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23:1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家庭教育智慧案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如雪,初三四班的一名学生。
她的家庭优越,父母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父亲在乡政府工作,母亲在本乡一所小学任教,家里日常生活除了有父母照料外,还有爷爷奶奶的照看。孩子对家庭生活的描述,充满温馨与安宁。父亲更是孩子心中的偶像,面对困难时,她都以父亲当年求学和工作的经历激励自己。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如雪变了。眼神中藏着哀伤,心事重重。尽管她闲暇时仍和同学嬉闹,甚至表现得比往常还要快乐。
不经意地找如雪的好友聊天,但是她似乎和自己的闺蜜也没透露;我试图在日常的接触中努力不露痕迹地从如雪的身上了解情况,也没有突破口。
这是一个她拼命要守住的秘密,一个她已经承受不起的秘密,连最信任的老师、多年的朋友都不能说的秘密。
直觉告诉我,不是早恋,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很严重,心理受伤的程度超出了她自我修复的能力。
打电话给如雪的父亲,虽然没有明确告诉我为什么,我多少已经了解到问题的端倪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出现了问题。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社会地位的父母,更不愿意把家庭的事情透露给外人。但这已经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就必须合作面对问题了。我要揭开问题,哪怕因此带来痛楚。
我必须在她妈妈那里打开缺口。我没有打电话,只是把自己拍的一张如雪独自坐在校园的角落里,目光暗淡的照片,发给了她妈妈。过了大半天,终于听到了电话那端,母亲的抽泣。
我说:“我以自己的职业良心和人格担保,不会透露你们家庭的情况的。”她犹豫着,但还是说出了已离婚,目前跟孩子保守着秘密,希望等孩子中考结束后再跟孩子说清楚的事实。
这是个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故事。
我们共同分析,从目前孩子的状况看,显然她已经知道了父母的事情,而且错过了解释的机会,甚至传递给孩子的是更复杂和更可怕的信息。
要放寒假了,我担心的一段时间,怎么才能帮助如雪走出泥泞?
二
我约了孩子的父亲做一次长谈。
他回避着我的目光,显得有些不安。
我故意用轻松的口吻说,此时,我不是老师,是医生,医生只会了解病因和探讨治疗的方法,不会指责为什么会生病,请相信我的专业素养。他叹了口气,说:“真的不知道现在该怎么跟孩子解释。”如雪已经不跟他说话了,似乎很仇视父亲。
我平静地看着他,说:“相信自己吧,你能处理好的,只是要接受我的建议,应该可以利用这个寒假帮孩子走出阴霾。”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光亮,就是说他选择相信我了。
我送给他三个词:坦诚、回忆、呼唤。
坦诚,还原最真实的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处理问题的过程,让孩子至少还相信,爸爸不是胡闹,是真诚地对待感情;
回忆,回忆父女从小到大的快乐时光,打动孩子,让她相信,即使父母之间不再有爱,但是对孩子的爱没有改变;
呼唤,告诉孩子,爸爸不能没有女儿的信赖,女儿敌视他的时候,他痛不欲生,希望孩子给爸爸一个机会,学会爱,和孩子一起成长。
接着,我打电话给妈妈,跟她讲述了寒假里爸爸的计划。希望妈妈能配合爸爸,共同把快乐还给孩子。妈妈沉吟一下,答应了。我说:“在需要的时候,妈妈要和孩子面对面谈话,话题一:即使不爱了,我们依然有过美好的岁月,人生最好的日子是一起走过的,不是敌人,还有可以珍惜的东西;话题二:失败的婚姻中没有赢家,妈妈也不是失败者,只是学会了珍惜自己和别人,依然可以有美丽人生;话题三:我们还是朋友,对孩子的爱没有改变。孩子是老天给的最好的礼物,是爱的纪念。”
三
爸爸打电话了,开始,他主动与女儿交谈失败,于是改变策略,用文字。真情的呼唤改变了父女的关系,女儿原谅了父亲。妈妈与女儿的沟通也获得了成功,有一次妈妈特意约了爸爸,三个人一起出去吃饭,看到父母沟通得很自然,孩子似乎终于释然。
如雪发了一条信息给我,老师,我想你了,有好多话要跟你说。
我告诉父母,你们成功了,而且做的比我期待的还要好。
如雪把周记本交给我的时候,一脸的郑重。她说:“老师,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一个怎样惊涛骇浪的假期啊,那时候我好想有你的陪伴。”
我回复道:“感谢老天,给了我一个坚强的姑娘,看到你的成长,真好。谢谢你,孩子,谢谢你的宽容,你教会了大人们,学会珍惜。”
我的如雪,终于走出了阴霾,找回了自己的春天,那么美的春天。
后记
这是个知识分子离婚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案例,以往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因此,研究这样的案例,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在这个案例中,我采取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点:
1.与父母建立信任,这是成功进行指导的前提。怎么打开局面,了解真实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尤为重要。有了信任的基础,后续的努力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取得互信的要素,就是老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智慧和师德。
2.充分利用父母的长处和特点,指导他们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效果良好。
在本案例中,父亲是文笔出色的人,母亲沟通的能力较强,所以,我就让他们采取相应的方法,打动孩子,最终使孩子相信自己还能拥有完整的爱,打消之前的恐惧、抵触,调整好状态,勇敢面对。
3.充分合作,做好预案,逐步实施,并在过程中与家长沟通,及时取得最新信息,使我们的指导有的放矢。在本案例中,每一环节的设计,都是和父母共同拟定的,而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沟通,掌控局面,就会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对于老师和家长是那么重要。所以,学好教育心理学,是必要的,本案例中,每个环节,无论是和家长的沟通,还是指导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几乎都是先揣摩心理,再采取相应的手段,所以,才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效果。
一、开发校本德育工程,
促成家校教育共识
我校育人理念的核心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成功享受成长”,让家长与学校形成统一的教育文化认同,让每一位家长都能真正参与到学校的育人过程当中。因此,我们开发了系列校本德育工程,如“九心树大成”(见表1)。“四个学会”校本德育课程,围绕“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主题,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为目标,整体规划,依照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理特点设计序列化、主题化德育课程内容(见表2)。
二、推进亲子系列工程,
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校共同体建设的保障。我们做过一项统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尽管有80%以上的家长表达了对孩子的充分关注,但家长在意的是他的学习而非成长需求。因此,我们推出亲子系列工程:“读过四季”的亲子读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合作填写推荐书目,在阅读中分享知识,在共读中享受亲情;组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由家委会的家长出面组织,在体验和互动中享受亲情;成立亲子农业合作社,让家长带领孩子在播种的过程中亲近自然,交融亲情。学校还以“愿望”为导引,开展“我有一个梦想”主题德育活动;“小手拍大手”中考百日助力活动。我们以“愿望”为主线,激发学生内在成长动力,邀请家长全程参与,鼓励孩子“编织梦想”,共同培育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教育力量,深度挖掘、循序引导,使每一个孩子在家校的精心呵护中,感受成功、享受成长。
三、树立标杆形象工程,
建立智慧家教资源平台
