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房地产 经济发展重要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364-1

0引言

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是否稳定健康,直接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是否能够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出现很多影响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1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1增加国民收入

房地产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是我国国民收入总值的重要增长点,我国国民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稳步上升与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分不开。事实证明,房地产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所有行业中占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1.2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地提高,自然而然的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住房是人们最为基本的生活需求,房地产行业就直接改变人们的生活,从多层到高层,从扶梯到电梯,人们的住宅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3促进社会进步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最为基本的就是提供很多的就业岗位,比如说,房屋销售工作,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有效地缓解了连年紧张的就业矛盾。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房价过高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不满,这不但加大了社会矛盾,也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以分析,追根溯源,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经验,对房地产经济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使房地产经济能够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浪费房地产资源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经济,也不是一种比较节约型的经济。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存在着严重的浪费资源的现象。由于房地产开发比较多,但真正得到利用的房地产资源是少之甚少的,可以说的是房地产经济中资源利用率是较低的。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对于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率确是比较低的,这也就导致了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存在这浪费资源的现象。

2.2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房地产经济是建立在房地产开发的基础上,然后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在进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由于我国的开发技术较落后,开发商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的,所以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常会破坏周围环境,出现生态环境失衡等现象。这些是由于开发商只追求房地产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结果,从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3忽视了可持续性发展

在房地产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开发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房地产所带来的最大化的效益,这就导致了开发商忽视了长久的经济利益和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在一定意义上是会导致整个的生态系统不平衡,使得整个的房地产经济发展滞缓。

2.4商品房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商品房曾经风靡一时,由于商品房具有较多的优点,所以曾经是人们选购的主要部分。但近年来我国社会形势的改变,导致了房地产经济开发项目发生了一定的倾向,使商品房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从而被闲置,投入商品房的资金无法得到周转,可持续性房地产经济发展更是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这样空置的商品房占用了大量的宝贵的资源。

3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加快房地产经济的转型

随着社会发展进行的同时,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房地产经济中倡导环保、节能新理念是时下的风尚,是人们对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愿望,更是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要求。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还需要政府来管理房地产行业将环保和节能的理念落实到位,才能保障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政府还可以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那些自觉进行低碳和环保的开发商,也可以调整贷款利率的方式来促进房地产企业改变思路,把企业向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也是房地产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新方向。

3.2充分发展长远目标、政策

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政策机遇通盘考虑,且不朝令夕改。积极地通过个人所得税有效地调控房价,并不是有效地手段。因为个人所得税是属于产品交易之后产生的一种行为,在房地产经济中,属于下游环节,只能够间接产生作用。就目前来说,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缺乏稳定性和长远的目标,这需要我们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实际经济情况制定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政策。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不断增长的我国城市住房要求和民情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实际状况,进而保证我们的国民经济稳定地增长,促使我国房地产经济走上正轨。就税收而言,政府发挥的是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税务的紧密配合,有助于促进房地产企业管理的建设。

3.3加强政府对土地资源和价格的宏观控制

控制房地产泡沫,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只有本地政府主动参与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上,才能有效地控制住土地的价格,从而减少房地产公司的价格炒作,从而减少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我们要知道治标只是维持一时的稳定,只有治本才是最有效控制房地产泡沫的根本,因此,政府应该有节奏地调整房地产的市场秩序和价格起伏,从房地产建设的土地资源入手,将土地资源控制到政府手中,对于土地的使用权的交换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制定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此同时,政府还要适当调整土地资源的供应量和价格,减少炒作和房产信息的不透明性,从而从根本上降低房地产商品价格的过度上涨。

4结语

综上所述,而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以及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我国有必要规范房地产市场,并对消费与投资做出引导,从而使房地产经济处于可控且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消极影响的范围之中。

参考文献

[1]徐琳.国内外房地产经济周期浅谈[J]. 财经界(学术版),2014,08:22.

篇2

体育产业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体育运动又会改进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国外研究表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劳动者比那些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平均高0.6%到10%。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而身体素质是成就高水平人才的基础。所以,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离不开全国人民健康的体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就为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供了重要保证。

1.1体育经济发展有利于拉动国民消费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都倾向于选择一种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作用。有的健身场所对健身人员进行统计,数据显示,现在进健身场所的人数量日益上升,而且朝着全家玩、老中青的趋势发展。专家分析认为,现在体育市场之所以比较火爆,主要是因为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据了解现在很多居民正在转变以前的“无病即健康”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更新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消费也被带动。据预测,我国到20世纪中叶将会进入富裕国家阶段,人口总数将会达到15亿左右并比较稳定。根据这个背景,按照每年1000元每人的体育消费支出来算,我国体育消费一年的总额就能够达到15000亿,这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居民需求的变化将会带动消费的变化,我国的体育消费将会随着国民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未来这一消费必将会保持比较活跃的态势。

1.2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体育经济自身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他所哦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体育经济首先带动的是旅游业,体育产业与旅游区相结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例如攀岩、滑冰、登山等。目前,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和国家的重点旅游项目,据了解瑞士就滑雪旅游这一个旅游项目每年所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就能够达到1500万人次,实现70亿美元的出口创汇,体育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可见一斑。其次就是带动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例如要举办一场赛事,会有很多人前来观看,就会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此外,体育经济发展还会带动服装、网络等行业的发展。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自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体育产业的火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2.1体育经济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有二:第一运动项目的开发不合理、不平衡,因为运动项目的观赏性、竞技水平和普及程度各不相同,不同的体育项目素具有的市场容量、产业资源价值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别都很大,所以目前的运动项目开发很不平衡,例如现在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等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开发规模,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甚至还未进入市场;第二,体育产业的地域布局不合理,因为文化、经济、资源和思想观念等的差别,我国东部地区消费水平比西部高很多,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开发程度也比西部地区高很多。

