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银行的业务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电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贡献在于,它不仅作为独立的交易渠道存在,还是搭载资产、负债、中间等多项业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它与银行其他业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中国对外资银行逐步全面开放,居民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的特点,并对银行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柜面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必须借助电子银行的技术和创新优势,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电子银行在服务过程中还能发挥很强的“锁定”效应:人们一旦选定一家银行的电子银行,往往会将其他业务也随之转到这家银行。从商业银行服务至上的角度考虑,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银行通过标准化服务可以吸纳和转移大量大众客户,为分流柜台压力以及促进网点转型提供了可能。同时,电子银行又不仅仅是营业网点的补充和柜面业务的简单复制,电子银行还能不断创新银行服务内涵,比如黄金业务、外汇产品、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更重要的是,电子银行业务的运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银行服务,没有所处地点的限制,从而能与人们保持最紧密的接触,还能够最快速地响应人们需求,可以和人们建立互动关系,挖掘潜在资源,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为深化客户关系管理创造条件。
二、我国电子银行发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电子银行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产生的,不同的客户(消费者)存在不同的消费倾向,对电子银行的产品提出了不同要求。因此,发展电子银行首先要科学细分市场,了解市场需求。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由过去单一的储蓄业务需求发展为集银行、基金、证券、信托、保险等为一体的一揽子理财服务需求,要求银行为其提供范围更加广泛、品种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二是要求银行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并将安全、快捷、方便作为对银行服务渠道选择的基本前提;三是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要求银行为其提供差异化的个。客户需求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银行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将在客观上推动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环境日渐成熟。
(二)逐步提高商业银行信息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兼容度
电子银行业务涉及交易环节和支付结算环节,而涉及企业及个人的对外交易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支付、结算和税务等对外的财务往来业务,势必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直接的转账、对账、代收费等业务往来,而支付结算业务绝大多数是由金融专用网络完成的。把电子交易和电子支付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电子银行业务处理过程。商业银行只有增强与外部系统的对接能力,才能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竞争能力。
(三)完善内部机制,切实控制风险
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子银行业务普及、发展的一大瓶颈。《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用户网银比例为30.7%;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8.9%,在对手机银行安全调查中发现,46%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是安全的。武汉中南社会调查研究所首席研究总监陈少君认为,安全性问题依然是人们认为电子银行需要改进的主要方面。人们对于电子银行的安全需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上的“安全”,更多是要通过使用方式、规则及技术手段让人们对电子银行综合“感觉”安全才是关键。为此,各家商业银行都针对电子银行的安全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例如:在网上银行系统设置多道防火墙,以有效防范对网上银行系统的非法入侵;建立了一支专业的信息安全防护队伍,对网络进行24小时安全监控;先后推出安全控件、U盾、动态密码、校验信息、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登陆、交易金额限制措施等。与此同时,宅经济使网上购物成为潮流,不仅网上购物,还有网上缴费、网上订票等,这些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当前商业银行通过电子银行服务平台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复杂。商业银行除了关注本机构电子银行的风险,还需要面对来自第三方服务机构的风险传递[2]。
三、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银行品牌建设
近年来,电子银行追求品牌化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比如工商银行的“金融e通道”、农业银行推出的“金e顺”、交通银行“金融快线”等。商业银行应大力推进电子银行的品牌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现今可供客户选择的银行越来越多,电子银行品牌建设,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商业银行提供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商业银行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持续打造特色电子银行品牌,在内部树立良好的质量和服务理念,建立持续提升和改进的机制,给客户带来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满足居民及社会的金融需求。
(二)电子银行业务变革,实现全方位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范围包括:现金储蓄及管理、债务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保险计划、投资组合管理、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制定及达成财务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债务重整,可以是子女教育经费,可以是购买汽车或房屋,也可以是退休以后的生活保障。通过财富管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投资收入,而且更可以累积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大保障,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处身于信息科技发达的社会,人们的时空地域距离不断地拉近,事物变化的速度加快,人们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越加迫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快节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日常的资金安排,更要为人们实现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提供帮助。电子银行今后将从账户为中心管理向客户全面财富管理发展,并且愈发个性化和智能化。
