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兴经济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移动网络媒体;信息经济;产业发展
一、移动网络媒体
现代通讯技术早已大大不同于传统技术,它不再以邮政、电报、电话业务为支柱,而是逐渐向网络通讯倾斜,媒体产业也跟随技术的脚步发生变化。移动网络媒体指的是以计算机、光纤卫星通信等相关技术为依托,借助互联网向移动通讯设备进行信息传播的平台。移动网络媒体是网络媒体发展的新兴产物,它从属于网络媒体。虽然其继承了网络媒体超时空限制、海量信息、多元化、交互性的特征,但在个性化、便携性、私密性和精确性等方面,移动网络媒体却也有着更加明确和显见的进步。
二、移动网络媒体兴起原因
移动网络媒体的兴起处于中国互联网技术和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与此同时国家政府制定和颁布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网络经济的创新性发展。三网融合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也取得初步成效,这也为移动网络媒体的创新提供契机,为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移动网络媒体产业也处于发展的良好阶段,因此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提供流通血液,促使其快速发展。整个产业目前呈现向上入深的积极趋势。本文就兴起原因联系相关经济学理论作了如下几点探讨:
(一)商品信息需求旺盛
移动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信息,信息具有其特殊的商品性和消费性。大众获取信息的原因在于利用它对世界进行认知和改造。商品信息性指的是能够被接收者接收,并满足其某种特殊需要,有关商品及其生产、流通或消费的消息、情报、数据或知识等的总称。而商品信息的有用性则体现在启发大众思考,解决困惑,并最终积累知识。对于生产者则能提高商品管理决策水平和生产经营效率及效益,因而具有使用价值。商品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和交流,要消耗人的劳动,从而可以交换和转让,所以也具有价值。因此,信息能够被直接或间接的消费,网络传媒活动也可被看作一种信息消费的经济活动。人类社会开放和透明程度空前。大众对于外界的了解愿望愈加强烈,信息需求也愈加旺盛,为移动网络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移动网络媒体针对市场特点,自身也进行积极开发和应对。一些信息媒体行业细分市场,精准定位,不仅满足大众森罗万象的信息需求而受到广泛欢迎,还从中取得了不小收益。
(二)移动网络媒体经济的成本和报酬原理
移动网络媒体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模型框架,突破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互联网产品创新性的观念和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大众的生活方式也受到影响而发生诸多改变。互联网信息商品的生产也正在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经济转向节能高效,环保。移动网络媒体平台借助于互联网这个海量的信息交换中心和智能及时化运作,运行成本控制低。各种需要的复杂相关程序运作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处理。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仅不会增加成本,反而能为平台积累大量数据,优化处理过程,从而促进信息产品的投放精准度。边际成本随之递减,因此站在资本投资者的角度,其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而且管理便捷。从广泛的信息交流渠道,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组合与投资组合,优化资本结构,降低交易费用,通过减少交易成本尽可能的获取最大利润。这无疑会极大程度刺激投资者的投资欲望。除此之外,报酬递增。目前大部分移动网络媒体平台仍是免费开放,但是随着用户基数的增大,“二次贩卖”理论开始发挥作用,媒体可以将受众作为商品二次贩卖给广告商,从中受益。用户群越大,与广告商的议价能力和标准就越高,收益就越大,获得的报酬也随之增大。如果我们将常规产业的规模效益视作是线性的,那么信息媒体产业规模报酬将会是几何爆炸式的增长。
(三)Web3.0阶段的产业快速发展期
从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开始的二十年时间里,网络媒体地发展日新月异。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94――1998年的初始阶段;1999――2004年以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为代表的Web1.0阶段;2005――2009年,以博客、播客为代表的Web2.0阶段;目前就是自2010年至今以微博、微信等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Web3.0阶段。移动网络媒体的产业正处于发热期,未来空间巨大。根据产业发展阶段理论产业的发展也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和衰退时期。在今年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中,我国去年媒体产业规模已超过1万亿。为应对目前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我国也调整产业结构放缓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在严峻的经济情形下,中国传媒产业在2015年仍然增长了12.3%,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2750.3亿元人民币。可见我国目前的移动网络媒体产业非但没有随同宏观环境衰退,反而逆势上扬。由此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移动网络媒体产业正出于成长的快速发展期。
近期视频直播行业不断掀起热潮,不同类型的视频直播网站纷纷涌出一类是演艺秀场类,如YY、网易BoBo、优酷来疯等;另一类是游戏直播类,直播各种网络游戏对战,如斗鱼TV、战旗TV、虎牙TV等。此外,这些网络媒体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力投入在移动端的支持,不单纯依靠门户网站导入流量,发展重心不断向移动网络媒体倾斜。Web30阶段发展以来媒体的边界正在逐步消失,各种融合和分化双向流程不断加速向前,众媒时代出现和大力向前这些给移动网络媒体产业注入巨大活力,促进产业的上升发展。未来的移动网络媒体的发展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期待。
三、移动网络媒体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产业变革促使移动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目前移动网络媒体活动无处不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产业的活动无论是对外的社会大众还是对内的产业自身都诱发了一些问题的存在。作为日渐重要的部分,媒体产业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无疑将会影响产业全局的作用发挥,倘若严重甚至会造成产业凋败和社会混乱。以下是移动网络媒体产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和相关对策:
(一)移动网络媒体活动的负外部性
当大众生活正在享受移动网络媒体带来好处的同时,如若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网络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渗透。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其影响自然会映射到整个产业。从经济角度分析,移动网络媒体的活动作为经济活动其存在着负外部性。外部性指的事一个主体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主体或群体的福利受损或受益的情况。负外部性即指造成损害的那一方面。在产业中,媒体企业作为经济主体会受到自发逐利的影响在进行活动时即信息传播或宣传的过程中做出的决策会影响到另一端的大众。信息传播本身没有正确与错误,但是当传播者比如企业为了自身目标利益做出不当传播,不知情的大众看似只是在接收信息,但其实无形中自身或他人利益已在影响下受到损害。商业竞争中透过媒体释出虚假宣传,一些个人为了自身利益和关注肆意通过媒体散布谣言诸如此类就是移动网络媒体生产的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不仅包含对对象和无辜大众利益损失,更包含之后政府所投入的消耗。移动网络媒体的兴起增大社会的开放和接触,其带来的外部性也变得更难以控制,放任负外部性的产生和作用,移动网络媒体产业自身必将遭受到灾难性后果。
因此,在解决移动网络媒体活动负外部性的过程中,首先公众、产业和政府都必须清醒意识到其不可根除性。这也就意味者需要三者投入长久持续的努力与合作。公众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自身的甄别能力,做到不盲目、不轻信和不轻传;产业要加强自律规范,对于损害社会大众的媒体予以排斥,建设良好的行业氛围,促使不合格媒体的自我淘汰。在追求自身发展,获取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政府作为监管者要牢牢握住大棒对于违规乱纪者给予惩罚,加强法规完善和舆论引导。
(二)产业链不完善,盈利模式不清晰
移动网络媒体产业目前自身产业链还不完善。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拥有制作,广告,宣传的主导力量,虽在改革方面加大投入和步伐,但其自身约束较大,步伐相较于其它仍然缓慢。传统新闻媒体在移动端的盈利模式目前仍未很好成熟,尚在摸索。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投资热潮下进入产业,催生了视频直播,游戏竞技,企业宣传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其整体来看较为混乱,盈利广告单一零散,自身没有很好生产能力,大多为多接口似的拼凑。虽然一些媒体企业造盈利模式上更为灵活有所创新比如众筹,P2P等概念,但是其风险较大易滋生问题。新旧媒体甚至矛盾激烈,互有拆台。市场,技术和资本三者风起云涌,产业链的构建和整合任然亟须重视。
主流媒体和中小企业在追求利益扩大的同时,应该放远眼光看到行业的前景,加强合作与对接,共同摸索出最合适收益路径;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在移动网络媒体内容上加快融合和创新;技术部门大力发挥基础性作用,巩固现有技术,与时俱进加快研发,为移动网络媒体提供稳固保障和进步驱动力。
(三)产业进入融资快车道,潜在风险加大
移动网络媒体从边缘媒体到主流媒体,提供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产业的兴起之势也吸引众多投资进入。一些移动网络媒体在风投下,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其后也都跟着一串巨额的估值数字,众多民间力量也纷纷加入行业。热潮之下泡沫难免,刚热闹唱罢,却又传出收益局势不容乐观。产业内一些媒体滋生了借行业热潮靠融资解决吃饭问题的怪象。这些市场经济下的运作,无疑也使得潜在风险加大,为移动网络媒体整个产业埋下了隐患。
移动网络媒体在发展的过程要保有一颗慎重冷静的心,做好优质的内容服务,客观对待资本进入,结合自身状况寻求合适的时机和路径,不可贪一时的画饼。紧紧把握产业的发展大趋势,又要做好自己独特本领。选取合适的目标,向前发展,看见前面的苹果注意脚下的路,做好风险评估。
四、结语
移动网络媒体产业作为新兴的网络经济产物,其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过程中受到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其仍凭借着庞大的基础奠定和自身实力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能否认其中确实有着各种问题存在,但是只要其正视问题,妥善解决,加之国家和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保障,产业逐步得到完善,朝着一个健康,繁荣的方向前进,定会看见一个硕大的果实。(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海鹰.网络传播概论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魏立宏.关于我国手机传媒产业发展的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3]陈艳.对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2-67.
