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范文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经济发展实际,贯彻落实好省《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9]28号)和市《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坚持示范带动、创新引领、开放合作及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推行以数据为基础资源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实现产业发展数字化,民生服务智慧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为加快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助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数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工业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两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惠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基本建立。

到2025年,先进泛在的数字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交通、教育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高效便捷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化监管机制发挥巨大作用,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三、重点任务

为扎实做好全县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作,结合实际,将重点实施好五大工程,24项具体工作。

(一)实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督促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电信运营企业按照省、市公司统一规划部署,优化网络结构,增加网间互联带宽,促进LTE增强、5G等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结合本县实际科学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并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适应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提升本地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机房建设,统筹协调5G通讯设施的需求,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到2020年底,完成县政府、县医院、轴承工业园区等15个5G网络站址覆盖。(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管理局、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二是在先进装备制造行业,推动建设和完善企业IT网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支持信息化集成度高的企业开展基于IPv6的改造升级,支持IPv4/IPv6双栈运行,在新建IT网络全面部署IPv6;鼓励企业结合IT/OT有线网络,科学部署和应用无线网络,支撑工业生产全流程的网络覆盖和信息采集;加强5G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融合应用,带动物联网、VR/AR、车联网及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到2020年,基本完成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设,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光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广新体和旅游局、县交通局)三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和改造。加快以智能配变终端为核心的低压配电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低压配电网故障研判、拓扑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等应用成效;配合省、市推进公路、水利基础设施数字化,推动汽车客运站等交通场站多家宽带运营商网络覆盖;配合市相关部门推进矿用水资源保护与水害防治微震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国网供电分公司)

(二)实施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工程。一是支持“找轴网”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构建面向轴承产业集群,提供全供应链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有实力的重点企业构建基于云架构、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动国内外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布局,加强平台企业、制造企业、电信运营企业、第三方开发者的跨界合作;积极推动智能电网、机器视觉、远程控制、缺陷检测、AR辅助、VR装配、远程控制、AGV控制、机器人控制等技术的推广。推动轴承工业园区,在可视化指挥调度、一体化物业管理、全方位园区安防等方面实现智慧园区建设。到2022年,力争培育1个面向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发改局、轴承工业园区、运河工业园区、东留善固园区)二是围绕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加快在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步伐;在中伟、诚为等重点企业中探索建设“工业大脑”,打造一批信息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的试点示范企业;推动“轴承+互联网”,强化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能力、数据集成应用能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供应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新模式;推动企业上云,以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设备产品上云、制造能力上云为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普及应用;完善工控安全风险预警与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工控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推动工控产业发展,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发改局)三是实施“大智移云”应用科技专项,推动新兴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围绕工业企业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开展基于云平台的综合集成应用服务,打造与行业特点紧密结合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大力支持“找轴网”开展工业电子商务、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等全链条新型服务,促进轴承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发改局)

(三)实施服务业和民生领域数字化发展工程。一是整合全县交通运输全要素信息资源,配合市直相关单位构架建养管运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全县域、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提升交通网络的基础建设、运营监测、路网养护、综合调度等能力;积极支持在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运行监测、教据分析等方面参与建设,重点聚焦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方面的5G及信息化应用建设。(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工信部门、县公安局)二是支持对运河传统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的数字化挖掘,积极融入市直相关部门建设的旅游云数据中心、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智慧服务平台和智慧营销平台;推进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广电建设步伐,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对玉兰纪念馆、四二九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的智慧化建设,提升旅游景区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县委宣传部)三是支持“找轴网”、“轴承联盟”等轴承产业平台扩大知名度,完善服务功能,推进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五邦同城电子商务平台”、“微同城”、“供销e家”等O2O电商模式的发展壮大;加快“闲来先得”农特产品和“好乡亲365”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本县特色食品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上规模的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责任单位:县商务部门、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四是积极融入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开展5G+VR教学等5G联合教学应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的信息基础设施100%覆盖;实施联网攻坚行动,到2020年各类学校(含教学点)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2022年各类学校校园网络全面覆盖,所有教学班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校园无线网络逐步普及,发展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空中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及在线教育等教育服务;深化与清华大学慕华成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慕华成志旗下“爱学堂”的基础教育在线资源,引进清华附属学校优质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建立清华附小互联网联盟学校;提升县实验中学与北京101网校联合办学效果,推动全县高中教育提升;加强教育云平台及优质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大力推进STEMA教育,中小学阶段开展教育机器人、智能开发板、智能创客等教育课程研究。到2023年,在中小学阶段普及scratch、python、C++等编程课。(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五是依托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县级全员人口、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健康扶贫等数据库;通过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类业务应用系统,自下而上采集各级各类卫生健康机构服务信息,实现各级各类数据共享。以县三院“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为引领,鼓励全县医疗机构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推进移动医疗应用。配合市直相关单位建设市、县两级远程医疗综合管理和运营监管系统,做好与省系统的对接;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县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加快“咱家健康”手机APP家医签约移动平台建设及推广,同时提升“家庭医生”数量与质量,争取实现全县覆盖。(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医疗保障局、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六是推进互联网与社会保障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全覆盖,重点推动“老来网”APP的应用,实现社会服务网络化,推进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方面数字化。融入市级建立面向居家、空巢老人服务的社会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逐步提高县域数字化养老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医疗保障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七是在粮食、畜牧、蔬菜等方面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培育1-2个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生态农业新模式。积极推动本县产品生产企业融入省级农产品监管追溯平台,完善数字农业服务体系,提升种养环节的监管水平;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创新推进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益农信息社村级服务站建设,到2020年,力争益农信息社村级服务站覆盖率达70%。依托全省大数据精准扶贫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部门间扶贫开发相关数据的跨地区、夸部门交换共享,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脱贫。(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网信办、县商务部门、县扶贫办)八是引导企业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提供个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建立网络化协同共享体系。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新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具有深度感知功能的消费平台、融资平台。加快找轴网、轴承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等建设,为轴承企业发展提供轴承产业政策研究、质量监督检测、信息咨询、展览展示、网络宣传、产品研发、创业辅导、人员培训、生产技术、销售信息、金融、仓储物流等系列服务,助力轴承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委网信办、县科协、县商务部门、县轴承产业管理服务中心)