2.2缺乏专业的体育经济管理人才

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体育经济暴露出人才严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源于退休的教练员、运动员等,而高学历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却比较少。这些体育管理人才可能对体育运动的过程比较熟悉,但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对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这就很难经营出一个高产出、高效率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2.3没有发挥出相关产业的潜能

现在的体育经济非常注重利用有形资产,例如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租借等等,但是对于赛事的会标、会徽、冠名权、队名价值等无形的资产开发度严重不足。观察体育用品市场可得,现在的高档体育用品大多是外国生产,而国内的体育用品生产行业在高档体育用品方面则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相关产业普遍存在经营落后、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这也大致我国的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难以在国际上占据有利地位。

3.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根据上述体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1改进体育经济发展体制

对真正的产业而言,其资源应该能够在市场上流动,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资源不能够流动,至少相当一部分的赛事、运动会和运动员是不能流动的,甚至有的场馆资源也被政府所控制。而当今社会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集体育的政治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和经济生产力于一体的。我国要发展体育产业,就应该给体育充分的流动资源,调整体育经济的发展体制。政府应该主动推出竞争,特别是要退出利益的竞争,让资源面向市场,这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合理配置,真正让体育走入经济,走入社会。

3.2注重人才培养

发展体育产业既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还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产业管理者。如今运动员在体育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自不必说,他们可以说是体育产业中的生产人员,是后来产业链得以形成的几乎和前提,所以要重视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而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在前面论述中已经提到,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也至关重要。

3.3重视无形资源,深入挖掘产业潜能

篇3

关键词:企业经济发展;合同管理;重要性;建议;发展

合同管理制度,自其概念被提出以来,便成为企业良好运行的保障和秘诀。从合同订立开始,到最终的终结,其中每一次变更,每一次转化,都需要通过合同管理的不同手段进行监控和调整。合同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全过程性。合同管理贯穿合同成立,变更和终止的全过程,从整体上调控着企业的经济发展。第二,系统性。合同管理需要有完整的系统和成熟的机构部门来运行。只有系统完善了,管理效果才会上升。第三,动态性。合同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每一次具体交易中各有侧重,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不同时期,在保证整体一致的前提下,也都各有细节上的不同。

一、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合同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将从法律层面,经济层面和管理层面具体分析。第一,从法律层面来看:当代社会,提倡法治。即依法治国。经营企业,尤其需要关注法律,万万不可触犯法律,而法律的规定又往往多而繁杂,在合同订立和实施的过程中,处处是法律。有效的合同管理,能使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放心大胆的向前发展,若与法律有所冲突,便进行干预和调整,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第二,从经济层面来看:市场经济,最重要便是风险二字。风险,是在投资,消费,交易过程中的附属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如果能有效的规避风险,则能使利益最大化。相反,则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合同管理,事实上也是企业用以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企业是依靠各种各样的合同得以存活和发展的,高效管理,有效管理,能使企业的发展进步神速。更甚者,企业的信誉得到树立,也能从长远的角度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三:管理层面。所谓合同管理,其最终还是需要回归于管理的本质。在企业中,能使合同管理制度顺利实施,也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反映出企业的良好前景和管理潜力,管理是一个企业的后备军,后备力量养好了,自然不用担心后续发展。

二、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合同的法律性认识不够

这是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对于许多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来说,法律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或日常经营中的必需品,因此,对其重视度不够。而合同本质上是法律约定,是双方当事人将权利义务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意思表示,是完完全全的法律问题,因此,对合同的法律性认识不够,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出现漏洞,也不利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保护。许多企业人认为,法律并不能完全对一个企业产生决定作用,是的,它只是一部分,然而,在法治进行到了一定的程度,社会处于优胜劣汰的巨变时期时,能否紧跟时代的脚步,能否意识到法律的重要约束作用,是企业能否顺利生存下去的必然判断标准。

(二)企业缺乏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

前文提到,合同管理归根结底是管理的问题,需要系统化,专门化。目前在许多企业中,找不到一个专门的管理合同的部门,许多企业人也不重视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的形成,从而使合同管理陷入一种鸡肋的尴尬境地,有它不多,无它不少。

(三)合同管理效果不明显

企业管理者往往是急功近利的,他们希望付出了就有收获,然而合同管理的作用往往是幕后的,不明显的,便会让管理者对其的真正效果产生怀疑。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一)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对症下药,企业整体的法律意识不高,究其根源,终究是因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因此,企业需要在员工选择和培训两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员工法律素养。在员工选择上,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实习生,都需要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识,从源头上进行筛选。在员工进入公司后,需要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在入职培训中,除了对其本职工作的教授之外,还需要对其法律意识进行再次强化,以提高其法律素养。

