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现状

篇1

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

互联网诞生于美国,欧美国家的金融体系也比较完善、成熟。因此,其传统金融体系与互联网的融合较之世界其他国家,时间更早、程度更高。

1975年,美国开始佣金自由化,证券经纪业务竞争加剧,1990年代互联网技术大发展使高效、低成本的网络证券经纪服务竞争优势凸显,从而诞生了纯网络经纪商E―Trade,嘉信理财也由折扣经纪商转型为网络经纪商。1999年美国颁布实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消除了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经营业务范围的严格界限,对于互联网金融业态和产品创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以后,除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以外,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并获得大众的青睐。目前,“移动支付”成为全球互联网金融的宠儿,美国发展相对滞后,但是2010年以后,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二、瑞安市支行的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现状

(一)农行网络金融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网络金融信息服务在中国各家银行发展至今,其主要载体便是电子银行,各家银行通过各自的电子银行向客户们传递相关金融信息;通过电子银行这个平台,办理各种金融业务;通过电子银行,推销各自的金融产品。电子银行业务如今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层次。

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发展网络银行对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二)瑞安市支行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1)网银交易规模。2013年瑞安市网银交易规模为1.79万亿元,增长率为23.1%。网银交易规模放缓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经过多年发展,瑞安市支行网银交易规模基数增大并且多元化的网络银行手段有所分流,导致网银交易规模增速有所下降;第二,2013年银行业整体业绩不佳,整体盈利下降,加之第三方支付等相关产业的侵蚀,导致网银的交易规模增幅放缓。不过尽管增速下降,但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及网络经济的走强,瑞安市支行网银交易规模仍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

(2)个人网易企业网银交易规模比较。2013年,瑞安市支行企业网银交易规模占比依然较大,为78.7%,个人网银交易规模占比为21.3%。个人网银交易规模占比比去年提升1.3%,预计未来仍会缓慢提升。个人网银交易规模扩大的原因在于:首先,个人网银交易规模的提升,得益于小微企业交易的分流,但是未来随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正规化,这种分流不会持续太久;其次,随着更多银行业务转移到线上,网银安全性的提高以及网络经济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未来个人网银用户的规模、使用频率和单笔交易资金规模都会逐步提高,导致个人网银交易规模占比稳步提高;最后,如果小微企业的网银业务需求被有效挖掘,那么企业网银占比可能回升,或者出现单独的小微网银交易规模。

三、网络金融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网络银行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否则将会影响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和网络金融立法的滞后与模糊是造成法律风险的原因之一。针对目前网络金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出台有关网上交易和网上银行的法律法规,降低银行的法律风险,规范网络金融参与者的行为。电子商务立法首先要解决电子交易的合法性、如怎样取用交易的电子证据,法律是否认可这样的证据,以及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的行为规范,跨国银行的法律问题。其次,对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和金融机密等也都要有相应的法律制裁,以逐步形成有法律许可、法律保障和法律约束的电子商务环境。再次,充分运用政策手段,鼓励网上银行按健康的发展方向开展业务。最后,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传统银行 机遇 挑战

1、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1.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其中第一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户基础。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增长0.7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提升2%。可以看出我国的网络金融发展存在客观基础,且该基础将不断稳固、发展。

第二个特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空便利。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上的限制,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运营,使金融服务更加人性化,更贴近客户,更能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自从他们出生的哪一天起,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而不断向前推进的。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的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只有时刻记住客户的需求,才能使他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2、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2.1、美国的案例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自然受到不小的冲击,那么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先从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了解。

根据相关的研究著作,我们得到这么一条结论,从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很大挑战。“从传统金融业务信息化看,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在冲击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也是在巩固传统金融的地位。美国移动信用卡、手机银行等发展较为快速,2012年增速分别达到24%和20%,但是这没有弱化信用卡、银行的金融功能,反而提高了传统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便捷,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2.2、我国商行的案例分析

那么对于我国是不是影响也是一样呢?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各大商行的年报中窥探互联网金融对其业务发展状况的影响。

2.2.1、工商银行

在这里我们选取工商银行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摘录。

“电子银行渠道建设:以信息化银行建设为重点,紧跟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潮流,加强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应用,加快构建综合性、开放性的电子银行平台。2013年,本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1.6亿户,移动银行、个人电话银行客户相继突破1亿户。开电子银行交易额比上年增长14.8%,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业务笔数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至80.2%。”

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80.2%”,超过五分之四的业务是基于网络进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可以发现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向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银行信息化建设在工商银行企业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2.2、建设银行

同样选取建设银行在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解读:

“2013年,电子银行和自助渠道账务易量占比达85.40%,较上年提高3.68个百分点。”同样的,建设银行也把网上业务放在重点位置。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的网络业务也有他自己的特点,“本行个人网银推出跨行资金归集、家庭现金管理、快捷转账、百易安、账户贵金属双向交易等功能;新增欢迎页及精准营销栏位;整合对公电子渠道,推出新企业网银;完成海外版企业网银二期优化和纽约、新加坡、法兰克福等5家海外分行上线推广;在支付宝、银联、铁路客运等领域的电子支付份额同业领先。”完成了海外市场业务的上线管理运营。

所以我们不难得到结论,我国商行从没有停止进军互联网金融,在重视程度上也没有像一些研究文章中说的“不足够重视”。

在各大商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前提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户无疑问的提高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但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潮从没有把任何一家银行拒之门外,商业银行又有着顶尖的人力、智力资源,至于能不能拿到互联网中的一张门票,则要看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面对挑战,可能最大的风险就是墨守成规。”

3、建议与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其带来的新挑战,并由此重新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加快渠道转型,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商业银行已经在理念创新、业务创新等方面积极的面对新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样的,也使得两者的合作成为重大可能。

事实上,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拥有者最广泛的资源,拥有者优势的政策地位,最重要的是拥有者极为广泛的智力资源,这一切,在互联网日趋重要的今天,都给予了传统银行极大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面对冲击和机遇,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努力利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也将朝着更深层次、更紧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联盛.美国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没有产生“颠覆性”[N].证券日报,pp.1-2,2712014.

[2]香曲尖措.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比及启示[J].时代金融,2013.

[3]郭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产业与经济论坛,2013.

[4]李海霞.利用网络银行优势打造银行众筹平台[N].河北经济日报,pp.1-2,1332014.

篇3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中小微企业 融资 研究

一、引言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创新依靠互联网,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小微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金融业进入门槛低,金融成本低,金融效率高,金融参与度高,金融服务面广的特征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社会服务,在另一方面也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早在1995年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招商银行率先引领了网上银行的浪潮,目前我们拥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网银银行有企业网银,个人客户网银等多种形式,企业网上银行功能丰富,除简单转账支付,也有质押贷款等业务。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企业为平台的商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投融资服务,这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金融的创新,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如阿里金融,具有电商的平台,为它提供信贷服务创造的优于其他放贷人的条件。阿里贷款平台正是依靠于互联网的发展,在贷款条件中有一条就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流动性资金需求的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金融的发展就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与金融支持,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更好地为金融消费者服务,作为金融消费者而言,可以利用金融创新改变支付贷款方式,为生活提供便利。网上银行之后我们又有了手机银行,更好的进行移动支付。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互联网金融依然需要注意网络安全,金融政策等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更好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稳定发展。

三、中小微企业金融发展现状

中小微企业面临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融资难、融资贵,不过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年金融危机,给中小微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资金链的短缺从根本上制约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国目前的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平均寿命为2.5年,其中资金问题是占重要部分。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足够高价值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导致银行信贷面临较大的风险,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程序比较复杂。银行角度而言,对于中小微企业缺乏相应的真实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影响着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的解决。

四、中小微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解决融资问题

互联网融资是建立在网络中介服务基础上的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新型借贷活动。借款人通过在网上填写贷款需求申请与企业信息等资料,借助第三方平台或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再经金融机构审核批准后发放贷款,是一种数字化的新型融资方式。网络融资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中小微企业需要根据相关的要求提供企业真实信息更好的解决融资问题。

(一)中小微企业注重互联网金融中企业信用

互联网金融时代,更加体现出金融信用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可以突破互联网融资的地域限制,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真实信息得到隐藏,目前中国正在加大建立征信体系建设,企业征信体系的建立更好地为互联网融资提供较为真实的企业现状,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财务数据失真,财务经营信息不透明的现状。

(二)中小微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特征

目前较大的金融融资平台中,最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金融,为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小微企业提供可持续性的小额贷款,金融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中小微企业在注重企业信用的前提下,可以多方面利用互联网融资速度快,融资快捷等特点,更好地吸收贷款,促进企业资金链的完整性发展。

(三)中小微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提高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与社会服务,从这方面而言,中小微型企业更加需要利用互联金融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标准,更好的巩固企业的发展。

五、小结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好的互网络支持,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互联网发挥促进作用。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的服务与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以及便捷之处,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小微型企业更需要发挥自身作用,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亮.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J].时代金融,2013(07).

