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财务调查范文

企业财务调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财务调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财务调查

篇1

关键词:财务尽职调查 资本运作 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之间的投资、融资、并购等资本运作行为已越来越普遍,而资本运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对商业市场、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全方位周密考察,如果缺乏这一基础的投资、融资、并购活动,无疑会有高度的投机性和风险。从目前国内资本运作的案例来看,运作的成功率却不高。这背后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在资本运作时,缺乏有效的尽职调查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美国学者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就曾在《公司价值评估》中指出,如果对公司未来价值的变动并不清楚就实施并购,就是一种渎职。

财务尽职调查概述

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又称谨慎性调查,一般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其主要是在收购(投资)等资本运作活动时进行,但企业上市发行时,也会需要事先进行尽职调查,以初步了解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尽职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研究、企业所有者、历史沿革、人力资源、营销与销售、研究与开发、生产与服务、采购、法律与监管、财务与会计、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等,也正因此,调查小组的构成包括了各方面的专家,有目标企业相关行业的行业专家、特定业务的业务专家、营销与销售专家、财务专家、法律专家等。透过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独立第三者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法律、业务等问题做出评析,在投资者对“目标企业”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尽职调查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目标企业”的情况,对投资项目的取舍做出判断,确定交易的方式,及早发现影响交易完成的因素。

在整个尽职调查体系中,财务尽职调查主要是指由财务专业人员针对目标企业中与投资有关财务状况的审阅、分析等调查内容。在调查过程中,财务专业人员一般会用到以下一些基本方法:审阅,通过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审阅,发现关键及重大财务因素;分析性程序,如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对各种渠道取得资料的分析,发现异常及重大问题;访谈,与企业内部各层级、各职能人员,以及中介机构的充分沟通;小组内部沟通,调查小组成员来自不同背景及专业,其相互沟通也是达成调查目的的方法。由于财务尽职调查与一般审计的目的不同,因此财务尽职调查一般不采用函证、实物盘点、数据复算等财务审计方法,而更多使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分析工具。在企业的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流程中,财务尽职调查是投资及整合方案设计、交易谈判、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判断投资是否符合战略目标及投资原则的基础。对了解目标企业资产负债、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或危机,分析盈利能力、现金流,预测目标企业未来前景起到了重大作用。

财务尽职调查内容

(一)对目标企业总体财务信息的调查

在进行财务尽职调查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目标企业的一些基本财务情况。通过取得目标企业的营业执照、验资报告、章程、组织架构图,财务调查人员可以了解目标企业全称、成立时间、历史沿革、注册资本、股东、投入资本的形式、性质、主营业务等。对目标企业的详细了解还应包括目标企业本部以及所有具有控制权的公司,并对关联方做适当了解。另外,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部财务人员结构、目标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程度、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也是需要了解的背景资料。

在获得上述信息之后,还应对目标企业的会计政策和税费政策进行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现行会计政策、近3年会计政策的重大变化、现行会计报表的合并原则及范围;及近3年会计师事务所名单和近3年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目标企业的税费政策包括:现行税费种类、税费率、计算基数、收缴部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负担;关联交易的税收政策;集团公司中管理费、资金占用费的税收政策;税收汇算清缴情况。

(二)对目标企业具体财务状况的调查

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会影响到财务尽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而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企业本身内控程序是否完善有关,因此,一般情况下,进行尽职调查时亦应考虑内控程序的情况。例如可以通过访谈、画流程图等方法对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总体把握。在了解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之后,就可以对其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进行详细调查。

在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时,对货币资金除了核实它的真实性之外,还应该关注是否有冻结资金的存在。对应收账款要进行账龄分析、逾期账款及坏账分析、近年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要关注其是否被高估,另外对大额应收账款还应调阅销售合同。一般国内企业会将投资、开办费、前期亏损或待摊费用支出暂列其他应收款,因此在对其他应收款进行调查时,应具体查询有关内容,评析会计处理是否合适,并做出合适的建议会计调整。对存货的调查,应查阅最近一次盘点记录,关注发出商品、分期付款发出商品,找出积压、毁损、滞销、过时以及有变现问题的存货,确定提取的准备是否足够,查询存货的计算方法,确定计算方法是否合适。进行长期投资调查时,对控股企业要验证其投资比例及应占有的权益,对参股企业了解其投资资料。对在建工程则要了解工程项目预算、完工程度、工程项目的用途,是否存在停工工程等。固定资产的调查,土地房屋则通过包括审阅房屋、土地的产权证明文件,如土地证、房产证等来调查,对机器、设备则要查询有否应报废或需要提取减值准备的机器设备,另外调查人员还应关注折旧提取的方法是否合理,折旧率是否反映固定资产的消耗情况和使用年限,折旧是否按照设定的折旧提取方法和折旧率计算已入账。对无形资产的调查,则要分析无形资产的种类及取得途径、无形资产的寿命、计价依据。而对于银行贷款的调查,调查人员应取得和查阅明细表,明细表应注明利率、还款期、抵押、承诺等情况,还应查阅贷款合同,了解有否资产抵押和担保等情况,还应测算贷款利息是否已足额提取,并已入账,并查阅是否违反贷款合同条款的情况。对应付账款,调查人员应取得明细表,并应分析应付账款周期、供应商分布情况。为了防止目标企业存在有未入账的负债,调查人员还应查阅期后付款凭证,查阅董事会、股东会会议记录,与有关律师尽职调查工作配合,分析对应付税金的调查,应取得各项应付税金变动明细表,并询问各项税种是否均已如期申报、完税,询问是否漏报、虚报、少报的情况,查阅与税务机关的往来书信文件,分析所交税金是否合理。

对反映目标企业盈利能力的销售收入及成本进行调查时,调查人员应计算近几年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成本、毛利率的变化趋势,近几年产品结构变化趋势,目标企业大客户的变化及销售收入集中度,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的区别及对利润的影响,成本结构、发现关键成本因素,并就其对成本变化的影响做分析,对以上各因素的重大变化寻找合理的解释。对目标企业的销售收入分析,可按主要地区、主要产品、主要客户进行分类。结合上述的各项分析,可以对目标企业的过去和将来的盈利前景有所启示。对目标企业的三项费用分析,应按照费用明细表分析三项费用处理的合理性和未来走势与变化。对其他业务利润,调查人员应该了解是否存在稳定的其他业务收入来源,以及近几年数据。对投资收益的调查,调查人员应关注近年对外投资情况,及各项投资的报酬率。对营业外收支的调查应关注是否有异常情况的存在。

对目标企业的现金流的调查,调查人员应特别关注经营净现金流,并通过一些比率的计算来检验经营净现金流是否能满足融资活动的利息支出净额,并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寻找除销售收入以外是否还存在主要的经营资金来源,对经营净现金流的贡献如何。

篇2

为完善市直企业财务约束机制,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国资委决定开展市直有关企业财务管理情况摸底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加强市直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指导意见。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范围

本次摸底调查涵盖市直企业三个层面。(一)各集团(公司)本部财务管理状况;(二)集团(公司)对下属分子公司的财务监督管理状况;(三)各分子公司自身财务管理状况。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从了解企业财务基础工作入手,对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企业国有资产统计、综合绩效评价、财务预决算、财务动态监测、风险控制、利润分配、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重大财务事项审计等财务活动现状进行全方位调查。主要细化为以下十二个方面: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状况;

(三)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状况;

(四)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状况;

(五)企业应收款项管理状况;

(六)企业投资管理状况;

(七)企业对外担保及高风险业务管理状况;

(八)企业不良资产管理状况;

(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状况;

(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管理状况;

(十一)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状况;

(十二)财务总监工作运行情况。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及走访座谈两种方式对市直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各市直企业在详细填列调查问卷的同时要接受市国资委调查小组的实地走访。对集团(公司)下属分子公司的调查由各集团组织实施,调查内容及要求统一执行国资委调查通知。

四、工作要求

(一)请各市直企业在接到调查通知后组织成立调查小组并指派负责人,根据本公司现状如实填写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并依据调查问卷所列11个方面内容形成公司财务管理状况书面调查报告;同时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我委调查人员对你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走访调查;另外,各集团(公司)负责部署所属分子公司的调查工作,下发调查通知及问卷。

(二)请各市直企业对国资委加强和完善市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提出意见与建议,汇同调查问卷报告整理后一并上报。

篇3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会计人员基本情况。在所调查的企业中,会计总人数267人。其中:按学历分组,专科及以下142人,本科124人,研究生及以上1人。按职称分组,初级职称46人,会计师16人,高级会计师1人。按年龄分组,30岁以下112人,30-50岁150人,50岁以上5人。按专兼职分组,专职会计267人,无兼职会计。按是否持证分组,267人全部持有会计证。

(二)内部会计机构设置情况。在调查的49家企业中,有独立财务机构的企业49家;会计、出纳岗位分设的企业49家;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44家;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48家。

(三)会计基础工作情况。在调查的49家企业中,手工核算的有6家,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有10家,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有33家;钱账、账物分管的有49家;严格按照发票审批报销的有49家;建立企业成本内部控制制度的有49家。

