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范文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篇1

物理,物理,就是感悟道理。当前的中学生都反映说物理很难,一方面是不太重视了,另一方面是对很多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物理是一门很严谨很完美的学科,有着一套完备的理论基础。初中物理主要分为力、电(最主要)声、光、磁几个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公式和定理,所有的物理考题都建立在这些公式和定理的基础之上。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多做各种类型的题。平时光看不练,这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以为都明白了,看着书上的文字也觉得很熟悉,看着书上的例题觉得挺简单,到了考试时,不是见惯了的那种题型,就不能适应了。鉴于这种情况,学生根据教材知识点做物理计划数目。第二,考试心态。拿破仑有段名言:“如果你认为自己已被打败,那么你就被打败了;如果你想要获胜,但你又觉得自己办不到,那么你必定不会获胜。人的成功起源于人的意识―― 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第三,不会的标题很长的大问题可以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有很多问题很长,有时多达一半的网页,阅读这个问题时,是非常复杂的思想,做的心里很是麻木一团糟,汉字越多就更加糊涂,后来一急,干脆就瞎写了。其实一个很长的标题,是最简单的许多条件,甚至提出了一种类似的题目的答案,很多条件只要找到有用的信息,其他的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就会立刻把它应用到我们的实际问题。原来考试考的是知识、心态和能力,这些加起来就是素质。

物理学习,首先要对各学科的横向相关性的关注,如:语文阅读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的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转让应用的数学计算能力的知识是在物理学类物理学研究、门的有利好学习物理学。“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的典故中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国古代诗歌、成语、谚语中大量的物理现象进行了描述,可以学习物理知识从他们的语言,但也从历史经验的物理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尝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物理的使用,他们会很乐意主动参与物理研究。要注意的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意识,目标,最好平时做更多的实验,实验可以在教室里做实验班后,花一些时间每一天与的模拟实验,完成后,不仅要培养物理学习的乐趣,探索也增强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常的物理学习必须重视实验研究的一部分。三是注重独立思考,学会感知分析,总结每章的知识或一个学期知识的结论,有自己的总结,这些知识都是什么区别什么接触。多想想。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学会使用物理课本,侧重于理解物理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研究,以探讨如何加强训练,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做题的时候呢 思维要开阔一点,平时做题,目的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解决这道题上面,而应该多思考,在脑中联想其他知识点。在教师的思维在课堂上,建议把这个情况告诉老师问他问题课前谈论的第一个告诉你,以便你可以首先想到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至于力学方面,虽然认识上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在思维上可以将它实体化,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物理教科书不只是物理的知识,但也击穿物理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秋天现象,发现重力的“法律,”奥斯特从通电小针偏转现象,导线电流等现场发现的。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推理判断能力的严谨和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学从现象到本质、 从具象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一种思维方法。它还应该学会研究物理,方法是控制变量的方法,如理想化的模型方法,虚拟假设法。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也尽可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独特的新思想、新的思维,然后总结,其中筛选出的最佳解决方案。只有使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物理,学生愿意实践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兴趣,提高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学习通过实验和实验。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中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73-01

叶圣陶先生有“教是为了不教”的论述,新课标也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研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想学、会学,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在这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1)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初中阶段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条件是较为成熟的;(2)当学生养成自学习惯且自学能力提高后,其它方面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也自然会提高;(3)当今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很多知识必须靠学生将来自学和实践去获得,这就显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了;(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目前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切实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培养是关键。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几点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1 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培养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炼,语句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完全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理解、探索。

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新教材编排体系,首先要阅读课前问号和问题,了解问题的提出,明了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阅读小标题插图,插图很多,且很多具有漫画性,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简单机械一节中,开始有一幅胖子和瘦子用滑轮提起面粉的漫画,我就请学生展开想象变成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他们很活跃,听课也很轻松。

2 常用物理方法的培养

学习方法的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训练。脱离物理知识对学生大讲学习方法,则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埋头讲物理知识而不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则犹如给学生一堆砖瓦。因此,学习方法的培养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之中的学习方法的教学,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处处蕴涵着科学的学习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方法。如:在概念教学中,将电流和水流类比学生很容易理解,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常采用观察和实验加推理的学习方法,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感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建立概念、发现规律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自觉的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3 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及规范解题

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正确指导,如我在指导时,要求学生按三步进行:讲道理、摆事实、得结论。如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拨水,人就能前进,这是为什么?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道理),用手向后拨水,水则给人向前的力(摆事实)故人就能向前进(得结论)。通过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这一方法。在电学题目中往往由于电路中接入电流表电压表而使题目变得复杂,我则指导学生把电流表看成一段导线,电压表看成断开的开关,这样电路大大简化。在讲解例题时要严格要求,叫学生读题2―3遍,找出题目的题眼,分清已知未知,不能马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4 穿插物理学家小故事,体会科学家的学习方法

