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力相关规范范文

电力相关规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4: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力相关规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力相关规范

篇1

一、湖南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

1.规范标准。根据国家、行业和国家电网公司有关标准规范及文件要求,湖南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制和印发了《湖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标准化指导书》,对电网建设项目归档文件材料的类目设置、文件材料内容、工作要求、保管单位、保管期限等进行了规范,并对竣工文件(含竣工图及数码照片等)的整理、目录的编制、档案的审核程序、运作方式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使各参建单位在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上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把关。①施工单位加强把关。各项目部均配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工程资料的完整、准确把关;加强了对设备开箱资料的收集和对隐蔽工程记录的规范,注意了档案整理中相关文件的衔接和参见;对档案资料的消缺整改进行了规范和验收签证。对归档文件材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组卷,做到分类准确、组卷合理、排列有序。②工程监理加强了对项目档案的审核把关。竣工档案的移交一般经过了三级审查,首先是承包单位对各自承包范围内的竣工档案进行自检,然后是监理单位对承包单位整理后应移交的竣工档案进行复检;监理检查通过后进行签字(含竣工图);第三是接收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对竣工档案进行交接前审核。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补充完善,最后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监理工作应移交的监理文件,如监理规划、监理大纲、监理工作通知单、监理工作联系单、旁站记录等,原则上都是原件归档及时移交,做到归档文件材料与工程建设同步,监理资料与施工资料吻合一致。③设计单位加强把关。竣工图由设计单位编制,竣工图的编制要求执行《电力工程竣工图编制规定》(DL/ T5229-2005)和《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电网办[2010]250号)的规定,其编制深度与施工图的编制深度一致,并编制了竣工图总说明和分册说明。竣工图的提交套数按设计合同执行,设计单位将CAD竣工图转换成PDF等版式文件,刻录光盘同步移交。

二、档案规范化管理控制措施探讨

1.以档案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强化标准、制度的执行、监督与管控。首先,我们总结了档案管理同步化、资料标准化、操作精细化的专业管理要点:管理同步化,是指与工程建设同步策划。包括同步收集资料,质量监督同步检查、督促资料,中间验收同步核查资料,竣工验收同步检查、要求资料,达标投产同步考核资料等;资料标准化,指工程资料归档范围、文件材料内容、工作表式、载体要求等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企业对档案资料的各项标准要求;操作精细化,指按照湖南省电力公司档案管理标准化指导书以及优质工程检查标准等具体标准和要求,在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编目、归档、移交等方面,逐条逐项地进行精细化操作。其次,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档案的专业管控能力。其重点是:工程前期、项目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设备、竣工、系统调试及运行管理资料的收集和归档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归档文件材料是否真实、清晰、易辨认,没有涂改或伪造;各类表式的编制、填写是否符合要求,并真实反映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是否与工程进度同步形成;工程重要文件和重要节点资料之间有关联时,是否能够相互间正确衔接、印证;档案分类、组卷、装订以及移交是否满足档案管理有关规定等。

篇2

【关键词】有线电视 网络管理 规范化

一、基层网络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就是根据《公司法》以及基层网络运营管理的工作任务和性质的要求,合理地制定基层单位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各类管理程序文件,以形成统一、规范的和相对稳定的管理程序体系,并通过对该程序体系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达到对基层网络运营管理的井然有序,协调高效的目的。

通过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将日常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盲目性、随意性,使基层单位的工作井然有序,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使员工工作有章可循,形成一种高效、务实的管理模式,为逐步建立健全基层网络运营管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层网络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基层网络的规范化管理覆盖了日常工作的各个领域,规范化的实质是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网络发展的规范化

网络发展的规范化是网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壮大网络规模,确保网络投资收益的保障。其内容包括可行性分析报告的规范化、网络规划设计的规范化、审批程序的规范化、网络建设的规范化、工程监理与验收的规范化。其形式直接表现为详尽,准确地做出工程预算、制订严谨的设计方案、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组织工程施工、制作统一的工程文件、明确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规定等。

目前,基层网络发展的规范化要求具体是指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细致认真地分析促进与制约网络发展的利弊,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出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通过宣传发动,调动居民安装有线电视的积极性,深入调查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掌握居民对节目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居民的消费需求,制订行之有效的营销措施;网络的规划设计严格遵守技术标准做到统筹兼顾,布局合理,既要立足于当前,力求优化设计,又要着眼未来,满足更新升级;网络工程的监理和验收应高标准严要求,既要确保工程质量,又要节约成本,工程竣工的文件资料做到记载全面,准确和详细。

2、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

员工既是参与基层网络规范化管理的主体,也是构成基层网络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必须深刻认识到未来竞争和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特别是对关键员工的吸引、招聘、培养、激励和留用。员工管理的规范化是有线电视网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其内容包括职务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管理。

近年来,虽然宜秀区网络中心不断加强了基层单位的企业化管理,在基层单位建立了聘用制的劳动人事关系,逐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但是基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缺乏长远的规划。基层单位在区乡镇联网前进行了体制改革,人员也进行了身份置换,然而长期的事业单位的体制管理在思想上留有残余,部分员工很难认可和适应基层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导致其对网络发展的前景迷茫,没有大局观念;思想陈旧落后,没有创新力;主观能动性薄弱,缺乏凝聚力和进取心;片面的把工作当做生计的手段,甚至是套取私利工具。因此,基层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对解决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理顺工作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3、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提高档案管理标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更好地为有线电视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4、网络维护的规范化

网络维护在有线电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营技术在不断演进,用户数在不断增加,收入在不断增大。作为CATV建设单位,维护优化业务现状和发展,贴近用户、适合用户的需求,积极关注网络运行的质量,提出早期预防的优化思路和后期保养维护思路,走工程维护优化一体化的网络建设道路。

5、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为规范经营行为,降低有线电视的运营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有线电视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基层网络管理规范化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化既是规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是抓好基层网络管理的具体措施之一。当前,一些基层单位的制度化建设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工作的重点停留在网络的发展,线路的维护和用户缴费三个方面,漠视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仅有的公司经营管理制度也被束之高阁,管理形式粗放,经验管理大行其道是主要弊端。

抓制度化建设一要抓制度的建立,二要抓制度的完善,三要抓制度的执行。制度的建立,就是要对涉及基层网络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制定符合企业法规,职责明确、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制度,确保基层单位的各项工作依规程而行、依制度而行;制度的完善,就是指制度的建设要与时俱进,随上级管理制度的修改更新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作出修改、完善;制度的执行,就是要克服形式主义,改变有制度无制度一个样、执行不执行一个样的现状,强化制度意识、严明制度纪律,把制度落实到各个工作领域,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工作环节,真正做到有了制度有人抓、违反制度有人负责。

2、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

关于工作规范化和队伍管理规范化,电信运营商和电力企业已经探索出了成功的模式。基层单位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实行“拿来主义”取长补短,再结合实际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一套高效的,有自己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如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移动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电力部门的安全生产等是基层单位规范化管理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3、加强指导,统一实施

基层网络的规范化管理是区级网络公司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自上而下的规范化管理是区级网络公司企业化管理的总体目标。在推动基层网络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为了避免各基层单位各行其是,影响上下级工作的衔接和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工作的沟通,区级网络公司应加强基层单位的专业指导,落实和贯彻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在基层单位统一实施规范化管理应做到先调查研究选点试行,再总结经验择优推广。

篇3

[关键词]乡镇 供电所 规范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D4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206-01

引言

随着近些年国家规划的不断推进,乡镇供电管理已经逐步纳入了市县级供电管理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乡镇供电的规范化管理也已经成为市县级供电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长期任务,是适应时展的必经之路。下面本文将首先针对乡镇供电所的规范化管理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1.实现乡镇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从当前情况来看,乡镇供电所的整体情况明显较市县级供电所的较差,其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仅对乡镇供电所十分重要,也对市县级供电所有重要影响。

