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行业的审计范文

医药行业的审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药行业的审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行业的审计

篇1

关键词: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医药企业,是市场经济中一个特殊的经济主体,它不仅是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更是社会责任的重要承担者。同时,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种类复杂、质量要求严苛、产品时效性强、销售渠道特殊,如果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薄弱之处,很有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所发生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欣弗事件”“甲氨蝶呤事件”等,都让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基于此,研究医药企业内部审计显得十分必要。

一、新形式下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医药行业具有其特有的行业特征:药品的生产流程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国家监管严苛,这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和控制成为了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药品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药品的整个生产流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搅拌、粉碎、蒸馏、沸腾、制粒、压片、包装等多个环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失误,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药品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药效、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目前,药品生产一线的工人,即使接受了专业职业培训,也会在大量、重复的工作中产生操作失误。另外,在生产线上,药品生产器材也少有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药品生产的潜在安全隐患。同时,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排放一些化学制剂和药品残渣,是城市污染源的重要组成,如果企业的内部审计忽视了这一环节,很有可能会让在企业的环境评价工作中受到政府的整改建议和要求。

另外,医药企业的药品质量跟踪制度的实施困难。目前,我国通过全过程的药品批号管理制度来对整个药品的生产销售流程进行监管和责任追溯。但是,很多医药企业却没有很好落实,以药品为监督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严格,导致没有完全通过临床认证的药品流向市场。

(二)以账务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当前,医药行业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利润不断减少、行业壁垒消除、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财务上,常常表现为应收账款回收期长、回收困难、财税压力增加、销售折扣加大,同时合格的药品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稀少,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具有显著的风险。

另外,国有医药企业具有较高的信用度,在医药市场上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为了分得一部分市场份额,小型医药企业通过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期,来获得客户的青睐,但这种措施会使得医药企业垫付大量的生产资金,而销售收入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收回。而国家所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较高,在一个财务周期内,一旦收账款没有回收,企业将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风险。

(三)以规则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监管非常严格。各个生产流程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规则。一旦违反,国家将会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包括:高额罚款、吊销生产许可证、勒令关停生产,甚至是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而目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很少有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针对这些法律法规来帮助企业进行改进。甚至有的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掩盖事实,逃避法律法规的责任,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展示出本末倒置的状况。

(四)以参与者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由于药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产链的参与者众多,也会导致医药行业内部控制困难。在生产链的上下游,原材料供应者和销售渠道都无法有效进行监管,以参与者为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对于产业链上游,不少非法的原材料供应商通过挂靠的方式,成功躲过了药品证书的认证,使得医药企业对其进行信用评价失效,无法通过内部审计来降低原材料的风险,对于产业链下游,主要的销售渠道包括了医院、医药商业公司、非处方药销售点等,但是当前的招标方式、限价方式、采购规则、配送规则等问题,让小型医药企业难以进入到规范化的销售渠道中去销售医药产品,只能去开发二线的销售渠道。但二线的销售渠道的开发难度大,很有可能在药品出厂之后,在运输过程中或后期的销售过程中,产生质量损耗或变质问题。这也是医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涉及到的范畴。

二、新形式下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对策

针对上述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对策措施。

(一)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

医药企业首先需要完善和健全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其次,建立起医药企业内部的审计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规范企业执行能力及监督权力,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向最高管理层或董事会上报审计结果。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一方面,能够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能够快速反馈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帮助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内部审计委员会的组成,包括企业原本的质量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医药企业原有的内部审计部门也应该参与到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工作中。

(二)健全企业的财务审计制度

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以财务监管作为基础,通过财务活动的审查来梳理和监督整个生产过程。因此,要建设合理的内部审计结构,首先需要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审计工作,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审计,加强对实物、账务和财务规则的控制,为内部审计提供基础保障。

(三)遵守内部审计规则

国家已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内部审计规则,医药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生产特点、业务流程特点、关键风险环节出发,遵守国家规定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于企业和行业本身的内部审计规则,并通过制定控制措施来落实相关规则的实施。

(四)完善账务的内部审计

以账务为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医药企业较为常用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做出如下的改善:建立医药企业内部的资金申请和审批制度,加强资金筹集、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建立医药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实施采购申请制、供应商评估制、供应商准入制、采购验收制,并且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医药企业的销售渠道管理制度,辅助销售商进行价格管理、控制应收账款、严格控制坏账比例、建立销售渠道的档案管理和资质检查,并定期到销售一线去进行药品质量的抽检。

篇2

关键词:电力行业 审计 要点

近些年来,审计人员对电力行业开展的审计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审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电力行业的形势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旧的审计方法已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审计人员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一 电力行业审计的风险

(一)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应具有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精通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机通用能力、熟悉相关的财政税收法规政策、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具备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金融、贸易、税法、货币银行学等。但在实际审计中往往表现为审计人员自身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技能培训,使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另外审计人员对电力行业的经营情况认识不深,容易忽视在电力企业中存在一些重大问题,也无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二)审计风险的考虑

一个审计项目往往涉及到一个公司,多个行业,多个项目,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在审计开始时审计人员没有准确评估在审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就仓促上阵,审计就可能面临失败。对于一些重点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如果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业务流程以及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就无法制定具体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就难以顺利开展审计工作,也就无法取得正确的审计结果。

(三)审计人员的沟通与协调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要是与企业内部人员沟通交往,相关的审计信息主要来自于自己企业已形成的书面记录和通过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所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对于审计项目组内部而言,一个项目可能由多个审计小组组成,审计小组之间的如果缺少有效的沟通协调,就可能会出现不同审计小组在重复的做一件事的情形,导致时间的浪费,效率的低下,同样会对风险产生影响。

二 审计中应注意的要点

(一)注意审计中风险防范

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详细了解电力行业的政策,并充分利用电力企业自身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有部分电力企业已建成办公自动化系统,审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该系统提供的信息,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关注内部控制机制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发现企业在管理中是否存在疏漏,企业员工在日常生产经营地程中是否能够落实企业的文化理念,从而实现文明生产和稳定发展。

(二)注意与内部审计的结合,内部审计是通过对风险评估进行内控系统的审计

内部审计在揭示和防止舞弊方面的范围更广,既可以执行系统审计,也可以参与特定的舞弊调查。当审计人员经过评估认为内部审计采用的评估方法正确并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时,可以借助内部审计的审计成果,确定重点审计程序和审计范围,从而大大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的效率。

(三)采取新的审计方法检查企业的风险

由于目前电力行业的企业普遍采取所有分、子公司都使用一个账套进行财务核算的方式,因此,如果在审计方法上不更新,仍旧使用以前的审计方法,对如此庞大、繁杂的财务数据进行筛选、核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不容忽视,例如,在审计中使用抽样法验证电费的真实性,通过从千家万户中抽查一部分用户,核查他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这样做固然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但仅以这部分样本的计费、收费情况来推断总体的实际情况,必然存在着误差。因此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就需要在不影响审计效率的前提下通过确定合理的样本的数量和分布来减小误差。

(四)完善绩效评价

在电力企业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中心,在审计中也需要逐步加大对经济效益的审计力度,加强、完善和创新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通过对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成本费用、盈利能力、内控制度、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来做好企业绩效的评价。此外还需要对企业领导任期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资产的增值保值情况及领导应承担的领导责任和经济责任做出客观评价,同时揭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五)注重审计调查

在审计中审计人员仅对企业账面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难以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时要注重对电力企业的调查工作,审计调查工作可以通过走访、问卷、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审计调查可以把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真实情况查清楚、弄明白,审计调查需要在真实性审计的前提下,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

我国电力行业改革的目标是打破垄断,引人竞争机制,这就要求电力行业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有效的并符合行业特点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自身以及下属企业的经营行为,防范风险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是电力企业对下属企业实施有效监管的手段。进一步发挥和强化内部审计在电力行业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在资源,使不合理的经营管理行为和潜在的经营风险能够及时加以防范和控制,这既可以减轻外部审计的负担,也有利于电力企业的运作更加规范,使电力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忠.内部审计质量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0.(12)

篇3

一、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

1、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基本的职能,是企业以各种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标准,对企业内部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确保其财务支出和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检查和监督各种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监督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各种奖惩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2、评价职能

评价职能是从经济监督职能中拓展而来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和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它通过审查被审计部门的预算、决算和政策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管理层已定的目标和决策进行,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整改建议,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管理职能

内部审计应对董事会负责,为在业务上向董事会定期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为管理层的各种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提供依据,决定权在管理层不在内部审计部门,所以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

二、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1、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协调工作,协调好董事会、管理层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在战略决策制定开始,内部审计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查工作,协助公司董事会或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在战略决策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需要对各部门执行战略决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针对各职能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向题,内部审计需要提供咨询服务。在战略决策实施完成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战略决策的结果进行分析,审计是否达到了公司的预期目标。

2、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及有效所进行的独立评价系统等。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确认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一贯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定体系,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确认、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

3、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风险事项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内部审计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风险管理自我评估的“协调人”和总体策划者。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经营风险越大,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持续经营、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不确定性越大,风险成为影响企业目标的主要因素,管理和控制风险成为各大公司的当务之急,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成为控制和管理风险的主要部门。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应针对风险管理部门确认风险项目识别的完整性、风险管理政策的恰当性、风险管理执行的有效性等,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内部审计后,提出相应改进对策,改善风险管理存在的漏洞,健全风险管理政策,规避企业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三、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途径与手段,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因此,引起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随意性,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引起企业内部部分职工不能正确地看待内部审计工作,致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顺利的开展。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

