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能教育的概念范文

智能教育的概念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智能教育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智能教育的概念

篇1

一、多元智能概念

多元智能概念是198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推行其教育研究项目“零点项目”时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被认为是人类智力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并非像人们过去想象的那样,主要是由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构成的。他提出,人的智力可以分成至少8种类型,包括视觉/空间智能、词汇/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社会智能、内心/自省智能,以及最近发现的自然观察者/自然界智能。以这种新的智能观为出发点看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特长的领域中都是天才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了得,有的学生文笔优美,有的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有的学生朗读娓娓动听,有的学生善于和别人交际……这就是学生不同智能的表现。

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重视语文智能的培养,而应该着眼于多元智能,建设多元的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均衡发展。

二、充分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多元智能因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认真钻研语文教材,发掘教材中的多元智能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1.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空间/视觉智能是指把思想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图画、地图和表演等形式。比如在教授古诗时,因为诗歌特有的韵律美、意境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意境画出来;而在教学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时,则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按照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

2.发展学生的词汇/语言智能以及人际交往/社会智能

词汇/语言智能包括了阅读、书写和倾听的能力。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课文一些问题的看法,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使口头表达、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倾听、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怎样与同伴交往,怎样向别人提意见,怎样使自己的见解得到别人的赞同,也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得到发展。

3.发展学生的音乐/韵律智能

拥有高水平的音乐韵律智能的人会以唱歌、吹口哨或打拍子的方式陶醉、放松自我。在教授一些节奏感较强的课文,如诗歌、儿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配上合适的节奏或音乐进行朗读、表演,在节奏韵律的配合下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利用多元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多元学习

现在的教师已不再是一支粉笔走天涯,而是拥有众多辅助教学手段。教师采用多元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学习、理解知识,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1.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展现知识

人的多元智能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多种智能共同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多项智能同时运作,能使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雷雨》时,课文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进行了描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没有一丝风的情景,先让学生观察图,再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回到课文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描写。因为有了具体的情景演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2.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最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在课堂中适当插入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尤其是碰到会意字,可以让学生开展“我做,你猜”的游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出字形,让同学猜。在这一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又促进了学生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各项智能的发展。

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让他们规规矩矩坐在教室听40分钟课是违背儿童天性的。如果在课堂上结合课文,让他们开展活动和表演,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写话《夸夸我的家乡特产》时,如果只是单纯地教授学生写作顺序、修辞方法,学生必然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带回来家乡特产,大家一起观察品尝,再写下感受,就既让他们在一系列感官参与中积累了写作材料,又让他们在把感受转换成文字的过程中,开发了词汇/语言智能、人际交往/社会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以及内心/自省智能。

3.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项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在学习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学习统一的内容,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如生字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在课文教学中,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完成。在《我是小小演讲家》一课中,我会让学生复述课文,讲讲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而《我是小小表演家》一课中,我则会让学生把课文内容通过自己的加工,表演出来。学生能在学习中利用自己的特长,学习效率一定能提高。

三、设计多元作业,多层次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目的在于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的固有内容——抄写、做习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单调、繁琐,学生常会马虎应付了事,并不能真正达到布置作业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在作业设计中多动脑筋,多花心思,让学生乐于做作业,真正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例如教学《恐龙的灭绝》一文,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有关资料,学习课文后再找找各种灭绝原因说法的理论依据,思考哪种说法最合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拓展了知识面,学习了搜集知识的方法,既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巩固,又让教师从中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角度评价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长,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打击他们的自信,磨灭他们的个性,把他们打造成千人一面的产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特长,哪怕他们只有一点长处,也要大力表扬,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要多表扬,多发现闪光点,让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不断进步。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光合作用; 概念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34-001

一、光合作用概念的导入策略

概念导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良好的开端,一节课的开头就应该能够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导入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我们可以采取创设情境导入:

有些蔬菜大棚内是挂发红色或蓝色光的灯管,并且在白天也开灯。

讨论: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同学们了解了蔬菜大棚中为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而使用不同颜色的光,特别是红光或蓝光的作用导入本节的学习,既结合了现代农业,又紧扣“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课题。

二、光合作用概念的生成策略

1.寻找关键词

先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让学生试着去找一找本概念中的关键词,培养学生遇概念寻找关键词的习惯和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能自己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这对学习生物学中的概念很重要。例如: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存储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放出氧气的过程。这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2.实验法

学生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出和分离

本节课中捕获光能的色素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法。实验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注意色带的不同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中的原因。

3.分析法

分析科学家的经典实验,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材上介绍的历史非常经典,所介绍的都是在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学生认真了解其重要过程,等于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这对于学生认识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是必要的。

4.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找出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中加以理解、辨别和记忆。高中生物学很多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区分新旧概念,不使其混淆,常以列表或图解的形式进行比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为了更好的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区别,我们可以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需的条件、场所、原料、产物等多方面列表比较。再如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我们可以从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联系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从而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这样能够形成相对比较清晰的新概念。

5.比喻法

比喻法是指对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讲授时采用恰当的比喻加以说明。可以把“光合作用”形象的比喻成绿色工厂:厂房是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品是有机物,动力是太阳光光能。教师让学生联想自己所熟悉的工厂来联想“光合作用”这一概念。

这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光合作用概念的巩固策略

1.练习法

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不牢,不准确,不完善,不深刻,还经常会遗忘,并且会和旧概念相混淆。这需要通过一些练习,利用已学的概念解决问题对概念进行巩固和加深。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会对概念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2.构建概念图法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构建概念图策略能很好地体现这一概念,它是巩固概念的主要策略,它指引学生对已学概念的回顾,梳理概念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画概念图的方法,组成概念体系,使新概念恰当地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机构中从而构建出概念图。例光合作用的概念图如下:

构建概念图,一方面能真正实现有意义学习,条理清晰,形成知识网络,从整体上对知识点进行把握,避免机械记忆;另一方面还可实现长时间记忆,使回忆更容易。

四、光合作用概念的强化策略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很好地应用,概念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对你所学习的概念的具体应用,即在所给的具体情境中解释或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使概念内化到相关的概念体系当中去,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更进一步强化了光合作用的概念。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概念方面的知识。如何提高生物学概念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生物学事实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引发概念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交流,归纳概念深化概念,及时运用所学概念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强化概念教学,是提高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人教版

篇3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 高职英语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简称为CBE)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主要以提倡能力教学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通过逐渐渗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为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文章针对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渗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1.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英语是全球通用的一种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企业对员工英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够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水平和能力,学生毕业后,由于缺乏英语应用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渗透,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由此可见,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渗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的核心是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英语基础理论知识,还包括英语应用能力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应用英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能力本位教育理念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重点突出英语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必然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渗透途径

1.丰富教学内容。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改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用性原则,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根据社会的需求及职业领域的要求,制定科学、多样化、实用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还应该穿插阅读能力、口语对话等训练环节,设定实习情景内容与应用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其次,开放性原则,高职英语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内容,还应该坚持开发性的原则,重视英语教材的开发,拓宽英语知识的人文环境、知识背景,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2.教学方法的改革。基于能力本位教学理念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所有学生树立职业能力新观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灵活地采用创新、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训。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和操作能力。同时,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还能够从多个感官进行协调配合,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显著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和效率。

3.改革与完善教学考核。考核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高职英语考核制度,应该从素质考核、能力考核及知识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该种考核制度结合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将其作为考核的内容,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遇到的难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同时,应该制定科学的奖励制度,当学生考核成绩良好,应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文章针对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渗透的必要性和渗透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开放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职业能力,进而为社会输送职业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因此,在现代高职英语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以此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与学生就业的双向需求。

参考文献:

[1]丁叔芳.能力本位理念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5,(44):171-172.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 岗位能力 高职英语 调查 应用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由宁夏工业职业学院教改项目支持。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7-02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院校多为地区性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行业针对性和经济地区性,因而其发展必须针对行业,并适应其辐射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表现出较强的地方特色。高职高专教育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要以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实践型和应用型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经济建设发展和用人单位满意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以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高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1]。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如何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本地区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研究方法、工具和测试对象

1.研究方法、工具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明确我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制订教学改革方案,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课题组自编了《宁夏工业职业学院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调查问卷》(学生用)和《宁夏工业职业学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企业调研访谈内容》(企业涉外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用)。问卷和访谈内容的基本信息包括了学生的基本的学习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情况等[2]。

2.测试对象

本课题的测试对象来自我院的高职高专学生,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接受问卷调查共计330名学生,基本代表了我校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整体学习状况。企业访谈专家是来自宁夏具有代表性的国有龙头企业、合资公司和私企中涉外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意愿与动机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愿意学习英语,表示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占总数的68.1%。根据调查结果,一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高于二年级学生。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对学习英语怀有很高的期望,老师应及早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考证(67.1%)、就业(54.9%)和学好对的起学费(43.2%)。大多数学生把通过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首要目标,认为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是将来顺利就业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是为获得个人发展而学习英语,属于典型的工具型动机。

(二)学生对英语能力自我评价

在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的自我评价中,大多半数(7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口语“很差”或“较差”,另有50.9%的学生认为写作能力欠缺,而听力和阅读能力相对较好。不难看出,语言的运用技能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是英语的主要运用部分,多数学生会考不会用。学生关于五项能力按重要程度选择,接近七成(69.9%)的学生认为口语最重要,听力和阅读能力并列位于第二位,其次为翻泽和写作能力。这与上述英语语言能力自评结果相吻合。高职高专学生已意识到以听说为主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在学生学习方式和策略方面, 86.5%的学生主要利用课堂学习,约两成的学生选择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利用媒体工具学习的学生人数不多(5.9%),少数学生选择其它学习方式,如与学生交流、娱乐中学习等。以上数据反映出:大部分学生依赖于课堂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比较欠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他们中有的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但仍然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明确学习目标。

(四)教学模式

当问及到英语课程开发的教学模式思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须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基准”[3]的看法是:85%的学生选“ 教学应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的知识、能力运用为主,教学模式应偏向于将教学内容、职业和能力紧密结合”;其次有过半的同学选“有参考价值”这对本次课题研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教学方法,52.1%的学生较为青睐情境模拟,选择角色扮演的占51.5%,35.4%的学生喜欢游戏互动。还有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用英文授课,61.7%的学生要求“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双语教学”。根据学生的建议,目前的上课形式与学生的期望差距很大,由于硬件条件、合班上课、教师及学生自身原因,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并不能实现。

(五)教材

关于学生对教材的认可程度以及对教材使用期望的调查结果是:41.8%的学生对教材基本满意,有四成学生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在英语练习缺乏交际性,练习题题型较单一,主要以AB级考题题型为主等。当学生被问及通过英语课学到什么内容时,有68.9%的学生表示学“生活英语”,其次“职场英语”,再其次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英语”,以上数据反映出目前课题所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主要缺少职场英语方面的内容。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学生的期望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多以交际为主提高交流能力。

四、企业调研访谈基本情况

(一)不同岗位对英语需求及使用偏好

不同岗位对英语的能力需求及使用频度不同,企业高层管理岗位对英语水平的需求及使用频率最高,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也较高。其原因主要是高层管理岗位的对外业务联系成为其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显然,对英语的需求及使用频率就会偏高。相反,一线生产员工所从事的岗位大多为操作岗,有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有的对手工技能要求较高,对英语的需求及使用频率就偏低。高职高专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岗位多为“非常少”或“从来不”使用英语的生产一线,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高专学生完全不需要学习英语。在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推动下,高职高专学生会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性。

