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体育市场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成果
(一)长号艺术节、管乐展演带动专业化进程
从2006年12月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长号、大号联合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成立,至2015年8月,联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长号、大号艺术节。无论从比赛规模、演出质量与场次、专家水平等外部条件都在朝着国际化趋势迈进。艺术节期间,每天都有不同的专家对报名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系统化训练,让在场的每一位演奏者都能感受到高质量的教学。大奖赛的组别设置有非职业少年组、青年组、成人组和专业组,曲目设定颇有难度,参加比赛的选手也很国际化。
2015年7月,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首届长号艺术节在上海开幕,邀请了纽约爱乐乐团长号首席、世界著名长号演奏大师Joseph Alessi和上海交响乐团长号首席郝杰等业内专家共同授课。多种多样的演出与学术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大院校的长号爱好者的参与。
以北京市为例,2016年5月,北京市举办了第学生艺术节行进管乐展演,充分带动了北京市中小学管乐团的社会效益。政府每年的大力支持与投入,让北京各大中小学校可以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的管乐团,再加上获奖的学校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大大提高了参加展演学校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管乐团,以更佳的状态参加来年的管乐展演。这样的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促进了我国整个管乐产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教育从娃娃抓起。只有让孩子们从心底里喜爱管乐,愿意与国内外高水平的院校交流演出,同时给予参加乐队和独奏能力突出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与展示机会,家长才更愿意培养孩子的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最终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可以说北京近十年成功的中小学管乐教育所取得经验值得全中国推广与实施。
仅就2015年北京第十八届学生艺术节的管乐组比赛成绩来看,小学组(金帆团组、甲组、乙组)获奖(前三名)就有44个之多,中学组(金帆团组、甲组、乙组)也有25个之多。且不算没有获奖的中小学学习长号的人数,按照获奖的69所中小学校统计,一个管乐团至少三把长号,一般每所学校都有2―3支乐队,按2支管乐队六把长号计算,保守估计就共有四百多名学生学习长号。无论从乐队的整体演奏水平,还是个人的独奏能力都是较强的。如此庞大的长号队伍以后的发展前途可想而知,激烈的竞争促进着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长号专业人才逐步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1.逐步建成和完善科研与教学型师资队伍
近十年来,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全国艺术类院校培养长号专业性人才的水平日益提高,学校在引进长号专业教师方面也在逐步顺应国家大的教育方针政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培养高质量、高水平、高学历的专业教师。从近年来学校的招聘政策不难看出,2005年前后,有的综合类艺术院校招聘教师的学历还停留在本科及以上学历,但从2008年开始已经开始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了,2010年以后基本都是从海外或知名院校硕士及以上毕业生择优录取。从2005年到2010年前后五年间的发展趋势,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九专题:“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的第三十二条: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如何逐步建成和完善科研与教学型师资队伍这一方针政策显然提到了日程之中,并已开始实施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更可喜的是这个政策不仅适用于全国的专业性音乐学院,综合性大学甚至中小学在招聘专业教师或音乐教师时也在逐步提高招聘门槛。招聘条件通常有以下几点:(1)年龄通常在22―40岁之间;(2)大多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国内外知名大学优先)学历;(3)具备一定科研能力;(4)有一定工作经验;(5)应聘者在同等专业报名人数不能低于三人(力求公平公正)。
2.逐步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也越来越明确与细化。因此,社会对于艺术类专业性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尤其是培养实用型高水平人才这一目标也逐渐地成为众多高校制定培养计划的一大重点。从近十年来各大用人单位(主要是交响乐团、歌舞团等)招聘演奏员的要求来看,学历基本是停留在本科及以上学历,着重看中的是演奏员以下几点:(1)业务能力(演奏乐曲水平、试奏乐队困难片段的能力);(2)毕业院校(海外留学优先);(3)有无乐队演出的经历;(4)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力。
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代表的长号演奏专业近年来可谓硕果累累,教师队伍基本都是由有着丰富国外留学演奏经历的专家组成,他们带来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加上自己多年的演出与教学经历,已经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长号专业学生,其中有的已在全国一线城市的交响乐团、爱乐乐团担任首席,有的在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教授长号专业课程。
作为长号这种专业性很强,尤其在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铜管乐器,通过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教师在培养长号专业的学生逐步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时,通常在下列几个层面中需要发展与完善:
(1)交响乐队长号声部困难片段:教师在授课时,刻意将乐队的长号困难片段作为上课重点练习内容,讲授长号在整个交响乐队中所起的作用、交响作品的风格、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等相关内容,并亲自做出示范。同时鼓励学生们在校期间参加交响乐团的排练与演出,提前适应交响乐团的合作氛围,积累乐队宝贵经验。
(2)重奏训练:包括铜管五重奏、长号重奏(二、三、四重奏)、小编制管弦乐重奏等。众所周知,衡量一名演奏员水平的高低,不仅需要其独自吹奏乐曲的演奏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乐队里与本专业其他声部的重奏、与其他乐器合奏的实际演奏能力,看其是否能融合在整个乐队之中。因此,设立多种形式的重奏课程是训练演奏者音乐感觉的最佳途径,而这种音乐感觉不是作为演奏者自身乐器的理解力与判断力,而是需要倾听其他声部或乐器的现场演奏状况,快速判断的能力与调整自身的融合力,使其吹奏效果不能出格也不能被淹没,这种控制力与乐队感觉是需要大量训练才能逐步达成的。
(3)专业曲目呈现多元化、复杂化:一般长号演奏者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简单的小型乐曲,到了中学出于考级或申请特长生等各种社会目的,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中级水准的长号乐曲。到了专业型院校开始练习不同风格的有较高技术(单吐、双吐、三吐、气息、嘴的耐力等)与曲目(节奏、音高、旋律、风格、音准等)难度的协奏曲或奏鸣曲。比如演奏巴洛克、古典时期的曲目,虽然技术不是很难,但需要长号演奏者注意每个旋律线条的歌唱性与连贯性,声音力度需要明显变化。尽量把握好乐曲中的断连奏技术,不管连音还是吐音,音符吹的饱满平稳些。速度严格按照谱面上的要求处理,不能根据自我理解忽快忽慢,还要精心吹奏好各种装饰音来展现当时的风格特征等。
二、长号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提出了“要整体提高五十多万所学校、2.6亿学生庞大教育体系的公平和质量水平,全面提升13亿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十分艰巨。抓住了质量这一主题,就抓住了新理念的要义和精髓”的重要方针政策,其中质量是关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艺术类教育更要注重学生质量,学生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以后的发展与就业。
长号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中国艺术类教育越来越注重公平与质量的方针政策下,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当前机遇,力争做到稳步提升。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整体提高各大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何提升他们的教学理念与专业知识,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如何根据长号专业学生的自身条件与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才施教,把握国际国内先进的教学经验与理念,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一)增专业教学中的互动性
1.问题讨论
在长号专业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很多爱动脑子的学生常常问老师各种技术与音乐处理方面的问题。教师在将自身所学告诉学生同时,一定不能武断地说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余地,多以讨论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感受。音乐处理方面要遵循作曲家意图或谱面上的标识谨慎处理,再加上自己多年对乐曲的理解或经验,与学生交流探讨哪一种处理更适合。音乐这门艺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探讨的只是哪种处理更合适或更能被大众所接受,它的宗旨就是抒发人的情感,给人以愉悦感,而且人的情感千变万化,难以琢磨,故此千万不能僵化地处理。
2.同门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学会拿身边的例子说事,这样更容易说服学生,加快他们前进的步伐。比如常常能遇到天赋极高且练习刻苦的出色学生,平常在给学生上课时多拿这些学生给其他同学当榜样,叫他们与出色的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学习。要向他们传达一种平等的思想,屏弃传统的师哥一切为大的意识,师哥既可以向师弟传输宝贵的吹奏经验,也可以向师弟们学习其长处,通过教师灌输专业为上的理念,同学们相互真诚地交流学习,来实现共同进步。
3.视频赏析与现场演出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授长号演奏技巧外,还应多鼓励学生欣赏国内外高水平演奏家的音、视频,或者提供给学生期末考试或长号比赛的曲目示范资料,让出色的学生多参加长号比赛,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只要有强劲的动力,开动脑筋、思考性地练习,学生才会加倍努力,力争达到质的突破与自我飞跃。还要不局限于本专业,鼓励学生到现场听乃至参与交响乐、重奏、独奏等形式的演出,以提前适应未来工作的高强度。
(二)加强教师的培训
1.让教师客座乐团
近些年来,越多越多的艺术院校都鼓励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客座交响乐团,这样可以让教师们对当今最新的、最受欢迎的曲目有所了解。通过自身的排练与演出,积累了诸多宝贵的演奏经验,便于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了解当前演出团体的工作状态与目标。等学生们毕业参加各种考试时,更会有的放矢。
当然,这也符合当今教育教学的改革需求,注重质量的培养,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用人单位的不断需求。在传统的长号专业教学内容中,重点都放在如何使学生练好高难度的长号协奏曲、奏鸣曲等形式的乐曲,而不管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否达到就拔苗助长。可喜的是在近些年的专业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独奏乐器的乐队困难片段、重奏、用脑子分析(多听、多讨论)等其他形式的教学内容一样重要,新型社会的用人单位(演出团体)也不欢迎只会吹独奏乐曲的应聘者。
2.鼓励专业教师进行再教育与培训
随着各大艺术院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随着近十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科研型教师需求的与日俱增,纯教学型教师逐步减少。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进入工作单位后还将继续深造、学习与研究,不管是自费还是公费,学校都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因为只有教师自身科研与教学能力水平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与质量才会呈上升趋势,毕业后在社会上才有竞争力与优势,呈现出良型循环的态势。
参考文献
[ 1 ] 〔美〕非利普・法卡斯《铜管乐器演奏艺术》,姚文华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
一、尝试――课前、课中、课后尝试数学中的“做中学”
如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尝试“做中学”的模式呢?笔者认为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尝试“做中学”的模式和科学的“做中学”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笔者分别进行了一些尝试。
1.先“做”而后学――课前尝试“做中学数学”
一般而言,课前尝试“做中学数学”就是让学生在家先动手做一做上课要用的学具,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在学生已经动手操作过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空讲要好得多。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上课的时候教师也应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做”的心得,评价一下彼此学具的制作情况。
2.边学边“做”――课中尝试“做中学数学”
在课中尝试“做中学数学”,一般都是在学生学到比较难理解的、抽象的概念时,而能有效突破这一难点的操作活动学生又不能独自在家想到。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通过课上的“动一动,做一做”来帮助其理解概念的本质含义。
3.先学而后“做”――课后尝试“做中学数学”
课后的“做中学数学”有点类似综合实践研究,让学生围绕某几节课的内容或者是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式的研究学习,学生可以出关于本单元知识的研究性小报,也可以制作相关的PPT,或者是根据自己的研究给大家进行一个微型的讲座等等。研究的主题由学生做主,他们对这个单元的哪个知识感兴趣就可以研究什么。
4.“教学做合一”――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结合起来尝试“做中学数学”
笔者在尝试了之后也在思考如果能在平时的概念教学中,把课前、课中和课后“做”的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相信会给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正所谓“教学做合一”。
二、反思――使“做中学”有自己的“味道”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正因为数学概念的独特地位,那么“做中学数学概念”在继承了科学中的“先做而后学”的理念下,肯定也有和科学中的“做中学”不一样的地方,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
1.让“做中学”充满数学味
数学课堂和科学课堂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那么同样是“做中去学”,它们的着眼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在数学课堂中我们通常把数学概念的学习分成: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概念的巩固、发展、深化三个阶段。所以在每个阶段需要学生做什么样的操作,每一个操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对学生下一个概念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帮助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的“做”可能是毫无味道可言,但通过教师的导要把这个“做”调出浓郁的数学味来。
2.“做中学数学”应注意时间的合理运用
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学习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每一节数学课都有自己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做”之前合理安排好时间,既要让学生有充分体验的时间,又要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良好的小组合作能够大大的节约学生课上“做”的时间,而且好的合作小组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在“做中学数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离开了思维训练的数学课堂将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在学生进行体验探究的同时教师要找准时机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仅仅局限在让学生“动过了”,给学生“玩过了”的层面上。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数学思维的训练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真正做好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训练好学生的数学思维。
