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

篇1

一、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效解决学生写作中遇到的困难

写作策略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而且还应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以便于在以后的写作中不再犯类似的问题。写作策略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手段,教授写作策略知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举措。研究调查显示,当前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存在中心思想不明确,作文内容空洞的现状,究其原因,我们能够发现这与学生缺乏观察有关,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往往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日常生活的积累不够,这就使学生在作文面前变得无从下手。针对此类型问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向学生教授一些必要的写作策略,具备了这些能力后,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提升。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当前很大一部分小学生不能很好地应用写作策略,致使他们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加强学生写作策略知识的培训,将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来看,学生只要掌握了写作策略,那么他们在面对作文时,就会变得游刃有余,将自身所掌握的写作技巧与积累的写作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学生写作策略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依靠自身,还需要老师的帮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文计划,并对作文的时间进行具体的安排,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对自己的写作过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进而为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写作内容不明确

小学生的写作,大多是由老师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而实际情况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写作,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对写作内容不明确。为了方便小学生写作,老师在学生写作前,往往会给他们参考的范文,学生在对范文分析后,开始写作,这样的做法固然有一定的优点,然而也容易将学生的写作思路局限在范文中,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空话、套话,不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

2.写作题材单一

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写作题材单一是很多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出现此种问题,与学生想象力不丰富有关,在理解词语与段落时,往往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这与学生的思维也不够开阔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在进行“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的写作时,大多数学生的写作题材为自己所经历的苦难事或是愉快的事,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三、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1.设置兴趣话题,关注学生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语文写作中同样适用,在应用写作策略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对所写话题产生兴趣,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前,学生写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往往比较高,而在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前,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语文老师在设置作文题目时,应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样在写作时,学生就不会对题目产生反感,写作起来才会充满创造力,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2.鼓励学生随笔写作,夯实写作基础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语文教育;思路解析;教育改革

一、探讨随文练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及教学步骤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因其在理解、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多重提升作用,因而广泛受到各界教师的青睐。而对于不同地区的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所用教材的不同,教师们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也会存在着差异之处,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他们都分别探讨了更适合自己学生的随笔形式,一下进行分条列举和解读:

(一)根据经典范文或是国学经典文章进行文本的仿写

根据经典作品进行仿写的大致形式主要以句型句式的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通篇仿写;根据主体思想进行仿写,这四类为主。

句式句型的仿写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句子的成分构造,并明晰整个句子的字面意思以及其背后的情感表达,令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是指根据教师所传授的分段原因,以及段落大意,进行整体结构上的模仿。通篇模仿是指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对整体课文会有大致的思维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融合句式仿写以及段落仿写,进行通篇的模仿。立意仿写是指学生必须明晰所选经典作品的含义以及情感表达,并根据此情感以及含义进行自己理解的表达。

(二)对于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和启发,并令其进行原创写作

原创性写作的突出表现是教师教导学生对于所学的课本作品进行思维的拓展,在教室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延展性的创作。此类写作练习的形式为对文本空白的补充;对文本中故事情节的拓展;根据文本中给出的图片进行想象力的创作;将自己设想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改写等。这种原创类的随笔写作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课本中文章的理解度,同时对于其自身写作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三)根据已有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入剖析,写出类似于读后感的随文作品

这类对于文本进行深化的写作训练主要包括的形式是,对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故事情节时所迸发出的情感进行捕捉和引导,并指导其写出具有自己独特想法和感情在内的随笔作品,此外还有引导学生进行文末续写和以主体文本为基础进行读后感创作等其他形式。

二、对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进行及解析分析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探索以及对实践教学操作的总结,以多层面的角度对于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的进行解析和分析。

(一)对于“写作”二字的含义理解较为模糊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以及实践考察可以发现,在校教师在研究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在内的施教模式时,大多更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而对于写作的方面并没有果断的关注,因而会有临时起意向学生布置随笔写作的做法,而对于学生真正需要写些什么,以及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相互融合也理解尚浅,这就会出现,教师为了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而硬凑出一份随文作业的情况。

(二)教师对于随文练笔作业的布置缺乏时机以及时间安排上的考虑

1.对于写作练习的安排应把握时机

在随笔类的写作安排上应注重时机的把握,充分做到使学生能够读写结合,提升综合能力,在狭义理解上,这对于学生提升其写作撰文的水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在广义理解上,这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能动性都有着关键的效果呈现和作用。

2.应对学生给予充足的习作时间,不盲目求快

通过对实践课堂的调研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将随笔练习的时间安排在每节语文课的最后几分钟,匆匆布置的练习,匆匆完成的写作,并不会对学生写作水平产生实质性的提升。部分学生会因时间的紧迫匆匆了事,而不注重自己的写作质量,这样对于学生充分理解习作题目及含义是没有积极性的帮助的。

(三)对于学生随笔作业课后评判的重视度不足

从实践教学中可以调研到,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及课后作业批改并不是很重视。教师在面对学生习得的随笔作品时的处理十分随意,并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的评价,也并没有对其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教诲,因而就会大大降低整个练笔练习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因而作为一名不仅重视学生成绩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恰当且必要的评价,并对评价存有正确的认识,从鼓励学生进步的角度出发,给予其学习的热情以及信心。

三、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弊端,对于提升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思路的可行性建议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不仅在课内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课外阅读与校内教学相融合,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品读和摘抄,学生在进行这类练习的同时,会潜移默化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储备,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

优化小学校园的书香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具备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使其身临其中时,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设定譬如读书角、书香阁等语文的朗读活动中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总结

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相关练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水平。因而,随文练笔作为小学生写作练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大程度上地发挥其作用,就是十分有必要值得探讨和分析的话题。本文从学生以及教师的角度对于相关的教学举措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如何更有效率地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有所帮助以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韦林枫.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3.

