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现象范文

公共管理现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共管理现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管理现象

篇1

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管理的作用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与此同时,公共管理中的人格化现象日益凸显,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降低了公共管理的质量与效能,给人民、政府和社会带来较大危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一、公共管理中的人格化现象

公共管理中的人格化现象是指与封闭性的、小群体性的农业文明社会相对应的,以“人情一身份”关系为隐性规则,建立在特殊主义取向的制度基础之上,缺乏明确的、显性的理性规则,或即使具备一定的明确规则,但在真实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熟人社会”的影响力而导致理性规则失效的现象。公共管理中的人本文由收集整理格化现象具有明显的非理性、不确定性、无序性。公共管理中的非人格化是理性的,以效忠组织或国家为基础,个人的服从对象是个人拥有的特定职务;入职分离,个人只是某一特定职位的责任人,个人手中的权力只是公共权力在其身上的一种体现。而公共管理中的人格化是非理性的,以效忠某个特定的人为基础,即个人的服从对象是拥有特定职务的个人人、职不分,职位的公共权力被异化为个人的私权,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

在人格化的公共管理模式中,官员的任免和升迁是由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决定的,官员为了获得和维持手中的权力,会竭尽全力地效忠和讨好统治者,由此形成对统治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沦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中,时常受到血缘、地缘和人情关系的影响,导致法规制度的执行因人而异。因此,公共管理就会呈现出非理性和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理性规则的缺失和理性规则的失效。目前,人格化现象在我国公共管理中普遍存在。例如,国家以惠民为目的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下来却被披露存在大量以权谋私现象,很多保障性住房被一些官员或者官员的亲戚和朋友非法占有;看病就医等公民理应享有的权利,却因为没有“熟人”操办也许很难实现;购买紧俏商品、分房、申领中意车牌、违章处罚等,甚至在法律执行过程中都存在着因人而异的不公平现象。

二、公共管理中人格化现象的负面影响

(一)独断专行

由于人格化的公共管理实行集权化的领导和专制化的决策,独断专行的情况变得非常普遍。一方面,官员的角色身份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工具,无条件地依附于统治者,是他们获得和保存权力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官员的权限难以受到限制,官员占有职位和实际的行政管理资源为自己和统治者谋取利益。

(二)管理随意

由于缺乏理性规则和有效制约,人格化的公共管理中充满了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机构设置存在随意性,人员使用存在主观性,规则稀缺;职责一权利一义务关系不明确;公共管理中血缘、地缘、人情关系时常支配着公共权力行驶的方向,致使法律、规则因人而异;小团体主义盛行,部门主义、地方主义、个^、主义、本位主义泛滥。

(三)法制缺位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执行过程中统治者将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加之特殊主义取向使得法律法规的执行结果因人而异,人格化公共管理中的不公现象突出,法制严重缺位。

(四)效率低下

由于官员的任免是依靠人情关系,并不考虑实际能力的,因此官员普遍缺乏行政管理知识和技能,加上小团体主义盛行,官员为了一己私利各自为政,导致资源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

(五)腐败滋生

权力的高度集中,使官员手中垄断着大量的公共资源,加上法律监管和道德约束的双重缺失,导致公权被私用,腐败滋生。

三、公共管理中人格化现象负面影响的防治措施

鉴于上述负面影响已经严重妨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民族的发展,探讨如何防治公共管理中的人格化现象的负面影响就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培育公共理性精神

要防治公共管理人格化现象导致的公共管理的随

意性和不稳定性,实现由人格化向非人格化转化,需要在公共管理中培育公共理性精神。公共理性精神体现在民主、法治、规范、高效、普遍主义、实事求是和轻人情重契约的价值取向上,具体表现为公共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公共管理行为的专业化和中立化,以及官员任免和升迁的功绩主义原则等。

(二)构建市场化公共管理模式

传统的政府单中心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它还为公共管理的人格化提供了体制土壤。因此,需要在契约精神的基础上,构建由政府、社会、企业、公民组成的多中心的市场化公共管理模式,在原有治理手段的基础上借助包括私域治理工具在内的各种手段,以应对各种公共难题,增强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科学性,从而达到有效防治公共管理中人格化现象负面影响的效果。

(三)完善公共管理组织结构

新公共管理学理论所提供的组织理论,对于完善我国公共管理组织结构有一定启发: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化,由权力中心主义向服务中心主义转化,由集权向分权转化。按照任务目标原则,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指导统一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精简机构的原则等组织结构设计原则,努力理顺各公共管理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各岗位职责,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必须坚定人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的信念,坚决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职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和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成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仆。强调依法行政,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各级公共管理组织和各级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制定各项日常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大大降低公共管理中的随意性。通过完善人员编制法、行政程序法等控制机构膨胀,解决公共管理中程序缺失的问题。

(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当前社会监督存在的知情权难以保障,监督主体缺乏应有的权威,监督主体意识淡漠,监督机制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社会监督的威力与效能。实现权利系统对行政权力系统的合理约束,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行政务公开是前提,建设新型文化、培育民主意识是基础,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实现社会监督制度化是关键。可通过完善政务公开、群众投诉和各种行政监督措施,进一步健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各种责任追究机制和司法救济制度,确保对行政权力运作的有效制约,从而真正实现全面的监督与监管。

篇2

论文关键词:泰罗;科学管理;管理主义;经验管理;工具理性;社会理性

弗雷德里克·泰罗是古典管理时期的开山鼻祖,开创了管理学发展史上的科学管理原理学派。然而,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泰罗的经典管理思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议和挑战。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科学管理原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厂的劳动生产率,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亚当·斯密以来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管理方式是一种“大棒加胡萝卜”的物本管理手法,已经适应不了新时期的要求。更有甚者,有人简单地把科学管理原理与人际关系学派思想对立起来,认为科学管理原理是一种冷酷的非人本管理,因此,在人本管理已经成为普适管理价值的今天,泰罗的思想更是显得格格不入。那么,泰罗的管理思想是否真的过时了呢?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看待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地位呢?本文从管理学说和管理学理论的历史演进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它开创了公共行政学的管理主义研究途径,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并注重组织管理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型。

一、开创公共行政学的管理主义研究途径

当代美国公共行政学家戴维·罗森布鲁姆认为,自伍德罗·威尔逊以来,公共行政学开创了三种研究途径,即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而管理途径又可区分为两派,即传统(正统)管理途径,以及当代以革新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NPM)。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可追溯至19世纪美国的文官制度的改革运动。当时为消除政党分赃和官僚腐败给美国联邦政府系统带来的祸害,改革者提出“政府事务中具有商业性质的部分应当以一种完全企业化的模式运作。”传统管理途径的思维和逻辑主要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之上的。任职于1913—1921年的威尔逊总统提出,应该用(企业)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认为“行政的领域是一个企业的领域”。因此,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我们应该以私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所谓行政问题就是管理问题。根据传统管理途径的观点,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经济的最大化。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普遍掀起了一场政府改革运动,其矛头直指政府的机构膨胀、职能臃肿、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由此也推动了公共行政研究新的热潮,催生了公共行政研究的新管理途径。所谓新管理途径,一般又称为新公共管理(NPM)途径。与传统管理途径之发源相类似,这一新途径也主要是改革取向的,以期改善公共部门的绩效。新公共管理途径包含诸多改革假设,比如,公共行政的焦点应放在获取结果而非遵循程序上;公共行政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应妥善运用各种市场竞争机制;公共行政应强调顾客导向的观念,等等。与传统管理途径观点相类似,认为公共行政是非政治化的和企业化的,这是新公共管理途径的根本。在罗森布鲁姆看来,从价值、组织结构、对人的认识、认知模式、预算、决策观、政府职能等几个特征来说,尽管公共行政的传统管理途径和新管理途径之间存在不少差异,但总体上看是殊途同归的,崇尚效率和系统管理是其不二法门的哲学基础。而追根溯源,管理途径作为现代公共行政学的一种主流研究途径,历史上滥觞于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可以说,正是泰罗的学说,奠定了管理学在现代社会科学中的合法性地位;也正是泰罗的思想,启发了威尔逊的研究灵感,从而触动他去吸收和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技术,写出了流传百年的《公共行政之研究》,进而创立了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公共行政科学。

