文艺节目和广告等,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符合技术要求的数字信号还原成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近年来我国数字电影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使用这种数字化手段拍摄的电影越来越多,在北京有亚洲最大的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国家广电总局建立了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有完整的电影数字中间片工艺生产线,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正向着专业化的道路蓬勃发展。

2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特点分析

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化数字电影的需求程度也越来越大,数字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增长点,数字电影的制作与放映不仅提高了电影的观赏品质,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电影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拓展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并且带动了电影体制、管理和产业的变革。其中3D电影成为中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新动力,直到2010年6月,我国已拥有2679块2K数字银幕,其中1460块支持数字3D立体放映,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3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管力度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导致了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速度太快,而发展质量过于低俗,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对数字电影放映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数字电影在传输、制作、存储以及放映的过程中存在漏洞,这就无法保证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文化安全与交易安全,无法实现对数字化技术环境下电影市场的有效规划和监管。

3.2 城市数字电影成本太高   在国际社会发展数字化电影实力的市场竞争中,我国数字化电影的独立探索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数字化电影的成本也随之升高。由于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放映技术还没有标准化所以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化,以至于制作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影院在放映数字电影时前期投入设备和放映过程中的成本太高,利润回收慢,直接影响了各影院放映数字电影的积极性,这就无法促进城市数字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3.3 我国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本身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就造成了数字电影化产业发展的无法律可以依靠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难题不断产生。由于数字电影的技术含量高,在很多环节上都会存在一定的版权问题等法律纠纷,目前讨论最多的就是有关数字电影著作权的问题。由于我国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存在很多漏洞,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这种对法律问题方面的担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影产业向数字化电影迈进的步伐。

4 解决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管力度   我国数字电影产业需要建立健全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数字电影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为了防止数字电影的非法放映,保障数字电影在节目制作、传输、存储及版权内容的安全,加强城市数字电影在传输、发行、放映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亟待建立健全一套安全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放映的安全性,为我国城市电影数字化进程营造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这也是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4.2 加大对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经济支持   我国从政府或社会组织出发都应该出大量的资本保护和改善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数字电影发展的状况。正是因为数字电影的发展欠缺一定的经济支持和发展理念的创新,所以才造成了数字电影的发展障碍。我国要尽快完善数字电影的制作技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支持我国重点科研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大量培养相关人才,提高技术和人才的保障,为技术的研发与实验创造必要的基础和条件,降低数字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成本,降低影院的放映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促进数字电影在各影院的普及。

4.3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数字化电影产业   数字电影发展要加强对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人性化、科学化的建立与健全,要充分保护每一个数字电影受益人的利益,要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中对城市化数字电影的了解和受欢迎程度的分析,要保证数字电影的接受度和市场潜力的发展状况,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要不断完善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尽快研发网络实时监控系统技术,保护和解决好电影再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版权纠纷问题。避免电影产业在对电影数字化过程中有关法律问题的担心,增加对我国城市数字化电影发展的投入,促进其不断进步。

5 结束语 

    数字化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经预示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动向是朝着高科技、精细化、尖端化的产业模式迈进步伐。因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低碳经济的转型与变更才让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的依赖和依靠,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还需要面对更多的难题和障碍,尤其是在数字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数字电影行业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人员的问题和管理制度的问题,还要在经济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补助,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支持,要取得城市电影产业发展的信任或者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打造。

参考文献

[1] 李铭. 国外数字电影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技术.  2011(8):90-91.

[2] 张丕民,加快中国数字电影发展. 影视技术.   2010(8) :90-92.