篇4

1.网络银行的概念和特点

1.1 网络银行的概念

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传统银行已开始着手电子化服务建设,他们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客户服务和公司管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业务和管理的电子化管理,建成了全方位的电子化银行体系。网络银行的阐述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机构的角度,指银行基于互联网和消费者客户端开办业务;另外,从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来看,传统银行或者新兴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服务,也包括互联网创新带来新的金融业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对网络银行更多的认识是基于业务的角度,即网上银行服务。

1.2 网络银行的兴起原因

笔者认为,网络银行的产生并取得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1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创新。由于经济和贸易的迅速发展,银行和企业客户,个人客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大量的、经常性的联系,这些量大面广,重复繁琐的交易操作,继续采用人工方法使银行的运营成本高企,运营效率降低,而且容易出错,从而导致金融交易的失败。

1.2.2科技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同时引发生活和经济活动方式的变革,这些都给银行服务的传统服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并占领市场是银行的必然选择。

1.2.3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演变。随着上网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通过网购平台足不出户购物的宅男宅女使得网络消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消费习惯。甚至总理也以“消费时点”来形容网络的影响力。

1.3 网络银行的基本特点

现在网络银行的发展与互联网、互联网公司和社交网络存在众多联系。其特点归纳来说有以下几点:

1.3.1差别化服务。网络银行能够提供互动式的沟通方式,客户访问网络银行办理业务时,可以提出具体的业务需求或购买一个具体的金融解决方案,网络银行也一直在互动方面进行努力。

1.3.2业务办理更高效。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和其他银行业务,享受在线银行优质,快捷,准确,方便的服务,实现了通过电脑、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快捷支付。

1.3.3衍生新的金融产品。网上银行能够集中利用其价优势和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企业信用评级,财务信息,投资分析等服务创新,不断改进,提高附加值信息,加强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2.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2.1 网络银行的业务概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种类、服务深度都在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完善。大体上,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传统业务,这类业务只是把传统银行的业务从现实中的柜台搬到了网上办理。另一类是完全针对互联网多媒体能够实现互动的特性来设计提供的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品种。这类业务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基础,真正体现了按照市场的要求“量身定做”的个特色。

截至目前,网络银行已经开办的网上银行业务多达上百种,下面简单列举几家银行的网银业务:

2.1.1北京银行:查询账户信息、查询境外交易、查询网上购物记录、短信天使服务、收款人名册管理、缴纳水费、供暖费、手机话费、网上基金、网上贵金属业务、网上国债、电子杂志等。

2.1.2民生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小区金融业务、小微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同业金融业务、直销银行业务等等。

2.1.3交通银行:理财、基金、缴费、黄金、外汇、保险、网上购物等等。

2.2 发达国家的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迅速。和20世纪后许多新鲜事物一样,美国是网络银行的诞生地。20世纪90年代,在克林顿总统的强力推动下,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和网络进入普通家庭的普及,为网络银行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95年10月,美国建立了第一家网络银行SFNB,据统计,在1997年5月27日,美国网络银行家数仅为26家,到2000年3月14日,这个数量达到了1930家,到2010年底美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了4200万。在亚洲,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网络银行也正发展到一个,并仍已相当的速度继续发展着。

2.3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拥有着后发优势,从2013年起,腾讯、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申请涉足银行业务的消息就已经尽人皆知。支付宝、微信也开通了理财服务,高过一般金融机构的收益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积累了上亿的用户。

就在2014年7月,银监会披露了近日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的消息。这三家民营银行分别是由腾讯、百业源公司、立业集团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由正泰集团、华峰氨纶为主发起人在设立的温州民商银行,由华北集团、麦购集团为主发起人设立的天津金城银行。我们注意到,腾讯成为了这批获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业的互联网公司,这无疑实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军银行业的梦想。我们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进入银行业。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以及提供差别化服务的能力都是令其他行业望其项背的。

银监会表示,上述三家试点银行将在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等方面各具特色。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于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

3.网络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

篇5

【关键词】网络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载体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它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故又被称为“3A银行”。网络银行通过因特网向客户提供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众多业务,可以说,网络银行是基于因特网的“虚拟银行”柜台。

一、我国网络银行产生的相关背景

1.经济、金融一体化促进了网络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在国内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强以及电子商务、政务的发展,一方面为网络银行的进一步普及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经济行为也迫切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无国界的金融服务。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一体化,金融业务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世界金融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证券、保险不断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强占市场份额,银行要想在金融业独占鳌头,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寻找金融创新——发展网络银行就成为国际银行业应对竞争以求生存的必然选择。

2.入世以后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具有紧迫性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对金融业逐步实施开放,到2006年,我国全面放开了对银行业的限制,各大外资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进一步凸显它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尤其在与国内银行争夺“黄金客户”方面更加显示出了它们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给国内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使国内金融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单靠传统的单一渠道竞争,那未来银行的发展必会走入死胡同。为此国内银行要想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跟随时代的步伐,着重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对金融发展的新要求。

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1996年,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首次尝试开展网络银行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1998年,中国银行成功办理了国内第一笔国际互联网业务。1997年,招商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1998年,招商银行又试行“一网通”业务。之后,细分为“企业银行”、“个人银行”、“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三大部分,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1999年推出支付业务全国联网,在全国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扩大网上商城。之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也开始向客户提供网上银行服务,部分在华外资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也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

网上银行的发展空间广阔。2007年个人网银成长指数为62.07,比2006年增长6.4%?企业网银成长指数为58.84,比2006年增长0.2%?但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需求指数都是发展最好的,通过比较个人与企业指数发现,个人网银的认知指数得分排名第一,企业网银的需求指数得分排名第一,说明现阶段,企业比个人更加需要网上银行?

近年来,我国网上银行业务持续增长,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额为71.6万亿元,2006年增长为93.4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0%。2007年,中国网银交易额达245.8万亿元,环比增长163.1%,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2008年,增长到320.9万亿元,环比增长30.6%。2009年,网银市场交易额达404.88万亿元,其中个人网银交易额达到38.53万亿,占比9.52%。网上银行注册用户达到1.89亿。到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全年交易额达到553.75万亿元,到2010年底注册用户超过3亿。网络银行市场规模和注册用户数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持续增长,网上银行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三、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银行的发展尽管非常迅速,但是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毕竟还不够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国内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网络支付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以“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命名,安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2011年的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有58.5%的受访用户把安全性作为选择手机银行的核心考虑因素,可见安全性仍然是用户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漏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网络银行内部,二是消费者本身,三是网络第三方。其中以网络第三方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犯罪分子非法入侵、干扰、破坏系统或盗用资金,植入木马程序窃取用户信息,以及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等等,这些风险事件严重影响了用户使用网络银行的信心,威胁着银行及客户的资金安全,成为制约网络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

2.信用机制和市场环境尚不健全,网络银行发展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篇6

关键词:农信社;网络金融;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48-2

0 引言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这无疑在有形或无形中对农信社传统业务产生很大的冲击。

1 农信社网络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农信社这个“传统的银行”来说,给其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农信社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以及提供诸如手机充值,火车票购买等其他便民服务,方便客户随时随地快捷办理银行及相关业务;并与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平台合作,让农信社客户在网上进行购物等消费交易。同时,增加了网上贷款申请服务,并由专人对网上申贷的客户进行及时处理回复,让有信贷需求的客户更为方便地申请贷款,但是,较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全流程网上信贷操作还有较大差距。总的来说,农信社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支付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2 互联网金融对农信社的影响

2.1 削弱核心地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到千家万户,农村客户对网络的使用度日益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在寻求金融服务时,有了除农信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外的新选择,这会直接影响到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核心地位。从信贷角度讲,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质,受到了广大较低收入客户的普遍欢迎,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的金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中间业务讲,互联网金融推出的理财产品如余额宝等具有交易方便灵活,起点低等特点,深得投资者的偏爱。从支付手段方面来讲,第三方支付已与农信社支付渠道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已在农信社所开展的业务的各个方面与农信社展开竞争,将直接影响农信社的市场地位。

2.2 冲击收入来源

农信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收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寻求信贷资源,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成本较低,较之农信社有更为明显的利率优势,这会对农信社的信贷投放特别是小额信贷投放产生明显的弱化。同时,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功能,已在逐步替代银行的支付渠道,也会减少农信社的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

2.3 增大吸储难度

存款是农信社的立社之本,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货币基金等产品会分流农信社的存款。以余额宝为例,由于其具有活期存款的方便灵活性,又有比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率,深受年轻客户群体的认可。此类产品的推出,大大增加了农信社的吸储难度。

2.4 分流客户群体

新时代金融行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客户数的竞争,只有有了稳定数量的客户群体,才能取得理想的经营收益和发展前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会分流农信社的小微信贷客户群体、支付结算客户群体、活期存款客户群体,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益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互联网金融将会在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攫取农信社的客户群体。

3 应对建议

在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信社要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积极应对。应加快转型发展融入互联网金融,充分发挥农信社营业网点多,资金力量雄厚,金融服务经验丰富,风险控制体系完善,客户资源丰富,决策灵活等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农信社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快转型发展融入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农信社既存在竞争的关系,同时也存在合作的可能,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农信社可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竞争优势,共同开发更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农信社可利用互联网企业的数据资源与客户信息,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农信社长期以来与各行各业建立的合作关系及金融领域的经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3.2 搭建智能化移动金融平台

