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资产界定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独特的政治体制下的产物,通常具有社会监督、社会服务、执法与管理方面的职能。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非常重要,对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提倡反腐倡廉、明确经济责任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对资产进行界定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与作用

1.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通常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是指在职期间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责任人,而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在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施的,是对经济责任人的有效监督与评价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其日常的执法、监督与管理工作中,追求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敦促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在工作中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目标,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到工作中去,尊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是进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对于我国加强廉政建设、减少腐败贪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与权力也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授贿受贿的可能。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责任人用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来牟取私利,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人起到震慑作用,能够及时发现经济责任人的经济漏洞与犯罪问题,有效惩治腐败现象。

3.是加强行政监督工作的必要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监督机制,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经济责任人在职期间的应该承担的责任,为组织部门、纪律检查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干部的任用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经济责任人的政治素养、决断能力及经济资产方面的评估,明确经济责任的同时,也起到了监督作用[1]。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

1.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审核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其首要措施就是对其财政及财务状况进行审核,明确其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任何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存有一定的资金挪用情况,只是金额大小的差异而已。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需要审计人员严格审核行政事业单位在各方面的资金使用情况,明确资金来源及流向,对各种支出的票据进行考察与对比,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资金截留或公费使用等情况。

2.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界限划分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查离任前的经济责任人,并对现任及上一任经济责任人的财务交接情况及资产情况进行明晰,从而划分这两任经济责任人的责任界限。事实上,任何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人,在换届期间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都抱有十分的关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状况,能够反映经济责任人的主要业绩,也便于下一任的经济责任人明确自身职责及所面临的具体情况。

3.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人的业绩考评

行政事业单位在面临重要的事项时,需要由其经济责任人进行策划、管理与决策。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重要事项,包含投资、招商、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具体事项的各项资料与数据信息进行详尽的审核,并调取相关会议记录、新闻报道作为参考依据,同经济责任人及参与者、执行者进行单独会谈,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与资料,对经济责任人在重要事项中的具体责任进行明确,对其业绩进行核查,并对经济责任人在事项中起到的作用进行通盘的了解,明确经济责任人在管理、策划与决策工作中是否存在越权现象、刚愎决策现象等,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2]。

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资产界定方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对于经济责任人的权利与任务进行明确之后,需要考核经济责任人在其工作中是否存有腐败问题,而资产界定方法就是对经济责任人的个人财产与公共资产合理划分的主要方式,也是对经济责任人的有效监督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责任审计时,其资产界定的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经济责任人在接收行政事业单位时的实际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人,在接手该单位时,对其实际资产进行明确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评价经济责任人主要业绩的基础指标。在实际的审查工作中,应将其账面金额作为审查基数,明确账面是否存在非法资产、潜亏挂账数,对账目中的烂账、坏账及呆账等因素进行明确。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人接受该行政单位时,原有的不良资产在责任上,属于前任经济责任人。因此,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在现任经济责任人接手时的实际资产,并将原有的不良资产进行扣除之后,才属于现任经济责任人的合理资产,这也是对现任经济责任人进行业绩考察的重要基础。

2.明确现任经济责任人对于原有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

经济责任人在任期结束之后,其留下的不良资产会影响其业绩考评,也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而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不良资产,应由其现任经济责任人进行处理与解决,在审计工作中,对于这部分资产的界定,需要明晰现任经济责任人在处理原有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实际的审查与评价中,应当对这部分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对现任经济责任人的客观评价。

3.明确经济责任人在离任时的资产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资产界定,要求审计人员明确经济责任人在其离任时留下的资产情况,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在实际的资产界定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以经济责任人离任时留下的账面金额为基础数据,详尽盘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要切实保证账面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需要审计人员科学分析账面数额,对经济责任人在其任期内,由于主观因素而导致的不良资产、烂账、坏账、呆账进行详细盘点,明确账目中的固定资产情况、账目的盈亏情况、资产的废弃情况、不良投资情况等因素,在扣除非主观因素导致的不良资产之外,对比经济责任人在接手行政事业单位时的资产情况,综合分析其在任期内的实际业绩,并进行客观有效的考评[3]。

四、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人进行监督、考核、评价等工作的重要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资产界定方法能够对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能够便于客观评价经济责任人的实际业绩,能够有效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人腐败贪污现象的发展,对于反腐倡廉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褚鹤.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与内容[J].现代经济信息,2015,(09):326.

[2]龚希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方法[J].赤子(上中旬),2015,(21):181.

