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健康教育的理解范文

对健康教育的理解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健康教育的理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健康教育的理解

篇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正逐步深化。作为学校体育改革“攻坚战”的体育教学改革也有了长足地进展。在各地教研活动中涌现出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好的教学范例,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体育改革的整体而言还不能说有了重大突破。我们还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体系、思想体系和理论模式,没有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清晰的标准。

 

一、体育教学与成功体育

 

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是有成效的。

 

然而,学校体育到底如何去为培养人才服务?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并未找到可操作的依托。人们依然感到茫然。在苦苦追求中,我们终于听到了“成功体育”的呼唤。

 

所谓“成功体育”,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体育要为成功地培养人才服务。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当是身体强健、心灵美好、具有竞争意识和协同态度,能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和生活需要的新一代。从狭义来说,就是体育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过去那种以技术教育为中心的体育教学体系,比较重视有形的显在价值,而忽视了学生心理感受这一无形的潜在意义。其结果往往是当我们教会学生某些有形技术、技能时,他们却在强烈地表示:“我们不愿意上这样的体育课。”他们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而在自由活动时却兴高采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试图引进“快乐体育”的思想,并付诸于实践。这一尝试,应当说在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打破了体育教学课堂中那种沉闷的局面。然而,“快乐体育”毕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体现“成功体育”的深刻内涵,加之于用词的表浅,也容易引起诸多的误解,因而难以被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所接受。

 

“成功”的体验,不仅仅是“快乐”的。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既充满着友谊和欢乐,更充满了艰辛和苦涩,乃至挫折与失败,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领略和体验体育的全部乐趣。体育正是人类在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乐趣中创造出来的,所以体育的真正乐趣也就蕴藏在成功和胜利中。因而用“成功体育”来取代“快乐体育”,可以说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

 

“成功体育”在教学思想上,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为什么而教的问题。在体育的价值取向上要求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而且要放眼于未来。根据未来社会劳动者和消费者的需要,重新调整和完善我们的体育教学的目标体系。

 

“成功体育”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教什么和用什么教的问题。过去那种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教材体系,显然难以使广大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然而,竞技运动毕竟是人类创造的一种体育文化,对此,我们的学生也不能一无所知,一点不会。因此,如何改革我们的教材体系,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成功体育”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究怎么教的问题。注入式、强制式的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学生的情感,难以给学生带来成功的乐趣。“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要求,不知不觉地驱使着一部分学生远离了体育。这些方法与“成功体育”是格格不入的,它需要的是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由此可见,“成功体育”呼唤着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我们期待着“成功体育”推动着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一)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三层意义:首先是针对我们现在学校教育系统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必须承认,办学不抓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不抓考试成绩是不行的,但不能只抓知识教学和考试,放弃德育,甚至连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不顾。由此可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这个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其次是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出来的。国家体育总局搞过一次调查,发现日本青少年学生的平均身高超过了中国,这个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身高是反映民族体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影响长高有四个重要因素:睡眠、体育锻炼、营养和常见病的防治措施。另外,我国学生体质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例如耐力下降、肺活量水平低、近视率极高等。因此强调“健康第一”是从整个民族未来兴旺发达这样一种长远而根本的利益出发的。第三,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素质教育,即“育体”和“育心”,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健康水平。以往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尽管也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偏向。如:对体育和健康教育采取简单化处理,要么将其等同于一门“副课”,要么干脆以运动代替体育和健康知识的教育。更一种偏向或许是根本忘记了体育原本就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步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导致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只重传授技术,不关心价值教育和养成教育,内容狭窄、与生活脱节、学生活动空间小,缺乏体育的快乐体验,效率不高。

 

(二)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在理论上要明确三个问题。

 

1.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可以理解为要求学校体育走出“应试教育”和“竞技主义”的迷雾,回归素质教育的轨道,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更加关注学生的未来,关注学校体育的长远责任。也就是要求我们把原先被肢解的身体知识、运动技能以及健身、竞技、娱乐、科学、人文和价值等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在“健康第一”的旗帜下整合起来,把偏狭的体育教育改造成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2.两个坚持

 

一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活方式。二是要坚持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的组成部分,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

 

3.四大任务

 

第一,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发展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做得好与坏、成与败的最主要标志。

 

第二,通过体育,包括体育课程,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基本的运动技能技巧,基本的健身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这也是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学校体育必须作为德育的一个方面,通过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是人性中的闪光点。过去的教育让学生跟着考试指挥棒转,结果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生活的能力。

 

三、当代体育教学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

 

根据体育运动的可代替性特点,充分考虑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改变了单一、固定、统一的模式。一是充分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的情况,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与安排有充分的弹性;二是考虑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需求,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有一定选择性。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指充分运用系统的理论,从整体上把握体育教学过程,追求体育教学过程设计与效果的最优化。在体育课程与教学设计中,将体育课程目标、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课的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有机结合,力求目标、对象、内容、过程、评价的整体优化。在具体的体育实施过程中力求体育教师与学生、认知与情感、体能与技能、目标与效果的有机统一。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从重视体育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向重视体育能力培养转变。

 

(三)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综合性

 

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中介,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选择体育课程内容之后,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理有效就显得特别重要。体育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一是根据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化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方法,力求知、情、意、行过程的有机统一;二是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三是强调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和和谐统一。

 

(四)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为了真正实现通过体育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和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体育教学评价必须从过分重视结果性评价向重视过程性评价转变。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从单纯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评价向知识、技能、体能、态度、情感等综合评价转变。体育学习评价标准从绝对性评价向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转变。体育学习评价形式从单一的体育教师外部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体育教师评价相结合转变。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渠道,从“体育”改成“体育与健康”,它的内容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当今的体育课程已和重视身体健康理念结合在一起。注重体育课程的健康价值、实用价值、体育课程的可持续性和个体需求的价值,这是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作者:邢丽琴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

篇2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发性、自身免疫性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当炎症波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关节强直及功能障碍[1]。另外该病疗程长, 病情顽固, 治疗需要消耗大量财力物力, 所以导致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 在精神上出现了焦虑、孤独、自卑等情绪。但是多年来, 人们对该病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 以致于延误治疗时机, 使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减轻患者痛苦, 解除患者担忧, 对提高生活质量,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很有必要。RA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 其中80%发病在35~50岁, 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3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1年5月, 本院收治的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 男6例, 女14例, 年龄30~60岁;患病时间最长者1年, 最短者3个月;以春秋冬3季发病较多, 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严重者出现 “天鹅颈”与“纽扣花”等畸形。

