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53-01
一、引言
2010年,我国GDP总量接近40万亿人民币,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富裕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消费也因此而大幅提高,经济领域的犯罪率也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缺乏主动性
受行政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环节还比较薄弱,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积极主动性不高,跟不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内部审计发挥审计监督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其他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很大的误解,认为内部审计是在给自己或部门挑毛病、找麻烦,从思想上排斥内部审计工作。这就会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产生对立的局面,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产生对内部审计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现象,认为反正是给公家做事,没有必要得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很多审计的漏洞,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2.内部审计机构体系不健全
内部审计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经济检查的职能部门,其任务主要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并对其检查结果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之前,省直主管部门大多数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自从行政事业单位近些年改革以后,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全部被裁掉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往往归属在财务部门旗下,导致不能够发挥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督检查的职能。
3.内部审计缺乏规范性标准
受行政体制的影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大部分只是按照单位领导的指派和交代进行,没有相应的规范体系,使得多数的内部审计工作只是临时性和短期性工作。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标准,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过多地依据个人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
4.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的宗旨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组织管理和风险管理。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经知识、审计理论、法律、税收、金融、统计等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语言知识,并且要具有较强的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但是,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年龄较大且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还是缺乏其他知识能力。
三、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的策略
1.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要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兴趣,尽责尽力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增强其对经济活动的敏感性,全面关注内部经济活动,时刻准备展开审计工作,确保单位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运用激励和约束两种不同的力量,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成本的降低。同时还要对没有尽职尽力、不重视本职工作的相关人员,要追究相应的责任;对于工作中在出于私人恩怨,伪造事件达到打击报复目的,并给相关人员和单位造成损失的,应追究审计人员的相关责任;对于隐瞒会计资料,拒绝内部审计单位要求,阻碍审计监察的,要追究其相应责任。
2.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强化独立性
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作用,必须科学合理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相互独立,特别是要求与会计、财务、纪检等部门要明确区分开来;同时,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不得由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审计机构和财务部门不得由相同的上级机构的领导管理。鉴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考虑实施内部审计委派制,由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进行委派,并且派驻人员的工资和福利由派驻机构进行解决,以保证审计的公平公正,不受相关利益的困扰,从而大大增加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并增强经济决策的正确性。
3.相互借鉴,完善相关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应借鉴国际审计准则和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内部审计的经验,制定适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的风险导向和操作程序,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明确审计中的风险,统一评价标准,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同时,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情况,开发建立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要求的评估方法体系,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要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以及所面临的风险。
4.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打造高水平内部审计队伍
首先,现存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发挥刻苦学习的精神,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内部审计不仅需要专业化的审计人才,还需要与自身经济业务活动有关的其他人才,行政事业单位应聘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部门,以适应内部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第三,知识经济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流行趋势,正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尤其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设计技术以及审计准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内部审计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积极开发信息化审计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提高审计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积极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程润.风险导向审计在公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应用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9(12).
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工作难以适应现实需要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实施的是事后监督,仅仅是对财务工作的一次复核,审计内容、方法、手段过于单一,走过场、轻实质,审计质量不高。
二、忽视后续跟踪,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由于内部审计报告没有法律强制性,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常常遭遇被执行单位或部门的抵制,甚至对审计意见置之不理;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后续跟踪审计,查出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整改,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多由退休返聘、借调或实习人员组成,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知识,不懂审计方法和技巧,对财务、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严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三、完善单位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一是,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摒弃内部审计可有可无的思想,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审计人员要通过工作汇报、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作用及重要性,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三是,通过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和解决问题,转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偏见,从思想上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二)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基础上,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一是制定内部审计规范及实施细则,包括审计计划、项目立项、方案制定、现场取证等,使内部审计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二是建立报告信息、分级复核及后续跟踪制度。三是建立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三)建立审计问责机制。内部审计要高度重视后续审计工作,加强对内部审计提出问题整改和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与评价,督促重大、重要问题妥善解决。逐步建立分层级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未实施后续审计追踪给单位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被审计单位阻碍审计、伪造事实、无视审计建议或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关键词:行政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研究
作为一种监督体系,内部审计要求具有独立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因此又具有特殊性。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高效率运行,从而保障社会发展的稳定,它直接行使各项权力,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监督来实现其运行的公平、公正、廉洁。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有效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的收益性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其的影响因素也具有多样性,当前社会有诸多的因素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行,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具体的不足之处,对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针。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形式对内部审核工作存在不利影响。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审计工作内容跟不上发展的节奏,陈旧繁荣的内容内部使审计工作的质量不佳,组织结构不够合理,部门分布不相等。这些都显示,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真正脱离传统计划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即采用传统的的工作方式,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展,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降低的工作效率。
2.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完善就缺少的工作执行的指导方针,由于国家制定的内部审计不完善,使得一些工作难以操作。我国对于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不健全也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运行。国家颁发的现行法规中,并没有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严格规范的法律法规。在缺乏强硬制度的规范下,一些部门所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显得微不足道。审计工作缺乏制度保障,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就很难去落实一些具体的审计建议,最终导致审计工作缺乏效率。
3.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缺乏独立性,大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机构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部门的设计都依靠于其他的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设置,从中也可以看出审计部门大多得不到重视,甚者连专业的审计人员都没有,用财务会计人员来兼职审计工作,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审计缺乏严明性,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最终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4.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不正确的定位,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行,使其不能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就无法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而且内部审计所制定的目标也不合理,把责、权、利的原则放在内部审计工作之外,没有这个原则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确切落实就变得更加困难,可操作性也大大减弱。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直接把领导的意见作为单位的审计结果,这完全没有可信度,这样也许通过了上级监管的检查,但是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更不用说审计工作的效率了。
