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笔耕不掇,著述丰富
曹琦先生在地理教育教学、科研领域辛勤耕耘60余载,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曹先生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和理论研究,并认为这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因此,先生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长年致力于教材建设和学科教学理论研究,80岁时仍主编过教材,年届90高龄还受邀发表文章。迄今为止,由先生自编、主编与合编的专著、教材、工具书和科普读物等各类著作共计23册,字数达270余万字。
1980年,教育部委托东北师范大学草拟《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中学地理教学法教学大纲》,这个任务最终落到曹琦教授身上。曹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参阅大量参考文献,借鉴当时前苏联先进的地理教育理念,围绕教学目的与要求、教材内容和结构、学时分配、教学中注意事项等方面,完成了《大纲》初稿的起草。1980年5月,在杭州举行的高等学校理科地理教材编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由北京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代表组成的专家组对《大纲》初稿进行了讨论修改,并经编委会审订,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大纲》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高师院校地理专业中学地理教学法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一个新的里程碑,《大纲》成为国内高师院校地理专业中学地理教学法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的基本遵循,也为《大纲》的后续修订、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曹先生从事高师地理教学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来,先后编写过三部高等师范院校使用的“中学地理教学法”方面教材。198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地理教学法》,系曹先生与褚亚平先生、周靖馨先生合编,当时被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确定为地理教学法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1982年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发了第二版。在这本教材编写中,曹先生负责第二章“中学地理教学任务和内容”、第三章“地理教学方法”的起草,篇幅约占全书的2/3,编写任务繁重。1983年曹先生主编了供函授生使用的高师地理教学法教材,该书结合函授生特点,为函授生地理教学法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曹先生离岗后,还一直关心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改革和发展,2005年在其80高龄之际,又受邀编写了《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达27万余字,包括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地理教学方法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课外教育设计、地理教学评价设计、地理教育研究设计等主要内容。该书将设计理念引入地理教学之中,拟以“地理教学设计”取代“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和“地理教学论”等各有欠缺的课程名称、内容和结构,为地理教学法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事地理教育、地理科学等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曹琦先生先后发表各种论文30余篇。如“地理教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论中学地理教材配置的原则和方法”、“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方法论基础”、“地理教学中的知能转化”、“地理教学方法的演变趋势——地理引导法的兴起”等,这些科研成果进一步深化了不同时期地理教学法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对于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老一辈地理教育家,曹先生对地理教育事业感情深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1993年高考取消地理科目后,许多中学地理教师和地理教学研究人员认为地理教育大势已去,前途渺茫,地理教育进入了建国后的第二个低谷。面对严峻现实,曹先生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为地理教育事业发展做些什么,于是,他发表了“地理教育的价值”。文章在对地理教育价值进行系统而深入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教育发展历史对地理教育价值波动的实质进行分析,进而明确提出地理教育价值持续发挥的可能性。在地理教育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先生敢于仗义执言,对于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把握方向、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勤学善思,教育思想自成体系
曹琦教授的大学时代是在建国前后度过的,特殊历史阶段使他读了7年本科,也奠定了扎实的地理学科基础。大学期间由于成绩优异,被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张子桢教授选派到东北师大附中任教,因而积累了丰富的中学教学经验。建国初期参加工作,其地理教育思想深受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影响。同时,他注重博采众长,对地理教育的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独特的观点,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地理教育理论。
(1)中学地理教学七原则。地理教学原则是地理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师在处理教材、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曹琦先生在《中学地理教学法》教材中,对地理教学原则有着深刻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原则的贯彻,总的来说,是在认真贯彻一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地理科学的特性,根据每个地理教学原则的特点和对地理教学所提出来的具体要求及作法,在教学中逐一加以贯彻的。”基于上述认识,结合多年中学教学实践经验,他提出了如下“中学地理教学原则”:①经常应用地理感性材料的原则;②广泛应用乡土地理教材的原则;③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基本原理相结合的原则;④充分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和区域差异的原则;⑤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原则;⑥地理知识教育与地理智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⑦地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研读曹先生提出的七条地理教学原则,时至今日对于地理教学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教与学相统一的地理教学方法观。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它包括各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改革开放后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问题成为地理教学法学科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曹先生认为,必须把各种各样的地理教学方法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把它们区别开来,加以类化和规律化,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地理教学方法系统,并于1993年在《课程·教材·教法》期刊上发表了“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一文,文章中系统阐明了地理教学方法分类的意义和依据、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关系以及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
他指出:“①进行地理教学方法分类,可以明了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功能和应用范围,能加深对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认识。②对地理教学方法加以分类,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对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效能,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③地理教学方法分类之后,可以建立起地理教学方法系统,使地理教学方法系列化、规律化和结构化,这对加强地理教学法学科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还指出:“根据各种地理教学方法教育功能的不同,众多的地理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地理讲授方法、地理引导方法、地理直观方法、地理逻辑方法、地理练习方法、地理一般专题方法、地理特定专题方法等七个系列、地理一般方法与地理专题方法两大类型,形成一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方法系统。”
在关于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上,曹先生提出:“教学方法不是教法与学法的机械相加,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紧密结合,是水融,不是油水相并。”可见,它是化学现象,而不是物理现象。他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把教与学分离开来,无论是重教轻学,还是重学轻教,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纯而又纯的教法,也没有纯而又纯的学法,教与学是分不开的。”这是曹先生教与学的融合观。
在教学实践中,曹先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贯穿始终,要各种方法相结合,一枝独秀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样,教学方法不能滥用,更不能每堂课都一样,要随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设备的不同而变化。曹先生的教学就是如此。他还指出:教教学法的教师,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特别是在运用上狠下功夫,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使学生愿意听你的课,感到是一种享受。这是曹先生的综合方法观的具体体现。
(3)鲜明的地理课程观。曹琦教授认为,课程观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的看法。地理课程目标即地理教学目的。曹先生的地理目的观,在其所著的三个版本的地理教学法教材中,都有明确的叙述。他认为中学地理教学应对学生进行地理基础知识教育、地理能力培养和地理情感教育(思想教育),这三者缺一不可,务必全面贯彻。过去有顾此失彼现象,必须纠正。他还指出:“地理课程(教材)设计,要严防把地理科学知识触角伸得过长,误把相邻学科的东西选进来。为此,要把好地理关,以保证地理科学知识的纯洁性、增强地理学科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曹琦教授赞同学科课程论。他对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年提出的“学科课程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的生活需要”,即他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一直持有保留态度,他认为这种课程论难以实现地理课程目标。
(4)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观”。即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的看法。对此,曹先生在其所著《中学地理教学法》和《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他认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具有绝对权威,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指挥,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这是一种过时的传统教育观,对今天仍有一定影响。他还指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学什么和怎样学,学生说了算,教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这种师生观也是不可取的。
曹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围绕学生转,而应以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转,为了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问题的结论,师生共同发挥作用,以达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之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以完成教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曹先生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中心是切合实际的,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符合教学规律。
曹先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教学过程的师生观”,他屡次提到在1958年教育大革命期间,有些学校出现“小将上讲台,教师靠边站”,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现象,用这次革命的后果告诫要以史为鉴。并借用我校校长、著名教育思想家丁浩川教授的一段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话来教导我们。
