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激进型投资策略范文

激进型投资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激进型投资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激进型投资策略

篇1

行为金融学是革命性的金融理论

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础上的。在传统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能够对一切信息能够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学的核心是“有效市场假说”(EMH)。根据这一假说发展起来的各种金融理论,包括资产组合理论(MPT),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APT),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这些理论模型也构成了现代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但是,近二十年来,大量的实证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anomaly)。在股票市场上,这些异象包括:股票长期投资的收益率溢价;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与股价泡沫;股价对市场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等等。这表明,基于理性投资者假设的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内在缺陷。以耶鲁大学的席勒教授为代表的一批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有的甚至认为是“不理性”的),传统的金融学中应采用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将心、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引进到金融学的研究中来。近5、6年来,以研究金融市场中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得以大行其道,日益成为一门显学。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和人类行为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因而它的产生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对于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而言,行为金融学的巨大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近年来,在美国的共同基金中已经出现了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证券投资基金。

羊群行为与相反投资策略

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因此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相近的思想。当这种现象发生在股票市场当中时,我们称之为“羊群行为”(herdbehavior)。所谓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如果其他投资者不采取这样的策略,则有可能不会采取这种策略。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为,羊群行为的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一个人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

在股票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列举两种。

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information-basedherding)。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羊群行为。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的“跟风”、“跟庄”的投资行为就是典型的羊群行为。

基于名誉与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repu-tational-basedandcompensation-basedherding)。这种现象在基金经理中相当普遍。它的基本理论是:由于雇主不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同时基金经理也不了解自己的投资能力,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如果许多基金经理都采取同样的行动,羊群行为就发生了。同时,基金经理采取模仿行为不仅是关系到名誉,而且还关系到报酬问题。在股票市场中,许多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经理的报酬是建立在相互业绩比较的基础上。如果某一证券投资基金的表现比同业出色,那么基金经理将获得额外的报酬,否则将受到惩罚。如果基金经理是风险厌恶者,那么他们之间就有采取相互模仿的倾向。因为只有采取模仿,才可能保证你的基金业绩同被模仿者的业绩相同,这样才可能避免受到惩罚。如果市场中有许多的基金经理都采取模仿行为,那么羊群行为就形成了。

根据上述论述,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在股票市场中是广泛存在的。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羊群行为也是广泛存在的。限于篇幅,在此不展开叙述。

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相反策略就是针对羊群行为而制定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

反应过度、反应不足与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反应过度(overreaction)和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是投资者对市场信息反应的两种情况。

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常常采用试探法(heuristics),即一种以常识为基础,用试错法而不用详细理论的推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试探法经常被采用而且十分有效。比如,去两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坐飞机比火车快;去折扣店买东西便宜一些等等。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不用经过论证才作决定,就知道结果是正确的。但是当涉及与统计有关的投资行为时,大量的行为学研究发现,人并不是良好的直觉统计处理器(intuitivestatisticalpro-cessor)。人的心理状况会扭曲推理过程,导致犯下不应该的投资错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表明,试探法的错误形态有四种,分别是记忆的有效性(availability)、事件的典型性(repre-sentativeness)、抛锚性(anchoring)和事后诸葛亮式的偏见(hindsightbias)。其中,事件的典型性将导致反应过度,而抛锚性将引起反应不足。

事件的典型性与反应过度事件的典型性是指人们通常将事情快速的分类处理。人的大脑通常将某些表面上具有相同特征而实质内容大相径庭的东西归为一类。当事件的典型性帮助人的组织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资料的时候,就会引起投资者对旧的信息的过度反应。

事件的典型性也会导致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犯错误。例如,某一上市公司总是业绩不佳。投资者就有可能将其归类于绩差上市公司,像大多数绩差公司一样,这家公司的业绩也将不断下降。投资者就会对这家上市公司的过去信息反应过度,导致投资者会忽视这家公司业绩改善的情况。在反应过度的情况下,这家公司的股价就会被低估(underval-ued)。但是,我们并不是说投资者不会改变他们的观点,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持续的改善,投资者最终将改变错误的观点。

抛锚性与反应不足抛锚性是指人的大脑在解决复杂时往往选择一个初始点,然后根据获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正确答案的特性。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

讨价还价(bargaining)是了解抛锚性如何运转的好例子。一个训练有素的汽车推销员同汽车买家的谈判总是从最高价开始的,然后再把价格慢慢地逐步降低。推销员的目标就是要把买家“锚”在高价上,通过讨价还价以较低的价格成交,让买家觉得这是一个好买卖。

抛锚性常导致股票的错误定价。例如,一家公司突然宣布其收益实质性的上升,股票市场对这一变化视为某种偶然的情况,而对此反应不足。尽管这家公司在赚更多的钱,但它的股价并没有上涨,因为投资者认为收益的变化是暂时的。实际上,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潜在盈利能力的看法“抛锚”了,因为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

尽管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的观点可能会“抛锚”,但这并意味着投资者的观点不会变。同事件的典型性一样,抛锚性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修正。

行为学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的目的就是要发现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对新信息的过度反应或者不足反应的情况,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都将导致股票价格的错误定价。因此,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获利。

证券市场中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是宏大的,前述的行为金融学的几条基本原理只是理论冰山的一角。行为金融学不仅是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革命,也是传统投资决策范式的挑战。行为金融学的大师索勒(richardthaler)既是理论家(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又是实践者(富勒-索勒资产管理公司的策略家)。他发起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15亿美元资产。他认为他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利用由于行为偏差引起的系统性心理错误,投资者所犯的这些心理错误导致市场未来获利能力和公司收益的偏差期望的改变,并引起这些公司股价的错误定价。因为人类行为模式改变很慢,因而基于行为偏差的过去的市场无效率将很可能持续下去。在美国证券市场上,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

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短、不规范。传统金融学的实证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是无效率的。不规范的市场必然和无效率联系在一起。在无效率的市场上,基于传统的金融学投资理论的基金投资策略将很难成功。因为满足发达证券市场的投资理论的一些前提条件在中国是并不存在的。如果在中国证券市场中,采取传统投资理论指导的消极投资策略,那么基金的业绩表现必然落后于大盘。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中,一些采取积极投资策略的基金也并未取得优于大盘的业绩。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证券投资基金过于注重成长投资,导致选股不当和过于重仓某几只股票外,另一方面在于没有吸取行为金融学的原理,进行必要的价值投资。因此,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制定的投资策略,是中国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一大课题。

———对政策的反应与行为投资策略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政策常常左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势。因而,一方面它给市场的“先知先觉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使“后知后觉者”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政策变化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

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具有较强的研究力量,往往对政策的把握有一定的预见性。而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往往对政策信息表现出过度反应。针对普通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ST现象与行为投资策略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对于特别处理这样的“坏消息”,ST股票的价格应该下跌,而不是上涨。这显然是违背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情况。然而,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看,这种现象是有道理的。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了潜在的并购目标,将伴随着大量的现金注资、资产重组、政府保护等活动。这些努力表明,ST公司的有关各方在设法拯救这家公司。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这样,ST现象就很好理解了。

篇2

一、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问题的修正

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但实际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对于特定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来说,信息也是不完备的。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参照其他投资者的行为表现来确定的,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羊群效应。同时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的,其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市场主体能够对一切信息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然而实证研究的结果却一再表明:理性人假设只能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并不能涵盖人类复杂的行为特点,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现象。赞同这种结论的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金融学研究应当吸纳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吸收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研究中来,以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行为金融学属于金融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和决策纳入心理分析的视野。同时基于心理学的原则,把金融投资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或非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既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中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资产定价偏差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与情绪偏差,从而形成一种反馈机制。

行为金融学主要讨论心理行为因素引起的投资者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与反常,它试图通过投资心理因素来解释金融领域中观察到的反常情况,着重解释投资者在判断决策时为何会产生系统性错误。它不仅研究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交易者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行为,而且由此上升到反思传统投资理论的交易范式,探析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为什么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并指导交易者认清自身的行为特点,避免和合理修正金融交易中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实现科学的投资决策。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投资决策人常常会主观判断失误,基于其失误的判断,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也会改变,这种判断失误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中往往会反应过度或者是反应不足。据此,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向就是要找出投资者这些非理性行为的行为动因,进而努力使投资人的投资行为趋于合理。

