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政治哲学规律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政治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因此往往会被学生认定为是一门难度超纲的学科。纵观高中文科的考试,学生在高中政治这门学科中所获得的分数往往会低于其他文科类学科,很多学生都因为政治的观念性强,而不愿意学习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的理解不够透彻,其实不然,高中政治知识点虽然庞杂,但还是拥有一定的模块和规律性。除此之外,高中政治的考试题型相对固定,无非就是由选择题和主观题组成,考查点也大都集中在学生对于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方面的理解,因此,高中政治这门学科也存在一定的答题规律和技巧,只要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答题规律和技巧,就能够轻松获得高中政治学科的高分了。
一、熟悉高中政治课本,进行知识体系的归类总结
高中政治学科的知识组成一般可以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这些知识虽然庞杂,但是归类起来也是很轻松的。将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可以帮助学生在最后的复习中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能够一针见血地找到自己的薄弱部分。并且列出基本的知识框架,对于学生以后的复习工作十分有用。
首先,高中政治最初接触的部分是经济生活部分,主要内容是讲述我国的经济制度、对外贸易等一系列的经济体制,以及部分经济学的基础概念等。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 可以将每一章节的小标题标记出来,这些小标题往往都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总结性话语,同时,每当碰到概念性知识点时,学生需要着重记忆,这些概念往往会成为选择题的考查点。经济生活这部分知识由于概念性较强,的确不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可能有抵触心理,这时候建立知识体系、整理知识大纲就显得尤为重要。越往后知识点学习得越深,所要理解和记忆的东西也就越多,因此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整理和复习习惯。
其次,对于学生接触的政治生活,学生需要对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记忆框架,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于国家、人民和政府的理解。因此,学生在整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分成国家、人民和政府三个小模块,在每个小模块中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和知识体系的完善。
再者,是文化生活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文化这部分知识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这一方面,虽然这部分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会稍微轻松一些,但是也不可以掉以轻心。
最后,学生需要掌握的就是哲学生活这一部分的知识,许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哲学部分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迷茫,觉得不能理解哲学史的内涵,甚至不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内容,概念理解起来困难,且知识点容易混淆。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理解,一点一点把握住哲学部分知识的主线,从而整理出哲学的知识脉络和体系。
二、注意细节,把握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的考试题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选择题,一类是主观题。学生必须要明确,选择题的考查点往往集中在细节理解上,因此,学生除了要掌握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之外,还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对细节的理解。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首先就是要阅读题干,抓住题干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词。每一道选择题往往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学生只有读懂题目,抓住题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下手进行思考。同时,找准关键词对于解答选择题也十分重要,不同的关键词往往代表了不同的考查方向,学生需要根据关键词来选择题目的答案。例如,题干中提到“本事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这个时候,学生就必须从哲学角度进行题目的分析,即使有的答案很有道理但是不属于哲学范畴,学生也不能够轻易选择。
其次,学生在解答选择题的时候可以采取“排除法”,排除法排除的对象也可以分为错误选项、无关选项、混乱选项。错误项指的就是这个选项本身就存在错误,例如,选项中出现“我国公民的权利大于义务”,这一类选项往往本身就存在很明显的错误,学生基本上一眼就可以将其排除。无关选项,顾名思义就是与题目无关的选项,这种选项本身往往是正确的一段文字,但是与题目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无关。例如,题目询问“题干中所体现的经济学知识有哪些”,这个时候答案中往往会出现与经济学无关的选项,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能够从题目的关键词入手,进行无关选项的排除。
混乱选项就是前一句与后一句的逻辑顺序不正确,或者前一句话是正确的,后一句话却是错误的。面对这一类选项,很多粗心大意的学生在看到前半句的时候觉得选项是正确的,后半句看都没看完就填到题目中,这样的失分是十分不值得的。如果学生遇到了实在不会解答的题目也不要慌,只要把握住一点考查方向,理清思路,排除绝对错误的选项,然后在剩下的选项中大胆猜测,切忌慌乱。
三、理清思路,掌握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的考试题中,由于主观题的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且所占分值最高,往往最令学生头疼。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总结了学生觉得主观题难的理由无非就是觉得自己知识点答不全,经常丢三落四,这个题落下一个知识点,另外一个题再落下一个知识点,这样丢三落四之后,最后的得分往往就会不尽如人意。
高中政治主观题往往可以分为几个题型,体现类、为什么类、依据类、启示类等等。其实无论是哪种问法,学生都不用慌乱,基本的套路就是首先要分析题干,归纳题目中的观点;然后就是要根据自己归纳出的观点,联想到课本中的知识点,分析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到底有哪些,尽可能全面地罗列出来;再运用课本中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原理等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论证;最后,学生往往需要加上自己看待这件事情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除此之外,答题的时候一定要规范,一定要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答题,切忌运用网络用语等俗语。另外,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字迹工整,不能乱涂乱画,否则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导致阅卷老师在批阅题目的时候看不清字迹而丢失分数。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其实并没有学生想象中的困难,只要能罗列出基本的知识框架,然后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就应该可以顺利通过高中政治的考试了。
一、初、高中政治课各自不同特点
首先,教学内容有着本质的不同。初中政治课又叫思想品德课,初中生在社会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还处于似是而非的阶段,因此以思想品德引导为主,加上初中生的身心特征、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教材内容更多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中心,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知识的拓展,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高中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中生虽然对“三观”有一定认识,但不系统,因此高中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知识点的选择始终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材更侧重于对理论的学习。
其次,教学方法不同。思想品德课内容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也是以德育为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情境法、故事案例法、讨论法。这些教学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多于理论,叙述多于分析,甚至有时候,教师“演”的成分大于“讲”的成分,“讲”的成分大于“析”的成分。而高中政治课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维度展开,每个章节内容编排的基本方式是“从生活现象”到“理论依据”。学生在学习时要完成一个这样的思维流程:认识生活现象―总结其中规律―利用相关规律解析生活现象。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引导学生分析事例,再总结规律,总结规律之后再学会分析事例,重在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最后,对学生而言,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初中生上政治课,主要以听故事为主,讨论完后有点感悟即可,加上初中阶段的考试压力较小,中考时常是开卷考,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太高,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完成老师交代的记忆、理解等学科任务,很少主动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高中生则不同,政治作为高考科目,有着严格的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在背诵、理解的基础上,懂得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初、高中教学衔接
这里讲的衔接主要是在高中政治课中,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而使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内容。具体注意点如下。
1.教师要钻研教材,使教学内容衔接起来。
