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地理课堂笔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一)能够锻炼初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转变成较为容易理解的图片形式,以此来将简单直观的图片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初中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地理知识点。另外,由于该教学方法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所以该教学法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地理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感到吃力,从而不会引起初中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反感。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地理的思维,从而帮助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二)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将模糊的地理知识点转变成简单直观的图片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在图片内使用不同颜色或者加粗的字体来将课堂的重点内容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课堂重点。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以小组的形式来构建本节地理课的思维导图,从而通过在地理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由于人类对图片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使用应用导图教学法之后,学生对教学内容就会通过图片的形式来进行回忆,这样就帮助初中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点,以便在课下更高效的温习。
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与思维导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是否可以提升课堂效率?经过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的证明,该教学法对初中地理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要想将课堂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到有效的预习,在课上进行认真的听讲,以及在课后温故而知新。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使得他们更加积极的去预习、听讲以及复习。初中生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的疑难问题,在这时候,教室就要提醒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整理起来,然后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就可以将这些疑点难点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做笔记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而笔记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经过本人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做笔记的时候都是将笔记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很少有学生将笔记整理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在初中地理课堂上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将笔记整理的更加简单明了,从而更加方便的帮助学生在课后通过笔记进行复习。由于初中生对思维导图不熟悉,从而使得他们在做导图笔记的时候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导图笔记进行指导,以更加完善学生的导图笔记,帮助学生在课后更高效的利用导图笔记进行复习。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课堂记录。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整理成思维导图,另外一部分交由学生进行整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整理思维导图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实际课堂案例展示
在本章节中,本人就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图”这一章节进行讲解,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展示该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是如何应用的。
(一)导图展示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本人将一名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所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该导图的内容为“地球的运动”,如下图1所示:
在将该学生通过预习所做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后,本人又引导全体学生对该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分析,并邀请同学举手回答该思维导图所具有的的优点与缺点。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本人就紧接着针对该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已完善学生对其的讨论分析,从而帮助学生锻炼创建思维导图的能力。
新课程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对学生课堂心理状态的分析及有效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不仅在于其对所教内容的把握,更在于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切实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二、调查方法、对象、程序和目标
调查方法:集体问卷调查和个别了解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①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及影响因素;②地理课程及课堂学习的方法;③地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④地理课堂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⑤地理课堂学生的学习状况;⑥地理课堂氛围;⑦课堂上的情绪对抗;⑧地理课堂影响学习状态的因素;⑨理想中的地理课堂等。
调查对象:初一、初二部分学生,共149人。
调查程序:集体问卷调查为一次完成;个别了解调查,先书面记录,然后对调查结果录入,保证统计和分析的科学性。
调查目标:对初中地理课堂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及有效干预。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策略
1.地理学习兴趣及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37.6%的学生对地理学科特别感兴趣,51%的学生对地理学科比较感兴趣,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非常喜欢地理学科。而从对影响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分析来看,61.7%的学生认为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上课方式,由此可见学生是否爱好地理,首先要看是否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能否高效,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决定于教师首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2.地理课堂学习方法
55%的学生认为地理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为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由于初一、初二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限,因此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28.2%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应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这更加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3.地理课堂学习主动性
调查结果表明,地理课堂上29.5%的学生能主动回答问题,参与问题讨论;78.5%的学生能够主动做笔记;81.9%的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48.3%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地理课上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同时,也有近15%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于课堂上学习不够主动和热情的学生,只有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内在求知欲。
4.地理课堂学生注意力状况
31.5%的学生上课不够专心,5.37%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40.3%的学生有时听讲有时走神。从调查分析看,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因素很多,如外界刺激、课堂纪律、身体状况、学习内容、课前学习状态等。
5.地理课学习状况
经过调查,对于课堂上教师所讲授内容,66.4%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并容易理解接受,但仍有24.2%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容易因而没有认真听讲。对于课堂上很难听懂的内容有69.1%的学生愿意坚持听讲,对于容易理解而且已经掌握的知识点,11.4%的学生则选择放弃听讲。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体现出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与学习内容是否枯燥也有很大关系,因为40.9%的学生对枯燥的知识比较厌烦,不愿认真听讲。所以教师应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有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高效且富有创造力。
6.地理课堂氛围
在问卷调查中,44.3%的学生认为地理课堂氛围应活跃,49.7%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氛围应亦静亦动、所有人都很投入。只有2.68%的学生认为课堂应该以教师讲述、学生认真听讲为主,认为课堂应保持安静的学生只占2.01%。由此可以说明,地理课堂教学不论是在内容设计还是形式设计,都应灵活多样,学生才积极参与。气氛活跃不仅是形式上,更是学生思维上的一种活跃。有些教师为了刻意保证课堂安静的氛围,往往以个人讲述为主,甚至约束或限制学生的发言与参与,会阻碍学生积极思考和有效学习。
7.地理课堂情绪对抗
情绪对抗,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无意中的疏忽或失误而造成的学生暂时性抵触情绪。从调查来看,67.8%的学生不会产生情绪对抗,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宽容和理解教师,26.2%的学生视情况而定,但仍有5.37%的学生则经常会产生情绪对抗。因此,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要会“察言观色”,善于发现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尽量减少和避免疏忽或失误的同时,对产生情绪对抗的学生及时予以心理抚慰和疏导,对学生多给予肯定性和鼓励性评价。
8.地理课堂影响学习状态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地理课堂上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因素主要有:①疲倦、睡眠不足及个人的身体状态和心情;②课堂气氛及纪律;③天气、噪音、其他同学及课前状态的影响;④学习内容,包括难易度、是否有趣、是否与考试相关等;⑤教师及家人施加的压力过大;⑥上课时间、教学方法、学习目标和课件质量等;⑦教师的精神状态、仪容仪表、情绪、普通话是否标准等;⑧是否喜欢任课教师。
9.理想的地理课堂
对于理想中的地理课堂,学生们评判标准很多,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①学习内容易懂有趣,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内容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充分体现出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学内容除与考试考查紧密联系以外,应适当补充和拓展相关的课外知识;②课堂氛围严肃活泼,活跃而有序,师生互动较多、“动”“静”相结合;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播放;总结一些技巧或者设计创意性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语言表述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声音洪亮、亲和力强;重难点突出;耐心讲解,尊重和关心学生等。
四、结束语
当前初中学生地理学习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地理学习兴趣很高,但是其在地理课堂上一些心理状态的变化却很容易被忽视。为什么总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习惯很随意、情绪波动很大、效率低下?这与学生的课堂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而对学生课堂心理状态的忽视与冷漠,往往会导致其对地理学习的松散、懈怠、乏味和无系统性,并最终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附:
初中地理课堂学生心理状态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你好!经过对初中地理的学习,你对地理课的认识如何?为了解大家地理学习状况,促进以后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请你根据自己真实的情况和想法,以不记名的方式认真完成以下问卷调查,谢谢合作!