三、教书育人,师德崇高
从教数十年,曹琦教授经常强调:身教胜于言传。师从曹琦先生,近距离聆听先生的教诲,在学习领会先生博大精深的地理教育思想的同时,更可以亲身感受先生治学之严谨、工作之敬业、为人之谦和。
(1)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曹琦教授的宽容是与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凡事都为他人着想,然而其对自己的要求却从没有放松过。先生始终坚持“以问题为中心”推动教学进程,讲课时循循善诱,经常应用引导法,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先生对授课质量要求甚高,甚至近乎苛刻。在给研究生授课时,有时就是导师与学生“一对一”上课,但他丝毫不因人少而放松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每堂课都要提前备课、准备讲义,课堂上认真讲解、全程板书、提问讨论,课后还要布置作业……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即使是年近七十返聘执教时仍然如此。先生对作业及论文的指导,每次都是详批详改,有时批语内容甚至比学生作业还多,几轮修改下来,学生们耳濡目染,态度自然更加严谨认真。
(2)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曹琦教授的教学任务繁重,他除了担任本科生的“地理教学法”、“地球概论”的教学和教育见习及实习的指导外,还承担函授生这两门课的教学任务。后开始培养研究生,他又承担了研究生的“地理教学法”、“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面对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曹先生总是任劳任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地理教育教学和研究中。曹琦教授离岗后,也始终关注着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到学校期刊阅览室查阅期刊,了解掌握地理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把握前沿理论。在2013年我国地理教育发展一百周年之际,曹先生特别撰写了“纪念百年史,迎接新——对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一文,从地理课程名称、地理教学时数、地理教材内容、地理教材配置等角度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百年变革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重点和历史使命、高中地理课知识结构设想、高中开设地理课后的积极效应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地理 教学方法
“作为人民教师,除了必须有比较宽广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教学理论,懂得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就要落空。对此,就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任务,而且还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只是瞎说一顿。” 这是对工作方法,也是对教学方法最重要、最生动的说明。所以,一个合格的地理教育,既要有丰富的地理专业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地理教学方法素养,否则就会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东西倒不出来”的现象。
教学方法不仅是一种科学事业,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事业,三尺讲台,如同大舞台,方法好坏,至关重要。在同一课本,教材内容相同的前提下,当聆听教学方法好的教师讲课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好像转眼之间下课铃就响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是渴望继续听下去,听这样的课应该是一种享受。反之,尽管教学内容一样,也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是盼下课。同一课本,内容相同,两种结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不同。
地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地理教学中只有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效能,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地理教学方法和其他各科的教学方法一样,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各种方法在形成地理知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一般方法和专题方法两大类型。专题法可分为普通专题法和特殊专题法。一般方法可分为直观方法和逻辑方法。中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为一般方法。
一、地理教学的一般方法
地理教学的一般方法,就是在地理教学中,无论任何地理课程、任何地理课题,都可以应用的方法。
直观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直观方法,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和直观手段,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方法体系。由于地理教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从而导致地理教学直观方法的多样性。这在中学各科教学中是独一无二的,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体系。
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主要有:地图的运用、地理略图的描绘、地理画片的运用、地理标本和模型的运用、地理教学绘画、地理电化教学、地理统计图表法、地理联系图表法和地理观察法等。通过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地理教学,教学效果就好,这是地理教学的普遍规律。而从抽象到抽象,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深奥莫测,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直观方法,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使学习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二、地理教学的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是在直观方法的基础上,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方法,也叫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获得地理理性知识都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的逻辑方法主要有: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地理图解法和地理教学中的启发式等。逻辑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在加强地理形象化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运用逻辑教学方法,加强科学抽象化,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形象化教学并不能代替科学抽象能力的培养,还必须从感觉到思维,从形象到抽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地理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的理性认识,获得地理知识,并发展学生智力。
三、调查研究教学法
地理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无论是中国古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还是外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无不从实际出发,深入大自然,考察大自然,并且认真记录、认真分析,然后或制作标本,或制图标注,或分类归纳。总而言之,必须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对于学生,从接触地理教学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意识、调查研究的意识以及探险意识,还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学、求知态度,一丝不苟的学风和探究式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此不妨在教学中,多布置一些调查任务,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从中学到严谨的学习、研究方法。例如讲到地形地貌时,就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们调查本乡、本村的土地情况、种植情况,然后绘制一幅地貌及种植规划图,这样就不但有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求知欲望,并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及求知欲望。
四、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不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动手的好习惯,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操作中巩固知识,在制作中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发达 地区的教学差距,培养创新性人才。例如,在讲完中国行政分布时,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或用不同颜色的纸板,或用不同颜色的塑料板,来制作一幅中国行政图,或制作本县的行政图。通过制图,同学们了解了制图方法、比例尺使用、不同颜色搭配和剪裁等一系列知识,掌握了各行政省(市、县、区、乡)的图形。如果再标明行政中心所在地、公路、铁路标识等等,可以想象对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会有多大的益处。
五、课堂以外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再好的课本也不能包括所有的知识,因此,在教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跳出课本,从其他途径获取知识。这样,不但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知识范围,而且让学生找到自己主动求知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适当举办一些讲座,或要求学生及时收看相关地理频道的电视节目,了解国内外地理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94-01
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气氛沉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长远学习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典型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解决,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的典型问题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而这也是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该问题具有典型性[1]。导致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单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教学理念,依然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非常被动,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地理知识,也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甚至部分学生出逆反心理,严重的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1.2 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从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注重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导致教学过程非常枯燥和乏味,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增强学习感受,对学生的地理学习非常不利[2]。而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述,缺乏新意,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1.3 课堂教学气氛沉重。众所周知,地理是高考的重点考察项目,并且地理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重,教师为了赶进度、增强课堂教学的容量,为了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会争分夺秒,进而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处于此种状态下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地理知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3]。
2.解决措施分析
2.1 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一步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通过积极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4]。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分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有助于全面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水平。
2.2 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在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方面,具体教师应做如下2个方面的努力。①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设计多个教学趣味点,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②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计划的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确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5]。
