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效率范文

课堂教学效率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堂教学效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堂教学效率

篇1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76-02

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同学的需要,要关注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审视和决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合理组织、驾驭课堂,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这是问题的关键。而只有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可能解放我们数学教师,让我们有机会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欣赏我们的数学教学,感受到教学的成功与快乐,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下就是我这几年教学经验的摸索总结,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不足之处请多关照。

1、编写口诀、儿歌或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

有些内容如果能够把它编成口诀、儿歌或顺口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方法特别适合初一年的学生,这是因为初一年的学生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

2.引导学生巧妙借助身边的资源:

某些数学概念之间的差别很小,容易混淆,通常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而有些知识点十分抽象,通常采用直观教学,比如借助某种资源(多媒体、幻灯片、教学仪器等)化抽象为直观,然而制作课件、幻灯片、教具等又费时费力,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更喜欢引导学生巧妙借助身边的资源,它既经济实惠,又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思维朦胧、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提问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提问时间,提问的尺度才能收到奇妙的效果。

4.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始终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

如何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始终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又是一门很高的艺术。我认为,当一堂课的气氛比较低沉时,一个教师课堂里的机智诙谐的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堂课虽然未必要笑声不断,但却一定得有笑声,没有笑声的课堂就像是教堂,一池没有涟漪的湖就像是一潭死水。例如:听过一节"指导――自主学习"的教研课例(华师大版初二§15.3 中心对称 ),可能是有许多陌生人(全校数学组的老师)在场或许其它什么原因,前半节课同学显得有些拘谨,课堂有点沉寂,在讲完中心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涵义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中心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有什么关系?甲同学回答:①中心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而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是两个图形,②当把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看成一个图形时变成中心对称图形;老师又问乙同学有什么意见?乙同学回答:和甲同学的看法相同。老师的一句"英雄所见略同"博得哄堂大笑,顿时沉闷的课堂气氛被打破。

5.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教学内容、调整教材顺序:

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有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教学内容、调整教材顺序;有时教材内容比较笼统,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以适当归纳概括、分类整理,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每个图形的变化过程象什么?很快就有同学说第一个图象放电影一样把胶片放大,第二个图象物理课老师讲过的小孔成像原理,第三个图象小孩吹气球一样不断膨胀变大,我先肯定同学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比喻形象生动,然后再引导学生分别给三种位似图形的画法不同名称:投影法、小孔成像法、膨胀法。虽然所给名称不一定十分恰当,但是相信同学们对于位似图形的画法一定会记忆犹新。

6. 优化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轴"是初一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数轴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越性。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要可为而为之,根据教学内容6个方面各有侧重,或选择其一、其二,切莫作壁上观。一定要根据学情减轻学生认知负担、思想负担、内容负担、学习负担、作业负担使每名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鹏明. 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04:33-35.

[2]李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02:41-45.

篇2

l控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以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来衡量的.如果目标不正确,教学过程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控制好教学目标很重要.要上好每堂课,就必须围绕大纲的总要求,即总目标,分解出每堂课的具体目标.可是,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注重了教法的改革,却忽视了对大纲的学习、领会,因此,往往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要求过高,学生不能接受,或要求过低,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吃不饱、不够吃”的能力浪费现象.因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纲,科学地制定出每堂课的具体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2控制教材内容

在一堂体育课中,依据教学目标,能够传授多少知识、技术、技巧,培养哪些能力,这要由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学生的身体基础及学习积极性来决定,不能不顾学生接受知识、技术、技能的能力而“多多益善”,否则欲速不达.比如,在上“纵箱分腿腾越”第一次课时,就要求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掌握动作的重点、难点,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完成过箱动作,同时还为学生讲授第一腾空和第二腾空的作用及教学步骤等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对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与能力培养都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会把学生弄得晕头转向,心理上产生惧怕情绪,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相反,如果教师对知识传授总量和技能训练总量及教材内容、难度等的控制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学生就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3教师教学状态的自我控制

教师对自己教学状态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课堂信息反馈来进行的.课堂教学是个可控反馈活动.教学的反馈就是将信息输出去,又把信息的作用结果收回来,并进行分析调节,再把信息输出去.通过调控,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离和失误,使师生双方始终保持信息畅通,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具体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控制.