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行为金融学为解决传统金融学在解释现实经济世界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理性的简单假设,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操作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行为金融学在研究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视,无疑为研究投资问题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

二、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分析法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上,最通用的投资分析方法有两种: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是以基本的宏观经济数据及微观财务数据作为投资分析资料,主要分析经济形势走向同投资对象的经营业绩。这是一种相对稳健的投资分析方法,其有效性是建立在投资者对宏、微观经济局面进行全面、真实地把握的基础上的,这种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中、长期投资者。技术面分析法是根据市场走势所形成的统计规律和图形对未来的投资前景做出分析预测,它是以市场运行的客观技术特征以及各类技术指标作为分析的基础,特别重视经验判断以及对市场运行规律的总结,这种分析方法要求投资者对于市场变化更为敏感。相比之下,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分析方法则更为侧重于心理因素的分析,着重分析投资者的心理状况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认为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经常受到心理因素的支配,其分析思路是:心理状况影响投资行为,投资行为决定投资收益。

依照行为金融学看来,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投资者做出交易决策的依据无非就是自身的主观判断或是市场的客观走势,而市场走势的变化也是由无数市场参与者行为选择所导致的。由此出发,行为金融学特别重视心理分析法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具体来说,心理分析法以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心理变化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为分析基础,通过分析多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方向、行为习惯及市场主流资金的流向,来推测市场未来的走向。心理分析法的长处在于顾及到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因素,强调了投资行为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过分强调人的能动因素而忽略市场发展的客观性,交易行为易于受到投资者性格弱点的干扰。较之已经比较成熟的的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心理分析法的理论支撑和实证资料都还相对比较薄弱,但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心理分析法在对某些市场重大转折点的心理把握以及弥补其他分析方法的不足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按照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投资者总会在综合各种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按照他们的主观判断来做出投资决定,亦即投资者同时在用感性和理性两种方式来把握市场,弥补了基本面分析法与技术面分析法的各自缺陷。这不仅拓宽了传统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对传统的投资决策范式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三、健康的心理范式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的崛起给人们提供了投资分析的新思路,引发了人们对于投资者深层次心态的分析,启发人们重视投资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行为金融学提供了一些可以预见的投资心理误区,提醒人们防范心理偏差导致的投资失误,从而能够启发投资者改善心理范式,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其正面指导作用就在于引导投资者确立健全的心理范式,进而提高投资行为的成功概率。

1、培养优良的情商

投资心理按照深层或浅层能够划分为非理性层面和理性层面,前者可称为投资者的情商,主要包含投资行为人对于自身情绪的体验深度、把握力度,判断和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及自我激励与自我调整能力;后者则可称为投资者的智商,更多地是考察投资行为人智力程度的高低,主要涉及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知识及理解深度,对经济状况的把握以及对投资对象走势分析预测的能力。总体来看,行为金融学更多地还是从情商的角度看待投资,认为情商比智商重要。在行为金融学看来,既然投资更是投资者心理素质的角逐,那么投资者若想强化和提升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首先就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情商,培育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方式,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从情绪管理方面入手,设法控制甚至驾驭自己的情绪,这也是走向投资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投资实践中,投资者可以通过不间断的情商培育来弱化自身固有的负面性格特征,养成优秀投资者所需要的若干良好操作习惯。

2、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

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就需要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以避免被各类错误的信息所误导。在投资的场合里,各种虚假不实的信息无所不在,为了避免受其影响,投资者要尽量做到全面理解经济数据,学会分析鉴别信息真伪。首先,要避免偏听偏信,避免以偏概全,避免根据自己的偏好对客观信息做出主观色彩过浓的判断。其次,要避免盲目从众的心理,时刻注意自己的投资行为是否被投资大众的力量所左右,即避免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所谓羊群效应就是指行为方式上的盲从现象),避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在投资市场中,虚假的信息、主观上的偏执和浮躁的市场情绪可能会同时发生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者一定要冷静地独立思考。再者,对待投资的态度要平和,避免对市场变化反应失当,否则很容易做出欠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者怎样看待损失和收益对其投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故而对投资收益要抱有合理的期望值,要善于等待,避免急于求成。另外应学会比较正面的和负面的消息,努力摒弃对市场形势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的判断,因为从长远来看,市场价值总不会偏离均值太远。另外,面对同样一组数据,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要养成对所有的问题同时看到利弊方面的良好习惯,避免单向思维,应当刻意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及表述方式去分析问题,善于通过自己的正反两方面思考去得出结论。要学会从各种角度来衡量问题,在做出投资决定的时候,全面权衡得失,切忌孤注一掷。最后,还要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和处理问题,善于把握市场发展的走向与节奏,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订原来做出的投资决定。因为正像人们常说的,市场永远是正确的,投资者自身的主观判断只有与市场上的客观现实相吻合时才是有价值的,不能削足适履地用既定的框框去硬套变化着的现实,而应当尽可能地不断根据事态的变化对原先的判断进行修正。

3、远离市场上的投资氛围

金融市场的环境以及特定人群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投资经验等,都会影响投资者心理范式的形成,进而影响其对市场的看法和投资决策。为了避免受投资市场上众人情绪的影响而扰乱自身的心态,干扰自己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应当学会与投资市场保持距离,养成远离投资群体静处独思的习惯,这对于防范投资中的从众心理(这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是一处致命的死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议投资者应该设法与投资的情境保持距离。远离投资情境可以分为两大类,首先是在一定时期内远离所投资产品,在确信应当刻意等待的时段内,竭力让自己不知道手中所投资产品的即时价格,避免受到投资对象价格一时波动的影响而改变原先正确的决定;其次是要远离市场,也就是离开投资大众,避免因受到市场气氛的影响,一时冲动,盲目从众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4、用严谨的投资规则和周密的投资计划约束自身的投资行为

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人要想克服自身的固有习惯是相当难的。故此从事投资的人往往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则或计划来限制自己,用铁的纪律来约束自身的投资行为,以免让主观情绪影响投资决策。避免被一时的市场氛围所影响,冲动之下做出不理性的投资行为。有经验的投资者往往都是以价值投资理念作为信条,不太过于关注频繁的市场波动。投资者的情绪之所以非常容易波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投资市场上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若想避免情绪的波动,首要的方法就是学会控制和管理好投资风险。只有降低了投资风险,才能够保持平和的投资心态,避免因冲动操作造成投资失误。国内外指数基金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一轮中长期的景气行情中,主动操作型的基金囿于频繁操作、过分关注市场短期波动等原因,常常难以跑赢大市;而被动配置型的指数基金则因为无为而治式的被动管理战术,往往既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又能降低交易成本,因而能够在经济形势的总体上升趋势中获得稳健的长期收益。应当强调的是,投资者的秉性不同,其心理范式往往也会有明显的区别,因而投资习惯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个性有差异的投资者来说,制定的投资计划也要有所差别,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需要制定不同的情绪控制计划。而一旦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就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

四、把握趋势,相机操作

按照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观点,人的秉性特征对于投资习惯的决定作用远大于传统投资理论所体现的认知深度,人性可以超越经济因素成为决定人们市场行为乃至市场走向的重要动因。这里以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往复摇摆为例来进行说明。倘若投资者依照有限的信息做出了过分自信的预计,则他们会根据新信息的属性支持或否定其先前的判断而做出过度反应或不足反应。譬如,倘若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前景看好,而新披露的信息似乎也支持这一看法,则他们就会对该信息产生过度反应,变得更加看好该公司并且更加自信,从而把投资于该公司的投资工具的价格推升到某种过高的水准;反之,倘若新披露的信息对原先乐观的看法具有否定性的意味,那么它通常就会被打折扣,投资者就会对该信息做出不足反应,并且不能对所投资产品的价格预期做出适当调整,体现出一种价格粘性。