篇10

【关键词】广电;档案管理;发展现状

一、广播、电视、影视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自从广播、电影、电视诞生至今,音像资料档案管理部门积累了海量档案。加大对广播、电视、影视档案的管理力度,其目的在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快速获得正确的信息。然而由于部分档案容易被删除,加之存在部分难辨真假的文件。再者便是网络平台的安全性,随时可能遭到黑客入侵,将档案中的数据删除或随意修改,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广播、电视、影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一)档案工作人员不稳定。目前,国内县级以下的广播、电视、影视部门在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方面,尚未安排专职人员从事广播、电视、影视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即便有负责人也大多是由其他职位工作人员所兼任,致使档案管理一职长期空缺却无人补充。形成了档案归档不及时、档案管理混乱、责任难以界定的局面。

(二)档案制度不完善。目前,针对广播、电视、影视的档案管理工作,国家方面尚未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即便是广播、电视、影视部门本身也从未提出过相应的创新与完善的方法。其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上,而不够重视广播、电视、影视档案方面的管理,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仍是严重传统管理方式,这种带有浓厚机关档案管理特色的管理方式,不仅不够规范,还严重影响了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往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三)档案管理不规范。随着音像资料档案的存储量与日俱增,电台、电视台、资料库房都出现拥挤不堪的现象,设备陈旧、保管条件差、使一些珍贵的音像资料出现了破损、霉变、脱磁、粘连等现象,造成音像档案的严重损失。目前,国家虽在大力提倡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但仍有一部分单位依旧沿用传统人工检索的方法,其中便有部分自认为经验老道的档案管理人员,盲目相信自己所研究出来的检索工具,他错误地认为只要运用更多的检索工具便能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这种求多而不求精的思想反而降低了这些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二、广播、电视、影视档案管理问题的改进方法

(一)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现代社会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现代广播、电视、影视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逐步往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必须建立强大的数字采集和检索系统,拥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甚至可以利用时下流行的云计算和上传技术,以确保我们的影视资料可以以最高端、最清晰的保存状态进行留存。其次,要拥有各种信息检索、分类和查找功能,达到信息利用的人性化和个性化要求。再次,由于档案都存储在大型的计算机组群中,所以,对于环境的要求就非常高,库房、机房、借阅、办公的空间一定要单独分开,并确保恒温、恒湿环境,防火防盗设舍齐备,监控探头无死角,门禁制度高度严密。

(二)合理安排档案管理人员。关于广播、电视、影视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配置方面,应专门配备能保证其工作稳定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有严密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分工,要有专门的档案工作联系人,做到收集人、管理人、借阅人责任分开,各尽其职;对工作人员还要有明确的奖惩制度,以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和鼓励,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软件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需求。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新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应结合电子科技发展的特点,针对电子档案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推出新的管理制度与体系,从而形成全新、全面、综合、完整的档案管理新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四)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为确保广播、电视、影视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首先应仔细检查现存的档案资料,找出其中陈旧且无效的卷宗,将之剔除或销毁,以避免重复管理和降低管理效率的问题;以确保档案资料的规范性;针对命题重复或资料不清晰的档案,继续统一命题,以免在电子管理时出现无法识别的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档案广播、电视、影视的管理,其目的在于为广播、电视、影视在实施各项社会活动时提供更多的参考。因此,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提升自身的管理质量与效率,进而提升广播、电视、影视整体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侯明.白宇红.谈档案管理的现有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2(02):05-08.

篇11

一、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整体发展迅速

中国是当今世界电视剧生产和消费大国,1980年进入市场导入阶段,1990年进入高速成长期,21世纪之后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以每年0.3%-0.5%的速度增长。自2007年来,全国获批发行的国产电视剧,不论是部数还是集数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2007年-2009年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又出现回升。

2009年我国电视剧销售收入达21亿元,比2008年的16亿元增长了31.25%,可见,电视剧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虽小,但是发展异常迅速。

(二)产业链初步完善

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电视剧产业市场化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阶段的职能也不断清晰,虽然较美、韩等电视剧产业发达的国家仍有差距,但已经相对完备,形成了包括投资、制作、交易、播出和广告经营五大环节在本文由收集整理内的电视剧产业,此产业链涉及的群体就包括了电视剧制作、电视剧购买方、电视剧播出方、观众、广告商等。

电视剧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也带动了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由于受众群体比较广,一般大型的电视剧除了受到观众的喜爱以外,还会带动相关拍摄景点的发展,像《三国演义》、《汉武大帝》、《仙剑奇侠传》、《神探狄仁杰》等电视剧的拍摄地——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等,都在剧集的热播后迎来游客高峰,这些基地集影视摄制与观光旅游为一身,让游客既可深度体验影视拍摄,又能享受度假休闲乐趣。此外,电视剧的发展还影响了建筑装饰、服装首饰、音像书籍等一系列其他下沿产业的发展,它们的发展和壮大也是我国电视剧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的有力证明。

