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银行前景范文

互联网银行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互联网银行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互联网银行前景

篇1

一、受访对象

本次调查的受访对象男女比例相当,以一二线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为主,兼顾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居民,教育程度各种类别也均有涉及。受访对象的收入水平以3 000-8 000元的工薪阶层为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餐饮消费需求的普及性和本次餐饮消费调查的大众代表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18~50岁受访者占89.8%,本科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占80%,这两个数字一方面是充分考虑到当前市场的消费主力,以具有较高学历的上班族为主。另一方面也与本次调查的调查方式为网络调查,渠道相对单一有关。

二、消费习惯

1. 追本溯源,回归本质,基础服务成主导因素

在餐厅的选择上,受访者看重的因素依次为:就餐环境、菜系风味、服务水平、安全卫生、价格水平、口碑评价、地理位置和促销信息。环境、口味与服务是餐饮产品的根本构成要素,此三项内容在调查中排在前三也体现出整个餐饮行业重新追本溯源,回归本质、回归市场的大趋势。

2. 食品安全关注度降低,消费者信心获提升

与2014年调查结果明显不同的是,“安全卫生”由第二位下降到第四因素,选择比重仅为前次调查的1/3。这一变化反映出,在“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酝酿、和宣传过程中,国家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大环境下,餐饮企业认真履行依法经营的各项义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诚信服务措施,得到了消费者的一定认可,使消费者的安全感有所提升。

3. 餐饮O2O使口碑传播的效果放大化

获取餐厅信息渠道的调查结果显示,“美食类网站或APP”以45.1%的占比排名第一,“他人介绍”占40.1%,“社交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其他渠道”合计占14.8%。

互联网时代,餐饮业最大特征便是餐饮企业的口碑传播被放大化。互联网是一面放大镜,它既会成倍提高优质餐饮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会加速淘汰那些诚信度较低的品牌,要想在开放的社交平台占据一席之地,口碑营销十分重要。有接近85%的受访者有在网络(点评类网站、朋友圈、微博)分享美食自拍、餐饮消费体验或发表评论的经验。反之,这些信息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消费者选择餐厅的行为,其中,近90%的人会受朋友在社交媒体的分享影响,有超过70%的受访者会选择美食类点评网站上普遍好评的餐厅,仅有5.0%的受访者表示他人的评价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4. 餐厅电话预约订单比重大幅下降

传统的电话预订方式延续了众多预订方式当中首选的地位,但比例相比于去年的52.8%已经下降至40.0%。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和企业APP都具备预订、点餐和支付的综合功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企业官网、企业APP、第三方网络平台预定的比例达到39.9%。有20.2%的受访者无预定习惯,会直接前往餐厅。排号方面,“远程排号”和“到号提醒”两种新式体验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5. 餐饮消费现金支付比例进一步降低

在支付方式上,现金支付的比例从39.3%大幅下降至20.3%,现场第三方平台支付、第三方平台预付和刷卡消费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这反映出第三方网络平台的服务日趋完善,应用日益深入,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提前通过网络支付参与团购等活动,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意愿。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等电子支付方式功能日趋强大,在年轻人一代中深受欢迎,并有扩大使用群体的趋势。

6. 餐饮互联网服务向移动终端偏移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和4G网络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呈现出多元化、便捷化发展的特征。本次有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餐饮互联网体验(包括搜索、预定、评价、分享等)已经可以代替传统台式电脑。

由此而来,作为移动终端下载普及程度极高的微信则成为了企业互联网营销的重点渠道。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关注或者关注过餐饮微信公众账号的比重超过一半,其中关注5家以上的达到30.3%。而消费者关注这些公众帐号的原因多种多样,或主动或被动,这也导致了有35.2%的受访者很少查阅企业微信公众账号推送信息。

受访者最关注的微信推送信息依次是,“打折或优惠信息”“新产品上市尝鲜提醒”“饮食小贴士”和“其他有趣信息”。有20%左右的人经常因看到微信公众账号的推送内容而决定前往就餐,只有9.9%的人对这些信息“无动于衷”。

7. 外送服务市场不断扩大,满意度仍有上升空间

O2O使餐饮外送服务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近6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体验餐饮外送服务。而这其中,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等专业综合外送服务平台业务份额超过80%,餐饮自建平台份额逐年下降。

从用户分布情况上来看,北京、上海、广东位列前三甲,是全国餐饮O2O外送用户覆盖率最高的省市,餐饮O2O的发展也是从一线城市开始展开,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扩散。经济发达省市的人口密度大,生活节奏快,市场很快被占领,在一线城市餐饮O2O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二三线的城市就逐渐成为商家们的争夺要点。

消费者最关心的外送服务问题中,送餐速度排在首位。调查显示,实际消费体验中,虽然“非常准时”服务仅占5.1%,但误差10 min以内的消费体验率大约占到六成,总体满意度尚可。

三、企业建议

对餐饮企业来说,任何时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必须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趋势来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依据2015年度餐饮消费调查的结果,现提出如下建议供广大餐饮企业参考。

1. 顺势而为,变被动为主动

多年的发展情况显示,现代科技逐步改变传统餐饮行业的服务内容和消费习惯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餐饮企业与其被动接受自下而上的颠覆,不如主动拥抱以求得自上而下的洗礼。贴近时代、贴近需求是当前餐饮企业的制胜法宝。

2. 注意区分“互联网+”和“+互联网”

O2O不是一种商业模式,也不是一个产业,它仅仅是一种概念的归类,是一种营销手段。没有良好产品基础的花俏营销行为,都是沙中筑塔。餐饮行业向互联网转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这更应该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作为主体,颠覆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其本质是互联网,“+互联网”则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优化工具,提升传统餐饮行业自身的运营效率。

3. 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效率

无论消费习惯如何变化,在现阶段,人依然是提供餐饮服务的主体。在硬件条件、软件技术、营销理念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要求所有员工,特别是一线服务人员不仅要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因此,保持与技术发展相配套的员工素质和服务效率是确保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基本要求。企业要注意吸收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技术”达到应有的“效率”。

篇2

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业务立足于现代经济发展,关注小微客户,在网络虚拟平台中开展灵活多变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低成本

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在现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其运行后台具备海量数据、计算迅速、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互联网交易过程中省去了金融中介环节,减少了交易成本,加快了交易效率。大量的数据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减少了信息处理成本,减低内耗,维护了交易双方的根本利益,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壮大起来。

(二)金融产品的实惠性

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金融产品的实惠性。通过互联网的智能筛选、数据库综合性处理,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类别,针对性的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贴近客户的现实需求。金融产品的门槛普遍较低,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比较高,使得长期收益较低的银行客户转向互联网金融。

(三)网络金融便捷、高效

互联网金融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办理形式,提高了客户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大量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第三方支付;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根据客户的浏览和网络痕迹进行信息处理,及时提供针对性内容;计算机监测系统,交易跟踪体系,快速处理各种交易漏洞,确保网络金融的安全。客户处于时间和便捷程度的考虑,适应了网络金融的处理方式,接受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更新速度快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动力。不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尝试。近些年,淘宝、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多种经济活动转移到网络平台上,以其较低的价格和快速的传播速度,迅速打出较大市场。互联网金融业务也随着网络经济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找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影子。互联网金融更新速度是银行无法相比的,这也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结合点和发展趋势