(三)研制3G智能金融理财终端产品的设想,或将成为未来数字虚拟银行的遥控器
美国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孟樸认为,已经有越来越多完全不像手机又同样使用无线技术的新型终端在不断涌现(比如iPad),Apple的应用商店在这一领域开创了先河,其应用程序下载次数迄今已超过20亿次,而An-droid、BlackBerry和Palm的应用商店同样也在飞速发展,3G移动终端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遥控器。现在全球已经有9亿3G用户和将近超过40亿的无线用户,终端的出货量将超过个人电脑,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平台。最个人化的通讯、计算、娱乐等功能都有望集成在智能终端中,只要你置身无线的环境时,智能终端将成为人们的数字第六感,告诉你是否能够在一个特定的场所获得内容或服务,变成数字生活的遥控器。随着3G技术的发展,银行业务网络化、宽带化、随身化和高私密化已成为锐不可挡的趋势。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若与通讯公司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强强联手,发挥双方网络、应用平台、营销渠道、客户服务等资源互补的优势,基于网络技术,研制为高端客户定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3G智能金融理财终端产品,将充分发挥网络的核心优势,满足银行客户对移动终端速度快、稳定和安全的需求,或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里程碑。举例来说,当你早上起床后,将信息通过智能终端发送至某一接收设备,在墙上的大屏幕上将会数字显示早上最新的财经资讯;通过它可以调整温控装置,控制室内温度;驾驶汽车行驶时,将告诉你离你最近的加油站在什么方位,哪条路是通畅的。当你随身携带的终端完全联网时,这一切都会发生。你将保持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你将获得信息并为其他人提供你希望共享的信息渠道。虽然这一切现在还是幻想,但是3G智能金融理财终端产品,或许能将这一切成为可能。那时的电子银行,将成为真正的虚拟银行[3]。
设想3G智能金融理财终端能够提供的服务:
(1)智能终端能够提供包括账户查询、转账、信用卡服务、理财、基金、证券、黄金、保险、外汇、银期等金融业务。账户查询不仅能查询用户账户信息、交易明细等,还应能查询关联账户的相关信息;转账业务不仅能实现卡卡转账、跨行转账,而且能提供银联转账等快速汇款业务;理财服务能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了解现有的所有产品信息,并设有收益计算器,只要客户选中相应的产品和输入相应的金额,能够计算出总共的收益情况;基金服务包括基金买卖、基金定投、基金咨询等,同时提供最新的基金收益排名,显示各个基金公司的最新公告;证券服务提供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资金互转;黄金业务提供黄金的买卖、黄金延期、黄金提货等基本的服务,同时提供黄金市场的最新资讯;保险业务主要包括保险购买、保险产品的撤销、已购买产品的查询、理赔申请等;外汇不仅包括结售汇业务,还包括外汇宝等外汇买卖服务。除此以外,无卡取款、无卡消费等这些功能大部分是手机银行的服务功能,手机银行为智能终端的一种,手机银行提供的服务,智能终端都能提供。
(2)提供证券、外汇、期权期货、黄金等产品的客户端交易软件。这些交易软件的设立主要是帮助用户实时了解各类信息,能够通过各种技术分析手段,帮助自己了解行情,并做出判断,同时这些客户端软件应能提供模拟交易系统,帮助客户降低风险。
(3)提供风险收益对比图。高风险能够换取高收益,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将各类产品给予一个风险的评分,风险收益对比图主要包括几个要素:购买哪些产品,每种产品购买的金额,预计持有的时间。客户将这些信息输入在相应的表格中,系统会自动反映出客户此次投资组合的收益区间和所面临的风险系数,帮助客户进行决策。
(4)与客户经理视频工具。各种软件始终不能代替人的作用,与客户经理的沟通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视频工具更加紧密的联系客户与客户经理,并帮助客户经理及时了解客户的情况。
(5)家庭财务报表。理财投资的第一步是制作好家庭财务报表,在根据表格输入自己的家庭财务信息时,系统会给客户反映出详细的财务清单,并根据各种计算公式计算的结果告知客户财务上的问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金融;邮储银行;业务发展对策
一、前言
在国际经济整体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增长形势面临较大的压力的大背景下,2013年,中国政府重点启动以新型城镇化为代表的发展策略,推动国内保持投资力度并扩大内需,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持久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镇化建设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如何准确的把握好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更好的发挥金融服务的助推作用,成为学术界争相讨论的话题。作为邮储银行一名基层工作者,就立足从农村金融中出现的新需求出发,罗列当前金融在支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浅谈金融助推城镇化进程的一系列现实选择,以期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贡献绵薄之力。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邮储银行的业务发展对策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邮储银行应发挥连接城乡的网络优势,在具体的业务种类上开拓创新,进而在金融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负债与结算业务:与农信社联手打造便捷的支付结算体系
在城镇化的初级阶段,由于人口和资金的流动所衍生的个人以及企业的支付结算业务是目前城乡金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支付结算体系必须要满足三种方式的支付结算需求:一是个人对个人;二是个人对企业;三是企业对企业。
对邮储银行来说,目前全国有3.9万个网点和4.7万台ATM机,这个网络所组成的支付结算体系可以支撑个人对个人以及个人对企业的结算需求。但是要满足城乡企业之间的资金结算需求,仅靠邮储银行是无法提供的,因为在在大部分乡村地区邮储银行的网点并不能办理对公业务。相比之下,农信社的乡镇网点都可以办理对公结算业务。但农信社的不足是未实现全国联网,所以个人对个人的全国结算通过农信社系统并不顺畅。
因此,要打造一个真正覆盖城乡的农村支付结算平台,就需要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共同来做,与农信社相互联手共同打造便捷且廉价的支付结算体系对于双方都是双赢。更重要的是,这个支付结算体系的建立,对于财政涉农资金的转移支付、农村资金的回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零售资产业务:从小额贷款到消费金融的链式开发
在资产业务方面,根据邮储银行的实际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可以采用“先两头后中间”的信贷发展模式,即总行从大项目贷款入手,开展项目融资等批发类资产业务,提升规模收益;而分支行则从小额贷款入手,以此为基础,从两个方向(消费类和生产类)逐步拓展全方位的信贷产品线。
