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校信息化管理范文

学校信息化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学校信息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校信息化管理

篇1

论文关键词:学校 信息 管理

    信息化社会和社会信息化以超过人类想象的速度发展。对社会各界、各领域的挑战和冲击都是颠覆性的。作为国家行政,在处理相关的事务中根本无法回避这些现实问题。信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学校信息化道路的选择

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经典地判断:“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今天,信息和生活、工作、学习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我们就生活在信息穿梭的时空中。

1.1信息化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理论中,把“后工业社会”的基本属性界定为“服务”—“人的服务,职业和技术服务”。他认为,“后工业社会”则是“一种人际活动”。这种交往就是信息的表达和理解后工业社会又可以称为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社会发展中信息正代替资本成为重要的社会财富,信息流就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作为资源的价值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各国在很多领域都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和步伐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水平仅次于美国。

1.2信息化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年对60多个国家的调查显示:98%的国家都在建设电子政府电子政府不仅意味着现有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更重要的是政府行政行为和方式的变革。其基本目的在于提高政府业务的有效性、效率和监管能力;建立更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竟争力的政府。更好地为居民和企业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府与企业和居民新的伙伴关系。

2信息及其特征、分类

2.1信息及特征

信息是指对事物的特征和变化的客观描述。从本质上说,信息是一种非物质,但客观上却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信息的要素有实体(非物质)和载体(物质外壳)两方面,具有共享性、潜在性、变换性(语言文字图象)、依赖性、可传递性和倍增性。

2.2信息的类型

正式信息与非正式信息。正式信息指通过正式渠道进行交流的信息,如组织间的公函往来,内在的命令、决议和请示汇报、刊物等。非正式的信息指非正式组织或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单向信息和双向信息。由一方发送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但不做反馈如做报告、发指示。单向的信息传递没有交流,容易引起接受者的抗拒心理。双向信息是双方有信息的反复。

学校信息是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对象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数据、图表等。在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手段的普及、信息网络的建立、信息意识的强化为主要标志)里,教育行政的一个新的职能就是对教育及其管理信息的有效管理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针对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定期或不定期的信息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吸收社会参与。信息往往具有深刻而丰富的价值内涵。

3学校信息处理的基本程序

3.1采集与判识

采集信息是信息行政的基础。随着信息革命的推进,社会最常见的就是纷至杳来的各类各样信息。其中有的有价值,有的价值不大,有的没有价值甚至是千扰信息、错误信息等垃圾信息。这就要求对其进行理性判断和价值选择。收集信息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平时要作好信息收集和统计工作。一项统计或调查信息工作,这就要确立信息的分布区域,选择有综合价值和生命力的信息。

3.2整理与编译

信息的存在形式往往是无序、散乱的,不利于直接的利用和管理、传递,对于特定的决策目标来说,价值是隐藏的。为了便于使用,实现快速有效地传递和增值。因此,要有对信息的适当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一方面,要在分层、组合基础上,对现存信息进行重新编码、破译;另一方面,在信息处置时,能分离、综合出异质性信息,或者能获得“意会型”信息。在这个层面看,信息整理工作具有原创性。

3.3储存信息

由于考试的杠杆作用,记忆性考试就使学生习惯于臣服外在“专家系统”,满足于眼前的教学内容和对它们的记忆,失去内在的表达意识和创新欲望,直至导致教学活动及其管理的僵化和教条,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消退。考试制度改革对教师的学识和品质都是很大的挑战。

3.4信息传递

信息具有易逝性,其价值的实现也在于与需要者共享。信息的传递是信息的消费(不是消耗)形式之一,信息处理的关键环节是传递。传递信息要作到准确、无误、及时,就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我们的学习就是信息的选择和吸收的过程,信息消费能力就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和表征,信息消费是持续的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传递中,应尽量遵循合理的多余性原则,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开启多个信息渠道。

3.5信息

为了使人们了解教育行政的基本情况和教育发展与改革阶段,有时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选择一定时机和方式公布掌握的成熟的教育信息。同时,也是为了研究的需要。定期的信息是教育行政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实践中有人认为,这会影响正常的行政秩序,实际,这样更有利于减轻行政工作人员的各种负担,也是对自己工作的宣传。