(三)供求关系不均衡

由于市场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电视剧产业的供求不均衡现象严重,据统计,2005年我国共制作生产电视剧514部12451集,但播出、发行总量为445部11007集,分别总制作量的86.6%和88.4%;2006年共生产电视剧13840集,但有将近7000集没有平台进行播放;2007年也只有将近一半的电视剧有平台进行播出。随着近两年电视剧产量的减少和国产电视剧需求量的增加,这一现象虽然有所缓解,但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严重。

另外,从电视出现开始,电视人口覆盖率就不断增长,进入21世纪后还保持0.35%-0.55%的增长率,到2009年,电视人口覆盖率增长到97.23%;而电视台个数近几年一直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2002年,电视台个数为368个,到2009年下降为277个,这说明市场对电视剧需求在逐渐减少,同时对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1]。

二、电视剧产业的经济影响

一般来说,电视剧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分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方式是电视剧产业通过自己的发展直接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间接的方式是电视剧产业通过自身的宣传带动效应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一)直接影响

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电视剧在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经济的直接贡献也会越来越多。首先,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表现在gdp方面。当前电视剧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超过经济的发展速度,在gdp中比重越来越来大,在经济发展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次,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促进就业方面,作为第三产业,电视剧产业对人力的需求比较大,这其中包括了各类专业的演艺人员、电视剧制作人员、电视剧拍摄人员以及电视台工作人员,因此创造了一系列的就业机会;再次,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还表现在对资源的需求方面,电视剧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资源的消耗非常小,其发展主要是依靠创意和技术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间接影响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其他产业的促进方面,这些产业既包括旅游、服装以及其他电视剧具有宣传效应的产业,还包括书籍出版、游戏等外延产业。

1、旅游业

任何电视剧的拍摄都必须要有一个场景,这些场景不管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现代和还是古旧的,都会因为电视剧的传播而得到宣传。不难想象,一旦某部电视剧热播,观众受到剧集影响想去剧情所在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就会带来相关景点的旅游热潮。另外,电视剧的拍摄,还会带来旅游景点的开发,很多人工搭建的电视剧拍摄场景,后来都成为了旅游景点,而很多没有开发的风景,也会因为电视剧的宣传成为旅游热点。

从我国旅游业近几年发展来看,国内旅游人数

从2005年的12.12亿人次增长到2009年的19.02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从2005年的12029.23万人次增长到2007年的13187.33万人次,2008年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数据出现下滑,2009年仅为12647.5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2005年为292.96亿美元,2007年为419.19亿美元,2009年下降到396.7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005年为5285.86亿元,2009年增长到10183.69亿元。

近些年电影的迅速发展对宣传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电视业则主要集中在对国内观众的宣传上,本文由收集整理在国际上宣传效应尚不够明显,但是随着电视剧出口的增加,其宣传效应也势必增强。

2、服饰业

电视剧对服装饰物的宣传主要体现在剧中人物角色的日常穿着打扮上,剧中角色的一身行头往往影响到观众的审美情趣、服装样式、饰物品牌等选择,从而影响观众消费倾向。像近年来韩版服装的流行,就是借了韩剧的东风而大行其道。

电视剧除了影响观众对服装饰物的消费倾向,还能促进服装饰物的总体消费,这主要是因为电视剧中的着装风格变化很快,不仅不同部的电视剧风格不同,就连同一部电视剧也有很多种风格,这些风格的变化引起观众消费观念的变化,从而形成观众需求的多样性,进而促进服饰行业的总体需求。

