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范文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33: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

篇1

在油田设备管理工作当中,物联网建设能有效提升油田设备管理的工作水平,对于提升油田整体发展水平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物联网背景下对油田设备管理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

物联网;油田工程;设备管理;发展前景

0引言

物联网的有效建设能大幅度提升油田领域的生产效率,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物联网能够对自动化生产环境向着物联化的方向进行过渡,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环境,增强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使其更加具备智能化、现代化的处理特点,并实现了油田领域从点到面的有机应用,促使油田企业向着智能化、一体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物联网的建设下,如何改进油田设备管理工作,确保油田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又能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呢?这也正是笔者接下来要进行阐述的。

1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情况

当前,我国国内物联网的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应用方面还不够广泛,如今也只是在某些行业中采取试点应用。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物联网发展,我国物联网的应用与研究仍旧有待加强。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有效应用,能使相关领域的发展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加强了对相关领域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例如智能计算、通信及传感器等新型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在物联网的研发上依旧相对较弱,至今为止,对物联网核心技术还没有全面的掌握,致使在相关领域的科技水平仍然相对落后,这主要体现在传感器方面的研发、物联网软件研发、加密技术的研发、网络及通讯技术的研发、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的研发及数据服务技术的相关研发。这些关键技术的研发不充足,致使我国在物联网上的相关数据库产品研发较少,缺乏相应的产业链。以上所述都说明了我国物联网产业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2目前我国油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油田设备管理工作当中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油田工程在开采阶段需要用到设备众多,而且这些设备的体积都很庞大,很笨重,设备结构也很复杂,致使油田维护人员在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时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其二是参与成本的增加,油田设备管理中的参与成本非常高,而且这种高成本的消耗直接影响到油田的生产规模,哪怕油田设备工作采取了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措施,但依旧难以应对巨大的生产量,而成本问题依旧是油田设备管理工作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其三是油田设备管理中的强制性问题,油田开采工作可以说是一种高危工作,如果油田设备出现了什么问题,将会直接威胁到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设备定期维护与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定期维护与检测所带来的成本,也必然会影响到成本及资源消耗的大量增加。

3基于物联网对油田设备管理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3.1物联网建设是油田未来发展的基础

我国油田产业主要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区域,这些区域人口较少,区域环境较为恶劣。而油田设备管理中,设备种类较多,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运行,这也给设备管理及检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物联网建设可以说是油田建设的基础,要想实现对油田设备管理的实时监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就要确保现场和监测中心的通信畅通,在这样地理环境复杂的条件下,建立通信系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资金投入也必然会相当巨大。如此投入必然得不偿失,因此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另外,油田如果采用光纤进行搭设通信网络,其成本会非常高,而且搭设时间很长,并且油田工程对移动通讯的要求也较高,这就使得油田通讯系统建设更加困难。而物联网建设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满足了油田发展对通讯系统的需求。因此,油田未来发展离不开物联网的建设。

3.2油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应用实现了油田设备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在油田设备管理中,物联网能够通过局部网络对信息数据的相关内容利用新的方法进行联系,从而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智能化管理,这种管理能够使人力与物力的资源分配更加科学合理。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信息数据库的整理与更新,降低了油田企业对设备管理的生产成本。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实现对设备的出库及入库的操作,对设备相关信息进行编号与记录,对设备进行定位,并将这些相关信息利用网络联系到采购部,以使生产规划工作更加合理。总之,物联网在对设备信息化的管理当中,功能很多,其应用价值非常巨大,为油田设备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4结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油田设备管理中存的问题及漏洞,并针对物联网在油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做出分析,明确了油田设备管理的发展前景。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能使油田设备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提高检测及设备维护的工作效率,并能加强对设备出入库的信息化管理控制,从而真正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检测,提升油田设备对使用环境的适用性,使油田设备管理工作内容更加全面、科学,促进了油田领域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敏,周娟,李翠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油田设备管理研究[J].石化技术,2016,(08):5-8.

[2]杨晓庆.基于物联网的吐哈油田数字化站控管理系统[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5,(05):13-16.

篇2

【关键词】物联网 课程 教学实践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63-02

一、引 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外在使能”的各种资产、携带智能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监控、定位溯源、报警联动、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任何智能物体间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将催生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鉴于此,2010年8月,教育部审批通过了35所高校获批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新设专业将自2011年开始招生。在2011年,又有27所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批。

二、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

笔者所在的大学还未申报物联网专业,但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支撑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如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及测控技术及仪器等专业。基于此,笔者在2011年连续两个学期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导论的公选课,学生选课非常踊跃,170人的选课规模每次都爆满,从这可以看出当前本科生对物联网等新生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学习欲望。针对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在现有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

1.合理选择教材

笔者结合选课学生的特点:不仅有理工科学生,还有社会科学类学生,选择了周洪波博士所编写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一书。此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导学生了解物联网世界,且不需要较强的专业背景,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

2.严格修订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不仅是进行教学内容及进度的依据,也是考试考查的依据,更是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一个好的教学大纲,非常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讲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机遇,让同学们明白物联网技术无论是在经济、生活以及国家战略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前景。让同学们掌握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分别为RFID从业人员、传感网从业人员、M2M人群以及工业信息化人群;其次,着重讲述物联网产业链,即Device、Connect以及Manage(DCM)三层系统,或者也可称之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通讯与连接,包括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长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短距离有线通讯技术和长距离有线通讯技术。在物联网应用方面,通过物联网在城市市政管理、农业园林、医疗保健、智能楼宇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并通过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与技术,让同学们对整个物联网系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方法和教学互动

物联网是个实用性很强、发展前景很广的技术。将来物联网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对人类的科技和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都是一个未知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注意和学生互动,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去描绘50年,甚至100年后因物联网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课过程中,笔者既有讲述的环节,有和学生互动的环节,更有让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笔者希望此课程是个开放的课程,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等途径来呈现物联网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知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从而使课程生动形象,对错分明,环环相扣,印象深刻,气氛活跃。当然,这种讲课方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这种授课方式,就是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也即心灵交融,才能实现交往、沟通。

4.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在考核方式上突出强调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和发展前景设想,同时考查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督促与考核,客观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考核的评价标准上学生的成绩由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讨论报告、出勤率和最终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讨论报告占20%,出勤率占20%,最终课程论文占60%。这种考核方式既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并能让学生初步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