(1)适应乡镇供电所管理形势和今后乡镇供电所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近几年国家电网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供电企业的最新要求,乡镇供电所的规范化管理已成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国家对乡镇供电所的改革和建设从根本上理顺了乡镇供电的管理体制,通过科学可靠的乡镇电网的建设实现了城乡电网的铜价,为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两改一同价”的成果也为市县级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乡镇供电所体制改革是实现行业规范化管理的前提

在进行乡镇供电所改革的过程中,重点对行业管理混乱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对机构重复、服务滞后的问题进行了解决,并且对现存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改革了固有的县乡村三级供电管理模式,实现了电力归口管理,为规范化运行和管理提供条件。

(3)乡镇供电所体制改革是适应新时期乡镇供电所管理形势的需要

原有的乡镇供电所管理工作受到体制的影响存在着很多缺陷和问题,工作脱节、经营不善、管理落后以及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突出,造成了粗放型的乡镇供电管理情况,严重影响电力事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乡镇供电所体制管理的过程中,国家重点对人事制度、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善,初步建立了规范的管理机制。

(4)城乡电网改造为以后的市场发展提供条件

在城乡电网改造之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建设建立起了安全可靠、科学合理的城乡电网结构,提高了电网安全供电的可靠性,改善了原有电网的结构,提高了供电质量,实现了城乡电网的同质同价,从而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城乡电网的改造和进一步建设对规范电网市场意义重大,并且也为电力销售提供了更好地条件。

(5)建设高素质的乡镇供电所职工队伍是今后供电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任何一个机构的正常运行都是离不开人的工作的,乡镇供电所企业的职工对整个企业的日常工作和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职工技能的提升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定科学的培训体系和合理的培训规划,有针对性的职工进行教育和培养是现在和今后供电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6)实现业务规范化管理是乡镇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乡镇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包含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如:技术管理、资料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管理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国家监管形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企业营销策略,加强相应的管理工作,开拓乡镇供电所的电力市场,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加强线路设备的安全监察,提高供电的水平和可靠性,对供电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以研究和客服。

(7)建立常态优质服务管理机制,是加强供电企业行风建设的根本要求150

供电企业在进行乡镇供电所建设时,应当重视行业风气的建设对企业的整体影响。这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决定着乡镇供电所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适时的建立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实现优质服务规范化达标。提高和改善规范化管理下供电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对今后乡镇供电所管理方面的建议

从当前乡镇供电所的管理基本情况来看,乡镇供电所在近些年已经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迈进。面对这一新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更快更好的加快乡镇供电所的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化深入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下面,将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1)树立科学管理思想,建设高素质团队

对于每一个乡镇供电所来说,职工都是参与供电所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乡镇供电所进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管理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对县镇供电所的整体管理成果的发展步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乡镇供电所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着重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从数量和质量上改善目前部分存在的管理者数量不足或素质不够高的情况,保证企业的经营任务和管理措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针对一些管理技术较差或专业结构单一的情况要及时的加强控制,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2)重点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尽管从当前情况来看“两改一同价”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而乡镇供电所的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在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推动下,乡镇电网供电能力仍有极大的改善空间和改善需求,供需矛盾不时的出现给乡镇供电企业带来了诸多的深层次问题。电网的供电能力反应了供电所工作的成效。乡镇供电所应当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跟踪,研究和找到解决当前形势的关键手段,逐步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从而促进自身和整体的发展。

(3)推广先进管理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

随着乡镇供电所管理步伐不断加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营理念的逐步转变,目前的营销手段、管理手段、服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今后乡镇供电所管理的需要。加快乡镇供电所信息化建设,更大程度的满足乡镇供电所管理、优质服务及客户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今后乡镇供电所建设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4)重视乡镇供电所队伍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镇供电所事业健康发展

近几年的现状来看,管理的重点侧重于机构改革、电网建设和业务管理,忽视了乡镇供电所职工队伍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加强乡镇供电所管理,创造良好业绩的同时,重视乡镇供电所职工队伍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镇供电所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3.结语

随着体制上乡镇供电所纳入实现及供电企业的管理工作全面的开展,乡镇供电所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乡镇供电所要通过各方面的措施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促进自身发展和促进电力企业整体发展的目的。相信在业内对这一问题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下,乡镇供电所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刘兴隆,黄利国.加强规范管理 注重优质服务――记江苏省江都市昌松电力管理站[J].科学大众(中学版).1998(03).

[2] 毕迎春,单建新.科学构建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11).

[3] 王远,周传杰.浅谈如何加强监理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0(03).

篇4

广播电视行业在各个系统的板块划分方面,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用来管理各个板块中不同的声像档案。广播电视部门必须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改变现状,使这个互不关联、各自为政、资源散乱、管理不严谨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善,并根据统分结合、板块为主的原则,建立一套集统一、分工为一体的由上至下的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体系,使原有的档案查找、收集、储存、移动、开发、使用等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系统,使档案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并切实落实至部门基层,实现声像档案的实时上传及全网共享,建立灵活可靠的档案管理机制,使广播电视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之成为信息资源共享的主体部分。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声像档案管理制度,是实现声像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工作基础和重要保障。要全面贯彻并落实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实现声像档案管理规范化。首先,电视台管理层要针对电视台的工作范围以及各个部门流程,制定统一、适用于各个部门的声像档案管理标准,尤其要针对电子声像资料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及归档标准,实现声像原始资料和电子声像资料的归档统一和规范。其次,要制定声像原始资料与电子声像档案的分类管理流程,实现流程管理标准化,通过分类管理、检索利用以及档案编制标准化,实现声像档案管理规范化。

三、优化档案收集,坚固管理根基

若想实现声像档案的完整、准确收集,必须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及物资资源作为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收集途径,在多种收集方式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电视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作为电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对声像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大规模宣传,从档案收集工作的前期阶段开始做好归档,确保所收集到的声像档案按照不同的类型存储,不给档案收集工作留下任何死角,便于后期检索及查找。除此之外,还应优化档案收集流程,适当删减多余的步骤,并增加相应内容,使整个档案收集流程得到充分优化。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声像档案管理人员对内部流程更加清楚,让声像档案管理人员更主动地去发现并收集各类声像档案。

四、采用先进技术,优化管理手段

伴随着电视节目的丰富和电视宣传题材的多元化,电视声像档案数量日趋庞大,这给电视台声像档案管理增加了难度。而这些声像档案既具史料价值需要长期保存,同时又为许多专题类电视节目制作提供原始声像参考材料,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面对数量庞大的声像档案,电视台声像档案管理应紧随科技进步的步伐,创新管理理念,改进传统方式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提升科技化管理手段,实现声像原始档案和电子声像档案的动态管理。目前数字技术已在电视节目的采、编、播中广泛应用,那么电视台的声像档案管理也需要同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将声像档案按照不同等级以及储存需要进行分类、储存,实现声像档案数据格式的统一和规范,实现声像档案的自动鉴别和管理,进而实现声像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保障电子声像档案的长期可读和有效保存与利用。这样既大大降低声像档案管理对储存空间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压缩声像档案的空间占用,与此同时又可以压缩声像档案的管理成本,降低成本费用,并解决了人工归档等工作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问题。

五、提高人员素质,打牢管理基础

篇5

关键字: 物权法 遗失物 道德

在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中,经常将拾金不昧的故事作为阐明道德理想的典范。拾得遗失物立法一直保留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德教化特征。但是,现实社会中,拾得遗失物除了道德律还受世俗法的调整。尤其在市场经济带来的观念转型大背景下,遗失物拾得中实现道德理想的愿望与世俗利益需求之间存在着的价值冲突显现了出来。从冲突走向交融是遗失物拾得立法过程的基本走向。如何设计遗失物拾得的法律后果关系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转型,本文着重从道德理想与世俗规范的结合方式方面加以探讨。