2.3 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重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策略进一步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可以运用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趣味性的地理资料不断的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地理教学中,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的典型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多种教学问题的发生,教师应该对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立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J]. 高考(综合版). 2015(01)
[2] 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析[J]. 课程教学研究. 2014(02)
[3] 王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种变化[J]. 学周刊. 2011(32)
关键词: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实践研究
一、前言
在我国80年代,教学设计作为我国教学改革所研究的领域,逐渐被学者和专家开始大量研究,而在之前,我国只是少量地引进或者翻译国外的教学研究成果,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研究自己的教学模式了,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当然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本文着重讲述我国地理教学的设计理论以及实践研究,将最科学的教学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深入挖掘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减少一些地理教学旧方法的使用,避免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从而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激情,解决了高校地理教学的问题,因此,高校地理教学模式应该改革,实现最新教学目标,教师的地理教学理论设计应充分考虑实践,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到教师所授的内容,并学以致用。
二、地理教学的设计理论
地理教学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构成,合理的地理教学设计能够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地理教学设计中,采用系统的、科学的、有序的理论原理,将会有效整合教学因素,发挥教学实践功能,在明确各个因素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地理教学设计过程,即地理教学的设计理论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理性与感性的认知感。通常来说,学生对陈述性以及实记性的地理教学比较认可,但对一些新的教学设计比较陌生,而且不易接受,因此,在培养学生认知上,需要从学生兴趣着手来设计教学,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师教学高效和学生认可的目标。
地理教学的设计理论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课堂学生们对教学的反应以及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地理教学的设计理论基本都是传承以往教学模式或者根据教学经验,人文与空间的关系,是地理教学中一大特色,人文关系是地理教学设计理论中的核心思想与核心内容,地理教学的设计理论应按照学生的理解性去协调教学方法,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与趣味性,而地理这门学科又是各事物相互联系的学科,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便是空间关系,是地理教学设计理论中要考虑的,即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空间性的认知感。
三、地理教学的具体实践
案例教学法。地理案例教学法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者可能发生的事件等,将这些事件拿到课堂案例上讲解,把抽象的地理理论具体化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地理概念知识,通过案例的讲解,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同时,案例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并加以分析,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地理案例教学设置的情景,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思考,并在短时间内锻炼自己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架式地理教学法。支架式地理教学法是基于维果茨基思想,并借助建筑业中的脚手架,来作为学习者对知识理解所构成的一种概念框架。支架式地理教学法的应用,给学生带来了背景支架与直观支架,学生在这两种支架作用下,学生可以避免在没有背景知识下,可以从容应对知识框架结构外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具备准备性学习能力;而在地理教学实践设计时,我们教师常常没有直观表达地理学科内容的知识,因为地理学科上的内容基本都是通过抽象性的概念以及难以理解的图表来表征的,因此,学生就很难将地理知识学“活”,而使用支架式地理教学法,可以很好地避免此类情况,让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支撑起来,构成一个个支架,于是,地理学科在学生脑里便有了一个导向性学习的框架。
参与式地理教学法。参与式地理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走向讲台,感受一下授课情形以及讲解自己所理解到的地理知识。如在学习“我国气候分类”时,可以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成员在课堂上讨论,并就课本上的知识以及生活中所了解到的知识上台讲解,在学生讲解完之后,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对这几组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他们授课方式的不足以及需要补充的地方,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又丰富了地理教学方法,学生与老师的亲切认知感也会相应增加,并且老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将会增多,这便反馈给老师一些学生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信息。总之,参与式地理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并且让学生真正地体验了做老师的感觉。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9.
[3]黄莉敏.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与技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5).
[4]李家清.论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木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5]彭淡清.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1(10).
[6]赫兴无,李家清.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初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
一 地理教学方法论要研究的方面
第一,研究地理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研究地理教学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方面,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方面,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第二,研究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揭示了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为有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三,通过对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分类的研究,认识各种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新的地理教学方法。
第四,研究帮助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方法论,将人类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改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第五,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估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评估的一般方法,探索了地理教学评估的改革途径。
二 地理教学的传统方法
1.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或共识、促进共享与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
2.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教学多采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造丰富的地理教学情境。
3.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萌芽。
4.引导学生“好动”
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切莫把“好动”视为学生的缺点,可以耐心引导学生动手去实践,使他们通过“动手应用”来强化知识点,形成能力。
三 地理教学方法的讨论
地理教学方法和其他学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地理学科是一门学习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与区域性,并且把探寻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阐明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地理教学方法本身虽然没有空间性和区域性,但地理教学方法必然渗透着“地理的气息”。
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方法、地名教学方法及地理图标分析方法、野外实习方法等都具有明显的地理性。教学活动是人类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地理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间接性、广阔性和遥远性,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尤为重要,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在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有整体、适应的考虑。若主要是传授新的地理知识,可以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和以象征符号为主等,以利于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概念,从而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除了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阐明相关知识、掌握要领和基本要求外,主要应大量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加强操作和训练;若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则可选用启发式的谈话和讲解等语言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及自主学习为主的方法,以利于启迪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
四 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沟通方法的选择
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是确定教学内容、考虑教材配置的主要依据,还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在学习中,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在地理教学中需要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其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内容是制约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广泛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区别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在于它能持众家之长,融合各种地理教学方法于一体,它是依据教学目的任务,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特点,选择和优化地理教学方法的一个方法体系,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把多种类型的感知力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自学的方法占有一定的比重,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极有裨益。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使得教学过程不再单调和古板,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都有好处,也容易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