1. 2 方法

1. 2. 1 心理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与了解, 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①恐惧:害怕受到冷落、嘲笑 同时又担心生活不能自理, 治疗费用高, 给家庭、子女带来麻烦, 而产生自卑情绪。②忧虑:担心药物毒副作用强, 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而焦虑不安。③孤独:因为该病较顽固, 反复发作, 害怕“久病床前无孝子”而被家人抛弃。④悲观:因该病疗程长, 治疗效果又不太明显, 看不到希望, 所以在思想上患者产生较大的压力, 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1. 2. 2 心理护理 1)综上所述, 护士要采取劝导、解释、宽慰、鼓励等方法, 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①认识和疏导负性情绪:提供合适的环境使患者表达心中的悲哀, 尽量减少外界刺激, 让患者知道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长期的情绪低落会加重病情。②鼓励患者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同时激发患者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正确认识疾病, 积极配合护理人员, 争取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已发生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 要充分发挥健康肢体的作用, 体现自己的生存价值。③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组织患者集体学习疾病的知识或讲座, 以及参加娱乐活动, 充实患者的生活, 克服不良情绪。2)多与患者亲属交谈, 调动社会及亲属对患者的支持和理解, 使患者感到亲情与关爱就在身边。可通过电话问候、也可通过书信等形式让患者得到精神安慰, 配合治疗。3)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过程及预后恢复情况, 必要时调动同类患者现身说法, 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争取早日康复回到工作岗位。4)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既要重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又不能过分担忧、放弃治疗或对治疗失去信心;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保持乐观的心情, 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1. 2. 3 健康教育 因患者个体间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性格的不同, 采取多种方法, 如讲解、放录像、发宣传资料等,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饮食、服药等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同时应少食动物内脏、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避免感染、潮湿、精神刺激等诱因。避免过度使用小关节、过度体力消耗, 强调休息和治疗性锻炼的重要性, 必要时配合理疗、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提示患者坚定信心、坚持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计划地锻炼, 保护关节功能, 延缓功能损害的进程。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不可擅自停药、换药、加减药量, 坚持规律用药, 减少复发。严密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病情复发时及时就医, 以免重要脏器受损。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使20例住院患者中17例患者能够积极与医生配合, 主动与他人交流, 消除了惧怕、忧虑、孤独、悲观等消极情绪, 认为得病并不可怕, 要敢于面对, 不能被疾病所吓倒, 还告诉身边的病友,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讨论

人不是神, 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 而是得了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不要怨天尤人, 自暴自弃, 尽最大努力使疾病早日康复。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危害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还会危及到整个家庭的和睦。因此对该类患者, 要进行全面的、扎实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篇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观念不正确。有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工作实际投入更少。虽然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课,配备了专兼职教师,但由于教育者受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会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沿用一般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果是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没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去咨询的学生也屈指可数。还有人把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混为一谈,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心理问题。再加上如今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升学率的高低左右着学校的声誉,因此在部分有功利心的领导和教师心中,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工作,投入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时间、精力势,必就较少。

内容不合适。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的正规课程,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教师在课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则边听边记,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更有学校甚至安排了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有的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因此选择心理障碍方面的教育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教育的少,有的学校甚至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像医院里记录病历一样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有些教师、学生也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这种倾向严重阻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人员不规范。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正规的培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知之不多;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以专兼职人员和班主任老师居多,广大任课教师参与不多;少数教师自身还存在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有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源于身边的长者,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教师。

没形成合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在强大的教育合力下达到的。尤其是在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有些家长只希望弦子学业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而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些家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有部分家长因工作繁忙,或贪图自己娱乐等原因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孤掌难鸣,效果难以实现。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认识、积极宣传、落实目标和任务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两者常有交叉。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使中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学记》中说:“知其心,长善而救其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改进德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诚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克斯基所说:“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发展各种素质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成绩再好,学生也无法面对社会各方面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挫折,无法经受住各方面的人生考验。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涉及学生心理问题的恶性案件发生,随之而来的则是社会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门关于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呼吁。其实我们不需要“一阵风”式的重视,希望心理教育能尽快列入政府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计划,以细水长流式的常规性指导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长期培训、进修落到实处,而不要前一阵轰轰烈烈,后一阵偃旗息鼓。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这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这一切都是在说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学生。教师的思想、观念、意志、个性、特征、对待和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充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快乐的情绪体验,正确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相反,单调的生活刺激,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环境氛围会使儿童个性难以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重要保证。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对待知识的掌握是这样,对待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这样。教师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才能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教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实现,因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评估等方面大胆探索,积累经验。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承担塑造学生心灵的重任,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课堂,学校各科教学应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教师和蔼可亲的笑容,新颖的板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都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乐于学习,不产生厌学心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谓一举两得。特别是对身心有障碍的学生,教师要接纳、理解、宽容、亲近他们。无论是劳动、生活,还是学习,教师对他们都要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他们适应社会、自强、自立打基础。

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国有“百折不挠”之古训,大凡人生及事业有成就者都不会一帆风顺。学生道路都是坎坷不平的。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不妨有意识地设置挫折环境使学生经受挫折,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家庭应该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学校也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锻炼,采取多种方式让受教育者经受磨练,使学生逐步形成忍辱负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良好心理品质。

发挥传统教育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成才环境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中国的传统教育源远流长。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儒家教育思想等,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应用也不失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应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其懂得人生在各个阶段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可积极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抓住有利时机,净化美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利用环境育人,从客观上消除学生不良健康心理因素的产生。教师应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全面彻底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材料,深入了解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找准要害对症下药,从源头上入手,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其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创设专门机构,遵循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保障。营造校园教育氛围、美化校园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调适学生不良情绪的重要手段。应减轻学生负担、劳逸结合、松紧适度,以达到学生自觉抵制不健康心理产生的目的。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成立专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立心理咨询室,把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落到实处,为其良好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篇4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老年人;美洛昔康;护理;健康教育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Meloxicam plus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in ederly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RA).Methods Totally 105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tive R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53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52 cases).All patients received Meloxicam pills from the same campany,one tablet once a day,each piece contains Meloxicam 75mg.Besides,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provided with normative and synthetic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including diet guidance,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The whole curse lasted for 24 weeks.The curative effect was statistically evaluated by the Unite States Institute of Rheumatology ACR20、ACR50 and ACR70 improvement criteria at week 0,4,8,12 and 24.Meanwhile,any adverse event was recorded and evaluated.Results Totally 97 completed the trial,50 in treatment group and 47 in control 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same group,there was some improvement in tender joint number,swollen joint number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nd such relative symptoms and signs,showing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Rheumatoid;Arthritis;senior people;Meloxicam;Health education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由自身免疫障碍引致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的长期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会造成关节变形直至残废,并会因关节痛楚及磨损而失去部份的活动能力,甚至可能系统性的影响其他关节外的组织器官。类风湿关节炎在各个阶段皆可发病,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多发于60岁以后,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长久以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1],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耗资大,患者感到疼痛,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变差,容易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悲观情绪,这种状态对患者的病情控制不利。本实验组在给予药物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规范性的护理健康教育[2],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预防关节畸形,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5例RA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患者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实验组中男19例,女34例,年龄48~72岁;对照组男13例,女39例,年龄46~73岁。根据所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3],即:①关节及其周围的僵硬感,在获得最大改善前至少持续1h;②至少3个以上关节部位的关节炎;③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至少1处关节肿胀;④身体双侧相同关节区同时受累;⑤医生观察到在关节伸侧、关节周围或骨突出部位的皮下结节;⑥类风湿因子(RF)阳性;⑦在手和腕的后前位相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放射学改变,须包括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疏松。前4项症状至少持续6w,有上述7项中4项或4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 ①经诊断符合RA确诊标准;②年龄在45~75,在该试验前未接受其他治疗,且筛选时疾病处于活动期;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接受该试验,愿意配合后期的数据采集工作。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及处于RA缓解期的患者;②已到晚期严重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③正在服用镇静药物、抗抑郁药物患者,存在精神疾患、沟通障碍,合并其他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④患者或家属知情不同意接受本试验者。

