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范文

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篇1

本节课不仅是借校借班,而且该班学生从未接受过翻转课堂的学习,但笔者仍然按照微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其主要内容是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不仅是该章的重点内容,还与前一章《人口的变化》中“人口的空间变化”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反之,则为逆城市化。

达成目标发掘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目标管理式的学习,学生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执行人,达成目标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微课程教学法将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课前侧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养成,课中侧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根据“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课程目标,笔者把教材内容按课前和课中进行分割,把课程标准转变为可量化的课前和课中各有侧重的达成目标。

课前准备

1.设计课前学习任务

微课程教学法要求学习任务必须与达成目标配套,学生完成任务即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笔者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先把学习内容进行细化,再本着问题导向的原则,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系列问题。

笔者阅读教材,发现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中,教材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阐述了“城市化对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和“过快的城市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只用了两行字一带而过。再细心研读教材,能发现教材在“什么是城市化”这一部分内容中,只用三行字说明了城市化的意义。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过多,这样容易导致一些学生过度放大城市化的个别问题,走极端,而忽略城市化对个人和地区的积极意义。因此,笔者设计了学习任务三,以表格的形式和分类比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强化学生要辩证地看待“城市化的影响”,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有过度的城市化或不合理的城市化才会出现严重的“城市病”。

2.录制微视频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所有的学生都会自主学习”“所有的学生都是在懂了的前提下开始课堂学习”,主张“课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理解与经验来确定学习任务中的困难部分,并录制成配套的教学视频作为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中“城市化的概念、标志、水平衡量指标和动力”等知识在教材上都有讲解,但是都分散在图文中,没有作系统而清晰的归纳。为了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笔者录制了一个以“城市化概况”为主题的微视频1-1。

对于学习任务二中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教材是通过两张图来呈现的,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笔者以“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解读为案例,录制了一个以“城市化进程阶段”为主题的微视频2-1。其目的在于:一是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二的第一个任务;二是教会学生阅读流程图的方法和思路;三是让学生在掌握读图方法后,完成学习任务二的第三个任务。

对于学习任务二中的“城市化进程的现象及原因”,教材是通过“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案例来呈现的,但静态的文字和图片难以表达动态的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现象。因此,笔者以教材案例为脚本,录制了一个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主题的微视频2-2。其目的在于: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任务一中的所有知识;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形成原因;三是让学生在掌握比较说明的方法后,完成学习任务二的第三个任务。

3.设计课堂活动任务

微课程教学法对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创新,有以问题为导向、环环相扣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以自主学习需求为导向的配套教学视频,而最有特色的当属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即问题引导的课堂“四步法”,尤其是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微项目学习”。微课程教学法主张微项目的探究主题要来自真实情境,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笔者从苏州乡土地理入手,搜集整理近10年苏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据,创设“苏州城市化”的探究主题。首先让学生绘制苏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使得主题具体化和可视化,感受“苏州城市化”现象,内化“城市化”进程;其次让学生以“苏州城市化,让生活更美好还是更糟糕”为辩题,展开一场辩论活动,使得“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象化和立体化,使学生辩证认识“城市化”,展望“城市化”;最后让学生以“苏州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形式,为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献计献策,立志投身于“苏州城市化”建设。

4.设置评价反思平台

“微课程教学法”贯彻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注重差异性,强调和谐性,突出创新性,对每位学生都抱以积极而热切的期望,寻找并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每位学生的潜能。因此,笔者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置了“评价收获”和“反思困惑”。设置“评价收获”一栏,旨在让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学习任务中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同时,在构建中检验自己自主学习的达标程度;设置“反思困惑”一栏,旨在给学生一个反馈自主学习成效的平台,以便教师掌握课堂上需要一对一指导帮助的学生。

课堂过程与反思

1.检测

内容:7道单选题。预设时间5分钟,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长负责进行小组内交流,最后选一组展示答案,其他组评价。

生成:3分钟内所有学生全部独立完成;2分钟组内交流、互讲。

经组长统计结果显示: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和第6组是所有成员100%正确;第4组有1人的第2小题在组内交流时得到纠正;第7组有1人的第3小题与组内不一致,但没有接受组内同学的说法,最后主动提交到全班展示。

