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档案管理范文

高校档案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校档案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档案管理

篇1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提升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逐步解决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逐渐提升其发展效率,增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果。

1 高校电子档案分析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的今天,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已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无纸化办公掀开了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篇章。目前各高校基本已普及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文件的产生已然是高校政务信息的主体,也是高校办公过程中的主体。电子文件对传统纸质文件的大量取代,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亟待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本文就此做一探讨。高校电子档案是按照相关规范对凭证信息或是高校历史背景等进行把偶才能,利用电子形式对其进行处理,生成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与电子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在实际储存的额过程中,可以完全代替纸质的档案,并且与电子档案共存。

2 高校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效率与质量,难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工作量较大。一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大量电子文件进行鉴定,只保留有价值的文件进行保存,在实际工作期间,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二是因缺乏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大部分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沿用传统的物理存储方式,保管方式落后,整理强度大,不利于检索利用。

第二,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经常会出现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的现象,无法利用高效便捷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导致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利用效率降低[1]。

第三,电子档案标准程度不足。目前,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不能积极应用各类方式提升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难以增强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在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期间,相关工作人员不重视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无法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

第四,电子档案远程传输频繁,存在安全隐患。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入学量较大,并且信息量较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做好就业与入学等档案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利用远距离传输的方式提升其工作效率,然而,在远程传输频繁的情况下,高校档案信息的流动率逐渐提升,导致出现安全问题。

3 电子档案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在高校?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增强其管理效果。

3.1 制定安全性管理制度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可以提升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例如: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维护与检查,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备,都需要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可以增强其安全性。同时,还要建设网络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使其可以更好的对电子档案安全性进行管理[2]。其次,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阶段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安全培训工作,让档案管理人员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3.2 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要树立正确的电子档案管理观念,保证可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养,要有创新的观念、改革的精神、发展的眼光看待电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等方面作谋划。利用电脑及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库,利用网络管理等方式和途径,为电子档案管理现代化铺平道路。,逐渐提升其发展效率。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利用电子档案技术,保证可以提升电子档案技术的应用效率,增强其发展效果。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电子档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阶段性的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利用各类方式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树立安全操作意识,使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进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3.3 创新电子档案服务手段

首先,通过各种学习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电子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掌握电子档案管理技术,进一步提升电子档案的应用效率。其次,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创新电子档案服务手段,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一方面,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电子档案整理工作,对于不合格的电子档案,需要予以重新加工处理。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电子档案应用质量,构建媒体与信息整合的服务体系,进而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3]。

3.4 加大电子档案的投入力度

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加大档案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配备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与硬件设施。硬件方面要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软件方面要配备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与档案信息利用平台,切实满足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实现档案存储介质的多元化发展,有效保障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与便捷性。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应用电子档案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大投入力度,逐渐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在此期间,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电子档案投入制度,逐渐创新其管理方式,进而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篇2

一、网络环境中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科研等管理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基建、会计、出版、声像、实物等类档案。为了管理好这些档案,各学校除了建立档案馆 ( 室 ) 以外,校内各单位一般还配备了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的立卷归档。档案馆 ( 室 ) 所藏的档案、资料基本上都经过规范化整理,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目录、专题索引等检索工具。为了尽快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采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管理已经形成的各类目录信息。少数走在档案信息化前沿的学校,除了管理档案目录以外,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还能对全文和多媒体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通过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把这些信息出去。但普遍看来,多数高校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仍处在管理档案目录信息的阶段,有些单位甚至仍在手工操作,文件的全文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校园网的开通和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渐深入,各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编辑、打印和收发文件,每年都有大量电子文件产生,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明显滞后,对这些已经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电子文件,多数未能妥善保存;有的虽有保存,但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浪费,导致已经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 ( 档案 ) 有流失的危险。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二、网络环境中高校档案工作管理策略

(一)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档案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而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这个系统中的基础部分,没有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要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传统档案进行数字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选择性的把一些传统的纸质、照片、声像档案数字化,并存储到计算机中存储设备中。由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检索查寻不方便,保管利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把这些档案数字化后,可以极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2、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收发电子文件的数量急剧增长。完整、真实、有效地管理这些电子文件,无疑将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有这些电子文件转化而来的电子档案将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

3、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通过网络在线采集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如学籍管理数据库、学生成绩数据库、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和科研成果数据库等。档案部门可通过调研,充分掌握各部门所产生的数据库,把这些数据库纳入归档范围,以进一步丰富档案信息资源。

(二)加强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利用服务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上面谈到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这只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部分,重要的是要将那些数字化了的档案信息有效地管理起来,这就需要借助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具体地说,档案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信息著录、检索、利用、统计、数据保管等。而信息著录和信息利用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起来,而是把它“束之高阁”,档案信息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能发挥它在现实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我们知道完整的档案信息包括:目录信息,全文、图像、视频、音频信息,档案信息管理利用就是针对这几方面而言的。要有效地管理这些档案信息,我们所选择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一般应有以下一些功能:档案目录信息管理,能够按照国家有关的著录标准对档案信息进行准确著录;能够对各种类型的电子文件 ( 如文本类、图像图形类、录音录像等多媒体以及数据库类 ) 进行管理;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有效检索、统计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实现与数字化校园 (OA) 实现无缝对接。我们在选择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时,从实际出发,或自行开发或购买一些较成熟的具有以上功能的软件。

(三)档案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档案馆 ( 室 ) 要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档案馆 ( 室 ) 内部的存储数据库和电子文件的局域网要切实与一切外网实行物理隔离,加强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

篇3

关键词:高校 ;科研档案管理;对策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两院院士的37%以上集中在高校, 全国重大科技成果的1 /3出自高校[2]。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衍生品,真实记录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不过,目前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管理模式陈旧、档案意识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如何破解科研档案管理中的难题,提高科研档案的效益,这是很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特点

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定:“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字材料。”[3]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衍生物,是凝结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智力劳动的结晶,具备着一定的学术价值,具备以下特点4: 

1、历史阶段性与成套性的矛盾统一

高校科研档案作为高校广大师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原始证据,它记录和表达了当时的科研工作状况。与其他类型的教学档案一样,科研档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真实、准确、完整地再现了高校科研工作的片段或整个过程、发展轨迹。科研档案管理,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与此同时,科研档案是围绕着某个科研项目的开展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科研文件,它们之间既以不同的工作阶段相区别,又依靠总体的科研程序和科研内容紧密衔接,构成了一个反映该项科研活动的文件整体。