一、遗失物拾得的法律效力结构比较

遗失物拾得可以产生物权效力与债权效力。物权效力一般体现为遗失拾得可构成动产所有权取得的方式;债权效力体现为遗失物拾得在拾得人与失主之间形成债的关系。我国现行法规定的遗失物拾得主要规定了债权效力。《民法通则》中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即:在拾得人与失主之间基于遗失物拾得与费用支出的法律事实而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称为遗失物拾得之债。在物权效力方面,遗失物无人认领时所有权归国家享有。

从我国遗失物拾得之债的效力看,当属于义务本位的立法。拾得人不得请求失主给付报酬,法律也不规定报酬的计算方式。拾得人是债务人的观念被强化了。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就这样达成了同一。在遗失物拾得之债中,拾得人的主要义务是返还遗失物给失主。此外,拾得人还有妥善保管遗失物的义务、通知失主的义务、向有关机构报告的义务。在权利方面,拾得人的费用偿还请求权只是对其所损失利益的补偿,居于从属地位。只有在履行上述义务过程中支出了费用时,费用偿还请求权才得以行使。遗失物返还行为是无偿的。这说明,我国遗失物拾得的法律效力构成中,拾得人的义务是第一位的,是主导;而其权利是第二位的,是从属的。与此相对应,对遗失物拾得采权利本位立法的民法典在当今世界各国比较普遍。权利本位的特点是强调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应享有的权利。《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日本遗失物法》、《意大利民法典》、我国台湾的民法典对于遗失物拾得人享有的权利都有比较完整的规定。归纳起来,拾得人除享有费用偿还请求权外,还享有报酬请求权与拾得物所有权取得权。拾得人履行报告、通知等义务是其得以实现权利的条件。拾得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存在谁从属于谁的问题,它们共同构成了遗失物拾得效力的内容。

中外立法上遗失物拾得法律效力的差异,与中外的社会文化及道德传统差异性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遗失物拾得的立法倍受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表现出很明显的固有法色彩。尤其在拾得人可否赋予报酬请求权、无人认领遗失物的所有权可否归属于拾得人这两个问题上更能反映我国的域内法文化特性。我国不同时期的立法文件草案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规定方式有过多次反复,可以说明两种价值取向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斗争。195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稿最初稿借鉴苏俄、捷克、保加利亚的法典,所有人不明的遗失物视同无主财产归国家所有。没有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从民法典草案第二稿到第七稿规定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国家所有,但是赋予拾得人相当于遗失物价值10%或5%的报酬请求权。 为鼓励拾金不昧的行为,保持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民法通则》将道德规范直接规定为法律规范,与56年最初稿基本相同。在1999年社科院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再一次提出了拾得人享有20%~3%的酬金请求权和无人认领遗失物所有权取得权。2000年的王利明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对于百分之二十的报酬请求权同前稿,但对于无人认领的遗失物,规定为收归国有。最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二编物权法又基本回到《民法通则》的模式,规定:有关部门自收到遗失物之日起两年内无人认领的,扣除遗失物的保管费等必要费用后归国家所有。只有在所有权人、遗失人等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场合,领取遗失物时才应当按照其承诺向拾得人支付报酬。再次回归义务本位的立法模式。

然而问题也由此产生。因为道德的义务本位必然导致立法上的义务本位。实践证明,遗失物拾得的立法虽然表达了道德要求,但曲高和寡。这种立法并不能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以道德大师的标准约束自己。相反,由于在该法律关系中无利益可言,反而降低了返还遗失物的积极性。许多拾得人通过契约而取得报酬,许多失主也主动通过悬赏广告以利益引诱拾得人拾金不昧。产生纠纷后,给如何适用法律也造成困难。纵观我国物权立法过程,关于遗失物拾得的法律后果始终存在着道德理想价值取向和承认世俗利益的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斗争。物权立法在遗失物拾得问题上如果完全迎合世俗利益的价值取向,那么在社会观念上很难被认同;如果完全追求道德理想,又很难在调整现实社会问题中发挥充分作用。在两种价值取向的折冲中逐渐达成一种平衡是解决问题的路径。

为了确立科学的遗失物拾得法律效力结构,必须导入现代民法理念,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区别开。首先,以法律的权利本位取代道德的义务本位。在当事人间合理分配权利与义务。道德要求人们都是品行高尚的圣人,而法律是给俗人设立的规则。市井阡陌中的升斗小民能不能皆可以为尧舜,并不取决于法律的一纸规定。法律规范只是表达社会所能容忍的俗人恶行的底线而已。其次;强调民法中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不以道德规范中只尽义务不言回报的价值取向作为法的一般原则。将法律调整对象定位于普通人,在一定范围内肯定其获取利益的欲望。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和一定条件下的所有权取得权。最后,注重立法的可操作性。将遗失物拾得的物权效力与债权效力作完整、细致的规定。

二、 寻找道德与利益的平衡点

法律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但应以“度”为制约,否则欲望的洪水将冲破道德的堤坝。虽然“法律和道德是不应有矛盾的,法律应当体现道德原则,道德应在法律中渗透,二者应当具有一致性。” 但是,我国传统道德正处于转型时期,现代民法理念所夹带的道德意识与我国传统道德的冲突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道德“耻于言利”“重义轻利”,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认可利益上的激励机制。对于遗失物的返还,以往是运用道德信念的内趋力来完成的,而报酬请求权的赋予则是使用了利益驱动力。我们应当强调道德信念内趋力与利益驱动力的统一。决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现代民法理念与传统道德的冲突只有经过调和才能达到既能弘扬道德又不失法度的化境。实现矛盾统一的关键是寻找道德与利益的平衡点。

笔者认为,道德与利益的平衡点在于报酬数额比例的合理确定。报酬数额比例可谓社会良心的杠杆。如果报酬数额比例过低,则利益驱动力在促进遗失物返还之债的履行和拾得人利益保护上将不能起到应有作用。如果报酬数额比例过高,又将成为不道德的诱因。报酬请求权的立法意图并非以利益诱使拾得人放弃传统美德,而是使拾得人在道德与利益之间能双重实现。拾金不昧且不要报酬毕竟是值得称道的传统美德,法律应当弘扬这种美德,而不是以物欲刺激对其加以扼杀。合理的报酬数额比例应当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拾得人可以选择放弃报酬请求权去实现高尚的道德人格,不必因报酬过高无法割舍,而失去这一选择的可能性;也可以选择主张报酬请求权以实现利益,而不被良心所谴责。从这个角度论,报酬请求权恰好是高尚人格的试金石。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我国报酬请求权的数额比例应在5%以上,但最高不宜超过10%.有关的立法例可以作为参照。《德国民法典》规定,拾得物价值在1000马克以下的,报酬是5%;超过者为价值的3%. 《意大利民法典》规定的是遗失物价值的10%.《瑞士民法典》只规定为“适当拾得报酬”。也有比例较高的,例如,我国台湾的民法典规定的报酬额比例是30%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规定的比例是20%.如果比例过分高,则会刺激拾得人的不良心态,产生负面效果。笔者在哈尔滨市公安局遗失物招领处了解到,由于99年媒体披露正制定的物权法草案将规定拾得遗失物可取得20% — 30%的报酬,所以消息披露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竟然无人提存拾得物。许多拾得人或是电话咨询能获得多少报酬,或是观望等待该项立法的出台。其负面作用何明显!