反思:①用时超过预设,说明学生对组内交流互讲过程不熟悉。②第7组组内有分歧且没有协作好,说明:一是小组成员的组合搭配欠妥,没有领头羊,这也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的普遍症结;二是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三是学生之间缺少信任感。③对于大胆主动展示与同学结论不一致的学生,教师要表扬该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保护他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在小组交流时细心观察,及时介入,一对一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

2.进阶

内容:“苏州城市化”的特点和表现。预设时间10分钟,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绘图和分析图,然后组长负责进行小组内交流并汇总一份组内进阶成果,最后全班开展“展示―质疑―回应”。

生成:3分钟内,所有学生都绘制好曲线图;接着约用2分钟,各组组长都能及时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协作评价,并绘制一张代表本组共识的曲线图;随后约用5分钟,各组组长召集本组成员分析所绘“近10年苏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展开“苏州城市化进程特点和表现”协作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展示单上。

意外:教师发现第4组有两位学生的图位置偏上且超出了规定区域,在全班交流结束后让其查找原因,这能让学生明白制作地图时比例尺的重要性。用时2分钟。

反思:①本环节的协作交流过程顺畅,说明学生学会了组长负责制的协作评价与展示交流。由此看出学生的可塑性是极大的。②及时捕捉到学生活动中的意外,并开发成学习资源,目的在于:一是帮助出意外的学生及时诊断;二是让全班学生有了意外的收获。尽管比预设时间多用了2分钟,但学生的收获是极大的,印象也是极深刻的。这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3.探究

(1) 辩论:苏州城市化让生活更美好还是更糟糕?(15分钟)

学生结合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静思2分钟,选择正/反方,梳理理由;2分钟后,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开始自由辩论,要求正方、反方交叉进行陈述或辩驳。

反思:①本环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但由于时间限制,发言人数受到限制,需要改进。②由于辩论的主题来自真实生活,学生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知识点在辩论中越来越清晰,得到渗透和内化。

学生观看新闻“智慧苏州”的视频和“苏州风貌”宣传片,感慨城市化对苏州的积极影响。

反思:动态的视频、及时的新闻,让学生的体会和认识立体化和可视化,从而产生强烈的震撼。但这要求教师有广博的学识、精湛的素养和深厚的功底。

(2) 献计献策:苏州新型城镇化建设(8分钟)

内容:学生先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再归纳3条以上的可行性措施,时间为4分钟。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呈现苏州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一些举措。

教师归纳学生的计策:①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苏州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让苏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③加强打工人员的管理,并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④对苏州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绿化,增加绿地覆盖率;⑤加强苏州的交通运输建设,合理规划道路,增加公共交通;⑥加大科技的投入和开发,打造智慧苏州。

学生观看视频“苏州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举措”,当看到与自己不谋而合的计策时,兴奋不已。

反思:该环节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事实素材的呈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但教师需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才会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预设。

4.评价

内容: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预设时间2分钟,要求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中心词是什么,围绕它涉及了哪些内容,梳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篇2

【关键词】微课视域 初中英语 教学策略

“微课”就是按照新课标和新的教学实践要求将教师在课堂内绕某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这些视频展开教学活动。微课的组成与传统课堂的组成大体一致,都包含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反思、练习及教师评定和学生反馈等辅的内容,但不同的是,课堂教学短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微课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一、微课

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微课相比于传统课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教学时间短,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因此微课的时间大多为5~8分钟,相较于传统课堂将近一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可以将微课看作是教学片断。其二,教学内容精炼简短,传统的课堂教学较为宽泛,微课的教学主题突出,只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或是针对此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与传统课堂的繁杂内容相比,微课更加简短且精炼,也被称作“微课堂”。其三,资源使用便捷,具有情景性,微课将真实具体的典型案例包含其中,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隐性的知识,教师在微课资源的影响下也会对教学方法等作出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根本基础。其四,较强的针对性和及时的反馈,相比于平常的课堂,微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即时性,经过总结和改进,在进行正式教学时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压力,教师作出的评价也会更加客观准确。

二、微课视域下的的英语教学

1.讲授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微课中最根本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讲授法就是教师将知识的教授过程融入到教学微视频中,比如语句的语法、词组等,以口头讲述为主要模式,视频作为教学载体,微课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类型便是讲授法。