3、内部审计的方法模式滞后

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因素考虑较少,审计范围较小,我国部分企业内审模式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未达到以运用最新的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转贴于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部分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较单一,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得内审工作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1、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企业应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内部审计部门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对组织中一个拥有足够权力的人负责,将其主要职能限定在监督和评价之中,完善的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地位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相关机构报告审计业务工作,向组织的首席执行官报告行政工作。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审计人员必须以有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避免利益冲突为基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要熟悉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懂得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在人员的配备上,对具有财会、信息技术、工程、法律、管理等知识背景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各占一定比重,形成合力。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让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轮岗工作,熟悉各项具体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从事多元化产品服务的整体素质。

篇4

关键词 医药经济 医药发展 创新管理 审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F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48-04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IN Lianya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190,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rein. Moreover, it analyzes in detail that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goo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aud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ibl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edicine economy; medicine development;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uditing management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地提升,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非常之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要把内部管理做好、做新,做出自己企业的特色。所以,我们要对现在医药行业的现状和所处地位,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医药企业经济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好。

1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地位

1.1 经济产业特性

医药行业是公认的世界化的行业,它的经济产业也有一定的特性,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的产业特性显得尤为突出,第一,医药行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医药工业在经济上的价值可以通过医药新产品的销售额与我国GDP比例看出来,几十年来,医药产品总的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表现出动态稳定性特征。第二,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永不衰落的产业。第三,其产业特性为高投入,高风险,当然同时也是高回报的,并且有垄断性质。高投入体现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上,制药企业新药的研究开发费已占其销售收入的15% ~ 20%。医药行业的高投入也导致其高风险,一旦企业开发失败,就会使其巨额投入血本无归,但是一旦成功,那么医药行业的利润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高达30%,而且医药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垄断的产业,利润巨大且具有垄断性。

1.2 医药行业现状

医药行业按国际标准划分,是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制药机械、药用包装及医药商业。我国只是一个制药大国,并不是一个制药强国[2],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现状很理想。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大约有5 000家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有200多家[3]。制药企业的产值,以每年平均16.6%的速度增长,在我国GDP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达到了4%。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整个医药行业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1.3 机遇与挑战

我国医药行业的经济发展将迎来黄金的1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使得医疗药品市场迅速增大;新医改到2020年实施完成,医保全覆盖及大健康计划,会带来医药市场扩容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对医药行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显示了国家对医药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管控和扶持力度,目的是尽快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研发决定未来,得专利者得天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的加快推进和全面实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会很激烈;新颁布相关政策与制度对市场的掌控;各地区政府地方保护的设置;制药企业小而多、低水平的竞争等。

1.4 医药行业现有的地位

医药行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医药行业是一个融合保守与现代的综合高科技行业,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民群众非常重视健康、保健、看病等问题,所以它是保护民生的特殊重要行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它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享受的医疗水平直接相关。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2.1 发展趋势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我国医药行业经济发展到底是呈怎样的方向,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今世界医药经济已经趋向于全球化[4],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需求的基本因素,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健康及生存质量提升的要求,加大了对药品的需求。药品价格渐趋合理,使得医药经济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药物制剂,生物药物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医药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年里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为9%,而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为20%。同时,非处方药的迅速增长趋势很明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物,一般都是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抗过敏药、止痛药、胃肠道药和维生素等。全球老龄化时代来临,在未来十几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加剧,所以,老年用药市场将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也将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2.2 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制药企业小而杂,竞争激烈

我国大型的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使得产品经济效益太分散,中型尤其是小型企业太多,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而且这些企业还无法达成规模经济优势。

2.2.2 创新体系不完善,效率低

我国创新体系不完善,新药产力不足,医药科技投入不足,我国产权品种很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新药的预期回报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医药企业很少甚至不愿意投入资金去研发新药,从而导致研发新药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2.2.3 医药市场体系不健全,竞争体制不完善

在旧的体系格局被打破后,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还没有形成。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药品低端而且重复,供应的量太多而卖不出去,流通秩序混乱,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医药市场治理任务艰巨。

3 医药企业的创新管理

3.1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我们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也有很多的机遇,只是医药企业的规模,流程管理有些问题,作为医药企业,要想做得很成功,企业管理是不可少的,管理有了系统的体制,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科研、生产、营销管理上台阶是企业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其深远意义不仅是资源合理的配置,全面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从中获取最大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制药企业经济技术管理学角度来看,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构架的公司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小企业是权威管理、中型企业是制度管理、大型企业是文化管理”。

随着国内众多制药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强化企业的制度建设及管理上台阶已是迫在眉睫。在多项日常管理中,加强内部审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国外许多发展中的制药公司管理中所重视的。内部审计,也叫内部控制,与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质量管理、经营控制、生产控制、研发系统控制、财务控制、物资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的控制等8个方面的合理化对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审计、生产、研发和物资这4个方面又是一个制药企业的命脉。

3.2 审计管理

在管理系统中,综合审计部(有称“综合计划部”),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一个复合型人材相对集中的部门。它不但要对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基建、技改工程计划、营销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科研计划进行全面制订、审计,而且要对相关图纸、材料预算、费用预算、各类合同进行审计、把关,不是简单扼要的文字条理性审校或靠“一支笔”签字能解决的问题。

审计部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犹如质量管理一样,是对一个制药企业的监管。一个优良的管理系统应该是“事事有人负责,人人勤于工作,减少管理层次,加快经营决策,强化内部控制,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不能有空白、也不能有重复、不能有交叉”。

为了强化管理体系的控制,应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报告制度。保障信息及时、信息准确、信息共享、信息互补和综合。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最重要的信息是财务分析月报、销售分析月报、库存分析月报、生产计划月报,这些将有利于正确及时地决策。管理系统既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要有利于内部监督控制,也有利于贯彻企业的政策方针。

3.3 研发管理

近年来,研发管理在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而实际运作中,研发管理与企业中各项管理有着共性,也有个性。研发工作一定要重视信息工作,确定自己的优势,把握研发定位点。

在信息时代,审视确认研发的系统流程,完善职能系统建设。特别是对所开发的新项目的国内外市场、新产品专利、工艺路线调研后做出开题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立题并制订通过草案。经审计后纳入计划,其中包括了人员投入、计划指标、技术指标、工时预算、材料预算、设备预算、设备考察、成果监定和结题报告等。

3.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力和机器的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为了保障批量的适宜性,要充分力求合理、经济地生产。对每个品种、每个批量要计算工时和设备运行台班,逐渐推行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从这些基础数据出发,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设备的闲置或隐性浪费。

虽然是以销定产,然而营销预测常常不准确。受一些政策性和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非人所能预料。虽然营销的预测按月滚动,计算机系统也会及时地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

实践证明,如能综合考虑到营销预测,以及前三个月平均销售业绩和未执行的合同,则生产计划会比较切合实际,可以纠正单纯营销计划所产生的误差。尤其是公司不是静态生存的,而是年年在发展,要采用动态管理,GMP实施必须量化,细到各个环节,而审计是保障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3.5 物资管理

物资、物流要科学管理。库存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国FDA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验收物品要求实物清点,任何收发料、舱位转移等过账,都有单据备查,专人核对。计算机系统有过账审计报告,以此核对单据和系统的一致性。

负责计算机输入的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避免帐物一人管理,造成帐物不清。发料和发货遵守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库存的积压和货品过期。物品应按日期的先后编制流水号、批号和供应商批号,以便跟踪。成品、药检报告、原料、包装材料、退货、不合格品、宣传资料、礼品、办公用品、设备、备品备件、废品等均需分类管理,进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以使电脑的查询功能更为实用。

仓库管理中,原辅包装材料、成品都要有状态。即待验、合格、不合格、销毁等,状态可划分区域和贴标签。不合格品要严格管理,一般由QA负责。从GMP规范来看,标签的管理要特别重视。用计算机管理的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机过账和实物移动要同步,包括出入库和移仓。计算机管理库存中,有很多信息要能充分共享。总之,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化物流管理,它与生产、科研、营销具有同等重要性。

4 结语

现代医药制造业成为技术创新最坚实的依托,无论是行业管理或是经济学家都无法将研发和制造业进行分割。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相辅相成,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当前,发达国家出现随着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研发也随之转移的现象是为了效益与利益的最大实现。中国医药制造业走过了一个个里程碑,而要走的路依然漫长。虽然任重道远,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医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 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药房, 2003, 14(3): 132-133.

[2] 孔学东, 干荣富. 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1):76-78.