(一)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点

银行在金融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具备一定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还存在着不足。虽然互联网减少了金融中介对交易的影响,降低了总体的交易成本,但是,虚拟平台无法进行开户业务,资金储备无法完全独立。只有将银行实体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才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金融市场,让现代人体会到科技力量带来的便捷服务。

银行的资金雄厚、经营业务广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银行的实体特性,使得银行具有优于互联网的业务处理能力。银行开展的网上银行和电商平台在网络金融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带动了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都是在虚拟平台进行的资金转化和流通,虽然达到了交易双方的目的,但是,资金的落脚点在银行。虚拟平台无法彻底摆脱银行,独立运行与金融市场。电子网络平台和银行虽是竞争对手,但是,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同进退。因此,银行和互联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将双方的优势和特点结合起来,才可以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

1、P2P业务

P2P业务指的是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上借贷双方额的直接交易。网上银行成为交易中介,为交易双方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内容,避免资金难收,影响金融产业的稳定。P2P模式的审核机制和门槛还需要做详细规划,将信用不良、无偿还能力的部分客户分离出来,保障银行利益。

2、网络第三方支付业务

人们的日常消费逐渐走上网络支付的路线。电子支付手段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各种移动扫描设备满足现实电子支付需求;支付宝、掌上银行等多种网络支付软件满足网络电子支付需求。银行需要认清时代的发展需求,建立稳定的第三支付平台,为电子支付提供便捷服务,处理消费和支付的关系,让银行有效的占据电子支付市场。

3、网银

其开展时间高,但是,操作方式比较复杂,需要利用“盾”设备进行网络转账和交易,大大影响了交易的效率。因此,银行需要改变其运行方式,简化操作流程,融入互联网技术,发展出新型网银,让银行客户充分体会到网上银行的便捷性,进一步冲击支付宝在电子支付中的作用。

4、融入电商平台

电商时代给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电商平台是金融行业及其衍生行业的重要支撑点。比如:网络购物、网络红包、网络转账等。银行需要认识到电商在整个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性,进而融入电商,为电商提供更多便捷服务,拉近与电商之间的关系,稳定整个互联网的金融秩序,突出银行的地位。

篇3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快捷、交易成本低、透明度高等特点,互联网金融的余额宝、网络融资和第三方支付等的出现都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造成冲击。

余额宝业务发张迅猛,在2015年净利润高达231.31亿元;阿里小贷类电商融资模式正是采用商户交易数据,整合物流、信息流等信用风险点,提供便捷的网络信用融资贷款。网络融资模式被认为是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其目标客户群正逐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等融资领域扩张,挑战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造成冲击。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汇付天下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转账汇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电费与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并已经占有相当份额,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仅仅依托网点的金融服务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新业务,将线下业务转为线上业务,创新业务,简化流程,以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增强现有业务能力,改善业务结构,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在稳定现有客户群体基础上,拓展更多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要积极开展自身的创新能力,从战略规划、管理理念、经营策略到客户的个性化设计、服务定位等全方位进行改革,以全新的姿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应对互联网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多家商业银行都推出了战略转型方向: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构筑起了以“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融e行网上银行直销平台”以及“网络融资中心”为主体,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三平台、一中心”互联网金融整体架构。

农业银行“掌上银行3.0”融入了消费电商和社交即时分享功能,包括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移动社交等应用。此外,在BoEing核心系统上线的基础上,农行信用卡引入了条码支付、手机POS、电子签名、POS贷、变码支付等创新产品。

北京银行依托与荷兰ING集团战略合作推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建立“惠存类、慧赚类、会贷类、会付类”四大产品体系,与腾讯公司合作搭建“互联网+京医通”的创新金融产品。北京银行推出国内首家“竞彩E家”智能网点,全方位整合在线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等,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衔接。

三、对策和建议

(一)发挥传统优势,以网点为依托打造高效温馨的综合服务平台

为了打造规范化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统一着装、使用普通话、使用标准问候语,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为了进一步优化配置网点资源,分流客户,金融网点开始“减高增低”,就是说减少以办理现金业务为主的高柜柜员、增加办理非现金业务的低柜柜员;同时增加网点自助设备,如自助终端、自助发卡机、ATM、CRS等设备进一步分流客户,引导客户自助办理业务,既方便了客户,又减少了前台柜员的压力,以便前台人员节约更多时间处理客户复杂业务,为客户提供一对一更优质服务。经过对多家金融机构的网点实际调研发现:目前金融网点客户分流依然不到位,大厅内等候人员较多,而且很多客户反映等待时间较长,有时客户要等待几小时,给客户造成极大不便。造成客户等待时间较长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堂经理分流不到位;第二,自助设备较少,无法满足要求;第三,自动取款机现金不足,经常出现缺钞现象;第四,前台业务流程复杂,办理业务流程较长,很大程度上造成客户等待。所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显得越发重要。

网点应加快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在巩固存款发展基础上,加大保本理财、非保本理财、基金、贵金属、保险等产品销售力度,积极为客户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满足不同档次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将传统网点转换成客户交流、产品展示、客户体验的综合平台。

(二)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打造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篇4

一、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涵盖了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六种模式,而这六种模式也正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式。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随着人们对互联网技术在向金融领域渗透过程中体现出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降低金融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等优势的认识的深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内容也不断地得到创新和丰富。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

(1)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主要竞争对手不仅在战略上高度重视,而且在机制构建、人员配备、资源投入和产品创新等各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各行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便捷性、安全程度和成本效益的微小差别,都可能导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新的市场参与者不断加入,市场面临重新瓜分。近年来,支付领域的创新和市场参与者日益增多,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市场快速发展,凭借其超脱于银行的中介地位,加快了在支付结算、账户储值、财务管理甚至是资金融通等各领域的拓展,对电子银行业务和市场形成了更大的竞争和冲击。2013年6月,阿里巴巴“余额宝”,两个月吸纳资金250亿元。7月,新浪网“微银行”;8月,微信5.0版与“财付通”打通。类似“余额宝”等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对银行等传统的理财渠道形成了直接冲击。

(3)新技术带来新的消费方式和新的生活模式,对电子银行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随着Web2.0、云计算、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客户的行为和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这对电子银行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机遇

(1)传统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大幅降低了顾客时间和费用成本,降低实体店服务数量进而降低运营成本。而贷款和电商结合,实现了互联网供应链融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融合和在线控制的实现使贷款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这是一个重要观点,但要成立,必须是在一个完全网络社会,人们离开网络即无法生存,网络完全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状?B。

(3)互联网金融为改善客户服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小微企业贷款和消费贷款方面。互联网普及和网上金融消费习惯形成奠定了客户群体基础,而搜索引擎、数据挖掘及云计算等发展能将社交网络、传递和共享的广泛、全面、冗余的个人或机构信息筛选、再加工及组织形成针对性、标准性、动态连续的金融信息,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4)互联网银行和大数据技术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相关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突破地理距离限制,实现小微企业网络社区化,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熟人社会”,通过捕捉及整合相关人际关系信息,并进行合理分类,使得小微客户信用行为透明度大大提高。互联网收集和监控的是第一手真实信息,做的是“场景性评审”;而银行传统的线下审核只能靠客户经理搜寻各种第三方资料,做的是“转述性评审”。第一手信息比第三方资料更可靠和准确。在信息充分收集的情况下,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状态。

