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二政治哲学范文

高二政治哲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二政治哲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二政治哲学

篇1

【关键词】 D二聚体;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MODS;肝损害;血小板下降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病因及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1]。目前在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上仍缺少较为可靠的方法。虽然APACHEII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重症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有的一些病理性变化却没有在APACHEII体现, 如肝功能损害, 血小板减少等[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由于小动脉的痉挛, 造成管腔狭窄, 周围阻力增大, 血管内皮的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影响机体凝血和纤溶活性[3], 因此内皮细胞的损害及凝血功能的紊乱与妊高症的病情演变及严重程度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功能及内皮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而D二聚体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是尚不明确的, 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与APACHEII评分、器官功能障碍、住院时间等指标的相关关系, 为临床治疗重症妊娠高血压患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2008年01月至2012年05月ICU患者, 纳入其中符合重度妊高症诊断患者60例。纳入标准: ⑴符合高等医学教材(妇产科学第六版)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诊断标准[4];(2)检查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排除标准:(1)年龄

1. 2 研究方法

收集资料

1)记录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孕周、住ICU时间、手术史、APACHE II评分、GCS评分。

2)记录产前一天临床特征同时记录其他一些常规临床指标:血常规、肝肾功、D二聚体、血气指标。

3)诊断标准:器官功能障碍的定义参照SOFA评分大于等于2分为标准, MODS的定义为2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结果用中位数表示。所有计量资料用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连续变量的比较应用U-test。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son检验, P

2 结果

2. 1 在60例患者中, 中位年龄29岁(25~41岁), 中位孕周36周(28~38周)。

2. 2 器官功能障碍情况 全组患者中23例(38.3%)出现凝血功能紊乱(PLT33 μmol/L), 16例(26.7%)出现呼吸功能障碍(PaO2/FiO2≤300), 6例(13.3%)出现神经功能紊乱(GCS171 μmol/L), 及3例(5%)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表1)。60例患者中, 13例(21.7%)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器官功能异常, 诊断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2. 3 器官功能障碍与器官功能正常患者间D-D水平差异比较 凝血功能、肝、脑、肺、肾功能等单一器官功能异常患者与器官功能正常患者比较, D-D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4 D-D水平与APACHE评分的相关性 本研究60例患者中位APACHE II 评分10分(5~25分)。D-D水平与APACHE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

3 讨论

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其水平高低反映继发纤溶活性的强度, 可作为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D二聚体已经被证实对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诊断及预测有非常大的价值[5、6], 而某些研究[7, 8]表明正常孕妇和妊高征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非孕妇女,而妊高征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更为明显,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妊高征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胎盘缺血等变化,激活了继发性纤溶系统,使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尽管对妊高征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研究较多,但其对妊高征的病情危重程度的预测研究较少。尽管国内外相关资料(apache)表明APACHEⅡ 评分系统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的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但目前有关资料不多, 在评估中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其他的研究也反映APACHEⅡ过高地评估产科危重患者的死亡风险[9-12], 同时对于病理产科, 包括妊高症患者特有的一些病理性改变, 包括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没有体现。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D二聚体与APACHE II的相关性, 及与各脏器损害, MODS的相关性, 与来探讨D二聚体在评估重度妊高症患者病情程度的价值。本组资料显示D二聚体不仅与APACHEII有较好的相关性(P

迄今为止终止妊娠仍然是主要的处理措施之一。但临床上缺乏对重度妊高征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的准确评估, 盲目终止妊娠, 不适宜的器官支持治疗, 下级医院缺乏对患者病情的系统评估而耽误转院治疗等, 使母亲和胎儿承受风险。本组资料显示随着D二聚体的增高, 妊高征患者MODS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D二聚体>5.5ug/ml, 发生MODS的概率大增, 故D二聚体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终止妊娠, 进行器官支持治疗及下级医院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参考。

总之, 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D二聚体对于重度妊高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而且D二聚体的监测方便, 可重复性, 价格便宜, 容易在临床中推广。但我们的研究有存在样本量较小, 只能使用非参数检验, 这可能导致统计效力降低并给结论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需要一个更大型的多中心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慧姝, 张红霞. 子痫前期的病因学新进展.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23):2705-2706.

[2] 张红霞, 刘慧姝, 陈敦金. APACHEⅡ评分系统在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272-274.

[3] 史红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及D二聚体56例分析.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2, 5(1): 44-46.

[4] 乐杰. 妇产科学. 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97-100.

[5] Wells PS, Anderson DR, Rodger M, et al. Evaluation of D-dimer in the diagnosis of suspected deep-vein thrombosis. N Engl J Med, 2003,349(13):1227-1235.

[6] Van Belle A, Buller HR, Huisman MV, et al. Effectiveness of managing suspected pulmonary embolism using an algorithm combining clinical probability, D-dimer testing,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JAMA, 2006,295(2):172-179.

[7] 郑磊,王前,孙德华,等.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6):356-358.

[8] 侍庆,陈晨,王学锋,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的意义.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 39(11): 733-736

[9] Bhagwanjee S, Paruk F, Moodley J, et al. Intensive care uni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rom eclampsia: an evaluation of 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score and the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Crit Care Med, 2000, 28(1):120-124.

[10] Lapinsky S E, Hallett D, Collop N, et al. Evaluation of standard and modified severity of illness scores in the obstetric patient.J Crit Care, 2010, 22(10):1-7.

