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村养老商业模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新农保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社会化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但新农保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1.因为参保自愿的原则,出现低收入农民不参保、晚参保现象严重。2.资金缺口大,农民需要补助的金额大,地方政府财政出现危机。3.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差,保障水平较低农民的福利水平难提高。4.农保机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保部门的管理水平不高,政策实施力度不够。同时,现阶段新农保政策变动较大,宣传工作不尽到位,农民对新农保的信任不够,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同时社保资金的管理不科学透明,出现新农保的落实程度低等问题。
新农保涉及范围面广、涉及人数多,这也给基层部门造成了工作压力,行政成本也有上升的压力。在新农保进行的同时,商业寿险公司也在展开拳脚,建立起完善的业务服务网络。
二、商业保险融入新农保的优势
(一)商业保险在技术、资金、服务等有较大优势
商业保险融入新农保后能有效筹资统筹。商业保险在筹资方面无论在渠道、形式上都具有优势,在商业化的统一经营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新农保很容易通过统一保单和附加条款达到省级统筹层次。商业保险绕开在跨省和省内结转和对接以及处理流动人口的问题上的各种壁垒,高效办事。同时有商保的融入,可以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实现资金增值,使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商业保险在专业技术、风险控制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大大减少政府运行新农保的成本,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商保的融入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资金的监管,从而避免资金出现挪用、贪污等问题。
(二)商业保险有效地补充保险需求
全国社会保险保障水平仍处于低水平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对于保险需求不同。这样,以社会保险为基础,加上商业保险补充,从而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保险体系,满足不同需求。
(三)商业保险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保险事业前进
商业保险公司投入社会保险市场,开发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保险产品,通过将一部分居民可支配收入引入风险控制体系和投资产业,有效地调节了国家货币流动,增加了国家税收和就业,也使国家社保水平提高,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
三、案例模式分析
以德阳模式为例,探讨商业保险和新农保共同发展情况。
德阳模式突出的地方在于政府将新农保项目通过招标大部分“外包”给保险公司,仅负责宏观的战略、政策制定和监督,具体的运营都交给保险公司打理,而保险公司充分利用自己在商业保险中的运作经验将项目高效率的完成,发挥了自己在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搭建及管理、渠道建设、人员培训等专业和技术的优势。
(一)意义
“德阳模式”使政府服务成功引入了市场经济要素,引入了竞争机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解决了我国基层社保经办机构人力不足、财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服务,由商业保险公司来提供专业化服务,保险公司利用自己在管理和运作方面的优势,高效率地落实了这个项目,实现
转贴于
了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赢。
“德阳模式”较好地落实了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规划、调控、监督和考核上,引入第三方服务承担事务性工作。服务内容与服务质量接受政府监管考核,政府为采购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此外,整个新农保服务采用零现金运作,从制度体系上建立起防火墙,杜绝了资金风险。
“德阳模式”使农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大大得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人口在本地就业的压力,为基层培养了大批后备管理人才,该模式良好的社会效应也促进了村民保险意识的提高,为商业保险发挥其补充性养老保障功能打下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德阳模式从整体上看虽然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赢,却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即由谁来对第三方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什么?这关乎到政府部门持续甚至在更宽的领域引入第三方服务的依据;二是合作中各方的职责边界需要更清晰的定位。三是从商保与社保融合的角度,保险公司高效完成项目所需的成本花费地方财政能否及时足额给付?向其他地区直接推广的可行性有多大?
【关键词】商业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 政策支持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我国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攻坚阶段,在切实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落实农村群众的养老保险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于2009年9月1日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在为群众提供基础保障的同时,逐渐扩大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设和落实。然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试点推广当中遇到诸多问题,如地方政府筹措资金困难、集体补助存在缺口、个人缴费落实不到位以及基础养老金发放的制度缺陷等等。同时,我国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这也对我国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形成很大阻碍。
二、商业保险引入新农保的优势分析
(一)商业保险是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
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与弊端,如果可以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引入商业保险,利用商业保险比较成熟的分配机制则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借鉴商业保险的运营模式,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可以在政策与制度方面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借鉴,使其进行调整与完善。
(二)商业保险模式能更好的解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凸显的问题
商业保险拥有相对完善的管理经验与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商业保险机构的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解决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当中的诸多问题,同时商业保险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无论在产品研发或是风险控制方面都可以根据新农保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业务。
