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危重病人护理体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98-02
1 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
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安静.环境布置突出以人为本,要做到各种操作声音要轻,各种仪器报警声音要适度,避免各种外界噪音,病室布置应该提倡暖式调的墙壁,暖式调分隔离,操作中不怕脏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建议播放些背景音乐,夜晚尽量不开直射病人的日光灯,如需要可适当使用眼罩,护理人员作为一道活的风景,脸上要有微笑,语调要轻柔,和病人讲话尽量不戴口罩,眼神与病人要有交流,护理手法不可造成病人不适或损害,对那些能给病人带来刺激的仪器、工具等应移出病人视线。病情允许可放些含中药的空气清香剂,营造一种让病人感到温暖、放心,没有恐惧感的治疗环境。
2 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医院的一切医疗护理都是以方便病人和有利于病人康复为宗旨,病房实行小组责任制护理,每位护士鼬内负责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观察病情等。在工作过程中加强与病人沟通,并将卫生宣教、出院指导等灵活贯穿在全过程。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和探索,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培养护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专业知识。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护理的客观性、独立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危重病人能进行语言沟通的,首先通过护理人员耐心、细致有目的性指导,使病人从心理上接受,并积极配合,比如翻身、拍背、肢体被动活动等。而对那些气管切开,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则可借助一些工具,如书写板,有说明的图案板或用手势等来达到与病人沟通,以确切清楚病人的需要或让病人理解护理人员操作的要求,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实施。对昏迷丧失意识的病人,则要求护理人员把患者视为一个“活”生命,护理中同样体现出关爱、耐心。
3 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
3.1 新入科病人接班人员从头到脚认真检查并记录在特护单上。
3.2 昏迷病人:每1~2小时翻身一次并进行活动肢体被动活动,责任护士每日协助护理员温水擦背一次,对长时间住院病人,每周洗头一次,头部垫软枕,每1~2小时变换头部位置,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污染或潮湿后随时更换。对于有使用气垫床指征的病人,及时使用气垫床。
3.3 用冰毯者,冰毯上面铺油布一张,大单2层,骶尾部加一层一次性尿垫,冰毯使用期间,q1h~q2h翻身一次,必要时缩短翻身时间,避免头部、背部、骶尾部皮肤冻伤及压疮。
3.4 要约束的病人,约束带不能捆绑过紧,清醒病人上约束带要向病人做好解释。
3.5 压疮伤口的湿敷
1962年温特博士证明了使用保湿敷料的伤口较暴露于空气中近乎自然愈合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减少炎症反应及痂皮形成;降低感染的危险;减轻疼痛。
鸡蛋内膜覆盖清创后用鸡蛋内膜覆盖,将其平整紧贴于创面上,蛋膜覆盖范围要超出创面1厘米。
3.5.1 碘伏是新一代广谱、高效、无毒的外用消毒杀菌剂,使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和消散硬结作用,对粘膜无刺激,无腐蚀性,涂于局部表面可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创面及周围皮肤,防止细菌直接进入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
3.5.2 伤口有感染时,周围出现红、肿、热、痛,渗出液多,有异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可做伤口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或使用含银离子或纳米银抗菌敷料。
3.5.3 胰岛素联合654-2治疗压疮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微血管的灌注;654-2能解除血管痉挛、有镇痛作用;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故将胰岛素、654-2混合液湿敷于创面后,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伤口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减轻疼痛,加快组织生长,缩短压疮愈合的时间。
3.5.4 胰岛素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压疮研究发现胰岛素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样作用,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胶原合成。苯妥英钠能显著增加创口局部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增加创口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加快创口愈合。
4 加强心理护理
4.1 改善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体贴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必须诚恳、认真、耐心、负责,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必要时与病人谈心,沟通医患感情。
4.2 消除心理变化的因素 针对导致病人心理障碍的因素和心理变化的表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护理治疗措施,多与病人接触,予以鼓励和安慰。对于性格开朗、坚强、乐观、环境条件好、文化素质高的病人,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将病情如实告知,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争取病人合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但对情绪低落、悲观、抑郁者,则要适当保留。使病人始终有一种乐观态度接受诊疗护理。
4.3 改善住院环境 危重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自然会发生紧张情绪。因此对清醒病人,除非必要,否则应将所有抢救器材置放于不明显处,避免对病人造成不良的刺激。同时室内保持整洁、舒适、和谐协调的气氛,使病人感到医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5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院内感染
5.1 病室常规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1次,并有扫除制度和定时通风,病室空气消毒以紫外线照射30分钟。床单位及仪器外表(监护屏幕除外)宜用含氯消毒液250mg/L擦试消毒。器械选用压力蒸汽灭菌。
5.2 所有应用抗生素要力求合理,有可能的话,尽可能在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用抗生素。
5.3 所有有创导管拔除时均要做细菌培养,以协助病室内流行病学的调研。
总之,加强危重病人基础护理从而提高了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效防止危重病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34-243.
[2]林小玲,压疮的预防和治疗[J]全科护理,2008,6(1B):101.
[3]刘红,付小悦。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0-51.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1.2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1.3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1.4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1.5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3.1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3.2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3.2.1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3.2.2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
3.2.3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3.2.4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关键词】病人家属;焦虑心情;护理对象;外科危重;健康教育;医学模式;危重病人
在危重患者护理中,家属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者,家属过度的焦虑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以及患者的救治和康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对象已由个人扩展到个人,家庭和社区.在危重病人护理中,往往忽视与病人家属的交流,更无暇顾及对家属焦虑心情的反馈.在普外科绝大多数病人家属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如何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成为病人坚强的支持者,这对病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1 危重病人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
所有危重病人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产生焦虑的主要因素是病人病情进展与预后,其他相关因素包括: ①各种抢救设备及病人身上的各种管道是导致家属恐惧,哭泣的主要因素;②没有休息场所,是导致家属经常感到疲劳,睡眠差的主要原因;③病人家属对病情了解少,担心病人预后,渴望获取有关知识,而医护人员忙于病人救治却忽略家属感受是导致家属语言偏激,挑剔,甚至有攻击的主要因素;④对环境陌生,缺少温暖是导致家属产生焦虑的又一主要因素;⑤由于亲人突然病情加重,100 %家属认为生活规律全被打乱;⑥由于经济较差,病人费用较多,总担心收费不对,60 %左右有怕多收费而致焦虑.
2 护理
有研究表明,多种刺激作用于人体,最终出现包括焦虑为主的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和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生理应激反应,强烈而持久地反应不仅能降低机体抵抗力,使个体处于多种疾病的易患状态,甚至患病[1].