(四)会计核算工作情况。按照会计制度设置使用会计科目的企业49家,设立明细账的企业49家,应摊费用本期尽摊的企业45家,应提费用本期尽提的企业47家。在所调查的企业中,缴纳税金为定税的10家,所定税金依据合理的企业10家;一般纳税人存在应抵未抵问题的企业11家;现金结算能做到日清月结的企业49家;采用借贷记帐法的企业49家;调查企业在提取固定资产折旧中,采用平均年限法的48家,采用工作量法的0家,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企业1家,采用年数总和法的企业0家。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素质偏低。我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这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中还存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业的财务管理职位一般都是由企业管理人员的亲属担任,这些管理人员中较少的人是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的财会人员,具备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仅占6.4%,业务素质和相关的技能水平低下,不能很好地完成会计的相关工作,进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规范不甚了解,这也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财务会计工作对于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需要人们掌握专业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财经法规相关知识、管理基础知识、会计专业知识及会计电算化知识,而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有对数据分析判断的能力、人际沟通交流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将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等。这些专业知识要求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必须是专业人才,否则该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将会大大降低,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决策,限制企业的继续扩大与发展。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部分中小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内控制度很不健全,调查结果显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即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一是各级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与内控制度的建立没有严格履行其监督职能,疏于指导和监督,这是主要原因;二是中小企业一般受业主一个人支配或几个人支配,从管理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讲,都不愿意建立严格的控制制度;三是目前中小企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如一人说了算,人事政策上重忠诚轻才能,经营管理不规范,员工社会保障上缺乏安全感等,使之不愿招聘或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且很难留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

(三)会计核算能力差,财会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的核算能力是会计基础能力当中最重要的一种,会计部门的设置对会计核算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会计部门设置严重影响会计的核算能力。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组织层次结构少,没有专门合理的会计部门,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差,经常出现账目混乱、资金流向不清等问题,有的家族企业还存在企业资产划分不明确的问题,会计工作人员难以做到企业财产的正确划分,不能根据企业财产的具体情况做好账目的核算工作,企业的会计人员工作难度十分大。我国的中小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领导部门和相关的管理部门没能对会计工作形成有效的监督,使会计工作十分混乱,经常会出现会计工作失误的现象,这种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设置独立的会计部门,明确会计职责。中小企业的相关领导应该对会计工作加以重视,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管理中,设置专门的、独立的会计部门,明确会计职责,充分实现会计部门的职能,要认清会计部门的设置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领导还应该进行一些合理的会计工作方面的改革,通过一些好的待遇和条件吸引优秀的会计人员到企业中工作,强化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大执行力。随着我市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逐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财务制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等,摒弃企业创业初期依靠经验进行管理的模式,建立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相互制衡的权利分配和决策机制代替家族制管理,用各项具体的制度来体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思想。

(三)将会计核算标准化,加强会计监督。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下大力气根据本企业自身的情况,设置一个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在进行企业汇集核算工作的同时,依据标准进行会计的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的会计工作的时候,要制定相应的每日、每月的自检工作,企业资金的调动等要按照相对应的审批程序来进行,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层层把关,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失,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我国的相关部门也应该重视对中小企业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并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并指导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对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与中小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沟通,及时整改,促使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向着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监管,对会计工作中的各个流程都予以监督,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使会计工作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篇4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

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是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最具有活力和最具有潜力的企业群体,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国家中重要的因素,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为出发点,分析该类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在案例企业试用,进一步完善后应用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力。

1.2 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本研究项目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个案研究以及归纳等方法,了解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使企业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普遍存在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弥补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后应用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做出中小企业相关调查问卷及分值表(分值5分为满分)。(表1)

2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

根据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调查问卷及分值表可知:我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平均分为2.54分、合理的资金管理方面平均分2.6分,经济责任制完善情况平均分为2.5分,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情况平均分为2.6分,财务人员学历要求方面平均分为2.75分,财务人才易流失方面平均分为3.02分,融资渠道广泛的平均分为2.67分、合理资本结构的平均分为2.56分,由此可知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融资渠道等方面都不尽人意,而且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下面根据调查中发现的中小型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2.1 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1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监控能力不强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在财务处理这方面显得十分混乱,比如项目研发的费用和费用的归集划分的很不明确。从1998年开始政府开始鼓励我国的高新创新技术的发展,并且陆续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来保证中小型企业的稳步发展,比如,2003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家法政委、财政部、科技部、等12部政委在2007年的《关于支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科技部在2014印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以及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很多的科技中小型企业在关于研发费用上面处理的非常不合理,比如研发费用的核算在管理的二级科目中处理,把一些和研发无关的费用也算到研发费用,或者是把多个研发项目的费用归集到一起等等。这些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严重影响企业申请政府优惠政策的顺利通过。

财务管理存在于中小型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之中,就目前以陕西省的调查发现,目前存在一些小型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处于记账的阶段。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对资金的活动和资金关系处理以及事后控制方面明显存在严重的不足,科技创新是这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那么就需要中小型企业把投资方向放在科技创新投资方向。

2.1.2 融资路径不顺畅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血液,因为现在科技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科技中小型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自己产品研究开发的速度,提高自己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需要巨额的资金,同时技术创新之后带来的企业迅速发展又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撑,因此仅仅依靠企业自己的资金完全无法满足企业技术的创新积极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型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风险,再加上我国市场上市的门槛非常的高,以及证券市场的容量不多,中小型企业很难和资本市场融资。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小型企业中的资产都是都技术专利等无形的资产,很难用作抵押贷款,因此通过和银行融资这条路也走不通。因此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采用了股权融资或者债券融资这一策略,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发展。

2.1.3 财务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的流失往往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在这个世纪企业之间人才的争夺也来越严重。由于在高科技方面的财务人才往往是供不应求,虽然中小型企业为了招聘到高技术的财务人才,在薪资方面也是不断的提升,但是这也阻挡不了每年中小型企业中人才的流失,企业之间互相挖墙脚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财务人才的流失不仅让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付出毁于一旦,也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科技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2.1 很多的中小企业起步晚,规模比较小,为了节约资金,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原来是技术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识薄弱。他们往往把精力放在技术的研发上面,完全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负责资金的使用和费用报销的部门,在科技研发过程当中忽视让财务人员参与,导致在资金的投入方面没有计划性,在技术开发的过程当中,也没有很好的监督和控制,严重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让财务管理丧失了在企业中的地位。

所以企业就需要规范好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做好资金使用,资金控制,以及在技术研发过程当中费用的全面预算,让财务管理部门参与技术研发项目的整个过程,做好事前计划,事中监督,事后核查的工作。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培养一支高素质财务管理的团队。

2.2.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企业自身的资金以及债券融资和政府的扶助资金。中小型企业的创业资金有限,而在企业初期的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比较大。比如在场地的选择,研发设备的购买以及招聘人才。这样导致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非常少。虽然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扶助政策,但是国家的扶助资金的申请往往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解决不了中小型企业在建设初期的燃眉之急。在银行方面,由于考虑到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高风险,且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信用状况不明确,很多银行都不愿意把钱贷给中小型企业。另一方面,我国上市条件过于苛刻,忽视了中小型企业的成长潜力。

科技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应该加强本身筹集资金的能力,积极开发出各种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组织管理的水平,加强把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利用好国家扶助中小型企业的政策。努力争取获得国家科研课题的扶助和创新基金的支持。中小型企业规范好企业在研发项目的的核算。积极申请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项基金,最大限度的获得国家的各种政策。加强自身的素质和努力提高自己企业的盈利状况,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2.2.3 财务人才的流失有企业内部管理、员工发展和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型企业应该树立好正确的财务人才价值观和知识效益的理念,把以人为本的信念加入到企业文化之中。重视对财务人才培养的投资,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还可以用“年终奖”“股份制”等措施来留住企业的财务人才。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3 结束语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在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本篇文章能给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莫苗苗.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策略的研究[J].财视频道,2011(4):41-42.

[2]陈妙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探析[J].新财经,2012(5)166-167.

篇5

Abstract: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capital operation is a major managed object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o we should maximize the rol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normative financial system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 s development.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a value management, is a kind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ctivity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ness, including fund-raising management, investment management, equity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etc.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创新;经营管理型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financial system;finan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business management type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24-02

0引言

目前企业主要问题是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很多企业着眼于企业的经营运作,以销售为衡量企业的目标,忽略了财务内部管理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资金运作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为此本文经过对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被调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被调查的企业是一家生产型的私营企业,座落于具有“铝材之乡”的横岗黄金地段,是一家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铝材企业。该企业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有10多人,职责分明,分别设置记帐人员、出纳人员、会计人员、应收帐务管理人员、应付帐务管理人员。每月末进行结帐处理,上交月度各财务数据分析,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给管理决策人员。每两个月对各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企业财务、销售报告,分析其财务状况、销售状况及各部门相关数据。通过每月的报告及分析使企业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企业对财务状况有更新更及时基本的了解。

2健全的财务管理

规范的财务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是:做好各项财务收支计划,对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控制、监督、核算、分析和评价工作,管好用好资金,保证资金和财产的安全,有效利用企业的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上要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

2.1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企业设立财务部。财务部设经理、会计和出纳岗位。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财务人员应当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和财务信息。除法律规定和企业主管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企业的财务信息。