1、积极推广农村小额贷款。实践证明,小额贷款业务是农村金融机构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农户贷款一般在3万元左右,商户的贷款也就是10万左右。根据这个特点,邮储银行自2008年开办小额贷款以来就尝试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小额贷款方式,如农户小额贷款、商户小额贷款、个体户商务贷款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的地区,当地分支行可探索开展相应的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丰富“三农”贷款增信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2、大力拓展住房信贷产品。在未来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让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逐步拥有自己的住房,是必然的趋势;而尚居住在农村的农民,通过土地的确权和流转的加快,其住房需求也将显著增加。也就是说,按揭贷款与和房地产有关的消费贷款仍然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城镇中拥有购房资格的农民工也将逐步增加,加上其劳动报酬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将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速。如果未来大部分流动人口的家人也开始进入城市,这些流动人口就将开始从集体租住开始转为需要自己的住房,从而购买房产的需求就会出现较大增长。
3、发展教育类信贷产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需求主要来自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需求。此前,在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自办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完成的。而在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的子女得到就近入学的资格,这部分人群的教育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同样助学贷款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在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为流动人口的教育需求提供融资就成为一项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并且盈利的业务。因此,助学贷款的规模也将逐步增长。
4、开拓消费金融产品。在市民化进程中,未来农民工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消费差异将缩小乃至消失,也就是所谓的农民工的“消费升级”。以高端耐用消费品为例,城镇人口相机人均保有量为农村的9.78倍,空调和电脑的人均保有量差距也达到5.4倍和4.56倍,因此高端的耐用品保有量依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三)批发资产业务:三个着力点
第一个着力点是基础设施建设:银团贷款
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周期长、资金占用额大的特点,单纯依靠财政资金,很难支撑项目建设,必须有金融的更多介入,而邮储银行具有庞大的资金优势。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未来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公共教育和医疗等与市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支出建设有望提速。邮储银行应积极加强政信合作,努力提供包含项目信贷支持、市政融资咨询、评估等相关业务在内的配套金融服务,从而与地方政府和核心企业打造长期良好互利的合作关系。
第二个着力点是农业现代化:供应链融资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兴起,将为邮储银行开展农业产业上、下游一体化金融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投资机会。未来邮储银行要积极关注和发展农村的新型农业组织业务,通过农业产业链金融业务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广“一家分行做全国”的供应链模式,以支持龙头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农业结构的调整,注重支持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不断提升绿色信贷的发放比例。
第三个着力点是扶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贷款
城镇化的重点在中小城市、小城镇,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邮储银行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金融创新,变通解决中小企业中的担保抵押难问题,改进金融服务,在审慎经营和经济金融政策指引下,全力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对市场前景好、信用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实行简化手续、利率优惠、优先发放贷款、降低银企运营成本。
(四)理财业务:资产管理
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崛起,客户日益多元的金融资产配置需要也将日益彰显。
邮储银行应以县域城区、开发区、重点集镇、专业市场、产业集聚区等城镇化建设重点区域的优质个人客户为服务重点,注重发掘居民多元资产配置需求,积极推出特色个人金融服务。尤其应注重以信用卡、低风险理财、基金定投、证券买卖、保险、实物黄金为重要抓手,加大新型产品创设力度,主动满足新的金融需求,从而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推动实现自身的转型与跨越。
(五)加强新业务领域风险的管控。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对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新的发展机会与挑战,邮储银行应在信贷投放、业务创新和风险防控方面做好文章,既做到确保资源向有真实需求、有广阔前景、有良好回报的新型城镇化热点领域流动,又做好风险防控,规避产能过剩行业和创新金融产品过程中所蕴含的潜在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邮储银行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内含着一种互动机制,邮储银行通过将高比例的储蓄存款转化为投资、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等方面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及市场机制的作用,为邮储银行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推动邮储银行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岷峰,马艳.以金融支持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王召.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点何在[J].上海证券报,2013,4.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业务发展 风险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
一、资本管理对于银行业务发展的作用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
银行的经济资本是银行用来支持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资本,故经济资本又被称为风险资本,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损失、非预期损失以及操作损失的总和。在当今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和复杂的经济现实中,商业银行应采取经济资本管理,以适应国际监管的要求。商业银行注重经济资本管理,建立全新的管理观念,是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两者的关系,实现股东的利润最大化。