三、结束语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和技术,笔者依据物联网专业的特点,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物联网专业设置的现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摸清了教学规律,优化了教学过程,改进了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的思维和协作能力,能够畅想未来,把握经济、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以适应社会经济和本科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新挑战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康晓慧、罗霄凤、张梅等.植物病理学方向研究生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2):1225~1227

3 张玉梅.物联网在高校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学术研究,2011(10):82~83

篇3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前景

1.背景介绍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红外感应器、GPS等,通过一定的协议和接口,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物与物(T2T)、人与物(H2T)能相互交流的网络,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定位、控制和智能管理等。目前,物联网已被日本、美国等众多国家认为是发展经济的重点,而我国早已将其列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

2.原理与特点

物联网能够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交流”,其原理是给物体植入相应的信息传感设备,使物体能够外界信息,并将其感知的信息数据化,然后利用识别与通信技术将信息连入互联网,通过后台服务器进行分析、整理和处理,最后利用分析与处理的结果对物体进行智能识别、管理和相应控制。

根据物联网的原理,其特点可以总结为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处理,这些不仅是物联网的三大特点,还是物联网的三个主要功能。

3.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

3.1 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感知层是由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感设备组成,它就像人的五官和神经末梢一样,可以查看物体的信息,感知外界的变化,因此感知层的功能是采集信息和识别物体。

网络层主要由互联网、通信网、网络管理中心和后台云计算服务器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其功能是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处理。

应用层解决的是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的问题,它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应用接口。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

3.2 关键技术

3.2.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的,能将被测信息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按照传感器的被测量、用途、能量关系、输出信号等进行分类。在物联网的应用方面,传感器可分为普通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两者的区别在于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器,不仅能采集信息,还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和交换。传感器是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而且早已广泛运用于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3.2.2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磁场进行信息传递从而识别物体信息的自动识别无线通信技术。一个完整的射频识别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电子标签内存有物体的信息,阅读器能读取信息,天线位于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内,用于发送和接受射频信息。

RFID的工作原理为:当电子标签进入阅读器产生的磁场并收到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后,电子标签将内部存储的信息利用磁场传递给阅读器,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再将信息送至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3.2.3 无线传感网

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网络,它是一个集成了监测、控制、无线通信的复杂网络系统,与自组织网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结点数量庞大,且大多结点是静止的。(2)结点分布比较密集,容易出错。(3)拓扑结构变化频繁。(4)能量有限、通信、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

3.2.4 中间件技术

所谓的中间件是为了实现应用环境或系统的标准化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而建立的一个通用的平台和接口。由于要实现不同应用环境或系统间的通信,中间件必须对数据进行整合、过滤,因此中间件的主要作用是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间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运用于多种硬件和操作平台,能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

(2)能提供跨网络、硬件和操作平台的交互。

(3)支持标准的协议的接口。中间件技术在物联网中的运用,使得多个系统和多种技术之间的资源得以共享,最终,形成一个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服务系统。

4.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2009年,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其后,物联网又被十二五规划列为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我国对物联网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超其他国家。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面临着很多问题:

(1)技术问题。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而且很多技术的标准尚未统一。

(2)安全问题。物联网的应用会对个人隐私造成极大威胁。

(3)体制问题。物联网产业的交叉性比较大,如果不能打破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物联网的普及将会相当漫长。

尽管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受到很多限制,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迅速的,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2012年,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预计2015年将达到7500亿元。总之,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我国物联网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物联网产业链必将会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06).

[2]张新程.物联网关键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3]肖青.物联网标准体系介绍[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6).

作者简介:

篇4

人工智能专业要学哪些课程

数学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等。

算法基础课程: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等,还有各个领域需要的算法,比如你要让机器人自己在位置环境导航和建图就需要研究SLAM。

人工智能是一个综合学科,人工智能专业的主要领域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导论、图像识别、生物演化论、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网、博弈论等。

人工智能专业就业方向

1、机器人设计、制作相关方向

学习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和知识,可以成为当今和以后国家急需的机器人人才,系统了解机器人结构、应用和设计开发,培养科学的工科思维方式,激发兴趣、自由发挥创作、培养沟通、协调、专注能力。

2、基于AI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各个工种方向

利用AI和机械臂的结合,可以培养动手、制造,维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桌面机械臂的课程,是引向人工智能技工的就业方向;AI技工需要掌握轻工业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编程相关的方向

通过学习机器人编程课程,你能领悟或培养出工程结构思维和编程思维,这也是AI时代里任何工作都需要具备的应用技能,部分优秀的学生还能晋级为国家都需要的人工智能高级编程人才。

4、新制造和新设计相关方向

3D打印是未来新制造的基石技术, 3D打印相关技术,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新制造、新设计的就业大门。不管以后你是上班还是自主创业,3D打印技能和思维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第一:智能化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会陆续普及应用,在这个大背景下,智能化必然是发展趋势之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首先在互联网行业开始应用,然后陆续普及到其他行业。所以,从大的发展前景来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第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互联网当前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产业互联网将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来赋能广大传统行业,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必然会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就业岗位。

篇5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典型应用 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一、几种关键的物联网技术

1.1无线射频技术

无线射频技术关键是用于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在没有通过直接接触就能完成数据的双向传输,从而完成识别目标和交换数据。运用无线射频技术能通过扫描物品或是商品的编码来完成物品的自动识别,再运用信息处理体系把信息实施处理后再经过信息服务体系实施共享物品或是商品信息。在计算机网络开放的状况下,企业就能实施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物品或是商品。

1.2信号处理技术

物联网信号处理有云计算、多物理量检验、提取信号、调理信号、变换信号与分析信号等几种主要技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形式是云计算,实质是对目前计算资源的一次再分配。它的重点理念是把计算能力或计算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卖给需要它的公司,从而为公司节省硬件采购成本。云计算已逐渐成为信息服务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全世界有了普遍运用,未来将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1.3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依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信号实施输出的器件、装置。现代工业生产中,传感器无处不在,它们被用来监视整个生产程序,并得到有关的数据信息,经过这些数据信息来推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对整个生产经过实施控制,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例如茫茫宇宙空间的研究,要查看上千光年的距离,微观上要查看纳米级别的物体,查看数十万年的天体演化,捕捉瞬间的改变都需要传感器技术研究的支持。

二、物网的典型应用

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社会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物联网热浪正在全世界迅速壮大,目前,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物联网应用正逐渐渗透至智能家居、交通、物流、制造等行业。