4.在“做中学数学”的过程中相应的变式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 体验式体育旅游 概念营销 情感营销
体验式体育旅游是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产物,它是以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体育设施为基础,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活动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使旅游者从参与观看这些活动中获得更多舒畅而独特的体验。要想其市场不断的拓宽,取得更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营销策略是关键。
一、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与传统旅游营销的区别
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与传统旅游营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营销过程不同
体验式旅游给旅游行业的营销过程带来新变革。传统的大众旅游主要是一种“4P”(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营销模式。体验式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更多的是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它的基础是旅游者与旅游景区、旅游开发商、活动主题的互动。旅游开发商必须尽力创造与利用知识,创造新的旅游主题,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了解旅游者的兴趣、偏好与价值观。旅游开发商必须通过与顾客之间的相互学习、深层交往,为旅游者创造全新的体验经历。
2.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不同
传统的大众旅游通常是旅游者在限定时间内参观固定的地带。体验式旅游对时间与地点的要求有更多的灵活性。一方面,旅游者在参与体验式旅游时有更多的自和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在体验式旅游结束后,旅游者还可以继续延续这种体验感受,或者在其他地点上演相同的或相似的体验活动。在体验式旅游中,旅游开发商从旅游者的亲身感受出发,追求建立一种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为旅游者提供差异化与定制化相结合的服务。
二、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及情感营销
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与传统旅游营销之间的区别,决定了其营销策略必然存在其本身特色,在众多的营销方式中,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体验式体育旅游情感营销不失为两种较好的策略。
1.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
“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一种以有形或无形的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为基础,依据旅游企业自身产品及市场定位,赋于产品丰富的想像,内涵并借助现代先进传媒技术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推广引导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售出产品实现利润的营销策略。如众所周知的江西省红色旅游。新产品出不断现,就会出现不同的概念,市场越激烈,概念会越多。体验式体育旅游的出现,也必须存在其概念营销的可能,当然这个概念不是最浅显的概念,它是有一定支撑,有一定发展空间的,而非那种恶性的竞争概念。
在广西旅游市场中采用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对广西旅游市场的开发、结构调整、产品更新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1)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采用“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 体验式体育旅游紧扣旅游消费者旅游需求的特点,其新颖别致的体验式新概念能使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摆脱目前市场上产品同质化、差异小使游客难选择的弱点,使之迅速脱颖而出被旅游者关注、接受。国内旅游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产品种类都大大增加。新产品日益增多的同时也带来同质化的现象给旅游者选择产品上造成困惑。这时我们桂林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采用概念营销其核心就是新概念的创造,在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上表达一种新颖独特的差异化概念以区别同类型产品,营造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2)增加产品内涵,潜移默化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黄沛认为最成功的概念营销是“品牌设计”因为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如以上说的“红色旅游”响彻全国,不仅带动了全国的旅游新模式,也带来了一个时代人们新的旅行生活方式。桂林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只要合理准确地表达了产品的核心概念与游客的物质、精神需求相统一旅游活动能悄悄地和产品一起进入消费者心田,产生依赖性从而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桂林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的研发具有“品牌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的基础是产品差异化。其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的差异化表现在其产品功效的差异化与定位的差异化。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的功能差异于在于“体育”――休闲,健身、娱乐,“体验”舒适而独特的情感享受和难忘的经历相结合,在休闲健身、娱乐中给游客舒畅而独特的情感享受和难忘的经历。定位差异化反映于消费者心中对产品的印象才能激起游客的消费激情得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时代潮流、甚至创造一种消费观念而定。为就要旅游企业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开发大量的调研工作。
第二,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的核心在于创造概念。概念要立求“新”“实”“美”。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的“新”即新理念。消费者需求随市场变动不断发生变化体验式体育旅游的新概念始终以旅游者需求为出发点,尽量做到满足多元化的旅游需求,走在旅游者消费的最前沿,甚至超前才能引领消费潮流,再有,“新概念”还以现实发展为基础一味求新而超出市场发展规律和自身能力,束之高阁和名不符实都会让游客厌恶。其次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概念的“实”,即实在。以消费者时间经济能力为基础,以社会、自然承受力、企业自身实力为基础,以旅游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人依据,根据客观规律开发旅游产品。产品越是差异化就越要强调它实际基础。最后体验式体育旅游概念营销概念的“美”即语言之美、内容之美、创新之美,扣开消费者听觉、视觉的大门,迅速传播,理念之美,新概念新追求。新生活独特之美,美而独特让人着迷,爱不释手。
2.体验式体育旅游情感营销
“体验式体育旅游情感营销”是指在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相对成熟的阶段,在品牌的核心层注入情感,增加品牌的核心文化,并在产品的行销过程中,通过释放品牌的核心情感能量辅以产品的功能性及概念需求,打动消费者,保持产品在稳定上升的过程中有爆发性的增长。
在今天的旅游市场上,单纯比网络优势,市场占有率、广告投放率及旅游人次等恐怕难再有大作为。尤其是对于一些工作压力大,精神得不到释放的抑郁更是如此,因为传统的旅游企业,注重自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立求花钱少收入大而缺少了对游客情感的追求。在游客需求不断多元化,讲求个人体验的今天,旅游企业要做到“引”得来游客,“留”得住游客,让游客玩得开心愿意花钱,就得通过独得的产品设计,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巧。“情感营销”正是一种基于产品设计差异化,以消费者内在情感为中心,通过表达企业人文关怀和满足顾客情感体验来实现营销目标的营销策略。不少专家人士如肖志营等认为未来的核心竞争情感将成为竞争焦点。品牌优势将更多取自于品牌的核心文化,情感内涵。
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营销中引入“情感营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体验旅游就是使游客有一次舒畅而独特地,难以忘怀的旅行经历。即引发游者情感的共鸣,任何一种体验都是某个人本身心智状态与事件之间互动的结果。体验式体育旅游的营销即“情感营销”另外,在《体验经济》一书中体验经济论的开创者派恩和吉尔姆也认为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需求已由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下的特点、特色、利益过度到了“感受”而感受就需要企业的产品与及其营销核心中注入“情”的概念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现代科技手法使“情”的投射穿过消费者的情感障碍在策划、广告、促销、设计包装上使消费者受到强烈的感染与冲击达到激发消费者购买产品欲望的目的。
(2)消费者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莫过于情感认同。情感营销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有利于培养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忠诚度树立良好的口碑在潜移默化中扩大客源,情感营销涉及产品设计开发到售出、售后的全过程,讲求心灵沟通及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于取得消费者信赖增加市场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有重大贡献,此外情感营销对于品牌企业另一突出意义在于。一旦在品牌确立处于独家寡头企业。再无企业与它竞争的时候还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将产品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升级,至于无法替代的地步!有竞争就会有企业独占行业的局面,一旦企业确立市场等一,自己就是难以超越的障碍。像“哈慈”“三株”从辉煌的市场主导到退市,给我们上了一堂实践课。情感营销能为企业竞争营造第二个领域,实现自我的超越和不断发展。
广西体验式体育旅游情感营销应重点放在以下三个环节之上:
第一,新颖独特的差异化产品设计。在拉脱维亚的港口城市利巴雅,有一座100多年前沙皇俄国建造的监狱。如今,该国将这座在苏联解体后被关闭的监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在这种另类旅游项目中体验到囚犯的生活。用红砖建成的监狱是一座二层建筑,位于高墙内。打开铁门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在黑暗的单人牢房的墙壁上刻有“我想回家”等犯人的笔迹。据导游讲,监狱曾经用来关押苏联军队的政治犯和扰乱军队内部纪律者。在苏联军队撤退后,自1997年被关闭,这里就成了一片废墟。但是,当地的历史学家和年轻人建议,虽然这代表一段黑暗的历史,但也不应拆除,而要保存起来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大约在一年半前,开始推出了这种另类旅游项目。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界名人,而且还吸引了欧洲人前来参观,目前参观者人数已经超过8000人。在上述旅游项目中,除在导游带领下进行参观外,游人还可以穿上囚服拍照,在黑暗的牢房中体验政治犯的生活。据说,这项旅游的费用大约为7拉特(约为1400日元)。为防止儿童身心受到打击,禁止12岁以下儿童参加这种体验活动。
产品是企业利润核心,在一条旅游线路立项、策划之前对市场的调研,游客的旅游心理情感把握十分重要。我们知道一个游客在选择一条旅游线路时情感因素占80%左右智力因素只占20%左右。产品设计如能围绕消费者的消费情感因素和产品自身独有的功能效用,寻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将人性化思维和理念以创新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是相当成功的。
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设计应以“体验”为轴心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把握游客消费心理和情感,在把握消费者消费心理基础上针对各类游客群体推出“情感”旅游线路,最大可能地满足游客情感体验的需要。
关键词: 体育市场 内涵 分类 体育产业
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由于受到发展时间、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体育市场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因此我国理论界对于体育市场及相关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尽管近年来有许多文章和研究涉及此类问题,但大多是体育界学者进行的研究,而经济学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则少有涉及。通过对体育市场的不断研究和讨论,我们试图建立完善的体育市场的理论框架,这关系到体育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等现实问题。
1.目前对于体育市场内涵的几种观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市场所涉及的内容和行业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对于体育市场的内涵和构成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解。而通过查阅此类相关文章不难发现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此类观点认为体育是一项生产性的事业,它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体育器械、服装、用品等实物性的消费品,而且提供了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等以服务性为主的非实物性的消费品。而与体育有关的产品都是体育产品,其买卖经营活动都属于体育市场。体育市场不仅是商品市场,而且包括与体育有关的生产要素市场。因此这类观点不仅将体育器械、设备等物质性的生产归于体育市场,而且将体育生产资料市场、体育金融市场、体育劳动力市场、体育技术市场等都包括在体育市场的范畴之内。
持有以上观点的学者占绝大多数。例如,成都体院的柳伯力认为:“体育产品分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大类,体育市场中主要是指后者。”体院的刘可夫认为体育生产既有服务产品的生产,又有物质产品的生产,并把体育服务产品市场、体育物质产品市场都列为体育的要素市场。浙江师范大学的卢闻君提到,体育市场是体育产业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交易场所,广义的体育市场构成包括体育用品市场。
这类观点的共同特点是将体育器械、设备、服装等物质产品和一些体育生产要素市场都列入了体育市场的范畴。
第二,持此类观点的学者目前还是少数,他们认为体育市场属于非物质形式消费品市场的范畴。例如成都体育学院的张岩曾指出:“这种不考虑市场交换的产品的特点和种类,单纯按产品满足人的需要的性质和产品用途来划分市场,只要带一个‘体’字,就都属于体育市场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来看,运动服装的生产属于服装行业,运动服装的销售与经营属于服装市场,体育运动器材设备的生产属于文化体育用品工业,体育器材的销售属于文化体育用品市场,体育书刊和体育音像的出版与经营属于书刊音像出版市场,运动保健食品经营与销售属于食品市场,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市场。”山东体育学院的毛勇、王美绢对体育产业作了这样的论述:“从产业划分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它生产的是非实物形态的体育用品。所以生产体育用品的企业不能划归体育产业内。”北京市体育局国际体育交流中心的王锡彪认为:“体育市场并非指体育设施、器材、设备、服装等实物产品市场,而是指非实物商品市场,体育市场的交换对象应是体育服务商品。”
2.体育市场的内涵
由于上述两种理论的分歧,使得人们很难形成对体育市场统一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分析和研究,我更加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即认为体育市场属于非物质形式消费品市场的范畴。
对体育市场产生的这些不同认识,将体育实物产品市场都视为体育市场,从根本上来看是对体育商品这一概念的模糊认识。体育商品是体育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开端和构成体育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要素。如果将体育商品简单地理解为“体育产品”或“体育用品”和相应的生产要素市场,则很容易将实物性的这些体育消费品都纳入到体育市场的范畴中来。而要清楚认识体育商品这一概念则要认识到体育的本质。体育的本质是“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人们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实践活动”。[1]因此以身体运动形式存在的体育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蕴涵在一种特殊的产品中,并且以非物质形态存在,则具有与物质形态产品不同的属性。体育部门提供的相关的这种“服务”主要是以身体运动的形式,当这种体育服务被用于交换时,就实现了其自身的价值,这时可以称为体育服务商品或简称体育商品。体育(服务)商品与一般物质形态商品比较,最大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非实物性,所以体育商品表现的是一种非实物性。