(四)实施政府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工程。一是加快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积极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形成数据需求清单;主动对接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建设政府公共数据开放目录,逐步推动政府部门数据依法有序向社会开放。在移动执法、应急响应、立体安防、智慧环保、城市人口大数据、电子政务等方面与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运营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政务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局、县行政审批局)二是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整合登记备案、质量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竞争执法、消费维权、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涉企信息数据,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建设大数据平台,推进监管信息全程可追溯和“一网通享”,对市场环境强化监测分析、预测预警,提高市场监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推进“冀时办”政务服务软件的推广应用,实现各项审批事务的手机网上办理;配合市直部门建立健全全市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数字化系统,加强对县域内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及重点领域的实施监测和动态分析;加强对企业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将企业环保信用记录纳入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积极高效推进智慧河长管理平台、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建设及应用,实现河库水质状况的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力争到2020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保监测数据100%上网,积极争创5G+智慧环保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三是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打造全县城市管理一张图,构建全时段、全方位、全市域的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智慧园林、智慧环卫、智慧照明等系统建设,纳入智慧城管中心统一管理,实现对人员、车辆、设施的高效、智能化管理,提升数字城管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功能;积极推动农村管理服务转型,构建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加快“综治云”平安建设,重点实施以公安“天网”平台为基础建设的“雪亮工程”,与市级平台实现联通,构建市、县两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平台建设,打造公安实战平台,提升精准打击、整体作战能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推进退役军人信息管理服务及视频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提高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住建局)四是推进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实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用服务开发与应用,鼓励有实力的重点企业建设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征信系统二代升级工作,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责任单位:县行政审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行)

(五)实施数字产业支撑和创新能力增强工程。一是鼓励找轴网、轴研院、等建立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整合、存储系统,逐步推动数据采集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引导并推动相关企业、机构、协会等围绕决策保障、跨域协作、公共服务、经济调节等领域开展一系列专题应用深化。(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金融办等县直有关部门)二是鼓励有发展意向的企业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育发展本县的信息安全产业;积极利用本地的招商引资鼓励政策,引进建设1-2个支撑本地数字经济发展的研发机构、孵化机构。(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委网信办、县交通局)三是贯彻落实《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清洗、可视化、边缘计算、认知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推动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数据挖掘算法、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支持数字工厂、数字家庭、数字化医疗等新产业发展;支持区块链技术研发及试验,培育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技术产业化进程,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扶贫、农产品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委网信办、县科协)四是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主导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中的应用,实现两化技术的融合。(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五是支持重点企业积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主导产品的智能化升级;鼓励富恒、恒运、东方等机床生产企业加大对智能高端数控机床的的研发,实现产业化生产。(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科协)六是鼓励工业、农业、服务业、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等领域的积极推进专业软件的应用,重点推进工业控制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的定制和应用。(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科协、县商务部门、县交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新型市场主体引育。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培育一批以开展数字经济业务主体的中小微企业;积极引进和承接市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成果来转移转化,实现本地企业与县外优势企业、机构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推进技术交流与战略合作。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产学研平台资源整合,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检验检测、标准信息、成果推广、创业孵化、跨界合作、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一体化服务。(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商务部门)

(二)加大域外人才智力引进。立足本地数字经济发展实际,通过在职称评定、科研服务、医疗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按规定给予优惠待遇,吸引一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来临发展,重点吸引一批籍人才返乡创业;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指导本县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参加域外大型人才交流活动,适时开展科技招才引智;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基层一线流动,提高落实待遇,畅通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提高基层职称申报评审比例;鼓励县职教中心与民营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将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实训资源有机结合,为民营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搭建良好平台。(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医保局)

(三)支持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智能制造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应用示范项目,争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支持光明生猪实施生猪养殖大数据农业应用示范项目,支持光明九道菇公司实施节能型智能化高效无菌植物工厂项目,支持中伟、诚为等重点企业推进工业智能制造支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省各类引导基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或发行债券融资。(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金融办、县人行)

(四)加强对数字经济的统计监测和监管。严格执行省统计局制定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做好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评估。严格执行市统计局制定的数字经济发展监管方式,做好合理划分权责边界,完善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建立工作。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监管体制,推动政企联动、行业联动的信用共享共治。引导互联网内部管理和安全保障,严格规范经营。(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县发改局、县委网信办、县工信部门、县市场监管局)

篇2

进一步提高政府产业组织水平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四川地处祖国西南腹地,不沿海,不靠边,没有区位优势可言。如何加快四川发展,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强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要求,也是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先后出台了《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方案》、《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并于1996年设立了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技术创新工作。省经委在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经贸委的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推进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打造自主创新平台,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人手,着力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的问题。通过行业关键技术百亿投人工程、百户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新产品销售收入千亿工程“三大工程”的实施,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实施“三大工程”三年来,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累计投入达271亿元,已经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133家,年度考核合格率达98%以上。今年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了8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以上。三年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924亿元。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数量正逐年增加,质量也逐年提高。

新的一个五年规划期,四川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将根据工业强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切实贯彻《四川省技术创新条例》。坚持自主创新和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政府产业组织水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我省“十一五”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着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切实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大力提高我省工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会同省财政、地税、海关、科技等四部门,研究和落实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及工程实验室建设和完善运行机制,修订出台我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以建立企业自主创新基础支撑平台,全面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给予财政资金支持。通过对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四川长虹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川企,成为四川自主创新的主体,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上成为跨国公司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四川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

围绕实施工业强省“三百”工程,重点支持一批解决制约我省优势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拟通过这些重大创新项目,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技术链带动产业链发展,突破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产业技术瓶颈,为我省新上一批重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并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及产业链的形成,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形成未来我省T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围绕T业强省的重点和目标,将推进企业信息化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集群功能,推进企业管理方式转变和信息利用环境条件改善有机结合,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产业的较快发展。