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以住宅为平台,集成有线与无线网络平台通信技术,包含综合布线体系、安全防范体系、背景乐/广播体系、控制灯光窗帘体系、空调VRV控制体系、以及家庭影院控制体系。智能家居能够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和家庭日程事务管理体系,把全部与家居生活相关的设施实施集成,实现远程控制,从而提高家居的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艺术性,建成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2、智能交通 。依靠物联网技术让交通信息的采集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传感器能够把每一个范围的车距与车速信息输送到处理中心,方便及时监控、调整、远程调度和管理。各类温度、光照传感器在终端上加载还能够实时监控路面信息、汽车尾气等有关信息,以支撑大数据分析及有效管理。

3、物联网在能源管理和公共事业中的应用。根据估计,我国将在2025年将发展变成国际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家之一。由于存在电网系统效率较低的问题,发电和输电存在严重的浪费。目前安装的计量器及发电机的涡轮都是以物联网技术对事物实施科学的感知和度量。其感知和度量能够帮助我们对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依据最新的分析工具实施洞察智能化,之后再对决策实施优良的决定。

随着仪表管理技术的进步,企业和个人可以依据能源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选择性使用,这也就为太阳能、风能等实施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4、物流管理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全覆盖,能够让整个供应链精准、透明与高效,达到陈旧物流所不能够完成的目标。依据物流行业协会的2013年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物流行业的物联网设备增长速度已超过60%,物联网技术设备已在物流行业得到普遍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配送的透明化管理与信息追踪方面的效果尤为明显,电子标签拣选体系出货量增长超过35%。物联网智能搬运体系在自动化物流中心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实现28%以上的增长率。

三、结语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固话宽带的普及已为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交互搭建起基础平台。物联网技术将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应用将延伸到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便捷、高效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

参 考 文 献

篇6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智能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而是发展成为人们不能离开的工作、学习、娱乐、通信的信息中心。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轻松参与到影视娱乐、餐饮、服务行业的活动中去。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也被贴上了二维码,只需拿手机或其他相关设备一扫描就可以查到它的原产地和各种生长信息。网络购物、在线转账、在线支付,各种网上金融服务节省了去银行排队等候的时间,大大便利了生活。使用的各种智能卡,包括银行卡、会员卡,可以轻松地在相应的智能机上查看银行卡的余额信息,会员卡的会员信息和消费记录等。条码标签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产品识别信息的获取上更加容易了,在大力提倡食品安全的现在,很多吃的东西都加上了食品安全条形码,只要一扫描就能把保质期、添加剂等各种关心的问题显示在仪器上,吃到的东西更放心了。超市物品包装的条形码与收款台的智能感应系统更是节省了结算时间,不必再为排队付账而心烦……此外,物联网技术也被用于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已经投入使用的噪声探头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就是分别用来监测噪声污染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交通路口的摄像头用于捕捉路口的实时交通,辅助交警监管车辆运行状态;GPS标签用于跟踪车辆位置等。物联网还可以用来智能处理并控制物体的行为,比如依据光线强弱智能控制路灯亮度和依据车流量来控制红绿灯间隔等。

2制约因素

在我国,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纵观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现状,应该说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是现在的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1)技术挑战,这是制约物联网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还没有掌握物联网中的核心芯片和传感器技术,在这个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传感器、智能通信、智能控制、批量数据处理、核心芯片等技术上,仍然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2)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的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还不完善,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各行业间在融合虚拟网络与现实物体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并不统一,且不通用。(3)物联网应用成本高,主要体现在传感器上。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它的成本直接影响着物联网的发展与推广。我国的物联网发展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4)物联网产业的安全性也是一关键因素。由于我国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的制约,物联网应用中有80%的芯片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这就使得它的隐私性令人担忧,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让人心存疑虑。

3前景展望

手机作为现代人的随身必需品,在过去几年里其智能化发展的速度令人瞠目,成为人们最常用联网设备。平板电脑随之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爱。网络和信息化发展必将带来下一代互联设备的创新,而它定会超越那些传统的手持设备。物联网常用于采集数据并传递给其他设备进行处理,这是它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不同之处。如今,已经出现了许多物联网的产品,但它的应用范围还比较有限,虽然国家加强了对物联网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只有在更多功能和更高效率上的改进才是物联网推广的基础。物联网能为日常生活提供多少便利,这是人们关心和接受它的先决条件。物联网技术正在不断得以完善,从世界范围来看,它的发展和普及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生活还会有些什么样的改变呢?可以推想一下,电子支付和消费功能是最基本的,一旦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网络互联,首先发生改变的应该是生活环境、家居自动化、交通管理、安全防护、空气智能检测、交通路灯的智能化控制等。用来管理物联网的控制器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个可能并不是单一的。例如,空调、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可能通过触摸屏控制,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则极有可能成为控制器,用来遥控指挥整个物联网系统。近几年,物联网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一部分企业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制,逐渐向服务型发展,如金融、交通、电力、物流、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领域。(1)环保检测。国家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它的工业污染源监控系统,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由此看见,环保物联网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二维码扫描。二维码的出现让人们在购买食品时更加放心,蔬菜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让人们在购买蔬菜时,可以借助手机扫描二维码,由此获得蔬菜产品的认证状况等信息,山东寿光的这个系统不仅能打消人们对所购买蔬菜的许多疑虑,还能有效地打击虚假、错误信息,有效防止品牌冒用现象。(3)信息采集。物联网将用来为企业的产品服务,这主要是基于物联网的嵌入技术。在车辆内部安装上相应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各项数据信息,被无线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此实现对车辆的卫星定位、远程控制,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参数数据的传输与报警保护等。(4)居民一卡通。近几年,会员卡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吃饭用卡、看病就医用卡、逛街购物用卡、乘车出行也用卡,每个人的手中都拥有十几甚至二十几张卡。因为现在各行业间的信息不相容,没办法相互共享信息,致使会员卡泛滥,难于管理。一卡通是在会员卡基础上的提升,基于“信息共享、集中控制”的基本思想,比如校园一卡通、医保一卡通等。(5)农村安防。如今,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成为家人和社会的牵挂,尤其是农村的家庭房屋比较多,单靠老人和儿童的话,家中财产安全难以保障。物联网的发展为社会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法,可以在门窗处安装无线红外入侵探测器,它能够感应到潜入的不法分子并发出警报,惊走不法分子的同时还能引起家人和邻居的警惕。此外,物联网传感技术还提供了智能防火、防煤气和天然气泄露等功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4结语

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状;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融合发展,我国也已和世界其它国家紧密接轨,在成功接轨的过程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它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国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所需人才的人才质量也越来越高。对于高校工作者,如何正确认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解读

