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师专业素养范文

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教师专业素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教师专业素养

篇1

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整体专业素养不容乐观。本文结合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实际,从加强自我反思、参与专题沙龙、促进校际合作、利用网络教研等方面,探讨了农村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

农村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环境条件所限,我国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地理教师在整体素养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职业认同感等均需进一步提升,同时教师继续教育能力不足、教研活动开展不充分、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缺乏必要的支持条件等客观因素也在影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实际,提出以下提升农村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以供探讨。

一、加强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的检视和反省,也就是教师对自己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教学情况所进行的一种回顾、分析和总结,通过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更新观念、改善行为、提升水平,形成对教学现象、问题的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比较少,自我反思是促进其专业化水平自觉提高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从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总结教学、提升素质。农村中学地理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反思,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从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方面入手,其自我反思的方式示例见表1。

二、参与专题沙龙

专题沙龙即以地理教学主题为载体,围绕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热点、焦点和实际问题而展开的活动,多以思考为主要形式,以观摩和交流为基本途径,以教学随笔、观后评议等反映活动结果。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本来就资源匮乏、外部发展环境较差,应积极主动地与同行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参与地理专题沙龙不失为促进农村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重庆市地理教师的民间组织———山水地理沙龙,就经常组织城乡地理教师共同开展专题研讨,通过活动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目的,其活动开展示例见表2。

三、促进校际合作

校际合作即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开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专题的相互交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促进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地理教师统筹协调、共同发展的方式。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教学环境相对欠佳,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无论软件设施还是硬件设施都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农村中学地理课程多由不具备地理专业知识的教师兼任,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堪忧。因此,加强城乡之间学校的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共同发展平台,是促进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校际合作,主要应突出以下方面。

1.资源共享

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为统筹教学资源配置,联通各校校园网,实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应建立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协作关系,协作各校在教学设计、阶段检测、课件制作、活动实践、教育心得等方面,实行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

2.教师互换

城乡协作学校之间应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加强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可让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同时轮流选派城市学校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到帮扶的农村中学任教,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统筹城乡学校中学地理教师资源的配置结构与布局,建立—个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中学地理教师充分流动的、城市有效支援农村的教师管理体制。

3.联合教研

协作学校之间应构建城乡一体化校本教研平台,通过定期会议研讨、网络交流等方式研究和解决共同存在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城市学校地理教研组的辐射示范作用。成立联合教研组,每学期联合开展2~3次研讨活动,相互听课和交流经验等,重点解决农村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四、利用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即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的突破时空限制的教学研究、研讨形式,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颖的教研模式。农村学校信息闭塞、硬件设施条件较差,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阻碍,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村中学地理教师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与传统的教研模式相比,网络教研更能满足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教学问题及时进行研讨解决的需求,而且可以跨时间、跨地区、跨人群、多角度地畅谈交流,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农村中学地理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研讨可借助以下几种平台。

1.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是教师展示自我、探讨交流的平台。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传统时空局限,展示其教学工作、教研交流等方面的体会感受,记录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问题讨论等教研足迹,为自己及同行提供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经验。借助博客,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地走进优秀地理教师、教育专家的讲座和课堂,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站点与优秀地理教师、教育专家零距离对话,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可以说,博客为交通不便、资源欠缺的农村中学地理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

2.学科QQ群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QQ群教研逐渐兴起,这是利用QQ群聊功能进行网上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教研方式,灵活方便、互动性强。QQ网聊支持文字、语音、视频的实时在线交流,借助这个平台进行研讨互动,能实现异地零距离研讨以及与优秀地理教师的零距离接触。活跃在中学地理教师中的学科QQ群很多,如重庆市中学地理教研群、星韵地理@重庆群、百强校高考地理教师群、全国地理教师旗舰总群、风向标湘教教师交流群、风向标团队任务运作群等。农村中学地理教师通过QQ群网聊,可以发现一个更宽阔的教研天地,拓宽视野、提升兴趣,也可以更直接地发送自己的困惑、思考、感想、收获等,与大家交流、共享,在群聊中得到更多更好的、有益的教学建议。

3.BBS论坛

与教师博客、QQ网聊相比,BBS论坛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异步交流。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由于时间、空间限制,也可能受到上网条件制约,不一定能适时参加网络教研,未能参与网络教学研究活动,但也能从众多回贴中收集相关信息,从他人评论中感受研究成果,以此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同时,大家的观点都留在网上,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可以对各种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把继续学习的心得通过网络与别的教师进行交流。

4.微信平台

互联网+时代,微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功能和应用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微信平台已经成为继博客、QQ群、BBS论坛之后开展教学研究的又一重要网络工具,更为方便快捷、更注重隐私性。利用微信,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微信“朋友圈”具有的转载、转发链接等功能,加上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传播以及语音对讲留言功能,非常便于信息的分享以及新资源的生成。对于农村中学地理教师而言,更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了解地理教育教学的相关信息,关注最新的地理教学咨询,将地理教学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成果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叶秋菊.微信教研:引领教研新时尚[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6(4):61-63.

[2]李尚卫,周天梅.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标准、途径[J].教育探索,2010(1):105-106.

篇2

教师作为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职业,有其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一个优秀或成功的教师。

《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的百科全书》中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探究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也就是从理论上构建科学的地理教师专业化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三个部分:

(一)地理教师地理专业化

这其中又包括专业的地理知识、专业的地理能力、专业的地理思想。

(二)地理教师教育专业化

指的是地理教师不光传递地理知识,更是素质教育的践行者。要通过专业的教育能力、广博的知识基础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强调的智育、德育和美育。

(三)地理教师专业精神

包括崇高的职业道德、学习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我国基础地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地理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地理知识的建构与运用、教育才能的发现增长和教育智慧的感悟积淀,其重要途径则是教学反思。

二、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走向

中学地理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在课程理念上,新课标强调学以致用,强调现代化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辅助作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在课程目标上,新课标把地理教学的总目标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基于这样的课程目标,要求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正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地理教师首先是学习者,才能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是地理课堂的设计者,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地理教师是地理思想的建设者,才能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情感。

地理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必须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要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合格的地理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努力做好地理教师角色的定位和转换。