     2、现行性与保密性的矛盾统一

有学者指出所有档案都与原单位有密切联系阶段,具有现行性的特点,所以说,科研档案在进入档案部门保存后,其承载的科技信息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而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有的科研档案直接影响到科研部门的专利权和相关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科研档案还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总之科研档案,是现行性和保密性的统一,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科研档案专业性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性的矛盾统一

科研档案管理就具体的高校和科研部门而言,都有特定的范围、业务内容和职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我国高等学校科研门类多、学科多、覆盖广,同时各专业载体和媒介具有一定独特性。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不同的科研工作对相应的科技档案工作内容,在搜集、保管环节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我国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第一种是文科出身,具有较扎实的档案管理技能,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第二种是理工科出身,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他们不了解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5

根据笔者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结合杭州市多所本科院校调研的基础上,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归档范围界定不到位,归档难。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的界定的原则不明确,没有保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档案材料不能保证其成果性、记录性、完整性、凭证性,这样直接影响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的效果。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结果轻过程,重得奖轻积累,他们认为科研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个别科研工作者私心较重,寻找各种理由拒绝归档,将核心技术档案据为己有,造成档案归档难。

第二,重视程度不够,归档意识淡漠。6多数高校的科研档案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意识较差,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材料归档,在科研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归档内容、范围,各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落到实处。

第三,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人员不稳定。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立档案馆等管理结构,却主要是针对文书档案而言。科研档案管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各管理部门多头管理,分工不清晰,档案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档案管理人员有的出生文科,却缺乏行业专业知识;大部分出生理工科,多数是兼职,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档案保管条件差,管理设备陈旧。我国高校的科研档案单独设立科研档案室的较少,在实际档案管理中,纸质档案多电子档案少,传统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并没有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混乱、随意堆放现象,既不利于后期查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第四,科研档案利用率不高,开发效益低。目前不少高校科技档案管理存在重建设轻利用、重管理轻开发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的科研档案不向广大师生开放,很多珍贵科研文献资料堆放在档案室中渐渐陈旧。科研档案本身具备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处于真空状态。

   三、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上述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统筹兼顾,合理地处理其中存在的矛盾,采取有效的措施。借鉴国外科研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加强科研档案管理,提高科研档案的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重视,增强科研档案意识,把科研档案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强《档案法》的学习与宣传,使科研工作者增强档案意识,形成良好的科研档案管理氛围。

其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科研档案归档、保存、借阅、开发制度等。制定规范化的科研档案管理流程,使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有法可依,消除目前档案管理无序现状,予以有力制度保证。   

再次要明确科研档案管理内容,采取最优管理模式。应采取多元化视角和文件连续体模式,保证科研档案的多样化来源模式,以保持科研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长久可用性为主要目标,实现科研档案的社会价值。7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在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者将要扮演多重角色,承担多重任务,既是科研证据的收集者保管者、社会记忆的形成者,又 是科研档案信息和知识的构建者。科研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有必要掌握一些相关法律知识,如专利法、合同法等等。同时,还要学会利用网络化手段,实现档案资料查询和检索的数字信息化,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转变工作思路,提高科研档案的社会效益

在信息共享时代,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应该扩大社会服务职能,体现科研档案的社会价值,发挥科研档案的作用和价值。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站在情报信息管理的高度,来重现认识和构建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应该借鉴国外档案管理的方法,吸纳客户关系管理理念,采用基于客户服务的科研文件管理思想,积极开发和利用科研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积极主动上门,加强科研档案的动态管理

科研档案管理应该建立在动态的全员参与基础上,而非纯粹的静态控制。档案管理部门要注重科研档案成果开发,加强校内外科研技术合作,边保存边开发,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良性循环的模式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仁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静. 论科研档案管理规范构建的宗旨——基于三个现有规范的分析[J]. 档案学通讯,2010,(04).

[3] 张金平.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17)

[4] 王晓东.浅析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档案天地,2012,(02)

[5] 王淑改.企业科研档案管理初探[J].北京档案,2012,(01)

1 本文是杭州师范大学中青年培育项目“脱髓鞘小鼠研究模型的建立”(2011XJPY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高杰等.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3.

3 国际档案局.科技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Z]. 国档发[1987]6号.

4 林光斌.从辩证思维角度分析高校科技档案工作「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5 张玉霞.高职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刍议[J]. 大家.2011.15

篇4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高校合并

根据高校档案信息形成的规律,可把高校档案分为党政管理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设备档案、人力资源档案、财会档案,再加上报表统计一项共七大类。对这些档案的管理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可以把档案事业各构成要素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使档案事业在复杂的环境中顺利进行;二是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去寻求成功的管理经验与规律;三是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开发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档案管理有以下要求:一是对人的要求,包括对分管领导及档案干部队伍的要求。分管领导应对所分管的档案工作的历史、现状、今后发展思路以及档案队伍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年龄结构等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对档案队伍的管理创新进行有效考核,从而对管理创新形成强大的推动力。档案干部队伍则要积极参与管理创新,在档案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的要求。这些规章制度不能仅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上,而要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档案工作部门和业务部门应适时调整不适应社会改革变化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以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要真正纳入单位的各项管理中,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应真正和单位各项管理活动融为一体。三是对现代化设备的要求。现代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现代化管理。不仅要有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档案工作者要掌握现代化设备的应用问题,使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

针对我校是合并后形成的院校,本文对合并院校的档案管理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对合并前各单位的档案应根据原有馆(室)藏特点、适用范围、利用方便的情况,采取统一管理、分散存放的办法, 即原馆(室)原地存藏各单位。一个机关的档案,应集中保存在一个机关档案室;一个全宗的档案不宜分散保管,不同全宗的档案也不能混杂。只需将原形成馆藏的检索工具复制一份呈交给学校新成立的档案馆。

其二,继续做好原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如合并前各校在教学、科研甚至管理方面,按年度计划中项目的连续性在合并时未完成的项目等方面产生的档案继续进行收集、整理工作。合并时,各校废止不用的图章、牌匾、奖品、证书、校级文物、纪念品等,应由学校的档案部门继续做好收集、整理、保管等项工作,以保持原全宗档案的有机联系。

第三,对合并后形成的档案,要采取高起点的管理模式。按照档案工作的规律,首先要建立适合保存档案的专用库房。要求恒温、恒湿、防尘、遮光、消防安全,馆藏容量在10~15年左右。其次是组建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符合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工作人员要有热爱档案事业的奉献精神,人人要有管理档案的较强能力。