家校共同体建设不同的平台和载体,最终是为了促成家庭教育的行为自觉。基于此,我们充分尊重家长的家教智慧,定期组织家长经验交流和分享,把好的家教经验及时收集起来,通过网站、论坛宣传推广出去,以点促面,形成标杆效应。每学年,学校都会举行智慧家长海选活动,通过家长自荐,学生推荐,老师力荐,层层选拔,最后在全校范围内展示候选人的智慧家教案例,由全校学生投票选出本年度九大智慧家长。在评选中,我们还征集家教金点子案例,同时针对家长提出的比较集中的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智慧家教主题论坛,为家长提供家教经验交流的平台。论坛全程由家长主持、发言,同时邀请校外德育专家参加点评,让家长通过组织、策划、辩论、互动,真正体会到家庭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亲身感受到家长的教育责任和主体地位。2010年,学校举行了首届“家长节”活动,以“共担共育共和共享”为主题,开展了“感谢有您”学生感恩书信征文、“我爱我家”幸福家庭摄影作品展、“走进课堂家长助教”校园开放日等系列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与课堂,体验成长。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家校互动,近七百名家长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家长志愿服务,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主动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形成了同心共育的教育格局。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和纽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被看作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因为社会教育虽然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和范围,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延伸、扩展。家庭是社会中各个机关组织赖以存在的细胞,家庭教育则成为社会教育的根本和基础。同样地,学校教育若想实现其教育目标,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苏同时也强调,“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每日、每时都在和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相接触;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里集体主义的道德文明在许多方面,就是开在家庭里的许多花朵的果实。”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培养孩子的义务感包括两方面:1.从小培养他们做父母的义务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从现实教育案例中得出的结论。在他研究的200多个年轻家庭离婚的案例中,有189个离婚案件是由于之前从未受到过义务感的教育,对家庭没有责任感的意识,所以才草率地离婚。所以他强烈地呼吁:“亲爱的父亲们和母亲们,要从道德上培养自己的孩子做好父亲和母亲的准备。”[2]2.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义务感。苏认为,“劳动是最伟大的美,同时也是最艰巨的事业。认识这个真理,是教育的奥秘之一。”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即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二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劳动,经过锻炼形成习惯。
(二)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对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按照由低至高、由浅入深的顺序主要从五个方面培养。1.爱自己。苏认为爱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这是最基本和最首要的任务,也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2.爱父母。使孩子明白父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都是为了自己,自己同样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给了你生命并为你的幸福而操持。要爱惜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安宁。不要给他们带来痛苦,不要使父母伤心和感到忧愁。”3.爱家庭。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父母和家庭,培养孩子形成家庭荣誉感。4.爱他人。“要珍惜孩子们的爱人之心,要不断巩固他对人的信心。”使孩子懂得,“一个人只有在他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5.爱祖国。苏认为爱祖国是人最崇高的爱的表现,教育孩子从小就关心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像珍惜自己的声音、自己家庭的荣誉,珍惜这一种神圣职责。”
(三)教会孩子思考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一个爱读书的人,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作为一名教师,读书对于我们的成长的意义显而易见。“读一书,增一智”。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在思索中成长的过程。王晓春老师写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全书包括在线征集的100个教育案例,以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读来让我受益匪浅。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就“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的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热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这100个案例,涉及小学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大家普遍遭遇到的最为普通的问题:如上课说闲话、自私自利、不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对其中的每一个问题,王老师都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地给予耐心的解答,这个解答,不仅仅是帮你支招,更重要的是,王老师会用简洁明白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比喻,犀利深刻的思维,剖析老师思考问题的路径方法,从而让老师不但获得解决问题的启发,更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个反思。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有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一切就ok了。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关 键 词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茶座;班级家庭教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25-03
经典绘本《石头汤》讲述了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来到一个村庄,这里的村民经历过许多苦难,彼此缺乏信任,不愿接纳任何人。但是,在福禄寿的导引下,村民纷纷拿出饺子、绿豆、百合、胡萝卜……煮出了一锅美味的石头汤。他们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付出了许多,但收获更多。故事告诉我们,分享会带来快乐与成长。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学校要发挥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唯有不断创新家校合作方式,引领家长与社会各界在分享与合作中收获成长,才能真正缔结“爱的同盟”,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于是,我们尝试主动邀约若干家长“闲聊”,在分享与探讨中生长教育智慧,共煮一锅家校共育的“石头汤”——“班主任茶座”就这样诞生了。
一、发挥破壁功能,展开平等对话
“好的教育实践从来就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永远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共同分享、相互激励,并最终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之中彼此成全的活动。”[1]从基本形式上讲,“班主任茶座”是基于闲暇的、以聊天为基本形式的,以对理想的家庭教育的欲求为核心的,以培养儿童健全人格为宗旨的小组活动。它颠覆了班主任与家长的传统沟通方式,变教师中心为孩子中心,力求构建平等对话的新型沟通方式。
传统的家长会一般由学校或班主任决定时间、地点和内容,要求家长参加,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时间,家长也很难有机会就孩子的情况单独与班主任进行深入交流。而“班主任茶座”则改强制要求为家长自主选择。
每期“茶座”限定15人,时间为1小时。班级家长委员会提前一周接受家长报名,确定参加本期“班主任茶座”的名单。地点则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或在学校圆桌会议室,或在某学生家里,或在茶室,力求氛围更好,交流更轻松。每期“茶座”聚焦一个话题,或由班主任主讲,或邀请一名嘉宾主讲并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展开自由对话和好书分享。
为提高“茶座”质量和效果,一方面,我们邀请相关专家作客“茶座”,为家长指点迷津。同时,也挖掘家长群体中的教育高手,邀请他们作客“茶座”,如亲子阅读问题,“茶座”请拥有成功经验的家长现身说法,使对话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优秀学生本身也是最好的案例,“茶座”开设了“满天星”讲坛,邀请个性鲜明的学生作客“茶座”,与家长展开对话,带给家长全新的体验和感悟。第一位开讲者六(1)班班长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让家长见识了优秀学生的口才。班主任就此引导家长鼓励孩子阅读、分享、展示,积极培养孩子卓越的语言表达才能。
