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房屋设计要求范文

房屋设计要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房屋设计要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房屋设计要求

篇1

1.机房选择应尽量避开低洼等易受自然灾害影响,阴暗潮湿的房间不做考虑,建议机房不要设置在一楼;

2.机房上方应无厕所、下水管、水池等存在渗水隐患的设施;

3.选用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作为机房场地。

二、机房面积

目前每个乡(镇)、街道机房放置一个网络机柜,但需要为不间断电源系统(UPS)、将来网络及其他服务的拓展预留空间,建议机房面积为10—20平方米。

三、装修

1.机房内须安装静电地板;

2.机房如有窗户,窗户需做防水处理;

3.机房门为钢质防火门;

4.机房内墙面需刮瓷;

5.机房窗户安装防盗窗;

6.采用防火泥做好机房密封处理。

四、空调

需配置空调,普通空调建议配置为大于等于1.5匹。条件允许建议配置工业空调,大于等于3匹。

五、电源

1.机房内电源需满足单相三线制(1火、1零、1地);

2.每条电缆线需大于等于10平方毫米;

3.配置UPS,UPS在3000伏安左右;

4.有条件的可部署防雷箱或者防雷系统。

六、节能

1.机房建议不选择在靠西晒或者东晒的房间;

2.机房照明灯选用节能灯管;

3.空调温度设置为23摄氏度。

七、接地

机房内接地铜牌需与大楼接地铜牌对接。

八、消防

1.机房内需配备消防灭火瓶,条件允许建议配备自动灭火装置;

2.机房、消防通道、过道及其他公共区不能堆放纸箱、木制物品、塑料制品、废弃线缆等易然杂物;

3.所有机柜内及加电运行的设备上不能堆放纸张、工具包、光盘等易燃物品。

九、机房安保系统

1.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议安装机房门禁系统,在机房的主要出入门地方设置门禁;

2.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议安装机房安防监控系统,记录及监视机房重要目标防范区域。

十、综合布线

1.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要求符合EIA/TIA568标准;

2.大楼布线需采用超五类双绞线或者超五类以上双绞线;

3.网络布线长度不超过90米;

4.配线全程安装在塑料布线的管道内,布线管道需伸入网络设备机柜内,密封管道、地板等联接体间的缝隙;

5.管道穿楼板和隔墙时,必须密封施工缝隙;

6.网络设备机柜内必须安装跳线理线器;

7.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进行检查,无出厂合格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8.根据用户需求设置每个工作区的信息点,需求未明确的,按照每10个平方米至少设置两个信息点。

十一、机房管理

篇2

Abstract: A few basic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e design that from the construction view point were aggreg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code such as"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GB 50007--2002),"Code for Design of Box and Raft"(JCJ 6-99),"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GB 50010-2002),"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JCJ 3-2002),"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1-2002). It will perfectly understand design principle and intention,then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further guarantee the work quality.

关键词:房屋基础;上部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Key words: house foundation;design of the superstructure;basic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123-01

1房屋基础和上部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房屋结构的设计主要是对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进行设计。结构设计是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理论为依据的设计方法。房屋上部结构是在满足结构自身重力恒载、人、家具、设备、雪压力等活载的竖向静力作用和风压力、地震力的水平荷载的动力作用下,结构应有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房屋静载作用一般由上向下传递,地震作用则是通过基础传给上部结构。

基础结构是适应上部结构和下部地基条件而选择的形式,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取其荷载传递最直接和合理的形式,使上部荷载向下传递扩散。基础本身也必须满足强度(抗弯、抗剪、抗冲切要求)、刚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

2房屋结构基础设计

2.1 地基基础基底压力要求

PK=f

式中:Pk――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Fk――基础顶面处上部结构的竖向力值;

Gk――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20kN/m3);

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基础底面积(m3)。

①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设计(砌体结构):

B=

②钢筋混凝土筏板和箱形基础底面积设计:

A=

2.2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①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其选型应根据工程地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②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与防渗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选用。但不应小于0.6MPa。③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14,且板厚不应小于400mm。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下土反力存在有向墙下集中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双向板的跨中土反力约为墙下平均反力的85%,试验资料表明:筏板裂缝首先出现在角部。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梁,筏板厚度由计算确定。④当地基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筏基梁的高跨比或平板筏板的厚跨比不小于1/6时,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筏形基础内力,可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进行计算,计算时基底反力应扣除底板自重及其上填土的自重。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筏基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方法进行计算。⑤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梁板式筏基,其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分析,边跨跨中弯矩以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和基础梁的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的底部钢筋尚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其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连通。⑥筏板底板宜双层双向配筋,每个方向不少于Φ14@200,底板四角宜设置45°斜向不小于5Φ12钢筋。

2.3 箱形基础

①抗震设防区天然土质地基上的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其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以保证建筑物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②箱形基础的高度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其值不宜小于箱形基础长度的1/20,并不宜小于3m。箱形基础的长度不包括底板悬挑部分。③箱基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④当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在竖向和水平方向较均匀,且上部结构为平立面布置较规则的剪力墙、框架、框架―剪力墙体系时,箱形基础的顶、底板可仅按局部弯曲计算,计算时底板反力应扣除板的自重。顶、底板钢筋配置量除满足局部弯曲的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的支座配筋尚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5%,0.10%;跨中钢筋应按实际配筋全部连通。⑤顶、底板、内、外墙均为双向双层配筋,顶底板钢筋不少于Φ14@200,墙身不小于Φ10@200。

2.4 箱基刚度形成的分析

根据《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CJ6-99)第5.2.7条的解释分析如下:

篇3

关键词:房屋 建筑 结构 抗震 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针对抗震设计标准和建筑类型, 在设计中要考虑地区和建筑结构条件, 双重的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在建筑物本身的材料、 地理位置、 结构层、 基础结构等方面进行抗震设计, 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稳定性, 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1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

目前在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需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对于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即在发生的地震烈度低于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时,建筑建筑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即其在地震中不会受到损坏,仍可以正常进行使用;而对发生的地震烈度与建筑的抗震烈度相当时,则此时建筑结构处于非弹性阶段,建筑物可能受到损坏,但经一般性的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即建筑物在地震破坏下经修理后仍可以继续进行使用,即建筑结构处于可修复的范围;而当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时,其烈度高于建筑物设防的烈度,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处于非弹性变开中,但要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不致于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在非弹性变形下人员可以从建筑物内进行逃离。

2 房屋结构抗震性能所存在的问题

地震所造成的损害主要来源于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地震波,地震波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土壤、岩层和低级,使建筑物发生外部的裂变和挤压,当结构内部的力量超过了建筑物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建筑物的变形、损坏甚至倒塌。

现阶段,房屋的抗震技术主要采用等效斜撑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其精确度较低,所以在实际的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结构抗震的刚度,按照相关理论有些学者企图从非线有限元的角度进行模型的填充,但是实施过程过于复杂,实际效应并不高。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其有理论上的把握。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主要在于建筑物的刚度,所谓的规定,与在按空框架分析的基础上乘以小于 1 的周期修正系数体现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而不去计算填充墙的刚度。周期修正系数与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反应密切相关。所以在抗震设计中对于周期修正系数的确定是确定框架填充墙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没有进行精确的计算,那么将直接导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和抗震性的不精确。另外,对于结构周期修正系数的合理性,现阶段也存在一定的疑问,并没有十分肯定的理论依据和学界认可。