1.你是否对地理课感兴趣?
A.特别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
C.不太感兴趣 D.一点也不感兴趣
2.地理学习过程中,影响你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A.老师的上课方式 B.课本内容的设计
C.是否为中考科目 D.其它
3.你是如何学习地理学科的?
A.专心听课,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
B.专心听课,认真做好笔记
C.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
D.上课不认真,做其它事情,成绩好坏不影响升学
4.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你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A.不会阅读地图和分析地理资料
B.没有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C.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
D.其它
5.你在地理课堂上能否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问题讨论?
A.能 B.有时能 C.不能 D.听不懂
6.你在地理课堂上能否主动做笔记?
A.能 B.有时能 C.不能 D.不感兴趣
7.在地理课堂上,你的听课方法通常是什么?
A.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 B.只听不记
C.边听边想边记录,遇到不会的问题在课内或课外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8.上地理课时,你能否专心听讲?
A.专心 B.不够专心 C.经常走神
9.地理课上你能否经常独立思考问题?
A.是 B.否
10.地理课上你能否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A.主动 B.不够主动 C.一般
11.地理课堂上,老师讲课时你的表现通常是什么?
A.认真听完每节课 B.自己在下面玩,没有听讲
C.有时听讲、有时走神 D.做与地理课堂无关的事情
12.对于地理课上老师组织的活动,你的表现是什么?
A.积极参与 B.不参与 C.有时参与有时不参与
13.你认为地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如何?
A.难懂
B.易懂但没有认真听讲
C.认真听讲并且容易懂
14.你希望地理课堂的学习氛围应该是什么样的?
A.活跃 B.老师讲述为主
C.亦静亦动,所有人都很投入 D.安静
15.地理课堂遇到很难听懂的知识点时,你会怎样?
A.坚持听讲 B.立刻放弃 C.时而坚持,时而放弃
16.地理课堂上老师讲解很容易理解而且已掌握的知识点时,你会怎样?
A.认真听讲,加以巩固
B.已经掌握,不愿听讲
C.视情况而定
17.地理课上你会不会因外界刺激而轻易分心?
A.经常会 B.从不会 C.偶尔会
18.地理课上,由于老师无意中的疏忽或失误而冷落你时,你会和老师产生对抗情绪吗?
A.经常会 B.从不会 C.偶尔会,视情况而定
19.地理课堂上,当你发现老师讲解的知识比较枯燥时会怎样?
A.非常厌烦 B.比较厌烦 C.不厌烦,仍然听讲
20.地理课堂上,你能否很快调整课前的不良情绪对听课带来的负面影响?