(1)根据学生的情绪实行控制.教师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巡视辅导等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中反映出来.如果大多数学生全神贯注,情绪高涨,说明教师的教学(包括讲解和示范等)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内容巳为学生所接受,所理解,教学方法已为学生认可,教学进度适当.这样,教师即可按原方案继续进行教学.如果大多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说明对教师的讲解、示范不感兴趣,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及时调整讲解、示范的方法和速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方法.假如学生表现出困惑或畏缩情绪时,说明学习和练习中有了疑难,教师必须及时处理,或降低动作难度,或降低器械高度,或采取诱导练习,或改变练习方法,以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面部的排汗量,及时调整练习密度和运动量等

(2)通过练习的反馈实行控制.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后,要了解学生所掌握的情况,就必须恰当地安排练习.通过练习,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间题,并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在学习“纵箱分腿腾越”完整过箱动作时,有些学生会有手臂不敢远撑而骑坐在箱上,完不成过箱动作.这时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抓住该项技术主要环节—上板与起跳后“体上腾、臂远撑”的动作进行反复讲解与示范,其次采用高垫“鱼跃前扑”远伸臂以诱导练习;最后,可在箱的远端画一条清晰的标志线作为臂撑线.这样的间题设计与控制,对学生尽快完成过箱动作会起到积极作用.

4控制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师应及时控制好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使师生的信息输出与输入同步,思维与内容同步,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

(1)通过指令、诱导实行控制.为了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在各个部分教学环节的开始阶段,教师可采取指令、宣传等方式,对学生讲清道理,提高其认识,或通过感化、激励等感情作用,以支配学生自觉地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例如,在上“前滚翻”课时,一开始就提出“团身要紧”的动作要点,然后做“圆球”与“方木”滚动的演示,并提间:“圆球为什么易滚动,方木为什么不易滚动?"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理解了动作原理.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被调动起来.通过这样的指令、诱导控制,对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动作要点的理解和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通过间题实行控制.用间题控制是教师常用的方法.间题在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经验的教师设计间题突出教材的重点,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集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从而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控制范围,达到其预定目标.例如在进行急行跳远踏跳动作技术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踏跳的原理,教师可以提间:“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讲解踏跳的原理和作用,学生会很快理解,并掌握动作要领.

有些教师喜欢提出不经学生仔细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由于没有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虽然表面上很热闹,实质上却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和窒息.这不能不说是控制的失误.

篇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并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能充分地去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所以,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显得非常必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兴趣

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可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X30=(2X0.1)X229=0.1X230(毫米)=105(米),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师生互动活跃气氛

教师在问题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和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要尽量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配合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在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上集体开展讨论,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有的见解,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创造的能力。

三、设置新题启发创新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

例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引入、传授、反馈、深化,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手动脑,让他们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同时,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

篇4

关键词:广泛;灵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37-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动态生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程内容,课程的具体实施以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是动态的。下面我就以"把握动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主题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1.教学设计,强调"广泛性"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倡导教师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新性处理,运用教学机制进行反思性教学,利用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首先,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个性"的教材内容。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一、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的兴趣点;三、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再次,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弹性。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只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因此教师除了预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及时捕捉上的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还有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有弹性。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上难以预料,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安排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最后,练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弹性,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2.课堂教学,强调"灵活性"

课前预案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的设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提出一些反馈调控的措施,在课堂上可采取找准教学的起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切实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做好教学的调控工作,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常用的方法有:(1)让学生先开口,找准起点,因人施教;(2)巧用学生的话,由此及彼趁热打铁;(3)妙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因势利导;(4)善用学生的问,顺势延伸,乘胜追思;(5)活用学生的题,急中生智,随机应变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原先教学预案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此时及时调整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而且要把这种关注有机地融入到当前正在进行的教学中去,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和谐发展。"列入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学生们会想到用多种方法计算,方法间的优劣差距也很明显。那是不是一定要在课末总结时给学生指明谁的方法最佳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全然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把计算方法分成三六九等,相当于暗示了大多数学生:你们的思考是失败的,这样就丧失了提升课程价值的机会。对于学生思考的结果,教师切忌站在自身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褒贬评价,一个在教师看来平庸的答案,只要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有时同样具有不平凡的课程价值!