篇3

一、学会读书

为了让语文教师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上语文课堂,学校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会印发一些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和能浸润人心的美文佳作,教师在读、思之后交流共享,努力构建“学习共同体”。每次寒暑假,学校对教师读书活动进行精心安排,要求每位教师到学校图书室借几本教育专著,回家进行阅读,并要做好读书笔记,开学后安排老师进行读书交流。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到两次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沙龙,邀请部分教师进行几分钟的“精彩交流”,分享读书感悟。一位教师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躁,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没有教育的技巧。学生作业完成不好时,我缺乏耐心,缺少个别引导,学生渐渐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信任。通过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认识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能拨云见日;因为爱,未来永值得期待。”

二、学会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必备基本功之一,为了提高教师的朗读能力,学校对语文教师有严格要求。第一,平时上课就要做好朗读示范。第二,进行业务培训。每学期语文组会请专家对语文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朗读技巧。培训中,专家引导教师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朗读,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专家借助造字特点,帮助教师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促使情感上的升华。在朗读时学会转换角色,体验他人的内心,学会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情感。还要学会运用表情、动作来为朗读增色。第三,定期举行比赛。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演讲比赛、美文诵读竞赛等活动,为语文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这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朗诵能力,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对字音、字义的把握更为规范了,对语速、语调的控制更为准确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了。”

三、学会写作

为了提高教师评价作文的能力,语文老师除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加强之外,还要多看看作文集,多看看专家们是如何点评作文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点评水平。学校为了提高教师写作能力,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大家采用适当的形式写作,比如反思、课程故事,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第二,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写作的专业讲座,从选题、撰写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第三,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开通博客,通过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实录、研究成果、教学课件等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教师个人的丰富资源,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每次学校举行的活动都鼓励教师写通讯报道,以达到练笔的目的。同时学校还是“河南商报小记者站”的一个站点,老师们通过辅导“小记者”写作、发表,也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第四,把教师的情况量化处理,给予一定的考核分,纳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四、学会研究课例

在研究课例时,我们采取的模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个人展示课、同伴合作课等。如学校教研组开展的“磨课”教研活动,采取的是多人同课循环的方法,即一节课由第一位教师上后,中间经过几位教师,最后回到第一位教师手里。几节课,一节一节地“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课后进行集体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第二位教师进行教案修改,再上,再“磨”,最后达成共识。通过此类教研活动,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一环紧扣一环,教师讲得有滋有味,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优化课堂实践方面,我们采取的主要形式为:“一帮一”个案诊断与培训,学校负责组成“一帮一,手拉手”的教学对子,让新教师反思问题,让老教师及时诊断问题,相互探讨问题,共同发展。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情景剧;表演;竞赛;辩论赛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领悟来掌握课文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如今,徐州市的大中小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行新教育十大行动,而营造书香校园是其中一项非常重大的活动。孩子们在十大行动的引领下,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营造书香校园的指引下,努力营造全民读书的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精彩,创造奇迹。本文笔者介绍了自己在新教育方针的引领下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出精彩,阅读出智慧。

一、情景剧表演

很多教师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布置孩子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大型的课本剧、情景剧表演。在课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和想法,使课文更具有童真、童趣。帮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完小学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课后,教师就布置学生分组准备情景剧表演,一人演蔺相如,一人演廉颇,一人演韩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语言,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廉颇、蔺相如的精神的理解,在语言的表达中充分体现了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宽容大度的精神品质,几个男同学在对话的同时运用了特有的方言效果,使表演更具形象性,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这种情景剧表演适合于很多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师在教学各种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时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知识,同时提高孩子们学习语文、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辩论赛

辩论赛是一种检测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也是对学生口才好坏的一种检测手段。辩论是正反双方在理解辩论题目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方式。有的孩子仅知道读书,却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表达出来,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也有的孩子在辩论的时候根本没有理解辩题的意思,反而使自己的语言没有说服力,更有甚者是夸夸其谈,却离题万里。

如今的语文课已经不是原来的死读书、读死书了,有很多的语文老师都会在课堂上举行小型的辩论赛,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⒂肼矢撸教学效果比以前更好。

读了《呼兰河传》之后,教师就给孩子们提出了问题:读了这本书之后,你认为“缕缕炊烟”是一天之中的什么时候?