地理学科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能更好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五 各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设置特点
1.地理课程纲要的灵活性较大,多纲多本现象普遍
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比较大,各区域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会有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去统一要求,有时不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地理课程纲要很有必要。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地理课程设置上多课程纲要的现象很普遍,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及纲要或标准多样化一直是主流。
2.大多数国家地理课程纲要思想是从培养合格公民出发的,注重能力培养
英国的地理教育极为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将能力培养自始至终贯穿在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中。
德国的地理课程采用专题式方式,打破系统和完整性的束缚,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理学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很大优势。
俄罗斯基础教育的地理教学纲要也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提高十分有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理、资源和环境地理及俄罗斯地理中都穿插有能力的要求。日本现行的中学课程“地理分野”中规定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以直接接触地理事件来进行正确考察所必要的能力,以及根据适当的资料对地理事项给予恰当评价的能力。印度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明确把天气观测和地图实习列入大纲,对能力的要求具体且较严格。新加坡的中学地理课程在野外实际考察、地图判读、决策等方面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其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3.普遍重乡土地理和环境地理教育
英国在地理学科课程大纲里虽然没有集中安排乡土地理,但在教学目标和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点有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的要求。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国将环境地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地理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有关于环境地理的要求,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又涉及全球性的森林剧减、酸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设计改进当地环境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德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有关环境地理的教学任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挑选内容,如过多施肥而引起的对土地的危害问题等。教学内容也吸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新加坡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中,有关新加坡地理和环境地理的单元占有较大比重,如新加坡的城乡边缘和环境等主题;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新加坡地理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和容忍的态度;培养对环境欣赏和负责的态度。
六 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1.传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地理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地理教学中的难题。
第一,地理教学课堂需要的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板画需要耗费的时间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术语、规律多,课堂上借助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它往往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实现图文转换的学习。
第三,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有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实现类比归纳的学习。
第四,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课时安排较少,不被学生所重视,必然使许多学生产生偏科现象,有的学生甚至放弃地理课程的学习,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更大困难。
2.地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势
地理教学中运用电子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改善和解决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般困难。
首先,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学利用直观的电教媒体教具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可以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这样既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相互统一,又突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和启发性。
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教具的辅助,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就初中课本来说,各种大小图形较多,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使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各类地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段,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地理学科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采用图像方式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采用新颖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运用电子教学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完成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师生互动,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激发学习活力,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七 地理教学效果分析评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逐步介入教学过程,这成为在新的平台上构建“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逐步“现代化”的一个特征。但仅仅使用计算机上课并不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当会阻碍学生课堂的思维和知识探索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方面科学合理的设计、开发、利用和有效的管理、评价,这一过程并不等同于“媒体技术”。本文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估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办法,总分100分,评价等级分为90分以上“很满意”,89~80分“满意”,79~60“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不满意”。对学生使用传统课程教学和引入电教学习的成绩情况进行了对比,用以分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入电教方式对传统教学的改进情况(见图1)。
第一,在某50人的班级,将引入新的电子教学方法后地理学科的成绩与同期历史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在班级占比的差别(见图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23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同时地理信息的学习对我国生态资源的保护,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效果,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由此,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进行阐述,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为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提供依据。
一、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突破了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简单,而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抽象的理论知识时感到困难,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所用到的教学设备仅仅是挂图和地球仪,这使地理地质情况、天气变化等较抽象的地理教学知识难以表现出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备受压力,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地图和地球仪中的地理知识活起来,有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学习地理知识,进而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
其次,多媒体教学有效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往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简单,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影响了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顺利展开,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到更多更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
第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将地理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示出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 利用多媒体技术补充和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由于地理知识涉及内容较广,因此在地理教学有限的课堂当中无法将地理知识的各个层面都完美地展示出来。教师单纯通过语言的讲授,只能将地理知识的重点凸现出来,而对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其他知识一带而过,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补充和丰富教材中的不足。
例如,在进行《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教师搜集较多的城市工业区的布局图,将立体的图示展示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对工业布局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一组资料,资料中体现的是某一城市将工业区布置在了城市中间,环境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工业布局的要领,还意识到了正确布局的重要意义。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例如,在《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来体现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教师在制作动画时,可以制作多种动画供学生选择,如为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设置不同布局的动画,在播放动画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如教师给出三组公路运输布局,其中有一组是正确的,然后提问:“下面大家看这三组动画,这些动画表示的是公路布局,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选出正确布局的一组。”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地图教学,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可将地图立体地展示出来,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卫星地图的立体特征,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
[关键词]地理教学论新课程技能培养课程群