[3] 杨广林.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浅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5(15): 211-213.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 医药行业 内部财务控制

中圈分类号:F7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67-02

近几年。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这些变革无疑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医药行业内部财务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对医药行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影响

1.电子商务环境下医药行业财务控制体系中交易授权、执行与手工财务系统存在差异。授权、批准控制是医药行业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财务控制,在传统的手工财务系统中,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医药行业的业务人员就有可能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可能引起财务控制体系失控而造成损失。例如:业务人员被客户收买,非法取得他人口令绕过批准程序开出销售提单;非法核销与客户应收账款相关的资料;掌握公司顾客订单密码。开出假订单,骗走公司药品等。

2.电子商务环境下内部财务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医药行业内部财务控制具有了对程序的依赖性并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电子商务系统中内部财务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子商务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财务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果这些控制程序发生差错,加之操作人员对程序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运行而不被发现。使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3.电子商务环境下医药行业会计处理缺乏交易痕迹。传统手工财务系统中严格的凭证制度,在电算化的会计系统中将逐渐减少,会计凭证及资料所起到的控制功能逐渐弱化,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从而给内部财务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4.电子商务环境下医药行业内部财务控制的范围扩大。医药行业传统的内部财务控制主要针对药品交易处理,而电子商务系统下,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财务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

5.电子商务环境下医药行业财务信息易被破坏。电子商务环境下医药行业财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是肉眼看不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财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

6.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其在财务中的进一步应用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网络技术无疑是目前IT发展的方向,电子商务财务也不可避免受到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Internet在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对电子商务财务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目前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土催账、网上报税、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银行等,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控制,从而形成电子商务财务内部财务控制的新问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医药行业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医药行业内部财务控制中一般控制的内容

一般控制是指任何电子商务环境下普遍适用的对医药行业财务系统构成要素(人、硬件、软件)及环境实施的内部财务控制。

1.医药行业财务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控制。财务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财务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

财务系统管理主要负责财务系统的软硬件管理工作,从技术上保证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它包括掌握网络服务器度数据库的超级口令。负责网络资源分配,监控网络运行;按照主管人员的要求,对各岗位分配权限,对数据的安全保密负责;负责对硬件、软件、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系统管理岗位应保持相对稳定,若有变动应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

审核岗位主要负责监督计算机及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具体包括: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瀹等。

2.医药行业应用系统开发、建立和维护控制。(1)医药行业应用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系统开发阶段而言的,具体包括:系统开发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开发过程应进行适当的人员分工;按规范收集和保管有关系统的资料并加以保密等。(2)医药行业系统建立控制则是针对系统建立阶段而言的。具体包括:资源的适当配置;系统的调试应有各岗位人员的参与;新的系统应与传统系统并行一段时间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替代传统系统使用;严格的验收程序等。(3)医药行业系统的维护是指日常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而对系统硬软件进行的安装、修正、更新、扩展、备份等方面的工作。系统维护控制就是针对这些工作而实施的控制。

3.医药行业系统操作控制。医药行业系统操作控制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控制和操作规程控制两个方面。(1)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系统应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使系统不被越权操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权限控制常采用设置口令来实行。(2)操作规程控制是指系统操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标准操作规程包括:软硬件操作规程、作业运行规程、用机时间记录规程等。

4.医药行业财务系统软件控制。医药行业系统软件控制是指为保证系统软件运行正常而预先在系统软件内部设计的各种处理故障、纠正错误、保证系统安全的控制。

5.医药行业财务数据和程序控制。医药行业数据和程序控制主要是指对数据、程序的安全控制。程序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而数据的安全与否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医药行业财务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而数据的备份则是数据恢复与重建的基础。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控制手段,网络中利用两个服务器进行双机镜像映射备份是备份的先进形式。医药行

业财务程序控制是要保证程序不被修改、不损毁、不被病毒感染。常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程序备份等。接触控制是指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程序备份则是指有关人员要注明程序功能后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程序的安全控制还要求系统使用单位制定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所有来历不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以防止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侵入等。

6.医荮行业财务系统的网络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不可否认和完整性。针对这些方面,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技术(数据的加解密、认证信息的加解密、数字签字、完整性),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隧道技术(VPN)等。数据加密技术的代表是秘密密钥系统技术和公开密钥系统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的代表是防火墙技术,特别是已溶和了VPN(虚拟专用网及隧道技术)的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的代表是Kerberos确络用户认证系统技术。其中VPN解决了财务信息在Internet传输的安全问题。

(二)医药行业电子财务系统的应用控制

医药行业财务系统应用控制是对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应用控制可划分为输入控制、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和输出控制。

1.输入控制。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以防止财务科目输错;设计科目代码校验,以保证财务科目代码输入的正确性;设立对应关系参照文件,用采判断对应账户是否发生错误;试算平衡控制,对每笔分录和借贷方进行平衡校验,防止输入金额出错;顺序检查法,防止凭证编号重复;二次输入法。将数据先后两次输入或同时由两人分别输入,经对比后确定输入是否正确等。

篇6

关键词 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 医药行业 大型生物制药企业 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

一、转型升级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65%、7.67%、7.4%。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经济增速的新常态。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人口红利消失,我国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三,宏观政策的新常态。主要是指财政政策的新常态:从挖坑放水到开渠引水,从建设型财政到服务型财政以及货币政策的新常态:从宽松货币到稳健货币,从总量宽松到结构优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总体上也呈现出以上趋势。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近年来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医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为21682亿元,同比增长17.9%。而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所的最新预测,医药工业2014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幅由原先预测的19.7%下调为17.7%,虽然相比2013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17%以上的高速增长,而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仅为7.4%。医药产品由于其特殊性,产业发展受相关政策影响大,特别是药品价格、招标采购、质量监管、医疗保险、药品临床使用等方面的政策影响较大。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2014年11月发改委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指出将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2015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进一步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6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放松了对医药企业开发新型医药产品的束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医药企业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更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为以后在市场上攻城拔寨准备了充足的弹药。

二、我国医药行业现状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医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医药产品生产经营涉及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规模化生产到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其间的审批与研究环节周期较长,新药产品的开发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设备。因此,总体来说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技术手段在医药开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进入医药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

此外,我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较低,根据SFDA南方所数据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的企业数量达到了顶峰,为7038家。其中大部分是技术含量低,效率极为低下的中小型制药企业,而这些企业之间相互恶性竞争又导致利润率更低。这些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特点是研发费用不足、研发实力不强、产品单一化。我国有很多销售额上亿,甚至是上十亿的中小制药企业只依赖于1~2种主要品种,而主要品种的销售额一般占其营业收入的60%以上,甚至更高,这种产品的单一性结构也从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型制药企业积累了不小的风险。在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达22%之多,而在我国一般医药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为:一是技术层次低,在世界医药工业体系中扮演者原料药供应商的角色,而科技含量高、利润率高的制剂产品则大量依靠仿制,因而不能打开制剂药物的国际市场。二是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厂家众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加剧。三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如受医保政策和国家定价政策的影响大,企业之间难以展开充分的市场竞争。

三、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政府对医药行业管制逐渐宽松,预期我国未来几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将趋于宽松,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一)大型制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整合,来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一般情况下,通过并购实现业务的增长要比从规划图纸开始实现自身增长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风险较小。医药行业中新药研发有着“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大型医药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整合其竞争优势,有利于其产品线的不断创新,加快其产品投入市场进程。此外,面对国际医药巨头的竞争,国内医药企业需要迅速扩充自身的实力,通过并购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纵观欧美著名大的制药企业,几乎都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发展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国际大公司只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例如,国际制药巨头辉瑞收购并整合法玛西亚、惠氏,而最近又宣布将以大约1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药物及医疗设备制造商HospiraInc;默克收购雪兰诺;赛诺菲收购安万特等等。国际上大型制药企业并购的案例举不胜举。通过并购将国内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也是中国制药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必经过程。

从我国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自身财务竞争力来看,我国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资金实力雄厚,偿债能力较强,很多公司财务费用甚至为负值,不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相对于其他财务指标表现出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大部分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较强。这说明医药行业整体在资产管理质量和盈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我国大型生物医药企业获取净资产现金投入的能力不足,获取现金能力较弱。公司的资本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整个行业的竞争优势。其中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从总体财务特征来看,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非常有利于其进行负债并购和扩张,可立足于现有的资产优势,充分利用杠杆融资进行并购和重组业务。另外,应收账款周转能力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生物医药公司普遍存在应收账款周转期过长,经营现金流少的特点。所以生物医药行业在保持销售增长的情况下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收回,合理安排现金收支,保持足够的资金流。

此外,我们预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将在未来几年一直保持宽松,现有的经济环境非常适合有稳定现金流,信用良好,资产优质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进行兼并扩张。企业可依靠自身实力,扩大自身的融资渠道,通过收购兼并来扩充自身的实力,增强自身研发实力。同时,企业也要注重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随着企业并购之后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将会有所增加,企业短期容易出现过度膨胀的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的财务资金也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特别是在举债融资并购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多。因此,加强财务整合风险控制就是并购财务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能够顺利实现并购后的财政整合,首先要加强医药企业支付风险的控制,快速剥离劣质资产,对并购后的医药企业现金类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资产优化组合。

(二)中小型合同研究服务医药企业的发展趋势

对于依靠规模效应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采用并购重组可以迅速扩充其实力,并利用其信用度高的优势,可在资本市场上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资金来支持其扩张,而对于一些拥有科技优势的服务性中小型合同研究机构(CRO)来说,银行贷款对借贷主体有严格要求和评估,还要有抵押和担保。一个刚起步的医药研发项目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上市筹资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更是只能望而兴叹。可见,以上融资渠道均非理想选择,而风险投资却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好的选择。

风险投资,是对那些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的投资。风险投资的实质是一种科学技术和金融相结合,将资金投入风险极大的高新技术开发生产中,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的新型投资机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一个资金有效使用过程的支持系统。

医药产品研发的特点是资金投入高,周期长。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不仅包括在实验研究阶段,还包括进入临床的各研究阶段(临床Ⅰ、Ⅱ、Ⅲ、Ⅳ期),耗资大、耗时长、难度高。当前国际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风险投资机构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进行投资,并积极参与到其研发业务和日常管理中去。但医药产品的研发具有高度的风险,因此必须设计出合理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具体医药行业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来自对医药企业投资股权的转让所得到的资本收益,而首次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时机,目前我国创业板、新三板的蓬勃发展也为风险资本在医药产品研发各阶段的退出创造了合理可靠的资本市场环境。除此以外,各类资本中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投资银行咨询服务、医药行业咨询服务、审计和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也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了市场保障。最后,政府为外包服务企业和风险投资的有效结合又提供了相当可观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在税收、利率、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的间接支持,甚至是直接的转移支付支持,为中小型医药合同服务机构的风险投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为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韩武,张育粹,苏倪玲.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竞争力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0).