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立马分成了不同意见的三派:

甲方:我们认为“缕缕炊烟”是中午。

乙方:我们认为“缕缕炊烟”是傍晚。

丙方:我们认为“缕缕炊烟”是早上。

教师看到孩子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适时的引导:孩子们,你们认为的到底对不对,需要大家分别陈述原因,让大家同意你的意见。

俗话说:理越辩越明。辩论是挖掘孩子潜力的“挖掘机”,是课堂出现争议时的“缓冲剂”,更是阅读平台上的“助推器”,实践证明,有争论才有独到的见解。辩论让学生提高素质,锻炼口才,增长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三、知识竞赛

读书是为了应用,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读书往往都是走马观花似的,看完没有任何印象,更不能对其细节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和理解,这种阅读其实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的效果。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知识竞赛应运而生。在孩子们阅读了《草房子》等读物之后,学校就专门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知识竞赛,内容上完全与孩子们读的内容息息相关。

1.《草房子》的作者是 。他是 的教授。我们还看过他写的 。

2.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 。

3.书中有个热爱土地的秦大奶奶,她有两次落入学校边上的河水里,第一次是因为 ,第二次是因为 。

4.桑桑砸锅卖铁为的是 。

5.杜小康一直在桑桑班里担任 。

6.桑桑最喜欢的男老师是 ,最喜欢的女老师是 。

7.《红菱船》的女主角是十八岁的姑娘 。白雀的父亲是 。

学生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自我测试,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更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实效性。

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校经常性地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手抄报,师生共写随笔,演讲比赛等等,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使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在学校得到充分的践行。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一 、简介

1.相关概念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类文明的外化形式,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习兴趣。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知道,我国的语文可以分为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听说读写是一直贯穿各个阶段的教学基本准则,但不同的阶段对于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却有不同。小学语文的侧重点是听和读。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正确的指导小学生阅读是帮助他们进入课本的重要手段。

所谓阅读,就是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它是阅读方式的一种,也是小学阶段阅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是阅读,并不是单纯的读,阅读也有阅读的技巧。所谓阅读的技巧,正是指阅读者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这种设计和处理。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2.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智力,让他们得到思想的熏陶,还能帮助情感的传递。《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当地、充分地运用阅读手段,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想和陶冶情操。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一直很主张阅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从中,我们知道了在深刻领会课文的意义、气韵、节奏上进行阅读,是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会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指导,是每个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

二、阅读指导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进而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1.以通篇理解为基础

阅读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就是需要理解课文。先默读就是先对课文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进行阅读,才能读出课文的精髓,读出课文的内在含义。

2.以勤加练习为手段

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在事后教师的讲解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反之,学生自身没有阅读课文,而只是听教师讲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没有这么深刻。而练习就是锻炼阅读最好的方法。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勤加练习,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3.以读出感情为目标

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而是需要有感情地去阅读。但声情并茂的阅读不是随便就可以读出来的,需要学生对课文有足够的理解,并且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读出感情。教师就应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时刻提醒学生以读出感情为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还不是很成熟,不同地方、不同教师有属于自身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他们都没有抓住小学语文的核心――重视阅读这一环节。具体我们可以从下面看出:

1.重视教师能力的考核

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而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检测。学校纷纷出台推门听课制度、周课评优制度,争相开展公开教学活动、示范观摩活动,虽然教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但是过度重视可能就会进入“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尴尬境地。

2.以应试教育为主

从我国现在的语文教学来看,更多的是应试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语言发展的其他活动开展,比如:阅读。小学二年级便要求学生写周记写随笔,便指导学生看《西游记》、《红楼梦》,便帮助学生到《未来作家》《少年文艺》等去投稿,这些强加的任务,使学生对阅读与写作产生厌烦的念头。教师忽略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阅读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提升阅读写作等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阅读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教师到底怎么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进行指导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语境出发,理解句子意思,带动学生融入角色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需要先激发学生对课本的兴趣,在阅读之前先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了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指导的预习。小学生由于处在对事物外观的理解上,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来渲染课文情景,激发他们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春晓》一文的教授中,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春天景象的图片,同时还可以带一些春天的美丽花朵,将这些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就会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阅读,并留足阅读时间

有些教师虽然也知道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往往为了讲解课文内容,而将学生阅读时间“挤掉”了。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很多学生虽然当时理解了课文,但课后很快忘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在事后教师的讲解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反之,学生自身没有阅读课文,而只是听教师讲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没有这么深刻。另外,教师应该每周抽出一到两堂课,以游戏或者其他有趣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阅读,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课后自觉地练习阅读。例如,一年级下册《看电视》一文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人物喜好的电视节目,再谈谈自己家庭成员中相同身份的人喜好的电视节目,了解他们的不同,这样,学生们不仅对文本进行了自主阅读,也将文本与生活相联系,增添了阅读的兴趣。

3.加强榜样作用,用范读、领读和引读等多种方法

课文也有难易之分,对于有些较难理解,生词较多的段落,教师应该视情况适当的做范读。教师在阅读课文时,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尤其是在阅读优美的课文时,声情并茂地阅读会将学生带入一个境地,师生情不自禁的共同进入角色。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的领读、引读等方法。在明白了怎么阅读之后,教师还应该及时让学生养成这种阅读的好习惯。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接触阅读,这时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就是受益终生的。

4.加强对字音字词的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中华名族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且一字多音。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分辨。对于多音字和词不能光看外形,而要结合字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力求读准每一个字词,这也是为正确地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从小培养很重要。例如,课上,可以先让学生起来朗读,检查学生的对字音的自我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字音的纠正,让学生明白字音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5.讲究阅读指导技巧,在点评中促进学生阅读