[作者简介]黄莉敏(1969-),女,湖北潜江人,湖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钟儒刚(1963-),男,湖北监利人,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湖北咸宁437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湖北科技学院重点教学立项“基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Z01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2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所占比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教师教育课程最低总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30%以上。这一重大变化,将改革重点聚焦为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也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论是师范院校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师教育类核心课程,其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地理教学论应构建基于技能培养的课程群体系
地理教学论既是高师院校体现地理教师专业特点的重要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理念价值取向、功能特点、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观和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的变化,要求地理教学论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方案等方面作出相应变革。
地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中,尤其凸显技能培养,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常规教学技能,更强调应娴熟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赋予的新技能与方法,包括课中和课外共计16种技能(见下表)。
地理新课程技能类型的数量增加和内容创新,对高师院校地理教学论仍以单一课程方式存在(一般54学时),并在这单一课程中要同时完成理论概括与新课程下的多项技能训练两项性质不同的任务的现状提出了质疑。调查表明,当前地理教学论单一课程方式无论从教材编写还是学时安排上都很困难,其结果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师范生远离中学职场“以技取人”的门槛准入和对“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因此,对地理教学论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融合与分解,打破单一课程方式,构建多门相互关联的、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目标的课程组建课程群,增加地理教学论课时数,是践行《纲要》、落实新课改目标的路径选择,也是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基于技能培养的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设计(一)课程群及其构建意义
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课程集群。构建课程群的目的应基于师范生从业需要和学科课程发展需要,达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益。通过课程群建设能去旧删重,增加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新内容,使课程功能更完善,实现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功能最优化。
(二)课程群特点
课程群具有内容相关性、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性及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等特点。内容相关性表明课程群中的课程应切合时代,能指导师范生掌握中学地理课堂相关教学技能,相互之间的内容纵向有传承关系,横向有内在联系,能够扩充单一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中欠缺的知识,增大知识容量,帮助师范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教育知识体系。课程群的建设实际上就是课程群如何融合与分解,它是对课程的再设计。课程群建设的融合与分解表明,要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需要、学生就业需要将现有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视整合,去陈存新,并就知识的相关性重新分解归并入相关课程,或增设新的课程,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在设置中要关注内容体系,注重各课程的互补性,避免重复性,即时融入新的知识。课程实施的相对独立性,表明各门课程在课程群总目标指导下具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子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形成地理师范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模块。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体系设计
根据课程群内涵与特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构建基本思路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和地理学科特点,依据地理教学技能分类和实施的时段性、各种教学技能关联性、性质差异及在课程中所处地位,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维度”,对现有地理教学论内容基于社会发展、学科需求进行全面融合与剖析,将原有的单一课程分解成内容上具有紧密逻辑联系和互补性,利于掌握地理教学规律和凸显全过程技能培养的多门独立课程。构建后的地理教学论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基于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如下图所示。
1.一个中心——核心必修课。教育理论是师范教育的必修内容,是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指导着教学实践活动,后续的一切教学技能课程都以此为准绳进行设计与教学。在课程群构建中,保留原有单一课程设置下的地理教学论中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论、教材论、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和教学心理论等知识板块,融入最前沿的研究内容,设置偏重教育理论的新课程“地理教学概论”作为地理教学论核心必修课,用以学习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地理教学规律、指导地理教学技能。该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师范生利用教育教学心理学理论分析中学地理课程基本结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设计与编制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规律及学生心理等技能。
2.三个维度——辅助选修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围绕核心必修课“地理教学概论”,在其指导下以选修课的开设方式对其进行拓展和补充。(1)方法操作技能类课程。主要是指课堂(中)教学方法方面的教学技能,设计以下两门课程:一是“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地理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一系列教学技能和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技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地理教学技能的核心所在。在单一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常常仅以节的编制而存在,内容简短不全面,与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所处核心地位不相称。保留常规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课技能等内容,融入新课程要求下的地理教师教学创新技能、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技能等内容,整合为独立核心专业限选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能系统性、可操作性、全方位地培养师范生的多种课堂技能。二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地理新课程理念特别提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是《高中地理(必修3)》的学习内容和高中选修模板课程之一。“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3S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生产生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地理教学论课程群中增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对其他地理教学技能具有补充、辅助的作用,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地理研究技术的了解与应用、地理区域系统思想的建立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培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通过该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能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中学地理教学相关问题的能力。(2)设计研究技能类课程。构建“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前)和“地理教学研究”(课后)两门技能课程。“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为地理教学活动科学规划蓝图的过程,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控性,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作为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群重要专业限选课程之一。以往在诸多地理教学论教材编写中,将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地理教案设计、地理教学技能设计等内容重复、混合编写,并纳入地理课堂教学论章节是不科学的,因此独立开设“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厘清教学设计内容尤显必要。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地理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及教学过程设计等要素。此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师范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素及方法的技能。“地理教学研究”课程。通过前面理论性课程、课前课中的师范性技能课程设置与教学,基本能使师范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技能的理论与方法、原则和规律,意味着师范生对中学地理课改理念“入门”了,教学技能训练也“上路”了,意味着会教了,但21世纪培养的中学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必须成为“教师即研究者”,做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新课改教师观的最新阐释。因此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研究意识与教学研究技能,提高师范生从教研究能力,增设“地理教学研究”技能课程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3.实验实践技能类课程。在地理教学中,有大量的地理事象形成过程的时空跨度大、原理复杂,讲解起来抽象难懂,往往需要借助于实验模拟或实践观察等来帮助理解,这类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最常见的方法,在我国一些重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正逐步引入,但对实验技巧把控、实验内容的系统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在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中开设“中学地理实验技能”课程,建立大气运动类、地球运动类、地质类、水文类、环保类等模拟实验室,培养师范生的动手、观察能力,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开发与应用,解决地理原理教学“难”度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实践环节。为使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在中学实践中的应用得到反馈与改进,有必要将实习活动分阶段一和阶段二(以往只一个阶段),阶段二旨在阶段一反馈基础上提高教学技能。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群实施计划
地理教学论课程是高师院校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安排教学时数一般为54学时,远不能满足对师范生进行系统教学技能培养的需要。通过增加课时,从课程性质、课程学时、学分、开设学期、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地理教学论课程群进行设计,“一个中心”的“地理教学概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48课时,课外6节),开在第四学期;考核方式为考试。“三个维度”课程全部为考查课,其中,“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设置为限选课,分别为45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二学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教学研究”设置为任选课,分别为18学时和36学时,开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教育实习1”和“教育实习2”为必修课,时长分别为3周和4周,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学期分皆为3学分。
上述课程群计划的课程结构从类别上包括专业必修课、辅助选修课,课程计划设置合理,较好地吻合了新课程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了大学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汝葵.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群建设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09(9).