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在建的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境,这样的体验是每一位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而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应该以课程预先设计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为最高境界。

2.2 解决分数乘法中约分的问题。

2.3 分数与整数相乘。

2.4 分数连乘。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09-001

教学评价的改革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强大导向、有力监控的作用。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评价采用分级量化、考试排队、归类淘汰等简单而粗暴的方式,教学评价出现的很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为决定新课程实施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认识教学评价改革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应把握课堂教学的特性与原则,教学评价应起到诊断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重甄别,轻激励

现行评价用各种考试甄别学生,并仍存在用公布分数、按成绩排名次等做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现象,使大多数学生不断地尝到“失败的痛苦”,自信心受挫。

2.重知识,轻能力

现行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与科学品质、学习情绪等综合素质的评定,影响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3.重量化,轻过程

现行评价的实施过分强调终结性的评价结论,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实施过程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4.重教师,轻学生

现行评价主要是由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师一句无心的批评或表扬,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

5.重标准,轻差异

现行的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分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引发具有创造力和资优学生的杰出表现,做不到因材施教。

三、实施教学评价改革的要点

1.认识评价的目的

现行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求实施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状况应依据过程记载和考试结果进行客观描述,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表扬、认同、理解等积极评价为主。

2.遵循科学的原则

2.1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课程评价的动机和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发展。用发展性原则的思想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2.2评价的民主性原则。所谓民主的评价,即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

2.3评价的主体性原则。现代教育评价,应确立评价主体与客体的多向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口头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以自评为主,互评为辅,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丰富评价的形式

首先注意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评价深入学生学习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

要特别重视即兴评价。如课堂上老师说:“瞧,他观察得多仔细!不仅用眼睛看,还用鼻子闻,用手摸。当然还可以从远处看,整体感觉它是什么样的。”从这简单的评价不难看出,老师注意了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看到自己取得成绩的一面,同时指出不足,从而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获得更大进步。

其次,采用评价方法时注意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有利于清晰、准确地描述学生发展情况。除纸笔测试外,还可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激励性点评……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体现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丰富等特点,不断推动学生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篇6

1.对课堂反馈缺乏系统的认识,造成教师反馈内容单一,反馈形式刻板,反馈时机不合理;

2.课堂反馈不能紧扣教学目标,甚至反馈往往游离在课堂目标之外;

3.课堂反馈不符合语文课的本质特点,没有对语言进行有效反馈;

4.反馈缺乏“人情味”,也就是反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5.反馈面不够广泛,往往忽视后进生的反馈,使反馈成为了优秀生的舞台。

由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实践中有以下认识。

一、用“成功感”和“善意期待”进行反馈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教案和教材内容,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缺乏热情和鼓励。因此,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反馈矫正中的情感把握。善意期望和热情激励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在充满热情鼓励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将乐于反馈表露学情,乐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教师的热情鼓励将使学生树立自信,学会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要把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课堂反馈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关注课堂反馈需要明确其在课堂不同环节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反馈分为课始反馈期、整体反馈期、聚点反馈期、感悟反馈期、总结反馈期。

三、要把反馈落实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许多场合都提出语文课要重视语言的表达,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与口头语,因为这是学好汉语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是语文课的灵魂,所以师生在课堂中对于语言表达的随机反馈是最主要的。要做好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字―词―句―段―篇”这个语言训练的逻辑层次入手,理清语言训练的一些要点。

字:读准字音、掌握多音字、准确写字笔顺、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消灭错别字、学会查字典等;

词:积累常用词、正确理解词义、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正确使用成语等;

句:学会造句、正确运用关联词语、各种句式的变换、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认识修饰句子的方法等;

段:修改一段话、理解段中的层次;