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结合绵阳科技城建设为重点的民工作,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有效整合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建立适应军民两用技术开发活动特点的新机制。要坚决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推进军民产业技术体系的相互融合,促进军民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技术、产业的双向转移。注重加强协调,统筹规划和实施军民结合的重大项目,实现军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导全社会军民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形成技术和产业军民两线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加大城市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力度

全面开展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已开展的绵阳国家级技术创新试点城市、成都和内江省级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德阳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试点城市等试点和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工业城市全面开展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动员区域全社会力量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技术创新和创新体系建设,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的发展新局面。

链接: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世界居首位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篇3

1、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尚未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

2、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中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第一、新闻宣传求质量

提高宣传质量是我们当好喉舌,赢得受众的根本。没有质量就没有收听收视率,就没有广告收益,也没有宣传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导向正确是提高舆论宣传质量的首要前提。对于广电来说,节目导向正确,并且做精做优,宣传质量就有了根本保证。二要贯彻落实“三贴近”。首先是贴近__商贸经济发达的实际,利用现有频道资源,开设商贸频道。设置一档经济新闻、一档经济生活类栏目;其次是贴近群众,继续办好《今晚九点》电视栏目和《百姓关注》广播栏目,为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三要创新宣传方式,新闻宣传出新彩。要研究受众心理,以提高视听率为目标,加强节目栏目质量考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视听宣传效果。四是增强品牌意识,打造频道品牌和栏目品牌。20__年将在人才、技术、标识等方面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广播电视频道的品牌含量,进一步扩大宣传的影响力。

第二、经营创收求效益

经营创收是广电事业拓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广电发展的经济基础。一要夯实主业,保持广告创收持续稳步较快增长。明年?创收计划达到4000万元;二要开拓新业,形成多元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数字电视开通二年来,已从20套电视节目增加到现在的80套电视节目和5套广播节目,并且完成了阳光政务与__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建设。明年?要继续大力推广数字电视,完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计划新增用户3000户以上,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三要加强成本核算,增强效益观念。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要有效控制非生产性和消费性开支,加强和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

第三、技术装备求先进

广播电视作为一个高科技的行业,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武装自己,才能抓住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加快技术装备建设,一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提高广播电视数字化水平。加快广播电视节目从采编、制播、发射、传输到储存的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应用,认真组织实施广播数字化直播车购置和演播室的数字化改造等重点项目,构建节目、传输、服务等数字平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水平。二要加强技术培训。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后,要对采编、制播、传输等各类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出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节目采制能力、安全播出能力和设备运行维护能力。

第四、管理运作求规范

加强内部管理是当前__广电加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一要理顺部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二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程序。积极借鉴吸收兄弟台先进管理经验,加强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管理,加强宣传、技术、经营、财务和行政后勤管理。要分门别类,修订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确保管理有效。三要细化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能。加强统筹协调,做到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四要出台广播电视十年发展规划,为广播电视今后发展制订目标。

第五、人才队伍求优化

广播电视要加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一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动态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和公平竞争机制,引进高学历、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广电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战略储备,二要打造人才队伍品牌,重点培养一批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公平的薪酬分配体系,对优秀的人才特别是播音主持人才实行高薪重聘。三要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在职培训和岗位考核,鼓励终身学习教育。建立职责分明,层次合理的员工自然晋升通道和激励制度,使广大员工能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四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从制度上保证干实事,出实绩的人能充分施展才华和抱负,使各类人才有地位、有成就感和荣誉感。通过事业、待遇、感情和制度等多种途径,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当前,针对__广播电视发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我们要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人力,重点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一是打造强势媒体,做好电视频道包装。电视新闻频道、商贸频道根据频道定位和频道内各栏目定位,做好频道包装和栏目包装,力求精美、大气、贴切,展现__电视的全新形象。

二是培育商贸频道,打响品牌。__最大的特色在于商贸业发达,__广播电视也应根据这一地域特色,重点培育商贸频道。目前商贸频道的筹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将在人员、设备配置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保证,力争商贸频道成为__广电一大亮点。

三是实施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为数字电视的进一步拓展创造条件。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采用硬盘播出系统,实现两个频道播出数字化。

篇5

第一、新闻宣传求质量

提高宣传质量是我们当好喉舌,赢得受众的根本。没有质量就没有收听收视率,就没有广告收益,也没有宣传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新闻宣传质量,

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导向正确是提高舆论宣传质量的首要前提。对于广电来说,节目导向正确,并且做精做优,宣传质量就有了根本保证。

二要贯彻落实“三贴近”。首先是贴近商贸经济发达的实际,利用现有频道资源,开设商贸频道。设置一档经济新闻、一档经济生活类栏目;其次是贴近群众,继续办好《今晚九点》电视栏目和《百姓关注》广播栏目,为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三要创新宣传方式,新闻宣传出新彩。要研究受众心理,以提高视听率为目标,加强节目栏目质量考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视听宣传效果。

四要增强品牌意识,打造频道品牌和栏目品牌。年将在人才、技术、标识等方面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广播电视频道的品牌含量,进一步扩大宣传的影响力。

第二、经营创收求效益

经营创收是广电事业拓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广电发展的经济基础。

一要夯实主业,保持广告创收持续稳步较快增长。明年?创收计划达到4000万元;

二要开拓新业,形成多元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数字电视开通二年来,已从20套电视节目增加到现在的80套电视节目和5套广播节目,并且完成了阳光政务与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建设。明年?要继续大力推广数字电视,完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计划新增用户3000户以上,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

三要加强成本核算,增强效益观念。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要有效控制非生产性和消费性开支,加强和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

第三、技术装备求先进

广播电视作为一个高科技的行业,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武装自己,才能抓住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加快技术装备建设。