目前,农信社需要逐渐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争取云平台技术应用上的主动权,不再局限于常规路径,重视开发移动营销平台、VTM、智能厅堂、社银平台、银银平台、云支付平台等新兴信息化平台。加强网点智能化设备建设,可以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线上线下多渠道协同。以打造“智能网点”应对金融生态环境巨变,建设实体网点与虚拟服务相结合的体验、营销和服务平台,主动引入互联网、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智慧化手段重新审视客户需求,把信息集中、整合、共享和挖掘作为信息化农信社发展的基础,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3.3 创新服务方式

农信社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拓展服务渠道,从以往前后台分离、集约化管理模式中跳脱出来,逐步转向一体化运营,将客户营销、产品定制、风险管控、财务处理等集中到IT层面统一设计。同时也应认识到,传统商业银行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仍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农信社实体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认知和诚信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等优势,利用已建立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与互联网银行相结合,从而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积极尝试推进以金融便利店、村头服务点为方向的渠道建设,立足遍布城乡的物理网络,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设立金融便利店,确保广大客户享受到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大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3.4 强化电子银行业务营销

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不同电子银行业务产品,一是抓好多行业“一卡通”共享平台推广工作,快速拓展公交、出租车、医院、校园、公积金、企业、工会等行业系统客户。二是加强与社保、卫计部门的沟通、合作,全力营销金融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业务,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金融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的活卡率,以服务巩固和拓展份额。三是抓好便民点业务质量提升工作,加快推出多版本的农信网上商城,线上线下结合,打造便民点“升级版”,巩固客户和应对同业、电商的竞争。四是大力拓展公务卡和信用卡市场。在做好不良率管控和未使用授信额度及时、准确纳入表外加权风险资产等工作的基础上,选准优质客户,配合加大个贷业务工作重点,积极推动信用卡和公务卡发卡工作。五是充分运用新产品,促进业务发展。如运用企业网银支付通知功能为国开行、农发行项目资金的申请、审核、支付提供优质的服务;运用企业网银集团管理、大笔批量功能为财政、社保、新农合、公积金、烟草、供电、盐业等部门(企业)提供便捷的资金管理工具;运用银企互联、查询版企业网银、网银特殊限额和手续费减免功能营销优质的企业客户;运用自助渠道拓展代收城乡社保、移动、联通话费,电费、广电收视费、相关学校学费等市场;运用汽车客运站自助售票系统抓好汽车客运企业营销等等。六是开展专项营销活动,进一步打造商户联盟,促进收单业务线上线下融合。通过强化电子银行业务责任营销和客户维护,加强跟踪检查落实,为农信社存款、中间业务有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 考 文 献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商务

进入“十三五”时期,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盈利模式及一些传统业务等诸方面的冲击日益明显。一直以来,互联网金融凭借自身牢固的客户基础、较低廉的交易成本、前沿的信息数据技术以及广泛的服务范围等诸多优势,开辟了新的金融业态,也进一步巩固了传统金融业的基础地位。面对复杂的金融形势,农村商业银行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现状,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1面向农村市场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

农村商业银行是基层商业银行,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具有较为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群体。为此,农村商业银行完全可以把业务延伸到电子商务领域,以发挥其独特的金融优势。

首先,要为广大农村居民打造一流便捷的电商平台。构建这一平台旨在谋求更可观的市场份额,绝非追求短期的盈利。如今,农村商行不但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冲击,还要时刻提防同行业者的竞争。基于此,银行要善于从内部攻破“堡垒”,简单地说就是要壮大自己以抢占先机,把那些有着强烈的电子商务信用贷款需求的客户从其他银行挖掘过来;同时还要防范第三方支付企业侵蚀本行业务,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为坚守商行已有的市场份额。其次,积极开发利用手机银行,努力扩大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当前,已有不少农村居民开通了网银,并逐步普及开来。与此同时,手机银行也成为各农村商业银行大力宣传、推广的焦点。谁能在手机银行领域夺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无疑对于减少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是大有帮助的。再次,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同电子商务企业取得密切合作,要把银行的线上业务与客户的线下消费有机统一起来,加强与实体商户的联动,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使客户获得全新的金融体验。

2加强内、外部的整合

2.1树立互联网思维带动内部整合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要将创新力的提升摆在突出位置。要以产品创新体现市场竞争需求,凸显互联网金融特征,加大技术研发和科研投入,把新技术和金融业务的各方面统筹考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客户的参与拓宽渠道,以更好地体现和满足客户的各类消费需求,为客户提供高效一流的金融配套服务。例如,可打造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以实现客户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在已形成的战略联盟的前提下,提高上下游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形成互补前进、合作双赢的生动局面。其次,要结合互联网逻辑,创建专属金融架构,推动农村传统金融与网络新型金融组织架构的和谐共生。再次,要拓宽营销和服务渠道,由传统意义上的网点营销转变为移动互联营销;树立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提高业务办理的便利化程度,不断创新营运思维,推动互联网移动化进程。

2.2加大与同业机构间的竞争与合作力度

商业银行要加大与同业机构的合作力度,推动互联互享互通,以提升行业整体市场竞争力。首先,要与城乡互联网企业取得密切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以占领更广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其次,要与各移动运营商取得合作机会,力求把控移动支付的新模式,拓宽移动金融的服务范围和客户覆盖面。再次,要推动同业机构之间的产品营销与信息传递进程,防范业务上的壁垒设置和资源重复性建设。此外,还要与其他商业银行展开对话与合作,逐步减少客户资金跨行流动的成本,推动银行账户间的互通互联,从根本上缓解第三方支付企业“抢夺”客户的现象。

3变革和创新各项业务

3.1中间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进程,使更多的金融行为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为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农村商业银行要把握互联网信息脉搏,以满足客户需求,转变以往的运营模式,拓展中间业务的范围,提升业务效率;在支付业务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以增强业务便捷性为突破口,守住被互联网支付业务所“垄断”的C2C业务;在客户开发方面,商业银行要善于摒弃传统的服务模式,特别要降低推动型产品服务规模,着力构建拉动型服务,从客户的便捷性和市场需求出发,善于与客户将心比心,使业务更为直观地体现客户需求。

3.2负债业务

在存款利率方面,商业银行要千方百计提升资本收益,以防存款负债业务的日益流失。在支付平台的建设方面,商业银行要密切与电商企业的合作,积极吸引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强化自身在网络风险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建设,建设专属支付平台。在客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商业银行要借助庞大的客户群体优势,在互联网金融未普及的区域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复杂金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那些收益较高、风险较高的组织产品,则要由银行供应。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整合已有的新技术和业务,锐意创新,着力提升自身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促使复杂金融产品的客观群体更为固定。

3.3资产业务

在大数据时代,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发信用交易数据信息库,加大对农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帮扶力度,深挖客户群体以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要依托大数据的体系化运作,加快信用贷款业务的普及。构建一体化的信用贷款服务平台,推动客户管理的网络化趋势。

4将农村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改造成为社区银行

首先,要积极改造农村地区广大金融网点,主要包含国有银行在农村建立的各大营运网点等,因其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和消费资源,也具备必要的机构场所,因此,适合于改造成全新的社区银行。其次,要使农村信用社转变为社区银行,由于信用社在农村的历史较长,具有牢固的群众根基,且擅长经营信用贷款业务,因此,将其改造成为社区银行,可推动农村金融业的繁荣。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商业银行必须精确捕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调整营运战略,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的主要业务,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戌鹏.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及应对策略[J]. 现代商贸工业,2016,13(18):100-101.

[2]廖荣亮. 农村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2014,5(05):7.

篇8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大银行业务与其有了深度融合,传统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也逐渐转变,电子渠道逐渐增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新兴移动渠道用户大幅增加。传统银行为迎合这个发展趋势,也在加大力度开发电子银行产品种类及功能。各大银行陆续推出的企业网银,个人网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终端,微信银行等等品牌产品服务。但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发展战略不明晰,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目前国内传统银行的电子银行大都作为传统物理渠道的补充,发展战略不明晰。e在品牌建设上,没有系统精准的广告策略,客户的品牌认知度有待提高。其次,产品创新力不够,同质化严重。银行具有互联网属性的金融产品只是简单地从线下搬到线上而已,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产品的进化路径。以电商平台为例,2012年已经上线的善融商务“购物可贷款”与工商银行的“融e购”的具体运营方案类似。此类购物与消费信贷相结合的同质化操作规程在其他金融机构同样存在。同时,电子银行营销机制不健全,电子银行发展在开通后,缺少维护,与用户互动不够,反馈信息少,营销手段单一,过于依赖网点的传统营销方式。

二、电子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的建议

目前,银行业已经迈入网络时代。电子银行业务以物理网点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各家银行为抢占市场,制定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传统经营理念,转型发展“互联网+”电子银行