篇:学习组段成篇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等。

其次,教师要把这些训练点的教授合理地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依托语文书中的课文找到范例进行学习。

最后,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反馈练习,也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换题进行训练。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后练习,即要求学生辨析词语“陆续、连续、继续”并完成填空,当学生学习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立刻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反馈,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当然,即时反馈更有效的策略是不脱离原有文本,应根据课文原有内容再设计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四、要把反馈运用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中

教师要会运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同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童话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引入情境。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狼的凶残、小羊的温顺。学生先是颤抖着身子,轻声地说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又学着狼的样子龇牙咧嘴地朗读:“你这个讨厌的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这样,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仿佛一个个都成了狼和小羊,教师也在学生的反馈中知道学生已经明白了羊的懦弱、狼的可恶。

五、要把反馈面向于更多的学生中

就个体反馈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的错误反馈往往出现在后进生中。他们往往是教师忽视的群体,怎样办?缺乏对于后进生的学情的反馈,其实是一种较为失败的课堂反馈。所以,我们要针对后进生寻求一些有效的反馈策略。

首先要注意整体反馈,通过包括齐声朗读、在答题板上的对于标准题的答案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是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即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就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回答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作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或者干脆放弃原有问题,另辟蹊径。

六、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

学习反馈的随意性极易造成练习指导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因为早期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知识缺陷不断积累,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矫正,新老失误不断相加混杂,造成恶性循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为了后进生。教师可以考虑的做法如下:

1.反馈和评价应尽量用具有激励性的言语表达。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反馈自己的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例如,教师对答题出错的学生说:“再努力想一想,你会有新的发现的!”而对于那些不简明扼要回答问题的学生,则要给予“还有更简练的说法吗?”的评语。教师激励性的言语、详尽的反馈及公正的评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反馈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增强了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的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反馈和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反馈和评价的机会,如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吗?”“推理过程有没有问题?”“昨天学的内容,你复习了吗?”“对课堂内容还有不清晰的吗?”……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反馈,互相评价。如:“你觉得那位同学的思路正确吗?”“那位同学哪些方面说得好?”……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既能学会评价别人,又能学会自我反馈和评价。

七、及时地进行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醒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篇7

关键词:优化 课堂教学 提高 课堂效率

一、吃透两头,把握重难点,做足准备

这个准备中最关键的就是吃透教材及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及关键,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

二、密切师生关系,温柔而坚强地管理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给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显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点燃学生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自终允许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不能求全责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要有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入课堂。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这表明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而是平等关系中的引导者和主导者。所以,我们教师要在平时不断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注重评价的多样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率最高、最直接的无疑是口语评价。口语评价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讲大道理,及时捕捉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及时给予鼓励。如某学生独立完成了一道思考题,我会说:“你讲得太好了,和老师想得一样。”如一性格内向的孩子,终于举手发言了,我会说:“你的声音真好听,真希望以后能经常听到你的声音。”再比如,一学生看我在黑板上板书,他也跟着做课堂笔记时,我就对他说:“你的学习习惯真好,希望孩子们都能向他学习。”对于孩子,我们要表扬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课堂的口语评价很重要,能随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课堂评价不但形式多,内容也很丰富,学习习惯好,可以表扬他;回答问题精彩,可以赞美他;书写工整,可以鼓励他……正是这些简短的话语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此外,还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

2.灵活使用教材,留给学生思维空间。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本都是以图文结合呈现知识的,既形象又生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多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理解、去操作、去实践,从而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亲自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技能,又发展了自己的智力。

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也很多。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供良机,科学地、经常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实施有效的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要问有所对,问题才问的有效。大家应该知道,课堂就是有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所组成的,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之前看过的贲老师的视频中,他的提问可以用“犀利”来形容,提问入情入境,这样学生才能沉浸在问题中。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操作;课堂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还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但是初中化学教学时间比较短,也就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如何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大面积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我们化学教师要精心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如果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起。