三、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大学生进入到中学教学之前,已经过专业化的师范教育,知识结构相对合理,可以应对中学地理教学。经过三年左右的教学过程,已对应试地理内容完全掌握。当考试内容和课程体制的变化不大时,没有使教师产生新知识的学习和进一步专业化的需求。

另外,应试教育氛围中,地理学科地位可有可无。学生偏科片面发展,地理教师也自以为低人一等,把地理课程自谑为“小三科”“ 四五六”。地理教师总是忙于日常繁重的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思考一些理论问题,造成教育科研能力不强。由于学科歧视,地理教师教研课题立项少,对口学校交流中也很少应用地理教学案例,使地理教师在综合教育能力的锻炼匮乏。

在上述地理教师尴尬的境域之内,如何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成长添砖加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专业性知识是地理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基础

在新教学目标的要求下,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偏见。地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重视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地理教师工作成为不可替代的专业。教师专业性知识是地理教师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基础。在提升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要追求教学风格和专门的研究方向,塑造具有专业化的独特个性,来达到教学效果。

(二)丰富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地理本身就是纵横交织的。这些,都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广泛地阅读,并大量地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思考,养成开放性的思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打好其专业素养的基础。

(三)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在于地理知识的建构与运用、教育才能的发现增长和教育智慧的感悟积淀,其重要途径则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地理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师德和崇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师德教育应成为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必修课程。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地理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现状;对策

一、研究方法

新教师专业标准是一名合格地理教师的基本准则,是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参考,也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中学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并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针对高等师范类院校地理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自行设计“未来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题的调查问卷”。该调查研究的对象限于高校地理师范生,鉴于该群体还处于在校学习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其专业化水平进行调查研究。该调查问卷于2014年9月通过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截至2014年11月,共接受答卷122份,有效答卷122份。

二、分析与讨论

现阶段国内对地理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由原来以研究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为主,逐渐向内部影响因素靠拢。本研究调查分析地理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并从在校地理师范生角度探讨地理师范生应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迅速提高自身素养,为成为一名专业地理教师做准备。通过对122位地理师范生的调查,了解到地理师范生对地理教师及地理教育工作的认识及其存在问题,并从其教育信念与责任、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方面分析地理师范生的现状以及地理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情况。

1.信念与责任

作为今后要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教师职业信念和责任心与事业成功密切相关。只有具备崇高教育理想和远大抱负,并能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工作的教师,才能享受到事业成功的喜悦。教师对教育信念和责任的追求决定其一生事业的成败。

教育信念与责任要求地理师范生必须具有正确的地理教师观和相应行为,理解地理教师是学生地理学习的促进者,相信地理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了解中学地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了解地理教师的权利与责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地理师范生要明确为人师表决定教师必须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即对自己所从事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只有具备强烈责任感,才会敬业、乐业。

在新教师的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需拥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据此设置对教师职业认识的两个问题:选择当教师的理由和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如表1所示。

调查显示在选择当教师的信念方面,多数师范生主要因为地理教师岗位的魅力和待遇,选择这一项的52人,占总数的42.62%。可见近几年教师待遇的提高对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富有成效。教师待遇的提高不仅可让教师信念坚定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也体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但有近1/3的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选择是迫于无奈,可看到当今高校地理师范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并非具有十分坚定的信念,说明他们对自身了解不足,尚未结合自身特点做出科学的地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而在教师职业的责任方面,大部分师范生满怀事业心,选择这一项的占40.16%。只有8.2%的师范生认为从事教师职业主要是为了谋生。

2.知识与能力

实验证明,当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在对知识进行解释时,学生往往会很好地接受和理解,自然就加强了教师进行知识传递的有效性,这就是专业知识和角色能力的作用与魅力。教师知识与能力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专业知识掌握方面,地理师范生作为未来地理教师的储备力量,需对地理专业知识理念了然于胸,为今后准确定位奠定基础。地理课程不仅代表地理知识,也包括地理专业素养,只有具备良好专业知识与地理技能的教师才能在地理课程建设方面起领导作用。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师范类高校地理教育积极吸收欧美国家相继建立的有效的地理师范生职前培养体系经验,以提升其专业能力。由于我国原有体制改革过于缓慢,在许多方面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所以在地理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以下不足:高校地理师范生与同专业综合性大学生相比,专业知识素养不够,缺少对本专业领域的科研能力;师范生素质不高,不完全具备适应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实践能力较为薄弱[1]。

在新教师专业标准中,非常重视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理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拥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2]。在新教师专业标准中,还提出教师需拥有教育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据此设置地理教师知识结构影响因素的问题,如表2所示。

在地理教师知识与能力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地理师范生认为地理学科知识、教师个人实践经验知识、教学方法和技能知识、课程开发及设计知识、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在一定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这说明绝大多数师范生对于地理教师知识结构的认识比较准确。而师范生对于地理教师的地理学科知识、教师个人实践经验知识、教学方法和技能知识选择的比例较高,这也从侧面说明地理师范生在地理教师知识结构上认识侧重于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于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一般科学文化知识的选择较前两者比例低,说明在校地理师范生对于地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而现代社会对于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是必须具备多层复合结构特征的专业知识[3]。因此,地理师范生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必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四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4]。从之前的分析可知,在校地理师范生对地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

3.实践与体验

地理教育实习是地理师范生零距离接触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最前线的绝佳机会。通过教育实习,可将地理师范生所学地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科学理论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其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和地理教育调查的能力,强化做一名合格地理教师的专业认识。所以地理师范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地理教育实习训练准确的地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驾驭课堂和组织管理学生学习的能力,在完成学校规定任务的同时,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建议,做好每一堂课的地理教学反思。

在新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需参加对自我发展有益的实践与体验。鉴于此项要求,据此设置地理师范生对教育实践与体验的积极性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得知,参加教育实践与体验的积极性较高的师范生占40.98%,说明这部分师范生能严格要求自己践行新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实践与体验环节;对教育实践与体验积极性一般的师范生占51.64%;对自己要求不高,在实践与体验方面得过且过的师范生只占7.38%。从以上数据可得出,绝大多数地理师范生认为教育实践与体验是需要积极参加的,但仍有提高空间。

三、 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可了解到地理师范生在其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信念与责任、知识和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方面情况。首先,可以看到当今高校地理师范生对自己以后所从事的职业并非具有十分坚定的信念,这说明地理师范生对自身了解不足,尚未结合自身特点做出科学的地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地理师范生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必须完善必备的知识结构;再次,虽然绝大多数地理师范生认为教育实践与体验需要积极参加,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本研究以期加快地理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建设一支热爱教育工作,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高质量的地理教师后备队伍,推动我国地理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均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向云波,邓江楼,舒亚岚.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实践与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82.