3.6信息反馈

为了保证信息的质量和利用效益,需要从使用者那里得到有关信息的反馈信息,以不断改进信息的呈现形式、传递形式,并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再处理。很多网站都希望“过客”填写调查表,知道它提供信息哪些更符合消费者的口味。

4学校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

4.1明快

表达的信息要明了,不能模棱两可甚至出现歧义,容易带来选择性接收、记忆和理解。另一层意识是,保证信息是新鲜的;保证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满足。特别是行政公文、报表等都有时限要求。否则就会影响决策或失效。

4.2准确

方向性性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约束,防止信息垃圾(电子邮件)的泛滥,非法信息(病毒)的干扰。信息传递时,一般不节外生枝,不相干的对象不必要知道应当不知道的信息。这跟信息公布是不矛盾的。

4.3真实

真实是信息的生命,不真实的信息都是非法的存在。作为国家行为的教育行政管理更是如此。这里要强调的是,要克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流失或失真(有意与无意之分)。比较实用的做法是减少中间环节。而对教育来说,这种真实性有可能因人而异,因为其中往往会有思想和价值因素,而对这些因素,人们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有差距的。

4.4规范

主要是信息传递渠道与方式的选择,要遵守一定的程序。看来是形式,实际是信息合法性的保证。有时形式同内容一样重要,甚至过了内容本身。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问题;策略;分析;研究

一、引言

在中国的《教育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院校要制定教育信息化目标和任务,构建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在其情况下,中国中职学校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研究。因为近些年来,中职学校发展势头迅猛,学校数量大幅度增加,规模变大,其教学管理工作相对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实施教学信息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是对中职学校教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

二、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职学校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认识。虽然目前中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已经开始进行教学信息化管理,但是中国中职学校对于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基本情况就是中职学校比较重视硬件设施的完善,而缺乏对软件设施的建设。例如很多中职学校都是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去对计算机教室进行管理,计算机教室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完成教育部门的指标,这就导致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流于表面,学生只能在计算机课堂中接受一些信息化的学习,根本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中职学校相比于高中而言,其重视程度比较低,这就导致中职学校缺乏一定的教育资金,甚至在教育决策上得到的“照顾”也比较少,并且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严重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影响了中职学校教学信息的管理工作。[1]第二,缺乏相适应的计算机软件以及信息资源。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更高。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良好的教学信息资源对于学校的发展的重要性。虽然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吸纳和获取了很多的教育信息资源,然而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发展,旧的教育资源必须要进行更新。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看起来貌似很丰富,但是优秀的具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却如凤毛麟角,非常的少。教师为了吸纳和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寻找适合教育的教育资源,并以此制作教学课件,这也是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不愿意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软件,软件不到位,中职学校难以高校开展信息化管理建设。[2]

三、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策略

第一,充分认识教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完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无论是中职学校的领导者还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对于教学信息化建设都应该具备完整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成长的益处,积极投身于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当中来。尤其是学校的领导者而言,要具备魄力和创新改革的精神,站在全局角度,立足于整个学校,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入手,完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中职学校必须要切实地了解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然后对此就如何进行教学信息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整体设计,既要考虑到本校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以及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还要考虑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在制定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内容时必须要多方参与,除了中职学校的领导者、骨干教师之外,还必须邀请相关部门以及这方面的专家对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内容加以参谋和指导,并要对所指定的具体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所指定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其次,在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程监控,一旦出现变化,要及时对所指定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最后还要注重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为此可以建立信息化安全的保证机制,主要从两方面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一方面是安全保护技术,另一方面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此机制是为了能够让校园网在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内进行运行,防止病毒的入侵导致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阻碍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行。第二,建设信息化管理教学平台,引进相匹配的计算机软件。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原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通过网络去寻找教育信息资源又比较耗时耗力,既为教师增加了工作压力,同时所获得的教育信息资源又不一定符合教学需求。在此情况下,学校可以建设信息化管理教学平台,对教学信息资源加以整合,主要是对数据库加以建立和完善。学校可以将目前本校所拥有的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录入,存储到数据库当中,同时对数据库实施动态化管理,随时录入数据信息资源。另外中职学校也可以与其他学校联合,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将优秀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资源及时获取过来,共同学习和发展。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还必须引进满足当今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计算机软件,为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必备的保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21世纪的今天,中职学校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将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重视起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柳,王迎.中职学校教学的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6(31):228.