泰罗通过对时间动作制、职能工长制、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制的亲身体察,发掘出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法则———效率法则。在他看来,劳资双方都应崇尚科学管理工艺,追求生产率的提高,以实现双赢的目的。着名学者欧文·休斯认为,工厂装配线是体现泰罗思想的主要的社会领域,但政府运用科学管理的时间并不比它晚多少。因此,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泰罗当时就认为,科学管理可运用于公共部门的原因在于:它提供了政府中官僚制组织形式的运作方式,是一种最佳方法,其系统控制的思想非常符合僵化的等级制、过程和惯例。标准化任务及按其操作的工人与传统的行政模式是吻合的。甚至利用秒表计时进行绩效测量的做法在庞大的官僚组织及其分支中也较为普遍。

在泰罗其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尽管人际关系学派、管理决策学说、权变组织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等各种管理学说和理论流派层出不穷,众说纷纭,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然而,泰罗开创的传统管理研究途径,以及由其衍生的新管理研究途径,始终是公共行政学的正统研究途径,并未受到其它学派和研究途径的冲击而被边缘化。正如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所指出的,二战后管理学科领域出现所谓“理论丛林”现象,这使得泰罗等古典管理学者的观点被人发展得过于枝蔓,先后出现6个甚至11个学派的混乱局面。但很多学派其实是标新立异,只是迎合了社会的需要,在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其科学性值得质疑。而惟独由泰罗开创的管理科学研究途径,其合法性一直经久不衰甚至有久尔弥坚之势。对于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在公共行政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博兹曼提出过一个更具结论性的评论。他说:“科学管理在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在公共行政的实践和政府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对科学管理和科学原则的信奉迅速扩展并使其流行的正统做法,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人员的影响达到了顶峰。科学管理在1910—1940年期间一直对公共行政起着支配作用,它使公共行政具体化为一个学术领域。”

二、推动传统经验管理范式向现代的科学管理的转变

科学管理原理的本质是一场思想或精神革命,它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倡导新的科学管理精神,推动了传统经验管理范式向现代科学管理的转变。关于这个问题,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中曾多次提醒人们不能只重技术而忘记了它的精神实质。他说:“科学管理是通过研究和实践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测量手段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根据实际而不是传统来决定所能完成任务的正确方法”“具体体现在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上。不仅是管理手段上的,更是管理理念上的。”因此,“他自己由于对大批的所谓‘效率专家’借用了他的方法而忘却了他的基本原理而感到苦恼”。管理学家邓恩评论道,“科学管理的‘措施’绝不等同也不应取代科学成本核算方式等等的管理技巧问题,而后者则是一种坚持收集数据、列表分析并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工业社会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倡导一种全新管理范式的‘思想革命’。”

为什么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本质是一场思想或精神革命,而且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呢?这是因为泰罗一反传统的经验沿袭方法,采用科学的途径来解剖管理生活,探究管理的内在规律和普遍原则。他把科学视为良好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在他之前,没有数据,没有理论、原则或制度,就没有人会相信管理能出效益,人们也不会把管理看成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比如,此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就意识到管理是土地、劳动和资本之外的生产力的“第四要素”,但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重视。“只有泰罗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向社会的劳资双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阶层证明:真正的科学,那种能够导致充分掌握信息专业实践的科学不只是技巧、公式和规则,而是一种思想革命,一种世界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德·杜拉克认为,“直到1885年泰罗开始探索之前,还从没有人对工人的日常工作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怎样工作被看作是一种想当然的事情”。英国着名管理学家厄威克也指出:“泰罗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

罗伯特·丹哈特则从公共组织理论的角度评价了科学管理原理对于实现管理范式演变的贡献。他提出:“泰罗着作中的哲学含义对公共行政学者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虽然我们有可能觉得泰罗的科学很粗糙,但我们不能否定他推进了将严格的科学性运用于组织研究的观念。这种方法不久便成为了管理科学的主流。此外,科学原则最先是被运用于生产,但随后便‘向上和向外’扩大到组织的更高层次,或许可以说普及到了社会。”欧文·休斯更是对泰罗的思想充满誉美之词,他认为:“泰罗所追求的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用效率和科学取代了特定决策,当通过科学管理使雇主和雇员拥有相同利益时,它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变革。”

上述说明,正是泰罗把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精神应用于管理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才使人类社会的管理世界观和管理范式进行了一次哥白尼式的变革,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具体来看,这种转变体现在四个方面:

(1)经验管理的主体是个人,主要是通过有经验者起“传、帮、带”的作用,把长期积累的管理常识和管理窍门传授给其他人。相反,科学管理的主体不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由领导群体或管理群体来控制,同时还外加了参谋机构和智囊团(外脑)来辅助决策和参与管理。

(2)经验管理的客体(对象)是单纯的物,属于见物不见人的管理;而泰罗的科学管理对象不仅有物(如机器、工场),更重要还有人,它是通过对人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对人和对物有机统一管理。

(3)经验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智慧、经验和个人胆识与阅历;科学管理依据的则是科学的方法、理论、工具、技术和艺术,实现了我国古代提倡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境界。泰罗明确指出:“必须用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见解或个人的经验知识。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管理。”

(4)经验管理的程序简单和随意,没有规则意识和制度观念,“谋”和“断”合而为一;科学管理是一种程序管理和规则管理,讲究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管理的过程是分阶段、按步骤进行的,避免了主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泰罗反复强调:“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其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法律、条例和原则上。”

三、注重组织管理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型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理性化是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而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就必须首先进行理性化的组织设计。为此,他提出了“官僚组织”(或称“科层制”)的概念。与此相对应,韦伯极力倡导工具理性,以适应工业社会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对组织管理的要求。由于泰罗与韦伯大体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因此很多人以为泰罗也效法韦伯,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把工具理性发挥到了极致,并由此断定泰罗的管理是以“经济人”假设为根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经济人”假设来断定泰罗的管理就是见物不见人的物本管理,属于典型的工具理性;恰恰相反,在泰罗的着作和思想中,始终闪烁着社会理性的光芒,充满了关注弱者和劳资共同利益的人本意识。

要研讨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区分工具理性和社会理性的基本涵义。所谓工具理性,是指在人性的设定上,把组织人单纯看作“经济人”,诉求物质利益上的最大化;在管理的对象上,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件或依附物,实施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物本管理;在管理的价值取向上,关注组织赢利的最大化,忽视个人和社会的利益。而社会理性,则同时关注人的多方面需要特别是社会心理需要、社会的公共精神和国家的公共利益。从总体上看,前工业社会的传统管理属于典型的工具理性管理,见物不见人,纯粹把人看作是工具性附属物。泰罗的科学管理虽然是在科层组织场景下进行的,受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具理性的组织管理方式,因为其根本目标在于最大限度提高组织效率和生产能力。但必须承认,它同时也注重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

(1)泰罗的管理哲学的初衷在于高扬“提高全国性效果”大旗,配合罗斯福总统倡导的“保护国家资源,增进全国性效果”的呼吁。泰罗认为他自己写《科学管理原理》一文有三个目的,其中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指出由于我们日常的几乎所有行为的低效能使全国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并因此在美国全社会宣传和灌输科学管理的精神,提高社会效率和全国性效果。但很显然,传统的基于工具理性的组织管理思路往往是狭隘的,它只重视组织个人或内部的效益,其目标诉求尚未升华到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层次。

(2)关注管理层和被管理层双方的收益,实现了由瓜分既定蛋糕向做大蛋糕的理念嬗变。在《科学管理原理》第一章的开篇泰罗就旗帜鲜明地提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当时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相信雇主和雇员的根本利益必然是对立的,但泰罗认为,“科学管理则恰恰相反,它的真正基础在于相信两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3)强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是合作博弈而非劳工阶层的“囚徒困境”博弈。在论证《科学管理原理》时,泰罗明确地指出“资方和工人的紧密、亲切和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责任管理的精髓。”他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强调为是科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4)关注人的价值而非完全的“经济人”取向。如泰罗在国会证词中说:“先生们,有很多人把工人看成是贪心、自私、贪婪,甚至更坏的人。我完全不同意这些在社会上散布的污辱工人的滥言。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说法。工人同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并不比其他阶层的人更加贪心、更加自私。他们也不比其他阶层的人少贪心、少自私。”当代美国管理学大师T·彼德斯则认为:“注重时间和动作模式的泰罗,以他特有的方式增加了人们的自由。他的确定工序最佳时间的方法,使一线工人从盲目的、反复无常的工头手中解放出来。人们往往忘记了科学管理革命的两重性,一是对上面的管理者的,二是对下层被管理者的。”