5.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深入。近几年来,国家在收支、部门预算、资金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政策来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一些审计部门的领导对这些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国家有了一些管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就不需要再进行内部审计了。这样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了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没法正常运行,甚至无法再开展,这样就与国家设立审计部门的目的背道而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领导对内部审计审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
6.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能否高效的开展,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密不可分,而现状却是审计人员不达标,缺乏专业性的同时还没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审计工作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它与法律、政治的也有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不能将经济知识与法律政治相结合,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全面性。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将财务会计人员任命为审计人员,而这些财务会计大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没有全新的知识体系,不能适应发展快速的市场经济要求,所以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内部审计工作需求,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低下。
7.审计工作内容太过单一,缺乏创新。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变化发展着,而内部审计工作却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更新,很多部门的审计工作仍只停留在财务方面,监督管理也属于事后监督,缺乏创新性。如果审计工作仍不采取有效措施那它便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内部审计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就不是有利的了,所以内部审计应不断革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调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相关策略
1.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审计管理。专业的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各种与审计管理相关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思想素质,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行政事业单位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和思想素质。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应该从两方面加强培养。第一项是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会,定期进行检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测试等来提高专业素质。第二项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讲座来解决,这样可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大局观。
2.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受外界干扰是其能否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的关键所在。失去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就失去了审计部门存在的实际意义。要想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需要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是内部审计工作要单独设计部门。内部审计不应该作为任何部门的下属部门,也不应该由任何部门进行控制管理,在行政权利和管理经费上保持独立,不应该与其他部门有任何的利益来往。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保证审计人员的专职性。审计人员不应该在其他部门任职,尤其是不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这样可以增加审计部门对外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也便于审计部门内部的管理。
3.完善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用健全的相关制度进行保障,只有在完善的制度的指导下,审计部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健全审计工作的制度时需要全方面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审计制度要做到毫无遗漏,覆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特别是财务部门要进行重点控制和审计;让内部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针对审计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法制和规范,大大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4.不断反思现有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并改进。在内部审计工作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寻找工作中的问题并改正。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从根本上保护国家的财产和利益,实现审计部门的自身价值。单纯地延续原有内部审核工作的流程和制度只能使审核部门渐渐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也涉及到群众的利益,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意义非凡。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工作要做到推陈出新,不断改善审计制度。总而言之,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作者:苌征 单位:开封市统计局普查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启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经营者,2015,29(12):303-304.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涵义及其职能作用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以及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并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改进提升,进而确保单位整体组织目标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点在于主要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内部管理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且审查评价时效性强,覆盖范围广。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监督控制职能
监督控制职能是内部审计管理最基本的职能,特别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因此,更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以及资产运作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严格约束在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
(二)鉴证评价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工作要求就是客观公正与独立性,因而内部审计结果的可信度较高,可以通过各类信息数据的汇总分析,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作出整体的评价,并将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参照,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责任人准确直观地通过审计结果明确自身实际状况。
(三)服务管理的职能
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审计管理,特别是通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管理情况、资金运作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管理工作的绩效等进行的全面审查分析,能够依靠审计结论准确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审计建议,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改进自身管理的决策依据。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不够造成的。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面,普遍认为单位有着外部的财政、审计以及纪检部门的监督管理,在内部再设置审计工作机构的必要性不大,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支持不够;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层面,一些员工片面的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而言重要,但对于以财政经费作为运转基础的行政事业单位意义不大,有的甚至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对自己工作的不信任,因而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缺少应有的配合支持。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手段落后
内部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因而审计工作的任务较重而且相对复杂,如果没有较好的审计手段,不仅审计效率慢,而且也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方法选择不合理,内部审计手段上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再加上部分参与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效。
(三)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存在弱化问题
监督控制、评价以及服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能,这些职能对于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以及单位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上,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单一,审计面过于狭窄,因此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职能被削弱,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进建议措施
(一)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导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强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以及工作的独立性,自上而下的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应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学习教育,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充分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配合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积极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划管理上,应该重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审计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在审计法律法规、管理知识、信息化技术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胜任能力,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建设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依据和遵循,也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客观公正与审计结果准确可信的主要途径。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审计法》、《预算法》、《会计法》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要求,制定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特点的内部审计管理组织实施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流程、具体程序、审计人员管理、审计报告等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开展。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做好审计工作开展的规划管理,尤其是对于内部审计的审计周期以及审计深度等进行全面详细规划,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三)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方法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除了必须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顺查、逆查、交叉、优选等审计基本工作方法以外,还应该积极的采用盘点、鉴定、观察等现代审计方法,重点突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手段上,应该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化的审计手段,特别是通过采用审计软件,将审计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业务管理联结共同建立工作平台,提高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整度以及分析利用深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效。
(四)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发挥
在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定位上,应该注重监督、服务的并重,这也是解决内部审计职能弱化的关键。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除了做好财务会计核算、预算控制执行、资产运作管理等常规性的合规审计以外,还应该注重将审计工作服务领域进一步的扩大,尤其是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职能作用,将审计工作链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服务延伸,确保内部审计参与单位管理并积极发挥作用,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创新;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主要是审计人员依据相关法律对单位内部的财务预算、计划等进行监督和审核。财务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缺少独立性,审计部门职能无法完全发挥;审计工作流程不规范,无法有效监督单位的财务活动;审计人员工作意识不强,对自身所在岗位没有足够重视。新形势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内涵和意义
