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三地理教学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教学教案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三地理教学教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三地理教学教案

篇1

【关键词】高考;学案教学;高三地理;问题;策略

1引言

高考是大多数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必须经历的历练和考察,虽然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高考是唯一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和审查方式。因此,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高考复习中投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当前“小综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因此,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

2“小综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小综合”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与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必须应对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然而,从当前大部分高三老师的教学情况看来,高三地理复习现状并不如人意,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分析的。

2.1老师教学方向出现偏差,混淆“复习教学”和“常规教学”

正如我们所知,复习主要是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和体系。而从现实情况看来,不少老师在教学方向上都出现了偏差,混淆了“复习教学”和“常规教学”。

具体说来,一些老师在地理复习教学中,将高一、高二已经学过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进行重新讲授。当然,这种近似常规教学的复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全面的弥补自己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但是,重复教学也会导致复习进度被拖慢,导致复习效率低下,阶段性复习成果差异大的问题的出现;同时,不少老师还忽视了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地理复习过程当中顾此失彼,无法站在整体的角度融会贯通地理学科的学习。

2.2教学模式僵化,缺乏创新

在“灌输式教育”的观念指引下,不少老师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老师们用着沿革已久的复纲和复习教案对学生实施教学,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文科综合的三门学科,尤其是地理,是十分讲究灵活变通与实际应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奉行“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虽然能够得到提高,但是学生的实际文科素养并没有得到提升、对学科知识也并没有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3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进度难以保障

诚如我们所知,在高三复习、冲刺阶段,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也就是说,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而高三文科综合的复习难度和深度也远远超过高一、高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应该是建立在整体层面上的,但现实情况却是不同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大不相同。因此,不仅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难以合理地进行复习教学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进度的规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到很大的压力。因而,整个复习教学的教学进度很难得到保障,老师在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和讲授上难以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3加强学案教学在“小综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的措施探讨

由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现状不尽人意,因此,为了应对和解决当前“小综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进主张“为学生编制专业学案,鼓励学生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学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3.1充分考虑学生多样性,编制分层次教学方案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当重视这一点,做到因材施教,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多样性的基础上,编制分层次的教学方案。

具体说来,老师应当从相关地理考点出发,在“教法”和“学法”的最优化上尽心设计,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从学生对地理认知的基础、对不同地理知识的兴趣点与共鸣点以及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薄弱环节入手,寻找教学设计的突破点,从而制定分层次的地理教学学案。

3.2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推行互动式学习模式

学案教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先学后教”,这是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截然不同的,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老师应该对学生放任不管,更为正确的理解是,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老师应当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教学自主探讨和学习,并在学生遇到问题、发生错误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例如,在复习水坝修建的知识时,老师就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水坝修建对当地发展的影响,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自主探讨和研究,并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答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不少学生在讨论时,思维都会受到限制,角度也有所偏差,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这些方面进行思考、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思考和讨论方向,进行互动式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在讨论和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学案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和困惑,例如在教授锋面气旋的知识点时,学生提出为什么锋面没有反气旋这个问题时,老师就可以将这些问题收集起来,作为生成性复习资源,将其整理归纳之后编制进原有的学案当中。

3.3鼓励学生培养预习习惯,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学生才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推行学案教学时,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初步、简单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学进度。例如,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上,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存在学习难度大、听课效率低的问题,因此,老师更是要在学案中总结和归纳出计算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的难点和重点概念和解题方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详尽的阅读,从而更好地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高考十分注重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因此,在日常的复习教学中,老师应当鼓励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关于人文地理的题目时,就要指导学生从经济、文化、地缘等角度出发分析原因及影响,让学生在这这个过程中构建起完整的知识脉络。

4结语

总体而言,“小综合”模式下加强学案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学案教学的推广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充分考虑学生多样性、编制分层次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推行互动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培养预习习惯,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同时,在推广学案教学过程中,我们仍需不断提出新的策略、新的措施,以此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新飞跃、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华.高中地理教学学法研讨和基于自然地理教学的经典案例分析.课外阅读,2010