篇2

【关键词】 脐动脉收缩舒张比值;彩色多普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Abst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onitoring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 and predicting the condition of fetal in perinatal period by measuring fatal blood flow velocity kinetic indices of fetal umbilical artery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Methods: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fetal umbilical artery in 126 PIH and 50 normal controls was measured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nd systolic/diastolic(S/D) and pulsitive index(PI) were examined.Results: the S/D and PI in PI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S/D and PI in those with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UG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ose without IUGR.at the same time S/D in perinatal period feta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one.Conclusion: S/D and PI in PIH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group.So to study the fetal umbilical artery blood flow is very important in evaluating placenta and in calculating foetus.

Key words The ratio of umbilical artery systole to diastole;Color doppler flow image;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妊娠期高血压是导致围产儿预后差、围产儿疾病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主要以对症治疗和终止妊娠为主,这常常导致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临床疗效差,增加围产儿风险。本文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126例妊高征孕妇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加以分析,探讨脐动脉血流参数在了解胎盘功能以及预测围产儿预后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03年9月至2006年10月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126例妊高征(PIN)孕妇为观察对象,其中伴有宫内发育迟缓(IUGR)者40例,不伴有IUGR者86例。随机抽取50例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正常孕妇做对照组。妊高征孕妇年龄23~39岁,平均28.6岁,孕周32~42周,平均38周;对照组孕妇年龄21~36岁,平均26.9岁,孕周32~41周,平均36.4周。两组年龄、孕周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检查距分娩日期3周时进行,每周一次,取平均值,并将126例妊高征者分成2组,S/D<3者80例为A组,S/D≥3者46例为B组。

1.2 研究方法 采用GE公司Vivid 7超声仪,对胎儿脐血流进行检测,探头频率3.5MHz,取样容积小于2mm,取样线与血管走行之间的夹角小于60°,在获得连续5个以上满意血流频谱时冻结图像,测得胎儿脐动脉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S/D和搏动指数(PI)。

1.3 诊断标准 妊高征(PIH)、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标准见周永昌主编的《超声医学》[1]。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t检验、χ2检验以及确切概率法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三组间脐动脉血流参数的比较 伴有IUGR和不伴有IUGR的PIH组S/D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PIH不伴有IUGR与PIH伴有IUGR以及对照组脐动脉血流S/D、PI参数的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

2.2 PIH组S/D值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 常见的围产儿不良预后疾患IUGR、胎儿宫内窘迫、Apgar≤7分和低体重儿等S/D值,A、B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PIH组S/D值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略)

*与A组比较P

3 讨论

正常妊娠时,随着胚胎的发育,胎盘绒毛分支及其内三级绒毛小动脉的数量和管径均增大,血流灌注增加[2],脐动脉血流舒张末期流速增加更快,故S/D逐渐下降,对照组在32周以后,S/D值为2.21±0.31就说明了这一点。而PIN时,尤其重度PIN时,滋养细胞和胚胎的种植较浅,子宫肌层和蜕膜其它部分血管都发生急性动脉硬化,组织学可见绒毛毛细血管周围大量蛋白沉积,局灶性绒毛坏死、梗塞且有胎盘绒毛小动脉痉挛、水肿等,因而使其管腔直径缩小到正常妊娠时的一半,胎盘循环阻抗极度增高,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急剧减慢、停滞甚至返流时,S/D升高,有的为无限大,这必然使胎盘供血不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出现IUGR。PIN组中,随着妊高征升级,S/D逐渐增大,妊高征与对照组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正常妊娠时,随着孕周增加,三级绒毛及其中细小动脉数也逐渐增多,胎盘血管阻抗降低,S/D和PI值也随之下降[3],文献报道,脐血流增加或减少更多地依赖胎盘血管阻抗大小[4],绒毛小动脉是阻抗的来源,当绒毛小动脉管径有微小改变时,循环阻抗即有明显增大,同时血流灌注量大大减少,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围产儿预后不良。妊高征时由于胎盘绒毛血管痉挛、水肿、血管狭窄,阻力增大,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减少,胎盘功能减低,从而导致IUGR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5],同时妊高征时血液浓缩,导致微循环障碍,使胎盘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出现局部出血、坏死、梗塞使胎盘循环障碍[6],胎儿脐血流阻力升高,因此妊高征时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7]。本组研究表明PIH组的S/D、PI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超声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1-825.

[2] 严英榴,杨秀雄.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

[3] 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78-83.

[4] 陆国辉,陈天健,黄尚志.产前诊断及其在国内应用的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1):1-4.

[5] 司艳梅,王树玉.产前诊断技术及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4):9-11.

[6] 沈艳辉,李竹,季成叶.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0,3(2):77-79.

[7] 孙伟杰,杨慧霞.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产科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4):210-212.

篇3

关键词:辛伐他汀;美托洛尔;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

积极降脂对预防冠心病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以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同时能够预防冠心病[1]。但随时间延长,部分患者依旧会演变为冠心病,鉴于对该疾病威胁性的认识,此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案转变为控制冠心病,稳定心脏功能,因此临床多推荐应用美托洛尔作为主要治疗药物,但该药物可加重血脂紊乱[2]。现阶段部分研究指出,在冠心病阶段,同时行血脂控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率,且他汀类药物同时具备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因此推荐联合应用此类药物[3]。但临床研究较少,尚不足以满足循证需求,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辛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冠心病患者的降血脂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共108例,均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开展疾病治疗,以抛硬币随机法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32:22,年龄范围(22~64)岁,平均(59.2±2.8)岁,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病程(2~21)年,平均(13.2±2.1)年,体重指数(33.2±1.1)kg/m2;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34:20,年龄范围(20~63)岁,平均(58.2±2.1)岁,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病程(2~23)年,平均(14.0±1.9)年,体重指数(32.9±0.9)kg/m2。组间一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充分。