这样的沟通方式灵活、轻松,有针对性,获得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以积极心态自主报名参加“茶座”,带着问题而来,主动与老师及其他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携子一起参加,孩子也同样享有平等的发言权。班主任则做好组织协调、牵线搭桥工作,让班级中的家庭教育高手充分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下,家长往往非常理智,一些亲子沟通问题现场就能得以解决。正如一位家长所言:“我喜欢到班主任茶座和大家聊孩子,这完全是我自己的事,轻松、自由,畅所欲言。一年来,我在改变,孩子也在改变。真心感谢班主任茶座。”
综上所述,班主任茶座体现出鲜明的“破壁”功能:用平等对话打破家长各自为营的局面,打通家庭之间的文化界限,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与经验,努力使班级成为优质家庭教育资源的集大成者。
二、坚持需求导向,解决实际问题
选择适宜的主题是保障“班主任茶座”良好效果的关键。“班主任茶座”力求话题朴素而实在,满足家长的需求。主题主要来源于家长建议,由家长委员会负责搜集后建成话题库,然后,班主任和家长委员会共同整理、提炼,形成话题系列,并预留空间以备补充。
以下是一(4)班第一学期“班主任茶座”安排表,从内容上看,主要引导家长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一年级新生家长来说是最需要的指导内容。
家庭教育的进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主张“班主任茶座”主题呈现阶梯式递进。如“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一话题安排三期,分别在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开展。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家长往往比较焦虑。“班主任茶座”旨在引领家长确立儿童视角,培养倾听孩子的意识,从而宽容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尽快融入小学生活。四年级孩子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班主任茶座”的目的是指导家长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理解这一年龄段孩子的需要,努力做孩子的朋友,共建和谐的家庭生活。六年级孩子开始进入叛逆期,通过“茶座”指导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努力做孩子的知己和助理,倾听、理解而非教育,帮助孩子释放情绪,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如此,用“量身定做”的主题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需求。
“班主任茶座”一般一个月一次,一个学期开展四、五次活动。学期初,班主任根据家长意见安排好每一期的主题,以便家长可以根据兴趣、需要以及时间自主选择参与。同时,根据需要临时增加或调整主题。比如,在实际家庭生活中,总有个别孩子很“特别”。为此,我们开设了“班主任特需茶座”,家长可以主动与班主任预约,然后由班主任约请相关人员一起探寻智慧策略,以求家庭教育的个性化和理想化。对于家长在“班主任茶座”中提出的典型案例,我们会进行跟踪探讨,集体梳理,观察孩子的动态变化,分析孩子的进步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切实帮助家长找到巧妙、有效的方法,促进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搭建分享平台,实现共同成长
“教育在闲暇中,教育的基础性条件是闲暇,甚至可以说教育即闲暇,年长者与年轻人在一起的自由交流,就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2]“班主任茶座”实际上也是一种分享平台,引领家长在闲暇之余聊聊孩子的事,促成家庭之间彼此开放,激发每一个人对理想的家庭教育的向往,以积极的心态和孩子共同成长。“茶座”本身是现场分享,班主任与家长、嘉宾、孩子分享彼此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成长体验。而场外分享也毫不逊色。打开班级博客,家长们能浏览家长委员会制作的“班主任茶座”简报,从中分享参与者的“品茶”心得,欣赏现场的精彩照片。同时,家长可以在博客留言质疑或提问,或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由此,拓展“班主任茶座”对话时空,不断生成新的教育智慧和新的话题。
除了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班主任茶座”更上位的追求是激发家长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不断更新生活理念,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活教材”,实现亲子共同成长。家长不可能参加每一期“班主任茶座”,也不可能时时聆听专家讲座,而好书则能随时满足家长的学习愿望。为保障读书质量,班主任与家长经常沟通,确定和更新书目。在每期“茶座”的好书分享环节,人人可以是分享者,就一本书发表一分钟演讲;之后,大家还可以在班级博客和微信群跟帖分享。
在第四期班主任茶座“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一)”之后,有家长在班级博客写道:
家长1:我们收获颇丰,比如:小孩遇到困难会对家长哭鼻子,现在我懂了,哭泣其实是一种求助,是对父母的信任。这时,应鼓励孩子而不是责备。
家长2:以前,我从来不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每次带回家的课堂小练习只要是做错题,我都会对着她一阵大吼。听了顾老师的讲述,我明白了应该给孩子解释的权利。
家长3:换一个视角,体会孩子的不易。换一种身份,试着和孩子做朋友。换一种心态,相信孩子会做到更好。少说多听,孩子会对你敞开心扉……
“班主任茶座”为家长搭建了分享平台,家长与教师及时交换有关孩子的资讯,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有越来越全面的认识。家长与家长之间畅所欲言,将孩子放在群体中观察,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势和长处,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家庭教育策略,改进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在这个平台上,班主任也获益匪浅。许多班主任在组织、参与“班主任茶座”过程中产生了研究兴趣,他们从中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实践经验,搜集鲜活、个性化的案例,就此展开实践研究,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班主任茶座”以儿童发展为理想,以话题为纽带,以分享合作为宗旨,建构起具有共同教育愿景的班级家庭教育共同体,引领师生家长走进新的生活世界。理想的教育永远指引着朝圣者不断探索、前行。家校共育的研究永无止境。我们呼吁,班主任都来开设“茶座”,煮好家校共育的“石头汤”,为儿童的成长汇聚力量,创造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2]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尝试:亲子屋内阅读游戏初试水
“父教”引导主要依托学校“姚琛名优班主任工作室”(此为苏州市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开展,目的是让严厉的父亲变得和蔼可亲,让忙碌的父亲回归家庭教育,让每个父亲都能够自信地喊出“我是好爸爸”,让每个孩子都能自豪地喊出“我有好爸爸”,最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亲子屋是“父教”迈出的第一步。亲子屋设立亲子角:舒适的沙发、生动的亲子绘本、精彩的书籍,让父子可以享受温馨的亲子时光;亲子屋提供专业的亲子咨询,可以为家庭提供持续的亲子咨询,帮助家庭修复亲子关系;亲子屋每学期邀请爸爸们来校,参加亲子心理体验游戏。在亲子屋的活动反馈表上,孩子们这样写道:“今天活动中,我拉着爸爸的胳膊保持平衡,双手感受到爸爸的肌肉绷得紧紧的。他坚持到读秒结束,头上都冒出了汗。爸爸真有毅力!――小江。”“为了我们组能进入最后一轮,爸爸自愿退出。我觉得爸爸有着大山一样的胸襟。爸爸你真棒!――小张。”目前,亲子屋的亲子游戏已经多次走进园区湖东和湖西社区,爸爸和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亲子快乐。
爸爸们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工作忙,怎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011年,学校专门建立了班级爸爸QQ群,利用网络,引导爸爸们开展交流活动,一起分享教育智慧,一起解答教育困惑。一开始,爸爸们总不愿多说,不敢多说,但在几位老师的不断引导下,交流活动一次比一次顺畅,一次比一次深入,“爸爸智慧云”逐渐形成。“爸爸智慧云”,顾名思义,是将爸爸们的智慧汇集成一朵朵智慧云,让群里的每一位爸爸都能洗礼润泽。怀着这样的美好期许,学校和爸爸们约定每两周举行一次网上沙龙活动,一个小时的时间,爸爸们可以围绕一个话题畅所欲言,或提忧,或解惑,分享碰撞之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现在,成员已经遍布各年级,乃至慕名加入的其他学校的爸爸,从20余位爸爸壮大到200余位爸爸。爸爸们有了问题便在群里留言,爸爸智慧云成为了供爸爸们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平台。同时,优秀骨干班主任团队还会集中针对问题逐一点评和解答。爸爸们纷纷表示:“有了爸爸群,我们爸爸有了‘娘家’,组团一起教育孩子,心里有底啦!”这样的交流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重要性,智慧分享获得了“N+1”的效应。
拓展:“爸爸书房”体验群体阅读的力量