一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提高广播电视数字化水平。加快广播电视节目从采编、制播、发射、传输到储存的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应用,认真组织实施广播数字化直播车购置和演播室的数字化改造等重点项目,构建节目、传输、服务等数字平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水平。

二要加强技术培训。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后,要对采编、制播、传输等各类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出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节目采制能力、安全播出能力和设备运行维护能力。

第四、管理运作求规范

加强内部管理是当前广电加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

一要理顺部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

二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程序。积极借鉴吸收兄弟台先进管理经验,加强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管理,加强宣传、技术、经营、财务和行政后勤管理。要分门别类,修订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确保管理有效。

三要细化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能。加强统筹协调,做到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四要出台广播电视十年发展规划,为广播电视今后发展制订目标。

第五、人才队伍求优化

广播电视要加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一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动态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和公平竞争机制,引进高学历、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广电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战略储备,

二要打造人才队伍品牌,重点培养一批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公平的薪酬分配体系,对优秀的人才特别是播音主持人才实行高薪重聘。

三要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在职培训和岗位考核,鼓励终身学习教育。建立职责分明,层次合理的员工自然晋升通道和激励制度,使广大员工能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从制度上保证干实事,出实绩的人能充分施展才华和抱负,使各类人才有地位、有成就感和荣誉感。通过事业、待遇、感情和制度等多种途径,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当前,针对广播电视发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我们要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人力,重点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一是打造强势媒体,做好电视频道包装。电视新闻频道、商贸频道根据频道定位和频道内各栏目定位,做好频道包装和栏目包装,力求精美、大气、贴切,展现电视的全新形象。

二是培育商贸频道,打响品牌。最大的特色在于商贸业发达,广播电视也应根据这一地域特色,重点培育商贸频道。目前商贸频道的筹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将在人员、设备配置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保证,力争商贸频道成为广电一大亮点。

三是实施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为数字电视的进一步拓展创造条件。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采用硬盘播出系统,实现两个频道播出数字化。

篇6

《规划》阐述的主要内容

《规划》回顾了“十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五年来,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也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国际分工地位较低,政策环境尚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等问题。《规划》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实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规划》明确了“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产业、三大区域发展重点、九大专项工程、五大保障措施。

《规划》里值得关注的特点和亮点

一、根据新环境、新形势、新要求,《规划》将高技术产业发展思路由“十五”的“总体跟进、重点突破”转向“自主创新、着力应用,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国际合作”二十字原则,将过去主要追求扩大产业规模转向以加快做强和继续做大并重,强调加快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

二、《规划》的目标由产业规模目标为主转向包含自主发展能力目标、产业结构目标、国际化目标、产业规模目标在内的更加完善的目标体系,特别是将产业做强目标放到突出的位置上,如强调国内高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数量翻一番,自主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力争要达到50%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争取提高到15%左右等。

三,《规划》首次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特别是将高技术服务业独立成篇,放在突出位置上。这产业包括:

1、电子信息产业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全面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壮大软件产业,调整优化电子元器件产业,率先做强通信制造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产业,积极发展计算机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专用设备产业。

2、生物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积极发展生物能源,加快发展生物制造。

3、航空航天产业要按照远近结合、军民结合、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要求,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提升航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卫星研发制造水平,着力发展卫星应用产业。

4、新材料产业要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升电子信息材料水平,加快航空航天材料研制,扩大能源材料生产。

5、高技术服务业要按照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拓宽领域、扩大规模,规范服务的要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电信服务能力,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积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培育技术服务业。

6、新能源产业要加强成套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先进核能,积极发展氢能。

7、海洋产业要重点培育海洋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深海资源产业,积极推进海水综合利用,推进海洋资源开发从浅海向深海发展。

8、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强化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努力促进节能降耗,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积极推进产业信息化,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加快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规划》第一次提出的高技术产业区域发展的三大任务

一是推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高技术产业优势区域率先做强,成为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基地和全球高技术产业布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带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由加工装配型向自主研发型转变。二是进一步增强主要中心城市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主要中心城市高技术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将各类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培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和增长点。

《规划》首次确定重点组织实施的九大高技术产业专项工程

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专项工程、新一代移动通信专项工程、下一代互联网专项工程、数字音视频产业专项工程、先进计算专项工程、生物医药专项工程、民用飞机产业专项工程、卫星产业专项工程、新材料产业专项工程。通过这批专项工程的实施,力争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大幅度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7

[关键词] 青山湖区;文化产业;发展

在我国 “文化产业”被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青山湖区地域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特色浓郁,充满迷人色彩,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2200年前汉代名将灌婴在此筑城,奠定了南昌城的基廓,城址选在今青山湖区境内的黄城村一带。因此,历史上素有“青山湖区是南昌城的鼻祖”之说。改革开放以来青山湖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颁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政策后,给青山湖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一、青山湖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1、文化底蕴深,发展潜力大

青山湖区文化底蕴非常深,首先是以江西四大民间艺术为代表的灯彩文化:青山湖区从十几岁的孩童到七十多岁的老人,没有一个不赏灯、爱灯,“大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灯”,龙灯舞得好,就能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近千年的耍龙灯历程,3000多人的耍灯队伍,30多支高水平的龙灯队;所以青山湖区 “灯彩之乡”真是实至名归,并且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彩)之乡”。2007年申报且通过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的验收。青山湖区魅力934广播电台业已成为全市及周边地区家喻户晓、喜闻乐听的主流媒体之一,成为区一级广播电台区域性品牌。除此之外,还有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因子,为青山湖区文化发展提供了丰腴的土壤,对挖掘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提高产业附加值起着积极的作用。

2、涉及行业多,发展势头猛

青山湖区文化产业涉及行业众多,其中广播影视、印刷、传媒等产业亮点纷呈,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广告、演艺、会展等产业领域逐步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其他新领域、新门类、新技术、新业态也正在不断萌发和涌现。大千壹号公馆“星光大道演艺剧场”、新华安699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西电视台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江西艺术中心天幕影院一个个文化产业项目的争相启动,一批批文化项目的相继落成,青山湖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不断涌现,产业增速明显加快,文化企业规模快速提升,新兴文化业态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已成青山湖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3、文化支出大,发展愿意强