一、经济法政策性的重新解读
1.法律与政策的一般关系。二者在制定主体、制定程序、调整范围、表现形式、实施方式、社会功能、稳定性等诸方面都有着不同,同时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国家政策可以起到法律的作用。一般地说,政策是法律的基础,国家法律的一部分就是对成熟政策的法律化,而法律化后的政策具有了强制执行及稳定性,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合理预期。另外,法律也不能取代政策,法律具有普遍性、抽象性、时滞性。因此需要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和具体化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2.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特殊关系。经济法按照它的性质来说,是为了从经济政策上来满足经济法社会协调性的要求,由国家进行干预立法。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指导、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是政府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经济事务中的有意识的干预。经济法根源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自觉调控与参与,需及时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以求兴利避害,促进经济快速平衡发展。它的任务是实现一定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要求,从而获得了比其他任何法律部门更为显著的政策性特征。经济法与经济政策都是国家(政府)经济意志的体现,都是上层建筑的范畴,都要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法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而法律化后的经济政策更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应保持经济法(律)的稳定性及经济政策的灵活性来共同应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多变。所谓制度,无非是形形的法律和组织安排以及经济政策。所以经济法与经济政策互动整合于经济制度,以共同服务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政策性的内涵相当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其综合性比较强,若将其归为经济法的特征,显然与经济法的内在本质不相符合。虽然理论界对经济法的本质仍存有争议,但有一点是已经达成共识的,即经济法是以经济为主线的。如果单纯地得出政策性这一特征,未免过于武断、不够严谨,因此要明确政策性与经济政策性的差异。作为干预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体现某一时期的政策,必然也应当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政策。故不能简单地将广义的政策性与狭义的经济政策性相等同,这是进一步研究经济法特征的前提和基础。
二、经济法存在基础的经济政策性
经济法学界通常认为,经济法的产生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渗透、融合的产物。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的产生原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关于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法律自身三个角度来分析,但其中政治方面的原因无疑是经济法的存在基础,换句话说,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为经济法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机会。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原理,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灵,而为了弥补这部分缺陷产生了对政府干预的需求,这也为战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成就所证明。在众多缺陷中,政策效率递减是最为基础的一项,该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寻租行为、官僚机构膨胀等问题的解决。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而任何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遭遇到效率的问题,一方面,政府的效率会随着机构层次的庞大而递减;另一方面,政策的效率会受到地方主体规避行为的限制。政府缺陷是因政府弥补市场缺陷而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回过头转向市场机制还是依靠政府自身都无法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这就为法律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机会和土壤,使法律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经济政策不但是经济立法的基础,而且深深地影响着经济执法与司法。法律较之政策的稳定性主要来自于其原则性抽象化的概括。因此,成文法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其蕴含有不确定性。同时,法律还具有滞后性。
三、经济法制度建构的经济政策性
法于政策无疑是属于不同的范畴,经济法于经济法政策同样也是。但这并不表示二者毫无关系,经济政策是国家基于现实的经济状况,以诱导经济向某一方向发展的有意识的行为。换句话说,是作为经济行政单位的政府的行政原理。经济法体系中无论就市场规制的角度,还是就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政府适度干预经济一方面可确保法人、公民的权利;另一方面可对其设定一定的义务。首先,从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的角度看,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作为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二者可统称为竞争法。事实上,竞争法与一国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是实现国家竞争政策的根本手段,因此,它必然以竞争政策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基本内容,而其实施实质上就是竞争政策的实现。为了使竞争能够真正成为调节攻击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本手段,各国制定的保护竞争的政策和法律一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制:限制竞争措施、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国家援助和企业合并控制。
四、经济法目标价值的经济政策性
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确实具有突出的“经济性”,因为它与经济活动、经济规律、经济机制、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经济制度等都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经济法所追求的目标是公平与效率的兼顾,是对私人利益与社会的协调保护,是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经济法既不同于注重保护私人利益的传统私法,也不同于强调保护国家利益的传统公法,它更追求一种从资源配置到财富分配、从调整手段到调整目标的和谐或协调,这种追求是经济法的一种基本理念,是经济法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一种基本精神。
【论文摘要】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结合大同市经济新闻分析的实践,分析经济性新闻在现代作为一种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是新形势下加强经济报道的一种有效方式。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程,大同市的各项事业发展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每一点变迁,每一个经济事件的发生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心态与价值观念,因而,作为新闻报道,一定要正确地引导舆论,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在这种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对经济领域内的新闻采取分析性报道这种形式十分有益。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和城市命运的极其深刻全面的社会变革。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平面动态式的报道,已远远反映不出当今改革开放大潮的波澜壮阔和多姿多彩。多出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分析性新闻,这是新时代的需要。
所谓分析性新闻,就是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其在活跃人们思维、拓宽人们思路方面有着其他新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其他新闻表现方式,分析性新闻更侧重于通过运用综合分析、解释、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对事物给以立体性报道,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又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向,使人从总体联系上把握事物。它既有新闻述评的透彻犀利,又兼新闻综述的全景式勾勒,也具思辨性新闻的深度,而又不失其客观性。
一、解读:表达媒体思考
正确解读经济事件是做好分析性新闻报道的基础。
通常每一项经济政策出台,每一个经济事件发生,每一种经济现象流行,媒体就此作些背景或者条文解读,分析一下事情的成因或来龙去脉,以让公众获得更详细、更清晰的信息。但笔者认为,让公众“知道”仅是解读的第一层面,仅仅是一般信息提供层面。真正成功的解读,必须有第二个层面,即在解读中,更多地体现媒体的思考,并表达这种思考,进而让受众自己进行“思考”。通过这种自我思考,提升受众对经济事件、现象、政策的判断和认知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形成共鸣和合力,同时也达到了分析性新闻的初衷。
2006年三四月份,配合税收宣传月活动,大同县国税局联合大同日报共同开展了“农民税负调查新视角”主题策划活动,聚焦大同县农业、农村、农民的减负状况,倾听农民及基层干部对税费改革后有关问题的反映和思索。那段时间,笔者一直在大同县农村进行农民税负调查,了解到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得以较长时段地观察税费改革给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及当前农村基层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之后,笔者以《农民税负调查新视角——大同县国税局税收宣传月主题策划报道》为题,对大同县自2004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农村变化作了一个初步总结和思考。文章以税费改革对“三农”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层层剖析后指出惠农政策确实让农民受到了实惠,但同时也理性地分析了减税对农民增收影响不大,特别是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增的背景下,税费改革政策可以说政治效果大于经济效果。此外,文章详尽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管理所面临的诸如农村基层政权濒于瘫痪、教育欠账、乡村公用建设缺乏资源等困境,并在结尾处指出,“无论是为农民减负,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发展生产。”
二、理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新的形势下,“理性”正在成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报道的思想方法。坦率地讲,做经济新闻报道时常会面对很多诱惑,坚守理性意味着经常要舍弃浮夸的噱头,远离无聊的炒作,能从纷繁芜杂的新闻事件表象中找到内在脉络,更看重的是长远的社会的利益而不是只顾眼前,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而对新闻的原则态度和客观公正的立场就是坚持理性的基点。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以为要想使新闻报道充满理性而非凭感性认知,大量占有原始材料和第一手资料至关重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被媒体形容为2008年度经济金融界的一次“海啸”。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势必会对地方经济产生影响,那么其对大同的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一时间关心经济金融的人士众说纷纭,不少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主看到南方不少厂家破产,心内也充满狐疑。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及时采写了《全球金融动荡对我市经济影响有限》一文,文章始终坚持以数字说话、以事实说话的新闻准则,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上层层分析,通过对2008年前3季度大同市主要经济指标、主要行业价格运行指数、外贸进出口总额、金融形势等考核经济的主要数据的举证和剖析,最后指明,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对大同市煤炭、钢材、冶金等行业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不大。不过随着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蔓延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必然会对已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内经济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对大同市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面对当前经济波动、投资下滑、外需下降等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及时提出了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宏观调控目标逐步转向,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通过减免税费等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为企业减负等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将陆续推出,大同市要在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各项政策的同时,未雨绸缪,及早防范,避免金融动荡对我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篇报道在《大同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也显示了分析性报道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的日渐深入,经济报道的外延愈来愈广,超越经济做经济报道正是现时经济报道的内涵所在。现在的经济活动已不再狭隘地局限于工业、商贸或者是农业活动,而已成为一种包含各种经济因素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像文化可称为经济,教育也可称为产业,分析性经济报道已不能只采用纯粹经济的视角,而是要综合运用人文的、法律的、社会学等多种视角加以阐述,需具一种大经济观,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分析性经济报道为区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服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
[关键词] 激励 非经济性薪酬 需要 方式
激励是为了特定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它的实质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将其内在潜力转化为实现目标的一种行为过程。非经济性薪酬激励就是通过工作本身使员工获得满足感的一种激励方式,这些满足感包括个人发展机会、参与组织决策、享有较大的工作自、工作认可度、工作环境、工作氛围、荣誉等。