1.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内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就是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国家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核、管理,包括年度财务计划审核、财务活动预算、财务活动收支审计、资产资金投资审计等[1]。1.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意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制度,合理界定经济活动范围。通过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遏制徇私舞弊现象,消除经济活动的负面因素,有利于行政单位中经济责任的履行和落实,为国家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保护国家资产和资金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面临的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呈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2]。外部化特征明显。内部审计部门是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能够规范经济活动,为纪检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法制化要求明显。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缺乏法律的强制约束。近几年,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明确了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强化了内部审计工作法制管理。独立性要求日趋明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在行政工作中流于形式,无法在单位各项事务开展时发挥客观的、独立的评价和建议作用。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提高。能否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审计部门工作能否高效开展。内审工作有复杂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验[3]。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创新策略
3.1明确内部职责划分,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具体审计工作,在单位各项事务开展时发挥客观的、独立的评价和建议作用。第一,内部审计应以管理目标为导向,在明确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扩展审计的范围,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其它部门,规范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并向管理层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领导层的相关财务决策提供参考建议。第二,审计部门应发挥联动效应。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工作的范围已经从单一的财务活动审计扩大到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向深层次进行延伸,在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反馈、审计计划制定等方面与国家审计工作保持同步,最大化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第三,应进一步强化审计结果在工作中的应用。内审部门应定期对财务活动和财政制度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上报相关问题。3.2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综合素质。一项制度的落地、一个部门的运转最终都是由人来贯彻执行的。在财政审计工作改革升级的新形势下,应提高内审人员的全局观和大局观,提高职业道德,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内审工作的内容和面向的群体有复杂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法律、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因此,应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内审工作培训课程,通过网络教学、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指定工作技能较强的内审人员定期向其他行业人员支援本单位的行业知识,丰富整个审计行业的工作知识储备,提高审计部门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应对本单位审计工作从业人员进行选拔,扩展内部晋升渠道,将适合审计工作的优秀人员编入审计工作队伍,通过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审计人员对现有工作进行创新,对于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应将优秀资源对其予以倾斜,提高进修和深造学习机会。3.3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审计部门职责。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中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现有的审计法律规定由于法律层级较低,无法控制审计工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应积极推进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级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明确领导部门对下级机构的责任,对无法履行审计义务的、审计效率不高的部门进行取缔或合并。另外,应将内审工作并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日程中,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审计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为领导干部的考核、聘用提供参考依据。3.4丰富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科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实现财务审计信息的内部沟通交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规避潜在的审计风险,保障审计工作质量。以互联网为依托,还可以建立全国性审计系统,促进各行业审计专业知识的传递,促进各领域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除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应调整审计工作的整体思路,从注重事后处理转向注重事前预防,将审计工作贯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领域,强制审计人员参与单位的决策过程,从根本上杜绝行政资源的浪费,避免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保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安全。
4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审计工作质量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新形势下,应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策略,明确内部职责划分,强化内部审计功能,完善审计人员培养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晨妍,丁欢新.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制体制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9,651(03):35-37.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即组织内部的一项单独性客观的监督与评价工作,其借助系统、规范的手段,审视评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行以及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合法和有效,以此推进组织增大价值与提升运作成效等目标的达到。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合理与有效应用。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即由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逐项业务工作实施有计划的监督与调整,真实地探究出内部审计工作所存的差距与不足,科学合理地确立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之具体方法和手段,对于推动内部审计活动的全面开展与质量的不断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制度欠缺,监督作用未有效发挥
当前我国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仅有审计署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且内容没有上升至法律的层面,致使内部审计与国家以及民间的审计于地位上存有差别,使得内部审计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并且,各行政事业单位未构建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大,未真正达到制度化和常规化。
(二)内部审计机构不完善,内审工作很难展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审部门的配设情况为: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等行政管理部门都配置了单独的内审部门,配置专门的审计工作者;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配设内部审计机构,未配置专门审计工作者。其主要原因,是因体制编制所局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几乎是没有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往往内审未真正做到名正言顺。
(三)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审工作质量很难保证
主要是一些单位的主要管理者以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局限了其职权和自由权,及至对其功能不屑一顾。此种错误认识较为普遍,导致内审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时效性不强;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结论的落实性不强。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很难发挥内审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一种专业性与政策性很强的审查与评定工作。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整体素质很低,主要表现在:审计工作者配置不科学;内部审计工作者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分析、处理问题、社会交往、文字与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少数内部审计工作者缺乏职业道德和最基本的处事原则等。
(五)内部审计措施单一,内审工作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活动主要以财务收支状况展开,重点置于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方面,而在评定内部控制制度可否健全、单位内部各机构职能可否到位等方面,未发挥应具备的作用。
三、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控制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展开内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行政主管单位单独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做好系统内部审计的根本保障。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1.应当科学界定内部审计职能。应当由市场主体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以适应管理者的需要为基础,制约监督市场主体之内部分权行为;2.应当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可谓审计的灵魂,抛开了独立性,审计的所有结论定会丧失单独的控制作用。
(二)进一步理顺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应当确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者关系,也就是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本单位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章制度等,对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财政、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与本单位(包括所属单位)的经济效益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单独行使内部审计的监督权,对本单位管理者负责并报告工作,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权威和有效。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积极展开内审工作
借助强化内部审计人员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其参加学习与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讨会,让审计工作者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明确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管理方法及激励机制,妥善处理好他们的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积极性;2.应当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者入口质量关,将那部分政治思想与业务素质高、责任感强的人才调整到内部审计职位上来;3.应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者培训工作,不断更新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知识内容,增强其业务技能,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4.应当明确审计工作者职责,严格审计纪律,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审部门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及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确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制定内部审计的工作报告制度、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以及各项审计业务的具体程序等,达到有章可循。
(五)创新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优质高效展开内审工作
主要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1.在关注重点方面,应当以财务收支为主转变为财务收支同业务控制并重;2.在审计模式方面,应当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全过程监督;3.在审计层次方面,应当由治标转变为治本;4.在审计结论整改落实方面,应当由自行落实转变为督促落实。