四、结合当下金融背景,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1)以风控为重心,加强数据分析与信息利用。强大的数据收集与信息处理能力是互联网金融相对银行的一大优势,对此,商业银行应对借鉴互联网金融对于数据信息的利用,加强数据分析利用的意识。相对应互联网金融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与开放的信息平台,商业银行也具有自身的数据优势----海量的客户交易数据。然而商业银行并未能对这一数据财富加以有效利用,没有能将这些数据存量转化为风险控制能力。

(2)以合作为战略理念,加强商业银行新生态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合作共赢的机会。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对摆脱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积极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优势互补,积极推动商业银行服务的网络化,同时积极拓展衍生业务,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建设商业银行的新生态体系。

篇5

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特征

互联网金融,顾名思义是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产物,通过这两个行业的技术结合,使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金融活动。现在这一领域已经发展出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等多项业务。这一行业并不是将金融技术进行简单的升级,而是一种全新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点,它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的新兴产物,第二点是这种方式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的金融资源分配,进行交易的两方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并进行金融交易。第三点是第三方支付的应用,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依靠第三方进行支付,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逐渐流行的今天,第三方支付同样更加活跃。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面临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银行的逐渐发展,对我国的而银行业造成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使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描述。

在互联网金融中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大的就是支付活动,通过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对传统银行业的支付活动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其在金融行业所占有的份额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有两点,第一点是将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在支付中地位造成极大影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来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发展数字递增明显,早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地理与时间上的差距充分打破,?⒃?有属于银行业的市场大量占据,形成新的金融行业局面。第二点就是,将银行在融资中的地位降低,各种互联网信贷终结的发展,使从银行借贷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银行业信贷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业务经营同样带来巨大的挑战,伴随着以余额宝为首的储蓄手段的崛起,对银行储蓄存款的影响巨大,虽然其中活期存款占比并不是很高,但是还是需要引起银行业的重视。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在进行中间业务上同样造成不小的压力,因为各种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使银行在进行中间业务受到极大影响,对代销手续费的影响极大。

三、我国新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应采取的措施

虽然互联网金融对畅通金融的业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其也是金融行业的一种,传统银行可以将其看作是对自身业务的一种补充,所以传统银行需要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分析,借鉴其中优秀的经验,将自身不足的地方补足,从而做到不断的进步。

虽然同样是金融业,但是依托的领域不同,所以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合作、进行业务的补充,例如在进行信贷业务方面,网络信贷平台拥有充足的客户资源,但是在资金方面必然没有银行充足,二者就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进行相关业务的合作。在支付领域,银行同样可以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将业务覆盖面拓宽。

除此之外,传统银行业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业务拓展,为自身业务获取更多资源,通过线上业务的数据对用户的偏好进行分析,设计出更多的金融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且通过进行物联网业务的展开,可以将原有客户牢牢地站务在手中,避免原有客户的流失。各种移动设备的应用,使用户更多的依赖互联网金融,在进行选择时,一定会选择更加可靠的平台,传统银行就具有这样的优势。

要想实现开辟新的发展路径,首先要做到将原有银行体系转型,第一点要做的就是在原有的经营方式上进行改革,通过运用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建设信息化银行,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充分利用,就一定可以在竞争中的到更好的发展。还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优化客户的使用过程,充分为客户节省等待的时间。在进行网络平台的构建中,要优化软件界面,在进行实际业务中要简化业务流程,充分保证为用户提供高效和快捷的业务体验。

篇6

>> 拆解网商银行 揭秘网商银行 网商银行前景几何 浙江网商银行获准开业 浅谈网商银行PK传统商业银行 招商银行上市后的挑战分析 工商银行网银业务暑期调研 用互联网思维应对网商银行 浅析工商银行网上银行面临的安全挑战和应对措施 工商银行荣获2009中国本土银行网站“金网奖” 利率市场化下农商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工商银行 招商银行 “国营”徽商银行 工商银行率先推出企业网银在线财务服务 浙商银行首开理财产品网转先河 工商银行叫停大众版网银用户网上支付受限 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三级网改造案例 工商银行(1) 工商银行(2)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网商银行挑战 网商银行挑战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由曦 王培成")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浙江网商银行创立大会将在 3 月 16 日这周举行。

顶着民营银行和网络银行的双重光环,蚂蚁金服集团旗下的浙江网商银行(下称“网商银行”)尚未开业已颇吸引市场的眼球。

1月27日,负责筹建网商银行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在会上透露,网商银行预计在3月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告材料,争取5月-6月开始营业。

《财经》记者获悉,浙江网商银行的创立大会将在3月16日这周举行。届时,公司将确定董事会及高管人员名单,各股东的股权比例也将得到厘清。之后,网商银行将向浙江省银监局报送材料,申请金融业务许可证,并在通过之后,申请工商营业执照。

浙江网商银行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网商银行上述股东各自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8%、16%,剩余11%股份的股东暂未确定。

从支付宝到余额宝、从小贷公司到网商银行,蚂蚁金服的金融板块逐渐成型,网商银行的批筹与设立,使得阿里这个做了十年类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终于“扶正”。而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网商银行与近期开业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下称“微众银行”)一道,宣布了中国网络银行时代的到来。

由于背靠蚂蚁金服和阿里,监管层希望其能发挥带动效应,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服务于个人及小微企业,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财经》记者获悉,浙江网商银行所使用的底层技术平台将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其他平台相同。一位阿里内部人士表示,如果把蚂蚁金服所打造的整个金融生态圈比喻成一座大厦的话,网商银行就像其中的一个房间,它和同样进驻大厦的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同,蚂蚁金服COO井贤栋将网络银行的业务模式总结为商业驱动的金融。前者遵循由金融机构创设产品、再通过销售渠道向客户销售的单纯商业逻辑,后者则基于互联网平台商业活动本身的金融需求,是一种融合了金融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跨界产物。

远程开户、大数据征信、无网点运营这些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引入,在为银行业带来革新之风的同时,也引发新一轮的监管思考。

虽然人们一直在惊叹互联网金融非比寻常的商业力量,但事实上,其尚难撼动传统银行的地位。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自身资本金及业务定位的限制,网络银行注定不是一个规模迅速扩张的银行,不会对现有银行体系造成冲击,二者更多是互补关系。

但有一点无可争议,在未来的金融商战中,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已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定位小微

2015年1月27日,负责浙江网商银行筹建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在蚂蚁金服的一场会上透露,网商银行预计在今年3月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告材料,争取5月-6月开始营业。从俞胜法的表态来看,网商银行应该是申请了筹建延期。

银监会要求,民营银行筹建工作应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完成。如果从2014年9月26日网商银行获得筹建批复算起的话,其筹建期应至2015年3月25日。如发起人未能按期完成筹建,其应在筹建期限届满前一个月向银监会提交筹建延期报告,筹建延期不得超过一次,最长期限为三个月。

蚂蚁金服在给《财经》杂志的回应中称,其能够在筹备期内如期完成各项工作,达到开业的目标。目前,正在进行IT系统开发和测试工作。《财经》记者了解到,因为浙江网商银行是自建系统,所以很多时间花在了底层系统的搭建上。