虽然教材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高明的教师总是要仔细研读初、高中教材,了解初、高中政治课的不同,明确知识点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时懂得取舍,懂得如何比较,懂得如何进行衔接教学。
2.教师要运用教法,使思维浪花跳跃起来。
教师应采取启发式、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具体在教学素材的搜集上,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当引入流行元素,体现时代感。例如,讲到有关民族团结话题内容的时候,可以选取叙利亚难民危机作为案例,通过展示当地儿童悲惨的命运,分析国内民族宗教乱象,进而反观我国和谐的民族关系,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师生互动上,应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在教学语言上,政治学科作为文科性质的学科,教师的语言要尽可能诙谐幽默,生动有趣,这样,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教师要联系生活,使教学内容简单起来。
关键词: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5-02
一、高中政治课程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和学生知识素养的重要手段。高中三年的政治课程内容复杂繁多,涉及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并细化为更多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想掌握这些知识点和基础能力,并把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精神。此外,当学生把探究性学习与政治教材相整合后,学生所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政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更多的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操作中,这既锻炼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将收获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其本质规律,深化认识目标,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都将大有裨益。
高中政治课程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能力养分和学习实验场所。一方面,学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对基本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探究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只有运用到实践,才能知道其可行性,而高中政治课程恰好为这一学习模式提供了实验场所。
二、高中政治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
(一)师傅引进门——教师应加强指导,为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创设有利条件
高中生课业负担中,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多年,形成了长期的思维定势,并且高中生对课程学习的全身心投入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较差。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时,教师应该在基础知识的引入方法、科研方法、思维模式和创新学习模式等方面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思维模式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1.以问题情景引入高中政治教学。把问题带入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了目的性,从问题出发,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由老师提出。这种问题教学的模式不仅互动性强,而且把握了学生的心理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2.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在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的全程指导,如在班级组织开题报告会,让全体学生对报告会主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并提出个人见解。选题方案确立后,学校应在软硬件方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如运用图书报刊室查阅质料,运用计算机下载数据,用实验室做实验,或者是进行实地考察等。学校创造的有利条件,更利于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
(二)修行靠个人——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也是政治课程学习要求的内在体现。因此,在知识点的掌握过程中如何培养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知识点关键词化。高中政治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较多,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归纳和概括出基本原理中的“关键词”,将知识点关键词化。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可以简单地用关键词概括为:“调节”、“刺激”、“促进”或者是“棒子作用”、“鞭子作用”、“筛子作用”。在探究学习中对关键词的概括既可以从老师的课堂中获得,也可以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概括。
2.抽象理论知识具体事例化。高中政治学习中有许多生涩、绕口、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妨探究另一种学习方式,将抽象理论的知识点赋予具体的事例,既便于理解记忆,又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如:理解商品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举例子来理解,“自家种的蔬菜不是商品,而多余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卖则成了商品”。又如社会主义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可以联想到“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等等。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事例的选择,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加以总结,用图表、数据、漫画或数字等直观性地表达出来。
3.运用对比方式,建立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高中政治基础知识点中就有许多相近或相反的原理和概念,对这些概念加以对比区分,建立它们之间的具体联系,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学习“价值”的概念时,要对比联系“价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规律”等概念。在学习“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原理”时,要联想到“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客观事物之间的条件联系”等概念。
4.对常犯的典型错误加以重视和改正。对高中政治课程中比较容易犯错误的概念和原理,应该加以重视和改正,避免再犯。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两组概率极易混淆,对他们加以重视,避免出错。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离不开老师的合理引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而学生则应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通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和规律。
参考文摘:
[1]万敏.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关键词:高二哲学;新课标;激活思维;课堂有效性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可见,针对学生思维性的训练,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日常教学开展中的重要内容,结合高二政治哲学中的内容,笔者认为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教材,并且对于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
意义。
一、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所谓疑能得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善于设疑,引导学生形成分析思维能力,传统的政治课堂之所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陈述知识点和内容,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很多时候一堂课下来,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疑问是学习的心脏,更是学习的核心,如果学生一问三不知,或者学习过程中毫无疑问可言,那么很显然学生肯定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
比如,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这个哲学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所以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由此,我联想到学生平日的学习,我提问学生:“某个学生学习非常用功,她用功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别人都在睡觉她还在被窝里看书,看到凌晨,第二天跟别人一样早起,上课也很认真,尽管她这么用功,可是成绩并不理想,因为她总是记不住课堂上的知识点。请问她这么做合理吗?”学生摇摇头,很快联想到我们的学习中,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学好知识点。结合这样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我引导学生要意识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二、回归生活,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哲学内容过于深刻,无法理解,其实哲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哲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善于思考生活,将哲学的理念运用于生活中,以此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碰到难度比较大的哲学理念、原理的时候,会先从生活的一些事件出发,在讲解方法论的时候,也会带领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以此来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过认知哲学原理,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生活。比如,学习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学生就学会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我在进一步的讲解中跟学生提到:“现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过不必自卑,更不要妄自菲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要相信自己的以后,对自己今后充满信心,不过眼下要付诸努力,才能真正产生发展;同样的,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也不必骄傲自满,今天的成绩不代表明天的辉煌,要想继续保持好的成绩,时刻都不能松懈自己。”通过将哲学原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问题驱动,力促学生实践性思维能力