在面临复杂的投资选择时,投资者难免会举棋不定。那就应当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自身的投资战略和自身的性格特征、风险偏好等,分析自身所属的投资类型,选用不同的操作方式,以获取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投资策略,主要包括逆向投资策略和顺势投资策略。逆向投资策略乃是针对投资市场上的集体非理性现象而设计出来的一种反市场操作方式,它要求投资者注意观察市场上大多数人的表现,倘若大家的意见过于一致,便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效果往往不错。顺势投资策略(又称惯性投资策略)与逆向投资策略相反,它要求投资者充分顺应市场走向,紧跟趋势操作。最好在市场刚刚启动,但大众对信息表现出谨慎和迟疑时,及时抢进。其内在逻辑是,投资者需要一段时间对市场反转进行消化,稳健一些的投资者可以在趋势形成以后再及时跟进,顺势而为。但要防止犹豫再三,迟迟不采取行动,错过最佳时机,或者介入过晚,反而造成损失。

从总体上看,逆向投资策略属于一种长期的,且风险小、投资收益高的交易策略,但在短期内并不排除具有极大的投资风险逆向操作者不免经常过早行动,短期的逆向震撼会让投资者痛不欲生。所谓短期逆向震撼是指,当各种迹象显示可以采取逆向投资策略时,由于投资者不可能刚好抓住反转点,所以一旦采取逆向投资后,市场走势可能和投资者选择的方向相反,而且有时候持续很久,这个时候投资者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投资者必须了解,当投资人群的意见趋于一致时,它在短期内推波助澜的力量是极为快速而且巨大的,某些具有市场支配力的投资主体也会趁机打压市场以获取廉价的筹码,此乃投资市场上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逆向投资者就必须经常承受这种短期震撼,一旦无法承受,很可能又会随众人趋势而行,做出否定原先正确决策的举动,从而丧失盈利机会、增加交易成本、搞乱投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进一步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造成亏损或者减少盈利机会和盈利幅度。因此若想成为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就必须有能力承受这种短期震撼的压力。另一方面,相对于逆向投资策略,顺势投资策略属于一种短期策略,风险很高,仅适合于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

最后需要强调出一点:无论具体采用哪一种投资形式,规避投资风险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判断失误总是难免的。为此,投资者一定要采取严谨的风险控制措施,比如: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学会及时止损等等,并且要立说立行,坚决果断地执行既定决策。

【参考文献】

[1] 王帅林:行为金融学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12).

[2] 特维德: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国平:行为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郝什舍夫林:超越恐惧和贪婪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心理诠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 陆剑清:投资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 刘力等:信念、偏好与行为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 有限合伙人 普通合伙人 投资决策 合同设计

自2007年《合伙企业法》生效以来,有限合伙企业已成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PE)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的核心特征是普通合伙人(GP)执行合伙事务,而出资者有限合伙人(LP)为典型的“被动投资者”,除法定情形外,不执行合伙事务。《合伙企业法》第68条便规定“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同时又设置“安全港”条款,列举有限合伙人可以参与的若干一般合伙事务。2012年,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向外披露的筹资金额总计达253亿美元,PE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普及的投资组织形式和投融资工具。在PE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本文关注的现象就是其中一个:有限合伙人具有控制PE的强烈动机,进而越出“安全港”,参与投资决策等合伙事务。

一、“积极”的有限合伙人

投资决策是PE最核心的合伙事务。我国大多数PE的治理结构中设有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会在投资决策流程中居于决定地位,负责审查和批准投资决策,其有限合伙人成员有权否决投资决策。相比之下,在美国PE治理结构中的类似组织“咨询委员会”中,有限合伙人仅能够提供投资和技术建议,对投资决策没有否决权。此外,由全体合伙人组成的合伙人会议作为PE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时也拥有批准或否决重大投资决策的权利。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拥有否决权的有限合伙人便“积极”参与到PE的投资决策过程之中,甚至成为PE的实际控制人。毫无疑问,此类活动是对我国法律设定的有限合伙人“被动投资者”角色的僭越。

二、动因分析

(一)防范普通合伙人滥用权

作为投资者的有限合伙人与作为基金管理人的普通合伙人之间是委托关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人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诉求,有限合伙人有必要付出一定的监督成本来控制人在决策方面偏离有限合伙人利益的行为,这不仅是我国有限合伙人参与PE管理事务的本源性动机,也是进行相应合同设计和建立激励制度的根本原因。

(二)有限合伙的制度缺陷

其一,在普通法地区,诚信义务是合伙关系的基本原则,但我国《合伙企业法》仅设置了一些宽泛的原则,并没有系统引入这一概念。我国台湾也未建立诚信义务体系,当地投资者因而也积极参与PE的决策事务。其二,有限合伙的派生诉讼制度尚不健全。《合伙企业法》68条规定了有限合伙人提起派生诉讼的权利,但相应的细则和程序却未出台。因此,有限合伙人一旦因普通合伙人的不当投资行为而遭受损失,很难获得法律救济。派生诉讼制度的不完善增进了有限合伙人参与投资决策等管理事务的动机。

(三)有限合伙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与美国机构投资者占多数的情况不同,2012年,我国PE投资者中富有的个人和家族占到50.2%。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容忍度比较低,他们不愿意将资金完全交予他人控制,而倾向于自己选择投资目标。

(四)缺少合格的普通合伙人

投资者参与投资决策的动机与合格的基金管理人数量成反比。我国PE的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丰富并有良好投资记录的基金管理人因而较少,据统计,我国40%的基金管理人只有2年以下的投资经验,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仅占总人数的5%。

三、不利影响

(一)投资决策短期化

风险容忍度较低的有限合伙人更为青睐较短的投资回报周期,例如投资即将上市的公司,这对融资需求最为旺盛的创业期和成长期公司不利,同时,较短的投资回报周期也限制了其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二)降低决策效率

有限合伙人参与PE的投资决策过程会增加决策的时间和谈判成本,导致决策效率降低,因而导致相应的机会成本损失。

(三)引发内部治理冲突

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会因风险偏好、信息不对称、自我利益等差异发生内部冲突,最终可能导致基金的解散。此类冲突在合伙人众多的大型基金中尤为明显,并容易在金融危机期间当普通合伙人遭遇筹资困难时激化升级。

四、合同设计

我国规范合伙关系的两大法律机制分别是《合伙企业法》以及当事人进行“意思自治”的“合伙协议”。在不修改当下《合伙企业法》的“控制规则”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合伙协议的条款设计便可使得有限合伙人即便不参与投资决策等合伙事务,也能对普通合伙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激励,降低普通合伙人滥用权的风险。

(一)修正报酬条款

提高普通合伙人收益提成的比例,降低基金管理费的比例,从而遏制普通合伙人一味扩大基金规模获取管理费而不注重投资决策的倾向。

(二)延长追回机制

追回机制是指在有限合伙人不能保证约定收益时,追回先前分配给普通合伙人的超额收益用以补偿,现有的追回机制在操作层面仍需完善,应在合伙协议中延长追回期间至基金存续期及清算之后。

(三)改进出资机制

要求普通合伙人出资是实现利益一致的通行机制,应在协议中明确规定普通合伙人虚假出资或出资不实的违约责任条款。

(四)完善跟投机制

当普通合伙人通过跟投获得的回报占到其收入较大份额时,跟投机制便会产生显著的利益冲突,此时普通合伙人会将更多投资机会和资源分配给自己而不是投资者。合伙协议应明确规定普通合伙人跟投的额度,并要求普通合伙人及时披露跟投信息。

(五)增设诚信义务

虽然我国法律不太可能完全引入普通法上的“诚信义务”,但是当事人可以在协议中制定相应的合同义务和违约责任条款。

五、总结

为约束基金管理人员的不善管理行为,在《合伙企业法》框架下,我国PE的有限合伙人不应直接参与投资决策等事务,而应着眼于改进其与普通合伙人签订的合伙协议。良好的合同设计不但可以化解法律风险,降低成本,避免决策低效率和内部治理冲突,而且能向普通合伙人提供足够的约束和激励。

参考文献:

[1]甘培忠.论风险投资有限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行为暨权力之边界[J].法学论坛. 2012(02)

[2]刘兴业.中国式私募股权投资[M].中信出版社.2012

[3]德邦证券、投中集团编.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年度报告[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4]曹和平.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 Harris L. A critical theory of private quity [J].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2010, 35(1)