与传统银行业不同,网商银行的业务将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整体的平台化战略相符,用蚂蚁金服COO井贤栋的话说,是商业驱动的金融。因此,网商银行会围绕平台化的大方向在一些领域谋求创新,小额存贷款将是主要业务之一。

蚂蚁金服在给《财经》的书面回复中指出,相比其他同业者来说,网商银行的优势是基于电商平台的客户和交易数据积累。目前已有数以亿计的网络消费者和商家在阿里的电商平台上发生买卖交易,并产生了交易数据的积累,这些消费者和商家符合其“小存小贷”的市场定位,也与阿里及蚂蚁金服经过多年模型所验证的小额分散的风险控制手段相适应,同时小额度高频率的特质也符合互联网金融的特性,适用于标准化的、集中线上运营的方式。

与网商银行相类似,前海微众银行的目标定位也是 “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微众银行行长曹彤表示,小微客户要求更低成本、更便捷、更接近的业务方式,在这些方面传统银行并没有做得很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微众银行是一个补充者。

浙江网商银行的注册资本为40亿元人民币,比此前开业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略多。负责网商银行筹建的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曾表示,网商银行会坚持小存小贷的业务模式,主要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投融资需求,具体来说是指主要提供20万元以下的存款产品和500万元以下的贷款产品。

远程开户有限突破

在此之前,远程开户的问题一直为监管机构所“坚守”,但对于没有实体网点的网络银行来说,这条限制不突破就寸步难行。

一位央行权威人士指出,远程开户要满足开户实名制的要求。传统银行的做法是通过面签、面查、面谈的流程来完成,这其中涉及到人工的判断,远程识别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远程认证技术是不是比人工识别更可靠。

《财经》记者了解到,身份识别的有权管理机关在公安部,在远程开户这个问题上,公安部是主要的决策者,但央行等机构也会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相关人士看来,有效的实名认证技术必须能够准确判定认证对象的法定身份且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上述央行权威人士表示,初步来看,技术的可靠性似乎超过了面签、面查、面谈,但他亦指出,很多风险是在应用中慢慢才知道,一些隐藏的风险点现在还无法看出。

另一位央行权威人士对《财经》记者说,考虑到网络银行的开业需要,远程开户的放开已经是大势所趋,放开之后会对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一体适用,但是即便放开,可能做的业务也会受到有一定限制。

但最近有消息称,腾讯向监管机构所提供的“人脸识别信息安全检测报告”,针对对象是可控区域的可控人群中的人脸识别,目前还不能用于作为远程开设银行账户的依据,因为开设银行账户针对的是完全开放的人群。这又为远程开户能否放开带来了一层阴影。

在此之前,开户是否放开就曾有过争论。

2014年3月,央行曾向各银行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个人人民币电子账户的通知》(讨论稿),对电子账户开户实名认证作出了明文规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强实名”和“弱实名”的概念。对于未在银行柜台与个人见面认证开立的电子账户,央行界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只能用于购买该银行发行、合作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不能转账结算、交易支付和现金支付;而对于银行与其他银行合作进行了身份认证或通过了柜台认证,以及电子账户和绑定银行账户的开户行为同一银行的,央行界定为“强实名”电子账户,可作为银行的结算账户、活期或定期存款账户。事实上,“强实名”和“弱实名”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通过了“柜台认证”。

在很多监管机构人士看来,开立账户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被突破,开的口子实在太大,因此倾向于采用强账户、弱账户的业务区分,可能暂时不会给网络银行全业务账户,以便于风险管控。 思维冲击

网络银行的设立,让传统银行也感受到了冲击。在一些资深业界人士看来,网络银行的冲击与其说在业务上规模上,毋宁说是在思想上。

一位央行权威人士说,虚拟银行对传统银行冲击更大程度上是在理念上。比如,无网点银行会促使传统银行思考自己网点的转型和布局。在地租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传统银行只要将网点适度减少,利润就会马上提升。同时,互联网公司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也是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学习的。

波士顿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对《财经》记者说,未来银行的资产端收入增长趋缓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成本的下降就尤为重要。银行需要考虑,如何来解决成本收入比高居不下的问题,

网络银行无疑提供了一种思路。蚂蚁金服曾做过内部的测算,传统金融机构的一年的IT单账户成本在50元-80元,而互联网银行的单账户成本不到1元,这意味着,很多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没法做的业务,是可以在网络银行上开展的。

事实上,传统的银行也正逐渐网络化,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都已经展开了直销银行的试点,未来传统银行和网络银行的界限将越发模糊。Brett King在其著作《Bank 3.0》中指出,未来的银行将不是机构和网点的概念,而是一种服务的概念。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这种服务完全可以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来完成。

一位央行内部人士说,一方面,现有的金融体系在今后会逐步网络化,传统金融机构会引进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条件下风险管理技术,而另一方面,互联网银行也需要借鉴现有的银行管理方式和多年来成熟的模式。在他看来,互联网银行做的是增量的业务,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改变更多是在边际上,还不可能取代现有的金融体系。

双方更多是一个补充的关系。何大勇分析称,在中国6亿多网民中,大约1亿人是传统银行的服务对象,互联网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是将近2亿的长尾用户,未来还有3亿左右的人有可能陆续成为长尾用户。

目前,银监会给两家网络银行的业务定位是小存小贷。由于自身资本金的限制,网络银行注定不是一个规模迅速扩张的银行。以浙江网商银行为例,初期其资本金规模在40亿元,如果乘以12.5倍的资金放大系数(按8%的资本充足率来算),可放贷资金最多也就在500亿元,从这个角度上看,充其量就是一个村镇银行的级别。 风险与监管

互联网银行在带来新的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并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曹彤指出,其目前最关注的三个层面的风险:第一是欺诈风险,第二是信用风险,第三是数据风险。

他表示,微众银行在短时间内服务的客户会比较多,单个客户的交易金额可能不像传统银行那么大,但是需要银行具备的同时服务能力比较强,这对系统要求就会很高。再比如,线上模式欺诈的风险可能会高过线下的模式,所以会特别注意防止这方面的风险。在他看来,小而分散带来的是另外一种风险。

蚂蚁金服在给《财经》的回复中指出,网商银行并不会因其互联网特质、不进行线下网点布局等特点,而在风险控制、负债稳定性等方面低于传统银行。相反,在过去几年,蚂蚁微贷(即之前的阿里小贷)积累的贷款业务经验,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降低风险控制的成本,降低坏账率。

如何对网络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保持统一的监管标准,也是监管机构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采用功能监管,即网络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如果做同样的业务,就要适应同样的监管标准。

从国际的经验看,目前对网络银行的监管目前主要有美国和欧洲两种模式。

美国采取的是审慎宽松的网络银行监管模式:一方面,强调网络和交易的安全、维护银行经营的稳健和对银行客户的保护;另一方面,主要通过指引、规则、手册、报告、警告、公告等非强制的形式来引导网络银行的发展。原有的相关监管规定也继续适用于网络银行相关业务的监管,对于网络银行监管中的特殊情况,则基本上通过补充新的法律、法规,使原有的监管规则适应网络电子环境的方式进行。因而,在监管政策、执照申请、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对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要求十分相似。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数据;小微业务