问题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的能量是强大的,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来自于学生的记忆能力,不可否认,记忆在学习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思维才是学习的主干,更是决定学生是否学好、学活知识点的核心要素。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问题情境、问题驱动等模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哲学内容呈现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要带领学生认识世界,那么学生对于哲学知识点的运用则是要完成改造世界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最终为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为社会中参与实践的个体,最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提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的问题时,我就提到了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往往不会写到经济基础的问题,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里面的男女主角也是突破了现实的阻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考虑经济基础,那么是不是说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时候没有联系,是可以相互分离的呢?伴随着我的问题驱动,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结合实践,他们了解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我国的近代史“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那些灰姑娘的故事里,一般都是嫁给了王子,王子都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如果没有,他们也可以一起创造经济基础。而对于眼下的高中学生来说,我们的经济基础来源于父母,所以要好好学习才能回报
父母。
四、巧妙引导,提升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哲学知识点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疑惑,疑惑的原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点无法全面理解、消化吸收。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善于巧妙引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体现为学生对一些“矛盾”“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解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之所以收效、成效不高,是因为没有让学生辩证掌握,很多教师一味强调了知识点和原理,有的教师仅仅讲述了一个层面、一个方向的知识点,没有让学生掌握整个知识点的维度。笔者认为,知识点真正掌握,是一个立体维度的层面,如果仅仅了解某个面,那么在辩证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偏差和错误。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引导,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真正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的引导中,笔者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否值得提倡”,面对这样的一个辩题,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不可提倡,过于愚钝,有的认为可以提倡,因为哲学上说量变会引起质变的。在最后的讨论中,我跟学生讨论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愚公移山的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因为这种行为本身缺乏巧妙的方法。
总之,在教与学双边关系中,教师作为双边关系中的引导者,学生作为双边关系中的主体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通过教师的鼓励、引导、鞭策等方式,提升、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所以教师应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给学生加大、加重课业负担。以上是笔者关于高中政治教学中思维提升的几点方法和尝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 “填鸭”式 适时追问 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145-01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当前学生不断提高的“口味”以及促进学生更好的主动接受所学知识。但是,当前高中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的改变而改变,往往还是以前的一套老思路,只有认清当前政治教学中的不足才可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传统高中政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1“填鸭”式教学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的惯性作用,当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填鸭”式教学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其特点仍然是教师拿着教案和课本,从课堂开始到课堂结束一路讲下来,学生基本没有机会去提问与发言。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理所当然的认为学生在新的知识面前应该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辩证法的时候只是简单从表面意义上说辩证法的定义,接着就说辩证法有三大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然后就对这三大基本规律各自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分别阐述。这种方式方法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学习高考时将有可能考到的知识点而已,因此,从教师到学生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但是,这种“填鸭”式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思想活跃,喜欢思考并提出质疑的当代中学生,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对教师直接“念”课本式的教学相当反感,也不喜欢在一堂课上接受过多的知识。
1.2教师从不超越对课本之外知识的介绍
目前,由于高考制度以及其本身所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缺陷,使得按照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来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就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行动”指南,而对于一些课本外的一些有利于吸引和培养学生兴趣的知识却从来也不提。如前面所说的辩证法案例,学生只是知道这是马克思的主要思想之一,但却不知道辩证法本不是马克思的原创,其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思想,并且黑格尔作为辩证法领域的权威在其临终时都不认为辩证法可以很好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和对日常事物的看法。如果教师将这个事例讲出来,肯定会让不少同学产生了为什么马克思使辩证法有了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做法在教学中不太可能出现,不少教师认为这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没有什么作用,反而增加了他们大脑“负担”,殊不知这种方法已经激发了学生追求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如果教师对他们两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进行追问,那么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有效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建议
2.1从“填鸭”式教学到“引导”式教学转变
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授课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愿意且更好的接受所学知识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高中政治本身并不像历史课那样有一定的趣味性,其略显枯燥的内容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对政治不太感兴趣的原因,我们也确实不可能将这门课讲的妙趣横生,那么怎么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真学好这门课呢?我认为,政治课的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自学并不成问题,因此,我们应摒弃“填鸭”式教学,类似于从某一节的第一个字念到最后一个字这种做法应该马上杜绝。教师应对相关知识点设置各种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和去探寻,先让他们自己理解其中的原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提问,摸清学生自我学习的效果如何,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将主要知识点串讲一下即可。