了解物理学家的趣事,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很有帮助的。要使教和学的思路去尽量接近科学家认识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必要时将物理教学和物理学故事进行结合,将物理学小故事融入教学之中。具体地讲,就是把学生放回到若干年前,让他们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去重温科学家们在什么问题上、什么环节中、用什么方法和思路作出了科学发明和发现。

5 多做小实验,多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物理学现象

物理离不开实验,实验能让学生更直观直接的理解、记忆物理学原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物理学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会经常遇到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如果学生通过学习灵活运用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会获得身边人的认可和赞赏,会得到极大地成就感,更好地激发钻研物理的动力。3.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使学生见之生趣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33

下面,我就结合本地实际,谈一谈初中物理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行教材的变更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使物理知识更贴近生活,突出了实验探究式教学。作为老师也充分认识到这种变革的重要性。但有的时候却很无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据调查了解本县的一些情况是全县各乡镇中学使用教材,实验仪器都不完备。本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的,有时只能变成大组实验,或变更为老师演示实验,应该老师演示的实验,有一部分无器材,有一部分器材不能用,只有少部分能做,这样实验教学就变成了讲实验,背实验,当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现在使用的教材,实验器材更加缺乏加上器材的补充与更新更加不及时,我们很是有种爱莫能助的感觉。

2.学习习惯差。这部分中的大多数人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往往靠爷爷、奶奶照看,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爷爷、奶奶们把孙子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得较少,平常的辅导、监督做得不及时,不到位。所以,在物理课堂上,每班总会有一些学生基础差,学习不认真,学不进去,课余时间经常上网。不管花多大精力对他们进行辅导,也犹如瞎子点灯。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学校比较普遍,确实值得关注。

3.生活体验少。现在的孩子往往受到家长的溺爱,平常在家里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很少有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生活体验不足。当物理课堂上涉及到生活中的某些知识时,学生们不能很快地与它们联系在一起,更不能从生活中抽象出物理模型。而在学习中往往形成了先由老师慢慢引导,找出物理模型和物理知识后,再由学生去体会、记忆。例如对压强概念的生活体验,对形状怪异的杠杆认识,对浮力的理解,浮力的实际应用,对大气压强的体会等,学生往往感到学起来比较吃力。

4.生活经验的先入为主对建立正确物理概念的影由于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关系极为密切,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已从哪些肤浅、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中获得不少的“日常经验”。这些日常经验往往先入为主,常常干扰科学概念的形成,成为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障碍。例如从物体要运动必须施加力,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这一日常经验,产生“力是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的日常经验,从而对力的概念产生思维障碍;从木块漂浮在水面,石头沉入水里这一日常认识,产生漂在水面所体会到浮力作用,而沉在水底的石头则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的生活经验,从而对浮力的学习形成思维障碍等等。

5.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计算能力差,往往碰到计算题时,就走捷径,看别人的结果,或查资料书后面的答案,或干脆放弃不做,没有一种畏难而上的态度,一些学生总改不了粗心的毛病,做题时看题不仔细,不分析题目意思往往照套公式,照搬结论。再就是现在学生不会及时归纳总结当前一段时间内所学养成学后反思的习惯,好多东西,学生误以为自己全明白了,其实际则只掌握肤浅的表面。总之不会学物理是物理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解决方法

要克服上面的这些学习障碍,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老师应积极向上反映当前的现状,同时,自己也可以想一些办法,不能听天由命。实际上,生活和生产中的许多东西可以搬到课堂上来,比学校的仪器更形象,这就需要老师们做有心人。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2.对待留守儿童老师们要有爱心,多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其次是老师对他们的学习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他们的辅导可能要多花些精力,而且老师自身还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不耐烦,再就是老师在平时多走访,与学生家长多联系,搞好共同管理。

3.要号召学生在家里利用双休日多参加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加强对生活的体验。当然,还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物理知识,或利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哪些简单的道理,多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4.学习物理学应从基础抓起,充分理解有关物理概念的实质。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或模糊不清的概念,千万不能想当然草率下结论,而要及时翻阅课本,仔细体会相关知识,直到理解为止。克服这种障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二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三是弄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四是搞清物理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含义;五是全面分析问题;六是不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七是准确、全面的分析题目描述的全过程;八是对题意的分析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

篇4

何谓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有什么特征?以及它与传统接受式学习的关系又如何呢?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能否正确地运用科学探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我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1 科学探究及其基本特征

纵观各种资料,科学探究的界定也是五花八门。本文所指的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然而,无论是科学家进行的探究还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探究,它都有着以下共同的特征:

1.1 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所谓科学性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和事件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进行探究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需要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问题,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当然,在探究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然而,恰当的问题的引出又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和求知欲。因此,“问题”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始终。

1.2 学习者可以获取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

科学探究需要事实和证据。一般情况下,问题经常是在现象(事实)的观察中被引出的,学生可以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测和假设(如科学上的假说)。然而要证实猜想,学生就需要用事实和证据来证实或证伪,同样,对科学性问题的解释进行评价也需要收集可靠的事实和证据。因此,“分析信息,处理事实证据”贯穿于探究的始终。

1.3 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

科学探究需要运用原理和方法来对自己所作的猜测、假设作出科学解释。在分析和整理了资料和事实证据后需要提炼出解释,并且在评价后常常还需要修改甚至需要通过反复实验、反复观测来证实现象与解释是否一致。当然,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对于科学界,这意味着知识的增长;而对于学生,这意味着对现有理解的更新。

1.4 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科学}生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科学探究需要不断的评价。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评价,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是科学的问题,是否是可探究的问题,是否是新的问题,是否是有价值的问题等。对猜想、假设(假说)要进行评价,支持猜想、假设(假说)的根据是否充分,证据是否确凿,方法是否规范,得出的解释是否合理。最后,还需要将自己对问题的解释与其他人的解释,特别是体现科学性的解释进行对比,评价自己的结果是否科学,是否可靠。因此,“评价”也贯穿于探究的始终。

1.5 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科学探究不总是孤立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始终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假设、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等各种方法,尤其是创造性的科学方法。同时,还应与在活动过程中参与探究的其他人相互交流各自的思想观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支持或不支持结论的证据,以便大家能够反复验证。分享他人的经验与成果,从而使自己的解释也得到进一步的论证。

2 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2.1 科学探究需要接受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然而,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科学探究的特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评价自己所提出问题的价值和可探究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样,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提出猜想、假设等;需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来设计实验;需要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需要原理、模型和理论来检验和评价探究的结果等,而这些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都由直接探究获得的,因此,我们说科学探究需要接受知识。

2.2 科学探究需要接受学习。

作为探究学习的特点,知识不是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中去有所“发现”。然而,这种短时间内的“发现”常常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是定性的,或者是半定量的,即使是定量的也只是在极有限的特殊条件下获得的。为此,学生如果要形成对知识的理解,要认识探究所得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就必须有内化的过程,而这种内化的过程,主要是接受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

2.3 接受式学习需要探究的思想并与探究结合。

这里我们借助“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为例来说明。首先应明确:“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总体上是一种接受渗透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课前的必要说明后,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思想方法,并引导学生借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随后,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如:用碳素笔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你会看到;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将装有半管水和半管酒精的长玻璃管反复翻转,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等等。

活动结束后,教师提供可选择的物质结构模型,引导学生尝试解释活动中看到的现象。最后教师再讲授微粒与分子模型,分子的大小;以及展示超级显微镜下的分子图像,介绍随着技术进步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正不断深入等等。

3 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比较

篇5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着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日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物理论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纺锤型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

    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表面张力联系起来;看到肥皂泡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其实,物理上许多定律的发现和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观察的基础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着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瓦特在烧开水时,观察到水蒸气产生的力量推开了壶盖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等。过去一些同学进入中学后往往觉得物理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困于书本之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恐怕不无关系。

    二、要重视实验, 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中学阶段,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老师将演示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将做许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对这些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学们自己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学习了"重心"这课后,可用不规则的木板通过"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课后,可  用向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是十分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十几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上的一些着名的竞赛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发现却与我们无缘。其中一个

    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还很不够,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操作潜能。

    物理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物理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往往认为触电是与电势有关的。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从而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

    不依据实验,只凭主观臆断去学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学们必然觉得这些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非常空洞与抽象,必然会觉得物理难学。

    三、要勤于思考, 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

    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差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做作业"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 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实际学习中,有的同学解题时从容不迫,灵活自如,单刀直入,十分简洁;有的同学则迷茫混沌,步履艰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出的答案却往往繁杂冗长。剔除学生天资的因素,主要还是"思"与"不思"、"勤思"与"惰思"的原因。俗话[ uuubuy.com]说"刀子越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伟大的电学家福兰克林也曾经说:"用着的钥匙永远光亮",正是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只要坚持独立思考,认真理解,物理会越学越轻松。

    物理学习切忌张冠李戴。不注意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拿起题目就去"套公式、套类型"、"依葫芦画瓢",结果往往要出错。做物理题目要想到它的物理过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四、要善于总结, 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物理论文,模糊不清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又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鱼网一样,收的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物理知识必然既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勤于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那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其实,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每次认真做完一次知识小结,就如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立足高处,俯揽全局,奇景异观,尽收眼底。经过总结的知识,既易融会贯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物理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一切都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变成了一锅粥糊。遇到题目,觉得是这个知识点的,又觉得是那个知识点的,分不清楚,左右为难。现在有些同学觉得拿起题目无从下手,我想大概就在于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缘故吧。

