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把脉入门教学范文

中医把脉入门教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医把脉入门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医把脉入门教学

篇1

乔治·奥威尔说过: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承认一加一等于二;弄明白了这一点,其他一切全会迎刃而解。

六个W出自西方报界,原指新闻写作六要素,即When、Where、Who、What、Why和一个How,国人译为“六何”,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及“如何”。笔者以为其效用不限一隅,对做人做事尤具参考价值。

弄清高职医古文的六个W刻不容缓。

When可理解为时代。时世造英雄,英雄亦造时世。曹操闻“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语甚喜,丁文江自我评价却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人物”尚且如此无奈,“人才”、“人手”们就更不能心存侥幸,动辄穿越。为文言文敲响了丧钟,简化字方案把繁体字送进了坟墓,互联网又将纸质书变成了古董,这对深居冷宫的医古文不啻雪上加霜。高职教育应时而生,原本无可厚非,但生员质量路人皆知,反智歪风长刮不息。医古文教材陈陈相因,讹误百出;中医类学生胸无点墨,恬然自安。正常时代的教育想方设法把学生往上拉,反常时代的教育则不遗余力把教师往下拉。历代名医无不饱读诗书,洞明世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今欲从医者则束书不观,寄望“百度”。“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西医的天下,外语的天下!

Where可理解为空间。文学家尽可联想海洋、天空、人的心灵,但高职医古文只能面对特定的国度。曾几何时,百姓传唱“一根银针治百病”;冬去春来,国民深信气功大师治百病;世纪之交,芸芸众生又对“蒜你狠”,“豆你玩”痴迷不已。“道可道,非恒道;言可言,非恒言”有了更省事的说法:“妙,不可言”,“天机不可泄露”。佶屈聱牙的中医典籍隔三差五变为江湖秘籍。

Who,主力军是高职师生。天长日久,苏式教育导致懂医者不懂文,懂文者不懂医。医古文教师本可通过自学弥补缺憾,却又因教学时间过短,教学任务多变,成年累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钻研经典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用西方理念切割传统文化,进而用西医理念规范中医,已导致中医式微,中医学院也能容忍没有开方能力的学生。因远离经济效益,古汉语门庭冷落,读《红楼梦》者也在寻找“白话版”。医古文教材早已开始挤压繁体字,网络繁简字转换层次低下,让学生对繁体字毫无感觉,直到课程结束也是目不识丁。

What,医古文教学所行何事?识字断句翻译而已。不善作文的学生以为自己可以绕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直接写好应用文,不愿读书的学生以为背熟几个药方就可以坐堂看病,各种版本的《等待戈多》在高职院校总能找到舞台。面对特殊生员,医古文必须“煮熟”中学时代留下的“夹生饭”,以便让学生在读懂课文之后,有足够的热情自学传世医籍,为研习中医理论做必要的准备。韩愈撰写《师说》时并不看好教书匠,他只希望组建一个全能高效的宣传部,后人郢书燕说,让童子之师们无端激动,进而越俎代庖,至今以代人受过为天职,惜哉!

Why,何以如此?医古文不过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中心议题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医籍阅读训练当以对阅读古籍所必需的文字、词语、语法和修辞、辞书等基本知识的真正掌握为前提,而反智大潮使这一工作难上加难。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锦上添花”灰头土脸,“雪中送炭”风光无限。聊举一例:自1955年3月至1964年8月,大陆以“生僻难认”为名发起了一场更改地名用字的运动,仅陕西一省就更换了14个地名,改“郿”为“眉”,改“郃”为“合”,改“葭”为“佳”,改“醴”为“礼”,给“美丽中国”留下诸多疤痕,而江西省竟把“鄱阳县”改成“波阳县”(“鄱阳湖”则原封不动),世纪末又无可奈何地改“波”为“鄱”,这些现代仓颉呼风唤雨之时,手中仅有一本《新华字典》!众所周知,更改地名用字的排头兵皆为落后省份,而诸如此类的低俗之举只不过是制造文化断层,深化固化落后。上行下效,医古文教材大胆启用简化字,试题也驱逐繁体字以提高通过率。一味纵容愚昧,学生面对原文自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操童子业久不售也面无愧色。字且不识,何谈专业素养!“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伏低做小,鼓励学生当文盲的人师,有何资格拿自己不当外人?

第六个W是How。状态如何?答曰: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经西医百余年挤压,中医大难不死,经“非典”、“禽流感”洗礼,颇有复兴之势。党和政府既已不许官员出国考察豆腐之起源,振兴中医自然少不了到古代医籍中寻找灵感。中医典籍素称难懂,但跟其他古代经典一样,皆用简洁优雅且极富表现力之语言写成,若能潜心发掘先秦两汉古汉语之魅力,关注人类生命,结合名医生平和传世典藏开展医古文教学,自不难使课堂充满生机。伟人说过:“入门并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但需明确一点:不装。翻着《新华字典》,吹着《康熙字典》,却不知《中华大字典》、《中文大字典》、《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异体字字典》为何物的医古文教师,恐怕在教学生辨认繁体字方面也底气不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铁先得本身硬,老调重弹,难免自贬身价。