四、总结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通过内部对财务工作行为的审计,来核查财务工作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水平进步的重要表现。在审计工作逐步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水平也在提升,这对于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科学性与合理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分析
1.1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保障我国的国有资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直都存在私自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投资、出租等不规范行为,这直接导致我国的国有资产收益流失,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灭失。而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全面的掌握企业内部资产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而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率,同时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及时的发现内部控制工作的问题和不足,科学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1.3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始终不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始可以及时的发现资金使用中不合理现象和违规行为,并能够对各种腐败、挥霍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并可以及时的给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1.4 促进事业单位机关廉政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遏制单位内部的腐败现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关廉政建设。内部审计工作采取定期和抽查的形式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这种方式对不法分子起到了很大的震慑力,避免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尤其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在任期间的经济行为、遵纪守法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对领导的经济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遏制了领导的腐败和犯罪行为,促进了事业单位机关廉政建设。
2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2.1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内部审计人员,而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专业审计人员,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缓慢、工作效率不高。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特殊性,以及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要求的严格性,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严格筛选人才。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必须要通过单位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了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水平低、学历低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把人才筛选关,在选拔内部审计人才时要限制学历和专业,虽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能够确保审计人员的从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其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的开展主要针对单位内部的在职人员,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教师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使单位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同时,也要鼓励审计人员进行自我提升,在单位内部营造竞争氛围,树立内部人员的竞争意识,可以采取竞争上岗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提高自身的重要性,促进员工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2.2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长远规划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内部审计工作必然成为促进企业高效运营的关键力量。从事业单位的发展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会不断的扩充,同时也要严格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标准,审计工作人员的水平要不断的提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发展的角度来看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做长远规划,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审计工作的方式、人员、技术等等,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制定内部审计工作长远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计划,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绝大部分是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行设置的,这与单位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使得该项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要全面的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同时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可以及时对审计工作计划做出及时调整,使计划得到顺利实施。
2.3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本身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监督工作,监督对象是指单位被审计部门和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保证准确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也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单位内部开展的,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所以监督和制约内部审计工作不能由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建议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制约,以确保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一是由当地审计部门来做这项工作,由地方审计部门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如发现问题视问题情况给予一定的处罚;二是采取信息公开方式,建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体系,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结果直接公布到媒体上,设置专门的监督电话、邮箱,及时对社会各界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反馈,进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化,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行政机构,其所应用的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为了保证每一个纳税人的钱都能够花在刀刃上,做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想要真正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就必须要建立起长远、科学的设计规划,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审计监督制度。在此基础上,做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使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也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科学性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温勇鹏.做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85-86.
1 内部审计相关概述
所谓内部审计,指的就是建立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专门对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审查的一种财务评价体系。内部审计既可以应用于本单位的内部检查,监督,评价;也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性做出公允性的评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信息和外部信息是对称的,单位内审计信息是由本单位独立部门与财务机构进行收支,与经济活动的事前的时候,进行评审。简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项监督本单位的经济监督工作。
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2.1缺少相关体系法规作为理论支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无论是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上,和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在引用旧时代的内审制度最为标准,很明显,这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我国尚未出台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法》,这导致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缺少完善的理论作为支撑,现行的《审计法》中仅对我国的政府,国企,军队有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吗这也是审计监督体系的不平衡所在。
(2)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中,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与时俱进。目前国外对内部审计的作用作出了“评价,监督,增值,服务”四项功能概括。国外的内部审计已经从监督向服务转型。就这方面来讲,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和国际趋势没有接轨。
(3)缺少相关法律支持,也是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之一。虽说我国刚刚修订完《审计法》,对审计人员的行政,刑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却缺乏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2.2相关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与权威性
《审计法》中明确规定“审计单位要按照法律来施行对本单位的独立审计监督权,其他个人或团体没有权利去干涉该单位的独立审计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单位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到目前为止,我国有相当数量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审计部门的存在。这些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通常都是由单位内的财务人员兼职,也有的是单位领导进行监管。
(2)内审人员过于主观。在我国范围内,往往是行政单位内审计人员提出先关建议,领导决定是否采用。这种决定方式将审计人员放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破坏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进而多整个审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3)内审工作范围不明晰。就当前情况来看,在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着工作人员对内审范围职责不明朗的情况。造成内审工作相关独立性手形象的原因还有就是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法规做支持以及缺少专门人才。
2.3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
对原有的内审制度进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内审工作的相关效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关领导并没有对内审工作进行必要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领导对内审工作的智能了解的不透彻。相当一部分领导认为事业单位中的内审工作就是简单的对单位内参悟工作进行审查与监督,对于上级的检查也应付了事,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从“监督型”转变为“服务型”
内审的智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发挥。
(2)相关领带对内审工作的操作过程没有进行深入性探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将内审一职闲置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们没有对该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深入性探究。甚至有些领导错误的认为在本单位开展内审工作会影响自身经济效益。进而缩减了对该项工作的执行力。
3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严格上来讲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单位,另一种是事业单位。这两种单位均是我国特有的组织。行政单位是公务员编制,包括:公安,检察院,法院等,行政单位员工的工资是由国财财政部统一筹划。事业单位没有国家管理相关职能,是有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国家全款,差额补款,自给自足三种。内审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保护国家财政法规,调整单位财务管理
要想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将公用自己的使用效益最优化,就必须对原有内审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加以完善。同时这也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将原有的内审进行全面强化,不仅能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收支弄清来源和方向,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纪现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国有财产的完整性。另外,在单位内使用内审,可以令单位内的财务报表更具有公允价值,使行政事业的效益增加。
(2)发挥财政资金消息,保证宏观调控可行