[2]王静,赵倩倩.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4):17-23.

篇4

一、SWOT模式介绍

SWOT分析法,又叫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并应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现在其应用范围已经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高中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SWOT分析

青年教师是相对于中老年教师而言的,是指刚从大学毕业,已完成本科及以上专业学位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本文所指的高中青年地理教师是特指教龄在三年以内的,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与教研任务的教师。下面就结合SWOT模式具体分析高中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

1.优势(Strengths)分析

(1)高学历,年轻化,学习、创新能力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对青年教师的选择更加严格,近几年进入高中的青年教师基本都具备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其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对与本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近几年进入高中的青年教师年龄普遍在三十岁以下,相对于中老年教师,青年教师更加年轻,更富生机朝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因此,高中青年教师的学习、创新能力更强,能够更快、更好地学习有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较强。高中地理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地理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高校的地理专业都开设了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遥感应用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青年地理教师在本科及研究生学习阶段,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较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可以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3)入职时间短,工作热情高。本文所指的高中青年地理教师是指教龄在三年以内的教师,这些教师进入教师职业的时间较短,处于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拥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得到学生、同事、社会的认可。因此,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职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化发展。

2.劣势(Weaknesses)分析

(1)经验不足,实践能力差。青年地理教师明显存在经验不足,实践能力差的特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青年地理教师刚完成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职业还未完全适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不够,教学和组织课堂能力较差。第二,现今的大学教育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仍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缺乏有效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第三,大多数青年地理教师是在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中任教,任教前教育教学经历很短,甚至无教育教学经历。因此,在进入高中任教后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2)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不足。高中青年教师进入学校任教的时间较短,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更多的是在本科生或研究生阶段从教育学、课程教学论等书本上习得,而大学课本上关于教师职业的理论知识缺乏在实践教学中的检验,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认识不足,严重阻碍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改革关注教师团队的教育质量,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青年教师代表着学校发展的希望,也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因此,国家教育改革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通过政策保障、在职培训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4.威胁(Threats)分析

(1)学校不够重视地理学科的发展。高中地理学科经常被视为“小科”“副科”,不能够引起学校的重视,学校的地理教学和教研条件都较差,有的学校连地理教学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教具都相当匮乏,不利于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且,对于刚刚进入高中任教的地理教师,学校往往会分配大量的教学任务,只关注教学效果如何,忽视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大部分青年地理教师忙于应对课堂教学,无暇顾及专业发展,导致高中青年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缓慢。

(2)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低,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的青年教师,与其他年龄段教师相比,工作满意度和经济收入是最低的[1]。而青年教师不仅处在事业起步阶段,而且面临着住房、婚姻、儿女的出生、父母的赡养等问题,压力增大,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化发展当中,严重威胁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

三、高中青年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1.国家方面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政策的保障是十分重要的,完善与教师教育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另外,国家要完善中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提高中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减小青年教师的压力,使青年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学校方面

(1)健全青年教师的管理和评价体制。

青年教师在学校中是弱势群体,大部分学校对这一弱势群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具体的政策和制度对青年教师进行监督和管理[3]。健全针对青年教师的管理体制,可以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其行为,使其朝着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道路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健全针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机制,使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优缺点、长短处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并迅速矫正自身不足,促进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2)给予地理学科同等的发展机会。现阶段,地理学科明显在高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明显逊于其他学科。学校应重视地理学科,给予地理学科同等的发展机会,使高中青年地理教师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地理教育事业当中。为此,学校可以搭建利于青年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如学习平台、展示平台、教研平台等,让更多的青年地理教师通过有效的平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实现专业化发展。

(3)加强对青年地理教师的培训。教师培训是使高中青年地理教师快速成长最有效、快速的方式。借助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培训课程,进一步完善青年地理教师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和新方法,为满足新课改对地理教师多方面需求创造良好条件[4]。对青年地理教师的培训,应将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但由于校外培训名额有限,需时间和经费,而青年地理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因此,应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校本培训可采用师徒式教学、专家讲座、课例研究、反思性教学、科研论文交流等方式,增强培训效果。

3.高中青年地理教师自身方面

(1)端正地理教学态度。由于地理学科在高中不受重视,许多地理教师自身也对地理教学失去希望,每天教学都采取应付的态度,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自身的专业成长。刚进入学校任职的青年地理教师难免也会受此思想的影响,不能够端正地理教学态度,这将严重阻碍青年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青年地理教师自身要端正教学态度,真正热爱地理教学,要相信做地理教师也是有前途、有希望的,也是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的。

(2)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青年地理教师要想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将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青年地理教师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各种机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不断地改进教学,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篇5

一、高考地理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高考的改革为了更加有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因此改革需要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让地理知识与生活更加融合在一起。

1、改革的内容

考试方面:考试内容的变化是高考改革的核心,当前高考地理考核的内容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地理高考考试内容也更多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融合,因此需要地理教师根据考试内容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教材的形式:考试形式的变化影响着教材形式的改变,考试形式的变化体现在试题数量、知识结构、题型结构和智能结构。因此要求教材形式要融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这样的教材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考试的评价:地理教学的教学方向是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技能与知识、学习方法和过程三个方面。传统的考试评价就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但是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情感、价值观等也融入到考试评价的标准里。

2、改革特点

不论是什么学科,其改革的方向就是系统化、综合化和科学化。结合近几十年来,高考改革的热莺头⒄棺芙岱治鲆韵录父鎏氐悖航萄内容更加生动。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与生活相互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考试内容上不仅仅是考察单一的知识点,会更多考察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命题考察重点偏重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试题内容加入乡土地理和社会焦点。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的态度。

二、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教师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随着社会和教学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文理比较综合的一门学科,地理知识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知识,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因此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社会经济和教育矛盾会对高考的改革产生冲击和影响。当前的地理教师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在高考改革的浪潮中总结和分析经验,认识到自己专业素质的不足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满足社会和教学的发展。