优化化学教学过程则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源头活水。因此,根据多年化学教学实践并参考有关文献,对如何优化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往往是在第一节课上产生,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上不断强化的。上好第一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趣味性,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尽量挖掘新教材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新奇感中产生愉悦学习情绪。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大增,所以第一堂课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尽量把知识性容纳在趣味性中,要把难点定在激趣上。上课时,应尽量举一些新奇有趣的例子,如向一杯所谓“清水”(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圣水”(酚酞),“清水”会变成“鲜血”,像变魔术一样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然后告诉学生这其中蕴含着化学知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将来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妙,这就很自然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能虎头蛇尾,应该贯穿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的每一章节,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感觉到新鲜而有收获。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语言或事例来说明课上的理论,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教师也可以用巧妙的预设疑问,形成有价值的课堂冲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由此来吸引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索真理。例如,在讲铁的化合物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用黏土烧制而成的砖瓦,有青色和红色两种。通过分析颜色不同的成因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其探索问题的热情。

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召下,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学习兴趣,发生共鸣,并逐渐从这种共鸣中走出来,进入理性状态,生发出对化学科学的喜爱和科学学习的主动之情,使学习成为他们向往的活动,进入化学的乐学状态。

二、加强实验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实验中的各种变化,以及伴随变化而产生的现象,都能刺激人的神经中枢,引起强有力的求知欲望。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幻灯、电影、多媒体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等都是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情境的重要手段。

三、有效细致地讲授,加强化学学法指导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无论教学改革如何进行,总离不开教师的讲授。既然讲授的作用是如此之重,在此方面做文章自然也是大有可图。如何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使学生能够学到最多的知识,与讲授的效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提高讲授效率也是非常必要的,有效讲授会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其他的学习方法,比如做笔记。做笔记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毕竟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再好的记忆力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会减弱。这就需要笔记资料来补充,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中不少人处理不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往往顾上听就顾不上记,顾上记就会漏了听。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摘录,比如让学生摘录三个方面主要内容:一是记教师讲授提纲,二是记纲内要点及教师分析,三是记常见错误或对自己有启发的

篇9

误区之一: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深耕密植”

由于面对新高考,多数教师不知如何把握高考难度和深度,一些教师认为课堂容量大,学生即使只记住了课堂的一半内容,效率也相当高。这样导致他们的英语课成为“压缩饼干”。这种认识主要是受以往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就怎样教,英语课唯“考”是从。这种教学,其致命弱点在于学生不需要发现,也不需要创造,因为所有的问题教师都讲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无论教师或学生,教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发现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现代教学论的教学设计原理。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模糊了教学重点,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深度的把握。那种“满堂灌”容量虽大,但就培养学生的素质而言,没有什么效率可谈。

误区之二:认为指导学生学习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量,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些老师备课时更多的是在“教”上下功夫,自以为课上得很认真细致,知识讲授也十分透彻,课堂效率自然很高,而不愿意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多投入时间,惟恐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学”这一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教学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收获总是差强人意,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行为的被动者,而教师必须都承认一个事实:无论教师讲多少课,总有讲不完的课,所以,教师还应该着重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也就是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掌握开启未知问题的钥匙。虽然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养成,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学进度、减少课堂容量,但也只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长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误区之三:认为提问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最好办法

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可以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会大大提高。遗憾的是,由于有的教师对所提问题的逻辑缺乏了解和研究,课内提问随心所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他们认为提问效果怎样是课堂上的事,备课时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提问偏离教学目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课堂提问设计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学生积极性的强弱。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提问数量,是课堂提问的关键。真正有教学意义、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问,在于“质”而并非“量”。