A.能 B.不能 C.有时能,有时不能
一、善于预习
预习是为听课打基础,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感知教材的第一步。初中地理课程的预习,主要针对政区图、地形图、等值线图、数据统计图、景观图及地理示意图等相关知识的阅读和思考。预习要带有目标性,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所花时间而定,如果预习时间较紧,不一定对所有的知识深入理解,可以先做一般了解,等到上课时再认真听老师讲解,否则盲目性地预习,会欲速则不达。地理课的预习,必须注意对课本正文的加深理解,学会边阅读边用笔画一画、圈一圈、写一写,做上标记,知道哪些内容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未懂,从而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二、善于听课
听课的关键在于会听,目的在于听懂,一个学生不会听课,直接影响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形成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会抓住老师讲课的声音特征
一般老师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都提高音调或放慢说话节奏,或加重关键词的读音等以示重点,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知识。
2.学会带着问题来听课
听课时应注意听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是否一致,自己不懂的地方,听后还有疑问,应及时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请教老师。听课时还要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大胆回答问题,培养自己的勇气,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样可避免上课“走神”。
3.笔记不可少
提起做笔记,不少同学认为,做笔记就是课堂记录,要把老师讲课内容或黑板上的板书全部记下来,这是错误的。对不同的知识层次,应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可用提纲式记录,也可在课文上划一划,或课本边注一注,表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可根据需要适当摘录某些必要的板书。做笔记的目的在于防止知识的遗忘,便于今后学习,过多的笔记会分散听课的注意力,造成顾此失彼,适得其反。
三、善于思考
长期以来,一提起思考问题,就是学生按照老师课案的提问,进行分析和解答,习惯地把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联系在一起,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发生根本变化,所学知识不再停留在课堂和课本的理论上,而应探究性学习,主动参与,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生活化。新教材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比如一些图画、对话、照片、图表、数据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正如前人所说:“知识不是靠记忆,而是要靠思考。”此话说得好,不会思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学生。
四、善于复习
复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不仅能使自己发现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查漏补缺,更主要的是站到高处,扫描整个知识网络,对熟悉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全面,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复习要注重知识的点面结合,分清主次,识别轻重,把相关、相似、相通的知识点横向比较,对知识板块作纵深探求,学会构建重点知识框架,将有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个系统的复习体系。
一、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前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主体、环节的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有一些预见和应对的方案。首先,教师应对初中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情况有所掌握,参考现阶段初中生的年龄、性格、喜好等特点。这些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地理学习意识不足,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与会考没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学习情绪不太稳定,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选择分层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正确的教学手段,会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其次,对课堂即将呈现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加以反思。目前所使用的新教材往往时代感、思维跳跃性较强,技能体现新的学习思想,也是对课程标准的精确解读。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强调地理知识的生活性与实用性,是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思维。部分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一些地理知识,认识不到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无法重新选择学习方法。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够让教师在规划教学时,打破教材排版的限制,更深入地挖掘初中地理教材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动态生成中寻求绝佳的能力提升通道。首先,教师要对地理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自己所用的教学方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否仍然以自己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于往常。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地理学习的自由以及探究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内容时,在介绍世界人口分布相关联知识点时,部分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可以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由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图形、表格等材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状况。这种及时的调整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课堂低效现象的蔓延。其次,教师要对地理课堂资源使用效率进行反思。课堂时间与空间资源是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以及教室空间资源,给学生展示地理知识。每一节地理课,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开放式地讨论,促进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加强地理学习的深度。例如在讲解“多变的天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今天的天气以及观看天气的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在地理课堂中活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在学习能力上有不同,他们的差异导致其课堂学习反应也不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不同学习反应,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问题。例如,在讲解“板块的运动”知识时,教师给学生描述板块运动的过程,一些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想象,一些学生则皱起眉头。教师要关注这些学生,并记住这些学生可能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在之后的教学中重点训练。
三、课堂教学后的自我反思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课堂导入 自主学习 及时反思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运动推广以来逐渐流行的教育热点名词之一,在此背景下,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了对高效课堂的研究、探讨之中。笔者自然也不例外。以下,笔者仅以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有效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发表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课堂导入
学生上课一开始的状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状态。教育实践更是表明,学生若是能很快集中注意力并持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并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相反,学生若是上课之初便萎靡不振,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他们自然不会真正从学习活动中汲取到有营养的知识,学习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要想打造高效地理课堂,首先应当创设一个高效的课堂导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是初中地理的开篇课,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的基础。鉴于其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首先利用现代教育设备为其展示了3分钟短片。短片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和临近恒星的相对位置、太阳系和临近恒星在银行系中的位置、银河系在本星系群中的位置、银河星系群在室女座超星系团中的位置,等等。通过观看短片,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原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那么大,又是那么小。实践证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具有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及姿态,因为他们迫切想知道更多关于地球、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学习效果很理想。由此不难看出高效的课堂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二、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几乎全都由教师牢牢把控,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此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其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把学生视做“储存知识的容器”,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对接触到的知识点并不能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鉴于上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这一先进理念,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相信,这对于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同样以“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借助GoogleEarth(谷歌地球)给学生展示目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古人在直觉感官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随着望远镜等工具的出现,人们眼中的地球形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高涨,很快便找到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在对地球是球体这一结论的探寻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孩子们各抒己见,快乐分享自己的思想。这一互通有无的交流互动使得学生在巩固已有学习认知的基础上,又生成了许多新的学习思路及智慧,学习效果得以强化。这充分证明了学生自主学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积极意义。
三、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堂小结
初中学生地理知识建构差,需要教师帮助进行课堂知识点整理,这当中非常实用且有效的方式就是绘制思维导图。
实践表明,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总结,并逐渐建构完善的知识框架。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入恰当的思维导图。如在“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课堂小结中,笔者精心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思维导图:
在上述思维导图中,“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主要结构就层次分明地显示了出来,学生只需要记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纬度”等关键知识点便可以有效串联起其中蕴含的一些小细节,从而很好地起到课堂小结的效果。
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及时反思
在教学“地球仪的绘制”这节内容时,笔者发现学生由于缺乏立体感,所绘制的作品并不甚理想。因此,在课后反思中,笔者认为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提前手绘“南瓜”经纬网作为示范,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绘制技巧,这样学生再动手的效果就会强化。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想更好地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高效地理课堂,就必须在结束教学活动之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反省与深思,同时坚持做反思笔记(包括反思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反思教案设计中的不足,等等)。如此,方能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与优化。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方法等的及时反思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补充。
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付之持续的耐心及热情,并想方设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课堂教学,如此,才能显著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及质量,才能使地理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一、理论背景