1.2 纳入标准年龄

1.3 排除标准半年内有致命性心脏疾病史;严重脑疾病史患者;合并其它可能干扰研究的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等;相关药物过敏者。

1.4给药方案所有患者先行2周饮食控制,结束后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山西宝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114,10mg/片),晚间顿服,一次10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018,50mg/片),晚间顿服,一次50mg,持续2周后血压控制不理想者,晨间加服50mg。所有患者持续治疗8周。治疗期间不得随意更改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合并其它疾病者同步在不影响脂质代谢的前提下控制疾病。

1.5 统计项目①治疗前后禁食12h,采集肘静脉血,以氧化酶法测定TC及Apo-B;以直接测定法测定HDL-C、LDL-C;②行常规血压、心率及血肌酐检测。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数据,计量资料按(±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降血脂效果对比

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TC、LDL-C和Apo-B水平,同时可有效提升HDL-C水平;对照组血脂紊乱则有显著加剧:TC、LDL-C和Apo-B水平显著性上升。上述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表1 降血脂效果对比(±s)

注:*表示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2.2 安全性指标变化对比

两组SBP、DBP、HR均有显著性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甚,且疗后对照组Cr水平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表2 安全性指标变化对比(±s)

注:*表示与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共6例不良反应患者:3例心律失常;3例CPK轻度升高。对照组共17例不良反应患者:12例心律失常;5例CPK轻度升高。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6.684,P

3 讨论

既往大量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可最终至冠心病,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6],一旦发展至该阶段,临床往往以美托洛尔缓释片作为一线药物治疗患者。其属于一类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稳定血压,降低患者心脏负荷,从而达到稳定心脏功能的目标。

但此类药物亦有可能提升患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之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有研究指出这可能是因为此类药物可减少骨骼肌血流量、增强胰岛素抵抗、升高患者血糖有关[7],在本例的研究中,对照组经过8周治疗,其血脂紊乱程度更甚,可证实该理论。而血脂紊乱又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加剧患者冠心病进程,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患者预后。

基于此,部分研究指出,可以辛伐他汀作为辅助药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冠心病。其理论基础在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纠正血脂紊乱,还可进一步保护患者血管内皮,从而降低冠心病对患者的威胁。本例的研究亦可证实该理论的准确性,观察组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后,TC、HDL-C、LDL-C和Apo-B含量变化至(4.96±0.58)mmol/L、(1.88±0.28)mmol/L、(2.69±0.65)mmol/L和(1.38±0.31)mg/dL,血脂紊乱得到了有效纠正。

另外,从安全性角度看,单用美托洛尔对心率的降低明显,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本例对照组出现12例心率失常,即是有效证据,联用辛伐他汀,则可有效降低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美托洛尔的安全性。

总之,本例的研究能够证实,美托洛尔缓释片虽属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冠心病患者的一线救治药物,但其可能导致患者血脂紊乱加剧,引发严重问题,因此宜联用辛伐他汀,在稳定血脂的同时,提升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安全性,进一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素敏,王广,曾辉等.他汀对未合并冠心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36):7-9.

[2]崔国强,陈延军.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2011,06(7):775-777.

[3]张勤斌.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4,(4):539-540.

[4]李荣华.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603-2604.

[5]李麟,王永莉,曹佳宁等.不同他汀类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2):1302-1304.

篇4

一、学生知识基础现状分析:

通过提问了解到部分学生对课本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的较好,有少数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高,但绝大部分学生对课本非常生疏,基础知识较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差。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1、完成高三全一册的教学任务、复习高一上下册和高二的上策;

2、通过政治常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国家、民主、政党、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政治思维素质。

3、通过高一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说明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4、使学生能够在首轮复习中打实双基,一步到位,较熟练地掌握好课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答题的技巧,初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继续完善发展上学期愉快教学方法,充实新的内容,以点带面,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

2、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与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采用各种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更多的讨论,鼓励学生勇于探讨,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精讲巧练,培养能力。

5、精选习题,适量布置作业,既要照顾大多数,又要使尖子生吃的饱,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6、认真批改作业,全面掌握教学质量,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培优扶差。

7、每教完一部分内容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检测,并认真进行教与学的分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章节过关。

8、加强现代教学手段与政治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

(一)教学难点:

1、针对高三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实现知识、能力、思想素质的三统一 ,把其中的理论观点和理论知识与我国当前的政治生活和学生的思想结合。

2、根据经济常识的学科特点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具体教学内容和课后理解测试以及社会现实的结合。

3、哲学上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重点:

1、政治常识第1、2、3、5课,尤其是第3第5课。

2、经济常识复习,细、全、熟,夯实基础。

3、哲学常识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

五、教学进度表

1、 9.1—4               政治常识第三课

2、 9.5—9.11            复习、高三第一次月考

3、 9.12—9.18           政治常识第四课

4、 9.19—9.25           政治常识第四、五课

5、 9.26—10.2           政治常识第五课

6、 10.3—10.10          复习经济常识第一课   

7、 10.11—10.16         复习、高三第二次月考

8、 10.17—10.23         复习经济常识第二课

9、 10.24—10.30         复习经济常识第三课

10、 10.31—11.6         复习经济常识第四课

11、 11.7—11.13         复习经济常识第五课

12、 11.14—11.20        复习、高三第三次月考

13、 11.21—11.27        复习经济常识第六课

14、 11.28—12.4         复习经济常识第七课

15、 12.5—12.11         复习经济常识第八课

16、 12.12—12.18        高二哲学常识一课

17、 12.19—12.25        复习、高三第四次月考

18、 12.26—1.8          高二哲学常识第二课

19、 1.9—1.15           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  

20、 1.16—1.22          期终复习

篇5

关键词:心理疏导;生活与哲学;社会阅历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其实质在于尊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一味的、高高在上的训诫式的工作方法,通过贴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实际,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诉求,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高中思想教育工作中,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了解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引导他们摆正认知,实现良好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机制,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充分挖掘生活与哲学教学资源,渗透心理疏导,引导高中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群体共性,将心理疏导目标融入教学目标