由于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渠道来源较为特别, 致使单位内部的财政资金的相关效益没有在最大程度上加以发挥。通过内审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资金实现有效管理。将被审计方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从根本上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进行有效提高。除此之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将在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漏洞进行有效解决,帮助先关部门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在根本上加以提高,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弘扬正气,将原有反贪防腐体系加以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由监督型政府正向服务性政府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将官僚主义,享乐之风,严厉打击。通过财政,审计等有效手段,将这些歪风邪气扼杀在摇篮中。国家通过外部法律手段,对这些不良之风进行根本性的遏制,和外部手段相比,内部审计从根本上就将国民经济加以保护,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设情况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对原有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这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虽说在现如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内部审计一定能在事业单位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理念。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正确的理解。这种现象在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决策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还仅仅只局限于财务层面,认为只要管好行政“一支笔”的审批权,主观片面地认为单位财务只要负责报账,管好资金支付就行,上有核算中心、财政部门审核把关,不合规、不合法的业务自然会退回。甚至认为财务部门只需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如果出现差错那也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从而失去了内部控制的作用,造成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导致了在单位决策过程中,无法正确地发挥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其次,一些单位负责人认为内部控制不能直接创效益,还需占用人员,增加开支,得不偿失;甚至认为完善了内部控制就是增加了对自己审批权的制约,尤其是对资金的运作方面,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安排。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组织架构形同虚设。尽管《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都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并未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适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无章可循。或者制订好的规章制度,只是流于形式,“纸上谈兵”。对于重要人事任免、重要事项、重要决策事件、大额开支,仍然是“一人拍板”,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个别行为仍然存在,一些必经的手续也只是形式主义,应付检查。
3.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实行政府部门预算的单位,预算控制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上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单位预算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造成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准确。有的并非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而是结合考核目标和领导业绩,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编制。因此,形成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不一致,单位支出与预算编制相脱离,导致一方面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严重超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与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制度等相互脱节。弱化了预算控制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作用,容易引起、现象的发生。
4.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规模的扩大,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手段。部分单位的财务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用经费任意挤占项目经费“;两费”即公务接待费和会议费预算指标低,但实际支出超标;会议费支出随意性强;往来款项和未达账项清理不及时;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被出借、挪用、闲置,部分出借经费被用于弥补经费、设备购置;一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列支的费用通过虚开发票,来掩盖其违法行为等利用不正当手段依法和挪用财政资行为,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
5.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到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未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未配备专职的内审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难以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部分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机构,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但并未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和内部控制执行效果。难以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和内部控制制度中疏漏之处。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仍然受到限制。造成了对内部控制工作落实缺少必要的跟踪、监督和评价,无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无法合理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无法提出科学性的改进建议。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贯彻落实《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及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有效降低舞弊现象的发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通过采取各种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相互牵制机制的作用,堵塞漏洞,有效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浪费、贪污、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让决策者了解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
3.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协调和完善,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有效管理;也能够合理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促使各部门及人员尽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1.提高内部控制意识,转变观念。财政部门应定期组织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知识讲座和培训。转变他们对控制制度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强化他们的内部控制意识,督促他们了解和把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
2.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近年来,随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国家已经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但各单位还要以此为母板,结合本单位的行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3.严格预算的控制管理。预算管理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环节,都须严加重视。在编制预算时要“准”即编制部门预算时要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核定具体支出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
4.实施内部和外部监控相结合。内部和外部监控是使内部控制收到良好效果的保证。首先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各环节、各流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分析评价。其次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纪检监察部门也要负责对内部各机构及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防止违规、乱纪现象的发生。最后还要联合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尤其是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不足,力量薄弱的单位,结合监督检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加以整改。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卓有成效。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控制度
现阶段国内行政职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还不是很健全,这会影响到各项工作的进展,比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加社会效益、健全内控制度、实现防腐倡廉等。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想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促进其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单位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主要是按照国家法律以及单位的规定,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切合实际的检查以及评价单位的内控情况以及经济活动,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作为决策的依据。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势在必行,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避免风险的出现,还可以推动内部管理走向正规化。但是在实际当中,行政事业单位某些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不清楚什么才是内审工作。在他们看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并不复杂,仅仅是对内部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记录,不需要核算成本,所以可以省略内部审计环节。在个别领导看来,最近几年财政部门已经落实了政府集中采购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措施,可以有效的监管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就没有必要在进行内审了。正是由于部分单位领导的不重视,才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缓慢。
(二)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不够科学,缺乏独立地位
从性质上来说,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单位的独立部门,专门负责检查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检查以及评价,看是否遵守了国家的法律规定,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具有独立的地位,才能充分的开展工作,并且发挥其作用。但是在现实当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固定的,部分单位并没有单独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便是某些单位设置了专门机构,工作也是由财务人员兼职完成的。
(三)从制度角度层面来说并不完善,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会计监督主要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阶段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和资金流动情况进行严密的监督。这三个阶段的监督应该是一个整体,必须保持协调状态。但是在现实当中,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于审计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做出规定。在开展内审工作时,主要是依靠事后的监督,缺少了事前监督。内审工作不是很规范,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在工作当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四)某些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不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很难高效率的完成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就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熟悉财务以及审计常识,还要了解经济学等方面的常识。不过在现实当中,内审工作主要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的,虽然具备一定的财务基础,但并不了解内审常识,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开展内审工作,阻碍了这项工作的完成,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针对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如何解决
(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审工作可以监督经济活动,意义重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要提高财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的工作意识。通常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主要负责人领导,定期展开部署和研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认真的听取相关的工作汇报,对于工作当中出现的难题,第一时间解决,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地位。第二,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制度来保证审计人员顺利的行使职权,发挥内审的作用。