课前演习:进行课前演习的目的是给予学生一个过渡期,作为精神散漫和精神集中之间的过渡和连接,便于学生在进入正式学习的过程中快速集中精力,同时也缓解学生在正式听讲前的紧张不安情绪。例如在进行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教学时,先为学生在视频中列举几个例子,let-let-let,hurt-hurt-hurt,beat-beat-beaten,come-came-come,find-found-found,drink-drank-drunk,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动词在进行原形、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之间转换的规律,并鼓励学生依据此规律对单词表中的单词进行归类总结并进行记忆。这个演习的环节是学生和教学小视频间的互动,教师不需要亲身指导,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感受,使其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难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的回放让学生加深记忆,将知识牢固掌握。

正式教学:正式教学的开展是建立在课前演习基础上的,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视频的重中之重,其中包含了重点的讲解部分和对于知识的运用,将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充分突显出来。例如在进行系动词am,is,are的区别和用法时,可以先教授给学生系动词的使用口诀“我用am,你用are,is连着她他它,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都用are,变否定很容易,be后not别忘记,变疑问往前提,问号千万别丢弃,否定疑问随你变,句首大写勿迟疑。”经过精炼的语言对系动词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大程度上节省了教学时间,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进一步的教学,系动词在一般过去时中的变化,am和is在一般过去时中变为was,are变为were。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并且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容量,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都用教学视频完成,将教师从教学中解放,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习的英语知识。

2.演示法: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演示法是微课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该方法能够将微课的教学有效性和其特征特点凸显出来,教师在使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将实例以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可以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知识点和知识片段,并分别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演示英语对话,对学生学习的语法进行巩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一问一答的模式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片段式知识点:可以将语法知识分解为多个片段,每个微课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也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微课视频由于其自身特点限制,每个视频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在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这一特点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点式和片段式的知识点教学,例如,在讲解被动语态时,可以将被动语态的定义、句式组成方式、被动式的时态变化、特殊动词的变化形式五个片段部分。充分利用“微课”化整为零的特性特点将学生的知识负荷降低,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互动式教学:教师应当秉承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主体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将学生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互动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立体的多方互动模式。教师可以将某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利用微课视频以人物对话的情景模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判断和讨论,并指出改正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判定,之后再利用视频向学生公布正确的对话片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强化,掌握其中的难点。例如,在进行名词复数形式的特殊变化知识之后,可以播放卡通版的动物对话,对话中心为“How many feet do you have?”其中foot的复数形式为特殊变化,在视频对话中穿插foots、foot等错误的变化,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再给出正确的复数形式。新颖的动画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增加了动态课堂的趣味性,并且通过视频的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深度。再譬如,教师将学习的经典语句设计制作成一个2分钟的场景对话视频,之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作为知识的应用实例,组织学生分组在课堂上进行对话场景的表演,学生以视频范例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自行添加原创的内容进行表演。这样的形式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的重点内容再一次进行回顾,视频形式的知识运用也能够加深记忆。

3.探究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微课教学中的另一重要组成就是探究法,探究法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会使用到探究法,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以团队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问题的研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思维空间。

团队合作:微课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视频的指引下进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将所学知识牢固地掌握。由于初中生并不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构建能力,因此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团队模式进行知识探究。譬如在总结动词原形和其过去式、过去分词的转换类型和规律时,单词表的单词数量过于庞大,并且学生凭个人理解所进行的归纳并不准确,这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个人负责一种转换类型的归纳总结,之后在小组团队内互相交换和审查随后进行补充,最后将总结的知识点进行分享和讨论。

探索研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载微课教学视频,反复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将教学中出现的典型语句进行记录,或是将自己发现的较好的教学视频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形成衍生课堂,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不强,且其内心仍然存在玩乐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视频进行筛选和把关,避免由于视频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三、结语

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要将讲授、演示和探究这几个环节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英语知识点掌握牢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进行自主拓展,充分发挥作为课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潘情情.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2]王丽梅.试析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J].英语教师,2015(14).

[3]赵喜雷.浅析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有效选择[J].英语教师,2015(14).

[4]张小琴.“互动―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5(14).

[5]赵欣娥.谈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J].学周刊,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