2.1加强心理护理 人是心理与生理的统一,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可使家属心理由懦弱变为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信心;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2] .护士应注意与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并注意观察家属的心理变化,对他们家庭的不幸表示同情并给予关心,爱护和尊重,让他们明白此时此刻他们是病人最有利的支持者和保护者 [3] ,如果他们在病人面前表现出紧张不安,哭泣,只能加重病人心理负担,使其丧失治疗信心;反之,如果他们以平静,充满自信的态度出现在病人面前,则会减轻病人负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家属自我调整和放松方法,如向护士倾诉焦虑感受,卧床休息等.
2.2加强健康教育 指导家属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热量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给病人提供有效的支持.及时向家属介绍病人病情变化,治疗原则,以安抚家属;指导家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护理,使家属注意力得到转移,使病人与家属之间关系更密切.但注意不能过分依赖家属,应在保证其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向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医院环境,对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以消除由于环境陌生所致的焦虑,与家属共同制定病人的护理计划.
2.3合理收费,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 病人的收费采取一日清单制,即每日发放一次清单,对家属不明白的项目给予耐心解释,以增加收费透明度,使家属放心.
2.4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士在工作中沉着,冷静,果断,不仅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对病人和家属情绪也产生明显的影响[4]。护士的影响力取决于护士高尚的医德,扎实的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在危急时刻镇静,自信,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抢救病人,能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希望和勇气,激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病人及其家属心理变化时,一句"你做得很好","你行,你能行",对病人家属都是莫大的鼓舞.通过采取心理护理后,100 %家属焦虑心理得到减轻.家属是危重病人最有力的社会支持者,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他们摆脱心理危机,使病人获得充分的支持,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2.5设立家属休息室 房间色彩应淡雅,有鲜花,被褥应舒适,使家属犹如回到家的感觉;对睡眠有障碍者给适当镇静催眠药,以保证休息.使他们能时时处处体会到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关心爱护.
参考文献
[1]赵丽华,潘长玲,栾芳.普外科危重病人家属焦虑的常见症状及护理J .护理研究,2003 ,17(5A):585 - 586 .
[2]李立红.急诊外科脑血管意外病人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2):71 - 74 .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 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 213 ;220 .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危重病人;PICC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并发症,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会出现循环衰竭、便血和呕血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危及生命安全。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减少出血次数、缩短出血周期、控制病情发展。PICC(英文: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中文:中心静脉导管,简写PICC)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措施。本次对我院近两年以来76例消化道出血危重病人应用PICC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收治的7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6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在28岁至79岁之间,平均(65.5±23.2)岁。患者出血量为:800~1000ml之间42例,1000ml以上34例。
1.2 护理方法
第一 成功留置针。成功留置针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封管技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每次输液完成后,封管时避免血液回抽,使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的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脉冲式冲洗,正压封管。第二 选择置管时间和置管部位。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PICC护理应首选直、粗、静脉瓣较少的贵要静脉,肢体与手臂之间保持垂直时,药物能够通过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直接进入上腔静脉。然而,本次医学研究中所选患者入院前均接受过输液治疗,且贵要静脉已经被反复多次静脉抽血或是输液,因而凝血功能出现一定问题,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此时,可适当选择头静脉,其主要原因在于,头静脉针刺损伤少,触摸感明显,且血管弹性相对较好。
第三 了解局部解剖部位。在置管穿刺前,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静脉情况,不能选择静脉瓣和疤痕部位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若穿刺进针达到特定深度仍未见回血,则需退针至皮下,并改变角度进针。
第四 对导管位置进行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应定时定期检查患者导管固定情况、流通性能等情况,测量置管部位血压,对置管侧手臂进行适当活动,避免使用穿刺侧手臂提取重物。
2 结果
全部76例消化道出血为重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大出血复发现象,1例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而转至其他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其余7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效果良好,并在相应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
3 讨论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科急症,特别是在患者出血量较大时,其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较为严重,甚至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对患者的高危因素和出血征象进行早期有效控制,稳定患者病情,实施积极的抗休克和补充血容量治疗[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PICC逐渐成为了临床上首选的静脉高营养供给方式,相关医学报道表明,PICC是最为有效、安全性最高的营养供给方法[2]。其主要原因在于PICC置管导管远端能够达到上腔静脉处,该部位血流丰富,且血管较粗,能够直接经PICC导管在血管中注入药物,并快速稀释,进而避免发生渗漏性损伤以及外周浅静脉损伤,保证临床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PICC置管穿刺不同于CVC插管治疗,对于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较低,且肺栓塞、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只需临床护理人员便可独立操作[3]。本次医学研究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PICC技术,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治疗的成功率,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延误抢救治疗时机,保证血液采集、输血和抢救用药等治疗措施的快速、顺利开展。由于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通常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因而局部渗血发生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强化PICC置管后局部渗血的监测和护理,加强经验积累,实现规范化的PICC置管管理[4]。中心静脉导管是医源性感染的主要诱发原因,且其所导致的死亡率高达3%左右[5],因此,本次医学研究在置管过程中采用了十分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结果证实,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现象。我院实践表明,科学、系统地做好PICC护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减小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PICC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静脉输液过程中临床护理措施,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PICC护理技术,能够有效化解传统护理措施存在的种种缺陷,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血管壁所受的药物刺激,保证整个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顺利安全开展[6]。
参考文献
[1]刘华春.上消化道出血的亚吴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113-114.
[2]庞晓军,黄玉珍,何显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3,4(10):1969-1972.
[3]黄玲珍.5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9):123-124.
[4]万昕红,张婧,张志勇等.冠心病监护室药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消化道出血效果及成本的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0,13(9):955-957.