(二)要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想要顺利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就必须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的行使职权,和其他职能部门分离开来。
(三)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做好事前预防工作
过去的审计工作,重点在于事后披露,没有更好的发挥出监督以及纠违的作用,事前预防做的不好。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增加收益以及避免风险,这是一种全新的要求。所以,对于内部审计机构来说,事前预防工作也很重要,要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很好的结合起来,具体来讲,也就是转变工作方式,注重事前预防的重要性,在源头上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的防范风险。
(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目前最关键的就是组建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审计队伍,这样才能在当前的形势下,顺利的解决各种问题。之所以提出上述针对性的建议,不但是为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水平提高上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管理资金,实现防腐倡廉,也是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维护国家的形象,保证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顺利的执行,从而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
作者:冷琳 单位:青岛机场边防检查站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95-02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大踏步的发展,这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空间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廉政与控制建设,可以说对于保护国家资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①时至今日,全社会范围内高度关注内部审计控制的企事业单位日渐增多。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功能与职责方面也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财政资金的使用也基本实现了一定的效益性与效率性,总体发展趋势较为良好,但仍然有改进与提升的空间,还需要我们积极地转变思想,努力加强实践。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
(一)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首先内部审计在工作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与财务的基本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地检查与科学地评价,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的利益。②内部审计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设的一个机构,应属于相对独立的部门,但是人员方面则是本单位的在职员工,这样一来就严重限制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多种弊端。
(二)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内部审计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其涉及到了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不仅能够进行内部财务审计以及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同时还能够进行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不仅可以实施防护性审计,又能够进行建设性审计。
(三)审计程序简化性
内部审计程序的主要步骤有规划、实施、终结以及后续审计这四个重要的阶段。因为内部审计机构比较熟悉部门本身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具体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控制的多个环节都已被大大地简化。
(四)功能服务内向性
内部审计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通常在本单位主要的经营者、管理者的指挥下开展工作,只对本单位的领导者负责。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本部门与单位实现高效的单位管理,不断地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依据单位相关的管理要求,提供必要的、专业性的服务与咨询。
(五)审计实施及时性
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简化,在本单位与部门领导的指挥下,第一时间开展审计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与摸索中,及时地发现单位在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以及发展的大体趋势,并且要实现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迅速沟通,要能够及实地向单位或者是部门最高管理者如实地反映情况,从而制定最佳的解决方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对于处于萌芽状态中的错误发展苗头加以遏制。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在内部审计方面的相关法律与规范有很多仅仅是停留在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方面,缺少真正有说服力的法律制度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控制加以制度上的系统规范,仅仅是运用部门自身制定的关于本系统内部的审计的初步制度,往往会直接致使审计建议以及审计意见的执行困难,无法收到明显的审计效果。严重地影响了内部审计控制的严肃性与规范性。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不管是在大体构架方面,还是细化到具体内容方面,均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最新的内部审计准则相距甚远。③这直接地反映出在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方面,我国当前与西方发达国家尚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内部审计缺乏固定的机构,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控制的独立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岗位专员少,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人员身份职责模糊两方面。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任务与职责就是全面评价与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经济活动是否与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相符,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使内部审计控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独立性也同时是审计的根本,是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旦内部审计机构丧失了关键的独立性,那么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恰恰缺少这样的独立性,有的虽然是配备了专门的审计人员,但是却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这样一来则无从谈起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由于岗位职责的模糊与不确定,也促使人员出现角色模糊以及思想上的不稳定,内审工作一度陷入艰难境地。
(三)对于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在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方面,一些单位的领导与负责人,错误地认为内部审计仅仅是单位内部的基本收支工作,账面清晰明了并不需要再进行二次审计。同时认为政府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就更加不许要单位自身再进行内部审计,还有的一些单位领导者、负责人,把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画上等号,对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能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的观念极大地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发展的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的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只体现在收支审计方面,然而社会的不断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审计部门必须要更多地关注机遇与风险因素,要重视内部控制的效果与效益,这也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所应该要发展的方向。而如果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始终单一、机械,一味地重视事后的监督,那么势必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新要求。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人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则往往决定着审计的最终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说技术性与专业性均很强,这就要求我们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水准的财务与审计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工程技术、法律、经济学以及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但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在职审计人员,通常都是由单位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或者是其他纪检部门的人员兼任,并且在这些人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与培训,没有经过上岗考核的非专业性人员,这些人无论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经验的积累上都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内部审计的需求。
三、新时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控制首先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实现按章实施内部审计,尤其是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时刻保持警醒;要严格地按照内部审计的相应程序与方法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更好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与规范化;④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奖惩机制以及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有效地规范参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切实保护好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二)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行政事业要在内部审计的工作中还原其应有的独立性,主管部门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否则必然会严重阻碍下属事业单位正常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要侧重突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要与其他部门实现“相对独立”,必须要与相关的纪检、财务以及监察部门分设,消除行政隶属关系,实现在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独立地行使内部审计职能,直接受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与领导,只有如此才可以理顺体制上的关系。
(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率,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地转变观念,大力提高单位内部广大职工对于内部审计控制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单位的高层领导与负责人,务必要正视以往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错误认识,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用全新的观念武装自己、指导工作,才能有效地调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强对于内部审计重大价值的宣传,从而提高行事业政业单位领导与单位上下全体干部职工对内审的全方位认识。
(四)拓展审计领域,实现与时俱进
创新是改革的灵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真正地走出一条强化自身建设、适应经济发展创新道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创新思想,更新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地扩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新领域、新路子、新方法,为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才能让审计工作持久地保持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上,才能真正有所建树。此外,还应积极探索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评审以及经济效益审计等,从而进一步开辟内审工作的新空间。
(五)全面加强审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要始终将人的培养视为企业发展计划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旦出现失误,势必会给单位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单位必须要为人员的培训与深造等提供必要的支持,并且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与审计内容相关知识的全面考察,以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求,是有力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要立足当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地认识到内部审计控制对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内部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与有效管理所发挥的再控制作用,我们必须要将内部审计控制作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转变观念等多方面入手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将内部审计真正地落到实处,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有效管理,并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县教育局
作者简介:俞国华,1973年3月出生,浙江省嘉善县教育局工作,研究方向:长期从事教育系统基层会计核算、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昌国粱.当前行政事监单位内部审许工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2.