第四,建立档案网络。这一网络既要兼顾合并前各馆(室)藏的特点,更要注意合并后档案工作发展的新要求。笔者以为可取的模式是:合并后的高校设总馆即综合档案馆,原有的各校档案馆(室)设综合档案室,综合档案馆主要负责管理好合并后的各门类档案的同时,还必须在行政与业务上对本校所属各分校的综合档案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综合档案馆为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服务。一方面是本专业管理体制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综合档案馆本身工作的需要。档案室接受综合档案馆的领导,继续做好原有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及时又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制各种目录、卡片、索引,编制各种参考资料,以便及时、主动地提供档案信息,为机关领导和各项工作服务。综合档案馆成立后,按照档案产生的不同来源,建立与学校党政机构、学科专业设置、科研方向选定等相适应的由综合档案馆在业务上纵向领导,在行政上横向联系的档案工作网络。学校任何一个职能部门要按方便收集的原则确定相应数量的专、兼职档案员,这些专、兼职档案员在行政上属各部门领导,业务上由档案馆领导,以便及时做好日常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最后移交档案馆(室)的暂时性工作。

第五,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按规范化动作。新校的档案工作虽在起步阶段,但原有各单位在档案的业务管理模式上有较为可行的规章制度,这些原有的模式或规章制度, 为新校档案的科学而规范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校档案管理运作前,要博采众长。继承和发扬原有规章制度的科学部分,建立和健全新的管理运作模式,使档案的鉴定、收集、保管、利用、编研等各项工作按规范化、科学化的规则运行。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为合并后的高校信息整理提供借鉴,进行信息的整合,为以后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查询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李敏.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7(04).

[2]徐玫.关于建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若干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3,9(03).

篇6

【论文摘要】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价值的材料;文章从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教学档案的特点、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论述了对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其内容非常丰富。高校的教学档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故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系部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学院规划实施计划、教学要点、教学工作会议的记录、简报等材料;学院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以及教学工作的文件;教改项目的立项报告;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每学期评教评学的相关材料及教学检查的记录、总结。

(2)教学管理类:教师教学有关规程、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有关材料;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及开课有关资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质量检查、师资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教师进修培训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籍变更材料;课程安排表、学年校历。

(3)教学业务类:重点课程及一般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有关材料;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有关资料;教材建设、教师自编或主编教材及使用教材的目录;教师制作的CAI课件等资料;优秀教师讲课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标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材料;教学实习有关材料;各种考试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有关资料,考研相关材料;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仪器设备材料等。

(4)教学研究类:各类教改项目及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实施计划、成果及总结以及获奖的申报材料和奖状;获院级以上的教学成果类的申报材料及奖状;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2教学档案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故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1)内容广泛: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另,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高校除了设置相应的德、智、体几方面的课程外,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的教学内容多学科性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2)材料来源较分散:高校教学档案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两级教务教学活动,即有上级和学校下发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又有主管教学的教务部门形成的关于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材料,同时还有系部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

(3)归档时间不同:文书档案是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

(4)高校的教学档案统一按国家教委办公厅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

3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收集较困难:因部分教学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应该由自己来管理,担心材料会遗失,或担心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自己利用不方便。故对上交档案材料有抵触情绪,使的收集起来,有一定困难。

(2)系一级的管理困难:由于系部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故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都是由教学秘书兼着,由于有些教师不配合,就会造成资料的不完整和档案材料的不延续性。加上有些系部认为系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对档案材料只要用时有就可以了,无须按什么规则整理归档,导致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

(3)资金紧缺:系部收集到的材料并不能马上移交,因经费不足有些系部连一个像样的档案柜都没有,故造成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后与移交前这一段时间无处可放,容易遗失而选成档案材料的遗失。

(4)人员紧缺:一般高校系部都无专职档案管理员,由教学秘书兼任,而教学秘书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加上大部分没有受过档案专业培训,因而少有精力去将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完整,这样将造成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致使移交到档案馆的材料不规范,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4加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从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各系部由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系、教研室两级档案管理、存档部门职责不明,归档机制不健全,导致文件材料重复归档、不归档、漏归档现象较为普遍,亟需在科学划分系部档案类目的基础上,明确系、教研室档案的建档、存档和管理职责,加强对系、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与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档案工作的督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加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档案材料应当随时收集、随时整理档案工作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作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避免把问题都积压到一件中心工作来临前仓促解决。

(3)完善档案制度建设,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使档案分类走上统一化、标准化。

(4)归档要求:凡需归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教学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的联系,据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系统整理;尽量采用原件,规格相对统一;一般用计算机打印,不能打印的则要求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工整,图文清晰,并装订成册,以利长期保存;教学档案材料一般要求长期保存。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课程安排表、学生实习有关材料、教学检查座谈记录、听课记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各种考试试卷、实验报告等则要求保存五年以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于每学期期末对本单位的教学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理与归档。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并编页号、卷号(盒号),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拟定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并于每学年度结束后对所有教学档案进行汇总,装订后,按学年度排列进柜管理存档。

(5)收集工作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教学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按归档范围分类收集;必须保证归档教学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系统性;所收集的教学文件材料按各大类的分别积累,进行预立卷,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6)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现代化的管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如果仍依靠长期沿袭的手工方式去处理日常教务工作和管理教学档案,就不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故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实现教务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篇7

[关键词]新成立;高校;档案管理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各种形式新成立的高校数量越来越多,既实现了优势互a、强强合作的办学思路,又充分整合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档案工作也搭载上改革的列车,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档案管理的内容也日益复杂多样。本文以河北中医学院为例,结合作者在档案工作中的实践,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

1新成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河北中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单位。历经分合,于2013年4月,河北中医学院重新组建成立。

1.1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停滞

学校成立前,两校区各自独立,档案保管相对完整。但是成立期间牵涉到各校区分管部门交叉完成的工作,尚未立卷归档的文书,由于涉及人员较多,加之并校期间工作人员思想状况不稳,没有人牵头专门去督导档案工作,所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2档案工作意识薄弱

根据高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便于积极提供档案利用,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要求各校区的档案实行统一集中管理。而实际情况是,两校区处在不同的位置,距离相对较远,又恰逢新建时期,面临着教学研一系列新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认为档案工作相对次要,没有尽快提上学校工作日程。

1.3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需要重新布局

学校成立前,两校区档案管理基本上处于人工状态,没有采用先进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平台,档案室固有设备利用率并不高,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进展和档案的利用效果。新校成立后,为了适应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学校档案的数字化整体建设势必要在档案整合后重新布局。而学校现有的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以及应用系统等各方面要素都基本还处于一穷二白的地步,给档案数字化建设带来了重重障碍。