3、书籍、游戏、音像产业

由小

说、游戏改编的电视剧,往往会产生相对的反作用力,将小说原着和游戏宣传开来,尤其是当电视剧的艺术效果吸引到大量观众时,这种宣传作用更加明显。很多小说和游戏,在被改编成电视剧之前消费群体并不是很广,但是在电视剧热播后,小说和游戏也受到热捧,如最近的热播剧集《步步惊心》,就使得网上同名小说点击率迅速提升。另外还有一些原来就很受欢迎的书籍和游戏,在电视剧热播后,消费群体会进一步迅速增加,如近几年的《仙剑奇侠传》系列,就使同名系列游戏在原来火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升温。

此外,电视剧还会带来相应的主题曲等音像产品的热销,同时对电视剧中所用到的其他产品也具有相当的宣传作用[2]。

三、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1、电视剧的流行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要更注重吸引观众的成分,同时与我国的特有文化成果相结合,要与物质文化相结合,与风土人情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与观众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2、在国内电视播放平台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注重“走出去”,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注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相结合,不仅达到吸引国内观众的目的,同时,为我国电视剧走上国际市场开辟出了道路。

篇12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发展;分析

电力电子技术是研究采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对电能的控制和变换的科学,是介于电气勤务员三大主要领域—电力,电子和控制之间的交叉学科,在电力,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

1.我国电力工业面临的挑战

(1)电力供需矛盾难以根本缓解。按照统计分析,每个国家的人均GDP与人均的能耗有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我国要在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用电水平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人口增长和现代化进程使用我国对电子表力需求不断增加,按照规划,2050年我国发电装机应超过15亿千瓦,比现有的装机净增13亿千瓦以上,按常规格化的发展模式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除非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2)有限资源的制约日趋严重。我国去年已成为石油进口国,不能指望靠石油发电。水电可发容量不足3.7亿千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碳仍是主要的一次能源,但燃煤生产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此外,煤炭基地资源短缺是我国发展水电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

(3)对电网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不断提高。20世纪电力系统发展的特征常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来描述。近二十年的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下世纪,这个趋势不会再继续下去,研究表明,机组的单机容量和交流输电电压等级的发展已出现饱和趋势,单机容量120MW和电压等级800KV已达到由电网可靠性决定的极限。尽管现代电网的设计运行技术近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大电网的瓦解事故的发生。近几年内,世界上的达电网事故仍有发生,有时还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2.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概述

(1)整流器时代。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电解,牵,直流传动等大三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是以很大发展,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一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产物。

(2)变频器时代。进入八十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集成电路技术的精细加工技术和高压大电流技术有机结合,出现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制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OSFET的问世,导致了中小功率电源向高频化发展,而后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IGBT)的出现,又为大中型功率电源向高频发展带来机遇。MOSFET和IGBT的相继问世,是传统的电力电子向现代电力电子转化的标志。据统计,到1995年底下,功率MOSFET和GTR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上已达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而用IGBT代替GTR在电力电子领域已成定论,新型器件的发展不仅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提供了较高的频率,使其性能更加完善可靠,而且仅现代电子技术不断向高频化发展,为用电设备的高效节材节能,实现小型轻量化,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3.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1)一般工业。工业中大量应用各种交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有良好的调速性能,给其供电的可控整流电源或直流斩波电源都是电力电子装置。近年来,由于电力电子变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交流电机的高速速性能可与直流电机相媲美,交流调速技术大量应用并占据主导地位。大至数千KW的各种轧网机,小到几百W的数控机床的伺服电机,以及矿山牵引等场合都广泛采用电力电子交流调速技术,一些对调速性能要求不高的大型鼓风机等近年来也采用了变频装置,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交通运输。电气化铁道中广泛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机车中的直流机车中采用整流装置,交流机车采用变频装置。直流斩波器也广泛用于铁道车辆。在未来的磁悬浮列车中,电力电子技术更是一项关键技术,除牵引电机传动外,车辆中的各种辅助电源也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动汽车的电机靠电力电子装置进行电力变换和驱动控制,其蓄电池的充电也离不开电力电子装置,一台高级汽车中需要许多控制电机,它们也要靠变频器和斩波器驱动并控制,飞机,船舶需要很多不同要求的电源,因此航空和航海都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如果把电梯也算做交通运输,那么它也需要电力电子技术,以前的电梯大都采用直流调速系统,而近年来交流变频器调速已成为主流。