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对于单位和部门的各项活动与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不仅有利于加强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而且对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党风廉政工作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而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指标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重要量化形式,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立与完善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大小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关系,是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立与完善的意义

首先,进行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行政事业单位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客观要求,主要体现在经济责任审计本身作为领导干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领导干部经济权力制约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科学、合理、标准、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对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评价,是领导干部管理部门以及被审计领导干部本身、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所以说建立与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是权力制约机制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要求。

其次,完善和建立审计评价体系作为审计职能的内在要求主要体现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对于党政领导干部财务责任以及绩效责任完成情况的一种监督、评价和鉴证,因此,通过建立与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实现对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工作的本质与内在要求。

最后,建立与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是审计规范化与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主要是指由于常规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之间的不同,使得常规审计的标准、规范不能够满足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而为了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建立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制度标准,因此,建立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也是审计工作法制化与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难点分析

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审计评价的实际情况,在审计评价实施中面临的工作难点主要体现在审计评价依据缺乏比较严重、审计评价的内容定位模糊和审计评价标准比较笼统等方面。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审计评价依据缺乏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在实际工作中,在领导干部的账面财政以及财政收支审计评价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比较明确充分,但是在对于财务数据所反映的经济决策以及内部制约、经济效果和非财务数据领域的审计评价中,依据缺乏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审计评价的开展比较困难。

其次,审计评价中,审计评价内容的最基本要求是尊重事实、客观评价,不对于审计范围以外的事项进行评价,这一基本要求强调了审计结果及其评价的局限性,并且对于如何评价到位,不出现越位、缺位情况,却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审计评价内容定位比较模糊,影响审计评价的实施。

最后,审计评价中,审计评价标准在遵守财政纪律和廉政纪律等方面的标准都比较明确,但是在进行领导干部责任区分上,主要是按照领导责任以及直接责任进行划分,但是对于具体的违法违规行为或者是涉及经济效益大小方面的评价标准,却没有对其责任轻重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审计评价的标准比较笼统,影响审计评价实施。

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由于领导干部的任期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跨度,并且其管理范围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政治、经济以及生活等各方面,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审计评价,需要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并逐项进行客观评价。结合审计评价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财政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客观事实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指标。

首先,在审计评价中,按照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其他评价等不同评价标准,财政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按照定量评价标准,财政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中,行政类的财政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农科教费用、招待费用比率等,事业类财务分析指标包括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公用支出率、人员支出率等,它们主要是进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资金收入、支出情况评价的指标,用来进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财政财务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按照定性评价标准,在进行财政财务收支以及内控制度、管理水平等的审计评价中,需要与经验相结合进行审计评价实施。最后,在通过数字指标,即不管是定性或者是定量标准进行评价时,需要结合领导干部任期期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次,审计评价中的客观事实评价指标是指在对于财务分析指标评价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以使经济责任评价更加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其中行政类客观事实评价指标包括任期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与合法性、任期资产情况、任期负债情况、代政府管理的各项基金与资金管理与效益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管理制度、任期廉政与遵纪守法情况等,事业类客观事实评价指标包括任期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资产情况、负债情况、专项基金、结余资金、遵纪守法等。

最后,综合评价指标包括任期目标、实际完成情况与前任实现对比、同行业对比等。

四、结束语

总之,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利加强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工作的开展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析,有利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作者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陈勇,王飞.浅议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J].交通财会.2011(12).

篇3

1.关注应列未列的日常支出。审计中关注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开支是否应列未列,如:去年我们在对某一行政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该单位2007年度在公用支出中,列支5辆小车燃料费不足1万元,审计人员以此为突破口,审计出被审计单位乱摊派的违规情况。同时,关注单位新增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是否存在账外资产情况。

2.关注应发而未发的有关奖励。今年年初,我们在某一行政机关审计时,了解到该单位连续多年荣获精神文明先进、综合治理先进等荣誉称号,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对荣获精神文明等综合性奖的单位,可以给予机关人员一定金额的奖励,审计中我们发现该单位发放了计划生育奖、综合治理奖,而对于奖励金额较高的精神文明奖却没有发放,审计人员紧迫不放,终于查清该单位拉取赞助放发全局精神文明奖的事实。

3.关注可能产生收益的支出。去年,我们在某一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生该单位印刷品支出较频繁,经查看凭证,是支付某一公益刊物的印刷费,审计人员很谦虚地向被审计单位借阅刊物,发现该刊物中有近十条广告插页,我们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广告合同,被审计单位解释为公益广告未收费也未签合同,审计人员只好不动声色地将广告单位完整记录下来,经调查个别单位,获取了该单位收取广告费抵招待费的证据,最后确定该单位一年来收取刊物广告费共计8万余元用于冲抵定点餐馆招待费开支的事实。

4.关注日常支出中较大支出发生的原因。去年,我们在某一事业单位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该单位水电支出占单位支出的比例很大,年底,多数电费支出由收取门面业主的电费中冲减,审计人员感到疑点重重,该单位的门面租赁收入并不多,为何用电量如此之大,这里可能存在两种违纪违规情况,一是被审单位为了避免预算外收入交财政专户管理,干脆以收取水电费的名义收取房租费;二是该单位存在严重隐瞒房租收入的情况。经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终于查清被审单位严重隐瞒房租收入共计135.5万元的情况。