护理:对危重症病人要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把危重病人看成一个整体的人,从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进行整体护理。
法律规范:护士护理危重病人时,要严格遵守护士的职责,不越轨,一切按护理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团队合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要具有团队精神,医护之间紧密配合,护患之间良好沟通,使危重病人得到高水平的护理。
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仪器到位,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抢救物品、药品完善,专人定期检查,管理规范,同时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自我发展:危重病人的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技术。
危重症护理对护士职业要求
首先,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应有慎独意识,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其次,在没有人看护的情况下,能严格按操作规范工作,按要求巡视,要有精湛的监护技能,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危重症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需要随时进行抢救和治疗,这就需要护士常加班或因抢救病人延迟下班时间,因此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要充满爱心和热情,具有奉献精神。
广博的医学知识:在对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时,需要护士知识全面、技术精湛,及时发现问题,对观察到的症状能迅速反应出其原因和可能发生的结果。
严谨的工作作风:巡视、观察、思考、记录、询问均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能预见病情变化,为病人抢救赢得时间。
危重病人护理要点及质量标准
基本监护:是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监护,护士应熟练掌握监护仪器的使用,但同时不要忽视手工操作,尤其是仪器反映指标有异议的。
病情观察:应用良好的专科知识和护理技术,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处理,并预见病情变化。
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应制度化,但对不同的危重病人要灵活运用,护理要有针对性、个体性、连续性,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要有危重效果评价,及时纠正不足。
多导管护理:对各种导管要有固定的标识、标记,要注意各导管勿扭曲、打折,保持导管通畅,并定时、定期更换导管或引流袋。
规范操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护理操作常规,要严格做到一人一次一管,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用药观察:加强用药观察,密切注意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中毒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行CRRT治疗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等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CRRT危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等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关键词:危重患者 CRRT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3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93-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收治的重症行CRRT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本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6例,糖尿病肾病5例,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8例,慢性支气管并发重症肺部感12例,肝硬化6例,中毒性休克2例,感染性休克8例,颅脑外伤1例,恙虫病1例,主动脉夹层1例,所有患者进行CRRT治疗前均出现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升高、水负荷过高、肌酐增高、高分解代谢和代谢性中毒等临床症状,属于重症患者。所有患者接受CRRT治疗共95次,每次12-24h。
1.2 治疗方法。
1.2.1 血管通路。本组60例患者,27例采用股静脉穿刺的方式进行双腔导管的留置,23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进行双腔导管留置,8例长期颈内留管,2例内瘘穿刺,操作必须保证无菌操作。血流量均为120-150ml/min。
1.2.2 抗凝操作。对于凝血功能较差或表现出出血症状的患者给予无肝素透析,对于无出血表现者采用全身肝素抗凝。因此应加强生理盐水冲洗管观察和护理,对发现的异常进行及时处理。
1.2.3 血液净化技术。采用贝朗公司生产的Dilpact CRRT进行治疗,该机器同时具有血泵、超滤泵和补液泵功能,能够实现自动预冲和自动液体平衡,操作简单,且具有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对出现的异常进行警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程表示,计算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心理护理,环境护理、护理和舒适护理等进行人性化护理。
2.1 常规基础护理。
2.1.1 凝血和出血症状的预防。机器显示置换液的流量自动减少、超滤率下降、滤器内血色发黑变暗、静脉压上升等,都是凝血出现的标志,护理人员应该加强监察。对于出现凝血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和透析器进行处理,必要时对滤器进行更换。CRRT治疗常会导致出血症状,对于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调整低分子肝素的用量进行处理;症状较为严重者,可采用无肝素透析进行治疗。
2.1.2 血管通路的护理。主要包括无菌操作和保持管道畅通两个方面。更换置换液时要对接口采用酒精或碘酒进行消毒,并采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静脉留置导管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发现污染时及时的进行换药处理,避免继续感染;对局部红肿、渗液现象加强观察并及时报告处理;血液管路应24h更换一次;对管道加强保护,避免挤压、断开和脱落,保持畅通;病人翻身时,应对管道进行检查,避免扭曲打折,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约束或镇静处理。
2.2 人性化护理。
2.2.1 环境护理。首先对病室进行紫外线消毒,保证环境卫生;对桌面、地面等进行消毒擦洗;对置换液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无菌操作;对进出人员进行限制,防止交叉感染;对治疗需要的心电监护仪、氧气、药品、呼吸机等进行准备;对CRRT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
2.2.2 的舒适护理。CRRT手术时间较长,因此需要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避免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肢体不适和焦虑等反应。保持床铺卫生和舒适,根据患者和手术需求指导患者采取最舒适的,每隔2h进行一次翻身;帮助患者进行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展,消除肢体疲劳。
2.2.3 加强病情观察,提高患者安全感。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对心率、脉搏、血压血糖、需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等进行持续定时的观察,做好记录。虽然CRRT可以实现对液体平衡进行自动控制,但仍需要护理人员对出入量数据、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和进行语言安慰,对操作做到专业和熟练,提高患者对医疗人员的信任和安全感。
2.2.4 心理护理。行CRRT治疗的重症病人,由于长期受到病情的折磨,普遍对治疗存在紧张、惧怕、消极和悲观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在进行CRRT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内心情绪,做好思想工作。
3 结果
本组研究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30例患者,对CRRT重症护理的满意度调查为:满意21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7%;对照组30例患者,满意10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率为77%,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4 体会
本组60例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等人性化护理措施,CRRT危重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较高,因此说明,CRRT治疗配合高质量的人性化护理,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长名,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5):12-13
【关键词】 穴位贴敷;胸痹心痛;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5-01
胸痹心痛[1]是指病人自觉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不畅,重者则感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发展为真心痛。属于西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范畴。我院自2012年3月份以来,在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基础上,开展了中药穴位贴敷[2]这一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为辅助治疗手段,主要通过中药贴敷在特定穴位上,达到整体调节,来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液循环来增加心脏功能的作用。1年多来通过对60例病人在临床护理中对中药穴位贴敷方法的运用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在临床缓解病人心绞痛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病人依从性较好,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增进病人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现将1年来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心病科住院符合胸痹心痛诊断标准,并同意进行中药穴位贴敷的患者共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42-81岁,平均64.5岁。
1.2 方法 首先对医生下医嘱给予穴位贴敷的病人进行操作前评估,解释,在征得病人同意之后,根据病人证型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穴位贴,选取相应的穴位,给予贴敷,一般选取4-8穴,每日一次,每次6小时,观察病人的局部皮肤反应及心绞痛的缓解情况,以及病人对穴位贴敷的接受程度。