篇7

一、国内外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募集资金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种类也持续增加,并且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已经突破地域限制,加入了全球化浪潮。私募股权投资的活跃不单单是活跃资本市场,促进二级股票市场的流通,而且也为全球范围内企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巨大贡献。金融危机之后,依托于发达国家健全的制度体系、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的退出渠道、充裕的资金支持,私募股权投资转而关注于提高运作资本效率、增加对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以及证券化等举措,通过这一系列行为再创PE行业的辉煌。

我国的私募股权市场是在国际PE行业的经验和教训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PE募集金额在2006―2008年进入高速增长期。2012年新募PE的发行定位更加精确,兴起了一批专门投资公共设施、房地产等的专职私募股权投资。

从投资总量来看,2006―2010年PE投资总量和投资案例数量相对平稳,在2011年私募股权投资业开始结束观望,快速介入。投资数量和金额也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而在2012年则相对平稳,投资金额减少8000万人民币,案例数量则基本持平。从投资行业上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分散投资在众多行业,传统的互联网、房地产、矿产及能源、生物医药仍占据前四位。

二、医药行业发展中的私募股权投资

受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跌入谷底,私募股权投资也一改往年大笔花钱的态势,投资趋于谨慎。在私募股权投资的众多行业中,医药行业由于其刚性需求,对经济周期不敏感,使其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热点投资对象。2009年毕马威统计分析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对医药行业的投资量从2008年的第五位跃升至第二位,第一位和第三位分别是消费品和能源矿产行业。毕马威认为医疗行业受私募股权投资的青睐,主要是因为政府对于养老医疗的支出增加,公众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以及中国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清科数据中心对近五年私募股权投资的统计也显示,自2005年,先后有30多家私募股权投资医疗行业。

三、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猛,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医药行业的研发时间较长。一个创新药物从研发到最终被批准上市,整个过程通常需要约15年时间,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特征明显。据统计,1990―2011年期间,国内医药行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60亿元人民币,获得一类新药14个,平均研发成本高达26亿元人民币,该投入水平是全球平均新药研发成本的8―9倍。而创新型企业既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无法在产品成功上市之前通过IPO募集大量资金,即使对风险投资而言,也因专业壁垒高而导致专业VC数量少、金额小。这导致医药行业创新面临融资难题。

其次,融资难导致R&D经费投入不足,创新难以为继。以河南为例,2009年,河南医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达13亿多元,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总额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上升到4.92%,其中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也达到3.30%。而企业R & 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人比重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这一比例低于2%,企业创新将难以维持,只有高于6%,企业创新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全国的“科技进步监测标准”将这一指标定为6%。因此,河南省的医药行业应当继续提高R & D的投入强度。

第三,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医药行业竞争力明显不足。国内医药行业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大多数为小型企业(占比74.64%),大型企业仅占5.53%。大而不强的问题除了反映在医药企业的规模上,也体现在国内市场上药品生产质量和技术含量上,在众多的药品中,只有不足5%的药品通过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在我国7000多家医药企业中,有超过13.5%的企业未盈利。这客观上对医药企业突破融资难题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国内7000家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多处于较高水平,严重制约了医药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未来减轻负债,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压力较大。

四、私募股权投资推动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举措

医药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渐显著,私募股权投资的介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一)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建立外部董事会制度

外部董事会制度是整个公司关键性、支撑性的制度安排。它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可以确保企业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确保董事会能够从宏观层面独立做出判断,防止董事层和管理层重叠所引起的冲突;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激励和监督作用。一个企业的激励监督不能光靠制度,更要依赖于奖惩、考核以及升迁,如果不建立独立于管理层的董事会制度,无法进行有效的考核和奖惩,将不利于管控风险。从经营层角度来说,风险总会存在,单依靠经营层去发现风险是不够的,因为一旦风险的发现会威胁经营层的利益时,往往会选择自保,因此就需要董事会管控风险,尤其在内部审计上及时发现、处理风险。

(二)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并购推动产业资源整合、合理布局产业链

由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结构不够合理,导致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长期处在较低的水平,始终在15%徘徊,使医药企业间存在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降低市场资源配置率。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我国医药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鼓励具有完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强的药企兼并、重组、收购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小的企业。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并购可以实现我国医药行业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优化市场结构,提高产业资源的资源利用率。

(三)私募股权投资以完善公司治理为目的

私募股权投资以完善公司治理为目的,是否应当绝对控股,要依据企业特点综合分析考虑:

一是企业性质。对于国有企业,私募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必须保证绝对控股;对于民营企业则不一定要绝对控股,因为首先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相对清晰,而且民营企业受非市场的因素影响较小,其本身就是市场化的参与主体。

二是行业特点。医药企业有其自身特性,医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更为复杂,私募股权投资绝对控股的前提是比原有的管理层更加专业。

三是企业经营状况。对于高速发展、经历过市场考验的企业,其经营状况是有所保证的,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对企业的绝对控股,那么医药行业的后续发展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地运行还有待考证。

篇8

9月29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简称弘毅投资)与南京先声药业签约,以2.1亿元收购先声药业31%的股权。

这是联想系企业在药业投资方面的第一个动作。

“这是我们在医药行业的一个突破口。”柳传志说,联想在这个行业转圈找了两年,才找到这个合作伙伴。

柳还说,未来医药行业将是弘毅投资重点发展方向,联想不排除做医药业整合者的可能。

此次投资先声药业的,不仅联想一家,其背后站着的盟友还有:美国高盛公司、新加坡淡马锡和香港新鸿基等。

这些“盟友”先后对先声现任管理层进行了严格的“考问”。同时,普华永道还对先声进行了审计。该审计于9月20日结束。拿到审计结果后,这些盟友立即赋予联想特权,一旦联想选中,将给予不限额度的资本支持。

联想出击 小鱼通吃?

直接主政此次战略投资的系42岁的联想系五大少帅之一、联想控股副总裁、弘毅投资顾问总裁赵令欢。

赵1987年赴美留学,曾任全球最大的调制解调器制造商Robotics副总裁,后在硅谷以生产电子元器件创业,系联想系著名“海归”。

2003年联想控股成立投资事业部,专事投资重组业务,由赵令欢掌舵。2004年4月,联想控股投资事业部从联想控股正式分拆,组建成独立法人弘毅投资,专事并购投资,赵令欢任总裁。

当时,联想掌门人柳传志表态,弘毅投资什么都可以投,就是不能投熟悉的行业,如通信和电子行业。经过大量调研,弘毅投资从99个行业中筛选了10个优选投资行业,最后又遴选出两大关键投资行业――汽车配件制造和制药业。

联想的判断是,是否进入该行业,必须用资本的眼光看是否有好机会,即该行业尚没有完全进入成熟稳定期,一旦成熟稳定了,进入后就无法获得高额回报,而正处于调整期的行业,渴望外力加盟,此时进入,恰当其时。

医药行业恰是如此。弘毅投资经过大量调研发现,该行业国内年市场份额5000亿元人民币,并且连续多年年增长率达到15%,潜力巨大。但是,市场份额却被4000多个企业分解,最大的制药企业年销售额100多亿人民币,所占份额仅为2%。企业分散、市场集中度极底,同时增速较大,有超强的吸引力。用赵令欢的话说就是,“医药行业分散,鱼太多,也就存在大鱼吃小鱼的机会”。

“2003年我们就四处派人考察中国制药业,看究竟是否值得投资。”赵令欢对本报记者说,联想投资医药行业酝酿了两年多时间。

在这两年间,弘毅投资找了100多家医药企业。2004年底,联想得出结论:医药业的确是传统产业中最有增长潜力的产业,但联想不能投。

赵令欢的解释是,他们发现医药业水太深,竞争力和压力太大,而联想对此根本不熟悉。

柳传志也对本报记者解释,那时联想的感觉是,这个行业不少企业的数字很假,谎报“军情”很厉害。

但资本抵挡不了行业高速增长的诱惑。判断一件事情能不能做,柳传志的意见是,关键要看是否符合三大条件:第一,事情本身好不好,也就是行业有没有发展潜力;第二,有没有人,这个人指的是具备企业家素质的领军人物;最后,钱够不够,资源能不能匹配。

该年底,联想花高价从上实集团挖来医药行业投资专家王顺龙。王在上实集团干了7年,先后完成对多家医药企业的并购。

王到任后直奔南京先声药业。

先声借力 能否做大?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先声药业充满神秘色彩。

该公司100%股权由管理团队掌握,股权清晰,净资产回报率超过50%,年纯利润超过1亿元,近四年半的增长速度高于150%,强于众多上市公司。这是普华永道在进行了近2个月的详细审计后得出的结论。

因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像先声药业这样的企业,依然没有上市,到哪里找这样的好坯子?