早在2010年,新城花园小学就开始给爸爸妈妈们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去年,针对“父教”,学校专门开设了“爸爸课堂”。“爸爸课堂”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老师们在台上用数据说明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的问题,并联系大型亲子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案例,使爸爸们对自己这份父亲的“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爸爸课堂”的学员不仅局限在新城花园小学的爸爸中,还走进社区,让更多的爸爸感受“父教”的力量。
随着网络的普及,阅读进入了碎片化时代。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拿着手机的“低头族”,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父母改变,孩子也会改变,只有父母自己修炼好“内功”,提高自身修养,热爱读书,拥有强大的“能量场”,孩子才会在父母的影响下向好的方向发展。鉴于这样的考虑,新城花园小学又开设了“爸爸书房”。“爸爸书房”旨在通过集体阅读、交流、碰撞、分享,提升爸爸们的教育能力。2015年4月的首期招募,只有两名爸爸报名,倒是有不少妈妈很感兴趣。学校负责的老师只好采取“迂回战术”,邀请妈妈们旁听“爸爸书房”的活动,妈妈们参加后大声叫好,回家纷纷做爸爸们的工作。随后,报名加入“爸爸书房”的爸爸人数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名爸爸参加了“爸爸书房”活动。
四年级学生家长“方爸”有个让他头痛的儿子――用拖拉、懈怠来抗拒学习、抗拒父母的教育。加入“爸爸书房”前,“方爸”做的最多的就是和孩子谈心。他擅长演讲,每次谈心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到动情处,父子两人都泪眼盈盈;说到激昂处,儿子一个劲儿地表态下决心。可是让“方爸”困惑的是,这样谈心换来儿子的好状态总是持续不了几天。参加“爸爸书房”的阅读让“方爸”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演讲式的“说道理”,而要懂孩子。于是,“方爸”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写教育日志。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交流的事件,记录下父子交谈的每一句话。每晚儿子入睡后,“方爸”便对照日志的内容反思自己、审视自己。一年多来,十几万字的教育日志写满了厚厚一本。“在‘爸爸书房’,爸爸们进行群体阅读,相比个体阅读更有启发性。阅读思考也让我学会了从儿子的需求出发考虑教育问题,良好的亲子关系真是解开一切难题的钥匙啊!”“方爸”说。
收获:上百位爸爸从中受益
从亲子屋到“爸爸智慧云”再到“爸爸书房”,教育能力得到提升的爸爸超过百位,他们相互交流,助推进步,形成了“爸爸帮”,而这一切最终受益的还是成长中的孩子。
“亮爸”因为工作性质,经常出差,而且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才能保证和孩子的亲子时间呢?经过“爸爸帮”的点拨,他开始利用网络与孩子交流。现在无论他在哪个城市,都会在晚上八点通过电脑视频与儿子“见面”。俩人的交流,或者读一段书,或者聊聊一天的事情,或者说说当天的新闻。幼儿园时,孩子都由妈妈负责。小学以后,“亮爸”和孩子接触多了,他明显感到孩子的变化,比以前大胆了,性格开朗了,和同学交往的能力强了,还担任了学习委员,能够承担班级工作了。
“严爸”是个工作狂,他负责赚钱养家,妻子则当起全职妈妈。“其实我也很关心孩子,但是实在没精力,晚上回到家孩子基本都睡觉了。所以才会像领导一样提出指导性的要求,具体的操作让老婆去实行。”他诉说起自己的苦恼。而参与学校的线上活动,他明白了,父亲养家,这是爱心和责任感的体现,但是父亲在职场上忙碌并不代表母亲在家不忙碌。研究表明,全职妈妈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爸爸。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孩子,因为对于家庭来说,首要关系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严爸”改变了,尊重妻子、陪伴孩子,用行动践行着好爸爸的诺言。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让学校“父教”活动影响更多的人,学校团队通过网络搜集、工作室自制、家长配合等方式制作了一批家庭教育微视频,短短几分钟,给爸爸妈妈们送去切实的引导,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这样的微视频,给爸爸们带来了更多实质性的改变。
正如苏州大学黄辛隐教授所说,“父爱在场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父爱如何在场”。新城花园小学的“爸爸帮”从爸爸开始,让家庭教育带着一种特别的温度,孩子生活的每一天都是非常幸福的。带着这样的目标与期盼,学校将不懈努力,继续前行!听,爸爸给孩子的歌谣又轻轻地唱了起来――
本人于1994年毕业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96年8月分配到东莱中学,98年调到庆东小学,99年到东莱小学,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经张家港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99年1月,参加苏州市办公自动化考核,成绩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合格证书,2000年11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2002年5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江苏省扬州大学科学与计算机系,现本科在读。2002年10月参加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共通过三篇版权所有论文鉴定,其中二篇达到良好。现任三到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版权所有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2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 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1 2 3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1 2 3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当我刚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时候,我特别高兴,因为我拥有了好多人都梦寐以求并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时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当朋友,亲戚们说,老师都懂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在暗暗自喜。当我参加了濮阳县第二期家庭讲师后,我哭了,哭我的无知,哭我的自大,哭我的可怜。原来在教育面前,我并不富有,只是一个临街乞讨的乞丐。我懂得教育我的学生,我却不懂得教育我的孩子,因为在生活中,人有很多角色,我却只记住了教师这个角色,忘记了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孩子回到家,他本想享受一下母亲的呵护和关心,却只是受到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试想你是那个孩子,你能不崩溃,能不叛逆吗?可见,孩子叛逆,是家长逼出来的。作为老师的我,为了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更需要学习家庭教育。下面我就谈谈这几天学习家庭教育的心得。
我们知道,任何职业都有上岗证,但“家长”的“职业”没有。而且一旦上岗,永远不会因为不合格而下岗,辞不了职,也退不了休。任何产品都有说明书有,但孩子没有。一对没有上岗证的父母,教育着没有任何说明书的孩子,这就是目前亲子教育的现实。这也许正是我们付出一些惨重代价的原因吧?简单的把孩子养大,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复杂的把孩子养大,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还必须成功。这要求家长既要有责任心,还要懂教育。
首先,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跟上教育发展的形势。我们来看看教育的现状,现在的孩子是很难教育的,整个世界都在提倡提前消费,刺激消费,确实跟之前的计划消费相比,大大的提高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民都消费疯了,整个社会都很浮躁,都在攀比。这只能说中国的教育发展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对此,中国的教育体制必须改。虽说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高唱素质教育的口号,应试教育却做得扎扎实实。所以这个艰巨任务就落在了我们这辈家长及教师身上。
再看,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我们来看看孩子们的现状,信息时代动摇了父母的权威地位。独生子女时代给教育带来挑战;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匮乏;社会多元,随时面对选择;性发育提前,性教育滞后;应试教育带来巨大压力。所以我们总说孩子叛逆,其实是家长没有跟孩子一同成长导致的。因此需要家长写孩子成长日记,不断反思,多与孩子沟通,这样才不至于落后。
面对世界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规律,这就需要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理念时,遵循以下几点:
1. 爱
李琳曦教授曾说过,人是不会被改变的,除非感受到爱与关怀。可见,爱是家庭教育的开始。那么什么是爱,家长又该如何去爱?