对于课文的理解,是需要知识来累积的;而对于课文的表达,则是需要靠阅读技巧。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投入感情,运用阅读技巧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才能更深层次的表达出课文内在的含义。将阅读形式和课文内容完美结合,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做到自然朴实,以声传情,不可矫揉造作。例如,在《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大家最喜欢兰兰的这张画着小手的图画,帮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关爱。只有做到理解文本,才能情动于中。

参考文献:

[1]汤质良;小语讲读课文教学概说[J];湖南教育;1980年10期

[2]闫学;“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两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山西省浑源县永安镇土桥铺学校 张淑琴;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N];科学导报;2005年

[4]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陈延军;如何教学生朗读[N];光明日报;2005年

[5]潘艳;朗读中的向日葵效应――小论低年级朗读教学若干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罗振娟;电教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潘艳;朗读中的向日葵效应――小论低年级朗读教学若干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篇6

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语文实践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一种行为认知的发展迅猛期,在此阶段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方式都将为今后扎实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及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语文素养的培养内容

何为语文素养?这是个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话题,但只有在理解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谈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才能谈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回归。

基本的语文素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其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语文素养的培养特点

1.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综合性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处理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基础,语文素养是对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的一种技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处理教材上的信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和空间,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来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学习,增强学科的完整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也是一门工具,其最终目的还是体现为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实践是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是语文素养的形成途径,是对语文素养的一种检验。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遵循规律,通过大量的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内化语文知识点,提升语文运用技能,在实践中达到语文教学目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阶段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平缓上升的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把握住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各阶段的学生特点,认真抓好“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各阶段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保障小学阶段语文素养整体性的关键。

三、培养语文素养的三大方向

(一)创造语文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1.提升班级语文氛围,铺垫学生语文内涵

环境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意义是无比深远的,好的班级语文氛围建设,能让学生耳濡目染,终日沉浸在书香神韵中,在潜移默化中厚积而薄发。可以设置一个“趣味语文”栏,让学生自己课外去收集趣味语文的资料,如名人轶事、妙联巧对、文人趣事、历史回顾、语文常识等,每两周一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设置一个“我家有趣事”栏,让学生用随笔的形式写写自己家的趣闻趣事,来分享自己的快乐,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形成一种氛围。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需要老师积极去引导,让学生慢慢养成一种习惯,激发潜在的内涵。

2.积极开展语言训练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训练方式,能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在活动的双边交流中有效落实一定的训练目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活动的设置上,可以依据教材上的活动任务来开展,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来开展。

3.丰富语言的积累,打造书香班级

“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法宝,只有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章佳篇的感性认识和主旨理解,从诗词歌赋中吸收营养,使他们积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蕴。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老师可以结合课外书推广计划目录,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重视课堂有效性,把握语文教育主阵地

1.尊重每一个学生,由“让他学”变成“他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这门功课才能在上课时全力以赴,而看学生对这门课程是否有兴趣,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看学生对此课是否有期待感。教师要搞清楚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得到他们的满足感,即学生自身的课堂幸福感,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是激励的课堂,是积极的课堂,是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课堂;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要用自身的优势来赢得同学们的认同,如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性格、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的心态等,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充分感染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2.课堂有效性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性学习

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骄不躁,虚心接收新知识,迎接新挑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教学观念,为打造精品课堂而努力,为培养我国未来优秀的建设者而努力!

(三)注重日常语文实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课外实践是对课内语文素养提升的一个补充。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很多内容是课堂上老师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这就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去观察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补充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好好把握这个“第二课堂”,要充分利用教材和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创设实践的氛围,为学生设计好实践的内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能扼杀学生求知的天性,堵塞学生的学习渠道。

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语文资源和时间机会随处可见,我们结合家庭因素要充分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资源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利用家庭旅游的时机,欣赏祖国壮丽的景色,积累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要注重全面发展,认真对待每门功课,将语文能力贯穿于所有学科之中,而且积极吸收课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同体验,将我们的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展示我们的语文素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对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小学时期培养的语文素养犹如一颗种子,我们现阶段的付出就是在为种子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相信学生长大后定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11).

篇7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教学《观潮》第3、4自然段时,先让学生细读课文,想象画面。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并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作者描写钱塘江涌潮声音和形状的语句。这样,学生才会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既理解了内容,体会了感情,有领悟和学习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其次是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课外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同学们阅读的有关报刊、书籍,经常开展阅读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如我教学完《幸福是什么》后,搜集了有关幸福的名言,如: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果戈理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四、重视朗读,读出“其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学《去年的树》,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与树、树根、大门和小姑娘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当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

五、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篇8

一、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传承提升,树“群力品牌”

很清晰的记得,2014年韩瑞雪校长刚走进群力小学,跟我们提出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思考一下,群力小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给出了同一个答案:语文教学。那么如何传承提升这个群力的品牌,最大化发挥其品牌价值,就值得我们深思了。群力小学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总结了如下的基本思路:

(一)依托“多彩课程”体系,根植沃土绽芳华

群力小学自2015年初,酝酿“多彩星梦”学校文化建设。而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要使群力小学的语文课程文化建设改变以往的一枝独秀,孤军奋战的局面。让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依托三级课程文化建设的庞大体系,在大环境,大背景,健康有活力的生长,两年来的建设,其成效初见端倪。

(二)牢记“传承、创新”策略,厚积薄发续辉煌

众所周知,历年来群力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了一批批语文教学能手,也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使新一代的群力人绝对不能丢弃的宝贵财富。总结提升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重要工作。同时,我们也必需兼顾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延续群力小学的辉煌!