寻求道德与利益平衡点的另一要求,就是在立法上应当列举限制报酬请求权的例外情况。例如,在《瑞士民法典》中规定,住户人、承租人、公共场所管理机关在住宅内或其管理的公共场所拾得遗失物,无拾得报酬请求权。 笔者认为,我国限制报酬请求权的情况应包括以下几种:

1、 有特定的保护公民财产权、法人财产权职责的人或机构不享有报酬请求权。例如警察。拾得人是国家机关也不享有报酬请求权。履行职务过程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行为属于国家机关行为,当不享有报酬请求权。对此,《德国民法典》第978条3对公立机关或交通机构中的遗失物规定:拾得人为该机关或该交通机构的公务员、或拾得人违反交存义务时,无此请求权。日本遗失物法规定国库或其他公法人不得请求酬劳金。

2、 在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对他方财产负有照顾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享有报酬请求权。例如拾到住宿客人遗失物的宾馆。合同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财产的照顾保护义务一般体现为合同的附随义务。这种附随义务作为法定的义务并不以报酬给付为对价。如果规定给付报酬,就等于否定了附随义务的性质。尤其在需要保护消费者的法律关系中,赋予经营者报酬请求权就偏离了现代社会的商业服务宗旨。

3、 不尽通知、报告义务,或于受领权人询问时隐瞒拾得事实的,不得享有报酬请求权。因其主观上有将遗失物据为己有的故意。《德国民法典》中有这种规定可以借鉴。

4、 失主经济有特殊困难,报酬支付将陷失主于困境时,应免除失主给付报酬的义务。例如失主遗失治病用款,且无多余财产可供支付报酬的场合。

5、 拾得人在未履行返还义务或未提存时,不得先行使报酬请求权。应当强调拾得人返还义务与报酬请求权的先后顺序。其重要的法律后果是拾得人不得在拾得物上行使留置权来担保报酬请求权。对此,《德国民法典》有相反的规定。该法第972条认为拾得人对拾得物可享有留置权以担保报酬请求权与费用偿还请求权。因为德国民法中将通知,报告义务作为前提,而将报酬请求权与返还义务作为对价关系。我国的社会观念与道德传统不能容许将拾得物返还与获得报酬视为一种对待给付的交易关系,立法上也不宜推行这一思想。因此,笔者认为不应赋予拾得人有此种留置权。

6、因自己的错误而占有的他人遗忘物,不得享有报酬请求权。这种场合,自己的过错是产生遗忘物的重要原因。在日本法中,因错误而占有的物品,不得请求返还费用和酬劳金。

三、 遗失物所有权归属的确定方式

无人认领的遗失物所有权归属,有归国家所有的立法方式,我国即是。也有归拾得人所有的立法例。世界多数国家采纳了后者。笔者认为,对于遗失物所有权归属的确定,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考虑我国法律传统,不应照搬国外立法,但可借鉴其合理成分,对我国现有立法加以改进。具体方案是以遗失物价值的不同来确定所有权归属。例如,以1000元为界线,价值低于该界线的遗失物,拾得人经过声明而于法定时间无人认领者,所有权归属拾得人。即拾得人享有所有权取得权。价值高于该界线的,应当向有关机构提存。经过公告招领于法定期限无人认领者,所有权归国家享有。拾得人有权取得报酬。同时,立法应对拾得人对拾得物的占有加以保护。遗失物占有的保护与拾得人取得遗失物所有权构成了遗失物拾得的物权效力。本主张的理由如下:

1、 由于拾得遗失物立法与一国的道德传统关系密切,在借鉴外国法的同时,更应注重本国法的连续性和道德的承受能力。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国家所有的原则已深深植根于公民的法律观念之中,只要经过进一步完善与修正,即可消除“文字过于简略,难以适用” 等问题。无需改弦更张,照搬外国的立法。

2、 以遗失物价值不同而于法律效果上有所区别,系借鉴了国外法的经验。例如《德国民法典》第965条以10马克作为拾得人是否报告主管官署的标准。第971条以1000马克作为报酬比例为5%或3%的标准。在我国,以遗失物价值大小确定归属,具有可操作性。小额遗失物归拾得人所有,符合社会日常生活习惯,也解决了以往立法“对市民社会中的人的行为提出过高要求”的问题。 大额遗失物归国家所有有利于国家建设,个人取得报酬亦很合理。本主张于国家有利、于道德有益、于个人无损。反观国外立法的拾得人取得主义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法律对个人利益分配过多,并不可取。有一种主张认为无人认领遗失物归拾得人所有,可以防止过度国有化,使财富藏于民间。但是这种主张无法证明拾得人所有能够带来更高效率的财富利用。而由国家进行财富配置才是有利社会的。

篇6

关健词:火力发电厂 基建 档案达标、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TB857+.3文献标识码: A

从对准格尔电厂一期2×330MW新建工程、广安电厂二期2×300MW、三期(2×600MW)扩建工程、平海电厂一期2×1000MW新建工程、金堂电厂一期2×600MW新建工程、威信电厂一期2×600MW新建工程等发电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编情况来看,主要影响档案资料整编收集齐全的原因有:

1电厂领导对档案工作前期重视不够,只重视工期、进度,而对档案工作未纳入工作重点;

2档案机构不健全,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要求的“四个同时”开展工作;

3很多新建工程由于前期没有兼职及专职档案人员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而兼职人员不知道收集什么,该收什么;

4参与设计单位多、杂,对各设计单位无统一档案管理要求;

5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多,还有分包现象,对各施工单位统一档案管理要求不够;

6设备生产厂家多、对各设备生产厂家统一档案管理要求不够;

7涉及的政府部门多、批准及取件时间长;

8建设单位人员参差不齐,水平不一,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差距大;

9业主单位由多家投资,单位组成相互协作配合不够密切;

10基建期建设单位各部门没有配备兼职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使得所形成的资料不能及时收集归档。

通过对广安电厂基建期档案专项达标验收投产的情况看,只要各级领导重视,档案人员负责落实,各参建单位认真负责执行,基建期各专工认真执行档案规定,完全能搞好基建期档案达标投产验收。

广安电厂是由华电集团持股80%、四川巴蜀电力开发公司持股20%,按《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独立法人企业。公司于1996年6月成立,现已形成总资产27.9亿元。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的总经理负责制,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坚持以创建“环保型、学习型,国际一流火电企业”为长期战略目标,发扬“团结、开拓、务实、高效”的公司精神,以诚信创新的作风面向市场,规范操作,先后获得了四川省“重点建设先进单位”、“最佳文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天府杯优质工程金奖”,国电公司“电力建设无事故工程”、“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双文明单位”等30多项荣誉称号。

广安电厂三期是在二期扩建工程的基础上由西南电力设计院进行优化设计,计划建设两台600MW国产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安装烟气脱硫装置,以50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系统,三期工程动态总投资45.6亿元; 标志着广安电厂24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将得以实现;工程建设将标志川渝两省火电高峰建议的正式启动,将为两省经济的发展做出成绩,满足电网负荷增长,调整电源结构,缓解电网丰枯供电矛盾,提高川渝电网调峰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华电集团公司、广安电厂、西南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参加了5号、6号机的预验收工作,先后整编了近5200册,由于5、6号机18个月完成发电,在工期紧,时间短、任务重,各配合单位多的情况下,对档案整编及归档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了整改。

华电集团公司、广安电厂领导对档案工作很重视,在档案机构设置、档案专业人员、档案设备配置、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上给予很大的支持,参会人员观看了PPT后很受鼓舞,认为非常值得观看,广安电厂的现代化管理,是四川发电企业第一家、一级标准,网上浏阅量大,利用率很高,完成了全公司6台机全部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达到了远程在网上查阅,网上看图,名列同行业前列,受到了参与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各单位极积配合下搞好档案达标投产预验收整改工作,完工的基础上,经电厂申请,上报华电集团、四川省档案局,由省档案局组织专家进行档案专项达标验收考核,参加单位如下:四川省档案局、 广安市档案局、华电集团公司、广安电厂、西南电力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达标验收组,分小组按项目分项进行打分,经过各组的综合评分如下:

1测评表及合同管理扣1分 2档案不完整扣1分3档案揭标不准确扣1分,4设备文件、检修设备、无年检设备记录扣1分、5竣工监理文件不规范扣1分,6项目档案安全设施不齐扣0.5分,7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加分1分,8与同行业比配置2名专职档案人员少,加0.5 分;

经过档案投产达标验收小组的综合评定,同意档案验收综合得分为96分,达到了优秀级。

针对火力发电厂基建期档案存在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针对电厂领导对基建期档案工作前期重视不够,国家档案局要多办档案培训班,各级档案部门要多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档案机构不健全,各级档案部门、档案人员要多宣传《国家档案法》,大力宣传“四个同时”;