篇2

根据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活动方式不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还可进一步分为: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和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子模式,它们遵循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与程序,同时又有各自的特点。

一、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演示实验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根据使用的仪器和材料不同可分为真实演示和模拟演示(实物模拟和虚拟模拟)。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案例一:洋流演示实验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洋流演示实验的方案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演示洋流。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洋流(风海流)形成原因;了解风带对洋流形成的重要影响;了解洋流运动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

主要仪器:水盆、纸屑、吹风机(电吹风)。

教师:在脸盆的水面洒上纸屑,利用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演示风海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学生:观察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时,纸屑的漂移方向。思考影响洋流方向的因素。

第二步:实验准备

准备水盆、纸屑、吹风机、,详细了解该部分知识点,充分备课。

了解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阅读教材中洋流部分内容。

教师:介绍仪器名称,通过演示,讲解洋流形成的具体知识,同时指导学生观察模型等。

学生:观察模型,理解实验内容等。

第三步: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完成教学反思。

学生:总结实验的优缺点,完成实验报告。

按照演示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完成洋流演示实验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优势。该案例说明,笔者设计的演示类实验步骤是可行的,同时,又要根据具体的地理实验项目,灵活使用该教学模式。

二、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绘制地图、制作地理模型等地理实验均可采用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见图3。

案例二: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实验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实验类型:制作类实验。

实验目的: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掌握其各个部分代表山体的位置和名称。

主要器材:纸板、细线、小刀、铅笔、剪刀和白纸。

制作方法:用铅笔在硬纸板上画出等高线图; 将画好的等高线图剪开成几个大小环环相套的纸环; 把剪下来的纸环用线从大到小穿起来,注意每层之间要留有大小相等的距离; 每个纸环上相同的位置标出高度值,每层之间的高度差为200米。

第二步: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第三步:制作、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具体制作。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完成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

第四步:总结评价

教师: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建设性意见。总结此次实验的成功与不足,完成教学反思。

学生:同学之间互相评比,在制作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制作手工的精细程度上学习各自的优点。完成实验报告,整理实验记录。

等高线地形模型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可帮助学生学习该内容。该案例表明,一些地理实验项目通过制作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

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和地理调查而设置。案例三就是针对实践类地理实验教学模式开展的一次地理实验教学。

案例三: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

第一步:实验设计。

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考察实验设计

路线设计:东莞高中―C3路公共汽车―石碣镇榴花公园―园内报功塔褶皱地点。

时间:2012年12月7日(周五)下午15:20出发,大约18:00返回。

带队教师:两人。

实习学生:高一级参加奥赛辅导班学生。

观察地点:东莞市石碣镇榴花公园。

观察内容:观察褶曲、断层、岩石。

主要活动任务:①采集岩石标本:泥岩、页岩、砂岩、变质岩、火成岩;②绘制褶曲、断层简图;③学习使用罗盘;④测量岩层产状;⑤完成野外观察报告。

携带仪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小刀、铅笔、橡皮、标本袋、野外记录簿、GPS、摄像机等。

总结工作:撰写考察感想;开主题报告会,制作PPT,介绍自己的收获。

第二步:实验准备

教师:物质条件的准备包括车辆,相机,实验仪器,实验资料;非物质条件的准备包括学校、家长签署协议书,实验参考资料,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和安全教育等。

学生:配合教师搜集石碣镇榴花公园地质地貌资料并预习,学习使用罗盘及全球定位系统。

第三步:观测、观察、调查

教师:讲解岩层地质构造成因,介绍地貌类型,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辨认岩石名称,维持秩序和安全。

学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观察点的地理位置,使用仪器测量岩层的产状,采集标本,绘制略图,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总结评价

篇3

何为“三案”,即预习案、教学案和当堂检测案,简称为三案。“三案”教学就是将课堂的教学分为三大模块,包括预习反馈、精讲探究及当堂检测,是一种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以三案为载体,以预习反馈为引导,以互动教学为措施,以当堂检测为手段开展教学,并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拓展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使得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非常重要,“三案”教学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适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

