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数字教育心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转变观念,促进课堂变革
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下,课堂教学被视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整体性实践活动,是师生交互作用并生成智慧的动态过程[1]。电子书包依托强大的平台功能,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真正实现师生与生生的实时互动。
1.打破时空限制,构建开放课堂
传统课堂,大多以教师40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为主,并限定在教室里。而电子书包的课堂打破了这些限制,从时间上,将40分钟的课堂延伸至课前的学习准备与课后的拓展反馈;从空间上,突破了教室和校园,可遍布于学生生活的各个场所。它改变了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沟通,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更多地还给了学生,有利于形成更加高效、互动、开放的课堂。例如,在教学生字练习时,教师把资源推送给学生。学生除了能在课堂上学习之外,还可以在家里预习或复习的时候自主x择内容,可以对照,可以反复观看,构建更开放的课堂。
2.网罗丰富资源,打造活力课堂
课前,教师可从电子书包中获得基础性教学资源,有效减轻备课工作量。电子书包能较大程度地开发学生资源,如通过课前预习作业及学科小游戏能了解学生前置学习状态,使教师能充分利用基础性资源调整教学活动。学生所收集的资料会体现出学生的生活资源,家长将作为隐形的力量推动课堂的发展。学校、家长、学生将构建一个丰富的资源网,使课堂焕发更多活力。
课堂上,教师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小游戏、投票、研讨等检测功能开展教学,可以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从中发现最普遍性、关键性、特殊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突破。课堂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可抓住生成性问题,推动生本理念的落实,实现高效课堂。
课后,教师能利用“师生互动”“课堂论坛”等形式,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为不同的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实现更及时有效的家校联系。家长能通过平台了解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情况,更科学地看待孩子的全面发展。电子书包真正作为一个工具,满足了学生生命发展的更多需求。
3.落实学生主体,实现自主课堂
在电子书包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教学主体,学生不再被“牵着走”,课堂还给了学生。传统教学中由教师选择要使用的资源,“学什么”“看什么”由教师决定。有了电子书包,由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中,因为学生人数较多,又要兼顾教学进度,回答问题的往往只是少数学生。在电子书包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感受、书写自己的评价和建议,并看到其他同学的感想与心得,形成交互沟通,把课堂的评价权也还给了学生,有利于学生的长程发展。
二、挖掘平台,强化功能运用
在电子书包的应用中,“推送资源”是教师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一项功能。推送资源,能一次性实现大批量、全范围的资源交流,是丰富学生体验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将导致资源过量、学生选择困惑、偏离教学目标等,将会使电子书包的课堂进入另一个瓶颈。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关注、捕捉、判断和重组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原始性资源”“互动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方案性资源”等各种资源,才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因此,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发挥电子书包的功能,才有可能建立特色鲜明的信息化课堂。如低段教学中,游戏闯关能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游戏环境中完成知识检测,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前置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增加需要强化和检测的内容,通过反馈检验教学效果;可灵活地给学生提供反馈,如对答题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学生,对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学生都提出鼓励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而在中高段的课堂上,小组讨论、作品画廊是更适合学生充分讨论、展示自己的平台。
运用电子书包的平台,可建立丰富的习题库,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从而会形成个性化的错题集。每一堂课都能为学生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能让教师节省批改作业的时间,从而将工作重心放到教学设计上。
未来,可期待不同教学手段之间的优势互补,例如将电子白板与电子书包更好地结合,发挥二者的合力,创新课堂;挖掘更多教学APP资源,落实不同学科的技能;发挥不同配件的有效性,将麦克风、电子笔更好地运用于课堂,乃至实现课外的延展运用。
三、资源共享,减轻实验负担
面对“活”起来的课堂,教师作为“推进者”,要积极编织、重组资源,为学生形成、发展并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学科所特有的路径与视角、思维与策略以及独特的逻辑符号等;为学生提供唯有在此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体验,提升发现、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加强和完善教师团队和各学科组之间的沟通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开发与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电子书包运用中,从寻找丰富、合适的教学资源,再到建立与学生学情相适应的习题库、制作精巧的视频,每一步都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备课环节来说,电子书包就需要教师更深、更全、更细的思考与设计。因此,资源共享变得非常重要,它使教师们可以通过教学智慧的碰撞,发挥团队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精品课程。此外,各地区、各实验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也能够带动区域间共同进步,在相互学习与借鉴中获得更多灵感、更多反思与收获。最终要实现的是多媒体数字资源的全方位共享。让“互联网+教育”成为项目推进和实施背后巨大的“加油站”,为电子书包的有效应用提供持续的推动力和坚实的保障。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教学只会迟到,不会缺席。要怎样合理运用电子书包,使之真正为教学内容服务,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科技改变生活,数字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教师要勇于接受新理念,学习新技术,才能做好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关键词:职业教育 德育 自信心教育
随着国家对现代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日益重视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学院在重视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看到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的信心不足等问题。此类问题还会引起产生学生叛逆、敏感、自卑、懒散等不良心理。所以,学校要重视并广泛开展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教育工作,这对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学校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从生源方面来看,职业学院的学生大多在初中成绩较差,在中考中失利,未能进入高中而选择了职业学院。在初中阶段,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且因为成绩差,常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家长斥责,加之中考失利,使其性格敏感又自卑,这种性格也会带入职业学院中。从学校方面来看,职业学院硬件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过程偏重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一味追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德育课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未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引导和沟通。从教师方面来看,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纳入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也未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授课。从家长方面来看,按照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家长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过分溺爱孩子,抑或关心关怀不足,而忽视了孩子在求学及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二、职业学院学生自信心缺乏的不良后果