综上所述,对于体育商品的不同认识造成了在体育市场概念上的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体育商品不仅包括非物质形态商品,还包括一些物质形态的商品。这样物质商品被笼统地包括在体育商品的范畴之内。因此与体育有关的一些产业也都纳入到了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范围。这显然在逻辑上是难以成立的,不能因为与“体育”产生了一定的联系就简单地将这些与体育相关的商品和市场都认为是体育产业和市场,因此我认为第一种观点不能成立。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仔细分析,我较为认同成都体育学院张岩教授对于体育市场内涵的阐述,即认为体育市场就是指体育服务产品的经营和交换场所及交换关系。它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1)狭义的体育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商品买卖的场所。按照这种含义,体育市场就是指直接买卖体育服务这种特殊消费品的场所,即体育经营场所。
(2)广义的体育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因此广义的体育市场就是指全社会体育服务产品交换活动、交换关系的总和。
(3)当代市场学意义的体育市场。现代市场学站在卖方的立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将市场看作主要是买方的活动,把买方看作是自己的市场。按照这一含义,体育市场就是指个人或组织对体育服务产品既有购买力又有购买欲望的现实和潜在需求。
3.体育市场的分类
按照体育市场是属于以非实物形式消费品市场的理解,可以将体育市场分为以下几种市场。
3.1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是体育市场的主体与核心。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指为满足消费者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的体育需要而提供体育器材、场地、技术指导等服务的经营行业。健身娱乐业是以体育娱乐项目为商品,以实物并主要是非实物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健身娱乐方面的服务。健身娱乐市场在发达国家是体育产业中一个效益最好、规模最大的市场。在大众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日益普及与社会化发展进程推动下,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体育产业中的支柱行业。
3.2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在国外也称职业体育市场,是指为满足消费者观赏需要而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经营活动。由于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购买者是观众,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是观众市场。
除了观众市场外,竞赛市场还包括赞助市场。体育竞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每遇重大赛事,电视台都要争相转播,观众也不计其数。各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通过赞助体育比赛或运动队,向被赞助者提供经济支持,被赞助者则以冠名、冠杯、广告、专利和现场销售等权利回报企业。这种赞助权的转让与购买,使体育竞赛衍生了与观众市场并存的体育赞助市场。观众市场上的购买者是作为消费者的观众,而体育赞助市场的购买者则是企业。观众市场和赞助市场都是体育比赛表演市场的组成部分。
3.3体育培训市场
体育培训辅导市场是指向消费者传播体育知识和技术的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一方面是培训和辅导体育爱好者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为一些竞技运动项目培养后备运动人才。近几年来体育培训市场发展很快,有的属于公益性的有偿消费活动,有的属于市场经营性活动。而随着人们对体育功能作用认识的逐步加深,锻炼兴趣的提高和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参与某些项目体育技术培训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一市场理应被纳入整个体育市场的范畴。
由于对相关概念和内涵的不同认识造成了目前对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不同看法,也形成了上述提到的两种不同观点。但我认为体育市场就是指体育服务产品的经营和交换场所及交换关系。体育商品是以非实物的形态存在的,这就决定了体育市场客体的非实物性。所以不能将与体育有关的器械、服装、设备等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生产要素、体育金融市场等都纳入到体育市场的范畴中来。而按照这样的观点对于体育市场的分类也就非常清晰,包括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市场。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张岩.体育市场的内涵和构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
[3]王锡彪.关于体育商品及体育市场内涵的界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
[4]柳伯力.有关体育市场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
[5]李敦杰.浅论体育市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4.
摘 要 本文在界定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概念的基础上,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了自己对体育产业是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补充机制的理解。
关键词 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 关系 推动
一、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概念
(一)体育事业的概念
体育事业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事业概念指的就是体育已成为“人们从事的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的活动”。广义的体育事业概念不涉及这些体育单位及其活动的经济性质,不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体育事业单位,或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体育企业单位,都属于广义的体育事业的范畴。
狭义的体育事业就是指由国家财政支出的不进行经济核算的体育事业单位,这是狭义的体育事业概念。狭义的体育事业主要包括:由财政经费支出的国家及地方的专业运动队伍(运动技术学院、体工队等高水平运动队伍及后备队伍的培训机构);由国家财政支出的综合性及单项体育运动设施(包括各类公共体育场馆;也包括供专业运动队伍训练使用的体育运动设施。)以及其他体育事业单位。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体育事业。
(二)体育产业的概念
体育产业的概念也分为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产业就是指从事体育服务“生产、经营的事业”。体育事业是社会的一项文化事业,但从国民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它又是从事体育服务生产和经营的一个经济部门,是大文化产业中的一项产业。广义的体育产业既包括自主经营的体育企业单位,也包括由国家经费支出的事业单位。
狭义的体育产业就是指从事体育服务生产和经营的体育企业的集合。其特征就是企业经营性。狭义的体育产业只是广义的体育产业中具有企业经营性的那一部分,并不包括由国家财政支出的各类公益性、事业性的体育事业机构。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体育产业。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狭义的体育产业概念(体育企业的集合)与狭义的体育事业(体育事业单位的集合)两个概念是互相排斥的、对立的:前者是营利性、企业性单位,后者是非营利性单位;后者是公益性、事业性单位,前者是非公益性、事业性单位,
二、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一)我国体育产业的产生
关于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概念的界定和关系问题存在着争议,主要的不同观点如表1所示。
表1 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关系的争论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关系 含义表述 主要代表学者
体育产业=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鲍明晓(1999)等
的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属于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中可盈利部分 赵炳璞(1997)等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不相容 体育产业是传统体育事业的产业化部 张岩(2001)、丛湖平(2002)等
分,没有产业化的部分为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之间关系的争论可以说是历史的产物。由于我国传统的体育事业和教育、卫生、文化一样是社会服务事业的一部分,政府发展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全民健身,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摆脱“东亚病夫”的时代,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体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进行发展,由政府提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政府对体育事业的财政支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日益多元化的需要;其次是发达国家寻求社会服务事业市场化改革潮流的影响;最后是曾经被认为是公共产品的体育服务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事业内部有些部分已经不再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逐渐具有了准公共产品或私有产品性质。这些变化使得体育事业具有了生产经营的特性,具有了产业的特点。体育产业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体育产业的概念是体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新的条件下对“体育事业”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因为传统的“体育事业”不具有生产经营特性,而“体育产业”则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体现了生产经营的特点。
(二)体育产业化和体育事业化
体育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体育应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行政方式运作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按产业经营方式运作的转变。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产业化实际上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种运营模式,是指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来运营和发展体育产业。产业化离不开市场,但不是一切的体育产业都可以通过市场,完全以市场为取向。体育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主要有两种运营机制,一种是产业化运营机制,一种是事业化运营机制。产业化运营方式主要是针对非公共产品的体育领域,如竞赛表演市场,产业化运营主要是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以企业化、商品化和盈利性为日标。事业化运营主要是针对公共产品领域,如公共设施、学校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等,事业化运营主要是发挥体育的社会性、公益性职能,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体育产业的产业化是有条件、有范围的,不是指全部体育产业都要采用产业化运营方式,而是指体育产业当中适于在市场机制下运作的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联系我们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三、体育产业化是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体育作为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完全由国家拨款承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逐步面向社会,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更加普及,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体育场馆在进行体育训练和竞赛的前提下,积极对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体育科研部门、院校等事业单位在开展体育咨询、康复培训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团体或地区运用体育的魅力和影响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涉足体育市场,兴办各种经营性体育俱乐部、健康城,举办商业性竞赛表演,体育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程度还不高,体育市场仅处于培育阶段,体育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纵观体育产业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甚至是支柱产业。美国体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超过石油化学工业(533亿)、汽车工业(531亿),占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到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意大利无烟工业的经济支柱足球产业产值2O世纪8O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已达到约有500亿美元。1990年,日本体育产业的收人4.2万亿日元,其产值在十大产业中居第六位。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的体育产业也都有相当大的规模。鉴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有4000多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全世界每年因足球而产生的营业额就超过2000亿美元。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称,世界201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少于八亿人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排球活动,每年排球的营业额达65亿美元。
体育产业能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汉城奥运会给韩国创造33.4万个就业岗位,从申办成功到赛事正式开始共增加76万个就业机会。悉尼奥运会在开幕之前就已给当地提供了15万个就业机会。美国有各种职业运动员近百万,相关从业人员达数百万。国际足联一份调研报告说,估计足球运动直接和间接雇佣的人数高达4.5亿人。体育产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契机的例子也不少,特别是通过组织大型比赛,可以带动城市建设、旅游、就业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带来许多潜在的商业机会。从国际经验看,举办一次奥运会或者世界杯足球赛之类的大型赛会,可使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高20年一50年。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分别为当时的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良机,成为经济起飞的标志,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吸引的上百万游客也给澳大利来带来了至少37亿美元的财富。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起步晚,力量薄弱,体制不健全。1994年以足球为突破口开始进行职业化尝试是我国体育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步伐不断加快,路越走越宽。目前,中国体育用品的消费增长是最快的,1999年,我国消费总额达1400亿元。其中城市消费总额为1040亿元。据一份权威体育杂志报道,我国著名体育用品公司――李宁公司1998年的销售总额达到七亿元。过去五年,我国共发行体育彩票22亿元,筹集资金6.6亿元。有人预测,不久后中国体育产业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次良机。
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就使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重要,这也会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岩.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内涵继二者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2).