2.2适时追问,让学生有效记忆
在讲授课本内容或讲解习题的时候,教师不能只从书本和题目本身进行讲解,而应该对于相关问题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刻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这样可以加强对整块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比如说,在讲解对立统一规律时,教师可以点名让一个同学回答其大致的含义,然后可以让另外一个同学回答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及意义。再进一步,可以让第三个学回答辩证法有哪三大基本规律和它们各自对应的方法论是什么。一般来说,学生可能很能难一下子在面临“遭遇战”和全班同学面前能够较好的回答相关问题,那么此时就是“灌输”知识的好机会,根据我的经验来看,不少学生会打开课本马上进行记忆,以免点到自己回答不上来产生尴尬。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非常有效。此外,教师可以强调一下,相关知识点自己会来回抽查,对于知识点一而再、再而三不能掌握的同学进行小小的“惩罚”,那么学生对知识点的课后记忆与复习会更加认真。
2.3提倡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一般而言,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现实的例子所具有的真实、生动和动感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聚焦在案例当中,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案例所呈现的现象进行解释,从案例中发掘所存在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理论与应用理论。
高中政治教材虽然是众多学者和专家共同编写而成,但存在着滞后性、不合时宜的缺点,教师需要站在学生需求和教学现实的角度去重新思考教材编排、内容轻重,总结知识规律,大胆创新,帮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深度挖掘高中政治教材既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增、删、改,也包括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换句话说,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是简化教材理念内容,强化教材与学生需求、教学情景的联系,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学习政治教材,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和理解。从目前看,高中政治教材为教学活动留出了研究和创造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思路。只要教师敢于大胆实践,就能将政治教学效果向前推进一大步。
二、深度挖掘高中政治教材的措施
1.高度关注课程理念。
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看,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先进教学理念,确保政治理论与时展的统一,政治方向与学生成长的统一,思想指导与生活实践的统一。虽然课程理念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点,但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具有指导性。例如,在“思想指导与生活实践的统一”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各种思想,不断扩展课程资源、扩展政治思想指导,让学生的感情和精神得到熏陶,从而达到提高政治觉悟的目的。
2.找到教材内部联系,减轻学生负担。
高中政治教材虽然分为多个章节,但每个章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将教材肢解开单纯性地研究章节内部问题,就会出现“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感觉。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编排,分析教材涉及内容,找到前后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在可以把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理解和认知程度,逐渐向学生讲明教材的组织联系、发展规律,将教材的深度开发达到最大效果。例如,在“民主选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公民的权力进行讲解,让学生将个人生活和国家国情联系起来看,认识到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重要性。抽象的国家政体和制度可以通过结合学生周边的事情和新闻报道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将理论性的内容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效串联,抓住局部和整体的内在关系,才可以减轻学生记忆和背诵的负担,达到快速进步的教学目的。
3.深化课堂设计,提升师生对教材的研究能力。
课程设计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自觉挖掘教材深度有着直接影响。教师应该从自身入手,对教学课程进行重新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思考和综合,带动学生进行研究性教学活动。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思想认知等多方面因素,尊重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为学生全部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做好铺垫。课程设计还需要突出对专业教学内容的处理,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的意识和水平。例如,在有关消费观念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教材和学生差异考虑在内,避免谈及家庭经济差别和学生消费水平,影响学生对消费观念知识本身的探究和分析;在家庭教育环节中,避免谈及离异、领养、单亲等家庭环境,避免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而出现情绪波动。这些都是课程设计的注意点和关键性内容。因此,教师应和学生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步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并利用教材知识突破个人认知的局限性,加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研究分析能力。
一、充足的课前准备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注意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备课,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学生的学习好坏与否来决定教学设计。
例如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部分内容做课前准备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1.统筹教材
教师只有在统筹教材的基础上才可以掌握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个部分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实践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是一个反复、无限上升的过程;掌握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了这四个基本知识点是学习的内容后,教师才知道如何入手准备新课。
2.掌握学生情况
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辩证的唯物论》等有关内容。在这个部分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这两大知识点是难点,但是教师只有了解清楚了学生对这两组“辩证关系”是否顺利掌握,才能够确定在传授“实践与认识的辩论关系”时该如何进行教学。
通过这一周详的课前准备,一堂成功的高中政治课程就有了坚实的实施前提了。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取得良好成果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构建起良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1.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表现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在讲台上进行教学讲述,而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将教师讲授的内容全部记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的表现,甚至有不少学生会认为自己和教师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这样的做法是无法构建一堂高效的高中政治课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多给学生课堂表现的机会,多提问,多和学生互动,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这种做法将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更好地构建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2.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是因为很多学生其实都非常在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得到巨大的鼓舞,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个“不”字而备受挫折。所以教师不仅要多多鼓励学生表现自我,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性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三、加强交流讨论
一堂成功的高中政治课光靠教师多样化、丰富化的教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生活与哲学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有很多的内容都需要在辩论中、在交流中加深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多交流讨论。
例如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个部分的内容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价值就是有意义,是值得的。那么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呢?你们心目中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你们觉得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理想中的价值呢?