(二)建立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

再三强调的观点,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对于合同管理的有效运行十分重要。具体的建议是:在企业中设计单独的合同管理部门,将合同进行专门化管理,也可将权力分散,一个部门有主动权,其他部门负有监督权。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需要的是独立的运行权和其他部门的合作,将合同管理真正提上日程,既能使员工的合同管理意识提高,又能使整个体系得到巩固。

(三)及时处理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问题自然是有的,而让其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则是最佳的方案。众所周知,问题并不会大而化小,小而化无,而是积累着,积累着,等待爆发的那一天。在出现问题的那一刻,便使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既不会使问题变得更大更难以处理,也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后续的计划。

四、结语

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无疑具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从法律层面来看,有效的合同管理能解决企业在法律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从经济层面来看,其规避风险的作用有效而显著,企业无非为了盈利,良好的合同管理能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利润,最后,从管理层面来看,回归本质,使企业有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结构形态和管理模式,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自然是免不了各种问题的出现,这是正常的,只要出现了问题能及时有效的解决,便无伤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使企业得到良好的合同管理,能从最根本,最源头上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王建东 单位: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参考文献:

[1]郑金河.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市场,2015(13):35-36.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发展;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

一、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存在价值

(一)调整市场失灵的现象。市场失灵的体现方式非常多,例如市场无法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市场无法自发的消除垄断现象;市场混乱无法展现公正的收益分配与合理竞争;市场无法有效的处理外部非经济因素;市场调整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及盲目性,无法达到想要的调整目的[1]。上述的这一些市场失灵现象,都需要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进行处理或解决。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近些年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不断的推广和应用,企业之间的经营利润不断增加。(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我国当前仍然处于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本身的体系并不是非常完善,市场的调节也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仍然会遭受非市场内因素的不正常干扰,导致市场的正常秩序无法有效维持,这也就提出了需要宏观经济的管理方式来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以及平衡性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需要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发展目标也需要借助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推动,发展与巩固我国的国有经济主导性地位,并逐渐促使社会团体成员可以走向富裕的道路,促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有力。

二、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所形成的影响

在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中,最大的特征便是以投资驱动的方向为主,以工业主导型为方式,投资当中的政府占比相对比较大。政府的主导性投融资、行政干预的作用较为突出。这一现象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以美国为例,美国是采取宏观经济的方式推动消费,以服务行业为主导,投资的方式以私人方式为主。与此同时,因为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我国的制度演进速度相对较快,西方国家的许多制度体系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基本定型。但是,相比之下,我国在金融、法制、人力资源、技术、投资、制度等多个方面仍然有着较为突出的发展空间,这一些发展都需要在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之下进行,所以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差异仍然较为突出,但是这一差异正处于缩小阶段。西方的统一性制度框架体系之下,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市场环境,但是对于我国而言,因为我国地域跨度较大,南北、东西、城乡等方面的地域因素差异较为突出,所以这一种经济环境仍然存在偏向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在我国实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对比模型的应用条件,许多的静态宏观经济分析模型本身就存在缺陷,局限性以及不广泛性很难规避。方法论方面相对较为尴尬,这也促使无法直接应用宏观经济的数据,也不能根据之前的经济过热经验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导致无法构建一个共同的研究目标点与出发点。

三、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

首先,宏观经济要求企业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体现在道德角度上,同时在法制角度上也有充分体现。想要促使企业自觉的承担社会相关责任,政府必须从监督、管理的角度着手,构建完善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同时督促社会中各类型企业主动履行自身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考虑社会稳定性,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性发展。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会逐渐减少,同时企业的主动性参与积极性会主动提升,这样的现象必然会出现市场失控的问题。对此,政府还需要在适当的环境与前提条件之下,对市场失控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判断与分析,并借助有效措施。其次,宏观经济要求企业强化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制度不仅是财务报表中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保障投资合理性的关键,展现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直接体现。信息披露制度本质上是借助报表的方式为政府、行业、社会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其初衷在于让企业行为因公示而被约束,促使企业可以主动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义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之下的市场经济提示之下,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借助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才可以有效的约束企业的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市场中失灵的校正,实现对市场缺陷的调节、弥补性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突出市场创造以及维护的作用,更好的展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的经济发展的健康、持续、稳定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加顺畅。

篇5

    近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了未来几年全党经济工作的重心。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具体来说其主要有两点内容。首先是三大产业的比例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鼓励第三产业合理扩张;其次是第二产业在保持现有规模的前提下进行产业内结构调整,用效率高、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替代一部分老旧的效率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促进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进一步进行,社会分工将更加精细化,不同行业间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明显,各行业对于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也为继续教育行业,特别是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一层次的成人教育显然已难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告诉我们,新兴产业对不同领域技术有着不同的需求导致科技成果在各行业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实际的社会需求中,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不同要求,反映在对劳动者的需求上是各种不同层次人才的兼容及需求量的不同。实践证明,经济建设既需要高层次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同时也更需要一大批中、初等层次的技术型、实践型人才。新型从业者既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与知识,又要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有较强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还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类人才的培养必须由继续教育来承担,必须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来完成。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这样的人才需求,继续教育必须要加快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升级。首先,专业的设置需要市场化。所谓市场化是指人才培养直接与市场挂钩,人才市场上缺少什么专业的人才,继续教育就培养什么专业的人才,并且能够根据经济发展最新动向及时做出调整。其次,教学内容要根据受教育者的需求深度定制,即使同一专业也应当划分层次,更加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具体实施起来可以充分发挥新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使学生可以在网络终端各取所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教育成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创新型经济迫使继续教育加入创新教育内容