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使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是将银行的利润标准和风险标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事后的被动适应风险调整为主动的选择风险。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经济增长值与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这两个指标对于银行的业务发展的利润和经营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提出了量化的评价,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经济增长值与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这两个指标将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中的利润指标和风险指标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了资本成本和风险因素对其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不能只考虑发展的利润和只规避经营风险。而是应该将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设法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综合的决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中消除了风险隐蔽性与滞后性的影响,体现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在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内在统一,因此,银行的股东和银行的管理者应认识到风险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情况与业务特点,建立经济资本的管理模型,对不同的业务可能会导致的损失和风险进行准确的估计,计算出实际的收益。经济资本的管理能够有效的统一利润和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业务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
自经济资本管理被有效的推进后,各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的约束逐渐加强,很多商业银行在建立资本约束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的进展,推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利润增长方式对于传统方法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银行的经济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本管理体制。
然而,虽然很多银行实施了经济资本管理方法,但对其的操作过程仍然存在着不足,如,资本的分配额度没有考虑到银行的分支机构的差别,经济资本的管理幅度没有包涵整个银行的全部风险,银行的利润和风险的管理衔接不好,经济资本管理的相关措施不足等。因此,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上仍需要在长时间的经济实践中逐渐改善和规范。
三、加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措施
(一)改变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要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因此,商业银行要提升管理理念,实现银行的质量及效益的统一发展,建立起以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为主的发展机制。在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发展时,银行在一方面上要避免利润的片面最大化。应建立起使银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以资本约束的方式来控制业务发展中的风险。在另一方面上,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对银行的经营过程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建立内控体系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起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严格的控制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包括有:以风险控制为目的的资产负债的管理制度,责任约束的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以及风险转化的保障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促使商业银行的各个业务部门能够有效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防止银行的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三)改善业务结构
调整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银行资本的回报率。商业银行应当在对其业务进行全面的整理后,分析和估计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因素,从而确定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改善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的结构,控制高风险的资产的过快增长,提高风险较低的业务所占的比例,同时,商业银行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不能由资本约束业务的发展,对于有发展的并且经济效益高的业务项目,只要能将其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应采取大力发展的决策。
结论:银行的经济资本是银行用来支持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资本,经济资本管理的方法促进我国的商业银行改变其原有的规避风险的传统模式,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来防范风险,使商业银行能够真正的承担风险,反映了现代的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因此,有效的进行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管理能够较好的平衡商业银行中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两个因素,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商业银经济效益的稳步发展和商业银行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柯玮.实现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相容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
[2]雷立钧.经济资本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
[3]武剑.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配置与管理[J].新金融,2005(06)
关键词:商业银行 宏观调控 发展策略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growth, especially in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s, 2011 countries adjust macroeconomic policy, regulation of the JinSuXing intensified. For commercial Banks, it is to properly deal with JinSuXing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to ensu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ry in control policy at the same time, realiz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business management, ensure shareholder returns.