篇6

一 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个体意识,能不断激发个体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与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取得行为投入更高的正向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物理学习的成就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推理、分析、应用,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优化。

二 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若想获得高效的教学成果,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调试”的学习。老师要把学习的权利归还于学生,给学生行使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具体展示主动性、独立性体验与内化。因而,物理老师要研究学生学习的方法,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思想高度,努力引导,创造环境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开拓者,发挥他们的潜力,造就他们的成就感。

1.理解物理学科内涵,建立物理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本的定量学科,不少规律是通过观察与实验总结出来的,它的概念、定律、定理和结论需要用准确的语言并以数学的形式展示出来,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直觉和想象力、大胆的猜测与假设,引入合理模型,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数学处理和逻辑思维,常常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物理老师要担负着组织、调控、检测、参与和提供必要的帮助任务,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组织适当的课堂活动,监控好课堂活动的时间与节奏,让学生学会检测物理学习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时,老师要适时地给学生一些指导帮助和激励,给学生提供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作为支持点,注意培养学生主动争取向老师寻求帮助的合作学习习惯。

2.实施自主学习物理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民主意识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施行教学民主化,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竞争向上的积极的课堂氛围,课堂要有热情,用自己积极向上的价值情感感化学生,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眼神、希望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共振现象,相信学习的能力,相信学生的团队精神,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空间,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辅以学习的指点引导,让他们用成功增强自己的信心,对他们的问题要低起点,循序渐进、层次性上升,严格做到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让多数学生体验到同学的认同感,体验到同学与老师赞赏的眼神。

3.鼓励学生质疑、答疑

学生提出的物理问题,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老师若能以幽默的形式将它引入到学习正题上来,并带动学生积极质问,积极析问,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质的提升。因而,老师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适时启发学生提出的物理问题,对偏题的发问要注意方向的引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积极解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开拓思路,而且还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教育;学习方法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中学教育实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初中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压力压在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变得更加灵活。但是新课标教育虽然已实行多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相应的优化,其学习方式依然比较传统、死板。因此,浅要讨论几种初中物理学习必会的方法,使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灵活多变,更快更好地解决物理难题显得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方法,概念、原理理解混淆不清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力学、电磁学两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概念和原理清晰掌握。有的甚至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些基本的概念,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定理也相互混淆。在电磁学学习中,有些学生懒于思考、动手,不认真画电路图,之后反映电磁学难,不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多日之后,便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不善于归纳、总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板的学习,做完一道题,正确的就不管了,错误的看一眼也不去细细思考,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将不同的题型进行归纳分类,更不善于归纳整理自己存在缺陷的学习方法,这样很大程度阻碍了他们物理的学习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社会的需要,新课标下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应有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但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思进取,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他们墨守成规,并不会亲自研讨,只等教师来讲解,并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快乐的喜悦,不注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一些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要性:控制变量法是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必会中重要方法,其在物理学习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作用这个方法,可以巧妙的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理想倾斜试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很多问题。

3.应用实例:在探究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时,s=vt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我们可以让一辆小汽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先控制时间不变,以4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12m;接着以10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30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增长了几倍位移就跟着增长几倍,因此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再用同样的方式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转换法

1.定义: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重要性:掌握转换法及其应用,有助于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终身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3.应用实例:例如我们通过马德保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雾的出现通过转换思想可以得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结论,利用指南针的南北指向可以得出地球存在磁场等。

(三)画图法

1.定义:画图法即作图法,是指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画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现象,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的方法。

2.重要性:画图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化、简明化,使学生们更轻易地接收、理解所学的知识;画图法在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们的做题效率,做题准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是一种具有极大帮助的方法。

3.应用实例:在学习受力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应经常采用画图的方法,现对一个受力物体或一个受力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束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也就可以清晰的解答出答案。

(四)类比法

1.定义:类比法是类比推理方法的简称,指通两个对象在某些关系或者属性上相似性而推出在另一关系或属性上可能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方式。

2.重要性:学生们在学习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问题时,由于新知识、新问题的抽象化,不易理解。但是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将新的知识或问题与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种事物或问题进行类比,找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问题的解答。类比法是解决初中物理乃至整个理科问题时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3.应用实例:例如学生在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流类比为具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的人流、车流等;再例如这道题:一个质量m的小虫在一个漂浮在水中的质量M的树枝上爬行,阻力不计,小虫直线爬行距离H后,虫和树枝相对水面移动的距离。学生们在解决这道题时,应该很轻易地将这道题通过类比法归类为人船模型,这样便能很好的解答。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归类,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物理难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作者:张跃龙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与建议[J].科学咨询,2012(9).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学生

对一个学习者来说,学习方法犹如学习上的“点金术”。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终身受用;不讲究学习方法,犹如盲人骑马、瞎子摸象,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一事无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早就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可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得,成为学生的主人,是这些教育先知们的一贯主张。很可惜,虽然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但我们的教学仍在“教”,而不在“学”。当今的教改形势要求我们这些在一线辛勤工作的物理教师们要转移教学重心,要重点研究“学”。把“教书”、“教学生”转变为“教学生学”,也就是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我们最重要的职责。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呢?