2.1.1 A财务部经理的主要职责是:①主持财务工作,完成各项会计业务工作;②制订财务计划,搞好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核算经营成果、定期提供数据、资料和财务分析报告;③负责编制会计报告,主持清查财产;④执行财经法令、制度、决定,坚持原则,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⑤制订企业财务预、决算方案,提供本年度财务及分析报告,同时提供次年的财务预算报告;⑥组织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向企业主管提交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⑦组织制定企业的年度、季度财务计划;⑧组织进行必要的财务预测和风险分析,组织资金筹措;⑨进行成本费用预算、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企业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⑩加强企业的资金运用管理,并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11}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组织监督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组织定期、不定期的审计、检查工作;{12}完成董事会、总经理交付的其他工作;{13}监督检查资金、费用开支及财产管理,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及账表、单据,杜绝贪污、浪费及不合理开支。

2.1.2 B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是:①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按期报账;②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公司财务、成本和利润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效果,及时向财务经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企业参谋;③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④完成财务经理交付的其他工作。

2.1.3 C出纳员的主要职责是:①贯彻现金管理制度,把好现金收支关,根据稽核人员签章的凭证复核,办理款项收付。库存现金保持在规定的限额内,超过部分要及时存入银行。不得以白条抵冲现金,更不得挪用现金;②及时办理银行结算业务,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准出借银行账户;③建立健全现金、银行各种账目,根据已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并结出余额。现金账余额要每日与库存现金核对,做到日清月结;④妥善保管各类空白支票、空白收据。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要设立专门的登记簿登记,认真办理领用注销手续;⑤配合会计作好各种账务处理、编制未达账调节表;⑥完成财务经理交待的其他工作。

2.2 资金筹集与资金管理①资金筹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是财务管理的起点。企业根据发展的需要,应对资金的需求进行预测,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同时,对资金成本进行分析,并根据可能选择最佳的筹集方式。②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及时筹集资本金。资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次筹集。投资者未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的,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可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③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吸收投资者的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资不得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20%。因特殊原因,需要超过20%的,须经工商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但是最多不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30%。企业不接收投资者已设立有担保物权及租赁资产的出资入股。④企业筹集的资产金必须由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出并出具验资报告,由企业据以发给投资者的出资证明书。⑤企业的资本金在生产经营期间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投资者按照出资比例或者章程、合同的规定,分享企业利润和承担亏损。⑥银行账户必须按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只供企业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出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他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等。⑦银行账户与账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同时,银行账户印鉴实行分管并用制。财务专用章由财务部经理或主管会计保管,私章由出纳保管,不准由一人保管使用,保管外出时可委托他人代管。⑧严禁任何空白支票未用先盖章。使用时必须填最高限额、日期、用途、领用人签名等。⑨银行收支款项,应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不准多笔汇总记账,也不准以收顶支后记账。企业应按月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未达账项,应编制调节表逐笔调节平衡。⑩办理信汇、电汇、票汇、转账支付等付出的款项,一律凭领用支票审批单办理,领用支票审批单应随付款凭证一并入账。{11}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控制现金的支出结算,一般不直接支付现金。一切现金收支,必须有合法的凭证作依据。{12}现金日记账必须设立固定账本,严禁有账外账,严禁私设小金库。{13}企业财务主管每月终必须会同出纳员盘点库存现金,保证账实相符。{14}严禁将企业公款存入私人账户或以私人名义用企业公款购买股票、债券,以及以私人名义用企业公款进行其他经营活动,违者以挪用或侵占公司资产罪论处。{15}严格控制员工临时借款。员工临时借款,主要用于出差、购买公用物品、业务招待费。私人借款一律禁止。{16}企业应建立资金运用及回笼情况的跟踪制度,要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到期的债权,要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催收,发现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并上报企业财务部备案。{17}企业必须加强对发票的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对发票的保管、登记、领用清理、核对工作。已开出的发票,要及时交付给对方;严禁为其他单位和个人代开与企业业务无关的发票,否则对当事者处以发票面额30%以上的罚款,情节严重者要追究法律责任。

2.3 流动资金的核算①经管债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账目的财务人员应经常清理各账户款项,定期与有关单位核对余额,经常向部门主管汇报债权清理情况,督促经办人员及时结清和收回债权。②企业应按当年未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应收款项的余额计提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纳入管理费用。③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确认坏账损失,即: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和担保人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部分。其次,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账款。④严格坏账损失的控制及审批程序。企业若发生坏账损失时,应先书面报告企业财务部初审、财务部经理复审,经企业总经理批准同意后方可冲账。如因个人责任造成坏账的责任者要视情节分别给予经济、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⑤存货的计价方法按规定执行。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不仅赋予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利,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观念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立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

3.1 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在科技创新和其成果转化过程中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成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调整为:在保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取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的良性结构知识流。

3.2 做好企业财务关系的创新企业财务关系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因此,企业决策阶层及财务人员应当从企业奖励制度、人事选拔等方面去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这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因此成为企业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3 做好企业筹资管理企业在筹资决策时,在筹资渠道与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把视野放在国际资本大市场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资源和融资方式。更重要的一点是知识、技术创新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源已成为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价值最大化已从过去以资本筹资为主转向以无形资产筹资为主。

3.4 做好企业收益分配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共享资本收益。其中,物质资本的提供者提供财务资本,凭借资本所有权分配企业收益;直接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直接赚取工资收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组织指挥生产,经营企业,不仅获得工资收入,而且也凭借管理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一方面获得工资收入,另一方面也要凭借技术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3.5 做好财务指标的分析反映知识价值的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必然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篇6

【关键词】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战略;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153-03

【作者简介】唐丰收,浙江万里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浙江宁波315100)

现有对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仅局限于规范性很强的理论分析,结论基本上是中小企业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务战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试图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未来几年总体倾向采取什么样的财务战略及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调查方法是在宁波市经贸委举办的EMBA研修班上发放问卷。该研修班的学员都是中小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这些企业都是被宁波市经贸委认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调查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每个企业一份),收回有效问卷54份。在调查对象中,董事长占65%,总经理占20%,财务副总经理占5%,非财务副总经理占10%。

一、样本情况

1.样本行业分布。被调查的54个企业基本上属于工业企业,其中机械类企业26家(占48%),电子类企业16家(占30%),纺织类企业8家(占15%),其他类企业4家(占7%)。

2.样本的成长性分布。调查分别从资产规模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等三个方面考察被调查企业三年以来的成长性(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80%以上的企业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处于增长较快或很快的成长区间,说明绝大部分的样本企业三年以来,在规模和效益上,一直都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

二、关于经营战略

财务战略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为了分析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适配性,有必要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调查从企业战略意识、企业未来5年经营战略方向、企业未来竞争策略选择等三个方面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战略。

1.成长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较强。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54家中小企业中,有45家企业有3年以上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占84%,仍有9家企业还没有制订3年以上的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占16%。发展规划是战略意识具体化,我们认为,对未来有没有制定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反映企业战略意识的强弱。84%的被调查企业都制订了3年以上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说明总体上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战略意识比较强烈。当然,在经营环境变化节奏加快的今天,还有16%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没有制订长期的发展规划,这一状况不容忽视。

2.专业化经营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几年的主流经营战略。调查发现,97%以上的企业目前仅从事某一种产品(业务)经营。当问到未来五年内经营产品(业务)的选择时,有19家企业选择“专门在现有产品(业务)内从事经营”,比例为56%;有11家选择“逐渐扩展与目前产品(业务)相关的领域”,比例为32%;有4家企业选择“在几个与目前产品(业务)不相关的领域扩展”,比例为12%。这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坚持的总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专业化发展战略。

3.差异化竞争策略成为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选择。企业竞争的策略主要有“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调查发现,对于未来五年企业竞争优势的定位,有75%的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其中有28家企业选择“产品创新差异化战略”,占51%,有13家企业选择“产品质量差异化”,占24%;而前两者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有9家企业选择“低成本优势”,占17%,有4家选择“营销差异化”,占8%。调查结果说明由于竞争环境的变化,多数成长型企业的竞争策略取向通过提高技术研发能力的途径,实现产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近年来,宁波市的中小企业在民工荒、能源紧的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与能源成本不断上升,过分依靠成本优势的竞争策略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提高技术、改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变一直以来所依赖的低成本优势,这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观念和战略上可喜变化。

三、关于投资方面

投资战略是财务战略的核心。根据企业投资方向的重点不同,可以将投资战略分为内涵投资战略与外延投资战略。前者是围绕内涵扩大再生产,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投资,包括在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开发,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的投资。后者是围绕企业外延扩大再生产,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的投资。

1.成长型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内涵式投资。为了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未来五年的内涵投资情况,我们设计了问题:“贵公司在未来五年内,主要在以下哪些方面加大投资(限选三项,并按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调查结果表明,①技术改造、开发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内涵投资的重中之重:67%的企业将技术改造、开发列为第一位的投资,30%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二位的投资,10%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三位的投资。这与大多数企业将未来的竞争优势定位于通过提高技术能力的途径实施产品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是一致的。②健全管理制度也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内涵投资的一个重点:19%的企业将健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投资列为第一位的投资,16%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二位的投资,15%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三位的投资。通常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初期,往往不太重视管理制度建设,随着企业的成长,管理滞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意识到该问题,在未来打算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③对员工培训的投资也是未来几年成长型企业内涵投资的重要部分。说明在产品、技术、服务等被要求不断升级的外在环境的压力下,成长型中小企业意识到员工素质、技能的改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开始重视通过员工培训,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总之,大部分企业在未来五年内,主要投资于技术改造、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员工培训,这说明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内涵式投资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主流。同时,内涵投资的这种偏好顺序也体现了中小企业未来对竞争优势的选择:技术能力和质量差异化。