学生1:价值其实可以有很多种,这些价值都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
学生2:人生的价值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可以对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有着怎样的贡献。还有就是这种价值的存在也是我们的一种责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价值”“人生的价值”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而课堂气氛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得以热烈,最为重要的是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随着讨论的成功而得到实现。
高中政治课自身所固有的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高中政治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思想性、科学性、具体性等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它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它贯穿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始终,并决定着高中政治教学的方向和质量。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我们高中政治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不断创新,采取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使高中政治课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高中政治知识的根本途径
对学生来说,高中政治课本上的诸如、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等理论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和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很大的不同,在学生面前它并不是以实际的、具体事实的形态出现的。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除了要认真学习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时间、条件等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所以,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时,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通过种种手段考查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可以说,联系实际是学生学好高中政治知识的根本途径。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十分重要。
2.理论联系实际对高中政治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学好高中政治课,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事实上,高中政治课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而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不可不讲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国内外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各个方面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实、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脱离实际,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抽象概念,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更不可能把这种科学理论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只有认真贯彻这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坚持高中政治办学方向,更全面地发挥高中政治课应有的作用。
综合上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像其他学科那样要影响到学生的知与不知,或对知识会用不会用,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信仰、品德、行为等整个人格的塑造。可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政治教学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贯彻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高中政治课的政治方向。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方法
1.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
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掌握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性和联系性,使理论和实际相吻合,做到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这种联系才是抽象理论和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比如,在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二节的教学中,讲了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知识后,就要有机地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才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总之,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中,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做到理论和实际的内在协调,这样才能逐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给学生带来更直接的认识。
2.注意防止并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倾向
经过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正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注意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倾向,并努力去克服这种倾向。具体来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教条主义,主要表现为罗列条文、死记硬背,既不考虑实际情况,也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起来枯燥无味、空话连篇。久而久之,学生觉得厌倦,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高中教学中的经验主义,主要表现为不注重钻研大纲和教材,教师没有深入钻研和创新的精神,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思想上保守,这样学生不仅提不起兴趣,也失去了政治教学应有的功能。可以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错误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这种教风和学风,危害极大。所以,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防止并克服这种倾向,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时刻留心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动态和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问题,更好地达到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注重联系实际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联系实际,要在确定知识点后,考虑联系什么实际,需要准备什么实际材料,以及如何去联系,联系到什么程度。否则,就是盲无目的地联系实际。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逐课、逐节、逐框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也就是说,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要时刻把握联系实际的目的。比如,讲授高二年级第一课第二节第三框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个知识点时,就要考虑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准备好有关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存在的问题的事实材料,在讲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时,把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及其关系融汇其中,使讲解达到相互交融的程度,使教学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联系实际,才能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另外,在联系实际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求实精神。通过这些,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无论是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来看,还是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来看,理论联系实际都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这既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问题,也关系到能否造就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备军的政治问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在深刻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并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种种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才能使高中政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使高中政治教学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学容.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探索[N].学知报,2010(03).
[2]郑宝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0(08).
[3]潘卫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坚持的“三项原则”:以文化生活模块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01).
一、反思性政治学习的特征
1.自主性。反思性政治学习是一个主动自我反省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我反省和自学两种主要途径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批判性。反思性政治学习需要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和探索问题,从而使问题能够更加的完整和深刻,学生的思路也会变得更加开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3.层次性。反思性政治学习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刚开始可能反思的层次较低,但是随着新知识的增加,反思的层次会提高,学生看待问题也会更加深刻。
4.探索性。反思性政治学习同时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在反思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进而使自己思维变得更加成熟和深刻。
5.迁移性。反思性政治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学习过程和思路的简单回顾,更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且形成新的知识迁移的过程。
二、开展反思性政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引导学生对高中政治概念进行反思性的学习。高中政治概念语言一般都比较准确、精炼和高度抽象,学生普遍反映记忆起来很困难,为此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反思性的学习方法学习和记忆高中政治概念。比如在学习税收这一小节时,可以首先列出记忆提纲:第一,税收的主体是?第二,税收的目的是?第三,税收的手段是?第四,税收的主要内容是?第五,税收在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据怎样的地位?通过反思性的记忆方式能够较为准确地记忆税收的概念,然后再根据税收的定义向它的外延进行延伸,进而了解了税收的特征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相关知识点。高中政治概念之间其实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对相似的概念同时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解答政治题目之后的回顾也就是反思的过程,通过回顾和反思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深化和提高,从而构建出更深层次的知识点。
首先,完成一道政治题目之后不要仅在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清整道题目的解题思路,学会通过分析题目的特征和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寻找思维的突破口。其次,完成一道题目之后,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或者是前提,创设出相似或者完全不同的新命题,能够培养学生用政治的思维模式去解答题目。最后,引导学生将题目从头到尾进行解析,将所有相关的知识点都剖析出来,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出现解题的漏答,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再创造的能力。
以“环境”问题为例,近几年来环境一直是热门话题,所以在经济常识中经常会涉及环境的题目。想到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地就会与经济相挂钩,然后联想到自然规律和发展的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尽快发展经济,前期主张快速发展经济,反而忽视了环境的问题。等到经济发展速度降下来之后环境问题则成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而从哲学的角度可以联想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是运动发展的过程以及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
综上依托环境问题展开,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横向的或者纵向的联系,就能够完整地解答出题目了。
3.善于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类问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之间成反比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可以举出一些反例。比如粮食的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粮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但是我国的粮食价格却一直没有降下去,反而提高了好几倍。还有“天价月饼”等现象好像都违背了教材中所学的价格规律内容。那到底是教材有问题呢,还是二者受其他方面的影响造成的呢?