2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学校成立前,档案室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身份、年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高校档案专业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曾几何时,档案从业者的门槛都非常低,大大拉低了档案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从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背景来看,真正属于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匮乏,特别是针对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编研和挖掘的人才短缺。上述因素最终导致高校档案室的功能受到很大制约。

新成立高校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规范档案制度,推进数字化进程,提高人员素质。

2.1转变档案观念,强化档案意识

学校成立后,随着学校内设机构调整,档案室内部整合,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档案工作任务较之以前明显加重,档案工作者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学校成立后档案工作人员及兼职档案员有必要对自己的身份和工作性质重新定位,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在埋头苦干、与外界鲜有联系等工作作风及习惯,要刷新存在感,主动适应学校发展大局,服务学校发展需要,使档案工作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自身价值。校区成立后应加大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加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时刻心系档案,爱护档案,共同促进学校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完善组织架构,规范档案管理

新成立高校的各项工作都处于百端待举的状态,档案工作也不例外。因此,首先要有组织保障。成立学校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小组章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统筹管理全校档案信息资源及档案工作的管理机构。其次,要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系列工作制度,制定《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归档范围,印发档案制度学习手册,将档案工作纳人学校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使档案工作逐步趋于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为高校成立后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2.3加快数字化建设,适应趋势发展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室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工作向学校数字化一体建设高度融合的必由之路。作为新成立高校,要抓住历史机遇,在战略起点上高度重视,切实从各方面加大力度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首先,要对传统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加强对电子文档的管理;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搭建档案信息数据库,提高服务利用水平;最后,要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通过计算机先进技术,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与指导,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2.4科学配备人员,加强素质培训

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工作的主体,直接决定着档案事业的成败。因此。快速有效地成立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素质硬、规模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是做好建校初期档案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要保证档案室拥有适量的、与档案工作强度相匹配的专职档案人员,尽可能在年龄、专业、学历、业务等方面层次合理,以便档案整体队伍中相互映衬、取长补短;其次,要在全校推进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各二级部门单位负责档案工作领导及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全校档案工作中的枢纽作用。档案室负责同志要适时进行业务督导,定期举行业务培训。通过稳定的档案工作网络,增强全校档案人员做好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篇8

关键词:电子档案 档案管理 高等学校

一、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纵观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如表所示,2007年相较于2006年,高校(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数量增加了十所,学生总规模增加了两百万左右,高校教职工人数增加了十万;而2008年相比于2007年,高校(含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数量增加了三百多所,学生总规模增加了近两百万,高校教职工人数也是以万为单位递增;连续三年,高校数量、学生及教职员工人数都呈稳定持续增长态势。

每年,数以千万的档案变动、更新、维护,确实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巨大挑战。根据2008年9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记载着学校的教育历史,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德、能、勤、绩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价值。这就更体现了档案管理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二、电子档案管理的利弊

1.电子档案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优越性

首先,依靠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相对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的抄写、用笔用字的规范、统计、存储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同时还容易疏漏出错。采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文件资料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其次,通过电子文档的方式存储文件档案,可以实现档案的充分交流与共享。传统的纸质档案调档搜索繁琐,对于远距离共享或调度也十分不利,造成信息更新效率降低,文件信息查找困难等。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可以实现档案的体系管理,索引更灵活,搜索查找更快速便利。还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实现分类、搜索、排序、过滤等操作,使文档的管理和调度更便捷。

最后,采用信息技术还能提高文件传递速度和安全性。普通闪存的读写速度都是以MB/s为单位,这样的速度是传统书写无法比拟的;存储卡体积小重量轻,两个手指就能轻松移动,如果传递记录着5亿文字的纸质档案,这是无法想象的。在安全性方面,高校档案经常涉及异地传递等远距离传送,文件在邮递过程中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一些重要文件的遗失,信息在调用过程中的丢失或延误,都给档案人员归档和其他人员检索利用造成很大不便。所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共享传递,能够有效提高文件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2.电子档案在应用中的风险

当然,电子档案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事实上,电子档案在存储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1)电子档案存储的安全性。由于存储设备具有高速读写速度,倘若被盗取,受侵害的程度将远大于传统媒质。另外,由于信息化手段采用统一字体、统一标识,丧失了手写汉字的特征性,不利于真假鉴别,受侵害的文件不易被发现。由于网络的风险性存在,通过网络的远距离调用存在信息被修改、被盗用等风险。由于高校保存的档案多是学生、教职工的关键信息,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2)电子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对于传统的手工文件,一次的笔误或处理失误,其影响范围有限,而且容易在后面的录入过程中被发现。而批量处理的文件,一次处理的文件量极大,一次误操作就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结果受影响。此外,文件多处于开放状态,更新不及时,便可能造成信息丢失。另外电子文件结构复杂,存储方式多样,在各种方式转换中也容易造成信息的缺失。

(3)电子档案的长期可读性。电子档案的信息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信息的存储和读取都需要特定的设备,造成了信息对软硬件的依赖。当前电子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如果兼容性不够好,也可能造成信息的丢失,从而直接缩短了电子档案的寿命。

三、电子档案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电子档案在实际运用中所涉及的风险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第一,加强电子档案存储设备以及网络的安全性。首先,保障存储设备的安全,专机专用,定时进行软硬件更新升级,定期对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保证存储设备的良好状态;定期对存档文件更新备份,防止文件在意外情况下的丢失;还可以通过网络防火墙、身份验证、数字签名、病毒预防以及档案及时备份、严格规定读写权限,加强电子档案在存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电子文件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预防电子文件被其他用户非法访问和随意删改,应当不断改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努力提升馆藏档案的安全保护水平。

第二,规范操作流程,杜绝档案在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首先加强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安全操作规范培训,使档案管理员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同时通过规范的操作,杜绝在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其次,尽量统一各单位档案存储的格式、处理软件,防止文档在格式转换或者由于软件兼容性问题被损坏。

第三,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寿命,使用多种媒介手段进行备份存储,同时及时升级和更新存储技术,保证文件存储的安全性和可读性。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权限,做到职责权限同步,防止由于管理人员操作时对其他信息造成的无意删改。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无疑为档案管理,特别是数据量大、更新频繁和远程需求大的高校档案管理注入了新鲜血液。继续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规模发展的需要,只有把工作重点放在信息化管理,网络资源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高速路的优越性,才能使高校的档案管理更健全、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6)

[2]教育部.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5)

篇9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了新的时代,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档案管理进入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但是当前许多高校还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如何推进纸质档案管理向电子档案管理转变,是如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档案的定义及特点

电子档案包括电子文件、电子信息、电子报表和电子图纸等。具有实时共享性的特点,可以避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远距离信息共享。同时,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进行阅览的,体积小、容易保存及携带。