3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以房屋建筑结构的基本构造为依据。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案的确定主要依据房屋的基本机构,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主要特点的房屋为例,则主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尺寸、最小配筋率等等方面。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抗震技术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抗震设计规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对建筑结构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抗震措施,对于大部分建筑,只要按照规范进行合理的设计,就能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第二,以房屋建筑规划和场地为依据。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水平很多开发商在建筑的前期对建筑场地进行较为科学准确的测定和选择。抗震层对于建筑物未来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房屋的外部情况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物理空间关系也应该进行综合的考虑,例如邻栋楼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外观等等都十分重要。同时在设计的前期,应该考虑到建筑物上部位移的特点、位移的性能等等方面。我们知道建筑物的使用周期较长,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在建筑能够移动的范围内不能有其他物体成为障碍物。所设计的入出口等等要保证在出现地震时的绝对安全。

第三,以房屋建筑结构的结构性能目标为依据。抗震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在发生地震的时候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对建筑结构进行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保证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同时,对于没有进行地震作用设计的建筑非结构构件,也应该满足相应的构造措施,使房屋发生故障时,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在可控的范围内。同时,大风对于建筑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在进行设计方案确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大风对于建筑物水平震动所能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

4 提高房屋筑工程杭震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第一,选择恰当的建筑场地。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方案前,对于重大工程来说,应该综合考量建筑地址的地理特性,对其进行较为科学详细和准确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形成评估结果后,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评估的结果,设计较为科学的防震标准要求,然后进行相关施工。所以拟定进行建筑的前期,应该选择地震发生频率较低、发生地震后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影响的地方进行选址,尽量避免那些本身就容易给建筑物带来不良影响的地方。

第二,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的材料和建筑的结构特点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现阶段主要使用的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混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在实际选择中,由于地域不同和设防烈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也会对建筑结构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设计抗震方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对于以上几种结构形式而言,钢筋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在承受高压的条件下变形能力较强,是现阶段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是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建筑的时期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我们知道随着房屋层数的不断增加,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所能造成的水平位移也不断增大。建筑的内部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给予较多的考量和关注。

第三,提高抗震设计的质量。地震的破坏力很大,一旦发生地震,建筑本身的抗震的能力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关系密切。我国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的关注较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如果建筑的设计防范不够合理,不仅会加大建筑工程的成本,同时对于建筑的质量而言也并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合理科学的观点,提高建筑结构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的内部细节能够给予较多的关注,提高抗震能力。

第四,建筑的体型要简单,平立面布置宜规则

当建筑物其体型较为简单和规则时,在设计时能够更好地明确其受力性能,而且对于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实际反应及其内力也能够进行准确地分析,而且结构内部具体的构造也易于处理,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地震作用下其受到的损害也较小。而相对于体型及平面不规则的建筑物,由于立面上高低错落,这样就会形成刚度和强度上的突变,极易使应力或是变形集中出现,导致薄弱环节产生,在地震作用下其薄弱处会首先发生变形损坏,产生较大的危害。

5 总结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是判断整个建筑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人们安全生活的重要保障,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抗震意识应该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该理念进行严格的执行和操控。本文论述了传统房屋抗震的方法,并且在实际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希望可以提高建筑自身的安全性,使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逢秀,刘春刚.房屋结构抗震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4).

[2]娄宇,温凌燕,徐小燕,王庆扬,王传甲,陈志强,彪仿俊.基于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2011(05).

篇4

【关键词】房建结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现状,要求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房建结构抗震设计,关乎民生,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对房屋建筑实施结构设计,主要涉及对建筑高度,承载力,总体结构,各个部件的性能规划等一系列的因素,要求通过对各个构件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既实现满足居民生活生产保障安全的需要,又具有值得欣赏的美学价值。增强房建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地基,房屋的结构体系选择,综合布局等多方面建设因素,是一项及其专业,严谨,复杂的高技术工作。

二、建筑抗震的主要影响因素

1、抗震设计标准

目前,国内在不同地区设定的基本设防烈度,主要是根据该地区以及具体建筑在一段时间内遭受地震以及地震强度的概率而定的。如果是一般建筑,则执行基本烈度设防,如果是重要的建筑物,则相应地提高设防烈度,但是,随着设防烈度的提高,建筑的造价会相应增加。

2、建筑结构形式

为了有效地保证建筑物“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在最新的设计规范中,砖混内框架结构被严格取缔了。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框架结构空间布置灵活,相对造价低,但是其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剪切变形,因此,框架结构适用的高度相对较低。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没有框架灵活,但其平面内自身刚度大,强度高,整体性能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变形小,抗震性能较强,适用于高度较高的高层建筑。

3、抗震措施

抗震措施主要是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决定的。在确定建筑等级及场地类型之后,将先进的抗震理念和系统的分析计算纳入到抗震设计中,即可改善建筑抗震性能,提高建筑抗震效果。

三、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有抗震性要求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强节点、强构件等设计原则,柱截面不宜过小,应满足结构侧移变形及轴压比的要求。在进行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时候,需要确定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进行设计,主要是为保证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并且能满足合理、经济的设计要求。构件设计时应满足各自的基本要求:①框架结构在进行梁端抗震设计时,既要允许塑性铰在梁上出现又不要发生梁剪切破坏,同时还要防止由于梁筋屈服渗入节点而影响节点核心区的性能,使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梁筋屈服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②框架柱在设计时,应该遵循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要出现塑性铰,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同时控制柱的剪切比不要太大。③框架节点在地震破坏时,主要是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因此在设计时,要采取“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概念,保证在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在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

四、框架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构造措施

1、框架梁的截面抗震设计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 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在计算出梁控制截面处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弯矩后,可按一般钢筋混土受弯构件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 0.25,二、三级不应大于 0.35。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不应小于 0.3。梁端剪力设计值应根据强剪弱弯的原则,按的要求加以调整,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分别采取1.3、1.2、和1.1梁端剪力增大系数。

2、框架柱的截面抗震设计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 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 350mm。剪跨比宜大于 2。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中柱和边柱的一、二、三、四抗震等级分别是1.0、0.8、0.7、0.6,角柱、框支柱的一、二、三、四抗震等级分别是1.2、1.0、0.9、0.8。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 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数值应增加 0.1。 当采用HRB400 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 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 C60 应增加 0.1。

3、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规范中的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 0.12、0.10 和 0.08 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 0.6%、0.5% 和 0.4%。柱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配箍特征值。

五、基于剪力墙结构建筑体形的抗震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除了要合理选择结构抗侧力体系外,要特别重视建筑体形和结构总体布置。建筑体形是指建筑的平面和立面;结构总体布置是指结构构件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建筑体形和结构总体布置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震害及抗震概念设计

结构抗震设计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地震特性、结构扭转等),进行精确的抗震计算是非常困难的。结构的抗震设计除了进行细致的计算外,要特别注重结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指在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概念设计,抗震房屋的建筑体形和结构总体布置应符合如下原则:采用规则结构,不采用严重不规则结构;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传力路径;具有必要的刚度和承载力,具备良好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不应导致整体结构倒塌,增加超静定结构的次数。满足抗震设计原则:即:“强节弱杆”、“强竖弱平”、“强剪弱弯”;置多道抗震防线,形成两道或多道的抗震防线,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

2、建筑平面和结构平面布置

高层建筑的外形分为板式和塔式两大类:板式建筑平面两个方向的尺寸相差较大,塔式建筑平面两个方向的尺寸接近。多数高层建筑为塔式。对抗风有利的建筑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的凸平面,如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等平面,以减小风压,有较多凹凸的复杂平面,对抗风不利,如V形、Y形等。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对称、长宽比不大的平面。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要,加上我国今年来地震较多,加强房屋抗震设计对于居民的安全具有很大作用,应该不断的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立军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没计 [期刊论文] 《科技与生活》 -2011年14期