2 护理体会
2.1 心绞痛表现
2.1.1 气虚血瘀证 胸痛,胸闷,疼痛如刺,拒按不移。
2.1.2 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证 前症兼肢体沉重,形体较胖,纳呆。
2.1.3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胸部隐痛,固定不移,甚则胸痛彻背。
2.1.4 痰阻血瘀证 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
2.1.5 气虚气滞、寒热错杂、瘀血阻络证(伏寒证) 胸闷痛,足冷,肩背冷痛,心悸心烦,两胁下胀痛,畏寒。
2.2 穴位贴的方药组成
2.2.1 主要用药 丹参、红花、川芎、元胡、冰片。
2.2.2 药物加减 气虚血瘀证,主要药物加黄芪、红景天;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证,主要药物加生晒参、红景天、半夏、瓜蒌;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主要药物加生晒参、红景天、麦冬、五味子;痰阻血瘀证,主要药物加瓜蒌、半夏;气虚气滞、寒热错杂、瘀血阻络证(伏寒证),主要药物加黄芪、知母、元柏、仙灵脾。
2.3 选穴
2.3.1 主穴 心俞、膻中、内关、阿是穴。
2.3.2 穴位加减 气虚血瘀证,主穴加血海、巨阙、足三里;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证,主穴加足三里、血海、丰隆、中脘;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主穴加阴郗、足三里、血海;痰阻血瘀证,主穴加血海、巨阙、丰隆、中脘;气虚气滞、寒热错杂、瘀血阻络证(伏寒证),主穴加足三里、关元、血海、至阳。
2.4 调制[3] 将药物烘干,研成细末,以醋水、蜂蜜为赋形剂,把药粉调和成粘饼状,取适量药膏摊在穴位贴上,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面积1cm,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可增强敷贴的粘着力,并能使药物缓慢释放药效,延长药物的效果。要求现制现用,搁置时间不可过长。
2.5 操作流程
2.5.1 核对医嘱、床号、姓名,评估患者当前症状及实施穴位贴敷处的皮肤情况,做好解释说明,病室内温度适宜,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5.2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5.3 用物准备 治疗盘、药物贴、棉签罐、75%酒精、毛巾被、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医嘱本、记录本等。
2.5.4 备齐用物,推车至病房,核对,做好解释,根据医嘱选择穴位,采取适当,将贴敷部位洗净擦干或用75%的酒精消毒,将备好的药物贴贴在选定穴位上,每天贴敷一次,一次6小时,10-15天为1个疗程。
2.5.5 贴敷完毕,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观察贴敷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或者摘除穴位贴。
2.5.6 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2.5.7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2.6 注意事项
2.6.1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2.6.2 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2.6.3 注意观察药物的过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并予以及时处理。
2.6.4 对穴位贴过敏者,可改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2.6.5 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可使用植物油擦洗。
2.6.6 贴药后应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
2.7 禁忌症 皮肤创伤、溃疡及皮肤感染者,孕妇腹部,血液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药物过敏者,严重的皮肤病、荨麻疹。
2.8 病情观察
2.8.1 观察病人局部皮肤情况,是否对药物过敏或对贴过敏,一旦过敏,给予及时处理。
2.8.2 观察病人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缓解程度等。
2.8.3 观察病人对穴位贴敷的接受程度,判断病人对穴位贴敷这一中医特殊护理技术的依从性。
3 总 结
通过1年多的护理实践,护士在临床操作过程当中,不断总结、评价,不断优化,形成了规范可行的关于穴位贴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穴位贴敷已逐渐被更多的病人了解,接受,并在临床疗效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沈绍功.胸痹心痛诊治新识[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05).
【关键词】肝胆外科急危重病人;深静脉置管;护理;导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59-01
深静脉置管的出现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开启了现代药物治疗的新途径,尤其是危重病人的抢救应用较多,它不仅保证了病人的快速补液、输血,迅速建立有效循环,还可以及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急危重病人体液补充情况和心脏功能[1]。为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方便,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做好置管导管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置管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急危重病人行深静脉置管术共40 例,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23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6例,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4例,外伤性肝破裂3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年龄26岁~70岁,平均57岁;导管留置时间7 天~2月 ,静脉置管途径:视情况选择颈内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
2 护理
2.1 心里的护理 由于由于在肝胆外科中急危重病人症状较重,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对深静脉置管的用途及其治疗方法有异议,进行深静脉置管前不仅仅要说明重要性而且要患者及家属签好置管手术同意书,以便手术中得到病人的配合,置管后还要仔细交代怎样保护好导管,以防止患者和家属不慎将管拔出,以防出现不该有的并发症。
2.2 保持置管导管的通畅 导管置好后应该应用缝合线固定于皮肤上并以3M贴膜将其封好。不要扭曲,防止中心静脉管堵塞,因血液回流到硅胶管内,停留时间太长时,会引起凝血堵塞导管。
2.3 导管冲洗及封管 每次输液前用酒精消毒后,生理盐水50mL冲洗导管,并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在输胶体前后分别冲洗。输液完毕,再用生理盐水50mL,酒精消毒,作脉冲式封管,然后正压封管, 严格的封管并正确使用封管液的剂量及封管推注方法是导管护理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是:封管时用10~20 mL生理盐水正压脉冲[2],再用适量的100IU肝素液正压封管。导管用药前必须用10~20 mL生理盐水脉冲,禁忌回抽血液。发生堵管时,禁忌用注射器直接推注,以免血栓进入血管,必须用注射器回收血凝块,尿激酶溶栓,必要时拔管[3]。
2.4 导管的固定 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固定妥善,各连接处必须衔接牢固,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更应加强护理,适当约束肢体以防病人无意拔出导管。在患者活动的时候可用胶布固定以防患者无意中拔出导管。
2.5 导管的消毒及换药 近年来有很多的报道显示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感染明显升高,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没有对导管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及其护理,因此严格皮肤消毒和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常规导管3~4天更换一次,对有些纱布、贴膜浸润的病人应及时更换;消毒用药使用0.2%碘伏溶液,从穿刺点至穿刺周围10cm处,待皮肤干燥后用3M贴膜固定。
2.6 拔管护理 当治疗过程结束或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拔管,操作前向病人讲述拔管过程,拔管过程中禁忌使用暴力,导管拔出后观察导管是否完整,以防导管断裂在血管内,拔管后按压穿刺点不少于10分钟 ,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一天 ,嘱病人拔管后24 h 内尽量不做剧烈运动,以免再出血[4]。
3 护理体会
经过长期的临床工作我科在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本组40例急危重病人中有大部分均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进行大量,快速的输液,提高了病人的生产率。其中三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死亡,二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死亡;仅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发生导管感染,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出院;深静脉置管的病人的并发症很过常见的有:(1)感染;(2) 导管堵塞;(3)空气栓塞;(3)导管漏液;(5)导管脱出、裂断;而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营养的主要问题,主要来源是导管本身、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插入部分与皮肤出口处的接触等[ 5]。静脉留置导管的输液接口经常被细菌污染,细菌在导管的管腔内,不断繁殖,并进入血液。据统计报道[ 6],在导管留置时间> 1 周后,由输液接口导致的血液相关感染占51%。这与不规范的操作有很大关系。目前通常是用肝素帽来封闭导管的末端。由于肝素帽的特殊材质,使其表面较粗糙,细菌容易寄居,因此,必须对输液接口(肝素帽)进行严格消毒,才能连接输液器。外周静脉穿刺及护理时也应配带手套(灭菌或清洁皆可) ,避免操作人员手上的细菌进入导管。当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时,在排除其他因素后,可考虑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必要时可拔出导管。对输注高能营养物质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减少其在血管内的残留,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徐步.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2007,10(5):51-52.
[2] 施雁.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7 ,12 (4) :238.
[3] 袁美芳.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7 Dec ,16(32):4889.
[4] 宁琼连.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深静脉置管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9(9) :16-17.