今年4月19日,弘毅投资投资总监王顺龙带领数人直接跑到南京先声业。

“当初听说联想要来谈合作,我有些不相信,一个主要做IT的企业,怎么要进入医药行业?”先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任晋生对本报记者说。他表示,当时对联想主动上门谈投资感到意外。

任当时认为,选择战略投资者,先声考虑的前提条件是懂药,能够给予先声直接帮助。此前,先声正与一些有实力的投资银行以及大型医药企业洽谈,而他们的价码比联想开的高很多。

但最终是联想胜出。联想为何如此看重先声?除开财务状况外,赵令欢表示,联想系之所以选择先声药业作为进军医药行业的第一个突破口,因为其有一个很好的管理团队,良好的基础性管理,这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该优势恰恰符合柳传志所言的“有没有人,这个人指的是具备企业家素质的领军人物”条款。

任晋生的个人经历颇有特色。柳传志回忆,赵令欢第一次跟他谈起任晋生及其所领导的企业时“眉飞色舞”。

1992年,任晋生是江苏省启东制药厂负责经营的副厂长,成功打造了盖天力上市。该年11月,不到30岁的任晋生率领7位同事从国有企业集体辞职。

那时,这群年轻人平均年龄20多岁,在任的率领下开始创业,最大的资本就是各自掌握的销售网络,因此,他们一些公司的新特药,进行原始积累。在当时,私人资本进入药品营销领域还是,不过,他们通过承包国有公司的经营部来规避政策风险,三年后积累了500万元。1995年3月28日,他们以500万家底起家,成立江苏臣功医药有限公司(先声药业前身)。

10年间,江苏先声药业完成了从贸易、生产到研发的布局,也成为国内第一家为生产厂提供新药技术、市场调研、营销策划、专业推广的医药商业企业,累计实现药品销售总额逾4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近4亿元,拥有员工2000余人。

其强大的营销能力和研发策略赢得业界尊重。先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任晋生称,先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目前重点覆盖抗生素、骨科疾病、儿科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治疗领域,拥有再林、安奇、英太青、必存等4个销售额超亿元的品牌药品,其自主研发的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一线治疗药物“必存”去年3月上市至今,已经完成近2亿元,明年有望突破3亿。而在国内,单药品销售过亿元至少需要数年时间。

先声最终选择联想,其实有其目的。任认为,通过联想战略介入,可以提升管理水平和加快发展速度。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先声的打算是,利用联想的市场号召力和资本实力,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募集资金,比如上市,另一方面,则在未来可以直接通过资本运作来收购国内目标药企,有联想做战略投资,可能更被认可,可以在“未来3年内进入国内行业第一梯队”。

携手旅途 其意为何?

但以IT起家的联想并不懂药,其动作容易引起市场怀疑。

不过赵令欢认为,联想的优势就是不懂药,为了让所投资的企业继续发展,联想所能做的,就是在幕后给予强大的财力支持,提供增值服务。

联想投资先声,并没有取得控股权。赵的解释是,如果是国有企业,肯定要进行控股甚至绝对控股,而对于民营企业,控不控股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企业做大,能赚取更多的利润,目前“不改组现有管理层”。

有人预判,联想在进入的同时已经在考虑如何退出。此前,柳传志对于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这两家投资类子公司,明确现阶段就是要将所投的项目当猪养,不会去做产业,所有的项目都要考虑退出。柳传志曾认为,国内许多投资类公司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自己要退出,最后把活钱变成了死钱。

但赵令欢说,弘毅不是风险投资,是并购投资,“我们投资企业不是为它做金融包装,然后上市。国内许多投资人忙的就是金融包装,而我们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当然,这个长期不像产业投资那么长,我们会陪伴先声走得更远。”

篇9

企业要发展,管理要上台阶。杨森制药副总裁谷里虹介绍,在制药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杨森制药抓住了在管理上向国际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早在医药行业做好了实施信息化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集团通过信息化建设直接或间接地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成功地达到了以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用信息化搭建GMP样板工程

当很多国内制药企业还不曾接触到GMP理念的时候,杨森制药就以GMP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杨森制药成了国内企业建设GMP的“样板工程”,很多企业包括药监部门都到杨森观摩学习。据了解,杨森是第一批通过中国GMP认证的企业,2004年第一次获得欧洲GMP的认证,2007年又通过欧洲GMP的再认证,现在已经能够向欧洲30多个国家出口产品。

在整个质量保证系统方面,杨森有一整套流程是从风险管理引入的质量管理流程;其次每年都有产品回顾,一年生产多少批产品,这些产品质量、含量、溶点在过程当中都有什么问题,都要认真地进行回顾总结。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完全将他们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因为好的产品要从源头抓起,供应商的质量也要符合GMP要求。每年都要接受强生公司的质量审计、安全审计、环境审计、工业卫生和人际工程的审计,同时也审计供应商的质量、安全、执行法规是否符合要求。

这些管理上的挑战通过信息化就能够轻松解决。如今杨森制药的整个生产过程使用的是条码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即SAP,这套管理系统可以记录从每一批原料的化验结果,到这一批原料用的哪一批号的成品,以及这个产品发货发给哪一个客户,在整个过程都有非常系统的完整的记录。万一这批产品有问题,就可以马上召回,而且从整个过程当中来分析这个问题是从哪里发生的,怎样控制。到现在为止,杨森制药生产的产品还没有一批被召回过。

之所以选择SAP的医药行业解决方案,是因为SAP是强生集团最新的标准医药业ERP系统供应商,还因为SAP的方案能满足杨森制药“少量的投资,在短期内快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杨森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在系统战略规划上设计了一个基于三层控制的商务智能管理模式,分别与企业的三个管理层面相对应。通过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杨森进行了变革性的ERP部署,将14个国家的12个ERP实例整合到同一个SAP系统中。该项目用于解决杨森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如何将IT资源集中用于系统维护与支持,改善导致生产力下降的零散、低效的系统等。尽管项目小组成员不多,但该创新性方案已在多个国家同时得以展开。

很多企业是在上完ERP几年之后才着手数据仓库方面的工作,但是杨森制药却立刻开始了数据仓库的建设。这样就使得中层的管理人员看到业务分析系统做出报表后,不但可以即时地通过数据仓库对其进行分析,还能通过系统产生的、法定要求的资产负债表和盈亏帐目来进行即时性的陈述,并辅以具有商业智能分析能力的数据仓库进行可随意的查询网络报告,使位于中层的管理层和最高决策层能够即时了解企业经营信息,帮助他们制定战略性决策。

杨森制药的信息化系统完备的功能和整体性能引导公司决策者很快地进入任何一个模块,获得想要的信息和数据,并可以据此制定企业战略设想、远程展望,从而使杨森制药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成为了一个整体,市场反应速度和经营风险规避能力都大大加强。

“公司的老总要看的不是数据,是要及时做出决策的信息,引导公司向正确的方向提升”,谷里虹表示,杨森制药的信息化项目能满足公司管理层的需求,是由于事前看到了信息化后的前景,并制订了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切合实际的信息化工作流程。

整合渠道系统得天下

近年来随着医药市场的发展和国家医药政策的开放,医药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新的竞争环境对杨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杨森制药的产品主要分OTC(非处方药)和RX(处方药)两类,OTC产品主要通过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经各层经销商进入药店、医院促进购买,RX产品主要通过推动医院从经销商处采购促进购买。不管是那种方式,经销商等中间渠道、大型连锁药店及各种诊所等渠道终端、重点医院等大型客户,这三类客户管理的好坏都对销售的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杨森在渠道上是分别管理,各类队伍的业务重点有所区别,考核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业务是有交叉的,所以各队伍分别取得的用于管理的销售数据也是互有交叉但又都不完整。想要提高各类客户的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销售业绩,保持行业内领先的竞争力,需要加强对经销商的规范,整合支持各队伍销售和考核的信息数据,节省重复劳动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要解决这些问题,杨森必须建立起一套能集成现有各销售层次和环节的信息系统,并具有良好扩展性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将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适应动态的、变化的、复杂的市场环境。

篇10

关键词: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目标选择;案例分析

一、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研究介绍

(一)现有并购规模和结构

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跨国并购数量和规模呈明显上升态势。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跨国公司已逐步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本土企业呈现经营模式过度同质化的现象。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方面,中国药企不占优势,有必要通过国际并购来获取一定的竞争优势。普华永道《2011年上半年企业并购回顾与前瞻》报告表明:2011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数量107宗,同比增长14%,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企业海外并购数量相对更少,规模更小,结构也单一,主要通过横向并购获得技术拓展和品牌延伸。

(二)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的动因分析

Bruce认为,医药公司大规模兼并是通过并购把相关的知识资产结合起来,利用资金、市场、技术等优势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另有学者认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也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并购。王跃兴认为,医药企业并购动机是一般行业并购的原始动机,即追求利润和应对竞争压力;也有学者认为国外不断增多的直接面向消费者营销是促进医药企业并购的原因。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总结归纳,中国药企进行国际并购往往基于以下几点原因:获得先进技术;获取品牌;增加销售渠道;绕过贸易壁垒。

(三)现有研究

依托发达的资本市场,西方国家在目标企业选择方面产生了很多理论,如关于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理论,纵向并购的交易成本理论,混合并购的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理论等。国内对目标企业选择的研究较少,主要对选择方法进行阐释。何庆明从智力资本角度论述了目标企业的选择方法;李雨田对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做了分析,刘湘蓉研究了并购动机对目标企业选择的影响。

目前对国际并购的研究多大而泛之,对行业的针对性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基本都是解释并购行为的理论,集中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很少对特定的目标企业进行定性分析;国内现有研究多是建立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以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为研究模板,没有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