对学生而言,职业学院的学生年龄尚小,仍处于青春叛逆期,加之学校不重视、教师不引导、家长不沟通,必然导致学生敏感、多疑、好动、自卑,学习能力差,甚至出现厌学、逃课、打架、沉迷网游、早恋等现象。将来步入社会容易因为工作中的小事动怒,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利于其在工作中的发展。
对学校而言,如果进行强制管理,只能治标不治本,激化矛盾。长此下去,学生会浑浑噩噩度日,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不利于人生的良性发展,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三、职业学院应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
1.德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将自信心的培养列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面对学生,德育教师应有更多的耐心和激情,用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用身边的实例激励学生上进,用榜样的力量呼唤学生自强。除了发挥课堂的作用,使学生在德育课堂重塑自信,还应该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为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步入社会。
2.学校应组织技术技能培训,使学生在专业领域树立自信心
职业学院应根据教学需求,适时组织技能大赛等活动,设置有特色的奖项,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自强、自信。学校要将品德考核纳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考核内容,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3.家长应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树立信心
很多职业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加之中考失利,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老师。在求学之路上,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加强沟通与交流,给予关爱与关怀,使其在职业学院的学习过程中,甚至在人生道路上,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父母爱的付出非常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总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心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是学校、教师、家长共同的责任。只有学生重塑自信,课堂才能绽放光彩;只有学生重塑自信,学校才能良性发展;只有学生重塑自信,家长才能放心去爱;只有学生重塑自信,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英.浅谈高等学校教与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8).
[2]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曹艳彬,申利凤.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初探[J].理论探讨,2010(6).
----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目前校本教研的种种错区,阻碍着它的顺利开展。学校不能搞故作高深脱离教学实际的纯理论研究,应为教育科研搭建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抓手。校本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构建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科研模式,以信息技术应用,带动课题研究,“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和研究,两者齐头并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学校现代化办学特色的形成,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本文通过反思,探索校本教研的运行模式以及在新课改中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校本教研 信息技术 新课改 学校发展
一直以来,教育科研是教育界带有争议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校本教研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人搞校本研究,却游离了自身的教学实际,教学和教研“两张皮”,校本教研缺乏具体的目标任务,研不致用。这让人对校本教研的前景感到担忧。如何为校本教研搭建平台,促使它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面前急需应对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具有56个教学班的年轻高级中学。学校抢占先机,实施“科研兴校”策略,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不仅化解了生存危机,而且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去年,我校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确认,跨进省优秀学校的行列。我们深深意识到,信息技术是教育科研的一只强有力的抓手。这不仅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上,更体现在科研模式、交流方式的变革上。
一、我校广泛开展校本教研的背景
我校创办晚,校龄短。既没有办学所需的优势资源,更没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我们认为,作为新办学校,我们因袭的东西少;教师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接受新生事物快!因此,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新世纪发展的机遇,抢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我们实施“科研兴校”策略,确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简而言之,即“重信息、兴科研、建队伍、办名校”。
几年来,我们积极致力于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沿着正确的办学思路不断前进。为了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学校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构建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科研模式。强调教师应具备科研意识,树立“教师即是研究员”的新观念,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科研素质,促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逐步形成校本教研制度化、全员化、信息化、课堂化、课题化的“五化”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和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化解了学校的生存危机,而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以信息技术、教育科研为载体的现代化办学特色的形成,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我校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发展历程
学校从开始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到实施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从零星的探索,到形成一定规模的课题体系,正好反映了教育科研在我校的发展历程。
1、从立项范围看,由“零敲碎打”到“全面开花”。2005年以前,立项的课题寥寥无几;2006年后,立项的课题增多,国家级、省级课题共8项,市级课题1项,涉及面明显扩大。
2、从立项性质看,由“寄居人下”到“独立立项”。先前参加的课题,多为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没有独立的研究成果;2006年后立项的课题,则是学校独立立项,且多为国家级、省级课题,档次较高。
3、从研究方法看,从孤立研究到注重整合。研究走出了单一格局,2006年中央电教馆课题《“数字化校园”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研究》与2007年立项的几个省级课题既各自独立,又遥相呼应,形成体系。
