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语文知识归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及分享的高中语文知识归纳借鉴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高中语文知识归纳借鉴一
大阅读的“人物性格”题型
题型:文章体现出某某怎样的性格特点……某某说传主是一个……样的人,原文是如何体现的。
一、借助“手法”表现传主性格
二、借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来表现传主性格
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个人涵养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性格。
三、借助情节来展现传主的性格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四、把传主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五、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
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的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某种启示。
总结:
掌握基本方法。
一抓描写,即找到有关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借以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抓情节,即要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三抓评论语,作品有时还会借助其他人物的评述或作者的直接评价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六、物象的作用
物象即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高中语文知识归纳借鉴二
鉴赏文章环境
环境是指人物生存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
1.内容
(1)描写内容: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味等方面的描写。
(2)描写角度: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描写顺序: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或定点换景,或移步换景。
(4)常用技巧: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景强调形象;②斟词炼字,写景要求准确传神;③动静结合,写景追求神韵;④点面结合,写景应该全面且突出重点;⑤虚实结合,要合理运用联想与想象。
二、环境的作用
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作用有:
1.如果场景描写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 如果场景描写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3. 如果场景描写置于对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4. 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5. 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
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对表现中心主题具有……作用(突出了中心主题)。
高中语文知识归纳借鉴三
大阅读考题内容
一、大阅读的类型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整理2
大阅读的“结构作用”题型
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适用)
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
故事开端——发展————结局
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
(一)就整体篇章而言
(二)就文章开头而言
(三)就文章结尾而言
(四)考题问法:
“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具体分析:
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情节有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24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全面地把握好整个中学语文教学。
一、通览教材,高屋建瓴
初高中语文教材面向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通读教材,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在教材的处理、知识的把握、教学的衔接上出现偏差,不利于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初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板块为例,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人教版)均是按照四个板块进行编制,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而高中必修五册教材(人教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将初高中语文教材板块设置进行对比,不难看出,两个阶段的教材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说的能力。可以说,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无疑是在初中教材基础之上的拓展,是符合中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
二、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掌握学情。例如,语文摸底考试、高一新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学生交流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掌握学情后,就能根据学生的现状与特点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精心教学,温故知新
维果斯基认为:“在测试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l展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新内容时,可以找准时机适当地引入初中语文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一个支架,以旧引新,温故而知新,这也是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教学衔接点值得教师重视。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为现代诗单元,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也是现代诗单元。学习戴望舒《雨巷》时可联系《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联系《我爱这土地》。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是对诸子百家的深入探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先从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包括《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入手,让学生先回味曾经学过的内容,再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或可激发学生对先秦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四、指导学法,授人以渔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初中阶段提高不少,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下几种做法或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启发。
1.总结归纳,不断提升。以文言文学习为例,在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相关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作总结归纳。某个字或词可能在本单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或是有多重含义,我们可指导学生联想初中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并附上例句,归纳到指定的笔记本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积累大量的文言字词,熟练掌握各种文言语法知识,进而逐步读懂课外没学过的文言文。
2.学会摘录,添加批注。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和积累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摘录自己喜欢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既丰富了语文积累,又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还可练字,一举多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常常转瞬即逝,让学生养成做批注的习惯,记录思维瞬间,将终身受益。
一、高中语文第一堂课的特点
1.较强的资源性
高中语文第一堂课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以及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探究意识。因此,高中语文第一堂课具有较强的资源性,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辅助高中语文第一堂课的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在高中语文第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来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课堂教学内容,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些典故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英雄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来开展语文第一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浓烈的才华性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析能力,一般都会喜欢才华横溢的教师。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第一堂课上应当向学生展现教师应有的谈吐风雅、才华横溢的良好形象,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和尊重,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保证思路敏捷,言语谈吐大方得体。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文学语言、诗词歌赋、哲理名言以及轶闻典故,旁征博引,让学生遨游在浩瀚的语文知识海洋之中,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达到语文第一堂课的预期教学目的。
二、“教师权威”形式
由于学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与周围同学和老师还不熟悉,急于了解新学期的任务、新课标的知识以及新老师的要求,语文第一堂课很多时候便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在语文第一堂课上大多数都是介绍学习高中语文的目的,高中语文应当怎样进行学习,本学期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形式和要求等相关语文学习内容,解决学生比较关心的语文学习问题。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未能使教师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根本不知道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教育。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教师为了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常常在语文第一课堂上使用一些斩钉截铁的语气和结论性的观点,显得过于权威。这种语文第一课的教学方式其实是错误的,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以及探究过程,教师完全忽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严重影响学生以后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的语文第一堂课形式,对那些习惯于跟着教师思路思考的学生来说会觉得不错,然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无疑是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根源。