1.5方法

1.5.1实验组 实验组53例患者除正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美罗昔康外,由受过RA专业知识培训过的护理人员定期进行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5.1.1饮食指导 嘱咐嗜好吸烟的患者少量甚至不再吸烟,饮食宜清淡,所进食物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为宜[4],忌生冷辛辣多脂多油,睡前不多喝水、饮用浓茶或者咖啡,避免受凉。

1.5.1.2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多沟通交流,以热情、诚心、充满爱心的态度关心询问患者,耐心聆听,用专业熟练的护理知识赢得患者的信任,给患者安全感和亲近感,从而消除其恐惧忧愁心理,配合后期长时间的数据调查。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病情,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介绍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的病友与其相识相交,增强其康复信心[5]。若有必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家属支持,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协助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1.5.1.3健康教育 给患者配备责任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规范性综合护理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个体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性格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原因、饮食、治疗、服药等注意事项和保健知识,使患者理解并接受健康指导[6]。患者在试验初始往往处于急性期,关节肿胀,剧烈疼痛并伴有全身症状,嘱咐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疼痛关节处于功能位置,必要时可用护膝、弹力绷带、夹板等进行关节固定,减少关节负重。待病情稳定一些,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我们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及现代最新功能锻炼方法白行编创了适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掌指关节功能锻炼操,共8小节,利用30 min/w时间,责任护士将患者集中起来进行指导和示范讲解,此套锻炼操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同时将每节动作以画报形式张贴在走廊的展板上,供患者闲暇时学。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由责任护士另行指导。具体内容如下,锻炼腕关节、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同时编制了锻炼膝关节、肩关节的舞蹈。急性期要卧床休息,在症状改善、关节疼痛减轻后即可开始每天适当的床上运动,由被动向主动渐进,在晨起热敷僵硬关节后,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被动或主动的肌肉收缩练习,以不影响全身症状的好转为标准,达到防止关节畸形、改善关节肌肉功能的目的,进入稳定期后,给予患者辅助或被动的肌力训练,逐渐增加运动阻力,同时可在拐杖辅助下开始负倚步行训练,早晚各1次/d,均以不引起患者关节疼痛加重及明显疲劳感为宜。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文化程度通过病友会,工休会等方式教会患者关节锻炼的舞蹈、体操及掌指锻炼操,以及常见的中医保健穴位,并指导患者持之以恒的练习。指导小同的患者采取适合的功能锻炼方式,如舞蹈、体操等,疼痛缓解后坚持功能锻炼,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同时可以进行关节周围皮肤和肌肉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主动或被动进行肢体活动,逐步锻炼生活自理能力[7],鼓励患者参加更多的日常活动。

1.5.2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即可。

1.6观测指标和疗效标准

1.6.1观测指标 包括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VAS评分、患者VAS评分和健康评估问卷[8]。

1.6.2疗效标准 包括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PR)和RF以及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ACR20,ACR50,ACR70标准来评价疗效[9]。

1.7安全性评价与治疗的第4、8、12、24w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如有必要则中止试验(期间患者转化为不符合纳入标准的个体,如发生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合继续接受试验。)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statistic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达到ACR20,ACR50,ACR70标准的人数差异用ANOVA方法检验,治疗各阶段的ESR,CPR,RF及其他各项临床指标采用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脱落情况 最终完成试验的为97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47例。脱落的8例有5例是因为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退出,其余几例则因为一些原因失去了联系。

2.2两组治疗后达到ACR20、ACR50、ACR70标准的百分率比较和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试验组达到ACR20、ACR50、ACR70标准的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治疗前后ESR、CRP及RF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段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VAS评分、医生VAS评分、患者VAS评分、HAQ评分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最主要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和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类世界性的多发病,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8%~1.07%,发病原因不甚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密切相关。目前医学上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和方法能完全治愈该疾病,常规上的治疗都是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预后和关节功能[8]。但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病情效果是不一样的,应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合理用药的同时提高患者对自身恢复健康的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规范性护理技能,能将患者的病痛降到最低,甚至不影响患者的生活状况和质量。

本实验在给予患者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强调规范性护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1],实验组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一起努力,控制和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数据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的健康教育使他们更了解自己的病情,更乐于配合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他们注意饮食营养和适当休息,避勉各种加重病情的危险活动,施行对病变关节适度的功能锻炼,因此后期效果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栗占国,张奉春,鲍春德,等.类风湿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2]熊彦,刘婷.护理模式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09,37(4):396-398.

[3]蒋明,D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53.

[4]李桂兰.饮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J].人民军医,1997,40(8):467-468.

[5]谢瑞红.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55-456.

[6]吕芳,李兴福.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联台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解读[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4):307-310.

[7]敬雪明,李芸,罗万红.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产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255-256.

[8]Wolf F,Michaud K,Pincus T.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a visual analog function scale for us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J Rheumatol,2005,32(7):1261-1266.

[9]Felson DT,Anderson JJ,Boers M,et al.Preliminary definition of improve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5,38(6):727-735.

[10]Hoehberg MC,Chang RW,Dwosh I,et a1.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1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global functional statu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2,35(5):498-502.

[11]张雪梅,吴红霞,池淑红,等.系统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2012,34(5):476-477.