[2]孟虎 房建工程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前瞻性研究 [期刊论文] 《科技与企业》 -2011年9期

[3]万忠伦 成都驿园高层住宅结构抗震设计 [期刊论文] 《铁道建筑》 PKU -2008年12期

[4]吕西林.周德源、李思明、陈以一、陆浩亮.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关键词】IPTV;承载网;接入网;组播;QoS

1.IPTV业务对承载网的要求

当前的IPTV应用主要提供四类业务:直播电视、视频点播、时移电视 、基于机顶盒的传统宽带业务(因特网浏览业务和游戏业务)。这些业务对实时性要求很强,为了保证IPTV的收看质量与目前的有线电视网收看质量相当,IPTV承载网要求能在带宽、频道切换时延、网络QoS等方面提供保证。

(1)网络带宽要求

国内IPTV视频编码倾向于使用H.264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在此编码技术下,IPTV业务必须满足的网络带宽要求是:用户下行网络带宽至少应达到2Mbps,用户上行网络带宽至少应达到384Kbps(可视电话速率)。

(2)频道切换时延要求

因有线电视网的频道切换非常快,IPTV也应尽量减少端到端之间的时延,根据IPTV用户调查,用户可接受1s的TV频道切换时间以及10s以下VOD的切换时间。

(3)网络服务质量(QoS)要求

丢包、抖动、延时等都会严重影响IPTV的收看质量。为保障IPTV业务的服务质量,IPTV典型业务的端到端服务质量(QoS)要求如表1所示;

(4)可控组播技术要求

为了降低视频业务对核心网络、汇聚网络的带宽需求,IPTV直播业务需要网络提供组播业务支持。在IPTV网络部署时,从最大化节省接入网带宽角度哭率,对组播复制点选择至少要求DSLAM设备支持IP组播技术,且末端设备要求支持IGMP Snooping等功能。

2.宽带承载网的现状

目前,宽带IP承载网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现有城域网L2、L3交换机、BAS、路由器组播能力参差不齐,虽然近几年IP网络不断优化升级,但仍无法全程全网支持组播。目前采用的单播方式也可提供直播电视服务,但随着用户迅速发展,视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均会不堪重负,网络设备扩容跟不上,导致网络拥塞、服务质量下降。

(2)在全网开展IPTV业务势必造成网络带宽的消耗急剧增加,而现有的城域网,特别是接入层的网络结构、业务能力、QoS保证、认证方式、设备性能等都是基于普通Internet上网业务设计的,无法满足多媒体业务的大规模开展。

(3)用户的平均带宽不足,现有承载网结构无法支撑大规模运营要求,只能在局部开展实验或者开展零星的点播业务,网络需要进行优化改造。

3.IPTV视频服务承载网络建设

IPTV视频服务承载网络即IPTV传送网络,负责将源端网络的的IPTV业务内容经过传送网络送达接入网络,并由接入网络完成到用户的传送和控制。由于现有的宽带城域网主要承担Internet接入以及其他单播类业务的承载,在此基础上建设“专用”IPTV业务传送网主要有两种模型:融合组网模式和独立组网模式。

(1)融合组网模式

在融合组网模式的组网情况下,IPTV传送网络与Internet接入网络重合,无分界点,承载所有单播类IPTV业务以及组播类IPTV业务,在现有城域网中建设视频分发网络CDN,由CDN将IPTV节目内容(点播类、直播类)预分发到边缘流媒体服务器,再送抵到接入网的BAS和DSLAM。IPTV业务和普通互联网业务都由原有宽带网络承载。这种方案适用于IPTV业务开展初期,不需要做大的改造,投资成本较小,且能够快速开展IPTV业务。组网方案如图1所示。

(2)独立组网模式

在独立组网模式的组网情况下,将IPTV传送网络与Internet接入网络物理上分开,IPTV业务使用新建的IPTV传送网单独传送,两种业务在BAS或者汇聚交换机上融合。

将Internet接入网络与IPTV业务传送网络分开,有助于保证IPTV业务的服务质量,解决原有Internet网络承载IPTV业务带来的诸多问题:带宽不足、缺乏组播支持、缺乏QoS保证、处理能力不足等。对IPTV业务单独组建传送网,便于网络规划和建设,该IPTV业务网实现网络的无阻塞设计,根据流量规划合理布置带宽,通过MPLS/VPN建立逻辑隔离的业务承载网络,通过DS-TE为IPTV流量建立有带宽保证的通道,并进行流量优化,基于DiffServ模型进行流量分类、流量调度和流量管理。VPN技术保证了IPTV承载网与其他业务承载网隔离,保证网络安全,而且作为承载网发展演进的趋势网络,实现专网一网多平面,一个物理网络变为不同逻辑网络承载不同的业务。其组网方案如图2所示。

独立组网方案可以基于多种设备提供不同的组网方案,运营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际的规模选择路由器、交换机、MSTP等设备实现最合适的组网方案。

(3)组网对比

融合组网模式适用于IPTV业务开展初期,IPTV用户较少,充分利用现网设备条件,对现网不需要做大的改造,投资成本较小,且能够快速开展IPTV业务,无法克服现网承载IPTV业务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带宽不足、缺乏组播支持、缺乏QoS保证、处理能力不足等;

独立组网模式适用于IPTV二期改造阶段,IPTV用户大规模放号,现有的承载网无法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以及相应的设备性能、功能的逐步完善,在IPTV的管理运营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网络具备承载多种业务的能力,具备完善QoS保障能力、组播支持能力、流量工程、MPLS/VPN等,向专网一网多平面的方向演进。

4.结语

IPTV是电信业务、Internet网络和电视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它也是三网合一的切入点。对于承载网多业务的宽带IP网络,IPTV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提供原有通信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更高的带宽、更强的控制能力以及更高的传输性和稳定性。当然,业务还初步发展阶段,在承载网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但是提供的应用需求对宽带网络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芳.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实现和应用[D].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十四届新技术论坛.

[2]黄孝建,陶蒙华.IPTV关键技术详解[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07.

[3]卢管明.移动流媒体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2.

篇6

[关键词]地震灾害;抗震性能;抗震设防要求

1.引言

地震是我们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每一次大地震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全球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因为建筑物的受损或倒塌所致的。为摸查清楚松山湖开发区建筑物抗震性能现状,确保建筑物真正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按照《东莞市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要求,开展东莞松山湖开发区既有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鉴定工作,对该区内建筑物抗震性能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抗震设防要求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普查鉴定范围

本次普查鉴定的建筑物包括:2011年12月31日前竣工验收备案;区内所有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东莞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电子地图上已标记的其他建筑物(地图更新时间为2012年)。

2.2资料收集类型

为确保该区建筑物抗震性能现状分析更加科学、更加准确,需要收集以下资料作为现状分析依据:

(1)松山湖开发区现状地形图文件、最新控制性规划文件和松山湖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以来的建筑工程报建登记记录档案。

(2)建筑物部分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主要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建筑总说明、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建筑立面图,结构总说明、基础平面图。

(3)施工质量保证资料:工程隐蔽验收记录、分部验收记录和竣工验收备案资料等。

(4)建筑物使用或受损情况记录。

2.3资料收集途径

为保证资料收集的完整性,从以下多种方式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从城建档案室调取已扫描归档的建筑物档案电子文件;