二、电子档案的优势和弊端

(一)电子档案的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依靠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档案的使用可以使档案资料在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的环节更加方便快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例如,在查找档案信息时,就可以直接在计算机相应的文件中搜索文件分类号,快速找到所要的文件信息。通过电子档案,使档案可以快速高校的归档。

2.提高档案安全性。电子档案的利用避免了过去整卷查找信息的方式,有效保证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使用者不需要直接接触档案,只需要通过计算机目录进行检索,减少了对原始档案的翻阅次数,对档案原件的保护得到了保证。缩短了查询时间,又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所有文件都可以及时归档,文件不完整时也可以及时补漏,降低了纸质档案的人力物力进行整理装订的工作量,还可以有效避免档案被认为篡改的行为。

(二)电子档案的弊端

1.初期投资较大。电子档案需要的磁盘、光盘等均是高科技产品,对环境的湿度、温度都有一点的要求。并且电子档案前期需要高校配备计算机及外围输入和输出设备,要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这样就造成了电子档案建立初期的投资费用过大。

2.网络安全性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威胁。黑客和网络病毒会对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造成威胁。因为电子档案没有手写的字迹,就不利于区分档案的真假,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被篡改、盗用的情况。因此,电子档案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三、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加强电子档案的存储设备及网络安全性

高校要定期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更新和系统维护,要保障电子档案的存储设备的安全,保证做到专机专用,使存储设备要时刻保持良好状态。并且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更新备份,防止在意外情况下丢失。要加强网络防火墙的更新建设提升设备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保证电子档案的网络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国家要尽快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结合《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电子档案应用操作的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制度。使档案资料的安全得到保证,并且最大限度上做好服务工作。

(三)优化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功能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光盘制作技术等,坚持以快捷个性的服务为宗旨,使电子资源真正实现以安全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另外,可以构建在线档案查询服务的平台,为电子档案的用户提供私人的便捷的在线咨询服务。通过对知识面的扩展,及时沟通新的学习技术,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电子档案查询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更大的作用。同时,在建立完善的网上电子档案咨询服务后,要对网络平台的工作规范严格管理,积极实施管理纠纷,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工作质量检查。

(四)规范档案储存与利用的方式

要加强电子档案的存储设备,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对电子档案保管的软件进行定期的维护升级,以及要对电子档案及时备份,防止文件丢失,不断改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电子档案的安全。

篇10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档案;档案管理

1前言

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为的就是将高校过去各项活动的完成情况和具体内容完整的记录下来,其中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图标信息、视频影像信息等多种资料形式.在高校数年来的经营过程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不仅能够将学校各个时期以来的发展和进步情况作出客观且详细的记录,同时还能够为日后各项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全面的参考材料.基于此,如何才能够在知识信息时代中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是笔者乃至所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需要去认真思考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2档案知识管理的内涵

2.1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管理是出现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这种主张战略性人力资源的新型管理理念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众多学者和单位管理者的高度认可和应用.知识管理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管理活动,它的一切管理行为都是围绕着知识观点所开展的,在组织知识信息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过程当中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知识.美国APQC对知识管理作出了这样的定义:知识管理就是一种出现于新形势当中的管理策略,在正确的时间里将正确的知识传递给有需求的人,从而帮助人们可以逐渐掌握共享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

2.2档案知识管理的概念

将知识管理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以后,档案馆的经营与管理活动就出现了本质上的改变.在传统实体档案信息管理的基础之上,将更多的管理重心放在了档案系统知识流的构筑工作上,从而制定出更加能够满足于档案使用者的服务体系与服务内容.来自加拿大的一位著名的档案研究学者库克曾说过:“档案工作者应该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过渡,把着眼点从信息转移到知识上,从建立数据库转移到建立知识库上,引导利用者从泛滥的具体信息过渡到知识甚至智慧的层次上.”

2.3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经过大量的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加入知识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传统模式中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只是将保管工作锁定于对历史材料这一单独的部分中,并且还过于刻意的去强调档案与图书和文件之间的差别,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至知识管理领域的扩大.而通过对知识管理理念的应用,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则可以更加有选择性的将价值档案都归纳到一起,从而在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的过程当中构建出一个具有着无限潜力的知识共享体系;其次,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都存在着“重保管、轻利用”的情况,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只能够提供最基本和最简单的知识服务,根本无法满足新形势中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高层次需求.而知识管理理念的出现则很好的改变了这一局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采用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管理手段,更加精准的向需求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层次的档案服务内容,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水平.

3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3.1档案流程的再造策略

简单一些解释,高校档案的知识管理模式就是以知识为一切活动着力点的新型管理理念,它不仅能够针对原有的档案知识展开更进一步的积累、组织、评价以及相应的服务工作,同时还可以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发挥出档案知识资源所拥有的现实价值,让我国的高校可以在知识管理理念的帮助下发展的更快、更好.基于此,在日后的高校档案知识管理工作中,所有档案管理工作者都要学会将知识管理设为自己的工作导向,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档案业务流程的调整与再造工作,通过自身努力来从最初的档案收集调整为知识收集、从最初的档案整理调整为知识组织、从最初的档案信息鉴定调整为知识体系的评价,从最初的档案基础服务调整为个性化的知识服务.首先,在漫长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做好对档案文件的搜集工作,同时还要将一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内外部信息的积累上,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丰富高校师生头脑中的隐性档案知识;其次,档案工作者还要对档案信息的源头展开全面的了解,同时要做好对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的反馈工作,争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知识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再次,在针对高校档案知识开展的一系列组织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提高主题法的应用频率,尽量的减少分类法的出现;第四,要逐渐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的实体整体转变为知识整理,并且开始采用知识因子作为档案管理的单位;第五,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评价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熟练应用直接与宏观鉴定法,并且将档案形者以及档案的利用者都加入到档案的评价团队中;最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档案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要学会将用户的需求设为服务内容的基础导向,并且要在全面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来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服务方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高校应用,档案管理与服务人员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适当的加入一些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内容,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检视自身的服务行为,严格杜绝滞后服务现象的出现.