一、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就是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学习氛围,给员工创造一种学习机会,来激励开发员工的智能,使其更好地为组织服务。组织要发展,关键靠人才。当前,教育培训已经成为组织提高其竞争能力、激励其员工不断进步的有效方法。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在组织中提倡员工主动学习,不断拓展他们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激发员工灵感,活跃思维,提升员工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从社会发展来看,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创新能力,身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员工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高昂的知识再造成本使很多员工望而却步。因此,能够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的组织越来越受到青睐,这样,不仅使组织聚集了很多优秀人才,扩大了知名度,而且也满足了组织员工高层次的需要,因而对其激励也大。
二、职位晋升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晋升应属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属于人类高层次的需要,因而对组织员工激励作用是很大的。职位晋升就是员工从较低职位向高一级职位的递进过程,其实质是对员工在较低职位上工作成绩的肯定与赞扬,给予其更高一级职位,既可以激励员工本人,又可以带动其他员工工作积极性。在组织员工的晋升问题上,应全面了解、科学考核,尽量给有能力的员工更多的晋升渠道,更要给予每一位员工平等的晋升机会,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同时还应吸取历史教训,让合适得人得到晋升。中国有句古语:“知人善用”。“知人”就是要了解人的长处,掌握人的优点;“善用”就是要用素质高、有品位、讲诚信的人,这样才能使晋升激励发挥其真正的积极效果。汉代王符认为,让一个能力强但品德不良的人晋升,其造成的危害要比一个能力低下但品德高尚的人大的多、严重得多。因此,这一点要在组织员工晋升问题上引起足够重视,使组织的晋升激励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三、授予荣誉
授予荣誉是对员工业绩的高度肯定,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激励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制造某种舆论氛围,使员工产生一种光荣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授予荣誉是物质激励的必要补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现代组织“以人为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应该合理配置,才能达成良好的激励效果。通过授予荣誉鼓励部门、员工间的竞赛评比,能够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授予荣誉更能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人的动机来看,每个人都有被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成绩比较突出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精神激励,效果很好。
四、树立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组织的日常工作中,作为管理人员,应时常注意、了解,对一些能够引起员工共鸣和具有示范性的人物和事件要及时进行表彰鼓励。可以通过树立典型人物的方式来激励其他员工,比如“年度优秀人物”、“组织绩效标兵”、“企业创新标兵”等。不仅要树立本人典型,而且相应要附带员工所在的集体,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不仅要激励员工本人,而且还要感谢其家人默默无闻的支持,以激励其他员工的家庭参与到组织建设上来。这些不同形式的表彰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有力的激发其他员工主动向典型人物学习,最终形成良好的激励效果。
五、民主参与
一个组织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发挥每一位组织员工的潜力。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员工民主参与的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进一步壮大与繁荣。让员工积极参与组织的重大决策与管理,鼓励员工勇于向组织献计献策,创建一定渠道给以员工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机会,形成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提高其主人翁参与意识,不仅对员工形成一种激励,而且还能对组织目标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海尔崇尚人人是人才的哲学,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意见、建议,并为此设置了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等,并为管理干部设置了金、银、铜奖。建议被多次采纳者,可进行三工转换。从1997年~2000年,海尔集团共收到合理化建议13.6万条,采用7.8万条,创造效益4.1亿元。
六、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被认为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激励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员工面临的各种压力增大,这种情况下,工作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组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甚至是决定性的。因此,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现代组织来说尤为重要。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环境,这是基础,也是满足员工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应尽力在同类组织中做的好一些,这样才有利于吸引优秀员工,提高组织竞争力;二是人文环境,这是保障,特别是对一些关键人才尤要如此,不能顾此失彼。物质生活和人文关怀层层递进,相互交融,只有两者齐头并进,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光纤通信网络生存性经济性
中国目前为止最新的光WDM技术已经实现了每根光纤上400 Gbit/s的带宽传输速度,可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是相当喜人的了。除此之外,中国近些年来新建的干线光缆工程和扩容空城也纷纷引入了215 Gbit/s以上的SDH设备,有的部分试点工程甚至是引进了40 Gbit/s带宽传输的WDM技术。
一、光纤通信网络的生存性
网络生存性通常是指网络在遭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故障(这里尤指颇具摧毁力的大型事故)后,是否能够恢复其正常运作的能力。现在能够提高网络生存性的方法一般是两种:恢复网络;网络保护。光纤通信网络中,有SDH网、ATM网、WDM网及这三种网络设备的混合组网(ATM/ SDH /WDM)等。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WDM的不断商用化,导致目前的光通信网络都同意呈现出IP/ATM/SDH/WDM的多层重叠结构模式。多层的重复结构模式,对于它的安全性对更严格,必须要单独对每一层的恢复结构进行研究。但是由于结构复杂,当某一个单独的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单凭他自身的恢复系统是不可能完成恢复的,这是就必须借助于恢复升级机制。同时这也证明了各个子网、不同层之间的恢复系统只要协调得当,是可以加大网络之间的生存力的。
二、光纤通信网络的经济性
1.在光纤通信发展的近三十年来里,90年代中期事业个较为明显的分界线,在它之前的一般都是普通网,在它之后的就是新型网。(1)普通网络结构。如今的普通网是按照TDM原理来按时分复的,也就是逐级分复,这种类型的网络的核心部件是SDH分插复用器(ADM)。它的作用是用来完成组网还有网络自愈的功能。(2)新型网络结构。新型网较普通网的一个较大的区别就是,它把整个网络划分成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是分支网和核心网。核心网就是在以往基本网SDH和DCS的基础上做了改进,采取了较为先进的光层交叉连接OLXC,同时还有ATM-ATMOC-48链路及OC-48专用线的恢复全在OLXC层进行网孔恢复。而对于IP层基本业务恢复设置了两种恢复方案:一种是IP层具备恢复IP分组业务流能力的,这时候的OLXC层对OC-48(IP路由器间)链路的故障没有任何反应,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求IP层提供可供选择的后备资源和路由表,通俗的说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另外一种是IP层不具备恢复能力的,这样的话就只能依靠OLXC层的网孔恢复机制来恢复。(3)经济性分析。新型网是属于网孔结构类型的网,这种网比一般网的恢复效率要高出许多,一般是可以节省建网成本(普通网)的60%。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根据科学的推算,网孔恢复需要1/(n-1)@s的额外恢复资源才能够满足,s代表需要相连的节点数,它在数值上是等同于(n-2),其中n代表总节点数。而对于SDH环网来讲,他们一般采用1+1保护倒换结构,对于他们来讲是需要许多的额外资源的,这在数量上是远远大于1/(n -1)@s;第二,ADM并不支持交叉连接功能,因此在许多长途网的应用中,还需要另外增设许多OC-12和OC-3接口。如果要具体的说出新型网比基本网能够节省多少的经济开支,从日常的经验来看至少是可以节省40%的经费。
2.网孔结构跟环网结构的经济性分析比较。通常以下几种因素都会造成网络结构受到影响:业务量的大小和业务种类、网络所处的地理情况、光纤线路方面的费用以及组网设备的价格等。同事对于对于每一个不同的网孔结构和环网结构来说,他们又在各自的传送费用上存在着千差万别。一般来说,具有恢复能力的网孔结构会在线路传送方面比环装结构更占优势,因为其结构中的交叉连接(XC)设备能够完成业务汇结和选路快捷,除此之外因其链路费用还相对较低。而环网结构中的ADM节点设备比XC简单,其费用固然低些。
三、结语
中国目前的光纤通讯水平虽然说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相比起发达国家,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和尚且需要努力的地方。中国以后的是否能够赶超西方的经济强国,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中国的光纤通讯事业的发展,光纤通讯事业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不断研究和传承,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探索道路上会不断地出现创新和惊喜,今天的努力钻研一定能使今后的巨大成就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颜清华.光同步数字传输与自愈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关键词:经济形势;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内部管理机制,才能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应采取双管齐下的创新管理策略,同时进行企业的外部治理和内部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支持,减少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另外,当前的企业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经济发展,难以为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管理者必须对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创设一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意识,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 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1、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
当前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企业的发展水平,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即使部分企形成了经济管理制度也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虽然部分企业认识到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的重要性,将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引入企业的发展之中,但是落后的企业发展却难以为经济管理模式提供充足的条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 企业经济管理缺乏先进思想指导
市场竞争的激烈形势下,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经济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采用创新的策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经济管理模式并未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得到充分开展,经济管理思想仍然十分落后,导致经济管理模式并未取得实效性进步。还有部分企业经营者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往往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资金支持。
3、 企业缺乏经济管理意识
首先,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看重企业的销售额,而忽视经济管理理念的存在价值,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只重视当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潜在效益,导致企业的销售活动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部分企业开设了经济管理部门,但是并未为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缺乏存在的意义。最后,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难以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造成阻碍,使企业难以从根本上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二、 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 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为了解决当期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创新,对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思想的转变,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先进的管理思想。当前企业落后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阻碍,加之企业管理者管理思想陈旧、竞争意识不强和危机意识淡薄,都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要想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就必须对企业的观念进行创新,将其作为促进经济管理创新的基础。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定会使企业原有的落后管理理念被摒弃、不正确的管理思维得到及时的修正,从而用全新的思维和方法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管理的强化和改革。
2、 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
当期企业存在的组织机构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企业的管理组织进行创新:其一,促进柔软化管理组织的建立。企业原有的管理组织形式已经对企业发展产生束缚,为了摆脱这种束缚企业可以创建部分临时性的管理组织,增强企业管理组织的多样化;其二,促进扁平化管理组织的建立。为了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高效率,企业管理者需要对管理组织的层次进行简化,形成一种紧缩的组织结构,实现企业管理幅度的提升,促进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其三,促进虚拟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组织的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对管理信息和管理数据的整合,从而建立无形的管理机制。
3、 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创新氛围