4、从研究成效看,与信息技术结伴,形成科研特色。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带动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教育科研为载体的现代化办学特色。##
附:近年来学校立项课题一览表
课 题
级 别
审批单位
研究进程
《网络时代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的实验研究》
国家级
子课题
教育部
2002立项,已结题
《作文三步法教学实验》
国家级
子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
2003.3立项,已结题
《生本教育下的自德精神培养实践与探索》
广东省
省教厅思政处教育教学研究室
2005.5立项, 已结题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道德研究与实验》
国家级
子课题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2006.4立项,已结题
《史地学科中现实感强的主题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应用》
广东省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2006.5立项, 在结题中
《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和谐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广东省
省教育厅
2006.5立项,已结题
《“数字化校园”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研究》
国家级
中央电教馆
2006.12立项,中期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言学科数字化学习策略研究》
广东省
省电教馆
2007.5立项,中期总结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广东省
省电教馆
2007.5立项,中期总结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
广东省
省电教馆
2007.5立项,中期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理科开放的数字化探究情景研究》
广东省
省电教馆
2007.5立项
《数字化环境下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汕头市
汕头市教育局
2008.6立项
三、我校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策略
1、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工作思路:
校本教研必须贴近实际,服务教学,不能故作高深搞脱离教学实际的纯理论研究,一定要有具体的目标任务,要以课题研究带动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改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确定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为“教学科研化,科研课堂化”,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研究方向是:①新课程背景下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②新课程背景下数字化教学环境研究。内容和形式,两者齐头并进。校本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新课改的课堂、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
2、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⑴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副校长亲自挂帅,担纲负责。
自2003年以来,现职校长、副校长亲自主持的课题共6个,其中中国教育学会国家级子课题《作文三步法教学实验》2004年已经结题,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道德研究与实验》、省教厅《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和谐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和《生本教育下的自德精神培养实践与探索》均于2008年结题。 学校领导参与研究,带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⑵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从组织和管理上对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保证。
校长、副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教研室、教务处主任为小组成员,指导课题的具体实施,形成了由教研室规划协调、各学科组成员具体操作、电教中心技术支持的研究格局。
⑶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环境,提供研究物质保障。
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重新做好“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着力打造五个平台:
① 信息管理平台:依托校园网和移动公司“校讯通”系统,实施无纸化办公和家校联系,包括信息、公文传递等办公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教务管理,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管理的效率。
② 信息交流平台:利用校园网新闻频道、科研信息网、德育网、专题学习网页,展示工作成果,宣传学校品牌;利用中国教育服务网建设科组博客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抒写酸甜苦辣。
③ 教学资源平台:充实中央电教馆资源库、智能题库、FTP服务器、数字图书馆等,做好资源的流通、共享。
④ 电化教学平台:在多媒体电教平台全面进入课堂的基础上,改造了二个连接internet的多功能电脑室,新装配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探究实验室;探究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和谐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提高使用效率。
⑤ 校园卡应用平台:利用校园卡,解决出勤签到、图书馆借书、食堂、小买部划账等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一卡通行整个校园。
这样,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校园已经跃然眼前,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实现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大大提高教学和管理的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⑷提倡做学习型教师,构建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并行的模式。
根据新课该的要求,学校将校训由“益教益学,图强图盛”修改为邵华泽的题词“益学益习,图强图盛”,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
①“机制激励,制度保障”。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落实培训计划。每年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为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搭设平台。修订学校人才基金的奖教项目,设立科研成果奖。
②“进修学习、岗位培训”。不惜物力财力,全力支持老师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各类培训。同时校内不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广泛开展校本研究。
③“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积极邀请专家莅校开展学术讲座,将前沿理论、最新信息植入师生的心中。同时建立和健全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帮教机制,在暑期进行新教师岗前校本培训,结对互帮,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④“校际合作,异地交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在加强区域内校际合作的基础上,注意加强跨区域交流,与汕头、中山、番禺、江门、云浮等兄弟学校结成“五地十校”同盟。
⑤“案例研讨,行动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汇报课、公开课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积极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各学科均建立起了学科资源库和学科网站,实行资源共享,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构建了教、研同步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提高。
学校把信息技术和常规教学的整合当作校本教研的核心课题。早在2002年,我校就参与汕头市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网络时代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试验。为纠正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我们提出“强化主体性,突出实践性,激发创造性”的教学要求。