三、高考改革对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在基础教学中教师是核心,因此教师也是高考改革的保证者和实施者。教学理念的改变是高考改革的开始,当前的教学理念不仅要传授专业的地理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方式上,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更多地去发现和思考问题。改变之前不断地记笔记,做习题等单一无聊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高考改革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具备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如果教师只保持单一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那么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十分低的。因此改革使教师增强竞争和学习的意识。高考改革可以使高中地理教学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和完善,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调整和加深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教材的内容随着考试大纲不断变化,这使知识体系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教学效率更加提高。(2)不断更新地理知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求教学与社会更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关注时事热点,更新自己的地理知识,满足自己和学生的发展。(3)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地理研究的内容是地理事物动态发展的过程,但是有许多方面的因素会导致事物的变化。因此地理教师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减弱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地理学科是可有可无的,高考地理的不断变革让许多教师不能明确自己的定位,繁重的教学压力使教师没有精力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因此高考改革对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

四、结论

高考改革要求地理教师以学生为根本,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将先进的、新鲜的、科技的元素引入到教学中,使课堂生动化和有效化。我们要明确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使教师在专业上、人格品质上和实践能力上有一个全面的发展。然后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反思,让教师时刻保持自我反思和批评的态度,认识自身不足从而不断学习。

参考文献:

[1]付景保.试论我国地理高考改革及目前地理商考命题的特点[J].饮州师范{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8(4).

篇6

关键词:地理新教师;选读;教育科研论文

在获取电子版本教育杂志论文日益方便的今天,如何指导地理新教师从海量文献中选取阅读与学习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成长速度。那么,除关键词搜索外,地理新教师应该如何选读教育杂志上的教育科研论文?笔者以《地理教育》杂志为例,归纳出如下六个方面。

一、选读专业发展经验体会方面话题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帮助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并且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支点。

例如,2015年第1期于吉海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机缘’与‘巧合’”认为教师的成长在工作的前6年比较重要,这一阶段的学习历程将会决定后续的发展水平;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经历的一些“机缘”与“巧合”,归纳出通过名师导航、优质课竞赛、学术会议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试题命制等方式,可有效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又如,2015年第9期张洪杰的“名师工作室引领地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对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不平衡现象的分析,提出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作者指出名师工作室只是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对专业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它属于外驱力,真正的专业发展还要靠自身的内驱力;名师工作室成员一定要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对课标、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最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读当前教学工作中需要参考话题

如果最近正在给学生讲区域地理内容,以下文章可以进入你的视线。

2015年第6期梅国红、陈涓的“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指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应选取典型案例,采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建模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的复习应在学科思想的统领下,以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为目标,注意创设思考情境,设计有思维递进关系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将各地理要素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进行内化,统整成地理综合体,由具体规律推导出一般原理,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去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015年第10期史珊珊的“刍议区域地理‘归图法’的运用策略”认为区域地理经常作为高考试题载体,要求学生能够从区域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区域地理知识,将所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而归图法是指将认知对象同时以图、文形式表达,可有效利用左右脑思维,促进知识的获取、内化、交流和应用;归图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整理能力,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组织与反思,回顾和体会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洞察地理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完善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选读教学方法改进与探索方面话题

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每个一线教师时常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他人往往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

例如,2014年第10期陈书来的“太阳高度角教学新思路浅析”,利用图像辅助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站在学生易理解、能探讨的角度突破知识重难点,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不但会使较抽象、理性的知识点得到思考和探讨,而且在学生理解探讨过程中,让知识变为较形象、感性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实用案例互动探讨,对知识点理解与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2015年第4期叶慧的“‘五步法’讲评综合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讲评一道“中国水稻分布”的试题为例,说明“图文重审―错因评析―变式训练―能力提升―试题质疑”的“五步法”,使讲评课做到以生为本,做到题目让学生“审”、错因让学生“评”、变式让学生“练”、方法让学生“结”、问题让学生“提”;重知识更重能力,重方法更重应用,重结果更重过程,重解决问题更重提出问题。

四、选读学科教育发展前沿与热点话题

例如,2015年第1期陈胜庆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侧重探讨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目标与要求,指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本意是促进中学各门学科发挥育人价值,促进中学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并从“从育分到育人”、“从课内到课外”、“从感性到理性”、“从个人到团队”几个角度指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

又如,2015年第4期李家清、常珊珊的“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在界定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理课程目标的嬗变、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地理学科特性的视角,讨论地理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建构,对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实践变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的深度跟进提出了建议。

五、选读切入点较为新颖话题

例如,2015年第5期陈昊的“也谈地理教学的‘课魂’”结合六个案例从四方面阐述地理教学的“课魂”:用“课魂”构筑地理知识框架,形成课标化的课堂;用“课魂”体现地理现实意义,拓展生活化的课堂;用“课魂”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情感化的课堂;用“课魂”进行世界观教育,创设理性化的课堂。

又如,2015年第9期许琴、李俊峰的“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阶段教学方式的探讨”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为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归纳翻转课堂在课堂内化阶段的三种不同教学方式,即达标―拓展型、释疑―点拨型和探究―拓展型,为中学地理教师进行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六、选读擅长或感兴趣话题

假如你曾经读过或写过“巧解地球运动问题的‘基本法+突破点’策略”这样的文章,相信对以下文章也会感兴趣。

2015年第8 期孔祥群的“‘地球运动’的解题核按钮”结合七个典型案例,分六个大类分析了如何快速准确地解答“地球运动”相关试题这一值得探讨的问题。

篇7

关键词:年轻教师;学科素养;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130-02

一、问题的提出

学科素养,是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不同学者对其的分类和理解不同,笔者在结合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学地理教学实际情况,从教师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入手,尝试性地对其组成要素进行以下归纳(见下图)

近年来,温州一二三类学校新教师比重不断上升,这些年轻地理教师具备了合格的教师学科素养吗?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着哪些困难和问题?该如何有效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是一个广泛而值得关注问题。

二、中学年轻地理教师学科素养现状分析

笔者以温州市教龄5年内地理教师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教师学科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本次发放问卷85份,回收79份,有效75份,对问卷调查获取的定量数据,运用SPSS10. 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实证分析。