篇5

关键词:健康宣传; PTB; DM; 预后

肺结核(PTB)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世界上22个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患者数居世界第二位。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总数占全球总数的16%,结核病疫情趋势呈现四高一低,即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高、年递降率低[1]。当前肺结核病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现代化及社会的老龄化,我国的糖尿病(DM)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在2005年全国DM普查时,DM的患病率已上升到9.7%。DM 患者患PTB的机会比非DM患者高3~4倍,据报道近年已达到19.3~24%[2]。DM 为PTB的高危因素。两病并发人数也逐年增多,DM 导致的代谢紊乱及免疫损伤可促进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而结核病又可加重DM 的代谢紊乱。两病并发患者以病情进展快、疗效差、耐药率高、预后不良为特征[3]。为两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肺结核使机体抵抗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病程延长,部分患者因治疗失败,严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而健康宣传教育是PTB合并DM预防干预的重要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总医院感染呼吸科住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30例, 女18例、男12例,年龄40-50岁的5例,51-60岁12例,60岁以上13例。全部是先患糖尿病后合并肺结核, 全部为2型糖尿病人, 空腹血糖8mmol/L—15.0mmol/L的14例,15.1mmol/L—20.0mmol/L的12例,20mmol/L以上4例。所有患者的肺结核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诊断标准[4],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WHODM 诊断标准[5],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具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者8例, 占26.6%。25例以咳嗽、咳痰为常见占80%。咯血6例、低热15例。浸润型PTB21例,粟粒型PTB3例、纤维空洞型6 例。痰抗酸菌检查全部阳性。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参照DOTS方案[4]30例患者全部采用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联合治疗(异烟肼0.3g口服 1/日,利福平0.45g口服 1/日,吡嗪酰胺1.5g口服 1/日,乙胺丁醇0.75g口服1/日) 4月, 然后调整为巩固期异烟肼十利福平联合治疗(异烟肼0.3g口服 1/日,利福平0.45g口服 1/日)6个月的方案。针对患者的糖尿病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2 健康宣传

2.2.1心理疏导 由于糖尿病该疾病的特殊性,发病初期患者未重视,大部分患者病程长,后期同时伴发糖尿病并发症,导致临床症状多,再加之糖尿病患者服药终身服药,这样的患者容易焦虑、抵触、恐惧悲观甚至厌世。所以必须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地干预,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做到不歧视、反复与患者谈心、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各种方式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这对稳定患者病情乃至后期的继续治疗至关重要。因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而肺结核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故我们给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糖尿病饮食,并定期做饮食健康教育。

2.2.2 卫生及饮食教育 对于结核病患者确诊为痰结核涂片阳性患者, 常规予戴口罩; 限制儿童及探视时间和次数;同种疾病隔离治疗,不随地吐痰,痰杯加盖盛有氯消毒水,严格消毒后再在弃去;条件允许宜安排单人房,以防交叉感染。而DM是代谢紊乱疾病, PTB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加强营养,而糖尿病患者又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故需要患者计算患者饮食热量,把握每餐量。要使病人认识到PTB是传染性疾病,当今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是完全能够治愈的。而DM是生活方式病,只要改变以前的不良生活方式加上积极的配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教育患者禁止吸烟和饮酒;摄人一定量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应多吃瘦肉、鱼、蛋类及豆制品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应多吃蔬菜如南瓜、香菇、胡萝卜,水果柚子、草莓、猕猴桃等;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燕麦、玉米等,进餐定时定量注意进食规律;相对禁忌高脂食品及高胆固醇类食品。

2.2.3 用药教育 DM并发PTB的用药治疗有一定的原则,在呼吸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按全国统一痰涂片阳性者予抗结核治疗方案:利福平宜早晨服用, 利于增加血药浓度;异烟肼宜午饭后服用,避免刺激胃肠道;以乙胺丁醇宜晚饭后服用;吡嗪酰胺宜三餐饭后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很多,交代患者抗结核药物相关的胃肠道反应,以及服用利福平后小便呈橙色,让患者不用紧张和担心,加强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理解和认识。PTB病合并DM患者需要同时接受降糖和抗结核药两种治疗,故对于该类患者,建议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波动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初次使用胰岛素患者,因交代患者其胰岛素的副作用如低血糖,同时交代患者低血糖的相关症状,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紧张、害怕,提高患者的自查能力,从而更准确、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相应处理,以降低药物副作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2.2.4 出院宣教 由于糖尿病病人不可能终身在医院接受治疗, 他们的持续治疗及生活是在社区和家庭完成的,因此对病人的出院指导也尤为重要。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敏感药,不擅自减量或停药。定期到呼吸门诊和内分泌门诊随访。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保持心情愉快,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教会患者及家属血糖仪的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发生低血糖情况时的处理方法。指导患者家属做好家庭的消毒隔离工作。

3 治疗结果

临床上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其预后首先取决于糖尿病是否被控制。其次取决于肺结核的轻重, 在治疗原则上应坚持两病同时治疗, 在正规抗痨治疗的同时,将血糖必须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波动, 使两病得到有效治疗。经过的10月的强化期和巩固期抗结核治疗+胰岛素控制血糖+不断的健康宣传教育,使住院时间缩短、特别是血糖水平的控制更好,本组所选的30例患者有27例肺结核治愈,空腹血糖均控制5.0-6.5mmol/L左右,3例失访。

4讨论

随着DM发病率不断上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也逐渐增多,有文献[6]报道,两病并发年递增率可达25%。所以应该及早发现两病并存,尽早控制血糖及有效抗结核治疗是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预后的关键。因为该类患者病情复杂,给治疗及护理带来一定困难,宣教工作显得极其重要。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危害的认知度、使患者尽早改变以前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治疗的顺从性和自我护理的能力,为进一步达到结核病治愈和糖尿病控制,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我们应关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能够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能力,促进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I97-199.

[2] Stevenson CR,Forouhi NG,Roglic G,et a1.Diabetes and tuher culosis:the impact of the diabetes epidemic on tuberculosis incidence[J]. BMC Public Health,2007,26(7):234-242.

[3] 陈莹,杨年忠,郑丽君.526例PTB合并DM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4):1002-1004.

[4] 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2-123.

[5] 钱荣生.关于DM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DM杂志。2000,8(1):5-6.

[6] 杨巨武,彭军,冉小平,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11-1912.

篇6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骨结核;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c)-0145-02

骨结核是一种化脓性、破坏性病变,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引起。大多数骨结核是由肺结核继发,结核菌通过血液传播导致骨骼系统的结核,脊柱结核最为常见,其次是膝、髋等处[1]。骨结核是全身疾病在骨骼的局部表现,并不是一种单纯病变。骨结核为慢性迁延性疾病,病程较长,导致护理工作压力大、管理难。本院对骨结核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重点强调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5例骨结核患者,其中,男79例,女46例,年龄19~65岁,平均(37.4±11.8)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1.3±0.8)年。其中,脊柱结核89例,髋关节结核21例,腕关节结核4例,其他关节11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表现:低热、乏力、腰背部疼痛、血沉加快、身体活动受限及神经压迫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5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7.2±11.3)岁,脊柱结核44例,髋关节结核11例,腕关节结核2例,其他关节7例;对照组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7.8±11.9)岁,脊柱结核45例,髋关节结核10例,腕关节结核2例,其他关节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1)转变护理人员观念。明确护理工作的目标和内涵,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性化服务,让护士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患者,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微笑接待患者,主动告知管床医生护士、病区环境的情况,及时听取患者的建议和意见。(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强化护士的基础护理技能,对不同资质的临床护士采用不同的训练考核内容。(3)明确、细化岗位职责。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等工作全面落实。做好术前指导,保证病房有良好环境,加强安全措施。(4)在患者住院过程中贯穿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建立骨结核知识健康宣传栏,提高宣传范围和频率;告知患者及家属在饮食、护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等。饮食上应注意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这对骨结核患者的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维生素A的摄入,禁食辛辣刺激类食物,多进食骨头汤、绿叶蔬菜、杂粮等。向患者讲明用药的时间、剂量、方法、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对骨结核知识的掌握程度。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自制知识问卷,对患者的骨结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满分100分,81~100分良好,60~80合格,59及以下不合格。合格率=良好 + 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对骨结核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骨结核主要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引起的病变,此类疾病常采用手术治疗,其治疗过程较长,容易反复,并且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时可能损伤脏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2-3]。因此,加强骨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优质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思想和行为上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4]。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护理人员知识全面,工作技术过硬,对待患者认真负责是首要的护理指征[5-6]。在骨结核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患更近一步沟通,有利于骨结核患者的康复。在骨结核患者中大力推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知晓护理工作中的难点,护患沟通更加顺畅;还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骨结核的认知,有利于患者康复[2,7]。健康教育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一个体现,优质护理服务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8]。