    党的十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产业,才能支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在继续教育领域践行创新教育,关键是要加入一种启发式教育,即我们不要将知识明明白白地呈现给受教育者,而是要通过教育过程给予他们启发,引导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并加以融合最终转换为自己的思维。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入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总结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增加“头脑风暴”、无领导小组讨论这样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篇6

经济快速发展下乌鲁木齐市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总体物流成本偏高

由于我国的物流的行业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物流成本比较高。而乌鲁木齐的总体物流成本和全国较发达地区相比更高。同时,由于物流企业人才匮乏、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导致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等物流作业过程中的无效环节的增加,物流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大,从而导致了乌鲁木齐总体物流成本的偏高。

2.物流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

乌鲁木齐的物流企业基本上以运输或仓储为主,对客户多样性需要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差,基本上不能提供定制化的物流增服务。缺少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形成引领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龙头效应。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物流成面上,未能建立起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乌鲁木齐市物流产业发展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乌鲁木齐的物流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新的形势,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目前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经济发展对物流提出的要求,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对于今后物流业的发展采取以下措施:

1.谋划中长期发展战略,注重提升发展

在抓紧落实国务院《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在“十二五”规划中突出体现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并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筹划2011~2020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议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城市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内竞争力甚至于国际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根据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大力推进物流需求社会化。积极培育适应客户需求的物流企业群体,并以更高、更快、更强的国家物流业标准促进企业不断提升,不断发展,出现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2.重视区域、城乡和国际物流,推动集聚发展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

一、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进行优化和重组,积极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出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确保企业之前所制订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配置所制定一系列政策或者实行相应的管理机制的措施或者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目标战略;人员选募;绩效以及薪酬管理;人员流动以及关系整理;以及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等。一个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就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配合。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能够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虽然一个企业的所有管理目标都是由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所讨论制订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管理目标的实行以及完成程度,都是由下属员工的努力程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下属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理解以及贯彻管理者指定的目标,那些被制订出来的计划都将属于镜中花、水中月,那么所谓的“企业管理战略措施”也将变为一纸空谈。所以,当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得到充分的完善时,这个合格成熟的体系将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灵活的企业组织观念,给企业的员工提供相应宽裕的条件以确保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让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保有自己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帮助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纷繁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构想和目标。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认为,“人”是一种技术要素,其地位和机械设备、土地等要素一样,是并列平行的。这种观念极大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对于发展生产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在关于人力资源的观念打破了这种桎梏,不再把人放在和其他要素一样的地位,而是把他看作是一个具有成长性以及建设性的因素,这个因素同时还有着很大的潜力进行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因为了这个因素而活力四射,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现在的人事管理改变了过去的陈旧陋习,不再认为员工只有在受到“监视”“控制”时才能努力工作;相反,企业会不断为员工创造各种有助于提升其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使其自身的劳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现代的人事管理理论一改过去老旧理论“竭泽而渔”“跑了再招”这些既浪费了人才,又使得滥用的职权破坏了士气这样的情况,而开始像爱护水资源、石油资源一样爱护起了人力资源。在现在的人力资源理念中,企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和投入,使资源的利用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对企业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提高。

二、人才培养与创新的思路

1.建立培训机制

要对公司的人才进行培养。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十分频繁,如果企业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员工的知识能力可能就会迅速过时。所以,只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企业不会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落伍。同时,培训机制也属于一种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对内部员工人性化管理,促进竞争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粗取精,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众多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求发展。所以,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倾听员工的呼声,才能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完善企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的人事机构应该首先调查那些可以促进员工产生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内容和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措施,用来激励员工的斗志和竞争意识;对于那些消极怠工、不肯付出的员工,则要出台惩罚措施,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使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3.在外部招聘中针对人才做出吸引机制

要对企业的岗位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选拔,能者上,弱者下,不暗箱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心服口服,不会对企业产生怨念,使企业环境成为适合人才发展的土壤,使人才愿意留下来,为公司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8

关键词:水利经济;财务工作;管理;重要性;建议

引言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经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水平。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水利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一直以来延续2009年的定额,已跟不上当前经济市场发展的步伐,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原材料、人工工资、燃油费不断上涨,水利企业获得的经济利润愈发薄弱。再加上很多水利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效率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以至于水利行业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鉴于此,强化水利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是保证水利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的重要方法。

一、水利经济发展中水利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控制计划外开支

水利预算管理工作作为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以及约束的依据。在水利施工企业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例如制度不健全造成辞退职工上诉的诉讼费、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时条款不严谨造成伤亡事故中连带的赔偿费等等、都使企业计划外资金支出增多,以至于资金出现周转困难的问题。而水利企业财务管理通过实施预算编制工作,可以有效控制各项计划之外的开支,使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以及费用支出更贴近实际。

2.有效节约成本

在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成本管理,水利企业的各项成本以及费用指标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最大程度的节约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公车运行费等各项支出,从而降低资金成本的投入。在财务管理中,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收集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成本数据,有利于发现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

3.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水利经济发展中,资金是重要的前提以及保障,而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水利企业应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企业已经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发展模式,财务资金通常处于相对紧缺的状态,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并且根据资金的来源对资金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促进资金的流入以及流出,强化了资金的统一管理以及宏观调控,最大化的遏制违规违纪情况的发生,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2]。