爱是一门学问,爱是一门艺术,爱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一种能力。先获得这种能力,然后再把这种能力转化为智慧,因为爱是需要智慧的。这种转化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尝试,总结经验,内化为家庭教育的智慧。
爱是平等的爱,不是居高临下的爱。只有平等,孩子跟父母才能畅所欲言,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成为孩子的朋友。居高临下的爱,只能适得其反。
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无条件的,凡是有条件的爱都是“假爱”。这里说的“假爱”,不是说父母装出来的爱,而是家长不知道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爱。所以要做到真爱,除了要付出真心的爱,还要懂得表达爱的正确方法。例如:大部分家长都会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多家长一到期末考试就会说,如果这次考多少分,就会得到什么奖励之类的话。关心孩子学习是爱孩子的表现,但是这种做法是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觉得是在为父母考试。孩子并没有感受到这种爱,反而让孩子认为父母只爱他们自己。
爱是由被爱方决定的,就是当你爱别人时,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爱,同时也能获得别人对你的爱,总之只有被爱方接受爱感受爱并付出爱,才是一份完整的爱。因此你当付出了爱,对方没有感受到时,你就应该反思,你付出爱的方式对不对。
爱不是溺爱。溺是淹没的意思。试想你的爱就像水,你把孩子淹没在水里,这时孩子就会在水里挣扎,但是你还是不停地把孩子往水里按压。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孩子被淹死在水里;另一种结果是孩子挣扎出水面后,一定会报复那个把他按在水里的人。看看今天的富二代们,他们是溺爱最典型的牺牲品。
2.尊重
尊重孩子的人格,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积极心态。孩子只有受到父母尊重,才会尊重父母,相信父母,与父母亲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你的家庭教育才能实施。
例如:一次婚宴上,有两个母亲都带着10岁左右的女儿。当婚礼还在进行,婚宴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两个女孩几乎同时伸手去拈桌上的菜吃。母亲甲:悄悄地拉了拉女儿的后衣襟。母亲乙:用筷子敲女儿伸出的手。同样问题,不同动作,不同结果。母亲甲,尊重孩子,朋友般的提醒。母亲乙,家长式教训,伤孩子自尊。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家庭教育就在我们的动作中。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一流孩子用眼神教,二流孩子用语言教,三流孩子用棍棒教。所以在在家庭教育中,多与孩子用眼神交流,鼓励的眼神,欣赏的眼神,信任的眼神等等;少用言语进行唠叨型教育,孩子们的要求不高,只希望家长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静静的倾听,然后给他们一个安慰的拥抱;杜绝用棍棒教育。如果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你打骂了孩子,那么你的家庭教育就已经失败了。
3.接纳
孩子需要理解,需要无条件的接纳。理解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我们不仅要接纳孩子的优点,还要接纳孩子的缺点。著名诗人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学习好的孩子需要爱,学习不好有问题的孩子更需要爱,更加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包容。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例如:家长宋说,我和三个好朋友经常带孩子一块玩,我儿子好多时候不如其他孩子表现好,比如背古诗、识字,人家都会他不会,每次我都气得打孩子,打完后孩子哭,我也心痛得抱着孩子一起哭。我的儿子是不是有毛病?我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来访者的儿子3岁半,另三个孩子一男两女,最小四岁,最大四岁半。)在这案例中,家长宋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盲目攀比,过高期望,虚荣心强,方法粗暴。首先应该接纳孩子的不足,孩子身上出了问题,然后再从家长身上找原因。先改变家长,再改变孩子。因为李琳曦教授曾说过,接纳是改变的开始,谁痛苦谁先改变。
4.信任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信任孩子,还要取得孩子的信任。这样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孩子与家长平等沟通,达到和谐的亲子关系。
例如:因星期日下午儿子不上学,便和同学一块儿进午餐,三点左右才回家。到四点多钟,老公说:“儿子没有休息,在玩电脑。”我说:“不会吧,一般情况下星期六晚上玩过了,星期日下午就不玩了,洗洗澡就休息。”老公说:“我怎么听到电脑的声音?我要跟他谈谈。”这时我心中也不愉快。一会儿,老公忍不住了,就敲了敲书房的门,婉转地说:“儿子,你不洗澡吗?”儿子说:“不洗。”大约过了三十分钟,我又说:“你不休息吗。”儿子这时生气地说:“正在休息,在我房里,楼上的响声让我无法休息,我只好到书房休息了。”我感到儿子向我发脾气,我也很生气。五点四十,他起床吃晚饭。我说:“楼上的响声让你无法休息,是吗?你爸问你是否洗澡,我让你休息,影响了休息,很发急,是吧!”儿子说:“虚伪、虚伪、你们真虚伪!你们还不是认为我在房间玩电脑,旁敲侧击,你们直说不行了吗?”我不好意思地辩解:“我主要是认为你平时学习紧张,睡眠不足,心疼你,想让你多休息。”在这个案例中,父母虽然没有直接说儿子在玩电脑,但实际上是怀疑儿子玩电脑,让儿子有了被误解的感觉,所以,儿子很有情绪。我们这种做法是对孩子不信任的表现,是很容易刺伤孩子自尊心的,因此,误判不如不判。
5.赞赏
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放大这些优点。父母应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成就感。
例如:小学三年级小宋在写英语作业。我上前一看,小宋掩盖住不让我看。我说:“我不会英语,我想让你当我的老师,教我学英语。”这时他才让我看。我翻开本子就找他写得漂亮的单词,夸他写得漂亮,并让他教我读单词。小宋既高兴又认真的教我读单词,俨然一个小老师的形象,甚是可爱。大夫在旁边一边忙自己的事,一边听我们的谈话。谁知,这时宋大夫说:“这孩子太费劲,如果不调皮捣蛋,写得还可以。”小宋听后向父亲努努嘴,并“哼”了一声,不高兴地合上了作业本,不再教我读单词了,良好的氛围被父亲的一句话破坏了。这个案例中的“我”是一个懂得赞赏孩子的人,“我”通过向孩子示弱,使孩子感到在“我”面前他是一个强者,找到了自信,同时也是对我信任,从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但是父亲的话,不仅摧毁了小宋在我心中的形象,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更有甚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同时,也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父母们要相信:没有笨孩子,只有潜能尚未开发出来的孩子,只要父母看重自己的孩子,懂得赞赏自己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
6.责任心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教育必须有责任心。没有管教的教育,没有约束的教育是伪教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绝不能姑息纵容不能顺其自然,放任自流,要严加管教。
7.时间