(三)商业模式监管更为细致严谨
商业保险在进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过程中,作为社保基金的操控者,遵从政府这个“管理者”进行管理,实行“管办分离”,利用保险公司细致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与管控机制实现客户与的多元化,既可以保证社保资金的安全性,还能够保证社保资金的流动性,可以实现政府与保险公司之间相互监督与管控,从而使社保资金更为安全。
三、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引入商业保险缺乏政府支持与保障
新农保始终都在保险范畴当中,由于商业保险进入新农保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缺乏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但长此以往则无法对商业保险形成保障,这就造成商业保险公司短期内对新农保的投资热情较高,然而从长远来分析,商业保险公司后劲可能会收到影响,此类业务的持续性不甚理想。
(二)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推广力度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目前仍然是以缴费型为主,具体则有地方“补入口”,政府“补出口”,这种情况会造成地方参保率与地方财政压力直接挂钩,参保率越高,财政压力越大。这种情况会使地方政府产生消极的宣传,商业保险进入新农保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三)商业保险进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需创新思维与模式
首先,保险机构需要根据新农保的需求进行理念上的创新,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的参与到新农保当中来;其次,商业保险要发挥其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与保障机制,真正体现保险行业的专业性;再则,商业保险公司要根据具体情况改善经营方式,通过创新服务的方式,突出保险公司的管控能力;最后,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制定应对措施,化解政策风险。
四、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
(一)商业保险需要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寻求支持机制
商业保险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新农保当中寻求支持机制,根据新农保制度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介入方式,发现并弥补新型新农保当中的制度当中的缺点与不足,促进相关部门对新农保政策进行修订与调整,使得商业保险公司能够与政府合力促进新农保制度的完善。
(二)商业保险介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提高流程运行效率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在基本管理服务当中,商业保险要通过管控技术,对保险流程进行风险管控,减少甚至杜绝资金挪用、虚假操作、人情因素等保险风险。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使参保人员的信息能够更准确的呈现出来,更好的为新农保服务。
(三)加强与深化商业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合作与保障机制
一方面,商业保险凭借自身完善的保险管理与控制能力,解决政府在新农保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如流动人口资金、账户转移等,可以使资金进行整体统筹;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可以根据农村参保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寻求市场的差异化开拓,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业务,满足农村人口层次的差异化需求。
(四)加强介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相对脆弱,不成熟的农村保障市场非常容易引起商业保险公司的恶性竞争,这就使得对商业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必须加强。通过加强对商业保险公司的管控,杜绝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已经发现必须严厉惩处。
总而言之,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施行有针对性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在政策上要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扶持,并且制定更为完善的与农村保险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更为稳定的保险环境,调动群众参保的积极性。同时,要明确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形成更为完善的保险方式与保险机制,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朱龙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商业保险参与性不足的困境[J].农村经济,2012(08).
[2]左欣立.浅析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2(1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背后,竟是经济模式的力量在主导――孝道及宗族观念的影响依然可见,耶鲁终身教授的陈志武回到湖南农村开家族会议时,总感觉发言权不如没多少文化的大哥。
今天,都市里的人们放弃了“养儿防老”的投资模式,更多地通过购买养老保险或者进行其他金融投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不和子女住一起,而是购买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既解放了老人,也解放了后辈。但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分析,投资莫过生小孩。
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有个参赛的女士提出的创业方案是创办连锁养老中心,评委马云、史玉柱等看好连锁殡仪服务公司的商业模式,认为养老中心是慈善事业。这些商业上的成功者看走眼了。离开养老中心,就进殡仪馆,谁能说殡仪馆就比养老中心更商业?时代在变化,我们注定要老得更商业,死得更商业。陈教授说,古训“父母在,不远游”,没有养老模式的变化,今天的人们哪能成批成批的自漂在都市甚至异国他乡?
越来越多的丁克族产生,他们自信可以通过各种“商业”给自己养老。但是且慢,丁克族的选择真的没问题吗?在选择之前,有没有仔细审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后果和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
说到计划生育,会有人想到早年间偷渡者的伎俩:到美国后,以逃避计划生育“迫害”的理由申请政治避难,这些人随身带有受“迫害”的照片,那是蛇头为他们准备的――照片中,蛇头雇佣人作乡镇干部的打扮,在指挥人牵牛扒屋――偷渡者为了到美国生活,不得不迎合美国人对计划生育的妖魔化,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或可检讨,美国的移民管制政策也待商榷。
不过确实因为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增长放慢了,但另一个问题来了: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新生婴儿性别比平均在12:7左右,总和女婴生育率约0.7,而总和女婴生育率正是人口长期趋势的决因素。这一代的每1000个育龄妇女将生下700个女儿,其中还5个会在育龄前死去,算上不育者,只有600多个会在下一代成母亲;还有数据说死亡率在2003年达到最低点后开始回升,主要原因是老龄人口比例增加了。20年后,人口急剧减少已成定局,这样,经济学就将面临一个问题:明天,谁来养中国老人?