二、促进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建议

1.构建完善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

水利经济发展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根据国家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的。由于水利经济发展中的财务管理并没有直接掌控资金的运转情况,以至于在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水利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不仅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还应该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为了保证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水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性与规范性,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另外,水利企业还应设置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比如相关的财务管理监督部门、审查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并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水利资金在法律的监控下依法运转[3]。

2.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想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就必须要全面改革财务管理团队。首先,应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只有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水利经济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因此,企业应通过开展经济法律知识讲座、辩论会,参加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举办的培训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其管理观念,让其积极学习现代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而促进水利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文化,让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从而保证水利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

3.实现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第一,应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管理,完善预算编制的预测以及前瞻性工作,进而对各类支出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与调整,并且有效控制一般性支出以及相关的公务接待、差旅费、公务车运行等费用。此外,还应保证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将财务预算评价结果作为制定年度预算的参考依据;第二,应严格落实各类项目资金的管理规定,按照项目资金支出的预算规定,大力推行项目与资金的有效整合,进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与协调机制,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水利企业而言,其应重视水利经济发展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新环境下,水利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鉴于此,水利企业应通过构建完善的水利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以及实现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自身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使其为水利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才学工.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6,2:18-21.

[2]管海英.对财务工作在水利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9:143-144.

[3]于小敏.浅议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A].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1.

[4]郭丽萍.水利经济发展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经贸实践,2016,19:20.

篇9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交换的基础,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活动过程。公路交通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灵活方便的运输方式,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路交通的优势体现

公路交通的优势,包括它的潜在优势,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它在国防、开发边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公路属于公共、半公共产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公路使用者获取的经济利益,是优良资产,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经济有重要影响, 是社会长远发展的物质基础,甚至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没有这种物质基础就会增加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国际经济发展表明,经济、便捷、快速的公路交通和尽可能完备和应用基础设施,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决定了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目标

公路交通的规划首先从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在服务功能上的要求角度出发,进行综合研究构成区域公路交通体系的各种公路交通方式所形成的整体功能,对公路交通整体发展和结构调整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决策,使区域的公路交通系统在功能上和能力上得到有效的协调,使公路交通建设控制性与合理性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整体规模。

1、促进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

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的首要选择,而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则是比较优势的发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生产要素空间配置的角度来说,为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带来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而获得利益,各个地区应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形成比较优势以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转变。要带动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公路交通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带动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公路交通为平台,以提高区域发展的竞争能力,在更为广阔的市场里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体系,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加强区域间的协作

区域间的协作能够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有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地区间的协作应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畅通的生产要素流动渠道实现共同发展。公路交通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到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建设区域经济圈, 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带动经济落后地区,资源优势地区带动资源匾乏地区,相互促进和推动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和效率,以逐渐缩短区域经济发展的距离。

3、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把促进国家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全体人民生活福利的提高、缩短地区发展差距和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从而为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能源和工业产品的自由流通做出积极贡献。公路交通应对这一战略要有支撑保障和服务的功能。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保持区域间协调、公平发展,保持区域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实行掠夺性的开发,不破坏生态环境。首先公路交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在规划交通线路、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时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所以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类社会长远发展来换取眼前的短暂发展。

三、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公用基础产业具有投入大,回收期长,受益广泛等特点,属于公共品、半公共品,对经济有较强拉动作用,其发展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同时,基础设施具有资产的特性。公路交通是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公路运输和其他运输方式一样,是属于基础产业和生产力范畴的物质生产部门。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公路建设投资相对较少、建设周期相对较短的特点,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物质交流等大量客货运输任务、甚至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等建设工程,也往往需要先修通公路而后才能开工建设。至于在国防、军事方面,汽车运输具有机动灵活、迅速方便,公路交通更是国防现代化和部队机械化、快速化的重要条件。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越来越明显,人们已经清楚的看到它在国防、开发边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公益性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能为使用者获取的经济利益,即创造的社会效益。同时公路属于公共、半公共产品,是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对未来经济有重要影响,是优良资产。国际经济发展表明,决定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尽可能完备和应用基础设施。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拥有这种物质基础就会减少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经济、便捷、快速的公路交通,已经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

2、公路交通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按照经济活动分类可以公路交通行业划分为公路建设和客货运输。公路建设属于建筑业,提供的是有形的产品,客货运输属于运输业,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从国民经济行业看,二者在提供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的同时,本身也都创造了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生产净税额等组成的增加值,对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做出了贡献。

3、公路交通行业创造就业机会

公路交通行业的建筑和运输活动,因消费增加而扩大生产的经济活动、中间投入的产品的生产活动等,都必须有人力的参与。因此,在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工程中大量就业机会被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从而使公路交通行业成为接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部门。

4、公路交通对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

交通运输为经济活动提供空间联系的环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之中,它是经济空间形态形成和演变的主要条件之一。自然意义上交通所需时间和费用,会因为交通距离的改善而缩短和减少。从经济内涵上衡量距离的尺度不能只用表面上的长度单位去衡量距离,而是是时间和费用。人类从事交通运输、克服空间距离阻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演变,它是一项无时不在、无地不在的任务,而表现出不同的运送手段和对象、空间范围和运输的规模及强度。全面认识交通运输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能说明经济地理系统空间结构关系改善的条件,从对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从时间、空间和结构几个角度更好地解释。