[2]陈洁敏.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促进发展,2009,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但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形式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弱化了审计部门的职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探索一条适合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发展的道路。
一、行政事业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不能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是审计机构不健全的重要原因。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要独立的部门运行。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审计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来负责,没有独立出审计机构,忽视了审计工作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一些企业都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都是由财务人员进行,出具的审计报告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不能为企业决策起到借鉴意义。
2.审计工作定位不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对审计工作定位存在不明确的问题,由于单位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单位内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能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尽管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制定了审计目标,但在实际执行时效果却与计划相去甚远。另外不少事业单位权、责没有分开,大大降低了审计的准确性和操作性。甚至一些单位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进行虚假的审计工作,审计缺乏真实性,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
3.审计制度不完善
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提及较少,不能形成完善的审计制度。一些单位在制定审计制度时完全依据单位领导的需求而制定,审计工作强制性的特点被削弱。审计制度的制定应当与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而不能根据需要而制定,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审计效果。
4.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单位内审计人员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现代科学计算机技术,审计人员要想胜任审计工作就要不断完善自身,加强多种能力。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的现状与理想中的相差甚远,远不能达到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一方面是因为单位内的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务人员进行兼职,尽管这些人员有着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但对审计工作还比较陌生,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单位内的审计人员年龄都偏高,不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更新,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上述问题都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进步。
二、完善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策略
1.提高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我国监督主体主要由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三部分构成,而内部审计与其他两种审计相比具有更强的主动性,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发挥审计的作用就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不仅审计人员要重视,单位领导也要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审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多个部门的审计意识。只有人们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展开审计工作,增强审计效果。
2.加强人员素质建设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所以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首先单位内部要根据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讲解审计的新方法,还要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其次还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培养,让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互相帮助,提高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审计业务能力后单位要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确保审计工作能够独立、高效的开展。要注意审计机构必须保持独立,才能为决策者提供最准确科学的审计意见。同时审计人员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审计工作并不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而是完全独立的整体,不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审计工作混为一谈。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相对独立的机构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同时也能对财务管理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从制度上、结构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管职能。
4.明确工作思路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工作人员要明确工作思路,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不仅发挥着审计监督的作用,同时还要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所以要保证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财务收支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来进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内部审计部门要根据决策者的需要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工作。
5.改进审计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决策的需求,所以要根据时展状况及时更新审计方法。行政事业单位中不乏一些思想老化的审计人员,要对这部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并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让他们掌握最新的审计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思想新潮的专业内部审计队伍,能及时完成单位内部的审计任务,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工作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满足不断发展着的社会需求。
三、结束语
内部审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关乎单位的形象,同时对工作效率也有重要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克服内部审计存在的障碍,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机构,更新审计方法,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9):36-3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内控机制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施管理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中无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同部门单位,因多方面因素的不同,都需要依据不同的实际状况设立所需的内控制度。而内控制度指的是不同层级单位管理中,采用相应的具有控制性影响作用的办法、对策和流程,且加以规范化、合理化以及制度化,从而构成的一套十分严谨控制体制,即为内部控制体系。其内控制度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控制方式也是具有多样化的。内控制度依据其控制的范围以及方式,能够大致上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种是内部会计控制,第二种是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应用会计形式和其它与会计相关的办法对财务会计体系实施管理和控制;采取会计外的形式对管理体系实施控制,这就是内部管理的控制。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常常会更为关心内部会计控制,所以在通常的情形下,审计学中所指的内控制度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唯有在特殊的情形下,比如:对管理制度的高效性实施管理审计时,会关乎到内部管理控制。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内部控制意识,内控环境氛围不够浓厚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环境通常包含了管理机构、组织设置、审计机制以及权责分配机制。然而,现在而言,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都是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的意识,致使行政事业单位里的工作人员都觉得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单位的事,没有其他部门的事,其工作任务关键核心也只是财务人员,其余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不需要参入其中的。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一些人觉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自于财政部门中的预算计划,只需要依据固定的时间申请财政拨款就能够获得经费,接着就能够任意花费这些经费,致使内部发生资金支出难以控制的状况。和企业相较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不够浓厚的,缺乏了对内部控制关键性的认识,内部控制的意识较为没有建立。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控制执行力不足
许多行政事业部门都还没有系统的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内部控机制,大部分都都是以部门预算来代替内部控制机制。有一些行政事业部门尽管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然而是没有严格执行的,而且相较于控制执行中是缺少有效的进行监督和控制,致使内部控制机制形同虚设,这也更加有助于内部人员越权实施相关事情和贪污受贿。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高效实施标准性和规范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参差不齐,尤其是基层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工作中是缺少了必要的财务知识以及专业方面的技能,相较于不合理的违规行为是难以进行辨别的,很难实现内部控制机制中的需要,致使内部控制机制力度的不足,内控成效不好。
(三)缺少一定的内部审计以及外部监督体制
尽管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设立了内部的审计单位,然而其人员都是由财务人员进行担任的,缺少了专门性以及单独性;相较于内部控制的执行,也是缺少了高效的监管和考评,这样是不利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也是不利于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增强内控制度意识,建立较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需要依据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和条件,对本身单位中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执行力度的成效担任起主要的责任。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高有关的领导需要加强其内部控制意识,完善部门单位中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定和与各权责相互匹配、健全内部审计体制,改善对于内部控制的片面性认识,建立起全体人员共同参加的观念。确定其基本职能,以职责分工为基础设立内部控制的相关机制。内控机制的设立最为重要的是明不同单位部门之间的重要职能、各个单位部门间的分工要求和互相的联系。内部控制机制指的是在各个部门间在各司其职,各安其位的根基上把不同部门变成一个互相存在的总体,可以有效发挥部门之间的职能。作为事业行政单位,在设立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要确定部门职能基础上,整理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资源,简易整理办事过程,设立不同部门间的协调体制,设立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建立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且确保执行力度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机制上的特别性,例如: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会计的集中计算、国库统一账户系统等,需要设立一整套可以满足其特征的内部控制机制,以内部控制机制为条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设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关键,合理高效的内控机制可以有效避免潜在问题的产生,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党组中的事业单位,需要依据职能进行分工,其目标原则和业务程序等,都是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堵塞系统中出现的漏洞、违背了规定中的操作、防止财政经费的损失和浪费,有助于行政单位职能的高效性的发挥。
(三)强化财务人员相关培训
内部控制需要财务人员对于财务部门工作中的不同部分实施高效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倘若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较好的专业性素质以及独立性,内部控制就的执行力度就难以实施到位,内部控制的作用效果就无法呈现。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学习,需要不断要求其更新其专业层面的知识、提升工作技能,做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高效性管理和监督,与此同时,需要随时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实施免费和有效的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逐渐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业务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层次,符合内部控制机制的需要。