综上所述,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一是划时代地开创了公共行政学源远流长的管理研究途径,并有着恒久的魅力;二是动摇了沿袭几千年的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高扬起了科学管理革命的精神旗帜;三是注重社会组织管理上的价值理性的转型,即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型。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泰罗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历史的缺陷。比如,杜拉克指出,“科学管理原理的两个缺陷:一是它否定了管理的整体性和组织;二是割裂了计划和实际行动。”

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质量

项目风险管理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施工项目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一次性等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风险,任何工程施工项目都存在风险,如何切实地进行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施工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将工程项目面临的风险按参与主体划分可分为建设单位引起的风险、勘察单位引起的风险、设计单位引起的风险、监理单位引起的风险、施工单位引起的风险。

(1)建设单位引起的风险。有的建设单位不遵循施工的客观规律,对施工单位提出过分的要求,例如要求低标价、高质量、短工期等。施工单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不得不勉为其难,接受业主的要求,导致工程质量和工期难以得到保证。

(2)勘察单位引起的风险。勘察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的活动。某些勘察单位没有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未能给施工单位提供真实、准确的勘察成果,导致施工单位在后续施工中增加成本。

(3)设计单位引起的风险。有的设计单位责任心不强或为了降低设计成本,设计图纸不科学,甚至存在重大失误,而因此出现工程事故后,往往以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为借口,将责任推给施工单位。

(4)监理单位引起的风险。建设工程监理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代表建设单位进行项目管理。当监理工程师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不按照规范和合同的要求,擅自改变标准,甚至有些监理为谋取私利、吃拿卡要,就会扰乱施工企业正常施工秩序。

(5)施工单位自身行为引起的风险。主要是指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成本管理、施工过程控制、技术管理、人员管理、材料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不规范行为所引起的风险。施工人员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施工技术标准组织施工,就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或安全事故。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管理内容,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将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指标

由上述工程建设项目五大参与主体所带来的风险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质量风险、工期风险、成本风险。施工企业必须正确地认识、分析、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在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后还要进行科学的风险指标的评价。

1、分险因素的提取:

(1) 质量风险:实际质量未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建设工程的质量风险可能来自以下几方面:

①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研究,没有客观分析就主观的确定施工方案;没有认真勘察地质情况,盲目开工;任意修改设计方案,不按图纸施工;不按照正常施工程序,胡乱施工。

②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如沙石级配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不准,水泥受潮、结块,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有渗漏、蜂窝等质量问题。

③施工管理问题。如不按照图纸,盲目施工;未经监理,设计单位同意擅自修改设计图纸,偷工减料;不按设计图纸或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④设计技术的影响。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忽略了实际情况,或者是考虑不周,造成的设计缺陷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2)工期风险:施工单位致使建设工程的工期延长,所建项目不能按时投入使用的风险。

① 物资供应对进度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等未能按期进场,或进入施工现场后发现其质量不符合要求,都会影响施工进度,从而延误工期。

② 资金的影响。资金的影响是指工程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工程才能顺利进行,若业主拖欠工程进度款,将会影响施工单位的资金运转,从而影响工程进度。

③ 施工条件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气候、地质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或遇到不可抗力的影响,阻碍工程的正常进行,都会影响工程进度。

④ 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影响。除了施工单位,其他相关单位工作不及时,工作流程衔接不到位,也会影响工期。

(3) 成本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致使工程施工实际费用超过原来预算费用的风险。

① 管理不善。项目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方的合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对工程项目成本变动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不合理支出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

② 技术方面原因。对施工单位的成本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业主对项目进度的要求、及对质量要求等级与严格程度;工程技术的复杂程度高,造成施工复杂和施工成本不确定程度增加;

三、施工中风险应对措施:

(1)加强工程风险的预测识别。防微杜渐、积极预防,当发现风险时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将工程项目风险降到最小。

(2)提高建设施工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可以克服或消除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而降低工程项目风险。

(3)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者的水平。因为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情况千变万化,管理者计划不周、管理不当、对问题处理不及时,或者施工人员不按图纸或规范标准施工,施工管理紊乱,缺乏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案都会给项目带来风险。

(4)完善合同风险管理。实际项目中,施工方常常忽略合同中的规定,或者对合同理解的不够深刻,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进行工程建设,无形中会给项目带来成本风险和工期风险。

(5)加强风险意识。在工程建设中有的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风险意识淡薄,出现违章指挥,强令冒险。在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楼歪歪”、“楼倒倒”事件,都是由于建设人员缺乏质量风险管理意识,当事故发生后会对工程建设项目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它们可能给施工项目带来时间,资源和金钱方面的潜在损失,在当前我国施工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落后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和分析,将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无疑对施工项目合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效益是有益的,这也有利于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卓甫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现场管理;施工质量;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公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项目,近些年来,公路工程的建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进步,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公路工程建设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公路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而要抓好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现场施工管理是核心。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实现工程施工按期、优质、低耗地完成,实现工程项目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做到从事公路工程建设行业的管理者身份出发,与一线的施工现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入分析、了解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内容,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施工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管理。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水平,进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1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准备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做好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在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注意:管理者必须熟悉施工图纸,研究施工图纸,吃透实际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绘制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且把图放到墙上,能够看的清楚明了;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其对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针对具体的施丁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地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及气候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汁划;建立一个工地试验室,还要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每一项规程处于受控方位之中;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制度管理工程。

2 合理配置公路工程施工资源

合理的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达到最佳组合,健全阶段施工的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而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调整,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防止意外发生,做到协调储备。要根据公路工程的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自然天气情况和实际施工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力、机械、材料、及实际环境的全面协调统一。

3 机械组合的调整

采用机械化的施工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保证进度、提高质量。由于受进度、天气等方面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者必须适时改变机械组合,保证机械组合的持续相对稳定。当机械的使用数量发生变化时,对机械施工的组织调整必须注意: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留有适当的余量;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应对紧急情况,备存关键配件,做定期的维护,及时有效的排除故障,确保公路工程的施工正常进行。

4 进度控制及成本控制方面

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人,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压缩工序衔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使用等每一环节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根据施工定额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机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另外,施工中注意要经常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都门通报工程情况,及时反映施工中的困难和外部环境的问题,争取各方支持。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做到诚信、务实,避免矛盾激化。

5 加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管理

公路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通病有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平整度差等等。加强现场质量管理。要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切实抓好质量工作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公路建设中最重要的主题,对于工程施工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贯彻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方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程的各方面相关人员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进行自检、专检及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以确保工程的综合质量。任何一点的破坏都会影响到全工程的验收,必须采取成品保护相关强制防范性制度。

6 切实做好防洪排水

自然灾害中的水害是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中若对防洪排水工作措施不力,将造成工期拖延,费用增加,故应注意以下问题:

(1)施工前,要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图中的排水设计,制订防洪排水方案,做到永久性排水设施与临时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2)路基路面施工要进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式,始终保持纵横坡度和碾压的平整度,使雨水能迅速排走。对排水困难或地质不良地段,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3)合理安排桥梁施工次序,桥梁预制场应建在洪水位以上,汛期施工时,机械、材料、设备用过后尽快撤离现场减少灾害损失。

(4)下雨期间要经常上路巡查,及时疏通水沟,减少路基积水。要了解天气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减小雨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5)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工程,如果便道、便桥、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不能通行,机械、材料、人员就无法进场开展工作,同时还会打乱施工秩序,造成经济损失和质量问题。此外,还要做好项目施工后的现场管理工作。分项或分部工程完成后,要对施工控制预算进行成本预测,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超支采取应对措施。根据实际发生的工、料、机及管理费计算出该工程的实际成本,与施工控制预算比较,查找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工程全部完成后,要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收集整理竣工验收资料是工程项目交工验收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竣工资料是对项目进行审计验收、运营管理以及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为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施工单位要加强工程的保护和养护,对工程外观进行整修,并注意以下问题:

(1)全面检查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交通安全设施,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7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85

1 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概念

1.1 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含义

所谓工程项目总承包,主要指的是从事工程总承包的相关企业受业主的委托,并根据相关合同的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全过程或者部分阶段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承包过程。它是一项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为宗旨,并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思路、整体安排以及全面协调衔接工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工程总承包企业需要依据相关合同的约定向业主负责项目质量、工期、成本等工作,同时工程总承包企业也可以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将所承包工程中的一些工作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此外,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宗旨是在节省造价成本以及满足业主对产品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规定工期内,凭借总承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

