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档案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提升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逐步解决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逐渐提升其发展效率,增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果。
1 高校电子档案分析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的今天,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已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无纸化办公掀开了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篇章。目前各高校基本已普及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文件的产生已然是高校政务信息的主体,也是高校办公过程中的主体。电子文件对传统纸质文件的大量取代,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亟待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本文就此做一探讨。高校电子档案是按照相关规范对凭证信息或是高校历史背景等进行把偶才能,利用电子形式对其进行处理,生成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与电子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在实际储存的额过程中,可以完全代替纸质的档案,并且与电子档案共存。
2 高校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效率与质量,难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工作量较大。一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大量电子文件进行鉴定,只保留有价值的文件进行保存,在实际工作期间,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二是因缺乏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大部分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沿用传统的物理存储方式,保管方式落后,整理强度大,不利于检索利用。
第二,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经常会出现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的现象,无法利用高效便捷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导致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利用效率降低[1]。
第三,电子档案标准程度不足。目前,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不能积极应用各类方式提升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难以增强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期间,相关工作人员不重视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无法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
第四,电子档案远程传输频繁,存在安全隐患。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入学量较大,并且信息量较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做好就业与入学等档案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利用远距离传输的方式提升其工作效率,然而,在远程传输频繁的情况下,高校档案信息的流动率逐渐提升,导致出现安全问题。
3 电子档案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在高校?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增强其管理效果。
3.1 制定安全性管理制度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例如: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维护与检查,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备,都需要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可以增强其安全性。同时,还要建设网络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使其可以更好的对电子档案安全性进行管理[2]。其次,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阶段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安全培训工作,让档案管理人员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3.2 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要树立正确的电子档案管理观念,保证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养,要有创新的观念、改革的精神、发展的眼光看待电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等方面作谋划。利用电脑及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库,利用网络管理等方式和途径,为电子档案管理现代化铺平道路。,逐渐提升其发展效率。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利用电子档案技术,保证可以提升电子档案技术的应用效率,增强其发展效果。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电子档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阶段性的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利用各类方式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树立安全操作意识,使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进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3.3 创新电子档案服务手段
首先,通过各种学习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电子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掌握电子档案管理技术,进一步提升电子档案的应用效率。其次,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创新电子档案服务手段,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一方面,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电子档案整理工作,对于不合格的电子档案,需要予以重新加工处理。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电子档案应用质量,构建媒体与信息整合的服务体系,进而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3]。
3.4 加大电子档案的投入力度
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加大档案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配备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与硬件设施。硬件方面要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软件方面要配备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与档案信息利用平台,切实满足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实现档案存储介质的多元化发展,有效保障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与便捷性。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大投入力度,逐渐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在此期间,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电子档案投入制度,逐渐创新其管理方式,进而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网络环境中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科研等管理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基建、会计、出版、声像、实物等类档案。为了管理好这些档案,各学校除了建立档案馆 ( 室 ) 以外,校内各单位一般还配备了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的立卷归档。档案馆 ( 室 ) 所藏的档案、资料基本上都经过规范化整理,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目录、专题索引等检索工具。为了尽快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采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管理已经形成的各类目录信息。少数走在档案信息化前沿的学校,除了管理档案目录以外,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还能对全文和多媒体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通过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把这些信息出去。但普遍看来,多数高校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仍处在管理档案目录信息的阶段,有些单位甚至仍在手工操作,文件的全文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校园网的开通和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渐深入,各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编辑、打印和收发文件,每年都有大量电子文件产生,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明显滞后,对这些已经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电子文件,多数未能妥善保存;有的虽有保存,但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浪费,导致已经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 ( 档案 ) 有流失的危险。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二、网络环境中高校档案工作管理策略
(一)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档案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而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这个系统中的基础部分,没有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要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传统档案进行数字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选择性的把一些传统的纸质、照片、声像档案数字化,并存储到计算机中存储设备中。由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检索查寻不方便,保管利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把这些档案数字化后,可以极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2、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收发电子文件的数量急剧增长。完整、真实、有效地管理这些电子文件,无疑将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有这些电子文件转化而来的电子档案将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