【关键词】高中 乡土地理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26-02
乡土地理教学是指教师在常规教学内容完成后,结合本地地理知识,开展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加深乡土情感的地理教学。《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要有开展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地理知识从了解上升到运用层次,这也使乡土地理教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V西各地乡土地理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广西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乡土地理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高中乡土地理教学调查本情况
本文作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玉林市 12 所高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调查的学校包括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和农村高中,涵盖不同区域的学校,以全面了解不同学校乡土地理教学情况。教师的问卷主要涉及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基本情况,总共向地理教师发放了 60 份问卷,并对部分地理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情况如表 1 所示:
其中自治区示范性高中问卷 120 份,回收 118 份,有效问卷 116 份。普通高中问卷180 份,回收 168 份,有效问卷 164 份。城区高中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 195 份,有效问卷190 份。农村高中 100 份,回收 98 份,有效问卷 90 份。
二、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的 12 所高中和 300 名学生的调查结果中分析可知,乡土地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大多是在课堂上做简单介绍,未结合乡土地理特色进行教学。
(一)乡土地理教学流于形式。乡土地理学科的教学是增强学生家乡情感的有效手段。根据对 12 所高中教师进行调查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地理教师教学乡土地理的普及率普遍较低,从未教授过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师占比 52%,讲授家乡地理知识的占 23%,不确定和根本没有讲授的分别占 56% 和 21%。安排学生在暑假或寒假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活动的学校只有 3 所,全部都是示范性高中,从完成的调查报告来看,此类活动更多流于形式,少有地理老师能进行专业辅导。
(二)学生对乡土地理课程的理解程度和认知度不高。调查学生乡土地理教学的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乡土地理课程的理解程度和认知度。为了探讨不同层次学校(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和不同地理位置学生(城区高中和农村高中)之间的差异,我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 3 和表 4 的数据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可知,示范性高中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在乡土地理课程意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示范性高中学生的课程意识高于普通高中学生;乡土地理课程的认知度,城区高中与农村高中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城区高中学生的认知度略高于农村高中学生。
在被调查的受访者中,占 34% 的学生认为,乡土地理与其他学科学习有关。占 32% 的学生认为乡土地理对他们的学习研究有帮助,这反映出学生对乡土地理的认知。只有占 25% 的学生认为乡土地理教学是他们了解家乡的渠道,占 46% 学生选择不知道,占 29% 的学生说完全不懂。占 31% 的学生认为学习乡土地理可以为家乡服务,但不确定的学生占比最大,达到 53%。上述数据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乡土教学研究能力不足。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忽视乡土地理实践教学不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做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研究者,教育者。对教师乡土地理教学的调查显示,52% 的老师认为自我知识储存有限,57% 的老师认为,实践乡土地理活动或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的主要困难在于自身的研究能力不足,而认为开发乡土地理教学可能有助于其专业发展的教师占比 62%。很明显,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乡土地理教学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但明显受到自身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限制。
三、结论与建议
(一)重视乡土地理教学。目前的教学模式使乡土地理教学处于边缘地位,教师、学生对教学意义的认识不高,对其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乡土地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为综合实践课程,乡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综合多个环节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实践知识,喜欢开展乡土地理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走出教室,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乡土地理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从教室里“走出来”,注重实践。实施过程必须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开展乡土地理观察,地理实验,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进行创新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统计工具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创造探究性学习、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形成乡土地理知识的能力。
乡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情境和社交能力。例如,进行课堂教学、户外实践或社会调查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创新乡土地理教学策略,探索适合本土的乡土地理教学方法。乡土地理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乡土地理教学应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创新乡土地理教学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结合本土特色学习乡土地理知识,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和解决方案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地理现象,地理实验与调查,掌握阅读,分析,使用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79-02
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育改革中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初中地理这门课,更要求教师要适应新教材,在对新教材完全了解的前提下,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摒弃原先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领域的全面革新。
虽然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依旧存在一些客观性的问题,例如:
一、学生学习地理缺乏动力和自觉性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与以前版本的初中地理相比,更具有特色,更能体现地理教学的鲜明特征。但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新课改下的地理教材,不能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地理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同时,在现行的教育改革下,地理这门学科不纳入考试的范围,所以学校通常只着重抓紧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很少强调对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学习,所以,学生自然会认为地理学科不重要,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去深刻的研究这门学科,进而就会对地理的学习失去兴趣与动力。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的掌握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重点是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地理新教材与以往的旧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更具有先进性,即新教材更能体现教学的新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全面发展。但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依旧受到原先的教学方式影响,不能正确的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想在新课改下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努力创新、探究出新的教学方法:
一、与时俱进,改革教育观念
1)情感具有迁移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情感的这一特征,鼓励学生学习。即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懂得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一个眼神或动作,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受老师重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合理的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要时常与学生谈心,和学生做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枯燥无味的学科都可以变得有活力、有趣,地理这门学科也不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如举办各种有趣的关于地理的活动或课外实践,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地理教育的枯燥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角色互换,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1)所谓角色互换,就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其他同学讲解疑难点,与此同时,老师要做好倾听者,认真听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这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教学要解放思想,活跃课堂气氛,巧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抓住地理教学的特性,灵活的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针对不同学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增强在教学中言语的幽默性。不管是在老师的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语言是传播知识的必备工具,同时也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枢纽。因此,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的程度就取决于教学中老师的表达能力。老师的表达能力高,并在教学中运用幽默搞笑的语气,不仅能让学生对其所讲的知识点印象深刻,很快的理解与接受,还能改变传统地理课堂上枯燥无味的现象,让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通过教学手段的转变来创新初中地理教学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人类文明程度逐步上升,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在社会持续进步、科技不断创新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有趣、形象、直观的信息。多媒体教学是新时期、新阶段最适合地理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出所需的信息,也能更直观、更准确、更深刻的记住教材上的知识点。
四、将教材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众所周知,生活出真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合理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常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现实的生活中总结经验,学习地理,自我探索,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要想在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依旧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缺乏动力和自觉性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的掌握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角色互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增强在教学中言语的幽默性,活跃课堂气氛,巧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③通过教学手段的转变来创新初中地理教学。老师在教学中要革故鼎新,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 ,才会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殷云霞,韩艳红.浅谈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时代教育.2010(07).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08-01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的将地理知识灌输给学生,枯燥的高中地理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兴趣点放在第一位,在地理教学中加入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改变目前教学现状,本文就当前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缺乏灵活性
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高考这一关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为了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知识,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于这种以高考为目的的授课方式以提高分数为目的教学方式严重的和生活脱节更和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探究地理知识脱节。同时在人文区域地理区域这种落后的授课方式操作性不强,落后的授课方式打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阻碍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2、重结果轻过程,为了学习而学习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许多授课老师一味的追求高分,采用高压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变弱。例如:在自然地理部分内容较为多且复杂难记,但是由于授课的课时安排和老师自身素质和知识教具等客观的限制,使得地理教学变得教授知识为主,启发为辅。
3、地理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由于高中学习知识的复杂性和紧张性,再加上有的学校过分注重高考成绩,许多教师不得不用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教师也从不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课堂气氛枯燥沉闷,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有效对策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多而且杂,如果只靠学生单纯的死记硬背,高中地理的知识并不能使学生深刻的记住和理解。因此,教师要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若想要在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教学材料,将知识与生活中的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例如,在学习台风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回想一下在家里洗衣服时,洗衣机甩干衣服的过程像不像台风眼的形成过程,而学习地转偏向力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洗手池里的水流旋转方向,来思考地转偏向力的体现过程。通过在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观察,能够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2、创造贴近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地理老师在教授地理课程时应该巧妙的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原型,积极的诱导和引导学生走进学习新课程中来。同时,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化、简单化。比如:在学习人文地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国家人口,进行独特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地理生活化内容的观察能力