心理疏导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明确目标。教师只有找准学生群体的共性需求,将这种需求融入教学目标,才能让心理疏导真正发挥作用。生活与哲学面对的是高二学生群体。没有高一的新鲜也没有高三的紧迫,他们能够较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节奏,不会因为成绩引起情绪的剧烈波动。但也正因如此,学校、家长给予的关注也相对较少;加之高二文理科分班,让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莫名焦虑和孤独感,分班带来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困扰着他们。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挖掘心理冲突的根源,学会管理情绪,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二、巧设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挖掘冲突根源,实现情绪宣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这一知识点也最为抽象,难理解。在处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在课堂做了一个互动环节――我和我的对话。用PPT投影“过去的一年,我 ,因为 ;现在,我 ,因为 ”。请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横线上相应地填入表达情感的形容词和原因,并请大家写好后客观真诚地向一位同学(可自选)倾诉。最后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写一封信给进入高三的自己。

很明显,在这里的情感表达是意识的表现,而且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则是客观的物质表现,物质决定了意识。这个互动环节的设计,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挖掘无故低落、烦躁背后的真实因素,正视心理冲突的根源。在与人倾诉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情绪的宣泄,减轻心理压力也能拉近双方关系,加深进一步的了解。最后的课后作业,更是启发了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鼓励进入高三之后的自己,实现自我状态的调整。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与换位思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这一课的处理上,借助社会上热议的青年与老年人让座之争的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后,启发学生: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矛盾是哲学矛盾的具体体现,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必然的,在我们体验到矛盾斗争性带来的困扰时,也要提醒自己矛盾具有同一性。何不创造条件,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呢?

很明显,宿舍、班级人际关系冲突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借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解决冲突的时候可以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对立面的观点去看问题,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和谐人际关系。

三、丰富社会阅历,优化语言艺术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用语言的艺术、语速的节奏、语气的轻重缓急表达不同的情感,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坦诚地剖析自己的内心需求,挖掘冲突根源,实现自我心理调适。所以,教师应当尽量优化语言表达,丰富社会阅历,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调整语言表达,语音、语调和语速。只有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才能真正地敞开心扉开展互动,心理疏导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心理疏导是我国明确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得很多,但是以它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并不算多。心理疏导对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渗透心理疏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

篇6

关键词:高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主题的紧密结合,明确指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以下,笔者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就高二年级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这一先进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在含义

所谓“生活化”教学,即是指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意识地将具体的教学内容置之于学生所熟悉、所了解的真实生活背景之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在于为学生营造一个他们所倍感亲切的学习氛围与环境,以此最大限度地诱发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浓厚兴趣以及强烈愿望,真正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一教学目的。

二、高二思想政治践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特征,特别是哲学部分,历来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我个人认为,其原因在于教师单纯对概念或者原理做简单的解释,致使其讲解过程脱离了学生现实生活背景。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些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放置于同学生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真实背景之中。例如,在教学“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这节内容时,我就为学生列举了如下的例子:我们班级里有很多学生,大家有相同的老师、相同的班级环境,接受的教育也相同,可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进步很快,有的则进步较慢呢?

这其中,相同的老师、相同的班级环境以及相同的教育水平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作用于自身的外部原因,它们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能随意忽视。试想,假设没有了这些外因,学生又谈何接受到正常水平的教育,又谈何取得进步与发展呢?但,导致学生个体学习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方式方法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等这些内在的原因。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性原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非根本性原因,是第二位原因;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不在于教师是否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全都事无巨细地灌输给了学生,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能对这些学来的知识进行灵活的操作与实践运用。

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践行则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这一要求的更好贯彻与实现。如,在学习“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这节内容时,我从高中阶段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向他们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文化现象:

利用星座、扑克牌等在电脑上算命;

婚事、丧事讲排场、大操大办,挥霍性消费;

……

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他们本身对此有就有着独特的看法,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这一教学内容巧妙寓于这些现象之中既能帮助学生加深认识,明确优秀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区别及相关影响;除此之外,更能让他们懂得一个重要道理:在众多文化之中,只有提高自身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水平,才能避免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

我们高二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将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原理融入高中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背景之中,这既有利于真正构建起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更有利于全面落实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不少同学反映,高二政治是一个很枯燥、很难记的学科。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政治也是很好学、很有趣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政治学科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学科解题方法(经济常识)一、是什么

1、图表题(说明经济现象):①概括材料(表头、表格横比和纵比、附注、关系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联系);

②得出结论(问题所在+时政热点)。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学原理(要点+内容)+联系材料。

二、为什么

1、一般型:地位、作用、意义、现状(概括材料)。

2、意义型:两个角度(国内国际);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人民劳动者和消费者)

(1)国家

A、国内经济:有利于①社义根本任务、社义本质,社义生产目的;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⑤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⑥具体的时政意义(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社义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

B、对外经济:

a、本国:有利于①对外贸易的四个作用;②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④促进对外贸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⑤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b、世界:有利于①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②互通有无、调济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③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c、区域合作交流方面:有利于①优势互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②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③巩固和扩大合作区域内的市场,增强区域合作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④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等等

(2)人民:有利于①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②调动劳动积极性、主动性;③增强意识(市场和竞争等),树立正确的观念(消费观等);④维护合法权益(生命财产安全)。