3很多新建工程由于前期没有专职档案人员,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而兼职人员不知道收集什么,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各集团公司要求厂家及时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4参与设计单位多、杂,对各设计单位无统一档案管理要求,各集团公司、档案人员要及时提出统一档案管理要求;

5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多,还有分包现象,对各施工单位统一档案管理要求不够,各集团公司、档案人员要及时提出统一档案管理要求;

6设备生产厂家多、对各设备生产厂家统一档案管理要求不够,各集团公司、档案人员要及时提出统一档案管理要求;

7涉及的政府部门多、批准及取件时间长,要求有专人跟踪取件;

8建设单位人员参差不齐,水平不一,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差距大,档案人员要加强档案知识的宣传,并组织必要的档案知识培训;

9.业主单位多由几家公司投资,相互配合不够,档案人员要提出统一档案收集归档、签字等要求,要有专人跟踪文件;

10.基建期建设单位各部门没有配备兼职负责档案的人员及时收集归档,极积建议和督促公司领导配备必要的档案兼职人员;

通过此次检查使我认识到:

1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2进一步加强档案规范管理,作好统一协调,加强档案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

3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重视档案管理的氛围;

4极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利用率;

5要经常性编研成果和成果,要定期对档案制度进行必要修编,让档案制度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步,让档案充分为企业服务;

6要创造条件发挥档案人员的极积性,规范奖罚制度,提高积极性;

7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建全制度,有章可循,完善借阅归还制度,确保档案资料安全;

8加强档案的收集,做到在开工前、施工中、完工后的文件形成及各个时期介入档案资料的收集;

9对会议类资料文件的收集,要求会议组织方负责收集,及时崔归档,杜决归档的随意性,确保归档的完整率;。

10要加强档案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创造机会让他们向同行业档案人员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档案管理水平;

11要加强数字化档案馆建设,认真学习数字化档案的各项流程工作,学会不同格式电子文件转换、实现现代档案办公,实现远程查阅、远程查看文件、图纸等档案管理知识。

参考文献:

篇7

我国电力应急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开始,我国政府全面加强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工作才陆续开展,应急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在近几年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2008年汶川地震后,政府加大对应急的投入力度,逐步规范应急相关标识、地震信息共享等,了一些标准。但也应该看到,政府及企业当前应急工作的开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应急管理的内涵缺乏统一的认识;缺乏应急相应的标准化组织以及对应急标准体系的完整规划;对应急技术的研究仅仅侧重于某些方面,缺少全面的规划和深入的研究;在应急产品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导致产品规格及功能五花八门,产品之间互操作或者联合使用困难等。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应急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国家电监会、发电企业以及电网企业在电力应急组织机构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并相继颁布了一些规范性文件。电力应急工作中还存在应急管理基础薄弱、突发事件监测手段缺乏、应急队伍救援水平不足、应急救援手段装备缺乏、应急技术及产品标准缺乏且不统一等问题,而且随着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电力应急管理及技术相关标准欠缺的问题更加凸显,将严重影响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国电力应急标准体系研究

根据预防为主、重点突出、技术进步、国际接轨的应急标准体系建设原则,涵盖突发事件应对的各个方面,包括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基于我国电力应急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电力应急标准体系研究覆盖的范围如下:术语(结合电力应急领域相关专业的特点,规范名词术语);电力应急标识规范(电力应急相关标识的标准规范);电力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技术、应急预案评审技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设计、应急指挥中心互通技术条件);电力应急培训演练(电力应急培训基地设计、电力应急培训技术、电力应急演练技术等);电力应急物资(电力应急物资库设计、电力应急物资储备技术、电力应急物资调度技术等);电力应急平台(电力应急平台架构、子系统分类、功能、接口、信息模型等技术标准);发电厂应急(发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发电厂应急设施、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实施与评估等);电网应急(电网应急计划与准备、电网应急设施、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实施与评估等);电力应急能力评估(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信息与通信等专业的应急能力评估技术);电力应急产品(应急发电设备、电力应急通信系统、应急救援装备、电力特种应急救援车辆、应急救援人员防护用品等技术标准、检测标准)。电力应急标准体系范围确定后,将开展具体标准的拟制定工作。为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应急标准,规范电力行业应急管理工作,笔者结合目前电力行业应急工作中出现的突出和紧迫问题以及基础标准或下位标准先行的原则,建议率先编制以下标准:电力应急术语;电力应急标识规范;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应急演练导则;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技术导则。

篇8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必需品。电力需求的增加提高了对电力企业的要求,增大了电力系统运作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高电力工程质量,为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打下基础。电力供应系统是建立在电力工程基础上的,只有保证电力工程中基础设施的质量,才能使电力供应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因此,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对电力企业、社会和人民都有着重要影响。对电力项目进行质量管理,能够提高电力基础设施的质量,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电力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2.1缺乏规范的电力工程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实施过程可划分为多个管理项目,具体包括人员管理、资金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项目繁多,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将导致多个管理项目同时进行时易发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而管理人员职权混乱,会造成一人负责多个项目、多人负责的项目出现交叉等现象,使得工程建设时无法统一相关决策,从而延误工程建设时间,且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2.2电力工程安全规范不明确

规范、安全施工是保证电力工程顺利进行及质量合格的基础。但在工程施工时,相关管理人员为尽快完成工程,常常会无视安全规范,对相关基础设施、辅助设备以及电线电缆的安装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从而给工程建设埋下了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害,也会使工程建设进程无法按时完成,并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3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电力工程实施前,没有对施工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导致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管理人员甚至是通过不合理的渠道进入工程管理队伍的,工程建设经验不多,相关专业知识不够,难以控制工程质量。这些情况都会影响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影响工程质量。

2.4电力工程技术水平较低

电力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非常多。在进行建设时,许多工作的开展需要高技术水平的指导。然而,许多电力工程项目技术人员水平低下,导致相关问题得不到解决,无法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这必然导致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得不到保障。

3优化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建立严格的管理人员筛选体系

电力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技术不够,将直接导致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下降,为后期运行埋下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建立施工管理人员筛选体系,针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包括其专业水平、管理经验等,从而为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3.2建立科学、统一的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项目分类繁多,对这些项目进行统一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工程顺利实施。应建立科学、统一的管理体系,将电力工程的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统一起来,分别设置一名专业管理人员,各管理人员对上级管理人员负责,保证责任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这样的管理体系能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控制电力工程质量。对有质量问题的部分,可直接找到其责任管理人员,及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3.3加强安全规范的落实,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落实安全规范对电力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安全规范是电力工程实施的基础,只有施工人员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范,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例如:施工人员在安装电力设施时,没有明确设备的安装条件和要求,对电线电缆的连接方式不规范,设施的辅助设备安装位置不合理等,将直接影响后期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不仅如此,安装电力设施时,不注意设备搬运安全规范,还极易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3.4提高电力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合理管理技术人员

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应选择技术水平较高、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以提高工程建设技术水平,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保障。同时,要科学管理技术人员,合理分配技术人员负责的板块,使技术人员明确意识到自身的工作任务及其具体内容。例如:负责电力工程施工工艺的技术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电网的铺设规范、线路的走向、电缆的铺设方法进行专业指导,并严格监督整个施工过程,以控制施工质量,避免出现错误。合理管理技术人员,能够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及工程建设质量。

3.5建立工程监督体系,合理规划工程进程

电力工程中包含项目多种多样,需要进行严格监督,以保证工程实施进程和质量。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选择专业工作人员,建立监督工作日志,将监督情况记录下来,包括监督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人员、存在问题,并对其中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传递给该项目的管理人员,以便控制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建设进程。