本研究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骨结核知识掌握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总之,骨结核患者病程缓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强调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孟桃李,张丽娟,刘靓,等. 中医护理干预在骨结核病人围术期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2,10(3):229.

[2] 任艳梅. 健康教育在骨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392.

[3] 毛进云. 骨结核的中医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219-220.

[4] 吴欣娟. 夯实基础护理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工作[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12.

[5] 刘庆素,安秀艳. 不同人群优质护理观点调查[J].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7,6(21):21-23.

[6] 金梅. 如何当好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护士长[J]. 内蒙古中医药,2010, 29(24):66.

[7] 张喜. 骨结核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 中国健康月刊:B,2011, 30(12):234.

篇7

1临床资料

选择肾脏病科2007年1~6月住院的尿毒症期患者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6.78±15.67)岁;入院时血肌酐水平在707 μmol/L以上,平均(981.13±67.92)μmol/L,全部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2难点分析

2.1知识缺乏规律透析治疗是改善尿毒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导致并发症的提前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2.2心理因素慢性肾衰不能治愈,患者可出现悲观心理,表现出焦虑、抑郁、恐惧、悲伤,对生活失去信心。

2.3存在并发症由于体内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大量潴留,不能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出现严重的尿毒症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可先后出现,危及生命。

2.4护理人员自身水平问题护士的教育程度或应用能力不同,有的护士重技轻教,不能真正理解病人,缺乏对患者的精神支持。

3护理对策

3.1重视健康教育我们教育全员用一对一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客观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使其正确认识肾脏替代治疗的目的是延长寿命,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自身病情,增强自我护理意识。方法:编制肾病护理手册,每人发一本,制作宣传栏、幻灯片、备忘条等;采取责任护士每日查房制度,让患者感觉到护士在关注、关心他,给予心理支持。

3.2合理的饮食治疗鼓励并指导患者进食,减少并发症,维持体能。饮食疗法对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重要意义,越早实施效果越好。原则为:给予低蛋白饮食[0.6~0.8 g/(d・kg)],以必需氨基酸为主,低磷、适量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浮肿、高血压、少尿患者盐的摄入应在2 g/d,控制植物蛋白的摄入(如豆腐、黄豆、干豆腐等)及水的摄入;高钾血症的患者限制钾的摄入(如香蕉、橘子、韭菜、蘑菇等)。这种指导不仅对患者住院期间受益,出院更受益。

3.3心理支持对患者以鼓励为主,给予精神支持,多介绍一些本科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恐惧。我们宣传医保、农村合作医疗知识,积极参保,由国家、医院共同承担患者费用,给患者生的希望。

3.4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我们除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专科技术外,坚持继续教育的学习,每周科室进行两次专业知识讲课,了解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相关心理学知识,充分发挥高年资、高学历护士的带教作用,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以满足患者的要求。

4小结

篇8

关键词 森田疗法 顺应自然 为所当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Morita Therapy Introduc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AN C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6)Abstract Morita therapy wa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created by the Japanese psychiatrist Tian Zheng horses in the 1920s . With the growing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lso got rich and improved. Morita therapy is mainly used in hospital treatment and outpatient treatment, Chinese Taoism and Buddhism thought and theory of morita therapy has a profound philosophical origin, morita therapy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terms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Key words morita therapy; comply with the nature; for what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1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

1.1 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中最基本的治疗原则。顺应自然就是当不良情绪出现的时候,自然的接受它们的存在,相信存在即为合理,不去极力逃避或刻意改变,更不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相信出现的就是最好的,这些症状只是一种体验,并无特殊之处,只管静心努力的去做自己应该做的那些事情。忍受着不良情绪和上进心的共存,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获得适应现状的自信。

1.2 为所当为

精神交互作用是在疑病基础上产生的,指个体的注意力集中于某种感觉,使这种感觉变得过敏,这种过敏的感觉又使个体的注意力进一步集中,并固定在这种感觉上,感觉与注意相互作用、彼此促进,使这种感觉越来越敏感,这一心理过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当意识到症状的存在,患者会有强烈的控制欲,迫切的想要去改变现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越想甩开的偏会黏得越紧。这种高控制欲和低成就感的反差会让患者心理矛盾加剧,导致惶恐和不安情绪,唯有实际行动是转移注意的最佳途径。①接受现实,减少控制欲,将注意力从不良情绪转移到具体的实习行为上,痛苦将逐渐舒缓,生活将会重新拥有自信和希望。

2 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

2.1 住院治疗(最佳方法)

绝对卧床期(4~7天)、轻工作期(3~7天)、重作业期(3~7天)、生活训练期(1~2周)。治疗周期短则3周,长则60~70天,平均周期为40~50天。

2.2 门诊治疗

治疗者与患者一对一交谈方式进行。初诊(30~60分钟)、复诊(15~30分钟)。第一个月为每周一次,以后为两周一次。鼓励来访者承担责任,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即帮助其理解顺其自然。

2.3 改良式森田疗法

改良的森田疗法一般视情况而定,如在治疗焦虑症时,增加了社会适应训练的部分,在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上,适量减少了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基础上,在第4期增加了社交和劳动技能训练内容。在治疗网络成瘾的案例中,第4期增加了与家人联系,鼓励其与父母见面,学习控制上网时间等。可以看出,改良森田疗法前三期的治疗基本不变,第4期的治疗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适时调整。

3 森田疗法与道家、佛学的关系

3.1 森田疗法与道家认知心理疗法

森田理论认为“疑病素质学说”和“ 精神交互作用学说”是神经质的主要病理。而道家认知心理疗法(道家疗法)中道家学说提出的顺应自然,超然物外,守朴尚俭, 重生贵生,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和超脱忘世的人生态度,②为神经症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认知文化基础,两者学理上有深厚的渊源。森田疗法中认为的“为所当为”,只有正确的行为才能有效改变症状,舒缓不良情绪,才能使神经症患者慢慢走向心理健康状态。相反,如果是错误的行为“为所不当为”,健康心理状态的正常人也会有可能转变成为心理疾病患者。道家疗法全面完整地概括为32字,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反朴归真,顺其自然。③