在今年两会上,“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不断融合,加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目前的金融生态。电子银行逐渐成为银行服务的主要渠道,而传统银行的架构体系只是将电子银行作为柜面服务的延伸,忽视了其所具备的营销能力以及整合业务的创新空间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传统银行必须转变观念,转型发展电子银行,根据庞大的电子渠道用户群体,抓取用户操作信息数据进行有价值的挖掘,定制个性化产品,提升电子渠道的个性化营销能力。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基于用户体验需求及自身转型需要,银行应考虑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从而打造一流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二)发展移动优先策略,加入互联网金融大流

移动平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近据EMAKER研究报告显示,移动平台将超越互联网平台成为2014年受众花费时间最多的媒体平台。众多媒体纷纷摈弃数字优先战略,转而高调宣布各自的移动优先战略。(MobilityFirst)移动优先项目启动于2010年9月,旨在直接应对大规模无线接入和移动设备使用的挑战,同时为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新的组播、选播、多路径方案,以及新型的情境感知服务。MobilityFirst项目成立的前提是,移动平台及应用程序逐渐取代固定主机和服务器。数据显示,移动优先已经不再是口号和发展方向,而是实实在在正在做的事情。2014年,许多互联网公司纷纷迈入移动优先,这如今成为全球互联网公司坚持的战略。而银行作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后起之秀,也不例外的将其作为发展目标,打响了移动金融的战役。2014年以来,P2P、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快向移动端渗透和扩张;新型移动金融服务如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层出不穷,并加速向O2O、社交网络等领域拓展。移动金融正在重构电子银行的发展格局。手机银行在具备网上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同时,更具有移动性与便捷性优势。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成为移动优先战略的重要环节。所以,银行在发展移动优先战略之时,这两个环节是不可忽视的。当然,移动优先并非移动唯一。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或金融机构都适于移动优先战略,要做好精准的市场调查与发展定位。

(三)重视用户体验,提升用户参与度

在这个移动金融的时代,不仅仅要了解银行客户,还要看银行能否通过已有的用户资料信息挖掘到银行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与关联。2014年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主要呈现出普及化、全球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如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已经从注重产品功能过渡到注重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强调用户体验,银行也要迎合而上,尝试引导用户参与和互动,分享体验感受。还能够为产品提供更好的建议,以助于其产品优化。

(四)防控新型金融风险,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如今,移动金融成为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在移动互联时代竞相逐利的关键节点。移动金融带来便捷与多元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引入的新型金融风险形态。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无论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的技术防范措施都尚未完善目前中国用户对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支付尚存疑虑,由于智能手机系统的一些先天性不足,移动支付安全一直受到手机安全漏洞和木马的威胁,用户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解决安全隐患成为电子银行发展移动优先战略的当务之急。

(五)积极探索“大数据”战略与电子银行转型升级相结合

篇9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成熟,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已经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首先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揭示商业银行需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防范未来互联网金融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的不利影响;再具体分析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比较之下的优、劣势;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客户开放交互式网络平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互联网金融人才发掘与培养、提升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等四个方面策略,从多方面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使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一、引言

随着科技网络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日渐成熟,人们开始步入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2012年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其业务的发展的确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这不应该是一种纯粹的冲击,也可能对其业务发展产生一种“鲶鱼效应”,即刺激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邱峰(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正逐渐将银行中介功能边缘化,银行面临客户流失、业务萎缩的危险,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变革。但由于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缺陷以及商业银行具有的特殊地位,目前商业银行还无法被互联网金融取代。商业银行需要和互联网金融加强合作,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冯娟娟(2013)认为伴随着互联网科技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始迅猛发展。互联网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经营管理模式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强调商业银行应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重视客户体验、发掘与培养人才、提升科技水平等提升核心竞争力。

不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将来还会对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影响,商业银行都应该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态势,同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可简单表述为,互联网企业为广大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起初,互联网企业是为应付自有电商平台的支付需求,通过与各家银行合作,提供网关接口。但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日积月累了诸多的用户数据,熟悉并掌握这些客户的各种需求和偏好,还包括各种对金融服务有用的讯息。

互联网企业开始不满足于只提供支付这单一的金融服务,继而开展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与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发展的方向开始趋于一致。至今形成四种基本模式,具体如下:

(一)互联网仅扮演渠道的模式,是指传统金融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客户提供转账、信贷、支付等金融服务。人们在网上购物中使用的网银就是此类型的代表,这是一种的虚拟银行柜台,在使用时,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通过网上银行享受各种金融服务。

(二)互联网发挥数据收集和分析优势以取得信用支持的模式,是指通过互联网这一强大的信息收集处理工具,得到各种有用的大数据资料,并借此得到信用支持。这类似于阿里金融,依靠自身拥有的电商平台,创造优于其他放贷人的条件。

(三)P2P模式,即互联网担当中介的角色,两端分别连接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至今已经衍生出很多模式,主要包括四类: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债权合同转让模式、大型金融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模式和以交易参数为基点,结合O2O的综合交易模式。

(四)传统营销渠道与网络营销渠道结合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推动原有的“产品主义”转变为“客户中心主义”。两者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此类模式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形成的模式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专业P2P模式、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和金融交叉销售模式。

随着近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越发迅猛,银行监管部门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开闸发放支付结算、金融产品代销等金融牌照更夯实了此类公司业务发展的基础。互联网企业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大量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同时通过数据挖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可见互联网企业正借助自有的强大的数据力量,逐渐侵占传统银行业领域,这对传统银行业产生的冲击显而易见。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

三、商业银行较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一)商业银行较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互联网企业发展势头固然迅猛,但商业银行仍旧存在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互联网企业目前无法超越的。

1.资产实力更加雄厚。依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同比增长31.2%。从银监会的数据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年末的总资产规模为15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而互联网企业在交易规模和总资产规模等各项指标方面还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2.客户资源更为丰富。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业务经营的过程中,客户资源已相当丰富,尤其是在推进电子银行业务后,客户数量更是不断增加。在2012年上市银行公布的中报数据中,一共提供了7 家银行的企业网银和9家银行的个人网银的相关数据。经统计,该7家银行的企业网银用户总量达到532万,9家银行的个人网银用户总量接近 3亿,较2011年同期有明显增加。

3.风险控制体系更加完善。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囊括了多个重要环节,而风险管理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管理的风险具体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商业银行高度重视风险管控的问题,并在长期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关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健全有效的风险控制规章制度,管理控制各类风险。

(二)商业银行较互联网企业的劣势

1.操作欠缺灵活性。商业银行由于操作严谨,设置了一系列复杂的内部流程,而互联网企业刚好与之相反,操作流程快捷又简便。以贷款为例,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首先需要借款人进行贷款申请,然后商业银行再进行贷前调查、风险评价、逐级审批、合同签订和贷款发放等多个环节,整个程序较复杂。而网络借贷将繁杂的流程简化,使贷款审批流程更简单、放款速度更快,大大缩短了借款人取得贷款的周期。

2.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较高。商业银行由于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因此在融资、贷款过程中遇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很多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解决此类问题。而互联网企业能借助金融搜索的强大功能,如融资贷款搜索平台360等,能有效解决融资、贷款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信贷服务中耗费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优势与劣势,从自身角度和整体角度,制定一系列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整合网上业务和传统业务,建立客户开放交互式网络平台

互联网企业迅速突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拥有开放的金融平台、有效的营销手段、良好的金融产品服务以及便捷的操作流程,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导致商业银行流失了相当数量的客户资源。面对这种威胁,商业银行需要以客户为中心,研发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开展网络营销,优化业务流程,从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中占主导地位。一是了解清楚客户的实际需求,将客户存款、贷款、汇款、支付、银行卡、理财等相关信息充分整合,结合银行自身优势,帮客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提供优质服务。二要增加与客户之间接触的机会,可通过充分运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邮件等各种互联网平台在网络上进行营销,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三是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将原来的贷款申请到发放的复杂过程进行简化,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

(二)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合作,开发网络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之间并非是纯粹的竞争,彼此是能够互相合作的。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商业银行不能忽视其发展的迅猛态势,逃避竞争,也不能像对抗普通竞争对手一般,排挤打压,而应与其建立起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开发出更好的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一是整合商户与客户资源,共享资源。商业银行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与各种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业务上相互帮助,具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互联网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掌握大量客户资源。因此双方可以通过资源互换,优势互补。二是双方联合打造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一方面,挖掘新客户群;另一方面,通过中小企业信贷获取更高的利差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寻求双赢。

(三)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互联网金融业务具有的双重属性——金融属性与科技属性,提高了商业银行对人才的要求。通常商业银行的员工不是出身于纯经济金融专业就是纯计算机专业,因此十分缺乏商业银行业务运行、管理操作能力,与计算机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注重招聘复合型人才,让他们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做贡献。二是重视对员工的科技知识与金融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技能、互联网工具运用的综合素养,让员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时,熟练地将互联网工具运用到网络营销中,使其业务蓬勃发展。

(四)提升网络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

商业银行愈发需要科技信息技术为银行数据处理、业务操作和管理决策制定等提供动力,科研能力等决定着业务经营成果的优劣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高低。而互联网企业的先天优势源于科技,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竞争优势。一是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料,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和市场细分系统,推进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二要增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银行信息保密机制与信息安全处理机制,提升银行信息安全保障功能,从最大限度减轻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技术风险,保障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