4结语

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签约;履约;管理策略

电力企业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物资合同签约及履约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于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库存实践段且要求一次性使用,因此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物资合同签约及履约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在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探讨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签约及履约管理策略,对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力企业管理中物资合同管理的要点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物资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直接物资、间接物资以及辅助物资三个方面。电力物资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其对供应时效性要求较高,对物资质量要求较高,库存时间短并且无法实现循环利用。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下,电力物资供应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竞争力度也明显加大,市场资源配置更具合理性。但为保证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性,积极加强物资合同签约及履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管理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管理中应当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主要依据,保证合同签订的规范性,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允许延长合同签订时间。二是应当以货物清单、澄清文件、招标文件以及合同文件等作为签订物资合同之前的重要资料依据,以保证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必要情况下物资部门需要招标采购时,应当明确物资采购结果,并结合具体信息以及相关规定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切实保证操作的规范性,进而提高电力物资合同管理效果。

2 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签约及履约管理的具体策略

2.1 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签约管理的策略

第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签约及履约管理过程中,应当对电子商务平台以及集约化系统加以优化利用,以保证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签约管理的有效性。尤其是当前电力企业呈现出现代化的发展态势,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进程明显加快,物资合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电力商务平台以及ERP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并固话了电力物资合同签约流程,促进招标结果传回及合同文本生成自动化的实现,保证电力物资合同签约方式的规范性,应当以文本方式进行签约,并保证物资合同中通用合同条款、专业合同条款以及招标文件的规范性,以经过澄清与确认的技术条款和合同商务条款作为主要标准,以保证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签约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电力物资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当对合同协议书及其附近共同签订,从而为电力物资合同签约规范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加大纸质合同的签订管理力度。在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签约管理过程中,物资供应商应当准备好物资合同相关材料,包括中标通知书、相关证明文件等。物资合同签订地点为供应商服务大厅,在电力物资纸质合同签订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电力物资供应商所提供的资料进行严格且仔细的检查,确认无误且材料齐全后,由供应商授权代表对物资合同正本进行盖章。一般情况下,就合同正本逐页盖骑缝章或者小签。

2.2 电力企业物资合同履约管理的策略

第一,对电力物资合同的履约内容及相关责任进行明确标注。也就是说,在电力企业物资合同履约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应当对电力物资合同中的内容及相关责任进行清晰且明确的标注,尤其是要明确电力物资合同履约过程中违约现象的责任人与具体处理方法,以确保电力物资合同签订后合同双方能够依据合同内容履约,以保证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在明确电力物资合同具备内容以及履约责任的基础上,一旦出现违约情况,应当严格依照物资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及具体处理方法进行妥善处理,此种情况下,有效的避免了出现违约情况后相互推卸责任等问题的出现,提高电力企业物资合同履约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设置专业的合同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加强对合同履约情况的监控、分析和管理。电力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物资合同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对物资合同的供应链进行实时跟踪和统计,以此分析和判断合同是否会出现违约的现象,一旦出现违约的行为,则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此外,合同履约管理人员通过对供应商的履约状况进行统计,并制成供应商信誉档案,为企业以后的物资采购、招标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例如,创建基于ERP模块的合同履约跟踪表,合同管理人员通过合同履约跟踪表,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物资合同签订、物资流转的实时状况,当物资到货之后,对物资合同进行一一核对,避免出现物资交货不及时影响电力工程建设进程,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物资供应的保障能力,全方位、多方面的加电力物资合同履约管理,实现物资合同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

第三,加强资金结算管理。资金支付是合同履约管理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合同履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电力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是资金及时支付以及高效流转,为了保证资金能够及时、准确的支付,电力企业在受到物资采购合同之后,应该立刻和物资供应商进行沟通,然后开具物资发票。每月18日,根据物资合同台账信息,对于满足资金支付条件的合同申请ERP资金支付;每月30日,根据省物资公司的资金支付明细,对资金支付状况进行记录和核对,并且根据相关规定,在当日必须反馈《物资采购资金支付款项回复单》,保证电力物资资金“月月对、月月结、月月清”,即保证资金支付100%准确。

结束语

与其他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相比较而言,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管理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为保证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物资合同得到规范签订和履行,应当基于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管理要点出发,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采取可行的物资合同签约及履约管理策略,以推进电网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从而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进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铁铮,常少志,于梦遥,卢正达电力企业物资供应合同履约管理研究[J].现代制造,2015(36):169-170.

[2]郑绍海电力企业管理中的物资合同签约以及履约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65-165.

篇10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于电力企业也是如此,所以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能力成了电力企业增强竞争力,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的关键,也逐渐受到了电力企业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关心和重视,而且在电力企业资金调度、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经营管理决策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是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实现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关键,因此也是电力企业相关的财会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现阶段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现阶段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面对现代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依旧不能顺利的迎接复杂的社会经济社会给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高精尖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比其他的企业电力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色,所以在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需要一批高精尖的技术人才来做支撑和保障,然而就现代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来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通常采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来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缺乏复合型的高精尖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缺乏滞后性,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现阶段好多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只是重视对某个阶段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却忽视了整个电力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各个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力度不够强,不能及时的将有效的信息进行反馈和评价,不利于电力企业决策部门的决策,而且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由于缺乏完善的指标体系导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够强,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电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共组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作。

(三)电力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管控力度不够深入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知识信息的时代,相应的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需要现代化的信息化软件来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虽然现阶段好多电力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信息管控系统,但是执行的力度还不够深入,所使用的财务会计管理软件不够统一和一致,信息编码不一致,导致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不能进行高效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还容易出现财务会计信息软件重复使用的现象,而且对于会计信息管控系统的维护工作也不够完善和深入,不能及时的将系统升级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浪费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四)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就目前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工作来看,更多的流行于形式而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和力度,相关的监督政策和法规没有及时的进行完善和改变,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而且监督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强,更多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工作是根据电力企业的领导和相关管理者的意图来进行的,没有严格的遵守相关的制度规范,不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如何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不仅能够减少电力企业开展和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和经济损失,而且还能够在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同时电力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还要不断的完善相关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现有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的引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加强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现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自身的价值的基础上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完善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机制

完善的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机制需要涵盖电力企业运作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财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审计和评价等各个部分,要在统一的财务会计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完善各个环节的制度规范,加强各个部门和环节的沟通和交流的力度,严格的遵守相关的制度的规范,并且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战略目标的改变而不断的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能力的基础上使电力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完善和优化会计信息管控系统

完善和优化会计信息管控系统能够使电力企业顺利的应对现代复杂的社会经济时代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就要求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加强创新意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融入会计管理思想,加强预算和财务分析管理能力,加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的与国外先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自己的财务信息管控系统,强化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相关的领导者提供及时、准确、完善的财务信息,还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的经营者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管理,进一步实现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四)完善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工作

完善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工作能够对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有效和控制和约束,在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能力的同时有利于电力企业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作,所以就要求电力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还要构建专门的监管部门,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及时的掌握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不断的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篇11

关键词:电力;档案;管理;规范化;措施

电力基建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只有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完善,人们生活、办公及工业用电才能得到保障,经济发展也才能有望。电力基建工程事关每个细节,但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还是针对电力基建工程的档案管理,因为从施工开始采用的管理模式、图纸、施工类型、文字资料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并且档案管理有助于工程完工后的后期跟进。所以,档案管理信息是否正确是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本保障。我们应该加强档案管理建设,对施工人员资料,施工周期,施工过程、施工方案等这些档案都应该加强管理,对其实行规范化管理和分类处理管理。

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过于凌乱

档案管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对电力基建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障施工企业和合作方两者双向的利益保证。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电力方面的技术还是有所欠缺,并且大部分的工程建设量都较大,很多档案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这些资料往往也会经过多人保管。这样一来,档案就会出现损坏,丢失,信息更改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由于工程浩大,每个施工阶段都会不一样,这样一来对于纸质需要记录的档案,所登记的信息就会与实际施工进度有所区别。很多相关的纸质档案信息就会失去法律效力,施工者和合作方的合法利益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2.档案信息不够全面、规范