误区之四: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纯技巧问题

一些教师认为注意了教学技巧便可提高课堂效率,他们十分注重教学环节的花样翻新,其实不然,那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根本无益于效率的提高。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课内学生活动质量,并不以多少、新旧为衡量标准,关键在于所有的活动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否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误区之五:教师的表达设计与课堂效率没有必然联系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唠唠叨叨,启发学生喋喋不休。对于这种教学风格,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唠叨是一种不仅教师浪费时间而且增长学生淡漠与消极情绪的课堂管理趋向。这种教学行为在课堂里流行,学生的趋向是对真正重要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师过多统治的条件下,大多数学生必须学习如何遵从、听命和按照指示办事,但他们很少可能学会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的方法,或是将概念的技巧应用到课堂以外的情境中去。”也就是说,教师不注意表达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可能提高。教师的唠叨源于对学生的统治心理,这类教师在内心深处仍把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课堂上不敢大量让学生思考,忽视学生的淡漠情绪,始终坚信自己的讲解才是有效的。要摆脱不良的表达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健全自己的教学心理,在教学设计时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要认真备好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几个误区,面对课改初期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如何让每位英语教师深入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落实素质教育?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案之一就是使广大英语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否则,即使新课程改革中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就英语教学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的表现之一。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课堂语言使用的适度性,教师过于流利地使用过于深奥的语言都不便让学生理解,反而会使英语教学成为无效或低效。

新课改中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它是评价有效教学与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参与”意味着介入、投入、卷入、浸入的状态之中,是主体能动性作用的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所以,主体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率不同于生产效率,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英语学习结果与英语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量化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便是检验教师工作效率的量化标准之一。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有效教学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作出决策。

(一)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全面、具体、明确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实施目标。

日常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认真的裁剪,确定教学重点,把握难点,分散疏导,使教学教有目标、学有目标,课堂在有的放矢中进行教学。

以必修4 Unit 5Theme Parks为例,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Ss are helped to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reading abilities,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and scanning;

2. Ss are given chances to learn certain kinds of theme parks.

3. Ss are trained to cultivate their creativities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Train the Ss’ reading abilities---skimming and scanning.

教学难点为:Make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theme parks and design a fantasy theme park.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减,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另外,还要注意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改变教学结构,巧设活动,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结构既要考虑趣味性,又要考虑有效性。教学结构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使教学结构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例如,用于激发思维、促进理解的英语课堂提问模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设置阶梯性问题,课堂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2.设置探究性、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独具英语特色的课堂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堂内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积极构建体验、过程和开放的课堂模式。

以必修2 Unit 5 Music这个话题为例,在导入环节中设计一些有阶梯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

Q1: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 it is?(List at least three kinds.)

Q2: Which kind of music is your favourite? Why?

总之,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不断期待,一切学习活动才能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优化时间,提高效率。

利用节奏调控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优化和效率提高。教师应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的流程节奏,合理分布教学内容的节奏,周密安排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精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

如高中英语写作课一直是容易沉闷的课型,通过三个教学环节的节奏调控,可以把这一易于沉闷的课堂形象生动化。下面以Music这一话题的写作课为例,阐述教学节奏的调控。

1.呈现——积累素材。Brainstorming导入为课堂教学描绘情景: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这一活动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明确写作目的和要求,积累写作素材。

2.实践——独立写作。利用素材进行独立写作,教师巡视,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分层教学。

3.点评——优化作品。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小组成员间讨论后,小组长呈现组内观点,以小组竞赛的方式修改作文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张贴范文,在全班欣赏、学习和模仿。

这样的课堂教学波浪式推进,有波峰也有浪谷,写作教学效率提高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留出了充分的空白,让学生去认识、联想、体会,沉入意境。总之,节奏调控使课堂教学时间优化了,学生思维密度匀称了,参加时间增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因而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四)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使课堂构建与之互位与融合。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以及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人才及其智力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条件。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是促进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条件。有效教学力求配置的教学资源一定是课堂的资源,课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英语的课堂资源与英语课堂是一种动态的互位和融合。教师要吃透教材,资源配置须以教材为本,明确知识点,找准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本理解力和整合度出发,配置恰当的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需服务课堂效率,拓宽课外延伸的广度,注重课堂教学的适度。

(五)合理使用多媒体,发挥其作用,正确使用多媒体,注意其技巧。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效率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能力、责任心等要求甚高。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

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习成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势下,“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竞争本是促进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但过度竞争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利于教师间民主气氛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新课改专题研究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提高自身素质。

3.尊重学生,开发利用好这个宝贵资源。

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对待学生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失败的学习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尽量呵护学生的灵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能成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学生的错误和优点一样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源,都应得到正确的开发和利用。