实施新课程后,我们确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的研究方向: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进一步研究如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强调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知识迁移为能力。
我们精心策划校性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以评促研,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课例。近年来,我校多次承担了市、区公开课任务和举行教学开放活动,全市有多所学校教师到我校听课、交流,我校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已在区域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
四、开展数字化教学校本研究取得的成果
1.探索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专题探究学习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通过研究,各学科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设计, 积累了教学经验。
2.改造和自制了大批教学软件,创建专题学习网站,构建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平台,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拓宽师生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2007年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斐然。在2007汕头市优秀教育网站评比活动中,学校门户网站被评为 “汕头市十佳教育网站”,“呼唤生命教育网站” 被评为“汕头市十佳教育专题网站”, “学校学科网”、“学校德育网”被评为汕头优秀教育网站。 学校被评为2007汕头市最佳“数字化校园”。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现代数字化背景下的信息素养和自我探究能力,全面培养学生人文道德素养。
4.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反思、总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三年来,教师科研成果、论文、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达49人次,市、区(县)级不计其数。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契合度及有效性不高,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教师虽能普遍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活动,但课件的交互性及开放性不强,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尚属初级阶段。
3、由于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终端机数量不足,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进展较慢。
4、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健康上网等养成性教育还须进一步加强。
5.对研究过程中的定量评估数据收集、分析重视不够,削弱操作的实效性与评价的科学性。
6.技术与教学艺术、技术与人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探讨。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作用很大,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是一门艺术,不能过份依赖技术手段,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的技术媒体所不能替代的。
六、今后研究设想
1、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力求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2、加强理论学习与技术指导,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3、更新网络设备,提高系统稳定性,增购终端机,解决制约网络教学的瓶颈。
4、构建学科网络学习社区,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效。
关键词:创新教育 电子技术 实践
最早把创造教育视为现代教育的思想和哲学的人,是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倡以学生自由发现为主的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奥斯本( A.F.Osbotn)则是把杜威创造教育思想付诸实践并发扬光大的第一人。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指的就是通过教育创新,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这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尽快成才的要求。它的提出不仅是人的创新本性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知识经济崛起的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呼唤。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创新意识是一种潜在的本能,青少年时代的学生,他们大都喜欢“异想天开”“想入非非”关键是教师能否把握时机,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因此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在知识总量不断膨胀的今天,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电子技术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出现了以通信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是饱学之士,而更需要能解决某一领域的新问题、创建一个新领域、开拓一片事业新天地的创新型人才。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不断充电,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以及教学科研能力,努力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了解科技的前沿;要求教师在时间上、精力上有更多的投入,不断充实自己,仔细备课,以解决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只有具备了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的能力、科学的预见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交际与交流能力,才能拓宽教育思路,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很好地开展教育创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创新。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
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力求课程内容的更新、更合理、更科学,在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尽量将一些电子技术新理论、新技术介绍给学生。注意删除和压缩一些已经过时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增加集成单元电路和集成应用电路内容,以讲授集成电路组成的应用电路为主。对电子元器件着重介绍工作原理、外部特性和主要参数,其内部结构的讲解应做到少而精;同时树立一个“分立为集成服务”的思想,对集成电路的讲解重点应在其外部的工作原理上。教学中注意找出规律,推广应用。
三、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开展创新教学
模拟电路教学应以“三基”为据,突出应用。特别是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只要能掌握基本的原理,能够加以应用就够了。比如在电子元器件的讲解过程中,不需要了解器件的内部结构组成,知道其外部特性和用法、功能就可以了。同时,教学中注意总结出适合本专业各学生层次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尽量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另外,通过应用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EDA等软件仿真来支持我们的所学理论。特别是一些应用电路,单单对电路进行理论分析是很抽象的,如果通过虚拟电子工作平台来演示其输入―输出过程,这样的教学是令学生信服的,也是印象深刻的。
四、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和实验阶段两个环节:
1.准备阶段主要是指实验教学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教师要根据课程设置制定出阶段性的实验教学大纲,要能够较好的体现本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的要求。