[6]袁碧华.论有限责任的扩张[M].法律出版社.2009

篇4

牛市中期A股巨震,投资者心如乱麻。被套者忧心忡忡,落袋者同样四处观望,寻找新的投资机遇。而在此时,分析牛市的形成机制非常重要,了解了“来龙”,才能更好的把握牛市的“去脉”。嘉实基金副总经理邵健认为,过去两年的牛市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8月份前后的创新转型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去年9月份之后到去年12月份,大盘蓝筹有非常大幅度的上涨,而创业板震荡,这个阶段,估值吸引力再加上资产、债券共同推动市场。第三个阶段是今年1月份到5月份,第三阶段可以定义为大规模的资产再配置,然后加上杠杆转型驱动的市场。

展望未来,邵健特别提醒投资者,未来证券市场将高度分化,那些具有前瞻性、持续优化商业模式、团队、机制的公司最终会脱颖而出,而继续依赖主题的公司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会有调整和波动,投资者也将告别喧嚣,进入理性思考投资阶段。

篇5

关键词:QFII;行为金融学;机构投资者;选股策略

目前,行为金融学理论在西方已逐渐完备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不俗的业绩。截止2005年,美国逾900亿美元的投资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本文主要在行为金融学视角下进行探讨,首先揭示股票市场的异象,接着分析研究投资者行为特征、行为金融决策理论基础和行为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国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股市选股策略。

一、股票市场上的异象

马克维茨1952年发表的《证券组合选择》被视为标准金融理论的开端,此后经过夏普、林特纳、托宾、法马、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等人的拓展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的标准金融理论成为当代金融理论的主流或范式。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股票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及对其研究,标准金融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股票市场异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规模现象。研究显示,在排除风险因素之后,小公司股票的收益率要明显高于大公司。Reinganum(1981)发现公司规模最小的普通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比根据传统金融学的CAPM模型预测的理论收益率高出18%。学者对美国、比利时、日本、西班牙等国研究,发现均存在规模效应。

2.日历效应。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差异,有一月效应和周一效应。French(1980),Gibbons和Hess(1981)的研究显示,股票在星期一的收益率明显为负值。另外,其它一些研究还显示,一年之中一月份的股票收益率最高。这种在特定交易日或交易期内的收益异常显然与标准金融学的效率市场假说相矛盾。

3.股票溢价之谜。Mehra和Prescott(1985)提出了“股票溢价之谜”,他们指出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债券投资高出很多。研究表明,美国自1926年至1999年期间,股票投资组合的加权平均回报率比国债回报率高出7.1%。虽然人们希望股权投资的回报率高一些,因为股票要比债券风险大一些,但是高出7.1%回报率差异也太大,仅用风险因素是不能解释的,因此称作股票溢价之谜。

4.赢者输者效应。De Bondt和Thaler(1985)的研究发现,如果把股票根据其过去5年的投资业绩分成不同的组别,则过去5年表现最差的一组(“失败”组,由最差的35支股票组成)在未来3年的收益率要比表现最好的一组(“胜利”组,由最好的35支股票组成)平均高出25%(累积收益)。Chopra(1992)、Lakonishok和Ritter(1992)的研究也有相似发现。

5.账面市值比效应。Fama和French(1992)把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等股票按照账面市值比10%的间隔进行分类,然后计算出每类股票在下一年的收益率,发现账面市值比最高的10%比最低的10%每月高1.53%。这个差距比传统金融学的风险系数的差别所能解释的差距要大得多。对市盈率的分类分析得到的结论也相似。

6.价格对非基础信息的反应。Culter等(1991)对美国股市二战后50个最大的日波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市场巨幅振动并没有相应的信息公布。Wurgler和Zhuravskaya(1999)对1976-1996年的统计研究表明,加入指数事件伴随了平均3.5%的股票价格上升。1998年12月入选指数使其上涨了18%。

此外,股票市场异象还有股利之谜、股票价格对基础价值的长期偏离等。对这些股票市场异象无法按照标准金融理论进行合理有效地解释。

二、文献回顾

股票市场异象促进学者对标准金融理论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行为金融理论(Burrell,1951;Festinger,1957;Kahneman,1974;Lakonishok和Vermaelen,1990;Ikenberry,Lakonishok和Vermaelen,1995;Hsee,2000),强调要考虑市场参与者心理因素的作用,为人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新的视角。

1.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特征分析

与标准金融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反,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表现为以下特征。(1)有限理性。由Herbert Simon提出,认为有限理性下人们做出的决策往往是基于启发式思维、思维捷径的次优、满意甚至是错误的选择。(2)过度自信。资金管理人、投资顾问及投资者一贯对于自己驾驭市场的能力过分自信,而通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3)后悔规避。投资者不愿卖出下跌的股票是为了避免感受因自己进行错误投资而产生的痛苦和后悔。在很多投资领域都有类似情况,即投资者总是拖延或根本不愿纠正已损失的投资。(4)锚定效应。锚定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Northcraft和Neale(1987)曾在研究中证实,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起始价较高的交易最后达成的成交价比起始价较低的交易最终达成的成交价显著要高。锚定会使包括一些专业证券分析师在内的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不足,造成粘滞价格。(5)思维分隔或心理账户。Tversky在研究个人行为时发现,在人们的心目中,隐含着一种对不同用途的资金的不能完全可替代使用的想法,原因在于人们具有把个人财产按“心理账户”进行分类的天性,即投资人习惯于在其头脑中把资金按用途划分为不同的类别。(6)赌博与投机行为。赌博现象的存在使传统的效用理论中风险厌恶的假设面临挑战。人们往往既表现为风险厌恶,又表现为风险偏好。

2.行为金融理论及相关投资行为模型

行为金融学主要是建立在期望理论和行为组合理论(BPT)基础之上。期望理论的思想最先是Markowitz(1952)提出的,推动这一理论发展的是行为经济学先驱Kahneman和Tversky(1979)的研究。根据期望理论,行为投资者在损失的情况下通常是风险偏好的,而在盈利时则往往是风险规避的。行为组合理论(BPT)是Shefrin and Statman(2000)以Lopes(1987)和期望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它是基于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以及投资目的所形成的一种金字塔状的行为资产组合,位于金字塔各层的资产都与特定的目标和特定的风险态度相联系,而各层之间的相关性被忽略了。

在进行投资者行为特征分析和行为金融决策理论基础上,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BSV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6)、DHS模型(Daniel、Hirsheifer和Subramanyam,1998)、统一理论模型(Harrison Hong与Jeremy.Stein,1999)和Banerjee(1992)提出的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和在贝叶斯法则下非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

3.行为金融指导下的国外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

(1)反向投资策略,即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该策略的提出最初是基于DeBondt和Thaler(1985,1987)对股市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反向投资策略是人们对信息过度反应的结果,其主要依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规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规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该投资策略起源于对股票中期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与Titman(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12个月为间隔所构成的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会呈现出延续性。Rouvenhorst(1998)对其他12个国家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中期价格动量效应,这表明这种效应并非来自于数据采样偏差的偶然性。中期价格动量效应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赌博、投机心理有关。

(3)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于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造成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担投资股票的风险能力可能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让股票占其资产组合较大的比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三、行为金融指导下的国外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的运用

随着我国QFII制度的实施,国外机构投资者选股必然遵循以重行业、重业绩、重成长性、重稳定回报为内涵的价值投资理念,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选择市盈率低的绩优蓝筹股。我国股市已实证检验存在市场异象,如Kang、Liu和Ni(2002)证实中国股市存在收益率反转现象,李学(2002)证实存在处置效应,陈文志、缪柏其和蒋涛(2003)证实存在过度反应。在已实行QFII的韩国,境外机构采取“正向反馈交易策略”(Kim和Wei,1999)。基于人性的共同特点和思维惯性,国外机构投资者选股时会吸收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而2003年证券时报与东方证券关于QFII联合调查已经显示了这一点(2003年1月,证券时报与东方证券关于QFII联合调查显示,七成作为调研对象的国外机构投资者同意将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对自己原有的投资理念作出少许调整;三成调研对象表示仍然会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因此,可以预计,国外机构投资者在行为金融学的视角下进行选股,在行业的选择、具体股票的选择、买卖时机上采取相应策略,具体来说包括反向交易、动量交易、成本平均和时间分散化等策略。