4.电子电力技术关键技术在电力方面的应用

(1)智能电网应用的关键技术。采用电子传感技术,对电子表网用户端,电网设备,电网运行状况进行适时监控,确保智能电网稳定性与经济性,以便实现电力资源最大利用率,增强电网运营的高效低耗。在智能电网中采用先进的电子电力装置,诸如故障电流限制器,人性化交流输电设备,储能控制装置,智能保护设备等,这些装置与其它技术相结合,保障了智能化电网的可靠性。采用系统控制技术,能够对电网故障作出快速诊断并根据专家系统对电网诊断结果给出处理方案,控制系统从电网相关设备采集数据信息,通过系统运算确定电网的运行是否正常,藉此实现配电,变电自动化,继电的自适应保护,电网智能化等功效。

(2)电力系统中的太赫兹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电缆通常埋于地下,故障查找非常麻烦,采用太赫兹探测器能够透射探测碳板,塑料,沙尘等,还能探测厚墙,干燥土层等,可以突破传统探测技术的10米极限,目前亟待研制便携式太赫兹探测器,可以利用太赫兹波的敏感性查找随时查找电缆的损坏情况和无破损故障。

(3)窃电行为给供电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查处窃电者需要时间和程序,给窃电者销毁证据提供了机会,使窃电行为难以举证,供电企业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不敢贸然查处窃电行为,导致窃电行为不能及时受到惩处,供电企业查处窃电的技术不足,不能查处较为隐蔽的窃电手段,导致企业损失惨重,采用太赫兹技术进行窃电监测,可以实现远距离线损监控,窃电取证举证功能,有效防止窃电行为。

5.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人类对宇宙和大自然的探索,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到处都能感受到电力电子技术的存在和巨大魅力,这也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并使其飞速发展,电力电子装置提供给负载的是各种不同的直流电源,恒频交流电源和变频交流电源,因此也可以说,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也就是电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对节省电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锋,华胜,万浩平.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展望[J].科技广场,2008(8).

[2]冯藏娥.浅谈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J].现代企业文化,2009(27).

篇13

关键词:电力营销;现代化;分析;前景

引言

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对电力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电力使用效率,还可以快速调控电网运行状态,以达到电网相对较高的运行效率。当前,在我国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时期,探索电力营销管理流程规范化、营销管理科学化,以实现监督工作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1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发展现状

电力企业运营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在电力产品进行生产期间,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与治理污染工作量大,对电力生产企业发展形成了较大制约性。二是在电力营销系统建设与发展中,国家大力倡导积极开发新能源战略,一些太阳能、风能发电企业快速成长,在清洁电力能源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让电力能源发挥更大效率?这是电力营销系统建设的重要发展内容之一。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积极探索“实现业务到计算机系统的汇集”,也就是在对该系统进行使用期间,全方位应用计算机系统,扩大网络普及应用范畴,在实施自动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中,实现管理模式的变革发展。因此,应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以实现电力企业中业务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应务实推进电力网络的集中性建设。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要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建设,就要实现系统的集中式联网,并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发展需求。其中,要对综合性业务进行处理,在能够满足当展需求形式的基础上,还要使客户能够在合适区域办理合适的业务,从而实现电力网络集中化建设的便捷性。

2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需要跨越的门槛

(1)服务界限划分不够

电力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发展地位,就要与客户处理好关系。然而电力企业在实际服务工作中,对客户的优质化服务以及无偿服务保持的是一致水平。一些用户甚至没有认识到电力企业中的维修人员、抢修人员等的重要性,常常在他们工作中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该问题的产生不仅降低了电力营销企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地位,也不利于形成具体、明确的服务界限。

(2)市场意识较为淡薄

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以计划经济为主要方式,工作人员的发展观念以及营销管理形式都还只是利用传统的营销模式。而且还存在着电费拖欠现象,人们对电费的支付也没有形成一定的发展观念,人们的自主能力还没有形成。在这种发展形式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电力营销模式在发展中已经开始以市场为主体,并对市场的运行模式进行深度研究。但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市场的发展概念,导致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遇到较大阻碍。