二、持之以恒的“提升宝典”

群力的语文之所以响誉山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十几年不变的语文能力“提升宝典”:

(一)课外练笔。学生除了平时大作文写作训练之外,还完成课外练笔写作,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更在于打开写真性、说真话、抒真情的大门。课外练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由随意,让学生的写作不收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题材也不受到硬性的规定制约。让学生在家庭,在学校,或是在街头,无论是大事情或是心灵的细微感触都可以随笔记下。凡是有张驰,联系也是需要随意与定向相结合的,老师在教导学生练笔的时候,需要根据教学流程,配合着单元联系,给学生提出训练要求并且多方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课外练笔和课堂作文相辅相成。

(二)诵读古代经典。利用课前三分钟,为学生精选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让学生诵读。让背诵古诗文经典成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修养。通过课前三分钟古代经典诵读让孩子沉浸在美诗美文之中,陶冶孩子们的性情,涵养孩子们的气质,培养孩子们的人格,德育智力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都会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益处。

(三)表演课本剧。利用课本的文本资源,开展课本剧和自编剧的表演活动,生动活泼的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有了自主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想像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表演才能,同时也可以锤炼他们心理素质。(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课本剧表演,老师对课本剧表演从不评价,不指导,让孩子们获得绝对的自信。这就是我们低年级培养的重点。)

(四)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我校的传统项目,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组材、编辑、书写等能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各自所选的资料和书籍,有助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然而在对报纸进行设计排版,绘制插图,抄写有关内容,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书写能力。为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认同、赞赏,这也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每月一次的手抄报,学校确定主题,人人参与,人人展示,走进群力狭小的空间,走廊里展示的手抄报是一道风景。

(五)三分钟的课前讲说。三分钟的课前讲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和分析评价能力的有效尝试,目的是吧写作与听、说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六)班级终身“语文特长制”。随意推开群力小学哪间教室的门,都会有一份语文惊喜等待着你:从滔滔不绝的成语接龙到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从千古流传的名言警句到天马行空的童话世界;从朱自清、秦牧到三国、西游……当然,这绝不仅仅是一时的做秀或是无目的填充,每个班级的特色培养都是经过师生深思熟虑民主通过后,作为一种班级终身“语文特长”规定下来的,或三年或六年不会轻易改变。这种在特长上深扎下去的方式,让每个群力的孩子都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受益者。

篇9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因此,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所以,语文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重要地位是:“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的情愫、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教学要着眼于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条件、学习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实际,可单一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合力则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教法、确定学法,不应千文一法,一概而论。教师应注重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在小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

一、营造民主氛围

让小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例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时,让小学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积累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状态,小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二、创设活动情境

1、还小学生活动的时空。

教学时,充分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

2、还小学生选择的权利。

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

3、还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

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

篇10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上遭遇困境的群体。具体到语文学科来讲,是指在学习或运用语言文字方面遇到了某些障碍,导致听、说、读、写等单方面或多方面基本能力达不到班级平均水平。这种“学困生”现象的最直接表现便是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如果就此认为转化语文科“学困生”就是使其成绩提高便过于形式化了。语文科“学困生”与其它科目“学困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学困”的长期性,相对来看,学期或学年成绩的提高都只能认为是短期效果,不能视为真正的“脱困”。语文能力是靠大量的知识积累得来的。因此,语文“学困生”的根本转化途径只有一条:长期关注,增加其积累与实践的机会,有针对性地使其突破困境。下面试举两例供大家分析:

例一:小含,七年级,父母离异,各科学困,上课时目光迟滞。小学三年级起,语文成绩就一直保持在30分(百分制)左右。七年级入学第一个月,小含与其它孩子的差别并不过于明显,上课时虽然经常走神,但也曾非常积极地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不高,但还能坚持完成。第一次月考后,语文成绩26分(满分100),其它各科也是全年级的极低分。从此以后,小含的实际情况一一显现:上课基本处于自我想象之中,作业从此不交,背诵、默写一概不理。综上可得:小含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处于各科“学困”之中,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从家庭、心理、智力、习惯等各方面均可找到根由。怎样使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脱困”呢?经过师生谈心、兴趣引导、分层作业、单独辅导等环节后,小含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转机,反而对老师的关怀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情况更是每况愈下。第二学期,老师在目标与方式上做了一些调整,不催作业、不谈成绩、允许小含在课堂上看课本以外的读物。一个学期下来,小含竟然先后读了《童年》、《骆驼祥子》、《窗边的小豆豆》等5部中长篇小说,也经常翻阅《格言》、《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时,她会抄下来问老师,也会主动地摘抄自己喜欢的字词句,课间还常常同老师讨论小说情节,经常会发出“我多想一个人去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啊”之类的感叹。看着她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笔者慨然:“其实孩子又何尝不喜欢读书呢?只不过是不愿意受到外界各种各样的束缚罢了。”从成绩来看,小含并没有明显好转,但如果从语文能力上来看,她未必没有收获,当她沉浸在书香之中时,她的语言文字能力与审美评价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提升,谁能否认她自我转化的成功呢?