1、教师专业发展知识

专业发展知识主要包含教师理论知识、职业知识、教学行为知识。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年轻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总体较好,但还没有达到精通程度。针对新课程标准,部分年轻老师认为自己迫切需要提高两个部分,新的评价方法和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说明年轻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了解把握有待提高。

2、教师教育能力领域

教师教育能力,主要是教师从事教养任务,了解学生的社会与文化生活条件,以便在学校内部去影响其个人发展,并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价值观与人生准则,并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判断和自主行为能力。统计数据说明,年轻教师对学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缺乏方法、策略,对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缺乏策略,培养学生特长能力方面缺乏策略。

3、教师教学能力领域

教师,是教与学的专业人员。教师合理的设计并实施教学,能够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支持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使他们认识到所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会利用所学内容,这些都是教师基本力中教学能力领域的探讨的问题。统计数据说明,年轻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缺乏一定的策略,在反思频率上,更是令人担忧。访谈中,年轻教师反映,主要是功课忙,忙着改作业、备课,课一上完,就没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反思,不过他们说今后会好转的。

4、教师评价能力领域

评价能力领域,包括教师能合理而负责地从事评价与咨询活动,会诊断学生的学习条件与学习过程,从而有目的地鼓励学生并为他们及其家长提供咨询,并能够依据明确的评价标准去领会学生的表现。统计数据表明,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能力亟待提高。

5、教师创新能力领域

创新能力领域,主要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认识到创新是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能将职业理解为是负有特别责任与义务的公职,并认识教师重要的职业任务之一是需要终身学习。调查数据说明,年轻教师对直观教具的制作使用少,外在管理模式和学术氛围是影响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6、教师科研能力领域

科研能力领域,主要是教师要扮演教育教学研究者,对经验进行反复咀嚼,寻找其理论依据,并对教育教学问题深入思考,研究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及后续研究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年轻地理教师的教科研参与度少,获奖层次低。调查原因,主要是年轻老师工作经验少,对教科研问题的思考少,解决措施少,想写论文,但是总是提不出新的观点。

三、中学年轻地理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策略

1、高校深化师范教育改革,提升中学地理教师学科素养

师范教育直接关系着基础教育队伍建设这一重大任务。“教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是通过师范教育完成的,要使优秀的教师不断涌现,就必须改进与完善师范教育,使师范院校真正成为人民教师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师范教育并没有与时俱进,日益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弊端:课程设置的师范特色不够明显;专业设置和学科比例不够合理;专业划分过细,重深度,轻广度;教学内容理论脱离实际等等。

(1)设置适用的课程,加强师范教育的师范性

从调查中得知,年轻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而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存在欠缺,其相当原因是由于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不仅狭窄,而且比例也不适当。在公共、专业、教育三类课程中,专业课所占比例过大,公共课明显不足,教育理论课程则过于薄弱,从而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还不具备师范学生应有的特长―懂得怎样去教。

(2)综合大学试办师范学院,师资培养开放化

在我国,学校教师的培养一直被视为是师范院校的事情。事实上,“师范院校的师范特点并不显著,其他院校的学生又难以进入师范学校,因而局限了师资的培养途径。从世界师范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师范院校在保留其特点的前提下,在向综合院校发展,这种趋势也会影响到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方向。师范院校向综合院校发展,将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所以,有条件的综合大学,都应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服务范围,以内设师范学院的形式实施地理教师培养和培训,以加强地理师范教育的力量;唯有地理学科的师范专科学校和本科师范学校,在地方政府的调控下,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就近合并到综合大学中去,在更加宽厚的背景下,更好地完成本地区地理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

(3)合理安排教育实习,丰富专业理解与教育体验。师范生必须进行教育实习,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亲身体验教学情境,验证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从而为成为教师做好准备。

2、加强职后教育,培养中学地理教师学科素养能力

(1)把入职教育阶段的学习与整个教师职业发展的连续性相结合。入职教育应指高等师范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至从受聘上岗到转正前这一段时期所接受的指导和训练。有必要对入职教育的新教师应达到的教学水平提出明确标准,以帮助他们实现从职前到职后、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并培养他们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成为自觉的教育实践者,促其完成多方面的“转变”:一是身份角色的转变;二是知识体系的转变;三是能力素质的转变。

(2)开展师徒接对活动,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为了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进一步提高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学校应实施“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年轻教师成长策略。

(3)开展各种教学评比活动,成立“教学评比组”。笔者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一次年轻教师教学公开课比赛,比赛结束后,学校组织开表彰大会,并给获奖的年轻教师一定物质奖励。这样做可以鼓舞成绩优秀的年轻老师,使他们再接再厉做出更出色的成绩;也可以勉励努力程度不够、成绩不出色的年轻老师,使他们取长补短,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地理学科还应成立“教学评比组”,制定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法研究工作计划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贯彻实施,还定期开展教学法研究。教学法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学思想,促进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速年轻教师成长的一项有效措施。

(4)创设各种学习的机会,鼓励年轻教师外出学习。学校要为年轻教师创造多种学习的机会,例如:邀请名师和专家到校讲公开课或听课、点评课,做讲座。通过与大师的近距离接触,年轻老师亲身感受到了专家们对课堂教学的执著与深情,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组织年轻教师到名校听课学习,让年轻教师去名校感受他们的教学氛围,开阔眼界、接受新的信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这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必定有益。

(5)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提高地理教师学科素养能力

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应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备较为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及反思能力。教师的教学前反思有利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经验);教学中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反馈信息);教学后反思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为以后的教学积累新的经验(新信息、新感悟)。

四、结语

年轻地理教师基本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历程,其间既有,也有低谷,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是肯定的。作为年轻教师自身,应以积极的心态求进步,求发展,不等、不靠、不要,养成“专业自我”主动地寻求发展的途径和方式,提升自己的发展理念,规划自己的专业人生;而作为管理者,促进教师成长既要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调动教师积极性等微观处抓起,又要从建立完善师资培训体系,构建科学的教师培训模式,完善教师职业管理制度等宏观上把握,以便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有的放矢的协助,激发教师的工作热忱和创意,让人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 袁孝亭.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要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5).

[3] 陈 澄.主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4] 黄丽茹.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2(12).