篇4

现在,很多省、市己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即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前,将相关的拟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予以公示;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将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也进行公示。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之前进行审计项目公示,能够使广大社会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进展情况监督,对于相关责任人员的违法,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而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后,通过公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能够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被审人员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解决社会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知情权的问题。因而,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通过公告制度,社会公众可以及时了解政府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和审计工作情况,进而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进而完善国家治理沟通机制。

二、如何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1.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问题,理论界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总体效果还不够理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实质与经济责任审计结论相适应的方法体系,所以评价体系中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指标体系,还应包括审计重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而处于评价体系核心地位的评价指标,应与相应的审计内容相适应。对于不同的审计内容,根据其重要程度赋予其不同的权重。在实施中,首先赋予各审计内容一个基础分,然后对不同的审计内容根据履行情况进行加分或减分,最后计算出总分并以此作为确定审计结论的依据,这样审计结论的质量就得到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

2.建立全新的经济责任报告体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反映经济行为责任内容的报告体系;二是按规定要求编制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以说明责任履行状况。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可以提供被审领导干部相关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该报告体系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受托公共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需求,更好地完善国家治理服务。具体而言,经济责任报告体系可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政府机关预算执行情况报告;(2)政府机关年度会计报告;(3)政府治理结构报告;(4)政府经营活动及目标实现程度报告;(5)政府社会责任报告;(6)政府可持续发展报告。本文来自于《经济师》杂志。经济师杂志简介详见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

一、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往来款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一直是薄弱环节。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长期挂账,或隐藏收支,造成了严重的账实不符,容易成为财务监管的避风港。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借用、拖欠公款进行多次清理,但往来款项长期挂账的现象在审计报告的问题部分仍频繁出现,一些部门主要负责人苦着张脸说:“我们也知道这样有问题,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稳妥地处理,毕竟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不是哪个人说抹去就抹去的……”

往来款项是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暂付、暂存等待结算的款项。在近期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存在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未及r清理现象。具体表现在:

1.往来款项金额大,涉及的往来户数量多。往来账款涉及的户头按部门、个人、项目分类,有的多达几十个,涉及总额有的超过百万元之多,部分已挂账10年以上。

2.往来款项挂账时间长。俗话说“新官不理旧账”,由于一些经济事项没有及时与当事人(单位)进行对接,及时进行账务核算和清理,应转收支的未转,已成呆死账的未核销,个人欠款未催收,加上有的款项涉及当事人死亡、离任、调离等,使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挂账10年以上。如在进行某单位原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有的当事人早在10年以前就已经作古,有的当事人早已退休多年,无法联系本人,有的当事人已经调离本部门多年,且无法联系。

3.专项资金长期挂往来账。一些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对已完成项目的项目资金结余不及时与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结算,留在单位帐套长期闲置,造成专项资金长期挂账。

4、由于历任会计对外来科目的理解有误或是会计核算的差错,把应直接计入支出的费用挂在往来中,现任会计对前任会计的往来未进行及时的清理,差错没有及时处理,造成往来明细和金额越积越多,时间越拖越长,到最后就无法查找原因,无法清理了。

最后可能会:往来款项长期不清理,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漏洞,成为滋生的温床。即使并非自己在任时形成的往来账款,单位领导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处理建议

现在,对如何清理往来款项提几点建议:

1.全面核实,分门别类。对各类债权项,列明应收款项(其他应收款)的数额、具体事由、发生(到期)时间等,形成清理的台帐,有助于彻底清理,无一疏漏。

2.按类落实,逐项清理。查找原始单据,根据核实的结果按单位、个人、项目进行清理,落实偿还主体。根据款项涉及主体的实际情况,按照可收回和不可收回分类,可收回款项按照已到期和未到期分类处理。对已到期未收回的款项,可组成清债小组,逐一收回。对确实难以一次偿还的,由清债小组办公室与当事人订立书面或口头还款计划;对未到期的往来款项,要进行债权确认。如确实无法收回的往来款项,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中,财产损失的相关规定,收集相关材料,上报有权审批部门,按照现行管理制度中规定的资产处置权限进行审批。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单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处理。

3.及时调账,账面清晰。资产损失批复后,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并在批复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账务处理结果报主管部门备案。未按照规定调账的,应当详细说明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4.对清查出的由于会计技术差错造成的往来不实,不属于资产损失的认定范围,应当依据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处理。

参考文献:

[1]科学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的思考[J]. 李亚娥. 财会通讯. 2009(20) .

[2]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J]. 张冬健. 中国职工教育. 2012(08) .

[3]浅议事业单位往来款的管理[J]. 丁晶晶. 当代经济. 1999(07) .

[4]对科研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的一点认识[J]. 刘嘉. 中国农业会计. 2012(07) .

[5]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金海滨. 当代经济. 2010(22) .

[6]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杨双. 全国商情. 201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