例二:胜子,七年级,数学宠儿,见解独到,思维严谨,语文书写及写作能力有所欠缺,默写中错别字极高,阅读理解题目限制在10字以内,日记、作文篇幅只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归因:小学语文教育缺乏文字书写方面的训练,长此以往,孩子形成习惯,自我设限,一方面认为语文会背就可以,不会写也没关系,题目答对点就行,再多写就是废话;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水平,已经改不了了。对胜子的转化,只采用了一种手段,即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选择字句摘抄,附写摘抄理由,周一至周五读散文随笔或杂志上的短篇,周末两天读中长篇小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为胜子注入一种力量,即“坚持”。定期与其父母沟通,询问胜子的读书情况。胜子是个乖孩子,对老师的这种安排丝毫不抗拒,对父母的教导言听计从。最初,胜子读一期《读者》只需要半小时,摘抄其中的几个短句,胡乱写一句满是错别字的摘抄理由,有时为了完成任务,眼睛就只盯着文章中的短句。后经过老师的不断鼓励与“威逼”,胜子摘抄的内容越来越完整,且摘抄质量也明显提高。一个学期下来,他仍然喜欢那些言简义丰的短句,也喜欢把这些语句按顺序排列,一眼看上去倒像诗歌的样式,有些时候,他会把自己从不同文章中摘出来的句子组成一个意义完整的段落。读书也不像之前那样囫囵吞枣。八年级以后,同样每天读书半小时,他阅读一期《读者》的时间拉长到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日常随笔与作文的写作也大有改观,已经明显带有思维的痕迹。语文学习上也变得主动积极,开始重视课文的背诵与默写,跟上了全班同学语文学习的节奏。

除小含与胜子之外,还有一些同学在语文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学困”情况,他们的“症状”不尽相同,但如果深入分析的话,可以将他们的“学困”原因分为:一、受学校教育制度的束缚,不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语文,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因素,长期不重视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理解能力降低,从而影响了其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积累,仅仅只靠课堂来转化“学困”现象实在是难之又难,所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其学习自主性,使其在课堂之外主动学习,提高积累,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另外,建议各位愿意把差异当作资源、把“学困”视作资源的广大语文老师把转化“学困”的最终评价标准从成绩转移到能力上来,如果仅仅希望从“成绩”上对其进行转化,那眼光必然受限。从能力上来讲,如果一个学期看不到所谓“学困生”的明显进步,我们不会吝啬另外一学期的时间。但如果仅仅期待他们从“成绩”上能表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大概我们坚持不了一年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教育是个慢的过程,语文“学困”能力的转化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镇西.教有所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4]蔡康和.新课改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自主性培策略浅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31).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教育教学

幼儿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阶段,而这里的基础并不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而是未来学生所应具备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之所以厌学,一部分原因是在幼儿园期间,只是学习了基本的语文和数学知识,但思想上并没有认可学习,因此到了小学,很多学生的思想没有发生改变,就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滋长。因此,现代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还应涉及幼儿心理学,对幼儿的情绪掌控和学习态度的多元化引导等思想、心理教育上的专业能力。

一、完善自身的专业化知识

在教育产业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正不断出现和更新,而作为现代幼儿园教师则需要不断摄取新知识来补充自己,做到积极、全面地了解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很多幼儿园教师,因为自身具备了一定资历和经验,对于幼儿教学的内容已经很熟悉了,特别是关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启蒙和基础方面的教学比较熟悉,所以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认为只要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就足够了,但这样往往就会造成幼儿园的孩子在课堂上是完成了知识的增长,但心智没有得到科学系统地培养。

针对这方面,幼儿园教学的专业能力,应加入对心理学的掌握。现代的孩子,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这也意味着更加复杂,对幼儿思想和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变得更多。因此,在幼儿心理学方面,老师应掌握一定的专业性,并与教学相结合,及时发现幼儿心理出现的问题和幼儿成长的需求,通过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的教育方式,以系统和科学的教学过程,去引导幼儿的心理有一个健全的成长。

二、教学研究和工作相结合

一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教育研究机构中专业的研究人员或教育专业应该做的事,也是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事。但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师认为教学研究高不可攀,一谈起“研究”就认为这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从而产生恐惧做幼儿园教学研究的想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要一提研究就感到害怕。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科学研究的。”

幼儿园教师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将会拥有足够多的教学经验,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把这些问题集中整理起来,然后研究解决的方案,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自会提高自身专业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幼儿园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人师表”,这是当老师最基本的要素,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一举一动将直接对其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每堂课结束后,都要对自己在本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出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改进,做到每一次反思都会帮助自己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教给学生更加全面的语文知识。

经常写“教育随笔”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它可以完整地记录下每堂课的教学经验,以供日后的反思和总结。比如,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经过,课堂上幼儿对自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映,包括: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幼儿的情绪变化,自己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对话,自己对每堂课的感悟等。然后再把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和总结,以求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

总之,现代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再是单方面传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教给幼儿的只是生字、生词,概括文章的表面意思,而是用更加全面和专业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让幼儿在学到课本新知识的同时,自己的心智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篇12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踏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开始,就一向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参加工作23年来,我立足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到敬业爱业,用心参与教研教改,改革课堂教学,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良好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从教以来,在学校及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忙下,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要跨越目前的状况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感性的教学经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做指导,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一、发展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构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宽容、有强烈的职责感。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学成绩力争人人合格,优秀率和平均分不断提高。用心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力争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用心参与立项,推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使自己成为具有必须科研潜力的科研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终身学习的五种潜力(学习潜力、教育科研潜力、适应现代教学潜力、研究学生潜力、自我调控潜力)。