二、三案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

(一)通过预习及时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听讲非常认真,而且一边听讲一边仔细做记录,一直忙个不停,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课前没有做好预习,对上课所要讲的知识没有提前了解和思考,导致在课堂上只能顾得上听和记,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消化,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课前做过预习,则学习效果会完全不同。人们常说,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的确如此,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一般的问题自己可以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做上记号,留到课堂上再解决,这种带着疑问上课的方式可以在上课时有重点地听和记,有效增强听课效果。学习地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预习案的设计,为学生创设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预习新的知识和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其他基础知识,或者是以思考题或者填空题的方式列出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掌握的知识。比如在讲授“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学习“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预习,并设置相关题目给学生完成,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之前所学章节的温习。

(二)教学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给学生传道授业,或者只是简单盲目地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空间。比如,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除了设置一般的讨论题外,还应当设置一些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自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在开展教学活动前精选材料,坚持科学性、多向性和挑战性的原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当堂检测,学以致用。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因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及教师对重点内容的精讲,学生已经基本上对课程的内容有比较全面和深层次的了解,但是学生的知识还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非常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知识系统化。然后,教师的检测案就可以派上用场,学生必须限时限量地当堂完成教师的检测案。教师应根据学生答题的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详细讲解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对学生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纠正。在设计检测案的过程中,应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以开放的思维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对地理知识进行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

如果问一位高三学生:“你对现在地理课的感觉是什么?”大部分答案只有两个字:“沉闷。”高一、高二时那些师生积极互动、全班共同探究地理课的氛围已经不存在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传统的复习课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学生在经历了高一、高二的探究课堂后又回到了高三的“填鸭式”教学。下面就笔者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对开展学生活动的尝试,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活动内容“步步精心”

地理知识一般可分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类。其中,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策略性知识是关于“为什么”,这两类若只通过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被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研究与实践才能逐渐被内化。例如:学习我国季风气候区气候的形成原因与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本地海陆位置、结合本地各种气候数据去分析和思考内在联系。可见,学生的研究性活动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二、活动设计“无招胜有招”

学生活动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方法,结合学情与复习的相关内容,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复习效果的活动就是好活动。

1.我来出题

高三地理复习课不同于以往的新授课,虽然缺少了以往探究新知识时的那种新奇感,但在总结与分析知识点时却是有明显优势的。如在复习洋流这节时,首先讲到了等温线的判读及半球的判断,那么可以设计一个小活动:“你能不能设计个小题目,考一考其他同学吗?”学生一下子就活动了起来,有的一边画图一边冥思苦想,有的仔细看洋流模式图,有的翻阅前面的季风环流图等。毕竟对于学生来说,设计一道题目比做一道题更有兴趣,为了能难住其他同学,他们会努力把所学知识融合到题目里,这个过程比让他们做题更有效。

2.我来画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面对“无图无表不成题”的地理高考现状,看图、读图能力依然是重中之重。高三复习课中的画图环节不能只停留在高一、高二时的常规图上,而是应该在这些常规图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有所提高。例如:在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时,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先用语言设想一系列内力或外力等作用,再让全班学生画出满足要求的岩层剖面图;在复习“洋流”时,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任意说出某海域,其他学生画出该海域的洋流,无论学生在黑板上画什么图,都请全班学生一起找错误,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的能力。

3.我来总结

一位去美国留学过的高中生曾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的高中教师:“他们是最辛苦的老师,没日没夜地写教案、改作业,还要帮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规律……”相对于美国的“甩手掌柜”式教法,教师为学生总结的学习方法与各种规律特征实在是太多了。在笔者看来,教师在复习课上要培养学生对答题思路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解题规律的总结能力,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

如在复习判读非地带性世界气候类型成因时,可以结合部分实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谁的思路更灵活更简洁?如果情境变了,会出现什么变化?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出判读非地带性气候类型成因的方法。这些内容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会比教师讲解深刻得多。

三、活动过程“百家争鸣”

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学生现有知识体验为支点的,是教师所设计的学生活动中的重要补充。因此,我们不应为了赶教学进度或是防止破坏课堂节奏而忽略了它的存在,要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并适当展开讨论和探究,这样做更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掌握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飞跃,学生不待教师教而能自学是最成功的教育。在高三的复习课上,每节课都是对应知识点的“最后一课”。所以,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每一堂课上都要有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每天都能积极、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苏小兵.例谈“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编写[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Z1).