2.成长型中小企业外延式投资战略的偏好

(1)绝大多数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选择扩张型的外延式投资战略。我们设计了问题:“贵公司未来五年内是否会加大外延式投资?如果加大投资,贵公司未来的外延式投资主要采

取何种方式?”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外延式投资战略的特点。调查表明,97%以上的企业在未来五年都会加大投资,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对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形势看好,因此,采取了扩张型外延投资战略。

(2)成长型中小企业外延投资方式的选择体现出其与经营战略的一致性。对于投资方式策略的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在企业现有基础上,直接扩大生产规模”,有39家企业,占72%;排在第二位的是“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有10家,占18%;排在第三位的是“通过参股,投资其他行业”,有6家,占10%。这种结果表明,无论是通过直接扩大规模还是通过并购扩大生产规模,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坚持“专业化”经营战略。在如何扩大规模上,多数企业选择“在企业现有基础上,直接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是通过并购途径来扩大规模。原因可能在于,并购的投资策略尽管有利于迅速扩大规模,节约现金流,但会带来相应的整合成本。只有当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增强时,通过并购,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对成长型企业更有利,风险更小。总之,调查结果表明,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战略在整体上与其经营战略是吻合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选择与其专业化经营战略相一致的“在企业现有基础上,直接扩大生产规模”或“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策略。

3.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战略决策程序日趋民主,有助于提高投资战略的科学性、准确性。投资决策是关乎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中小企业的产权通常是高度集中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这常常导致决策过于集中、独断。因此,决策过程的民主性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调查发现,有60%的企业(33家)在重大对外投资决策时,采取“董事长提议,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然后下达执行”的方式。当然,还有20%的企业(11家)采取“直接由董事长决定,下达执行的方式”。采取其他方式决策的占20%。在投资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于重大的投资决策采取个人拍脑袋、独断的决策方式,很难保证决策的科学、准确程度。

四、关于融资方面

1.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需求;技术改造、研发也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需求。我们设计问题,“贵公司有融资需求吗?如果有,希望通过融资来解决哪些问题?(限选三项,并按照其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需求主要是用于扩大生产,63%的企业将扩大生产列为首要的融资需求,30%的企业将扩大生产列为第二大融资需求。这是大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实行扩张型外延投资战略的必然要求。值得注意的是,30%的企业将技术改造、研发列为第一大融资需求;65%的企业将技术改造、研发列为第二大融资需求。这说明,一方面成长型企业的技术改造、研发动机比较强烈,另一方面成长型中小企业还存在缺乏技术改造、研发资金的现实问题。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体现了它们未来的投资战略。比如,不少企业需要资金用于技术改造、研发,这是与上述成长型中小企业内涵投资战略重点选择是一致的。

2.向银行借款是成长型中小企业首选的筹资方式。我们设计问题“贵公司在筹资时,会依次选择哪些筹资方式?”。调查表明,向银行借款是首选的筹资方式;其次是吸收外资。56%的企业将向银行借款列为首要的融资方式;26%的企业将吸收外资作为首要的融资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原因,我们设计问题“在需要长期资金时,贵公司是否愿意通过让出一定股份的方式获得?”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让渡企业控制权来获得资金的意愿程度。调查表明,表示“愿意”的只有16家,占31%,“无所谓”是8家,占14%,占“不太愿意的”或“很不愿意”的有30家,占55%。这说明,大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老板因担心采取权益融资的方式会导致控制权的削弱而采取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而外资参股,通常对企业控制权不会构成威胁,因此,也受到一些企业的青睐。此外,调查还显示,绝大部分公司(占80%)在未来五年内还没有到股票市场中小企业板融资的计划,反映成长型中小企业对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方式不看好。也在表明,我国的股票市场(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板块)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增强其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3.绝大部分的企业有意识地安排长期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意识较强。相当一部分的成长型企业在筹资风险上选择低风险偏好。资本结构反映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偏好程度。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公司(有44家,占81%)有意识地使长期负债与公司自由资金的比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说明绝大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意识较强。没有该意识的有6家,比例是19%。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在经营战略上,成长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较强;专业化经营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几年的主流经营战略;差异化竞争策略(主要是通过技术差异化)成为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选择。

(2)在投资战略上,成长型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内涵式投资;绝大多数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选择扩张型的投资战略;投资战略决策程序日趋民主。

(3)在融资战略上,向银行借款是成长型中小企业首选的筹资方式;绝大部分的企业有意识地安排长期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意识较强。

(4)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在整体上与其经营战略相吻合,如对外部投资方式选择体现专业化经营的经营战略;内涵投资战略的重点体现了企业对未来竞争优势的选择。

(5)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体现了与竞争环境的适应性。调查表明,技术改造、研发、健全管理制度、培训员工的内涵投资战略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现有或未来的经营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筹资战略也体现了投资战略的要求

(6)中小企业在实施财务战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部分企业的战略意识较弱。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尚待提高;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信心不足。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战略实现遇到困难。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不足。

2.建议

(1)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管理与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与技能的培训。较强的战略意识与战略管理技能是中小企业经营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调查表明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战略意识较弱,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关对经营者战略意识与战略管理能力的培训活动。

篇7

摘要: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日益增多,与并购相伴而生的尽职调查成为了企业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在现阶段,企业开展尽职调查活动的水平还不高,无法为并购活动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有时甚至还会为并购活动埋下失败的伏笔。而高质量的尽职调查,一方面能够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另一方面又可以明确提示风险,从而为并购活动的顺利实施以及后期的并购整合奠定成功基础。本文通过企业具体并购案例尽职调查分析,针对尽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从而阐述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及风险,以期为并购者的并购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企业并购 尽职调查 风险探析

一、企业并购与尽职调查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一种经济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迅速发展壮大的一种主要形式。并购战略具有独有的优势和潜在收益,可以帮助并购企业迅速进入某一从未涉足的领域,从而更快地捕捉到最新的商机。根据经济学理论,并购能够创造经济价值,并购双方能够通过并购优势互补,获得“协同增效”。

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又称谨慎性调查,一般是指并购企业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一切与并购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企业并购是一项涉及经济政策、财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尽职调查是并购交易的重要环节,是并购成功的前提。

“并购失败”的界定主要有两种标准:第一种以并购方是否实现了对目标企业的顺利接管进行评判,若并购过程中遇到各种阻碍而中途停止,即“并购失败”;第二种以并购后目标企业能否实现预期盈利目标为依据进行判断,若并购后未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则被认定为“并购失败”。

本文通过企业并购失败之案例,重点探讨并购后目标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盈利目标而导致的“并购失败”,并详细分析企业并购中财务尽职调查存在的风险。

二、案例导入

某集团公司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分析认为近年来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健康体检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巨增,预计未来3―5年将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于是拟涉足健康体检领域,目的是获得“协同增效”,创造经济价值。通过前期的调研、筛选确定目标企业,该目标企业是一家中小型的健康体检集团,并购前股东全部为自然人,实际控制人为一人。拟并购时该健康体检集团在国内多省设有健康体检中心,并拥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总部设在某大型城市,并在该城市拥有多个较成熟的健康体检中心,在并购企业提请并购意向时,该体检集团仍有三家体检中心筹建中。并购企业认为目标企业拥有一定的规模,并拥有较为成熟的复制模式,按照计划成功收购后,3年内在全国新设30个体检中心,每个体检中心预计年盈利额1 000万元,根据目前体检中心行业盈利情况及集团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同时考虑该并购企业集团自身的员工的体检人数,能够实现预期利润指标,并购完成后,并购企业将拥有85%的控制权,原所有自然人股东共拥有15%的股份。

并购双方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经过长达两年的协商最终达成并购协议,但是并购后目标企业并未能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无论是财务整合、人力整合还是效益整合方面均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并购企业以转让的方式出售目标企业,从而以并购失败而告终。

三、案例分析

(一)尽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探析整个并购过程,不难发现,并购企业的并购行为在尽职调查这一重要环节中存在诸多纰漏,主要表现为:

1.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目标企业及其各分子公司自设立以来未进行任何财务相关审计,财务管理比较薄弱,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企业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税务风险意识比较淡薄,财务资料保管不完善、不完整,甚至部分重要财务资料、会计凭证丢失。部分电子账套和会计凭证、会计基础资料由于财务人员的频繁变更无法查找,存在财务遗留问题无法追踪审查,影响尽职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财务人员频繁变更,离职财务人员未及时装订财务基础资料,导致原始票据的遗失、原始票据无法与记账凭证关联。但为了加快项目并购,完成当年的并购目标,并购企业认为此次并购的目的是获得目标企业未来经济价值,其看重的是目标企业成熟的复制模式、未来的发展前景,双方协商收购价格采取未来市场收益法,认为财务人员及财务管理人员基础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并购后财务整合、管理整合得以完善,因此对于财务尽职调查阶段中发现的部分资料遗失事项,因其不影响并购价格而暂缓追查。