[2] 张宝胜.体育事业产业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
关键词: 经济;体育经济;体育消费;概念体系;属性关系
中图分类号: G 80-05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40-06文献标志码: A
任何事物都是以自身的特性规律而存在的,并且是呈现出复杂的形式向前发展的,最终“事物的发展”会充满生机,汇聚为灿烂丰富的内容。体育消费也不例外,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并逐渐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那么,体育消费的属性有哪些,如何透过这些特性规律对体育消费的本质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究,对于把握“体育消费的发展”,演绎体育消费的内容,构建体育消费市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1体育消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
在普遍认识上,属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有的性质,也就是事物本身质的表现。在哲学上,属性则强调了这种特有的性质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即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发生关系所表现出来的质。同样,在逻辑学上,属性也是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探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比较认识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属性。对于体育消费而言,主要涉及体育商品与人的关系、体育商品与其他商品的关系、体育商品与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几种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主体属性、客体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
1.1主体属性
体育消费的“主体属性”是与体育消费者的选择和体验相联系的,主要包括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消费心理。体育消费心理是指体育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体育商品过程中的主观心理活动。在这个心理活动过程中,既蕴含有消费者的动机、态度、信仰、想象和决策等认知过程,又包括有消费者的某种心理体验,比如快乐和满足(或是相反,痛苦、不满和挫折)等。对于体育消费观念来说,从时代变迁的角度看,体育消费观念可以分为现代消费观念和传统消费观念。传统消费观念是以理性消费为主导,宣扬“节俭”的思想,即体育消费者会在最大范围内获取体育商品的信息,然后根据自身收入水平,以最低的价格来获得最大效用的商品及商品组合。比如“精打细算” “量入为出” “货比三家” “勤俭持家” “无债一身轻”等日常用语都是这种观念最深刻的体现。与之不同的是,现代消费观念则是以感性消费为主导,甚至在宣扬一种“炫耀性”的思想,即消费者为了增进自己的荣誉,往往会选择从事于奢侈的、非必要的事物的消费[1]。在此观念影响下的体育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会以“是否喜欢” “是否时尚” “是否愉悦”为首要考虑因素,不会考虑商品的实用性与连续性,其目的是宣扬个性,表现个人独特的阶级品位和生活风格。
1.2客体属性
体育消费的客体属性指体育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过程,即体育商品在满足人的需要过程中的自然磨损、损耗或消耗。这种客体属性不仅直接、直观地反映了商品的物理寿命,也间接地反映了其社会寿命。它们会随着人们的功能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早期的生存(运动服装,饮料等)的需要到现如今享受(各种球类运动娱乐活动,健身娱乐器材,电子娱乐游戏产品等)需要的转变。从旧的生命周期结束到新的生命周期开始的转变,这时一批性能更好、价格便宜或者更合乎社会潮流的体育用品会逐渐取代原有“陈旧的” “性能差”的产品,进入新的“生命周期”。在这些转变过程中,人们的消费品味也会逐渐从“趋同”走向“迥异”。可以说,在新经济时代,体育商品的自然属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寿命,而不是一种物理寿命;因为很多体育商品可能还来不及等到自然磨损就已经被“更新换代”了,归根到底,体育消费者决定体育产品的命运。
1.3经济属性
体育消费的经济属性主要表现为生产性、商品性、市场性3个方面。因为经济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4个环节,生产与消费是一个过程的2个方面和2个因素,生产与消费既是“直接同一”,又是“直接两立”。其内容包括:1)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的直接同一性。2)生产与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3) 生产与消费互相创作对方,“把自己当作对方创造出来” [2]。所以,体育消费作为人类消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体现为消费的基本经济属性——“生产性”。而体育消费的商品性、市场性则表现为通过体育商品销售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推动体育用品进入消费领域,最终实现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应该说,供体育消费的市场销售才是最终销售,才最具有决定性意义。来自英国家庭每年消费支出调查显示:2000—2001年以来,以体育和野外生存设备为主的体育商品销售大约为52亿英镑,体育比赛门票和会员费为43亿英镑。另外,随着健身消费日趋成为主流,一些私营公司,如Cannons、David Lloyd、Fitness First 、Holmes Place、LA Fitness and New Generation大力开拓健身消费市场,推动体育用品消费持续升级。2002年,体育商品销售为57.06亿英镑[3]。体育消费市场的启动和扩大,使体育商品销售不断兴旺。反之,体育商品的“日趋兴旺”又促使体育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和不断开拓,这样,体育商品生产市场也随之进一步扩大化、规模化。
1.4社会属性
体育消费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为体育消费的阶层结构、体育消费的方式,以及体育消费的社会供给等方面。首先,体育消费的主体是人,依据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可以表征为运动员、学生、教师、工人、农民、私营企业家、公务员、国家干部等。这些不同人群体现着不同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这些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决定着体育消费的社会性,反映着社会不同阶级、阶层、集团之间及其内部不同家庭之间、不同消费个体之间在体育消费领域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其次,体育消费的方式也反映着特定的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体育消费方式也大有不同。比如,随着社会转型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消费、信息、通讯、文化和丰盛,所有这一切都由体制本身安排、发现并组织成新的生产力,以达到最大的荣誉[4]。这时,传统的“现金式”消费方式逐渐被“信贷式”的消费方式所取代,随之推动体育消费者从“理性消遣”为核心的传统体育消费观到“宣扬自我、追求时尚”为核心的现代体育消费观的转变。并且,这种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逐渐形成了十分强烈的社会示范效应。比如,加入高尔夫俱乐部的社会上层群体,用其昂贵的时尚特点来同其他群体区别和隔离开来,成为社会示范的“中心”。中间层为渴望进入社会上层,获得上层群体的认同,就会不断的模仿他们的体育消费时尚,从而时尚的流行就变成了一种必然。最后,体育消费的社会供给是指体育消费者需要通过交换或某种社会关系来获取消费资料,主要表现为市场(交换)、国家(公共体育设施)、社区(非营利性的组织体育活动的工作)、家庭等提供社会性供给的消费资源。
1.5文化属性
在许多场合,消费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即消费文化。体育消费文化属性主要表现为体育活动的消费文化和体育商品的消费文化2方面内容。体育活动的消费文化是指以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或一个区域的独特的体育文化活动为支撑,由其具体的、真实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消费活动体现出来的。比如我国苗族五月二十五日的“龙舟节”,节日期间既有比赛选手在江上游弋,又有各村寨男女老少云集施洞,或观龙舟赛,或吹芦笙,或踩鼓,或对歌,可谓规模空前、气势庞大的体育文化盛会。不仅如此,在这场体育文化活动中又有“礼俗式”消费文化活动贯穿始终,比如以氏族为单位在制作龙舟过程中,需要备公鸡、雄鸭各1只,刀头肉1块,青布1块,丝线1绺,生麻1把,酒壶及香、纸等物以祭山神土地。比赛时,亲友们又要安放鞭炮、送礼物接龙。赛后,各村寨以酒肉、香纸等祭龙神后,才能各自拉船上岸。这种礼俗化的消费活动和体育活动合二为一,使得体育消费文化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体育商品的消费文化则是通过融合于现代传媒广告之中,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用于表达体育商品的独特性和象征性,具有一定的表现和传播功能。所谓体育商品的独特性是指通过设计造型、口号、品牌和形象等显示与其他商品的不同和独特性[5]。如耐克的“对勾”标志,阿迪达斯的3条杠标志等,前者更突出自我,后者强调团队体育精神。另外,体育运动项目的差异性也进一步构建体育用品的独特性,不同的运动项目都有其配套的体育器材。比如网球运动的球拍、羽毛球运动的球拍、高尔夫运动的球杆等,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所谓体育商品的象征性是指对商品符号的文化“意义”进行消费的过程[6],并最终来创造“他们是谁”的意义,进而逐渐形成表达自己属于哪个阶层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区分的消费品位和生活风格。正如Paul Hoch在《Rip off the Big Game》一书中提到的,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时代,生产模式被一些“权力精英”所控制,体育成为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方式。高尔夫、网球、马球和游艇是这些“权力精英”的娱乐项目,并通过这些体育活动来教化自己的后代,培养和锻炼他们具有能够统治社会的能力;但是,像棒球、足球和橄榄球等团队体育项目被这些“权力精英”大力推广到工人阶级中去,进而培养他们适应生产扩大化的行为模式,转移潜在的革命能量[7]。
1.6作为一种多元网络系统的属性关系
一切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都是围绕主体或者说是人的实践与认识活动而展开的,也就是说人在一切实践与认识活动中都处于主导与支配地位;但是,这种地位的获得必须通过相应的客体反映才能得到体现。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体育产品与服务客体的存在,怎么会有体育消费者的实践活动。当然,如果没有消费者的体育运动需求,也不会有体育产品与服务客体的存在,所以主体与客体是在实践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而凸显体育消费者主体地位的主体和客体属性就是体育消费最基本的属性。围绕着这个基本属性或者说是核心属性,还会演绎出不同主体之间、不同客体之间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关系。比如不同社会阶层、城市与农村居民,以及不同少数民族族群等不同主体在选择、购买与使用,诸如体育用品、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以及体育竞赛表演等不同体育产品与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千差万别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无序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而是表现为一种集经济、社会和文化属性于一体的、多元网络系统结构特征。可以说,通过这些属性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影响,最终反映着体育消费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集各种不同性质和功能活动的集成或整体化过程。
2体育消费的概念和概念体系
2.1体育消费的概念
综合体育消费的多元属性分析,广义的体育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理体育产品与服务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前半部分是定义的外延,后半部分是定义的内涵,也就是说无论是作为买方的消费者,还是作为提供体育产品与服务的卖方-经营组织机构都是为保证一系列现象和关系的发生和运行而提供相应的各自行为。狭义的体育消费是指消费者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理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决策过程和身体活动。可以是指消费者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理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一种经济现象和身体活动;可以是指消费者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理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一种社会现象和身体活动;还可以是指消费者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理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一种文化现象和身体活动。前2种关于体育消费狭义的定义更多地是体育消费的经济属性与主观属性的直接体现,在特征属于涉及经济和心理学的体育消费者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当体育消费者面对体育产品的刺激时,所呈现出来的动机、信息处理、学习、情感、态度和个性因素等心理活动过程;认识问题、搜寻信息、评价方案、购买行为的决策过程,以及购买后使用过程中消费者的行为反应过程。后2种关于体育消费狭义的定义更多地是体育消费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的直接体现,在特征属于不同于体育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另一种概念体系,需要进一步进行概念体系的区分。这里的概念体系是指由一组相关概念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比如在体育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体系中就包含有体育消费者、体育消费者动机、体育消费者态度,以及体育消费者决策等。当然,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越复杂,其概念体系的边界也就越大。
2.2作为一种行为过程的体育消费概念体系
如图1所示,由横向的箭头所指方向的流程就是体育消费者行为研究,它反映了体育消费者在体育产品刺激下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和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消费者的动机、态度、情感、个性及其认知能力(体育产品信息处理的能力)等内部心理因素作为核心要素与不同体育产品的刺激特征联系在一起,不仅共同决定着体育消费者购买或购买后行为的发生,也决定着体育消费者的类型。并且,在这些类型之中已经蕴含着体育消费者行为的发生。如Mullin的研究就是在此概念体系下,将体育消费者分为7种类型:1)重度消费者,包括季票持有者、俱乐部成员和合约持有者;2)中度消费者,包括半赛季票持有者、单场重要比赛场次或大型体育赛事门票的购买者,以及仅购买一个赛季票的持有者;3)轻度消费者,包括偶尔的单场比赛门票购买者;4)非重复性消费者,指的是在过去1年内消费过某一体育产品后不再重复此消费的消费者;5)媒体消费者,是指消费者不去现场而是借助新闻媒体来观摩和关注直播的体育赛事;6)无意识的消费者,是指消费者没有意识到体育产品的效用;7)无感兴趣消费者,是指消费者意识到体育产品的类别和效用,但缺少尝试的机会[8]。
2.3作为一种活动过程的体育消费概念体系
与之不同的是,由纵向箭头所指方向的流程就是作为一种活动过程的体育消费研究,它反映了体育消费者在宏观与微观体育消费环境影响下进行体育消费的活动过程。应该说,作为“行为”过程的体育消费和作为“活动”过程的体育消费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是它们所反映的体育消费的属性差异不同;但更重要的是“行为过程”与“活动过程”本身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是人的身体的物理过程之统称,后者则是与主体的意识分不开的,它不仅是行为,而且是由价值判断所产生的行为。比如人们在选择进行体育消费活动时,往往可能会考虑到自己的家庭、自己属于哪个阶层才开始具体执行;因此,从整个体育消费的概念体系来看,作为一种活动过程的体育消费既包括体育消费者行为过程,又包括体育消费环境的嵌入,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并协调体育产品一起构成了一个体育消费实践活动体系。在这里,之所以作这样的区分,目的在于构建体育消费的概念体系之余,用于强调体育消费不应该只是片面地理解为一种作为行为过程的体育消费,而是要考虑到作为一种活动过程的体育消费,也就是要研究体育消费的实践活动过程,包括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文化活动的体育消费,其边界较之前者就更宽泛,研究的内容就更为丰富。
3体育消费的边界划分
3.1体育消费的层级性边界
如果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体育消费的边界就需要对体育消费进行科学的分类[9]。分类标准不同,边界的划分也就不同。如果划分的标准是根据分类的穷尽性、排他性、层级性原则对体育消费的各个子项进行详细的层级划分,这类边界就可以称之为层级性边界划分;如果按照反映社会结构特征的不同地域、范围、组织规模来划分标准,那么这类边界就称之为结构性边界。相对而言,层级性边界划分比较复杂,不仅要对某一概念的各个子项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而且还要注意各个子项与其母项之间的关系。比如,如果把消费分为体育消费、休闲消费、竞技体育消费、学校体育消费、大众体育消费就混淆了不同子项的层次。体育消费与休闲消费的层次要高一些,是可以作为一个母项的,而其他的则可以作为一个子项。另外,如果把体育消费划分为城镇体育消费、农村体育消费、竞技体育消费、学校体育消费、大众体育消费等就跨越了好几个层次,混淆了子项与母项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大众体育消费其实是包含城镇体育消费与农村体育消费2个子项,不应该有并列关系。
论文关键词:品牌;品牌营销;体育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奥运经济的催生下,各类体育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发育和发展起来。本文旨在通过对体育市场这一特定市场环境下企业品牌营销运作的分析,为各类企业应对奥运经济,关注体育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实践操作方法。
1品牌营销及其作用
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竞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市场竞争的焦点从最初的单个因素竞争(如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等),提高到更高层次、综合性、全方位的竞争。这种竞争集中表现在品牌的竞争,即争创名牌的竞争。
1.1品牌的概念
所谓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竞争者。品牌是整体产品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代表着经营者交付给购买使用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同时,品牌又是多层次、内容丰富而深刻的象征,品牌的含义可分为六个层次: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在品牌各层次含义中,最深刻、最持久的应是体现产品的价值、文化和个性的深度层次特征,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实质。
1.2品牌营销的概念
品牌营销——即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从整体产品的概念出发,以品牌的表面层次特征代表,积极营造品牌深度层次的价值、文化和个性特征,使消费者透过品牌认知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实现预期目标的整个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包括生产、管理、宣传等各项商务活动。