电力基建工程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里面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范围也非常广。如果对这些档案信息没有进行重点的排序,那么登记的信息就会比较复杂,也没有实际意义。但是,我国往往对电力基建工程信息这块没有进行具体的审核,登记的信息也会往往成为无效信息,这样就会失去相应的法律效力,导致企业处于不利地位。而且我国很大部分企业对档案信息都没有实行统一、规范的登记方式,这样就会导致信息登记千姿百态。管理上也会变得非常混乱。

3.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对档案管理方面没有足够重视。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也没有出台。这样一来,整体企业都会对档案管理放松警惕,企业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很多实质性、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料也不会得到完善。员工对整个档案管理都会敷衍了事。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制约,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很难得到落实。其次,由于国家对这方面缺乏重视,相应的档案管理监督机构也就不够完善、公正。因此,档案管理的后期管理就无法得到保障。由于整体行业对档案管理都缺乏重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电力基建工程档案信息的后期跟进就会出现误差,信息遗漏、破损、信息初期档案不完善而拖延工程进度等一系列问题也会频频发生。此外,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监督不到位,没有及时进行核对、矫正。就会造成信息与实际施工不符合。信息资料存在误差,对电力基建工程的资金及工程施工的审批都是具有重大影响的,耽误施工进度,施工期限及施工质量都会受到威胁。

二、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背景

档案管理信息的存档,是我国对施工企业及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一份保障。1.对施工企业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批准才可以进行施工,在这个工程中,我们就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而这些材料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制度的要求都会影响审批进度的。并且,在施工完成后,企业还需要对该工程的安全、质量进行后期跟进,而之前的档案信息是我们确保施工质量的一切来源。并且如果真的出现问题,所有的档案信息都会影响施工企业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2.对法律效力档案管理所有的内容一经登记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档案登记信息有误的话,档案的内容还是具有相关的法律效力,但是某个方面来讲,这对企业是及其不利的。

三、针对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相关措施

1.对档案管理实行系统化、规范化

档案管理过于混乱的话,一定程度上对档案管理的完整性是不利的。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对档案管理实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我们每个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结合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快速、有效、系统的管理模式;其次,我们应该单独成立一个相关部门专门针对档案进行管理。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档案管理模式,我们才能不断找出问题,档案丢失、破损的现象也会相应减少。档案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对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都会带来有利影响的。

2.档案管理模式落实到位

在制定出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后,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其真正落实到实处。首先,针对档案管理的前期管理,在施工开始前期,我们会涉及到施工企业的前期投标资料审批等档案的管理,针对这些档案信息进行搜集核对,并把该工程的相关资料进行单独存放,装订成册。

3.完善档案信息及登记方式

档案信息登记内容是否抓住要点,对企业的企业效率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管理中,我们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相关的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筛选,整理。档案信息一般都是对涉及企业利益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存档。因此,我们存档录入的信息应该保证是重要的,正确、准确的。还有由于管理档案的人员不同,每个人登记的档案信息也会存在差异,这样以来,对于档案信息的存档就会很混乱。因此,我们对档案信息内容和档案信息登记方式实行统一化要求。这样以来,无论是谁尽心管理,所有相同类型的档案信息都是一样的。那么档案放错、放漏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此外,由于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的特殊性,我们还应该组织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对每个工程的相关信息进行跟进,核对。以防止信息出现错误。

4.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监督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信息、档案管理模式有效进行的关键点。只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让档案管理有保障,我们才能对档案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化、全面化管理。电力基建工程一般工作周期都比较长,如果档案信息登记以后,没有专门的人负责管理的话,那么前期工作都等于零。档案管理问题同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加强档案管理的机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人手、增加资源,对档案管理方面做到足够重视。并且设立制定专门的相关管理制度,每个企业可以在遵守制度的情况下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管理。让档案管理者做到有章可行。在制度完善中,我们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针对每个工程每个企业进行分类式管理,这样管理起来也会相对容易。其次,我们可以针对档案管理设立一个单独的监督机构,针对档案管理内容,定期、定点、定时的进行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改。这样做无论是对后期管理还是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及企业利益都是有一定保障的。加强信息监督的时效性,严格把控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最后,我们还应该对档案管理程序进行具体化、程序化的落实,每个环节都及时跟进,这样一来,档案管理中对于档案管理漏洞等一系列问题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5.加强培训,提升档案管理员素质

虽然在档案管理中,外界硬性条件非常重要。但是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是特别重要的。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组织培训,定期考评和筛选。确保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及责任感。只有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四、结束语

针对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档案管理规范化对我国电力基建工程事业建设的重要性。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为我国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提高有力的后勤保障。加强对电力基建工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视,提升工程完工效率,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为我国电力基建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伟.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中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运用[J].科研,2016.5(3):00100-00100

[2]耿华.研究标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22(7):00191-00191

[3]梁淼云.数字时代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与信息化问题的探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5(11):00121-00121

篇12

[关键词]电力系统;营销稽查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062-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电力系统的飞速进步,作为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对客户资源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都将客户资源的开发和服务力度的拓展视为电力系统营销的核心。但是,这往往同时造成了企业对于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忽视,进而导致电力系统的营销工作频频出现失误和漏洞,这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无疑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急需得到企业的重视和解决。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认识,对目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虽然到现在为止稽查分局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了,但其对于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的定位还是不够准确,对稽查职能的认识也略有偏差,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电力营销稽查和用电情况检查混淆不清。作为稽查分局,将自身的工作重心调整到增收堵漏和用电市场的规范上,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的。

(2)出于方便进行考核和评价的目的,现在有很多供电企业和供电单位都选择将外查成效视作对工作业绩进行稽查和衡量的主要指标,进而导致了对反窃防漏的过分重视和过分强调,反而忽视了稽查工作对于营销业务规范和以内促外的管理型智能。

(3)由于稽查管理中的内查流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很难实现成效的定量考核。所以,稽查管理工作还没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对营销业务的规范和对整个营销管理过程的跟踪和考评这两方面的以内促外的作用。

(4)目前仍有部分企业的稽查管理人员还在采用较为传统的手工稽查方式,意图通过对大量资料以此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来找到稽查工作的突破口,这样做不仅工作量相当大,而且还很难理顺稽查线索,准确的稽查切入点自然也就很难找到了。

(5)由于稽查管理工作对台账、工作单和报表进行检查的主要方式是彻查和抽查,而对数据存在差错与否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稽查管理工作人员的经验,这也就造成了如果检查范围不够大,就很难找到纰漏,导致小隐患日积月累变成大隐患,但彻查所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较多的现状。这两种稽查管理方式都不够先进和高效,亟待企业解决。

(6)由于稽查管理工作的闭环管理一直未能形成,其成果也就一直无法得到有效应用。这一点表现有三:首先是没能在稽查管理工作结束之后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期限的要求和后期的跟踪、复查,其次是对于所稽查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并没有同时要求其他单位也进行针对性的稽查工作,最后是没有对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制度的相关制定,这也就造成无法在营销工作中针对出错的单位和出错的个人进行考核和相应惩戒,造成相同错误多次、反复发生。

2 相应的解决策略

2.1 提升相关部门对稽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作为电力系统的相关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对于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的提升,使电力企业能够深刻认识到稽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自觉地对稽查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配合,并同时在内部进行有关工作管理审查制度的相关制定。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对营销稽查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对营销稽查部门进行工作职责和义务的有效界定,最终实现稽查管理工作质量成效的有效提高。

2.2 探索新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模式

要想在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中收获较为明显的效果,企业就必须再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电费计算工作以及电价监管工作三个方面进行较为健全的有机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建立。如果这种机制和模式能够顺利建立起来,企业的基本管理就能够实现集中化、统一化,并对现有电力营销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更加深入的延伸和拓展。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始终贯彻分层负责、常态化实施、专业化管理、闭环管理、查改结合等原则。

2.3 实现稽查管理手段的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靠相对传统的管理手段并不能满足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只有实现对传统管理手段的改革创新,才能够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具体来说,要实现内查工作和外查工作“以内促外”的有机结合,同时对营销技术支持平台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实现专业稽查工作的定期、不定期进行。稽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需要对电力营销系统中稽查功能模块进行有效利用,进而对营销稽查工作流程进行实施,推动和促进稽查管理工作的科技化、信息化。这样,不仅能够使工作人员工作起来更加轻松,也能提升稽查管理工作成果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2.4 对相关管理工作内容进行规范

由于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具有工作内容的广泛覆盖性和深远影响力,所以其工作内容往往存在片面性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及时进行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有效规范。首先,在进行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围绕着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稽查,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工作重点、工作思路以及工作方法的及时调整。另外,在日常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做到对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解决,并将企业的先进管理制度灵活运用起来,进而实现各电力营销部门管理工作纰漏的及时弥补和规范,进而促使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能够得以有序进行。

3 结语

由于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复杂度,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秉承着高度的责任精神和责任意识进行相关工作的展开,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最广大的用户提供更为贴心和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进而对电力事业的飞速进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荣霖.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现代营销,2011,(7):50-51.