2.尽职调查显示,目标企业虽在多个城市设立健康体检中心,但设立的法律主体是合伙企业,股东的个人资金与企业资金的界限不清晰,存在股东严重挪用企业资金的现象,股东个人资金与企业资金往来频繁,且无相关的银行票据作为依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收益无法在账面完整体现。并购企业认为考虑前期目标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只要目标企业原股东能够提供合理合法的证据,证明相关资金支出用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可以根据原股东、财务提供的单据作为股东与企业之间的往来进行账面价值的调整,但由于目标企业设立的时期较长,部分资料已经遗失,只要能够合理证明即可,因此目标企业原股东提供了大量的收据、单据,因收据、单据企业账面无法核查支付记录,同意在尽职调查时作为原股东借款进行确认。

3.此次并购意向发生前12个月,目标企业吸收其他自然人投资者的投资,但前次投资意向仅限合作协议,新的自然人投资者未进行尽职调查、财务审计等一系列风险评估活动。在尽职调查中,并购企业发现其他自然人投资者投入的投资款部分大额资金汇入目标企业原股东个人银行卡账户,原股东提供了汇入银行对账单;同时,截止到并购企业尽职调查期间,其他自然人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未全部进行账务处理,部分资金增加了注册资本,但是账面实际投资比例与签订的合作协议比例不一致,扣除转入原股东个人账户和企业账户资金外,存在实收资本未全部到位情况。同时目标企业原股东认为,自然人投资者汇入其个人账户的资金已全部用于在建体检中心的建设资金,并提供资金汇出证明及银行对账单复印件,同时原股东认为,其他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已全部到位,未到位的部分,已垫付在建体检中心的建设资金和垫付外省一体检中心的日常经营活动。并购企业同样认为其属于财务信息不完整、财务基础薄弱的问题,能够通过适当的会计分录进行调整,可以在并购完成后通过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的整合得以改善。

4.调查发现正在筹建的三家体检中心支出资金,款项从原股东个人银行账户汇入体检中心另一合伙股东(由于是合伙企业,其不属于目标企业集团公司股东)银行卡账户中,转账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无法提供转账凭单;同时尽职调查发现,筹建体检中心的款项支出部分为现金支出,无法提供任何购买合同及银行支付记录;并购企业认为正在筹建的体检中心还涉及另一股东,股东之间会有相互制约的机制,目前还处于筹建阶段未进行建账,待项目完成并购后统一管理。

(二)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

对尽职调查中存在的上述行为一一分析后笔者发现,并购失败是一种必然,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无视“信息不对称风险”是此次并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所谓信息不对称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对目标公司的了解与目标公司股东、管理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等问题,从而使并购企业以错误为导向而导致并购失败。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目标企业很容易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向并购企业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甚至杜撰有利的信息。目标企业作为一个经济要素综合体,极具复杂性,并购企业很难在极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本案中目标企业财务资料保管不完善,部分重要资料丢失,并购企业无法了解目标企业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可能存在目标企业股东为了获得并购收益,利用财务自身薄弱的缺点,变缺点为优势,故意隐瞒重要的证据从而使并购企业在尽职调查中无法获取最真实的情况,导致对并购价值进行错误评估,从而存在评估价值风险。

2.弱化“评估价值风险”导致并购风险失控。企业并购价格的确定一般包含两个阶段:一是目标企业评估价值,二是评估价值基础上的价格谈判。并购价格是并购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价值评估是价格谈判的主要依据。无论企业采用市场收益法还是其他定价方法,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评估价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客观、公正地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是定价风险控制的关键。本案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的主要风险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如前所述,目前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较低,目标企业股东只提供了大量收据、单据证明为目标企业垫付的资金,而其是否从目标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并未提起。虽然并购双方协商价值采用市场未来收益法,目标企业未来价值与其账面资产表面无关,但并购企业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目标企业一旦并购成功,账面的债务即对原股东的欠款将并不会随并购业务的发生而消失,从而导致并购成本增加。同时,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评估价值的基础,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之所以存在风险,是因为企业可能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差异进行财务欺诈,从而造成评估价值偏离真实价值,为并购后的整合和预期价值实现埋下隐患。

3.对舞弊背后的风险认识不足。目标公司总体财务信息质量和管理层财务舞弊是整个财务尽职调查中至关重要的方面,目标公司在向并购企业阐述商业模式和成长前景时,并购企业不应忽视前景的根基,快速增长背后可能是关联方交易制造的“数字”游戏。换句话说,并购失败源于对舞弊背后风险的漠视。舞弊是一个很宽泛的法律概念,财务尽职调点关注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行为。同错误不同,欺诈舞弊是主观的故意行为,一般会有刻意隐匿事实的情况,欺诈舞弊可能会牵涉管理层、员工或第三方。有专业机构调研发现,和人们往往认为欺诈舞弊活动是由底层员工进行的观念相反,那些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欺诈舞弊活动超过90%的情况是由高级管理层进行的;涉及管理层擅权的欺诈舞弊活动往往会对财务报表造成最严重的财务影响。

总体的财务质量代表的是一个公司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最终体现在财务报表中。笔者认为,并购企业在尽职调查中,认为并购的是企业未来的经营模式,而忽略了财务追查,在恶劣的财务质量的影响下,如果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追查,则能有效规避财务尽职调查风险:一是高管访谈。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其他管理人员的沟通是了解公司总体财务信息最有效方式;二是评价公司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三是穿行测试,通过对比个部门信息、各分子公司信息及收集外部信息,相互印证获得充分有利证据;四是跨部门的信息比对。

4.并购企业的情绪性和盲目性是导致并购失败的又一诱因。纵观整个并购过程,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自身条件分析不到位,对目标企业所处的行业及目标企业本身的了解不够充分,造成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并购双方没有充分认识到并购是企业双方的事情,一味追求自身业绩的完成而忽视双方合理的沟通与协调,最终导致并购的失败。

四、结论

本案中,虽然并购企业在财务尽职调查中发现上述种种疑点问题,由于并购企业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态度及并购企业的特殊性质,并购企业迫于压力还是如期实现了并购,并支付了并购价款办理完毕相关的并购手续。但是在并购完成后,上述问题逐一暴露并对整个并购产生影响,在与原股东存在较大分歧的情况下,过分低估整合中的复杂问题以及最终没能开展有效的整合导致并购交易的最终失败。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此次并购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在财务尽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即尽职调查风险,而此类问题并没有引起并购企业在签订最终并购协议之前得以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并购失败。

企业并购的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并购活动的失败,其中,尽职调查处于基础和前提的位置。事实上,成功的尽职调查活动将使企业有效识别和规避并购风险,从而使企业并购活动效率和成功率极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凯.风云并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唐坤.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尽职调查研究[J].商业会计,2013,(4).

[3]杨鉴淞,刘严萍.不完全信息下的企业并购[J].商业研究,2006,(21).

篇8

财务因素的调查不仅仅局限于对企业进行表内的调查,一个严格的、完整的、科学的、程序化的调查体系应包括表外和表内两个层面。对中小企业和集团公司的财务因素调查又有所不同,在此先谈谈如何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因素调查。

担保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所以应该用审计的高度对企业的财务因素进行评价,而又不仅仅是对贷款企业进行会计基础制度的审计,而应在更高,即风险审计的层面进行评价,但又不是从会计基础制度的审计到风险审计的飞跃,而是应该都侧重,这并不是均衡论,其中风险审计应更重要些。

对表外财务因素的调查:

一、内部控制的测试及评价

(一)通常先进行广义上的测试及评价。广义上即看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可以从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等方面人手。(见表1)

(二)具体经营活动的测试与评价(见表2)

二、对企业所需资金预算的评价(见表3)

三、对贷款企业财务信用的评估(见表4)

对表内财务因素的调查分析:

基于担保机构的特殊性,对贷款企业既要有信用分析,又要进行收益分析和经营管理的分析。依据贷款企业的基本活动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三类。分析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四种。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需要把整个财务报表的数据重新进行组织,分成偿债能力的信息、收益能力的信息、财务风险的信息、投资报酬的信息等若干部分。把财务报表分析仅仅理解为“分析”是不正确的,它不仅需要分析,还需要综合。所谓“综合”,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下面就从担保机构的角度谈一些个性的东西:

一、在分析前要确定分析贷款企业的报表是为了回答以下问题:

贷款企业为什么需要额外筹集资金?

贷款企业还本付息所需资金的可能来源是什么?

贷款企业将来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借款?

贷款企业当前和长期的收益水平高低,以及公司收益是否容易受重大变动的影响?

贷款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如何?资本结构决定的风险和报酬如何?

贷款企业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处于何种地位?

贷款企业是否能有效的进行持续经营?