所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指的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内容不仅涵盖电子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还包括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于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以必须的数学知识做为基础,以够量的物理学知识做为辅助,以丰富的电学知识做为必备。该专业所学知识运用很广,小到电话通讯、网络软件研发,大到信息安全维护等,所以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和方向非常广泛,可以认为该专业是就业率高、就业满意度高、就业薪资高的“三高”专业。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分析

(1)发展迅速,招生量大量增加由于电子信息工程行业与目前许多行业都息息相关,加之人们对生活的科技化、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该专业的从业人员需求越来越大。1994年,我国仅有几十所高校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重点大学都开设有此类专业,高职高专院校也基本都开设此类专业,可谓发展迅速,每年此类专业的招生量也大幅增加。(2)就业岗位较多,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宜当今社会发展文章前面就已提到,目前我国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从业人员需求量很大,所以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非常多,就业形势也较好。但对于许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有很多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有很多院校目前还是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教学比例不高,即使开设实践课程,也是最基本的实验实训,甚至还停留在十几年的基础实验实训水平,这就导致毕业生进入到社会,投身到工作岗位中无法适应当代工作的节奏。也就是说,虽然每年有大批电子工程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到该行业工作,但真正能独当一面、社会所需的高技术人才还是少之又少。(3)教师资源缺乏,创新意识薄弱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资源缺乏,很多专业技术较好的人员都流入到了企业一线而不选择到高校工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创新意识薄弱的问题,不能和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相适应,造成许多知识陈旧,无法实现毕业生毕业后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1)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优质毕业生资源的培养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已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行业产业链,但还是存在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核心技术不足,有很多技术还是依靠从欧美等先进国家进口,所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今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任务还很艰巨,可谓任重而道远。要想培养高科技的创新性人才,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要进行大胆改革,提出新想法,实施新措施。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培养人才时要侧重工程二字,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与一线企业紧密联系,实施“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能力。②就是力争掌握核心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核心技术并加以创新改革。(2)涉猎领域广泛,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多我国正处于信息迅速发展的时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此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必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领域,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方面内容的涉猎。①可以定位在网络运营和智能手机销售领域,这和目前我国信息市场的繁荣密切相关。②物联网领域。目前物联网行业已和其它许多新兴行业密切相关,比如城市管理、食品安全、安防监控等,所以这一领域就业前景很广。

4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迅速,并且与其他很多新兴学科行业有着密切联系,且其主导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是我国目前新技术高科技的主要驱动力。所以在今后专业发展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突破,坚持创新创业精神,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更为壮大,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邵洋.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与现代化技术[J].现代营销,2016(6):182.

[2]齐孟阳,薛超,贾宏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4):249+251.

篇8

【关键词】物联网 远程测控技术 农业生产 应用

网络在当今社会上的作用不断凸显,利用互联网可以轻松实现很多较难的事情,在农业的生产活动当中也不断加入了网络的成分,关于物联网远程测控技术在农业当中具体如何运作,如何参与到农业生活当中,具体如下文所述。

1 物联网

1.1 物联网的概念定义

物联网,即被称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它的含义上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然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扩张的网络;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所以说,物联网就是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在一起,构成信息的交换与通讯,用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以及监控,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的网络。应用创新是它进行发展的核心。

1.2 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物联网在平时的生产活动当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与使用,比如物联网导航使人们可以在互联网当中查询使用地图,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在需要的时候十分方便快捷,降低了人们对于网络域名的记忆,减少了人们对此进行查询的时间。在目前,物联网的品牌主要有几下几种,分别是:5联网;云导物联网;中国物联网;物联中国等等,主要是搜集国内外的各类品牌,在网上形成资源的共享,使得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生活与工作。

1.3 物联网的原理

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或者商品的自动识别与资源信息的互联与共享,打破了以往的传统,使人们思维开放,更加大胆地去进行各种实践生产。

1.4 物联网的发展用途及应用领域

到目前为止,物联网一直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其中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分别是: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缺乏统一的标准与体系;行业融合难度较大;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存在着较大的网络安全隐患;污染和能耗较大。

关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有很多,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工业、农业、老人、个人护理等等方面都有涉及,并且在未来还会有十分乐观的发展前景:资源将不断在发达地区聚集;不断开始涌现出热点区域;区域的分工将更加清晰,因此它有十分大的应用领域。

2 远程测控技术

2.1 远程测控技术的概念

远程测控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测控目标进行测控的技术。远程测控技术的现代化,已经被认为是科学发展与生产的重要条件与标志,并且仍然处于不断地发展当中。

2.2 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通信技术与电子技术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趋势当中。在远程测控技术的领域当中,各种先进的设备也在不断地进行生产,各种测控手段也不断发明出来。

在目前经济的发展条件下,应用比较广泛且技术较为成熟的远程测控系统主要有几下几种,分别是:应用专线的远程测控系统;利用公共电话网的远程测控系统;利用光纤通道的远程测控系统;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测控系统等等。

2.3 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远程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逐渐呈现出复合式、多样性、融合性、基于虚拟仪式的远程测控系统等等形式,将会不断向前进步。

3 农业生产

3.1 农业生产的概念定义

农业生产是指在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条件的满足下,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违农时的要求进行农业生产的活动,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业等等,地域类型分为畜牧业与种植业两种。

3.2 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在不断的发展生存当中,人们总结出了它以下的特点,分别是: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因时制宜);周期性(不违农时)。

3.3 农业生产的分类

由于自然条件、地域分类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各种不同,农业的分类有很多分类方式。按照投入多少分为粗放型农业与集约型农业;按照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等等。

4 物联网远程测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1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物联网的技术现在在农业的生产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在农业的信息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传感技术已经使用在精准农业的运用当中,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以及远程操控、远程监控、遥控技术等等都已经运用在了农业生产当中。关于物联网技术远程测控技术在农业生产当中的展望,其实还是十分有希望且美好的,将会比现在的技术更加发达,使用更加方便,监测更加准确符合实际,对人们的生活有十分大的帮助。

4.2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措施与建议

示范应用研制智能化监控与人工辅助管理系统: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户,主要是提高温室栽培与温室管理的水平,通过远程控制大棚的温度与湿度。

智能化监控与自动化管理技术: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经济条件较为富裕的农村,以起到示范作用,可以处理紧急状况和紧急信息应对。

5 小结

物联网远程测控技术在不断发展当中,在农业的生产活动当中也不断处于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于物联网远程测控系统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分别是:物联网;远程测控系统;农业生产;物联网远程测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对农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进京.物联网的应用实例与效益[J].中国信息界,2010(03):73-76.