(3)企业:

(1)国内:有利于①提高市场竞争力,争夺占有市场;②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④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获得更多利润和收益;⑤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对外:有利于①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提高国际竞争力与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三、怎么办(国家、企业、个人)

(1)国家

A、生产领域:①解放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②市场经济的两只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③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④经济手段(财政/货币/消费/对外政策);⑤改革和完善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原则、社会保障制度);⑥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⑦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⑧时政举措(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分配领域:①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②坚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③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⑤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⑥在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C、交换和消费领域:①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③大力发展经济,优化家庭消费结构,提高人民消费水平。④倡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科学、文明消费。⑤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

D、对外经济领域:①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②加强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开展双边贸易,反对不等价交换,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⑤运用关税等经济手段,加强对外贸易调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⑥熟悉和运用世贸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2)企业

①价值规律作用的三个要求:a、树立市场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b、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经营者的素质;c、提高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②提高经济效益的四点:a、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b、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c、企业生产要面向市场,生产优质、适销对路的产品,并注意研制开发新产品;d、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

③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展正当竞争的五点:a、企业要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b、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树立品牌意识,创立名牌产品;c、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d、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e、自觉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a、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b、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d、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人民

A、劳动者: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权利)。②参加劳动培训,提高职业技能。③遵守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④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创业。

B、消费者: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消费;树立节约和环保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②增强权利意识,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权利)。③增强法制观念,学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权(维权途径)。④提高自身素质,履行义务,遵守社会公德。

四、谈认识(看法)

①是什么:现象的性质;②为什么:a.原理/内容分析;b.正面意义/反面危害及实质;③怎么办:举措(书上+材料)

政治学科解题方法(哲学常识)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

二、注意答题范围:

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三、注意答题角度

1、是什么:

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

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

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4、谈认识、谈看法(辨析题):①下判断(正确、错误和不科学);

②正确的部分要论证(运用正确的哲学道理);③错误的部分要纠正(a、摆出正确的道理内容;b、指出错误的实质及危害);④总结一个正确的结论。

政治学科解题方法(政治常识)(关键是分清主体和客体,答题思路:原理依据+联系材料+现实意义+客体)

1、是什么:原理依据+分析材料

2、为什么:①国家机关(政府):a.国家性质;

b.职能+原则;c.宗旨(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d.现实意义: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义和谐社会。

②党:a.性质和宗旨;b.地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c.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体联系);d、现实意义(,构建社义和谐社会;密切党同人民联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执政地位)

③国家:a.性质;b.义务(职能):维护人民的权益;c.原则。

④人民:a.关系(和谐、统一);b.地位、权利与义务;c.原则。

3、怎么办

①按国家机关: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相关法律)、行政机关(职能+原则+指导思想)、司法机关。

②党:a.地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b.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c.指导思想。

③国家:义务(职能)+原则;④人民:义务+原则。

4、国际问题

①分析国际形势: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霸、强、国际新秩序);国际竞争实质;世界格局;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易忽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我国的对外政策和职能。

②我国对外活动:对外政策和对外职能+国际背景+意义

a.对外政策(名称、决定因素、基本内容);b.对外职能;c.对我国和世界的意义(现实意义: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5、政治意义

①现实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义和谐社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对内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荣誉。

③对外职能:

a、我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维护国家主权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世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促进世界多化趋势,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篇8

关键词:高三政治教学;变形训练;模式

一、高三政治教学进行变式训练的重要性

教师经常接触变式训练,但一般只限于理论上,若要以实际为基础,将理论上的变式训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于政治教师而言,却存在着一些难度,在此,本人以四个方面浅述高三政治教学进行变式训练的重要性。

1.变式训练能够活化知识,稳固基础

在高三政治教学中,学生要想提高政治成绩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如此虽然对于政治试卷中的一些题目有用,但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将政治课本上的东西照搬在试卷上。学生要想提高政治成绩,必须深入对政治知识点的理解。而变式训练应用中,采用材料不变变选项或者选项不变变材料的答题方式让学生理解,这对于学生政治基础知识的内化与落实均起着重要作用。

2.变式训练能突出主体,诱发兴趣

对于高一高二所学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于这门科目乐意去学还是有很大可能的。但到了以复习为主的高三,政治课就显得寡淡、枯燥无味了。高三的政治课都是以高考而服务,每天学生政治课堂上都是不断地做笔记、背知识点、做试卷等巩固政治基础。故而,学生普遍在课堂上难以打起精神,出现厌学等情绪。而教师所设计的变式训练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做变式训练的过程中,既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又可以自主探究问题,还能够与同学、老师一起解决题目。在这种积极的变式训练的氛围之中,既提高了学生对政治复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3.变式训练能够摆脱题海,提升学习效率

“题海战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高三政治教学亦是存在着这些现状。教师为了巩固学生的政治基础,使学生掌握重难点,大部分选择的都是让学生不断地做题。如此往往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曾经做过的题仍会做错,同样的题目仍是无法下手。故而,教师若能采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灵活转换问题,达到举一反三地学习目的,便可让学生触类旁通,突破题海战术的限制,从而提高高三政治的复习效率。

二、高三政治教学进行变式训练的几种模式

高三政治的变式训练需要不同的模式,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巩固政治基础。例如,上一问是《文化生活》谈发展,下一问则是《生活与哲学》谈措施。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的训练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可取性。

1.同模异角

我们在高一、高二学习的政治课本都可以运用在变式训练的一道题上,设计同一个材料、同一个背景的模式下,设置不同角度问题,以此开展变式训练。例如,设计一个关于《文化生活》模块,但要从经济、哲学、政治等方面提出问题。如此,让变式训练的题目不仅仅是在考一个知识点,而是把四个学期所学的政治模块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通过一道题就复习了高中的知识重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异模同角