和谐的亲子关系,源于真诚平等的沟通,沟通需要充足的时间。时间不仅要充足,还要提高时间的质量,父母要充分运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以上几点是家庭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教育是一个生命换醒另一个生命,是启发孩子内在的动力,挖掘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自我成长。不是靠父母的推与拉来教育孩子的。正像一辆要前进的汽车,必须首先启动发动机,只靠外力推车,既费劲又没有效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沙龙;分享;体验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成长中的种种新情况新特点,时刻考验着家长们的教育智慧.各级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家长学校等形式来指导家庭教育,但是如何综合全区教育资源指导各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呢?我校通过 “幸福家庭教育沙龙”的方式,引导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之间、家长之间交流心得,分享指导经验与思考,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大家梳理出正确的指导理念,实现了家长、教师两收获双提升。
一、沙龙活动职能
幸福家庭教育沙龙以“成长孩子、幸福家庭、提升自己”为宗旨,通过讲述教育故事,活化家教理念,体验分享和课例研修等形式,一方面搭建全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交流平台,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细节,切实为各基层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的指导工作支招给力;一方面本着自由自愿的原则邀请有需求的家长参与沙龙活动,让家长们置身其中,省察反思,纠偏扶正。
二、沙龙活动构想
沙龙活动的总体构想是“一轴一线两翼”:以“孩子发展成长”和“家长角色分担”为组织活动主题的轴和线,以“教师研修”和“家长体验”为活动两翼。教师研修助力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家长体验扶正家长家庭教育理念。
在具体活动中,我们以基层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孩子发展成长各阶段敏感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综合全区教师资源为主要依托,借助省内外专家为外援依托。从小课例起步,通过“备案例、设情境,同体验、共分享、深剖析、广沟通”一系列活动,帮助解决指导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历练提升教师的业务指导能力。
我们把“目标定位”设定为“双发展”,一是强调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就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具备首席执行官那样的思想和行动,把研修由外在的“他为”施压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自为”动力。一是家长的发展成长。没有哪一个家长天生就是成功的父母。家长们都在摸索中教育着孩子,孩子每个发展阶段有什么规律、特点、需求,家长如何预见、引导、满足,这些都需要家长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我们把“活动的主体”设定为“两参与”,一个参与者是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包括沙龙骨干成员、各基层家长学校负责人、指导教师。二是自由参与的家长。这些参与的人员分别在沙龙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当导演、演员、观众、剧务,充分融合进沙龙活动的每个场景。
我们把“活动主模式”设定为“分享体验”就是在沙龙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重现家庭矛盾冲突及处置手段,透过观察者的观察、当事人的体验,在分享中碰撞激荡,引发思考,重新整建家庭教育理念。
三、沙龙运行流程
1、主题择取
(1)定期调研征集活动主题(2)选取当期主题,骨干成员认领主题组建活动小组并担任活动主持人
2、准备案例
(1)活动小组分析课例主题,整理案例,设构家庭问题情境(2)、邀请筛选人员参与分享体验
3、分享体验
(1)介绍课例主题(2)展演问题情境,重现矛盾冲突及常见处置手段
(3)引领参与教师家长观察体验,分享体验思考,交流指导经验
4、整合报告
活动小组根据大家的交流分享,整理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形成完整的课例报告、
5、延伸推进
(1)以此为蓝本在各基层家长学校开展相应的分享体验活动
(2)以论坛交流的形式把课例传递到各基层家长学校指导教师手里
“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你怎么如此不争气?”,“你有没有一点羞耻心?”,“你信不信我一脚把你踹出去!”一个满脸油黑的粗壮男子连声吼道,他脸上的青筋爆出,仿佛是要宣泄他的愤怒,而旁边则站着一个身材瘦削的小男孩,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有冷汗从额头上大颗小颗流下来,犹如一只失措的羔羊,满是恐惧与惊悚。这是王先生在学校撞见儿子小A没有交作业后发生的一幕。王先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只有初中文化,凭借着自己的辛苦打拼在这个城市扎稳了脚跟,并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但他心中却有一个难以解开的结,自己拥有巨额财富,但文化程度低,难免被人贴上“暴发户”的标签。王先生迫切希望自己唯一的儿子小A能学业有成,成为一个“文化人”,并为此倾注了相当的精力:从别墅搬到学校附近的普通住宅,周末花重金送小A去参加各类课外补习…….但事与愿违,小A的成绩一直差强人意,也缺乏同龄人应有的阳光与活泼。然而在小A眼中,学习像一座大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因为每一次学习上的差错被父亲发现,都会遭受一次训斥,这让小A如履薄冰,对父亲的恐惧远远大于学习本身的困难。更让小A绝望的是父亲不仅把电脑、手机统统没收,还干涉他的吃饭和睡觉作息,让他没有任何自由空间,对他极不信任,这让他所有努力的信心都被瓦解。父亲的种种举动让他不堪重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像王先生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太多家长迷失在爱的歧途中,缺乏智慧的爱已成孩子难以承受之重。让爱回家,回归智慧,已成为老师和家长认真审视的问题。如何让爱回归智慧?笔者认为“包容”、“理解”、“尊重”、“信任”是让爱回归智慧的几个核心要素。
二、智慧的爱需要包容:爱他,就给他一个台阶
正值年少的孩子,由于世界观和分辨能力不强,心智仍不太成熟,难免会有犯错的举动。对于孩子犯错后,如何对待和教育,却考验着家长们的智慧。案例中的王先生在得知小A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对小A大发雷霆,让原本充满距离的父子关系变得更加陌生,也让脆弱敏感的小A异常恐惧。我相信这一切不是王先生的初衷,他只是在爱子心切的强烈情感驱动下对儿子糟糕表现的一种宣泄,这个好强的人被小A的表现深深刺痛。古人云:“爱之深,责之切”,王先生对小A的爱是毫无置疑的,只是这种爱少了一丝包容。这种缺乏包容的爱,客观上促使小A将不能完成作业将与父亲的愤怒永远联系在一起,从此让小A对作业有了深深的恐惧与厌恶,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其实犯错的孩子,就像是站在了一座险峻山峰的半山腰。此时,下山比上山难,改正缺点比继续犯错难。站在山边的我们,该怎样办?我想一个智慧的家长或者老师唯一要做的就是:给他一个台阶,帮助他顺利下山。当得知孩子犯错时,适度的包容会缓解孩子的紧张和恐惧,有利于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将有助于帮助孩子认清问题所在,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他彻底得从错误中走出来!而类似王先生的一味苛责,只会让孩子怀揣着恐惧在半山腰徘徊,永远无法找到下山的路。智慧的爱是包容的,爱他,就给他一个台阶!