高中地理老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平时养成多看、多读、多探究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增长知识和生活实践,而且能使得学生能够自己积极的投身到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平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在每堂课的结尾挑选一名学生进行分享,如有的学生通过自己在课下收集材料,讲解了关于宇宙的知识原理;有的学生通过玩开心农场等种植游戏,发现了农业种植的产出与收入;还有的学生通过观看2011年日本海啸的视频,了解到了地震与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因此,通过平时的观察与积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现教学情境生活化
若想要实现地理教学情境生活化,那么教师需要注意的就是明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创设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相似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比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告诉学生这些是重点或许学生根本不在意,然而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将地理中的一些知识点创设成贴近生活的内容,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为了更早的实现新课标的改革我们每位教师应该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不仅需要每位老师精准的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每位老师积极的运用自己的开放性的思维“开创”独特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 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11)
[2] 吴世友.浅析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1(21)
[3] 张振新.吴庆麟.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 2005(01)
地理教师在备课时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所教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层次的分布,把握教材体系,才能写出较为理想的有创见的教案,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创造条件。而现实地理教学中,不少人利用配套的教参,或是名师编写的教案,照本宣科,未因人因班因地而异,生搬硬套,效果不佳。我们在使用地理教参、教案时,既要有所选择,又要不被其左右,更不能一字不漏地照抄,一句不改地照讲。参阅的目的是从别人的经验或理论中受到启发,帮助自己疏通教材,挖掘教材,拓宽教材,打开思路。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地理教科书和地理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钻研地理教材时,还要认真学习课标、研究课标,找准课标与课本的联系点,把地理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 必须集体研究
地理集体备课,要做到几个统一,已成为学校与教师的共识,这是非常必要的。地理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地理教师先独立钻研教材、参阅资料、思考问题、撰写教案草稿。在此基础上,同年级的教师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探讨、集体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选择最佳方法、设计板书、安排教学步骤、布置作业等。然后,各自对教案再作进一步的修改,为上好课奠定基础。这样,既能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又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真正做到一人有高招,大家都受益。
三 必须研究教学方法
一般说来,多数地理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而忽视了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选择和运用正确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知识易记易用,地理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每个地理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研究和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地理教师的辛苦来换得学生的轻松。作为地理教师,要紧密联系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在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上倾注心血,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 必须重视分类指导
在同一个教学班级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智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备课时主动考虑这些差异性因素,力求在授予学生知识、技能的深度与广度上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如对基础知识好、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准备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题,对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努力体现出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8―0088―01
本文通过检索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及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请教指导老师和该领域研究者,借鉴高中地理教学联系生活研究的现有成果,针对甘南藏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背景下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高中地理教学联系生活理论研究和实验区行动研究为基础,得出高中地理教学联系生活的经验理论。
笔者以为,在地理教学联系生活方面,教师要以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为基础,从生活中搜集材料,加以甄选、提炼和升华,使学生将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常见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进行社会实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不仅要在生活中利用地理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形成地理观点,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真正感受到地理的魅力。
从笔者多年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尤其是甘南藏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高中地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 基础教育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的地理素养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储备较少,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和生存能力较差,不能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问题。
2. 由于师资水平、教学资源有限,学校不能建立丰富多样的地理课程以供学生选择,满足不了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尤其是生活化地理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3. 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虽然开始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仍然局限在小范围内或者处在探索尝试的阶段。师生对于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的实践活动,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或者多劳而无功。
4. 有些学校虽然初步具备了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但是由于地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对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加之地理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偏低,所以不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
5.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仍然在教学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导致了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学过程中切忌把教学视同为日常生活。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不能等同于散漫、无目的的日常生活状态,要让师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都有所发展。
2. 教学实践中要选取恰当的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时要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甘南藏区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风俗背景,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到这种特殊的背景制约,有其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合适的生活元素,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作风,树立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
3. 甘南藏区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开发符合当地教学实际的教学资源。现有的能够完全适合于甘南藏区的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资源稀少,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挑战自己,发现、挖掘适合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资源。每个地理教师还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库,并且时时进行交流学习,建立具有相对科学性、逻辑性、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资源。
关键词 中学地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mprovement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YAN Liujiang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 Geography teaching has over a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The times of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teaching methods to be so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adapt to outsid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improvement and change our method also raised new demands. Therefore explore reasonabl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s can help to improve geography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教学方法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建议。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理想与现实还相差甚远。这也不符合新时代学生探索的需要。因此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有效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做一些改进。
就教学方法而言,虽然从2001年开始我们国家开始第八次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而高中阶段的基本理念则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确未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一些老师做了一些改革教学方法的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绝大多数的教师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之中有人是困惑,困惑这些新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一些教师是因为觉得较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些新方法会花去更多的时间,而不愿意采用新方法。另一些教师则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业务水平有限,而不能够很好地使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抛弃了使用新法。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改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改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 改进讲授法,扬长避短
在目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依旧还维持着非常传统的依靠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居于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是因为这种方法有其优点。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的方式将科学的地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节约很多的时间和成本。但是一堂高效、优秀的地理课绝对不是仅仅使用讲授法就可以实现的。讲授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以教师为主导,不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看,教材的难度较大。很多知识特别需要学生的理解。特别是是第一章、第二章的“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如果仅仅依赖教师单纯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会产生两方面的副作用。一是不能够将需要讲解的内容讲解清楚。二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容易讲得太多,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体验。因此,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改革要从改进讲授法入手。既要将讲授法与其它方法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又要充分发挥讲授法的作用,吸收了启发式原则和直观性原则,改讲授法为启发式的讲授。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给直观讲授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资源。