带着这类问题,学生进行反思性的学习,收集和整理资料。比如粮食涨价的问题: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耕面积在锐减,加上城市人口的大量涌入,农民的数量在减少,饲养业以及食品加工业等快速发展,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增加等都导致了粮食的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所以虽然粮食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但是价格却没有降下来,这本身是由于其他各种因素导致的,而不能说教材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4.引导学生对政治课堂内容进行反思性学习。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要想完整地将知识点掌握到位,进行反思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课堂笔记是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基础,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然后利用课下时间再仔细地整理和反思,认真将课堂中教师讲解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理解。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道德教育要求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中,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作为一名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高中政治课堂能够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育人”要先育“三德”,即做人之德,做事之德,立身之德。做人之德,就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作准则立身做事;做事之德,当以事业心和责任心为核心,这是至关重要的;立身之德,就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追求发展追求自我完善。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承担起这“三德”教育的责任,做好对学生“三观”教育的正确引导,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立身,让学生能够辨证地分析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而不是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以后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道德教育方法
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重视道德教育。“正人先正己”,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自己要独善其身,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做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做一名传授知识,传播思想的教育家,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德育目标作为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注重对人生信念的理解。笔者在进行高二《哲学与生活》模块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把知识点分成块,每一块知识设计一个主题,进行主题化教学,如,理想信念篇——认识的过程,爱国主义精神篇——实践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篇——实现人生价值,人与自然篇——世界的本原及社会发展规律,学业与事业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等。把每一块知识所选用的教学资料都形成一个教育主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其次,教师要了解高中学生的成长特点。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三德”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三观”教育,因此高中阶段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信念才是高中生学习进步的不竭动力。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才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在他的读书时代曾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信念,激励自己不懈的努力。因此,教师要教育当代高中生有一定的时代使命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不应该只追求物质的东西而功利地学习。面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的现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更加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我们政治学科的课堂,发挥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最后,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道德教育渗透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以点到线,使德育目标成为教学设计的主线。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抓住学科基础知识这条线,落实基础知识,两条线平行进行,既互不干扰,又相互照应,相得益彰,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笔者在讲《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课时,选用的了当前大家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中日事件作为教学材料,日本将国有化引起国人强烈愤慨……,首先给学生们观看了一段相关视频,然后层层递进地提出几个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定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渗透了德育目标,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我发起倡议:当代的高中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坚定了学生的学习信念。整节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学生们的情绪也先是由于观看日本对中国人的残害视频带来的低沉到最后激发爱国热情的高涨,这节教学效果非常好,原本一堂枯燥的哲学课不再枯燥,不仅仅是哲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每个学科的任课教师的职责。当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人生信念,还可以在教学中引用一些经典名人传记等教学素材,丰富的教学素材发挥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找到心灵的鸡汤,明白人生的意义,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胡金星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
永远不能被别人夺走的东西只有三样:学到的知识、心胸中的梦想和吃到肚子里的食物。所以,我要做一个知识渊博、胸怀大志的吃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1唯物论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理由:(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包括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三、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永恒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熟读P31,四个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熟悉P32,几个素材。】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被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主观能动性即人的主观努力。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熟读P12:“五行说”、荀子、王夫之的哲学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哲学。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代表: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慧能的“仁者心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典型代表:朱熹的“理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切宗教鬼神观念;儒家的天命观。】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3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是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4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 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5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生综合能力成了教学的又一任务。因此,为了增强自身能力,推进教育改革,我们必须正视高中政治教学已经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学习热情出发,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
(一)学生素质为重心
课堂教学作为新课标下政治教学的主渠道,教学目标完全取决于教学内容。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课标实验与教育制度的制定目标是推动教育发展以及创新,从而进一步改善普通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新课标的制定主要包含各项能力、知识、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等。高中政治教学作为提高高中生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能有效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理论彰显时代特性
从现行的政治教学发展来看,理论知识主要包含文化、经济、政治与哲学,在讲解中,为了达到教学要求,除了要联系现代化发展,还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调整工作,通过展现时代特性,突出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力量。这也要求政治教学要将学以致用作为基本准则,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同时,突出时代旋律。