篇3

摘 要:推进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和便捷化,提高管理效能。文章从加强学校重视程度、完善管理体系,做好教师培训、引进相关人才,做好安全保障、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等方面研究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52-01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中职学校推进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网络化和便捷化,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和质量。当前,部分学校对信息化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化管理资源与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针对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以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

一、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对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管理资源、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等几个方面。

(1)部分学校对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在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践过程中,部分学校并没有将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仅仅将其作为上面所指派的任务来完成,这就使得这些学校只注重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而不注重信息化软件设施的投入。例如,一些学校根据上面的规定建了许多多媒体教室,但在使用过程中却采用集中管理的方法,教师要想使用则需要学校相关部门逐级审批,这降低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使得一些多媒体教室被闲置。可以说,学校对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是阻碍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

(2)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学校需要大量的软件与硬件设施。从软件设施来讲,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学校需要经常更换相关的软件,这使得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从硬件设施来讲,学校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大量的数据库,需要相应的服务器设备,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中职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3)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有些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但是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使得信息化管理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信息化管理需要专业素质较强的管理人才,现有的一些管理人员难以适应当前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少数信息化管理人才难以应付繁重的信息化管理任务,使得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举步维艰。还有一些教师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穿新鞋走老路,阻碍信息化管理作用的发挥。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

研究表明,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校重视程度,完善管理体系。中职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将信息化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项面子工程。具体来讲,中职学校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学校信息化管理软件设施的投入,做好信息化管理资源的配套工作,使信息化在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二是学校应当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铺平道路。学校要将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抓,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信息化管理制度在中职学校真正落到实处。

(2)做好教师培训,引进相关人才。在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学校还应当加强相关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适当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使所有人能够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胜任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学校应当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信息化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学校应当根据信息化管理需要,合理制定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度,使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二是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学校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素养考核,考核通过的要给予嘉奖,考核暂时没有通过的学校应当对其进行强制性培训或调离信息化管理岗位。这样,才能为信息化管理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

(3)做好安全保障,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对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而言,尤其要重视的就是信息化安全。当前网络发展十分迅速,但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并非十分完善。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范黑客等不法人员入侵学校的管理系统,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建立防范网络入侵的应急机制。若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遭到不法人员入侵,学校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制止和补救,挽回学校的损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应当重视信息化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做好教师培训、引进专业人才,做好安全保障、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真正发挥信息化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祯祥.“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2).

篇4

[关键字]学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60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网络信息化技术逐渐渗入到各行各业,并被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中职卫生学校生源起点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根据中职卫生学校发展现状,图书馆作为人们共享知识文化的重要场所,其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实施学校图书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图书信息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丰富专业知识内容,提高专业技能,陶冶情操,提高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中职院校图书管理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较差,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中负责图书管理工作的都是非专业人员,再加上近几年的机构改革,图书管理员基本都是其他岗位的离退人员,整个图书管理队伍专业水平很低,甚至有人对工作抱着应付的态度,积极性不高。另外,职业院校缺少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支持来为图书管理人员做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不完全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信息化意识薄弱,导致图书的信息化管理难以实现。

1.2 工作效率低下

工作效率低下,图书更新、查找和维护相对比较困难。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下,由于图书馆馆藏量比较大,图数的检索非常繁琐,严重降低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频繁借阅或者借阅时间长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容易造成图书破损,同时也给图书的更新、查找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和不便。

1.3 图书馆软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不足

目前,学校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力度不足。首先,缺少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硬件设施,比如必要的网络实施、防火墙等达不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其次,没有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图书管理软件。目前,大多数学校图书管理软件都是直接购买的,有些功能使用起来不一定满足学校图书馆自身的需求,大大影响了图书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2 提高学校图书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加强图书馆藏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图书馆自身必须具有一定馆藏量的书籍。只有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才能进行图书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适应学生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各学校要在现有陈旧的图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收集目前较为流行的书刊和目录,并对其进行编排整理,增加图书的借阅量。

2.2 充分理解信息服务的内涵

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适宜在知识服务层面着力开展。图书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涵,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贯彻信息服务理念。在知识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不仅要注重挖掘信息资源中的隐含知识,更要提供解决问题的知识,从而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比如,在职业院校开展图书馆信息化个,针对读者在网上给出的研究主题,图书馆工作人员可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检索技术,采取多种方法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也可主动了解用户需求,向读者推送有价值的图书信息,或者借助计算机辅助智能分析,向读者推荐可能需要的有效信息,充分发挥图书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2.3 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在网络环境下,各类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网络信息对于扩大图书馆馆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信息在知识的广泛性、学术的前沿性和时效性方面可作为传统印刷性文献的良好补充。因此,必须加强对学校图书管理员网络信息知识方面的教育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加快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提高管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实现学校图书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以适应网络环境下为中职卫生学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