3.2 森田疗法与佛学思想

森田疗法是佛学思想在心理健康治疗方面的实际应用,而佛学思想是森田疗法的哲学源泉,两者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两者在本质思想上是一致的:“无所住心”――我们的注意力不断移动,注意的指向全面分布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随机应变,才能立即采取最恰当的行动加以应对。④两者在适用对象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佛学思想追求的是所有人群中的个体自身彻底觉悟和解脱,而森田疗法主要是针对神经质患者这一类人群,回归心理健康状态,重拾生活信心和希望,积极乐观的适应社会生存。

4 森田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时代个体开始反省自我,规划自我。“理想的我”是自己希望达到的状态,是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欲望,“现实的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观察与评价。⑤“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经常是不一致的,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种落差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矛盾,引起不安和焦虑,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只是一味的逃避,时间久了就会开始自我怀疑,甚至是走向自我放弃的堕落。

4.1 接纳“现实的我”

大学时期,自我意识走向成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不能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我,只是片面或极端的看待自身的问题,常常伴有自责、焦虑等不良情绪,心理状态失衡,严重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按照森田疗法的理论,大学生要顺应自然,接受自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外部事物,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用工作和学习充实自己的校园生活。

4.2 规划“理想的我”

在接纳“现实的我”的基础上,对“理想的我”要制定一个实际可操作的具体计划,确立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生活目标。森田疗法主张,只有紧紧掌握住欲望,以目的为准则,去考虑如何使之付诸现实,把此确定为当前的目标。⑥所以不要局限于要达到的是什么样结果,也不要去想结果是好是坏,而是在制定计划时确定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需要怎么做,然后行动起来,因为期望和现实落差导致的不良情绪就会消失。

4.3 少想多做,积极乐观

接受自我,确定目标之后,行动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做了不一定成功,不做就肯定不能成功,只有真正的去行动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万事开头难,如果一开始不能忍受不安的情绪,总是过多的担忧结果的好坏,计划就难以实践。应该坦然接受不良情绪,积极乐观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下去,目标就能实现,人也会变得自信乐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森田疗法要求患者对不良情绪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坦然接受态度,积极乐观的去行动,性格将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总之,森田疗法以“顺应自然,为所当为”为治疗理念,除了作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疗法,在帮助正常人心理调节,提高心理素质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中国的道家学说和佛学思想为森田疗法提供了良好的认知文化基础。森田疗法在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注释

① 高良武久.森田心理疗法实践――顺应自然的人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② 吕锡琛.道家文化与民族性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③ 朱金富.森田疗法与道家认知疗法的比较.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

④ 森田正马.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篇9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为临床开展心力衰竭健康教育提供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参考。心力衰竭患者最想了解的健康内容是发病原因和急救常识,其次为疾病转归、饮食调护、用药知识等。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案,不断给予调整,才能有的放矢,突出成效。

【关键词】 心力衰竭;健康教育需求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50-01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果。近年来,尽管一些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心力衰竭发病率却在升高。这显然与人群年龄老年化、冠心病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时间延长有关。65岁以上的患者住院最常见原因是心力衰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心力衰竭的转归及治愈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心力衰竭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预防发作,保证生活质量就更为重要。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特点有 :长期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复杂性、预后差、直接影响日常生活,消耗一定费用。因此培养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调节生活习惯,实施自我管理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减少伤残程度,促进功能恢复,力求最好的预后。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心力衰竭可引起并发症,如低钾血症:多见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连续应用或大量利尿后。要注意的是,出现低钾血症时,可改用保钾利尿剂,每日观察血钾变化,血钾恢复正常后停用; 第二,引起低钠血症:多见于大量利尿并严格限制Na+摄入的患者,可并发失水和酸中毒;第三,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要忍受呼吸困难、足踝肿胀、精疲力竭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 第四,心力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有人称心衰是“生命的拌脚石”。

尽管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诊疗技术较前大为进步,但绝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仍不免因心力衰竭的发作而致残或死亡。因为治愈出院后,易中断门诊随访及常规服药治疗,又不正确给药方法,不知怎样选择体力劳动以及控制钠盐摄入等等,增加诱因出现,常出现病情复发。健康教育的效果经由患者自身完成,并且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自觉控制诱发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如呼吸道感染、体力劳动过度、情绪不稳定、饮食不合理、中断服药等)可以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新仪器的广泛运用,治疗的复杂性增加,如能及时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一些卫生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可助长正面的保健行为。因此对住院或出院后正在门诊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关心力衰竭常识的系统教育很有必要。

健康教育的形式,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抓好教育时机,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教育以符合个体需要。从调查结果可见,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形式要求是多样化。最希望的是书面资料,因为书面资料可达到图文并茂,长期保存且随时可查询。其次是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因为个别指导具有较好的针对性,而且有利于护患沟通。因此护士要知识广博、善于沟通才有能力胜任此项工作,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交流技巧的护士能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于是乐于接受护士提供的保健信息,共同建立指导、合作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具体需要确定方案并注意随时评估,不断调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成效突出。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病情发展及转归与心理、情绪、社会刺激等因素有密切相关,患者能否维持健康及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相关性,同时还应教会家属提供情感支持。指导患者应定期复诊,不能麻痹大意,按时服用强心药,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和观察洋地黄毒性反应表现。间断使用利尿剂以及必要时加用扩血管药等。掌握各种服用方法、剂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定期复查。指导患者每天测体重、计尿量,评价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测量血压,同时应教会其对急性发作处理、如何改善睡眠、防改变跌倒的具体方法。根据心脏功能合理制定活动计划,逐步提高活动量,维持和提高心脏代偿功能。

参考文献

[1] 卢兴.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从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

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SCL-90

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人才需求旺盛,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并将其视为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职教育发展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少,而取决于教育质量的好坏。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中职生素质。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和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对中职生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011年3月,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2010级4个护士班126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团体测查。

1.1学生

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我校学生SCL-90各因子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见表1)。其中,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焦虑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1.2学生

SCL-90高分因子出现频率126人中,因子分≥2.5分53人,占42%,因子分≥3.0分31人,占25%(见表2)。

2实施系统心理健康教育

随机选取2010级4个护士班中的两个班为实验班,其他两个班为对照班。对实验班进行一学期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1监测系统

由心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建立心理档案,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普遍和主要问题,进而明确监控与实验对象,全程监测实验效果。

2.2保健系统

由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校团委及学生科、文体科、部分学生家长共同监控学生心理动态,进行心理咨询,组织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班主任心理研讨会、“白衣天使”大赛“、吉尼斯”大赛等。