  用心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力争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用心参与立项,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使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

  二、师德成长方面:

  发展目标: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使自己构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学习优秀教育家的优秀品质,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构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学习模范教师、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阅读它们的专著,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转变师德观念。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以模范教师和师德标兵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向他们看齐,从思想、言行上更加规范自己,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三、教育教学方面

  树立依法治教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参加各种培训及研讨活动,用心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能够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构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掌握教育发展的动向,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带领学生多读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潜力,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构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做到灵活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区级优质课比赛中提高成绩。多参加外出学习和培训,紧跟课改的动向,学习优秀同行的经验。尽量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认真备课,精心上课,注意总结反思。

  用心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继续和学生一齐多读书,使读书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用心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勇于探索和实践,构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理论学习方面:

  发展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多读书、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紧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用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武装自己,做思想型教师,用心学习关于自己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及重构。多读多思,坚持写教学随笔,提高自己的理论层次。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新的一个学期又要到来了,我从事的是六年级x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上个学期的积累和沉淀,学生们对语文这门科目也已经有了一些信心的。对于语文教学,我有很多的方法,也在实践操作中得到了很多的结论,做了总结。我相信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将这份语文教学工作做到最好,在此我想就这次教学做一次计划。

  一、提升阅字词准确率

  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考试中生字词的准确率不高

  2、在写作中错字频率比较高

  3、对于前面一些基础题型存在缺陷

  以上这几点都是学生们对字词把握不准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现在已经六年级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对生字词没有准确的把握,从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分情况。六年级下期是一个冲刺的阶段,生字词是一个基础,但是我们也不能轻视,更应该注重起来,提高正确率,降低失分率。

  二、提升阅读能力

  我通过以前的总结,发现学生们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一些不稳定性。普遍同学对阅读理解的态度是非常轻视的。答题不严谨,认为可有可无,实则上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题目。阅读理解主要提分的方面有几个,一是在平时课堂上训练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从而起到督促的作用,二是通过在平时的课后作业中,加强对阅读理解的训练,多练多写。这两个方面主要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提升他们语文成绩重要的一步。

  三、提升写作能力

  写作曾经是许多学生的一大难题,每次是那个作文课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开始头疼,不知道从何下笔。有一次我问一个学生,问他为什么不开始动笔,他说不知道写什么。我这时才认识到,学生们对写作的方法并不熟练,在写作当中,我做了一些总结,我认为写作一般分为思考型写作和灵感型写作,思考型写作便是先构思,然后根据构思填充内容。而灵感型写作就是先勾画一个开头,紧接根据灵感进行拓展和蔓延。我也认识到,在作文课上我不应该只专注于提升它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应该告诉他们写作技巧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双管齐下,拿到更大的进步和成功,提升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 教材简析

  本学期所使用的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订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上册》。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

  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 目的要求

  1、 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认识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具有较快的书写速度。

  2、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能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课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和文章的表达技巧;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4、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大胆地进行交流。

  5、 能够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掌握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三、 学生情况简析

  八年级共有学生96人,大多数同学们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

  四、 教学措施

  1、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

篇13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生活 读写结合 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践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解读新课标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快乐地写作文,就是我们语文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学生的作文状态是“写,并快乐着”,那么我们语文老师的工作才算是有效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能让学生“写,并快乐着”

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带领他们走向生活,感受生活,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激动,乃至沸腾,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的内驱力,学生动笔就成了快事,效果也会相当出色。

(一)教师观察儿童的生活,让作文与学生的活动紧密相连

仔细观察儿童的生活,你会发现一个规律,一段时间内变换一种玩法,有些是不健康的,有些是危险的,有些也是有意义的。对于前两种应加以引导、阻止,后者可成习作内容。

(二)引导学生观察采访生活中熟悉的人物

儿童生活在人群中,有的人是朝夕相处的,可你让他写出文章来,却抓不住特点,“我”的父亲同“他”的父亲没有多大区别,都是浓眉大眼,工作勤奋、关心我的学习。如何抓住特点写出特色来呢?动笔之前,我先让学生先对所写的人(父亲或母亲、或老师、同学)进行调查了解,先当“记者”采访方方面面的人。例如:写《我的父亲》,可采访爷爷、奶奶,了解父亲小时候的情况;采访母亲,了解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丈夫;采访父亲的同事、同学,了解父亲的为人及工作情况等等,写出采访记录,再加以整理,就会写出一个活生生的,有特点,有个性的、有血有肉的父亲了。

二、“百花齐放才是春”,能让学生“写,并快乐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指导学生多种阅读法,然后再把读与写紧密结合,学生作文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一)、欣赏美文,润“作”无声

近年来,笔者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来给学生朗读美文或者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从遣词用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指导,使学生不仅欣赏美文,还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美文。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学习语言、借鉴范例的过程。

实践证明,每周一节的美文欣赏课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坚持欣赏美文,“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学生欣赏美文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日积月累,他们的语感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邃,对文章的理解就越透,对生活也感悟得越深,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内容补白

我们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最好范本。有的文章文笔优美,语言如行云流水般,读着是美的享受。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一切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因素,让读写紧密结合,为作文教学服务。有了教材这一模式,加上教师的精心指点,学生还会怕写作文吗?