(2)扫描城建档案室归档的建筑物纸质文件,形成普查鉴定需要的电子档案文件;

(3)通过东莞市施工图审查机构收集城建档案室缺失的部分建筑物纸质文件进行扫描,形成普查鉴定需要的电子档案文件;

(4)尚有部分建筑物的资料,从相关业主单位调取存档的建筑物纸质文件进行扫描,形成普查鉴定需要的电子档案文件;

(5)通过东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网站的招投标信息和图纸文件,或相关设计单位公布的档案信息等方式收集上述4种方式未能找到的相关图纸文件或工程信息;

(6)对完全没有相关图纸文件或工程信息的建筑物,由该区管委会协助调查基本概况。

2.4现场调查工作

由于部分建筑物已使用超过10年,为更加真实反映建筑物使用现状,同时,也为核实图纸与实际建设的一致性,还需开展现场调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问询业主单位人员了解建筑物的使用状况和受灾状况;

(2)在建筑物及内部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建筑物外观质量的要求,查勘建筑现状;查勘建筑物地基及主体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对建筑物现状及存在问题部位进行拍照记录。

3.建筑物抗震性能现状分析

3.1普查鉴定成果

本次普查鉴定建筑物1031栋,建筑面积约690万m2,以上数据不包括在属于普查鉴定范围内但已列入规划拆迁或重建的建筑。施工图齐全的933栋;缺失施工图的98栋,完全没有参考资料的24栋,其中有17栋为2001年松山湖管委会成立以前建设的旧建筑物,经鉴别竣工时间均为90年代初期。资料齐全的建筑物数量占总数量的90.5%,完全没有参考资料的建筑物数量占总数量的2.3%。

3.2现状分析

(1)从抗震设防烈度来看。普查鉴定范围内的绝大多数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计有1003栋,所占比例为97.28%),符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东莞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主要断裂分布图》(2002年编制)等规范、标准要求;部分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计有28栋,所占比例为2.72%),主要为松山湖实验小学、松山湖莞美学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部分建筑物,竣工时间均在2010年以后,符合东莞市《关于我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有关问题的通知》(东震〔2009〕11号)的相关要求。

(2)从设计用途和结构类型来看。

普查鉴定范围内的建筑物设计用途主要以住宅为主,所占比例达到49.08%,其次为厂房、办公、学校等,商业、商住所占比例较低。按照其发展规划,松山湖将成为东莞的科技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配备完善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商业金融、行政办公、邮电通讯等城市服务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区内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普查鉴定结果,区内的大部分建筑物为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总栋数为1003,所占比例为97.29%其余小部分为钢结构和砖混结构,有效提高了区内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

(3)从竣工年代和综合评价来看。区内建筑物以2001至2010年竣工占大部分,共584栋,占58.05%,2010年以后竣工建筑物共405栋,占40.26%,2000年以前的建筑物仅17栋,占1.69%。从综合评价来看,区内建筑物大部分采用2001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有983栋,所占比例为95.34%;部分采用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有31栋,所占比例为3.01%;极小部分采用1989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有17栋,所占比例为1.65%。此次普查鉴定的建筑物均基本符合普查鉴定要求,并且未发现建筑物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存在明显的异常情况。

4.抗震设防要求研究

从以上普查鉴定成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等,对松山湖开发区内新改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进行研究。为保证该区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可达到抵御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松山湖开发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的能力,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区内抗震设防要求主要为:一般建设工程应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东莞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主要断裂分布图》(2002年编制)等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抗震设计;重大建设工程(如100米以上建设工程、大型水库大坝、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的生产贮存建设工程等)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应按照国家规定,以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具体到该区,应按东莞市《关于我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有关问题的通知》(东震〔2009〕11号)的相关要求,“抗震措施”与“地震作用”按抗震设防烈度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确定。

参考文献

[1]何萍,王挺,傅冠华.广州市农居建筑物现状及抗震能力分析[J].华南地震,2010,(03):63-68.

篇7

【关键词】房屋设计;客户关系管理;探讨

从现有文献的论述来看,还鲜有关于房屋设计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研讨。不难理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之所以提出本文主题,实则归因于这样几个方面:(1)实践表明,第三方设计机构惟有与客户方形成充分的信息沟通,才能有效拿出符合对方需求的建筑设计方案来;(2)若要减少专业知识的转换成本,则需要增大与同一客户间的合作频率,这也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客户关系管理。由此可见,改变传统一味追求关系维系的惯性思维,从建筑方案的合规性和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都有必要研讨房屋设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

笔者遵循市场营销理论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定义,并结合房屋设计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整。本文首先对客户关系管理进行解读;之后,讨论客户关系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构建客户关系管理模式。

一、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解

在经典市场营销理论中,客户关系管理往往与公共关系的树立、品牌塑造等方面相联系。不难看出,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经济环境演化为基础的商务策略,主要关注于实体商品的销售问题。而房屋设计作为高端服务类产品,则在满足上述意图的同时,也为自身增添了新的目标定位。

(一)增强信息交流

以第三方建筑设计机构为考察对象,其在承担房屋设计时不仅需要依据一系列的技术流程,也需要将客户方对目标房屋的要求融入到图纸之中。对于后者而言,却时常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偏差。所谓“信息不对称”可定义为,设计机构对于房屋的私人信息量远低于客户方,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信息弱势地位。尽管,处于这一情景下的客户方不大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但是,这仍将增大设计机构的设计风险。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深度需求便在于二者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从而增加设计机构与客户方需求间的匹配度。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其将为第三方设计机构建立起技术垄断地位。

(二)减少交易成本

减少交易成本目标的实现,则依赖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功能。众所周知,房屋设计方案作为一种产品,具有极强的资产专用性特征。这种专用性不仅能为设计机构提供技术垄断的现实基础,也将因资产转换成本的增加而形成不可忽视的沉淀成本。这种无形成本尽管不会直接影响设计机构的经营效益,但至少会将经营效益置于次优层次。这就要求,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而增加与客户方的合作频率,将能发挥出原有房屋设计方案的知识外溢效应。最终,提高机构自身的经济效益。

不可否认,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并不只限于上述两个方面目标。但从本文的立论角度来看,则着重于考察这两个时常被同行忽略的问题。

二、客户关系管理在房屋设计中的表现

由于房屋设计属于高端服务项目,因此在市场上必然面对专用的客户群体。这就意味着,以实体产品营销为前提的客户关系表现形式并不适用于本文。那么,在本文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遵循增加信息交流、降低交易成本的逻辑,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获知。

(一)在增加信息交流中的表现

1.人员间的信息互动。一般而言,在房屋设计之前首先应建立双方人员间的信息交流机制。这种交流机制可以采取联习会议的形式,也可以委派项目设计负责人前往客户方进行沟通。这里不去探讨沟通中具体的技术指标,而是强调:在信息交流中设计人员在准确把握技术可行性尺度的同时,还应引导对方释放出更加丰富的建筑构想。这样一来,将增加客户方对设计机构的赞誉度。

2.多方间的方案论证。所谓多方论证可以理解为,除设计机构、客户方之外,还应增强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论证形式。这不仅是为了增大信息交流,还在于克服设计机构与客户方所存在的“有限理性”制约。