1.反向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通过一种质朴策略――也就是简单外推法,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事实上,先期进入中国股市的国外机构投资者已经按照反向投资策略进行选股操作。境外机构投资者注重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周期,并采取反向投资策略。1995年和1998年,福特两次增持江铃汽车B股,持股比例接近30%。此后,江铃汽车在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亏损,并被戴上了“ST”帽子,但公司最终在2001年实现扭亏,2002年每股收益达到了0.33元。1998年,福特汽车增持江铃汽车股份时,其B股股价为2.95元港币(1998年11月2日收盘价),而2003年5月30日收盘价是5.63元港币,年投资回报率为22.71%。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因素变化,在其经营面临困难但又有产业发展前景和企业重振机会时,以较低的价格购入,然后等待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而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按照反向投资策略,国外机构投资者选股时会仔细分析行业和股票周期,分析股票的未来走势,因此可能选择未来较长时间走势良好的绩优蓝筹股,但更会选择目前虽然业绩不佳,但未来业绩反转的股票。

2.动量交易策略

国外机构投资者选股时也会采取动量交易策略。特别是在刚实行QFII条件下境外机构还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时,可能性更大。国外机构根据设定过滤规则,在国内投资者买入股票股价上升时,他们也买入,而在国内投资者卖出,股价下跌时,他们也跟随卖出。在实行QFII的韩国,Kim和Wei(1999)利用韩国1996年12月-1998年6月的统计资料,研究发现:(1)非居民机构投资者在危机发生前即采取正向反馈交易策略,而危机发生后,他们具有更大的动力继续采取这种策略;(2)非居民投资者比居民投资者更具有“从众”行为倾向,尤其在危机发生过程中。

按照动量交易策略,国外机构投资者选股时根据设定过滤规则,将买入成交量很低和股价满足一定要求的股票,将卖出股价很高成交量很大的股票。

3.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中普遍采用并广受欢迎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学者认为,两者体现了投资者的感受和偏好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属于行为控制策略。Statman(1995)、Fisher和Statman(1999)运用期望理论、认知偏差、悔恨厌恶和不完善的自我控制等概念,分别对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了系统解释,指出了其合理性,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加强自我控制的改进建议。Statman等人的研究使得国外机构投资者在策略运用过程中更加注重完善的自我控制,从而使得投资策略更加有效。

按照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国外机构投资者选股时会选择投资比例,例如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可按规定自由赎回基金份额,基金经理在为了保持足量的流动资金以应付投资者的随时赎回一般不会“满仓”操作。另外,国外机构投资者选股时还会根据赎回规律和本身性质决定是盈利优先还是安全优先。

4.国外机构投资者其他选股策略分析

根据股票市场的异象,如规模现象、日历效应、公司股票报酬之谜、赢者输者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和价格对非基础信息的反应等,国外机构投资者必然发掘其规律,除了上述的反向交易、动量交易、成本平均和时间分散化等策略外,同时还采用其他选股策略,具体表现如下:(1)根据规模现象所述,在排除风险因素之后,小公司股票的收益率要明显高于大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再加上QFII《暂行办法》规定,单个合格投资者持股比例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0%;所有合格投资者持股比例总和不超过20%。可以预计国外机构投资者选股不一定是我们公认的大股本,反而更有可能的是小规模和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2)根据日历效应,由于存在类似的一月效应和周一效应,国外机构投资者选股时必然会抓住恰当的时机。(3)根据公司股票报酬之谜所述,公司股票的总收益与无风险收益之差约为7%,而同期公司长期债券的这一收益仅为1%。国外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风险抵抗型)必然优先考虑股票,其次才是债券等证券。(4)根据价格对非基础信息的反应所述,加入指数事件伴随了股票价格上升。纳入中国大陆指数概念股,像道中88指数、大摩指数或者纳入编制的优势产业股和行业龙头股将是国外机构投资者选股时优先考虑的对象。

总之,行为金融学强调要考虑市场参与者心理因素的作用,分析研究投资者行为特征并提出了行为金融决策理论基础和行为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许多市场异象,是标准金融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因此,它为分析QFII条件下国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股市选股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观察视角。

参考文献:

[1]Barberis,Nicholas,A. Shleifer and R. Vishny.G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07-343,1998.

[2]Barberis,Nicholas,Ming Huang and Tano Santos.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6-153,2001.

[3]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文志,缪柏其,蒋涛.中国股市惯性与反转实证分析[J].投资研究,2003,6:43-48.

[5]杨.行为金融与证券投资分析[J].金融经济,2007,2:153-154.

篇6

关键词:营运资金 融资 投资

营运资金的直接效率体现在营运资金对创造营业收入的保障能力上,直接效率的衡量指标有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营运资金周转率。间接效率是由直接效率引发的影响,包括对损益的影响、对融资成本的影响以及对整体财务流动性的影响。

一、营运资金的投资策略

营运资金投资策略主要是指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营运资金的投资策略按照资产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适中的、保守的和激进的投资策略。衡量营运资金投资策略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和经营流动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一)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是反映企业资产结构的重要内容,企业非流动资产比重过高,会造成非流动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而企业流动资产比重过高,又可能造成流动资产闲置,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在企业经营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高,企业资金的报酬率就越低,流动性风险越小;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低,企业资金的报酬率越高,流动性风险会越高,企业采用的就是激进的投资策略。由表1可知,中青旅近5年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62.38%逐渐降低至39.72%,说明公司营运资金从稳健的投资策略转为激进的投资策略,提高了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等资产的投资比重。

由图1可以看出,中青旅存货周转速度的加快带动了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上升,存货周转效率的上升会使公司总资产周转效率加快。但是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下降导致流动资产周转上升速度不及存货周转速度。由图2可知,2013年及2014年应收项目的周转速度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说明公司营业收入的质量在下降。公司在加快营运资金周转的同时,应该合理降低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二)经营性流动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经营性流动资产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可以作为营运资本投资策略的衡量指标,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越宽松。中青旅流动资产中不包含金融资产,因此以流动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计算分别是77.9%、57.75%、36.75%、38.57%和33.24%,说明营运资本的投资策略从宽松逐渐转为激进,流动资产占用资金的比重在逐渐减少,公司提高了流动资产占用资金的管理效率。

二、营运资金的融资策略

营运资金融资策略主要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匹配关系,即选择何种融资方式为企业的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资产融资。根据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企业营运资金的融资策略可以分为稳定型、激进型和适中型的融资结构。

(一)营运资金的融资结构。企业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短期资金来源,一部分为长期资金来源。易变现率可以作为企业营运资金融资结构的标准指标。易变现率是指经营流动资产中长期筹资来源的比重。易变现率越高,说明企业融资环境越宽松。易变现率=[(权益+长期债务+经营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经营性流动资产。中青旅易变现率如表2所示。

中青旅的易变现率较高,说明公司采用稳健的融资策略,利用长期资金为长期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提供资金来源,采用稳健融资策略可以减少公司未来偿付利息成本的不确定性,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同时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较低,可以降低短期借款偿还的再融资风险。中青旅稳健的融资结构也说明中青旅资金比较宽裕,这可以进一步从中青旅下降的资产负债率(表3)中体现,根据新浪财经的资料,中青旅的资产负债率在2014年显著低于行业平均值,下降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公司的负债成本,减少了公司破产偿债的风险,股权资金作为资金来源途径所占比重逐渐升高。

(二)营运资金的融资来源。中青旅的应付项目一直大于应收项目,预收项目显著高于预付项目,说明应付项目可以较好地弥补应收项目的资金占用,中青旅采用预收账款的方式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提高了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计算中青旅融资来源比重发现,商业信用占负债的比重在80%以上,说明公司运用成本较低甚至可能没有成本的商业信用,会极大地降低公司资本成本,同时长期负债的比重较低,说明公司的资金成本压力较小,整体资本成本较低,能够有效地改善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进一步衡量中青旅营运资金风险,计算公司是否存在短期借款长期占用的现象很有必要,如果公司短期借款本年累积量远远大于资产负债表短期借款余额,说明公司在不停地还款与借款,存在短期借款长期占用的现象。

短期借款本年累积量=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长期借款增加量

长期借款增加量=期末长期借款额-期初长期借款额

从表5可知,除2010年公司存在明显的短期借款长期占用的问题外,中青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短期借款长期占用的问题已经得到显著改善,公司短期偿债风险明显降低,还款能力逐渐增强,财务结构越来越稳健。