随着大数据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社会领域,一些以大数据技术运用为基础的小微信贷产品也不断出现。这些产品同互联网应用紧密结合、以线上运营方式出现,具有传统信贷产品无法比拟的传播效率,正在迅速搅动小微信贷市场。传统商业银行如何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创新发展小微业务已成为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意味着大量的数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给出的大数据定义是: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一般认为,大数据具有4V特点: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大数据不仅需要处理的量大,而且类型繁多。在数据质量上,由于追求全量数据,采集和存储了所有能够收集的信息,因而数据价值密度往往相对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技术算法完成数据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技术最重要的环节。正是由于作为分析对象和基础的数据量巨大、数据处理要求高,传统的常规技术手段无法应付,大数据技术就此应运而生,并迅速表现出超越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等传统信息管理技术的特点。

1.信息技术架构以分布式存储、并行处理为特征。大数据应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非结构化数据收集架构、数据分布式存储集群、数据清洗筛选架构、数据并行分析模拟架构等等。其对传统信息的技术突破主要变现在:一是数据对象从结构化向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拓展,如各种网页、文档、多媒体文件等,并直接促进了各种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算法的发展。二是数据库从关系型向非关系型、分布式拓展。三是数据处理方式从静态向实时交互拓展。

2.数据分析思想从逻辑驱动向数据驱动变化。大数据本质上是数据挖掘技术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其背后的分析思想较之数理统计有了明显的变化。大数据技术不会强调数据结果背后的逻辑因果关系,结果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提出了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思想,即:大数据分析致力于取得和使用全数据集,而不再是传统的随机抽样样本;大数据追求的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大数据力图揭示的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3.大数据技术应用与互联网、云计算紧密联系。到目前为止,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最重要表现是云计算以及基于云计算的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社交、自媒体、电子商务等生活方式的蓬勃兴起而迅速发展。但是大数据并不等同于互联网或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于金融领域也不等同于互联网金融。例如,P2P、众筹等是互联网金融的典型形式,但大部分P2P或众筹平台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线下信贷调查和分析技术而不是大数据,而商业银行也可以将数据分析技术引入传统线下信贷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中。

二、商业银行小微业务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在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因素中,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是两个重要原因。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应用于小微业务中时,通过对大量的历史实际发生的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没有人为的、主观的判断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进小微企业征信信息量和准确性,降低信息不对称。此外,由于大数据技术快速、交互的特点,能够减少贷前调查时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在节约交易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最终将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业务的积极性和可操作性,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

(一)银行小微业务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国内银行纷纷在大数据应用上做出尝试,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信用卡精准实时营销、建立社交网络信息数据库等等,但最引人注目的表现是一些银行陆续推出的小微创新产品。根据产品数据、技术基础等方面的不同,银行推出的大数据小微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掌握的客户交易数据推出的信贷产品,典型的如中信、交行等传统银行推出的“POS贷”;另一类是新兴带有互联网基因的银行推出的产品,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产品的数据基础主要来自社交网络和电商数据。从相同点上看,两类产品都有如下特点:纯信用,无需抵押或担保;采取全线上流程方式,比传统贷款大为方便快捷,借款人无需或仅需很少量提供纸质资料;增信信息主要来自央行征信记录等开放渠道。同时由于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经营理念和技术条件,两类产品又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于小微业务还只是刚刚起步,在产品理念、技术条件、运作思路上与网络银行有很大不同,并未完全融入“大数据思维”。

(二)传统银行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尽管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客户群和众多实体网点网络,每天产生海量的客户账户交易信息,同时兼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但是目前这种数据生产上的优势完全没有能够发挥并反哺银行自身经营,传统银行面对互联网兴起仍然缺乏变革和创新,其原因除了传统银行习惯于享用高额的体制垄断收益因而改革创新的动机不强之外,客观上也受制于一些现实问题

。1.未建立开发大数据应用的体制机制。未来的商业银行有人物理网点将逐渐减少,人力劳动将不断被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所代替,因此大数据应用于商业银行的前景无疑是十分广阔的。它可以嵌入和运用到银行前中后台不同部门和不同业务线中去,既可以促进银行开展精准营销活动,也可应用于风险分析和贷后管理,帮助做出准确的风险决策。从操作上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开发需要依托信息技术部门。但是如何建立数据技术开发体系、有效组织信息技术部门与各业务线的协同工作,目前商业银行仍有待进一步明晰思路和体制。

2.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条件仍有欠缺。一方面是硬件技术体系。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快速的数据流转、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化的数据类型,使数据技术复杂程度和处理难度倍增,银行需要重新思考面向大数据业务应用的基础架构、设计流程和方法,来构建面向大数据业务应用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数据分析人才准备。数据分析跨越软件、统计、数学建模以及金融经济多个领域,对人才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要求较高。目前,数据分析队伍多集中在BAT、电商以及专业管理咨询公司,金融机构人才储备有较大空缺。

3.数据基础存在明显不足。要促进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银行不仅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采集到的数据,更应考虑整合外部更多的数据,以扩展对客户的了解。外部数据来源包括人行征信及工商、税务、海关、法院、环保等各方面反映企业、居民信息的数据,社交媒体上客户行为的数据,企业所处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甚至客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客户的互联网行为数据等。通过引入外部社会化数据,银行可以建立更为完整的客户拼图,进行更为精准的营销和管理。

4.大数据创新应用于小微业务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检验。一些银行已经在小微业务上取得了数字亮丽的成绩。2015年开业的浙江网商银行在短短4个月内就为逾18万小微客户提供了授信服务,涉及信贷金额达30亿元。但是总的看来,国内银行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小微客户金融服务领域的时间还很有限,大数据背景的信贷余额仍然很小,其盈利性、安全性尚未得到可信检验。另外,大数据技术在小微领域应用后一定还会出现更新的探索和变化,例如大数据技术如何与线下调查技术结合、如何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开发、如何应用于贷后管理等许多问题都会促使小微业务不断完善、创新,因而小微业务商业模式将是一个不断实践、调整、再实践的过程。

三、对商业银行在小微业务中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建议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分析,我们受到很多启发,并对商业银行在小微业务发展中更好地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出如下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大数据发展战略和思路,构建数据分析和应用架构体系商业银行应当有“数据即资产”、“经营数据是重要的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做好数据应用体系规划和建设,明确自身利用数据技术的步骤和方向。由于数据技术的重要性,且涉及银行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以事业部或是子公司方式成立数据技术应用的专业部门,是比较好的选择。此外,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更新快、信息动态变化的特点,数据技术部门应当具备决策效率高、工作流程简化、行政层级简单的特点。在这方面,已经有银行做出了有益探索。2015年,兴业银行先后宣布成立研究咨询子公司和数字金融信息子公司,标志着该行在金融与科技融合、打造新技术平台、实现创新发展上又领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实现基础信息技术系统