2.3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除进行心理学教学以外,每周开设两节心理辅导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教育。每个主题讲完后布置作业,如晨间微笑训练等。

3结果

实验班经过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复测SCL-90,并与初测结果进行比较。

3.1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班

SCL-90高分因子检出情况2011年7月,对实验班进行复测,有效问卷64份,复测结果见表3。

3.2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班

SCL-90因子分比较实验班心理健康教育前后SCL-90因子分比较结果显示,原来得分较高因子的分数明显下降(见表4)。

4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后,实验班SCL-90各因子分、高分因子出现频率较心理健康教育前均明显下降,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睡眠及饮食4项中表现更明显,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与中职生心理特点、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关。中职生年龄多为16~21岁,心理上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又没有完全成熟的过渡期,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得以解决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尽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SCL-90因子分有所下降,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仍偏高,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5结论

篇11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发展着变化,新的时期对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教育方面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二十一世纪是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才,小学阶段是建造一个人最基本价值观世界观等的时期,是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阶段,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们就分析小学生心理教育中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容易存在的心理问题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开始建立世界观价值观的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当小学生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能够及时的予以指导,教导学生用正确的心理和心态去面对问题,避免走极端、避免学生变得消沉。

学生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方面的问题,下面我就学生遇到的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有专家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脑力活动,因此,在小学生日常的学习中,采用的是游戏和活动相互转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转化的过程中,以学习为主,但是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包括考试等,太多的内容,学生就难以应付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信心不足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现在,小学生的任务比较繁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等比较高,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比较大的压力。所以当学习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变得心神不宁,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养成一些坏的习惯,总的来说,因为小学生承担了太多的学习压力,造成了思想上比较沉重的包袱,容易形成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现在,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校,最看重的依然是学生的成绩。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承担了比较大的压力,最为明显的是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有考试焦虑症。同时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过重的心理压力给学生带来了比较大的负担,导致学生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些神经衰弱、抑郁、失眠等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平常的学习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小学生眼中,老师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再进入小学之前,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最为亲密,进入小学之后,教师成为小学生的“第二任家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素养,会被学生直接模仿,如果教师不能够做好表率,那么学生也会有样学样,在成长中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从学校中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同时,还要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中。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需要经常进行沟通,构建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系统。在构建学生健康体系的过程中,学校的老师需要和家长不断进行协调、互补。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同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发展和管理的计划。

同时,我们需要还需要对老师的培训和教育。让老师参加一些培训等,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减少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同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状态,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方面问题的苗头时,能够及时做引导,与学生谈心、沟通,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知心人,避免学生造成心理问题。

三、结语

新的时期,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小学生心理的教育,构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因此,作为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积累一些经验,并且把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老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倩,李田伟,袁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

[2]彭小虎,刘玉洁,王国锋.长沙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篇12

【关键词】

健康护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指由于积累性劳损或其他因素引起膝关节内组织变性,软骨退变,损害后关节内骨增生、变形,关节功能退化甚至丧失,关节肿胀疼痛[1]。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5例,其中男29例,女46例;年龄40~75岁,平均55.6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5.3年;单侧发病44例,双侧31例;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加重,伴有不同程度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64膝)和对照组32例(42膝),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见表1。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坐位,膝关节屈曲,常规皮肤消毒,髌骨下外侧进针,选用5 ml注射器斜刺入关节腔内,方向为向中、向下。抽吸关节腔积液,缓慢推入玻璃酸钠2 ml。注射完毕,膝关节被动活动,使关节表面药物分布均匀。1次 / 周,5次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正确的功能锻炼与健康常识。一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 见表2。

诊断依据判定标准确诊条件

1.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满足1+2;1+3+5+6;1+4+5+6

2.X线片示骨赘形成√诊断膝骨性关节炎

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

4.年龄≥40岁√

5.晨僵≤30 min√√

6.有骨摩擦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健康教育护理

2.1 确立健康教育目标

护理人员通过询及阅读病例收集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如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和致病因素等发现问题,确立健康教育目标[2]。

2.2 健康教育内容

入院宣传教育、疾病认知宣传教育(疾病介绍、疾病处理)、诊疗过程的注意事项、合理用药、饮食护理、基本常识[3]等教育,目的旨在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自我控制、避免并发症的能力。包括病情教育、社会性教育、示范

作者单位:473500河南省新野县人民医院

性教育、以点带面教育等。结合本病,健康教育更加突出指导正确的膝关节功能锻炼:①患者坐于床边双膝下垂,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伸直位一定时间,出现酸胀感则缓慢屈曲,反复锻炼。②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运动,情况允许可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耐受力,锻炼关节周围肌肉力量。③加强日常保护以减少疼痛的发作,可使用护套保护膝关节,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寒冷潮湿侵袭。

3 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一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51.6%,对照组治愈率为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由于骨关节长期劳损和摩擦,关节软骨发生退化、变薄或消失,关节周围软组织如韧带、滑膜等萎缩,静脉循环障碍致压力增高,关节内充血水肿,形成骨赘。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于治疗组在对照组单纯用药的同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能够传播护理知识和技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教育护理要体现患者为中心,全方位、早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并注重连续性和持久性。通过指导、合作、参与的健康教育,使得健康教育发力发挥最佳效果,解决护理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郭燕梅,张立宁. 高频电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2):168-169.

篇13

(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机制对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影响

在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过于倾向对于传授运动的技术为目的,并且各种中学生运动会成为了纯粹的竞技比赛,直接导致了中学生体育教学机制以竞技比赛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机制阻碍了中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并且这种教学机制与教育部的体育课程设置初衷相背离。教学机制应付考试现象特别突出,忽略了对中学生健身习惯,健身能力,健身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组织课程过多地强调“一致”,这使得中学生体育课缺乏活力,教学实践显得呆板,机械,并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丧失了兴趣。在评价考核问题上,对体育可行性过分重视,忽视了体育过程的评价,对于不同的体制用同一种尺度进行衡量,对于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考评方式缺乏机动性,科学性,从而难以调动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校方领导的重视体育问题对中学生体育的影响因素

校方领导重视的依旧是各种运动竞技竞赛中获得的名次,并将此作为考评中学生体育教育成绩的唯一工作标准,致使中学生体育教育违背了“健康为主”的指导思想。

(三)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差,课时过少

在许多中学中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体育场地及硬件设施太差,学生们对体育不甚了解,没有机会及时参加锻炼,在学生们的眼中,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有素质,所以,学生们对于活动积极性不高,对体育没有足够的兴趣。并且体育课本来课时就太少,其他课还要占用体育课的上课时间,这些都成为了影响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不利因素。

(四)社会,学校对于运动能够增进健康的认识与意识不够

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里,太多人对体育了解的太少了,他们对于健康和体育的真正含义,对于它们的相辅相成及千丝万缕的一些联系根本不知道。这是和我国的经济不够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够高,基本素质不够高分不开的。