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对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培养自身的经济管理创新意识,动员全体员工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为了营造良好的经营管理氛围,管理者需要提高对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的认识,对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实现经济管理的创新。只有企业形成一定的文化环境才能促进创新理念的运用,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结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此形势下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躲避经济风险是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的。为此,企业管理者要运用创新理念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优化自身的经济管理策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参考文献:
[1]黄筱葵;浅议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外资;2013(4)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 对就业的影响 解决措施
2008年。全国实现就业人员774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上升0.2百分点。从供给来看,2009年我国城镇劳动力供给人数达2400万人。其中。有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有800万为下岗失业人员,这两大群体构成了2009年就业工作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人员300多万人需要等待就业安置。从需求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按这个数字估算2009年我国城镇劳动力供过于求,缺口在1500万人。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转变使得国内就业面临新的经济环境。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短期内国内就业形势很难得到根本扭转。
一、国际环境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出现恶化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自2008年9月份正式爆发以来,导致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新兴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下滑。根据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从2008年的2.5%降至1.0%,其中发达国家将出现0.5%的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预计将降至4.6%。经济增长的衰退,使得国际贸易出现萎缩,2007年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为5.5%,2008年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下降为4%,在步入2009年的一季度后危机并未有减退之意,金融危机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即实体经济恶化与信用紧缩加深的恶性循环阶段。进入2月份以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已愈加严峻,层出不穷的利空经济数据表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没有止步迹象。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已经明显从投资银行危及商业银行,经济衰退也已经明显从发达经济体蔓延至发展中经济体,而各发达经济体更是出现陷入深度衰退的迹象。各大机构、组织和央行等继续下调未来经济预期,全球经济的复苏时间可能会变得更为漫长。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许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却持续升值,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6.9%。而且仍存在长期升值预期。
二、国内环境
中国本轮经济周期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扩张期纪录,1999年我国GDP增长7.6%,达到上轮周期的谷底,从2000-2007年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2007年是本轮经济周期的峰年,从2007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出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2008年下半年后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拳,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这说明未来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是经济周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可能减缓经济下行的程度,而不可能根本扭转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
三、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一)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我国就业
首先,在我国本轮经济扩张和就业增长中,外向型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的重灾区美国、欧盟。恰恰是我国外贸最大的出口国家,因此,受冲击最大的也必然是外向型经济。随着危机的深化,这些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收人水平下降、失业人口增多的情况,进口需求随之减少,虽然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进口需求对收入的弹性较小,那些与进口国产品价差较大的产品甚至可能存在负弹性,但对我国产品的总需求已经由持续高增长转为低增长。而外向型经济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下降对就业的影响很大。
其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跨国企业或投资者由于受到资本市场筹资和融资的约束,无法筹措资金对新兴市场进行投资。而且,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率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也减少了对投资盈利预期,从而减弱对中国的投资意愿。在外部订单减少和人民币升值效应影响下,不少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或国内企业面临着亏损和倒闭的威胁,在资金链条出现断裂的情况下,不得不削减生产或关门倒闭,从而加剧了国内就业形势。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同比下降27.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外商投资拉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减弱。
最后,海外回流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普遍恶化,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的萎缩,一些已经失业和面临失业的海外劳动力转而回国寻找就业岗位:一些国际劳务承包工程也受到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就业机会而限制国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都导致海外就业的劳动力回流不断增加,加重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加剧了就业形势
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各新兴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人民币相对其它货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而且仍存在长期升值预期,这使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失去价格优势。这一因素将从两个方面影响我国就业,一是其他国家企业争抢我国市场份额,减少我国出口总额,使我们失去相应的就业:二是降低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甚至吸引已落户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出去,原有企业工人面临失业。
(三)国内经济的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形势
首先,经济周期性调整的趋势无法改变。2009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政府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一般为5年左右,因而今后2―3年内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
其次,国内经济形势恶化使得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居民都缩紧当前的消费支出,增加储蓄。同时,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股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得到前所未有的显现,国内中产阶级在股市上都损失惨重,以中产阶级为消费主体的消费热点都出现降温。
最后,在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厂商出现产品积压的现象,厂商面临利润下降和停产的风险。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开始大量裁减人员,使得国内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剧。
四、解决新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的措施
(一)保持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经济的增长是就业增加的根本原因,GDP每增加1百分点,就可以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
(二)加大政府的投资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通过重大项目的投资带动就业的增加。同时,通过政府的投资,扩大内需以拉动更多的就业。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虽然都有规模巨大的大型企业,但小型企业却占了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甚至连家庭工厂也有相当的活力和竞争力。我国的大企业大都集中在冶金、机械、石化等传统工业部门,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中小企业数量多,资产规模小,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密集度高。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因此。大力发展各类中小型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破产,特别是出口企业。因此,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实行工资补贴政策和降低最低工资标准。受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中小企业的利润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然大量裁减工人。因此,政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针对特定人群(如下岗职工、长期失业者、低收入家庭等)给予一定的工资补贴或类似的政策补贴,以降低企业雇佣工人的成本,增加其因减少支付工资总额而获得的利润,从而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同时。也可以降低最低工资的标准,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
其次,提高税费等优惠政策。政府可以提高出口退税,扶持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同时。对中小企业利润再投资给予所得税优惠;降低对其课征的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简化中小企业的征收管理程序,
最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应该积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
(四)改革工时制度。提倡灵活就业方式
政府可以改革传统的工时制度,通过缩短工时增加就业岗位。例如法国2001年通过的法律就规定最长周工时为35小时,由此增加了7000个工作岗位。此外,也可以延长带薪假期,增加就业岗位。
(五)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投资开发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公益岗位。具体范围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等社区管理服务岗位;公共安全保卫;公共卫生保洁;公共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服务。公益性岗位劳动技术含量较低、相对报酬较少、安置容量较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主要对象是年龄较大,劳动技能素质相对较低从而较难从事其他职业的失业人员。开发公益岗位主要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进行。这一方面解决了经费来源,安置了大量失业人员;另一方面,安全保卫、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公用设施维护等公益岗位的建设可以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媒介选择行为是人们对媒介服务的消费行为。新闻信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人们了解社会动态、关注各地事件、与外界沟通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媒介,消费者会怎样选择合适的媒介方式去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国外的研究集中在寻找能解释消费者媒介选择的最好理论,主要有媒介丰富论、社会影响论和媒介选择因素之间的竞争性理论。Daft&Lengel认为,媒介选择是个理性的过程,由媒介的客观特性及媒介传递的内容决定。Fulk. et al.则认为社会因素决定着媒介选择。Jane Webster分别从信息内容、位置决定因素、社会影响、象征性意义等来分析媒介选择。Avner Caspi&Paul Gorsky认为重要技术、社会影响和媒介丰富度都对媒介选择有影响。Cele Otnes&Roonald Faber认为广告商的媒介选择可能取决于他们的支付能力、对媒介的价值感知等。还有学者认为,当本地报纸关闭后,广告商在不得不选择替代媒介的时候,选择会因市场情况而不同。Ken Smith调查得出,广告商选择媒介一般遵循四个标准:回报、媒介可作不同目的使用、对某一媒介的偏爱和媒介成本。Judy &Jerry调查得出,人们首先从电视中来获得新闻和信息,其次是报纸、广播和杂志。
国内徐晖明从教育程度、居住地、性别和收入等方面研究了媒介之间的竞争行为,但仅仅从传播学的角度,没有应用经济学的方法深入研究。魏李力对网络传媒与三大传统媒介(电视、报纸、广播)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孙宽宁,张冠文对初、高中生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董娅对大学生传媒选择进行调查发现:在传媒形式选择上,报刊、电视仍稳居榜首,互联网媒体选择迅速上升;在媒介主体选择上,本土主导文化媒体占绝对优势;在对西方媒体传播的政治文化信息,理性态度有所增强等。廖卫民研究得出:长假期间多数人的行为没有大的变化,少数人变化较大,网络媒介变化比其他媒介大。王慧琳、闫伟对我国大学生的网络体育信息的选择与需要进行了研究,证实我国大学生有多种网络体育信息接触动机。
上述媒介行为的研究大多是从传播学的角度作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很少有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对媒介选择行为进行分析,至于用离散选择模型来研究的就更少见了,而且尚未发现对影响消费者媒介选择的因素之间进行较深入的比较。本文首次引入媒介的网络外部性,应用离散选择模型来对媒介选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当前的媒介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二、理论模型及假设