1.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针对性

中学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放占优势,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加强他们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创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经验与感情投入。使他们在尝试中不断取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学习物理的不竭动力。所以,对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在协助学生获得物理感性经验,在增强对物理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1.1针对初中学生的做事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缺点,要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能力。我们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做许多演示实验来配合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对学生而言,决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演示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往往不知怎样观察,观察的关键在哪里,如何把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由于演示实验受时间限制,不可能反复演示,所以指导学生及时准确地仔细观察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每个演示实验都有观察的关键和要点,这也是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绝好机会,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和掌握仔细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

1.2针对初中生的好奇好动特点,在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将它们激发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动手。初中阶段,实验分析归纳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现代教学中有很多当堂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怎样使小灯泡发光的这个简单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显得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有的同学甚至向其他同学炫耀。这个实验虽简单,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的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反而不重视阅读课本,把精力花费在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书上,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一看就懂,一做就错,这样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教学中只有及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多质疑、多解释,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步步提高。

2.1课前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将要学习的部分包括哪些知识点及其这些知识点是如何总结出来的,同时找出学习的难点,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更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难点,攻克难关。为了帮助学生课前阅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列出阅读提纲:如在“惯性、惯性定律”这节课文中。(1)什么叫惯性?(2)哪些物体具有惯性? (3)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 (5)静止物体的惯性和运动物体的惯性各有什么异同?(6)同一物体是静止时惯性大还是运动时惯性大?等等。

2.2课堂阅读: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地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不轻易放过一个疑点,并对重要内容及关键字、词、句、段落等用符号标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如阅读“牛顿第一定律”时要抓住:“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或“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出来的”等。鼓励学生精读细抠,若遇疑难,必弄清其究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3课后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所学的零散知识和复杂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加深理解。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联系密切的课外读物,以巩固课本上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3.指导学生巧记善忆,牢固地掌握知识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物理符号、术语等都需要记忆,否则就根本不可能学好物理。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重点问题重点讲,画龙点睛、语言精炼,条理鲜明,归纳概括准确,又要指导学生实现知识的不同识记,条理性识记,归类性识记,重复性识记等,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3.1理解透彻才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特别是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分析类比,加以记忆。如,音调和响度。

3.2语言简炼才记得快。顺口的诗句很容易被人记住,教学中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理出要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用“压并流串、不超量程、电流正入负出,电流表绝不跨接电源电极”这样简短的话即可总结出来。

3.3反复强化才记得准。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找不到相关联的东西可以帮助记忆时的遗忘就更为严重。要同遗忘作斗争,就反复强化,多次重复感受。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依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及大纲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情境,就会使各个环节的指导适合学生的学,使学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自觉行动。

篇9

1、环境因素: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面临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变化不能短时间适应。

2、心理不成熟:学生很多的发展因素,特别是自主性、演绎推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判断能力、理想、价值取向、较高级的情感,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等,是在高中阶段才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其具体表现为:

(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认识不到学习高中物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和家长,社会、家庭等外界一些微小的刺激都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干扰.

(2)缺乏学习的坚韧性。不愿做较长时间的艰苦钻研,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遇到难题,回避失败,不善于使自己的智力活动高度紧张起来。

(3)缺乏学习的兴趣。一旦听不懂或看不懂,就觉得无味,从而使自己兴趣始终未能激活起来,进而丧失兴趣,成为学习的失败者。

(4)消极的学习态度。由初中进入高中,学生刚经过紧张的升学考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出现松驰、疲软的现象。另一方面,对高中物理存在畏惧心理,信心受到挫伤,进而对学习物理产生厌倦感。

(5)学习上的依赖性。缺乏自信,什么事情做的都不如意,需要别人来管,学习也不例外,需要别人控制

3、思维方式欠缺:物理思维能力具有概括、间接、深刻、抽象的特点。学生思维能力在上述几方面都存在着严重不足,从而构成了他们的思维障碍。

(1)思维深度不够。由于思维方式的不适应,学生思维往往不能与教师思维同步,常处于茫然的状态,对待问题总习惯于表面的直观形象思维,而不去进行更深一层地分析揭示问题实质的抽象思维。