(五)健康教育认识不足,观念滞后

中学教育在健康教育方面和观念上仍旧停滞在身体健康方面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并且认识模糊。现阶段,学生对于在人际关系,学业和升学问题的疑问及困惑,心理的病态是较为严重及突出的,并且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不断的在节节升高。有学者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及调查工作,表明有16.53%的城乡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中学生的个别轻微的心理健康异常如果不对其及时的纠正和疏导,便有可能在日后形成难以救治的心理疾病,危害社会,家庭和个人。

二、中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应对措施分析

(一)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的上课时间及课时

要真正实施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改革,让中学生能够接受到健康教育,首先要做到的是增加体育课的学时,必须保证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并且接受健康教育的学习,改革的作用才能够真正的起到。并且对于体育课所特有的特殊性,时间的安排要严格的遵循学生们的生理规律。由于还要考虑器材,场地的使用密度。当前,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只有填空式安排,而没有优先考虑安排,这样做必然的后果是造成有的课时器材和场地无法完全满足体育课对学生们的活动要求。

(二)用科学创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体育教师要对现有的学校运动项目和资源进行开发,确保有充足的器材,场地来满足和适应体育课中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并且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规则简化,降低技、战术要求难度,将体育项目的门槛降低,并将创造性充分的发挥,根据现有条件自制器材,改造场地等手段,编排开发新的体育课程内容。

(三)中学生体育教育要与保健指导和医务监督相结合

在中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的锻炼身体基本的方法和知识,并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保健知识;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将保健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还要教会学生对于常见的运动引起的损伤问题的预防和原因,使得学生可以因地制宜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并且学习和掌握合适的运动负载及休息,学会自我监督。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强化体育师资培训

在实施新教育课程改革的当前时期。学生在接受体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接受健康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健康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并且要让他们将获得知识对卫生保健方面的问题做出应答和进行相对的指导,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更专业,更多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和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中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课余进修及在职脱产等学习形式来提升自身健康教育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三、结论

科学合理的安排中学体育课,适度的增加中学体育课学时,丰富和创新体育教学的内容,保健指导和医务监督相结合,增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的教育,并突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强化体育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字:高中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1 人际网络结构的基本概念

(一)人际交往

1.定义: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心理学角度指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哲学角度指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以物质和信息交换为基础的相互来往。

2.原则

(1)交换原则。交往过程中,双方都希望自己得到的使用价值大于付出的使用价值。人际交往总是以双方的成本价值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

(2)尊重原则。即尊重自己、维护自己尊严的同时还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和价值观。

(3)共情原则。能了解对方的处境、感受、需要等,并能设心处地的关心对方,这是成功人际交往的必要前提。

(二)人际沟通

1.定义:社会生活中,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双方彼此交流各种思想、观念,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2.原则

(1)联结原则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厌恶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2)相似性原则

人们往往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进行沟通。其中感知的相似性包括信念p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等方面。

2 高中生人际网络关系的基本类型

(一)家庭关系:家庭是青少年群体社会化成长的过程,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社会生态系统之一。家庭主要执行情感慰藉功能与培育管教功能。

(二)师生关系:指学生和老师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一种人际互动模式。教师主要执行教育教学功能。

(三)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影响具有积极与消极双重功能。

(四)网络人际关系:以计算机为中介,通过网络建立虚拟的人际关系,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方式。网络交往具有两重性。

3 高中生人际交往中的主要问题探究

1.家庭方面。自我中心主义普遍。很多作为独生子女的高中生缺乏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共情,难以与人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教育方面。价值判断的缺失。高中生在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淡化了支撑语言和变通行为的思想内涵和道德观念,造成了是非观和价值观的淡薄和模糊,以致其在人际交往方面务虚思想盛行。

3.同辈群体方面,同伴过度竞争和排斥等问题突出。高中生升学压力较大,同伴竞争激烈,易产生嫉妒心理并出现自卑情绪,进而会有孤独、焦虑、消极自我评价以及不合理信念等问题。

4.网络关系方面,网络交往具有局限性。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较脆弱,容易沉迷虚幻世界淡漠人情,在实际交往中患得患失,诱发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

4 高中生人际交往中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教养方式与家庭环境因素

1.教养方式是父母养育子女的样式风格和常用方法。合理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个体健康心理的培养;反之会影响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

2.家庭的硬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结构、收入、父母的职业及受教育程度。软环境是指家庭的亲密度、成功性、文化性等因素。两种环境的积极特征表现越明显,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越高。

(二)学校教育因素

1.在专制型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心理情绪较为紧张,身心发展易受影响。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师生关系比较和谐,学生能够愉快、积极地学习。

2.在教师主体型教学关系中,学生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在学生主体型教学关系中,教师能够充分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网络发展因素

1.网络交往中人的主体性被削弱且很难建立实质性的情感联系,因此高中生容易忽略道德感的约束,对于诚信、责任等价值标准的认同感降低。

2.网络交往缺少现实中的规章束缚,会使高中生的人格状态更趋于“本我”,一旦放松警惕,会导致人格发展失衡,极易诱发人格障碍问题。

5 关于解决高中生人际交往中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个人方面

高中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了解更多的人际交往原则、理念,吸取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断积累,掌握解决人际危机的策略,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家庭方面

1.帕特森等人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行为与不良的教养方式有着因果关系,因此父母要避免专制粗暴、放任、溺爱的教育方式,发挥家庭正向的培育管教功能。

2.家庭要发挥情感慰藉的功能,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加强亲子沟通密度,提高情感反应能力,在满足个体需要的同时能够相互尊重。

3.家庭应发挥娱乐功能和经济功能。培养高中生独立自主的品质,增强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满足高中生生存、发展、人际交往等需要,以保障其正常心理的发展。

(三)学校方面

1.学校要加强隐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多开展文体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加强现实中学生之间的联系。

2.教师要强化自身素质与专业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建构积极的师生关系,平等、热情地与学生交往交流,增强高中生的独立、民主意识。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通过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校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全方位的普及人际交往的策略与方法,多方面提高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社会方面

1.完善关于青少年网络行为的专项法律法规。定期采取措施净化网络空间,使网络空间清朗明晰,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中生人际交往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2.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组织青年文化交流活动等为青少年提供人际交往的平台。

总之,人际交往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而相应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支持、社会与国家的共同关注与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 蒋国权.高中生人际关系状况和特点研究[J].体育教育,2012(39):60-62.

[2] 张晶,韩双.高中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3(15):216-217.

[3] 郑宝静.网络交往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4] 李田田.高中生师生关系、自尊与学业求助的关系[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5] 盖静.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大于知识传授[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4(13):371-372.

[6] 孙配贞,余祖伟.应对方式在中学生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中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 2014(5),88-92.

[7] 张雪纯.我国青少年自尊的影响因素[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85-186.

[8] 纪晓琳.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共情能力与自我接纳的关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