3.2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的管理制度

高校的档案开发工作也要建立在知识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一切行为活动都能够得到国家制度与法理上的支持和保障.基于此,高校领导应当专门针对档案工作的收集、获取以及开发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做到有规可循和有法可依.如今,国家已经针对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相继颁发了两部参考法律,即为《档案法》和《高校档案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之上,高校领导还要全面结合这两部法律中的条例,来对原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除此之外,在确保高校档案开发工作完整性的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对档案信息的提供者以及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高校领导也要将档案开发成果的适用于应用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从根本上杜绝非法侵占知识产权问题的出现,坚决不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

3.3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服务内容

高校的档案知识管理工作为的就是向需求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内容.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能够让我国高校的档案服务质量可以出现大幅度的提高,高校领导还要进进一步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可以达到更高的标准.在新形势当中,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就是档案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保证,其不仅决定了知识管理理念的顺利应用与否,同时还关乎到档案信息的整体利用效率.基于此,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高校领导在接下来需要去立即完成的一项任务.首先,高校领导可以结合当前档案工作的管理情况,来对原有的管理团队配置做出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给那些优秀的年轻管理者一些升职与加薪的机会;其次,高校领导还要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培训和教育活动,聘请一些专业的知识管理人员来到档案管理者的身边来展开工作培训,帮助他们逐渐掌握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掌握更多的新型管理知识,进一步加强自身对隐性知识的创造和应用能力;最后,高校领导还要建立一套完善且科学化的奖励机制,将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升职加薪以及福利所得与知识管理理念的理解应用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从根本上激发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奖励的角度着手来达到提高他们工作责任感与上进心的最终目的.

3.4建立匹配度较高的评估机制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评估机制是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最终条件.在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当中,评估是档案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为各项任务活动提供了绝对的执行力.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高校如果缺少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那么也就无法产生管理工作的真实反馈信息,从而让知识管理理念变成了纸上谈兵,毫无现实意义.首先,高校领导先认识到建立评估机制的重要性,时刻提醒自己,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加入知识管理理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全校师生带来更多的知识福利;其次,所有参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也要积极的投身到评估机制的建设工作当中,充分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工作责任,尽自己的一位微薄力量来保证高校评估体系的全面性、客观性、公平性以及公开性.并且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对已有的评估机制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更新,从而确保其能够更好适应新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高校档案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夯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篇11

【关键词】高校评估;高校档案;管理;发展

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深深地进入人们的心中,人们更是对教育有着更大的要求。从所周知,目前全部高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在高校里面,高校评估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评估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是用来衡量跟提高一个高校的教学质量。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以及各种其它的活动中,能够进行保存下来,并且还有着价值的文字、实物图表和声像等许许多多的载体的资料文件,这就是所谓的高校档案。一个学校的实力凭证,它的真正核心是高校评估。高校评估也是见证与描述一所高校历年以来的建设与发展。本文对高校评估目前的状态进行分析,谈论当前我国教育的高校评估对高校档案管理有何重要的影响,以此引出以后高校的发张与前景。

1.高校评估与高校教学质量的关系

一个高校的教学质量要想得到提高,必须要做好高校评估,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管理手段。经过我国教育部多年来所探索的、实验以及论证总结出来,开始决定从2003年起,我国将要执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体制的制度,这是对我国全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进行一次评估。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的主要类型有4种:(1)进行教学的综合评估(2)进行教学的专业评估(3)进行教学的课程评估(4)进行教学的教师评估。目前我国高校普遍进行的评估形式主要有:课程是否合格、课程评估是否重点、课堂的档案材料是否完整和是否真实,这些都是我国目前高校最普遍的评估形式。这些工作的进程会影响到评估最后的准确性。程度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1)高校评估工作的起点是档案材料

高校档案的形成主要是由教育的从事、教学党政的管理以及其他教学的各项活动。高校教育评估的主要信息是根据教育一定的目标和搜集学校教学的一些信息。这样学校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其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如果学校的评估工作要保证得到客观的真实,必须要做到进行各项评估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依赖于档案的作用,所以,要想搞好教育评估的基础,就必须做到完整、系统和准确地收集好高校档案。

2)高校教育评估工作的重要凭证是高校档案

最普遍的使评估的高校得到接受的做法,一般是以馆藏的档案资料为基础,然后根据评估的要求,对其中的档案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加工和整理等一些基本的操作,进而可以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把合理的档案资料陈列在一起,这些将成为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缩影,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情况,以便提供专家的查阅。这些做法极大地发挥了档案资料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的重要凭证价值。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是内容全面、内涵深刻,因此准备专家评估材料将是本科院校在教育评估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地有档案资料的支撑,那些通过评估的高校都是凭借档案,才使得评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

(3)高校评估对档案管理的巨大影响

一般在高校评估中,档案工作不直接纳入评估指标体系的。并且我们在高校评估的检查过程中,评估组不会直接跟随着《高校档案管理规范》的规范,来进行对原始的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相反的,它会直接按高校的评估指示,进行查阅、搜集、复印、汇编学校的背景材料。由于这样的评估体系跟评估方法,对管理高校档案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不利影响。检查高校评估,这本来对档案工作可以受到重视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到了一些高校或高校的某些部门却使得它们变了味,在他们的眼里档案管理只是临时的任务,认为如果把档案搞好就是为了应付临时的检查,上级向下级要什么,下级就要为他们准备什么,说到管理,许多部分高校现在已经开始实施了。可是我们都知道,教学档案它不仅仅是属于文件类的,它还有包括学籍档案、学位档案、试卷、论文等许许多多的专业的档案.因为没有对高校档案进行统一的整理。目前的现状,我国的教学档案管理手段是非常的滞后.这样严重影响了评估档案的结果。

2.高校档案以后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校档案还存在以下的问题:(1)高校档案的材料没有准备齐全(2)高校档案材料没有达到原本要求的规范。(3)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手段相对还是比较的落后。高校评估给高校档案的工作带来的有压力、动力,还有许许多多有利的启示。高校档案是高校评估活动对高校教育工作的认证,高校评估在对学科、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验证认可的同时,事实上,它也在偷偷的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运行的质量进行了验证。高校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所谓效率,以及管理队伍建设的情况都受到高校档案的影响。所以,建设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评机制,不仅仅可以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还可优化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我们做好高校档案的管理以及做好高校评估的工作。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也得到了不断深化,高校评估与高校档案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在教育评估工作中的重要。个学校的好坏都是要通过高校的评估,而这评估的好坏要受到档案管理的影响。为了学校学校的名誉,每个高校对高校档案做到详细、真实、完整和准确。

参考文献:

[1]张药.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新论[J].学理论,2010(6)

[2]梁容梅.浅析高校评估对档案工作的促进作用[J].广西财经学院学,2008,21(5)

[3]于雅娟.结合高校评估强化档案管理[J].档案管理,2009(4)

篇12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对策

档案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信息资源,是最原始、最权威的信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档案是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用人单位档案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我国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以计算机技术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目前各类高校的教学与管理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需要用各种信息手段来改造现有的软件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尤其是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存在大量不可预知性等问题之下就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文以山西农业大学学生档案管理的特点入手,综合分析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问题,进而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提供规范化建议和参考。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特点