五、小结

互联网金融的突起已逐渐引起商业银行的注意,提醒商业银行不可轻视互联网的力量。商业银行不得不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通过以客户为中心,吸收更多的客户资源;不断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寻求共赢;更加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永葆商业银行发展的活力;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技竞争优势。争取从这四个方面着手,使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吉林金融研究,2013(8):44—49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现代金融,2013(4):14—16

[3]马蔚华,互联网金融不是商业银行的终结者,IT时代周刊,2013

篇10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金融系,北京100144)

[摘要]随着平台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服务更加开放、便利、及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迎来了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因此,商业银行若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正确审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坚持长期发展战略,顺应时代形势,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本文首先从P2P贷款逐渐兴起、第三方支付态势繁荣、网络理财异军突起、阿里小贷潜力巨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新型移动支付方式、推出银行系互联网理财产品、创建信息化银行、构建多层次商户模式、创新网络融资业务等多项发展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056

1前言

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约束,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取得迅猛发展,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门户、P2P网贷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充分体会到互联网金融特有的快捷服务和个性化体验。在这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的交易行为和竞争模式正在悄然改变。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金融的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配置,交易成本也显著降低,这无疑极大地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缺陷,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也对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商业银行若要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取得持续发展,就必须认清当前形势,并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2.1P2P贷款逐渐兴起

早在2006年我国就出现了P2P借贷平台,它具有双方参与的广泛性,借贷双方以多对多的三点网络状形式出现,而且主体具有非特定性。此外,P2P借贷的交易条件具有鲜明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它省去了多种审核程序,只要借贷人信用合格,手续就十分简单。这无疑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借贷双方的需求。调查显示,P2P借贷平台数量不断增长,2009年我国仅有9家,但在三年时间内就增长了数百家,到2012年国内共有110家,到2013年第一季度又增长至132家,其中有20多家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这些P2P借贷平台凭借其高额的收益、便捷的程序、低廉的成本,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方,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具有超强吸引力的小微贷款模式。

2.2第三方支付态势繁荣

第三方支付起始于1998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迄今为止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汇付天下、快钱、支付宝等多种第三方支付企业,央行从2010年也陆续为这些企业颁发了牌照,以确定它们的合法地位。到2013年8月,我国已有25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了许可,其中有97家都提供网络支付。在2013年前三个季度,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理的互联网支付金额高达6.55亿元。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不再只是银行间的桥梁。财付通、支付宝等企业已经尝试推广新的快捷支付方式,它仅通过产品卡面信息就可以完成支付,无须再通过银行。这表明,第三方支付已经试图在支付市场上颠覆银行的垄断地位,如果这种尝试被监管部门及消费者认可,势必将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冲击。

2.3网络理财异军突起

余额宝是起始于2013年的互联网明星产品,不同于银行产品的购买起点,余额宝没有起点限制,消费者可以随时使用支付宝中的余额购买货币基金性理财产品,没有任何数额限制。这种网络理财产品无疑极大地降低了普通用户的参与成本。用户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也无须学习金融知识,就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剩余资金进行投资,不仅便捷灵活,而且手续费极少。而其年收益率则等同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两倍。因此,网络理财产品一经出现就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密切关注,且大部分人都踊跃参与。到2014年4月,余额宝为客户实现收益75亿元,理财规模为5413亿元,仅2014年第一季度就为用户盈利57亿元。而天弘增利宝则累计申购金额13592 亿元,申购笔数3.32 亿笔,赎回金额8181亿元,赎回笔数6.68 亿笔。这种迅猛的发展势头立刻引起了商业银行研究者与管理层的广泛关注,它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大量社会闲散资金流入余额宝,这极大地降低了银行的收益率,使商业银行员工与管理层都承受巨大压力。

2.4阿里小贷潜力巨大

阿里公司创始人马云推出了阿里巴巴小贷平台这一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它主要是为使用阿里巴巴平台与淘宝平台的商户解决资金流动困难,提供小额贷款。从本质上看,阿里小贷属于一种延伸商业服务,隶属于“平台生态圈”。阿里巴巴与淘宝的良好运营不仅为阿里小贷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客户,还为其收集了许多客户消费数据,阿里小贷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获取相关信用指标,进而完成风险控制和客户开发的工作,在这种平台模式下,其发展潜力显而易见。此外,这种商业平台模式还极大地简化了评价客户和开发客户的工作流程,降低了营运成本。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以多种形式迅猛发展,具有极大的便利性和发展潜力,对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冲击。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每种互联网金融模式都有其发展弊端和限制,这就为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了空间与可能。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若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全面研究当前的时代背景,并采取相应举措。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经验,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3.1打造新型移动支付方式

商业银行要不断探究客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新要求,并结合移动互联网,不断创新移动金融服务,打造新型移动支付方式,可以推出Android手机银行、WAP手机银行、iPad网上银行、iPhone手机银行、短信银行、Windows Phone手机银行等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支付缴费、账户查询、贵金属买卖、转账汇款、结售汇、理财等金融服务,并使客户享受到专属理财和精彩生活的特色产品。同时也可以“移动银行”品牌,使商业银行的服务网点延伸到客户身边,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灵活。此外,商业银行可以充分运用科技力量,创新移动金融定位产品,让客户可以通过导航系统查询最近的服务网点,从而增加客户黏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提供延伸与增加价值服务,例如帮客户预订高尔夫球场、电影票、机票、门票等。进而不断完善移动银行业务功能,努力打造整合信息流与资源的智能服务终端,推广绿色金融服务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移动服务。

3.2创建信息化银行

商业银行若要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就必须创建信息化银行,构建核心数据应用分析系统,以确保经营网络的平稳、安全运行。同时,还要对产品、管理、交易、客户、账户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因此,要建立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数据体系。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对各类数据质量、生命周期、标准、架构的统一。此外,还要以数据仓库平台为基础,创建营销集群管理系统,以增强信息使用的精确度。秉持深度挖掘、全面收集、高度集成、高效利用的理念,建立以客户为主的经销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打破信息孤岛的粗略分析模式,统一构解分析页面,深入探究客户需求,进而实现目标定位,对客户实行分类服务。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搜索,逐步完善营销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与客户的良性沟通,进而增强客户的忠诚度与满意度。

3.3构建多层次商户模式

要构建多层次的商户模式,首先可以打造集推广和销售平台、采购和消费平台、支付融资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统一管理信息流、用户流、资金流等数据,将消费贷款、供应链融、支付方式、订单融资等重要的金融工具全部纳入电商平台。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充分运用金融优势,将消费信贷与购物结合起来,订单满一定数额可以申请分期付款,客户可以使用借记卡、信用卡、银行账户在线上完成借贷,并随借随还,这样将购物与金融消费“无缝衔接”。此外,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支付将手机支付与网上商户联系起来。商业银行可以推出手机银行客户端,并增加二维码自动生成功能,合作商户可以将出售商品生成二维码,商业银行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这不仅可以推广网银支付,还可以提高手机银行的使用频率。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免去客户的注册程序,用网银账号及密码直接登录,并举办“积分抵现”的活动,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购物,以此增加客户黏性。同时,还可以创新商户合作模式,在网站上出售服装鞋帽、信息家电、黄金、百货、贵金属、汽车,以及教育培训、美容健康、旅游交通等商品,并在元旦、中秋节、元宵节、国庆节、情人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与商户合作,举办主题消费活动,并为商业银行客户提供专属优惠。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商户与银行全面合作,共同为银行客户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墨琳.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对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思考与展望[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2]谭天文,陆楠.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电子商务,2013(46).

篇11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已经从方方面面对人们的金融生活构成了影响。本文以银行业为例,分析了其在移动金融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发展措施,为银行业在移动金融背景下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发展现状

1、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发展的机遇

1)与同行业进行竞争的机会。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国内的银行业移动金融产品推出呈现出同质化的发展倾向,也就是大部分银行的移动金融产品都是类似的,包含了银行的账户管理、资产的增值服务以及公共缴费等几方面的业务,移动金融产品的发展差距不大。因此,每家银行都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成为移动金融产品发展的翘楚。

2)互联网发展方面的巨大机遇。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渐发展,中国迎来了4G发展时代,这就使得智能终端技术实现了伟大突破,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金融生活以及移动金融服务。从2014年的易观智库的相关信息数据来看,2013年是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井喷阶段,总体交易额不断实现突破,增长率达到了800%,移动互联网促进了移动商务的不断发展,移动金融需求日渐迫切,给银行业提供了绝佳的转型机会。

2、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网点布局方面的问题。有的银行网点数量不多,由于实际的资金实力使得其网点数量相对较少,实际的移动金融产品推广力度和营销力度并不强,并且还有一部分的分支结构并不是全功能性的网点,缺乏移动金融产品的推广能力。

2)营销渠道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营销的角度来看,部分银行的推广渠道非常狭窄,推广形式较为单一,实际的营销以及分销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虽然有的银行在各大流行网络客户端设立了官方交流窗口,但是由于渠道层次性较浅,实际的营销力度并不强。