[2]王亚唯.物联网发展综述[J].科技信息,2010(03):54-56.

[3]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01):50-53.

[4]马一丁.透过应用看物联网发展前景[J].中国电子商情,2003(03):36-37.

[5]杨永志,高建华.试论物联网及在我国的科学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46-49.

[6]李文清,郭宗良.物联网的成长与发展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0(02):27-27.

篇9

>> 浅谈物流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策略 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新疆铁路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对物流行业影响分析 物流行业“物联网”信息化应用的业务研究 浅析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浅谈通信运营商在物流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机遇 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展望 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浅议物流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铝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浅谈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物流行业SWOT分析 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 新百电器 信息化物流平台全景解析 物流信息化: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饶国政,冯志勇,张丽,聂旭飞.基于本体的物流行业知识库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9):2734-2737,2740.

[3]田青,白卫东.物流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0(1):96-98.

[4]曾玉霞.国内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初探[J].学科探索,2007(3):48-49.

[5]赛迪集团.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五大趋势[J].信息与电脑,2008(1):37-38.

[6]林软耘,黄晨,顾建王.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J].产业经济,2013(2):299.

篇10

关键词:通信工程;工程特点;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013-02

1 通信工程概述

现代通信技术产生于19世纪,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通信工程也被称为是电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该工程关注的是在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的原理及应用。具体地说,通信工程主要就是研究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以及其在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个人通信、蜂窝通信、平流层通信、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问题。通信工程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不仅是表现在网络通信技术上,还表现在国防、工业等部门,近年来我国对于通信工程的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使得人们在传递信息以及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可见,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 通信工程的主要特点

通信工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由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工种之间协同产生的。因此,通信工程有着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程位置不固定。通信工程的区域分布通常比较分散,因为通信工程规划要从容量与覆盖面这两点出发。比如,为了保证通信容量,需要在人口密集的地区集中设置大量的基站,而为了保证覆盖面,则需要到一些交通不便、硬件实施不齐全的偏远地区设置基站。

二是通信工程的制约因素较多。比如在设置基站时可能需要租用民宅,但这些民宅的图纸一般很难寻找,这就为搭建信号塔或者摆放通信设备等方面带来困难;或者一些用户担心辐射而阻挠基站的建设等等,都制约着通信工程的施工。

三是通信运输线路较长。通信工程中的传输光缆总量是非常长的,但是组成传输网的光缆间的距离却比较短,而且很可能会出现同时在多个地段铺设光缆的情况。

3 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整个通信行业的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通信行业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通信设备的制造开发、通信的服务行业。就目前我国而言,通信的服务行业就是通过网络的通信技术运营实现的。

(2)通信工程的另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通信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以及普及3G时代的过程中,也会给通信的制造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市场需求。要对通信的制造业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完善,争取将一些跨国际的先进通信产品引入到国内的通信制造中来。

(3)通信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就是电信行业的发展。我国电信行业近几年迅速发展主要是依靠3G时代的发展,因此我国要为能够更好地促进3G时代的发展做更多的努力,从而达到普及扩大通信工程的目的。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技术或者资金相对不足的现象。

(4)我国通信工程的发展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通信人才的缺失。由于通信工程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相当专业的人才。而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的配备却没有到位,这直接导致我国的通信工程的正常发展受到阻碍。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通信技术的重视也加大了相应的投资,各个高校都设置了通信工程专业或者是与之相近的专业,一大批实验室也在高校校园投入使用,为我国通信工程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但是对于高速发展的通信行业,人才的发展还没有跟上通信工程发展的步伐。

4 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它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了很重要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对未来我国的通信工程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努力创新、开拓进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接下来,笔者就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注重运用高速的无线宽带网络技术,实现人们对于通信服务的要求。比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观看电视直播、参加临时的手机会议、玩互动的手机游戏等等,将无线网络技术运用到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一方面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提高整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促进了我国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笔者认为,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可以逐渐实现利用光来进行通讯的技术。光通信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要实现通过光的高速传播、节点转换以及宽带光的接入等自动化网络技术在今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这需要更强大的网络技术才能实现,我们要不断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实现信息高速传输的功能,而且要对通信工程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提高通信工程的服务质量,从而使得光通讯能够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运用,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要充分运用通信工程来完善IT服务。IT技术作为基础设施的使用和交付模式,目前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使用。通过IT可以实现在网络上的交易与服务,从而实现通信工程的全面运营与推广,发挥通信工程独特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注意,目前通信工程的建设中还出现了一个新型的概念―“物联网”,其实质就是要通过相关仪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等设备进行全方位管理,以提高我国的网络化进程。这个新型概念在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中是值得进行研究的。

针对我国通信工程人才稀缺的情况,笔者认为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注重培养人才。我们可以通过高校教育来逐步实现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专科、本科教育都可以为其培养现代化的通信工程人才。比如,专科可以采取职业教育的形式,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技能,而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教育,可以把重点放在以专业学习为主,培养一批理论研究性以及应用实践型的全方位发展的通信工程人才。而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建立健全的人才机构体系,这种未来致力于通信工程研究的人才才是满足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前景是相当广阔的。笔者认为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对通信工程这个行业有全方位的了解,抓住目前我国通信市场的良好发展形势,从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内通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稳健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姬长城.浅谈通信工程发展前景[J].通信技术,2012,4(1).

[2] 刘海波.简论通信工程现状与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向导,2013,(14).

[3] 杨迁迁,孙芳芳.浅析通信工程发展的前景[J].科技资讯,2011,(12).