(二)在降低交易成本中的表现

在文章第一部分,笔者提出了两种现象:(1)因设计机构与客户方间形成了技术匹配性,从而有效建立起了技术垄断地位。(2)因设计方案的专用性极强,就增大了设计机构方面的沉淀成本。其中,前者意味着客户方将有意愿继续与设计机构合作;后者则表明,维系与客户间长期的合作关系,将是符合设计机构切身利益的。这样一来,二者就能在合作中形成一种双向的稳定关系,这是传统商品营销中所不可实现的。由此,设计机构在拓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应在客户资料的信息库建设和项目设计团队组建上下工夫。

由上不难看出,高端服务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过程。其中不仅包含着传统工作的要求,更体现出了与技术专用性相适应的创新要求。

三、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构建

结合以上论述,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模式构建。

(一)强化技术支持力度

强化技术支持力度,实则是从“核心产品”的环节来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房屋建设工程耗资较大,这对于客户方而言不仅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社会声誉度的重要举措。因此,客户往往追求设计项目的功能最优。在招投标阶段,客户方往往关注于项目设计思路、可操作性,以及投资后的收益率等要件。正是这样,惟有强化技术支持力度才能首先获得客户的青睐。其中,房屋设计项目的适应性尤为重要。适应性除了包括针对客户需求的适应性,还包括面对行业制度环境的适应性。

(二)增强双方互动频率

房屋设计项目具有功能创新、结构创新为一身的产品特质,因此为了改善因技术专用性而带来的“麻烦”,应增强设计方与客户方的人员互动频率。通过技术信息交换,能使得客户方更加深入的理解项目的设计理念,进而加强与设计机构今后合作的意愿;同样,设计方也能更加熟知客户方的产品需求定位,从而建构起技术垄断来规避其它竞争者的侵入。正如上文所指出的,设计机构应在启发式的信息交流中,激发出客户方的想象能力。

(三)提升增值服务能力

在“附加产品”环节提到了,应开展售后服务工作。结合房屋设计机构的业务实际,这种售后服务实则就是提升增值服务能力。包括:及时解决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以及跟踪客户的使用情况即使对反馈信息给予处理。更为重要的是,在信息处理后应主动为客户提供优化方案。这样一来,客户关系管理就处于全方位的管控之中了。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篇8

【关键词】绿色理念;房屋设计;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房屋建筑在设计上存在众多问题,如:传统的房屋设计中仅仅是为了满足居民居住的空间,而忽视了房屋建筑的成本、污染问题。尽管我国一直以来提倡节能减排,但在设计过程中,仍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这些污染问题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加上近年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愈高。因此,房屋在建设上不仅考虑空间问题,而且还应将绿色环保、节能纳入到建设中。在此背景下,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应用,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与普通的绿色概念不一样,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指建筑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前提之下,对周围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建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空间。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绿色建筑注重节约环保。由于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身体疾病数量日益增长,加上资源量逐渐减少。在此条件下,房屋设计中必须将节约环保放在首位,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周围环境,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其次,绿色建筑实现自然和谐。所谓自然和谐是指人们在设计、建造及居住过程中,对生活的周围环境实现人、自然、社会的三者和谐,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三部分,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绿色建筑注重健康舒适。传统的房屋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大多缺乏绿色性,甚至还有些对人类身体有害的原材料,同时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地形、气候、人文等因素实现因地制宜,也就导致了人们在居住过程中的不舒适。而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就是健康舒适,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空间。

2 绿色建筑下房屋设计原则

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提升,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有很多建筑在设计中体现了绿色理念,符合当前人们及社会发展需求。当然,将绿色建筑应用到房屋设计中应坚持以下两大原则:

2.1 坚持保护环境的原则

保护环境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房屋设计中更应该坚持保护环境。房屋设计人员在房屋建造之前,必须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全面勘察,对勘察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制定出详细的保护环境方案,应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如采用绿色材料、绿色结构、绿色外观等,避免有害建筑的出现。同时将房屋设计及建筑过程中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在建筑内部装设除污系统及除尘系统等,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在房屋施工过程中,可采取先进的降低噪音、空气污染的措施,确保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及健康。

2.2 坚持节约能源的原则

尽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我国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对能源需求日益加大,为此,为了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房屋建设时,应采用新型材料,建立新型节能体系,避免能源的浪费。另外一方面,热能损耗是房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也是节约能源的重要内容。应对建筑内外的热能进行严格控制,维持居民居住的良好生活环境。

3 绿色建筑在房屋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传统的房屋设计过程中,大多忽视了质量、污染及成本问题,进而使得房屋设计完成后,存在质量安全、污染加重及成本提高等,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一旦房屋设计存在质量问题,就会为以后的重建、维修增加了成本,还加重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而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居住、工作带来影响,甚至健康问题。房间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若不对其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则会使房屋建设项目的经济出现亏损现象,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鉴于以上种种问题,应将绿色建筑应用到房屋设计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房屋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的应用

房屋在设计的初期应整体应用绿色建筑的理念,首先,对当地房屋建筑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当地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天寒冷,夏季炎热,冬天室内温度可设置在20℃,夏季25℃,其相对湿度冬季为(30~60)%,夏季(40~65)%,并根据建筑主体的高度,风向等,将其温度、湿度进行适当设定。其次,房屋整体设计上应遵循绿色建筑。如:某房屋的布置较为紧凑,其停车库应设计为完全开敞空间,一些设备用房则无需应用空调房间等。最后,房屋的墙面、结构、架空楼板等都应体现绿色建筑理念。如:根据绿色节能计算,建筑外墙采取何种材料,才能够体现绿色理念。通过以上做法,在确保建筑设计质量的前提之下,对原本粗陋的设计工艺进行精确化,在预定的时期内完成房屋工作量。

3.2 房屋电气设计中绿色建筑的应用

电气作为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若选择好的电气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对于一般居民房屋而言,其照明光源则可采用紧凑型绿色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配照高效格栅灯具,灯具效率应大于60%。);若是商业房屋,则可采用T5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对于有着特别要求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则可设置少量的白炽灯;照明控制功能应分区、分组、时间控制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控制方式,相应节省电能源;楼宇设备自控管理系统等应实行自动控制、自动调节及实时监测,进而实现最优运行;对于用户变电所的变压器则选用低噪音、高效率、低能耗及难燃的绿色节能型产品;对于较大空间的办公场所则采用室外自然光,并对其进行人工调节。

3.3 房屋暖通设计中绿色建筑的应用

任何房屋设计中暖通的设计也较为重要,可采用较高性能系统的冷水机组、较高慢负荷效能比的变制冷剂量,对室外机、室内机进行严格配管,最终减少由于管长而造成的冷量衰减。另外,空调设备及通风设备选择能量消耗低的设备,其通风系统单位的风量则选择耗功率较小的。全空气系统则应具备全新风运行能力,空气低区的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则应(5~12)℃,相应节约了水泵输送能耗。相应建立良好的楼宇自动系统的良好控制,进而使空调系统的绿色效能达到最大化。

3.4 房屋除污设计中绿色建筑的应用

在房屋建造设计中还应安装除污系统,应根据居民所使用的具体情况,并且结合当地的污染问题等,配备专业的排污控制体系,进而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及其污水的顺利排放。若房屋用在工业生产中,则还需要设置专业的排烟装置及给排水装置,最终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对水污染、空气污染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的水及大气污染。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中应用绿色建筑理念是当前较为重要的内容,其设计的多元化及地方化对房屋建筑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尤其在房屋设计中,其设计一直以来是整个房屋建筑过程的中心环节,应根据房屋建设的实际情况,相应制定合理的建造方案,将绿色建筑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蒋映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8).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房屋设计