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到目前为止,该区有各类民间艺术队伍、特色文化队伍79支,业余艺术团11个,业余采茶剧团4个,本土特色的演职人员近万人。其中1000多人的纺园社区彩虹艺术团,进顺舞龙队,濡溪村农民书画队等更是远近闻名。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广大群众的迫切心愿,也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

1、比重依然偏低。青山湖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前几年相比虽有较大的增长,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仍显得总量较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仍然偏低。因此,发展还很不充分,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与全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提升全区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及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更快发展。

2、思想观念落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还不太完善,文化产业单位,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一些经营性文化单位习惯于吃“政策饭”。由于文化产业见效慢,各级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没有像对工业发展那样下大力气去抓,文化企业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制约着文化资源的流动与整合,使得文化生产和服务基本游离于市场之外。

3、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社会投资严重不足。近年来,青山湖区在文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总的来说还有很大不足。投入不足直接表现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造成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使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使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几点思考

青山湖区要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就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定位,依托资源优势,真正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等协调并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要健全完善发展规划,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立足青山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健全完善《青山湖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使之成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发展规律、与全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相吻合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青山湖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定盘子、明方向、拓路子。

二要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组建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提升现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规模和效益,通过资源整合、扶持龙头、拉长产业链,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和企业的聚集,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升全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重点建设主业突出、链条完整、集聚效应好、具有区域乃至全国影响力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

三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重点打好天香园、世界都市候鸟公园和艾溪湖湿地公园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文化资源、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鼓励以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昌和票证特种印务有限公司等包装彩印企业加快生产技术改造,实现出版印刷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朝高端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扶持发展一批文化创意群体和技术创新型企业。

参考文献

[1] 蔡同芝.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强县建设 2012

篇8

(讯)近日,从汕头市经信部门了解到,汕头市将以1000家企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切入点,以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产品生产、市场经营的深度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的两化融合,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变化。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以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为重点,在1000家企业中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拓展工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中,汕头市将抓紧开展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编制,组织对“互联网+”的研究,实施互联网与该市工业传统产业、园区建设、生产业的融合,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以及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阶段特征,依托新兴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融合、创新驱动作用,加速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此外,该市将运用“互联网+”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以该市的化工塑料、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食品制造、文具制造、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为载体,从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过程数字化、制造过程数字化与智能化、生产管理过程信息化、制造装备数字化与智能化、定制式柔性制造等六个方面加快该市优势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同时,该市还将培育发展壮大“互联网+”新兴业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加快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产品研发、工程承包、远程故障诊断、第三方维修维护、协同制造、再制造等多元化、服务化的应用,培育发展壮大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原材料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业,拓展工业生产经营的新途径。

记者从《汕头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15-2017年)》中了解到,通过以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为重点,在1000家企业中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我市计划到2017年,我市优势传统产业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率达到90%;扩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规模,国家和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达20家,其中通过国家和省认定的企业12家。(来源:中国经济导报;文/罗勉)

篇9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二、         “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继续深化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的高压态势,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基础,推动实现顺向可追、逆向可溯、风险可控的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        “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800字范文稿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维护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加快发展数字科技,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坚强基石。尽管我国是数字科技应用大国,却不是数字科技研发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因此,须加强数字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布局,以数字科技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采取清单制梳理我国数字科技的短板软肋,短期内寻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备份源,使“卡脖子”技术不因外国的封锁而断供。

与此同时,发起专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短板,补齐数字科技研发链。

二是面向数字科技前沿领域,设立国家或世界实验室,牵头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嵌入全球数字科技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吸引和积聚全球创新人才。

三是支持数字科技试点应用,积极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发展契机,推进数字新科技先行应用,为数字科技应用提供试验平台和应用场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基建,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发展数字基建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由此,应科学决策、统筹布局,把数据中心、场景中心、区域中心、应用中心有效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互联互通等,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力承受情况,尤其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是正确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牵引,把应用场景建设置于数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自身需求参与数字基建,并开放为社会使用,实现数字基建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合理跨区域布局数字基建,将数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产业链应用生态。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引擎。随着5g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b2b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推动的企业间数字贸易将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依托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效益与质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在线化、无接触、可传输”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端便捷的消费选择。加大主要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收购或自建本土化网站,建设更多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等,带动更多中国产品与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拓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制订实施产业互联网国家战略,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等,促进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抓手。当前,各国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实践,竞相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布局。对于我国而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零售支付体系发达,同时,较早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步伐。展望未来,须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早谋划、动态应对、争取主动。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工作,实现国际国内同步部署,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助力人民币更好承担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并发挥世界储备货币角色。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进地区整体落地,及时总结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运营与管理经验,有序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多场景推广应用进程。与此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零售移动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三是深化系统研究,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运行体系及国际金融格局影响的分析研究,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现实影响和预期影响、直接影响和关联影响等,推动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数字治理,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制度保障。数字经济正在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和运行规则,对传统治理方式构成巨大挑战,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为数字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篇10

第一、新闻宣传求质量

提高宣传质量是我们当好喉舌,赢得受众的根本。没有质量就没有收听收视率,就没有广告收益,也没有宣传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导向正确是提高舆论宣传质量的首要前提。对于广电来说,节目导向正确,并且做精做优,宣传质量就有了根本保证。二要贯彻落实“三贴近”。首先是贴近XX商贸经济发达的实际,利用现有频道资源,开设商贸频道。设置一档经济新闻、一档经济生活类栏目;其次是贴近群众,继续办好《今晚九点》电视栏目和《百姓关注》广播栏目,为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三要创新宣传方式,新闻宣传出新彩。要研究受众心理,以提高视听率为目标,加强节目栏目质量考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视听宣传效果。四是增强品牌意识,打造频道品牌和栏目品牌。2007年将在人才、技术、标识等方面加投入,全面提高广播电视频道的品牌含量,进一步扩宣传的影响力。