1.2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特点

1.2.1 尽管业主招标环节是发生在项目立项之后,但是总承包企业一般都会在工程项目的立项前,就开始给业主做详细的项目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工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总承包企业与业主建立良好关系,同时还便于总承包企业更好掌握业主的意图,进而在项目投标过程中开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报价来中标。

1.2.2 由于总承包的项目往往都是工程量非常庞大的,往往不是一个企业就可以独立完成,因此就必须考虑加强资源的优化组合,综合各个承包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而有效地形成横向和纵向的供应链,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有竞争力的投标和报价,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1.2.3 在总承包项目中,业主更多的是关注工程需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于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只从总宏观的角度进行一定控制,进而使得承包企业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项目实施,尽管可能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但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锻炼在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管理等环节的创新能力。

1.2.4 总承包企业拥有完整的责任体系。总承包企业对项目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的协调责任是一体化的,这也就使得在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各专业工程之间的责任都非常的明确,不存在责任的盲区。

1.2.5 由于总承包企业不仅需要负责项目整个生命期,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各个专业工程在工作中的协调,进而全面分析、研究和处理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 工程项目总承包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总承包方式是现阶段国内外建设过程中使用广泛的发承包方式,这种承包方式对于处理工程建设中业主与承包商、设计企业与业主、总包与分包、执法机构与市场主体等各种复杂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工程项目总承包不仅降低建设过程中资源占用和管理成本,同时也使得业主避免了各项繁杂事务的困恼,使得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的合理化利用。此外,承包企业也减少了因变更、纠纷以及索赔的繁琐,使得成本、技术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加紧密。

2.2 利于提升履约的执行力,确保工期和质量

由于采取项目总承包,可以让承包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力量、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经验的优势。而且在总承包企业的指挥下,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综合协调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进而促进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和进度。

2.3 利于政府部门打破行业垄断

不仅可以集中力量去处理激烈的建筑市场当中突出的各项难题,同时还可以加强风险保障制度的落实。

2.4 便于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提升招标的档次

在落实工程设计责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概念设计和成本的双重竞标,把“投资无底洞”的现象扼杀在工程发包当中。

2.5 利于组织结构的优化

首先,实现了组织形式从单一的形式转变为综合的形式,进而有效地整合成资金、技术、管理的大型企业;其次,建立了工程总承包、施工承包、分包三大梯度塔式结构形态;最后,不仅扩大行业市场的份额,同时还提升了参与BOT的实力。

2.6 利于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采用项目总承包模式作为建设协调中枢进行项目建设,就需要建立计算机系统,进而确保建设施工的各项工作能够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进而有效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3 建筑施工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现状

3.1 相关法规不健全

首先,根据当前国家在工程总承包方面颁发的法规和资质体系来分析,现阶段我国在建设行业中的各项法律法规都还不够完善健全,尽管在《建筑法》当中提倡加强建筑工程实施项目总承包模式,但却没有明文规定该怎么样进行总承包工作的开展,也没有颁发相应的法规文件;其次,在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管理法当中,都有详细地对项目的施工、设计以及监理等分别招标投标的相关规定,但对于项目总承包的招标投标方面没有做出相关的条文规定,并且还没有相关的总承包招标文件、合同的范本;最后,在项目监理、咨询、设计以及施工单位资质的分割方面,依然存在着政策性的问题,进而导致项目总承包还处于提倡阶段,没有实际的应用,从而游走在项目承包市场的边缘。

3.2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在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当中,专业的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当前先进的科技、管理技术等多重基础素质的要求下,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人才就十分的缺乏,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新技术、与国际交流的管理型复合人才也非常的少,进而导致管理人才在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上存在问题,无法满足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工作的要求。

3.3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在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建筑行业传统机制的影响,导致建筑企业存在着部门分割和行业分割的各项问题,使得一个施工企业的内部无法有效地进行协作,更无法以专业化的方式来促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提升,因此这种组织结构的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4 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有待提升

在实践中,跟一些国际型的建筑公司合作后,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在项目管理技术方面与国际上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内的许多地方,还没有意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有效地采用信息管理进行工程建设的沟通交流,比如采用互联网利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管理。

3.5 技术创新与管理责任的落实工作有待加强

部分国内的大型工程企业虽然学习了总承包管理模式,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同时还没有有效地重视总承包的管理,不仅对WTO的相关资讯不了解,同时还对国际承包企业的条例不了解,进而导致对总包和分包的责权管理混乱。此外,还有许多的建筑企业在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的学习流于形式化,导致企业当中缺乏有效的竞争和创新机制,在技术创新方面严重不足,进而使得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

4 改进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措施

4.1 提升项目信息化管理,加强总承包管理

在项目总承包管理工作中,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项目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管理,同时还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在一些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本工程的软件及管理方案,进而起到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总承包管理的水平的作用,最终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4.2 调整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组织结构

对于调整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组织结构,我们可以采取提升总承包施工资质的标准,进而降低符合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数量,并对一些大型施工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措施,进而有效地培养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国内外与国际承包商抗衡。

4.3 明确承包责任和质量责任

对于承包责任,首先,在项目实施前期,要保障社会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协助业主完成规划、设计、报批等手续,做好拆迁工作;其次,要协调设计环节,主要是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要加强协调结构与建筑设计,在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的专业系统的设计工作;最后,要加强采购设备的协调,其内容主要是一些设备的外贸、报关、开箱、索赔等。

对于质量责任,主要是要明确各级质量责任制及岗位责任制,以《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为主要依据,加强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质量目标设计,对技术、质量管理的权威和责任,并根据ISO9000标准的相关要求,对各分包单位的技术方案、质量设计方案、重点设备材料供应方案进行严格审批,进而保障总承包实施的整体质量。

4.4 加强复合型人才综合技能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存在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各项人才综合技能和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在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面的经验,并结合当前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等,同时从政府着重培养建筑公共管理人才,企业着重培养建筑工商管理人才,项目部着重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等方面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使之既拥有坚实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拥有较强法律知识、外语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等复合型管理人才。

5 结语

总之,在我国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制度实施已经有2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努力实施建筑行业的改革条件下,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其经营的质量,是当前每个建筑施工单位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伴随着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经验的不断积累,需要不断把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重点放在强化组织结构、落实承包责任、质量责任、理赔管理等重要工作中,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特色的总承包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1施工现场管理含义

施工现场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区域,是建筑工程中核心的部分。然而,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现场的实际施工中往往存在许多未知因素,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使施工现场的所遇到的问题,尽量在可控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环境对现场施工的影响,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项目的整体质量。

2施工现场管理重要性

在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有必要加强对现场管理重要性的分析,以便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涉及两个方面:(1)可以提升整个项目的质量及安全性。现场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它能够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确保项目按原计划顺利施工,同时有效保障建设工程的结构安全性以及项目的品质。(2)可以提高客户对项目的认可。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可以确保项目的整个规划设计以及质量达到相关的规定标准,同时也可以使整个项目的规划与与客户需求相符合,提高客户对建筑项目品质的认可。

3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机制不完善

虽然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设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也变得慢慢规范起来。但是在当今施工现场的管理中,仍然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时刻影响着建筑的施工质量,例如,因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不合理造成施工现场管理非常混乱。

3.2施工现场建筑材料问题

在建设项目时,建筑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建筑企业在建筑材料的购买上,不重视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规格型号,在购买环节上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导致有时候购买的材料无法在建筑项目中得到合理利用;另外,在材料在运送到施工现场后,没法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分类储存,导致材料丢失或者损坏,无法在施工中使用,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建设资金投入,同时还降低了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

3.3现场安全隐患众多

建筑业的快速崛起,但与发展速度匹配的安全管理却没有跟上,有许多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不重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从而给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3.4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

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经验。但是,目前负责现场管理的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缺乏现场管理经验,也没有管理资质,缺少专业素养。这直接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从而影响了项目的质量,使项目在施工阶段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4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

4.1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

在项目的施工中,必须对各种建设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控制采购流程,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技术特性,并进一步核查制造商资质,确保材料符合施工现场的要求。另外,在施工现场,必须对建筑材料进行适当的分类和储存,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符合项目的施工设计要求,确保项目顺利交工。

4.2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由于工作现场的管理层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施工各环节进度的快慢以及安全与否。因此,必须选择专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管理人员的严格审查,确定其符合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标准后,才可以将其安排在项目管理工作岗位。另外,应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案例,然后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新的管理理念,并通过实践,逐步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方案,使管理人员的能力得到提升,确保管理人员更好地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