【摘要】肠外营养支持是维持因各种原因不能进食或经肠道摄入能量不足患者生命需要的必要手段,通过对危重病人肠外营养的一般护理及常见并发症护理,使危重病人获得了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及能量,让他们能够早日康复。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外营养;并发症;护理
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系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1]。肠外营养作为一种从胃肠道外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的方法,对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禁食、长期昏迷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的重症病人起到了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恢复健康的重要作用。我科对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需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27例危重病人在进行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积极预防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危重病人27例,男25例,女2例,年龄74~95岁,平均年龄85岁。本组危重病人在不能进行肠内营养的情况下,通过肠外营养支持,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2.1.1心理护理操作前耐心的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肠外营养的必要性,告知置管的目的、意义以及操作的安全性,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情绪,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2.1.2 无菌操作在配制营养液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三查七对”制度。配液室要严格消毒,配好的营养液要当日一次用完。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操作者的手及病人皮肤要进行严格消毒。选用含终端滤过器的密闭式一次性医用塑料输液器,可有效防止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2]。长期输液者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道。
2.1.3管道护理导管妥善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固定的两翼缝在病人发皮肤上,导管分叉处用胶布固定,注意观察缝线处有无松动、脱落,检查有无回血,导管是否通畅。每日应更换输液管道1次,更换管道时,静脉导管与输液管连接处用碘伏涂擦;更换输液管时,输液器管夹一定要夹紧,防止空气进入,接头处要旋紧,防止松脱、漏夜。输液瓶内液体不可滴空,以防止造成空气栓塞。
2.1.4穿刺部位护理在静脉导管入口处及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溶液消毒导管入口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大于8cm的圆形范围,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敷料一般选用透明敷贴,可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每2天更换一次,如有出汗较多、敷料卷边、穿刺处有渗出,应及时更换敷料。
2.1.5 输液时的护理
2.1.5.1 注意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应控制在适当范围,保证每日所需液体在18~20小时内输完。
2.1.5.2观察病人反应 加强巡视病人,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头晕、发热、口渴、多尿、昏迷等不良反应,查明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1.5.3输液过程中的常见故障
2.1.5.3.1滴速减慢多见于导管扭曲、改变、导管内有血凝块形成等引起,根据具体情况排除诱因。
2.1.5.3.2 导管滑脱导管随呼吸运动进出,可发生移位或脱出,应在置管时作好固定。
2.2 并发症护理
2.2.1 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常见的有气胸、血胸、空气栓塞、臂丛神经损伤、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损伤、导管扭曲或折断等,主要在操作中以预防为主,护士应熟悉穿刺部位的组织解剖结构,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及要领,护理中应加强巡视,多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2.2.2 感染感染是肠外营养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配制营养液和穿刺置管均应严格无菌操作,营养袋及输液器每天更换1次。常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并及时更换敷料。积极治疗体内原有的感染灶。
2.2.3 静脉炎的护理因导管感染、长期输液、静脉营养液中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较多,导致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大大增加。根据美国INS静脉炎分级标准,I级静脉炎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停止在此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2次/d,20 min/次2。
肠外营养在国内外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优秀的护理工作在肠外营养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遵循操作程序及无菌操作原则,练好技术本领,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强化胰岛素治疗 低血糖 护理
icu危重病人由于急性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在即使无糖尿病史的情况下也常伴有高血糖,而严重的高血糖将导致许多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故应对危重病人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是指静脉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较,更加主张早期、严格控制血糖,目标是用外源胰岛素维持全天血糖接近正常水平〔1〕。强化治疗方法可以较好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感染率〔2〕。但强化血糖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后者本身亦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3〕。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了解低血糖的危害及干预措施。为降低强化胰岛素治疗发生低血糖的发生率,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病例共180例,发生低血糖的病例为16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26例,女54例,年龄46~78岁;重度脑外伤11例,颅脑外科术后25例,开胸术后肺部感染61例,慢性肺疾病18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10例,各种肿瘤晚期病人55例;180例患者中有糖尿病史的病例为28例,应激性高血糖病例为152例。16例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中,重度脑外伤2例,颅脑外科术后2例,开胸术后肺部感染4例,各种肿瘤晚期病人8例。
1.2监测方法 选用强生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动态监测患者的床旁血糖,一般选取手指末梢取血,试纸滴血时注意一次性滴血,防止反复挤压组织。
1.3治疗方法 对连续两次随机血糖大于11mmol/l的病人〔4〕开始强化胰岛素治疗,以1 u/ml的胰岛素加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泵入,血糖控制目标值为7.0 mmol/l~10.0,低于7.0mmol/l停止泵入,高于10.0mmol/l继续泵入。开始强化胰岛素治疗后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如果血糖连续8小时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改为每4~6小时监测一次。病情稳定撤去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继续监测血糖2~3天,每天两次,至血糖完全正常。血糖2.8mmol/l-3.9mmol/l为轻度低血糖,低于2.8mmol/l为重度低血糖反应。
1.3结果 发生低血糖的病例为16例,但均为轻度低血糖,经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后血糖值很快(30分钟内)恢复正常,未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2 icu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在icu,胰岛素绝对或相对过剩、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危重病情使内生葡萄糖减少而糖利用增加,这些均是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严重的低血糖(小于2.8mmol/l)或长期低血糖将导致患者昏迷、大脑不可逆损伤或者发生心律失常〔3〕。在重症患者及icu中,患者多行有创通气及镇静药物的使用或伴意识障碍,无法用言语或表情向医护人员表达低血糖症状,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更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临床表现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及个体对低血糖的敏感性差异有关,分为两种:①以交感神经兴奋增高为主的临床表现:常出现在血糖下降速度较快,但程度不是太严重的患者。常见心悸、出冷汗、饥饿感、全身无力、手足颤抖、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②以脑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常见于血糖下降速度缓慢,但程度较为严重,或年龄较大,病程长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受累部位从脑皮质开始,依次波及间脑、中脑、桥脑、延髓。病人可先表现为头昏、头痛、视物不清、步态不稳、思维和语言迟钝;当低血糖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行为异常、动作幼稚等神经精神等表现;当严重的低血糖持续时间继续延长,可出现神志不清、肌肉震颤、癫痫样抽搐、偏瘫及病理反射;最后出现深昏迷、肌张力低下、体温下降、瞳孔光反射消失等表现,甚至导致死亡。临床上以上两种表现可同时或先后存在,不易分辨〔5〕。
3 观察及护理
3.1在应用胰岛素的同时,应注意输注糖和营养,以减少低血糖的危险。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的不同临床表现,加强病房巡视,提高早期识别能力。特别是对意识障碍或处于镇静状态的病人应加强观察,对此类病人的突然大汗,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症状要加以警惕。
3.2严格掌握血糖监测的时间与执行规范的操作规程,不可延迟测量。注意试纸编号和血糖仪的匹配,正确采集标本。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静脉泵入的量,使血糖值平稳的下降,警惕血糖值下降过快。当患者出现疑是低血糖的症状时应立即加测血糖,以及早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另外血糖值与静脉输注糖水、药物和肠内外营养密切相关〔6〕,开始和结束这些治疗时要注意血糖值的波动,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当患者饮食改变或者应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时, 特别是饮食中断、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血糖) , 或皮质类固醇、锂盐、硝苯地平(升高血糖) 时, 必须严密监测血糖。
3.3当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时,立即更换血糖仪复测一次,确定为低血糖后应立即停用胰岛素,予50%葡萄糖静脉推注或10%葡萄糖静脉滴注,30min后复测血糖,如未恢复正常可重复使用,之后每30min至1小时测量血糖,直至血糖值稳定在目标范围内。
3.4 使用固定血糖仪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定时校正血糖仪,每次更换试纸都要重新校正血糖仪。使用中注意正确的操作规范,做好血糖仪的保养和维护。对于血糖值太高或太低而血糖仪不显示的情况应立即抽静脉血送检验科复查。
4 小结
高血糖是icu危重患者的常见问题,研究表明,这种应激性高血糖可产生有害的病理生理效应,如加重原有疾病的病理性效应,影响或延缓康复,诱发多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等。危重患者血糖变化能体现应激反应的强弱,血糖持续高水平与危重病情呈正相关。因此,正确诊断和处理icu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对于提高icu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甚或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3〕。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有效的控制icu危重患者的高血糖,使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的用量比传统治疗的胰岛素用量要大,潜在的低血糖反应的风险也在增加,对血糖监测的不及时将导致低血糖发生,而低血糖对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损害是很严重的〔7〕。研究人员认为,由于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与死亡的危险因素是一致的,不能排除低血糖可以抵消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益处〔2〕。因此如果需要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需要良好的血糖监测和护理。密集的血糖监测可以有效地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但同时也给危重患者增加了因检查而带来的痛苦。在有条件和危重病人能够耐受的情况下,笔者推荐每2h监测血糖1次,可以有效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如果患者发生低血糖,应立即停用胰岛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
参 考 文 献
〔1〕李旭,马晓春.对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重新评价和认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12):757-759.