本文假设,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所有的消费者都会按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最终选择某一媒介去获取新闻信息。当消费者选用市场中第j种媒介时,其随机效用具有如下的间接效用函数形式:Uij=uij+εij。其中,uij为消费者效用的决定成分,它取决于影响消费者做出选择决定的几个方面因素:一个是与产品有关的性能指标;一个是与消费者本人有关的人口特征;另一个则是前面二者的相互影响效应。其中与产品有关的性能指标包括价格和产品自身的特性。εij为零期望的随机扰动项,其误差来源主要包括未观察到的产品性能、未观察到的消费者的异质性、测量及调查误差、模型形式的设定错误,以及消费者本身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存在的计算误差。根据卢因的行为理论,我们假定消费者的个人特征(C),如年龄(A)、职业(J)、学历(E)以及收入(I)等影响着消费者对媒介的选择,本文还假定与产品有关的性能指标,即媒介价格、媒介特性及网络外部性都影响着消费者的媒介选择,并且令Pj为媒介j的获取价格,Qj为媒介j的产品特性,ETj为媒介j所具有的网络外部性,利用加权和法,我们可以把效用函数假设为:Uij=UCiPjQjWj=γCi+αPj+βQj+χWj+εij。其中,γ、α、β、χ分别是个人特征、价格、媒介特性及网络外部性的参数向量。对于多属性效用理论,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属性的重要性来确定这些参数向量。
媒介特性主要由媒介易受性、媒介操守和媒介易得性三个方面来衡量,分别用YS、CS和YD来表示,所以效用函数还可进一步表示为:
Uij=γ(Ai=Ji+Ei+Ii)+αPj+β(YSj+CSj+YDj)+χETj+εij
依照离散选择模型,在产品市场中,如果存在J个品牌或类型,消费者i选择第j种商品概率的一般化形式为:
P i( jOx i, zj)=P i(u(Ox i,zj)+εij>u(x i,zk)+εik, j≠k)
其中,χi为消费者i的人口特征向量,zj为产品j的性能特征向量,u(・)为消费者的效用,上式给出了在由χ和Z所刻画的选择背景下,消费者j依照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产品j的条件概率。在本文中,χi就是Ci,即年龄(A)、职业(J)、学历(E)以及收入(I),Zi为媒介价格Pi,产品特性Qi和媒介的网络外部性ETj。
通过这个式子,可以计算出消费者在选择媒介时对各个媒介选择的概率。并且参照条件logit模型,我们还可以得到消费者i选择第j种媒介的概率为:
三、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
通过访谈发现,基本上没有选用广播来获取新闻信息的,这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人们已经很少或不再使用广播来获取新闻信息,因此在大问卷的设计中,我们主要针对的是报纸、电视和网络三大媒介。我们借鉴徐晖明对媒介选择所设计的问卷。在本文中,我们把媒介特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媒介易受性:新闻覆盖率高、内容通俗易懂、内容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媒介操守:报道迅速及时、报道真实准确、报道评论客观公正、评论深刻、报道新颖、新闻及时更新;媒介易得性:信息获取方便、可以主动选择、可以重复翻阅、信息便于保存、有相关链接。综合这些指标,我们可以确定最后的问卷。
2.抽样样本
本文主要从三个渠道收集数据:一是对重庆大学MBA学员进行调查,他们来自重庆各大城区,各个企业,能代表重庆市各行各业的情况;二是联系了重庆几所高校,对学生团体进行了调查,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群体的选择情况;三是联系身边的朋友、网友,发放电子问卷调查。我们在大重庆地区一共发出问卷250份,收回205份,其中有19份由于不符合要求或数据缺失较大,予以剔除,最后实际可用问卷18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4%。将正式调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CNNIC2007年第2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进行了对比,本文的样本与统计报告中的数据非常接近,这说明有很好的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消费者的选择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分析工具
用Stata8.0中的条件logit命令进行运算,得到条件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在运用软件运算之前,由于条件logit模型的数学要求,年龄(A)、职业(J)、学历(E)以及收入(I)等变量不能直接用于分析,本文采用通常处理方法:创造哑元变量来代表各个候选项,然后将消费者个体特征变量和各哑元变量的交叉项引入模型,对年龄、职业、学历、性别以及收入均采用这种处理方法。在对职业进行处理时,因为个体户只有3个,在处理时将其合并在民营业主一栏,这样便于利用软件进行计算。由于媒介共三个,因此引入两个哑元变量电视(ds)、报纸(bz),而将网络留作对照对象。交叉项的变量名由原变量名和哑元变量名共同构成,例如:ds-age代表年龄age和哑元变量ds的交叉项,其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年龄对消费者选择ds的概率的影响。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1.国内要闻的选择分析
从表1可知,在获取国内要闻时,价格、媒介易受性、媒介操守对消费者的媒介选择影响非常显著。从影响系数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媒介价格越低,消费者更愿意选用,而媒介易受性、媒介操守越高的媒介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消费者的媒介选择依次是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介易得性不影响对国内新闻的选择,这可能跟人们平时的选择习惯有关系。在获取国内要闻时,信息获取方便、可以主动选择、可以重复翻阅、信息便于保存、有相关链接这些特性对消费者的影响不大,消费者更关注媒介操守和媒介易受性。
表1 国内要闻的条件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
2.国际要闻的选择分析
从表2可知,在获取国际要闻时,媒介易受性、媒介操守对消费者的媒介选择影响非常显著。不同的是价格对消费者的选择影响不大,网络外部性影响消费者的选择。通过各个显著因素的系数,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操守好的媒介,更愿意选择易得性好的媒介,更愿意选用用户基础较大的媒介。同样,对于三大媒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电视。因为在获取国际新闻时,价格对消费者的选择没影响,而媒介易得性、操守和外部性则显著影响。
由bz-sex,ds-sex的相关系数为负可知,男性更不愿意选择报纸和电视,更倾向于网络的选择。女性对媒介选择没有显著的影响。徐晖明调查认为男性对媒介的利用效率普遍比女性高,而且媒介接触的频率高低依次为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这跟本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近几年网络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在逐渐地改变人们的媒介选择习惯,人们逐渐从电视和报纸转向网络这种新媒介。
在表2中,民营业主更喜欢选用报纸来获取国际要闻,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消费者更愿意选用电视来获取国际要闻。这可能跟电视在提供国际新闻时的客观真实性和直观性有很大关系。
表2 国际要闻的条件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
3.本地要闻的选择分析
从表3可知,在获取本地要闻时,媒介价格、媒介易受性和网络外部性对消费者的媒介选择影响显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格低的,易受性好的和网络外部性强的媒介,媒介操守和媒介易得性对媒介选择不影响。又知在报纸的相关系数为正,在同等的条件下,消费者更愿意通过报纸来获得本地新闻,这跟消费者的习惯及获取的便利性有关。
由ds-edu的相关系数为负可知,学历越高,越不愿意选择电视来获取本地新闻。关于文化水平对人们接触媒介的影响,孙五三认为,文化程度和媒介接触行为水平的关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媒介接触频率,二是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徐晖明研究发现选择电视与教育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并且,还有学者指出,文化水平较高的受众比文化水平较低的受众更多地使用印刷媒介,这些都与本文得出的结果相一致。
表3 本地要闻的条件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
4.娱乐新闻的选择分析
从表4可知,在获取娱乐新闻时,媒介价格,媒介易受性、媒介操守和网络外部性都对消费者的媒介选择影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负、正、正、正,这些均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而媒介易得性对消费者的选择没有影响。和本地新闻一样,ds-edu的相关系数为负,学历越高,越不愿意选择电视来获取娱乐新闻,这些都跟以前学者的调查相符合。
表4 娱乐新闻的条件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
5.体育新闻的选择分析
从表5可知,在获取体育新闻时,媒介价格、媒介操守和网络外部性对消费者的媒介选择影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负、正、正,与消费者的选择习惯相符。而媒介易得性和媒介操守对消费者的选择没有影响。由于消费者选择电视的相关系数为正,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电视来获取体育新闻,这可能跟电视提供体育新闻时更形象、生动、具体有关。而ds- sex的相关系数为负,说明男性更不愿意选择电视,由于网络这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电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消费者逐渐从传统媒介向新媒介进行转变。
表5 体育新闻的条件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
6.财经新闻的选择分析
从表6可知,在获取财经新闻时,媒介价格、媒介易得性和网络外部性对消费者的媒介选择影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负、正、正,这些都符合消费者的选择习惯和心理。相对于网络,选择电视和报纸的相关系数都为正,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报纸和电视来获取财经新闻。如前面所述,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不愿意选择电视,而男性更喜欢选择网络,不愿意选用报纸和电视。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更不愿意选用电视。
表6 财经新闻的条件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
五、结论与建议
(1)媒介价格与媒介选择显著负相关,媒介易得性、媒介操守和媒介的网络外部性都与媒介选择显著正相关,这符合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虽然消费者对网络媒介的易得性和操守有较高的评价,但使用网络媒介的成本也高于其他两种传统媒介,而且传统媒介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用户群体比较大,使用传统媒介来获取新闻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一种习惯。网络媒介这种新的媒介并不能完全取代电视和报纸两种传统的媒介,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媒介和传统媒介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2)在选择新闻媒介时,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对媒介行为的影响很小,只有部分个人特征对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有影响,比较突出的就是性别和学历。男性更倾向于选用网络来获取新闻信息,而且学历越高的人群,选用电视的概率会越小,这些都跟以前学者的研究相符合。但本文并没有发现消费者的收入情况对媒介行为产生影响,并不像其他消费者选择行为研究中,收入对消费者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袁诚得出北京市场冰箱选择的模型,收入的变化会引起北京市民冰箱选择概率的变化。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媒介的获取成本相对于消费者的收入来说非常的小,对收入来说基本上没有弹性,并且媒介行为已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获取新闻只是消费者使用媒介的一种形式,更多的还是媒介能提供给消费者的一些娱乐活动,所以在获取新闻时,收入对媒介的选择行为没有影响。
根据我们对影响消费者媒介选择因素的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三大媒介在以后的竞争发展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降低媒介的获取成本。②提高媒介的易受性。③提高媒介的操守。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传播的冲击越来越大,并且网络传播比起传统媒介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传统媒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对于报纸媒介,我们有以下建议:①走报业集团化道路。②办出自己的特色,提供差异化的产品。③“新闻”当家。④办理网上报刊。
对于电视媒介,有以下建议:①专业化、杂志型发展。②充分发挥现场感强的优势,并且在传播速度和深度报道上下功夫。③电视观众是以平民阶层为主,因此在制作节目时要做到普遍性、日常性、平民性、通俗性和参与性。■
(作者李雪松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司有和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谭红成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08BTQ031资助)
注释:
Daft R, Lengel R.H.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media richness and stru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Science,1986, (32):554-557.
Fulk, Schmitz, Steinfield. A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of media use in organizations[J]. Communic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1990, 117-140.
Jane Webste., Jane Webster. Rational and Social theories as complementary explanations of communication media choices:twopolicy-capturing studies[J]. Academy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 38(6):1544-1572.
Avner Caspi, Paul Gorsky. Instructional Media Choic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ferences of Distance Education Coordinators[J]. Educ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2005,14(2):169-198
Cele Otnes , Roonald Faber. An Examination of Variables Influencing Local Advertiser Media Selection[J].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summer 1993, 70-81.
Ken Smith. Advertisers’media selection in small newspaper markets[J].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998,19(1):30-44.
Judy Barnes Oskam , Jerry C. Hudson. Media Preference and Believability Among Rural Respondents for News and Advertising Information[J].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999,36(2):285-298.
徐晖明:《传播与发展―我国大众传播现状调查与分析》,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魏李力:《网络传媒与三大传统媒介之比较及发展优势》,《湖北社会学》2004年第11期
孙宽宁、张冠文:《初中生与高中生媒介接触行为对比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4期
董娅:《大学生信息传媒选择与倾向的调查》,《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廖卫民:《北京大学生长假期间媒介接触行为调查》,《市场研究》2006年第11期