1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人们生活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保的问题,绿色环保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目标,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成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理念,故有关企业及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绿色房屋设计理念的认识和应用。在房屋设计的工作中应用绿色房屋设计理念,能有效地满足当前社会对房屋设计越来越高的品质要求,同时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是当前房屋设计的重要指导理念。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真正的做到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环境。设计工作者在学习绿色建筑理念及方式后,充分了解建筑场所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建筑方案的时候将土地资源、水资源、建筑材料等充分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建造循环有效、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从而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做出关键的一步。

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要求

2.1提高环境保护标准

建筑物及其所处自然环境之间是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因此为了能得到共同发展,必须提高环境保护的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对历史人文的管理力度,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环保措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循环利用,从而优化环境。

2.2便捷、快速、高效

建筑中融入绿色理念之后,就应该尽可能的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程度,取而代之的是增加可再生能源和非燃烧体能源利用。将设计的建筑方案更加的智能和人性化,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充分当前和未来的规划内容,为未来建设留出足够的位置。

2.3以人为本

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所有建筑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案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证人们能健康舒适的居住生活。比如说,房屋设计师设计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光照、水源等因素,在保证空气流通及温湿度达标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工作。施工队伍也会选择无污染或是低毒的建筑材料。

3房屋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

3.1降低工程造价,优化建筑结构选型

在房屋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和美观,还要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成本及工程造价。根据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结构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根据调查,建筑工程中消耗最大的资源是电能资源和热能资源,其次是水资源。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首先要考虑到建筑的类型,如居住型建筑,需要注意节约使用热能和水资源;在商业建筑中,则要注意节约使用电能和热能。另外,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还应根据建筑整体刚度要求、建筑位置等等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布置,对设计进行反复推敲,考虑到生态环保、节能、耐久、实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刚度进行控制。在建筑选型过程中,如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我们应采用钢结构建筑,因为这种建筑结构具有投入成本较低、自身重量较轻、受力地基较小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使用性,因为它自身重量较轻,方便安装和拆卸,可在短时间内建成,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但如果我们在台风频发地区使用这种建筑结构,它便失去了优势作用。混凝土结构建筑不能拆卸,自身重量较重,抗震能力较差,成本较高,但抗寒能力比较强,这种建筑在工业化城市中比较常用,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但这种建筑的材料大多数不可以重复使用,不利于生态环保。地震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比混凝土结构较好,而在台风区则采用混凝土结构较好。在优化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可采用绿色综合分析法,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最有利于生态环保的建设方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成本。在优化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敢于突破传统,要勇于创新,设计出新的作品,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建筑的保暖和通风效果,减少建筑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3.2减少后期维修成本

选择合适的负载,提高建筑的可改变性,可以减少后期的维修成本。在进行房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学会创新,尽可能地设计出灵活的可变更的建筑结构,这样在后期维修中,只需要维修其中的出问题的某部分结构,无需将整个建筑物都拆除。当然,设计这样的建筑结构,也要预留可拆卸的空间,否则很难实现后期变更的要求。

3.3绿色房屋设计理念下的选材设计

建筑选材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筑的材料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寿命及能耗等。所以,在选材的过程中,要根据建筑所在地环境、建筑类型、气候等选择较为合适的建筑材料,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质量、延长建筑使用年限。首先要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材。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生产厂家越来越多,很多厂家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厂。在选购建筑材料时,切记不可为了追求价格上的优势舍近求远,而应比较价格、运费等一系列总支出,然后选择条件最优的厂家进行建筑材料的购买。遵循这个原则,是因为远距离运输材料,运输成本相对较高,时间相对较长,可能增加材料采购成本,拖延工期,影响工程进度,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长途运输也会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不利于生态环保。在施工过程中,虽然根据国家颁布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等材料,但某些施工单位会贪图方便,选择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等材料。所以,应该严格要求建筑单位在选材时选择预拌材料,在施工场地周边购进预拌材料,根据需要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现场搅拌材料带来的空气和水污染的问题,也可以避免非专业搅拌导致的材料浪费。另外,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尽量选择可循环利用、可再生的环保类型的材料。

3.4选择合适的建筑地点

在选择绿色建筑地点时,会有很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常发生地震或是泥石流的地区,或是存在爆炸物或是污染严重的地区就不适合建造绿色建筑。在进行施工之前,原有场地上的绿色植被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增加土地生态利用率。原有场地上的水资源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制成人工水景或是建筑用水等,从而节约水资源。当建筑在山地上时,不必非得全部铺平,可以根据场地环境来设计建筑布局,像是庭院式的建筑布局就与山地环境相适应,不仅通风顺畅,而且光照充足。根据场地的环境并结合居民实际情况来设计地下空间功能,通过停车场、储藏室等形式来实现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

3.5合理分布绿地景观

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通常具有很高的蓄热功能,在施工完成后,其热量发散缓慢,严重了可能使施工工地出现热岛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为环保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生态环境因素着手,栽种乔、灌、草等植物种类,增加绿化面积,从而改善气候问题。增加的绿化面积不仅能解决热岛效应影响,对净化空气污染,维持周围温湿度适宜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在设计场地的时候,应将绿化与居民生活相结合,在保证绿化面积增加的同时,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热和谐相处。为了做到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情况下,增加绿化面积,可以考虑在停车场或是建筑物中间的空隙中增加绿化面积。例如在停车场上种植草砖,这不仅增加了绿化,还不影响居民使用,可谓一举两得。或是使用三维立体绿化的方式,充分利用地面、建筑屋顶和墙面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相关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房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保问题,在不影响经济收益的标准之下,利用更加环保的材料来设计建筑方案,不断整合建筑场地、自然环境、节能环保的要求,合理分析利用自然资源,做到循环利用,建设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做出贡献,确保社会走向绿色的、可持续的未来。

作者:孙海明 单位:桂林平乐阳光壹佰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被动式房屋;设计要求与原则;简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资源的消耗也在猛烈增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议题。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一直处于高中速发展阶段,节能建筑愈来愈被行业所重视,节能设计也成为建筑师所关注的重点。在此情景下,被动式房屋设计应势而生。被动式房屋节能技术,是指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房屋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也即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房屋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技术手段,以及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实现房屋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

1.被动式房屋设计的原理

被动式房屋,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是被动式的设计理念,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即能效。被动式房屋要满足的基本原则就是能效,要想满足能效这一基本要求,首先要对保温墙体、屋顶和门窗技术等进行节能创新,除此之外,还要最大限度实现建筑电气的节能性,并提高建筑自然通风的最大化。这样,房屋通过建筑护结构所产生的能量损失就会降低。可以实现在冬季的时候,房屋也能够保持正常的人体所需温度;在夏季的时候,也能够保证太阳的热辐射不会致使室温过高到人体不适感受。被动式房屋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综合考虑到外窗的采光、保温和隔热等性能,达到室内自然光照好,减少电照明的要求,同时降低冷负荷,降低窗户的传热系数,保证室内的温度不会发生骤变。满足以上要求的房屋建筑才是被动式房屋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上述基本原则。

2.被动式房屋设计的要求

(1)要利用建筑房屋自身的热能满足冬季采暖低耗的需要,同时可满足室内空气清新的基本要求,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有着高品质,使得居住在室内的人们更有舒适感。(2)要将一次性能源当做限定性指标,这样的做法主要就是减少建筑物一次性能源消耗过于严重的现象,也就是说,不能够因为冬季采暖能耗发生了降低而加大空调等设备的能耗去加以平衡,也不要因夏季降低了制冷的能耗而在加大室内照明等方面的能耗去加以平衡,这样就能够有效克服此消彼长的问题。被动式房屋在设计过程中,追求的是建筑总体能耗的降低,而不是单一能耗的降低。(3)被动式房屋室内要达到一年四季都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要满足如下几点要求:室内的相对湿度要在40%~60%之间,室内的温度要在20~26℃左右,门窗靠近室内的一侧不会出现结露的现象,围护结构表面的温差不会>3℃等。(4)噪音限制,在设计过程中噪音限制必须要满足如下要求:起居室必须要