Key words: the commercial bank macro-control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宏观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
2011年是中国经济错综复杂的一年。各种自然灾情、资本市场低迷、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等诸多因素,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上半年中国一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资金面从紧提高了银行业的“议价”能力,使得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走高,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创新能力和营销力度也不断加大,致使整个银行业依然延续了业绩高增长的发展态势。
宏观调控对银行业造成的影响
银行业业绩的持续增长表明,在从紧货币政策下,虽然大多数银行不能依靠扩张贷款规模来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但是贷款资源变得更加稀缺,银行的议价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资金定价走高增大了存贷款利差,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信贷规模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2、存贷利差缩小,积压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
存款利率不断上调,使银行刚性的利息支出增加,抬高了银行的付息成本。由于存款的增长远大于贷款,因而上调利率给银行收益的负面影响很大;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存款利率上调幅度,缩小了银行的利润空间,这也迫使银行须主动调整贷款期限结构,才能保持相对高的利差水平。
中间业务发展遭遇瓶颈
由于资本市场持续低迷,银行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当前的资本市场走向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经历漫长的调整期,这会在很长时间内限制银行相关中间业务的拓展。为了弥补资本市场低迷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不利影响,银行加强了其他金融产品的销售力度,主要是银保产品和理财产品的销售等。总体来看,当前中间业务的扩张仍然以传统的业务为依托,或以模仿、借鉴为主,缺乏技术含量和独创性。从长远看不利于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二、宏观调控政策下银行的应对策略
1、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贯彻落实好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面对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银行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分析政府背景项目的财政同步投入资金比例和财政负债容忍度,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对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具有资源优势和垄断特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大项目以及交通、能源、环保、民生安居、新农村建设等基础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并在授信额度、期限配制、贷款方式、产品创新、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倾斜,以达到控制风险、增加银行贷款资金的沉淀时间等目的,提升银行的存款和综合效益。
2、大力拓展零售银行业务,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在信贷规模紧缩,存贷利差下降的形式面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私人财富的增加与现代消费观念的兴起都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经过多年来的金融改革,我国在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外汇等领域从无到有,不断完善,银行系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已经成立,基本形成了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整体框架,再加上电子银行的飞速发展,在制度上、体制上、实现手段上为银行各类服务型中间业务提供了保证。
3、推广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覆盖率。进一步统一和强化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产品创新体系和产品信息管理工作平台,不断完善产品创新流程,形成前中后台良性互动、市场反应敏锐的产品创新机制,抢占发展制高点。通过细化产品分类,深化产品研究,对现有产品再造和组合创新,加大产品优化与整合力度,提高已有产品灵活性和便利程度,适应市场与客户的变化,以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吸引客户,以增加客户的综合回报来赢得市场;根据客户行业特点,推广风险防范能力更强的供应链融资产品,用以替代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推广银团贷款,促进同业合作,避免恶性竞争;积极跟进新型融资产品的研发进程,及时推广使用,提高客户产品覆盖率。
4、强化风险管理、有效规避调控紧缩产生的负效应。要做好重点调控行业的信贷退出,注重研究国家调控政策对行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结合客户的风险控制能力,分别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在调整客户结构的同时,注重贷款期限、信贷品种的匹配,大力发展短期限、流动性强的信贷产品,强化贷款的回收能力;加大贷后管理力度,提升风险反应与处置能力,一旦发生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尽最大可能挽回损失。
参考文献:[1]郭志芳、胡文剑:《宏观调控形势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金融市场
[2]庄疏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中信银行;组织架构;渠道开发;营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商业银行零售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状况比较,我国的商业银行无论在经营理念、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团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中信银行的优劣势分析
中信银行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因其独特的成立背景,中信银行具有与其他国内商业银行所不同的经营特点和竞争优势,业绩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一直名列前茅。