这样的变式训练是设计问题中,将不同模块的背景设置一样的问题,如此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模块的迁移能力。例如,设计一个相同的材料,再通过《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同角度提问。这样不仅从思考角度还是答题组织都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的答题技巧。

3.同材异型

在相同的背景、材料下,从不同或相同知识范围设置不同题型的设问。这样的变式训练深化了课本上的内容,大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设计在相同材料上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设置问题,学生经过不同题型的训练,对不同类型的答题技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变式训练的模式绝不止这几个方面,它的模式是可以千变万化的,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而变式训练之于高三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促进了高三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解放了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负担,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政治,向高考又迈进了一步。故而,变式训练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是有益的、科学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学法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高中这一阶段与中小学阶段相比,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安排的课程都比之前增加不少。高中政治中的哲学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哲学的讲解,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导学法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做好备课

哲学的学习是放在学生的高二阶段,这时候已经分好文理科,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政治的学习。高中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哲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树立整体概念。首先,教师不能以一章一章的形式进行备课,而是要从整册教材出发,了解它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教学进度的设计。其次,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安排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发展。

二、把握重点

高中哲学课不仅知识内容多,而且知识的难度系数也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知识梳理,找准知识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对教材各章节作全面而又具体的分析,使得高中哲学课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小组合作

用辩证思维去指导学生学哲学,让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其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就是随机地把五六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进行合理分工,一个集体肯定会存在有些人要好,有些人之间关系冷淡,通过随机性进行小组分配,这样可以避免小团体的出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完任务后可以宣布通过竞赛形式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

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10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实践及其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实践的概念,即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理解:比较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它们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运用:依据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

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使学生养成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1)通过实践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的科学实践观。

(2)结合实践第一个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联系实践第二个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这是实践的第二个特征,它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改变,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什么东西绝不会具有的,只有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所以说,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分析好这个特征,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践的含义。

教学难点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强调客观性、物质性,第二个特征强调有意识有目的的主观性,学生学习中容易形成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

投影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排

[复习提问]

师:1.什么是理想?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学习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是现实的发展方向。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不是今天的现实,而是明天的现实。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特别需要艰苦奋斗。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

[导入新课]

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师:什么是实践?为什么要投身社会实践?怎样才能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八课。

[讲授新课]

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一下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阅读后,教师用投影仪或幻灯出示第八课知识框架结构)

(放投影)

这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一节 实践及其作用(板书)

一、实践的特征(板书)

引言中河北农大的师生们为什么要开展走“太行山道路”的活动,这个活动从哲学的角度说叫什么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知识分子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有所作为。这个活动从哲学角度说叫实践。(紧接着提问并板书)

1.什么是实践?(板书)

师:对实践的观点历史上唯物主义与哲学有什么不同?

(1)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关于实践含义的观点(板书)

(放投影)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荀子•儒效》)

师:如何理解?(学生回答)历史上许多唯物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还指出了实践或与实践相近的概念。如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履等。但始终没有对实践作出解释。

(放投影)课件展示若干命题,进行判断分析:

①实践是人们的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

②实践是应付环境的本能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实践就是认识,认识就是实践。

⑤实践就是履行诺言的行为。

⑥实践就是经商赚钱的活动。

⑦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

⑧实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释题:

①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有的是实践活动,有的就不是实践活动。例如,植树种花与观赏花木,都是人的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然而,前者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实践活动,而后者是认识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

②把实践看成是动物的本能活动,混淆了两者的本质区别。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④把实践与认识混为一谈,划上等号,显然是错误的。

⑤履行诺言的行为,有的是实践,有的不是实践活动。

⑥经商活动只是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形式。

⑦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包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⑧把实践看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缩小了实践概念的外延,连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都未包括在内。

师生交流,共同导出什么是实践?并说明为什么?教师必须紧扣实践含义的两个方面来说明。

(2)哲学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板书)(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哲学第一次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认为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具体内容如下:

①“人们”——实践的主体(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改造客观世界”——实践的对象(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以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对象,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③“活动”——实践的性质(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以“盖房子”为例,作为一种实践,盖房子不能等同于房子本身(当然也不等同于设计方案),它是把设计方案变为“房子”的过程。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教师补充分析)掌握实践概念必须注意:

不能扩大其外延。如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社会的活动。”

不能缩小其外延。如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实践”,我们必须分析实践的基本特征。

2.实践的基本特征(板书)

人类产生以后,整个世界就分为两大领域:物质世界(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主观世界)。人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但人脑怎样反映物质、物质如何“进入”到人脑中形成意识,则离不开沟通这两大领域的“桥梁”——实践。

正因为实践所处的这一特殊地位,使它具备了以下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板书)

这是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阅读教材)(联系自己的实践活动、理解主体、对象、手段)。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其他物质形态一样,也是客观实在的,人总是处于客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智力和体力是在社会发展中客观形成的。它的状况归根到底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所以,实践主体是客观的。

然而实践总是有一定的客观对象,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竟什么是实践的对象呢?