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依赖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对其他产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交通运输业要先行,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新泽,姚智礼.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35)

篇10

【关键词】经济社会;职业教育;长效措施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近些年来,国际组织、区域性机构和各国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完善我国教育结构体系,促进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确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是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

一、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相适应

(一)以终身教育为新的职教发展指导思想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那种一技学成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代人必须通过终生的继续教育,获取所从事职业所要求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永久的市场。中职教育应是一种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与培训。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从幼儿园到成年获得全部生涯的谋生技能,并形成个人生活方式。国外劳动力就业的状况都已证明,“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所以中职教育的发展应牢固树立以终身教育为指导的观念应是职业教育的共识。

(二)以能力为本的新的职教观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普通高中教育注重的是学术教育,质重于量;而职业教育则侧重技能教育,要使之成为多数人就业的手段。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进入一间中职学校的教室,会发现它和普通高中学校是那么的相似,一样的教室摆设,一样的课堂教学,一样的课后书本作业,活生生的把中职教育办成了第二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实施培养各产业中间人才(技术员)的专门教育机构,属技术教育的范畴,即在一定文化程度基础上进行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教育,培养目标为各行各业的中间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应更加注重的是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积极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重在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二、中职教育课程与城镇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中职教育的课程应根据农村和城镇的需要设置种植、养殖、林业、水产、家电维修、计算机应用、汽车修理、电焊等实用技术课。

课程的内容一定要有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所谓系统性就是与技术对象有关的内容要全面。比如:辣椒种植技术内容应包括:种子的选择及识别、种子消毒、育苗方式,移栽技巧、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储存、销售等内容。而且每一个技术环节的知识都一定要浅显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掌握了系统的技术知识,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在农村或城镇自主创业或就业。

(二)建立中职学校示范基地和实习基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把农村经济中发展得较好的种植、养殖、果林场作为中职学校的示范基地。农村学生也可以把自家的种植、养殖项目划出小部分来开展实践活动,把所学的技术用在自家的种植、养殖项目上,并写出试验报告上交学校。带学生到种植、养殖、果林场、观光农业、立体农业示范点参观,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国家实行土地流转、林权制度改革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机械设备、高效农业组合模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在农村利用荒山、空地、田土、林地、水域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济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三)聘请社会科技指导员对学生进行现身教学。

把农村有名的种植能手、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聘请为社会科技辅导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实用技术教学和成才教育。用技术能手的技术专长、创业人才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创业的热情和感受创业的艰辛和快乐。

(四)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参加实践活动,利用假期到企业勤工俭学。利用学生所学的专长技术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利用农村的资源,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优质的原料。比如说辣椒加工厂,可以与中职学校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学生的优势,开展辣椒技术培训,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种植辣椒,生产无公害辣椒产品,企业包回收,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来源,又可以为企业建立优质的原料基地,也可以扩大辣椒加工厂在社会上的影响,对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及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五)开展技术竞赛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学技术、比技术的热潮。

开展科学养殖、种植,技术能手竞赛活动,评选养猪标兵、烤烟大王、西瓜大王、养牛状员、电焊标兵、机修能手等活动,对那些在种植、养殖上成本投入少、病虫害防治好、经济效益高的种植养殖大户,技术过硬的技术能手给予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把他们的种植、养殖经验,创业成才事例加以总结,在全社会加以推广,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我觉得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拓宽专业面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创业能力,教育新技术的运用,加强企校合作,发展现代学徒制度,发展全民技术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机会均等,加强和完善职业指导和咨询制度。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职业教育,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工商管理;基本职能;经济发展

一、引言

中国经济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经济中尤其是在社会整体资源的配置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政府管理部门也不是完全退出,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那么对于经济治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工商行政管理的发展由来已久,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然手段之一,是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监督对象以及监管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新时代更好的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说工商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对经济进行监管、为市场提供服务、促进经济环境良性发展的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从微观上来说,主要是指各级政府所属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本文希望能够对该问题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发掘,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次前期的准备。

二、工商行政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特别是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整个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更多的转变为服务发展、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以及消费维权等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保障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1.提供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十二五规划”更进一步强调市场的作用,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地位,国家更加放松了私营工商企业的管制,尤其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的提出,各级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开始对对大学生、下岗工人、专业退役军人、农民等创业群体给予诸多优惠政策。最典型的就是逐渐流行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机制,简化了办事流程,优化了办事效率。同时各地工商管理部门开始放松市场准入制度,放宽了出资方式、出资额度和出资时间,比如很多地方为了鼓励创业,开始实行注册公司零首付,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为经营者提供便利,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另外,对创业者实行税费减免。税收费用是初创公司必须承担的一项成本,为了减轻创业主体的负担,工商管理相关部门推行了税收费用减免的政策。湖北省就在2014年推出了对在校和毕业3年以内的大学生创业给予工商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除此之外,2016年还专门投入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予以补贴、以及提供创客孵化器等服务。