(二)岗位对英语技能的使用偏好

调查表明,在工作中使用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四种英语技能的频率存在差异。其中,听说能力要求最高,其次是阅读和写作,翻译最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技能在生产和商务活动中有着广泛的使用需求,其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听说和阅读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这一发现与人类使用语言从事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相吻合,反映了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提示我们在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这些技能的培养。

(三)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层次的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评价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感到不太满意。调查中没有样本说“很满意”,可见他们的英语水平与用人单位的期望有较大差距。最不满意的英语技能是“听说能力”,其次是“综合应用能力”,说明毕业生在听说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上的缺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英语课程内容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检测,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问题,必须从深入分析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入手,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真正能派上用场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各项技能的期望

日常用语的“听说能力”是用人单位最期望毕业生具备的技能。因此,我校本次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更加突出语言技能特别是听说技能的培养。调查也显示,阅读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最期望毕业生提高的技能之一。

(五)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建议

调查中,企业对我校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一要改进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听说、阅读和实用写作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为学生创造机会参加各类英语实践活动,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培训,形成一个学英语的良好环境,使学生能参与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活动,如商务接待、商务洽谈、商务案例分析等,进而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学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五、结论

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时间较短,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这就决定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殊性:既不能像中学那样注重全面打好基础,也不能像本科教育那样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要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掌握毕业后实际需要的英语技能,努力实现“学以致用”“学以管用”的教学目标[4]。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这项改革需要用人单位、高职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同心协力、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傅政,庞继贤,周星.中国入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及需求预测[J].外语界,2001(5).

[2]王斌华,刘辉.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 2003(3).

篇5

一、医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合格的医学人才需要长期的培养,而其中临床实习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临床思维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完成由实习医师向临床医师的转变。在我国目前的五年制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经学习了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生理、诊断、内科、外科等,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然而,真正进入临床实习后,会发现临床和理论是有差别的,即使是最常见的疾病,在对患者的查体、病史的采集、与患者的交流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问诊时重点不突出,忽略一些有意义的阴性症状,以致采集的病史不完整,对诊断和鉴别诊断不能提供支持。医学生不能对病史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更谈不上制定治疗方案。在日常的教学查房时,实习医师也暴露出了对患者病史不了解、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归纳不够准确等问题。在临床操作方面,大多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在体格检查、无菌操作、外科消毒、清创缝合等基本操作方面需要加强。这就需要我们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重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的训练,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是直接影响活动成效与能否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临床实践能力自然就是与顺利完成临床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大多数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印象中,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培养临床动手能力,而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重视不够。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学生书写常规医疗文件、参加手术及各类医疗技术操作等,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去提高其熟练程度和水平,是易于评估的一种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则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现,是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进行分析、综合、鉴别诊断,从而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措施的思维过程。这是医学生认识疾病的过程,也是作为临床医师所必备的能力。医学生通过问诊、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通过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经过思考和判断后得出初步的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从中进一步验证原来的诊断。临床医学就是在对疾病的反复重复中加深对病症的认识,找出其中的规律用来指导临床实践,临床思维能力也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反复转换中培养出来的。所以,临床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通过临床实践获得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就必须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不仅要培养动手能力,更要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二、我国五年制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时期是临床教学阶段,包括临床见习及临床实习等。然而,现阶段的医疗环境极其严峻,医患矛盾的加深、医疗工作的繁重等使得临床医师疲于应对,教学与医疗工作之间的矛盾突显,使得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得不到落实,原因如下:

1.临床教师对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学积极性不高

在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中,临床一线医生承担着临床教学的任务,这些临床医师的临床医疗工作本来就很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和准备教学内容,导致大多临床实习课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的教学意识不强,认为医生的工作重点就应该是医疗,教学跟自己关系不大,甚至认为教学只是领导派下来的任务,有了这种想法,临床教学工作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就更谈不上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了。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中,对于临床教学,教学型医院的要求很严,临床教师的责任较大,如果发生教学事故,医生的职称评定和评优就会被取消,即使你教学做得再好,在职称评定和评优时,因为教学而得到的利益却很小,而科研和论文才是职称评定和评优的主要指标,因此导致了临床教师参与临床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另外,现行的规章制度不尽完善,教学质量高低没有相应的评定细则,只要教学就行,至于质量则无人关心,临床教师更不会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促成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另一原因。在教学差错及教学事故的统计中,临床教师的发生率较其它基础课程教师的发生率要高,这一统计结果充分说明了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还需加强。这一系列的原因给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带来了阻力,是我们在今后临床教学管理、临床教学以及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医学生对临床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临床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必经之路。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多数学生把本来应该用在临床见习或者实习的时间用在了提前准备考研或者提前找工作上,从而耽误了宝贵的时间,错过了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绝佳时机。考研和找工作大都是对临床及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则不够重视,因此医学生对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就不足为奇了。

3.对于教学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法制、伦理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目前,现行的临床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仅限于教学的量多少,而对教学质量则无从评定,对于学生参加实习后的实习质量也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对于临床教师的遴选标准较低,只要是教学型的医院,临床医师通过了教师资格考核就可以作为带教老师,之后也没有继续培训和考核。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细则对医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需要有严格的标准来遴选临床教师,需要对临床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培训,对不符合要求或不达标的教师进行再培训,甚至淘汰。我们的管理部门要对临床实习进行监管,对于不按规定完成任务的医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必须使实习生达到出科标准后再予进行下一科实习,对于不能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需要延期毕业。另外,一些临床医师的个人不良行为也对医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收取患者的红包、拿药品回扣等。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所有的理论都要在临床上进行实践后才能得到验证,而技能的操作则需要医学生从各种临床实践中去得到训练,训练的对象多是医院的患者。现阶段我国的医疗环境极其严峻,医疗纠纷日渐增多,杀医、伤医事件频发,使得临床医师的教学工作开展陷入困境。实习阶段的医学生由于不具备医师资格,使得临床实践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于一些有创性的医疗操作,带教医师只能自己演示,而无法让实习医师亲自操作,这些都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造成了极大影响,对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培养极为不利。现阶段的医患关系恶化,医患双方对立,互相不信任,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医学生实习过程的不了解,许多患者和家属对医学生的临床实习不配合,不允许实习生给自己查体,不配合实习生询问病史,不允许实习生换药,一些女性患者不允许男实习生对其进行各种医疗活动,等等。这些临床实习机会的减少,严重阻碍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对医学生对学习医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个打击,甚至影响其今后的择业。

三、国外医学教育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法国医学在欧洲医学界的地位非常重要,法国的医疗技术水平非常高,究其原因,法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的临床教学及实习相当的重视。在法国,医学生第一年主要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从第二年开始就已经慢慢接触临床工作,每周都有2天的见习时间,从第四年开始学习临床知识,共学习两年。医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可以参加门诊、病房的诊疗工作和手术实习,他们的实习特别注重质量,至少要主治医师才可以有带教资格,对带教医师的专业知识及医疗水平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有定期的考核,对达不到要求的带教老师直接淘汰,而且每个病房通常只接受2~3 名实习生,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实习的质量,可以手把手的指导学生,使他们能真正投入到临床工作中。下午,医学生回到医学院继续学习临床理论课,通过临床和理论的反复强化,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这个阶段也培养了学生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能力。医院每周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临床常见疾病诊治与鉴别诊断》 一课,讲解典型及特殊的临床问题和临床诊治经验等。针对一个病例,从这个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开始,对其症状和体征以及对相关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诊断和治疗。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法国的医学院校均有自己的附属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医院设备先进,专业齐全,带教老师素质高,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内容丰富,充分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医学生在结束大科如内科、外科、儿内科、儿外科的实习前,除参加出科考试外,尚需撰写相应专科论文1 篇并参加答辩,只有答辩通过才能顺利出科,这样的严格要求也增加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