3.被动式房屋设计的基本原则

(1)紧凑型的设计原则。也就是说房屋的体型必须要紧凑,体型系数必须要

4.国外(德国)被动式房屋案例

(1)强调建筑物首先要满足建筑热工的要求,通过对外墙体的构造措施与选材防止内墙面结露发霉,然后才是对建筑能物能耗的要求。(2)提出对建筑物舒适度要求。它要求室内相对湿度在是40%-60%,温度控制在20~26℃,并且超温频率控制在10%以内,并且新风量必要满足人体需求。(3)强调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室外气候条件在舒适范围内时,被动式房屋尽可能不启动设备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而是充分利用自然通风。(4)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被动式房屋对窗墙比没有限制,但对通过窗进入到室内的太阳光的热量要有所限制。(5)判定建筑是否符合节能建筑的方法是通过能耗模拟计算,即以建筑物最终的一次实际能源消耗量判定其是否为节能建筑。

篇11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一、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

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依照时间的顺序,结构设计可分为三个部分:(1)结构方案部分:在这一部分,要明确出建筑的结构形式。因此,我们要明确建筑的重要性、楼高、类型,以及建筑该有的抗震烈度。(2)结构计算部分:这部分我们要计算板的计算跨度,钢筋的搭接长度等需要计算的内容。且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房屋的结构、地震防火安全参数。(3)施工图的设计部分:要明确房屋的结构和它的设计特点,以画出房屋的结构平面图、屋顶结构设计图。

2 关于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结构设计中,有五个主要领域。绘制的结构计划,大样本的细节,楼梯和基本的建材,屋顶结构图。结构计划提请注意一个问题:软件建模的结构。由于结构的软件建模的负荷计算软件。所以,你可以对你的设计进行测试,其确保它的安全性。在建筑抗震设计裂缝控制为Ⅶ度及以上,务必在建模时,使用相关技术软件。屋顶结构图应注意不同类型的建设,使用梁板跨度大的建筑板或是跨度大的折板。科学的图纸和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可以使得建筑图、设计意图有着极高的理解性。在绘图的时候,必须确保施工细节是准确的。并在保持建筑特色的情况下,确保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为满足建设要求中横梁设计科学程度,设计的时候,应该合理地控制好横梁的高度。并且保证上下楼层的横梁位置能够一致。

3 关于结构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民用建筑或公共建筑设施,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点:为他人服务。所以,在建筑设计中,人们希望它的设计师的最低层次原则是:为我服务。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在不断上升,并且许多居民的梦想是使城市生活具有大自然的特色。所以,设计师的设计不仅应该符合地段内土地和环境的标准,还应该使得建筑更富于生态型的特点。

(2)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由于资源的紧缺,气候的恶化使得“绿色、环保”是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大前提。所以,民用建筑的设计业必须得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在发展的同时不损害大自然,从而进一步实现人类和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建筑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可以忽略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不能使建筑破坏丝毫的植被、河流或是其他自然的景观。更不能用利益最大化的借口,开山毁林。

(3)刚度适中的原则:房屋的结构必须有着高标准,从而确保房屋的安全性能。但是关于刚度的把握,设计师们往往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倘若房屋的刚度太大,那么房屋的适应性能就会降低。例如:如果有较大的破坏性事件发生,而恰巧房屋的刚度太大,高于其实际标准,那么造成了房屋的结构不可以释放巨大的压力,也就不能向外界传递压力,从而使得了房屋局部被毁掉。所以建筑的局部被毁灭后会给整个建筑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但是,如果房屋的刚度值太低,则会使得房屋具有很强的变动性,这样的性能可能给房屋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坚持刚度适中的原则,是每个房屋设计师工作应有的原则。

(4)多方面保护房屋的原则:在房屋被付诸实践后,建筑的结构因为受到外界突发事件的影响,使得房屋的整体有着应对外界刺激的作用。所以,如果房屋在某一方面的保护作用有着弊端,那么这个弊端则会影响整体,使得整个建筑受到威胁。

4 建筑结构存在的问题

(1)建筑结构在抗震领域的弊端:今年,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型地震的,使得建筑师们不得不重视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所以在房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确保建筑能够在四级以下的地震发生时,毫损害。当发生大地震时,不求房屋没有损坏,只希望设计师能把损坏力降到最低。建筑的承载力、变形能力是辨别一个房屋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主要指标。房屋结构设计师,能够通过钢筋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提升房屋结构的柔韧性。提升房屋结构的柔韧性,不但有着吸收地震带来的巨大能量的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抗震减压的作用。所以,在房屋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务必达到以下的条件:较为强大的柱子、有着柔韧性的的房梁;较高的硬度夹带着一定的可弯性能;很好的节点配合着有着韧性的架构和坚硬的地基等。

(2)房屋结构在防火领域不科学:我们身边总会发生各种程度的火灾。然而,火灾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带来损失,还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房屋结构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火的性能。然而,由于房屋结构的设计和防火规范两者之间跨度较大,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的概念较为模糊,使得房屋结构在防火领域有着巨大的缺口。

(3)高层建筑的选型:因为土地资源的有限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在类似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型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也随着人口数量膨胀而急剧增加。但是,建筑类型的不同使得高层房屋和中低层房屋的设计有着本质的差异。就高层建筑而言,建筑必须能够满足以下要求:房屋的总体性能好;房屋的承载力大;在结构上,房屋允许一定的变形性;房屋自身带着控制建筑的不规范沉降性能。

二、其他方面对设计的影响

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建筑的设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人们避免不了这些影响。如:民用建筑容易受潮,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有着较多的水分;太阳的光照程度以及方向影响了建筑的采光性能和建筑的坐落方向,并且这也对房屋的楼层高度、两栋楼之间的距离有着一定的影响。显而易见的是,自然环境对房屋设计中很多项事项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所以我国南北地区的房屋设计也应该加以区别对待。如:南方地区多“人字顶”的房屋,北方区域的房屋却多为平顶房屋。这是由于南北的光照、降水量的差异决定的。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若考虑到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影响,那么不仅能够科学地利用了现有的自然资源,还为我国的节能环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节能环保开辟了新渠道。除此之外,这样的做法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民用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客户日后对此房屋的规划和装修要求

民用建筑的性质决定了它应考虑用户日后对房屋规划和装修的要求。房屋规划和装修要求包括了:客户对房屋怎样的划分;用户日常活动所需要的面积大小;客户以后的家具安排等。设计师在设计过程时,应严谨地为用户的家具摆放设计出合理的空间,应合理地划分每个房屋的具体面积,使其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合理地设计不仅能够得到用户的人可,还为我国节约土地资源的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篇12

相对传统的建筑来说,绿色建筑极大的减少了建筑本身的能耗。绿色建筑对自然进行充分的利用,有既不浪费自然资源又不污染自然环境的特点。一般来说绿色建筑有以下特点:

①节约环保。节约环保指的是人们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过程中尽量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的节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把由于人类建筑活动而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②自然和谐。即人们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爱护、保护自然环境,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健康舒适。人们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和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建筑物应满足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空间的基本要求。