高校学生数量大,档案变动、更新、维护都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巨大挑战。根据200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定义、适用范围等有了新论述,对高等学校档案的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更高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新《管理办法》规定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具体来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工作量大

随着每年学生入学、毕业,档案数据都会发生变动,录入、迁出、就业、继续深造等情况的变化促使档案变化频繁,呈现数量大、跨界调度等特点,加上档案的维护、保存都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2.档案变动频繁

学生档案变动频繁是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有一个显著特点。每年校内学生的学籍异动、专业变更,校际间学生的升学,校企间学生的就业都会伴随档案的迁移发送,这些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容不得一丝疏忽。

3.涉及部门及档案种类繁多

高校教学档案种类繁多,来自高校内部各教学管理部门的文件材料,教师教学材料、学术论文,学生考试材料、毕业设计或论文等许多方面。档案内容具有多学科性,且学科与学科之间也存在着交叉;档案管理层级较多,各层级下又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导致教学档案整体上又呈现出很强的复杂性。以我校为例,除了纸张等传统档案形式,日益增多的图文材料、课件、电子光盘、视频资料、各种证书等导致教学档案的数量和类型不断扩张,加大了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难度。

4.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管理的信息化。我校从2009年就对学生档案相关资料进行了信息化处理,自行开发并应用了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网络中的一些先进技术比如城市云等都可以运用到高校档案管理中,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趋向于无纸化和集中化。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技术落后

面对高校每年上千万的注册新生,档案室的档案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是高校临时人员调动,档案的管理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新生档案的归档、档案查询、档案的调离。档案的归类采取传统的编号、索引、查询。尤其是对于纸质材料的大学生档案,每次调档、查看档案等行为要重复打开档案再密封存档,对档案袋及档案内容的破坏不可避免。

2.安全性有待提高

学生毕业时大学生档案一般由学校代为转发,由于邮寄存在着受潮、丢失、破损等风险,另外部分高校将已经考取研究生、考取公务员、就业单位接收档案的学生个人档案直接交由学生代转,大学生档案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此外,缺乏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风险评估体系。高校的电子档案管理除了应该有安全软件防护,还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预知档案管理中将会出现的风险,减少安全漏洞,并且做出应对风险的多个应急方案。但是,目前的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很少建立风险评估体制,无形中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风险。

3.硬件设施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大多数学校还是运用落后的方式来管理学校档案,如手工收集,却很少有学校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管理学校档案。同时,档案的查阅、借阅等服务环节功能不完备,所以使得检索档案的方式非常繁琐,这样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降低。

学校档案真实地记录一个学校的各方面的发展足迹,但是现在许多学校没有按照标准去建造档案室,各种档案设施陈旧老化,档案室的管理条件比较差,对档案的保管使用效果造成严重影响。部分档案存放室由于不通风、不防潮、不防霉、不防盗、不防火等因素,易致使档案材料遭到破坏甚至缺失。同时保管档案的设备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新时期档案多元化的需求。档案的随意放置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建议

针对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缺失,国家应当硬性通知并通过财政补贴要求各高校建立专门的大学生档案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学生档案的存储、查询、接收和调离工作。并且通过竞聘等形式录取具有数字化图书管理经验的人员将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记录学生档案中包含的全部材料清单及电子影印文件,方面档案的电子查询。引进新的大学生档案存放制度,例如采用数字化方法,将大学生档案全部寄回原籍,采用数字化方法记录档案的全部内容,相关单位需要用到大学生档案时采用电子传送的方式取代传统的邮寄方式,提高档案的存放安全性及档案调取查阅的效率。

1.改变档案管理模式,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浪潮日益临近的背景下,高校建设出现新局面,原有的档案门类、数量和内容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随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档案工作重点应从以往收集、整理、保管为主转向以开发、利用和服务为主,提高档案的利用,扩大服务功能,高校学生档案工作是学生教育的信息资源,只有重视开发利用,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若要实现高校学生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关键是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其热爱档案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修为。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为其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提升职称的机会,更新专业知识,通过系统学习,使其在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上有较大提高,在管理实践中具有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的能力,能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高校的发展和评估提供材料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创新工作的需要。

3.加强电子档案存储设备及网络安全性

加强电子档案存储设备及网络安全性,首先保障存储设备的安全,专机专用,定时进行软硬件更新升级,定期对设备维护;定期对存储文件更新备份;通过网络防火墙、身份验证、数字签名、病毒预防、严格规定读写权限加强电子档案在存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电子文件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要不断改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努力提升档案的安全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继先.高职院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障碍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2:215-216.

[2]姜艳丽.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6,194(1):95-96.

[3]赵长莉.高等职业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J].职业与技术教育,2016,3:213-214.

[4]王晴.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3):224-225.

[5]高晓宇.信息化建设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分析[J].才智,2016,2:131-132.

[6]尹黎莉.浅谈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16,1:208-209.

[7]林莉.试谈学校档案管理与工作效率的提高[J].科学中国人,2016,1:92-93.

[8]杨东梅.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在信息时代的创新[J].才智,2016,2:57.

[9]郭艳明.探析学校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化[J].现代交际,2016,424(2):125-126.

[10]陈航.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16,1:72.

篇13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意识 规范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组织、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工作质量的标志之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服务,是落实干部政策、选拔干部、调整工资、解决待遇、通过国家教学水平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影响组织、人事工作的宏观决策,直接关系到教职工本人的切身利益。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将关系到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是高校“知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1、档案管理人员人事档案意识薄弱 ,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认识不足,认为人事档案就是裁剪、装订、保管等事务工作,与教学和科研没有直接联系,不能为高校创造经济效益,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干部调动或提拔时的查档工作就行。 因此,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得默默无闻,很少有人过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应有的理解与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2、目前高校人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档案室面积狭小、设备简陋、管理人员数量不够,许多高校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编制。许多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不够、培训不足,影响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一方面,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涉及的事务繁杂,并要做到高度保密、随叫随到,另一方面,不少高校的人事档管理人员职务、职称晋升困难,待遇偏低,许多专业人员不愿到档案室工作。同时,由于高校教师等专业人员的流动非常频繁,高校对档案的利用,以至于依赖程度在增强。高校几乎所有与教职工相关的工作都需要人事档案提供相关信息。