[5] 卞鸿翔,李 晴.地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1.作为边缘学科,地理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甚至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这样不仅没有做到实施新课标计划,同时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奥妙,不能对其产生兴趣,进而无法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

2.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地理学科,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识,让地理的学习更具生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3.教学方式陈旧。

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大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学习不够重视,以为只是简单背背就够了,不能深入地探究地理知识,掌握得自然也不扎实,理解不够通透,导致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低下,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二、有效突破初中地理教学困境的对策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更要在专业性的基础上注意拓展地理相关知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学校还应该为教师建立学习的平台,让初中的地理教师互相交流,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更能研究解决地理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安排讲座、公开课等交流模式,全面提升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很多学校对地理学科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少相应的辅助设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针对地理课本中信息量较少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运用现代教学等手段将信息进行整合,使其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3.培养学生兴趣。

篇9

关键词:专业化;教师素养;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66-02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为了应对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更好地践行地理教学的价值,地理教师必须努力促进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优化与重组,以适应新时代对地理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发展、调整、优化地理教师的师德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助于地理教师的和谐、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从事的是地理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专业的地理知识,掌握专业的地理能力,并在专业的地理思想指引下进行专业的地理教学;同时,地理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否掌握教育理论和技巧决定着地理教学活动的成败;地理教师的专业精神会让我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对学生怀有深切的关心和爱心,所以就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合格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既包括教师通过职业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包括教师从非专业职业或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的转变过程。

素养可以理解为人们平时养成的好习惯。这种好习惯蕴含着人的价值观、思维与行为方式。以此类推,地理学科素养的概念可以界定为:通过地理学习与训练所养成的具有地理学特点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显然,其形成于地理学习的认知与训练过程,离不开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具有地理科学的专业属性,内化为人的思想与思维,外显为人的行为习惯。

地理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专业素养,使心灵深处、思维与行为方式、潜意识中都能烙上地理学的印记。比如说,我们的生态与环境意识并不强时,或者说上课只会讲大道理,日常生活中并无践行,“人地相关”的价值取向就不能言传身教;还有如我们的空间思维未养成,上课用图少,进入野外或街道就会“找不着北”,所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一、那么如何提升我们的专业化素养呢?它有哪些途径呢?

1、对地理学理论的继续学习。除订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杂志外,《地理学报》、《中国国家地理》等专业性、科普性的杂志也应订阅或借阅,高校最新版的地理学相关教材也应设法购买,以了解地理学业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更新自身的地理学理论。

2、是空间意识、思维的养成与技术的训练。例如,凡是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现象,即刻从宏观的空间位置、方位、布局的角度去判断,或从微观的空间格局去分析。又如,勤奋练就的规范、快速的板图板画技术有助于对地理空间问题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从意识层面来看,不局限于分析、回答他人提出的地理问题,而是善于从自然、社会现象中,从地理学的视角与思维,自觉、自主地去发现、分析并论证问题。这种“探究意识与能力”是地理素养发展到较高层次的表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域人们的性格、饮食、行为习惯等不尽相同。地理素养较高的人则善于从该区域人们的行为习惯、文化表征入手,发现该地域的文化特征,并从地理环境(如地形、河流、气候、交通位置、农业生产等)入手,结合该区域的人口变迁、产业结构等,分析、探究、推导其社会文化与群体性格的形成。

3、日常生活中地理学价值观、思维方式、地图技术的体现与应用。例如,外出旅行中善于运用地理价值观、地理思维与空间技术进行观察、思考、表达。又如,日常行为中的环保意识的体现等。地理素养的最高境界表现为其心灵深处的“价值观”,对地理学热爱的情感及执着钻研的科学精神与态度,并表现为个人的思维与行为习惯等都深刻烙上了地理学的印记。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处理等小事情,也能体现出地理素养的高下,能在任何时间与地点,从相互作用的角度观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转化为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怎么做才更有利于专业化素养的培养呢?

1、备教材,即尽可能用地理学的价值观高屋建瓴地整合、统领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如“印度”一节,教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与我国地理国情有许多相似及相异之处。如果能够站在地理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角度去分析、推导印度各种地理现象的形成、空间结构、特征、演变趋势等,不仅逻辑性更强、特色更鲜明,还有助于理解对我国发展的借鉴意义。再如教材里景观图、地形图、剖面图、流域图等等,也是地理学习特有的工具,如何引导学生从图上获得所需信息,并能图文结合,相互转化,也是培养素养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2、备素养,即在吃透课标、通读教材,对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有整体把握与框架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从地理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地图技术应用等方面,综合性地规划、分类分层推进的活动项目与训练过程,有助于地理素养的形成。

3、备学生,即尽可能地站在学生角度融合日常生活中的“活素材”。成人的思维很容易主观,从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效果不一定好。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农田村舍、服饰饮食、农事活动等都是地理教学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应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地理就在自己身边,地理素养的形成真正有助于自己的生活。如在学习气温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说一天中、一年中气温最值的时间,这样可加深对气温的理解,也可以及时更正以往的错误意识,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

4、备学法和教法,即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法与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法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学生能理解的价值观、学生力所能及的空间思维与地图技术。如在农业的地区分布这一内容学习时,我们就生活在南方,有水稻种植,所以学生对这一知识的了解已有了储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再及时归纳和总结,学生既能积极参与,又能轻松获得知识。

篇10

【关键词】地理教师 职业能力 教学目标

一、引言

地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特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为教育甚至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自身精神需求并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能力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基础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共同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维度。地理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包括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

二、教学设计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师在明确地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地理教学模式,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为师生提供给可操作的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地理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设计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地理教学模式设计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具体实施;地理教学情境设计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地位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撑。

1.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教学目标表述的误区:

(1)以教育目的代教学目标。如“把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公民”;“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

(2)含糊其辞,难以评价。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能正确解决应用题”等。

(3)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在对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准确拿捏下制定初步地理教学目标,针对地理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修改,再结合学生地理学习情况修改并制定最终的准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地理教学目标。在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时应注意运用恰当的行为动词。在知识方面根据学生要达到的行为水平。正确运用“说出”“列举”“辨认”“区别”“归纳”“运用”“设计”等;在技能方面准确把握“模仿”“测量”“试验”“转换”“举一反三”等;在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巧用“尝试”“说明”“运用”“掌握”等动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正确把握“反对”“关注”“养成”“追求”等行为动词。