现在大部分中学地理课堂依旧是传统的“旧三中心”,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很多教师都只注重大批量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导致有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效率低下,从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国内外有关专家近年来对思维导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是由关键词或者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它和大脑本身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地理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教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是本章最难的部分,涉及初中地理、立体几何、物理知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等,有的学生初中地理没学好或者没学,立体几何也还没学,高中物理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还没有学,所以学生要学习这一节是很困难的。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的学习,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不是简单地把书看一遍,笔者将本节的思维导图印发给学生,如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课前预习,学生对本节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难点重点有所了解。上课时,通过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述地球运动的意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并结合思维导图来完成,这样借助思维导图,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课堂上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地理板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板书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很多时候的板书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多以线性板书呈现出来。而传统的线性板书形式强调表达完整,书写内容较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同时,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记笔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必修二农业以农业第一课时为例,通常的线性板书如下面左图:
直线的、单维的、单调的线性板书形式难以刺激学生自然的发散性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右图的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3.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复习以往的地理知识
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小高考复习期间,对必修2“农业”和“工业”这两张知识点的复习,笔者借助思维导图,上课之前在黑板上把板书框架画好,上课时边讲边填写,通过这样的对比联系,老师上课顺畅,学生记忆比较快捷,让学生抓住“具体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这两大主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在课后活动中利用思维导图,巩固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设计的知识脉络图为教学基础,将教学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等等,在图中标出来。并对这些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而对于重难点之外的其他知识点,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引下,以课题为基础,建立多组课题。通过小组之间合作、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题中一直保持激昂状态,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正理性这一节,讨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时,先把学生分成四小组,要求学生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各小组根据阅读情况画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思维导图。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用实物投影仪把思维图展示出来,有一个小组的思维导图就是图中的思维导图。通过画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质是水文、地貌、土壤、植被、气候统一的演化过程。
三、结束语
思维导图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
摘 要: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丰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促进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教学方法。钱学森曾经说过:“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构建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地理课程”。由此可见,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时展趋势。
关键词:初中地理;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地理学科知识的直观性很强,信息量很大,研究的是大气层、水、岩石、生物、人类等所有的自然与人文现象。然而,我国地广物博,每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地理特点,这就为初中生在学习、理解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所不同的地理知识时增加了困难。多媒体技术能够综合处理图文、动画、文字等信息,突破时空的限制,还原地理现象。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下面,笔者从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具体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三个方面,讨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具体情境
一直以来,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地理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所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上,总是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地理教学,没有考虑到这堂地理课是否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这些知识是不是学生真正想学的,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浅尝辄止。多媒体技术能够化静为动,将初中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使初中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到生动、真实的地理知识。如在《多变的天气》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最近一期的天气预报。学生在听到天气预报前的音乐时,都笑了起来。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我对学生说:“大家猜一猜,我们这堂课要学的新知识是什么?”学生回答:“天气。”在课堂开始之初播放天气预报,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他们迅速了解本课的新知内容。在讲述天气符号的时候,我也通过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猜测视频中出现的符号代表哪个天气。学生觉得这种方式比较新颖、有趣,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由于提前准备了地理课件,节省了板书时间,这就为教师留出了更多的时间来教授其他的地理知识,增加了课堂信息量。但是,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切不可只要一讲完一个知识点就直接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而是要考虑大部分的学生是否接受并消化了这个知识点,只有在确定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才可以继续往下进行教学。如在《多变的天气》一课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正确区分“天气”和“气候”,并且学会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一说在人类活动下,空气质量的变化。整个教学活动,我先以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的影像资料,指导学生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与天气图。在确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以后,我展示了一些图片,让学生描述这些图片中的天气,再描述本地气候的特点,由此引入气候的教学。然后,在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部分知识以后,我再展开天气与人类活动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由于教师总是将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是以自己亲自操作、学生观看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只需要机械地听讲、记笔记、背诵就可以了,这就使得初中生的识图能力比较低下,制约了初中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直接观察各个地图,这可以直观地让学生学会读图,甚至学会制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生的识图能力。如在《地势和地形》一课中,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地势特点,然后出示地形图,将不同的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还可以直接将不同走向的山脉标注出来,帮助学生总结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的特点分布,并理解山脉区分地形的作用等。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技术促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初中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并内化最多的地理知识;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的识图能力,提高初中生\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地理 多媒体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出现,打开了校园信息化的新纪元,尤其是在以学习发展为重心的高中阶段,更要大力发展信息化。面对目前发展的新趋势,我们研究探索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希望借助信息平台帮助高中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场所仅限于教室,教师全盘灌输,学生就记课堂笔记,课后复习笔记。每一节的地理课就是讲课本―记笔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既定模式。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配角,“老师一味传统的教授,学生则是盲目的去接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而不重视学,完全忽视学生自身对课程的探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诱导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激发高中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有实验证明,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喜爱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看幻灯片,听音乐和听广播。地理教学,就是要使高中学生有接受地理知识的强烈兴趣。兴趣是任何学习的前奏。保持关注则是感兴趣的条件。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地理课堂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具体,通过教学、运动与娱乐的一体化,使得高中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地理知识,更形象的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激发其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高中生地理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的能力
目前多媒体技术拥有较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相关资源,应用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就主要包括:各种地理信息资料、课件、电子教材、网络课程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个人的个别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结构能够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技巧。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个别化系统学习型多媒体互动软件,可以使高中生在个人独立研究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新知识。例如,死记硬背高中地理术语,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联想、谐音、找共同点等一系列科学的学习方法,自己找规律,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技能的掌握能力和对发现式学习的应用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对高中地理老师的具体要求
(一)对教学媒体的选择
根据美国著名的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在其重要著作《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的论断,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一定要遵循相应的规律。在当今社会中,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这就要求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课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媒体和新的技术。同时还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对教学媒体实用性作出客观的评价。只有使用合适,才能起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使用得不合理的话,而只是流于形式,这就不能使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地理教师造成很大的负担。
(二)不夸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不是每一节课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都是合适的,试图用计算机多媒体来代替教师教学,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是不合理的,它是不科学的。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日常备课中要遵循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来制作出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课件。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后对当天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反馈进而进行评价。在课上,哪些地方多媒体运用得到位,哪些地方还需要继续完善,都要每天不断地思考。目前,很多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学会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忽视技术与日常教学的相结合,从而产生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流于表面的现象。
总之,多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技术,包括计算机,视频,互联网和电视教育,电子白板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潜力,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的整合,扩大了知识领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个声音,图像的综合集成。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给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一方面加大力度普及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另一方面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同芳.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 学周刊,2011(13).