(四)研究重点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选择最佳的并购目标为研究目的,构建分析框架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二、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并购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3月11日,深圳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宣布以2.02亿美元正式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获得了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销售平台和网络。这是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在美国高技术领域达成的最完整并购案例。

1.并购公司分析

迈瑞是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开发商、生产商和销售商,以和销售国外医疗器械起家,在监护和生命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成像等三个业务领域提供系列产品,最早的监护业务已占中国市场40%以上的份额。迈瑞注重战略规划,一直致力于成为全球高质量医疗设备的领导厂商。公司着重关注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每年投入研发资金约占当年收入的10%。2006年9月26日,迈瑞在纽约交易所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医疗设备公司。

2.目标企业分析

Datascope公司创办于1964年,是全球第一台监护仪生产商,也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领域的全球领导厂商和多元化的医疗器械公司。经过40多年技术积淀,在美国300床以下中小医院占据50%的市场份额,为临床健康护理市场开发、生产并销售自有产权产品。Datascope曾与迈瑞有长达5年的合作关系,合作之初,由迈瑞替Datascope做产品设计和生产。

3.并购结果

交易完成后,结合Datascope产品与服务状况、欧美直销及服务网络、各自拥有研发能力,迈瑞充分受益于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成为全球第三大医疗器械厂商。2008年全球总收入接近2007年的两倍,国外市场也有所扩张。

(二)迈瑞并购动机分析

迈瑞总裁李西廷表示:“迈瑞收购Datascope是全方位的协同效用,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两者相辅相成,均为迈瑞所看重。除此之外,在双方优势利用上,各取所长,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是购买了一块有利于迈瑞在全球发展的优质资产。”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及企业战略目标,总结迈瑞的并购动机如下。

1.扩张国际市场

迈瑞是中国最大的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企业之一,国内市场相对稳定,需要通过一定的并购行为来实现国际市场扩张,增强国际竞争力。

2.建立国际品牌形象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但2007年在迈瑞接近51%的海外业绩中,美国只占8%,要想在美国市场建立很好的品牌形象和直销网络,并购是最好的选择。

3.获取商业流通渠道

Datascope具有完整的直销网络,旗下监护业务辐射欧美主要国家的直销及售后网络,拥有全球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帮助迈瑞在全球尤其是欧美高端市场搭建销售渠道。

4.吸收国际化人才

中国医疗行业较弱的整体实力决定了药企很难吸收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加入,通过国际并购能够吸收大量国际专业人才。

(三)迈瑞成功并购关键评价指标分析

迈瑞成功并购Datascope的案例研究表明,在明确并购动机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框架,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决定。

1.外部环境指标分析

第一,美国政府支持。医疗产业对美国不存在国际安全问题,美国政府一方面为了挽回在对待中国“技术入侵”问题上过分“保守”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几个能达成并购交易的标的公司,对此次并购支持。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及反垄断委员会审批时也未作干涉,这为迈瑞能够顺利并购提供了重大支持。

第二,市场购买力强。美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高水平的医疗支出、较强的医疗保健意识及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这都是医疗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强大的市场购买力以及Datascope在美国良好的服务美誉度、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是迈瑞公司并购成功的前提保障。

第三,技术水平高。Datascope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监护设备企业,拥有先进的研发能力。通过并购,迈瑞可以获得其核心技术、多项知识产权及发明专利,结合迈瑞的自主创新及低成本控制战略,可使公司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内部评价指标分析

第一,业务相关及战略互补。由于美国技术投入大、研发速度慢、生产成本高、利润增长低、产品创新困难等特点,Datascope公司需要通过迈瑞在中国的高成长和研发的高效率来加速发展,并购双方的业务相关性和战略互补性强。

第二,营销网络庞大。Datascope具有美国医疗数字联网优势,在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欧美市场拥有专业的直销和服务团队,为迈瑞提供了交叉销售的机会。

第三,专业化机构介入。并购中,除了并购双方的相互考察,还引入了多家国际化中介机构。迈瑞聘请了瑞士银行作为财务顾问,毕马威负责审计,美迈斯律师事务所作法律顾问,美世咨询提供人力资源服务;Datascope方面则由著名投行作财务顾问,另外还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参与。专业机构的介入,使财务审核、价值评估、法律问题的解决更加规范。

三、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目标选择策略建议

在中国医药行业中,迈瑞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通过对其国际并购案例的研究,结合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医药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际并购、提高国际竞争力有以下借鉴。

(一)明确并购动机

确定并购方案前,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并购动机,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只有清楚为何进行国际并购,并购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的放矢,选择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和长期战略目标的企业。

(二)分析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

明确并购目的后,可对东道国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估。首先,并购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政府的态度,各国政府都对跨国并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治友好、政局稳定、法律体系健全的国家可优先考虑。其次,国际并购中,目标企业所在市场的购买能力和消费结构将直接决定并购后的市场占有率及发展前景,需要根据所处的经济形态来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质,经济条件相对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将更为有利。最后,国家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从科技发展领域分析,选择时需考虑技术的可及性和发展性。

(三)对目标企业的内部价值链进行评估

对目标企业内部价值链评估包括业务相关度、营销网络、财务及资本结构等指标,是决定国际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首先,医药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高等特性,为了便于后期整合,需要了解双方业务相关度及长期战略目标的匹配度,预测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其次,目标企业的营销网络状况通常也是决定企业国际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规模较大、品牌良好、营销渠道稳定、销售网络健全的企业最佳,能够帮助并购方迅速实现市场扩张,抑制竞争对手的市场拓展,有益于并购后的发展。最后,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并购的风险大小。由于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经验不足,尚未构建专业的并购评估团队,需要引入国际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等,优化评估方案,综合考虑目标企业能否带来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阳群.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目标公司的选择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8(3).

2.魏彩慧.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1(1).

3.赵华,李建惠.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8(8).

4.李国秋,吕斌,吴鲲.企业并购目标选择的竞争情报评估模型――兼论中信证券并购广发证券失败的竞争情报缺失[J].研究实践,2008(1).

5.李栋华,卞鹰.医药行业并购研究述评[J].改革与战略,2008(9).

6.郝宏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目标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7.陈春华.中国医药行业并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8.张静.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目标选择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9.何倩.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问题研究[D].沈阳大学,2007.

篇11

[关键词] 医药物流;资源整合;互联互通

[DOI] 10.13939/ki.zgsc.2016.28.052

1 引 言

2011年5月5日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就“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药品流通效率”的主要目标,具体提出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医药物流发展。

目前重庆本地医药流通市场发展迅猛,据统计2015年终端采购市场仅在重庆药品交易所交易额就已突破200亿元,根据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规划,2017年全市医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将会形成超过10亿元的流通市场规模。但就重庆医药终端采购流通市场而言,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中小型药品经营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总体处于较为落后阶段,面对信息化程度和物流管理水平全面升级,目前仍有大批药品经营企业未能通过新版GSP认证。

二是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缺乏有效的统筹,难以支撑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导致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迟迟不能融入医药流通行业,医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三是销售企业与采购终端之间缺乏信息的互联互通,库存、采购、收货等信息无法有效地贯穿采购订单流程。

因此,为促进医药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本文将积极通过对医药流通领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架构分析,探索基于医药流通环节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 平台分析

2.1 平台服务对象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监管类用户,包括卫计委、药监、社保等医药行业监管类用户,以及交通、海关、税务、工商等物流活动要素的监管用户。二是物流服务提供方,包括医药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医药运输企业、专业医药仓储企业、物流园区等。三是物流服务需求方,包括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四是物流服务支持方,包括物流设备企业、金融保险企业、技术科研院所等。

2.2 服务内容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主要提供六类服务。一是医药物流信息的与共享,涉及医药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医药物流供需信息、企业信息、医药行业动态信息以及环境、路况、天气等其他信息。二是基于交易平台的电商业务协同服务,涉及从医药生产企业到终端医疗机构、诊所药店的订单交互、合同交互等。三是医药流通监管溯源服务,涉及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药品流向的明细、报表,确保药品流通信息的动态监管与事后追溯,同时向交通、海关、税务等提供企业诚信、违纪行为等支撑信息。四是数据服务,涉及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实现平台上各用户之间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提供数据信息高效传递的能力,同时,在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优化物流过程,提高流通的效率。五是物流资源的交易撮合,不同于药品的现货交易,平台提供的是以物流资源为商品的在线交易撮合服务,通过规避商业敏感信息来整合医药行业物流资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六是增值与延伸服务,涉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供应链金融支撑、移动客户端应用、数据分析报告等服务于医药物流过程的定制化服务。

3 平台设计

3.1 平台总体架构

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架构

3.2 功能模块设计

3.2.1 四大门户

平台四大门户包括企业门户、医疗机构门户、政府门户、运营门户,展现形式为网站、桌面客户端、移动App。

企业门户:面向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企业用户,提供信息、信息查询、业务协同、物流信息撮合、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数据分析等服务。

医疗机构门户:面向医疗机构用户,提供信息、信息查询、业务协同、药库管理、数据分析等服务。

政府门户:面向药监、卫计委、社保、交通、海关等政府部门,提供监管溯源、调度监控、决策支持、政务协同等服务。

运营门户:为平台运营商提供客户、数据、内容、营销、广告、系统配置等管理工具。

3.2.2 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是向平台用户提供专业性、定制化的物流信息与服务的应用系统,包含会员管理系统、物流资源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撮合系统等八个应用系统。