篇13

1 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重要性

1.1 档案管理的历史性

在电力工程的基建档案中基本涵盖了工程项目内的所有资料,是为生产建设提供不断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进行规范、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具备了历史性。因此在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负责,以保证任何一个细节不被遗漏,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规范化[1]、标准化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

1.2 档案管理的稳定性

电力工程的基建档案中记录了基建工程项目的全部施工过程,因此为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供电能力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文字资料,企业管理者可通过这些资料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力度,同时也是制定科学化、规范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参考,因此在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过程中,要贯彻真实、有效的根本原则,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基建档案管理模式的稳定性。

1.3 档案管理的珍贵性

电力工程中的基建档案是基建工程中的重要原始资料,因此其具备了极高珍贵性。其中囊括了基建工程全部过程的历史,只有通过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对基建档案的妥善保管,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 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因此要对电力工程基建档案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为了能够解决当下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对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2.1 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前期文件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电力基建工程前期中的文件中主要包括研究阶段、申报工程阶段等过程所产生的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是确保施工过程合法进行的重要文字依据,同时也是确保后期基建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重要因素[2],因此要加强对电力基建工程前期各类文件的管理力度。在资料收集、管理过程中由于经手人员较多、用时较长等问题,因此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责任心、耐心、素质。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及时掌握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依据施工过程中产生文件的时间对资料进行有序、妥善的管理手段,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上报,从而实现对电力基建工程前期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措施。

2.2 招投标阶段档案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由于其参与招标、投标的企业过多,因此对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在这个阶段中要进行归档的文件种类极多,其中主要包括:招标文件、投?宋募?、中标文件、澄清文件、平分文件等,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妥善管理,便会出现签字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对后期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在招投标阶段要想有效提升对基建工程档案的妥善保管,便要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档案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中,并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充分了解,对涉及到基建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要充分掌握,尤其针对招投标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例如文件签字、功能表等要对其进行有序的管理,还要注意签字、功能表等细节的操作规范。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特殊原因并未能参与到招投标的过程当中,在活动结束之后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并进行档案资料移交工作,并对其进行登记、分类、归档等操作。

2.3 施工设备资料方面的管理办法

在对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设备方面资料进行管理过程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与施工设备采购部门的沟通,并充分了解工程所用设备的生产商情况、设备参数数据,要编制出设备采购的台帐,同时要将施工设备的订购合同妥善保管。另一方面,在施工设备进场之前的检测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参与其中,并收集相关有关施工设备的检测资料,之后对资料分类、等级、归档,实现在施工设备采购过程中所产生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策略。

2.4 施工材料合同的管理办法

施工材料是决定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对相关资料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与施工材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并掌握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进场检验的全部过程,对于施工材料的采购合同、运输物流单、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要进行仔细核对、分类、收集、归档。同时还要对施工材料相关合同中的盖章进行确认,要保证盖章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合同内容中有无错误、遗漏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纠正。只有加强对施工材料方面文件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力度才能提升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并有效节约电力企业的施工成本,为电力企业全方位综合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2.5 施工资料、安装文件的管理办法

要利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对基建工程中的施工资料、安装文件进行妥善管理,从而保证在电力基建工程竣工后能够对相关文件顺利移交。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对施工材料、安装文件进行有效管理,便要做好一定的档案资料累积工作,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来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强化、记录等工作,并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监管职能,要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的监理[3]、施工企业材料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等环节进行监督,如发现出现不合理的管理情况要及时制止并纠正,才能实现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篇14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

加强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于保证电力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电力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过程中的不足,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和作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

1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1成本费用控制力度薄弱,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部分电力企业对成本费用控制力度不足,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和浪费。以火力发电企业为例:首先,部分电力企业通常会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去搞经济活动,扩大营销力度,但企业相关制度对这部分比例的支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无相关的监督控制机制,从而往往导致这部分开支过大,造成严重的浪费。其次,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不规范,企业资产流失严重。部分电力企业在物资财产管理方面的管理相对松弛,例如一些火力发电企业在对材料的采购、运输和付款等相关职责未能严格分离,对库存积压的物资不能及时处理,在基础设施维护和改造方面的费用问题等都可能造成电力企业资产的大量流失。

1.2电力企业的管理手段落后

当今很多的电力企业只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的管理,忽视了先进化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造成了电力管理手段的落后,企业对员工思想的教育、培训力度匮乏,使得企业员工思想素质不高,不能自觉的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的会计规范很难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1.3会计基础工作目标不明。管理混乱

在具体的工作中,由于领导和工作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基础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没有将会计工作作为考核指标列入到企业的全面的管理之中,导致了电力企业的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晰。在具体的工作中电力企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工作中也就无法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去照章办事。另外,由于工作不规范,容易导致个别部门或个人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会导致很多不法行为的产生。使得单位财务收支失控、负责人、、违法犯罪等现象产生。

2完善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措施

2.1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权责利关系,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合理编制企业岗位人员,尽量避免一人多岗,即使存在一人多岗现象,也要注意分离不相容岗位,如会计、出纳、稽核等类似工作不能由一人兼任。其次,为防止舞弊事件发生,企业应明确相关负责人的权责关系,对重大事项则应按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任何人不得越权或擅自更变集体决策。再次,对于企业的资产保管应明确相应的权责关系,让专人负责资产的采购、领用以及核销入账,定期进行资产盘查,保证账实相符,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配置、使用和处置企业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在实际中,要建立“销”全过程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特别是在与客户直接接触的业务环节,应加强复核的力度,必要时对重要业务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人独自完成业务的处理过程。同时,要加强货币资金的控制,按顺序记录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连续编号,收据由交款员、出纳和财务负责人签字,并保证所有的付款业务都要在会计人员审核无误后,经主管负责人签章,出纳员才可付款。

2.2全面提高电力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要依赖于企业所掌握的优秀人才,而其中一大部分取决于企业的会计人员。电力企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相关会计人员的培养:首先,把好人才选聘关,从财会知识技能、电力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角度挑选适合的会计人员,避免近亲繁殖现象的蔓延。其次,大力宣扬企业的方针、政策以及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再次,加强对相关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包括基础业务、职业操守等方面,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2.3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中

电力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将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和具体的业务有效结合起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现。例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合电力企业实际业务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会计核算的功能,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功能,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延伸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环节,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确保各部门或责任中心都要向系统提交预算方案和会计报表,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也能够加强电力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的监督。

2.4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强化外部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主要通过财务、审计和纪委等部门来执行,外部监督则主要通过审计、税务或中介结构来实现监督。电力企业根据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电力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机构应被赋予足够的权力,接受直接上级的领导,并配备适合的内审人员,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保证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资料,确保相关财务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监督企业各经营管理过程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现象,是否有越权行为;审查电力项目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其结果是否与既定目标一致等。电力企业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应完善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通过财政和审计两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过程进行检查,或是利用中介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士来设计或评价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督部分的外部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