第二、经营创收求效益

经营创收是广电事业拓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广电发展的经济基础。一要夯实主业,保持广告创收持续稳步较快增长。明年?创收计划达到4000万元;二要开拓新业,形成多元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数字电视开通二年来,已从20套电视节目增加到现在的80套电视节目和5套广播节目,并且完成了阳光政务与XX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建设。明年?要继续力推广数字电视,完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计划新增用户3000户以上,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三要加强成本核算,增强效益观念。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要有效控制非生产性和消费性开支,加强和严格管理,最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

第三、技术装备求先进

广播电视作为一个高科技的行业,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武装自己,才能抓住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加快技术装备建设,一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提高广播电视数字化水平。加快广播电视节目从采编、制播、发射、传输到储存的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应用,认真组织实施广播数字化直播车购置和演播室的数字化改造等重点项目,构建节目、传输、服务等数字平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水平。二要加强技术培训。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后,要对采编、制播、传输等各类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出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节目采制能力、安全播出能力和设备运行维护能力。

第四、管理运作求规范

加强内部管理是当前XX广电加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一要理顺部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二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程序。积极借鉴吸收兄弟台先进管理经验,加强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管理,加强宣传、技术、经营、财务和行政后勤管理。要分门别类,修订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确保管理有效。三要细化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能。加强统筹协调,做到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四要出台广播电视十年发展规划,为广播电视今后发展制订目标。

第五、人才队伍求优化

广播电视要加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一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动态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和公平竞争机制,引进高学历、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广电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战略储备,二要打造人才队伍品牌,重点培养一批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公平的薪酬分配体系,对优秀的人才特别是播音主持人才实行高薪重聘。三要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在职培训和岗位考核,鼓励终身学习教育。建立职责分明,层次合理的员工自然晋升通道和激励制度,使广员工能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四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从制度上保证干实事,出实绩的人能充分施展才华和抱负,使各类人才有地位、有成就感和荣誉感。通过事业、待遇、感情和制度等多种途径,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当前,针对XX广播电视发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我们要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人力,重点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一是打造强势媒体,做好电视频道包装。电视新闻频道、商贸频道根据频道定位和频道内各栏目定位,做好频道包装和栏目包装,力求精美、气、贴切,展现XX电视的全新形象。

二是培育商贸频道,打响品牌。XX最的特色在于商贸业发达,XX广播电视也应根据这一地域特色,重点培育商贸频道。目前商贸频道的筹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将在人员、设备配置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保证,力争商贸频道成为XX广电一亮点。

三是实施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为数字电视的进一步拓展创造条件。

四是加资金投入,采用硬盘播出系统,实现两个频道播出数字化。

篇11

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

2万亿,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数字,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

2万亿,4年翻番。2007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62.4亿元。2010年提高到17185.5亿元,在全国的排位上升到第8位。2011年突破2万亿元,仅用4年时间上了一个万亿元台阶,比广东、河南、河北上一个万亿元台阶快了1年,4年实现翻番。

2万亿,增速领跑中国经济大省。近几年,四川坚持“两个加快”,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全省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08年经济增长1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2009年增长14.5%,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2010年增长15.1%,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2011年增长15%,高于全国5.8个百分点,创近4年来的新高,在全国前10位万亿元经济大省中四川经济增速位居第1位。

2万亿,超过世界许多发达国家。2011年四川GDP超过2万亿元,大致相当于俄罗斯2000年的GDP,丹麦2004年的GDP,南非2009年的GDP,这一数字在2010年世界各国位居第29位,超过了希腊、丹麦、芬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

2万亿,西部经济大省更加突出。2007年四川GDP总量比西部第二经济大省内蒙古多4544亿元, 2010年比内蒙古多5513亿元,2011年与西部各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与经济总量排在之后的上海市的差距拉大,与经济总量排在四川之前的辽宁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西部经济大省的地位更加突出。

2万亿,自我发展能力增强。2011年GDP突破2万亿元,除成都以外的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凉山等六个市(州),GDP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189.1、1137.5、1091.2、1029.5、1011.8、1000.1亿元,全省经济自我增长能力显著增强。

2万亿,发展速度加快。GDP突破2万亿元的背后是四川经济从灾后恢复重建中迅速恢复发展,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其中,2008年增长11%,2009年增长14.5%,2010年增长15.1%,2011年增长15.0%。4年GDP年均增长13.9%,比2001-2010年年均增长速度快1.5个百分点。

2万亿,财富创造效率提高。2011年GDP总量突破2万亿元,平均每天新创造价值59亿,是1978年全年劳动成果的32.2%,也就是说2011年人均每天新创造的财富相当于1978年全省4个月创造的财富。同时,人均GDP是1978年的103倍,也就是说2011年人均劳动成果相当于 1978年103人的劳动成果。

2万亿,人均水平显著提高。四川是全国的人口大省,“总量大、人均水平低”是我省的基本省情。2008年四川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2%,2010年提高到70.6%, 2011年提高到74%左右,3年提高9个百分点左右。

2万亿,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一是继“十一五”时期下降20.3%以后,2011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5%。二是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196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工业利润快速增长。三是2011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44.4亿元,增长30.9%,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四是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6129元,增长20.5%,城乡居民增收步伐加快。

2万亿,民生显著改善。2011年GDP突破2万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增收水平创历史新高。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042元,增长水平相当于1985年全年的收入水平。

三大问题值得关注

2011年,全省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但在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尽管2011年全省物价经过了涨幅提高到逐步回落的过程,但总体上涨幅仍在高位运行,全年CPI上涨5.3%,比4%的年度目标任务高1.3个百分点。从运行环境看,流动性过剩、输入性通胀等因素没有太大变化,而且受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人力资本和环境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成本推动型上涨压力增大,中长期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要素保障难度加大。一方面,融资难度和成本加大。从投资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2264.2亿元,下降8.7%,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8.6个百分点;从企业生产经营看,1-11月规上工业利息支出增长47.4%,比去年同期提高15.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2393亿元,增长33.9%。另一方面,天然气、煤炭、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工业用地紧缺、企业用工短缺等现象日益明显。