3)创新能力方面存在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的实际创新能力相对较差,比如微信银行、手机银行实际上仍然处于小范围宣传的阶段,使得金融产品并未深入推广,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

4)人才方面的问题。从目前的经营发展来看,银行业缺乏高素质的移动金融开发专业人员以及移动金融推广管理工作人员,并且银行内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得银行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外界的市场竞争存在着相矛盾的问题。

3、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银行业不断加大对移动金融产品的研发以及推广力度,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移动金融产品创新与电信运营商的金融产品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来看,金融行业实现了巨大改革,民营资本进入到银行发展中,加入到移动金融发展行业之中,使得移动金融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其他的非银行机构,诸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都推出多样化的移动金融产品,并且营销渠道不断拓展,提升自身竞争力,力图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因此银行业在移动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移动金融时代银行业的发展策略

1、转变银行的交易模式

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点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正向着科学、理性、高速的方向发展和变化。当前环境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技术服务方面,它基本可以完成PC互联网的全部功能,它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网络使用渠道,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搜集网络信息,更直接了解金融行业的变化动态。移动金融的主要优势在于信息获取的快捷性与交互性,那些以地理位置、本地化、服务类商业模式为代表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被改变,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模式让商品的范围更广泛,市场的潜力也更加巨大。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了市民购物重心的转移,此时,对于银行业来说,电商网络的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网上金融业务的本地化发展很有可能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与方向。

2、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自身业务范围的扩展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重点的兴起和普及不仅带动了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类网络软件的应用,同时也让普通市民与网络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对于更多青年人来说,移动网络的出现让他们的生活节奏更快、获取信息的方式更简单快速,让他们的金融需求向多元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来看,电子商业依然处于发展的起步机遇时期,其具有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通过推动信息化的发展,银行业能提前抢占更多的市场机会,并借助电子商业平台来实现自身业务范围的扩展。此时,他们的工作中心与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在新市场环境的竞争中,他们也更容易打开新的局面。

3、提升客户质量,有效増强市场竞争力

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沟通创造了便利,也为数据信息的获取奠定了基础。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管理,不仅能更好区分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能将全行上下的员工集中起来,让他们真正以客户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努力提升客户的活跃程度与贡献程度。同时,银行还要积极开展金融安全教育活动,在高校、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u盾、工银电子密码器等产品的使用价值,因为这不仅能提高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也能增加潜在的客户群体,让新增客户中的查询客户比例增长,以此实现网银应用群体数量的增加。另外,加强对客户及潜在客户的教育还能进一步提高客户的质量,让他们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对象中的高端客户,以此实现高端客户群体的扩大。此时,电子银行的交易群体得到扩张,整体交易额也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综上所述,移动时代背景下,银行如果不能重视移动金融领域的发展,忽视市场发展方向,就必然会面对失败。因此,银行业在发展中必须时刻注意市场动态,抓住此次移动金融的发展浪潮,进一步拉开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差距,让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蔚赵春,凌鸿.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上海金融,2013(9):28-32.

[2]严丽琴,方华.中资银行跨国境经营动因的实证研究.[J].商业银行,2013(6):21-23.

篇1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农村信用社 马龙县 农村金融

一、马龙县农信社的发展状况

马龙县农信社属一级独立法人金融企业,业务经营范围主要有储蓄、贷款、结算、票据及其他业务,服务范围为马龙县城乡。2014年末,全县农信社共有营业网点13个,服务马龙县3乡2镇5个街道共73个村(居、社区)20.6万人口,服务面积1,614平公里,现有职工130人。马龙县农信社的市场定位是:立足“三农”,服务城乡,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14年末,马龙县全县4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5,043万元,其中,马龙县农信社有各项存款358,797万元,当年新增存款71,864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新增量78,542万元的91.50%。马龙县各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301,708万元,其中,马龙县农信社贷款余额230,388万元,当年新增贷款36,871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新增量49,332万元的74.74%。

马龙县农信社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属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传统金融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在时间和空间上外延了营业服务,如马龙县农信社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都属于这种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这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具有跨行转账、缴费、理财、放款、机票预订等功能。2014年末,全县4家银行有银行网点20个,其中农信社有13个,占网点总数的65%。城区范围有营业网点9个,其中马龙县农信社有5个,占城区网点数的55.56%,乡镇有网点11个,其中马龙农信社有8个,占72.73%。全县有自助银行18个,其中,马龙县农信社有自助银行13个,占全县自助银行数的72.22%。全县农信社有个人网银5,163户,企业网银354户,个人手机银行4,366户,企业手机银行119户,网上银行交易达60亿元,电子交易业务笔数占总业务笔数的69%。

二、马龙县农信社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科技薄弱不具备互联网金融研发条件和能力

马龙县农信社机关有9个部门,共39人,其中科技信息部仅3人,占全县职工数的2.31%,科技人员与业务发展要求不适应,科技信息部主要承担全县农信社的网络、电子设备、自助银行、POS机维护及贷记卡和电子业务的推广,科技信息部没有科技研发条件和能力,电子科技研发主要依靠云南省农信社。马龙县农信社科技业务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人员数量不足;二是科技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要求,人员没有电商从业经验,不具备互联网金融发展研发能力。三是马龙县农信社的电子科技依存度较高,主要依托省农信社的科技技术。

(二)业务创新存在体制短板

由于马龙县农信社属于县域法人中小金融机构,与其他银行业务发展竞争面临体制短板,主要表现在:业务合作层次低。在业务协调推广上,由于其他国有银行的总部设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对国家各类政策信息掌握准,经营合作层次高,业务推广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业务拓展效果好,成本相对低。如各国有商业银行可与证券公司开展理财合作,但由于马龙县农信社属于县域法人企业,不具备与中央国有企业开展业务合作的人缘、地域及科技优势;大型基础建设难以切入。在监管上,由于受单户贷款比例的限制,按照监管规定要求,单户贷款比例不得超过法人资本净额的10%,由于马龙县农信社属于县域法人企业,资本总额与国有商业银行资本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在争取支持大型基础项目建设上,农信社与商业银行不在一个竞争平台,如马龙县农信社2014年末的资本净额为2.4亿元,最大单户贷款额度只能到达2,400万元,在基础项目建设上与商业银行相比处于劣势;服务管理专业不高。在服务管理上,商业银行业务分工细,能够做到专人专职,人员分工较细,马龙县农信社由于人少事多,有的营业网点仅5人,只能基本满足营业要求,管理人员一职多岗,管理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业务员,管理相对粗放,业务的专业性及专业水平处于劣势。科技创新不足。在科技创新上,马龙县农信社科技化建设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特别是信息化手段滞后导致金融服务层次低、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短板,亟待改进和提升。

(三)人员素质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要求

截至2014年末,马龙县农信社有职工130人,从人员分布看,机关有职工39人,营业网点有职工91人。从员工职业资格结构看:中级职称21人,占16%;初级职称53人,占41%,初级职称以下56人,占43%。从员工文化结构看:本科学历60人,占46%,本科以下70人,占54%。从员工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31人,占24%,30至40岁26人,占20%,40至50岁51人,占39%,50岁以上22人,占17%。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马龙县农信社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偏大,在管理层中尤其缺乏科技创新人才、管理高端和专家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传、帮、带的方式,没有跨界人才,与互联网金融发展要求不适应。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农信社冲击较大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向传统金融业发起了挑战,将对传统银行的中介支付、管理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等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金融脱媒支付作用被弱化

互联网金融会加速金融脱媒,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意义之所在。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融通双方不再需要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来完成,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农信社是提供支付、汇兑等金融业务,承担支付中介的作用,目前,这支付中介职能已经受到了第三方支付、网络贷款平台等互联网公司的挑战。一是互联网金融模式提供的支付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深受用户的喜爱,对农信社传统支付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2013年末,全国已获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250多家,交易规模达17.9万亿元。二是支付功能多样化,这与马龙县农信社的中间业务产品少形成了鲜明对比。

(六)客户流失收入减少

农信社的获利主要是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获取利差以及为客户办理支付结算收取服务费。互联网金融推出支付、理财和融资业务后,客户直接参与金融活动越来越方便和普及,互联网金融客户,特别是年轻客户,行为习惯和偏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银行分工和专业化服务被弱化,互联网金融在与农信社在内的传统银行抢客户、抢业务、抢市场,对农信社的盈利渠道和盈利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七)营管理迫于转变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使传统金融管理方式发生极大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信社传统的存款、信贷、结算、风险等内部繁杂的管理流程将变得简单化和合理化;二是传统银行对经营网点的高度依赖性变得淡化,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将得到优化;三是传农信社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方略、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等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金融管理方式将更加明确,农信社传统的管理方式迫于转变以适应业务创新发展的需要。

三、应对互联网金融策略措施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马龙县农信社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学习互联网金融特长,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加快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

(一)创新转型策略

产品创新。在巩固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同时,创新担保,解决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如开办农户联保贷款、农村建房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物业经营权质押贷款、党员创业致富贷款、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通过信贷创新,解决“担保难”、“贷款难”问题;通过创新,探索适合“三农”需要的金融新产品,为“三农”提供多元化、差别化、个性化服务;通过创新,充分发挥马龙县农信社经营管理体制上的灵活性,把优势发挥到极致,让客户更愿选择农信社。