〔2〕李江,李伦,马彬,等.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监护患者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6):349-351.
〔3〕郭亚丽,郭敏.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icu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4):2461-2462.
〔4〕 lewis ks,kane—gill sl,bobek mb,etal.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 ann phamacoth—er,2004,38(7—8):1243-1251.
〔5〕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416-417.
关键词:危重孕产妇; 抢救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05-01
危重孕产妇是指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发生的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危重孕产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危害严重,甚至造成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随着2008年我院成为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近年来由周边医院转送到我院来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日渐增多,产房自2011年全年共抢救护理各类急危重孕产妇 42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抢救急危重产妇 42例,患者年龄18~45岁,孕次1-5,妊娠合并症17例,其中心脏病5例,肝病2例,血小板减少2例,急性胰腺炎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重度感染、肺癌、癫痫、血管瘤各1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包括1例双胎),子痫1例。前置胎盘4例,产后出血2例,羊水栓塞2例。剖宫产21例,顺产4例,产钳助产3例,6例中孕因病理情况终止妊娠。孕产妇经积极抢救、治疗和护理7例转科治疗,其余康复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
2体会
2.1完善产房组织结构,及时配备各种抢救设备、器材、药品:目前我科产房设有危重病人抢救监护室,分娩室,康乐待产室,普通待产室,一体化产房及清宫室,各室配有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护士台设有中央监控,可获知各室监护情况,另备有呼吸机,三维B超机,中心氧气,吸引器,成人复苏囊,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盒(内有气管插管,呼吸囊等),抢救车(内有常规抢救用药和专科抢救用药以及抢救器材)等,产房每天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器材是否呈备用状态,另专门设有羊水栓塞抢救用药盒,子痫前期重度抢救用药盒等,以缩短找药时间
2.2制定较为完善的抢救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危重孕产妇急救是否及时是抢救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我 科对于常见的急危重病症都制定了抢救预案,如子痫,子痫前期重度,产后 出血,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复苏等,以子痫为例:一般处理(口中放置开口器,头侧向一边。避声、光刺激。呼吸道保持通畅,吸出分泌物,供氧。开放二路静脉,留置导尿,心电监护,胎心监护)镇静(杜冷丁,非那根,氯丙嗪,安定)解痉(硫酸镁)降压(拉贝洛尔,柳胺卞心啶)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强心(西地兰)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适时终止妊娠(一般子痫控制后2-4小时)化验内容(血常规、血球压积,全血黏度、肝肾功能、凝血)监测内容(意识、瞳孔、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出入量、膝反射)。每个护士必须熟记流程,使病人一到产房,我们就能按预案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进行抢救,有效的提高了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成功率
2.3加强产房助产士的专业培训:产房的助产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急救技术,能够熟练处理常见的危重病急救,为病人的进一步救治赢得机会和时间。为此我们采取科内学习,如定期组织理论知识考核,专科理论讲座,总结危重病人抢救经验,专科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动脉血气抽血、静脉穿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等)。院内轮转,至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等轮转学习,院外复训等方式培养助产士
2.4领导重视,全院各科室的齐心协力:自我科成为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院领导和各专科大力支持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医院为我科添置了大量的抢救仪器设备,并为各员工配备通讯设备,保持24小时通畅,随时可联络到各科室各人,会诊随叫随到,且到产房会诊的均是本院主治以上职称的医生。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室、血库、手术室等临床其他科室也提供了积极配合。
3抢救中需要做到的几点
3.1了解病人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神志、瞳孔和意识的变化,有异常时随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积极抢救治疗
3.2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路,以便急救时静脉给药,或快速输液、输血。选择最大号套管针,粗直,易固定的大静脉,可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严格无菌操作,长期输液时每日更换输液导管,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
3.3根据医嘱,正确、及时的给药,掌握药物的计量,浓度,给药方法,并观察药物的疗效,有无副作用,及时反馈给医生,并做好相关记录
3.4妥善固定各类导管,准确记录各引流液色、质、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正确的留取标本,尽快取回报告,告知医生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肺部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72-0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危重病人由于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受损,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地清理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血氧分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缺氧,加重组织损伤[1]。因此,对于此类病人须行气管切开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2002年6月~2007年4月我科共有96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6月~2007年4月共行气管切开术96例,其中男74例,女22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颅脑外伤76例,脑出血20例。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生命体征的观察每15~30分钟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皮肤颜色,生命体征稳定时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2.1.2 手术创面出血的观察手术创面有出血或渗血时,应及时清洗伤口和更换敷料。切口少量出血属正常,一般手术后24 h后出血减少、停止,若切口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大,应及时联系医生再次手术结扎止血,并及时处理血性分泌物,以免流入气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2.2 气管套管的护理
2.2.1 套管固定气管切开病人的套管固定很重要,尽量减少病人头部的活动,头颈部应一致性地转动。经常检查和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固定带一般均系死结,以免无意拉脱致套管脱出。
2.2.2 套管更换我科所用气管切开套管大部分没有内套管,套管的内腔容易引起分泌物沉积或结痂,并有可能堵塞管腔。故应注意观察套管的通畅程度和状况,一旦管腔堵塞及时通知医生更换套管。
2.3 呼吸道护理
2.3.1 吸痰注意以下几点:①选用管壁光滑、富有弹性的吸痰管,直径为气管套管的1/2,不超过2/3,口鼻腔要分开。②吸痰时注意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熟悉病情,掌握吸痰时间,根据吸痰指征适时吸痰,吸痰前后要提高吸氧浓度,吸完后1~2 min调回原浓度。③视病情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能自行排痰者插入10~12 cm,咳嗽反射消失完全不能排痰者插入15 cm或更深。④吸痰前后密切注意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面色的改变,出现心率失常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立即停止操作。