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加快技术队伍建设,全力抢占市场先机传统银行在信息技术系统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已经落在了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后面。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市场壁垒逐渐消失,留给银行维系市场优势地位,实现向“互联网化”、“大数据化”转变的时间已不多。面对咄咄逼人的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的压力,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迎头赶上,准备好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技术队伍。当前,各传统银行仍然采用IBM大型主机构建核心业务系统,主机集中式架构具有集中、专有、封闭等特点,系统软件和工具由IBM等国外公司所掌控。这不仅不利于银行开展自主可控的快速业务创新,甚至危及金融安全。与银行相比,互联网企业以X86开放平台、开源软件构建云计算平台为基础建立的分布式联机交易处理架构,可以处理海量并发支付交易,例如在2015年天猫“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单位时间并发交易量最高达14万笔/秒,远远超出商业银行交易量峰值。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布式架构得到不断应用、优化和完善,技术逐步成熟,与主机集中式架构相比在运行风险控制、可扩展性、敏捷开发、使用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技术队伍建设上,要高度重视数据分析队伍的建设。数据分析队伍是银行将数据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优势的重要基础,是银行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业务创新能够实现的保障。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外都存在严重的数据分析人才缺口,如何组建一支高效的分析师队伍并进行有效管理,是有远见的银行应当及早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重视数据基础积累,充分整合既有数据系统,利用和建立外部数据源

良好的数据积累是分析的基础。银行业重视数据信息资源积累,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整合好存量数据资源,充分发掘其价值。银行业务系统众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质量很高,直接反映客户的真实交易行为,因而具有巨大的价值。问题是银行往往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数据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系统里未能形成一个整体,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商业银行重视数据积累首先就要珍视数据资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好存量资源。二是重视利用公开信息渠道,为迎接政府数据信息开发准备好技术条件。2015年8月,国务院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开放共享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政府数据信息的开放,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为银行选择合格客户、创新服务产品带来便利。三是寻求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如第三方支付、第三方征信平台公司以及电商、搜索引擎等,有效扩大数据来源。

(四)创造和扩大银行产品应用场景,建立客户交互渠道,提高客户粘性和活跃度

与微信、淘宝等互联网产品相比,银行业务有两个明显劣势。一是客户粘性差、活跃度不高。粘性差表现为客户对某家银行服务的依赖程度不高,在市场上可以轻易找到替代服务。活跃度不高表现为客户使用银行产品的频次低。二是缺乏与客户交互,客户体验较差。商业银行要创新小微业务服务,必须向互联网企业学习,不断改进手机银行、网银等功能,扩大小微产品服务应用场景,提升客户体验。国内银行要深入研究客户需要和感受,为之提供增进银企交流的交互式服务,才能在同质化的银行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认同。

篇8

1、建行电子银行产品的特征及同业比较中国建设银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作为首先推出手机银行产品的银行,电子银行产品也从原来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和短信金融,继而又增加两项新的银行产品,即自助银行和家居银行。建行的家居银行和重要客户系统的推出是其他银行所没有的,这个特色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确保网上交易的安全,建行还引进国际先进的安全技术设施,建立了国内最高安全强度的特别安全体系,使客户享受到安全、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使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了制定适合的营销策略,下面就建行与同业竞争对手的电子银行产品做简单的比较研究。

1.1网上银行服务对比

宣传多元化、和谐化在整体的网络环境中关于建行网上银行的操作描述是最多的,工行次之,中行最后。这是一种宣传优势。有更多的宣传文章,网友接触到他的比例就越大。另外,在建行的主页上有建行网上银行的演示,而工行和中行没有。包括建行在主页的连接中有相关的flash介绍网上银行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游戏,都是来推动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网站的风格总的来说,建行网上银行以蓝色为基调给人以清爽和稳重大气的感觉;在网上银行的整体项目排布上,建行把网上银行放在网页的左上角,这个位置很符合搜索引擎最佳排名位置,而且电子银行的的快速登录方式在醒目的左上方,这对初次登陆网上银行的用户来说比较方便;中上部是网站导航的关键字设置,这方便用户直接得到自己想要的服务;建设银行总体是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从主页面而言建行、中行和农行简约而工行较华丽,但建行简约而不简单,而且更方便、内容齐全。

网银服务根据以上对网上银行服务的对比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后,可以知道:建行的电子银行产品在使用费用上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且目前在网上银行服务项目上略占优势。

1.2电子银行安全产品对比建设银行有两种电子银行安全产品:动态口令卡和网银盾。网银盾是中国建设银行近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高强度网上银行安全产品,动态口令卡已经基本上不使用了。

动态口令卡动态口令是一种动态密码技术,每次在网上银行进行资金交易时使用不同的密码,进行交易确认。

网银盾建行新款网银盾是一种已经内置银行数字证书的USBKey,客户在银行柜台签约开通网上银行后即可申领使用,领取建行网银盾的客户在电脑上安装管理工具后就可以登录建行网上银行设置交易密码,办理各项网上银行业务。在价格上,目前建行所采用的usbkey价格为48元,与其它各行差距不大,建行网上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使用时不产生任何形式的年费,但这一点是常常被消费者所忽略的,相比之下,工行及其它银行购买动态口令卡的用户以及使用招行信用卡直接进行网购的用户对建行的市场冲击较大;但是在性能上,建行网银盾可以做到即领即用,客户只需安装网银盾管理工具,不再需要下载数字证书,操作流程更简单、快捷,在最新的操作系统下也可以直接使用,客户应用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外在安全方面,建行电子银行产品的安全性在所有的网上银行服务提供商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唯一的缺点是在坚持安全上的不打折导致了操作较繁琐,但是只要通过宣传,让顾客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所在还是能够在安全性方面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的。

1.3手机银行产品对比手机银行具有传统网点银行,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的优势,可以说手机银行是传统网点银行,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的结合体,手机银行不仅可以办理传统网点银行的业务,还具有网上银行的实时在线业务处理功能和电话银行及时方便快捷的功能。建行手机银行与中行手机银行,工行手机银行和农行手机银行的比较:(见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几大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差不多,相比而言,建行的低价手续费是其它任何银行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建行的优势,同时试用期结束后依旧能够免费查账的功能也为顾客带来了很大的实惠。而且,就手机银行的成熟程度而言,建行手机银行是最成熟的,建行早在2005就开通了手机银行业务,也是业内(银行)第一家开通在线手机银行的银行,也正因为建行手机银行够成熟,所以它所推出的手机银行服务是各个行中最为系统和完善的,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

1.4同业市场份额比较根据艾瑞咨询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建行与中行、工行、农行从08年10月到09年9月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份额,如下图所示:由上图显示可得出:建行网银产品市场份额较高,在行业中具有领先优势,但是与工行差距明显。综上,可以知道建行电子银行产品的总体优势在于安全,产品技术领先,并具有价格优势,使用费用低廉,加之现在学生群体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都促使了他们用银行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密度,不足之处在于产品使用较为繁琐,以及所谓的性价可能比较低,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得出,要让顾客明白建行的优势,首先要做的是在宣传上多下点功夫,特别是在安全问题上所作出的努力,要让顾客明白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让顾客对于建行的服务价值产生认同。因此,要让顾客感受到最大的实惠是建行在营销活动中的核心内容。

2、建行电子银行产品在校园内的营销策略

对于建行电子产品在校园内的营销策略,不仅要考虑这些电子产品的优点,还要充分利用这个校园的文化环境,因为校内的营销有别于整个社会的氛围,要在充分了解校园的文化环境后再很好地结合建行电子产品的优势进行宣传和营销。最后,针对目标客户特征,提出网络营销、捆绑营销、事件营销、关系营销等一些大体的策略达到一个较好的营销效果。