二、在对贷款企业进行报表分析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的一般原则: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结论先行,搞数字游戏。

要全面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反对片面的看问题,要兼顾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经济问题与技术问题;外部问题与内部问题。

要注意事物的联系,坚持相互联系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要注意局部与全部的关系;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关系;报酬与风险的关系。

要发展地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要注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坚持定量为主。定性分析是基础和前提,没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质、趋势和其他事物的联系。定量分析是工具和手段,没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数量界限、阶段性和特殊性。财务报表分析要透过数字看本质,没有数字就得不出结论。

成本效益原则。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是否其有足够的重要性,值得花费的成本是多少;相对与问题的重要性其分析结果需要的精确程度如何,是否值得下工夫使其更精确;不确定性分析是否必要,需要多少成本等。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步骤为:

明确分析的目的决定是否提供担保。

设计分析程序,分析人要根据可以取得的资料及分析人的习惯来设计分析程序。

收集有关的信息。

根据分析目的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分割开来,可以适当安排,使之符合需要。

深入研究各个部分的联系。

进一步研究各个部分的联系。

解释结果,提供对担保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篇9

1.1自从进入21世纪,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对于仓储专业的人才出现了非常大的需求。

尤其是具有专业操作技术型的人才。通过对2013年人才招聘网、51job和智联招聘等大型专业网站进行数据统计,并且从中筛选出208条与之相关的招聘记录统计出数据。涉及物流企业的招聘人数为447人,而其中有172人是有关仓储业务人员专业的,所占比例高达40%;而对于企业控制管理层的需求共有159人,其中74个岗位属于仓储业务范畴,所占比例高达46.5%;再看执行方面,共有288人的岗位空缺,仓储业务类就占到了98人,比例为34%。从以上种种数据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物流企业仓储人才存在着十分巨大的缺口。

1.2从供不应求的根本出发,仓储操作型人才的缺口

主要是因为社会对于该类型的人才培养不够。换言之,物流企业并没有给社会发出一种正确的需求信息,使其能够感觉到仓储操作人才的重要性。并且,在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对于高层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往往高于基层操作人员的培养,由于企业不能给出及时的反馈,所以导致了现在这种需求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2仓储人才缺口巨大的影响因素分析

2.1物流企业发展存在极大的区域差别,影响了人才的供应关系

2.1.1物流企业有很大的区域特征

所以不同城市的物流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也是不同的。下面,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例,对物流企业与仓储人才之间的供求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制造业的比重偏低,所以对于仓储型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物流行业和贸易行业两大领域;而上海和广州则偏重于制造业,所以对仓储型操作人才具有大量的需求量,而后才是物流行业和贸易行业。不同的行业其经营方式与企业特点都不尽相同,那么在仓储方面的管理与流程也是各有侧重点,所以其所需求的仓储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也不同。

2.1.2从企业内部开设物流仓储人才的培训渠道

物流企业在仓储人才方面的缺口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一项阻碍,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人才需求方面的问题,物流企业应当改变过去招聘的习惯,在保留原来积极从社会中吸收仓储型人才以外,还要注重企业内部人才的培训,为自身的提高创造更多的机会。

2.2企业对人才工作经验的要求与人才现状之前存在的差异

2.2.1从企业需求来看,企业越来越重视应聘者工作经验

在近些年的网络招聘中不难发现,各行各业都十分在意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尤其是物流企业,其208条岗位招聘信息中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工作经验的所占比例高达48%,从年限上分析,要求工作经验在5年及以上的为9%,3到4年的为1%,1到2年的为23%。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成为阻碍其人才招聘的一道障碍。

2.2.2仓储人才的理论性强,但实践性较弱

目前,社会上为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储人才中也包括那些刚从各大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具备仓储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论性较强当实践性较弱。因为课本上的知识是总结出来的普遍情况,并不能完全囊括物流企业运行时的各种状况,所以,这些人在进入企业初期并不能完全掌握自身的工作内容,对相关仓储系统和仓储管理系统认识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企业必须认清这一现实,不但要为该类人才打开企业的大门,更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实践环境。

2.3物流企业对仓储人才的“期望与感知”存在明显差距

篇10

【关键词】义乌外贸企业;翻译需求;翻译前景

Abstract:In Yiwu’s translation market, translators in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play the majority rol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Yiwu translation market has a promising future. There is a great need for part-time translators with junior college degree or above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negotiation ability, compared with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ranslation ability,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o translators. Besides, in translator’s view, broad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lso has great impact on translator’s qualifying the work.

Key words:Yiwu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translation demand;translation prospect

1.引言

近几年来,日益扩大的对外文化交流已在义乌催生出巨大翻译市场。义乌地区境外公司企业代表处1508家,商品辐射至2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际商贸城的经济外向度就高达65%以上,有常驻外商10000余人,每天有上万余名境外客商进入市场。(罗晓芳 2008)

在义乌的外向型经济中,外贸企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主体作用。其中,义乌外贸企业翻译人员疏通商贸纽带的作用更不容忽视,他们不但直接影响着客户、企业之间的沟通协商、贸易活动的成功与否,同时对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贸易合作往来、扩大经济活动领域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关于义乌外贸企业翻译人才方面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的翻译研究大多是基于全国翻译市场的情况,因此所陈述的问题和所得出的结论等都相对比较概括,并不一定适合某个特定地区(如义乌)的情况。(陈走明,陈群 2007)有少数本地院校对金华地区的翻译市场进行过实地调研,如义乌工商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他们的调查数据能反映当地翻译市场的一些事实,给相关人员或院校提供一定启示意义。但该两所院校的调研对象针对性不强,对于了解义乌外贸公司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存在局限。

因此,本文以义乌外贸企业及其翻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细致分析了解义乌外贸企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现状。这样不仅可以为高校制定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学生就业定位提供参考,(邵张子,陈科芳 2009)同时,一定程度上给在岗翻译工作者及其他相关人员一些启示作用,以最终实现本地翻译人才的顺利供给,本地经济的加速发展与繁荣。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分为两类:(1)外贸企业;(2)在外贸企业专任或兼任翻译工作的职员。根据调查对象,分别设置两份不同的调查问卷。

2.2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现场访问、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选取外贸企业集中的地点如义乌国际商贸城、福田市场、宾王市场等,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途径对外贸企业翻译人员供需现状进行调查。共发放外贸企业翻译人才供需问卷60份,翻译人员问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外贸企业翻译人才供需问卷54份,翻译人员问卷分发相应问卷各32份。

2.3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为两块:针对外贸企业的问卷主要包括公司规模,翻译人员的供需情况,对译员的要求及翻译工作评价;针对翻译人员的问卷主要包括译员学历、翻译困难、译员的素质要求、薪酬满意度以及本地翻译前景。

3.调查结果

3.1 外贸企业翻译人才需求现状调查

经统计,各项内容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3.2 翻译人员调查

经统计,各项内容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4.结果分析

4.1 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专职翻译人员需求不大,兼任翻译人员需求巨大

由表1发现,所调查的外贸企业主要为中小型外贸企业,他们平时面临的主要翻译任务为外商日常接待(74.1%)和公司业务洽谈(51.8%),兼任翻译工作的职员占据较高比例(70.4%),专职翻译人员仅占11.1%,而且总体满意度良好,占据70.3%。从需求来看,企业对专职翻译人员的需求比例仅为22.7%,而且对翻译人员的学历要求不是很高,大部分要求达到大专学历即可。据现场访谈了解到,该类中小型外贸企业平时的翻译任务不多,主要为商务信函翻译、客户陪同口译等日常沟通翻译,这基本可以由具备一定英语知识的外贸业务员、商务秘书甚至是懂一些外语的老板本人完成,他们对专业翻译的需求量基本不大。

由此可见,义乌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专职翻译人员的需求并不大,而从事兼任翻译工作的人员则占据市场需求的主体部分。此外,该类外贸企业但企业较看重翻译人员的实际翻译技能、沟通谈判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其调查比例分别为50%、63%、59.3%,而对译者的翻译类、英语等级类证书没有那么讲究(18.2%)。

4.2 义乌翻译市场发展前景较好,译者沟通谈判能力最为重要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调研的翻译人员学历主要为大专,占93.8%,其面临的翻译困难主要为专业词汇和知识面问题,分别占75%、68.8%。据了解,这类译员往往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2年,平时所学很多为实践应用类技能,综合知识的接触相对匮乏,而且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够深入。因此,在从事翻译工作时较明显的显露了高职教育的一些问题。

同时,对大部分受调查的译者而言,双语语言、沟通谈判能力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而且相对外贸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其比例分别为62.5%和87.5%。据访问得知,大多译员认为专业语言能力和沟通谈判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才能造就,而外贸专业知识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较快的掌握。心理素质和外贸专业知识在译者心中占据同样重要地位(43.8%),较多译者透露其在校学习过程中,很少接受心理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而且该因素很难在段时间内发生重大改变。

此外,本次调查中,87.5%的译员认为其目前的待遇情况基本可以接受,超过60%的译员认为义乌当地的翻译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5.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义乌翻译市场发展前景总体良好,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专业翻译人员需求不大,而对能够兼任翻译工作的人员存在较大需要;虽然该类外贸公司对译员的英语类证书、学历要求不是很高,但企业管理者和从业的翻译人员都较看重译者的实际翻译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心理素质,知识面的宽窄在译者心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对于相关高等院校和翻译从业人员而言,及时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动态,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计划,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陈走明,陈群.义乌翻译市场的调查分析[J].时代经贸,2007(10).