在现阶段的体育市场上,各种品牌的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对消费者会产生不同的吸引力量。其中,有不为消费者熟知的品牌,有广大消费者都知晓的品牌,有为消费者接受度较高的品牌,也有为消费者偏爱并具有很高忠诚度的品牌等等。如何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体育产品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对自己品牌产品的价值、文化和个性有全面的了解和爱戴,应是体育市场经营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
1.3体育市场经营中品牌营销的作用
在我国,体育市场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类市场,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体育产品交换场所,反映着体育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交换关系。随着体育市场的发展和营销渠道的演进,更多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各类体育产品在体育市场上不断涌现。如何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使自己的体育产品脱颖而出,为广大消费者认知和喜爱,就成为市场供应者和经营者最大的挑战。为此,设计出一套既能反映其产品特征又具有时代感的商标,已远比强化商品的异质性更为重要。在现代体育市场经营过程中进行品牌营销,实行品牌化经营战略,无论对于满足体育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对于体育市场经营企业开拓市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体育消费是一种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身体、精神、文化享受的消费形式,体育消费的群体一般都有一定的范围。与其它日用品相比,体育产品的品牌化特点更显突出。因此,体育品牌资产含有较高的超越生产、商品、和有形资产以外的附加价值。良好的体育品牌形象、品牌中所体现出的体育价值、体育文化特征等能够成为体育产品生产和经营者保持和提升体育市场地位的最重要因素。
(2)在体育市场中进行品牌营销可为消费者提供全面认识、了解体育产品的机会,使消费者获得利益。体育市场上的品牌化,有助于体育消费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加工整理、存贮有关产品及品牌的大量信息,增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自信心,增加品牌联想,提高使用的满意度,稳定与保持正常的体育消费心理状态。
(3)在体育市场经营过程中进行品牌营销可为体育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品牌营销能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
(a)获得较高的知名度。一个品牌只有在消费者中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才能得到推广的机会。
(b)获得较高的美誉度。高知名度加上美誉度,才能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最终产生。
(c)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保持和扩大顾客群体,使得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d)获得较大的信誉价值。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和经营企业及其品牌的体育产品可拥有更好的商誉和形象,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营效益。
(4)品牌营销能够营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达到体育市场的不断提升。在体育市场竞争中展开品牌营销,能够促进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推出更多的名牌体育产品,这推动了体育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最终使体育市场不断繁荣。
2品牌营销的基本策略
在体育市场经营中进行品牌营销可运用不同策略,最基本的有以下六种形式:
(1)个别品牌名称策略:即企业对自己经营的体育产品组合中的每一个产品项目使用不同的品牌名称或标记。(2)整体品牌名称策略:即对产品组合中全部的产品项目采用同一个品牌名或标记。(3)系列品牌名称策略:即对按大类产品项目进行品牌或标记的设定。(4)企业品牌和个别品牌名称连用策略:即企业名称与产品品牌联合运用,使企业和品牌相结合。(5)品牌扩张策略:即在已成功经营品牌的基础上,附加不同的产品系列。(6)多品牌策略:即企业对一个相同的产品项目使用两个以上品牌。
应当指出,上述不同的品牌营销策略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体育市场实际经营运作过程中,应根据体育市场发展状况、企业自身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等选择最适宜的体育品牌营销策略方案。在以往的体育市场品牌营销运作取得成功的案例中,当属可口可乐、健力宝以及李宁最为突出。以上品牌在品牌营销的基本策略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可口可乐采取的是整体品牌策略;采用的是企业品牌和个别品牌名称连用策略。可口可乐公司虽有醒目、美年达、可口可乐等系列品牌产品,但广大消费者在体育市场上经常见到的却只有“可口可乐”这单一品牌。与其在品牌营销运作方式上相似的品牌还有百事可乐。百事可乐近几年在体育市场的投人比较大,它是中国足球最大的体育赞助商,绿荫场上随处可见其POP广告展牌,球员身上穿的球衣也印有其标志,同时百事可乐也借助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锲机,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信赖,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好感,美誉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销售量猛增,居高不下,大有取代可口可乐的势头。健力宝、李宁二者同属健力宝集团,是在中国关注体育事业发展最早的品牌,其崛起也与体育事业的发展分不开:1984年,健力宝通过赞助中国奥运会代表团远征洛杉矶奥运会,使其赢得“中国魔水”的美誉而名扬海内外;而李宁这一品牌则是健力宝集团在体育产业方面寻求更大发展的产物,其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也是从体育市场品牌营销开始的。
近几年,随着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企业在体育市场品牌营销方式的运用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企业进入体育市场,可以利用的锲机有:
(1)各类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举办权和经营权,内含冠名权、冠杯权、广告权、广播电视转播权,竞赛表演活动的名称、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的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
(2)各类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名称、标志的专有权、特许使用权和经营权,如“奥运会”的文字及其商用商标。
(3)体育组织、团队和名人的声誉。
(4)体育场馆、设备的租赁权、土地使用权。
(5)体育彩票的发行权、专营权和销售权。
3结论
3.1转变思路。明确认识
品牌营销效果明显,作用突出。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品牌营销的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来适应现代体育市场的发展。
3.2制定规划。突出重点
品牌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应在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实施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突出重点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应早做规划,长远谋虑,利用科学合理的战略,充分发挥品牌价值,重点突出品牌文化,争取消费者的认同,谋求经济效益。
内容摘要:体育营销主要是企业依托于体育活动进行的一种营销活动,目的是极力打造企业品牌形象。它不仅包括体育产业的体育产品营销,而且还包括其他行业的企业通过体育来进行的非体育产品的市场营销。体育营销对于企业的营销是一个新领域,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体育营销活动,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本文着重阐述体育营销的相关概念以及体育市场发展为企业体育营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旨在为企业的体育营销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营销 市场营销 发展战略
引言
在现代,市场营销有一种特殊的营销传播手段——体育营销,它是在20多年里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位美国商人所推出的“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计划,第一次将商业运作应用于实际的奥林匹克体育赛事之中。
此次合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丰富了营销的范围,而且也使体育营销这个全新的概念逐渐地运用于实际的体育赛事之中,并能够很好地服务这些体育赛事。就目前的发展而言,体育营销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没有准确的、固定的涵义。
如果企业将体育营销更多地当作与促销一样的短平快的营销手段,而不能准确地认识到体育营销的实际内涵,采取体育营销策略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并无太多的益处;而相反,对于那些注重长远利益的企业而言,则非常重视体育营销的作用。尤其是在产品的层面上以及市场的层面上的营销趋同性也愈来愈严重的时候,体育营销对于企业的作用将会是复合型、持久性以及多元化的。因此,在实际的过程中,企业务必要注重体育营销的作用,要将其作用发挥至最大程度。
本文着重阐述体育营销的相关概念以及体育市场的发展为企业的体育营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旨在为企业的体育营销提供借鉴。
体育营销概述
(一)体育营销的内涵
体育营销主要是企业依托于体育活动进行的一种营销活动,极力打造企业品牌形象。它不仅包括体育产业的体育产品营销,而且还包括其他行业的企业通过体育来进行的非体育产品的市场营销。体育营销一般具有系统性、长久性以及文化性等方面的特征。体育营销具有多种功能,然而在众多功能之中最为基本的一个功能为体育营销能够很好地将企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与融合,并将各类体育活动之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体育文化很好地融入至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最终使体育产品散发出文化的气息,从而提高体育产品的品牌效益。这就能够不断引起消费者对该种体育产品认知上的共鸣,使体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在实际选择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该产品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好,企业的产品的销路就有很好的保证,最终使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体育营销的内容
综合体育营销的相关概念,体育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体育赞助。体育赞助,是一个确实存在于实际生活之中的一种现象。所谓“体育赞助”,指的就是某个特定的体育机构或个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目标,对一些特定的体育项目、活动以及体育组织甚至是个人提供一定数额资金上的赞助和支持,主要目的是能够换取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其赞助的主要对象多种多样,可以为体育活动的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体育协会或是一个体育爱好者联盟等,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推动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2.形象代言。体育形象对于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实现这一价值的根本途径就是形象代言。所谓“形象代言”,指的就是由某人对某种产品及其服务进行公开的赞同或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对于体育形象代言而言,一般都是由体育明星代言,例如对于某一种体育产品的代言都是由体育明星或是奥运金牌获得者代言。这样的代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体育产品的知名度,从而促进体育产品的销售。
目前我国企业的体育营销现状
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最好的应用体育营销概念的时候就是2008年的北京第29届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级赞助商的奥运营销活动在2004年就已开始启动。在2007年8月8日奥运倒计时以后,众企业的营销活动更加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种推广活动层出不穷,媒体的相关报道也铺天盖地,全民奥运深入人心。虽然有研究机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众多企业的奥运营销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但既然处于这个大环境,投入了巨额资金,无论如何也要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60多家赞助商、无数非赞助商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一争高下。商家对于奥运会的营销战略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各种营销手段争先上演。有经济实力的拼资金,没有经济实力的拼头脑,比谁的营销模式更新颖独特。相比较国外知名企业的体育营销,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我国企业的体育营销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体育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事先没有做好风险预测
很多的企业现在也看到了体育营销带来的利益,但是在进行体育营销的时候,事先没有做任何关于相关风险的预测,没有想到如果这样的营销进行下去之后没有给企业带来应该得到的结果又该如何。目前看到的很多企业都是在体育营销方面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的企业。报道中没有提到过体育营销策略失败的企业,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体育营销毕竟是一个新型的营销方式,不想打击企业的积极性。
(二)与企业品牌联系不紧密
体育营销的效用往往不可估量,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公众的眼球,达到巨大的传播效应。很多区域性的品牌都是借由体育营销而一举成为国际品牌的,如三星就是通过赞助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但是,体育营销的巨大效用也意味着企业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体育营销耗资巨大,企业必须小心筹划,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以奥运会的赞助为例,随着奥运会影响力的提高,加入TOP计划入场券的底线已从1984年的400万美元涨到目前的6500万美元。而这只是敲门砖,要想真正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3-5倍的后续资金投入。可口可乐在1998年奥运会的促销活动中耗资约6亿美元,在世界杯足球赛上的耗资则超过2.5亿美元。
体育营销要想通过巨大的投入来换取巨大的产出,就必须将企业的品牌与体育活动紧密相连。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要考虑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否适合体育营销,企业所赞助的体育活动受众是否企业产品的目标消费群,进而找到体育项目与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的结合点。
比如吉利刀片一直赞助拳击等竞技性较强的体育活动,这是因为其品牌战略体现的就是强劲优势。在这种品牌战略指导下,吉利刀片从不考虑赞助体操等软性项目。而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与自己的品牌联系不够紧密,只是片面地认为在体育活动期间,大量进行广告就可以了。单纯地为了广告而广告,为了赞助而赞助,没有考虑到所赞助的体育活动与自己的品牌联系如何。
(三)品牌战略不成熟
跨国企业的体育营销已经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品牌营销模式。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可口可乐花的赞助费是4000万美元,与此同时可口可乐花的其他营销费用是4.5亿美元。可口可乐每花1美元的赞助费就同时在市场上投入11美元来巩固和加强宣传效果。从1928年可口可乐用1000箱可口可乐赞助荷兰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此后每一届奥运会上都可以看到可口可乐的标志。可口可乐制定了全方位出击的营销策略,就是要让可口可乐在奥运期间无处不在。
相较于国际品牌对体育营销的理解以及具体营销策略的运用,我国企业体育营销的品牌战略则显得不成熟。虽然我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体育营销的重要性,对体育营销也有极大的热情,但是很多企业的体育营销缺乏整体的战略和长远考虑,只是希望通过赞助体育活动,在活动期间提升企业的业绩,而缺乏品牌上的长远规划。韩玉波等人(2008)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对我国企业体育营销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想参加体育赞助的比例高达93%。而真正参加过体育赞助的企业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62%,仍有38%的企业不知体育赞助的真正内涵。我国有85%的企业准备投入当年广告资金的一半以上赞助奥运会,企业赞助奥运会费用与活化赞助权利的资金比例极不协调。
结论与建议
为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时机,运用体育营销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针对上文提到的我国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体育营销,在进行广告宣传的同时有效地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做好事先风险预测
在进行体育风险营销之前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在进行体育营销之前做好最坏的打算,控制风险,而且将风险降低到最小,最大化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更好地帮助消费者实现消费者剩余最大化,让企业在新型的营销方式下走出中国的体育营销之路。
(二)紧密联系企业品牌
在与各种体育赛事的联合中,是企业的品牌达到最大化的体现,就像可口可乐公司赞助奥运会一样,我国企业也同样需要在各种体育赛事的赞助中提升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使自己企业的LOGO更多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不能单纯为广告而广告,否则企业的知名度很难在赞助中得到提升。所以我国的企业在与体育赛事的联合中,应该更多地突出自身的特点,拽住消费者的“心”,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打造成熟的营销战略
为了拥有成熟的营销战略,首先就要理解本文开头所说的体育营销的内涵,不能单纯的只看到一些形式上的内容,否则很难真正使企业从体育营销中获得相应的结果。虽然我国个别的大企业体育营销比较成功,但是如果想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拥有成熟的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当前体育营销已经发展成为企业营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及领域。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为了不断推动此种新型营销模式的发展,首先就应该对体育营销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并掌握,然后应该分析体育市场对体育营销的具体影响,最后应该注重体育营销战略的实施。以促进体育企业在科学的营销模式下进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公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小玲.国外著名企业成功体育营销经验探析[J].云梦学刊,2010(6)