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生产活动的对象是自然界,其中既有自然物,又有人工制成品。改造社会活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可见,实践的对象就是自然界和社会,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性的东西。在自然界和社会的万事万物中,究竟哪些事物能够成为人们当时、当地的实践对象?归根到底不是由人们意识所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决定的。

实践的物质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人们进行实践活动不仅需要发挥其体力和智力的作用,而且只有使用某种物质手段,才能把自身的体力和智力作用于实践对象,以达到实践的目的,实践越发展,越需要物质手段这个基本要素。构成实践手段的材料是物质的东西;制造实践手段不能随心所欲。它们都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可见,实践的手段也是客观的。

总之,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坚持实践的客观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板书)

师问:人改造自然界和动物适应自然界的活动有什么异同?举例说明(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虽然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但它与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因为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动物,人在行动之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动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们在实践中变革客观事物,就是把原有的东西改造为新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改造社会的实践,就是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社会关系。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就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这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二者是统一的,这个关系实质是实践中主客观的关系。(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二者互相渗透。因为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以客观性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们的意识符合客观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投影或多媒体展示文字)

A.“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B.“劳动终结时取得的成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

可见,人类从远古开始就从事的实践活动,都是按人的目的、意识、想法去改造客观世界,以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能动性”这个特点,某种活动和行为即使改变了客观世界,也不能被称为实践。所以,这一特征是最能体现实践本质的特征。

(教师总结)以上两个基本特征是统一和相互渗透的。由于实践所处的特殊地位——是联系客观事物同主观认识的“桥梁”,因此它同时兼有客观性和能动性两个特征。其中“客观性”使其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能动性”使其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如果就实践的自身性质而言,它还具有第三个特征。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板书)

旧唯物主义哲学中,有的哲学家把实践看做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哲学认为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中进行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才能进行的活动,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实践的历史性”是指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范围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投影展示)

A.农业生产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变化:刀耕火种——青铜工具,铁制、木制农具(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化;

B.通信工具和手段的变化:古代的烽火传信和驿书——传统的邮递马车——现代的电话、电报——当代的互联网;

C.建筑方法的变化:中国古代堆土砌塔——现代重型建筑机械。

时代的发展变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注入新的内容。过去自力更生搞建设,在当今时代已远远不够。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各国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我国同样不能例外。这同样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

附:重难点分析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是学习的重点。

从全框的内容看,一个是讲了实践的含义,一个是讲了实践的特征。课本中仅对实践的含义略作解释,只有进一步理解实践的几个特征,特别是这个根本特征,才能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

从三个特征与实践的相关性来说,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不是实践单独具有,自然界、人类社会、规律、运动等都具有这一特征。当然,实践这一特征的具体内容,即构成实践的要素则是“特别”的,因而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同样,第三个特征,实践的社会性、历史性也不是实践所独有。因而最能体现实践本质的特征,只能是第二个特征: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创造出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

[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与第二个特征的关系]是难点。

实践的客观性、物质性与实践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是一致的。这两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实践中主客观的关系。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第二个特征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都以客观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实践的要素应该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只有能动地使用它、改造它,才能真正成为实践的要素。我们不能用第一个特征去否定第二个特征,夸大第一个特征而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显然会导致唯心主义。第一个特征与第二个特征并不矛盾,两者相互渗透,统一于、根源于世界的物质性,不能用一个特征去否定另一个特征。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为全书的总结,又是全书的根本落脚点。学习本课应把握一个根本观点——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强调一个结合——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的结合;贯彻一个思想教育中心——提高参加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道路的自觉性。第一课时,重点把握实践及其特征,学生重在理解。本课时的学习使我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及其密切联系。这是学习全课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今后的深入学习。(放投影)

 看了高二政治必修3实践及其作用教案的人还看:

1.高二政治必修3意识的作用教案

2.高二政治必修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3.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与社会教案

4.高二政治必修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教案

5.高二政治必修3在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

6.高二政治必修3价值与价值观教案

篇11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政治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实施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笔者作了如下实践与探索。

一、赏识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学生内在需求所决定的认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是持久而强烈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与情感认同的程度的高低。新课程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与教师思维共振,自主学习。例如,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接下茬”,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一次,我讲高二哲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举了水果和苹果、马与白马等大量的事例加以说明,这时一位比较调皮的男生忽然大声说:“人是普遍性,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是特殊性。”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也忍俊不禁。我夸奖他:“你说得很好,说明你上课听得很认真,思维很敏捷,看来你已经从生活中悟出了哲理。大家说一说,哲学不难学吧!原来生活即是哲学呀!”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自主发表观点,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感悟政治课的真谛和无穷魅力。

二、情景质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自我展示欲望,好表现,常常梦想一鸣惊人。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就要适时创设情境,设置疑念,诱发他们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中我印制了一些质疑单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学生质疑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辐射探究,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中提出问题,等等。我认真分析这些质疑单,挖掘疑源,并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例如,我在讲高二哲学“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三峡百万移民和经济建设中,如何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求学生正确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哲学观点,不看书,不受课本束缚,畅谈认识。结果学生对西部大开发、长江三峡电站修建和经济建设提出了大胆设想和好建议,加深了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激起了自我展示才能的欲望,形成了探究学习的勇气。

三、开放教学,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相互配合的良好品质。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工合作、正确交流等习惯。