篇11

关键词: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差异 协调

在企业会计中,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税务会计的主要内容是税务活动,而财务会计主要是确认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对其进行计量和记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关系的差异进行协调。

一、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异进行协调的作用

所有的财务会计制度指的是全面的核算与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并将经济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的主体。所谓的税务会计指的是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缴税款的缴纳、申报货值,二者相互联系、互有交叉。

在计划经济时代,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较高的重叠性,这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主体比较单一。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税务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可以是债权人,也可以是政府和投资者。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要求,从而加大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要对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差异进行协调。只有二者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才能使国家税收管理的成本降低,有利于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有利于帕累托最优的形成。不仅如此,对二者的差异进行协调也有利于企业制度和结构的优化,使企业的税收标准和纳税风险降低。

二、企业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差异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组成要素

企业税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有4个,而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有6个,主要有费用、利润、负债和资产几个方面。与此同时,税务会计与企业的应缴纳税款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应纳税额和纳税所得。

(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目标

税务会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保障企业的依法纳税。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将有效的决策参考信息提供出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税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也就是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缴税款的缴纳、申报和形成。税务会计的基础是税务法律法规,主要是核算企业的税务经济指标,使企业能够在遵守税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减轻赋税负担。

财务会计主要是核算和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系统,并将有效的经济信息提供给信息的使用主体。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就是将真实、有效的信息提供出来,例如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资产信息等,使投资者和管理者可以进行参考。

(三)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核算方面的差异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核算依据、核算原则和核算对象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与企业税务有关的经济活动,例如税收变动核算,而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货币计量,在核算对象方面,财务会计拥有更大的核算范围。

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在于保障核算工作的稳定,并适当的结合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则属于法律范畴,涉及到企业的纳税,其原则在于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财务会计核算主要是以企业的财务活动记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依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行业的不同进行调整。税务会计的核算必须以税务法律法规为依据,并对企业的纳税金额进行及时的申报和记录。因此,税务会计的特点在于客观性、统一性和强制性。任何行业的企业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都是税法,税务会计的特点保持不变。

三、对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协调

(一)构建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

我国发展税务会计理论的时间较短,当前的税务会计理论尚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因此,财务会计理论对于税务会计理论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税务会计理论无法对二者的协调进行指导。这就需要不断对税务会计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将以我国的税法为依据、结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完成从税收学到税法学的转变。要以会计学的方法和理论为依据,通过会计系统体现企业应缴纳的税款。与此同时,在管理层面上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要相互配合与合作,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进行协调。

(二)对税务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完善

当前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从内容上具有较大的差别,独立于二者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对税务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完善,不断缩小税务会计核算内容与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之间的差别。例如在所得税的处理方面,要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统一,减少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内容上的不一致。要以所得税制度为基础,保障会计制度与税收人之间的统一。与此同时还要将应税费用的列支标准放宽,做到涵养税源、加大税收扣除,从而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对核算基础进行统一

操作制度是我国企业税收的主要收付方式,操作制度的优点在于有利于保全税收、操作方式较为简单。而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会导致应缴纳所得税额和财务会计利润核算之间的差异,收入与费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可比性的信息质量之间出现矛盾,不能将我国税收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出来,也不利于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差异的协调。这就要求对核算基础进行统一,也就是在税务会计中,将会计计量的基础定为权责发生制,并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保障税收的公正和公平。要对企业的所得税进行统一,对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进行平衡,进一步减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减轻内资企业的赋税压力。这也符合我国所得税改革的方向,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般要求。

四、结语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未来的会计制度发展中,税务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之间的分离是必然趋势。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既要考虑到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相互分离的大势所趋,对二者的职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更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进行协调,实现协调与管理的统一,将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环境营造出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莉均.基于增值税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处理差异分析[J].财政监督,2014(17).

[2]邓志勇,朱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系统性评价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5).

[3]何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发展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2(5).

篇12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警方法;静态和动态;“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40-02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财务困境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大面积的企业财务困境更是可能带来社会动荡。因此构建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提前对财务困境进行有效预警以便于管理者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应对是迫切而必要的。所谓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二、我国企业财务预警方法评析

(一)专家调查法评价

专家调查是企业财务预警比较常见的评价方法,是企业组织各个领域专家,根据专家的在行业的知识和经验,对企业财务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评价,要求各专家对企业财务过去和现在的状况进行了解,综合分析财务变化,找出财务变化规律,判断企业发展趋势。专家调查法的缺点在于,调查成本比较高,因此,绝对部分企业采用标准调查方法,通过专业人员,顾问,等对企业问题调查,形成报告供参考。标准化的带调查方法,所提出的问题对所有企业或组织是普遍适用的。因此降低了成本,也是标准调查法的优势。但是该标准化的调查,不能反映企业某些特殊的问题,报告中对该特殊问题不能做具体回答,针对每个问题,报告难以提供具体的逐个解释,更难以引导企业对问题外的危机进行重视。

(二)“四阶段症状”分析法评价

“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主要是建立在财务危机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技术上,企业财务危机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个过程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因此,根据财务危机状况,形成四个阶段不同的症状,分别为财务危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财务危机潜伏期主要表现为,企业盲目的扩张,企业出现无效市场营销状况,企业疏于对潜在风险的管理,企业运营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源存在分配不当问题,对企业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莫不关注。财务危机潜伏期主要表现为:企业自有资本出现不足问题,并开始过分依靠外部资金支持,贷款利息负担沉重,企业会计难以承担风险预警作用,企业债务拖延偿付比较常见;财务危机恶化期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者无心经营企业主要业务,企业经营者的精力主要用于财务周转,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重重,债务到期违约不支付经常发生。财务危机实现期主要表现为,企业负债严重超过企业字资产,企业偿还负债能力已经丧失,企业宣布倒闭。“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优点在于直观,简单明确,比较适合于企业进行自我检测,缺点在于具体的阶段划分难,每个阶段特征难以辨别,需要根据以往的经验。

(三)单变量和多变量的预警模型评价

单变量预警模型在早期没有得到重视,后来Fitzpatric发现企业比率用来衡量企业财务预警的重要性,该研究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并延伸出很多单变量的企业财务预警模型,例如,现金流量与财务总额的比例,企业净收益与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等。单变量预警模型逐步得到重视,但随着实践发展,单变量模型也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单变量分析得出企业财务危机现状,但是企业财务危机是否会造成企业破产,以及破产的时间难以确立;单变量企业财务预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通货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单变量企业财务预警模式实效。

多变量的预警模型评价是对单变量预警模型的进一步升级,他是一种综合多元素的企业财务预警评价方法,把多个企业财务比率套入该模型中,就可以得出多变量的企业财务危机结果,多元线性函数模型主要的代表有’记分(z—score)模型。多变量的预警模型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较小,这是优于单变量预警模型的地方,两者预测内容和预测方法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田高良单变量模型是以单个财务比率的分析考察为基础的.财务比率按其预测能力有先后顺序之分;而多变量模型则是以多种财务比率的分析考察为基础的,为使反模型的预测能力达到最大限度,一般需要对各种财务比率均进行加权。单变量模型所预测的财务危机包括企业的破产、拖欠偿还账款、透支银行账户、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等;而多变量模型所砸测的财务危机则仅指企业的破产危机,因而z计分模型有时也被称为公司破产预测模型。

(四)企业财务风险模糊分析法

确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选定评价因素集,权重集经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以下面的风险因素和数据为例,建立风险因素集,和与之相对应的权重值。

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我们选择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组成集合,并将评价集分为几个大的方面,然后在根据具体的评价要求在各评价指标下可以选定被择集,来衡量总体风险度。例如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集合分为若干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采用n级评价指标体系,n级指标体系分别为高风险,一般,低风险等等。这样界限清晰,容易评价。

建立判断矩阵和权重的确定。对上述财务各风险要素进行独立评价,定义评价级里的第i个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第j个元素的支配度为nij,因此,对某一个元素单因素评价的所有结果为,用模糊数学来表示,把n个单因素的集合组成判断矩阵,这样就够构成了模糊综合评价判断矩阵。采用专家组法来判定财务各风险评价指标的影响度大小,我们采用各指标的获得的投票数比总票数的比值来判定相应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支配度来构建判断矩阵。

运用模糊数学原理确定评价结果。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模糊评价算法,具体的合成算法为加权平均法,.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择得票数最多的相应的等级,来确定i指标的评价等级。通过权重与相应的评分。企业财务风险度的计算。运用各指标风险评价值与相对的指标定性等级相乘来计算总财务风险度的大小。

三、企业财务预警体系构建的策略

企业财务预警评价体系包含多个指标,体系的这个指标反映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指标构建必须确保反映的企业财务风险。从而实现良好分析,总结以上规则,在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中,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企业财务预警评价体系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必须是完整的,企业财务预警状况,不能依靠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的预警而得到反映,企业财务预警是整个指标体系的综合反映结果,财务预警评价中,不能因为某一个或几个指标出现预警,就认为企业财务就出现危险的状态;也不能因为某一个或几个指标都达到安全标准,就认为企业财务处于良好状态。企业经营状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企业预警状况应该反映这状态,因此,企业财务预警方法构建中,应结合企业整体的实际情况,注重企业财务现状。分析企业预警体系中,与企业经营整体状态不匹配的指标。即使某一个或几个指标,超过危险标准,但综合企业现状,企业财务状况也可能是良好的,预警指标体系测量结果仅仅提供参考,不能绝对化。

(二)建立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状况,因业务不断发展,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企业财务预警方法的构建,既要反映一固定点的企业财务状态,对财务危机初期进行预警,同时,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也应该是动态体系。企业财务预警的时间期限必须加长,静态反应企业财务预警状况后,必须对企业财务预警指数跟踪,寻找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从根本上解除企业财务危机状况。建立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迹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中,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将大大提高对企业财务预警的能力,促进企业经营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柱.论企业财务预警分析系统[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5:444-446

[2]何小媚,梁艺敏.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研究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4):161-162