4.3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企业还应不断优化施工进度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并常常由此导致工程不能如期交付。所以,企业应该在施工管理中把停电以及设备故障纳入现场管理中,以减少在紧急情况下对建筑进度的影响。同时,企业还应该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管理人员可以完全控制现场建设的各个方面,使项目可以顺利完工。除此以外,建筑企业还应该构建项目的日程管理系统,落实好每个施工人员的工作范畴以及每日的工作计划,强化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从而保证项目施工管理的质量。

4.4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在出现安全问题的情况下,严查负责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和惩罚管理制度。在建设项目中,现场管理人员应建立完备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安全施工责任制度。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监督施工人员在工作期间佩戴头盔和其他防护设备以确保施工安全,减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另外,在施工管理中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措施,排除现场潜在的安全威胁,把安全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6年度,在县交通局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县乡局的关心指导下,紧紧依靠地方各级政府、村两委及沿线群众的大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县乡公路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县乡公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县乡公路建设以奖代补办法》、《安徽省农村公路补助资金暂行办法》及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养护为中心,以建设为重点,以管理为主线,团结和带领全站职工克服资金短缺、任务重、点多面广难于管理等不利因素,抢抓时机,顽强拼搏。在建、管、养及精神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均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使我县公路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在,我代表五河县县乡公路管理站作总结报告:

一、工程建设

2006年度我县建设总规模122公里,完成总投资1939万元。新建工程76.00公里,其中国债项目36.4公里,农村公路通达项目29.6公里,完成投资1377万元。续建项目46公里,均为油层摊铺,完成投资额562万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认真扎实地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结合全县农村公路网的实际状况,本着“先通、后连、再循环”的原则,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认真落实拟建项目的前期勘察、方案设计、施工图评审等工作,为尽早开工赢得了时间;我站还组织专人负责协调备土、拆迁、杆线迁移、桥涵配套等工作,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严格履行工程建设“四项制度”,抓好财务管理。我站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这四项基本制度作为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根本,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并在施工管理全过程中予以贯彻落实。我站在资金使用上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经纪律,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真实,并在历次检查与审计中获得了好评。

(三)完善、落实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管理过程中首先从源头抓起,要求落实企业自检,一改过去那种企业坐在试验室编资料的形式主义,增强资料的实效性与真实性;其次,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督,强化监理职能,并通过严厉的奖惩机制来规范监理工作,在04年工作中我们就曾先后对施工单位及监理组分别处以5000及2000元的处罚,使监理真正成为工程质量的卫士;最后,在交通局、市质监站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通达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每个标段落实两名现场旁站监督员,通过派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监管,进一步保证了工程质量。

(四)加大抽检力度,切实把好质量关。在去年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完善了实验器材,补充了人员力量。在工程施工期间,加大抽检力度,通过实验室抽检,规范了企业自检资料与监理检查资料的真实性,进一步巩固了三级质保体系。

(五)强化服务意识。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使得每个参与工程管理人员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施工单位创造一个好的施工环境,积极主动与乡镇协调解决土方、桥涵、拆迁等工作,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拓宽思路,搞好自营工程建设。为了段练队伍,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我站先后参与了三王路与申小路的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并最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所属乡镇及沿线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站还积极筹建了养护公司,并于年底进行了工商注册,为进一步进入公路市场奠定了更好的基矗

二、养护管理

结合2006年养护工作实际情况及养护资金状况,把养护任务按目标分解、细化,落实了承包养护责任制,采取了机动灵活的养护方式。全体职工发扬不怕苦、不怕脏的“铺路石”精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路容路貌有了极大的改观,现正向着“畅、洁、绿、美”的方向发展。

(一)落实养护资金的安全使用,确保用于小修养护。本着花一分钱产生一分钱效益的思想,分清主次,选择重点路段进行重点投入。首先,投入资金54万元,对县道油路进行了全面维修。其次投入资金20万元,对县道X036新信路曹顾张—韩沫路段3公里进行中修。并且在沿线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20万元,对部分县道砂石路进行了小修养护,基本保证了县道的通畅。

(二)加强路政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县乡公路的路政管理。今年,站路政股午、秋两季进行

了集中宣传、清理、整顿。首先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大力宣传《公路法》、《安徽省路政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沿线群众的法律观念,增强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其次是做好清查工作,对违法经营,违章建筑,侵占路产路权的行为进行统计、造册、限期整改。三是清理、整顿阶段。在有关乡镇党委、政府、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开展综合执法集中整治活动,并租铲车对路障较为严重的小凤路、申小路、浍临路、张刘路南段等路段进行集中整治。共清除违章建筑20余处,建筑垃圾1000余方,路肩草垛2000余处,从事收购花生等商业活动摊点30余处等。由于有效地治理,我县县乡公路脏、乱、差的局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站务管理

(一)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我站通过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经验,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制度建设,办公各项费用支出均做了明确的规定,使财务审核每一笔财务都有据可依,有效地控制了办公经费的使用。

(二)发扬发主作风,推行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站一如既往地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工作思路。在民主理财小组成立的第四个年头,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了民主管理的优越性。在站各项重大开支及重大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我站财务管理走向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地节约了经费开支。

四、安全生产及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各项目部、小修养护班、组均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了安全生产措施,并加大投入,制作施工警示标志,添置消防设施,工人着安全标志服上岗,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并委派专人抓安全生产,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在搞好生产的同时,我站始终把精神文明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文化水平,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2006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2006我们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养护管理存在问题

道班基础设施简陋,日常养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由于2006年度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加之资金紧张,我站计划施建的养护工区尚未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对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养护投入还需加大。在全市县乡公路养护检查评比中,保持多年第二名的成绩退居第三名,客观反映了我站养护管理工作较兄弟站已有所落后,适时地给我们敲听了警钟。

尽管养护作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改革,但由于近两年建设任务较大,投入工程建设人员较多,道班养护人员流动较频繁,给养护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

(二)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我站在工程质量监管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质量监督人员也很敬业和负责,但是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依然很突出,个别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令人担忧。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工程原材料问题。如部分项目标段石灰的质量低劣,数量不足;石料粒径不规范,含泥量大;沥青多渠道采购,质量把关不严。二是施工技术设备问题。大多标段施工设备简陋、陈旧,未能按投标承诺进常三是施工程序不能按规范要求操作,偷工省料、简化工序,导致灰土基层和面层出现部分质量问题。

同时还存在监督管理不到位,个别施工标段工程建设局面失控的现象。具体表现:一是施工企业自查自检措施不到位,缺乏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二是监理单位监督控制不到位,监理单位的个别监理员、从业人员业务不熟练,责任意识不强,监理方法不当,质量把关不严。三是项目法人监管力度不到位。项目标段业主代表,缺乏责任心,不能发现和及时报告问题,形同虚设,监督管理不力。

(三)日常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虽然我站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事务公开领导小组对我站的后勤管理进行监督和监管,但是由于工作中心的偏移,在后勤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开支,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的一年里,在局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县乡局的业务指导下,在全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不断开拓进取,为我县县乡公路发展开创新的局面。最后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风险识别;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11-01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工程施工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还不够强,相应的管理体制仍不够健全,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备。就目前而言,施工项目存在工期较长、投资较高、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施工方案变更频繁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会给实际施工带来相应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对应的应对策略,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减小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顺利完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

1 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便引入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但当时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进入到九十年代后才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的实际意义是指可能会出现风险的工作环节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预测等,尽可能地降低其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并不能将风险发生率降为零,风险管理工作做的再好仍有一定的风险率。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降低风险,进而使整个建筑业欣欣向荣,是每个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是整个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工程管理的主体是建设工程项目,对施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地组织,并制定好施工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有序进行、完工考评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按照时期可将其划分为起始阶段、执行阶段、结束阶段。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要素,目的是通过收集和调查相关的资料,确定可能对施工造成风险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其特点。通过这些分析工作可以辨别出风险因素,即确定不同的项目潜在的不同风险。因此,风险识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切实分析好每一项工程的风险因素,以降低施工项目的损失。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故障分析法、经验数据法等。专家调查法是指相关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分析、讨论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后再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故障分析法是指用图解的方式分解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故障问题,接着对故障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但这种方法有可能会出现遗漏或者错误分析的现象。经验数据法是指在对工程项目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识别其中的风险问题,并从风险的相关内容考虑风险来源及程度大小。在实际的应用中,经验数据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3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主要来源