(2)思维广度不够。.物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是困难生的思维品质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孤立观点看问题

(3)思维变通性不够。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很少能对问题的解答有一个完整的叙述。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多是一知半解,对解题方法的掌握表现为机械的模仿,一旦改变问题的方式,就抓不住关键环节造成思维混乱。

4、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主动性差。学习上的行为,是在功利思想的推动下被动去做的,或者是在老师和家长督促下被迫进行的。他们几乎没有学习的规划习惯,做的都是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事情。

(2)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特别是他们的“无意注意”较多而“有意注意”很少。没注意“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因为学生的这种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的内容上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3)依赖性强。他们非常强烈的依赖于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周围环境给与支撑和推动。他们强烈的依赖于老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检查、奖惩,在他们身上是明显见效的。带来的效果又是不稳定、不持久的。

(4)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初中的学习是在教师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带领下进行的。甚至学生做完习题的第一个问,就要问老师他做的对不对。就连做完题,后面写不写答,也要问老师。他们没有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5、能力方面待提高;

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与不严密性的,然而这些知识有时却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高中教材中,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学生抽象地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情景,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还要有空间想象能力等。这些对只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学生,一时也是难于做到的。

6、学法不全面

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观察的习惯。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能举一反三.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以致不能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要求。

针对物理的特点,学好物理的方法的关键是做好以下几个环节: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总结课外学习。

(1)、注意课前预习。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点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2)、注意专心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

(3)、注意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真正弄懂。有能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4)、注意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题目。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5)、注意系统总结。每学完一个板块,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想活跃。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起来。

(6)、注意课外学习。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阅读了适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提高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坚信这些做法一定会逐步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改变高一物理难学的印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2].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7.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 思维方法 兴趣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43

物理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的学科,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有助于他们在物理学科的学习。物理学科的学习与别的学科有着相通之处,同时也包含着它本身特有的特征,初中教师需要培养初中生的特定的思维方法才能让他们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走得更远。

一、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学习

在刚接触到物理学习的初中生来说,有的学生会认为物理学习和数学没什么两样,都是通过记公式,再将公式运用在习题中,这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所存在的最大误区。作为教师,让我们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前,我们需要告诉学生,物理学科的特有魅力,让学生分清物理和数学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告诉学生想要学好物理,首先需要一定的语文基础,其次还需要数学知识作为工具,协助我们物理试题的计算,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学生需要知道所学知识点的物理意义。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区分,在物理上很多时候概念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代表着不同物理意义的物理量。比如初中二年级学习乐音的三个特征时,其中有两个量就是只有一字之差,如果学生不注重区分,就会很容易的混淆这些“相似”的知识点,其中有音调、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而音色是指声音的特性。

二、初中生物理学习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联系生活、学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学习物理

物理学科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需要学会回归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现象,联系生活学习物理,这种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加深,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初中生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就可以根据生活中自己面对镜子照相的情节联系起来,这会让学生在理解以及知识的记忆方面的难度有所降低。他们会很容易的记住平面镜成像有这样的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相垂直的。总之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联系生活是让物理学习简单化的途径之一。

(二)注重基础的学习

学习就如同我们的建筑,在建筑中有了牢固的屋基,房子的建筑才会牢固,同理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他们在物理学习中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如果学生对基础的知识掌握都不牢固,一味的追求难点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会让他们在物理学科上的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去追求难点知识,再去突破他们自己。

(三)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

不管学生在学习什么科目,课堂中认真听课,收获效率才会高,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物理课堂中,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对于学好物理尤为重要。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在书上勾画,把重点的内容划出来,把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把课堂中没有听懂的、或者是听得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课后及时向老师询问,及时把不懂得问题弄明白。

(四)学会选择做练题

对于富含逻辑性较强的物理学科,倘若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不去练习试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理科科目知识的学习是极其不好的。本身在理科知识的学习,就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试题训练来强化知识的掌握的。学生在课后做练习题是很重要的,选择怎样的题作为练习题是更重要的,如果做了练习题,但是习题不具有代表性,这样的试题作为他们的练习题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试题是否具有代表性。

三、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常见学习方法

(一)画图法在物理学科的学习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需要学会一些作图的方法。比如光路图、线路图、受力示意图等。在物理学科中,每一种作图都是有相关物理规定及要求的。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作图法去学习物理的时候掌握相关的基础物理知识。比如说学生在作光路图的时候需要注意:实际光线需要用实线画出,而不是实际光线的部分则用虚线画出,在画光线的时候要记得带箭头、并且学生要注意把光线与光线之间连接好、不要出现断开的现象,还有学生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大概地听了老师讲画图的知识,但是对于这些需要记住的注意事项不了解,他们在画图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错。所以学生要学会画图,学会注意画图的相关规则去画图。