2.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黄明,邹娟花.联想集团国际市场体育营销策略及其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1)
4.周良君.体育营销,圆联想之梦[J].大经贸,2008(7)
[关键字]体育企业 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 环保意识
一 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
1.绿色营销的特点
绿色营销有如下几个特点:(1)市场营销观念是绿色的。绿色营销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来开展,重视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再生利用、新资源的开发、污染防治等工作。(2)绿色营销企业的所属产业是绿色的。这就要求绿色营销企业的产品是绿色的,其所属的产业所应具有的特点是:节约资源能源、利用新型资源或是促进资源的再利用。(3)重视企业服务。绿色营销强调企业服务,那么它面对的不仅仅是客户,还应包括整个社会而且不仅仅是从近期作为出发点考虑,还应有远期的规划。(4)重视对大自然的保护。绿色营销应在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重视对大自然的保护,这要求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应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包括前期生产技术的选取、产品的设计以及材料的选用,生产中期包括生产程序及包装方式的确定,后期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营销策略的选择、产品的消费等等环节都应做到最大自然的保护,树立绿色营销的企业形象。
2.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
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中主要是对“4C研究”以及“4P组合策略”进行研究。所谓“4C研究”及对消费者(consumer)、企业(Company)、竞争(competitor)以及环境(climate)进行分析研究“4P组合策略”即为产品策略(Product)、促销策略(Promotion)、价格策略(Price)、渠道策略(Place)。本文根据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提出了一套探索性理论,即CIFC理论――联系度(Connection degree)、创新性(Innovafion)、聚焦力(FOCUS)、持续性(consistency)。这四个元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首尾相接,对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实践进行指导。
联系度(Connection degree)是企业做好体育绿色营销的关键中心点,它是指企业本身情况与体育运动本身之间的关联度,当找到企业或组织与体育的切合点后,对企业及其产品实行立体式分析,最终得出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可行性报告。
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可行性报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企业产品、企业品牌以及企业文化分析、体育载体选择性以及预期效果分析等等,这一节目的在于为企业在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中进行定位,并确定其绿色营销策略,做好这一开端也相当于成功了一半。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并不是直接地推销实物,自其诞生以来,是凭借智慧进行营销,它营销的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比如回忆、联想、娱乐方式、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可以说是智者的游戏。
创新性(Innovation)要求在实施绿色营销活动中,我国体育市场要从模式上推陈出新,创新运用曾经未用过的体育绿色营销策略。基于前面的联系度分析,对于企业即将进行的体育绿色营销活动而言,要进行全方面的策略规划,做出整个营销活动的整体模式规划报告,当然该规划报告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该具有创新性的规划报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体育载体资源运用方面要有创新性、赛事选择要有创新性、企业在利用体育载体推广绿色产品的方法策略上要具有创新性、企业对社会绿色教育的目标规划上要具有创新性,这要求围绕“绿色”主题进行相应的规划:即绿色知识的普及、绿色道德的树立、绿色技能的提高、绿色意识的增强、绿色行为的培养等方面,最终找到适合企业创新的高校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模式。
聚焦力(Focus)是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主要特征。它是指相关资源的系统整合,即基于模式的创新性,根据专业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报告,合理配置绿色营销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包括资金、媒体、人力、体育社会活动等等,最终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市场影响力明显提高的目的。整合的对象包括上述所述的资金、媒体等各种因素等,核心是体育载体。通过时间的连接性,依据资源的利用率来对以下方面进行整合:(1)体育载体及产品文化推广方面的整合;(2)体育载体的前期培育与实施过程中的运用整合;(3)体育平台宣传与其他宣传渠道的整合;(4)社会绿色教育的整合。其中社会绿色教育的特征是普及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它是一种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目标是形成对社会绿色教育的总体认识。通过整合,选取有效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手段,最终有机融合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活动和企业的其他营销活动。
持续性(Consistency)是指企业应有宏观规划,即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长期战略价值的体现。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战略应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策略,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广告周期的不断保持、对相关我国体育赛事持续关注、后续的品牌推广活动组织等方面。这要求企业要长期对我国体育市场实行绿色营销策略,围绕核心,以绿色教育为主线。社会的绿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民族绿色意识的根本,是国家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民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
综上分析,正确运用绿色营销的4个元素,是企业成功实施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关键所在。当然CIFC在不同企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所属领域、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的差异,这4个元素的表现和比例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基于CIFC来作为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操作的原则和指导,企业可尽快找到适合自身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方案,这样企业开展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便能更好、更准、更容易,最终迅速提升品牌价值。
二 我国体育产品绿色营销的现状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即绿色营销。对体育产品的绿色营销进行研究,要明确绿色营销的基本涵义:即生态营销或者环境营销。这体现在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对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的重视,企业应在产品的每个环节,包括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产品的最终消费都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从而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从以上分析知,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再到生产,每一个生命周期都要充分体现出“绿色”,即具有性能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等特点。虽然体育产业为无烟产业,但是在营销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绿色营销。
1.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淡泊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国民人均收入较低,同时由于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因素的限制,多数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淡泊,
同时也没有能力承担绿色体育产品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居民受教育程度及素质差别很大,仅有少数消费者了解并接受绿色营销,而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了解绿色营销的意义,甚至不知道绿色消费的概念,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并未形成。
2.体育企业营销观念落后
我国体育企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较为看重的是产量、产值的增长,比较重视经营的效益及利润。对环境问题、营销手段上考虑较少,一般还是局限于传统的营销方式,并未引进向消费者提供节能环保的体育产品及服务的绿色体育营销手段,也未成功塑造出绿色体育形象。由于企业对以下情况缺乏相应的认识,如消费者绿色需求引起的消费需求的变化、绿色问题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等,这导致企业在生产中过于追求近期及微观方面的利益,而缺乏对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方面的长远并益的考虑。
3.没有将绿色营销引入营销组合策略之中
我国体育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在面对绿色营销是具有以下挑战:(1)绿色体育产品对非绿色体育产品的取代,绿色体育产品必将成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而我国的体育企业对开发绿色产品并未有相应的紧迫责任感,现有体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2)包装方面仍然追求精美、豪华,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如:体育产品的包装大部分采用很难降解的塑料或泡沫塑料。再者,企业没有将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科学地计入成本而指定绿色价格。最后,促销方式陈旧,特别是一些先进的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担负起绿色产品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
4.政府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对协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它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缺乏对国外环保法法规和政策的深入研究,致使我国环保法规滞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在执行这些法规的过程中,对市场上出现的假冒的绿色体育产品打击力度不够,影响了我国绿色体育产品的开发,影响了体育企业的竞争力。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组织对体育生产和经营企业统一进行监管,从而导致我国体育的绿色营销还相当落后。也导致我国体育企业生产的体育出口产品很难符合发达国家制定的环保标准,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出口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 绿色营销对我国体育生产经营企业的影响
1.有助于我国体育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份全球性的调查报告显示,75%以上的美国消费者以环境保护者自居,愿意为无污染产品及能再循环使用的包装付钱;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考虑环境问题的欧洲人愿意购买绿色食品,而且这部分消费者的比例日益扩大。面对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流,这迫使体育企业及企业家们不得不对产品更新换代,生产出符合国际社会对体育产品的绿色营销要求。
2.有助于我国体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绿色营销战略,有利于体育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体育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增加消费者消费的安全感,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利于体育企业提升自身形象,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有利于体育产品出口企业应对贸易进口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跨越绿色壁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有助于完善我国体育的法律法规体系
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这就要求体育主管部门在鼓励体育企业生产经营时必须制定出符合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实行强制管理。我国体育产品绿色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正处在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实行体育产品绿色营销,有助于发现法律法规的空白,减少漏洞,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有助于我国体育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提高体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 加强中国体育产品绿色营销能力的措施
1.增强体育企业的“绿色文化”
目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形象,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确实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目前大众很看重绿色环保的概念,因此我国的体育企业也应该抓住这个关键点,树立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一是要树立环境资源价值观念,改变传统的生态环境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保护价值的错误观念。二是企业应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积极采用国际通用的环境管理标准,加强自我管理,把保护环境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去。在产品设计、产品开发、产品包装时,不仅对人工资本、原材料等进行成本核算,还必须计算环境成本,对环境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以提示其经济价值。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尽可能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做好“三废”治理生产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绿色体育产品,并积极争取绿色体育标志,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绿卡”。三是加强宣传,支持公益、环保事业,突出体育企业产品绿色营销的优势所在,通过绿色营销把企业自身利益目标融入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中消除体育企业有损消费者及社会眼前和长远利益的“营销近视症”,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四是加快技术创新,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技术,提高体育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产品的循环使用率,扩大规模,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培育企业的“绿色文化”。
2.选择和实施合理的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想要推广该公司的产品,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价格,产品的促销方式以及产品的分销这四大因素。对于产品的推广来说的话,如果这四个方面能够配合很好,各方面都协调统一,各司其职,便可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对于体育产品消费者来说的话,他们往往最为关注的是自己的爱好和必要性,而较为看重的是体育产品的质量。因此,对于企业推广的话,第一需要重视“绿色设计”,即公司需要在确保产品高质量的前提下,强调绿色概念,这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有利于我国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利用一些新的发明,采取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材料,这也有利于我国在体育产品方面的创新,有利于整个国家的长期发展。第二,要达到绿色产品的要求,就必须追求低碳,降低能源的消耗,避免环境的污染;第三,在包装方面也要有所变化,也要体现出绿色的包装,在包装上尽量采取一些环保的材料,最好可以进行循环使用,必须突出绿色环保的主题来。第四,价格方面,需要对绿色商品的价格进行重新的计算,将绿色概念的成本加入其中,价格应该高于其他同类的商品价格。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也有相应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环保,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愿意购买绿色体育的产品,这样既有利于环保又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因此该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推广绿色体育的产品这方面,需要找出适合于自身行业特点的销售方式,将绿色环保概念贯穿始终,利用多种方式进行销售,加强该类产品的销售量。
面对新时期经济和文化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契机,张家口坝上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大力地发展休闲体育旅游产业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更是急需我们解决的课题。
一、休闲体育旅游概念
休闲体育旅游,有人称其为余暇体育。随着对体育休闲论的日渐重视,体育的休闲化、大众化、娱乐化、终身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已经开始萌芽。我国的诸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休闲体育的涵义进行科学的界定,但是不论休闲体育如何定义,不可忽略的是它始终都是一项在理念主导支配下的体育活动,更是人们在休闲时间进行的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因此,休闲体育旅游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们利用自己的休闲时间,以观赏和参加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以旅游目的地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资源为锻炼的基础,达到健身、探险、锻炼、娱乐和消遣等效果而参加进行的体育旅游活动。