图2 业务系统构成

会员管理系统。包括平台会员的注册、审核、注销、处理等业务功能,以及会员基本信息、会员资质、考核评价、行为分析等管理功能。

物流资源管理系统。包括药品、器械等货物、运输资源、仓库资源、物流人员、物流设备等物流相关资源基本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系统。包括物流政策法规、物流行业新闻动态、物流资源供求、企业展示、营销会展、融资服务等信息管理功能。

物流信息撮合系统。包括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设备企业相关物流资源的供需撮合、合同管理、在线交易、支付结算、信用评价。

物流监管溯源系统。实现主动监控车辆与货物,主动获取、分析信息,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监控。包括车辆位置监控、配送进度监控、配送视频监控、预警阈值设置、指标监管、货物追踪溯源、决策支持、政务协同等功能。

中小医药企业物流SaaS系统。包括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运行管理、订单管理等功能。实现功能专业化、服务个性化,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物流服务要求,其中物流功能要符合GSP相关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药库管理SaaS系统。包括药品的目录管理以及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调价、调拨、盘点、报损、退药等功能,同时包括采购计划及药品会计等相关功能。

3.2.3 数据系统

数据系统是向平台用户提供物流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服务,满足平台用户对物流相关业务的智能预测、经营决策、监督管理等需求。

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包括药品、器械、运输、仓储、人员、设备、位置、条码等物流基础信息的采集、存储、清洗、更新、维护、备份、共享等管理功能。

数据分析系统,支撑物流公共信息、物流信息撮合、物流调度监控、物流监管溯源、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系统对数据分析的相关需求,实现统计汇总、综合查询、统计报表、辅助决策等功能。

3.2.4 运营系统

运营系统向平台运营人员提供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管理、内容管理和营销管理等运营工具,从而保障平台健康、持续地发展。

图3 运营系统构成

客户服务:包括为平台用户提供自助服务、电话咨询、在线交流等服务功能,并建立答疑解惑、开展业务合作的沟通渠道,从而提升平台用户的服务体验。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为运营人员提供客户资料管理、联系方式管理、客户行为分析、客户价值分析、客户关系维护、订单追踪管理、绩效管理等功能,从而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和业绩。

广告管理:包括对广告的资源管理、价格管理、销售管理、数据统计等广告管理功能,以及对广告的内容审核、排期、目标选择、上线、暂停、下线等广告功能。

内容管理:包括对平台上展示的新闻、公告、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等内容进行编辑、审核、、下线等管理功能。

系统运行配置管理:包括对平台各系统的元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权限管理、系统参数配置、运行监控、日志管理、审计管理、目录管理和库表管理等功能,保障平台的日常运维与正常运行。

营销管理:包括促销活动的线上实现,以及会员积分、礼品兑换等会员营销服务。

3.2.5 协同系统

协同系统向平台的内、外部系统提供服务接口,实现内部系统之间的调用协作以及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

数据交换:以统一的交换规范,实现数据提取、数据转换、数据发送、数据接收、数据校验、数据审核等功能,同时支持数据的同步以及历史数据的迁移等,从而实现平台内、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有机结合。

服务协同:将平台服务以Web Service接口形式,提供给平台内、外部系统进行调用,在不必修改平台各应用系统源代码的情况下,实现各业务的协同与扩展。

4 结 论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不仅服务于医药行业,通过为行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来优化医药物流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而且是 “互联网+医药”业务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各医药行业流通领域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08-209.

[2]侯.外贸B2C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3]刘琼.基于SOA 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9).

篇12

关键词:药学教育;生物药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38-03

一、生物医药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生物药学类人才的支撑

医药行业的发展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紧密关联,被称作“朝阳产业”,“生物制药”更是医药产业中的一颗明珠。而中国国务院2013年《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这一份指导性文件,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将“生物制药”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突破点,在国家层面上对其给予大力支持,由此可以想见,生物制药产业将会获得高速发展,也会带动整个医药产业以及其他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这对我国药学类尤其是生物药学类专业人才的数量有了迫切的要求,也对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础学科知识教育中结合最新生物药物信息分析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二、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现象非常明显

近年来,医药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药学类本科生的多方面需求。以上海本地复旦大学药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本科生毕业流向为例,2009年复旦大学药学院本科生的流向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考研30%,出国20%,医药行业30%,事业单位6%,其他行业10%等。具体分布于国内外医药企业、医疗设备企业、国家药品检验部门、国内外药物研究机构、制药厂、社会药房和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了金融行业、咨询行业、审计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食品行业和国家机关等,或多或少地从事与医药行业相关的工作。交通大学药学院2006~2009届本科毕业生也体现相似的趋势,从事非医药行业人数比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1.1%上升到17.4%。2011年徐喜林等作者对江苏省药学类高校毕业生的流向进行了分析,从事医院药房、制剂、配置中心等部门工作的药学毕业生占5.4%,从事卫生服务站、红十字中心等乡镇社区医疗体系工作者占7.9%,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占1.1%。[1]2012年谭雄斯等作者对广东肇庆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类毕业生流向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毕业生中,医院/社区卫生院占38.3%,医药经营企业就业比例39.1%,制药企业就业比例3.8%,其他就业比例18%。[2]综上,上海、江苏、广东三省部分调研结果都显示了目前高校毕业生流向的多元化,以及基础学科偏重型的生产行业如药厂就业人数下降的现象,这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课程设置结构以基础知识框架为主

目前医药类高校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由于其各自发展方向,以及传统优势并不完全一致。分析上海地区两所综合性高校药学院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复旦大学药学院以药学、化学、生物学为主干,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药事管理学等。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设置主要有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生物技术药物等。专业类药学院校则在包含上述课程之外,各有自身的特点。如中国药科大学课程综合程度高,相比沪上两所综合高校药学院,它还开设的各类中医药相关学科课程及工程类课程;吉林化工学院则开设了化工原理、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定位在服务生产企业的“一线工程师”。[3]与前文所述的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现今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多元化相比,目前高校教学的课程知识内容单线化,偏理论化,缺乏与现实药物市场信息的互动。导致在生物药物大发展的社会现实下,许多药学类毕业生甚至不知道一些常规的生物药物种类,例如单抗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更谈不上最新的生物药物的发展现状了。如何贴近现实社会药物市场现状,对现有的本科知识进行有机串联、整合,那是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药学类本科教育如何进行新的适应性改革

针对药学类本科教学的创新性的改革有很多。赵卓等作者[4]对生物制药课程实验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希望进行“一体化”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周鸿立等作者[3]准备构建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提出“重下游、重工程、重实践”的“三重”培养模式。宋凯等作者[5]对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进行有效教育改革,实行“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模式。时小燕作者[6]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如互动式与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方法的应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等。但是很多课改都关注在药品生产领域,而对于整个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还是有所欠缺。我国药学人才培养工作应明确自身定位,明确培养层次;药学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药学人才的需求。

五、生物药物信息日新月异

最近二十年中我国的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都被广泛应用到制药行业,对于药物的生产工艺和药效都有很大的提升,在目前我们的制药工业中大部分都是来自生物制药。[7]根据全球顶尖的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2009年公布的调查数据[8],显示了最新的生物药物信息及生物药物种类的动向。如单克隆抗体是2007~2008年美国销售的最大组成,每年超过130亿美元的份额,以每年10%速度递增,而单抗药品中最大的3个药物是Remicade、Rituxan、Avastin。而生长因子的销售额虽然每年还超过110亿美元,但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2008年的以10%左右的趋势下降。而我们目前本科教学中虽然有部分的生物药物知识的章节,但是都是相对比较老旧的药物品种,也基本没有侧重点,无法反映现今的生物药物的最新的研究热点和社会需求。

六、最新生物药物信息课程的设置构思

该门课程的设置时间应在本科生接受相关的基础知识传授以后(如大二或大三阶段),有了这些前置的基础,更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串联,否则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充前置的基础知识。课程的内容将从最新国内外生物药物获得,可对药物进行分类:单克隆抗体、生长因子、激素、融合蛋白、细胞因子、治疗性酶、重组疫苗、血液因子、抗凝血剂这九大类。然后从每个大类精选近年来最热门的生物药物,进行介绍。如单抗药物可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3个药物Remicade、Rituxan、Avastin进行跟踪,综述从原理、药效、药理、药代等相关的信息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授课形式将以研讨型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负责跟踪介绍最新最热的生物药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该生物药物各个环节介入,检索从最初的开发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多媒体汇报的形式进行20~30分钟介绍。由指导教师对其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

最新生物药物信息课程将有助于本科学生开阔科学视野,了解整个科学研究发展的热点问题及社会最大的需求问题,对药学类本科学生的无论考研、出国或者选择就业都是极有裨益的。此外课程将可以有效的锻炼本科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表达组织能力及知识点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及时的更新现有的药物知识,还必须对药物涉及的各个领域知识进行整合,最后达到“教学相长”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喜林,王巧琳,张倩.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药学教育,2011,(5):57-59.

[2]谭雄斯,王景,张明.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92-96.

[3]周鸿立,杨英杰,金星,钟方丽,王亚红.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77-81.

[4]赵卓,郭刚,邹全明,吴超,鲁东水,罗萍.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42,1753.

[5]宋凯,陈文武.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有效教学[J].药学教育,2012,(28):37-40.

[6]时小燕.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2010,(5):90,29.