3.1 业主及监理单位引起的风险

部分业主完全不顾及施工规律,向施工方提出各种苛刻要求。例如求标价要低,但是质量要高,工期要短。违背工程建设基本原则,要求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部分监理工程师忽视职业道德,无视施工规范,甚至有些监理工程师为了自身利益,一味地满足业主要求,不按合同来、擅自提高标准。施工方由于竞争激烈,不得不接受业主不合理的要求。这就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很难达到要求,导致工期延长,使施工单位遭受巨大的亏损。

3.2设计单位引起的风险

部分设计单位的责任心较弱、或为了自身利益降低设计成本,很有可能出现设计有问题有缺陷的现象,但即便是因为设计原因发生事故,设计单位也会以施工质量未达标为理由推卸责任。因此,设计单位也可能引起风险。

3.3施工单位自身引起的风险

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工期、成本、技术、材料物资等方面也会出现管理不规范、不达标的现象。例如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规范施工,以“差不多就行”的心理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差、易发生安全事故。如若发生因施工不达标造成的安全事故,施工单位不仅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还要承担事故的刑事责任。质量与安全永远都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第一要求,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管理内容。

4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4.1 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

管理者是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在风险管理中具有领导地位。因此,要切实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发挥好管理者的风险管控作用。管理者首先要学好风险管理知识,用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及专业实战经验武装自我,担起风险管理的责任,化解施工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最后,要建立健全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员工对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做好到风险管理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

4.2 健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规避风险能力

系统、健全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所以,要从风险产生的源头出发,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首先,必须严格把关设计单位的施工图纸,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如若发现问题,要及时与设计者交流、验证,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其次,如若风险已经发生,要对风险进行及时的分析,防止产生蝴蝶效应,防范连锁风险事故,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3.3加强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重视施工过程

施工现场一直都是是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地方,加强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重视施工过程,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首先,施工人员要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知识,明白风险管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施工人员本身要具有极强的安全意识。其次,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器具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重要的施工工具的检测周期要足够短,避免因工具故障导致的事故问题,保证施工安全。

4 总结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相应的增多。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要重视项目风险,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使工程项目相关的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员工均具有风险管理意识。企业要做到在科学识别风险后,做好风险应对措施,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提升施工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昌剑.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J]. 大科技, 2013 (24): 267-268.

篇9

关键词:公路工程;合同管理;施工周期;施工工艺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具有施工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施工周期长、施工范围广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只有具有科学的管理策略,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等。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合同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是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准则。在现场施工的合同中,明确了各方在施工现场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指出了施工范畴、技术规范等内容。通过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方案、技术方案等问题进行科学指导,能有效减少责任划分、责任规避、进度快慢、技术先进性等问题的发生,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各部门及单位之间的纠纷,保障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为我国公路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工作。

1施工现场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违法分包、转包

我国在工程施工合同法规、地方施工合同法规及企业内部合同法规中明确提出,公路工程承包人不得将所承包的工程项目非法转包给第三人或通过其承包的公路工程非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并以分包的方式转包给第三人。但转包的情况在我国非常频繁,常出现承建项目主体结构的承包人非法将工程全权转包或分解非法分包;不具备施工资质条件的流动施工队伍套用其他企业的施工资质承包项目后非法分包,通常情况下,被分包到的施工队伍也不具备施工资质,这为今后的施工、责任划分、工程质量等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这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易在社会中滋生不良的社会风气,引发腐败行为,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施工安全无保障、施工技术落后、施工现场难管理等问题的不断出现。

1.2缺乏统一的合同管理制度

公路工程项目投标单位在前期的投标过程中过于重视对标书、投标等的管理,对公路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制订相应的合同管理办法和制度,导致在实际的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合同管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在施工现场,常出现实际与合同内容不符的情况,这不利于施工单位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进而蒙受损失。此外,还存在合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工程无法顺利施工。在此情况下,施工单位就通过托关系、走后门等方法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但这种方法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会出现腐败现象。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合同管理未受到重视,施工单位在了解合同中的各项要求时,基本处于敷衍了事的状态,常省略合同中的监督、审查环节。这不利于公路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公路施工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1.3公路合同管理不到位,工程款索赔难

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其具有施工工期长、施工工种多样、施工环境恶劣等特点,一旦出现公路工程某一方未能及时履行合同或拒绝履行合同,将会因合同履行不到位而使承包方蒙受经济损失,且无法在有效时间内索赔,进而导致工期延误的情况发生,这不利于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在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阶段,可能出现的索赔情况比较复杂,但在合同范围内进行索赔是承包方应有的权利,这样可以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失,可弥补工程漏洞,有效改善公路工程的施工成本。但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受到工程行政管理机构的干预,在依据合同索赔时,可能会因各种原因使合同索赔难度大大增加,导致公路工程承包人蒙受损失。

2提高公路施工合同管理水平的方法

2.1增强合同管理意识

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应参考合同管理办法制订适合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施工单位合同的立项入手,认真履行单位的合同规章制度,保障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防止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工作纰漏,进而造成施工单位的经济损失。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政策,严禁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具体而言,要通过施工单位内的法律顾问对合同的责任划分及职责权限进行认定,并明确责任与义务的关系;建立合同的起草、评审、审核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责任人、合同执行期限、合同报表等一系列的规章事项报批制度。在施工单位内部审核工程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对于合同立项中的基础材料,必须做好收集和保管工作,防止出现漏洞。通过与合同管理人、合同执行人、合同协助人员签订、签署协议,并认真履行奖惩制度,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合同管理工作中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必须采用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当合同中出现风险较高、资金投入大、参与部门多的情况,需要同级别部门或下属部门进行协同管理。

2.2积极完善施工合同索赔工作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合理规避和转移风险,可将公路工程施工合同引入工程担保制度。该担保制度可有效保护当事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合理的索赔是合同管理的延伸,可有效制约合同签订双方的责任,是保障双方履行合同的必要手段。在公路工程项目合同的履行环节中,必须要依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而定,并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分析,保障合同顺利履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3抵制非法转包、分包,实施合法分包

应加强公路工程的合同管理,坚决抵制非法转包、分包行为的发生。在实施合法的专业分包过程中,总包单位必须对参与竞标的企业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并生成档案记录,防止资质不全或套用其他公司资质企业参与竞标进行专业分包工作。对已经进行合法分包的工程,要在实际施工工程中严格审查,防止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进行再次分包或转包。

3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合同管理还不够完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公路施工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公路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公路工程合同的科学管理,从而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晓龙.浅谈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合同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6).

[2]胡军,邹越.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浅析[J].新材料新装饰,2014(05).

[3]段文莉.浅谈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03).

[4]李夏业.浅谈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交通科技,2013(05).

[5]赵宗明.浅谈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和合同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12(11).

[6]张微.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的合同管理及存在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L372+.2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以及安全等方面,因此说管理工作需要贯穿到施工过程的始终,并且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切实做好现场的管理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施工流程的管理存在不足,忽视隐蔽性工程和细节工程的管理,管理者自身的水平不足等,这些严重的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下面本文就对这些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对于建筑市场的整顿力度不断加大,从总体上看,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很多由于现场管理不当而出现问题的情况,具体说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管理人员对于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管理工作开展到位,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管理者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施工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抓质量,现场管理则是一种额外的工作,因此忽视了现场的各种管理,导致整个施工现场管理松弛、混乱,并且存在着各种施工问题,例如施工中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施工无计划、操作不标准等,使得施工效率降低,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进展程度。

其次,对于施工流程的管理存在疏漏。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进行都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施工流程进行的,作为管理者,要对这些标准和流程掌握清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但是由于管理者的技能水平有限,对于施工流程和规范的把握不准确,影响到了管理工作的进展程度,尤其是对于一些隐蔽性工程的管理不到位,对于工程项目的细节管理业不到位。

再次,施工现场的组织能力不强。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管理者一定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开展管理工作。从目前来看,材料和机械设备往往不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在工程开工之前,施工单位就已经拿到设计图纸和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且开始各项准备工作,但是由于疏漏,经常会出现材料或者是设备问题影响到施工进度的情况,管理者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欠缺是造成这种问题的关键,需要及时改正。

最后,管理者自身水平的限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各种建筑知识和管理技能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目前的管理者在这方面存在着劣势,自身技能水平不高,又不虚心学习,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上文中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结合管理经验,从施工现场的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下面本文就提出几点具体的解决措施。