3、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通过网络在线采集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如学籍管理数据库、学生成绩数据库、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和科研成果数据库等。档案部门可通过调研,充分掌握各部门所产生的数据库,把这些数据库纳入归档范围,以进一步丰富档案信息资源。
(二)加强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利用服务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上面谈到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这只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部分,重要的是要将那些数字化了的档案信息有效地管理起来,这就需要借助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具体地说,档案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信息著录、检索、利用、统计、数据保管等。而信息著录和信息利用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起来,而是把它“束之高阁”,档案信息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能发挥它在现实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我们知道完整的档案信息包括:目录信息,全文、图像、视频、音频信息,档案信息管理利用就是针对这几方面而言的。要有效地管理这些档案信息,我们所选择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一般应有以下一些功能:档案目录信息管理,能够按照国家有关的著录标准对档案信息进行准确著录;能够对各种类型的电子文件 ( 如文本类、图像图形类、录音录像等多媒体以及数据库类 ) 进行管理;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有效检索、统计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实现与数字化校园 (OA) 实现无缝对接。我们在选择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时,从实际出发,或自行开发或购买一些较成熟的具有以上功能的软件。
(三)档案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档案馆 ( 室 ) 要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档案馆 ( 室 ) 内部的存储数据库和电子文件的局域网要切实与一切外网实行物理隔离,加强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
关键词:高校 ;科研档案管理;对策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两院院士的37%以上集中在高校, 全国重大科技成果的1 /3出自高校[2]。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衍生品,真实记录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不过,目前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管理模式陈旧、档案意识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如何破解科研档案管理中的难题,提高科研档案的效益,这是很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
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定:“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字材料。”[3]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衍生物,是凝结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智力劳动的结晶,具备着一定的学术价值,具备以下特点4:
1、历史阶段性与成套性的矛盾统一
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高校广大师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原始证据,它记录和表达了当时的科研工作状况。与其他类型的教学档案一样,科研档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真实、准确、完整地再现了高校科研工作的片段或整个过程、发展轨迹。科研档案管理,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与此同时,科研档案是围绕着某个科研项目的开展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科研文件,它们之间既以不同的工作阶段相区别,又依靠总体的科研程序和科研内容紧密衔接,构成了一个反映该项科研活动的文件整体。
2、现行性与保密性的矛盾统一
有学者指出所有档案都与原单位有密切联系阶段,具有现行性的特点,所以说,科研档案在进入档案部门保存后,其承载的科技信息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而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有的科研档案直接影响到科研部门的专利权和相关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科研档案还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总之科研档案,是现行性和保密性的统一,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科研档案专业性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性的矛盾统一
科研档案管理就具体的高校和科研部门而言,都有特定的范围、业务内容和职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我国高等学校科研门类多、学科多、覆盖广,同时各专业载体和媒介具有一定独特性。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同的科研工作对相应的科技档案工作内容,在搜集、保管环节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我国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第一种是文科出身,具有较扎实的档案管理技能,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第二种是理工科出身,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他们不了解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5
根据笔者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结合杭州市多所本科院校调研的基础上,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归档范围界定不到位,归档难。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的界定的原则不明确,没有保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档案材料不能保证其成果性、记录性、完整性、凭证性,这样直接影响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的效果。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结果轻过程,重得奖轻积累,他们认为科研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个别科研工作者私心较重,寻找各种理由拒绝归档,将核心技术档案据为己有,造成档案归档难。
第二,重视程度不够,归档意识淡漠。6多数高校的科研档案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意识较差,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材料归档,在科研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归档内容、范围,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落到实处。
第三,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不稳定。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立档案馆等管理结构,却主要是针对文书档案而言。科研档案管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管理部门多头管理,分工不清晰,档案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档案管理人员有的出生文科,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大部分出生理工科,多数是兼职,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档案保管条件差,管理设备陈旧。我国高校的科研档案单独设立科研档案室的较少,在实际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多电子档案少,传统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并没有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混乱、随意堆放现象,既不利于后期查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第四,科研档案利用率不高,开发效益低。目前不少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存在重建设轻利用、重管理轻开发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的科研档案不向广大师生开放,很多珍贵科研文献资料堆放在档案室中渐渐陈旧。科研档案本身具备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处于真空状态。
三、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上述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统筹兼顾,合理地处理其中存在的矛盾,采取有效的措施。借鉴国外科研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加强科研档案管理,提高科研档案的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重视,增强科研档案意识,把科研档案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强《档案法》的学习与宣传,使科研工作者增强档案意识,形成良好的科研档案管理氛围。
其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科研档案归档、保存、借阅、开发制度等。制定规范化的科研档案管理流程,使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有法可依,消除目前档案管理无序现状,予以有力制度保证。
再次要明确科研档案管理内容,采取最优管理模式。应采取多元化视角和文件连续体模式,保证科研档案的多样化来源模式,以保持科研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长久可用性为主要目标,实现科研档案的社会价值。7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在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者将要扮演多重角色,承担多重任务,既是科研证据的收集者保管者、社会记忆的形成者,又 是科研档案信息和知识的构建者。科研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有必要掌握一些相关法律知识,如专利法、合同法等等。同时,还要学会利用网络化手段,实现档案资料查询和检索的数字信息化,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转变工作思路,提高科研档案的社会效益
在信息共享时代,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应该扩大社会服务职能,体现科研档案的社会价值,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和价值。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站在情报信息管理的高度,来重现认识和构建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应该借鉴国外档案管理的方法,吸纳客户关系管理理念,采用基于客户服务的科研文件管理思想,积极开发和利用科研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积极主动上门,加强科研档案的动态管理
科研档案管理应该建立在动态的全员参与基础上,而非纯粹的静态控制。档案管理部门要注重科研档案成果开发,加强校内外科研技术合作,边保存边开发,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良性循环的模式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仁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静. 论科研档案管理规范构建的宗旨——基于三个现有规范的分析[J]. 档案学通讯,2010,(04).