②实验指导书的编写。教师部分要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作为教学安排和教师实训的依据;学生部分要给出任务书,使学生能据此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在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过程中,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这样会使学生养成缺乏思考的坏习惯。所以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除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基础性实验)给出主要步骤以外,还应该开设提高性(设计性)和综合实验,这两类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其他的都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当他们能够自己设计电路并得到合理的结果时,一定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③实验报告的设计。报告要能够真实考察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2.实验阶段主要包括实验电路的搭建和实验数据的测试
这一阶段学生要能够通过亲自设计电路,亲手参与实验,充分发扬不怕困难、协同作战的精神,尽快的完成项目提出的要求。在设计比较复杂的电路时,最好是先用计算机进行仿真。EDA软件是一个非常适合电子类课程的教学和实验的应用软件,它所使用的测试仪器的外形和操作方法与实验仪器很相似。在上完理论课后辅以软件仿真结果,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很有帮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科技的灵魂。因此,我们提倡以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强光峰《创新教育要结合现实贴近市场》,中国教育报,2006.10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http://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创新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流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到创新教育里在信息时代,为了跟上时代的步幅,我们在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电子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特别是创新教育,学生是未来社会,为学生特别是重要的教育,学生信息读写能力的及早开始,有许多好处。所以,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生的促进教育是必要的。下面是我谈论电子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中几个方面的的作用。
1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教育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性思维从文化开始问问题,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兴趣,导致他们认为而言,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建有利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为创新提供了条件,教师应激发学生提问,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一个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创新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的老师,老师不应该简单地否定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可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建立一个独立的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在活跃的创新思维状态。
2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再好,如果教师忽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环节,整个节日类,所以将失去魅力,它的意义。教授的课程教学中,你可以感受到一些老师过于注重形式,“活跃”类表面追求,“荒凉”知识本身,但有多少学生掌握知识的事实?老师只考虑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遗忘的教学真正的颜色。学生只是机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刺激他们的火花。我们关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也不忽视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操作流程完成了“责任”,让学生明白,当我遇到问题,首先必须使任何,然后不得不做任何。因此,学生的思想运动显得极其重要。
3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为实现创新教育的合作方式多元化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在传统教室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因素,老师是坚硬做每学生交换,交换学生,并且学生委员会是有限的,小规模,除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外,影响的因素是困难,完成一次独立调查的学生,网络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交互式作用。网络教的突破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局限在网络教学可能他们的学习时间,对他们自己的知识的理解的问题,可能使用较少时间,大师也许在他们的知识上花费更多时间,根据统一的教学进展的需要不再必须困难,其次是学生通过BBS直接地帮助计算机,当我是在困难,罐头为其他,也许也邀请老师和学生一起谈论和解决问题,人的计算机互作用,互作用,并且互作用,学生也许通过互联网平衡监督的教授英哩,打破地方限制。网上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和更加充分地探索,宽广的空间和合作或者电视电话会议、聊天室、留言簿和其他方法,为了体会合作方式。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在创新教育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很久很久以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老师在明白了解也许只使用一个简单的“被接受的”教学方法、附上重要性对老师的教学知识,学生焦点和准确结论,但听学生的学习的机械记忆,受理给老师的知识。这个方法,改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且妨害能力学会。我们尝试到到教的目标,课程内容,教的手段,方法和改革,改变方式学会键入,帮助学生接受纯净,谈论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接受研究,并且表现探索知识、实用解答和问题的历史形式,活跃地学会。电子信息技术和基础教育和促进者行动的迅速发展,在途中加速学生的学习的进展的变动,但网络教学,改进学生的研究方式催化剂转换。
4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的丰富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
在当今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是难想象,并且信息源是更加普遍,更加丰富的信息,这在将来将导致被改变的研究一次性毕生学习在学校。这是教育,信息时代,教育校园网络的社会化,提供先进社会的强烈支持。商品价格,作为日常生活的大部分,车的速度,例如现代数学的最新的研究结果,国际时事,在互联网可能搜寻,全面在互联网,有一切。在我们生活,我们说,“生活数学,反射的生存需要的来源,也将使用解决实用问题”。提供学生的网络知道外界,生活窗口。相信在来年,教育将适合家庭,社会,趋向趋向所有电子信息技术普及从村庄学校。互联网在互联网将成为一所真正的学校,不用墙壁,学会是生活,它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将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有趣的部分。变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真的,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解创造性教育的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大胆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的潜在因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用先进的理论来显示新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创新思维和性格特征的快速进步,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创新”教育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M].北京: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01).
[2]潘云泽,王以宁.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