放弃计划生育?政府可以强力控制多生,但当存竞争压力大,人口下降时,对选择少生甚至不生的人政府将无策以对。
未来,我们也许要采取移民开放的政策来解决人口难题。过去很多中国女人到南洋做“过埠新娘”,以后中国男人需要大量“过埠新娘”。
一、总体要求
以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美丽繁荣、农民致富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基A,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为依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彰显美丽乡村魅力。工作中要坚持如下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经济、文化、地域和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动美丽乡村与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发展原则。推动互联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突出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
――品牌战略原则。注重乡村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标准化经营与品牌化提升的要求,抓品牌创特色,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向纵深发展。
――致富带动原则。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就业增收。
――尊重民意原则。尊重农民主体意愿,提高农民对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目标任务
以创建的省级美丽乡村为基础,今年全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典型50个。建设方向主要是依托企业集团、农民合作社等,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科技、农民健康、乡村旅游、社会养老、创意发展、休闲采摘、文化推介、会展营销、培训人才、产品检测、加工包装、电商服务、物流贸易、金融支持等领域进行多层次、立体化融合。
一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的典型。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朝鲜族文化、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伯都那文化、高句丽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民族特色村庄,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吸引境内和域外游客观光旅游。
二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关东特有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典型。比如,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剪纸产业、农民画产业、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影视基地弘扬的关东文化产业等融合的村,达到宜居宜业,致富增收。同时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相融合、共发展。
三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相融合的典型。建设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现代农庄、规模化生产基地、高科技示范园,集采摘、休闲、品尝、体验、住宿、游玩于一体,发展农家乐。
四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水库垂钓、花海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产业相融合的典型。
三、实施步骤
(一)确定对象阶段:3~4月份,根据省制定的方案,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相融合的典型,搞好调查摸底,确定建设方向和重点。
(二)深入实施阶段:5~10月份,整合资金,统筹资源,集中投入,重点突破,促进美丽乡村与相关产业项目建设。
(三)检查总结阶段:10~12月份,各地要深入检查,总结工作,提出完善意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农村建设领域拓展的有效探索和尝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二)整合资源,强化投入。各地要立足实际,突出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和提高乡村自身造血能力,有效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集中力量,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
(三)科学实施,确保实效。突出本地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特色,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按照规划步骤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确保产生实效。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社会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71-01
1 引言
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我国即将进入快速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总人口增长速度。总人口在2035年左右达峰值,但老年人口仍将继续增长。2005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到7.6%,预测2040年达22%。
2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处于起步阶段
长期护理保险(Long Term Care Insurance,简称LTCI),是指为那些因老年、疾病或伤残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被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老年人是长期护理服务的主要使用者。
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是在2006年由中国人保健康首先推出,虽然之后其它保险公司也相继推出了一些护理新险种,并且在长护险的拉动下,2008年中国健康险的规模有了飞速地增长,保费收入剧增,但是以商业模式来推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之路仍然很艰辛。
(1)由于国内经济水平、人们的消费水平的制约,目前长期护理险的投保率并不高。同时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完整的保险产业链还未形成,导致国内长期护理险的费率相对较高。。
(2)文化观念的束缚。“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沉淀中早已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是靠子女的供养。即使是在城市中,虽然大部分老年人都有退休金的保障,但他们并不愿去住疗养院接受外来人员的护理,而是更喜欢跟子女住在一起。对子女来说,他们担心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会让人看做不孝,即使照顾老人会影响工作,造成身心上的压力,他们还是更愿意将老人留在家中自己照顾。
商业模式的长期护理保险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满足全民投保的高福利要求,而且由于个人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位置,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政府提供的保险,因为他们认为政府会比营利性的保险提供商赚取较少的利润。
3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不足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保障范围窄,不足以弥补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长期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的根本不同在于其覆盖范围,医疗保险主要覆盖。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看病,化验,手术,体检及住院等项目;而长期护理保险则覆盖包括护理、照看、康复以及一些病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帮助。而这些项目都是一般医疗保险所不覆盖的。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是针对疾病治疗的费用,而对疾病发生之前积极预防和疾病发生之后的老年护理、康复等却鲜有涉及,在基本医疗保险的框架下, 非基本医疗照护、 生活照护等甚至被列为“ 不予支付项目”;另外,我国医疗保险采用的统账结合方式,不管有病无病,年轻年老都要分配一部分资金到个人账户上,部分人的个人账户长期积累,资金沉淀下来,既不能用于非医疗保险方面的支付,又不能用于投资增值,造成资金的闲置,从而导致社会性住院和过度住院问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3.2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不足
从目前中国实际看,虽然城镇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已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老龄化问题的加重,给养老金带来了巨大的支付压力,增加了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据测算,按现行退休年龄和8%个人账户做实方案,到2020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缺口将达1.2万亿,这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在这种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收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长护险的发展,不但可以满足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缓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4 在中国逐步推行社保模式的长期护理保险,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构想
但从长远来看,我国采用商业保险模式并不能满足全民投保的高福利要求。我们可以考虑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采用先在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试点,再向全社会推广的方式,逐步转向社会保险的模式来构建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在资金来源上,可以借鉴德国的方式,从而减轻投保人的负担。在护理模式上除了提供必要的机构护理之外,也要大力倡导居家护理模式,并给予适当的实务给付或者现金给付。这是符合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与机构护理相比还可以节省护理费用。现阶段我国的社区正迅猛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信息优势,帮助需要护理的人选择合适的护理模式,帮助护理提供者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和信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最终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