【关键词】初中地理;兴趣激发;教学方法
一、构建新的教学形式
(一)缩短师生距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上”,同学在“下”,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没有生机和活力,更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容易造成“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局面,体现不出教学的价值所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要积极构建新的教学形式,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老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缩短老师和同学之间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理念,体现学的价值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创新模式下的地理教学则是学生想学什么,希望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这一转变使得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身为能充分激发学生热情的“兴趣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 改变成绩考核方式,考察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同学都以分数论成败,而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片面性,容易扭曲学生的求知欲和扼杀学生的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就变以成绩评定学生学习状况好坏为以综合评价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通过测验,要求学生对知识从浅到深地掌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其次,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某个地理现象或者城市、地貌进行课堂答辩 ,或者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或地理现象进行讲述和分析,考察学生对初中地理的掌握程度和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情况及能力评测。
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地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死记硬背,是不能很好的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而,组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内容。
(一)走出教室探索地理
地理理论太多容易让学生感觉乏味,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组织同学们出去考察某一地貌或去某一城市、景点进行参观。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把看到的景象和书本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讲述,还要适当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各种途径拓宽知识面
教材中的地理信息量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和和各种各样的地理题材的书籍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知识体验。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主动吸取地理知识。 通过阅读地理书籍,也可以借助网络,从而使得课外知识与教材之间实现更好的链接,同时给同学们带来更丰富的知识体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去利用网络和书籍,让他们学会主动的去吸取更多的知识,开拓视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采用“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笔”的教学方法来传授知识,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来实现更为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学。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地理老师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兴趣,还可以通过三维影视宏观纵览地理环境,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从而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让课堂更加生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容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
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突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但是,当学生的新鲜劲过去,学生们对地理课程的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不一定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习兴趣也不一定能够保持或者提高。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该立足于教学课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从而缓解学生大脑疲劳,收获轻松而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更有兴趣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的鼓励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独立整理笔记,教师检查后,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修改,最后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整理笔记。其次,教师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网上搜集或者自己编一些实用、上口的歌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艺术上的享受。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否则容易误导学生。
五、做好书本知识和社会热点的衔接
教师在平时要留意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并做好与课本知识的衔接,用恰当的方式讲述给学生,不仅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的可感性、具体性,还可以鼓励他们关心社会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六、结束语
地理教师要不断地从教学之中积累经验,促进教学的革新。当然,创新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与不足,就需要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教学质量,灵活调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获取最佳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总而言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的关键。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强化综合修养,同时还要和社会接轨,营造出创新地理教学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地理教学中真正的主体,切实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姜惠玲.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18)
[2]余舰.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J].科教文汇,2010,(03)
[3]吴艳、韩雨薇.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J].才智, 2012,(01)
[4]孙铁.浅谈创新地理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关键词 地理;习惯;三步;提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七年级这样的初中初始年级,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教师应在开学初期,引导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的重要。并让好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与完善。进而让学生真正养成自学的习惯增强自学能力。具体而言,地理初始课程学习习惯应做好以下几点:
课前准备:课前三步曲(含候课2分钟):一准备好学具(包括必备的课本、图册、练习及学案,还有本课涉及的如地球仪、乒球等学具);二快速安静;三养成看书看图或听从科代表朗读、默看预习的指挥。教师可及时到岗,配合巡视、抽查、加强指导与督促。可据情况,利用练习册中“知识建构”来有意加强学生记忆和提高看书预习的实效。
课中学习:课中认真听讲。实际就是做好:第一要学生按要求指图、读图、析图,明确要点信息,做好重点知识的勾画、书写、小结等笔记。第二要按老师要求到指定的地方(如学案或练习或活动)做好填图等相关习题。增加训练机会,加强知识迁移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反馈目的。切实从课堂要质量。第三,目前针对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推进,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做到有理反驳的倾听习惯。另外,老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学习及展示(画图、书写、口答等),并及时表扬和肯定,来增强此学科学习的兴趣。
当然,地理学科特点鲜明,读图是无法回避的难点和重点。而初始年级的读图习惯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其考试成绩。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读图探索:纵观初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要求,其中“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对读图能力的要求就尤为明显而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和落实对学生的读图的要求与培养。这也成了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感到学习有难度的关键所在,但却依然无法改变的是考试中的重头戏――读图占50%的半壁江山。换言之,读图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你地理学科的成败。
那么,我们到底应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下面仅据笔者个人见解。读图三步。
第一步,教师要有读图、析图的意识与能力。这对教师素养是不容质疑的,但却各有千秋。你要越重视读图,学生就会越喜欢愿意读图。因此,教师除了自身有这种能力与意识,还应有意强化这种行为与意识。通过潜移默化地方式传递给学生,这可比口头强调,作业强化来得更有力,更有影响实效。
第二步,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与条件,来引导学生爱上地理读图,如果能让其“滋长蔓延”开去最好。比如你可以通过看插图,图册,挂图,版图,拼图,画图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你的教学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科书是专家依据课标编写的,是智慧的结晶,因此它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和实施课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对课本的利用,特别是《地理图册》的充分利用,恰当运用,反复使用,那些具体的读图析图方法,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非常关键和重要。如初一《地理图册》(下)18页“地形图的判读”步骤与方法。
第三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敢于放手让学生尝试与创新。夸美纽斯曾说要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当然需要用心去做。
课后巩固:课后及时练习复习,并完善笔记。注重总结课堂方法的运用与反思的习惯。学生必须养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习惯。注意三个细节。一作业要求:强调交来的书面作业书写工整规范、标图仔细准确。二预习目标,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看书效果进行检测。先看书勾划要点知识,再自己做好“知识建构”相关填空,并思考课后“活动”题。三复习效果,要求学生学会抓住标题及板书要点,注重地图的综合运用,利用地图来巧妙学习、反复复习。