三、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在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的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有所改善呢?中青旅近五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2 001万元、50 492万元、52 781万元、47 852万元和50 747万元。而2013年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为2.59时,当年净利润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因此,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改善营运资金的管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提升企业价值。

中青旅首先要提高营运资金周转率,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由于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下降影响了公司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因此公司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后和事中管理,尤其明确事前责任制,严格考评公司客户的信用条件。尽量从应收账款改为预收账款,使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存货的竞争能力,加快开发类似于乌镇、古北水镇等的经典旅游项目,提高公司资金的整体流动速度。

在资金来源安排上,由于股东权益资金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公司资产负债率逐渐下降,易变现率等指标逐渐上升,公司营运资金融资结构更加稳健,但是资金要在盈利性和流动性之间寻找平衡,中青旅应该加速资金的投资和行业的扩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忠.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7

合众人寿旗下的3只投连险去年均没能实现正收益,排名也处在同类型的末位。其中,合众进取型、合众平衡型不但成立当年便破发,而且连续3年排名靠后。

合众人寿旗下的投连险表现为何如此之差?今年是否有相应的扭亏为盈的措施?对于《投资者报》记者的疑问,合众人寿方面的回应颇像外交辞令,“根据今年的市场情况,在合规的前提下,根据不同账户的风险收益特征,制定了相应的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策略”。

投连险3年规模缩水66%

2013年,合众人寿旗下的3只投连险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不仅收益为负、没能达到同类型投连险的平均收益,而且都排名末位。

具体来看,去年全市场39只混合激进型投连险的平均收益为5.8%,混合激进型的合众进取型收益为-3.8%,跑输市场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排名倒数第四;去年全市场25 只混合保守型投连险的平均收益为 1.1%,混合保守型的合众平衡型收益为 -1.4%,也跑输市场平均水平近2.5个百分点,排名第20位;去年全市场25只增强债券型投连险的平均收益为1.2%,增强债券型的合众稳健型收益为 -0.44%,排名第21 位。

此外,据华宝证券《2013年中国投连险分类账户排名年报》数据,2012年,合众人寿投连险账户除合众稳健型挺进同类型投连险排名前1/2外,合众进取型、合众平衡型排名均靠后,其中合众进取型在39只混合激进型投连险中排名倒数第六。2011年,3只投连险也均排名倒数,合众进取型在38只混合激进型投连险中排名倒数第六;合众平衡型在25只混合保守型投连险中排名倒数第二;合众稳健型在24只增强债券型投连险中排名倒数第三。

对于近3年的投连险业绩都不好的原因,合众人寿认为是华宝证券的统计数据有误,他们给《投资者报》记者提供了另一份数据,这份数据显示其2012年投连险“投资业绩均是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投连平衡账户投资收益为2.76%,在同类34个产品中排18位,投连稳健账户投资收益为5.65%,在同类29个产品中排13位。

业绩不佳,投资者自然纷纷“用脚投票”。据华宝证券的数据,相比2011年6415万的规模,2013年已缩水至2158万,“蒸发”了 4257万,规模缩水66.4%。其中,合众稳健型缩水最多,为1945万,合众平衡型、合众进取型也分别缩水921万、1391万。

对于合众人寿投连险产品在2014年有何新的调整策略,合众人寿回复说:“2014年我们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投资理念,严格按照投连产品的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进行投资。根据今年的市场情况,在合规的前提下,根据不同账户的风险收益特征,制定了相应的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策略,力争为客户创造更高的投资回报。”

两只产品成立当年即“破发”

合众人寿旗下这3只投连险都是在2008年1月10日成立的。由于股市整体大跌,合众平衡型、合众进取型成立当年便“破发”,到2008年12月31日,其净值分别为0.671元和0.786元,当年便亏损分别达33%和21%。

在随后的几年中,平衡型账户表现有涨有跌,但净值一直在1元以下。进取型账户则在2009年短暂回归至发行时水平后,不断走下坡路,直至目前的0.661元,跌幅超过了三分之一。

为什么合众人寿的投连险账户一直不见起色?由于没有得到合众人寿方面的正面回应,我们也不好妄做猜测,只能在此列举一些我们收集到的公开资料,以供投资人参考。

2008年4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对于合众人寿刚推出投连险便“破发”一事,合众人寿总经理、香港人陈炳根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连险‘破发’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特别是对一些成立时间比较短的投连账户。另一方面,如果投连险收益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不见得一定是好事。”

如今一晃6年了,合众人寿的投连险账户仍未能回到发行时的净值,不知当初听信陈炳根之言不必“大惊小怪”的投资人到现在究竟还剩几个呢?由于《投资者报》并未能取得相关数据,实在不敢判断6年相伴的投资人仍大量存在。但相信如果某个投资人真的能够“死扛”6年,心情一定不会愉快。

此外,《投资者报》记者在查看《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账户 2012年报告》时还发现,合众平衡型、合众进取型的契约中写道:“平衡型账户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比例大致为1:1;固定收益率资产主要为债券型基金;进取型账户股票型基金的持有比例为0~80%,股票比例不超过5%,其余配置为债券型基金。”

篇8

债券型基金也成为资产配置的新型工具,2009年,基金业资金净流入量约为377亿美元,仅债券型基金的净流入量已达3570亿美元。2008年的损失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谓是伤痛欲绝,所以在2009年主要站在规避风险的立场。

此外,在低利率的货币市场环境下,更多投资者将储蓄转移到债券型基金以获得额外收益,当然,此举取决于投资人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债券型基金回报的压力将来自于利率的上升。而在这些曲折变化之中,观察哪些投资人仍热衷其中追逐热门投资品,哪些又会见风使舵,也是投资的一种调味品。

由于债券型基金对现金的吸引力更大,2009年美国股票型基金损失不轻。2009年全年,股票型基金的资金流出量为260亿美元,而仅在12月份,就有8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纵观过去三年,美国股票型基金都存在资金外流的现象。

而国际型基金2009年则表现较好,资金净流入量达255亿美元,扭转了2008年资金净流出704亿美元的局面,而资金流入国际型基金主要还是得益于新兴市场的好转。其中三种类别的国际型基金表现最好,他们分别是多元化新兴市场投资基金、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投资基金、拉丁美洲投资基金。

基金赎回压力大

尽管对于共同基金而言,2009年是资金净流入的一年,仍然有很多基金没有分得资金流入的一杯羹。

正如我们此前所描述的那样,2009年美国许多基金损失了大量资产,总计资金流出为255亿美元,以下几只基金的资金流出量最大,它们分别是:美洲资本收益构建者基金(American Capital Income Builder)、华盛顿共同基金(Washington Mutual)、美国收入基金(Income Fund of America)、环球资本增长和收入基金(Capital World Growth & Income) 、美国平衡基金(American Balanced)。

此外,美盛集团(Legg Mason)旗下西方资产管理(Western Asset Management)同样在2009年遭遇“流血事件”,其西方资产核心债券基金使投资者在2008年遭到巨大损失,从而在管理上,也相应加强了风险控制的力度。然而,投资者的情绪并没有得到缓和,2009年不断赎回使该资金趋紧。而旗下的美盛资产价值基金(Legg Mason Capital Value)也加重了公司的压力。尽管2006年该基金跑赢了标准普尔500指数,但是自从2006年9月起,该基金每月都呈现净流出的态势。

再看看奥本海默基金公司(Oppenheimer Funds),同样也在2009年遭到资金净流出的待遇。尽管其他基金公司的债券型基金源源不断地募集到新的资金,但该公司旗下的应税债券型基金持续走下坡路,曾经在2008年风靡一时的奥本海默核心债券基金(Oppenheimer Core Bond)风光不再,损失惨重。如此格局为该公司的债券型基金蒙上了一层阴影。此外,奥本海默股票型基金也呈现出资金外流的局面,尽管奥本海默环球投资基金2009年表现不错,但是投资者依旧不断赎回。

投资者趋向保守

篇9

在外贸信托财富管理中心的财富顾问看来,进行稳健的财富管理应走好三步:

第一步:稳健的投资理念

我们知道,财富最大的敌人就是通货膨胀。如果您拥有1000万元资产,不进行任何投资,假设通货膨胀率5%,40年后资产将会缩水超过80%,只剩100多万的购买力了。

能够战胜通货膨胀唯一的武器就是复利。通过长期稳健投资,合理利用复利的力量是我们战胜通货膨胀的最有效手段。以10%的复利计算,1000万元的资产40年后将增值到4.5259亿元!不仅成功地战胜了通货膨胀,还做到了财富的保值、增值。