2.转变管理思路,提供优质市场服务

首先,为消费者提供维权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新时期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市场主体,为社会提供各式各样商品和服务,尤其是电商经济的发展,网络购物兴起,让消费者面临着各种不确定风险,比如不合格商品、不安全食品、售后不到位等问题突出,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来为消费者提供权益保障。其次,提供更好的商标和专利权的保护。随着双创政策的提出,各种新思维、新产品、新专利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这些内容是社会创新和进步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商标权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将直接关系到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经济秩序能否正常平稳运行。主管部门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保护,打击侵犯商标、专利等违法行为,让经营者的权益有保护,从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其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需要为社会提供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信息、资料,为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合同鉴证与合同争议提供相应的行政调解服务。当然作为掌握相应工商管理类信息的部门,也有责任为市场主体提供企业资质查询、企业信用查询和其他市场信息的披露的服务。

3.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方面作用巨大,虽然政府简政放权,不在进行过多的事前监管,但是同时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创新监管方式,强化协同监管,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等。从对企业微观活动的干预转向对市场主体行为、市场活动的监管,从传统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这将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更加有利于形成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要大力完善以信用等级、行业风险等为基础的行业分类监管体系。基于信用等级、行业风险等进行的行业分类监管,将使得整个监管体系更加精细、更加有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得对各行业的监管更加有效,针对性更强,继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另外,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打击、整治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惩治虚假违法广告、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违法行为,对于净化广告市场环境,规范市场主体的广告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益于形成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继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大局的稳定,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

三、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重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议题,这都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在市场上进行适当干预和介入,从中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落实监管职责,做好市场经济的“带头人”和“监管者”,真正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夏斌 单位:武汉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周燕.工商行政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J].企业导报,2014,7(54):29.

篇12

关键词: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1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为建设一条能够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既要继承传统农业中好的方式方法也要加强学习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快农业及相关技术的现代化进程,采取科学管理统筹发展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发展效率,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能够有效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同时可以促进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通过发展生态农业,那些单纯依靠啃食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可更新资源的增殖不断的得到重视,不可更新资源被有效保护利用,这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形态,它的形成发展能够使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相互促进并融合发展,既能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生态的健康循环和有效利用。

生态农业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生态效益。为生态农业的持续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又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保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多样化、营养化、安全可靠的生态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既是自然资源休养生息的需要,也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2 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国之基础、粮之根本,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

因此,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控制自然资源的功能退化,积极的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是必然选择。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来临,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可利用自然资源逐渐短缺,这种矛盾已经严重遏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转变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改变农业经济结构入手,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来调节生态环境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并建立有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健康的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人们对于健康的生态产品需求会持续增长。因此,我国农业市场的需求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提供可靠依据,调整农村经济扩大产业结构,发展由农业主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来适应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发展农业产业链,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

2.2 生态农业建设是为了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

科学的开发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合理的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并将2者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人类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另外,应适当的汲取传统农业发展的优势部分,并将其与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建立既有传统农业合理发展生态的模式又有现代农业经济高效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效合一”,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3 新阶段的农业发展对于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其总体思路、合理布局和关键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顺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必须着眼于我国国情,同时还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经济规模,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增效,农民增长增收3项工作,有效制止农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生态农业建设总体工作思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创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强化农业的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既要实现我国家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又要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要抓好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建立信息联动避免农产品过剩,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完善农村经济结构,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要保证农产品质量,解决好农产品污染问题,健全相关的法制规范,严格规范上市农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品牌意识和观念。

3 发展生态农业关键措施

3.1 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创建适应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机制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新型农业发展机制,能够将生态农业发展纳入合理的发展轨道,同时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保障。要做好以下工作:要从发展生态农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标准;建立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建设机制,加快制定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调动社会各成员参与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性;拟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法理依据。

3.2 全面的技术支持即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为了使生态农业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相关部门要召集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攻克研究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制定各种生态农业管理认证技术、产品认证体系、评价指标规范、物种改良、品种培育等技术,提供生产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

篇13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经济 ;劳动力再生产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素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在德国,企业界人士更是认同职业教育就是产品质量保证--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1 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实现。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另一方面,职业技术革新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的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的确,职业技术教育正好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即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2 职业技术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技术”,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是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职业技术学校(院)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 职业教育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恩格斯曾经提出并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即智育、德育、美育、技术教育、体育。这里提出的“技术教育”,就是要“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职业技术革新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因此最能有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描述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者熟练程度的总和。”这本身就包含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中。舒尔茨还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能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同样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4 职业技术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首先,职业技术教育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训练科学的生产技能,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发个体在职业方面的潜力。从而使个体获得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能促进个体在职业岗位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使劳动者提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并能使劳动力有更多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创新。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能塑造劳动者的政治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影响着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从而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第四,职业技术教育能通过塑造劳动者的现代人格,实现劳动力的现代化,从而使劳动力能认同现代企业文化,能与现代管理要求相一致。积极配合现代管理的施行,提高现代管理的效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4

关键词:区域经济 扩散效应 产业结构 资源优化 经济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脚步,高速公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越来越深的影响。高速公路事业发展迅速,与此相关的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日趋完善,对沿线经济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高速公路对沿线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高速公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正经济增长和资源、生态环境的负影响需要进行全面考察。