二、深入挖掘教材,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问题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很多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生活,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力气钻研教材,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同时,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努力探索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如概念课就不应有太多表演和太多花样的活动,否则学生看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演,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多数可采用讲授法;如活动课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或操作,不宜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和接受新知识;另外,对于论证课,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公式产生的过程,还要讲究逻辑推理,两者都不可欠缺,因此,其教法应拟从特殊到一般,要防止片面地强调“回到定理、公式的原始发现与发生的过程”,忽视知识的连贯性;对于比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的内容,可采取故事引入或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防止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置,忽视对知识的教学。

三、优化课堂结构

1.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的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新授、巩固、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恰当地将它们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层次时,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与学两方面协调统一,学生在获取初步的知识后,教师要让其自主练习,领会加深。其次,课堂教学层次要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有详有略,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最后,设计好课堂结构的形式,或前后承接以旧带新、或螺旋式上升,层层深入、或变位思考一题多解。总之,在安排课堂结构时,要立足于讲清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原则。

2.重视学生自己的“讲、演、练”。

一般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这些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动口、动手、动脑才能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讲”(口头回答问题)、“演”(书面或板书回答问题)、“练”(思考问题与动手练习),使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这样,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捕捉反馈信息,可及时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如何,以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进一步协调师生活动,消除无用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支粉笔一张嘴”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课堂效率,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只要教师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多媒体技术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一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篇11

一、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理解创新教育的实质

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施以创新教育,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发现、认识有用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维、新方法,掌握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基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全面贯彻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趋向。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并以此为指导,从不同方向组织教学。

1.培养数学创新观念

数学创新观念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在数学教育的影响下,长期积累,长期渗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观念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数学创新观念的形成。

2.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实践,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挥。

3.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要善于用自己炽热的数学情感去调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美好情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饱满的激情,以情动情,引发学生的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舒心愉快地学习,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问题等,学生在情感的支配下,思维灵维而敏捷从而极有能迸发出数学创新意识的灵光。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学生数学素质,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人创新素质的综合体现,既包括创造性思维,也包括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等因素。

1.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2.培养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篇12

         一、课前抓备课和教学设计,提高科学课堂效率教育

         首先,上课前要付出比常规情况多得多的劳动和情感,必须充分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知识,要考虑学生活动点、思维开启点、能力培养点、情感激发点以及知识反馈点等。其次,教师应该具备更强的教学能力和渊博的知识,从备课到组织学生以及课堂应变和临场发挥,均须比常规的课堂教学更要技高一筹。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胸有成竹、收放自如,才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多样,课堂变数更多,而且教法更丰富、更灵活。教育

         二、引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在讲课之前,通过演示实验或举例,提出富有启发性且联系实际的问题,是制造问题情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它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对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十分有益。教学是一个不断地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将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保持学生高效率的心理投入,使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三、授课时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中的精,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减少容量,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应用形象、生动、精炼、准确的语言突出重点和难点。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少而精,强调要抓住主要的、基本的知识,以最少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率。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学生的作业也要少而精,真正做到精讲精练,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要做到精讲精练,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其次,要想有一节课的收获,必须在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上分清主次,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然后不断变换形式训练。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善于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机蓬勃的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联想,以提高单位时间的内可接受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授课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是:(1)有效地增大了课堂容量,减少板书,提高讲解效率。(2)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3)课堂条理性加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枯燥内容生动化,重点内容突出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拨、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授课过程优化师生关系,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篇13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必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施展个人魅力,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实施不同教学策略对教学价值的体现、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前人的精辟论述都阐明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也是最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先进的教学方法必然来自于教学实际,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景,培养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可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讲小故事,说与课本有关的小笑话,分角色表演等。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地获取一些知识,教师再善于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教师应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如学习了《伟大的出征》后,可以对我国“神六”、“神七”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学习《中国的花》,可以补充介绍中国十大名花分别象征什么品格,并和学生说一说中国城市市花和世界各国国花,以及不同种类的花代表的“花语”等,这些补充的知识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感到有新意。有了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时游刃有余,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应运而生了。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灵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书刊、网络、影视、展览会、参观活动等多种渠道组织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学习语文知识的自觉性唤醒,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课文《落花生》时,就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做一个像花生那样的人;反方:做一个像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在这灵活的课堂教学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之下,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他们在问中答、在答中反问,不仅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想到小石头、火柴、煤,进而想到社会中的边疆守卫战士、人造卫星研制专家、陪练员等,让学生明白做人应像花生那样,对自己的功劳绝不大肆炫耀,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如此一来,不仅课堂气氛越来越愉悦,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烈,自觉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知识,在拓展思维与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成功打造高效课堂。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如当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碰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就应停下来,对字、词的意思进行讲解,从而理解句子、文章之意。讲授是最经验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的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不为讲而讲,讲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该讲授些什么,应视学生的需要而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国家在2005年就在我市的各农村中小学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配备了视频仪、电视机、vcd、计算机、远程教育网等相应的教学设备。其实,用运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并不难,我们的农村教师只要培训了,掌握了,就可以很好的去应用。恰当的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利用课件,光盘创设情境,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作学习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多媒体辅助合作学习法、大家动脑筋法等等。例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后我就要求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教学《北京亮起来》时,我上了多媒体课,让学生与计算机合作;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行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也是很明显的。合作学习能激励每位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4