王慧琳、闫伟:《我国大学生对网络体育信息的选择与需要》,《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所谓主办银行制度是指在特定的企业融资和治理结构下所形成的银企之间、银行之间及金融管理当局与银行之间的特殊关系的总称,其中银企关系是这一体制的核心内容,银企关系主要表现在信贷关系和主银行在公司监管方面发挥很大作用。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先前被普遍推广的担保圈、信用联盟等模式所潜在的风险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开始凸显。由于互保圈危机蔓延,众多企业受到牵连,除了直接互保的企业受到债务压力的风险之外,第二圈、第三圈的互保企业也受到波及。往往是一家企业信贷违约,影响一个地区的生产经营。在这一背景下,201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制定《关于探索实施小微企业主办银行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山东辖内推行。通过建立“一对一”的新型银企关系,“加强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权益性资本比重高、未来现金流稳定的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过度担保、过度融资等问题”。《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在平等自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建立一对一全方位银企合作机制,在银企协议期间,企业不能单方寻求其他银行合作;二是着力缓解信息不对称,银行通过充分挖掘企业软信息等手段掌握足够多的企业信息,签约企业对于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和法定代表人变更等重要事项,应及时告知主办银行等;三是创新信贷产品和融资方式;四是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五是有效隔断企业担保风险。为避免其他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通过互保联保、担保圈等途径向签约企业传递蔓延,签约企业原则上不应对外提供融资担保,确需对外提供融资担保时,需经主办银行同意。
二、新型主办银行制在东营市的应用案例
自《指导意见》于2014年底下发以来,人民银行东营市中心支行积极贯彻落实。东营市目前共有四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推进该项制度: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新型主办银行制推行以来,四家银行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截至目前,根据人民银行东营中支主办银行制度监测显示,与四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专业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共有20家,其中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专业大户7家,专业合作社8家。截至3月末合作企业的贷款余额为3.03亿元,今年新增贷款165万元。根据贷款主体的分类看,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8524.43万元、1312万元、496.7万元,其中产业化龙头企业占比最高达到94%,专业大户贷款占比最少为1.6%;1-3月份的新增贷款中,专业合作社最多,为90万元,其次为专业大户,为75万元,产业化龙头企业为0。根据主办行的分类看,农发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8524.4万元、339万元、92.7万元、1377万元,占比分别为94.04%、1.12%、0.31%、4.54%;1-3月份的新增贷款中只有农信社投放了165万元。新型主办银行制的推出得到了上述银行的积极支持,但是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推进缓慢,银行希望通过该制度更好的掌控风险,而企业的合作意愿比较低,根据对四家主办银行及合作企业的调查发现,新型主办银行制推广以来,投放到合作企业的新增贷款仅占贷款余额的0.54%,绝大部分贷款来源于制度前的投放。以农发行为例,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目前尚无网银结算手段,而目前企业结算网银转账是主要方式之一,若仅与农发行签署合作协议,企业的正常结算都会受到影响。另外,农发行上报的合作企业均属大中型企业,与制度中要求的中小微企业相去甚远。新型主办银行制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合作协议缺乏硬约束,担保风险难隔断
首先,从《指导意见》的制度设计来看,该制度不是硬性规定,属于鼓励性政策。主办银行与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缺乏第三方的硬性约束。其次,《指导意见》的政策目的是为了防范担保圈扩大造成的信用危机,但是在实际运营中,地方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都不能在征信系统里备注“合作协议”的信息,也就是说如果合作企业另寻第二家银行贷款易发生道德风险:在合作企业不提供其参与主办银行制信息的前提下第二家银行是无法辨别其有无担保资格,即使第二家银行获悉此信息,由于缺乏法律依据、约束,一旦发生信用风险主办银行也无法获得合作企业完全的剩余索取权。另外,调查显示,“对中小微企业来讲资产有限,最主要的资产——“固定资产土地”也多以租赁形式存在,这就造成了中小微企业只能办理保证贷款,但担保是相互的,若不为其他企业担保则自己也难以找到有效担保,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中小微企业越来越被孤立”。
(二)激励相容机制缺乏,客户边界难扩大
哈维茨的激励相容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这一机制放在新型主办银行制中就是:主办银行与合作企业的合作均能实现帕累托效率改进,主办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投放贷款,合作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贷款。在《指导意见》中的配套措施就是对激励相容机制的设计,例如:“推动当地财政部门出台面向主办银行的风险补偿和财政贴息政策,优先将签约企业纳入财政增信担保扶持范围”、“对恶意违约或拒不履行合作协议的签约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主办银行制度实施成效明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给予政策倾斜”、“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健全信用评价机制,改进内部信用评级方法,探索参考应用专业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征信产品,科学、高效地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分,提高签约企业资金可获得性”等等。通过对《指导意见》配套措施的分析可知:如果新型主办银行制顺利推出落实,完全可以实现商业银行的帕累托效率改进,有效防范了担保圈的潜在信用风险蔓延;但是对于合作企业而言,只有在无法贷款但通过政府财政增信担保获得了贷款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改进。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地方政府的增信担保尚未将合作企业或潜在合作企业划入担保范围。总体来看,对主办银行来说激励相容机制缺乏配套政策的落实,对合作企业来说激励相容机制无实际支持。调查显示:上述20家合作企业在无新型主办银行制推出的情况下均能获得贷款,对于那些处在可获得贷款边界外的企业或个体由于缺乏有效担保而不能纳入合作范围。
(三)关系型借贷缺乏制度基础,新型主办银行制更适用于地方法人银行
关系型借贷(RelationgshipLending)是指银行贷款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进行。关系型借贷发生的前提是银行和企业之间必须保持长期、密切而且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即企业固定地与数量极少的(通常为一至两家)银行打交道。其中的相关信息即《指导意见》所提倡的软信息:“对签约企业……深入了解,广泛收集签约企业经营管理及人员等相关信息,运用软信息挖掘技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普遍采取总分行制,地市一级的分支机构往往没有产品开发的权限,即使对既有产品因地制宜的改进都很难。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为例,贷款条件中对抵押物、利率、期限等要素的规定是硬性约束,如果合作企业无法满足此类条件,主办银行的地市分支机构即使掌握再多的软信息也无法在信贷系统中审核通过。而农信社作为法人机构自身具有产品开发及定价权,只要风险可控就可以量身定做适合合作企业的产品。数据显示,除农发行投向大中型企业大贷款外,截至3月末农信社对合作企业的贷款余额最大为1377万元,而且1-3月份新增贷款额度也是最大为165万元。
三、新型主办银行制的边际改进
本文认为新型主办银行制可以在边际上改进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如果一项新制度替代旧制度会涉及四项制度费用:旧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FO、新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FN、制度转化所需的交易费用T、重构制度所需要的交易费用R。只有FO-FN>T+R时制度变迁才会发生,也就是新制度相对于旧制度所节约的交易费用必须大于制度转化、重构所耗费的交易费用。因为《指导意见》属于鼓励性政策,在此我们假设T=0。所以,只要FO-FN>R我们对新型主办银行制的边际改进就能实现效率的提高,新制度就能运行于市场中。
(一)新型主办银行制当前的运行费用FO假设为既定值
作为一项鼓励性政策,《指导意见》已经推出并正在实行,所以假设FO为既定值是符合实际的。从上述东营地区运行情况来看,新型主办银行制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对银行及企业来说都缺乏吸引力。能够提供抵质押物或担保的企业,无论是不是合作企业同样能够获得贷款;反之,愿意签订合作协议,但仍不能获得贷款。对银行来说,缺乏制度上的硬性约束,致使无法防范担保圈造成的信用风险。所以制度上的边际改进只要能突破这些障碍就能大大节省交易费用。
(二)对新型主办银行制的边际改进
一是鉴于全国性银行机构的分支机构缺乏产品设计权限及应用软信息能力的制度缺陷,本文认为新型主办银行制的适用范围可以明确至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二是主办银行的潜在客户应定位于那些传统模式无法获得贷款的企业或个体,这样才能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合作企业才能积极参与;三是发挥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及窗口指导作用:将新型主办银行制的考核纳入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及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中,对主办银行实施正向激励,通过货币政策的倾斜覆盖风险敞口,这其中不应将政府增信担保作为一项必须条件,通过对“鲁青担保贷”等优惠政策的实施情况看,一旦涉及多头部门往往会额外增加交易费用,而且对于那些靠传统模式贷款的企业,银行缺乏为其谋求优惠的激励机制;四是开发征信系统新功能,对新型主办银行制实施硬约束。对于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或个体在其信用记录中明确其是某银行合作企业身份,这一政策限制尽管缺乏法律上的依据,但是人民银行作为窗口指导单位对商业银行有隐性约束,否则其他银行会无视合作协议的约束;五是合作协议的签订要细化,比如可以将合作期限延长至5年甚至10年,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软信息的作用。
(三)改进后的交易费用FN及边际改进造成的制度重构费用R
理论上,如果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倾斜给予主办银行的收益能够覆盖放贷给边界外客户的风险敞口,主办银行和合作企业均会实现激励相容,其制度交易费用将远远小于改进前,即FO-FN远大零;制度重构费用R则来自于上述四项边际改进,也就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对主办银行制的倾斜兼顾及对征信系统的功能升级,这一项费用很难定量分析。
四、结论
尽管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力要素、物质资源、人力资本等的聚集效应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但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为:(1)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无法满足人口城镇化快速扩张,致使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而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推动力,没有的工业化就谈不上城镇化。(2)过度城镇地域扩张与城镇规模结构布局不合理,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超负。人口快速集聚城市,带来了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公共医疗、教育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引发“大城市病”,造成了城市各方面资源的日趋紧张,对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
1、“新常态”的提出和特征
中国经济在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近30年后,从2010-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连续11个季度下滑、增速减缓,2014年中国GDP增速为7.4%,保持2012以来GDP增速连续三年低于8%的水平,维持一个相对平稳的低速增长。这种这种经济态势经济学者称为新常态现象。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概念,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一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而经济放缓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种表象,其背后的本质是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
2、“新常态”带来的机遇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不再是仅依靠对外出口,大规模市政建设、房地产和工业化投入产出拉动而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多元动力。其次,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三、“新常态”下城镇化建设新动力因素分析
如何适应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机遇,发挥新常态效能作用,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发展的新动力。
1、新常态经济增速减缓利于消除城镇化发展不协调性
增速减缓的实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再平衡,所反映出的是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人力、资源粗放投入明显下降,高技术创新型产业成为经济助推器。
2、新常态经济结构升级促进城镇化产业结构的科学合理布局
“十二五”规划把GDP平均增长速度定为7%,而且决定工作重点从过去的重速度、重规模、开发重大项目,转到重结构、重质量、重效益、重民生,这就是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升级。新常态下我国内需比重提高,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增强,超过出口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前我国最终消费率仅为50%左右,低于全球平均80%的水平,消费力的提升空间巨大。总理指出“,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所蕴含的强大内需潜力而被认为是助推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为此,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着力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要以增加居民收入为重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切实解决差距较大问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3、新常态“以资源承载为上限”决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报告提出:以资源承载为上限来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一方面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控制总量提高效率,并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系统,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如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推广,石化行业实现绿色工业化等措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中国政府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非石化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站20%,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之路。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城市紧凑发展,以现代新型交通网络和数据信息网络为依托,用产业升级做支撑,高新科技为推力,依托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城市创新载体作用,顺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推动城市走智慧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