篇13

[关键词] 医药电子商务; 应用现状; 制约因素; 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F71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71- 02

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达5 000多家,2011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达1 494.3亿元。国家《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年均增长20%,医药工业增加值将年均增长16%。医药行业是当今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医药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非常适合发展电子商务。医药电子商务是指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消费者等利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进行的基于医药产品的网络营销、网上洽谈、网上订货、网上支付、网上客服等商务活动。医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是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当前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谁能抓住机会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艇,谁就会获得未来竞争的优势。

1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

1.1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总体来说,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尚处在起步阶段。2000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确定了10家试点单位开展互联网药品交易。试点期间,一大批医药电子商务网站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如九州通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民生医药电子商务网、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网等。这些医药网站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医药信息服务类站点(包括经营性医药信息网站和非经营性医药信息网站);二是医药交易服务类站点(包括医药第三方交易平台、医药B to B交易网站和医药B to C交易网站)。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截至2012年5月18日,全国已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总共3 719家,全国已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 的企业总共118家。经过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正向规模化、规范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1.2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从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应用的实际看,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可分为4大类:第一类是医药信息平台模式,这是发展最早且数量最多的一种医药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提供医药行业数据的、检索和分析服务,如中国医药信息网、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第二类是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模式,第三方电子商务运营商以中立身份为买卖双方提供虚拟交易平台服务,属于多对多的交易服务模式,如北京鹤麒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海南卫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第三类是B to B医药电子交易模式,包括原料供应商与药厂之间、药厂与医药批发商之间以及医药批发商与医药零售商之间的电子采购与电子交易。该模式以九州通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代表,还包括数量众多的医药企业自建电子交易站点。第四类是B to C医药电子交易模式,主要是指网上药店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交易,如上海药房网、北京药品网。截至2010年7月12日,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我国B to C医药电子商务网站共有27家。

1.3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发展滞后、进程缓慢。当下,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1)违法经营,如一些与经营药品毫不相干的公司在网上直接或间接参与药品经营,销售假药、劣药。(2)大多数医药电子商务网站的功能集中于信息,电子商务系统功能简单,很少有集成网上洽谈、电子采购、网上支付、客户管理、物流配送的比较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应用。(3)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不经批准进行网上药品广告宣传,网络广告中存在夸大药品疗效、传播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的现象。(4)网上医药电子成交量相比行业交易总量明显偏低。(5)医药电子商务服务意识不强,电子交易监管不到位,客户满意度不高。(6)商流和物流不协调,存在不能准时交货和缺货、断货现象。

2 制约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2.1 医药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颁布了医药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如《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然而,相对于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市场的违法经营、违规交易等种种弊端,目前国内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亟需完善。如电子商务市场准入方面不规范;电子商务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难以确定;网络广告难以用现行的《广告法》来规范;专门针对医药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

2.2 医药电子市场不成熟

我国的药品电子商务尚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范而有效率的电子市场。目前,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应用分散,经营规模偏小,应用层次水平低,很多只是提供单一的医药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系统集成度低,鲜有基于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应用。其次,我国医药企业自身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企业的IT基础设施不完备,信息化制度建设滞后,基于医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第三,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医药集中招标采购平台和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有待加强。

2.3 医药电子商务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人们在药品交易中都是眼看、手摸、鼻闻,实行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传统的药品交易模式已根深蒂固,电子交易模式现阶段人们很难完全接受,需要有一个思想观念的转变和适应过程。企业和消费者只有亲自体会到医药电子商务带来的药品品种、质量、价格、成本和便利性等方面优势,才会产生对电子商务的认同感,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才会进行电子商务。

2.4 医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足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历史不久,医药电子商务的知识与应用有待普及。医药电子商务是药学与电子商务结合的产物,医药电子商务所需的人才可分为3个层次:技术服务支持层、一般管理人员层和高级管理人员层。其中技术服务支持层主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方面(如网络建设、系统管理、网页制作、程序开发等),这一部分人员可以基本从计算机领域获得。一般管理人员层的人员需要通晓电子商务知识与药事管理知识,是目前需求量最大而又严重供给不足的部分。第三层次的高级管理人员需熟知医药企业管理与决策,精通企业信息化应用,在目前的医药电子商务领域是稀缺的。

2.5 医药物流系统不发达

我国医药物流起步较晚,尚处在供应链单一环节优化的阶段。目前大多数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与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对上游供应商、药品生产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商以及医院的整合,没有根本性地解决牛鞭效应、重复运输、库存积压等现象,导致物流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较高。在医药物流发展中,我国医药物流还存在投资过热、过散,缺乏有效整合,集成度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医药物流仍是制约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3 推进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3.1 健全医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完善有关药品电子商务的法规,对医药生产企业电子采购、医药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网上交易进行规范。具体应包括:网上医药交易企业准入的规定;医药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标准化的规定;医药电子采购和电子交易内容的规定;医药网络广告与信息的规定;电子采购程序与电子支付安全的规定;医药物流仓储、包装、标识、运输、流通加工、医药配送等行业标准的规定;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投诉处理的规定等。

3.2 优化医药电子市场环境,构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电子市场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系统应用等硬环境和电子交易规范、网络交易理念、供应链企业协同等软环境,它们共同构成全程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医药企业应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进企业电子商务进程。政府公共部门、医药主管部门应在开展诸如药品网上信息公开、医药电子采购、网上药品电子监管等应用方面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社会各界要加大医药电子商务宣传力度,加强医药电子商务的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医药电子商务的接纳度,强化社会各界的医药电子商务理念,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规范交易管理。只有不断优化电子商务软、硬环境的建设,才有可能推动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3.3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和3G技术,开展医药全程电子商务应用

加强企业ERP系统、Intranet、Internet建设,整合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医药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电子商务应用,开展基于供应链的全程电子商务。全程电子商务使企业得以将经营管理范围延伸到上、下游业务伙伴处,对供应链上的医药流通企业、药厂、原料供应商和消费者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多方协作与资源整合。运用云计算建立企业医药电子商务私有云、行业医药电子商务公共云,构建基于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云商务”应用。云计算环境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可以有效节约EC资源成本,快速实现EC应用部署,动态调整EC业务范围,明显提高EC运行效率。利用移动3G技术搭建掌上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随着3G牌照的发放普及,医药移动电子商务利用手机、PDA、掌上电脑等无线设备进行B to B、B to C等商务活动,使得交易更方便、快速、安全和灵活。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实现对药品电子交易的实时监控,对重点药品进行跟踪追溯,对涉药信息网站和医药交易网站进行管理;实现对网上药品信息的搜索、审核与过滤,对网上医药广告进行规范,对网上药品交易进行查询、统计和审计。

3.4 加强医药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供给

医药电子商务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要求同时具备IT、商务、药学等领域的知识。目前国内医药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医药电子商务进程。加强医药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供给,一是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保障基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供给;二是加强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在普通高校开展医药电子商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三是在电子商务专业、药事管理专业开展医药电子商务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为医药电子商务高级管理人员的供给提供保障;四是推进医药电子商务的MBA、工程硕士以及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在职培训工作,突破现有专业人才匮乏的瓶颈。

3.5 完善医药物流配送体系

目前国内医药物流费用率高达10%,高物流成本下的医药电子商务难以实现真正的盈利,发展医药物流解决电子商务发展瓶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大力发展医药物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从宏观上建设与培育医药物流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使医药物流市场在竞争环境中形成,并使这一市场逐步规范化、法制化。(2)合理规划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科学选址,优化供应链,合理规划物流配送中心。(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医药物流专业化管理,提高药品的流通效率,降低医药物流成本。(4)推进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条形码、GPS、EDI、RFID、ERP、GIS、移动3G、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应用,用信息化推进医药物流体系的建设。

4 结 语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医药电子商务的应用,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审慎而行,企业多持观望态度,而消费者尚在适应当中。医药电子商务是医药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医药企业战略发展的必然方向。针对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完善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技术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和物流配送体系,对推进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14

应对业务发展趋势

“医药销售代表通过医院的统方信息,可了解到药品销售情况,通过向统方员、药品采购员和医生行贿,可以销售更多药品。同时药品销售链上的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分成。”栗国强表示,医药行业的黑色产业链很难被发现。

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已经意识到了保障医疗行业的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少卫生主管机构和医院都将等级保护和防统方工作相结合,进行有益的尝试。”栗国强表示,卫生主管部门的推动使得医疗行业信息安全市场的前景被看好。

然而,各地区、各等级医院的医疗信息化技术方案不同,信息化的环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防统方解决方案能否适应各类应用环境,成为衡量防统方方案优劣的重要指标。比如,当前HIS系统采用的数据库类型相当丰富,不仅有Oracle、 DB2 、Sybase 、SQLServe等主流数据库,还有相当数量的用户采用Cache数据库。栗国强表示:“Cache是医疗行业专用的数据库,但是很多数据库审计产品并不支持这种类型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存在技术短板。网御星云推出的防统方统一管理解决方案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支持该类型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很多医院的HIS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即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数据库只面向Web服务器提供服务,给防统方设备认定统方事件造成困难,因为只对数据库进行统方分析的话,结果通常是所有事件来源均为Web服务器,而不能定位至具体用户。”栗国强表示,网御星云防统方统一管理解决方案采用业务关联技术,将用户访问Web服务器的行为和服务器访问数据库的行为进行学习、匹配,从而还原完整的访问事件,将源头定位为实际用户。

此外,云计算时代,业务被带到云端。与业务相关的防护手段,也需要在云端落地。正如栗国强所言:“防统方技术与云业务具有强关联性,必须跟上云计算发展的步伐。”

分体架构提升性能

医疗信息正在从信息孤岛走向信息互联,业务系统增加,数据量大幅增加,数据类型丰富。这对防统方统一管理解决方案的产品性能和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