一般认为课堂效率是由教学进度和学习进度相乘而得到积。譬如,教学进度为8,学习进度为8,那么课堂效率就是64。在课堂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教学进度越快,那么学习进度就跟不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会糟糕。这样,教师就会费力不讨好。如果学习进度越快,而教学进度跟不上,就会出现学生学习吃力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教学进度过快也不行,学习进度太慢也不行,只有100%的教学进度加上100%的学习进度才能等于100%的课堂效率。要达到这一效果当然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不是一般的配合,而是默契。如何做到呢?这就要考考我们的教师了,首先教师要有多个熟悉:首先,熟悉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要分层实施、分层剖解,难易适度。其次,熟悉学生。对学生学习接受能力要有充分的估量。哪些内容学生会容易接受,哪些内容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对容易接受的内容要采取什么措施,对不容易接受的内容又要采取什么措施,在备课的这一环节就要设备好。再次,熟悉教学辅助工具,那些需要用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的收集整理,要有取舍,选择适用本班层次的教学课件。如今“班班通”工程走进了绝大多数农村学校,而利用这一平台的教师还需要努力。他是一项既便捷又复杂的工程。而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绝大多数是三流教师,利用这一高科技手段还需熟悉。在浩如烟海的数据库找到属于自己的辅助资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求我们去熟悉。最后,熟悉课堂教学评价,什么是有效的课堂,什么是无效的课堂,心里要有一杆秤,有效的课堂会给学生甚至整个学校带来哪些好处,无效的课堂会给学生乃至学校带来哪些负效应等都要熟悉。这个熟悉就要求我们有效掌握学校的评价机制、社会的需求价值、整个教育系统的评价机制等,只有充分把握住这个度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清课堂谁是“主体”、谁是“主导”的关系,掌握好课堂的“主旋律”

每一个教育工者都知道,在有效的课堂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习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是我们教师面对的教育者,他们在这课堂里学到他们自己的东西,可是孩子们不知道要学哪些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孩子们是无助的,他们的认知领域非常有限,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成了主导,引导学生哪些知识可以学、哪些知识可以先学、哪些知识学了要会用。要循序渐进,譬如,学习语文从拼音开始、识字、组词、造句、说话、作文等由易到难;由基础到尖端;一步一个脚印。又如,数学从数数到计算、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用题等这些知识都需教师正确地引导才能让一个求知的孩子进入知识的领域。课堂就是一个学习的平台,这既是学生学习的平台也是教师学习的平台,所以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就是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这是当代提得最多的口号,而实施这一项工程就落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成了每一个教师的理想。如何做到呢?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教学相长,相互相成,才能顺利完成。

三、打造精品课堂,完善教师人格,培养理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