第二步:稳健的资产配置战略

想要获得长期稳健的回报,仅仅通过投资某个产品来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需要对整个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资产的合理配置是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

资产配置看上去可能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实际上指的就是选择一个有着多种资产的投资组合。我们组建一支球队,既需要有“进攻型”选手来得分,也需要有坚强的“防守型”选手做后盾。资产配置的核心就是寻求非相关性,即将不同风险类型的产品、不同币种的产品、不同期限的产品配置起来,其目的是分散风险,获得长期稳健的整体收益。

资产配置通常是根据个人或家庭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的。

金字塔配置

普通家庭投资可采取金字塔配置。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年龄、风险偏好选择“金字塔”的宽窄:年龄偏大、稳健型的投资者可采取“稳健的金字塔”,

即多配置些低风险资产,少配置些高风险的产品;较为激进的年轻投资者可采取“倒金字塔”型配置,可多配置些股票、股票型基金、进行基金定投等。

“核心—卫星”配置

高净值资产的投资者可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投资者可将投资资产分为两部分,作为 “核心”的相对稳健产品对整个投资组合的安全和收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这部分投资产品的比重大;另一部分相对激进的投资产品,像一颗颗卫星围绕着行星遨游太空一样,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有更主动、积极、灵活广阔的投资空间。

哑铃型配置

针对超高净值资产的客户、可采用哑铃型配置,这类资产配置的方式类似于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其一端为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另一端为较为保守的低风险理财品种。

第三步:稳健的投资选择策略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有一条成功的投资理念——“投资你所熟悉的”。对于高净值资产投资者来说,投资的数目往往较大。因此,自己一定要了解投资的方向、风险的控制措施等,切莫盲目跟风。

了解品牌。在投资前应重点考察公司的“资金实力”、“诚信度”、“资产状况”、“理财能力”、“人员素质”和“历史业绩”。公司的资本实力、管理能力与团队的智慧创新能力是产品收益的重要保证。

了解产品。投资前应明确投资方向、投资策略以及预期收益和期限等基本因素。金融产品的投资领域很广,你不但可以参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投资,还可以参与实业类项目投资。在投资时,对于这些基本要素了解越深入,风险也就相对越小。

了解风险。投资者要了解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金融产品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通常会采取抵押、质押、担保、结构比分层、银行托管等多重保障措施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因此,我们在选择金融产品时不要片面追求高收益。如果只凭预期收益选择产品,就偏离了高端财富管理稳健的宗旨。

篇10

基金系QDII风格激进

首只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一天募集490亿元,这一成绩加快了各家取得相关资格的基金公司推出QDII产品的步伐:华夏全球精选基金于9月27日发行,嘉实QDII基金和上投摩根QDII基金也整装待发。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资本加速流动的时代,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机会此起彼伏。如何让投资者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分享全球经济发展的收益,基金系QDII产品无疑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

相比以往的各大银行推出的QDII理财产品,基金系QDII产品的最大优势就是“激进”的投资策略。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但是基金系QDII所有的回报和业绩,都需要考察是在多大的风险层面上取得的。据有关海外机构的保守统计,通过投资基金系QDII理财产品,比直接投资发达资本市场的收益高出7%至8%。

各大产品各有侧重

从目前已经披露投资方向的QDII产品来看,各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直接决定了其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对此,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

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在发达市场通过投资最具市场代表性的指数基金来获取便捷、稳定、长期的平均收益;在新兴市场通过投资指数基金和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来最大限度地分享新兴市场的超额收益;在香港则直接投资股票,力争通过择股择时获得超额收益;华夏全球精选基金主要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积极的股票投资,追求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稳健、持续增值;嘉实首只QDII基金将主要投资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以及在新加坡交易所、美国NASDAQ、美国纽约交易所等上市的在中国有重要的经营活动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业内人士称其为“海外中国股票”;上投摩根QDII基金主要投资于韩国、新加坡、印度以及澳洲等地的亚太资本市场,比例不低于80%。

两大阵营产品比较

QDII产品目前有两大阵营,即银行系QDII和基金系QDII,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

银监会规定了投资股市的资金不得超过理财产品总资产净值的50%,而基金系QDII产品则没有这一限制,理论上,其投资于股市的比例可以达到100%。目前,与银监会签订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只有香港证监会,因此银行系QDII只能投资港股;而与证监会签订备忘录的国家和地区有30多个,因此基金系QDII的投资范围基本上可以锁定全球主要市场。

篇11

股市下行有稳定收益的基金品种吗?股市上涨有涨速更快的基金品种吗?分级基金完全可以做到,今年1月4日至7月5日沪深300指数下跌29.73%,同庆A获得5.63%收益,年化收益率高达11.,29%,是货币基金及大部分债券基金不可比的,今年7月6日至10月26日期间,表现最出色的银华锐进在沪深300指数上行37.95%过程中涨幅高达119.12%,超过指数涨幅的3倍,其它基金品种超越指数涨幅已非常不易,同样的历史发生于今年9月30日至10月18日,沪深300指数上涨15%,而双禧B涨幅高达70.29%,超越指数涨幅4倍以上。在弱市坐享收益,选择分级基金;在强市中获取超额收益,最佳备选标的还是分级基金。

分级基金发展迅速

分级基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目前占据美国封闭式基金市场2/3以上,成为最成熟的美国封基市场上的主流基金品种之一。国内市场,从分级基金绝对数量来看,目前只有10只结构化分级基金,近350亿规模,今年是结构化分级基金高速发展的一年,未来的增长空间也是非常可观的,以目前2.4万亿元的基金市场总规模,只要有1/3的基金引入分级机制,分级基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千亿元的规模。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10只结构化分级基金,从运作方式来看,既有开放式运作的,也有封闭式运作的,从投资风格来看,即有债券型的的也有股票型的;从运作期限来看既有固定期限的,也有无固定期限的。收益分配方面,即有通过净值渠道分配,也有通过份额重新划分的方式分配。虽然分级基金从绝对数量来看还非常的少,但今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迅速,2010年新增7只结构化分级基金,基金资产规模接近350亿元,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气势。

分级基鑫概况

截止2010年三季报,基金数量达到652只(分级基金不同份额单独计算),分级基金占比明显偏低,只有10只分级基金,占比仅1.5%左右。相对基金市场2.38万亿元规模,分级基金目前350亿元十分渺小,占比只有1.45%的分级基金成长空间巨大。

截止今年11月5日,国内市场上已有的10只分级基金覆盖了主动型以及被动型投资,包含了封闭式以及开放式的运作方式,在分级机制以及风险上各有侧重,适合不同投资者进行选择。

这10只分级基金,从运作方式来看有5只采取封闭式运作,分别是瑞福分级、汇利分级、景丰分级、长盛同庆分级和国泰估值分级基金;瑞和分级、双禧分级、合润分级、银华分级和深证成指分级则采用开放式运作方式。从投资类型来看,汇利分级和景丰分级为偏债型基金;其它的为偏股类基金,偏股类基金中瑞和分级,双禧分级、银华分级和深成分级为被动指数型基金。从分级比例来看,有5只基金采取1:1的方式分拆,3只采用4:6的方式分拆,两只7:3分拆。

基础份额投资策略

分级基金针对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将一只基金分为普通份额和优先份额两个级别,相比普通基金只具备一种风险收益属性,分级基金通过对基金份额进行收益风险的重构,将基金份额分成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份额等级,从而满足投资者更为细化的偏好和需求。其基础份额与普通基金投资策略非常相似,不同的市场行情具有不同的投资策略,需要解决投资时点、投资标的两个关键问题,还需根据基金合同条款,分析不同基金的险特征,进一步完善的投资策略。

对于基础份额基金投资时点方面根据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风格,可选定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投资者对行情把握能力较强,可以采取顺利操作投资策略和适时进出投资策略。具体来看:

顺势操作投资策略,在市场上应顺势追逐强势基金,抛掉业绩表现不佳的弱势基金,这种策略在多头市场上比较管用,在空头市场上不一定行得通;适时进出投资策略,则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买卖基金。