2.地理教学模式设计能力

将“模式”一词最早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并加以研究的人,当数美国教育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其著作《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规范或计划。”地理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对照地理教学目标,参考地理教材,针对学生地理学习情况而选择建立。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有正确的地理教学指导思想i要树立完整的地理教学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制动性为本。

(1)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是一种运用比较广泛、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地理教学模式。此模式强调对旧课知识的复习、引入新课、激发动机、讲授新课的过程。课堂讲授型地理教学模式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内在结构,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进行教学设计并讲授。

(2)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的建立由教师创设地理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主题并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建立模型理解模型,知识内化拓展运用。地理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导点拨、探索评价、形成结论中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生则表现出了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中心作用。自主探究型地理教学模式将自、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地理教学情境设计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外部刺激的结果,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部分学者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把真情实景创设看作是达成“意义建构”这一最终目标的必要前提。地理教学情境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加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当基于地理学习内容、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出地理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讲述地理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地理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等。

三、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地理教师作为地理教学目标的拟定者、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者,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成员。不管在课堂讲授上、自主探究活动以及相关的地理活动中,地理教师不仅要起到指引、向导的作用外,还要起到协调组织管理课堂和活动的作用。地理新课程理念对地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教育技术能力

地理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多媒体使用技术、办公软件操作技术、地理学科软件使用技术(Arc GIS、Map Info、Auto CAD)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由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组成的3s技术已经渐渐进入地理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给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充分认知了解所学内容并加强对未知的世界探讨的决心和希望。

五、教学评价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地理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和自身教学的角度对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作出准确、合理的评价。地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接受知识引导以及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否获得满足?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地理能力和素养?对地理教学评价的改进和探索必须由传统的“目标取向”逐步过渡到“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建构以培养学生自主、全面化发展、多元、多渠道的科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2.

[2]田讯,李林,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J]课程与教学改革,2011.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03-02

一、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实践教学意识

进一步加强地理教学在实践活动中的环节,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实践教学意识至关重要。一方面,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开展,为此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并且这种能力至少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社会实践调查能力、正确使用各种地理仪器的能力、实地测量与野外考察的能力以及手绘地理图标的能力等。地理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就必须找准教学模式,让学生花最少的力气学到最多的知识,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突破旧有的教学思维,敢于应对新时代下的教学挑战,在现有的教学活动中达到乐于开展实践活动,并努力提高实践活动质量的要求。通过我的走访与观察,本校的高中地理教师在大学时代学习的方向多是与地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他们的地理知识相对较广,理论素养比较专业。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今天的高中生吸收地理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与教师的讲解,他们更多的愿意通过网络来获取有效的信息,所以笔者认为,时代的进步使得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会有很多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讲的确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是最基本的,这正如同志所讲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合理选取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个恰到好处的实践活动内容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情趣,以至于不产生学习疲劳;对地理教师而言,也可以缓解课堂气氛,激发教师教学灵感,这对于教学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一般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活动内容,例如在讲“河流的地貌”的时候,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去实地进行考察,我是用模拟的方式进行讲述的。首先我确定好教学的重点,然后让学生预习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与之有关的问题。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三则材料:一是“水滴石穿”,二是“崇明岛在不断的增大”,三是“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这三则材料的共同问题:“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流水作用主要有哪些?”“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流水作用突出表现为哪些方面?”

这堂课上我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预习完后分组讨论。我在每个小组内选一名学生来记录小组所讨论的内容,又选一名学生作发言人来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我将实践活动的重点设计为讨论研讨类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方式会使得课堂学习气氛的异常浓烈,在无形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得到了扩散,同时对地理知识的难点与重点也有所把握与深度理解。当然,教师在实施类似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知识点中有难度的地方要尽量接近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地方”,这样就有可能避免“冷场”局面的产生,例如在这次“河流的地貌”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切忌把问题提出后草草了事,而是需要为学生准备好提示材料和提示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思路,然后循环渐进地诱导,将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如同上台阶一样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

三、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注重质量的提升,避免走形式

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对于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作用,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着力点。例如在给学生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海陆间的温度差别与季风形成的原因,我通过沙子与水的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来模拟所学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此外,这个实验的完成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这又在无形中为学生枯燥的学习带来一定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动手能力。我事先准摆好了教学器材,依次介绍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然后在实验室中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我给学生交代好有关事宜,开始给学生演示实验:第一,先测量和记录下当前教室内的气温。第二,将2支温度计分别插入烧杯内的沙子和水中,3分钟后测定并分别记录出沙子和水的温度。第三,将装入沙子和水的烧杯分别放在准备好的实验架上,酒精灯加热2分钟后测定并分别记录出沙子和水的温度。第四,冷却3分钟后,再次测定并分别记录出沙子和水的温度。第五,分别计算出沙子和水在加热与冷却后的温度差,并进行比较。最后,将实验的结果与数据填入指定的表格中。给学生演示好实验的步骤之后,我让学生进行操作,自己在教室内巡回指导。而在后面的总结与评价方式中,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定性评价、教师点评。

四、结束语

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思想品德与知识技能相统一,并且配合课堂教学,突出科学性;第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并且因材施教,形式多样有趣味;第三,依据现有条件,切实可行。当然,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合理渗入,并非要求实践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必须在地理课堂中,也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验证以及拓展,毕竟在高中升学压力下的很多活动条件是不具备的,但是只要教师精心准备,用心去做,坚持去做,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建新,杨新.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探索[J].地理教育,2012.