总之,初一的学生,老师要强调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巧用小组竞争,来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应及时指点不良习惯,表扬肯定好的习惯的养成。从意识到行为到效果,一步步推进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完成教学教育任务而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就要注意提醒与激励学生,向着良好的方面发展。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在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行为习惯养成虽小,却将影响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师,就要尽可能来纠正学生已有的不良习惯,并及时引导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走向成熟、成功。
参考文献:
在课堂外,你会发现除了临考前会有学生在晚修等课余时间集中问问题,其余时间很少发现学生主动来请教。课下很少预习、复习、做相关的练习题。没有地理学习计划,也极少自主补充课外知识。在每个章节学完之后,很少有学生进行有关地理学习的归纳总结。地理常识薄弱。
地理课程在难度上并不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但是为什么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如此低下。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笔者从以下角度尝试找出原因。
一、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1.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地理学科的部分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等学科中已经有所涉及。但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上课听不听关系不大,只要考试前突击背一背即可得高分。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可能在初中阶段适用,但在高中,尤其是在高考中肯定是行不通的。这点已在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中得以证实,这部分学生在难度有所提高的高中地理学习中,就感受到初中的那套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而且由于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知识没有理解而感到学习吃力。还有一种类似于上述情况,就是学生们习惯将地理划归文科类学科。作为文科类学科的知识,大家都认为多背、多记就能学好,所以往往是一开始不重视,等到想学时又因知识断层而跟不上,感到地理难学。还有一种心理就是有些学生总是将地理看成“副科”或者认为自己以后选择读理科,无须学好地理。由于态度的不端正,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然后把原因归咎到地理太深奥、难学。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而非智力因素。
2.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要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可。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自然也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3.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学不好地理的原因在于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所以在学习时侧重点应该放在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背、记,搞突击,而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理解,注重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二、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
2.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方法和技能,才能学以致用,终身受益。而且高中生也迫切希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毕竟高中学习与初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初中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高中学习。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教学任务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和“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加以指导: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地理事物放在地图中去记忆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非常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只要找到它们内在的连接点,学会横向、纵向衍生知识,就能更全面、更轻松地学好地理。
“兴趣教学”是新课改的理论要求,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符合学生学习地理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巧设“问题情境”是前提,多元化组织教学是关键,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升华。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兴趣教学 新途径
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初中教育中,地理学科理应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由于我国很多地方中考不考地理,地理学科一直被当作“副科”,长期得不到重视,导致地理教学相对薄弱,加上初中生身负语、数、外等主课的巨大压力,对地理学习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能力差,考试成绩低下等不良后果,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和高考成绩,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因此,如何改进初中地理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变得会学、易学、乐学、想学,已成为每个初中地理老师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个初中学校教育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兴趣教学”的定义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①,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兴趣受个体内部需要的驱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当个体对事物具有某种需求时,机体内部便处于一种驱动的状态,随之而成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即内驱力。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内驱力不断变弱,而通向目标的行为则不断加强。
“兴趣教学”正是指以直观的教学为出发点,以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为切入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使之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兴趣教学”并非单一的教学方法,它是各种教学法的综合,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其主要特点是教师的教学能针对学生需要,在学生所喜爱的形式中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乐学激发观察,增进记忆,促进思维和想象,提高教学质量。
二、“兴趣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一)“兴趣教学”是新课改的理论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规定,新一轮课改就是要“改革课程实施适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转变教育观念、探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对当代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兴趣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
(二)“兴趣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地理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地理教学的实践和发展来看,“兴趣教学”是符合学生学习地理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因为涉及面广,所需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学生经常产生厌烦的情绪。要改变这种情形,就必须启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兴趣教学”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学生的学习是“感觉―思维―创造”的认知过程和“兴趣―情感―意志”的意向活动的有机统一。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认识过程的必经之路。“兴趣教学”正是抓住认识过程中“直观―抽象―实践”的脉络,以教具、简笔画、课件、电影、录像等直观手段营造氛围,引出教学内容,然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使认识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上升,用表演、角色替换等形式完成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运用过程。这是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的。
三、“兴趣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基础: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增强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
教师如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狠抓基本功,提高自己的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前提:巧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上课伊始,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可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这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探索的“原动力”。
(三)关键:多元化组织教学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将地图、计算机、实物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应用于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并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趣味性及激情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谜语、寓言、故事、导游词、课堂剧、专题讨论等方法巧妙导入新课,快速地把学生带进课堂学习的氛围,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稳固的基础。
(四)升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其次,要发动学生联系实际、动手实践。可以适当组织课外活动,如在讲到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老师可以买五组中国政区拼图,让学生动手。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产生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模型的制作,组织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明信片、邮票,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行野外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兴趣大增,更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最后,要尝试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为:教师提出问题,发放导学案;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教师检查,解决学生问题,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学生探讨;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此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实施“兴趣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地理兴趣和地理技能,切实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注 释:
①教师百科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于志强.地理兴趣的培养与地理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2).