六个W中,How最为致命,李煜就是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而丢了性命。王小波说,“人忠于已知事实叫做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做虚伪,还有的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我把它叫做浮嚣”。高职医古文身处小国寡民困境,浮嚣不起,须搞清状态,重整山河。

天下之事,不易于行,而不难于议。探讨医古文教学落后止步于书券三纸未有驴字的层次,仍然于事无补。当以课文为主体,以常用词和基础理论为两翼,适当穿插中医理论,作科学、合理、高效的训练,同时,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扁鹊传》为医家传记之始,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但其费解之处在医古文教学中常被刻意回避:扁鹊拜神仙为师,以仙术视病,疗效固然空前绝后,诊脉不过故作姿态,何来“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事迹,虚无缥缈,古书所载时代往往相差数百年,司马迁为何塑造神医?扁鹊过虢时对话中庶子喜方者,视同道如无物,是否有悖医德?推崇扁鹊,应如何把握尺寸?

再如《华佗传》。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淡泊名利以医为业者,从古至今为数甚多,为何到华佗这里就出了问题?《淮阴侯列传》中的曲笔可以让后人不断质疑“韩信谋反”,一贯对曹氏和司马氏多方回护的陈寿凭什么让后人相信华佗是因“恃能厌事”而为曹操所杀?若照本宣科,如何评价华佗之医德?

医古文又是一门中医专业基础课,理当通过阅读古代中医著作来体现这一属性。除选文外,对原著的多角度介绍不可或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经典,总结了秦代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合了古代哲学及自然科学的成就,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课题——生命活动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养生、阴阳五行等内容,先秦时期已广受诸子百家关注,在此书中更得到深入探讨并成为全书的骨骼和血肉,而孔子倡导尊重人并做受人尊敬的人,老子强调尊重宏观世界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中保全性命并成就人格,则对全书理论的思维模式起了决定性作用。以上文化元素也频频出现于《难经》、《伤寒杂病论》及《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中。医古文教学必须通过诸子百家谈天说地论医之类言辞的赏析,将先秦哲学思想基本常识化整为零,引导学生对中医理论略有所知,不宜贪多嚼不烂,反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黄帝内经素问注》是现存全面整理和注释《素问》的第一家注本,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序文更是医古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讲读此篇,自然要适度谈及《内经》的学术价值和影响,但其他文化信息亦不可忽视。单“序”一项就得讲清以下意思:“书序虽为实用文体,但古人一直注重展示文采,以示尊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古训。从汉至唐,俳偶盛行;由宋迄清,亦未消歇。即使出现于学术著作中的篇什,也照样感情充沛,文采飞扬,但这给直译带来不少麻烦,由此便出现了不少似通非通的译文。本篇序文的作者王冰与遍照金刚(空海)是同时代人,后者在《文镜秘府论》中认为,没有对偶,就不能称之为文章,王冰所受时代的影响可想而知。”教材中选有不少序文,似乎并无例外,跟现今书序差距甚大,一次廓清,可收一劳永逸之效。

序文词句,亦须细论。“脱艰”之“艰”,意为“困苦”;“获安”之“获”,宜训为“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及“坟丘”、“坟典”、“坟索”、“坟记”、“坟策”、“坟籍”皆泛指典籍,跟三皇五帝无多关联,孔安国之说显然有误。但“三圣道”所涉三皇,却不可轻轻放过,因典籍中三皇版本甚多,而医籍独言伏羲、神农、黄帝,与大众心中之“三皇五帝”扞格,为避免贻笑大方,宜将其余版本一并开列:1.伏羲、神农、女娲;2.伏羲、神农、燧人;3.伏羲、神农、祝融;4.天皇、地皇、泰皇;5.天皇、地皇、人皇。中学教材中的中国史仍从原始社会讲起,学生对传说时代一头雾水本属正常,但阅读古籍就多了一分纠结,及时补课,理所当然。阅读古代经典所应具备的文化素养,高中毕业生本该大体具备,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高职学生仍旧身处洪荒时代。韩愈非先秦两汉之书不敢观,意在正本清源,重续道统,所以要求弟子通习六艺经传;高职医古文无意复古,但若无视中医历史,迫在眉睫的人文素质教育将成空谈。中医至汉代才完成自己的理论构架,后世医药学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完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从不数典忘祖更不容欺师灭祖。高职医古文教学在重拾古汉语常用词和基础理论之余,穿插先秦两汉文化常识及诸子百家对医学思想、医生操守、诊疗才略的论述,对学生消除隔膜,理解先贤思路,不为无益。

至于翻译全文,更需大刀阔斧,裁汰繁冗。学生既能同意将《过秦论》中的“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成“统一天下的野心”,自然不会反对将《皇帝内经素问注序》中的“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之“象”、“候”、“由”、“兆”合并为“奥秘、征兆”,以“条分缕析”来解读“分”、“列”、“表”、“彰”。翻译固求“信”、“达”、“雅”,但患得患失,面面俱到,则难免胶柱鼓瑟,似通非通。

时局难危,若不仰观俯察,知己知彼,则难免进退失据,事倍功半。用六个W为高职医古文把脉,意在直面诸多缺憾,及时补苴罅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所属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医古文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编号:SGH13507)

参考文献:

[1]王育林.标准医古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沙涛.医古文[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