2.4 加强图书馆软硬件建设

图书馆软硬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水平。这是因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数字图书馆专用的服务器、网络路由器、网络防火墙以及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都有极高的要求,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图书管理自动化软件必不可少。只有拥有一个安全的软硬件环境,才能更好地为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可通过购置优质中外文数据库加大对数字图书馆电子文献的投入力度,从而加大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3 结 语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在图书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中职卫生学校来说,应加强图书信息化管理,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料,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颖.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传播,2014(9):29-30.

篇5

学校图书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藏书量的增多和图书借阅量的增大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强烈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同时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计算机能力薄弱又很难驾驭信息化管理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学校图书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然后从优化图书馆硬件设施、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发挥学生擅长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学校图书;信息化;管理

1学校图书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硬件设备陈旧

大部分学校图书馆的硬件设备都比较陈旧,图书查询和图书续借等工作都是由人工进行。部分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一直处于动态中,学校图书馆分成多个独立的借阅馆的现象非常多。这对于学校图书馆的集中管理和教职员工图书借阅的方便性等多个方面都非常不利。因此,必须优化图书馆硬件设备,更新优化图书馆的硬件设备是解决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直接方式。

1.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图书管理工作受到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影响,其图书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有待于提高。整体上看可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信息技术管理能力不足。此外,部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自我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的意识比较单薄,这导致了其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较慢的现状。管理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图书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不利于教职员工进行使用和学习。

1.3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大多数学校将校建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设施建设和校舍建设两个方面,对于图书馆建设工作投入的财力和政策支持较少。图书馆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为各项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学生各学科课外学习的延伸,图书馆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提升学习自我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大有裨益。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校图书馆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以便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2.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图书馆信息化配置

图书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通畅的信息化管理路径,对于图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信息化的更新,才能够达到集中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因此,学校要优化图书馆硬件设施,实现图书管理的所有节点均达到信息化,从而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准备好硬件条件。优化学校图书馆硬件设施需要以下三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领导要对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从而保证图书馆硬件设施采购和安置方面的落实。第二,需要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管理设施的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保证落实后的硬件管理设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第三,教育部相关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学校图书馆建设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政策指导和资金投入上的支持。

2.2加强日常培训,提高图书管理员业务能力

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日常具体工作的开展者,是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信息化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与之俱进,信息化技术的相关软件的升级换代非常频繁。在职的图书管理员具有丰富的实体图管理经验,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管理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受制于受教育时代性的影响比较薄弱。因此,学校要对图书管理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实现图书管理员能够熟练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化水平,需要以下三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要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随着图书馆信息化革新的进程而同步进行,在建设过程中图书管理员要对引进的设备的功能和具体使用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说明书的阅读进行操作使用的学习,通过设备安装工人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进行设备维护的学习。在图书馆信息化硬件设备落实之后,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具体业务培训和考核。第二,图书管理员要对本质工作进行学习,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近况,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图书管理综合能力,增强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第三,教育部门要协调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和相关图书设备厂家之间的关系,组织两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于两者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

2.3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应用能力

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在图书馆信息化的进程中,增加了许多终端服务设备,学生在图书馆的图书查找和借阅通畅情况下需要自主完成。当代学生在学生生涯中从未离开过电子计算机和网络,学生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工作做贡献。发挥学生熟练的信息技术驾驭能力,需要以下三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要对学生进入图书馆进行辅工作给予政策上和财力上的支持。例如,对于有能力参与图书管理工作的学生给予相关社会实践的表彰,对学生参评各项优秀学生评选活动给予加分政策,或者对于学生相应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以促进学生养成勤工俭学的意识。第二,图书馆相关领导要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对有意向参与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学生进行分类培训,发展其各自专长。第三,学生要养成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心理上铺垫,这需要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上的引导。

3结语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图书馆是教职员工精神家园的圣地。图书馆的管理形式的升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关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信息技术,通过自我学习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图书馆管理形式的变化,从而满足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丽娜.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