3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目标

(1)培养综合性营销人才

电力企业中的营销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实践性,所以在实际工作期间,培养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首先,营销人员不仅要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还要对营销市场进行合理规划,以保证在营销工作中合理运作。因此,电力企业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期间,要增加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创建培训基地。此外,还要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期间,不仅要培训人员的管理方式,还要加强他们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实现综合性运用效果。其次,要在企业中建立人员奖励机制。其中,主要对表现优秀的人员予以奖励,对形成的意识浅、在工作中没有得到业绩的人员进行惩罚,从而整体上提高工作人员的营销积极性,实现营销队伍的专业化。最后,在培养过程中,要普及相关系统的维修知识,不仅能够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还能够提高人员自身的营销能力,从而在维护工作中保证电力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

(2)实现营销工作创新发展

受传统营销模式的影响,现代化建设中的电力营销企业根本不能满足其实际的发展需要,使电力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降低自身的发展地位。所以,电力企业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形成不同的营销定位,更新电力企业中的传统发展理念,以使营销人员的工作形式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且,要将电力营销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任务,并以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引导形式,建立新的电力营销观念。其次,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通信技术的使用以及先进设备的使用等,较大程度上促进电力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最后,要以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为保证优质化服务模式,不仅要对其进行管理,还要最大限度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水平。

(3)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电力企业在市场积极发展中,服务工作为其中的基础工作,要将服务工作与市场竞争趋势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其积极进步。在对客户进行供电服务期间,如果电力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电力设备的使用,电力企业也要承担所有的责任。要扩大服务内容,符合客户的发展需求,实现服务工作与营销工作的统一性发展,并在营销工作中将市场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因此,为了增加市场经营形式,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在遇到电力故障期间,要对相关人员使用电力设备的正常操作方法进行培训,并将设备的使用方式以及维护方式等传授给用户。此外,为了实现服务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发展,还要在电力企业中设立相关的服务窗口,并对一些客户实现专门服务,保证问题的有效解决。最后,还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理念,实现网上咨询服务工作。在这种构建形式下,电力企业不仅能够促进工作人员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方便用户的积极了解,还能够为用户提供免费维修服务工作,从而使电力企业为用户提供优质化服务。

4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前景

(1)营销数据仓库的构建营销数据仓库的建设主要是根据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自身业务运作、市场变化趋势等,然后基于此做出合理决策,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中获得较大优势。例如,可以为其中的一些大客户推出具有个性化、独特化的服务形式。若要体现出合理的决策形式,就要根据大量的业务数据、历史业务数据等进行分析,以求在实际操作中实现积极作用。

(2)营销管理决策系统的形成电力企业目前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服务层次以及营销层次等,并促进统一的营销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从而实现了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在这种发展形式上,企业还要利用先进的开发形式和软件设计进行积极管理,其中最为主要的设计层次为营销管理决策层次,它不仅要对客户实施服务,还要对现有的营销业务层次、工作流程以及实际的工作性质进行分析,以实现工作中的监督与控制。而且,还可以对营销业务层次的处理方式、业务处理的规范性以及服务客户的标准等进行考核,以求在执行中能够针对相关问题及时解决。

(3)信息管理系统的形成电力企业中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营销业务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以及营销决策管理,在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的形式上,实现营销管理系统的积极利用。而且,该系统的建立还可以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信息利用等形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服务,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营销决策,促进市场的积极开发、效益的有效评估,保证电力企业中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用。

5总结

篇14

关键词:在线词典 网络词典 电子词典

一、引言

在线词典(online dictionary),也叫网络词典(web dictionary),是指用HTML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编写成的、可以让网络用户借助网络在线使用的词典(张锦文,2001:30)。与传统的纸质词典相比较,在线词典在语料实时性、文本互动性和使用便捷性等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

国外的英语在线词典在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面世,发展到目前已相当成熟,具体表现在:第一,数量庞大,单是网站OneLook就包含了931部在线英语词典,实际数量远不止于此;第二,种类繁多,有俚语词典、缩略语词典、各行业词典等等,不一而足;第三,形成了OneLook、YourDictionary、和Cambridge Dictionaries Online等著名品牌。 总之,正像俞剑(1996:56)所说的那样,英语国家在网络上已经有了一个大型的本族语词典库。