三、“教师跟着学生走”形式
很多教师在语文第一堂课上除了介绍学习高中语文的目的,高中语文应当怎样进行学习,本学期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形式和要求等相关语文学习内容和措施以外,还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谈谈对语文的看法、学习语文的方法等内容,让他们在发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然后教师再进行语文课堂内涵、语文用途以及语文学习方法等内容的具体归纳总结。学生在逐个描述自己对语文的看法时,重复模仿的情况比较多,慢慢地会使学生的发言偏离原来的对语文看法的话题,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这种“教师跟着学生走”的语文第一堂课教学形式,其实并没突出语文第一课堂的指导作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仍然是以形式为中心的课堂,只是把教师要在课堂上表达的内容由学生表达出来而已。
四、“师生平等对话”形式
在语文第一堂课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了“教师学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具体流程如下:
对学生进行典型引导。教师列举一些身边或者本校毕业生学习语文的成功事例,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语文其实并不难,形象生动地感染学生。
感言熏陶。教师要求学生描述语文的用途、学习方法、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差异等内容中的一点,并要求学生描述的内容应当和其他人不同,且内容中应当出现“语文”字样,并要求有一定语文功底的学生在发言时尽量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此外,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声音洪亮且充满自信。对于性格内向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适时引导,帮助其成功完成发言,增加其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语文学习信心。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口头表扬,对学生发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归纳精要。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应当及时对发言精要进行归纳总结,起到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作用。归纳总结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指导重点来确定。
最后展示。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本学期语文学习的目标任务、学习方法、作业设置等具体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进行阐述和讲解,要求学生将展示内容作为课堂笔记进行整理,整理完毕便可以下课休息。
在语文第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通过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语文用途、内涵、特点以及学习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第一堂课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温故知新;重点讲解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掌握优良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知识并能够高效解题。试卷讲评就是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手段,在利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不足,针对这些学习问题,对症下药。就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以致用。为学生学习语文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高中语文的试卷讲评需要结合所学的课堂知识并进行有关的拓展训练
在有关古诗词分析与训练的试题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书本中相关的知识进行类比地讲解分析。通过这样的讲解我们可以为学生系统地归纳总结语文知识。语文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在适当的总结归纳后学生可以通过类比将课堂的语文知识更好地学以致用。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帮助学生解答试卷。这样在试卷的讲评中练习所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语文的相关练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李白的诗词分析是学生经常能遇见的古诗词问题,而作者的作品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在学习《蜀道难》一文时,对文章讲解的同时可以做刻意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分析留下印象。当我们在试卷讲评课遇到李白的诗词时就可以更好地练习这些内容了。这不仅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渗透,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点评语文试卷,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解题。
二、试卷点评要有重点地进行,对学生弱点的阅读问题重点分析
语文阅读是学生语文解题中的难点,也一直是我们高中语文试卷点评中重点而核心的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掌握了文章的这个中心,解决其他阅读问题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学生阅读时就将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无从下手。在进行试卷点评的时候我们要针对阅读这一部分的文章主线做有关的剖析与论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当我们帮助引导学生认真剖析了课文的主题后,学生自己解决阅读问题将更容易,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相关的语文兴趣。
例如,我会在试卷讲评的时候归纳总结一些主旨相似的文章,歌颂母爱、科技类论文等。我对这些相关文章的主题加以重点剖析,当学生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引以为例,进行类似的分析阅读。这样,学生阅读时不知从何做起的难题就被很好地解决了,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我认为,归纳相似的主题是教学过程中的必备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并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后自主学习中学会这种主题式的剖析方法。
三、试卷讲评需要师生的讨论,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在试卷讲评课上,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在课堂上只把答案一道题一道题地对一下,再稍作分析,学生好像改得挺认真,但是,效果总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去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因此,在讲评课上,要让一些答错试题的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以及今后改进的措施。教师评讲时,也不能三言两语带过,应该找出不同分数段学生的作文,让他们将自己写作的思路及体验说出来,找出为什么改卷教师给这个分数。今后写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写作。
例如,我在课堂上经常采取师生讨论、与生生讨论的方式,更好地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试卷讲评时,我常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先在组内讨论,总结、分析组内同学的典型问题。然后再展开师生互动的环节,将组内讨论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全面地分析讨论。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一类的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我们讨论的目的。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讲解与总结归纳同步进行的过程,因而我们在教学时也应当注重课堂点评课的进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温故知新的习惯,在总结归纳自己理解错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作为教师,应当注重语文试卷点评,将这一环节的课堂教学作用发挥到最大。让试卷点评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永继.提高高中语文试卷评讲有效性的原则与方法[J].新课
程学习,2012(8).
[2]陆秋华.“活动单导学”背景下高中语文试卷评讲课的思考[J].
教师,2011(18).
一、初高中语文知识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初中以学生识记为主,而高中则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这种差别也体现在对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上。初中的语文学习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用修辞格等),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教学。而高中的语文学习则提出:注意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梳理语言文字的规则,能否发现语言文字表达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由此可见,初中淡化了语法的学习,对语法没有做过多的要求,而高中则强化了这一要求。就病句来说,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句子成分,而且还要能找出句子错误的病因,并能加以纠正。如此我们要顺利适应高中课标的要求就必须系统地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熟练掌握并加以运用。
二、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定位
虽然说初高中语文整体是系统性的,但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对接的问题,需要在两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无缝对接。
1. 初高中语文知识是一个系统,这是实现两者衔接的基础。初中知识主要是识记层次,而高中知识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解和欣赏的层面。例如对病句的认识上,初中学生对病句只是简单的认识,高中对病句进行了归类,可以将所有的句子归纳为四类,即“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谁是什么”和“谁怎么样”。 四种句子结构中,前面两种的主语由事或物充当,后面两种结构的主语由人充当。大部分的句子都是在这四种句子结构的基础上发生变化。而初中的知识是不会对这些病句进行归类和整理的。
2. 思维能力的衔接是初高中衔接的关键。初中学生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思想还不够成熟,想问题比较简单;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散性思维能力增强,思考问题也比较全面,由简单思维向复杂思维转变,也有能力理解现代汉语语法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三、学习方法指导
从初中升到高中,语法的学习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下面提供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1. 识记是现代汉语语法学习的基础。初中时候学习的语法知识十分有限,只是满足中考,语法知识底子薄弱。进入高中学习后,仅有的这点语法知识肯定是不够的,要在将初中语法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中语法知识,这些知识必须牢牢地记在脑中,以备应用。
2. 归纳整理是关键。要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字词类、短语类和句子类,还要将这三类知识综合起来。比如说,词语类当中有偏正结构的,短语和句子中也有同样的结构。“蓝天”这个词是偏正结构,属于词语类;“一片蓝天”也是偏正结构,属于短语类。将这两个例子放在一起,就能对偏正结构有一个很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