篇11

【关键词】物联网;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方向

1.前言

现如今,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信息化过程中继电脑与网络的第三次信息革命,近年来需求旺盛且发展前景非常好,因此颇受关注,国内很多高校积极开设物联网专业,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定位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关系到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未来的发展。

2.物联网概述

上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将物联网概念提了出来。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与物彼此相连的网络,延展了传统上对于网络的定义,立足于网络,借助RFID技术与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无线通信技术等和网络进行连接,从而达到了智能化追踪、识别、定位、监管物品的目的。

现如今,物联网已经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例如工程管理、工农业生产、安全控制、商品流通等领域。总的来说,物联网呈现出三大特征:首先是全面感知,利用各种通信设备与技术,在世界任何地方与任何时间都能够得到相关物品的信息。其次是传递非常可靠,借助互联网,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与物品相关的资料信息都传达给控制人员。最后是实现了智能化,借助计算机分析处理相关的数据资料,从而达到智能掌控的目的。

3.当前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无疑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教育部于2010年7月份向社会公布了37所具有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江南大学于07年6月份成为了国内首所物联网工程学院。发展至今,我国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校数量在不断增加。尽管,当前国内众多高校都掀起了开设物联网专业的热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物联网属于新兴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各大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

3.1 对于物联网的人才培养及科目开设方向的定位,各大高校的意见不一。

3.2 并未对物联网这一学科进行明确的定位,认为向学生传授越多知识越好,使得学生虽然懂得很多,但却未能精通。

3.3 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综合场所。

3.4 相关专业的教研人员严重匮乏,未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优秀教材。

以上四个问题是当前国内众多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各高校要想使物联网专业建设实现质的飞跃,一定要全力克服以上问题。

4.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挑战

现如今我国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有三大挑战,只有妥善解决好这迎接并战胜这些挑战,各高校物联网建设才会获得好的成就。

第一大挑战是要妥善处理专业整合这一问题。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因此物联网专业往往会与其它一些专业有着较大的联系,例如电子科学计算、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等等。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必须要加强众多专业的合作,合理调配学校所具有的教学资源。

第二大挑战是要储备师资力量。上面提到师资力量匮乏是国内众多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物联网涉及的专业多,一些高校原本并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因此出现师资匮乏的情况,为此高校要储备师资力量,引进专业人才,培训现有教学人员。

第三大挑战是妥善处理资金与设备投入问题。对于各高校来说,新开设一个专业往往需要相应的教学设备支持,尤其是物联网专业,需要各种试验设备,例如通信类设备、电子设备等等。为此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转移设备投入,在外部建立实验基地。或者是鼓励师生开展设备研究,自主解决设备匮乏问题。

5.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与科目开设方向

要解决当前我国各高校物联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对专业建设过程的挑战,就必须要对其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5.1 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向

笔者认为,各高效物联网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应该朝着下面几个方向发展:

(1)复合专业型人才

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为此人才培养必须朝着复合专门型的方向发展。物联网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传感、运输、处理等工作,为此物联网对于不同方向的专门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2)创新型人才

物联网属于创新行业,对它实现的每一次革新都推动了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应用创新,物联网不仅仅自身能够孕育重大的科技创新,同时它还能够促进其他产业实现创新,为此,各高校培养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3)应用型人才

物联网技术和电脑、互联网等的发展轨迹相一致,都是需要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新兴产业,物联网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地完善,为此要求各高校师生要持续进行专业实践,健全物联网专业。高校培养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必须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4)协作型人才

如上所述,物联网这个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为此往往要有很多不同专业方向的人配合,为此对于项目成员的协作能力要求较高。高校在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交流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强调团队精神的建设。

5.2 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科目开设方向

笔者认为,各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科目开设可以定位为下面几个方向:

(1)传感器与嵌入式系统方向

针对的是物联网技术的“传感”领域,学生需要掌握有线/无线传感器节点硬件和协议栈软件设计与实现、无源/有源 RFID 标签与读卡器设计技术、低功耗技术、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和轻量加密技术等知识。

(2)物联网传输网络方向

针对物联网技术的“传输”领域,学生需要掌握一些信息传输与管理技术,例如网络管理、无线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

(3)物联网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向

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处理”领域,学生需要掌握数据挖掘、互联网监控、分布式与并行计算、大规模异构资料分析等技术。

(4)物联网应用与信息服务方向

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学生需要掌握应用体系与软件开发技术、最新服务方式等技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各个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实际需求开展自主研发活动。

上面所述物联网专业的四个方向并非相互独立的,他们可以共同使用基础课程平台,同时对自己所学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6.结语

物联网是当前我国重点发展的一个产业,国家也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物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各高校要积极探索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物联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荆心,赵宇峰,睢鹏.基于SWOT分析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2(04).

[2]陈清利.物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3]刘鹏.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2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指导性项目《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编号:B2014231)。

作者简介:

篇12

1.1电子技术的特点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电子技术有着明显的特点,首先就是自动化,由于电子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只能芯片等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技术,如果在实际的工业控制中,应用电子技术,那么就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的效率,正是由于电子技术的这个特点,使得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推动了电子技术的进步。此外电子技术还能够提高工业工程中加工的精度等,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加工的产品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如最新的半导体加工工艺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对于这些的加工,依靠人来控制显然无法完成,如果利用电子技术,通过组建特定的电路,形成一个系统,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电子技术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工业工程的自动化,以及提高实际生产的精度等,从近些年工业工程的发展可以看出,加工产品在向着精密化和复杂化发展,而正是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才推动了工业工程的发展。

1.2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市场比较广泛,在诸多领域中电子技术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现代化的市场竞争,让电子技术也成为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技术之一。由于用电设备几乎无处不在,采用的电子化设备也相对广泛,因此电子技术的市场潜力较大,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对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一、电子技术应用的行业越来越广泛,不仅仅会影响电子技术自身的领域,也同样在工业领域以及制造业中都有着比较深入的应用。第二、电子技术是很多技术的基础,尤其是通信领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非常深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通信领域的技术含量。在计算机领域中,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了软件技术以及单片机等远程技术的发展。第三、未来的智能技术中,对于电子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子技术自身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掌握电子规律,将电子技术的潜在空间发挥,从而使得在结合技术领域能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总之,对于未来的电子技术领域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电子技术自身的发展与结合领域的技术发展,让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2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2.1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控中应用的背景

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人是主要的生产力,但是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一个产品加工的精度,受到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很大,如果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高,那么产品的质量就会比较好,反之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那么产品的质量就较差,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产品都需要进行批量的生产,在这种背景下,逐渐的产生了机械化生产的概念。利用机器设备来辅助加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由于机器设备不需要休息,只要几个人员就能够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转,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而且通过人员的轮换休息,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的不间断生产,但是在科技革命之后,随着工业的精密化发展,这种机械生产的方式,也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加工的精度和效率,人们开始在工业工程中应用电子技术。

2.2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控制中的应用

现在工业生产中,都开始进行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很好的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我国受到特殊历史因素影响,工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电子技术应用的情况较差,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目前日韩等发达国家,工业工程中几乎都实现了自动化的管理,而我国的企业受到设备和技术上的限制,目前自动化的水平较低。随着近些年国家的重视,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扶持我国企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同时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子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著名的摩尔定律可以知道,电子行业设备和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每隔十八个月,相应的加工工艺就能够提高一倍,而成本保持不变,要想跟上如此快速的技术发展,必须拥有先进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在工业工程控制中应用电子技术,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生产线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设计一个自动化管理的系统,通过电子元器件的选择,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然后配合相应的软件管理程序,对实际生产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的效率,同时降低生产的成本。