三、智慧的爱需要鼓励:爱他,就给他一份力量
孔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赞扬、鼓励却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父母对孩子抱着过高的期望,缺乏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很多父母在过高的期望值下,对孩子的进步和优点视而不见,常常借助“剑戟之言”刺激孩子,美其名曰“负刺激”。案例中的小A字写得很漂亮,我经常以此表扬他,并让他负责班级的黑板报书写,这种鼓励非常有效,小A的作业由以前的乱涂乱画,逐渐变得工整漂亮。但王先生并不以为然,言及小A的这一优点时,王先生叹气道:成绩这么差,字写得好能上大学吗?再说,现在都用电脑了,谁还用手写字啊!这位父亲没有认识到,鼓励的长期缺乏并伴随着过多的负刺激,让小A长期处于压抑和颓废状态,他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他需要鼓励,需要一份获取信心的力量。众所周知,人的活动是受情绪影响的。有时它会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有时它会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科学研究更是表明:当人在积极情绪的支配下,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容易发挥自己的水平,就能大大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多一点鼓励往往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多鼓励你的孩子吧,爱他,就给他一份力量!
四、智慧的爱需要信任:爱他,就给他一些空间
信任是一种赋于智慧的爱,这种爱是在理解人、关怀人、关心人基础上的一种态度。在被别人信任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这种赋于智慧的爱,孩子心里会变得宁静、稳定、自然。它能使人变得自信起来,而且使他心理上处于一种活跃状态,这对他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孩子如果得不到信任,会增加很多的猜测、自卑、自责、自愧,就会消磨斗志,瓦解信心。所以一位家庭教育专家曾指出,教育的奥秘在于坚信孩子“行”。去信任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跨越,而对于父母来说是个充满智慧的考验。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以充分的理解、信任,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他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在他们真正有了需要时,给予他们支持,让他们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才能促进他们得到更大的发展。案例中王先生对小A的爱是不信任的,他随时监督小A的电脑和手机,害怕小A交友不慎,甚至连小A吃饭、睡觉都要进行干涉。这让小A生活在猜测、自卑与疑虑中,感觉自己没有任何独立的空间,最终他选择冷漠对父母种种不信任的安排进行抗拒。一份缺乏信任的爱,让本应亲密无间的父子变得疏远、排斥,这种遗憾理应让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惊醒。让父母们的爱回归信任吧,爱孩子,就信任他,坚信他能行,给他一些空间!
五、智慧的爱需要尊重:爱他,就给他一份认可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毫无置疑的,很多时候,因为爱,父母们会有恨铁不成钢的责备、疾言厉色的批评。但是,一些父母却常常抱怨,实际的效果和期望相去甚远,对自己的苦心,孩子也往往并不领情,父子关系疏远、隔膜、紧张,甚至时常发生对立、冲突,这是为什么?爱,但缺乏尊重,在很多时候,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尊重的前提在于对沟通对象的认可,父母的爱一旦缺乏尊重,借助强力进行表达,将直接摧毁父母与孩子间的认可,把双方置于对立的状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递增规律。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心作付出,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孩子来说,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都比较容易被满足,但在被尊重的需求上,许多孩子都认为自己经常不被尊重,没有得到父母根本的认可。王先生对小A的家庭教育就是缺乏尊重的爱的一个典型案例,王先生对小A的责备和训斥,在王先生看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而小A感受到的却是对自己的否定和伤害。孩子是家长的孩子,但他们更是自己的主人,只有尊重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被父母认可和尊重,他们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才会有自我实现的自觉。一个智慧的家长在给予孩子爱时一定伴随着尊重,所以爱孩子就尊重他,就给他一份认可!
六、结束语:让爱回家,回归智慧
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美丽的xx湖畔童话边城xx县的高级中学教师xx,xx前几天已经白雪皑皑,色彩斑斓,展现秋冬共存的魅力。首先我代表全体xx县人民欢迎大家到美丽的xx来旅游!今天作为xx县家庭教育指导师班代表发言感到非常荣幸,在此非常感谢我县委政府和教育局领导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给了我们这个学习机会。感谢顾老师及家庭教育团队的老师们,感谢你们用爱与智慧为教育搭建了这样一个广阔而神奇的平台,找到了所有教育的基础之基础——家庭教育。
我本人是一名非常热爱教育,把教育当生命来经营的老师,同时我也是一名八岁孩子的母亲,是一名家长,我和在座的所有教师、母亲一样爱孩子,爱教育。但我们都常常在无意识中以爱的名义,以“我都是为你好”,以“都是为了你的前程”的名义,曾在无意识中伤害过孩子;曾对孩子的成长起了负面影响;曾无知地影响了孩子前程。今年三月份和九月份我一共听了顾老师四次讲座,每次针对教师的、家长的,我一一听,在听的过程,曾经为孩子教不好打架丧命而痛苦不安、自责不已的我,突然找到了教育的方向,我顿悟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育人高于一切!和顾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一个有严重心脏病的孩子情况后,我发现了我自己教育孩子中的负面因素,顾老师让我明白了生命才是第一位的,对于一个有严重心脏病的孩子,二十七分算不了什么,他对孩子人文关怀,将生命身心健康放在了第一位,深深震撼和感染了我。现在我已经通过努力,让班主任和所有的老师用爱为孩子架起生命的桥梁,现在孩子脸上开始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顾老师的讲座让我反省到自己以前很多教育行为是错误的,而自己竟然浑然不觉。我迫切地想学习家庭教育,想遵循教育规律,真正正确的教育孩子,更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唤醒更多的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努力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新疆教育厅党委书记赵德忠同志说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而不是选拔人。”是啊,我们教育孩子首先是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孩子的身心健康何其重要啊!