2.3.2 呼吸道湿化做好呼吸道湿化有利于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通畅,防止感染。配制0.9%NS 40 ml加庆大霉素80 000 U,糜蛋白酶1支,地塞米松5 mg的稀释液。于床旁铺一无菌盘,每隔1 小时沿气管壁缓缓滴入1~2 ml,也可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呼吸道湿化。
2.3.3 分泌物的观察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留痰培养,以判断是否出现感染。
2.4 换药
更换切口敷料,用0.1%安多福棉球消毒切口,然后用2层无菌纱布剪成“Y”形围住套管缠绕遮盖切口,每日2次,动作轻柔,随脏随换,严格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做细菌培养。
2.5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鼓励病人咳嗽,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可有效地协助病人排痰,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口腔护理2次,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以防异物残留在口腔内。
2.6 心理护理
行气管切开术病人由于害怕术后不良反应,担心语言功能和外表的不美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士应细心与病人交流,耐心解释气管切开后不能言语的原因,给予写字板或手势与病人沟通,解除病人对气管切开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7 环境温度
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次,地面消毒2次,每天用消毒机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2.8 饮食
气管切开病人有潜在的营养不良,饮食以清淡为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但经口进食或鼻饲均应注意避免呛咳。
3 结果
3.1 效果
气管切开便于吸除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为抢救病人生命提供有利时机。
3.2 并发症与防治
3.2.1 24例病人出现痰多粘稠、病人体温在38.5%以上,痰培养为阳性。经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吸痰时保持无菌操作后痰液减少,痰培养转为阴性。
3.2.2 1例病人术后套管内吸出大量新鲜血液,套管外周纱布被血液渗湿。立即报告医生予结扎切口周围小血管,套管口周围纱布加压止血后出血停止。
4 讨论
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减少了无效呼吸,使气流阻力减少,从而降低了病人呼吸功能的消耗[1]。但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存在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此,正确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正确使用气管套管,保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内容之一[2]。
[参考文献]
[1]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36-237.
【关键词】ICU患者 安全转运 护理
ICU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易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高风险科室。ICU患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 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 需进行一些检查,如CT、MRI、DSA等。虽然院内转运患者时间短暂,但转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因此,成功的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意义。
1 转运前预处理
1.1 细致全面的风险评估是安全转运的保障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危重患者转运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仍然存在许多可以加重病情的因素,如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氧气供给不足、静脉输液管脱出、突然呼吸心博骤停、内脏二次出血、脑疝形成等。因此,ICU护士在转运前要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应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对路途中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承受能力,及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全面充分的考虑评估后,再决定转运的时机。同时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及途中的风险告之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履行相关手续后,才能实施转运。转运前通过风险评估,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1]。
1.2 转运人员及物品的准备 ICU患者转运除运送工人外最少配备熟练掌握了各项急救技术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各一名,医护人员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2]。护士应根据不同病情准备简易呼吸机、带监护的除颤仪、呼吸球囊、氧气、便携式吸痰器等抢救设备和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可拉明等强心、升压、呼吸兴奋的抢救药品。
1.3 做好相关科室的前期沟通工作 医护人员在转运患者前10分钟就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确保接收部门做好接待患者的准备,并告知对方患者病情,使其能提前详细了解病情,及时制定检查及治疗计划,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检查。同时提前通知急诊电梯等候以缩短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风险。避免出现因ICU护士未及时通知检查科室或电梯,造成患者等待时间延长,延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
1.4 转运前病人的准备 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转运前护士应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详细记录。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清空尿袋,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烦躁患者,病情允许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转贴于
2 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
2.1 安全的 不正确的搬运方法容易导致患者伤情加重。因此ICU患者外出检查最好推病人病床前往,避免不必要的过多搬运。转运途中床栏要处于保护状态,护士站在病人头侧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转运时避免颠簸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导致窒息的危险,躁动的可以适当约束带制动。
2.2 有效的监测 转运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转运过程中带好转运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情况。要针对病人的情况注意观察的侧重点:如脑外伤患者应加强瞳孔、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气管插管的尤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定时进行简短对话以判断意识的改变,意识障碍患者通过随身携带手电筒了解瞳孔变化,并做好相应的监测记录。
2.3 及时的抢救 转运途中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准备药品、器械等协助抢救工作的进行,为患者的抢救赢取先机。
3 心理护理
转运工作开始前即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的要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使患者有安全感。护士在转运过程中,工作要有条不紊,动作要熟练,为患者安置舒适的,使终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细心、耐心及周全的服务,以消除恐惧感。
4 制定完善转运工作流程
为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的风险:如转运前准备不足、安全护理措施不到位、转运过程缺乏人性化设计等[3],ICU内应制定完善的转运流程,组织大家学习,确保人人掌握。针对转运中交接不严出现推卸责任现象,我们特别制定了危重患者转运的交接单,让护送者与接收者一起察看病情,面对面交班,登记入科病情、生命体征及时间并签名。护士长要加强患者转运过程中安全隐患的监控,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员工,不断完善转运流程,确保患者转运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李红丽,邵力伟,刘国红.急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16):1469-1470.