相比,国内的在线英语词典起步于90年代中期,着眼于英汉互译。尽管发展的时间较短,一些词典已经吸引了大批的用户,尤其深受英语学习者、英语教师和翻译工作者等群体的青睐,成为网络时代国内英语词典的新宠儿。本文在下面两个部分中将具体阐述国内在线英语词典的发展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国内在线英语词典的现状

(一) 在线英语词典的发展成就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内在线英语词典行业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在线英语词典,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量和容量上初具规模

迄今为止,国内在线英语词典在数量上不下几十家,一个百花争艳的局面正在形成。较出名的有中国译典(省略)、DICT(省略)、爱词霸(省略)、CNKI翻译助手(dict.省略)、百度词典(dict.省略)、高技术辞典网(techs-book.省略)、千英在线英语词典(省略/online/dict2.htm)、郑州大学在线科技大词典(http://www3.zzu.省略/zzjdict/)、金桥翻译(省略)、华建翻译(省略)和中国日报英语点津(http://省略/language_tips)等。

这些词典在内容上覆盖面较广,如郑州大学在线科技大词典,尽管其所能提供的查询结果较为简略,但却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所有的领域;CNKI翻译助手能够提供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各个学科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的检索;中国译典则覆盖了众多英文经典书籍,可供双向检索现今汉语各类文体中的习语、套话和流行语的英文翻译及例句等等。这些在线词典在国内互联网上共同支撑起一片英汉双语语料库的天空,已经成为广大用户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 功能上用户友善

与国外的在线词典一样,国内在线英语词典也在用户友善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为了表现“用户友善”这个属性,在线词典服务商重视词典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性,使得用户积极参与到词典的建设中来。以中国译典为例,它不仅设有BBS以供用户讨论使用词典的体会,而且还在该网站的主页上留有QQ标识,用户点击后即可和词典的编辑进行实时的交流。另一方面,多数在线英语词典提供多样化的检索方式,使得用户真正体会到使用方便。用户在引擎里面既可以输入汉语,得到相关的英语结果,又可以输入英语,得到相关的汉语结果;既可以检索单字、单词和词组,也可以检索句子片断,甚至整个句子;既可以检索一个关键词,也可以几个关键词同时检索(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间隔)。编辑和用户的双向沟通以及简单多样的检索方式都有助于给用户留下好感。

3. 初步实现商业化

国内很多在线英语词典初步实现了商业化运作,这主要体现在提供广告服务和提供收费的词典高级查询服务这两个方面。在线英语词典的商业化运作保证了网站运转和词典更新的资金,有助于促进各在线词典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对在线词典的发展是有利的。

(二) 在线英语词典面临的问题

国内在线英语词典行业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所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清楚地认识到以下一系列的问题是该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1. 语料少且陈旧

在线英语词典语料不充分在国内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有的单词义项不完整,往往只标有一至两个义项,而忽略了其他常用的义项。例如,在国内较出名的在线英语词典DICT中输入“tip”一词,显示当该词作为名词的时候只有“尖端”和“小费”两个意思,而忽略了“建议”这另一个常用意义,这会给查询该词的用户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对于很多最近在各类媒体中使用频繁的词,如“海选”、“流氓软件”、“高净值”、“冠名赞助商”等等,该词典却检索不到任何信息。另外一些在线英语词典则不过是几年前的某部简明英汉-汉英词典的网络翻版,看不到有任何内容更新的迹象。

2. 错误较多

错误较多是国内众多在线英语词典的又一个问题。其中,单词音标的错误最为普遍。英语中有很多单词的读音要随着其词性改变,如compact,rebel,perfect等等,而绝大多数的在线词典都没有重视这一点。以DICT为例,它只给出了少量单词的多个音标,如用户检索“record”一词,可以同时得到作为名词时的/?rek?d/和作为动词时的/ri?k?:d/,而对于大多数此类单词尽管标注了不同词性,却只是随便给了其中一个读音。另外,单词拼写错误也较多,如在DICT中输入“网上邻居”一词,结果则显示为“network neiborhood”(应为network neighborhood);输入“伦理学”一词,结果却显示为“ethnics”(应为ethics)。在线英语词典上的错误对于英语初学者的误导作用尤其明显,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对该在线词典的信赖度。