首先,提升管理者对于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想保证管理者更好的开展工作,最为关键的就要提升其管理意识,并且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管理者是决定工程项目施工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都是通过管理者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因此说拥有一支强大的且富有创造力的管理队伍,就能够更好的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提升管理者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则需要营造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使管理者明确自身的工作和企业成败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员工都能够感觉到自身的作用和职责,建立起责权明确,奖罚分明的体制,并且加强有效宣传。对于提升管理者技能方面,则需要进行定期培训,增强管理者的专业节能以及和建筑施工相关的知识,丰富理论常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升实践经验,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促进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明确施工现场管理流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和流程较为复杂,这就给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能够抓住每个流程的管理中心开展工作成为每个管理者努力的方向。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者需要事先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且仔细核对施工工艺的应用,把握住每个施工环节,不能够放过隐蔽工程和细微工程项目,要做到全程监管,动态监督,保证每个环节和每个施工流程都有管理者参与其中。为了避免存在问题,作为管理者,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变化及时掌握,以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施工进度和质量是管理的关键,作为管理者,要在确保施工流程正常进行的基础上,保证按照原定施工进度进行。但是由于施工现场会受到材料、设备等因素的影响,管理方案需要灵活多变,适应施工流程开展工作,不能够模式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最为主要的是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检查每一道工序,确保质量。

再次,完善管理措施,增强管理者在施工现场的组织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业主越来越多的强调工程项目的质量,为此,建筑施工企业也对这些更为关注,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需要以项目管理为核心,要建立起以项目经理部为主要形式的施工生产组织系统,并且要全面的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成本核算机制,保证企业经济效益道德获得。要将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管理机制相融合,实现协调管理,做好各管理系统的评价工作,并针对其中的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加强检查,做好各项培训和交底工作。

最后,健全法律法规,以其强制力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严格的贯彻执行,这是施工现场开展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为此,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完善现场管理的细则,让管理者在严格的管理规范中开展工作,以行业法规为依据,完善相应的管理细则,强化管理者的自觉性,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法律的支持和引导下进行,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每个流程都能够有管理者存在。

结束语: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在这种趋势下,人们越来越关心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为此,施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就需要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将管理贯穿到施工的全部流程当中。本文以此为中心,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进一步提升管理者的水平,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春雷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 大观周刊,2013年第4期

[2] 刘学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法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1期

[3] 张涛 朱锦华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程序化管理的研究 科技风,2009年第16期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Abstract: The project is the core of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only through management continuously build the social approval, construction can be satisfied with the owner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project management, as well as a key to ensu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afe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can b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benefit of fundamentally.

Keywo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有效的管理能够缩短工期。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我们就能达到保证工程质{遗、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的后果。施工现场管理对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最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挝、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二、土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安全的统一。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主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在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标。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坚持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改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安全管理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使用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总而言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

三、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O%~70%,因此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 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因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2. 材料采购。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材料分类堆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 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 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4. 材料发放。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摄,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四、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1. 测量控制,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鼍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2. 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

3. 实验控制。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是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最、情况。

4. 驻地监督控制,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建立人员。五、结语施工程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具体而且细致的工作,对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强化建筑的结构等有着重要作用。它要求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效应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涛.浅议工程创优过程的质量控制[J].天津建筑业,2011(4).

篇12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方案;材料供应

引言

在国家基础建设中,公路项目建设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公路工程需要进一步严格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工序,要从各个工序着手强化管理机制,才会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结果同企业的最终经济利益是相通的,从中可以看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下面将针对施工项目进行具体讨论和剖析,从而使公路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1影响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因素

公路建设是由许多复杂工序构成的,所以给施工项目带来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从项目施工开始一直到结束,其过程的施工时间越长,工程的管理就会越困难,下面将重点分析几种常见的影响因素[1]。

1.1人员技能

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管理者本身的能力严重影响项目的管理水平。由于管理者本身素质不到位,在进行施工管理时面对一些问题处理就会达不到最佳效果,也会因此产生一系列后果,从而对项目的管理水平带来影响。如果管理队伍不能进行良好合作、团队成员没有较高的团队荣誉感,也会对整体工作效率带来影响。

1.2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施工人员开展施工的主要参照。施工方案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施工方式、施工用料、计划施工进度、实际施工情况等。施工方案设计不科学就会让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形成许多资源浪费,加大施工成本,为工程管理带来麻烦。1.3材料供应要想保证施工项目可以正常进行,原材料的供应就必须到位。充足的施工材料是确保施工进行的首要条件。但是如果在施工时所需材料较多,就会因为一些外在影响,使材料供应不到位,也会对项目管理带来影响。

1.4施工质量

对于施工结果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施工质量问题,因为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项目最终的使用以及安全问题。对于质量的控制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质量要求越高,项目本身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对工程管理也会带来影响。

2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状况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关乎国民发展的基础建设。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素质差,使得施工项目的管理状况并不乐观。下面将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当前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状况。

2.1管理模式

创建良好的管理模式,对施工项目的管理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要结合多种要素进行考虑,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从国内当前现实情况看来,公路工程管理模式还有着很多的计划经济色彩[2]。所使用的管理模式并没有以科学合理作为出发点,多以行政和硬性指令为主,显得不具人性化,没有落到实处。并且管理模式的建立多依存以往经验和自我思想意识,虽然并非完全不合理,但没有科学依托,很可能产生问题。

2.2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低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在进行公路施工建设时,所牵涉的人员众多,每个人对工程都会有一定贡献。所以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管理水平的高低。从当前来看,工程建设的整体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层次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的学历多是大专和中专。在工程建设时很明显就能看出来,项目整体更注重技术人员,而对管理人员显得过分轻视,这种情况就需要大力改善。因为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在项目施工建设时都很重要。并且,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也需要提升,工程质量无法提高很大原因是因为施工人员素质低。

2.3经常发生安全事故

在公路建设时,因为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并且一些安全措施做得不到位,使公路施工常常出现安全事故,并因此产生很多严重后果。大部分项目建设单位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投入,对于施工中的实际安全措施做得很欠缺,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只是简单敷衍,安全设施也形同虚设,对现场监督工作也只是敷衍了事,所有原因加到一起,致使经常发生安全事故[4]。并且在进行公路施工时会产生噪声,其对施工周边居民工作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要进行足够重视。

3管理公路工程项目的有关策略

3.1改革管理模式

要想提高项目施工的管理水平,就要改变其管理模式。管理模式主要由三项构成: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技术。要想将管理模式进行彻底完善,就要从这三项入手。第一,改变管理观念[5]。追求高利润、低成本这种管理观念并没有错,错的是不应该单单追求这一项,从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要改变之前的管理观念,以管理合理化、寻找创新决策为基础。第二,对管理体制进行革新。当前的管理体制有着诸多的不足,因此要结合实际的市场情况,对管理体制进行改良,这样管理模式才能表现出自身的实际意义。第三,管理技术的变革。管理技术要适应当代科技变化,使用高科技技术,运用更科学、量化的管理技术,使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3.2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并不只是局限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其中也包括项目施工人员的素质。第一,建立一套相关标准,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就要参照这项标准,达到标准的人员才能继续进行管理工作,严格审核所有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有一些刚刚上岗的管理人员,在上岗前要先对其进行从业培训,培训过后才能上岗。第二,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要由施工企业成立专门的培训部,其培训内容为施工所需的工作技能以及安全培训,这两项培训内容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对工程的管理工作却十分关键。只有在本质上提高了施工人员本身素质,才会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使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3.3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施工

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在管理人员看来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因此,在项目中必须强化对工程施工的监管,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产生,提升管理水平。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完善安全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6]。适时地对员工展开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所有人的安全意识。并且,在进行建设施工时一定要进行监管,其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而且也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对所有细节进行预防,提前排除安全隐患。

4结语

公路施工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逐渐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改变当前的管理现状,就要从以上几点入手,改变管理模式、强化管理力度、提升人员素质,逐步改变当前管理状况,实现最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伟.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J].价值工程,2015(2):88-89.

[2]刘建波.浅析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及其控制[J].江西建材,2015(4):173,176.

[3]郑长伟.试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技术[J].低碳世界,2014(5):189-190.

[4]郭政.安全管理视野下的公路桥梁施工[J].科技致富向导,2010(30):259,348.