2.1网络营销策略

网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网络的力量可以用来达到推广的目的,所谓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包括BBS论坛策略,email推广策略,搜索引擎推广策略,网络广告推广策略等等。利用BBS论坛作为电子银行产品校园营销的推广工具,是因为BBS论坛是大学生喜欢的在校讨论问题的地方,校园BBS的会员覆盖着大学所有年级的学生,这是校园BBS的优势,因此可以作为网络营销的主要推广工具。一方面,校园BBS不仅不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大量投入,另一方面,大学生对BBS论坛的浏览量较大,从操作的角度上来说,只需发帖,便会有被广泛关注的机会,免去了大量的宣传成本,最重要的一点是,BBS论坛的使用完全能够满足建行的推广要求,同时BBS论坛的留言功能又能够让建行很好的与在校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此外,从配合营销及校园团队的角度来说,对于在校大学生,BBS论坛较其他网络营销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关注度,因此选择BBS论坛作为建行的推广媒介将能够满足建行的营销需要。Email推广是指利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来达到营销的目的。也就是说建行通过大规模地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来达到推广其电子银行产品的目的。搜索引擎推广主要通过根据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方式,利用用户检索信息的机会尽可能将营销信息传递给目标用户。简单来说,建行要使用一切方法让建行电子银行产品的检索信息出现在搜索引擎的显眼位置,比如说通过竞价排名,在网站上付费,让自己的排名靠前。或者通过购买关键词广告,也就是在在搜索结果页面显示广告内容,实现定位投放等等。网络广告推广是指在一些知名度或者说点击量比较大的网站中插入建行电子银行产品的广告,或者弹出广告等其他的广告类型。

2.2捆绑营销策略

捆绑营销,即捆绑销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进行合作的营销活动。合作的基础是双方业务的扩展,共同客户满意度的增加,以及双方开支的减少。建行可以通过与中国移动、淘宝网、腾讯网、盛大网络等企业合作,达到销售的目的。比如与淘宝网的合作——支付宝策略,它是指通过建行与淘宝网合作来促进建行电子银行产品的推广。众所周知,淘宝网是亚洲最大网络零售商圈,致力于打造全球首选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网目前业务跨越C2C、B2C两大部分,并且淘宝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也是很强大的,建行与淘宝合作时,可以采取若消费者通过建行的网银支付货款时予以一定的优惠来达到推广的目的。比如说,利用建行网银付款获得淘宝积分或者得到一定的折扣等,另一方面,建行的银行卡消费的时候会有积分,可以通过建行积分换购淘宝商品的方法起到推广作用。与腾讯网、盛大网络等网络公司合作亦如此。再比如与中国移动合作,移动营业厅的服务员或校园团队可以在学生到营业厅办理业务时,顺便介绍建行的手机银行,给予相应的宣传单,并表示开通手机银行前几个月免费试用,加强对同学开通手机银行的激励。移动可以通过免费送手机话费等优惠活动方式激励同学开通手机银行和免费体验移动的一些业务,这样使用一定时间后,一方面,对于移动来说,学生因为开通这些业务达到一定期限,通常在这段期限内形成了消费习惯,不会再退掉,最终使移动获得利润;另一方面,对于建行抢占手机银行市场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最终互惠互利。

2.3事件营销策略

事件营销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引起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建行可以通过校园中的社团活动等一些可以引起学生注意的事件来达到推广的目的。当今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音乐、制作动漫等对大学生而言都充满了吸引力,建行完全可以抓住大学生的这些特征,在校园内赞助举办“建行杯”校园歌手大赛,“建行杯”动漫制作大赛,“建行杯”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比赛都会吸引很多的师生来参加,而且学生关注度高,建行可以在比赛场地旁边拉几条横幅,横幅的内容可以是“建行电子银行产品祝*******圆满成功!”,另外还可以对来观看比赛观众发一些建行电子产品的宣传单。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先入为主,率先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品牌效应,从而实现品牌渗透。

2.4关系营销策略

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实质是在市场营销中与各关系方建立长期稳定的相互依存的营销关系,以求彼此协调发展。而建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建立双方之间的良好关系。

1、产品免费体验针对在校大学生,建行工作人员定期到校设点提供一定数量的建行电子银行产品,让学生进行免费试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做及时的信息反馈,解决他们在使用建行卡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2、校园公益活动资助贫困生,给特别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跟学生社团举行一些公益性的活动。

3、金融知识讲座现如今,金融是一个高度热门的话题,通过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吸引有兴趣的同学来参加,以资深专家的身份向他们传达金融知识,以实际经验传授真理。在讲座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建行电子银行产品方面的知识,给在座的师生每人发一份有关建行电子银行产品的资料;另外在讲座场地周围拉几条横幅,横幅内容可以是“欢迎广大师生使用建行电子产品!”,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4、职业生涯指导每个大学生都迟早要面临就业的压力,想要毕业后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就必须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经常邀请建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为同学们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以及人生规划。

篇9

关键词:网络银行;并购与扩张;风险控制

1美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1.1美国网络银行的主要客户群是年轻高收入阶层

现时美国大约有48%的高收入家庭使用网上银行服务,比率高于社会总体水平25~30%。这批高收入的网上客户大致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接受网上投资性银行业务的客户,在网上作投资的客户是高收入阶层中较富裕者,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约为78460美元,34%的家庭拥有25万美元的投资资产,超过50%的人在40岁以下,70%的人完成了四年大学教育。二是接受网上零售性银行业务服务的客户。这些客户是高收入阶层中收入较次的一层,大部分都是较年轻及受过较好的教育,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约为63860美元,其中21%的这类家庭拥有投资资产25万美元,55%的家庭在40岁以下,56%的家庭完成了四年大学教育,整体素质不及网上投资的客户群。

1.2美国中小型银行的网上服务领先于大银行

美国网上银行服务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并不是万国宝通、美国银行等实力雄厚的大银行,而是规模较小的地方性银行。WellsFargo和ZionsBancorp两家地方银行便是美国网上银行的佼佼者。WellsFargo在纽约证券市场上市,目前的市值660亿美元,是北美的主要地方性银行之一,该银行目前在网上银行的市场占有率高达20%,高居美国网上银行市场占有率的榜首。在过去5年,该银行争取的网上客户每年以140%的速度增长,成为美国拥有最多网上个人和企业客户基础的银行之一。

1.3网络银行并购浪潮此起彼伏

2004年美国许多大银行的合并浪潮再起。BankofAmerica和FleetBoston,J.P.MorganChase和BankOne,RegionsFinancial和UnionPlanters等相继合并,其结果导致这些大银行网络的显著扩张。例如,美洲银行(BankofAmerica)零售分行现已扩展到29个州,共有5,500多个。90年代监管政策的放松使这些变化得以加强。尤其是,1994年的《里格-尼尔法案》(Riegel-NealAct)允许银行跨州设立分行和兼并,开创了注重降低成本、促进盈利的银行合并新时代。其结果是,美国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的数量从1994年的12,500家降至2006年末的8000家左右。银行数量下降但是分行数量上升,这两者的结合使美国较大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中出现了分行和存款量更大整合的现象。在1994年,中型分行网络(意指100`500个分行)和大型分行网络(500个以上分行)拥有全国存款总量的53%,拥有全国分行总量的46。到2006年中期,其数目已提高到存款总量的65%和分行总量的55%,更大量的整合情形已在大型分行网络中出现,尤其是拥有1000个以上分行的网络——我们称之为“特大型”网络。这些网络在2003年6月时含有将近20000个分行,从1994年的9,200个分行急剧上升而至;特大型分行网络现已拥有全美银行分行总量的28%。