服务创新。围绕“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要求,做实做精“零售”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服务。对重点产业、特色农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实行“一户一策”、“一企一策”的差异化服务,根据农户和企业特点,探索适合客户服务的新方法。对有潜力、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农户或企业,应从服务一户延伸到服务一个产业链,主动服务被商业银行边缘化的小客户、小市场。扶持成长型客户,重点客户要重点扶持,如重点扶持已实现电子商务转型的中小企业,引导支持从事传统农业的客户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转型,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向服务新型业态转型。对农信社经营网点进行整合,细分客户服务,打造“支农”、“支小”专营网点,实行“一社一品”服务,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服务的精细化。

抓好客户体验服务。在没有互联网的时期,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即买的没有卖的精。有了互联网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商品价格更透明,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权和话语权。马龙县农信社应突出服务的人性化,发挥应用路径依赖定律作用,培养一批具有感知、有分享能力的年轻客户群,通过向客户提供免费的业务,引导客户加深对信用社的认知度,服务中及时捕捉信息源,紧紧抓住区域特色业务需求,因地制宜满足客户要求,把特色业务做亮、做大、做强,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开发农信社网贷平台。在业务隔离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建立网贷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筹集农户闲散资金,再把资金提供给客户,马龙县农信社收取中介服务费。

(二)支付保卫策略

互联网金融冲击了是农信社的经营方式,移动支付对农信社的结算支付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因此,抢抓移动支付业务是农信社应对互联网金融转型捍卫结算支付职能的保卫战。移动支付的范围很广,仅就马龙县金融市场的缴费业务而言,目前有水费、电费、电话费、交警罚没、公交充值、电视收视费、物业管理费、商场购物以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缴费项目,可将农信社的网上银行与门户网站整合为网上营业厅,进行功能及流程改造,打造互联网金融门户。加强移动及网上支付项目的维护,扩大支付覆盖面,让客户能够随时随地随心转、随心付,提高网上银行及客户端的客户覆盖率,抢抓客户资源。

(三)平台建设策略

与电商平台合作,成为客户和电商平台的中介者,由电商平台获得数据资源。农信社有大量的优质农户资源,如农产品经营店、种植户、养殖业,专业合作社这些都是农信社的合作优势。开展与本地核心企业或商品交易平台合作,通过合作,从核心企业中获取交易数据,从下游企业金融服务入手,然后通过向上游企业提供理财、结算、信贷等综合服务。以网点为中心建立半径综合服务圈,农信社要发挥网点优势和人缘优势,开展精准营销。如针对特定商户,通过金融识别,把他们引导到线上,提供线上线下闭环服务,实行资金信息收集,从而降低成本。

(四)服务创优策略

加强营业厅管理,建立大堂经理制和全员轮流做大堂经理的制度。随着农信社电子业务的快速发展,农信社的电子设备不断增多,引领指导客户办理电子业务成了营业厅的一项重要工作。把综合业务能力强,业务精的人员充实到营业大厅,通过大堂引导服务,为客户提供互联网体验。农信社要从传统的柜面服务转变为大堂服务和自助服务,引导客户使用新的金融服务自助机具,把柜面服务转变为自助服务,营业服务时间由8小时转变为24小时,方便客户。建立全员员工轮流做大堂经理的机制。从领导到员工都要轮流做大堂经理,通过担当大堂经理发现客户服务中的不足,进而完善服务;通过担当大堂经理发现业务操作管理问题,进而完善制度;通过担当大堂经理才能树立全员服务的意识,进而提高服务意识。

(五)优势巩固策略

做实做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传统优势业务。巩固农村市场,做到“农村市场寸土不让,城区业务分毫必争”。通过“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的评比创建,逐户、逐村建立农户经济信息电子档案,为农户贷款发放提供信息决策。通过评比创建,引导农户诚实守信,引导农户获得信贷。通过评比创建,对“信用户”、“信用村”给予一定信贷优惠,对“信用户”、“信用乡(镇)”给予贷款利率优惠政策,不轻易为其他互联网金融拓展农村市场留下空间和余地。

(六)科技领域策略

科技领社就是要加大自助设备投入和电子银行建设,逐步实现传统业务转型。以马龙县农信社的惠农卡、惠民卡、惠商卡为媒介,推广手机银行放款和贷款回收,贷款发放实现从传统的客户到网点申请到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就能办理。大力开办个人网银、企业网银,手机银行、短信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电子商务服务等业务,大力推广和拓展POS机、惠农支付业务、惠农卡、惠民卡、惠商卡、贷记卡等电子结算业务,实现传统柜面服务向高效、方便的电子银行服务转变,实现传统的现金服务向结算服务转变,实现从传统业务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过渡和转变。

(七)人员素质提升策略

人才是第一要素,一是要制定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别是要引进有经验的互联网专业开发的专家型人才、资源型人才,逐步实现人才专业化。让其充分发挥互联网专业才能优势,弥补农信社传统业务的不足。二是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干部员工素质,全员都要学习高科技,掌握专业知识,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培养一批符合现代银行发展的专业人才。

四、结论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农信社要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因势利导,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一历史时机,通过跨界合作、科技创新、经营转型等措施策略适应新的金融发展要求,只有不断地改变完善自我,才能形成农信社的真正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益.浅谈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2014年6月.

[2]崔成伟.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0期.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篇13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冲击;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090-03

一、第三方支付与网上银行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与银行、产品供应商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网上交易平台。国外第三方支付起步较早,1996年全球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美国成立,此后Amazon Payments、Yahoo PayDirect、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相继涌现。PayPal成立于1998年,于2002年被全球最大的C2C公司eBay全资收购,之后仅一年PayPal就依托eBay强大的市场份额实现了4.4亿美元的交易金额。目前,PayPal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之一。

我国第三方支付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自2008年以来,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额不断增加,尤其是2010年达到了10 105亿元,2008―2010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长了近4倍。目前我国比较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是支付宝和财付通,两者累计市场份额接近80%,尤其是支付宝在众多网民中更是“家喻户晓”。支付宝成立于2004年12月,与国内外180多家银行以及VISA、MasterCard等国际机构合作,主要提供支付及理财服务,包括网络购物担保交易、网上支付、转账、信用卡还款、水电煤缴费、个人理财等多种服务。截至2014年3月,支付宝的总支付金额达到了6 230亿美元,日均支付量达106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二)网上银行发展现状

网上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之后迅速在有互联网覆盖的地方普及。美国第五大银行Wells Fargo被认为是美国网络银行业务最成熟的代表,1995年起提供网银业务,其网银客户超过160万,接受网银服务的客户占客户比重的20%。1996年实现不同账目间转账、线上信用卡账单等功能,1998年正式开始网络贷款申请业务。截至2009年末,Wells Fargo已拥有1.3万亿美元的总资产规模。

在国内,中国银行最早开始发展网上银行业务,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电子交易成功。目前,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的也已经开始提供网上银行服务。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下,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也迎来了大好的契机。根据《中国网上银行市场监测数据报告2014年第二季度》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382.7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8.7%,同比增长27.8%,同时,各大银行的网上银行交易份额也有很多提高,其中工商银行以3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以15.3%、14%和10.8%紧随其后。总体来说,我国网上银行发展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二、第三方支付与网上银行的对比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较之网上银行的优势

1.第三方支付具有担保功能,为网上购物提供了担保。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购大军中来,网络购物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购的买卖双方无法面对面交易,这就产生了双方的不信任。与网上银行相比,第三方支付在交易过程中充当了担保的角色,消费者在选好要购买的商品并下单后,所付的货款暂时被存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当收到货物并检查无误后,消费者只需通过互联网确认收货,之后第三方支付平台便会将货款划入卖家账户。有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担保,买家不用担心付款后收不到货品,卖家也不再担心发货后收不到货款。第三方支付为虚拟的交易提供了现实的保障。

2.第三方支付方便快捷,适合小额支付。由于网上交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时间空间上有很大的自由,这就产生了许多小金额的交易,比如手机话费的充值等。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付款,用户只需在支付时输入自己的支付密码即可,不用再像网上银行支付那样登陆网上银行,选择支付账号等多道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尤其是在进行小金额的支付时,大家更倾向于选择第三方支付。

3.第三方支付线上交易成本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通过银行进行一些资金的流动交易,如转账、汇款等,这就会产生一定的手续费,而随着第三方支付与网上银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线上交易。以支付宝和工商银行为例,通过支付宝进行转账的客户在每月的限额交易流量范围内不收取手续费,这个范围是实名认证客户10 000元/月,非实名认证客户1 000元/月,超过这个范围的按0.5%收取手续费,最低1元/笔,最高25元/笔。而通过工商银行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时的手续费为:同行异地转账每笔按0.9%征收,最高45元,最低1.8元;跨行同城转账每笔按0.9%征收,最高45元,最低1.8元;跨行异地转账每笔按0.9%征收,最高45元,最低1.8元。由此可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的成本要低于网上银行。