[2]康雪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0,(25).
[3]林志伟.浅谈初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摘 要 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入手,对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学科地位、课程体系及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学科教学实施配置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更新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等系列对策措施,为现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课程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54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Junior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ZHANG Qinghua
(Shaping Middle School, Yibin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ibin, Sichuan 644005)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did the analysis of three aspects about teaching performance, faulty resourc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performance for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geography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put forward the renewal idea and the series countermeasure measure,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present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junior geography; curriculum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discussion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地理课程教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脱离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和结构不够合理等,亟待解决。
1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中学地理综合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融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情感等教育于一体,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情教育的需要。它不但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更让同学们意识到对于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地理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加强了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三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需要。由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使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生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教会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四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教育手段。地理教材中有国家、乡土地理知识,同时也包含了当今我国有争议的国土及历史性问题,对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堪忧
众所周知,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不纳入升学考试,目前学科地位堪忧。一是从升学率观点出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基本上不重视,在教学条件、实验设施、课时安排、课时值、地理教师任用及待遇等方面均存在向升学课程倾斜问题;二是地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源动力不足,认为承担地理学科教学就是上“豆芽”课,教好教坏一个样,存在一定得过且过的思想;三是学生没有学习动力,不想在非升学科目上浪费时间影响升学,乃至不学厌学者普遍;四是社会、家长抱着无所谓态度,地理学科学不学没关系,开不开设也没关系。
2.2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评价现状
一是课程理念新旧、课程目标不强、课程内容学科本位严重。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就涉及地理学科,但由于课程的结构原因,学生感到茫然;而教材内容又把最难的知识点放在第一部分,如经纬网、地球的运动、等高线等,使学生望而生畏;加上教学用具和条件有限,使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差,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二是教学评价方法僵化。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依然以分数衡量,教师不得不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获取知识,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创造性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成为空谈。三是地理知识与能力脱节,主要表现在:(1)实践地理学科薄弱。学科特点应该是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在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完善独立的人格,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广阔的空间。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正常的野外活动几乎都取消了,更不用说地理课外探索和实际活动。(2)地理教材部分偏难、偏深,内容偏多。课程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在编排上是应本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教材应当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的。(3)预备知识不足,学生学习困难。
2.3 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完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科的建设需要有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讲求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依靠。受升学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基本不设专职地理教师,有的学校2000余名学生,只有3~4名教师任教,还基本上都是临时抽调来任课的。二是课程教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才能正确阐述各种地理现象、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揭示各种地理过程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目前初中地理任课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地理方面知识、相应的专业技能,对乡土人情知识也知之甚少。三是教学观念和理念滞后。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各部分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知识方面,强调基本的知识结构;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负责的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学得不到学校的重视,新观念、新理念得不到及时普及,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等问题。四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在新课改的思想指导下,地理学科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理性更强、图像地理信息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学习的评价方法、手段、内容、题型也发生了多样变化,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知识,而且更关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积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措施是适应当前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2.4 地理学科教学设施配置亟待完善
据调查,现行初中由于学科原因教学仪器设备短缺,硬件设施相对薄弱,致使教师教学手段单调,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许多初中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象地形的褶皱、断层模型,甚至地球仪这种基本仪器都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实验室更是缺乏,多媒体辅助设施也滞后,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记,课堂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与期望值尚存在一定差距。
3 农村初级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对策与措施
3.1 顺应时展,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地理教师要积极学习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于地理课堂教学,努力促进动、图、声、影等教学方法的转化。二是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活动,从优质课比武、优质课下乡等活动中把握时代气息,提高地理教学技能,拓宽地理教师的视野,调动地理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加强自身学习,要成为学习型、学者型教师,及时了解地理学科的新进展,积极吸取新的理论与模式。
3.2 加强地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地理教师的育人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地位,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必须要有一支甘于奉献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心理的地理教师队伍。一是各级各类领导要高度重视初中地理学科在今后生活、学习、未来工作及后续升学的重要性,在师资、课时、实验实施等软硬件方面予以支持,在待遇方面适当倾斜。二是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从 “承传型”向“研究型”角色转变,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三是配备足够量的师资队伍,从专业方面、数量方面为初中地理课程学科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四是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地理学科对未来生活、工作、升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3.3 整合地理教学内容,改进评价体系
一是以新课改为契机,结合学生实际,依据地理教学目标与总体要求,整合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内容、技能内容、情感与人格教育等。主要包括:(l)知识方面。通过专题和层次等形式来组织有关知识内容,突出基础性、现代性、应用性,明确结构、突出主干。(2)技能方面。加强实验技能训练,设计并开发有关地理在观察、实践、交流信息等方面的心智技能,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协调。结合乡土教材适当增加地理课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3)科学态度情感和人格教育方面。通过初中地理学习,着力对体现协调人地关系、加强对初中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提出具体的设计。二是改进评价体系。将系统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增加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3.4 优化初中地理课程学科的教学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要从单纯知识传授变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改变以往的“师讲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力求开放性和多样化,优化教学过程。一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多媒体教学法、设疑推进教学法,野外观察法等,让学生主动学习,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使学生既想学、又爱学。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生为本,将地理教学的目的、理念和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配以教学案例加以示范指导。三是形成良好教学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搞好教学互动,同时重点应抓住三个环节:课前、课堂、课后。做到课前预习、课中精讲、课后强化复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应突出“有趣、多能、高效”的特点,首先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其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地理学科的育人作用;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整合各种资源,把握好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梅.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9:34-36.