(二)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上的应用

所谓的控制变量法,就是通过控制一些物理为定值,改变另一个物理量,最终改变的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上常用的一种方法,不仅仅是在初中物理中。在我们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比如,学生在学习压强时就有用到,压强是指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我们在讨论面积上的受力和面积的大小对压强的影响时,就是通过面积一定来改变该面积上的受力大小,在不同大小作用力的情况下压强如何变化;同理我们还会设置受力相同,但是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再观察压强是如何发生改变的。当然在设计实验的时候,需要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相同,这样的结果才具有可对照性。

(三)总结、归纳法在初中物理上的应用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始有终,学生在掌握知识后,应该学会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归纳中遇到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及时的向老师询问。归纳,总结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清楚的明白在每个章节中,我们讲的究竟是什么知识点,学生学会在新知识讲完后去归纳知识,让他们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上更加清晰,也才能更好地把各章节的内容练习起来。

篇11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研究显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与学习机制,是学习者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习者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自主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初中生的学习思维有待完善,独立完成学习活动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具体来说,自主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创新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身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教师的引导,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自主学习的特征有五个方面。目的性:就是自主学习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具体的目标的。主动性:就是学生自身根据学习的特点,在学习中调动各个方面的因素,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学习主体进行自我的监控与评价。独立性:自主学习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独立性,就是学习个体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判断,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有效性:自主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对于提升教学效果非常有效。相对性:绝对的自主学习是不存在的,学校中的自主学习都是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实施的途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内在机制。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持久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学习活动的顺利与否,又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把握好尺度,根据相关调查创设,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最强的,只有那些看似容易、其实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才会有兴趣去掌握。在物理教学的引入阶段,一般都采取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液化现象”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首先提问:“冬天在外边,我们说话的时候,空气中会呈现怎样的状态呢?”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会有哈气。”这是生活的常识,大家可以理解。教师接着问:“为什么在室内说话就没有呢?”这时候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没有办法解答了,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其次,要及时进行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显示,当教师对学习结果有反馈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增强,能够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学生进行大量学习之后,教师要将这段时间的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不断为学生的学习加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加强,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2.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的计划

篇12

关键词:改变模式;学生参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习方法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可以说教育中的每个问题都存在着观念问题。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和进步;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害了我们的受教育者,因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观念、教育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健康发展,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

一、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互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情况,以便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和学习。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部分:学生提问―教学导入―兴趣产生―教师讲解―学生主动学习。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抽象晦涩的物理概念用形象具体的描述,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讲解具体概念,形象且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在干涩的理解中增添娱乐气息。学生产生兴趣后,教师要适时讲解,把握好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多让学生参与教学。

因此,关于教学方法中模式的选择要从生活中寻找场景,使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敢于提出质疑,凸显出新课标要求中创造性思维锻炼。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的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进行特别关注,让他们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物理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和观念。也可以对这些成绩稍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要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责任心和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更要使学生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是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1.做好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给予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的物理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理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上课集中精力听讲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教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三要做好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3.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一定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格式方面,要示范、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参考文献:

[1]李新乡,张德启.物理教学论.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

篇13

关键词:物理教学;农村教学;物理学习;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有着知识点多、说理严密、换算单位复杂等特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几种不良表现:紧张,上物理课就害怕,害怕在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害怕物理作业完成不好被批评;厌倦,不喜欢物理课,上课就走神,老师布置的作业消极应付,抄同学作业;抗拒,长期得不到物理学习的兴趣就开始抗拒学习这门课程,放弃物理学习甚至出现逃课等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课程,要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物理学研究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一些现象,农村学生面对乡村广阔的天地,也能接触到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很多人也会对这些物理现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而物理课本中的知识恰好能给出揭开这些谜底的答案。而学生们也会因为解开长期困惑他们的谜而感到无比兴奋。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还是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有了良好的兴趣做铺垫,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学生们这些兴趣转变成持久学习的动力。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把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际上也是一种提亮学生物理理习兴趣的方法。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强、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比如,物理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解答生活中的疑惑,更高一级的物理还能帮助能源开发,进行环境保护,改善生活质量等。如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的作用、地位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那么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又如,为什么打雷的时候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骑自行车上坡的时候比较吃力?为什么电灯泡的灯丝断了搭起来还可以用,并且比以前更亮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生活和生产中的素材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趣的,也是很有用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运川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成就感。

有一次开家长会,一位家长跟我说:“家长真能跟孩子学到不少东西呢!”他说他们家有个存红薯的地窖,每次下去取东西的时候都会感到胸闷头晕,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一天孩子回家告诉他,那是因为地窖里氧气太少了,以后下去的时候先透透气再进去。果然,从那之后,他下地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胸闷的症状。家长说,如果不是孩子告诉他,还不知道以后会出什么事呢。