二、高速公路的重要性和优势特征

高速公路的特性是交通量较大、运输性能极高,和一般公路相比其对促进社会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对于这一重要服务能力,高速公路对行驶的车辆也有很高要求,主要表现在限速行驶、汽车专用、快慢车道分离行驶、分隔行驶、封闭管理、人车分流等特点。并且,为了保障高速公路车辆的交通安全行驶,它的设计标准水平起点要求也比一般公路高许多,除了交通规划完善、分隔明确、路标指引明确之外,交通控制管理设施和美化、绿化设施,道路划分标准以外还装备很多人性化服务设施,给行车人在旅途上创造舒适、心情愉悦等心灵上的美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人性化的保障。高速公路的人性化服务给运营优势提供了其充分的条件。主要体现为高速的行驶状态能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输能力,让汽车运输时间缩短、降低油耗和车损,将运输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并且较高的通行能力让高速公路的运输效率有显著提高。如高速公路双车道的最大通行能力大概是每昼夜8000辆车次,若是四车道通行量上升到每昼夜3万辆以上,是普通公路运输能力的将近15倍。此数据可充分的表明完善的建设高速公路对促进每项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尤其给拖挂运输、大型重载汽车运输、冷冻运输、集装箱运输等特殊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每项运输事业的良性经济循环。高速公路使用自动化电子监控体系完成了高度严密分流、分隔控制和对车型交通的限制,这样可以有效使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性提高,减少事故发生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并且运输时间短、运输效率高的高速公路对全社会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海运和空运相比高速公路运输拥有运输环节方便、转装便利、商品流通速度高等特点,不会发生挤压货品的现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商品流通速度加快,促进社会工业的进一步开发,让工业局格更加的合理、优化,使城乡合作加快深化、全面的带动了沿线的区域经济且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趋势发展,并且也让城市交通压力得到进一步缓解,拥挤的路况得到改善。

三、高速公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速公路被看作是一项可长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本身的发展可以推动扩大内需、投资、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社会民生、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速公路发展与建设所引发的影响总是是长远的、潜在的,不管是在建设期还是在运营期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发动机”。

1、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速公路在初期投资可能看不到收益,或者收益很少,但以长远目光来看它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是不能忽视略的。在建设初期建设平均每1公里的高速公路,大概就需要投资4000万元左右,假设,如果某地区提前建设了100公里的高速公路就意味着大约投入40亿元左右。这些还没有包含公路建设所引起的消费支出和服务业发展。高速公路是一种高回报率、低风险的朝阳产业和新兴行业,拥有很大的生产函数、拥有很强的扩散效应。 高速公路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融资方法,对加快经济发展、拉动投资具有很大作用。很好的使生产运输成本降低,在很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合理运用,完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沿线经济产业带的形成,给经济发展加入了强大的活力和生机。对资本的有效配置是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利于民生的领域,并且也给未来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对创造稳定的经济增长特别有利于。

2、高速公路带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沿线产业带的迅速发展

高速公路的大范围建设,让所有区域有了交流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在高速公路每个点位布局的范围在其沟通职能、高效运输促使下形成了广泛的区位优势,通过引进流通资金、高新技术、流动人口劳动力等方面生产要素的极度集中和逐渐扩散,形成了由点到面的区域经济辐射特点。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的纵向沟通能力又让这种辐射加快沿线发展,致使形成了在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形成了沿线产业带,让整个呈带状分布的区域经济效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沿线产值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扩张、依靠交通枢纽的外资引进和强化交流,企业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产值总量的迅速提高,深化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沿线中小城市、乡村的经济崛起、第三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城市发展进程的持续加速、各种经济空间的整合统一和协调发展,这些好的现象都表明高速公路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协调,让点位横向辐射、强势带动弱势、纵向拓展的高速公路经济交流形成了一种统一、全新、健康的发展行式。

3、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让产业结构朝着更高层次、更合理方向发展。所谓的更合理不仅是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呼应,产业结构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更高发展层次是指产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层次发展。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工业相对不发达。因为科技的发展农业逐渐机械化,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农村有很多的剩余劳动力等待解决一系列生活问题都显示产业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结构优化任务一定要解决。

4、扩大生产、刺激消费

经济发展拥有比经济增长广泛得多的内涵。经济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主体或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不仅是物质实现,还是一种精神状态,与社会、经济和制度过程中的一些综合在一起,让社会获得美好生活的方法。经济发展不止包含生产的提高,还包括摆脱落后、贫穷、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首要关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长远目标,经济发展还是短期能够实现的目标。促使经济增长有三架马车即是出口、投资、消费。

5、增加就业

目前数量最为庞大的劳动群体农民工,对社会的稳定有着很大的影响。调查表明,农民工群体多数存在工劳动关系不标准、资待遇不好、社会保障缺乏、居住条件不好等问题,对于失业、伤病的承受能力更加薄弱,长期来看还面临沉重的养老、子女教育等压力。工程建设可以让大量的沿线农民工就业,这些岗位让很多在珠三角失业的农民工看到了生存希望,给那些不想到处奔波的农民工提供了在家乡工作的机会。而且工程建设配额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这些技术给他们以后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6、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会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高速公路的发展推动了沿线经济的增长,便利的交通条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向外转移的条件;有利于农民走出乡村,把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粮食和土特产品销售出去,还可购买质量更好、价格更为低廉的原材料、生活用品,得到更高的利润,降低消费成本;有助于农民及时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和经营项目;有利于形成更多小城镇繁荣发展的局面,中小城镇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可快速提高。

四、结束语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建设进程中,包含征用土地给居民增加的收入、拆迁给建筑工人提供经济来源和建设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采购和建设队伍的工资收入;在投入使用过程中,推动沿线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沿线地区之间的经济整合,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间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提高沿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