(三)更好地展现生活气息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转变,它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向,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它要求结合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主题中,这样才能推动生活、逻辑与知识的整合。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将生活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出教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理念。
(四)确立教学策略
价值观作为辨别真假、破旧的有效方法,它需要老师讲、学生学习与教学过程整合起来,灵活使用案例法、辩论法、情境法与探究法等策略,从源头上克服教学策略的局限。
二、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虽然新课标提出了价值观、态度、情感于一体的课程目标,它需要师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但是从现行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来看,很多高中学校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学目标实现,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政治课对学生思维能力、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培养,也就出现了德育智育的状况。
(二)理论与生活相背离
从理论的方面来看,逻辑主要包含客观与思维规律两个方面。思维主要讲述的是逻辑规律遵守;客观规律则要求遵循革命、生活与物质运动的逻辑。即:政治理论不仅要满足思维,又要归于生活,满足生活发展以及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将生活逻辑看成教学组织的具体方法。但是,在政治教学中,我们经常让生活与教学理论相脱离,这也是教学过程越来越枯燥、乏味、抽象的具体原因。
(三)教学方法缺乏时效性
从传统的政治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专制与封闭是最严重的两个问题,而学生只能作为被动接纳知识的容器。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要求倡导开放式的教学,在教学环境民主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发展能力。
三、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一)改善教学观念
观念作为行动的前锋,为了将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政治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学习与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我们可以依赖政治教材“三贴近”等特征,整合当前政治教材的相关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剖析现实教学中的各种弊病,特别是要将国内外时事热点、重大事件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整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其产生学习热情,真正地体会到政治理论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其次,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拿捏有度,结合学生的主置,保障课堂教学效益。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缺乏的状况,成立探究性小组相互取长补短。最后,根据新课程的相关要求,整合教学任务与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整合教学方法,做好知识衔接
在教学前,老师必须认真学习教程,理清教学实质与精神,并在其指导下做好备课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学重、难点,理清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做好教学拓展工作。例如,在《经济生活》中,老师不必立刻传授课内容,可以先从介绍知识结构着手,对基本需求、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并且生成对应的框架,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整合学生特征,促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兴趣作为一切行动的导火线,从政治教学成果来看,满足学生的心理与兴趣要求,对养成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直接关系。例如,在讲解价值规律时,可以从菜价变动,由猪肉转为鱼肉说明消费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总之,政治教学作为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与客观看待事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特征,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政治教学与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保障教学成果。
分别论述了新版政治教材的优势和不足,优势谈了四点,不足也谈了四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的分析了有点和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新版高中政治教材优点不足改进我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已有十年之久,人教版政治新老教材我都教过,比起旧版教材我认为新教材既有自己的优点,又有自身的不足。现在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大家批评指正。评头论足是为了让以后再版的教材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有四本必修,六本选修与老教材相比我认为有以下优势:一、新教材更能体现新课改的“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基本理念比如四本必修教材名称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强调的就是书本基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这样编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中的事例搞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教材编写时以学生怎么学为主线,强调的是学生怎么学。在教材的编写上以课堂探究的形式出现,这样设计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三、删繁就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老教材注重理论学习,要背的知识很多,知识点很多,理论性强。新教材删除了很多理论性和概念性的东西以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比如,经济常识删除了商品经济含义;交换价值及其与价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主体含义;企业作用;股票价格计算;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经济效益的含义、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及途径;公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三大产业全部删除;劳动合同制度、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全框删除国民收入的非配全框删除;税收作用;纳税人含义;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的计算;银行的产生删除;中央银行及其职能;政策性银行;汇票;储蓄的含义;存款储蓄的原则及作用;邮政储蓄;商品服务市场及特点全框删除;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删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全框删除;外汇储备;国际贸易的不等价交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删除;对外贸易的含义、构成、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政治常识删除的知识有:国家职能;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国家对外职能没有;政体的相对独立性;当代国家政体基本类型;国家结构形式及类型;一国两制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全框删除;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政党制度及其类型;资本主义政党作用;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民族及其基本特征;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我国宗教概况全框删除;实行政策的必要性;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国际法及其作用;联合国的机构;国家外交活动的主要形常识式。哲学常识删除的知识有:制约意识能否反映客观事物的原因;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因果联系;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方法论;内外因;适度原则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正确价值观标准;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全部删除;人的属性;为什么人生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走出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第三节,“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全部删除;实践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全框删除。删减内容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四、教材具有时代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加了文化生活这一模块内容,与国家的政策保持高度的一致。教材具体内容的设置上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政治常识的实用性,减少理论的说教,增加了事例案例,通过具体的事例案例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观点。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瑕不掩瑜,我认为政治教材还有很多不足:1.