(二)网上银行较之第三方支付的优势

1.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信任度更高。从产生的历史来看,银行的产生要早于第三方支付,而网上银行作为实体银行的一个分支业务,比第三方支付更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同时,银行是从事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与第三方支付相比有着十分严格的监管制度,信誉更高、资金更多、实力更强。

2.第三方支付的资金清算必须通过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依靠金融机构才能完成资金清算。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的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账户要由委托银行托管,且要将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账户分开管理。这就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能进行机构内部账户之间的资金清算,当发生跨行的资金往来时,第三方支付就必须依赖银行进行资金的清算。

三、第三方支付对网上银行的冲击

(一)第三方支付减少了网上银行的客户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资金线上交易的发展,而我国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线上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各大银行的网上银行。但是由于这两种机构的交易模式存在差异,因此各有优缺。比如,对于喜欢网上购物的客户在选择支付平台时往往会优先考虑第三方支付机构,这是因为第三方支付能够为客户提供资金的担保,使得客户的资金在网络虚拟的空间有了保障。更主要的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资金交易时的手续费要低于通过网上银行进行交易的手续费。由此可以预见,第三方支付不仅满足了客户的担保需求,而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且交易成本低等优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

(二)第三方支付给网上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1.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减少。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不断减小,这就使得中间业务收入逐渐成为银行获利的来源。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银行卡、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业务、咨询业务等,其中又以支付结算为主。然而,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不断发展,其业务范围不断延伸,已经开始挤占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以支付宝为例,目前支付宝不仅单纯提供购物支付业务,同时还提供了信用卡还款、手机话费充值、水电煤费用的缴纳等业务。第三方支付对网上银行的这种替代效应减少了网上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

2.网上银行不注重客户体验的缺点被放大。由于银行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因此长期以来网上银行隐隐有“一家独大”的势头,使得网上银行的业务流程设计过分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客户体验。当第三方支付出现时,网上银行不注重客户体验的缺点就被放大,而更加方便、快捷、富有人性化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吸引了更多客户。

3.第三方支付对网上银行监管提出新要求。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然而与之相关的法律、监管措施却相对落后,这就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趁,不断寻找缝隙进行非法套现、洗钱等违法行为,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尽管网上银行相对第三方支付较为安全,但这仍然加大了网上银行的监管要求。

四、网上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的策略

(一)网上银行应抓住第三方支付带来的机遇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客户习惯于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如网上购物等,客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同时也会加大对网上银行的了解,这就给网上银行带来了很多潜在客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并开始习惯使用网上银行进行一些资金业务。这时,银行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加紧完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发展更多新型中间业务,扩宽网上银行的电子支付范围,例如加快通过手机、电话和在线分期付款等支付方式的创新,吸引更多的客户。

(二)网上银行应正视第三方支付的竞争效应

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对于网上银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这同时也为网上银行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使得网上银行不再在电子支付领域中“一枝独秀”,良性的竞争环境更能促进网上银行的发展。一是简化支付流程。网上银行的操作普遍比较繁复,首先要到银行柜台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然后要进行下载证书、安装U盾、支付密码等一系列操作,这就使得网上支付过于复杂。而第三方支付在操作方面就比较简单,客户仅仅只需要在网络上注册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登陆后即可进行支付活动。这为网上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方向: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简化支付操作流程,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网上银行。二是网上银行应增加支付的担保功能。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在交易模式上有很大不同,消费者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后,交易资金被暂时存放在第三方,直到完成交易后由消费者确认支付,第三方才将资金划入卖家账户,消费者就无须担心付款后收不到货。而在这一点上,网上银行不能打消消费者的担忧。因此,针对提供担保这一方面,网上银行在支付环节应该借鉴第三方支付的经验,增加担保这一环节,充当介于卖家和买家之间中立的、公正的中介角色,为买卖双方提供信任支持,解决卖家和买家之间的信任问题。

(三)增强网上支付的安全性

就网上支付的安全性而言,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相比更具优势,但是在网上支付安全方面仍然存在漏洞。因此,银行可以通过增强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来吸引更多的客户。银行应该加强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打击网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可疑的网上资金交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查、处理。同时,还应该定期更新有关利用网上交易进行诈骗的实例,提醒予以客户注意。加强系统的运行安全建设,如加强系统内部的监管,做好对系统的维护、监测以及防止不法分子对系统的入侵,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完善支付平台的安全设计,减少支付漏洞。银行应不断运用新技术,在方便客户操作的同时提供支付平台的安全设计,如网上支付客户端控件运行时主动关闭计算机的远程服务,对威胁网上支付的应用进行报警,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远程控制盗取客户信息和资金;在客户端的设计上,应该尽量避免客户重要资料的经常输入等。

参考文献:

[1] 陈月波.我国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关系研究[J].浙江金融,2008,(6).

[2] 付俊平.第三方支付对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0).

篇14

【关键词】网络银行 传统商业银行 打击影响

网络银行即网上银行,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实时的全方位银行服务。相对于传统银行,网络银行则是一种全新的银行服务手段。

一、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状况

(一)历史发展与现状

银行网络业务在中国的开展,首先是1996年6月中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网站,而且提供网上银行的服务。1997年4月,招商银行则推出了网上金融业务,自此终于开启了中国网上银行的新篇章。

新华网杭州6月25日电继“腾讯系”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之后,背靠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的浙江网商银行25日在杭州开业。至此,中国两大互联网巨头阵营里的网络银行都揭开面纱。

(二)网络银行的优势

网络银行有一下几个有点:第一是能使经营成本得到降低,夸大盈利的空间;第二是业务可以在任何的时间办理,从而使得业务规模得到最大化的扩展;第三是只需要点击鼠标即可完成业务,这种模式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第四是物流的流动加速了资金流的流动速度,使得在途资金的损失有效减少。

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打击

由于银行业提供的金融产品的传递基本上不需要物质的转移这一特征,传统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经济的“中枢”,其银行业务的垄断地位及其金融中介的职能,决定了它在网络银行兴起的背景下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银行缩小了传统商业银行业的原有优势

网络银行的发展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支付领域的冲击主要表现为网络支付中的第三方支付组织。在网络交易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充当着以往传统商业银行的角色。但是由于网络银行在电子交易中有着传统技术不能相比的优势,其发展速度很快。而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是其机构数量庞大,高楼大厦和本土人才象征着其雄厚的实力。相比较而言,网络银行的发展,仅仅需要在国内有一个支付接口,既可通过网络向成千上万的顾客提供便捷快速的银行业务服务。

(二)网络银行转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原有管理模式

当网络银行的出现时,我们对现有的银行经营模式的理解得到了一定的改变。网络银行转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等等。现在,以高安全性、高科技、快捷方便、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不直接见面的服务取代了从前以摆摊设点、银行人员与客户直接面对面接触的传统经营理念。网络银行通过加速银行内部的信息交流和交换,进而节省了办公成本,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促进了银行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曾经传统商业银行的扩张模式往往是新建网点、增派人手。但是,网络银行使得银行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发展网络用户从而实现规模扩张,无需增加过多的分支机构和不必要的雇员。

(三)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营销方法

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那么曾经传统商业银行的人员促销、网点促销等营销方法必须有改变。通过互联网来寻找相应的客户群则是最方便的途径。网络银行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和客户进行交互式的沟通,使得营销活动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开发具有鲜明个性的各类金融产品,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另外,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迅速地改变银行与客户的联系方法,简化和压缩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点,来投资建设先进的网络系统、网络设备和软件产品。由此可见,网络银行将使银行的营销方法由柜台的间接被动推销转变为网络的直接主动促销。

三、传统商业银行面对网络银行冲击的对策

针对网络银行的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务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银行观念

要正确应对网络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必须正确认知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并且树立正确的观念。其实两者本质的区别体现在:是否具有互联网精神、是否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并注重客户的体验感等要素。目前我国很多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业务时,只是把传统的金融业务用互联网技术去经营而已。真正要应对网络银行带来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坚持“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选择、普惠、民主”的互联网精神,从而开展互联网银行业务。

(二)推进战略改革,推动服务升级

传统商业银行面临改革,在服务体系上就要下工夫,建立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从而推动服务升级,提高服务品质。传统银行业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不要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金融中介上,而是要在资金的融通方式、数据的交换服务、营销平台的搭建等众多方面全面地推动行业内外的战略布局以及调整。同时,在今天,传统银行业更加应该转变原有的陈旧管理模式,关注长久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高度重视用户体验效果和产品的服务质量,进而培育稳定的客户群。

(三)以数据为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现如今的社会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连接用户、平台和金融的重要工具之一,那么运用网络技术来落实数据的基本管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网络银行的模式下,通过网络信用体系以及数据库,能够使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大幅度地减少了交易的成本,大大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传统商业银行也要加强研发技术,建立以技术和信息为支撑的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平台来采集和信息,借助其特有优势来推动自身业务的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向数据驱动型银行的目标大步迈进。但是,网络银行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毕竟还是有限的,双方应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宇.互联网金融: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3.(9).67-71.

[2]路线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J].金融经济.2014.(4).5-7.

[3]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