[2]陈立新.发现法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尝试[J].地理教学,2001,(06).

篇5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怎么写?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教学计划3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1

一、加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

1.全面、扎实地复习基础知识

近年来,对基础知识要求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考查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或是再现基础知识,而是考查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但这并没有降低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反而有所提升,尤其是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应用在不断地加强。不直接考查并不意味着不考查,更不意味着学生不必要掌握,而是变相考查、深化考查。

因此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不应该是让学生记住地理术语、地理原理,关键是理解和应用。①认真、细致地复习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近年来常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情境和素材来进行考查,要求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对地理概念教学一要准确、全面、系统,二要进行适当拓展。

②把握原理规律,重在联系应用

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理性知识,是前人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理论概括。地理原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征的形成原理,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原理,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等。近年来对地理原理的考查主要呈现在分析应用上。

在复习地理原理时,一般先分析原理、总结规律,再结合实例、拓展运用,接着推理演绎、寻求步骤,最后强调难点,突破瓶颈。

2.把握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近年来,虽然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但有些内容出现的频率和分值比较高,其实这些知识正是学科里的主干知识。为了提高备考效率,必须弄清教材的主干知识。高中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体现在:地理学科的知识观(地理学科特有的知识)、地理学科的价值观(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的能力观(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图象图表技能)等。

二、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地理素养

1.构建思维模型,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区域地理学习模式、气候问题分析模式、日照图的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等。

地理学特征的思维品质是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把握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运动的特征,与地图关系密切。综合思维能力表现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过程。

2.重视图表分析,培养图表技能

地理图表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201_年高考试卷全卷共有各类图表23幅,提高学生的图表技能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审图能力也是重要的地理能力。审图的一般过程为:①看图名定主题;②看图例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④分析、归纳、综合出答案要点。

3.注意创新意识,理解探究过程

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从201_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学习终身有用的能力和意识。

对地理事物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全过程,引导考生了解探究问题的完整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4.指导解题方法,突破论述瓶颈

首先是提高审题能力,包括审读文字的能力和审图的能力。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要做到“因题制宜”,确定思路,做到三审:一审主题、二审材料、三审赋分。

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主语”——确定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这也是常丢分的原因。

对综合题中的简答题,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在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①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标明①②③④;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②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答案文字要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可以适当多答。

③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如自然的与人文的,有利的与不利的,等等,要全面考虑。

在平时要训练学生做到答题语言规范、一针见血、言简意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天气和气候”、“地形和地势”、“水利和水力”、“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土地和土壤”等,一定要能区分,否则就会词不达意。

三、平时教学关注身边、联系实际。

(1)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新课程理念,以及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在教学中要关注地方特色、开发乡土教学资源。

(2)关注地理科学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是教学中仍需大力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区域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单位,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是地理科学的研究方向,因此区域也是地理学科试题的重点内容。热点性、新闻性的问题,不必专门设立一个专题,在复习到每一个具体专题时,都要有意识地联系和联想当今世界和中国发生了哪些与本课内容有关联的新闻事件,思考一下其中含有什么样的地理背景和地理意义。

四、二轮复xxx度安排与专题设置

(1)201_年2月至3月5日,复习完选修《海洋地理》、《环境保护》(各2个教学案),不再进行二轮复习。

(2)201_年3月月7日——4月30日,完成必修1、2、3的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要体现跨章节和跨版本的整合,不能照本宣科再来一遍。我们的构想是设置13个专题25个教学案:

①地球运动专题(2个教学案,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等基础知识1个,日照图解读与训练1个)

②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专题(2个教学案,地球圈层结构及地壳物质循环、海底扩张学说1个;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板块运动1个)

③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专题(3个教学案,大气受热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1个,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1个,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及气候类型判断1个)

④气候类型分布与自然带分异规律专题(1个教学案)

⑤水循环与洋流专题(1个教学案)

⑥自然资源及其跨区域调配专题(结合必修3及海洋地理、环境保护,2个教学案)⑦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专题(结合中国地理、海洋地理、环境保护,1个教学案)

⑧区位分析专题(6个教学案,工业区位类型与工业区位条件分析1个,世界和中国重要工业基地1个,农业区位因素(包括东北农业基地建设)1个,农业地域类型(包括亚洲水稻种植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乳畜业)1个,交通点线布局与建设热点1个,城市区位因素及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1个)

⑨人口与城市化专题(2个教学案,人口增长特点与人口问题和人口容量1个,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个)

⑩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2个教学案,水土流失(包括滑坡泥石流)与土地荒漠化(包括沙尘暴)治理1个,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包括五大湖、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长江流域等)1个)

⑾产业转移专题(1个教学案)

⑿空间定位专题(结合世界区域地图、中国区域地图,1个教学案)

⒀等值线专题(自然、人文,1个教学案)

(3)201_年5月3日——28日,综合模拟训练

(4)201_年5月30日——高考前,考前应试心理辅导,学生自主回顾、质疑问难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2

一.工作思路

遵照学校今年本期的工作计划,我们高三地理科在本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取得2019年高考的优异成绩。

二.工作目标

1.上好每堂课,规范课堂教学。根据2019年考试说明,逐一落实考点。努力完成学校下荙的高考任务。上重点线的人数超过目标上本科线的人数超过要求上专科线的人数超过98%。开展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关注尖子生力争在2019年的高考中再现地理学科的辉煌。

2.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在创建工作中所下荙的各项工作。根据教学处和教务处各项工作计划高三地理科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教育教学档案资料工作(包括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教案、听课本、积分册;教研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科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第二课堂活动报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8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覆盖率50%以上;能纯熟制作开发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3.按新高考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做到考点过关,能力过关。

三、工作要求

在第一轮复习中,坚持从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必修概念系统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全面了解教材,掌握重点。

(2)突出主干,落实基础,做好用好概念系统化。

(3)留意总结,特殊是地理事现象、规律分析与归纳。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掌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聪明。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按学校安排本科组每周于周三下午第八节在五楼教师办公室进行。

(2)上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留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总结课堂得失,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年轻老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共同提高。

(5)遵照学校安排,坚持做好教学常规。

3、全面备考,习题精选、精练、精评

坚定执行学校提出的习题系列化教学要求,对试题要精心组合。从不同的习题难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合理安排学生训练时间。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留意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回元强调答题的规范化,地理语言的专业化。提高学生的解题析题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为荙到今年的高考目标我们高三地理科a组决心: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既要质量、又元数量。清楚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每节课,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是以夯实基础为主,在高考中提高基础分;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力争提高第二卷的分数。为荙到这一目的,我们全体高三教师要齐心协力,

共同抓重点,释疑点,收集今年的高考信息。

2.切实搞好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培优工作主要由周、罗老师负责,对象主要以第一层次班的学生为主,清楚措施是:关注尖子学生答题的正确规范,上课加大容量;每两周训练一套高质量的模仿试题;与尖子生进行个别谈话

辅导。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补差工作主措施是,按照考纲的要求落实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衡量高考的成败标准,但是,考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考生的思想负担过重,精神过度紧张,势必影响到考生的知识水平的畸形发挥。临考之际,良好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好的心态,不要使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患得患失,要培养他们大度的心理。

4.加强文科地理的教学,本期文科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轮专题复习任务、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深圳一模、二模和高考作预备。

5.配合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科组及老师果断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__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