二、坝上地区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优势
张家口位于北京的远郊地区,属于大北京经济圈的范畴,位于京、晋、冀、蒙四个省市地区的交界之处,是首都北京的“后花园”。隶属河北张家口的坝上地区主要包含张北、沽源、尚义和康保四县,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坝上地区区域辽阔,人口密度低,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坝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范围不一的河滩、湖滩和高平地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草原、草甸、农田等,这些都是坝上草原的独特风光。
(二)劣势
尽管坝上地区的休闲体育旅游市场已经在开发,但是整体开发水平并不高。对坝上地区特色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关注度不高,缺乏科学的规划。从目前休闲体育市场的规模上来看,仍局限于个体体育活动和单位体育活动,且许多项目均由个体管理,市场化管理机制不高。
三、坝上地区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一)市场目标
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主要将坝上地区休闲体育旅游市场主要客人来源的目标市场分为以下类型:
1.按照地域划分
目标市场主要划分为两类三个级别(见表1):
表1 坝上地区目标市场划分
目标市场 国内目标市场 一级目标市场 张家口坝上地区所涵盖的各县
二级目标市场 张家口市所涵盖地区,河北省、山西省、以及北京地区
三级目标市场 国内的其他区域
国外目标市场 香港、澳门、台湾及欧美地区
2.按照旅客类型划分
(1)城市白领阶层。这一类型的旅客在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和出游频率上都比其他类型旅客高出很多。收入的稳定保障了出游的花费,并且他们选择的大都是一些健康向上、文化丰富和理性的旅游活动,尤其是那些新鲜奇特旅游方式的休闲旅游,例如自驾车旅游和背包旅游等。不受行程的限制,追求自由、健康的散客数量逐年增长,成为国内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这一类型的旅客有引领潮流、示范带动的作用。
(2)高校体育团队。全国各体育类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是促进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的专业人才,他们的认可与参与对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是开发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先决条件。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较成熟,建立了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为完善的旅游销售体系。对于高校体育旅游团队的市场开发,可以考虑丰富当前旅游市场旅客的层次。
(3)企事业单位集体旅游。企事业单位为了增强员工的荣誉感、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加强员工团队建设,提高员工身体素质水平,用公费组织业绩突出的员工进行团体旅游活动,这已经成为了塑造企业文化和企业储备业务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为旅游住宿和交通的花费均由单位承担,所以这类旅客消费水准较高。
(二)产品组合策略
特色是产品组合的核心内容。
根据坝上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特色,在产品组合的策略上可以考虑以下的方式。
产品组合主要包含两类,一种为各种不同性质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搭配,打造以休闲体育为主体的体育旅游产品路线,保持旅客的兴奋度。另一种是在体育类项目中安排观光、娱乐和民族等非体育的项目,发挥传统观光旅游的特长,将具有坝上地区特色的休闲体育融汇到体育旅游产品之中。
【关键词】后体制时代 竞技体育 运动员 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96-01
一 后体制时代的概念和特征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中国体育系统迎来了“后体制时代”。要全面理解后体制时代的本质则需要弄明白中国体育界盛行至今的举国体制。什么是举国体制呢?郝勤教授在他的《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特点与功能》一文中指出中国体育界的“举国体制”是指:为了短期内迅速提高国际竞技体育水平,国家层面上形成了以政府行政手段快速聚集体育资源并借助政府之手进行配置的方法。这种体制起源于前苏联,有着很深的计划思维属性,优点是能借助行政干预力量快速促成并实施。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体育事业市场化的不断完善,一些体育项目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市场化、商业化探索,如足球、排球等体育项目。当前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正不断深化,更加强调充分利用市场,弱化行政手段的干预力度。因此,这种不考虑市场的供求,仅采用行政干预的手段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了中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阻力。目前,行政机构用人改革加快,企事业单位早已实现了用人的单项选择。综上所述,“后举国体制时代”是指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导致运动员的行政事业人员属性弱化,可期待的制度红利逐步下降,运动员面临的再就业与运动员文化教育不足之间的矛盾化过程。
二 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保障机制构建的理论探讨
要解决后体制时代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和管理理念。本文就后体制时代运动员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设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统一协调、统一管理
对于运动员的培养,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往往分开行动,导致运动员培养的政策缺乏统一。因此,在机构设置上,国家层面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教育部设立运动员训练与文化教育委员会,在省以下各级相应的设立运动员运动与文化教育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性质属于议事协调机构,统一负责运动员的训练与参赛和文化教育,包括课程设置、教师进修和成绩评定等。上级运动员文化教育委员会与下级文化教育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关系,以此来保证各级委员会能够根据本地区的情况来安排各地区运动员训练与文化教育工作。
2.试行运动员学习培训制,建立运动员云数据中心
运动员学习培训制是指在部分运动员进入大学之后,对运动员的职业意向进行综合评测,根据运动员的就业意向、学习和训练的情况建立云数据中心,成立专业小组对于运动员就业意向数据进行分析,制定专业辅导课程通过云终端发送给每个运动员。通过学习培训制和云数据中心的建立让运动员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技能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塑造。通过引导使体育资源流向学校最终实现竞技体育学校化培养的发展模式。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方面同样要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设立云数据库。通过云数据库的建立,缩小各地运动员培养的水平。通过云数据积极的推广优秀的教育培养方式。
三 分析阶段特点,实现最优时间配置组合
运动员文化教育难在学习与训练中的矛盾难以调和,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学与训的组合搭配。通过学与训的时间组合来使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搭配最优。将每一阶段的学习对应这个阶段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组合。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向文化课老师和教练分别发放学与训所需时间的调查问卷,并赋予每一题的不同的权重来计算出机会成本标准差。从而绘制出时间组合选择最优曲线,寻找在机会成本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对于运动员综合能力提高的最优时间组合。
参考文献
[1]郝勤.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特点与功能[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卢元镇.中国竞技体育现行管理体制的制度性代价[J].体育学刊,2010(3)
[3]罗嘉司、屈晓宇.法治视角下退役运动员出路解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3)
[4]李群、季浏等.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山东、辽宁、天津和八一队的考察[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
[5]蒋志学、张锐铧、田志宏等.英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及就业计划[J].体育文化导刊,2005(9)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产业化 发展现状
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最活跃的、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为国家扩大就业人口、获取巨额收入(年产值已达上千亿美元)发挥了作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显著地位的重要行业。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产业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理论研究、产业立法、产业开发及市场运作等诸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据此,有必要对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和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再作探讨,抓住我国体育产业处于起飞阶段的有利时机,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1 体育产业化的涵义
1.1 体育产业的概念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种观点,即鲍明晓、张岩等提出的体育事业说;韩丹、鲍明晓等认为的体育企业集合说;杨年松、丛湖平、陈少宇等提出的体育服务业说。另外,韩国、日本、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产业经营者则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使各种形态的体育产品(包括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的部门。目前对各种观点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相互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任何一种观点的评说,不应简单地判断它的正确与否,而需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作者界定时所处的时代(或视角)来分析,并且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体育产业的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才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1.2 体育产业化的再认识
体育产业化是指体育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并成为国民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产业化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一定条件下或历史时期提供某种特殊服务或成果的非国民经济部门或行业,通过商品货币关系的转变,对自身规模组织目标调整改造,实现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部门或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改革体育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由事业型、公益性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体育产业的分类
体育产业的分类是根据体育产业的性质和范围来定论的。范围不同,对产业的概念理解相应存在很大差距,划分体育产业的标准就不同。国外体育产业主要从营销学的角度进行划分,体育产业分为: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外围产业。而我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将体育产业分为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赵芳认为体育产业分为体育核心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两类。她认为体办产业(即体育部门为创收和补助体育事业发展而开展的生产主体产业以外)的某些内容与体育相关产业类有所重复,所以将体育相关产业类和与体育有关的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两类归为一类。卢元镇根据体育产品类型将体育产业分为体育用品业(包括体育服装业、体育建筑业、体育设施业、体育运动饮料业、体育科研仪器业)、体育服务业(包括竞赛表演业、健身活动业、体育培训教育业、体育信息咨询业、体育空间服务业、体育会展业和体育养殖业);按照消费者的参与动机分为体育健身业和体育娱乐业;按照经营、集资方式分为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节目电视转播业和体育经纪人业等。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体育产业的这种划分,都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任步攀等学者认为,从体育运动市场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个视角,对体育产业可以进行动态量性划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这种划分是根据体育相关资源和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规律进行的,为体育产业有重点、分先后、有步骤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等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值得学者们探讨和借鉴。
从2003年国家统计局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和2005年文化管理部门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这两份文件中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的地位在不断上升,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更快更宽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分类可能还有更多的观点,值得今后不断探讨。
3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3.1 规模大、产值高
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体育产业门类非常广,像美国体育产业的门类达到19个之多。所以该国体育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2004年达到1 786亿美元,这一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37%,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成为四大产业之一(石油、汽车、钢铁和体育产业)。这些国家体育产业国民产值一般占到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行业站位挤入前20名。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产业地位越来越高。
3.2 产业遵循“消费决定论”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是一个复合结构,既包括与体育相关的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也包括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他们强调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从政府到体育企业都非常重视启动体育消费,拓展体育消费领域。
3.3 产业发展重点有所侧重、有所区别
意大利以“足球产业”为主,法国和韩国以健身娱乐业为主,日本和德国以体育用品业为主,瑞士则结合自身的情况重点发展登山、滑雪等体育旅游业。
3.4 解决就业,带动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 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亿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按照 2003年的统计,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为87.6万个,相当于整个英国化工和人造纤维工业的就业人数,超过煤矿、农业和汽车零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
由以上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是自由经济,产品和劳务的产值是按用途种类直接在其账户上反映,我国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部门经济,由此产生了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究竟是指体育部门,还是指体育行业,还是指体育需求,还有待研究。
4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对策
4.1 需要研究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理论体系
三次产业结构划分的初衷是为了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和发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其它事业。如果影响了经济、产业和事业的发展,这种划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我国体育产业属于劳务的第三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将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研究我国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时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协调的思维方法,从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出发。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品牌 战略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一个投资和消费热点,尤其是体育用品行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主题思想是:“给中国人一个机会”。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则成为中国国内企业向世界品牌冲刺的一个强有力的跳板。与此同时,国外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在这一形势下,中国本国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们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运筹帷幄以出奇制胜,根植于国土,立足于世界,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体育品牌的概念及其分类