三、用实验来加深理解

由于农村学校普遍缺乏物理教学实验器材,使得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实验教学,部分教师采用“讲实验”的办法来教学,这也导致了农村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的缺乏。一旦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就不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也不会自己动手写实验报告。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质量下降。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师生共同操作实验,在课堂上探究实验现象可以让物理教学更为生动有趣,也可以让枯燥无味的物理知识通过有趣的实验来传达,通过实验来吸引注意力、激发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物理课中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尽管农村学校有时候物理实验工具不如城里完善,但是课中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尽管农村学校有时候物理实验工具不如城里完善,但是有些实验完全可以使用自制的工具来做实验的。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器具来做物理实验,更会让学生感到物理的神奇。例如,在开始学习“大气压”这一教学点的时候,我准备了一脸盆,一根段蜡烛,一个玻璃杯和一些清水。我先用蜡烛油把蜡烛固定在盆地上。接着,水倒进脸盆里。然后,把透明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过了一会,蜡烛就灭了,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同学们看到这个实验之后,感觉神奇极了。就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的时候,开始转入到新课程的教学中。这种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掌握起来也更加容易。

四、交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虽然物理学的知识点都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仍然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①“发散法”即面对一个问题,尽量提出多种猜想,多种答案,扩人选择余地;②“换元法”,即灵活地转换影响现象和过程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③“转向法”,即思维在某一方向受阻时,马上转向另一方向;④“优选法”,即用心比较,寻找最优答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将部分测量或验证型的实验改成设计型实验,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部分,我之所以鼓励学生自己回家寻找实验工具复制一些简单的实验,是因为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的目标。而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手、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实验过程中对所得信息进行仔细筛选,使学生经历思维多样化训练,活化他们的创新思维。由于初中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有限,要想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创新,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学习的榜样,为他们的实验创新起好表率作用。为此,需要除了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中尽可能体现创新意图之外,还与当前的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课程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大量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个入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总结、表彰部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等优秀作品,以点带面,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创新的活动中。

五、让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

在应试教育中,老师往往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学生被埋在文山题海中,不仅会丧失学习兴趣,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成绩,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有创新精神,让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创新作业形式。

参考文献:

[1]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2]陶新华.试论创新性学习的特点[J].人民教育,2001(9).

[3]黄耀东.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改革[J].广东教育,2001(12)

篇14

【关键词】阅读法 实验法 质疑法 讨论法 研究法

初中生普遍感觉物理课难学,若教师能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则既能减轻其学习负担,又可提高其学习质量。本文就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一谈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阅读法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1)课前阅读,要有的放矢,即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光的传播》这一节,可提出如下问题:①光是从哪里来的?发光的物体叫什么?②光源可分哪几类?③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④光传播需要时间吗?也就是说光传播有速度吗?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如阅读"浮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向上".阅读"光的折射规律"的课文时,抓住"斜射"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还是从水、玻璃等斜射入空气中"来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弄清其原因究竟。(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理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二、实验法

实验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成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上台演示,然后教师再指导或者再示范一次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和展示机会。例如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一章有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用空气和二氧化氮演示气体间扩散现象的实验、用两个铅块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研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实验等,让学生上台来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在演示中被台下的学生看清楚了,教师再有针对地进行指导,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还有一个物体内能的实验,在用橡皮塞塞好的带导管接打气筒的广口瓶里装一点水,然后用打气筒往里打气,可以看到容器里有水雾出现,还会看到瓶塞跳起。教师提前鼓励一两个学生课前准备一下,当其他学生不能主动上前时,这一两名学生上成实验。台下的学生既羡慕又不解,总之,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学到了东西。

三、质疑法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小灯泡亮度是由谁决定的"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 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其正常发光吗?

(2)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小灯泡能不能正常发光?

(3)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小灯泡又会怎样?

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的实际功率决定的。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正常发光;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时小灯泡发光较暗;当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时发光很强,很容易将小灯泡烧毁。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四、讨论法

讨论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现在每一节课上,笔者都在尝试间断性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应用过程中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在讨论中及时的给学生以启发诱导。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围绕中心议题发言。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给他们时间讨论,通过讨论,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帮助其他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通过讨论,学生间交流、师生间交流同时增多,课堂气氛得以调节。

例如讲到直流电动机一节,教师带到课堂上的一个小电动机,接通电源后,电动机没有立刻转动起来。教师就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电动机没转动,有哪些可能性?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很快,每个学生都加入到小组讨论的行列中,通过激烈地讨论后,可能出现的主要五种情况全部被说了出来,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效果好得多。

五、研究法

研究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优点在于通过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懂得如何独立地获取信息、获得概念,并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