(一)业务优势
1、公司业务
中信银行具有一批优质的对公负债业务客户,包括一批大型国有企业、重要机构客户、大型跨国公司、以及中信集团旗下金融机构等。这些优质客户对中信银行的负债规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国际业务
国际业务是中信银行的传统优势业务。截至2008年末,中信银行国际结算量达1309.53亿美元,增长40.32%,连续四年增长率逾40%。成为第六家进出口结算量逾千亿的银行。居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中信银行国际业务在北京市场持续保持较高份额。连续30%的年增长率跑赢大市,具备了良好的品牌优势与美誉度,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3、结构性融资业务
中信银行是北京地区最早开始结构性融资业务的银行之一,经过多年的业务发展和积累,已拥有相当规模的结构性融资业务规模和良好的客户基础,银团贷款、出口信贷、应收账款融资、资产转让、租赁融资等业务在同业具有独特优势。
(二)中信银行劣势
1、股分制商业银行局限性
国有控股或国有独资银行:我国传统的工商、农业、建设、中国银行,处于零售银行竞争的第一层次。国有银行在时间上拥有“先动优势”,在制度上有国家信誉的保证,拥有庞大的客户群,有遍布全国的机构网点,有极高的品牌认知度,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
作为处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上部的中信银行,在实行零售银行战略以来,在中心城市的认知度也有明显提升,在杭州、大连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认知水平。对比国有银行,中信银行输在规模,在质量。如何规避劣势,发挥优势 ,成为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必须解决问题。
2、负债结构不尽合理
中信银行负债业务客户资源相对集中,主要依靠对公大客户,缺乏中性客户的有力支持,对公存款增长相对乏力,储蓄存款占负债比例较低。储蓄存款成本率和稳定性要远强于对公存款,负债结构还有很大调整空间。
3、零售业务利润贡献度较低
由于中信银行是一家传统的以对公业务为核心的银行,零售业务起步较晚。自2005年开始实施零售战略以来,零售业务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三年三步走”的计划目标。但是零售业务在全行利润贡献中占比仍较低。个人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的13.20%。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12.93亿元人民币,占非利息净收入的31.86%,占全部营业净收入的3.22%。利润贡献主体仍以对公批发业务为主。
二、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未来发展策略
一、组织机构策略
根据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及同业的经验,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是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大势。中信银行信用卡中信已经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并且很好的适应了市场环境,在业内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信用卡业务盈利。同业中,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已经对零售业务的组织架构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改革后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二、市场营销策略
所谓市场定位,包括产品定位和银行形象定位,是指银行设计自身企业形象,决定向客户提供何种价值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行为过程,目的是让客户能更加了解和喜欢该银行所代表的内涵,在客户心中留下别具一个的企业形象和值得购买该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印象。
经过近六年的零售业务发展,中信银行在零售银行市场已经被人们熟知,通过零售市场的积极营销和大胆创新,中信银行高端、专业的特征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中信银行应当利用自己的有利形象,利用自己在投资业务和国际业务上的优势,深化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在零售银行市场上树立自己独特的地位。
三、从实际出发完善业务考核机制
目前中信银行零售客户经理队伍已经基本建成,零售业务已经初具规模,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定价系统的实行,已经可以清晰地计算出储蓄业务的贡献度。零售业务已经具备了团队管理和精细考核的必要条件。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内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力配合,形成合力。
在现代金融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提供的零售产品产品、服务、声誉、信誉、业务的可持续性都是组成客户效应的一部分。这些服务分别由银行的不同职能部门及人员提供,包括:理财经理(财务规划建议服务)、柜员(柜面服务)、ATM机(机具服务)、网银和电话银行(远程服务)、产品研发部门(零售产品)、管理和营销部门(整体管理和营销)等等。只有所有人通力合作,才能保证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四、网点布局和网点建设
零售银行网点是零售业务产品质量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零售网点便捷与否是很大一部分客户选择银行的依据。中信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开展零售银行网点建设的过程中,一直重视网点的单产,保证网点的营业效率,避免机构人员的膨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点效率也一直远远高于四大国有银行。在矩阵式事业部制的框架下,网点建设主要以零售业务为导向,零售业务网点效率比公私混合网点效率会有所提高。但只要把握好网点的边际效益,零售网点的扩张对中信零售业务的发展是有坚实的支撑作用的。
五、结语
本文对对中信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进行了研究。结合中信银行特点对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的战略目标进行探讨,并对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落实的战略措施提出相应建议。
近年来,国内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相关零售银行理论研究及各种思想观点也层出不穷。本文从中信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力求对中信银行及同类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探索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战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