四、结语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企业经济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知识经济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企业应对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对企业而言,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占据一席之位,就一定要实现不断的创新。
一、全面贯彻创新理念实现企业变革
(一)以创新理念引导企业经济管理
牢牢的把握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这一方向,就是要求企业始终做到观念的不断更新,思想的不断转变,并将其渗透于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阻碍,基本上都是管理理念的落后。很多企业仍然没有树立起先进的理念,管理者缺乏这种认识,也不具备危机意识,更不思考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这一点来看,企业实现理念的创新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先从理念入手,才能够保证后面所有经济管理的创新。因而企业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和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理念,树立起全新的理念,用全新的角度,全新的管理方式来指引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促使自身不断的完善,真正实现强化管理的目标。
(二)以创新战略掌握企业经济管理方向
以创新战略掌握企业经济管理方向就是要求我们不管是在企业战略的制定,还是在企业战略的实施中,都始终将人本理念贯彻其中,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将眼光放得长远,立足于全球化的竞争中,善于发现外在环境中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企业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仅仅围绕着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而展开的。因而,企业唯有真正的明确了核心竞争力提升所需要实施的战略,才可真正的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企业前瞻性以及全面性的创新战略,便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保证,用战略发展的目光,应对企业的各种挑战,才能够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对于企业来讲,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从强化市场营销宣传力度以及培养品牌价值等各方面展开。
二、整合人力资源
(三)以人性化管理为切入点
现代社会人才流失的问题已经成了企业的普遍现象,它会直接造成企业经济管理效率降低的问题。人性化管理,自然是针对企业所有人而言的,企业一定要认识到人才是经济管理中的首要因素,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员工,因而企业应该让每个人都成为企业的主人,充分尊重其主人翁地位,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并爱护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让每一个员工创造价值,构建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经济管理机制,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思考,为员工着想,让其产生归属感和信任感,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人性化的管理,可以通过柔性化的经济管理手段来实现,这样的管理方式,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最大限度的把企业人力资源积极性激发出来,这有助于企业整体敏锐力和洞察力的提升,有效的防范企业的危机。
(四)加大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以人为本固然重要,但是,企业的发展也需要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保证,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必须要加大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当然,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漫长而又不易的工程,企业在现阶段,一定要把人才作为一种创造力来管理。任何东西都是不断发展的,人才培养的策略也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随时结合市场情况,做出调整。并在企业上下树立起现代人力资源观念,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本着引入和培养有机整合的原则,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企业团队。
除此之外,企业也应该针对这些人才,定期开展特定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保证其能够在工作中不断的创新,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出谋划策。
构建岗位竞聘制度,并不断健全考核激励制度也是企业在今后需要做好的工作,通过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用人机制,辅之以择优上岗的应聘方式,能够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做到各尽其才;通过设置按劳定薪的薪酬制度,能够充分的将绩效导向的作用发挥出来,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
三、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对于现代企业正应对着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双重挑战,企业的经济管理也一定要紧跟着这一脚步,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含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配合以信息化的手段,不嗵嵘经济管理水平。具体而言,企业一定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尽快实现内部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脚步,把经济信息的安全摆在战略高度,尽可能的通过多种科学化方式,更好的保护自身的资源,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潜在经济风险,将财务信息的管理能力不断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数据,从而确保企业财务危机得以避免,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之下,企业日常的经济管理创新活动也成为了系统且复杂的工程,这一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必须在不断地实践和变革中逐渐适应和发展。因而对于现代企业来讲,一定要全面贯彻创新理念实现企业变革、整合人力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也唯有此,才能够真正的适应现代化进程,实现自身持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秀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贸,2014,34:4951
对于事业单位管理者来说,除了对未来的正确预测之外,在单位运行发展时所进行的正确决策和管理中,详细的数据化分析以及不断积极调整的战略部署也是尤为重要的。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快速准确的分析能力可以为单位运行和发展的各个管理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简言之,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开挖以为单位提供管理决策的数据化。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单位不同的用途和需求,制定出不同的模型,具有具备所需数据库、多种经济数学模型、判断统计、处理原始数据、传输信息、数学通信等功能。可以对单位运作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预测计算,合理的进行资源的分配及运用,以最低的成本费用、最快的办事速度、最高的的办事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应用
经济管理的信息体系主要应用于单位的正常运作当中,涉及当前形势的分析、内部决策和解决问题等方面。传统的经济管理是由人工操作计算机来完成的,各部门、各科室独立负责,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工作效率,这时就应该应用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单位的管理子系统,是该系统主要包括输出、输入及处理三个部分。提供数据量,处理数据,在处理数据上相关软件的选择及其关键。单位应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自身特点合理的进行选择,以保证准确有效的处理结果。事业单位以规范管理为原则,经济管理为诛仙的管理方式,实行全部流程掌控、全部要素核算,全程预算管理、全方位的规范管理的管理方法。推进单位的全部成本核算管理可以加强单位的精细化管理,规范单位的整体经济行为,建设模范优秀单位。应用经济管理的信息体系,加强各科室的成本核算,提高科学的管理水平。单位成本核算是其经济管理的核心,是单位制定经济策略的重要依据。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改变原来固有的工作方式,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核算的控制力度。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相关基本数据对各科室、各部门成本有效地进行分析和监控,及时的控制不必要的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各部门的不合理消耗。本着节约成本更好服务的原则,开源节流,不断前进。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为成本核算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中,有许多资源是共享的,而单位在这些共享资源中运用的成本及所能取得的效果是不稳定的。在经济管理中,触及这些共享资源的,成本的核算就更加复杂,而此时,即可以通过经济管理信息体系来发挥作用,进行解决。经济管理的信息体系可以在第一时间完成数据处理,这样就避免了使用人工数据分析的方法所存在的弊端。在第一时间准确的完成数据分析是非常关键的,可见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单位中的应用意义不可忽视。
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单位管理者应该对经济管理相关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全面充分的认识,从理念上对其信任,才能更好的对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应用。在国内目前的形势下,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它更需要不断地完善及普及。在单位的自我分析及决策的过程中,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因而导致不能充分体现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应用中的重要性。并且,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客观性的数据分析与传统分析的主观性存在一定的偏离和误差,在数据体现上不能达到一致。这样的形式,许多企业和单位还不能完全正确的理解以及接受。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中包括有输入信息、信息处理及输出信息。其中,准确详细真实的输入信息对系统的运作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许多企业、单位并不很注意数据信息的搜集方面,这是受企业、单位的传统发展路线的影响。只有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得到完善,整个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才能得到客观条件的支撑,才能更好的被应用。整个经济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有复杂又强大的数据分析作为其基础,如果企业或单位的相配套的系统软件缺乏,计算机的合理运用缺乏,而使用简单的分析软件,是不能够促使企业或单位的内部管理加强,不能够实现迅速的发展。所以,一些企业或单位不能感觉到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在应用中的显着效果。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资源共享,不断加强单位经济管理效率,进而全面推进单位全部成本核算工作。在科学技术日趋发展的时代,信息知识在单位日常管理、不断创新和稳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则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保障。经济管理信息技术是一种自动化数据处理技术。在单位管理方面,经济管理方面,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能为其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分析,从而提高单位的运作决策效率。总之,事业单位信息化是当代事业单位科学管理和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使事业单位以较少的投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事业单位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单位的综合实力、人员的工作能力,还促进了单位与时俱进。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对单位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应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且十分危险的危急重症, 是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基础上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 致使相应心肌出现持久性缺氧、缺血, 进而造成心肌坏死的症状, 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病死率[1]。目前, 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为深入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分别展开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基础上的溶栓治疗, 其中后者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9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 患者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均不超过6 h, 同时可将静脉溶栓治疗禁忌证患者排除。其中男41例, 女31例, 者年龄为41~76岁, 平均为(60.2±3.4)岁;临床表现为:59例患者存在持续性剧烈胸痛, 4例患者有气短伴牙痛症状, 9例有胸闷痛表现。利用心电图检查确定梗死部位:下壁心肌梗死16例, 右室心肌梗死8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23例, 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7例, 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及时展开血尿常规生化检验、给予心电监护与常规吸氧, 同时展开心肌酶谱与肝肾功能检查, 给予抗心肌缺血、抗凝与抗血小板等对症支持治疗, 并对患者并发症予以相应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展开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1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将150万U链激酶充分稀释, 再向其中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 在1h内给予患者静脉泵入治疗;同时给予患者300 mg/d阿司匹林口服治疗, 第2 d时将口服剂量调至100 mg/d并加以维持。在静脉溶栓治疗后12 h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 每12 h进行1次注射, 连续治疗7 d。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胸痛程度、ST段改变情况、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谱与有无不良反应。