投资持续增长难度较大。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完成后,灾区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难度大,投资重点转向以项目投资为主。但受国家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项政策影响,项目建设资金普遍偏紧,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5281.9亿元,增长7.8%,增幅比上年回落11.3个百分点。同时,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销售面积持续回落、土地购置面积下降,预计今年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约20%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将继续回落。

2012全省经济发展继续处于上升通道

2012年,尽管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有利因素不断增多,全省经济保持平稳持续较快增长的趋势依然较强。

从发展趋势来看

一是自2008年起我省进入人均GDP 2000 ―10000美元的加速发展阶段,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保持较快发展。

二是从时间序列模型看,全省经济发展继续处于上升通道,预测今年GDP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从经济增长周期来看,我省经济增长周期“时间延长、增幅提高、波幅趋缓”的规律性特征明显,目前我省尚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第6个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今年经济增长趋势稳定。

从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来看

一是以“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为着力重点,将为经济增长构建更为强劲、更为持久的支撑力量。

二是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藏区规划全面落实,“十二五”项目建设集中推进必将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三是重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趋势明显,灾区发展振兴步伐加快。

四是一批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元的市(州)将进一步为全省经济加快增长提供支撑。

从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来看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全球贸易减缓趋势明显。

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外向型企业出口成本上升。

三是资金、土地等要素依然趋紧,对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制约明显。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总体上今年全省经济仍将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

五大建议确保发展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继续把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作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全力保障在建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通过招商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完善民间投资体制机制开拓市场投资。加强项目筛选论证前期工作,扩大项目储备,增强重大项目对全省投资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供给,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监测,抓好已签约招商项目落地,加大对在建项目检查、指导和督促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促进工业较快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研发、销售服务等生产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努力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加大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构建开放合作发展环境,加快产业承接转移步伐。

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服务业聚集区和服务业基地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坚持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统筹服务业发展,成立服务业领导小组,建立部门服务业协调机制,分解部门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推进《四川省服务业统计规范化实施方案》贯彻实施,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篇12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已于近日印发。发改委有关负责人17日说,这个规划全面部署了“十一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重点。

发展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息服务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面,推进农村地区通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发展,降低农村信息网络应用成本,同时积极开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构建业务应用支撑平台,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化信息服务。

此外,国家还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进城务工人员信息服务系统。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 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在工业方面,国家将着力推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以及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应用,同时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大力开发和利用智能生产工具,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迫切要求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将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开发生产、流通和其他经济运行领域的信息资源,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水平,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在知识生产、利用、传播和积累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

大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服务业

篇13

有线电视数字化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有利于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资源,提高广播电视的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巩固宣传文化阵地,增强宣传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宣传文化产业的实力。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行为,是实现信息化的根本要求,是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我市信息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

二、加快推进我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进程

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采取分期分步推进的办法,以小区、楼房、村屯为单位,将传送的模拟信号改为数字信号,并关闭模拟电视信号。根据国家、省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总体部署,结合实际情况,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将于今年8月1日全面启动,计划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停播模拟电视信号。具体转换过渡时间、注意事项及工作信息等,由广电网络公司负责告知用户,并接受处理好用户查询、咨询及投诉。

三、采取措施,推动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换

(一)机顶盒配置政策

整体转换期间,有线电视用户自主选择借用、购买、配装、赠送等装机方式,由广电网络公司向用户提供标清数字机顶盒和高清数字机顶盒。

(二)认真执行收费政策

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按照物价部门批准执行,付费节目及高清节目执行市场调节价。整体转换前已缴纳当年全年模拟收视维护费的用户,并同意转换数字电视的,自整体转换之日起剩余月份的模拟收视维护费折抵数字基本收视费。不同意转换数字电视的用户,退还自停止之日起剩余月份的模拟收视维护费。

篇14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实力不断增强,*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937亿元,同比增长139%,高出全省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52%,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服务业规模位居全国第7位。服务业结构逐步优化,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平稳发展,现代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就业功能明显,服务业就业比重由*年的24%提高到*年的278%,吸纳了“十五”以来全部新增就业人员的604%,内部就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就业人员逐年增加。初步形成了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的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

但是,当前我省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贡献度不大,*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税收总量的比重也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生产业规模较小,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尚未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带动性不强,服务知名品牌不多。体制机制不活,服务业改革不到位,一些歧视性和限制性政策措施仍未消除。

二、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优化服务业结构,强化“依托支柱产业,服务支柱产业”的理念,重点发展生产业,为支柱产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协作与配套服务;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服务品牌,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把企业做强、品牌做响、项目做大;推进服务业改革,加快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注重集聚发展,实施“退二进三”,增强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中关于“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要求,力争经过3—5年努力,使我省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成为继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业之后的新的战略支撑产业,成为集聚生产要素、扩大就业空间、增强地方财力、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

“*”期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出生产总值15—2个百分点,总量继续扩大,供给能力增强;服务业结构得到优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业快速发展,生活业的科技含量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5%左右。

三、加快发展重点行业和领域

按照增长潜力大、发展条件好、三五年内能形成“气候”并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要求,在《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规划》确定的12个领域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以下重点领域。