[关键词] 危重病人;护理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4-66-02
急诊科作为急救病人的第一线,因患者病情危、急、多,工作繁重,故护患关系来不及沟通而极易发生护理缺陷。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住院床位450张,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几乎每个病区走廊里均有加床,而且重症监护病房也因床位有限,经常人满为患,迫使一些急需住院治疗的危重病人滞留在急诊科。因此,急诊抢救室、留观室病人病种多样、病情复杂、涉及面广,护理安全尤为重要。护理风险贯穿在抢救过程和操作的各个环节,若处理不慎,可直接影响医疗质量或引发护理缺陷。为提高急诊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现将我科2007年全年收治的286例危重病人中发生的护理缺陷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2007年共收治危重病人286例,其中男204例,女82例;年龄在6个月~97岁,留观床日数1~6d,平均2.83d。234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好转后转入病房继续治疗,28例好转痊愈出院,24例死亡。全年共发生护理缺陷12例。
1.2方法
对以上护理缺陷记录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
2结果
由表1分布情况具体分析可知,打错针、发错药3例,占25.0%,具体表现为:①将硝酸甘油发成异硝酸甘油片。②将通便茶误发成解郁复胃散。医嘱错误2例,占16.6%,具体表现为:①不规范医嘱:硝酸甘油10mg加入5%GS 250mL中静脉滴注,维持6h,为长期医嘱,执行时只用了1天后停药。②口头医嘱: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结果执行时用了250mL静脉滴注。操作有误2例,占16.6%,具体表现为:①使用硝酸甘油未使用避光皮条。②呼吸机突然中途停止工作,未及时采用简易呼吸器维持,致停止供氧2min。标本采集问题2例,占16.6%,具体表现为:①试管选材错误。②动脉采血不能一次成功。治疗不及时1例,占8.6%,具体表现为中药汤剂第1d未能及时签收,漏服1次。沟通不到位2例,占16.6%,具体表现为:①使用高额检查、治疗费用未及时沟通告知。②病人检查未预约,护送时等待时间较长。
由表2可见不同职称护理人员致护理缺陷以护士最高,护师最低。不同工龄护理人员致护理缺陷以工龄
3讨论
3.1分析
由表1~3我科2007年护理缺陷分布、不同类型护理人员致护理缺陷比较以及护理缺陷原因分布,笔者认为造成我科2007年护理缺陷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法律意识淡薄,不按规章办事。少数护士在工作中图省事,不良习惯多,工作马虎,在执行一些关键性规章制度时流于形式,做事习惯性思维,或者自身法制观念滞后,对一些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1]。有时没有全责意识,过分依赖下一班核对,或者凭意志用事,如执行口头医嘱时不执行查对制度,不按规定行事,在遇到相似药名或者相似包装的药品就容易发生差错,再如交接班时未当面点清,氧气袋及充气情况未检查,造成抢救和护送时不能应付自如。②责任心不强,理论知识老化。一些护士责任意识差,工作态度不端正,上班时思想不集中,对一些新药、新仪器、新技术不主动学习,得过且过,机械完成工作任务,不按规程办事,发生问题时,处理不及时,就容易导致差错或事故。③人员管理和带教中的问题。首先,护士配置不足,工作忙。人员少,易疲劳作战,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加之工作繁琐,抢救配合时,没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抢救经验。其次,个别高年龄护士知识陈旧,护理理念不能更新,停留在以医疗为中心的模式,态度生冷,解释不到位或不耐心,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一些年轻护士技术不精,处事慌张,如动脉采血术、套管针穿刺术等不能一次成功,影响抢救质量,再如抢救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情况,如停电、停氧、仪器故障不能迅速反应,采取应急措施,或措施不当。个别病例,因护士长在抢救时不能及时到场,管理中存在重任务、轻教育、重经验、轻思维的现象。如今一些年轻护士多为独生子女,不能吃苦,在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拜金主义严重,意志薄弱,缺乏同情心和敬业精神。④沟通告知制度落实不到位。在抢救过程中由于病人病情重、时间紧、情绪复杂、对一些治疗操作告知不明确,或者沟通时间不充分、方式欠妥当,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3.2防范措施
①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2]。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护理行为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修改操作规程及制度,并严格认真执行。广大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改变长期以来在护理模式中对病人权利的忽视,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将法律知识纳入护士执业注册和再注册的考试,增强护士的自身行为和依法护理的意识[3]。护士长要重点检查落实情况,不到位之处及时控制。大型抢救,护士长必须亲自到场,以减轻护士压力,发挥其潜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对一些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中易出错的重点护士,要经常重点跟班督查,合理排班。每月要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情景演练,提高护士的抢救应变能力,达到灵活机动,沉着冷静,熟练配合。规范各类护理文件的书写,因为护理文书在病人整个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起到了法律依据的作用,护理文书记录在医疗文件的记录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4]。要求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完整,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和汇报,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②加强责任观念,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的态度会减少差错的发生。工作时做到人到心到,每个环节都要细心严谨,工作期间不得闲聊或接听私人电话。在执行操作规范时,不可简化程序。下班前自查本班工作完成情况,对重点工作做好备忘录,交接班时要严格认真,坚持“三交”、“三接”、“三清”即:口头交班、书面交班、床边交班,病情交接、治疗情况交接、抢救器材交接,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边看清。③加强带教和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带教与学习的重要性,对轮转和实习护士,要先由护士长亲自带领,熟悉环境,讲解带教计划和要求,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告知相关的制度、规范各班岗位职责,需要掌握的急救技术、药品、器材的应用等。要选择责任心强、基础扎实和职业道德良好的老师进行带教,并检查效果,从头养成良好的习惯。出科前,由护士长对其进行理论、操作、制度的考核。对流动的护士,进行1周内培训,半月内进行相关考核,合格后方可单独值班。科内每周组织小讲,针对性收集一些新知识,对一些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收集相关资料,组织科内护士总结分析,提高整体水平,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科内每月进行抢救技能考核,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当月考核内容之一。④加强抢救器材、药品的管理。我科将抢救器材、药品的名称、数量、剂量、失效期、检测日期、维修日期,分类登记在点交薄,做好三班交接检查。护士长每周1次督查把关,并安排1名科内质控护士专管抢救物品,做到“四定”,并有明显的位置标志,有严格的工作制度,人人落实,确保抢救安全有效。⑤加强护患沟通,确保“绿色通道”。
在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对施行侵入性操作、高额检查治疗费用,在实施前必须充分沟通,签字同意后,方可执行。沟通无效时,汇报护士长、科主任。实施过程中,充分解释,掌握技巧,富有同情心,遇到问题,灵活应对,直到理解配合。对一些无陪护、危重病人的救治,实施先救治后付费制度,在相关项目上,加盖“绿色通道”章,病人佩戴红色腕带识别,注明姓名、性别、初步诊断等相关信息,确保“绿色能道”的畅行,减少差错和纠纷的发生。
3.3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日益增强,人们的维权意识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5];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是病人选医院的标准之一,也是关系医院品牌创建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近年来,我科不断探索、实践、总结,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和整体素质,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投诉明显下降,病人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护理安全第一的责任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颂跃. 医疗纠纷与损害赔偿新解释[M]. 第2版.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279.
[2] 任秋芸,卫淑英,任海芸. 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J]. 护理研究,2002,16(4):232.
[3] 周荣慧. 对护理管理人员法律知识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1, 36(10):76.
[4] 席淑华,周立. 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护理纠纷[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