[3]田高良,王晓强,赵红建.企业财务预警方法评析[J].预测,2002,21(6):23-27

[4]朱朝晖,樊一阳.企业财务预警方法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0:295-296

[5]王睿莉.企业财务预警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8):205-207

[6]敬文举.企业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9,27:17-19

篇1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能力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动态性、不平衡性以及非线性特征,此外,在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绩效产出方面存在滞后性,导致定量标准评价体系不够真实,难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对财务管理能力评价数值核算方法上具备一定的主观性,这也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研究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能力评价过程中,财务指标比重过大,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其次,在中小企业中,内部评价指标过多,而行业内的专业性对标评价指标不够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中,缺少内外各方协调力的评价。

(二)评价范围小

当下,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人力、财力等方面的评价不足。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相应调查,发现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无形资本和人力资本,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投资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1]但在中小企业当中,很难对人力资本进行估量,将企业绩效经济体系排除之后,和企业经营环境不符,对企业生产经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没有进行充分考虑,易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评价标准有失科学性

将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较,具有相对明显的短期化,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相对长远的战略和发展目标。中小企业经营性目标短期性对经营范围短期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缺乏相对完善的经验和计划,达不到国家统一标准以及平均标准。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问卷

本研究以问卷形式选取某地区中小企业作为收集问卷调研数据样本。正式调研之前,先针对这一地区的16家中小企业预调研,结合调研之后的反馈数据针对问卷做出进一步修改并完善,从而使问卷题项更具合理性。[2]开展正式调研活动是2015年12月~2016年4月,历时4个月,受访问者主要是中小企业当中的高管,针对这一地区160家中小企业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38份,问卷回收率为79%,相关学者指出,进行科学调研过程中,对高层管理者实施调查,问卷回收率20%,可以直接被接受,因此本次调查结果较为满意。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将已有理论作为依据,结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发展情况,构建出相应的中小企业管理能力评价模型。从绩效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以及信息管理能力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评价。[3]图1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

图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

针对以上四个维度,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做出了12个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借助SPSS17.0针对这些指标体系所具备的可行性做出了进一步验证,其结果表明量表存在较高的可信度。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结构分析

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在财务绩效管理能力、财务预算管理能力、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力等方面,分别拟定了相应的指标。[4]同时,结合多种方式,针对构建的绩效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信息化管理能力等,不但要从整体上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分析,更要站在不同维度,确保财务管理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科学完善财务资料

1.加强财务资料管理。加强对中小企业财务资料的管理,可以充分提高企业的自我评估、融资水平,以及企业预算和规划等管理水平。此外,企业预算和规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对决策和信息等进行收集、管理、整理。针对中小企业财务资料而言,要保障其足够完善、准确。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财务资料,从而对企业管理者提供帮助,进而对企业过去的资金运营的情况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中小企业库存控制、现金控制以及应收账款方面的控制等作为企业经营宏观发展目标。

2.推动企业财务资料管理信息化。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推动企业管理技术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对中小企业财务资料管理模式做出科学改善,对管理手段进行科学优化,最终提升管理水平。

(二)拓展融资方式

篇14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配备;资金管理;特点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民营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最灵活的经营主体。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着生产规模和资金规模小、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制度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规范化、流程化,所以,要求宏观经济部门在制定财务准则、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将中小企业的需求加以考虑,以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

一、调查分析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面对德州市的中小企业,其认定标准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符合调查标准的企业共52家。

调查方式采用的是实地调查法,通过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和中小企业责任人、财务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获得调查数据。

这些企业按照行业划分,属于农、林、牧、渔类企业的占到了5家,占被调查总数的10%,属于工业类企业的占到了22家,占被调查总数的42%,属于商贸物流类企业的占到了20家,占被调查总数的38%,属于其他服务类企业的占到了5家,占被调查总数的10%。被调查的单位基本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因此从这一点上讲,具有整体代表性。

这些企业按照组织形式和资金性质划分,其组织形式33家为有限责任公司占比63%,另外20家为个人独资企业,占比37%。而其资金来源均是民营资本。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被调查企业的实地考察和与被调查企业的负责人以及财务负责人的交流,并通过翻阅部分资料,我们归纳出德州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有以下特点:

1、中小企业缺乏专职会计人员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52家中小企业中,约有近半数的企业没有配备专职的会计从业人员,他们往往和其他的中小企业共同聘任同一会计人员,而且规模越小、业务量越少的企业越倾向于聘用兼职的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而非专职的会计人员。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规模小、业务量少、业务简单,没有必要聘用专职人员。这些企业往往是一些业务量非常小的企业,有时一个月积累下的业务一天之内可以完成,因此没有必要聘用专职会计。二是出于控制人力成本的考虑。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本身盈利能力差,从事一些利润水平较低的行业,增加专职会计无疑会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进一步摊薄企业利润,因此,很多企业负责人出于盈利的考虑会选择成本较低的兼职会计而非专职会计。三是“家族式”企业财务不敢交给“外人”。有些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之所以不聘请专职的会计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怕招聘来的人“不可靠”,造成财物损失,因此将财务管理的职责交给自己的亲属。

2、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现金流紧张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面临流动资产占比过小、货币资金周转紧张等困难。

一方面,从资金融通方面讲,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制度缺失以及多从事于盈利水平较低、竞争激烈的行业,在企业无法通过内部积累以及内部挖潜的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同时,由于我国金融体系高度垄断导致的畸形发展以及信用市场发展不完善,企业很难从传统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等)获得资金支持,又没办法通过权益性融资工具或者债权融资工具进行外部融资。而民间资本高昂的利息率又会使企业背负沉重的偿债压力。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导致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紧张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具有中小企业特点的交易方式也导致企业流动资产紧张。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信不足、各项财务指标不佳,在供应商提供原料等供应时,一般不愿意通过赊销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提品,因此中小企业被迫用货币资金进行即时支付。在销售端,中小企业往往为了占领销售市场、扩大销售份额、清理库存积压等,采取赊销的方式对外进行销售。这种方式虽然会短时期内扩大销售市场、提高销售额,但并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一旦这些应收款项变成呆账、坏账,对于中小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中小企业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非常混乱,由于自身的管理者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限,所以导致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与财务管理体制与财务准则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混乱一方面体现在实物管理混乱。以企业存货管理体系为例,多数中小企业的存货收、发、存都有严重缺陷。存货的采购往往缺乏计划和控制,随意性大,成本和质量控制没有流程遵循,采购人员寻租空间较大。企业存货购入之后随意堆放,部分企业存货毁损、变质情况严重,非生产性损耗较大。部分企业对存货的发出计量控制不严,缺少领发料手续或手续不完整,造成用料浪费、内部偷盗。另外还有部分企业会计凭证、账簿、印鉴等随意放置,给企业的核算与管理造成困惑。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混乱另一方面体现在制度管理混乱。部分企业内部缺少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严重缺乏独立性,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负责人)任意干涉财务人员的活动,导致财会人员无法独立地对企业业务进行核算,监督职能的发挥更无从谈起。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严重,“账外账”、“小金库”、“阴阳合同”等问题泛滥。

4、中小企业投资以短期投资和内部投资为主

由于中小企业货币资金较为紧张,因此极少有中小企业愿意从事长期投资。在受调查的52家企业中,只有两家企业有长期投资,占比不到4%。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长期投资计划。

长期投资虽然预期收益较大,但是其投资周期长、所需资金量大、不确定因素较多。而对于资金有限、短期资金压力大的中小企业来说,一旦企业面临短期偿债压力,就很难有足够资金支持其持续经营。因此极少有企业做风险如此之大长期投资业务,企业更加热衷的是风险小的短期获利项目。

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现金流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因此绝大多数企业会把有限的资金投资于设备改善和技术改造项目。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不断扩大生产、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必须不断生产新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5、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比较成功

在对德州市的52家中小企业的调查过程中,这52家企业2012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为20%,而同期各种成本费用的同比增长只有9%。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注重成本的控制。因为中小企业多从事竞争充分的行业,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卖者和买者众多,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操纵市场价格。所以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此要获得较高利润就必须严格控制成本。中小企业以私营为主,企业主对于利润变化更为敏感,因此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比较成功。

6、中小企业重算轻管、以算代管

通过对中小企业负责人以及财务负责人的走访调查,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财务会计的认识依旧停留在会计核算上,认为会计的作用只局限在算清楚账、帮助企业报税等基本的功能。并不清楚会计的监督、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筹划等功能。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和管理者自身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有关。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学历不高,又不具备专业的管理和财会知识,因此会将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简单化、片面化,认为管理就是核算。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本身会计信息不能满足财务管理要求。中小企业经济业务往来简单、会计业务量较少,可以用来参考进行财务管理的信息较少。再者,企业负责人往往出于某种目的,人为地对会计信息进行篡改和粉饰,造成企业实际盈利、账面亏损,账目混乱,无法进行科学管理。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德州市52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水平与《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有较大差距,需要整改。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既有企业自身和企业管理者的一些问题,又有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中不完善的原因。其二,中小企业应当摆脱重算轻管、以算代管的旧的财务管理思维,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意识,更好地让企业财务管理服务于企业整体管理,从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更好地提升企业价值做出贡献。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发展中的特殊性,导致其财务管理也具有特殊性,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和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充分理解这种特殊性,分别从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与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出发,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种弊病,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经营水平和企业价值,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微观保障。

【参考文献】

[1] 巩亦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研究,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