2.3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现在企业都采用了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同时应用现代电子技术,针对性的建立一个管理体系,通常情况下,首先要在企业内部组建一个局域网,将企业内部的计算机连接到一起,而物联网概念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可以将工业工程中实际生产的设备,也连接到这个局域网中,这样的网络能够覆盖整个企业。在组建相应的网络之后,还需要针对性的设计一个管理程序,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这样的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在设计硬件体系的同时,也包括了相应的软件程序,但是由于这些系统没有针对性,只能在一些小型的工业工程管理中使用,企业要想最大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效率,可以自行的进行电子技术的开发,也可以向软件公司进行购买。由此可以看出,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硬件和软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管理的实际需求,对硬件和软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业工程管理的水平。

3结语

篇13

关键词:通信工程 物联网 特色专业 创新型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通信需求已由传统单一的人与人、人与网,逐步扩展至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网等。传统通信专业面向公共通信以及专用通信的培养目标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国家对社会生产生活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急需提出跨行业、面向不同应用与需求的统一解决方案[1]。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提出,正是把握时展脉搏,积极应对面向物联广义通信应用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跨学科交叉领域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1 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步骤

通过不同层面多维多尺度的技术融合,以垂直的专业体系知识结构为基础,以面向物联的综合工程应用为特色,充分发挥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的资源优势,实现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2,3]。

物联网应用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通信网、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无线传感部分,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和短距离传输,并通过通信网实现信息传输;而与通信网连接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信息的处理。物联网实质是对通信网、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深化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现对专业内涵以及应用进行充分的丰富和拓展,从而使该专业向上可以支撑2G(第二代移动通信),3G,4G及三网融合等传统行业应用,向下能够延伸至物联网应用。

1.1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因素,统筹兼顾其对应产业链长、相关技术门类差异大等特点,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对课程体系总体要求和物联网应用目标定位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相关主干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使课程体系更具连贯性、相关性。在保留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等核心经典课程的同时,新增无线认知感知与RFID,自组织网络,面向物联的通信网组织与信令协议等主干课及空间信息系统与多尺度定位技术等选修课,突出面向物联网的培养特色[4]。课程体系架构见表1:

1.2 研究性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基于研究性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实现上述特色专业建设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面向物联网的通信专业建设确立的人才培养过程主要包含3个基本方面: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研究性教学。三者既彼此独立,又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其中,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学科理论体系结构的认识和建立;实验教学实现专业知识的系统化、生活化;课外研究组织成立学生小组,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创新能力及自由学风的养成,进而达到专业的交叉与融合[6]。

充分发挥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的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实践及研究的兴趣,让兴趣浓厚的学生深入研究室学习及研究,参与从课题的发现、系统框架搭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虚拟仿真试验、技术实装,以及最先进的产品开发等过程,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使学生成长为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物联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通信网、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各类通信、物联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应用和开发,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7-9]。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科研实践,包括感知、传输、应用各个环节的测试、开发和应用。涉及不同尺度的无线接入、异构网络间的融合、软交换技术与统一通信技术。随着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将不断地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10-12]。本专业的集成测控技术实验室科学技术体系机构分4个层次,如图1所示:

核心实验室的建设已经完成,以核心实验室与核心团队为基础,创建了“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为适应国际化趋势,创建了由大连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日本国立东北大学联合组建的“国际联合实验室”;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起了由大连工业大学—广域集团—大连华信计算机有限公司组成的“电信增值业务开发联盟”,创建了“大连工业大学—广域集团产学研联盟”等。

2 结束语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在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开展研究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通信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及整个学院的更新和发展,强化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通信工程应用的实践和创新环境,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科体系结构、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为组织与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际前沿课题的竞争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智森.信息社会与广义信息[C].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07(9):88-93.

[2]赵昕,刘剑,兰振平,,邹念育,王智森.现代教育技术在通信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0(29):28.

[3]潘登,刘剑,樊磊,袁爱霞,赵炳智,王智森.信息类专业集成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338-341.

[4]兰振平,赵昕,樊磊,刘剑,邹念育,王智森.移动通信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的改革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115-117.

[5]兰振平,金凤莲,牛悦苓.模拟电路课程及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70-71.

[6]李萍,邹念育,杨轶.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6):35-36.

[7]陶学恒,崔远慧,姚春龙,王智森.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1):7-8.

[8]董立人.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1(5):17-18.

[9]张光会.试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素质和培养目标[J].科技信息,2011(11):216-217.

[10]谢秋丽.基于物联网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 软件导刊,2011(3):44-45.

[11]王红旭.论物联网在高校的发展前景[J].现代计算机,2011(1):29-30.

[12]蒋占军,郑玉甫,伍忠东.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0(14):135-136.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通信需求已由传统单一的人与人、人与网,逐步扩展至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网等。传统通信专业面向公共通信以及专用通信的培养目标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国家对社会生产生活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急需提出跨行业、面向不同应用与需求的统一解决方案[1]。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提出,正是把握时展脉搏,积极应对面向物联广义通信应用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跨学科交叉领域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1 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步骤

通过不同层面多维多尺度的技术融合,以垂直的专业体系知识结构为基础,以面向物联的综合工程应用为特色,充分发挥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的资源优势,实现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2,3]。

物联网应用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通信网、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无线传感部分,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和短距离传输,并通过通信网实现信息传输;而与通信网连接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信息的处理。物联网实质是对通信网、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因此,通过深化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现对专业内涵以及应用进行充分的丰富和拓展,从而使该专业向上可以支撑2G(第二代移动通信),3G,4G及三网融合等传统行业应用,向下能够延伸至物联网应用。

1.1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因素,统筹兼顾其对应产业链长、相关技术门类差异大等特点,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对课程体系总体要求和物联网应用目标定位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相关主干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使课程体系更具连贯性、相关性。在保留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等核心经典课程的同时,新增无线认知感知与RFID,自组织网络,面向物联的通信网组织与信令协议等主干课及空间信息系统与多尺度定位技术等选修课,突出面向物联网的培养特色[4]。课程体系架构见表1:

1.2 研究性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基于研究性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实现上述特色专业建设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面向物联网的通信专业建设确立的人才培养过程主要包含3个基本方面: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研究性教学。三者既彼此独立,又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其中,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学科理论体系结构的认识和建立;实验教学实现专业知识的系统化、生活化;课外研究组织成立学生小组,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创新能力及自由学风的养成,进而达到专业的交叉与融合[6]。

充分发挥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的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实践及研究的兴趣,让兴趣浓厚的学生深入研究室学习及研究,参与从课题的发现、系统框架搭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虚拟仿真试验、技术实装,以及最先进的产品开发等过程,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使学生成长为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物联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系统地掌握通信网、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各类通信、物联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应用和开发,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7-9]。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科研实践,包括感知、传输、应用各个环节的测试、开发和应用。涉及不同尺度的无线接入、异构网络间的融合、软交换技术与统一通信技术。随着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将不断地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10-12]。本专业的集成测控技术实验室科学技术体系机构分4个层次,如图1所示:

核心实验室的建设已经完成,以核心实验室与核心团队为基础,创建了“集成测控技术研究所”;为适应国际化趋势,创建了由大连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日本国立东北大学联合组建的“国际联合实验室”;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起了由大连工业大学—广域集团—大连华信计算机有限公司组成的“电信增值业务开发联盟”,创建了“大连工业大

学—广域集团产学研联盟”等。

2 结束语

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在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开展研究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通信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及整个学院的更新和发展,强化学校办学特色,为学生提供通信工程应用的实践和创新环境,促进教学、科研和学科体系结构、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为组织与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际前沿课题的竞争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智森.信息社会与广义信息[C].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07(9):88-93.

[2]赵昕,刘剑,兰振平,,邹念育,王智森.现代教育技术在通信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0(29):28.

[3]潘登,刘剑,樊磊,袁爱霞,赵炳智,王智森.信息类专业集成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338-341.

[4]兰振平,赵昕,樊磊,刘剑,邹念育,王智森.移动通信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的改革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115-117.

[5]兰振平,金凤莲,牛悦苓.模拟电路课程及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70-71.

[6]李萍,邹念育,杨轶.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6):35-36.

[7]陶学恒,崔远慧,姚春龙,王智森.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1):7-8.

[8]董立人.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1(5):17-18.

[9]张光会.试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素质和培养目标[J].科技信息,2011(11):216-217.

[10]谢秋丽.基于物联网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J]. 软件导刊,2011(3):44-45.

篇14

关键词: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未来展望

4G移动通信技术立足于前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整合了原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具备兼容性、抗干扰性与高速性的优势,成为了通信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来讲,国际上已经制定了有关4G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为4G移动通信的商业化运作指明了方向。我国的相关技术人员和运营商需要了解4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同时还要对4G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为普及与推广此项技术打下基础。

一、4G移动通信技术的性能与对其的定义

1.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义

4G移动通信技术是建立在无线网络通信的基础之上,可以有效实现数据信息的高速传输,同时还具备了更强的兼容性与更高的抗干扰性。未来五年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突破口便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方面,这也是移动通信商业化运作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2.4G移动通信技术的性能

3G移动通信技术相比较,4G通信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传输的速率更快。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采用4G移动通信技术传输数据的速率要比运用3G移动通信技术传输数据快将近五十倍。此外,4G移动通信技术还有另外一个3G移动通信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便是集约化的特点,可以对接入其中的网络结构及接入方式进行合理优化,方便用户对网络的切换。同时,4G移动通信还具备了多网络融合的优势,除了可以有效整合好移动通信网络之外,还将局域网络与互联网络融合在一起,这对当前建设网络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4]。总之,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有效传递相应的信息、图像及高清音质,它独具特色的抗干扰有效实现了移动通信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二、4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的关键性技术

4G移动通信技术主要依靠无线网络结构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多接入、抗干扰及高速传输。一般来讲,4G移动通信技术通常会有三个分层:应用网络层、中间环节层及物理网络层。其中构成物理网络层的关键便是无线核心网络,这是实现路由选择与接入的关键;中间环节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地址变换与映射,有效满足了对子系统的管理要求,是4G移动通信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控制层;应用网络层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无缝高速连接,从而利用多个频带来实现跨地域、跨网络的标准化服务。

三、当前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来讲,我国通信行业达成了一个共识,便是有效抓住研发、推广及应用4G移动通信技术的机会。一些具有较高发展眼光的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开展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从而在高速互联的基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当前的4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语音、视频、图像及文字的高速传输,还可以对一些不同种类的业务及工作进行初步的应用。在多点通信技术上,利用了不对称的设计方法,逐步实现了互联网、计算机与手机之间的多点控制与自由通信。当前我国的4G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并不大,我国需要仅仅把握当前制定4G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及推广应用该技术的机会,逐步发展符合我国社会实际需求的4G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人性化与智能化的目标要求来指导对该技术的研发工作,从而使我国的4G移动通信技术逐渐向高智能、人性化方向发展。

四、4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

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世界上已经拥有了将近四十五亿的手机用户,而且这些用户群体正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当前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可以满足人与互联网的互联、人与人之间的互联,3G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便使得利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用户数量逐渐增多。随着通信资费的不断下调以及智能手机价格的不断降低,在不远的将来,应用4G移动通信技术上网的用户将获得质的飞跃。因此,我国在发展4G移动通信技术时,需要有效把握住相应的发展机遇,能够立足于3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有效优化自己的网络结构,利用智能化、安全、高速率的技术来推进4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及应用。目前为止,国际上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完成,4G移动通信技术也开始逐渐向商业化方向延伸。通信企业需要仅仅抓住这个发展机遇,逐步加强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基于充分了解该技术的基础上,对关键部位及重点技术实施突破,同时还要认真分析与仔细研究4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逐渐兼容了物资流动,根据相关专家预测,人类将迎来物与物、人与物的物联网时代。4G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步应用,让物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随时查询相应的物流信息,有效实现了物流与互联网的联通。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依托于移动通信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将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商业上面早已提上了日程。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手机用户比较多,因此在推广与应用4G移动通信技术上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优势。所以,我国在实际研究与开发4G移动通信技术时,不能将其看作是对手机功能的开发与拓展,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眼光与联系的观点去看待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实际价值与真实内涵,从而利用谨慎踏实的工作态度去推进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及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玉龙、李志峰、赵勋.对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展望[J].信息通信,2013,01:226

[2]许棱集.对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展望[J].中国新通信,2013,18:81

[3]黄静、朱欣远.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其展望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4,03:119-120

[4]朱长.对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展望[J].通讯世界,2015,01:16