3、档案管理人员存在年龄较高,学历层次较低,专业化知识不足。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中只有少部分档案专业毕业,其它专业毕业的管理人员其学历也大多是中专毕业。年龄较高,学历层次较低是这些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明显特点。非档案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档案员所学专业不对口,有的只取得档案管理专业方面的单科合格证。实践也充分证明,这些非档案专业毕业的档案管理者面对新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无所适从,其在档案管理中很难胜任此项工作。

4、高校人事档案材料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有待加强。教职员工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难以保证。在许多人事档案材料中,我们看到部分内容是经过干部本人或者是相关管理人员人工填写上去的,例如出生年月、工作日期、入党日期等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人事档案的部分内容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并且存在较多错误。例如:一个人不同档案中的出生年月能够相差好几年,出现了许多次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为职工管理工作造成了许多阻碍;另外,高校干部经历、干部任职时间、工资调整与数额等方面也经常出现误差。我国组织部出台的《干部档案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收集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 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干部档案”。然而,现实的高校人事档案材料中,普遍存在着缺少加盖的公章、签字,字迹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档案材料,尤其是院校新调进来的教职员工,人事档案材料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例如有些履历表并没有填表年月日期以及本人签字,也没有上层组织审查意见与公章,部分考核表也存在着诸多类似的问题。部分人事档案材料中字迹有圆珠笔写的,有蓝色水笔写的,甚至有铅笔写的,这些诸多不合格的人事档案材料不但增强了人事档案材料管理的难度,也使得人事档案材料不完整。

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视发展,加大投资。高校应成立档案工作领导组,提高党委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专题研究人事档案工作,必须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将档案工作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教师职工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退休人员管理、年度计划及相关部门的职责考评相结合, 同步发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总结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不断探讨和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并付之实施。 同时,还需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认真对待档案材料,将自己的实际情况收录于档案之中,自觉禁止弄虚作假。 加大投入,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建立人事档案专用库房,实行档案室、阅档室、办公室的分开,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对档案工作实行考核管理,建立“ 定性、定量、定质” 的标准化管理,配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进度,为促进高校人才合理流动做出贡献。

2、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人事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就是要对人事档案实行统一、简化、协调等有序化管理控制,以获得最佳档案管理效益,既要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的术语、代码、分类、计量、统计等基础标准,也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检索、鉴定等技术标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就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管理和处理档案,使档案材料的归类、借阅和保护制度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标准化也意味着规范、科学、人性化,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时代要求。

3、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高校人事档案的规范化,就是根据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要求建设和管理档案,严格按照制度和国际通行的做法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整理、转移、查阅和保护。由于档案的类型、功能、时效性等存在 差异,因此,应该制定不同的规范和制度,促进档案与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对工作体制、人员配备和职责,内容及分类,管理范围,材料收集、鉴别和归档,档案的整理、保管与保护,提供、利用和递转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规定是人事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保证。高校人事档案应该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管理。

篇14

关键词:高校;电子档案;管理;问题;举措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随着高等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越来越不适应时展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催生了电子档案管理的产生。在高校中推行电子档案管理,将会大大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会给高校其他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一、高校电子档案

高校电子档案是指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类工作中产生的形式多样、具有一定保存价值和再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及相关的电子软件,如电子公文、电子报刊、电子音像等等。

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具备以下几个特性:一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电子档案可在保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被复制、修改或删除。二是对设备的高度依从性,电子档案依附于计算机等设备存在。三是保存条件的特殊性,电子文档易受磁场、湿度、温度等物理条件影响。

二、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意义

电子档案是顺应时展而产生的新型档案种类,高等学校启动并逐步推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1.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学校各级各类档案数量逐步增加,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工作耗费越来越多的劳动量,档案的归档和查询利用等各环节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出现,能够有效破解档案管理遇到的发展瓶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2.有利于实现档案快捷利用。传统纸质档案依附于纸质载体,存储需要实地空间,对其分类归档不能达到理想化状态,查询利用也过多依靠人工。电子档案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对档案更加精密化的分类,查询利用环节也更快更高效,使得档案的利用更为方便快捷。

3.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稳定性。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主要利用基于计算机的硬盘、u盘、内存卡等设备储存和传递信息,外界对其干扰性较小,使得电子档案存储的稳定性大为增强。

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管理意识

高校电子档案作为新生事物,对管理模式、管理伍及技术条件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的高校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接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欠缺,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服务对象受限

很多高校虽开始推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但多局限于个别部门,如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等核心行政部门,而对业务量大的师生业务口却难以启动。一是这部分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庞杂,在短期内难以上线,二是对师生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没有形成迫切需求。

3.技术水平落后

由于高校对电子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绝大部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对电子档案管理缺乏清晰的认识,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相关技能培训。而有的高校还未引进设备和软件用以支撑电子档案管理,或引进的设备不够先进,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4.归档工作不科学

大部分高校虽已开始着手进行电子档案管理,但是归档工作颇为毛糙,缺乏科学性。往往把归档文件一锅端式的存储到既有设备中,期间不进行有效整理与鉴别。如此操作,容易将没有价值的档案予以归档,造成资源浪费,也会给查询利用带来诸多不便。

5.安全性有待提高

由于载体的特殊性,电子档案存在被复制、篡改甚至盗窃的潜在隐患,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其安全性有待提高。如电子档案使用网络进行传输,信息被拦截、窃取的可能性会更高。可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在管理环节应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防范。

四、加强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举措

1.提高管理意识

工作推行,意识先行。高校的领导及档案管理部门应大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出台电子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及配套实施办法,实现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同时要配齐电子档案管理相关设施设备,成立专门的管理队伍进行运作,从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有力保障电子档案管理。

2.提高服务效能

服务效能是检验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尺。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服务效能,一是从服务主体入手,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真正让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入脑、上手。二是从服务内容着手,管理人员要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并不断创新服务类型,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着力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服务的实效性。

3.提高队伍专业素质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是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关键。管理人员不仅要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包括计算机知识、档案业务知识及创新能力。一是管理人员要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二是高校也应对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或提供进修机会。

4.提高归档科学性

归档工作是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先锋和关口,把好这一关,可以大大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归档过程中,应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对档案内容进行有效鉴定和甄别,真正提取有价值的档案,再对备选文档根据其使用价值进行分类,以利于更好地查询利用。

5.提高管理安全性

安全性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安全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存储设备的安全,为此,一是存档计算机要做到专机专用,切勿掺和其他工作,并定期更新系统,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二是要对档案进行备份,以备丢失后替代。三是要对网络进行高级加密,防止档案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被窃取。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对电子档案的管理系统进行安全防护。

电子档案的出现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次大变革,也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电子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高校自上而下逐步推行,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才能促使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丁海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