(四)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考评相互结合,健全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业务管理部部门以外独立设定内部审计的部门、配备内审人员来确定其拥有较强的单独性,切实展开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形同虚设。其财务部门是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部门单位,其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监管组织机构,要充分发挥财务以及审计两个层面上的双重性质和影响作用,强化对事业行政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以及健全,高效监管和考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流程的准确性,逐渐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
四、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成效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成效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处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确保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性需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是非常严重的,不单单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实施,并且阻碍了宏观经济的前进。目前对于会计改革中需要把核心关键放在处理会计信息失真这层面上,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确保市场经济顺利运营的必要点。第二,是提升行政运营效率。法定的或给予公共权力的行政事业单位,其主要目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重要环节建立监督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运行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 最后,是反腐败的重要举措。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营利单位,但其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具有尤为关键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不单单能够规范其部门单位中的管理,还可以推动不同工作之间的顺利展开,维护不同资产间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也能够高效地堵住漏洞,避免腐败现象的产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从增强内控制度意识,建立较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建立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且确保执行力度;强化财务人员相关培训以及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考评相互结合,健全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系统这四个方面展开,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发挥财务内控控制的职能作用,提升财政经费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陈星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在加快着改革与发展的步伐。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有较大的不同,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亟待调整与完善。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90-02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主要是通过相关财会工作而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进行指导与调控的活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是保障其财务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是提升其工作效率与社会效率的根本点。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财务资金的有效利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因而对财务资金的管理与利用必须严格化、制度化。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能够规范财务人员的经济行为与工作行为,促进财务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程序进行。这样能规范资金的收支行为,促进内部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现象的发生,有利于避免财政资金的非法流失。
1.2 有利于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近年来,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和备受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位领导及财务会计人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出现做假账、虚报财务信息等非法行为。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能提高内部财务监管的执行力,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严格的监控,促进单位财务活动公开高效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3 有利于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在《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基础上建立的管理制度,在国家财政政策及经济法规的要求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起到规范财务活动、保证理财依法进行的作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从宏观政策上对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了有效的监控,有利于保证各项财务活动的依法执行。
2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制度与预算执行脱节
预算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却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相关的预算监督机制,导致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在单位实际发展情况下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程序进行编制。具体而言,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更多的是结合考核目标及领导业绩等因素在上年的基础上按比例编制,对于年度预算调整变化没有科学考虑,造成了预算编制与单位实际支出相脱节的现象。另外,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对预算编制技术的掌握,对于预算编制的流程不清楚,在编制预算时不能把握细节、胡乱编制,也导致了预算与实际支出的脱节现象。
2.2 财务管理混乱,国有财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主要是政府集中采购,但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即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后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造成了购入资产在账面上没有企业会计制度记载的明确。而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还缺乏专人管理,造成了大量帐外资产管理混乱的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除此之外,有些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单位的内部控制也缺乏了解,经常出现实际支出与账面不符的情况,这样也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混乱。
2.3 缺乏专门的内控机构与内审部门
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较多的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成立专门的内控结构与内审部门,缺乏内部控制岗位和职责的确定,导致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业务无法有效落实。内审部门的缺失,也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体制难以发挥出高效的监督作用,导致出现工作人员怠慢工作的行为,给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困扰。
2.4 内部监督机制有效性缺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在较大程度上受监督机制的制约,但是目前较多行政事业单位却缺乏与单位相适应的监督机制。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不久,但未对内部控制监督的操作方式进行具体规定,较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不能有效的发挥出对经济活动监督的作用。另外,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设立了内部监管部门,但其与财务会计部门地位等同,因而内部监管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权威性,难以独立发挥出对单位财务状况的监管作用。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意识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首先还需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增强内控人员的素质。提高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最重要的是加强单位领导对内控制度建设的科学认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单位经济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意义。同时领导及管理者要强化管理的目的,明确管理意图,在此基础上增加自身在财务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财务风险意识,促进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的形成,促进自身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管理与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也应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管意识,坚持在工作中深化内部控制的理念。为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强化其内部监督意识,促进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执行效率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努力改善其原有的过于松散随意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单位全体职工内部控制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2 落实单位预算编制
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方向与支出规模的科学规划,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较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预算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单位资产财务部应该将单位的预算与内设部门的预算统一起来,把握整体预算与分项预算的协调性;其次,单位要对财务预算的程序与方法进行调整,严格管理电视台的财务支出活动,避免出现预算内部不符实际的情况出现;再次,在财务预算的使用过程中,要建立预算的使用跟踪、检查分析与评价制度,确保财务资金的有效利用,防治财产流失现象的发生。在以上一系列预算编制的相关措施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专门的单位预算委员会,负责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监督管控。
3.3 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
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能有效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任何规模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应该从如下两方面加强根据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一方面,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保管场所。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自身规模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部门,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资产管理制度、配备专业资产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范围,保证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同时要建立良好的资产保管场所,确保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不仅能通过口令设置,明确资产管理人员的权限,清晰显示资产状况,还能快速的通过系统查询了解到到单位各部门资产利用与管理的情况,这样能为单位的资产购置与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当然,在建立资产管理系统的同时,现代化的高素质资产管理人才是实现资产管理目标必不可少的保障。
3.4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针对目前较多行政事业单位却缺乏独立审计部门的情况,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很有必要。为此,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独立的审计部门,并聘用专业的审计人员,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审核与监督,并科学平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发挥出财政与审计部门的双重作用,通过对单位财务活动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与管理,而不断为单位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促进的单位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4 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新问题与新挑战不断产生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与更新内部控制观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以此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