篇13

关键词:城市;燃气;现场;施工管理

引言

随着城镇燃气普及率不断加大,燃气管道工程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特点是施工量大、工程复杂,常因管理过程的疏忽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城市燃气管道施工的整体质量安全,实践中,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其整体施工水平。因此,开展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管理分析是必要而紧迫的。

1城市燃气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

工程参与人员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充分了解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各项基本流程,这样才能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及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布置与分配。当施工图送达后,建设单位需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对重要技术环节进行审核与研究,并参照设计的相关要求确定验收标准。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应全部参与完成技术交底工作。当所需要的设备入场时,质检人员需对其开展全面详细的检查,具体包括说明书、合格证书的检查等,设备使用须符合相关标准。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核对,一旦发现其中存在部分项目无法达到要求,应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并要妥善做好部分特殊设备的保护及安装工作。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把握好设计的具体标准,在施工时应制定科学的质检制度,对施工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对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出应对方案。

2城市燃气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2.1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在完善管理体系工作中,相关单位可以通过竞争管理模式构建出科学完善的监理制度,并在设计时贯彻落实监理工作,从而逐渐提升设计质量。此外,为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充分保证燃气工程施工质量,建设部门应当赋予现场施工人员一定的管理权力,使其能在发现影响工程进度及施工质量的不合理因素后,制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这种管理模式不但能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对需要停工或返工的项目进行干预与监督,从而将发生安全隐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2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设计与确定需经过科学全面的分析,要使施工方案符合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等要求,施工单位应时刻对材料市场的价格变动进行了解与掌握,以质量不变为基础选择价格最低的材料。在当前燃气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实行质量抽检及技术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并对施工材料及相关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从而有效避免因工程材料问题而影响到工程质量等现象的发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分析,制定出科学的处理方案。此外,管理及保存技术档案也是当前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内容有现场施工记录及设计变更等。

2.3严格控制施工材料

施工企业在采购燃气施工材料之后首先需对其进行自检,之后应上报给相关部门,在通过相关部门验收之后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在采购过程中,施工企业除了要根据设计规定确定施工材料的型号、种类以及数量之外,还应当查看材料的各相关合格证书,比如说质量证明书以及合格证等等。除此之外,由于一些施工材料本身存在库存时间要求,像是可应用于地埋施工的聚乙烯管材,其在生产之后尽量在一年之内投入使用,如果聚乙烯管材存放时间已大于一年,则需对聚乙烯管材的断裂伸长率、静液压强度以及热稳定性等性能施以抽样检查,在确保其合格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所以在使用燃气施工材料时,必须注重其库存时间要求。在材料的运输以及保存方面,需根据各材料的实际情况,对其施以相应的保护,比如说用于地埋施工的钢管,应尤其注意其防腐层的保护,防止其在运输以及保管过程中由于磕碰而出现表面破损、防腐层受损情况;另外聚乙烯管材在受到重压之后极易出现变形情况,也容易被尖锐物划伤,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聚乙烯管材被重物挤压或者是与尖锐物体相接触。

2.4做好路线测量施工

为了保证燃气施工质量,在安装燃气管道时,相关施工企业需安排测量人员基于设计图纸安排提前测量、复合管道的施工线路,从而提升路线的准确性。确定好管道安装路线之后,需准确测量管道路线,并对其施以精确放线。另外由于城市的部分地下已经安装布设了很多的管线,对于这部分区域应做特殊的标记,同时查明具体的管线分布情况,这样才能够有效布设燃气管道。在开展管道土方开挖时,为了保证开挖质量,测量人员需全程跟随,按规定测量高程,以使管基以及管道达到规定要求以及设计标准。

2.5管道安装与其连接施工

为了确保燃气管道安装质量,在使用管道时,需对其型号、表面以及直径大小进行检查。在对金属管道,如钢管等进行焊接时,应确保焊缝焊接质量达到规定要求,避免出现未焊透问题。在开展对口施工时,应确保圆度、断面以及破口角度等达到焊接规定,另外需对纵向焊缝的环向距离进行要求控制,要求其不超过一百毫米,管子端面需和管子中心线保持垂直,并将垂直偏差控制在一毫米之内。在配管过程中,应选择管壁厚度一致的管道,若管壁厚度出现偏差需将其控制在三毫米之内。对于电焊壁厚应超过四毫米以及气焊壁厚需超过三毫米的燃气管道,需将管道的接头部位切割成坡口状,并在气割过程中清除坡口周围的熔渣。

2.6支架以及吊架的安装

在安装燃气管道时,需使用有效的支撑固定手段加固管道。一般在支撑固定方式的选择上,需基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设计规定要求确定。现常用的支撑固定方式是支架以及吊架的合理使用。在安装支架以及吊架时,应基于管线设计的高度以及坡度确定支架以及吊架的布设位置,并在确保支架以及吊架承重的情况下,使支架以及吊架尽可能的和管道紧密连接。对于阀门、三通以及弯头等部分,需安装布设多个支架、吊架。

2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后管理工作

在工程施工完成之后,需做好全面的清扫工作,因为在施工时不可避免地会使材料或杂物残留在管路中,需通过后期的管道处理技术实现清扫的目的;在施工完成后还应做好压力试验,压力试验的介质为压缩空气,其优势在于不受季节影响,如用水作为压力试验介质,则可能导致冬季管道中发生结冰现象。此外,在进行现场施工时,尤其需要注意信息传递的通畅,一旦发生施工事故,要确保相关单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到警报,从而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当工程施工即将竣工时,施工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材料的整理及归档工作,切实做好施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此外,在燃气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确立管道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为竣工后需要开展的试运行、测试及正常使用等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燃气管道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处理好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且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施工前准备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从而有效的处理燃气管道与城市其他管道的关系,使施工能够顺利开展。此外,还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有效的避免管道侵蚀等造成的安全隐患,而施工中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能够有效的保证各项施工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保证工程整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新强.城市燃气管道设计和施工相关问题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篇14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t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both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activity, is also a complex managemen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ll-round. Actively promot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deepening ou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organization mode reform.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ensuring the project quality and benefit of investment, regulating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order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Key word: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

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是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视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的施工方案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因此,在施工前应组织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反复斟酌,优化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二、要做好材料的管理

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因此,针对材料的问题,必须解决好材料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②、材料采购,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③、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

④、材料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三、要做好资料的管理

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认别,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个竣工资历料这一项。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一一注意收集归类存档。如有遗漏,将经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四、要做好人员的管理

因为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只要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怎样才能将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有机地配合起来呢?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做到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多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一支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面对工期紧逼,技术复杂的工程,只有坚决服从指挥,才能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再者,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与人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关心施工人员的生活,从各方面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自尊心。

在酷热的天气里,施工人员头顶猛烈的太阳,汗流浃背,脚踏被太阳晒得烫热的钢板,我们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让他们更好地工作。我们不但要在工作上给予关怀,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健康情况。即使是一句亲切的问候,都会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慰藉,能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工程有责任心,更好地投入工作。

五、要做好施工安全的管理

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制定企业自己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科学管理,制度化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

①对所有施工人员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考试进行培训考试,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

②工种交底及施工方案的交底,安全性工器具的防护要细致。所有的施工队人员经常使用的安全性工器具每个人都要具备,这样可以更好地妥善保护好相关的工具。

③对临时用电、施工机械等进行验收记录。

④施工单位项目部要记录好安全检查,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制定一定的措施。

⑤要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确立安全责任制、方案编制审查制度、安全考核制度等。

六、要抓好施工进度控制

做好工程进度控制管理,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工期目标,落实责任,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

七、认真抓好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靠质量出信誉,靠信誉争市场,靠市场增效益。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领导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并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及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强化工人的质量责任心,同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并按规定建立奖罚制度,与各级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应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走动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在全面抓好施工质量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管理措施,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杜绝不格品材料混入现场。

八、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施工合同是施工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 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设计任务委托模式和施工任务承包模式,选择合同文本,确定合同计价方法.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将合同管理融入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

面对激烈的市场形势.只有强化管理.严把工程合同评审关. 才能在合同制订和履行过程中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而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社会信誉。

自对合同的履约过程进行预测 及早提出与避免影响合同履约的各种问题,减少并避免合同风险。同时, 项目部应将合同责任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 提高全员合同意识.这是有效解决合同履约中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履约检查,这是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唯一办法,只有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定期检查, 才能随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制订防范风险的对策.从而将风险损失程度降到最小, 将收益做得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