如果投资者对行情把握不大,可以采取固定比例投资策略和定期定额投资策略。固定比例投资策略,即将一笔资金按固定的比例分散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基金上,保证投资比例能够维持原有的固定比例,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定期定额投资策略,就是不论行情如何,每月(或定期)投资固定的金额于固定的基金上。当市场上涨,基金的净值高,买到的单位数较少;当市场下跌,基金的净值低,买到的单位数较多。如此长期下来,所购买基金单位的平均成本将较平均市价为低。

根据基金投资范围可以划分为权益类基金和固定收益类基金,权益类基金在证券市场大幅上升中收益非常可观,基金比较积极,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但同时也会有较大的风险,固定收益类基金在证券市场调整中有很好的避险优势,基金比较稳健,投资这类基金的风险较小,从长期来看,该类基金收益相对稳定,但是预期收益率不会太高。

收益份额的投资策略

收益份额可依据隐含收益率投资,隐含收益率越高投资价值越高,适合于股市行情较差时投资。同庆A和估值优先会在封闭期结束后按份额净值折算成LOF基金,双禧A、银华稳进和深成收益会在折算日净值归1,这些份额的价格必然会趋于净值,折溢价率最终会归为0。双禧A和银华稳进可以分别看成是3年期和1年期的债券,同庆A、估值优先和深成收益可以看成是含权债券,只不过同庆A和估值优先含有的是看涨期权,而深成收益含有的是看跌期权。假设基金所含权的价格为0,截止11月5日收盘价的隐含收益率便可得知。

银华稳进的隐含收益率高达10.93%,双禧A不含权,收益率6.63%;每100份估值优先含有15份行权价为1.6元的看涨期权多头,含权的隐含收益率为6.0%;每100份同庆A含有10份1.6元的看涨期权多头,含权的隐含收益率为5.24%。同庆A不如估值优先和双禧A,就含权数量来讲,同庆A也不如估值优先。主要由于同庆A的剩余天数要明显短于估值优先和双禧A,因此折价率相对偏低。银华稳进的收益率最高,希望获得短期较高收益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在二级市场买入银华稳进;希望获得长期收益的话可以考虑买入估值优先和双禧A。

套利投资开放式分级基金

开放式分级基金具有配对转换机制,当场内外价差超过交易成本可执行相应的概率套利策略。套利投资只能适合于开放式分级基金,对投资者的专业水平较高,适合于专做套利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参考,在套利过程中需注意套利市场容量。分级基金套利可以设定一定的折价率阈值,当折价率超过这个阈值时采取相应的套利策略。由于套利有几天的时差,也就隐含着一定的时间风险,当选择的阈值合适则收益有最大化可能,保守估计套利成本为2%,通过我们的统计当折价率超过套利成本去执行套利效果最好。

截止10月底,有4只开放式分级基金上市交易,当一级市场申赎价格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有较大价差时则产生套利机会。经过我们统计发现,合润分级共出现5次二级市场买入套利机会,累计套利收益3.38%;合润分级共出现19次二级市场卖出套利机会,累计套利收益20.53%。瑞和分级的套利出现频数则更为可观,共出现15次买入套利机会,累计收益23.98%,出现105次卖出套利机会,累计收益233.11%,平均每次套利收益达到2.22%。双禧分级共出现16次买人套利机会,累计收益46.16%;双禧分级出现8次卖出套利机会,累计收益率为10.05%。银华分级共出现24次买入套利机会,累计收益率为44.89%;出现8次卖出套利机会,累计收益率为15.34%。

分级基金投资组合

稳健组合

稳健组合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非常低,但是预期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的投资者配置。组合中的产品来自于分级基金中的收益份额,结合目前的价格水平与相关分级条款,双禧A的年化收益率最高,银华稳进位于第二位,为了降低投资单个标的风险,我们选择这两个品种作为投资组合,该组合的年化收益率预计超过8%。

篇12

投资如同打仗,只是不见硝烟,没有短兵相接的惨烈,有的只是心与心之间的博弈。账户中的资金就是你手里拥有的兵力,能否打胜仗不完全取决于手中掌握的兵力多少,关键在于战略战术安排是否得当。那么,不要忘了在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投入最多智慧的领域就是战争,几乎所有的先进技术和精华思想都缘于战争需要。当您在投资中百思不得其解或苦觅良方的时候,不妨向现成的兵法典籍学习,您会发现,原来军事家早已向我们揭示了很多投资的要义。

1 投资要有计划。

聪明的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投资,也需要计划。这里的计划,指的是资产配置计划。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够适时进出市场,不妨通过资产配置来踏过市场起伏的每一个波段。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对于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策略、投资标的以及自己的性格特质等要先有透彻的了解。其中,最关键的是投资目标,因为一个明确的投资目标将会非常有助于确定投资期限和投资策略。如果你是为自己安度晚年而储备养老金,而你现在是30岁,计划60岁退休,那么这笔投资的投资期限就是30年或者更长。期限30年的投资,就可以在开始时采用相对激进的投资策略,譬如100%股票,然后逐步降低投资组合风险,譬如在10年后将组合投资比例改为60%股票、40%债券。有目标、有期限、有分阶段的投资策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投资计划。

2 投资要有纪律。

打仗需要严明的纪律。还记得那个“孙武练兵”的故事么?孙武为操练吴王的不听号令的后宫美女,毅然斩掉了吴王宠爱的两个美女队长,调教出一支守纪律的“娘子军”。

在执行投资计划的过程中难免有很多的“噪音”,这时就需要你严守纪律。譬如,你进行资产配置后,手上会有多种类型的资产。年复一年,每次跟亲戚朋友聊到投资,或者身边的同事炫耀他的投资绩效,你心里会很郁闷。2007年,中国股票投资人大赚,你输给满仓股票的投资人;2008年,集中买进债券的是赢家,你输给他们;进入2009年,又是满手股票的才是赢家,你还是输给他们。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赢家”,但不会是坚持执行资产配置计划的投资人,因为你组合里总是有那些表现不是那么好的资产。那么,你是否还能坚持原来的计划,在某类资产大赚的时候卖掉一些,只是为了把组合保持在原来的配置比例?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忘了纪律性。长期来看,有纪律性的投资将赢得胜利。就像一场龟兔赛跑,每一圈都会有兔子从乌龟身边得意地跑过,但是,每一圈的兔子,却不一定是同一只。笑到最后的,还是刻板的乌龟。

3 投资要有灵活性。

战场上,只知道和敌人约好时间排好队拼命的人是很难取胜的,打仗讲究的是一个“奇”字。翻开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大合集――《三十六计》,“借刀杀人”、“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哪一计不是讲求谋略?

篇13

稳中求进

而作为公司的第一个债券基金——曾荣获“三年期债券型金牛基金”奖的建信稳定增利债券基金一直表现不俗。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建信稳定增利今年以来实现了4.96%的净值增长率,近3年以来则实现了20.09%的净值增长率,在66只同类型基金中排名第6位。基金成立不到5年,就获得了50.14%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出色的表现使基金获得了晨星(激进债券型)三年期五星评级、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五星评级等。

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建信稳定增利所坚持的投资策略。与基金名称相呼应,建信稳定增利的投资策略可以概括为“稳中求进”。这种投资策略,说起来看似简单,但知易行难,如果要在投资运作中长期坚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建信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监、建信稳定增利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钟敬棣认为,一名优秀的债券基金经理,必须要具备把握大势全局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面临市场下跌、人心惶惶时,基金经理更应该具备冷静判断市场甚至逆市场而动的能力,进而抓住市场价格短暂失衡带来的机会。而在每一个投资决策做出之后,也要定期反思当初这个决策的依据是否正确,并在怀疑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更优地完成固定收益类的投资。

面对业界的褒奖,钟敬棣却表示,基金投资从不是某个基金经理的个人行为,在建信基金,任何投资行为都是投研团队的整体行为,离不开公司的体系与支持。“在建信基金投研一体化体系下,公司研究部提供包括宏观、信用乃至行业的全方位研究支持,为基金经理对市场及个券的判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公司鼓励研究团队与投资团队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积极交流,充分捕捉市场中的投资机遇。”

挖掘债券机会

篇14

【关键词】工薪阶层 证券投资 生命周期 风险偏好 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