1. 3 判断标准 经60~90 min治疗后, 心电图检查中已抬高ST段有50%以上回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提前至发病后14 h内;CTnI峰提前至发病后12 h内;经2 h治疗患者胸痛症状有明显改善, 治疗后2~3 h有灌注后心律失常现象。其中心肌酶峰值提前与心电图改变情况是观察重点。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 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冠脉再通情况与胸痛症状发生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8.89%(32/36), 3 d后胸痛症状发生率为11.11%(4/36);对照组冠脉再通率为41.67%(15/36), 3 d后胸痛症状发生率为33.33%(12/36)。对比可知, 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d后胸痛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心律失常、血尿、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骤然闭塞下, 导致心肌因缺血而受损或坏死性病变, 而促使患者闭塞血管血流得以恢复可促进患者病理改变得到显著缓解[2], 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确诊后应及时展开有效治疗, 对患者濒死心肌加以保护, 促使已闭塞冠状动脉实现再通, 从而促进梗死范围不断缩小[3]。
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 其中溶栓治疗在全世界范围内仍受到普遍重视。溶栓是对患者体内纤溶酶原予以间接或直接性激活, 使之转变成纤溶酶, 将血栓内纤维蛋白逐步分解成可溶性物质, 从而促使血栓得到溶解, 实现冠脉再通。目前溶栓治疗仍是急性心肌梗死重要治疗方法, 对于无法及时展开介入治疗的患者, 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为最佳选择, 特别是在发病时间不超过6 h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效果最为显著, 据报道在这类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高达85.5%。诸多临床实践证实, 越早展开溶栓治疗, 治疗效果越显著。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危急重症, 而溶栓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治疗速度快等特点, 故而应尽早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溶栓治疗。另外, 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经济性, 因此该方法在医疗设备与经济情况相对不佳的基层医院中尤为适用。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8.8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 且其3 d后胸痛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心律失常、血尿、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马红.浅议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监测与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7):1067-1068.
关键词:相变贮能新风机组 经济分析 临界附加初投资 最佳蓄冷量
Abstract Explains its structure and features, presents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um thermal storage and operation programmes on a trade-off basis between usage of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 effects of air handling and the savings in operation costs; Following an economic analyssis, defines a concept of critical additional initial investment as a measure of the units' profitability; And provides and annual simulation of the economics and effects when used in Beijing area.
Keywords:fresh air handling unit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economic analysis,critical additional initial investment,optimum thermal storage
1 引言
针对我国长年来电力生产和供应的突出矛盾,国家已制定政策,以经济手段推动电力"削峰填谷"的实现,蓄冷空调是其中一项最主要的技术措施。目前,蓄冰空调技术日趋完善,但由于冰的凝因点低,需要制冷机提供-3~-7℃的温度,这样一般将使制冷机成本增加25%~30%[1]。而利用高温相变材料(融点高于0℃)蓄冷,制冷机提供7℃的的水温即可,可以提高制冷机的效率(COP)。本文介绍的相变贮能新风机组是一种新型高温相变蓄冷空系统。
作为一种贮能型空调设备,其蓄冷量和运行方案的选择很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相变材料利用率、空气处理效果满意率和运行费用节省率来确定系统最佳蓄冷量和运行方案的方法,根据逐时的室外气象参数对系统进行了运行经济分析,并提出临界附加初投资的概念,可作为生产厂商的投资判据。
2 系统简介
与常规的新风机组相比,相变贮能新风机组的不同之处是用相变贮能换热器取代了表冷器,如图1所示。它的工作方式与蓄冰空不尽相同,在蓄冰空调中,由制冷机提供冷量蓄冰,冰贮存的冷量先传递给水,再由水传递给空气。而在本系统中,制冷机提供的冷量先传递给水,再由水传递给相变材料,然后用相变材料冷却空气。
图1 相变贮能新风机组系统示意图
可看出,这种机组主要有如下优点:
①常规空调系统中白天制冷机需同时承担新风和房间的负荷,采用本文中的系统后白天制冷机只承担房间负荷(当采用部分蓄冷方式时也要承担部分新风负荷),晚上只承担相变贮能换热器的蓄冷负荷,因此这种系统能有效降低机组的容量,同时能降低电力增容费。
②这种机组在降低制冷机组容量的同时,制冷机白天和晚上都工作,从而使其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③因制冷机组主要利用夜间廉价电运行,故能大幅度降低机组运行费用。
④与蓄冰空调相比,这种同组因利用高温相变材料蓄冷,制冷机提供较高水温(7℃)的冷冻水即可,故可提高制冷机效率,并可降低对制冷机的性能要求。此外,相变贮能新风机组不是在集中冷源处蓄冷而是在空气处理设备处蓄冷,所以可以省去蓄冰空调中需要的蓄冰槽、板式换热器、乙二醇泵及相关管道。并且,在过渡季节,夜间可进一步利用自然通风对相变材料蓄冷,进一步降低运行能耗。
3 经济性分析
3.1 概述
作为经济性分析,这里暂时只和常规新风机组比较,即求省去表冷器而采用贮能换热器后机组的投资回收年限。因为贮能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尚待开发的新型设备,它的总成本(见下文初投资部分)尚不容易预测,因此本文提出另外一种经济性分析方法,即计算出厂n年内回收成本时允许的最大附加初投资,我们定义为临界附加初投资,以作为投资厂商的投资判据。
①初投资
贮能式新风机组的初投资
Mi= Mi0 + Mi1 - Mi2
(1)
其中 Mi0为贮能换热器的总投资;Mi1为占地费及其它费用;Mi2为因削减电力高峰峰期用电量而节省的电力增容费及削减制冷机组容量而节省的制冷机组的成本。
常规新风机组的初投资
Mi0= M0i0 + M0i1
(2)
其中M0i0 为表冷器成本; M0i1 为占地费有其它费用。
②运行费用
贮能式新风机组的运行费用
Mr= Mr0 + Mr1 + Mr2 (3)
其中Mr0为贮能式换热器夜间蓄冷时制冷机的电费(包括部分负荷工况时白天蓄冷负荷不足进制冷机的电费);Mr1为水泵耗能的电费(包括部分负荷工况时白天水泵的运行费用);Mr2为风机耗能的电费。
常规新风机组的运行费用
Mr0= M0r0 + M0r1 + M0r2 (4)
其中M0r0为制冷机的电费。
③总投资
总投资是指机组运行n年,考虑货币时效后运行费用和初投资的总和。该值可用现值表示,也可用终值表示。本文用现值表示,则
贮能式新风机组的总投资
(5)
常规新风机组的总投资
(6)
其中,为有效年利率;i1为年利率;i2为电价上涨率。
④目标函数
若计划在n年内回收附加成本,则n年后,M=M0。
令ΔMi = Mi - M0i ,ΔMr = M0r - Mr ,则
(7)
相应n年回收期的临界附加初投资应为
(8)
这里ΔM表示n年回收期内允许临界附加初投资,即采用相变贮能新风机组后在n年内回收成本,所允许附加设备比节省的电力增容费、制冷机组成本和表冷器成本之和多出的费用,从运行费用角度看,即n年内能节约的运行费用的现值。
⑤模型简化
为简化分析,作如下假设:
·忽略电价年上涨率,则ie=i1
取年利率i1=5%,则ie=0.05
·运行费用中,忽略本系统风机、水泵与常规新风机组中风机、水泵的耗能比较,即认为
(Mr1+ Mr2)- (M0r1+ M0r2)= 0
则 ΔM r = M0r0 - M r0
经上述简化,式(8)则为
(9)
3.2 运行费用分析
一天气新风负荷(本文的新风负荷概念与传统概念不尽相同)可表示为
(10)
式中q为新风负荷,kJ;G为风量,m3/s;ρ为空气密度,kg/ m3;h为比焓kJ/kg。下标d表示一天内,in表示进风,out表示排风,h,a,l分别表示电价的高峰期,平峰期和低谷期。
本文取q1=0即qd= qd + qa ,即不考虑机组在夜间电价低谷期对新风处理的情况。
当Q>qd时,q ex= Q - q d,q ex , h= Q - q h ,q sh , h= 0,q sh , a= 0;
当Q>qh且Q < q d时,q ex= 0,q ex , h= Q - q h> ,q sh , h= 0,q sh , a= q d - Q;
当Qh,qex= 0,q ex , h= 0 ,q sh , h= q h - Q,q sh , a= q a ;
贮能机组运行费用:
M r =[(Q -q ex)·P1 + q sh , h·P h + q sh , a·P a ]/(3600·COP) (11)
常规机组运行费用:
M0r =(qh·P h + q a·P a)/(3600·COP) (12)
第j天节省的运行费用:yj= M0r - M r
一年中,节省的总运行费用为
以上各式中,Q为蓄冷量,kJ;P为电价,元/(kW·h);COP为制冷系数;y为每天节省的运行费用,元,下标ex表示过量,sh表示不足。
4 最佳蓄冷量与运行方案的选择
相变贮能新风机组在夜间电价低谷期蓄冷,白天对新风放冷,以降低机组的运行费用。对相变蓄冷新风机组进行经济分析,需要考虑机组每天的蓄冷量和运行方案,而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需综合考虑。
4.1 运行方案的选择
运行方案是否合理,是影响贮能新风机组经济性和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贮能空调系统的运行一般分两种:全负荷贮能和部分负荷贮能。全负荷贮能方式虽然运行费用低,但设备投资高,并且贮能装置占地面积大;部分负荷贮能方式全天所需冷量部分由制冷面提供,所需制冷机容量和贮能系统的容量均较小,但节省的运行费用相对全负荷方式要少。
根据图2电价情况,本文采用下述运行方案:①保证被处理空气的出口温度为24℃;②对全负荷贮能方式,夜间蓄冷是为了满足全天的新风负荷;对部分负荷贮能方式,夜间蓄冷则主要是为了满足电价高峰期的新风负荷,如果对选择的日蓄冷量,在电价高峰期有冷量过量时,认为过量部分可以转移到电价平峰期,在高峰期和平峰期冷量不足时,由制冷机提供不足的冷量。为实现这样的运行方案,需要对相变贮能换热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采用合理的运行控制手段。
图2 北京地区电价结构
4.2蓄冷量的选择
选择最佳蓄冷量本质是使蓄冷量与新负荷相匹配,并力求保证空气处理效果和系统的经济性。新风机组需要的蓄冷量与运行方案和室外气象参数有关。一天中,机组运行时间越长,室外新风温度越高,新风量越大,需要的蓄冷量越大。因为一年中机组运行期间,室外空气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则在一定的运行方案下,每天的新风负荷不同,并且一年中日新风负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关很大,这给蓄冷量的确定带来了很大困难。蓄冷量选择得小,所需的贮能设备容量和设备投资小,相变材料利用率高,并且因为夜间贮存的能量大部分可补充在电价高峰期,相应的性能价格比较高,但是,因为夜间贮能量小,白天仍有相对较多的冷量需要制冷机提供,运行费用相对较高;蓄冷量选择得大,所需贮能设备容量和设备投资大,并且因为夜间贮存的能量很可能补充在电价高峰期后仍有剩余,要转移到电价平峰期,甚至会使一部分蓄冷量用不上,所以相应的性能价格比和相变材料的利用率较低,但是,因为夜间贮能量大,白天需要制冷机提供的能量少,运行费用相对较低。
为了清楚表达蓄冷量和运行方案与系统性能和经济性的关系,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概念:
相变材料利用率
(13)
空气处理效果的满意率
(14)
运行费用节省率
(15)
其中全负荷蓄冷时q sh = q sh , h + q sh , a , ,q = q d;部分负荷蓄冷时q sh = q sh , h,q = q h
这里z1是白天利用的蓄冷量占全部夜间蓄冷量的比值;z2是指白天利用的蓄冷量与当天新风负荷(全负荷方式下为白天高峰期和平峰期总新风负荷,部分负荷方式下为白天高峰期的负荷)的比率,它还间接表明了白天仍需制冷机提供的冷量;z是所节省的运行费用占常规机组运行费用的比例,它表明了贮能机组运行费用的节省情况。本来在部分负荷蓄冷时,应有q ex = q ex , h,但实际应用时难免会有一部分过量蓄冷量转移到平峰期,所以这里仍取q ex。
可以看出z1,z2和z是相变贮能新风机组经济分析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结合系统节省的运行费用和临界初投资,有助于确定系统的最佳蓄冷量和合理的运行方案。在全负荷蓄冷时,因为白天制冷机不工作,可根据空气处理要求得到z2,求出相应的最佳蓄冷量;在部分负荷蓄冷时,因为白天制冷机仍可提供不足的冷量,故可综合考虑各z指标和节省的运行费用来选择最佳蓄冷量。
5 算例
这里以风量为3000m3/h的新风机组为例,取北京地区的气象数据为室外工况,室外气象参数由文献[2]得到,按照前文所述的运行方案,研究在不同蓄冷量下机组的临界初投资和指标z1,z2和z。机组运行时间为5月15日~9月10日计算。
从图3、图4可以看出:①随蓄冷量增大,每年能节省的运行费用和允许的临界附加初投资逐渐增加,但增加的速率越来截止慢;②蓄冷量从200MJ增加到300MJ时,每年节省的运行费用仅由485元增加到535元。后者是因为蓄冷量较小时,夜间的蓄冷量主要转移到电价高峰期,材料利用率较高,经济性强,但随蓄冷量增大,越来截止多的蓄冷量转移到平峰期,甚至用不上,材料利用率越来越低,经济性减弱。但蓄冷量太小会导致处理空气的效果很差。
图5~8曲线描述了选择不同蓄冷量时,在全蓄冷方式和部分蓄冷方式下各月份的z指标即z1,z2和z。可以看出,从5月到9月,z1的规律是"两头小,中间大",而z2和z的规律是"两头大,中间小"(部分负荷方式下,因新风负荷小,z2已达到100%),这是由于此间随室外工况变化,新风负荷从小变大再变小的规律引起的。
图9、图10描述了在全负荷蓄冷方式和部分负荷蓄冷方式下,蓄冷量与年平均z指标的关系。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的空气处理不满意率,由图中的z2指标确定最佳蓄冷量。 如果不满意率取4%(即全年运行期有5天的不保证率),则z2=96%。全负荷蓄冷方式下,对应的最佳蓄冷量为250MJ,但此是时的相变材料利用率仅为61%,运行费用节省率为63%,此时每年节省的运行费用为510元;在部分负荷蓄冷方式下,z2=96%对应的最佳蓄冷量为30MJ,此时的相变材料利用率为97%,但可看出此时z的增长幅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增大蓄冷量,将部分蓄冷量转移到平峰期利用,可以看到当蓄冷量为200MJ时,空气处理满意率达到100%,相变材料利用率为71%,运行费用节省率为60%,与全负荷蓄冷方式相比,材料节省了20%,但运行费用节省率基本没有减小,而此时所需的制冷机的容量也比全负荷蓄冷方式减小了,所以从运行费用经济分析角度看,采用部分蓄冷方式经济合理。
日最佳蓄冷量取200MJ时,由图3曲线可见,年节省运行费用485元;由图4曲线,以回收期年数分别为5a和10a时允许的临界附加初投资分别为2100元和4023元,即采用相变材料新风机组后附加设备的成本可以比节省的电力增容费、制冷机组成本和表冷器成本之和分别多出2100元和4023元,生产厂商可藉此值及有关成本的概算数据判断是否应该投资。
以本文3000m3/h的机组为例,按前文的设计工况,则相变贮能换热器的传热速率约为11kW,取制冷机COP=3,则可削减的制冷机组容量和电力报装容量分别为11 kW和3.7 kW。若以850元/ kW估算制冷机组成本,按北京地区的价格,以5700元/kVA计算电力增容费,而省却的表冷器估算为6000元,本机组比常规空调多用的占地费用设为7500元,则从初投资角度允许相变贮能换热器的成本为28940元,此时的初投资与常规系统相同;若回收期取5a,则从运行费用角度允许的临界附加初投资为2100元,即5a内相变贮能新风机组比常规机组能节约2100元现值;所以从总投资角度允许相变贮能换热器的总成本为31040元。经初步计算,相变贮能换热器的管道和加工费用估算为8500元,需要相变材料约1500kg,可以判断当相变材料价格低于15元/kg时才应该投资生产。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综合考虑相变材料利用率、空气处理的满意率和运行费用节省率而确定相变材料贮能式新风机组的最佳期日蓄冷量和运行方案的方法,提出临界附加初投资的概念。以3000 m3/h的新风机组为例,根据逐时的室外气象参数对系统作了运行费用的经济分析而确定了机组的最佳日蓄冷量和运行方案,并计算了回收期为5 a和10 a时所允许的临界附加初投资。该方法有及有关结论为厂家提供了投资判据。
7 参考文献
1 彦启森,冰蓄冷系统设计,全国蓄冷空调节能技术工程中心,1996。
2 江亿,用于空调负荷计算的随气象模型,制冷学报,1981(3)。
3 张寅平,胡汉平、孔祥冬,等,相变贮能--理论和应用,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 那景成,如何保证空调蓄冰的效果和提高空调蓄冰的效益,1996年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1996
5 何立群,等,新型全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技术初步分析。1996年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