1.4网络银行的经营模式一般由社会化分工维系

为维持其较低的营运成本,网络银行会把相当一部分业务外判出去,如Telebanc把互联网通讯系统、网站维护、支票处理和业务资料影像处理外判,只保留最核心的产品开发、客户电话服务中心、市场推广和资产收购等业务;Net.Bank则把人事、会计、法律等管理工作外判。为了使业务品种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增加,大部分网络银行还与多家网上金融服务供货商合作,因此实际上网络银行所提供的许多业务并不是自己经营的,而是把业务外判出去,自己只收取佣金。例如对网上审批贷款和信用申请等业务,网上银行只是简单地把这些客户需求通过电子渠道转送到一些幕后的第三方网上金融业务经营者,如专门处理网上按揭的E-Loan!网上信用卡的FirstUSA、网上支票的CheckFree,以及处理网上股票买卖的E*Trade等。这样,通过大部分网络银行与多家金融服务供货商合作,其业务品种就会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快速增加。

1.5美国网络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美国网络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即网络银行自身从技术和业务上进行控制以及金融监管当局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可以看出这基本上是一个内外控制相结合,技术与业务相兼顾,以金融监管为指导的完整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体系。1999年10月,美国财政部货币总监署(负责对全国性银行和外国之行央行职能的OCC)颁布的题为《总监手册——互联网银行业务》所要求的各网络银行的风险控制要点。负责监管网络银行的部门主要是美国货币监理署、美联储、财政部储蓄机构监管局(OTS)、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国民信贷联盟协会,以及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这些都表明美国网络银行已经加强了对风险的控制。

2美国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困境

2.1网络风险还是影响网络银行的第一要素

网络银行从产生之时起,就一直面对管理策略风险、加密技术风险、群机系统协调风险,尤其是网络安全风险的困扰。同时,在网络金融条件下,虚拟货币的出现使网络银行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一方面得到增强,通过在线交易加快了货币流通的速度;另一方面突发性的交易又可能引起网络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因此,保险费用占网络银行交易费用的比重不会比其在传统银行交易费用中的比重低。基于网络银行的这种风险性,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界定网上客户和银行双方的权利义务,保护交易合约中约定的金融资产的产权完整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银行业务中所涉及的金融交易合同通常难以确定签定地和履约地,从而难以确定对合同的管辖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也不仅要考虑本国的法律标准,更要考虑到国际的使用性。这样,在我国既有的法律框架下制定一系列适应网络银行发展需要的、能合理仲裁产权纠纷和制裁破坏产权行为的法律法规并非能一蹴而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调查分析,以支付高昂的法律框架初设成本。

2.2美国网络银行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需要突破

在1998~2003年间,美国网络银行在这几年来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E*TRADE是世界第三的网络交易公司,其网上银行E*TRADEBank是美国最大的纯网络银行,其“踢开你的经纪人”的口号,曾被奉为业界楷模。然而,在2000年,该公司的股价市值狂跌70%。2001年第一季度净收益为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1.7亿美元下降了21%。2000年末拥有6万个帐户和39.8亿美元资产的美国规模最大的网络银行之一的休斯顿CompuBank纯网络银行报告说,去年损失2620万美元,在今年一月解雇10%的员工,并在三月出售50000客户给亚特兰大NetbankUSA。Bancshares是美国最早开设的纯网络银行之一,去年净损失达到970万美元,是1999年的3倍,每股净损失1.7美元。马萨诸塞州LighthouseBank去年投资2500万美元建立网上银行,今年第一季度就损失75.1万美元,正准备出售其网络。

3美国网络银行前景展望

3.1黑客,病毒是依然美国网络风险防范的重点

机密的交易资料被盗用或改变,帐户资金被挪用,甚至被非法侵入网络系统的黑客篡改账户。如何建立一套网络安全系统,切实保障网络的安全,是发展网络银行需解决的难题。尽管国际上已经开发出一种用于保证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将银行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络隔离开来。但是黑客还是能够穿透这道防火墙入侵银行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病毒是指计算机病毒穿透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机制,侵入网络服务器,从而传染整个计算机网络,使网络工作效率降低或使网络系统瘫痪,这些关于网络风险的问题还是令人防不胜防。据有关资料介绍,1998年7月26日,一种起源于台湾校园网的CIH0病毒侵入INTERNET,几个小时后,病毒在网上四处传播,使与该网连结的6000多台工作站和主机停止运行,其恶迹遍及美、日、德、法等许多国家,经济损失近亿美元。

3.2并购与扩张依然是美国网络银行最近几年发展的关键词

当前美国网络银行的扩张与并购最重要的是看他们以何种方式再进行资产的重构,尤其是关于“特大型”网络银行与中小型网络银行的走向问题。拥有特大型分行网络的银行,其在新市场上收购分行的中间数明显小于拥有(1000个或1000个以下分行的中间数。据有关调查显示,拥有100~500个分行的银行,其中间份额比率15%&;拥有特大型分行网络的银行,其中间份额比率为40%。调查结果显示,拥有中型分行网络的银行对扩张新市场最感兴趣,而拥有特大型网络的银行很少原意要延伸他们的地域“足迹”。分析显示,中小银行和大银行中将存在着重大的战略差异。拥有500个以上分行的银行,尤其是其中的特大型银行,他们将奉行的战略是分行网络较慢增长,他们在既有收购又有转让的市场上进行相当高份额的分行交易,他们向相对新的市场进行扩张的积极性更小。拥有特大型分行网络的银行趋于奉行的战略是在现有市场范围内重新组合或“重新平衡”他们的分行份额。相反,拥有100~500个分行中型网络的银行,他们显然在奉行扩张战略。这些银行的分行网络增长率较高,其分行活动更多地集中于收购,其分行交易更多地是在新市场上和收购(而不是转让)市场上进行。大型网络银行增长暂时停顿的时期而非永久下滑。其实,并购活动的迹象也表明,银行机构期望在其分行网络的进一步增长和地域扩张中获得额外收益。至少,中型分行网络的持续增长给出了这样一个信号:这些银行机构日益增长的兴趣是成为零售银行业服务的积极提供者。

3.3美国网络银行将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在1997~2003年间,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都是处于一个相对萎靡不振的阶段,但是在2002年后随着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结合,网络银行的服务与传统银行有了相互的补充,同时随着并购浪潮的兴起,网络银行重新振作起来,不论是在技术上、经营渠道以及运营模式上面都有了一个重新建构的网络基础,因此在未来几年里面,美国网络银行将会在技术上与经营方式上都有可能有所突破获得一个较大的发展。另外随着网络技术在90年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现在逐渐具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他们将习惯于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的服务,因此美国网络银行在客户数量上应该是呈一个突破的趋势,未来几年,美国网络银行将出现大的发展。

3.4网络银行的人性化服务将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点

技术化、科技化、节约管理费用成为网络银行最为直观、最为表现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些冷冰冰的机器无法满足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的尊贵感,因此一对一或是更加人性化的网络技术将是美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一个重点,网络银行正在努力促进技术人性化而不是人类技术化,这是美国网络银行长期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高小娟.美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困境[J].新金融,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