1.体育品牌的概念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品牌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承载着一定的精神内涵,并通过其载体(即某项产品或服务)体现出来,不同的品牌其内涵也各不相同,体育品牌由于承载着体育运动的精神和特点而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根据品牌的定义,按照笔者的理解,体育品牌是体育营销意义上的以差别化为代表的体育商品个性和独特卖点的标志,是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种消费情结,是一个名称、术语、符号、标记,或是这些因素的组合。体育品牌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创建的, 企业生产了产品, 通过一定的渠道, 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消费者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对产品产生认同感, 进而同品牌建立良好的关系, 形成消费“忠诚”。 同时, 品牌在接受了消费者的检验后, 在以后长期的经营中不断改进自己, 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 最终形成“品牌”。
2.体育品牌的分类
从目前国内外体育营销的实践来看,体育品牌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体育核心产业品牌。体育核心产业包括竞技表演业、健身娱乐业等,该产业形成的体育品牌包括体育赛事品牌、体育运动员品牌等。二是体育赛事品牌。体育赛事是体育运动的核心,最能够展现体育运动的活力和魅力,也最能够体现体育运动的精神和理念。三是体育运动员品牌。体育运动员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正是他们将体育运动的魅力呈现给观众,让人们感受到他们在运动场上拼搏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他们是力和美的化身,是体育理念的传达者。四是体育支持产业品牌。体育支持产业包括体育用品、器材、服装、场馆等产业领域,该产业所形成的体育品牌包括体育用品品牌、体育设施品牌等;五是体育用品品牌。体育用品品牌,是指体育企业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出来的,得到社会公认的,与同类体育用品相比较,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寿命、高效益、高价商标并名列前茅的产品。
二、我国体育品牌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体育品牌发展的现状分析
体育用品行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我国最先发展,历史最为久远,最为成熟的一个区域,也是体育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行业。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已经位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六位,全国体育用品行业总产值更是以每年493亿元的规模增长,目前我国体育用品的年销售额为300年~400亿元。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从地域分布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集中在京津、沪闽、粤三地,尤其是福建和广东地区,体育用品生产厂家更为密集。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已超过400万家,中国的体育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国内自主体育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2.我国体育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体育用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大多生产技术落后,研发处于兼容并蓄的模仿阶段,更缺乏专业运动领域的作为。在我国生产企业中,“重生产”、“轻研发”的现象还十分普遍,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把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前瞻意识,缺乏对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掌握和未来走向的准确判断。企业对产品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体育用品档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较差,不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不利于我国体育品牌的长足发展。
(2)我国体育产品缺乏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就是指通过建立一种清晰的品牌定位,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受众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从而形成一种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文化氛围形成很强的客户忠诚度。这种忠诚度是将物质与精神高度合一的境界,人物合一是对品牌文化的总结。它代表了某一种人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个性。品牌文化其实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它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给消费者产品或服务,而且帮助消费者去实现他们的梦想。我国体育品牌将文化作为品牌战略切入点的企业较少,很少从高端理解品牌或者从文化的宏观视角塑造品牌,所以说我国的体育品牌缺乏文化根基作支撑。
(3)市场发育较低,行业竞争不规范。近年来,市场的活跃对体育品牌的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短时间内过多过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展销活动造成了无序的竞争,也给大量质量低下的伪劣产品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我国对体育品牌业的标准化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必须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技术等级标准审查、企业计量标准审查、企业质量管理审查等,限制那些检测设备不完善、无标生产、缺乏有效的质量保证的产品投产和销售。
三、我国体育品牌发展的战略途径
体育品牌战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名牌意识”,从产品的质量、科技、创新、营销服务以及管理等多方面、全方位出发,由企业内部与外部多方面共同努力、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产名优品牌体育用品。
1.注重品牌质量及产品创新
品牌质量包括品牌本身所代表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感受的质量。品牌质量以产品质量为基础,并扩展到消费者心中感受的质量。现在国内的品牌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发展,但是做的还远远不够。
科技又是创新的基础,每一个品牌产品都应具有其他产品所不具有的科技含量和技术诀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因为受到设备、资金、技术和管理的限制,更多强调的是低价位,而忽视了对产品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体育用品,如赛车、户外用品等设备器材的开发和研制,产品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感受到的质量。只有不断使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创造出企业自己的专利技术,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名牌才能永久名牌。
2.加强体育品牌文化
品牌知名度高并非代表品牌价值高,品牌的文化内涵才是品牌价值的核心资源,名牌的背后是文化,产品是暂时的,文化是永恒的,只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所以体育用品企业应重视品牌的文化含量,努力把文化、知识、智慧注入到品牌创建的所有过程中,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品牌更具竞争力。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中还普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借鉴国外知名体育用品品牌成熟的品牌文化理念和运作经验,努力提高企业的文化创造力,用文化来创造品牌,用文化来创造品牌增值的价值,使品牌文化成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成长的加速器,早日打造出我国的世界体育用品强势品牌。
3.清晰市场定位及创造品牌个性
在目前众多运动品牌云集的情况下,就要细分市场,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锁定高中低档不同的消费阶层、不同的区域市场等手段找准品牌定位。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因此,必须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运筹体育用品品牌的发展战略。我国体育用品品牌首先就是要正确分析市场生存环境,明确品牌定位。我国的体育用品品牌普遍存在着品牌定位模糊不清的缺陷,如作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龙头老大的“李宁”,在品牌创建的12年间,除了上世纪90年代的急速膨胀期,“李宁”一直不能突破成长的上限,营业额停滞不前,已有的消费者并没有重复购买产品,也没有新的消费者加入。造成这个结果主要就是品牌定位不清晰的原因所致。要想在全球市场与世界知名体育用品品牌竞争,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必须在创建品牌之初就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策略,在品牌创建过程中要清楚地将定位思想、理念和原则传达给市场,提供足够的营销资源并保证定位准确。
体育品牌的成功营销不但能带动体育产业大发展,更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力发展,体育品牌是一个新的营销点,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可挖掘的潜力。怎样正确认识中国体育品牌的发展走向,以及如何制定适合中国体育品牌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希生 阁宝成:体育品牌的内涵及外延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品牌战略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一个投资和消费热点,尤其是体育用品行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主题思想是:“给中国人一个机会”。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则成为中国国内企业向世界品牌冲刺的一个强有力的跳板。与此同时,国外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在这一形势下,中国本国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们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运筹帷幄以出奇制胜,根植于国土,立足于世界,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体育品牌的概念及其分类
1.体育品牌的概念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品牌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承载着一定的精神内涵,并通过其载体(即某项产品或服务)体现出来,不同的品牌其内涵也各不相同,体育品牌由于承载着体育运动的精神和特点而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根据品牌的定义,按照笔者的理解,体育品牌是体育营销意义上的以差别化为代表的体育商品个性和独特卖点的标志,是活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一种消费情结,是一个名称、术语、符号、标记,或是这些因素的组合。体育品牌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创建的,企业生产了产品,通过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对产品产生认同感,进而同品牌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消费“忠诚”。同时,品牌在接受了消费者的检验后,在以后长期的经营中不断改进自己,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最终形成“品牌”。
2.体育品牌的分类
从目前国内外体育营销的实践来看,体育品牌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体育核心产业品牌。体育核心产业包括竞技表演业、健身娱乐业等,该产业形成的体育品牌包括体育赛事品牌、体育运动员品牌等。二是体育赛事品牌。体育赛事是体育运动的核心,最能够展现体育运动的活力和魅力,也最能够体现体育运动的精神和理念。三是体育运动员品牌。体育运动员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正是他们将体育运动的魅力呈现给观众,让人们感受到他们在运动场上拼搏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他们是力和美的化身,是体育理念的传达者。四是体育支持产业品牌。体育支持产业包括体育用品、器材、服装、场馆等产业领域,该产业所形成的体育品牌包括体育用品品牌、体育设施品牌等;五是体育用品品牌。体育用品品牌,是指体育企业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出来的,得到社会公认的,与同类体育用品相比较,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寿命、高效益、高价商标并名列前茅的产品。
二、我国体育品牌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体育品牌发展的现状分析
体育用品行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我国最先发展,历史最为久远,最为成熟的一个区域,也是体育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行业。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已经位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六位,全国体育用品行业总产值更是以每年493亿元的规模增长,目前我国体育用品的年销售额为300年~400亿元。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从地域分布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集中在京津、沪闽、粤三地,尤其是福建和广东地区,体育用品生产厂家更为密集。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已超过400万家,中国的体育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国内自主体育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2.我国体育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体育用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大多生产技术落后,研发处于兼容并蓄的模仿阶段,更缺乏专业运动领域的作为。在我国生产企业中,“重生产”、“轻研发”的现象还十分普遍,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把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前瞻意识,缺乏对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掌握和未来走向的准确判断。企业对产品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体育用品档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较差,不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不利于我国体育品牌的长足发展。
(2)我国体育产品缺乏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就是指通过建立一种清晰的品牌定位,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受众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从而形成一种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文化氛围形成很强的客户忠诚度。这种忠诚度是将物质与精神高度合一的境界,人物合一是对品牌文化的总结。它代表了某一种人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个性。品牌文化其实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它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给消费者产品或服务,而且帮助消费者去实现他们的梦想。我国体育品牌将文化作为品牌战略切入点的企业较少,很少从高端理解品牌或者从文化的宏观视角塑造品牌,所以说我国的体育品牌缺乏文化根基作支撑。
(3)市场发育较低,行业竞争不规范。近年来,市场的活跃对体育品牌的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短时间内过多过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展销活动造成了无序的竞争,也给大量质量低下的伪劣产品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我国对体育品牌业的标准化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必须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技术等级标准审查、企业计量标准审查、企业质量管理审查等,限制那些检测设备不完善、无标生产、缺乏有效的质量保证的产品投产和销售。
三、我国体育品牌发展的战略途径
体育品牌战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名牌意识”,从产品的质量、科技、创新、营销服务以及管理等多方面、全方位出发,由企业内部与外部多方面共同努力、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产名优品牌体育用品。
1.注重品牌质量及产品创新
品牌质量包括品牌本身所代表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感受的质量。品牌质量以产品质量为基础,并扩展到消费者心中感受的质量。现在国内的品牌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发展,但是做的还远远不够。
科技又是创新的基础,每一个品牌产品都应具有其他产品所不具有的科技含量和技术诀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因为受到设备、资金、技术和管理的限制,更多强调的是低价位,而忽视了对产品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体育用品,如赛车、户外用品等设备器材的开发和研制,产品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感受到的质量。只有不断使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创造出企业自己的专利技术,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名牌才能永久名牌。
2.加强体育品牌文化
品牌知名度高并非代表品牌价值高,品牌的文化内涵才是品牌价值的核心资源,名牌的背后是文化,产品是暂时的,文化是永恒的,只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所以体育用品企业应重视品牌的文化含量,努力把文化、知识、智慧注入到品牌创建的所有过程中,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品牌更具竞争力。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中还普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借鉴国外知名体育用品品牌成熟的品牌文化理念和运作经验,努力提高企业的文化创造力,用文化来创造品牌,用文化来创造品牌增值的价值,使品牌文化成为我国体育用品品牌成长的加速器,早日打造出我国的世界体育用品强势品牌。
3.清晰市场定位及创造品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