篇12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在、愉快活泼气氛中接受抽象的理论,就必须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等使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上。例如:在讲“必须按规律办事”时引入了寓言“挤牛奶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但他转念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发酸,也不便于保藏,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临到请客时一次挤出,到时牛奶既多又鲜,岂不妙哉?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那头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转眼间,请客的日子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母牛的奶不给小牛吃,也不去挤它,就会自然没了呢?通过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母牛的造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要每天挤,才能促其新陈代谢,也才有源源不断的新奶产生出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而挤奶人违背了规律,就必然使母牛造奶系统的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奶的枯竭。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当前所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教的课程,学生与他们所喜爱的老师和睦相处,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适时地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就一定会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亲近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高中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生活化的情境在形式上可以发挥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内容来自生活,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市场买卖的情境创设,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一些同学扮演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波动及时做出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或者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其他同学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可想而知,“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必定会引起学生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形式上富有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每个同学都成了课堂的主体,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等严重犯罪案例,可用来讲解“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关知识。周边发生的实例更能使学生倍增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起到自觉感化、教育的作用,如发生在某校某教室里的人身伤害案件,同学之间的偷阅信件、日记等,可用来讲解“公民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说明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例如,“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中的“探究活动建议”第一条:“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思考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下文中根据列出的“田忌赛马”等成语故事,提出两个探究问题:“这些故事中包含哪些哲学道理?”“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对刚接触哲学,还没有学习哲学的高中生来说有点勉为其难,学生同样无法回答。另一处活动探究设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学生在不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情况下来回答“为什么说哲学产生以前,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在还没有学习哲学的情况下来回答“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探究活动设计由于难度过大而无法完成。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设置适当难度的探究活动,然后再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兴趣

篇1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道德品质 思维方式

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高中生课堂上郝旭东老师正在授课时,众目睽睽之下行凶学生连捅老师四刀,杀死老师。凶手与被害老师没有任何仇怨,在其留下的“死亡笔记”中自称“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要让人意识到教师的混蛋”。

且不要以为上述弑师案只是个案,近年来,校园凶杀案,包括学生殴打教师和杀害教师的案子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输入关键词“学生殴打教师”,百度一下,有相关信息801000条,再输入“学生杀害教师”,竟有724000条,足见问题的严重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为什么那么仇恨老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什么如此低下?我们确实需要反思一下现行的教育体制,高考只注重分数,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在拼命地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既要遵循高考这一制度的规则,但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我们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师来说,应该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就主要是从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活动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紧紧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

教育、道德教育、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针对这几个任务,相应地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

高二哲学第七课对理想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按理想的性质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别;按理想的内容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我们要教学生树立的是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坚定了正确的方向,就能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工作中展现人生价值。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以信念为支撑,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持久的精神动力。

理想按奋斗时间的长短分,有长期的理想和近期的理想。所以,教师在讲述这个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近期理想可以是考上一个好大学,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增长见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就必须勤奋刻苦,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考上一个好大学就是他们的信念,他们靠这一信念支撑着度过艰苦的学习生活。而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承受失败的压力,也促进了他们的成长。长期理想就是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学生学有所成后就要懂得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真才实干。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所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

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蕴涵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鼓舞和激励着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在新的形势下,具备爱国情怀、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行动中。一要关注祖国的政治命运、发展方向,这是爱国主义理想的主要内容。二要以国家的兴衰为己任,具有为国为民分忧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这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三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是爱国主义发展的思想纽带,也是加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支柱。(张耀灿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版,第152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三册书中都涉及到这个问题,政治教师只需结合实际来讲述就可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讲授高一经济学常识时,可以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如08年我国举办了奥运会和残奥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出色完成任务,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所经历的沧桑巨变等,这些都是我们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用这些成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讲授高二哲学常识时,可以教育学生懂得用哲学原理看待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如当前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国内发展所碰到的问题等,用这些事例教会学生具有为国为民分忧的责任感。讲授高三政治学常识时,可以结合我国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政策、对外政策,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以此训练学生的政治思辨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切实高举爱国主义这面旗帜,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不断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我们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培育道德品质

开展道德教育,要按照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进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使道德教育既坚持社会主义的主导方向,又具有多样性。(张耀灿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版,第156页)

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是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高二哲学第六课中所提到的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就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教他们坚持这一价值观。如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就应该要尊重他人,做事情不能只从自己本身利益出发,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还有维护好自己的班级利益,关心班级事情,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树立班级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除了学生身边的小事之外,还有国家的大事也可以很好地起到教育的效果。如“5.12”汶川大地震,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情让学生明白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懂得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让他们知道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而且应该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学会做人的过程。学会做事需要智育,学会做人需要德育,所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要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激烈的变化。适应和推动这种变化,帮助人们转变观念、冲破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培养和建立新的、现代化的科学思维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张耀灿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版,第157页)

篇14

关键词:新课程 兴趣环节 生活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00-01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抽象的课程。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简单传授,不知不觉中就把政治课上成抽象的理论课或是大道理堆砌的说教课,课堂显得枯燥空洞,没有生机和活力;学生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讲话,不听课,这就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和反思中,深深地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的互动学习,是师生的共赢发展。我憧憬着让自身的政治教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以政治教学的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让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涌动着灵感,充满着激情,使学生真正得到进步和发展。我在长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兴趣环节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巨大内驱力,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政治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率就会不断提高。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我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要用兴趣引导,展开教学,注意把学生的心“抓住”, 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趣”,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例如:1高二哲学见面课,我首先强调哲学是使人聪明,让人充满智慧的学科,同时哲学又是能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然后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国德国、日本的哲学底蕴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哲学底蕴不同,对待战败的态度也不同。有哲人说过,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代表着本民族的最高思想境界。而德国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一直致力于哲学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形成了日尔曼民族哲学思想的大氛围、大气候,这就能够使德国总理可以直面史实,实事求是地承认错误,跪地求饶,祈求宽恕;而日本哲学思想匮乏,主要信仰神道教,某些首相就敢违背史实,屡屡参拜靖国神社,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2我了解同学们都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改编的一些电视剧,于是就把小说中一些人物,比如:黄容、郭靖、梅超风、杨过、小龙女、张无忌等的人生境遇,用哲学思想进行了分析,课堂上象炸开了锅,生生间互动交流,一下就把学生的兴趣给“吊”起来,使学生对《生活与哲学》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