从没开班前加入了学习群,在群里分享了老师们的成果,在中华家庭教育网上我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思想理念,分享了许多案例,正是这个团队唤醒了我的家庭教育意识,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让我想作为一条小溪努力汇入这个爱的海洋,我努力学习和站在海的高度,和海一起向着梦想奔向远方。再次感谢顾老师,感谢这个拥有海的胸怀和气度的团体,感谢和我们一起成长共同前进的所有学员!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努力快乐地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努力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角角落落,尽匹夫之力,唤醒更多的家长,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挖掘每个孩子独特的才能,拥有快乐和谐美好的人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相信因为我们,祖国的未来更灿烂辉煌!因为亿万个家庭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败之地!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让我想到前不久经历的一件事。
那天语文课上,我想看一下时间,拉开抽屉,手机却不见了。这手机是我起床后进教室随手放在抽屉里的,中间只隔了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就没有了。我有些意外,但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我没有声张,接下来又上了两节课。一直到下午放学,我才又想起手机来,但此时学生已离校。第二天我在班上向学生讲起了我手机丢失的事。下课后,有学生向我报告说,看见小s傍晚放学时玩过手机。我把小S叫到办公室一问,小S哭了,他承认是自己趁课堂上黑板默写古诗时看见讲桌抽屉的手机随手拿走的,并在校长室写下偷拿手机的过程。但当我让他把手机还给我时,他说手机被他扔了。写到这里,我不得不介绍一下小S其人和他的生长环境。小s特别聪明,但性格孤僻内向,他的父亲在家种着十几亩地和果园,对他疏于管教,他的母亲也对他百般娇惯,特别是外出打工后,偶尔回家对小s更是宠爱有加,因此小s身上有许多缺点,特别是爱拿别人的东西,而且会撒谎。尽管老师多次管教仍没大的效果。我接手三年级半年多来,对他更是费尽了心血,学习上鼓励,生活上关心,为了让他改正这些缺点真是绞尽了脑汁。正当我为自己的付出,也为小s的进步感到高兴时,竟又发生了这样的事。听小S说手机已找不到了,看他那吓得可怜的样子,我也不再说什么了。只是让他写下保证书,以后不要再犯。晚上回到家,他的父亲从本村学生中知道了这件事后,狠狠地打了小S一顿。
在我以为这场风波就要平息,并暗暗提醒自己在今后要加强对学生的管教,一定让其改掉这个毛病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事发的第三天,小s的母亲领着他来到学校大哭大闹,矢口否认儿子偷手机的事。小s有了母亲撑腰,口气也全变了。一口咬定没拿手机,而且表现出很受委屈的样子。小S母亲说儿子之所以承认拿了手机是因为受了老师的体罚。更有甚者,她把小S父亲打孩子留下的印痕都赖到我身上。听了这一切,我简直气懵了。但小s之母却以此为证,开始了不依不饶的折腾,三天两头到学校甚至到校长家中哭闹,想起来就往学校打电话,而且把儿子留在家中,说儿子精神受了伤害,不能上学,并以此要挟要上告,又是拍片,又是到外地医院做精神伤害鉴定……
在小S母亲将他留在家中不上学时,我出于一个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把小s叫回了教室,而且一如既往,一视同仁地教育他。但他母亲却仍在社会上散布谣言,恶意中伤我,诽谤我。我不知道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到底应怎样做……
作者反思: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月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心中仍在隐隐作痛。同时,也让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自从踏上教育岗位那一天起,我就立志做一名优秀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二十多年中,我送走了一批批学生。我把爱无私地给予了学生:节假日为学生补课,学生病了为学生请医送药,给学生买饭打水,为困难学生垫付学杂费、书本费……学生们也把爱毫无保留地回报给我,他们给我写信、打电话、送节日礼物。最让我难忘的是,2003年6月15日我因病住院,班上四十多位学生抽空到医院看望我,给我送鲜花、买营养品;去年八月在教室里给我庆祝生日……这一切让我感到当一名人民教师的自豪与光荣,也享受到了教育的快乐与满足。
然而小s发展到这个地步,却让我不得不对我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也许小s正是利用了我对他的一味的“爱”,反而将之视为我的软弱,这让我深深地明白,教育确实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对个别特殊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来说,有时对他们的过分的爱换来的可能是深深的伤害。
其次,没有良好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再好的教育也不能成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后天品德习惯的形成,固然与学校教育分不开,但在孩子上学之前,早已在家庭中由其父母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品行优良的父母是这样,对于有不良品行的父母和不良环境的家庭更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从改变其家庭环境入手,不能从改变其父母教子观念入手,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想改变从小就受不良品行影响的孩子,那只会是烧火棍一头热,甚至,老师一天的教育效果,会被家长一句话粉碎得无影无踪,学校一年构筑的道德大厦,一个假期就会土崩瓦解。
因此,加强家校的沟通,是孩子教育成功的关键,提高家长道德文化品质也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当务之急。在小S事件中,我正是忽略了这一点,没能多与家长联系,没能及时把小s在校情况向家长汇报,仅凭自己的一腔热情,以致自己所期望的效果非但没有达到,反而与家长走到了对立面,这是我痛定思痛最重要的一点。
透过这件案例,我还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无奈。一直以来,人们将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付出智慧、心血和汗水,我们都无怨无悔,但又有谁看到,我们默默地流过多少泪呢?少数家长对我们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人格的侮辱、诋毁,让我们的心在滴血。我不敢想象,将来班里再丢了东西,我该怎样处理,也不敢想象,小s的将来会是怎样。
名家点评:
爱≠智慧
王晓春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是文章的开头语,点出了文章的主旨。然而愚以为,这话逻辑上是有问题的。谁都知道,家庭教育出现在先,学校教育出现在后,你怎么能希望先出现的东西与后出现的东西“一致”呢?我们经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能提前保证第一任教师与后面的教师“一致”吗?反过来也不行。学校有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也不能盲目跟着家庭教育跑。于是这种“一致”就往往被教师理解成“家长应与教师保持一致,教师怎么说,家长就应该怎么做”。然而这往往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家长又不是教师的下级,哪里会那样听话?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所谓“一致性”,就常常会沦为教师的美丽幻想。其实,如果我们脚踏实地,如果我们实事求是,那我们只能说,学校影响与家庭影响(其实还有社会影响)的不一致,反而是常态,教育正是在这种不一致中寻求某种“大体一致”(尽可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艺术。
我指导家庭教育多年,深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上有什么风,校园里就有什么浪”,教师绝不可以幻想家长们送来的都是符合学校要求的孩子,教师更不应幻想家长
们一个个都“配合老师工作”。家长各有各的素质和水平,各有各的为人处世方式,他们往往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事情,干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或者干自以为对孩子有利的事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也是人之常情。像这位小S的母亲,我猜她其实明白自己的孩子确实拿了老师的手机,但她心中压倒一切的事情是眼前的面子。孩子是小偷,自己的脸往哪里放?以后如何面对亲戚朋友街坊四邻?再说孩子定个小偷的罪名,以后怎么做人?基于这种考虑,她矢口否认、到学校吵闹,就都有法解释了。这叫做“以攻为守”。事实上她是觉得承认下来成本太高,而死咬牙不承认对自己和孩子好处大一些。我不是说她这样做正确,不是为她辩护,我是说作为教师,你必须估计到可能会遇到此种家长,必须了解家长的心态,加以预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文作者通篇都是在抒自己之情,而在研究对方心态方面做得太不够了。
我们有大批的老师都是幻想家。他们幻想家长都能事事替教师着想,落实老师的安排,幻想每位家长都通情达理,一旦发现不是这样,他们就大为失望,满腹牢骚,怨气连天。本文的基调差不多就是这样。这种心态妨碍冷静的思考,所以我们看到,这位老师的反思是很不够的,没有很好地总结出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