[2] 胡唐明.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3.11:21-22.
[3] 蔚东英.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师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4.11:135-136.
[4] 宋颢.中学地理课例研修课程的特点与构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2-44.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68-01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延续与发展,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学习难度加大,教学内容加深。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两类学生,会学的和不愿意学的。对于前者,由于初中地理打下的良好基础,对高中地理自有一套方法,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反应灵敏,会举一反三,接受新知识速度快,学习兴趣浓厚;而后者由于之前学习的方法不得当,虽然有心学好地理,但平日里死记硬背效率不高,课堂上反应迟缓,平日的小测验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渐渐地对地理学科“心灰意冷”,直接认为自己不是学这一门课的料,索性“破罐子破摔”。初高中的地理课偏人文性的内容更多一些,没有复杂的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关键是要学有所法,自然可以轻松自然地学好这门学科,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轻松面对地理课。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俗话说得好,“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情况如何,与教师自身的素养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一个做事有条理,负责任的老师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知识涵养,面对学生的问题,甚至是刻意的刁难都能对答如流、轻松化解,学生自然会对自己的老师产生钦佩之情,这对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一种动力。而面对学生的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学生得不到解答,长此以往,对自己的老师就会失去信任,对地理这门课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
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是很有必要的,年轻的老师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教龄大的教师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应对课堂突发状况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研究教材也有十几年的时间,对如何向学生传授一个教学重难点有自己最简便的方法,这些都是年轻教师应该学习的。平日里一个教学小组的教师也可以互相探讨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可能在这个班出现的问题在别的班级里也会出现,那么其他教师在讲述这个问题时就有了提前的准备,会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确保每个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能够很好的掌握。
此外,教师在课下自己的时间可以去网上学习,多给自己充充电,观看全国优秀教师的讲课录像,观摩特级教师的讲课方法,多想多思考,也许就会有自己的心得体验。最后尤为重要的是总结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有好的教学体验,讲到哪里得到了学生的强烈呼应,班上的同学对哪一方面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形成自己的一套讲课方法,做出自己的讲课笔记,增加对学生的理解,这样上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许多,从而在课堂上得到学生的呼应,做好课堂教学。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师生双方迅速进入上课模式,调动出最大的上课热情,投入到课堂的教与学之中。而干巴巴的“读课文”式的教学方法早就应该被“踢出”课堂,这样做只会使师生双方都感到疲惫不堪,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自己学生时代的一段上课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的时候对地理课可谓战战兢兢,总是记不住地理位置,分不清各种气候类型,明明自己在家里背了很久,课堂老师提问还是要反应半天,一次代课的地理老师在上课之前随手画了一幅中国地图,问同学们中国的最北面是哪里,大家都快速回答了黑龙江漠河县,老师接着问那里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跟它同纬度的0°经线经过的地方是什么气候类型,那里是什么人种……老师的一系列问题把同学们问傻了,这一连串的问题串起了好几章的知识。
虽然大家都学过可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课堂迅速火热的讨论起来,老师在一片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开始了新内容的讲解。那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同学们浑然不觉,对于当时是一名学生的我来说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地理课可以这样学,从此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并且下决心以后要当一名教师,像这位老师一样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地理这门学科。当年的转变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我深感课堂氛围会影响学生对一门课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讲课要注意贴近生活,富有逻辑性,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重点,可以适当调节讲课风格,用幽默的语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出所要讲的内容,和学生产生良性的互动,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充分说明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时候教师在一旁苦口婆心地说了又说要努力学习,重要的知识点讲了又讲,有的学生依然优哉游哉的不往心里去,考试的时候还是错,这实在是令人心痛。素质教育提倡自主学习,提倡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放手”,可是如果“放”的太过,学生失去了往常教师的监督,整个人往往会松懈下来,这在时间分秒必争的高中,实在不是一件乐观的事情。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当务之急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心里想学了,自然就事半功倍,成功了一半。对于地理学科,特别是高中地理来说,教师可以多联系日常生活,毕竟地域性是地理这门学科的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