篇12

关键词:地理教师;能力素养;地理教学;中学地理

中图分类号:G421;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40-01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学校教育格外重视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而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地理教师要注重专业化发展。提高地理教师的能力,是教师教育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地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的能力素养,泛指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各种能力。本文就中学地理教师的能力素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促进中学地理教师能力的提高提供相关策略。

一、开展地理教学研究能力

中学地理教师置身于生动的教学实践中,面临教学改革的前沿,有开展教学研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进行地理教学研究,既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促进教学能力提高,又可以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要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透过表面探究本质。第二,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自身特点及学生个性,必须要拿到实践中去验证。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尝试和开展教学研究,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可以获得最新的教学思路。第三,经常进行批判性反思,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要敏锐地捕捉教学实践中的闪光点和薄弱环节,通过及时整理、加工和再创造,形成系统的认识和有针对性的实践方案。一般来说,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内容、实践操作、实践反馈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

二、地理教学的专业能力

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一般包括研读和运用地理教材的能力、地理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第一,研读和运用地理教材的能力。地理教材的研读和运用是一种研究性、开放式的教学行为,需要地理教师认真分析地理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知识层次,灵活把握教材特点,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情,进行适当的增删、修正。第二,地理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地理教学方法有其学科特征,以地图教学法为代表的地理教学方法都具有浓厚的地理色彩。同时,地理教学内容出现新的特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全球热点问题都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匹配。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讨地理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地图和地理图表教学的运用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教学独特的“语言”,在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和内在联系、时间的变化和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能力。第一,注重图文结合。地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地图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把各种地理要素一一落实到地图上,再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并预测其发展趋势。通过图文结合,形成图文一致的系统知识。第二,突出读图能力。读图和析图时,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单要素到多要素进行思考。有了正确的读图思维方式,才能探索出地理规律,挖掘出其内涵,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地图,并且通过地图,让地理知识生动再现。

四、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能力

地理空间能力,一般包括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空间分析能力、空间综合思维能力等。第一,构建地理空间概念。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探讨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空间概念构建的方法、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结合地理学科本身特点,探讨空间概念的构建方法,掌握空间信息提取、处理和分析的策略。第二,地理原理的图形化。地理原理指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成因、联系和变化。许多地理原理往往超出部分学生的理解范围,若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效果不佳。而借助图形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把知识转化为直观清晰的图形,可以降低学生读图的难度,增强学习地理的自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地理教师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保障。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素养:开展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地理教学的专业能力、地图和地理图表教学的运用能力、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地理教师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仍须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与研究。作为地理教师,要注重学习新课程理念,提高地理理论素养,注重案例学习,加强研究性学习,强化反思性学习。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陆静.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地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篇13

乡土,顾名思义就是指家乡、故乡,但也指地方。我国不同时期的地理教学对乡土的范围规定也是不同的。乡土可以是以一个省、市或地区为单位,也可以是以一个县、区或乡为单位。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部分,可以讲述本省地理情况或者是本地区地理情况。

2.乡土地理教学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在实际乡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在课前制作一些简单、直观、实用的教学工具,方便课堂教学。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就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大自然和社会,亲身体会。这一实践性活动必然产生一些费用,就需要学校和学生一起承担,并秉承节约理念,做到低成本高效益,花较少的钱学更多的知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和距离,不能过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路程上也不应太远,采取就近考察的方式。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践活动时,学校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平安出校,平安返校。

2.2选择性原则。

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要遵循选择性原则,不仅要选择具有乡土气息的,能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乡土地理知识,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探索性的地理知识。教师在选择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情况,满足学生的兴趣。

2.3引导性原则。

教师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在新课程的倡导中,要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导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乡土地理教学的魅力。学生有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改变知识的单项输出模式,改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学习的新模式。

2.4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都不一样,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除了自然地理特征不一样,人文景观也不尽相同,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城市和乡村等。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乡土地理教学这一部分,教师所展现的乡土地理教学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展现所在地的风貌。教师选择的乡土地理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理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学校在东北平原,那么就可以讨论东北的农业发展状况,东北平原盛产的作物、农业生产时间、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等。

3.乡土地理的利用策略

3.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很多的中学教师对于乡土地理教学仅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并没有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践学习乡土地理知识。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力支持和引导,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了解乡土地理知识,用实际行动去感受乡土地理的魅力。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重要,决定着乡土地理教学的范围、质量等。初中地理教师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虽然毕业于师范类院校,但不是地理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比较低。农村地区的地理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教育部门要大力提高农村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初中地理教学配备高素养的教师团队。此外,教师队伍不固定,每学期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动,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往往不是地理专业的教师来担任,有些地理教师甚至是年纪比较大的。学校要对地理这一门课引起重视,选择具有地理专业素养的教师来担任地理教师,改变任何教师都当地理教师的现状,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2改善地理教学条件。

城市的学校和农村的学习相比,不仅在师资力量上占有优势,还在教学硬件设备上占有优势。农村学校的硬件设备落后,已有的教学设备使用率低,教师受自身因素影响,不能很好的使用教学设备,造成教学设备的闲置和浪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然而多数的学校并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而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地理教学工具,以此来弥补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失的不足。

3.3完善现行考试制度。

初中地理并不像高中地理那样,它的要求比较低,只要求学生地理能通过会考。这个会考对于学生来说很简单,不与升学挂钩,所以学生和学校对地理并没有很大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出现减少地理课时的现象,把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数学、英语等主科。在追求中考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地理学科受到冷落,而乡土地理教学更本就是口头一说罢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明显感觉到地理知识的匮乏,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上有一定难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些最基础的地理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初中地理考试制度,使初高中地理知识能很好的衔接。这样做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4.总结

篇14

1.1地理教师的被信任度大幅降低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准以及所具有的人格素养,但是从现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实际来看,教师的教学整体质量的低水准,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作为地理老师来讲,应在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处理上具有较高的能力,在地理试验、演示以及工具的制作、图表的分析上应该能够做到透彻的分析和讲解。然而,许多地理教师却不能够及时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无法将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及其相关知识有机融合起来教授给学生。同时课后不能够自主地、及时地为自己充电,这就造成了教师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停滞不前,无法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1.2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疏远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课堂教学的容量以及方式发生转变,但是同时也应该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也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提前制作好的,因此,课件的内容多是教材内容的复制,虽然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内容上仍旧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改变。在地理课堂上,学生面对的是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幻灯片,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课件上,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教师讲课魅力和能力的注意,教师无法通过讲课的语言和方式来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本应该具有的师生交流的部分就消失了。地理课堂成为教师单一说教的场所,使得本应该密切浅析的"教"与"学"分开了。

2、解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策略

2.1及时、自主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进行的今天,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的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地理专业素养,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不断地反思,多读一些同地理相关的专业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储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专业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一些比较前言的地理知识理论,还能够向其他地理教师学习一些较好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2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同学生的交流

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疏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幻灯片来体验讲课的过程,或者是以做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以及相关延伸的部分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