二、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一)保护环境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原则是保护环境,这点对绿色建筑产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在建筑房屋前,设计人员应先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制定详细的设计建筑方案,确保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并避免有损害建筑的因素出现。

(二)节约能源的原则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人口的众多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在建筑房屋的时候要重视能源的利用情况,以保证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能很好的利用资源,防止能源浪费等对环境和发展不利的现象产生。

(三)消除污染的原则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对污染进行消除,在建筑房屋中,消除污染的应用和提出对环境保护有重大意义。在施工建筑时,要采取各种办法,降低噪音污染、减少去烟尘污染,以保护生态环境

(四)低消耗原则

绿色建筑遵循低耗能原则,对建筑物的能耗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维护良好的自然环境。

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体现

由房屋建设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到房屋设计之中,应对了时代对房屋设计的需求,为建筑发挥其良好的性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如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改造房屋设计的工艺

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引导下,建筑物要应用先进的设计工艺,提升建筑物的质量,让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二)对房屋建设的材料进行改进

使用环保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房屋在建筑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应对房屋建设使用的原材料不断地改变和更新,使用大量的环保材料,以满足基本建设需求并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对房屋外部环境进行合理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需求,对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设置,为建筑物创造一个节能的环境。主要有在建筑物周围进行绿化,这样既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减少噪音,美化了环境。

四、结语

篇13

关键词:房屋设计

房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 ,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成果不仅要美观、 适用、 安全 ,还要经济。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 ,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 ,也是施工、 监理、 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对建设项目节省投资、 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起着方向盘的作用 ,同时也为设计者本身提高了信誉、 积累了财富。因此 ,设计图纸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认真再认真、 仔细再仔细。以下为自己学习规范、 规程并根据多年设计工程项目顺利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的经验 ,总结了房屋结构设计中容易被忽视但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此与同仁共勉 ,不足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

一、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在基础设计中 ,柱下独立基础被广泛运用到各类工程当中 ,其抗剪强度验算不易引起重视而出错 ,直接影响工程的结构安全。GB 50007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 ,未对柱下独立基

础要求进行抗剪强度验算 ,只规定了要验算基础交接处和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 ,一般多层房屋基础经过软件JCCAD校核 ,多能满足规定。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第 8. 1. 2 条中注4同时规定: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 kPa的混凝土基础,尚应进行抗剪验算。 ” 而高层房屋的独立基础坐在基岩上时,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远远超过此值,必须进行抗剪强度验算。

二、条形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依据 GB 500682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 1. 0. 5条规定 ,普通房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GB 5001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3. 4. 2 条规定 ,一类、 二类、 三类使用环境下 ,设计年限为50 年的房屋结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0。目前 ,条形混凝土基础仍然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常用的基础形式 ,但不少设计人员(包括青海省地方通用图集青 02G03)图纸中条形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为 C15 ,不符合规范规定 ,建议慎重对待。

三、多层与高层房屋在结构设计中的区别

多层房屋由于其高度一般不大 ,受水平力影响较小 ,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作用 ,多选用砌体结构体系或框架结构体系。而高层房屋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的作用 ,多选用侧向刚度较大、 抗侧移性能较好的框架 ― 剪力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体系。就执行和遵守的规范类别而言 ,多层房屋应执行 GB 500112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高层房屋应执行J GJ 32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四、结构平面图中偏梁的轴线定位

一般情况下 ,房屋中间梁的中心线与轴线相重合 ,而边梁、 楼梯间横向梁和卫生间隔墙下梁等由于考虑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的需要 ,都会有意将梁外皮与墙(或柱)外皮取平 ,则会出现偏梁问题。结构平面图或梁配筋大样图中往往未标明其偏移的定位尺寸或轴线号 ,有些施工人员不能完全领会设计意图 ,到主体结构完工时 ,才发现存在失误 ,造成损失或纠纷 ,我们设计应引以为戒。

五、悬挑梁

1)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或地形限制等原因 ,悬挑梁结构形式很常见。一般梁内承受的荷载通常大于梁外挑部分 ,所以梁内与外挑梁截面尺寸会有差异 ,设计人员常将梁内的上层主筋向挑梁延伸了事 ,殊不知两侧的主筋根本无法伸进挑梁内。等到钢筋工绑扎钢筋时才暴露出问题 ,这时许多钢筋已截断成型 ,不仅影响了施工 ,还造成了经济损失。2)在平常施工过程中 ,普通梁箍筋的接口位置一般都在梁上部两角交替绑扎 ,对于悬挑梁箍筋的接口位置 ,规范和相关构造图集并没有明确规定 ,仅要求悬挑梁箍筋一般都通长加密、 弯钩不小于 135° 、 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 d。箍筋约束纵筋通过和混凝土相互之间的粘结、 摩阻、 咬合等形式共同联合抵抗外力。箍筋的接口是一个封闭箍筋的薄弱部位 ,它主要是混凝土本身提供的抗剪强度不足时 ,才增设的帮助抵抗剪力的横向钢筋。在施工中 ,箍筋的制作绑扎不规范 ,会消弱箍筋对构件的混凝土和纵向钢筋的约束作用。悬挑梁构件主要为上部受拉下部受压 ,将箍筋的接口位置放在构件的底部受压区 ,相应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箍筋接口在受压区由于受到混凝土对它施加的压力 ,其锚固作用显然比受拉区有利得多 ,所以 ,悬挑梁箍筋的接口一般宜设在梁底部交替施工。

六、结构设计软件的运用

篇14

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开始注重保护环境,实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建筑设计符合时代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建筑的基本内容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即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建筑物。所谓“绿色建筑”中的“绿色”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之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生态建筑等。绿色建筑即在建筑及使用的生命周期内,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降低污染,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让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绿色建筑的特征

相对传统的建筑来说,绿色建筑极大的减少了建筑本身的能耗。绿色建筑对自然进行充分的利用,有既不浪费自然资源又不污染自然环境的特点。一般来说绿色建筑有以下特点:①节约环保。节约环保指的是人们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过程中尽量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的节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把由于人类建筑活动而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②自然和谐。即人们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爱护、保护自然环境,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③健康舒适。人们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和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建筑物应满足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空间的基本要求。

二、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一)保护环境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原则是保护环境,这点对绿色建筑产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在建筑房屋前,设计人员应先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制定详细的设计建筑方案,确保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并避免有损害建筑的因素出现。

(二)节约能源的原则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人口的众多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在建筑房屋的时候要重视能源的利用情况,以保证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能很好的利用资源,防止能源浪费等对环境和发展不利的现象产生。

(三)消除污染的原则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对污染进行消除,在建筑房屋中,消除污染的应用和提出对环境保护有重大意义。在施工建筑时,要采取各种办法,降低噪音污染、减少去烟尘污染,以保护生态环境

(四)低消耗原则

绿色建筑遵循低耗能原则,对建筑物的能耗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维护良好的自然环境。

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体现

由房屋建设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到房屋设计之中,应对了时代对房屋设计的需求,为建筑发挥其良好的性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如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房屋设计中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改造房屋设计的工艺

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引导下,建筑物要应用先进的设计工艺,提升建筑物的质量,让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二)对房屋建设的材料进行改进

使用环保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房屋在建筑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应对房屋建设使用的原材料不断地改变和更新,使用大量的环保材料,以满足基本建设需求并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对房屋外部环境进行合理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需求,对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设置,为建筑物创造一个节能的环境。主要有在建筑物周围进行绿化,这样既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减少噪音,美化了环境。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