3. 不够专业化

国内各在线英语词典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相对来说,在汉语流行语的英语翻译方面,《中国日报》英语点津的表现差强人意),对于各个领域的一些专业术语很难找到解释。例如,笔者尝试在所有本文所列出的在线英语词典中检索英语语言学中三个常用的术语(situational context、Sapir-Whorf hypothesis和semantic triangle),结果没有一部在线词典能够检索出以上任何一个术语的信息。各在线英语词典普遍盲目追求“大而全”的思想是导致各词典不够专业化的根本原因。

三、在线英语词典的发展策略

上述问题给国内在线英语词典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制约。针对于此,在线英语词典服务商可以考虑以下策略,着手解决问题,铲除发展障碍。

(一) 立足本国,扩充语料库

国内的在线英语词典应该与国外的同类词典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国外类似于OneLook和YourDictionary等在线词典实际上是英语国家的语文词典,在国内只适用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相比较,在国内,类似于中国译典、着眼于英汉互译的在线英语词典会拥有更广泛的用户,这一点可以从中国译典短短五年中急剧凝聚的人气得以印证。当然,人气的凝聚还得依靠大规模语料库的支撑。少得可怜的语料将使得用户常常无功而返,也使得该词典的推广变得不可能;相反,不断充实和更新语料,及时添加国内各类媒体中的汉语常用语及其英文表述才会使得词典在网络上受人青睐。

(二) 建立机制,改善质量

要提高在线英语词典的质量关键是要减少其错误的信息。为此,不仅需要在充实语料库的时候处处细致入微、小心谨慎,而且还需要建立起一套纠正错误的机制。以中国译典为例,该在线词典在每个查询结果后面都附有“报告错误或发表评论”按钮,如用户发现某个查询结果有错误,则可以点击该按钮发表见解;网站管理员对用户的见解进行评估,如果用户意见正确,则修改该查询结果,并赠送给该用户一定量的点数;点数积累到一定量,用户可以凭此享受高级查询服务,甚至可以兑换成现金。中国译典的做法被证明颇为有效。由此可见,一套有效的纠错机制必须包括用户参与和激励措施这两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与之相比,DICT的纠错机制中缺乏激励措施,故鲜有用户参与。

(三) 转变思维,创立品牌

国内的在线英语词典想要在网络上创立品牌,还需要使服务商认识到以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使得词典朝着某个特定的学科或专业发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能建设成功一个“大而全”的在线词典固然好,然而在目前,仅依靠一方之力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多数在线词典的服务商,与其建设一个涵盖各学科却空洞无物的词典,不如建设一个“小而精”的专业化词典。一部好的专业化在线词典能够拥有稳定的用户,且更容易创立品牌。另一方面,各个在线英语词典的服务商要有合作意识。国外众多知名的在线词典内在地包括了几百部的在线词典,因此对一部词典进行检索就相当于同时检索几百部的词典,这种让用户方便省事的服务自然会赢得用户的喜爱,然而没有各词典服务商之间的合作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各个在线英语词典之间的双赢合作为用户提供便捷,这是创立品牌的又一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总之,国内在线英语词典行业虽然已经在规模化、用户友善和商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只有积极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立足于英汉互译,不断扩展语料库,建立纠错机制,提高词典质量,转变发展思维,才能在互联网中创立自己的品牌,在给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带来在线英语词典行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廖海宏.在线英语词典与词汇的社会文化性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235-237.

[2]孟伟根.在线词典的特点及在翻译中的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3):68-70.

[3]司敬新.在线词典的特点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2):84-85.

[4]王馥芳,马兰梅.语料库词典的局限性[J].辞书研究,2003,(3):20-26.

[5]俞剑.新词典新观念――关于网络词典的思考.辞书研究,1996,(6):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