[3] 张金平.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17)
[4] 王晓东.浅析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档案天地,2012,(02)
[5] 王淑改.企业科研档案管理初探[J].北京档案,2012,(01)
1 本文是杭州师范大学中青年培育项目“脱髓鞘小鼠研究模型的建立”(2011XJPY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高杰等.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3.
3 国际档案局.科技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Z]. 国档发[1987]6号.
4 林光斌.从辩证思维角度分析高校科技档案工作「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5 张玉霞.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刍议[J]. 大家.2011.15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高校合并
根据高校档案信息形成的规律,可把高校档案分为党政管理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设备档案、人力资源档案、财会档案,再加上报表统计一项共七大类。对这些档案的管理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可以把档案事业各构成要素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使档案事业在复杂的环境中顺利进行;二是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去寻求成功的管理经验与规律;三是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开发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档案管理有以下要求:一是对人的要求,包括对分管领导及档案干部队伍的要求。分管领导应对所分管的档案工作的历史、现状、今后发展思路以及档案队伍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年龄结构等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对档案队伍的管理创新进行有效考核,从而对管理创新形成强大的推动力。档案干部队伍则要积极参与管理创新,在档案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的要求。这些规章制度不能仅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上,而要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档案工作部门和业务部门应适时调整不适应社会改革变化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以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要真正纳入单位的各项管理中,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应真正和单位各项管理活动融为一体。三是对现代化设备的要求。现代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现代化管理。不仅要有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档案工作者要掌握现代化设备的应用问题,使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
针对我校是合并后形成的院校,本文对合并院校的档案管理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对合并前各单位的档案应根据原有馆(室)藏特点、适用范围、利用方便的情况,采取统一管理、分散存放的办法, 即原馆(室)原地存藏各单位。一个机关的档案,应集中保存在一个机关档案室;一个全宗的档案不宜分散保管,不同全宗的档案也不能混杂。只需将原形成馆藏的检索工具复制一份呈交给学校新成立的档案馆。
其二,继续做好原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如合并前各校在教学、科研甚至管理方面,按年度计划中项目的连续性在合并时未完成的项目等方面产生的档案继续进行收集、整理工作。合并时,各校废止不用的图章、牌匾、奖品、证书、校级文物、纪念品等,应由学校的档案部门继续做好收集、整理、保管等项工作,以保持原全宗档案的有机联系。
第三,对合并后形成的档案,要采取高起点的管理模式。按照档案工作的规律,首先要建立适合保存档案的专用库房。要求恒温、恒湿、防尘、遮光、消防安全,馆藏容量在10~15年左右。其次是组建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符合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工作人员要有热爱档案事业的奉献精神,人人要有管理档案的较强能力。
第四,建立档案网络。这一网络既要兼顾合并前各馆(室)藏的特点,更要注意合并后档案工作发展的新要求。笔者以为可取的模式是:合并后的高校设总馆即综合档案馆,原有的各校档案馆(室)设综合档案室,综合档案馆主要负责管理好合并后的各门类档案的同时,还必须在行政与业务上对本校所属各分校的综合档案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综合档案馆为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服务。一方面是本专业管理体制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综合档案馆本身工作的需要。档案室接受综合档案馆的领导,继续做好原有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及时又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制各种目录、卡片、索引,编制各种参考资料,以便及时、主动地提供档案信息,为机关领导和各项工作服务。综合档案馆成立后,按照档案产生的不同来源,建立与学校党政机构、学科专业设置、科研方向选定等相适应的由综合档案馆在业务上纵向领导,在行政上横向联系的档案工作网络。学校任何一个职能部门要按方便收集的原则确定相应数量的专、兼职档案员,这些专、兼职档案员在行政上属各部门领导,业务上由档案馆领导,以便及时做好日常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最后移交档案馆(室)的暂时性工作。
第五,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按规范化动作。新校的档案工作虽在起步阶段,但原有各单位在档案的业务管理模式上有较为可行的规章制度,这些原有的模式或规章制度, 为新校档案的科学而规范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校档案管理运作前,要博采众长。继承和发扬原有规章制度的科学部分,建立和健全新的管理运作模式,使档案的鉴定、收集、保管、利用、编研等各项工作按规范化、科学化的规则运行。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为合并后的高校信息整理提供借鉴,进行信息的整合,为以后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查询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李敏.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7(04).
[2]徐玫.关于建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若干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