2 重视实践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改革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要重视实践的方法。“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都说明了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实践对于地理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地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它具有复杂性、间接性、综合性等特点。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地理环境,研究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实践的方法。实践的方法自中学地理学科开设的初期就已经存在直到现在。它包括考察、调查、旅行、参观、测量等内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案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则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实践法可以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在实际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践法却很少落实,甚至很多的中学地理教学就根本没有离开过课堂。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实践法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气温的变化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气温,知识一天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形成气温日较差的概念。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小的地球仪模型,自己模拟地球的运动,化抽象为直观,方便学生理解。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都可以用到实践的方法。特别是高中的人文地理部分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平时生活中学生可能并没有对这些问题引起注意。因此实践法是适应这一教学内容的很好的方法。比如学习工业农业的区位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决定自己的生产布局。可以带学生去农场、工厂进行参观。使地理学习与社会实际、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能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于实际。
3 有效使用讨论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力
改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要有效使用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方法。很多老师喜欢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使用讨论法,但是很多教师在使用讨论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使讨论法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原因之一是由于讨论法不好控制,加上一些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的限制,很多时候讨论法往往流于形式。另外一些教师给的讨论题目太过简单,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讨论也是浪费时间而已,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一些学生在讨论时开小差。或者是讨论的问题太难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讨论法是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讨论法使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实行讨论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使得讨论法行之有效,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好相应的讨论题目,并指导学生做好资料收集方面的准备。其次,教师要掌控好整个讨论过程,使讨论顺利进行。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做好信息控制和信息反馈。及时处理好讨论过程中的意见冲突。最后,教师既要做一个讨论过程中的倾听者,也要做好讨论结束后的总结。做听众时收集讨论的信息,做总结概括出主要问题、观点、方法,使讨论有所收获。
4 小结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与地理课程课改的要求,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做出改进。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要对已经存在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已有方法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和利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改进传统方法的弊端,改革与改进地理教学方法。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小宝.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之变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144-1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地理教学论》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把它立项为精品课程,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学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我校是一所1999年新升本科的地方院校,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地域特征,决定了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地方,为地方培养应用型的优秀师资队伍。二是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基于我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教师素质、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地方应用型人才,因此,师范教育是本专业发展的特色所在。《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学正是突出师范特色的具体体现,其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地理教育教学基本素质的提升、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功的加强、师范素质的培养等。三是本课程的发展历史。本课程历经夯实基础(1979―1986年)和快速发展(1986年至今)两个重要发展阶段,课程名称由最初的《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替换为《地理教学论》。经过30余年的建设,本课程教学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独立体系。课程由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简单发展至现在形成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先进的综合性专业方向课程,其中包括地理教学技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地理微格教学、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等课程。当教育部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时,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得到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本课程于2010年立项为湖南文理学院精品课程。
二、建设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辅相成,两者存在必然联系。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升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证。近3年来,本课程组先后晋升教授2名、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各1名,获得博士学位教师3名,既逐步扩大了教师梯队的高学历、高层次比例,又不断强化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技术操作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等,为课程师资的丰富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2.教材体系建设
教材体系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材选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精品课程的“含金量”。关于教材建设应从两个层次来考虑:一是选用当前出版发行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教材;二是争取自编高水平的教材。目前,本课程主要依托教材《新编地理教学论》(杨新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为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师范类地理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①本教材在全国最先提出对地理教材的分析和加工,并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②“地理尝试教学”模式是作者主持的教学实验,并在全国首倡的。③以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情况为依据所构建的、全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是国内外首次提出。④本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素质、地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⑤本教材具有突出的可操作性。学生学习本教材并结合教师联系实际的讲授,对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有很大收益。本教材在湖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白城师范学院、咸宁学院、内江学院、德州学院等院校交流、使用,获得一致好评;并被湖南省教育科学院确定为全省中学地理教师必读书目。
3.实践性教学环境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突出师范特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程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营造实践性教学环境:一是抓住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课实验室建设的机遇,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建设一步到位。二是现已建成7间微格教室,为学生的师范技能培训提供了平台。三是充分利用和有效融合社会资源,与湘西北绝大部分中学保持广泛联系,建立了6个教育实习基地,其中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1个。这为本课程组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良好条件。另外,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先进的教学资源;还通过在线讨论、远程答疑、远程布置作业和提交作业、远程考试和评卷、邮件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教学内容及解决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其重点内容是地理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地理学习心理过程、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地理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难点内容是如何通过教学加强学生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功训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师范素质,如地理教学基本功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三板”教学能力、教材研究能力、地理课件制作能力。为此,课程组采取的解决方法:①通过“微格教学”改进学生教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②通过对中学地理教材的分析,提高学生教材研究能力。③通过“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课程的学习,提高课件制作能力。④通过课外分组试教,提高“三板”教学能力。⑤深入中学地理课堂,观摩专家讲座,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保障,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课程组在创建过程中,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创新地理尝试教学法,经常运用愉快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②持续开展“微格教学”,训练学生的教态、培养他们的胆量和对教材的分析、初步学习运用地理教学方法、掌握基本的课堂教学规律。③改革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使用标本、模型、仪器、地图、地球仪、录像、电视等诸多教具,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既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增强直观性,又反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打下基础。课外,经常深入常德市中学课堂听观摩课,时常邀请有经验的中学教师来我院开办讲座,与学生一起讨论。评价上,既通过课程考试来考察学生的条件性知识,又通过学生讲课、说课、评课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如将学生课堂答问记入平时成绩,这是本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突出的一点。
6.保障措施与管理制度
健全的保障措施与管理制度是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校长期重视课程建设,着力打造课程品牌。2004年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精品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明确提出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措施、建设标准及建设管理。2011年,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年度中心工作来抓,并专门出台了“‘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使全校每一门课程都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一批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目标。今后还需要成立专门的课程管理小组,一方面协调解决课程维护中的现实问题,如课程编排、教学大纲修编、课程内容调整、试题库更新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另一方面逐步更新和丰富课程资源信息,提高课堂资源的运行效率,进一步保障精品课程的运行质量。
三、建设体会
1.课程建设的特色
本课程创建的特色是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课程教学中有机整体的4个关键性问题:①为什么教―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确定,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为了学生学有所成。②教什么―内容:教学内容必须为提高学生师范素质服务,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服务。③如何教―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④教得怎样―评价:对学习评价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既要重期末考核,更要重平时考查;既要重考试成绩,更要重师范素质的高低。
2.课程建设的动力
科学研究是地方高校课程建设的根本动力,精品课程的建设尤其需要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地理教学论》是一门应用性突出、时效性较强、与中学地理教学衔接紧密的课程。因此,任课教师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在课程教学中的转化已成为课程建设的基本动力。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升教学。尤其是要紧跟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步伐,实现科学研究主题、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完美对接。
3.课程建设的机制
在精品课程的创建过程中,学生处于什么地位,这是现代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课程建设不能是单方面的,不能只注重教师的研究及课程内容的改革,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师生的反馈、课程方式方法的改革。《地理教学论》极强的实践性和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极大影响力,特别需要师生在科学研究、教学内容实施和学习评价上充分合作,以师生互动作为课程建设的机制。另外,由于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动态工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人、财、物、评价等管理问题,因此,应将精品课程的持续管理和有效激励作为课程创建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