教材编写者没有深入学生教师的实际,没有仔细研究初中政治教材和高中政治教材的理论衔接,现行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关联度不强,知识不成体系。从内容上说为了删减而删减,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不考虑老师教学是否能教会,不考虑教学的实际效果。不考虑学生知识储备。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没有肩负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理论性的语言太多太强,不利于学生学,也不利于教师教。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做的最多的就是在百度里找各种新词怪词难词。我希望教材编写者们不要哗众取宠,不要自视甚高,要放下姿态,把高深的理论知识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更容易,效率就更高。老师教起来就更得心应手。比如,我正在教的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中关于联系的多样性的这个知识点,课本表述的就很凌乱,很深奥,很难懂。前面将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后面直接出现我们要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最后又讲到一切一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究竟在说什么,学生理解不了,老师在上课中也很难解释。3.教材在整体结构次序上应该做微调。我认为文化生活可以放在必修四哲学生活之后。文化生活中多次提到实践这个哲学术语,比如在讲文化创新时就这样表述的: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学生不理解实践是什么怎么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有一点就是每个框题的内容分布不均,相对简单内容少的知识放在一框讲解,而相对难的内容多的知识放在一框。这样老师处理起来就比较困难,把一个框题的内容分开讲解会破坏原有的知识体系,如果用一课时的时间讲完内容很多学生理解不了,所以我认为再版时要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重新分布,使每个框体包含的知识点相对均等,这样有利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4.新版人教版教材最大的缺点我认为是知识不成体系,杂乱无章。表面上内容做了大量的删减,学生的学习负担会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会减少其实不然。由于新教材缺乏知识体系,书上涉及的知识点虽然教材上没有表述出来,作为教师你要把书本现有的知识讲透彻,必须要书本涉及的知识讲透彻,这样一来老师讲的内容比以前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教的痛苦。所以我希望再版的时候强化知识体系,知识的编排要有条理,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总之,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很多不足,我相信只要有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材会越变越好,学生会越来越爱学习政治,老师会越来越乐教政治。
参考文献:
[1]刘跃,张成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指瑕[J].教学与管理,2009,(9).
[2]黄伟.优化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提升政治教学品质[J].文教资料,2012,(22).
关键词:高中政治 主观题 失分原因 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观题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在遇到主观题时都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因此,研究考试中学生失分的原因,并给出恰当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本人通过总结日常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给予大家一些帮助和指导。
本课题组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观题失分原因与答题方法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在了研究,现将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政治主观题失分原因分析:
1.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不能具体领会和全面把握情景材料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更不能将书中所学的理论语言转化为材料语言,一旦题目中换一种说法,就读不懂题了。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即答错答题的范围,答非所问。。
2.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导致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或者没话说。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之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之对应;甚至于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什么,但不知如何下笔或者下笔时没话说。究其根源,还是源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理解不到位。
3.回答问题时,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及专业性。例如,有些学生只是把相关的书本知识点罗列起来,缺乏概括和思考,只是死记硬套基本理论,没有真正落实理论和材料的结合;有些学生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二、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分析:
1.必须过好基础关。政治主观题的特点是材料的时代性强,选材多是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但是答案始终来源于教材,因此熟练地掌握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算真正掌握了教材呢?这里有三个要求:第一,具体知识的记忆全面准确,不能丢三落四,缺字少字。第二,教材体系要清楚,每一部分包括哪些知识要了然于胸。第三,特别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我们所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我们需要用理论解决的却是生活中多变的实际问题,这时,如果我们只是记住知识点而不理解,那就根本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经济生活中关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个概念,计算题中通常不是直接说社会劳动生产率,而是说某国的(某商品生产部门或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其实就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哲学生活中关于意识这个概念,主观题里通常用国家的政策,措施,人们的观念等来说明意识这个概念,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答题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读材料,要舍得在读材料审题时用时间。很多学生认为审题时间长会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写两条答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题更是这样,在做题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经常出现,很多同学答案写的非常多,结果多是无效的。因此,审题就成为我们作答的关键。审题时应遵循先审设问后审材料的原则,带着问题进入材料,我们的材料理解就更有针对性。具体审题应做到:
第一,通过审设问弄清命题的限定性:知识范围限定(是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具体到课题、节题、框题)、方向限定(是回答“是什么”还是回答“为什么”、“怎么样”,辨明该题属于何种题型)、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现象具体分析)、主体限定(是从党的角度回答,还是从政府、企业、个人角度回答),最后,审题时,观察分值,确定答题的要点大概有几个,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审材料时要结合设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归纳中心,明确主题。尽量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明确材料围绕的主题;其次,划分层次,找联系。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归纳层意,并弄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最后,抓住关键,理要点。挖掘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设问中所限定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梳理出答题要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题、表头、数据、尾注,不可遗漏。
(2)发现并建立知识与试题有效信息之间的联系,运用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整合。
这一步非常关键,是知识运用的起点。学生通过审题,明确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后,应立即回顾和调动书本知识,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对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建立知识点与各个信息点之间正确联系。为此,考生必须熟谙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明了这一知识所包含的要点,并构建起完整的要点体系。没有这一前提,就谈不上知识的运用了。这是一个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就可以把试题所提供的全新的材料(信息)转化成答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了。
(3)规范书写,组织答案
组织出的答案,是学生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也是判定学生试卷得分多少的唯一依据。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试题题型的基本模式组织答案时,要做到观点与分析有机结合,观点要表达准确,分析要全面到位,做到逻辑合理、思维严密、层次清晰;第二,书写要工整、文字要精练。具体来说,应该注意:答案应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
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锦聪.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失误的原因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