现代物流。继续培育“十大物流园区”,推进各种物流资源和物流要素向园区集聚。分类指导,加快推进三十个专业物流重点项目建设。按照构建“东出西联”开放格局的要求,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发展港口物流。鼓励邯钢、开滦等大型生产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培育石家庄内陆港、唐山北方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创建物流品牌。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出版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影视制作业,演艺娱乐业,动漫产业,文化产品、设备生产与销售业,文化旅游业,体育健身业等文化产业。优化重组文化资产,鼓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出版集团等十大集团做大做强,加快省新华书店集团股份制改造步伐。开发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包装装潢业,布局建设环京津印装产业带。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重点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提升文化娱乐的品位和科技含量,打造一批具有河北特色的电影、电视、图书、戏剧、音乐、歌舞等精品;培育演艺、杂技等文化产业集团。扶持唐山皮影、曲阳石雕、蔚县剪纸、丰宁布糊画、武强年画等传统工艺品的研发、加工与交易,推动民间艺术优势产业群的形成和发展。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经纪、科技创新等急需人才,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发展以动漫、网络游戏、网络信息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扶持石家庄动漫产业基地、保定动漫产业园、北戴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邯郸文化产业园建设,培育和发展动画制作、游戏软件开发及衍生产品的产业集群;依托河北大学和国家、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等,建设示范性动漫产学研实训基地。以石家庄、廊坊等为重点,积极发展节庆会展业,培育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廊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品牌展会。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河北数字电视、河北出版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度;谋划一批新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项目库。

信息服务。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与内容服务业,加强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积极培育信息资源市场,推进宏观经济、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性数据库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培育100个服务能力强、影响力大的特色品牌网站。大力发展信息传输业,推进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与数字电视网络的业务融合,加快推进基础电信业务转型,加强与国家大型电信运营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以软件研发、生产和信息服务为主体的大型综合信息服务企业。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以服务港口、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集群产业基地为重点的智能化、网络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小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软件产业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推动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信息服务业。建设一批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积极发展以软件外包、业务流程外包、IT基础设施外包、呼叫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外包业务。

旅游业。加快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邢台大峡谷、张家口鸡鸣驿等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旅游业向综合业态发展,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设施和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把旅游观光与休闲、会展、商务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集各种业态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丰富旅游产品,完善皇家文化旅游,提升沿海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发工业旅游,倡导农家旅游,加快培育一批精品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优秀旅游城镇和知名旅游企业。加强京津冀地区旅游业的合作,统一规划旅游线路,联合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建设一体化的旅游交通和营销接待网络,努力打造环京津休闲产业带。

商贸流通。支持石家庄北人、唐山百货等十大商贸集团做大做强,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档次和水平,内强管理,外拓网络。培育河北保龙仓、好日子等十大连锁企业,促使其深入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布网设点,提高便民利民服务水平。提升安平丝网、永年标准件等十大专业市场档次,完善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石家庄桥西蔬菜、馆陶禽蛋等2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信息系统、检验检测系统,扩大省会家家缘、保定阳光等十大无公害农产品配送中心经营规模,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实施国有流通企业“减债脱困工程”,尽快完成减债脱困任务。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支持早餐工程、社区商业、居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家政服务、肉菜市场等事关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建设。

金融。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到我省落户,鼓励设立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通过资产置换、增资扩股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步伐。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鼓励条件成熟的中小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拓展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等筹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信托、租赁等金融产品。培育保险市场,调整优化险种结构,扩大农业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健康险、工程险、责任险等领域。

研发设计。立足于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与研发服务业,特别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模具设计、平面设计、IC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积极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争取廊坊和秦皇岛列入国家级服务外包城市试点。鼓励大型制造业企业将研发设计环节向园区集中,唐山、石家庄、保定等地分别规划建设钢铁、医药、装备制造等工业设计园区或研发设计基地。

四、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制定出台《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搞好各项基础工作。

(一)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制度,立足于打破市场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业领域都应向社会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服务领域都应向内资开放,凡是向本地资本开放的服务领域都应向其他地区资本开放。除金融保险和文化、广播影视等行业的部分领域外,国有大型服务业企业国有资本逐步退至相对控股或参股。

合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范围,除法律、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有明确规定外,降低一般业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大力推进网上审批、网上年检和网上登记。采取取消、合并、延长年限等办法,完善各类证照年检制度。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体育等领域,按规定兴办医疗机构,按政策参与公立医疗机构改制。

(二)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改革,逐步放开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委托企业经营。以国有流通企业“减债脱困工程”为重点,努力解决国有服务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业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

对社会事业领域,按照监督管理类、社会公益类、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和途径,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营利性事业单位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推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探索实现服务外包,食堂、车队、会议等服务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方式委托给专业机构经营,条件具备的可转为主要由社会提供。

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培育专业服务外包企业。支持商务服务、工程承包等领域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鼓励金融、保险、咨询、法律、知识产权等服务业企业积极为“走出去”提供服务。

加强京津冀服务业领域合作,吸引京津服务业企业来我省投资创业,引入新理念、新业态、新机制,提升我省服务消费档次,建设环京津服务业集聚区和集聚带。推进省内港口与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的合作,共同打造沿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带。

(三)加快“退二进三”。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城镇“黄金地段”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迁出主城区。中心城市要根据总体规划逐步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以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产权不发生转移的,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扶持老字号服务业企业发展,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号店铺动迁的,争取在原地妥善安置,或在适宜其发展的商圈内安置。

(四)强化品牌建设。围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主导服务产品和项目,培育一批服务品牌。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依托服务外包基地,借助跨国公司的海外市场和营销渠道,打造具有河北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品牌。鼓励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推进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完善税费管理。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服务业企业用水(桑拿、洗车等特种行业除外)、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并轨,经认定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暂缓执行峰谷电价。对符合条件的研发、设计、创意、服务外包、数字内容开发、为节能减排提供专业化服务等服务业企业,凡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经认定后可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企业纳入国家解决物流企业、服务外包等企业重复纳税的试点范围。

(六)发挥集聚效应。促进物流、研发、设计、创意、金融、保险、会展、信息和分销及其他专业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城市、重点开发区、交通枢纽,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企业和服务要素向园区、基地集中,加快发展物流、信息、商务、公共管理等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产业集群的协作和配套功能。在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集中布局金融和商务服务机构。在城市中心区,集中布局中高档商业设施,打造中心商贸圈。加强对服务业用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履约管理,保证政府供应的土地能够及时转化为服务业项目供地。对列入年度供应计划、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服务行业用地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促进服务业集聚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