如《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描写了草原美景后,又写了自己的感受:“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通过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此时趁兴问学生:“如果此刻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草原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云朵舞着洁白的轻纱 / 飘在明朗的天空

风儿吟唱着绿色的欢歌 / 拂过无边的草地

河流映出蓝天的笑脸 / 羊群点缀碧绿的草原

无需修饰 / 不用雕凿 / 草原本身就死一首美丽的诗

这种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三、“各有灵苗各自探”,能让学生“写,并快乐着”

作为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在作文教学中树立“人性化”的理念,多给孩子一些人文关怀,那么,学生作文起来就会快乐些。

(一)注意因材施教

作文教学从制定目标到具体实施,都要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区别对待。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积累不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领会精神的能力不同,表达出来的文章当然就千人千面。面对差异,我们就该分层指导。

(二)细心呵护锃亮的“语丝”。

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虽显稚嫩,但颇具智慧灵光的句子,我视作是学生灵性的表达,不仅细心呵护,而且极力赏识激励。

(三)用真诚唤醒快乐

篇14

说到“甜蜜”,很多同学自然会想到触手可及的父母的爱,同学间、师生间的关爱。说得不错,沈雨鑫同学就选择了这样的一个角度,来书写她心中的“甜”。瞧,虽然只是几粒糖果,但是它承载着的是一份爱,一份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阅读她的文字,我们是否对“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栏目点评教师:樊闵闵,江苏省海门市三星小学语文老师,从事语文教学14年,20多篇论文、随笔发表于省、市级刊物,曾获省“优秀指导老师”、市“书香教师”等称号,指导学生发表习作多篇。樊老师以一份古典而恬静的情怀去坚守一个文化人的精神家园,以一种时尚而火热的心情去耕耘这片属于教书匠的乐土。

“哈哈,我不要,你吃吧!”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原来我们五(1)班在分糖果呢!想吃?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孩子们!我们来分糖果啦!”俞老师拿来一包糖果,这可是姜校长犒赏我们乐于助人的奖励。借给别人校服的同学一个一个上去领了糖果,我暗想:乐于助人可真好,还可以吃到糖果呢!可是,发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眼看轮到我们了,糖果却分完了。

这时,大家都意识到,有的人拿到了糖果,有的人却没有得到。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的目光都看着俞老师。有些没拿到的人可就急了:“怎么没从我们这一组开始发呢?糖果分完了,我却没吃上!”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是小小的糖果而已嘛,吃不到也没关系。

俞老师似乎觉察到同学们的失落,笑眯眯地把难题抛给我们:“孩子们,糖果不够分了,该怎么办呢?”陆菲菲马上把自己手上的糖向我这边 “发射”,拿到糖的我并不是很高兴:如果我吃了糖,陆菲菲就吃不到了,这吃下去的糖果就变味了,就不甜了。我正准备还给她,可她一副“誓死不收”的模样。她眨了眨眼睛,好像在说:“我不喜欢吃糖,这糖你就收下吧!”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我只好收下了糖果。

这时,又有一颗糖送上门来了,我这个受“福”者只好四处搜寻下一位。我将目标放在了同桌身上,可他很警觉,纵然我再努力,他都拒绝接受我的糖果,让我无从下手。我推也推不掉,笑也笑不出。幸好刚参加航模的李哲翔回来了,没参加糖果分发仪式的他也没有领到糖果,我立即喜上眉梢。“For you!”我将一颗糖塞给了他,他剥开糖纸,说了一声“Thank you”便一口吃了进去,我可真高兴。

还有一颗糖该怎么办呢?我无意中看到了俞老师,俞老师也没有糖。对了!我怎么能忘了谆谆教诲我们的俞老师呢?我迫不及待地捧起这颗糖,连蹦带跳地来到俞老师面前,高兴地说:“俞老师,您带了我们五年了,这五年您帮助我成长,这颗糖送给您!”俞老师很高兴,一声“谢谢”让我心里无比的甜,“耶!我的糖果送出去了!”只见俞老师又趁机把糖送给了经过教室的门卫。

糖果越传越远,一会儿换一个新主人。我虽然没有吃到糖,但我心里比吃了糖还要甜上几倍。这爱的传递更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与快乐不在于索取和接受,而在于付出和给予。

指导老师 俞丽美

还未知事,先闻其声,欢乐的笑声、诱人的糖果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没有分到糖,有的同学有牢骚有埋怨,而我却是“无所谓有或者没有”,这样的态度为后文师生间相互传递糖果、传递关爱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多么生动的心理描写,将“我”此刻拿到糖有些尴尬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得来的糖果真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小作者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吃了?那不是太自私了!每个人几乎都是这样的心情。送掉?当然求之不得。但是,有谁会领情呢?此刻的李哲翔就充当了“救命菩萨”,我怎能不抓住这个机会呢!

“我”赠送的不仅仅是一份“糖果”,大家是否发现“爱”的种子在糖果两次传递的过程中已慢慢地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呢?

没有吃到糖,“我”却是比吃了糖还要甜上几倍,这样的心理和一开始的“无所谓”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我”就在糖果一次又一次的传递中渐渐清晰人生的意义。结尾深刻地点明了主题,揭示了中心,使文章更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